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费核算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
电费核算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业务描述
电费核算管理是从电费计算到电费审核最后形成应收的全过程管理,是供电企业保证电费回收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整个电费管理工作的中枢和核心。
在电费核算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有:
1、电量电费计算
根据抄录的电能表读数计算抄见电量。
根据用户的抄见电量、定比方式、定比比例、定量值等参数计算定比或定量的电量。根据用户的主分表关系、主分表的分时情况计算主表的剩余抄见电量。
根据用户的转供关系、转供用户和被转供用户的分时情况计算转供用户的剩余抄见电量。根据用户的计量方式、变压器损耗参数、变压器运行天数和抄见电量等计算变压器损耗,并按规定进行分摊。
根据用户的线路特点、线路损耗参数、计量方式和剩余抄见电量等计算线损电量。
在计算抄见电量、定比定量、主分表电量、转供电量、变损电量、线损电量的基础上,根据已定义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种结算电量。
根据用户的有功结算电量及该部分电量对应的目录电度电价计算目录电度电费。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经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的代征电价及对应的有功结算电量计算代征电费。
根据用户变压器的容量或最大需量和国家批准的基本电价计算基本电费。
根据用户本月的实际功率因数、该用户所执行的功率因数标准及对应的功率因数调整系数计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2、电量电费审核及发行
从实际功率因数、变压器损耗、线路损耗、基本电费、抄见电量是否异常,是否有电量无电费、无电量有电费,新装用户、变更用户的信息是否有异常,发生电量电费退补等方面对当月电费核算周期内的电量电费进行审核,确保电费不漏发、不错发,保证电费计算的正确性。在通过电量电费审核和异常处理完成后,对正确数据进行电费发行形成应收。
3、异常处理
对电量电费审核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根据不同的异常情况进行相应异常处理,并记录核算的异常情况。
对电量电费结算数据的差错按差错类型加以统计分析,作为考核依据。
根据电费退补记录、异常工作单记录,按照时间、用电类别、电压等级、核算人、差错类别、抄表段、台区、部门、单位等分类统计差错笔数、差错金额、差错电量、差错率等,形成差错统计报表。
4、电费退补管理
因国家电价政策变动、用户档案信息错误、计量装置故障、抄表错误、计算差错等多种原因需要对用户追加、退减电量或电费,并由此产生新的电费应收信息。
二、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相关规定
电价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定价原则,分级管理。
制定电价,应当合理补偿成本,合理确定收益,依法计入税金,坚持公平负担,促进电力建设。
独立电网的销售电价,由电网经营企业提出方案,报有管理权的物价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国家实行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
对同一电网内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用电类别的用户,执行相同的电价标准。任何单位不得超越电价管理权限制定电价。供电企业不得擅自变更电价。
2、《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相关规定
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分类电价、分时电价。
3、《供电营业规则》相关规定
城镇居民用电一般应实行一户一表。因特殊原因不能实行一户一表计费时,供电企业可根据其容量按公安门牌或楼门单元、楼层安装共用的计费电能表,居民用户不得拒绝合用。共用计费电能表内的各用户,可自行装设分户电能表,自行分算电费,供电企业在技术上予以指导。
临时用电的用户,应安装用电计量装置。对不具备安装条件的,可按其用电容量、使用时间、规定的电价计收电费。
供电企业必须按规定的周期校验、轮换计费电能表,并对计费电能表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计量失常时,应查明原因。用户认为供电企业装设的计费电能表不准时,有权向供电企业提出校验申请,在用户交付验表费后,供电企业应在七天内检验,并将检验结果通知用户。如计费电能表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验表费不退;如计费电能表的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除退还验表费外,并按下列规定退补电费:
互感器或电能表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以“0”误差为基准,按验证后的误差值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后投入之日起至误差更正之日止的二分之一时间计算;
连接线的电压降超出允许范围时,以允许电压降为基准,按验证后实际值与允许值之差补收电量。补收时间从连接线投入或负荷增加之日起至电压降更正之日止;
其他非人为原因致使计量记录不准时,以用户正常月份的用电量为基准,退补电量,退补时间按抄表记录确定;
退补期间,用户先按抄见电量如期交纳电费,误差确定后,再行退补。
用电计量装置接线错误、保险熔断、倍率不符等原因,使电能计量或计算出现差错时,供电企业应按下列规定退补相应电量的电费:
计费计量装置接线错误的,以其实际记录的电量为基数,按正确与错误接线的差额率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从上次校验或换装投入之日起至接线错误更正之日止;
