第一篇:广播电视业务总结资料
广播电视业务
第一部分广播电视采访
新闻采访:指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1、熟悉带机采访
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
3、熟练操作摄录器材
4、注重分工协作
新闻线索: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特点:
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的来源:1、2、3、4、记者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者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来自受众的信息 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选题的方法和步骤:1、2、3、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 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是否合乎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步骤:
1、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整。
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
3、可行性论证。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参与式
广播电视采访面对的两种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维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收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的特点: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
采访对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选择:
1、知情
2、愿讲
3、善于表达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1、注重音响的素质
2、音响绝对真实
3、力求自然
4捕捉特点
5、尽量清晰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1、恰当的运用景别
2、精心的选择拍摄角度
3、巧妙的运用光线
4、恰当的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应遵循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
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挑、等、抢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写作
广播电视写作符合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
2、线性传播
3、受众广泛
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
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新闻报道的六个基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故、和如何
背景的作用: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广播电视信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选材精粹具体形象简短精炼照应主体
常见导语的类型:直接式导语、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一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用形象说话
三、表达方式多样
四、表现功能多样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的结构:纵式、横式、和递进式
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2)导引结构
现场直播:指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的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的形式。
现场直播的分类:重大活动类现场直播新闻直播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系列报道的特点:集中性、广博性、深刻性
第三部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和(2)把关(3)发言
选择稿件的标准:
1、新闻的标准,即新闻是否真实
2、社会效果的标准
修改稿件的原因:
1、本身存在问题,必须订正、修改
2、本身并无问题,但要依据栏目的特殊定位和传播意图的变化作出相应的修改。修改差错的两个方面:
一、订正事实
二、矫正思想政治差错。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的特点:
a、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b、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c、作用有所不同
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录播、直播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兴趣原则
影像组接的常用方法:
1、合乎接受逻辑
2、镜头长度恰当
3、注意轴线规律
4使镜头衔接流畅
5、转场的技巧
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哪些:
第一,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第二,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第三,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
效果。
节目编排的技巧:
1、突出重点
2、优化组合
3、巧妙安排结构
4、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
5、保持风格的统一
第四部分广播电视评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评论的特点:
强烈的新闻性、时效性、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显著的理论性 新闻评论的论点的基本要求:
1、观点要正确
2、立论要鲜明,论点要明了
3、新闻评论要新鲜引入 新闻评论的论据要注意哪些:
1、论据要真实
2、论据要精当
3、论据要新鲜
第二篇:广播电视业务(总结)
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遵守的原则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和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广播电视新闻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庸俗化。
2、简述广播电视记者是如何获取新闻线索的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是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是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3、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是什么?进行现场报道者除了具备记者的一般素质外,还应突出具备哪些能力?
(1)较强的现场洞察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记者必须通过观察现场、了解现场、快速掌握情况,尽快作出判断,及时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或知情人,当机立断进行采访,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结合真实生动的现场音响、画面向受众传达相关信息,所以记者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的好坏;(3)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末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是要更好地调动情绪,把握现场气氛,另一方面是要保持敏锐的现场应变能力,既充分发掘随时出现的新闻价值点,又能扬长避短、化险为夷,妥善回避不利于报道的突发问题;(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的特点要求记者应具备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得精,说得出。具体而言,要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和应用性知识,还包括音像的采录、编辑、制作,器材的选择、使用、保养,音像数据的搜集、利用、保存,以及如何在各种新闻体裁和新闻节目中恰当运用有音像材料等知识和技能;(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广播电视现场报道是一项团体协作的工作,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紧密协作。这需要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整个工作流程、各个工作环节都有相应的了解,作到知己知彼的同时将自己的工作主动放到整个报道工作的大背景下,保持内容、风格、时机的整体一致性。
