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 资料修改
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1.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专家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正式播音。
呼号:KDKA 意义: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2.全世界第一个电视发射台: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伦敦亚历山大宫(11月开始定期播出)电视诞生的基础:硒元素具有光电效应这一现象的发现 3.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英国
(贝尔德因为对电视发展的贡献—制造了电视机等,被称为“电视之父”)
4.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
(20世界50年代,彩色电视兴起。美国政府采用“点描法”为彩色电视技术标准,通称为NTSC制)
5、“无线电之父”是美国杰出发明家李·德福雷斯特
6、“电视之父”是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 7、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利山大宫建成英国第一座正式的电视台,也是世界的第一座正式电视台。
8、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播出黑白电视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9、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在我国上海建立“中国无线电公司”。当时被称为“空中传音”或“无线电话”。10、1925年,中国自己筹办广播电台。
11、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5年9月5日在延安正式播出。12、1958年9月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
谈话类节目概述
电视谈话节目成为继我国电视节目在“综艺浪潮”“纪录浪潮”“游戏浪潮”之后的第四浪潮。
一、谈话类节目的分类(1)新闻时政类
如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2)社会生活类 《实话实说》、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
(3)情感交流类
如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的《相伴到黎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神州夜航》、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长安夜话》(4)专业话题类 央视《对话》
二、1、广播谈话类节目特点(1)话题内容广泛
(2)话题及时,针对性和时效性较强
(3)制作要求简单,嘉宾、受众参与节目比较方便(4)现场控制,把关容易
2、电视谈话类节目特点:(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
(2)、感染力强,表现手法多样化
(3)、图文并茂,有助于背景材料的提供
(4)、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3、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选择的基本要求是(1)时效性与针对性(2)引导性(3)接近性
4、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独特要求(1)、普及性(2)、具体、形象、平实
(3)提高谈话节目的文化品位
5、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氛围营造(1)、选择适当的话题切入点(2)、正式拍摄前进行“演练”(3)、穿插游戏的形式(4)、穿插播放室外访谈或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或者连线播出场外的访问(5)、背景音乐、间奏乐的运用
6、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点(1)、平民化的形象定位
(2).从“倾诉者”向“倾听者”的角色转化(3).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
7、电视谈话类节目话题选择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话题样式基本上有三种: 一是社会思潮系列讨论 二是新闻事件延伸讨论 三是新闻人物访谈
第八章
电视纪录片
第一节
电视纪录片的特征、题材与创作手法
一、基本特征:(1)真实性
电视纪录片要求制作者必须在真实的前提下来创作,也就是说在纪录片画面上出现的影像,必须是由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的景象、真的氛围、真的时空状态来构成的,以展示生活的真实流程和具体情况为主,努力“再现”生活的原貌。(2)纪实性
纪实手法,通俗地说,就是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如实地记录下来,客观再现事件的具体过程和动作的具体细节。
电视纪录片的三个必备条件: ①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电视作品,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真的个体生命、真事、真景象、真氛围而创作,能表达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的作品;②纪录片是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有艺术感染力; ③纪录片在拍摄和布局安排上,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使观众能够按一定的思路来思考、认识和想象。
二、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
1.利用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烂、完整的场环境和心理氛围
2.利用现代电视特技和摄像技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镜头,拓展观众的视野 3.纪实情节化 4.仍需有思想性
三、电视纪录片的题材 1.现实性题材 2.历史性题材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第三节、中外纪录片比较的启示
一、自然纪录风格的电视纪录片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2)重过程,淡化结果;