电压互感器保险熔断的,按规定计算方法计算值补收相应电量的电费;无法计算的,以用户正常月份用电量为基准,按正常月与故障月的差额补收相应电量的电费,补收时间按抄表记录或按失压自动记录仪记录确定;
计算电量的倍率或铭牌倍率与实际不符的,以实际倍率为基准,按正确与错误倍率的差值退补电量,退补时间以抄表记录为准确定;
退补电量未正式确定前,用户应先按正常月用电量交付电费。
基本电费以月计算,但新装、增容、变更与终止用电当月的基本电费,可按实用天数(日用电不足24小时的,按一天计算)每日按全月基本电费三十分之一计算。事故停电、检修停电、计划限电时不扣减基本电费。
以变压器容量计算基本电费的用户,其备用的变压器(含高压电动机),属于冷备用状态并经供电企业加封的,不收基本电费;属热备用状态的或未经加封的,不论使用与否都计收基本电费。用户专门为调整用电功率因数的设备。如电容器、调相机等,不计收基本电费。
在受电装置一次侧装有连锁装置互为备用的变压器(含高压电动机),按可能同时使用的变压器(含高压电动机)容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其基本电费。
4、《国家电网公司电费抄核收工作规范》相关规定
抄表数据校核结束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电量电费计算工作。及时审核新装和变更工作单,保证计算参数及数据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电价、计量及计费参数等与电量电费计算有关的资料 2 录入、修改、删除等作业,均应有记录备查。做好可靠的数据备份和保存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
电量电费核算应认真细致。按财务制度建立应收电费明细账,编制应收电费日报表、日累计报表、月报表,明细账与报表应核对一致,保证数据完整准确。
对新装用户、用电变更用户、电能计量装置参数变化的用户,其业务流程处理完毕后的首次电量电费计算,应逐户进行审核。对电量明显异常及各类特殊供电方式(如多电源、转供电等)的用户应重点复核。
在电价政策调整、数据编码变更、营销信息系统软件修改、营销信息系统故障等事件发生后,应对电量电费进行试算并对各类用户的计算结果进行重点抽查审核。
对电量电费复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按规定的程序和流程及时处理,做好详细记录,并按月汇总形成复核报告。
5、我省现行电价政策(1)居民生活用电
城乡居民住宅及其附属设施(指楼道灯、住宅楼电梯、水泵、小区及村庄内路灯、物业管理、门卫、消防、车库)等生活用电。
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中(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初中(普通初中、职业初中、成人初中)、小学(普通小学、成人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特殊教育学校(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的学校教学用电和学生生活用电。
敬老院、孤儿院、救助管理站等提供住宿的收养、收容服务场所用电。
农村公用变压器(原农村综合变压器)以下的路灯、自来水及非赢利性公共活动场所用电。以上用电均不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用电。(2)大工业用电
以电为原动力,或以电冶炼、烘焙、熔焊、电解、电化的一切工业生产,且受电变压器容量(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用电,以及符合上述容量规定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用电、自来水厂用电、污水处理厂及其泵站用电、船舶修理厂用电均执行大工业电价。
符合上述容量规定的,具有生产许可证、单系列合成氨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以下(不含30万吨)的化肥企业生产用电,以及磷肥、钾肥、复合肥料企业的用电,但不包括上述企业生产中小化肥以外的用电。
符合上述容量规定的,国家产业政策允许和鼓励的电解铝企业生产电解铝的用电。
根据浙价资[2010]183号文规定,自2010年6月1日起,取消现行《浙江省电网销售电价表》中大工业用电类别中的氯碱生产用电价格类别,氯碱生产用电(包括采用离子膜法工艺的氯碱生产用电)一律按相应电压等级大工业用电价格的90%水平执行。
(3)一般工商业用电
以电为原动力,或以电冶炼、烘焙、熔焊、电解、电化的一切工业生产,且受电变压器容量在315千伏安(含不通过受电变压器的高压电动机)以下或低压受电的普通工业用电,以及符合上述容量规定的自来水厂用电、污水处理厂及其泵站用电、船舶修理厂用电。
执行范围同大工业用电相同并符合上述容量规定的中小化肥用电。从事商品交换、提供有偿服务等非公益性场所的商业用电,主要包括:
服务业:如宾馆、饭店、旅社、酒店、咖啡厅、茶座、美容美发厅、浴室、洗染店、彩扩、摄影等;
商品销售业:如商场、商店、交易中心(市场)、超市、加油站、房产销售经营场所等; 文化娱乐、健身、休闲业:如收费的旅游点、影剧院、录像放映厅、游艺机室、网吧、健身房、保龄球馆、游泳池、歌舞厅、卡拉OK厅、高尔夫球场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
金融交易业:如证券、信托、租赁、典当、期货、保险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除外)、信用社;
商务服务业:如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服务、广告服务、中介服务、旅行社、会议及展览服务、其他经营性的商务服务等;
电信和其它信息传输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如修理与维护业、清洁服务业等。(4)非工业用电 非工业用电: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医院、研究机构、宗教场所等用电; 铁道、邮政、管道输送、航运、电车、电视、广播、仓库(仓储)、码头、车站、停车场、飞机场、下水道、路灯、广告(牌、箱)、体育场(馆)、市政公共设施、公路收费站、农贸市场等用电;