4、广播电视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的哪些 广播电视栏目设置是指时间、名称、内容范围固定的信息传播单元。栏目的设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
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立传播内容的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除了避免与其他栏目产生雷同外,还要注意相邻栏目间的配合,形成长短时间、风格各殊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5、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体现出来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电台、电视台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而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具有突出的新闻性和政治性。与其他媒介新闻评论相比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更具时效性。这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再现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6、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其他媒介采访有相同之处,又有它独特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人。带机采访,也就是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采访与部分(或全部)报道同步进行,使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体现,进而产生了“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形态;(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之外,从事现场报道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时也是受众观察新闻事件的现场引导者,记者通过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活动参与新闻的制作。(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与第一个特性是相关的。(6)对于电视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7、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①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以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②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在真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③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迸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 ①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②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8、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具体包括:(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下的最简单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地使用背景材料,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9、比较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
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新闻评论是新闻宣传的旗帜和灵魂。两者在传播内容、传播目的、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1)在传播内容上,新闻评论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新闻报道则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2)在传播目的上,新闻评论的传播目的在于阐发意见、宣传主张,新闻报道则在于传播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知晓与了解客观事实的需要。
(3)在表达方式上,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讲究判断、推理的逻辑性;新闻报道则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
10、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先例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从狭义上来说,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
11.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指互联网上广播电视的简称。目前各电台和电视台都可以用网络播出设备把广播节目或电视节目主在相应的网站上,用户利用上网设备就可通过互联网在线收听收广播看电视广播节目。
12、简述对“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认识。(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物质存在决定主观的思想意识。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求新闻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真正做到依据现实生活、依据物质存在、依据客观事实来反映和报道新闻。(2)新闻工作者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有事实才能写新闻,没有事实就不能写新闻;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描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能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
13、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哪几种具体形式 交互电视可以分为存储释放式和直接交互式两种:第一种方式没有回传通道,通过广播通道的附加通道传送与内容有关的信息或短片,供收看时交互选择收看或点播;第二种方式的播出端与接收端之间除了广播通道外还有附加的回传通道,用户可以根据发送端提供的业务选择清单通过用户端的相应设备(如机顶盒)选择相应的服务,发送端在收到相应的选择信息后再向该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视频点播、网络游戏等。
14、请简要回答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区别(1)模拟电视是采用模拟传输系统,以连续波形传送信号的电视。模拟电视信号指亮度、彩色、声音信号的参数变化完全模拟实际的物理参数变化。(2)数字电视(DTV),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15、EFP电子现场制作 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
16、数字技术 所谓数字技术(Digit Technology)就是能将任何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以数字代码的形式转化成二进制(0或者1)的数字语言后,由计算机处理的技术。