(3)作者(包括编导、记者和节目主持人等)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包括现场声和人物谈话)为艺术生命;(5)注重一定章节以至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甚至不要解说词和音乐,既使有解说词也总是以提供背景材料为主,尽力隐藏自己的观点,以保持客观姿态,让人们自己作结论等。
二、世界纪录片的发展
1、最早的雏形---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摄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
甚至在先天就打上了“民间纪录影像”的烙印。
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工厂大门》,是以设在里昂的卢米埃尔兄弟自己家的工厂作为背景,在以后的作品中,卢米埃尔更是以那些普通的劳动者作为拍摄对象,热情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比如:《木匠》、《铁匠》、《拆墙》、《烧草的妇女们》、《照相师》、《水浇园丁》以及《消防员》(四部)等等。
2、20世纪20年代三位大师 加拿大人罗伯特·弗拉哈迪
Robert Flaherty(1884-1965)是公认的纪录片的创始人,“纪录片之父”。他的作品多是以写实手法表现偏远、蛮荒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他的纪录片的创作风格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精确记录,而是充满诗意的对现实生活场景的再创造。
代表作:《北方纳努克》Nannook of North,1922(该作品是罗伯特·弗拉哈迪总结20年探险生涯和花费10年拍摄时间完成的,生动再现了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那努克一家的捕猎生活和生存状态。
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1896-1954)是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义的结合。1922年吉加·维尔托夫倡导了电影眼睛派的创作方法,主张使用“实况拍摄”,即不为摄影者觉察的方法拍摄“生活即景”。
吉加·维尔托夫代表作品:《电影眼睛》1923,《带摄影机的人》1929,《关于列宁的三支歌》Three Song about Lenin 1934。
约翰·格里尔逊(John Grierson 1898-1973)是“纪录片之父”费拉哈迪的学生,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影者”,“艺术是一把锤子,而不是一面镜子“。主张纪录片应有创造性地对真实生活场面作出处理,它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同时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景时进行艺术加工。代表作品: 《漂网渔船》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又叫“画面加解说”方式。《锡兰之歌》
2.真实电影式
“直接电影”。主张“让主体自己说话”《美洲豹》
3访问谈话式
将被摄者或解说员、主持人直接面向观众讲话,并结合会见采访,这种访谈式手法首先在美国一些女权主义的纪录片中采用。访谈式纪录片的长镜头拍摄和实况效果声,体现了作品“照像”的本性和“摄影形象本体论”的美学原则。访谈式纪录片的当事人,直接向观众叙述,避免了编导的介入,作品使人感到公正、客观、可信。在访谈式纪录片中,语言成了主要的表现手段。
4.个人追述式
9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纪录片风格。将评述者的议论混杂于访问会见之中,以现实情节吸引人。
演变具体体现为叙事的方式由封闭型越来越向彻底体现的开敞型
第四节
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变革与进展
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1、模仿时期1958-1966
1958年7月,北京电视台摄制的《英雄的信阳人民》(反映了河南信阳人民抗灾夺丰收事迹的电视片)是我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这一阶段的电视纪录片主要模仿记录电影的创作手法,在手法上比较依赖解说词和蒙太奇剪辑效果。
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有《芦笛岩》、《长江行》。2、学习时期1966-1978
从文革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放鹿》、《下课之后》
3、探索时期1978-1989
这一时期从1978年9月央视《祖国各地》(电视风光纪录片)开播、到1989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确定拍摄基调为止。
在表现形式上出现大型电视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中日合作)《让历史告诉未来》;
与此同时电视台,还开办了主要播出纪录片的电视专栏,如央视《祖国各地》、《神州风采》、《地方台50分钟》(后来改为《地方台30分钟》。、成长时期 1989至今
二、纪录片创作理念
60―8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宣传与指导。节目的特点是重视脚本,依赖解说,声画脱节。
80-90年代的创作理念是:客观纪实。节目的特点是“原生态纪录”,声画并茂,同期声的大量运用。
90年代后期――至今的创作理念是:“主观与表现”。节目的特点是,符号语言(画面)的大量运用,故事化戏剧化更加突出,个性化创作的观念被认证。
这个时期纪录片的创作形式也呈出多样化趋势:
画面加解说式:《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让历史告诉未来》
访谈加解说式:《广东行》《中国外交风云》《泰富祥日记》
客观纪录式 :《押运兵》《望长城》《潜伏行动》《龙脊》
主观表现式:《西藏的诱惑》《天驹》《英与白》《幼儿园》
客观纪录加再现式:《阻击手》《复活军团》《相约红土地》
1982年拍摄的《话说长江》、1984年的《话说运河》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的高潮,后来又有了像《望长城》这样的佳作,而1993年《生活空间》的推出,将中国纪录片放到了电视的最前沿。
一、纪实创作手法日臻完善一一以《望长城》为视点
二、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创作群体及其风格 1.中央电视台军事部
2.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评论部、对外部(国际部)及原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创作群体 3.地方电视台创作群体
第五节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一、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二、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三、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四、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全球传媒集团