临时施工用电;
邮政、自来水、管道煤气(天然气)、有线电视等单位的营业厅用电;
除居民生活用电、大工业用电、一般工商业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外的其它用电,均执行非工业用电价格。
部队、狱政用电:
部队用电(包括武警部队用电)、狱政用电(包括劳改、劳教单位用电),但上述各类用电不包括其所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电,其所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电按规定的分类用电价格执行。为残疾人办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且380/220V供电的用户)其生产用电价格也执行此类电价。
(5)农业生产用电 农业生产用电:
蔬菜、果树、茶、桑、花卉、苗木等种植业用电;各种畜禽产品养殖、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等养殖业用电;农户家庭炒茶用电;日晒原盐用电。
农业排灌、脱粒用电:
粮食作物排灌、脱粒及农业防汛、抗旱临时用电。贫困县农业排灌用电:
省政府确定的享受贫困县扶持政策的农业排灌用电。
三、风险点梳理
在电费核算管理工作中,由于相关工作环节或工作人员未完全按照规定的工作要求或电价政策做,导致出现了一些风险点:
1、未按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核算工作管理要求开展工作,造成电费差错的核算管理不规范的风险。主要包括:
未按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建立核算工作管理制度; 未建立电价等电费计算参数的设置管理规范; 未按工作标准要求集中开展核算工作;
未按核算工作标准规定正确进行电量电费的退补; 核算时限超过工作标准规定; 核算岗位设置不合理。
2、由于电费计算规则、电费相关参数错误引起的电费差错或电费损失的电费计算差错风险。主要包括:
电费计算程序的计算规则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用户行业分类的确定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用户电价类别不符合现行电价政策;
用户的电源方案、计费方案、计量方案、受电设备方案等与电费计算有关的信息选择错误; 结构性的电价调整时,电费计算规则的变更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相关业务流程处理或归档不及时,或处理不符合有关规定。
3、由于用户私自改变用电性质,造成对应的电费增加,平均电价增高,引起与用户纠纷的风险。
4、由于用户变更用电等情况,导致现场的情况与系统不一致引起电费差错的风险。
四、法律责任分析
五、防范与规避的对策和措施
第二篇:电费核算管理工作报告
电费核算管理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也在逐渐的提升。电费是供电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供电设施基础建设的物质保证,因此,供电企业应收电费核算尤为重要。
一、前言
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根本的因素。随着电力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做为营销中的重要一环,电费核算是否准确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电费核算的质量,电费需按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要清楚,统计报表数字要准确无误。电费核算管理是一个跨部门的综合性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支持、理解与配合,另一方面需要对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进行不断深化与完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本文对电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电费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核算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如今对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要求较之前更加细化,相关的流程、评价制度更侧重于过程控制。电费核算是电费收入正确与否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前期抄表、录入、数据审核等各个环节的延续和最终体现。因此,对电费核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岗的核算人员中,年轻的熟悉电脑知识,但缺乏操作经验,年纪大的尽管精通业务,却对电脑处理不熟悉,均难任胜任工作要求。由于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意识差,未能及时发现问题,也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
2、财务与营销脱节
由于分公司的电费核算没有统一的模式,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相互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用电企业的财务核算一般由财务部门和用电治理部门交叉治理,财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而无人事治理权,用电部门负责具体运作,大多又不懂财务。财务不直接掌握电费的应收和欠费情况,不能掌握营销部门数据来源的真实性,营销部门不了解财务部门的管理要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出现很多工作的措施难以落实,互相推诿的现象,结果是双方都疏于治理。