17、简述交互式电视的特点及优越性(1)交互式电视ITV,全称为interactive television,也有人称之互动电视。它是传统电视与计算机的结合体,被专家称为“后PC时代产品”;
(2)通过交互式电视,看电视、浏览信息、收发E—mail、发表评论、网上聊天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交互式电视较之传统电视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改变了过去人们被动的接受信息的状况,使人们可以主动选取信息,从而达到使观众与电视之间形成一种互动的和谐关系。它的发展受到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18、如何理解新闻媒体要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由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指导方针、根本任务所决定的;(2)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逐步改善和加强媒体的经营工作;(3)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科学对待和正确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4)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新闻事业不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9、试结合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分析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1)监督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不破不立,揭露是为了推动,批判是为了建设,否定是为了肯定,这是舆论监督功能的意义所在。社会监督功能表现为三方面:①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引导社会及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动向;②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督;③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2)社会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传达公从呼声,从而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3)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调节人际关系,指导和制约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4)社会制衡功能。主要表现为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舆论监督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符合民意的权利,其监督范围广、反应迅速、影响效果大,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抗衡时具有巨大威力;(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新闻舆论通过严密跟踪监督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断提供新信息,描述新进展,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判断,得出新结论;同时,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通过平衡整合确保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活力。
19、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指导从电视节目采集、录制、播出到发射、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与数字传输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是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把电视节目转换成为数字信息(0,1),以码流形式进行传播的数字形态,综合了数字压缩、多路复用、纠错掩错、调制解调等多种先进技术。
20、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信卫星是指通过卫生把两个或多个地面站连接起来,进行点到点的通信。广义的通信卫星是指包括广播、固定站间通信和移动站间通信等在内的全部通信业务。
21、简述新闻敏感的主要表现: 新闻新闻敏感体现在三个方面:(1)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判断新闻价值,从众多新闻事实中选择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预测可能发生的新闻事件,从细微处敏锐推断潜在的重大变化。
22、简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设有办公厅、宣传管理司、电影管理局、社会管理司、人事教育司、计划财务司、科技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法规司、电视剧管理司等职能司局;所属单位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等。主要职能: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电影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迸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等。
23、按技术方式的不同可将移动广播电视分为哪三种(1)使用卫星的卫星移动广播电视;
(2)使用地面发射网的地面移动广播电视;(3)使用通信通道的手机广播电视。
24、简述当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及其异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
制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分别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1)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是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2)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虽然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
25、产业属性是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1)这一观点是错误的;(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规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闻产品也有进人市场进行流通的客观环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流通领域体现出较强的商品性,要按市场规律运行;(3)新闻事业从其基本功能来看,主要是报道和评价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它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式,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畴。(4)新闻媒体固然可以通过广告来获得巨额收益,但其广告功能或者说产业功能、经济功能,是建立在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新闻事业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其次才可说是一种产业。