日本放送协会(NHK)英国广播公司(BBC)泰晤士报(Times)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全美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联社(AP)合众社(UPI)
第二篇:广播电视热点浅析资料
广播电视热点之我见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狭义上讲,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广义上讲,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三网融合和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广播电视行业网络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创新战略引领实践和发展,在支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信息和全业务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在实现广电、有线网络双向化、宽带化,进一步提高业务聚合能力、优质音视频传播能力、全业务运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一 三网融合与IPTV 2001年3月15日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促进电信、电视、互联网三网融合”。2007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三网融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010年 6月底,“三网融合”12 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历经十年的徘徊,“三网融合”终于被确定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并在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网融 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IPTV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借助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IPTV电视内容的传播基于电信运营商搭建的专用网络,前期投资较大,但是对于用户来说网络带宽和视频质量都有保证。进入2014 年后,受OTT 疯长、业务升级换代滞缓、对规范产业分工与保障IPTV 长远发展之间深层关系的认识和把控仍需进一步统一等因素的制约,IPTV 发展增长势头减弱。增长率回落到20%左右,截至2014 年底,全国IPTV 用户总数在3200万左右。IPTV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是三网融合的重要契机。
值得一提的另一个概念是NGB,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意为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它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的、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二 互联网电视
OTT TV,Over The Top Tv,指基于开放的互联网视频服务。其终端可以是电视机、电脑、机顶盒、PAD、智能手机等。电视节目通过互联网上传,意味着互联网从人们的手掌、书房进入到了客厅,它综合了传统电视和网络视频的优势,对电视产业产生颠覆性影响。2013 年1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意见》,鼓励个平台利用OTT TV,并批准了七家企业拥有互联网电视牌照。目前我国互联网电视用户已经超过7000万。OTT TV让人们挂看电视跟传统电视网几乎脱离,而传统电视长期忙于行业内的厮杀,对互联网竞争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应对这一冲击显得措手不及,“内容为王”在无孔不入的网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传统电视该如何应对成为人们关注的。而且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在这一块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就在昨晚2015年11月18又爆出广电总局封杀第三方软件,对于广电总局来说,之所以频繁的打压盒子主要是因为利益蛋糕被瓜分,其次就是给自家智能化道路探索留有充足的时间,以求拉小差距甚至反超。广电总局(运营商)自家智能化模式主要有TVOS、DVB+OTT(IPTV)两种模式。从长远来看,电视盒终将灭亡。电视盒作为互联网电视的过渡性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才选择盒子。现在广电总局把电视盒可方便用户自由获取内容的能力给剥夺了,盒子的生命力大为减弱。海量的内容是盒子的优势,但它却受制于渠道。广电总局大力推行的TVOS和IPTV是否能取代互联网电视呢?我们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渠道之争还在继续。
三 全民社交
互联网时代,是全民参与的时代,不只是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强调互动,电视在转型期也强调与受众的互动。2014年央视发布了国内首款以即时互动为核心的社交电视,CCTV微视。利用对电视节目的观看、评论进行互动,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和更丰富的收视体验。用户通过社会化的交流和互动,对节目进行反馈、参与和选择,从而促进电视的内容改进。电视重视与受众的互动,在电视转型时期有重要意义。而且目前广电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手段单一,仅限热线电话、短信、微博等,应利用新传媒技术,基于网络、线下、内容自制多方面优化。
四 节目创新
2012浙江卫视买下《The Voice》版权打造《中国好声音》全国热播,紧随其后各种海外节目接连登陆中国荧幕。2011年、2013年接连两个“限娱令”,让过度娱乐,严重同质的电视节目开始考虑节目创新。在电视节目的创新上,有研究者指出,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面临着四重困境,即 “互联网新媒体崛起,电视传媒传统优势丧失”,“庙堂里的山寨模仿,电视新闻节目创 新 乏力”,“娱乐节目畸形膨大,电视的新闻功能被弱化”,“体制内的多重桎梏,电视新闻的路越走越窄”。①但也有人指出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不能忽视体制的问题。传统广电的节目生产、录播流程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节奏了。节目创新首先是体制改革,角色转变。②