3、财务、营销电费余额不一致
因为种种客观因素,造成财务部门反映的应收电费余额与营销部门反映的用户实际欠费数存在一定差异,经分析,原因主要有:(1)为了完成省级公司下的相关指标,营销部门会出现有时调整报送的电费数等现象,而财务部仍以财务口径的数据入账;(2)对核销的坏账处理不一致。财务部门根据报批的坏账报告核销了应收账款,但营销部门本着“账销债不烂”的原则,已核销坏账仍在电费明细账中反映;(3)入账时间差问题,财务部门会对当月的欠费情况进行核算,但是营销部门一般都是次月的上旬考核的欠费的情况。
4、电费回收存在一定的难度
电费回收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营成果。近年来,供电企业在应收电费的内部管理中强化了市场经济的意识,电费回收管理被纳入了企业的经营考核。一些供电企业对于应收电费的管理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对于那些未能及时交纳电费的用户没有进行经常性的分析和风险等级的划分。虽然企业做出了种种努力,但在用户用电量日趋增长的今天,电费的数额也变的非常庞大,仍然有大量用户拖欠电费不按时上交,原因在于供电企业没有建立客户信用机制。当供电企业要对未交纳电费的用户或者企业采取停电措施时,地方政府对大企业采取保护措施,导致有些企业欠费越来越多,拖欠电费的时间越来越长,最终导致供电企业产生了坏账,出现财务风险。
三、供电企业电费核算应采取的措施
1、提高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公司电费核算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企业需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加强电费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使工作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此来提高员工的岗位职责。针对于电费核算人员,应结合实际工作,对日常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考试进行检查,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为今后有效地完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计算机为平台,还要扩展电费核算人员的工作范围,除了掌握会计核算知识外,还要对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相关领域有所了解,使可利用的信息更为丰富。
2、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协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展开的先决条件。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各部门的“团体意识”,即全局意识,使各部门能以企业的利益为重,形成共识,将企业目标与部门目标相联系,兼顾其他部门利益。财务部门要强化和突出电费管理中的财务管理职能,以电费资金管理为纽带和出发点,全面地了解营销部门的电费流程及管理工作,将监管工作前移到业务发生结点,实现电费收缴过程管理和各环节监控,实现对电费应收、实收、欠费的有效监督。
3、解决营销、财务应收电费不符的问题
为了能够全面的保障电费会计核算与营销的账面一致性,首先要解决营销与财务部门入账口径、以及时间结点的一致性。在供电企业实现财务与用电mis数据共享后,财务可以及时掌握电费的情况,任何时间都可以对用户的欠费、缴费情况进行实时查询,财务可根据在用电mis中查询的时点做为人账依据,从而解决财务与用户余额不一致情况。其次,在坏账核销的问题上,财务虽然冲减了应收账款,但由于企业继续保留追索权,因此需建立“已核销坏账备查簿”来反映,实现电费坏账的全面管理。
4、企业对应收电费核算建立信用制度
企业要加快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将电费收缴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坏账的发生。企业应建立用户的信息库,保存完整的用户信息,客户信用档案的评定制度,对用电大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采取签订电费划拨协议,多次抄表,分次收费等不同的催费办法。对于信誉度好的用户给予供电支持,签订托收协议,按月收缴电费;对于经营状况不稳定的客户要缩短电费结算周期,增加收费次数;而对于临时用电客户依照《合同法》有关规定,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约定收取预收电费,或办理担保以防止客户逃避电费。
四、电费核算的管理创新
1、提供优质服务
优质的服务可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少一分埋怨、多一分理解,大大降低了客户对电费抄表人员的不满态度。在日常工作中,要以真诚心待客户,积极主动与客户交流,要为客户用电解疑释惑,耐心回答客户用电的疑问,解决客户用电的实际困难,当好客户用电的“参谋”。
2、提供多种可选缴费方式
在收费环节上完善收费流程和丰富收费方式,同时提供营业厅收费、移动收费终端、银行联网、自助缴费终端机等多元化的电费缴纳方式。改变以往只能通过营业厅排队缴费的模式,使用户缴费不受时间约束,方便用户进行电费信息查询,缴纳电费等。
3、加强标准化作业管理
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岗位工作流程的导入,是按照全过程管理的规定要求,用制度进行约束、规范、细化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按照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改善管理方法,优化管理程序,不断改善管理手段,逐渐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第三篇:防范项目管理法律风险