26、广播电视节日中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避免批评报道(1)这种观点不正确;(2)坚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但绝不是放弃批评报道,拒绝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和对工作中缺点错误的批评。正面宣传是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批评报道是为了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强人们前进的信心,两者都是为了激励人民同心同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27、结合我国广播电视的实际情况,论述应如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1)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2)提倡多样化体现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就是在不违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艺术家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完全可以百花齐放。提倡多样化包括两方面的要求:①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②即使是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在题材、形式、风格和表现方法上也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3)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辩证统一,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主旋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弘扬主旋律,要确保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提倡多样化,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促进文化的创新、繁荣与发展;(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就是要既大力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篇:广播电视业务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
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和报道任务。必须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突击采访的能力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调整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成为采访的对象,所以需要记者进行范围广泛的采访5持续性,广播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
1政务渠道,又称官方渠道,主要指各级政权机关及其行政事务活动,包括有关会议,文件,简报和领导人讲话等2生活渠道,是记者本人在现实生活和采访过程中的观察和积累3受众渠道,来自受众的信息4传播渠道,即从其他媒体获得的信息,报刊,通讯社,网络,其他广播电视报道等,都可以作为新闻线索再发现的来源。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区别 1传播内容不同,新闻报道是对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评论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议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和观点是其传播的主要内容2传播目的不同,新闻报道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以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为目的,新闻评论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以满足公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以及话语权为目的3传播方式不同,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以客观叙述,描写等方式进行报道;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角度进行持续采访,不断提供新闻信息。
确立选题的方法1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我们在判断新闻价值时,不要鼓励看待某个要素的作用,要综合的看待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要全面衡量新闻政策标准,要看是否符合政治标准,是否对党和人民有利。另外,还要看能否体现当前新闻的宣传思想,看看在发表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3要看是否合乎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广播电视采访的准备
1搜集背景资料,搜集和研究与选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同事筹划采访预案2掌握相关政策,抓紧学习,掌握相关政策,并根据党的政策精神,认清当前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形势3补充相关知识,不断积累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熟悉采访对象,这是准确提问和深入挖掘素材的前提5设计采访计划和提纲,指定采访活动方案,列出采访提纲6做好物质技术准备,包括录音,录像设备以及相关人员做好协调。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遵守的原则:1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应明白晓畅,易于接收,接受2广播电视新闻需要受众听得见,听得懂,便于耳听接收3广播电视新闻的各构成要素都要求真实,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4所要表达的信息应相对完整5受众的多样性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同时也要避免语言表达的简单化与通俗化。
要办好谈话类现实评论节目需要哪些注意的1选择受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机敏,干练的合适的主持人3选择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见领袖”式的嘉宾以及现场观众4善于与用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演奏等方式掌握谈话节奏,营造轻松,自然,和谐的现场交流气氛,其中,选好主持人是关键。
进行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 1较强的现场洞察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情况,必须当机立断,尽快做出判断,迅速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点进行报道2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场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的,所以记者的口头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现场报道的质量好坏3良好的心里调节能力,现场报道中记者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未知和随时发生意想不到变化的新闻现场,记者需要有充分的心里准备4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应具有采编播合一的素质,在现场能看得透,写的精,说得出。5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记者应树立群体观念,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紧密协调。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是一切新闻类节目的基本原则,任何规则,规律的考量都不能作为违背真实性原则的理由2目的性原则,传播的目的性原则反映的是传播者的意志,是媒介倾向性的体现。3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性节目的具体叙述段落中,客观对象发展变化的自然顺序是不能随意改变的4逻辑性原则,逻辑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把握认识对象关系的思维范式,对以分析概括等理性整合为节目构成的表达形态而言,逻辑性是传达,接受,理解的桥梁。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在编辑新闻类节目时,要控制各构成要素结合时可能产生的蒙太奇效应,防止其可能产生的歧义,畸变,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6兴趣原则,顺应受众注意力的变化,在结构层次上,可以制造和保持悬念,调动受众的兴趣。7顺利适应性原则,顺应受众对视听信号接收的生理要求和习惯。