五 广播的新生
广播一度在电视的冲击下萎靡不振,但在互联网时代,广播抓住契机,把自身的伴随性、移动性等特点与互联网的低成本、易操作结合起来,除了广泛应用在汽车上,开发手机app、网络电台app,优化内容,综合了音乐、评书、相声、小说等大批新形势下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积极利用微博、微信以及自身开发平台让声、画、影相结合,实现声音、图片、文字的交互。互联网时代广播不仅仅是听,已变成了一个多媒体平台。
六 大数据
互联网时代也是大数据时代,网路无处不在的同时,大数据让人们对海量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巨大价值。
大数据对广电业最现实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一是改良数据采集方式,由小范围取样改为全样本智能回传数据,由电视单一终端改为 PC、平板手机等全媒体终端;二是扩大采集的数据范围,包括明确的用户信息,精确的用户消费行为(浏、搜索、存储、分享等),甚至包括 VOD 点播及其他增值业务数据等。这样的大数据对于广电行业了解用户需求,对于广告主实现精准营销都具备真正的价值。利用大数据广电行业可以精确把握观众的收视需求,掌握用户喜好,提前预测节目的收视情况,科学规划营销方案精准投放广告,既科学化的利用了成本增加收益,又能更好的满足大众。大数据的核心业务在于分析和预测,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上的改变,广电可以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大力实施媒介融合,推出多项新业务。
六 媒介融合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新旧媒体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趋于同一的数字技术,制播门槛越来越低,以及商业媒体受利益的驱动,媒介融合大势所趋。
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侵占传统媒体的领域,传统报纸杂志生存艰难,电视也被网络媒体分流很多,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报纸、杂志面临消亡的危险。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涉及出版发行之外的市场:电视购物、自建网站、app、开设公众号等,在积极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积极开拓新渠道。传统媒体有内容优势,而新媒体有渠道优势。现在,传统媒体也在做新媒体渠道,而新媒体也在做内容,从形式上看形成内容渠道合一、新旧媒体合一的局面。但实际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和渠道领域的“专长”还是不一样。在内容生产上,特别是大型节目制作,新闻节目上,传统媒体有很大优势。而新媒体传播迅速、多屏幕互动能迅速把优质的内容推广出来,二者间的“分工”与“合作”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媒介融合范围日益扩大,但仍未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面,仍作为一种发展方向在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继续深化。但可以确定的是新旧媒体谁也无法取代谁,二者更多的相互学习,展开合作,才是互利共赢的趋势。其次,新媒介的优势在于对新技术的利用,二者的竞争也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加剧下去,谁掌握先进技术,谁就有可能占有优势。媒介融合不只是技术上的互通学习,更应该是消除新旧媒体间、不同行业间的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关联在一起,由过去的纵向联动改为横向联动,形成更大优势③。
目前,广播电视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的信息渠道对老式的传统渠道取代加快,各种产品服务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层出不穷,每一种新技术都可能带来颠覆性改变,各种理念也在不断融合变化,未来会如何,还看当下人的抉择。
①任陇婵:《电视新闻创新的四重困境》,《声屏世界》,2012(1)。②高贵松,柏 莹:《流程再造: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困境突围》,《国际新闻界》,2012(5)
③钱静:《媒介融合:媒体发展的新趋势》2010.3
第三篇:广播电视业务总结资料
广播电视业务
第一部分广播电视采访
新闻采访:指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
1、熟悉带机采访
2、灵活把握记者角色
3、熟练操作摄录器材
4、注重分工协作
新闻线索: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的特点:
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的来源:1、2、3、4、记者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者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来自受众的信息 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新闻价值的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闻选题的方法和步骤:1、2、3、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 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是否合乎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步骤:
1、对报道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整。
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
3、可行性论证。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旁观式、参与式
广播电视采访面对的两种现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方、由于记者的采访而出现的现场
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维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收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的特点: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
采访对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选择:
1、知情
2、愿讲
3、善于表达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1、注重音响的素质
2、音响绝对真实
3、力求自然
4捕捉特点
5、尽量清晰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1、恰当的运用景别
2、精心的选择拍摄角度
3、巧妙的运用光线
4、恰当的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应遵循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
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挑、等、抢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写作
广播电视写作符合广播电视媒体传播的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
2、线性传播
3、受众广泛
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
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新闻报道的六个基本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故、和如何
背景的作用: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
广播电视信息导语写作的特点:
选材精粹具体形象简短精炼照应主体
常见导语的类型:直接式导语、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常用结构:
倒金字塔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逻辑关系结构、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的特点:
一主题开掘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用形象说话
三、表达方式多样
四、表现功能多样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常用的结构:纵式、横式、和递进式
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1)线索单一的时序结构(2)导引结构
现场直播:指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的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的形式。
现场直播的分类:重大活动类现场直播新闻直播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系列报道的特点:集中性、广博性、深刻性
第三部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和(2)把关(3)发言
选择稿件的标准:
1、新闻的标准,即新闻是否真实
2、社会效果的标准
修改稿件的原因:
1、本身存在问题,必须订正、修改
2、本身并无问题,但要依据栏目的特殊定位和传播意图的变化作出相应的修改。修改差错的两个方面:
一、订正事实
二、矫正思想政治差错。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刊相比的特点:
a、标题的显示方式不同b、标题的写作要求有所不同c、作用有所不同
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形式:录播、直播
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逻辑性原则、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兴趣原则
影像组接的常用方法:
1、合乎接受逻辑
2、镜头长度恰当
3、注意轴线规律
4使镜头衔接流畅
5、转场的技巧
栏目编排思想的确定要注意哪些:
第一,要具有良好的大局观
第二,要遵循新闻节目编排制作的内在规律。
第三,要尊重并善于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习惯,以提高传播
效果。
节目编排的技巧:
1、突出重点
2、优化组合
3、巧妙安排结构
4、使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
5、保持风格的统一
第四部分广播电视评论
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评论的特点:
强烈的新闻性、时效性、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显著的理论性 新闻评论的论点的基本要求:
1、观点要正确
2、立论要鲜明,论点要明了
3、新闻评论要新鲜引入 新闻评论的论据要注意哪些:
1、论据要真实
2、论据要精当
3、论据要新鲜
第四篇:十佳少年资料(修改)
画里画外好孩子
凌佳妤,一(3)班中队长。她活泼开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尽心尽力为班级服务并取得大家的认可: 2011年的优秀班干部光荣称号;她爱好阅读,较强的自学能力且善于总结,获得了2011年拼音知识竞赛一等奖;她兴趣广泛,较强的创意力,获得《少儿画苑》第十四届世界儿童画展览大赛优秀作品、华贸天地少儿感恩卡绘画创意赛最佳创意奖;还被评为惠城区第四届百名日升昌教学“好孩子”。
阳光少年 百花齐放
许子奕,六(3)班副班长。她是老师的小帮手,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数学、作文、英语、书法、演讲、体育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文明学生”,获得过“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荣获南坛小学二十一届、二十二届运动会立定跳远第二名、跳绳第三名;荣获2009-2010学年“法制安全”征文竞赛一等奖;2009-2010年“我与我的祖国手抄报”竞赛二等奖、“现场作文”三等奖;荣获2010年惠城区“阳光少年”光荣称号。
才艺双全 扬帆起航
林奕,她性格开朗,热爱学习,乐于助人,曾获得“三好学生”和“文明学生”的称号;2007—2011年多次在学校征文竞赛获得一至三等奖;2010—2011年获得语文知识竞赛二等奖。她兴趣广泛,才艺突出,在钢琴、双排键电子琴、乒乓球、游泳等各项技能比赛中获得不俗的成绩: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华南五省“雅马哈杯双排键电子琴大赛”中获得优秀奖;2011年在哈尔滨举行的“新艺杯”全国邀请赛中荣获双排键电子琴儿童组一等奖;2011年在惠州首届“春蕾”文化艺术节器乐组二等奖。
冉冉升起的新星
邓凯薇,四(4)班的副班长。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品德兼优,一直是班里学习的榜样,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文明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干部”。她热爱科学、善于钻研,曾在2011年惠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她爱好阅读,喜欢写作,曾多次在学校举行的“征文”竞赛中获奖,并在市级报刊——《东江时报》上发表作品5篇,广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她热爱生活,全面发展,曾被学校评为“优秀广播员”和“优秀演员”等。