如何逐渐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从纵向管控公司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管理的根本在于将法律作为管理资源,引导经营行为、规避经营风险。法律风险管控重在预控,防范胜于控制、控制胜于补救,不能简单地将法律手段解决纠纷当作“消防栓”,在风险显现后才想起使用,作为施工企业,要突出对项目部的法律风险管控,坚持法律事务纵向到底的原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上,落实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化解,确保公司良好有序运营。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许多施工企业在规模和管理水平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而这些问题对施工企业发展的制约不容忽视,这其中,项目部的管理问题尤显突出,许多施工企业在项目的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特别是项目管理人员法律风险意识淡薄,遗留了很多法律风险,最终导致纠纷产生,给施工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根据“木桶理论”,对项目部法律事务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成为建筑企业“最短的桶板之一”,这也是建筑企业升华管理水平的一项隐蔽性障碍。现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问题,结合工程公司项目部法律风险管控现状,从法律层面和管理措施上进行粗浅的探讨,希望与大家共同商榷。第一部分 项目部法律风险管控的现状
一、工程公司对项目部法律风险管控。
(一)坚持“三个禁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工程项目上的代表人,同时,由于工程建设存在过程高危、主体广泛、项目分散、市场准入严格等因素,公司为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对项目部的管理行为做出了“三个禁止”的限制,即禁止项目部私自签收任何法律文件,禁止项目部对外进行担保,禁止以项目部名义签订分包、租赁合同,以上三种行为必须交由公司归口部门进行办理。
1、禁止项目部私自签收任何法律文件。项目经理部作为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以公司的名义设立,是工程项目权利义务的直接承受者,而目前公司各项目部并无专兼职法律事务管理人员,项目部对签收法律文书的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在实际中,类似“只要是法院送达的文书就签收”的情况屡出不穷,从而造成不应该的协助执行、协助调查和应诉等风险。为杜绝此类风险的发生,公司专门下发《关于防范部分法律风险的紧急通知》,未经公司允许,所有人员不得签收各类司法文书,不得接受司法人员的情况调查并签署笔录、出具证据证明、使用项目印章,从而将签收法律文件统一交由公司法律事务室处理,项目部在处理文书送达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公司法律事务室。
2、禁止项目部对外进行担保。如前所述,项目经理部以公司的名义组织项目管理,虽然项目部不具备法人资格,对外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按照有关法律,其所进行的担保行为无效,但一方面,担保无效并不代表不承担责任,另一方面,项目部担保而产生不确定的经济行为,使工程项目存在不可控的风险,在实际中,公司也曾发生过此类案件,因此,公司禁止项目部对外进行担保。
3、禁止以项目部名义签订分包、租赁合同。为了更好地做好合同管理,防控合同风险,公司禁止以项目部名义签订分包及租赁合同,所有的分包、租赁合同必须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严禁超越职权签订合同。
(二)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加强合同风险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最基础工作,项目部在施工企业合同签订、履行和维护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1、完善项目部的合同管理。公司建立了“统一管理,归口审查,分级负责”的合同管理体系,针对分包合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项目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负责合同的立项申请;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项目部以公司名义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在合同维护工程中,项目部建立合同台账,从而确保了资料完整、真实、可靠。
2、加强项目部合同履约动态管理。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履行、结算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管理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导致效益流失的环节,因此公司在项目部建立了合同交底、工作报送等制度,强化劳务人员和分包工程的动态管理,确保合同得到正确履行。同时,项目部定期对分包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于不能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的协作单位提出惩罚意见或解除合同的书面意见报公司批准,留存检查过程中的文字材料、照片及影视资料,为将来工程结算做好资料收集准备,甚至为将来出现的诉讼做好证据收集准备。
(三)加强项目部财务管理,防控资金引发的法律风险。