新闻评论讲求“直抒胸臆”,以判断,评论,分析,议论等方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表明态度和看法。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性主要表现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带机采访,用录音设备和摄像设备录取声音,画面等现场素材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由于带机采访的特殊性,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3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报道的形式与新闻素材的获取方式及采访方式密切关联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除了调查者和传播者以外,同时也是受众和参与者以及现场引导者。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于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6对于新闻来说,采访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合作,协同工作,电视新闻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电视广播栏目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1首先是栏目的受众定位,也就是解决办给谁听谁看的问题2对新闻受众需求的把握,这是确定传播内容的依据3栏目的整体层次定位,它要确定栏目是针对一般大众,还是特殊需求群体,是专业化的栏目定位,还是普及性,通俗化的栏目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的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的特色与风格,避免与其他栏目雷同,确立自己的栏目个性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此外还要注意协调与其他栏目的关系,除了避免与其他栏目产生雷同外,还要注意相邻栏目间的配合,行程长短时间,风格各殊的互补格局,以便提高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更具有时效性,这和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速度快,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密切相关2平易亲切,广播电视媒介在新闻评论中一方面可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评论,让受众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广播电视评论的语言也更加通俗化,口语化3生动形象,广播电视媒介可以通过多样性的信息符号(声音,图像)交代背景,在线时空,营造气氛,使评论更加形象,生动。
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责
1新闻信息的统合,实际上就是新闻信息的价值定位过程,也就是新闻信息的理解与意义的解释过程,新系统和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确定并在实践中保持栏目定位2把关,就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把关”所体现的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个人也一般是从媒介组织的角度定位出发行使把关权的。要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
广播电视编辑工作的主要流程:
1要根据本媒体,栏目特点和当天节目要求确定选题,开展策划,组织稿源2在获得相关稿件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节目需要的稿件,对稿件进行必要修改,为稿件制作合乎规范的标题,并对经修改选定的稿件进行编排,确定节目播出形式3节目播出内容和形式确定后,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4节目播出后,及时收集受众反馈情况,继续联系稿源,及时调整,与报刊杂志的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是什么?
1快捷,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速度快,加上节目制作工序较少,流程较短,因而对于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很快。2浅显,广播电视评论是具有线性传播的共同弱点:稍纵即逝,不宜留存,因此广播电视评论要在“浅”字上下功夫,应表述浅显明快,语言通俗易懂。3平易,广播电视评论既要让人听懂,也要让人爱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3发炎,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
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1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以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2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3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的材质设备日益去想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劣势1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2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 1选择典型性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放矢也是选择典型事实的一个标准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物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的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其境,亲眼所见。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有许多作用,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通过灵活的使用背景材料,巧妙的表达记者的观点。4借用同期声说话,同期声是指广播电视记者通过采访的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用同期声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广电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
改进栏目的内容编排,为下一次编辑工作做准备。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和技巧:
音响的选用与合成使用音响1在报道中音响应尽量早出,艺音像独特的声音形象吸引听众,引起注意2在报道中关于主题和事实,能用音响说明的尽量使用音响3根据报道内容的不同,把音响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切实起到表现和烘托主题的作用4注意保持音响在报道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注意不要滥用音响,不然会冲淡主题。声音合成1切换,即将前一种声音结束,然后即刻出现后一生音的组接方法2淡入淡出,一声音的音量由小变大而出,取代前一种声音,再由大变小而没,让位于后一声音内容的衔接3混播,即两种不同声音如解说和音响或两个印象同时播出,分出主次叠放在一起。
什么是新闻编排,新闻编排的常见技巧有哪些?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既包括新闻选择,分类及编排,也包括新闻栏目设置栏目之间的组合关系等,节目编排的常见技巧包括1突出重点,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以时间顺序为传播形式的广播电视新闻突出重点的最重要的方法便是选择好头条新闻。2优化组合,优化组合式提高传播效果最常用的方法,编排是要通过将不同节目合理巧妙的组合,使其在整体传播效果上超过单条新闻传播效果之和3巧妙安排结构,新闻编排要遵循三个重要概念,峰谷,节奏,分段。4起承转合流畅自然,一般新闻栏目的起承转合,有各种方法,比如栏标,标题,广告,音乐,片花,结尾等等。最直接的方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起承转合,也就是节目提要,按语和串联词。5风格的统一,力求节目风格上有一个整体的基调,整体基调的确定以栏目的基本风格定位与栏目中重点新闻的基调为基础,突出节目的个性特征,保持节目的风格统一。
听,要把受众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交流,平等的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4生动,广播电视评论各种音响或画面的使用可以让广播电视评论节省对于环境,气氛等方面的叙述,描写,让评论更生动,感人。5论点的复合性,广播电视评论特别是评述性节目或谈话体节目,其论点呈现出明显的复合型特征,经过对各种意见性信息的采集与整合最终形成的论点,显得更丰富和立体,也容易具有权威性,亲和性和易受性。