快乐成长 全面发展
李易,是一个朝气蓬勃、乐于助人的阳光男孩。他爱好广泛,才艺突出,系统学习过钢琴、书画、篮球等各项技能,在广东省举办的“可爱祖国”绘画比赛中荣获省三等奖。在近五年的学习中,他先后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少年”及各类竞赛奖项共计26项。作为班干部,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他团结同学、积极向上、成绩优秀。他还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务劳动,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展翅欲飞的雏鹰
林菁,三(6)班小队长。她是个品学兼优,思维敏捷,充满朝气的少先队员。曾系统的学习过古筝、围棋、英语、舞蹈等各项技能,在2011年获得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考级“一级”证书;在惠州市第八届“万科金域华庭杯”少儿围棋锦标赛中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曾多次获得“英语小天才”口语比赛一等奖;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文明学生”。她曾代表南坛小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芝麻开门”节目,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学校老师和节目组工作人员的肯定和表扬,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智勇双全的李睿
李睿,三(5)的中队长。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曾在2010-2011学第一学期数学计算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11-2012学第一学期语文知识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011年惠州市“华奥体育杯”羽毛球锦标赛获得了丙组双打第四名;2011年参加中央少儿台《芝麻开门》节目;每个学期都能被评为“三好学生”或“文明学生”。
阳光女孩爱心天使
顾天舒,二(4)班文娱委员。一个多才多艺的阳光女孩,她性格开朗,热爱学习,爱好广泛,才艺突出。曾系统学习过钢琴、书画、唱歌、跳舞等各项技能。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CCTV举办的全国儿童画比赛”中获广东赛区优秀奖;在2011年建党100周年惠州电视台直播演出中获得“优秀演员”奖。她还热爱科学,在2012科技宫的冬令营活动中,获得“最佳制作”奖。她也是个充满爱心,热衷公益的人,多次参加保护环境、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多次捐赠钱和书籍。荣获各类奖项共11项。
朝气蓬勃就造梦想
袁焘,四(1)班班长。他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尊敬老师,喜欢把快乐带给同学。他性格开朗,热爱学习,成绩优异,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他还是个充满爱心的人,多次去五华县贫困山区参加社会实践,并给当地的小学生捐助钱和书籍。他在小学这几年的学习中,多次在语文、英语、数学以及硬币书法的各类比赛中获奖;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文明学生”,到目前为止已获得各类奖项共24项。
创意少年
彭程,六(6)班班长。他积极向上,集体感强;他富有爱心,热爱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次参加惠州市“读书林”等义务植树活动;他勤于动脑,热爱科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评比竞赛活动,曾获“美境行动”方案设计与实施优秀奖;多次在学校组织的画展、手抄报等竞赛中获得各种奖励。他各方面表现都出色,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等荣誉称号。
第五篇:宣传单资料内容修改
宣传单资料参照内容
一、许可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市级管理
全省23处行政许可办事大厅(含3处大件许可代办点)
二、审批流程和时限要求。1.审批流程
采取三级层级的审批流程,同时要求每个层级审批流转不超过60分钟。
2.审批时限
对于通行省内高速公路的大件运输许可,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在各许可办事大厅提交申请的,当场办结;在网上提交申请的,6个工作小时内办结(自网上提交申请起3个工作小时内完成受理或补正告知,受理后3个工作小时内完成审批);对于跨省大件运输许可审批以及省内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大件运输许可联合审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新系统应用
我省大件运输许可平台研发和建设工作于2017年6月在全国率先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并于8月1日起正式在全省范围内上线运行。具有如下优势:
1.行政许可审批协调联动方面优势
应用新型大件运输审批系统,材料准备齐全后,申请人通过网站登录审批平台进行注册、并提交申请和申报相关材料,管理处审批人员通过大件审批系统进行办理,出具交通运输部统一印制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附带二维码)。
2.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提升方面优势
(1)系统通过最新的互联网二维码技术进行网上验真、网上取证,从8月28日起,审批完成后,许可证件在系统中直接加盖电子印章,申请人自助打印后即可通行。
(2)为了更好服务申请人,系统专门针对经过初步培训的申请人提供“通行预评估”功能,指导申请人选择合理的装载方式,避免盲目装载、盲目申报导致的审批工作反复,提高申请成功概率和审批速度。
四、增设便民服务事项
全省23处行政许可办事大厅(含3处大件许可代办点)全部增设大件运输许可证件打印服务,可免费打印许可证件。
五、保证投诉、咨询通道顺畅。
全省23处行政许可办事大厅(含3处大件许可代办点)均设立专门的咨询投诉电话,利用辽宁政务服务网、省交通运输厅、局网站对外公示。
六、精简审批要件,提高服务质量。
运输企业、车主在本系统注册时提交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道路运输证》已经相关部门验真并保留在系统中,该企业旗下的运输车辆在证件有效期内进行许可申请时均不再重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