1、强化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公司建立健全了应收账款催收小组,并在项目部明确责任,落实岗位,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与定期业主进行对账,严格按照合同和法律程序,将应收账款催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2、严格资金支付流程。强调资金支付手续的严肃性,坚持“无合同不付款,超收款比率不付款”的原则,保证资金支付前办理签订合同、结算、开具发票或收据等必要手续,严查发票,杜绝出现假发票,防范资金支付的法律风险。
二、项目部法律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认识不清晰。一方面,工程项目部是为了某项工程施工而设的临时机构,项目部只是施工企业的授权单位,项目部的权利是代表公司施工,管理工地现场的人、财、物,不能超越公司独立行使任何权利,不能独立承担任何责任,在实际中,许多项目管理人员无限放大项目的“自主管理”,在组织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以独立的民事实体自居,滥用公章、私自签认、越权管理等等现象时有发生,最终公司不得不为上述行为买单。
另一方面,建筑法律关系中,由于建筑标的涉及公共利益甚至国家安全,建筑关系各方都要受到国家许多强制性法律的约束。国家用以调整建筑法律关系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立项、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工程安全质量标准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建筑关系各方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订立各种合同。项目管理人员对国家建筑法律缺乏了解或吃得不透就有可能因为违反法律规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权利认识不正确。施工企业一方面要守约于业主,一方面要督促协作单位履约,而在实际中,项目管理人员重监督、轻管控,重维护、轻时效,重履行、轻变更,重对协作单位权利、轻对业主权利,从而造成工期上不来、索赔不到位、应收账款催收困难等问题。
(三)风险认识不到位。随着施工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的法律问题和风险也日趋复杂,项目管理人员对法律事务和风险的认识尤显不足,虽然部分公司将大部分法律问题和风险管控交由公司归口部门处理,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周期长、队伍多、标的额大等因素,很多风险都隐蔽在日常施工管理中,项目管理人员在识别和应对风险不到位,使得风险很难管控。比如,农民工工资问题,虽然此类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项目部,但是项目部未能有效监控此类问题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部分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的建议
如何逐渐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首先,我们不能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提高意识的方式是组织宣传、教育培训,其实不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更主要是在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而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则需要一个有序健康的管理秩序和制度环境,具体而言,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的提高建立在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的工作机构和良性的风险防控体系等基础上。
一、确立项目部法律事务及风险管控目标。
根据各施工项目部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是有计划开展好工作的前提,要确立依法经营管理的理念,以《建筑法》为依据,规范项目部的组织和行为;以《合同法》为依据,规范项目部的施工管理行为;以国家有关行政法规为依据,规范项目部的各项管理活动。
二、建立项目部法律联络员制度。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发挥项目部的法律预防和法律保障作用,就必须完善法律组织机构体系,同时,施工企业项目的分散性决定了企业法律风险的分散性,为了使公司领导和机关相关业务部门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部的法律风险现状,便于公司法律部门及时给予风险防范措施和法律咨询服务,在项目部建立法律联络员制度尤为重要。项目部法律联络员由项目部相关人员兼职担任,联络员主要有以下四个职责:一是负责送达项目部的法律文书的上报工作,即第一时间上报公司法律事务室,由法律事务室处理文书签收工作;二是负责向公司征求法律咨询和援助;三是在本项目部发生纠纷时,配合公司法律事务室调查事实、收集证据、整理诉讼资料等;四是负责项目部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
三、完善项目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与法律管理和风险管控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立项目部法律事务和风险防控工作体系,使项目部法律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如为了 畅通交流渠道,协调好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法律事务汇报制度,保证项目部与公司之间上传下达渠道的通畅,特别是遇到法律问题应及时请示公司;建立合同运行监控制度,完善合同的动态化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跟踪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落到实处,防止所建工程出现农民工讨要工资时间。