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1评书结合,以评为本。新闻述评集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职能于一身,一般要对新闻时事进行比较全面的,多方面的介绍,包括典型的具体事实,概括的情况以及必要的背景材料等,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进行议论。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述评以事实为基础,这些事实来自实际生活,反映实际生活,述评的评,就是在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加以阐明的。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在述评中,述是为评服务的,述是评的依据,评是述的归宿。
采制舆论监督节目,需要注意的地方
1坚持建设性监督,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在于治病救人,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抓住那些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2坚持科学监督,开始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3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
电视新闻在编辑制作中应注意掌握哪些手法和技巧:单条新闻的编辑主要是指影像组接,声音组接,叠加字幕等,影像组接有如下常用方法1呵护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使镜头衔接流畅,为了使镜头自然流畅,就要选择好镜头的编辑点,包括动作编辑点,心理活动遍及点,声音编辑点等5转场的技巧6字幕的运用及电视特技的运用
第四篇:广播电视热点浅析资料
广播电视热点之我见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狭义上讲,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广义上讲,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三网融合和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广播电视行业网络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创新战略引领实践和发展,在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信息和全业务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在实现广电、有线网络双向化、宽带化,进一步提高业务聚合能力、优质音视频传播能力、全业务运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一 三网融合与IPTV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2007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三网融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010年 6月底,“三网融合”12 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历经十年的徘徊,“三网融合”终于被确定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并在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 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IPTV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借助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IPTV电视内容的传播基于电信运营商搭建的专用网络,前期投资较大,但是对于用户来说网络带宽和视频质量都有保证。进入2014 年后,受OTT 疯长、业务升级换代滞缓、对规范产业分工与保障IPTV 长远发展之间深层关系的认识和把控仍需进一步统一等因素的制约,IPTV 发展增长势头减弱。增长率回落到20%左右,截至2014 年底,全国IPTV 用户总数在3200万左右。IPTV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是三网融合的重要契机。
值得一提的另一个概念是NGB,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意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它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二 互联网电视
OTT TV,Over The Top Tv,指基于开放的互联网视频服务。其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上传,意味着互联网从人们的手掌、书房进入到了客厅,它综合了传统电视和网络视频的优势,对电视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2013 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意见》,鼓励个平台利用OTT TV,并批准了七家企业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目前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已经超过7000万。OTT TV让人们挂看电视跟传统电视网几乎脱离,而传统电视长期忙于行业内的厮杀,对互联网竞争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应对这一冲击显得措手不及,“内容为王”在无孔不入的网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电视该如何应对成为人们关注的。而且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在这一块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就在昨晚2015年11月18又爆出广电总局封杀第三方软件,对于广电总局来说,之所以频繁的打压盒子主要是因为利益蛋糕被瓜分,其次就是给自家智能化道路探索留有充足的时间,以求拉小差距甚至反超。广电总局(运营商)自家智能化模式主要有TVOS、DVB+OTT(IPTV)两种模式。从长远来看,电视盒终将灭亡。电视盒作为互联网电视的过渡性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才选择盒子。现在广电总局把电视盒可方便用户自由获取内容的能力给剥夺了,盒子的生命力大为减弱。海量的内容是盒子的优势,但它却受制于渠道。广电总局大力推行的TVOS和IPTV是否能取代互联网电视呢?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渠道之争还在继续。
三 全民社交
互联网时代,是全民参与的时代,不只是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强调互动,电视在转型期也强调与受众的互动。2014年央视发布了国内首款以即时互动为核心的社交电视,CCTV微视。利用对电视节目的观看、评论进行互动,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和更丰富的收视体验。用户通过社会化的交流和互动,对节目进行反馈、参与和选择,从而促进电视的内容改进。电视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在电视转型时期有重要意义。而且目前广电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手段单一,仅限热线电话、短信、微博等,应利用新传媒技术,基于网络、线下、内容自制多方面优化。
四 节目创新
2012浙江卫视买下《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全国热播,紧随其后各种海外节目接连登陆中国荧幕。2011年、2013年接连两个“限娱令”,让过度娱乐,严重同质的电视节目开始考虑节目创新。在电视节目的创新上,有研究者指出,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面临着四重困境,即 “互联网新媒体崛起,电视传媒传统优势丧失”,“庙堂里的山寨模仿,电视新闻节目创 新 乏力”,“娱乐节目畸形膨大,电视的新闻功能被弱化”,“体制内的多重桎梏,电视新闻的路越走越窄”。①但也有人指出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不能忽视体制的问题。传统广电的节目生产、录播流程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了。节目创新首先是体制改革,角色转变。②
五 广播的新生
广播一度在电视的冲击下萎靡不振,但在互联网时代,广播抓住契机,把自身的伴随性、移动性等特点与互联网的低成本、易操作结合起来,除了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开发手机app、网络电台app,优化内容,综合了音乐、评书、相声、小说等大批新形势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以及自身开发平台让声、画、影相结合,实现声音、图片、文字的交互。互联网时代广播不仅仅是听,已变成了一个多媒体平台。
六 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网路无处不在的同时,大数据让人们对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巨大价值。
大数据对广电业最现实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一是改良数据采集方式,由小范围取样改为全样本智能回传数据,由电视单一终端改为 PC、平板手机等全媒体终端;二是扩大采集的数据范围,包括明确的用户信息,精确的用户消费行为(浏、搜索、存储、分享等),甚至包括 VOD 点播及其他增值业务数据等。这样的大数据对于广电行业了解用户需求,对于广告主实现精准营销都具备真正的价值。利用大数据广电行业可以精确把握观众的收视需求,掌握用户喜好,提前预测节目的收视情况,科学规划营销方案精准投放广告,既科学化的利用了成本增加收益,又能更好的满足大众。大数据的核心业务在于分析和预测,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上的改变,广电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大力实施媒介融合,推出多项新业务。
六 媒介融合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新旧媒体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趋于同一的数字技术,制播门槛越来越低,以及商业媒体受利益的驱动,媒介融合大势所趋。
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侵占传统媒体的领域,传统报纸杂志生存艰难,电视也被网络媒体分流很多,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报纸、杂志面临消亡的危险。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涉及出版发行之外的市场:电视购物、自建网站、app、开设公众号等,在积极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积极开拓新渠道。传统媒体有内容优势,而新媒体有渠道优势。现在,传统媒体也在做新媒体渠道,而新媒体也在做内容,从形式上看形成内容渠道合一、新旧媒体合一的局面。但实际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和渠道领域的“专长”还是不一样。在内容生产上,特别是大型节目制作,新闻节目上,传统媒体有很大优势。而新媒体传播迅速、多屏幕互动能迅速把优质的内容推广出来,二者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媒介融合范围日益扩大,但仍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面,仍作为一种发展方向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继续深化。但可以确定的是新旧媒体谁也无法取代谁,二者更多的相互学习,展开合作,才是互利共赢的趋势。其次,新媒介的优势在于对新技术的利用,二者的竞争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加剧下去,谁掌握先进技术,谁就有可能占有优势。媒介融合不只是技术上的互通学习,更应该是消除新旧媒体间、不同行业间的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关联在一起,由过去的纵向联动改为横向联动,形成更大优势③。
目前,广播电视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的信息渠道对老式的传统渠道取代加快,各种产品服务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一种新技术都可能带来颠覆性改变,各种理念也在不断融合变化,未来会如何,还看当下人的抉择。
①任陇婵:《电视新闻创新的四重困境》,《声屏世界》,2012(1)。②高贵松,柏 莹:《流程再造: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困境突围》,《国际新闻界》,2012(5)
③钱静:《媒介融合:媒体发展的新趋势》2010.3
第五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播音与主持的语言特点:1规范性2庄重性3鼓动性4时代感5分寸性6亲切感
播音主持工作的地位:1播音主持处于广播电视的最前沿2播音主持又是广播电视的“中介之序”3是联系党、政府、人民的纽带和桥梁
播音主持工作的作用:1传递信息,体现态度,揭示语义内涵表明实质,具有了解和认识社会的作用。2传达感情,形象具体生动,吸引感染受众,具有鼓舞教育激励作用3规范美化语言,建设语言文明,具有语言表达的审美示范作用。
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规范要求:1牢固树立责任意识2勤奋敬业德艺双馨3自觉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4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5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规范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工作的意义:1有助于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2有利于提高播出质量3有助于塑造良好地媒体形象
播音员主持人良好地语言习惯:1注重语言规范(语音、词汇、语法规范)2注意语音的高雅文明,富有内涵避免粗俗3注重语音表情达意的真成自然4培养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5日常生活中注重语言的品味
普通话特点:1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 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四个声调抑扬分明且高音成分较多 4音节间间隔清晰 5词的双音节化和轻重格式的区分、儿话音,使得有声语言表达更准确丰富
播音发声的基本要求及方法: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变化自如 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原则:1坚持真实原则2准确3密集4迅捷5精美
串联语的特点:1篇幅短小、内容精炼2见缝插针、针对性强3依赖语境、借景生情4寓理于情、情景交融
串联语的功能:1衔接转换功能2补充完善3阐发和点化4沟通和交流
备稿六步:1划分层次2概括主题3联系背景4明确目的5分清主次6确定基调 话题的引入:1开门见山直切主题2抓住重点择要推荐3触景生情借景抒情4以小见大以事醒人
话题的衔接:1引用资料逐渐推进2设置冲突引人入胜3言简意赅画龙点睛4巧用重复突出重点
话题的结束:1首尾呼应,评论点题2以情感人,触动心灵3梳理归纳,概括要点4由此及彼,引发联想5正确分析,合理建议
新闻类节目包括:新闻消息、新闻评论、新闻专稿 新闻文稿播读的总体要求:1正确理解稿件内容与精神实质2体现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和时机性3准确把握播读分寸4根据节目与稿件需要实现播读风格多样化 新闻消息播读要求:1叙事清楚2新鲜感强3语言朴实4节奏明快
新闻类话题主持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舆论导线2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3符合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新闻消息播读要求:1叙事清楚2新鲜感强3语言朴实4节奏明快
文艺类文稿播读的总体要求:1理解原作是理解稿件的基础2明确节目播出目的,把我编辑意图3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揭示主题,调动情感4把握好内行的欣赏者、热情的介绍者、共赏的知音者的创作心理状态5把握好与录音素材配合的技巧6掌握好必备的语言技能
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形象:声音形象、屏幕形象、社会公众形象 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意义与作用:1有助于塑造媒体形象2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 播音员要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1加强与集体的合作2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更出色的做好这个集体对外的代表,不辜负机体对个人的期望。
塑造播音员主持人形象的具体要求:1职业着装的基本概念和搭配技巧(遵循国际通用、具有礼仪规范的TPO着装原则,既时间地点场合;符合广播电视传播特点,与节目内容风格保持一致;适合个人特点)2发型3化妆4实物配戴 表现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1体现媒体责任和个人品德2符合中华民族文化传统3尊重大众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4体态与节目的统一5语言与体态的协调
注重生活中的形象:1良好的语言习惯2规范的体态语言3主意言谈举止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