四、加强项目部的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积极落实“六五”普法工作,加强队伍建设,组织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法律事务及风险防控培训,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法律学习制度,定期开展法律讲堂,着重对与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提高项目管理人员法律事务及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五、建立专门的项目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项目部风险防范机制,可以采取控制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措施。
(一)控制风险。对于项目管理人员而言,在组织施工生产中,要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法律法规;二是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三是熟识施工合同;四是掌握工程要素的市场价格动态;六是加强对协作单位的管理,减少风险事件。
(二)转移风险。即向对方或者第三方转移风险,工程风险的转移主要有索赔制度、担保制度和保险制度,项目管理人员在组织施工中应当积极使用这些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化解风险。
(三)保留风险。是指在风险不能避免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方法,在分包合同中我们往往约定了一定比例的风险金,所谓保留风险,即使用风险金化解风险,六、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项目管理。凤险管理的过程就是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等一系列行为的决策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前提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没有摄入信息的决策往往是“拍脑门”的武断决策。工程项目由于和企业总部往往不在同一地点,工程项目信息的传递存在时间、空间和人为的误差,这都会造成总部对项目监督的不力,甚至使规定得近乎完美的控制制度无法执行。因此,工程项目部与企业在项目进展、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十分重要,做好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是防范工程项目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七、建立项目部与派出所的警民联系制度。很多施工项目部驻地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因此,项目部应当与驻地派出所建立警民联系制度,保障项目部施工的治安。
第四篇:县级供电企业电费风险防范与管理
电费风险防范与管理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销售的最终环节,为加强电费回收过程管理与考核,保障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供电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通过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完善工作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抄、核、收的管理力度等多种方法,做好电费回收工作,预防电费经营风险。
一、加强电费资金账户管理
在没有实现资金收支两条线和电费集中管理前,各供电所均在当地金融机构开设账户,而且手工记账混乱,上级部门无法对电费安全性实施监管。为改变这种传统电费管理模式,枞阳供电公司对各基层供电所开设了电费专用账户,当日电费必须全额交纳到该指定的账户,并于当月固定例日交纳到公司指定的电费专用账户,这种电费集中管理模式使资金得到及时归集和上缴,资金安全得到大幅提升,企业财务费用成本也大幅压缩。
二、推广资金风险有效控制方式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给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带来的影响日渐显现。为防止电费不能及时回收及呆坏账发生,供电公司可以采用用电现场管理系统应用、分期结算电费、预交电费动态结算等方式积极防范电费回收风险。
(一)推广现场管理系统
为加强电费回收,防范电费风险,并有效提高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应积极推广用电管理系统的应用,根据客户自愿、自主选择安装该系统。主要工作方法有:
一是该公司负荷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是实施购电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系统建设的原则制定、规划审定、统筹协调等工作,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明确该公司营销部门是实施购电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相关的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指导业务单位开展工作。
三是营销部门负责高压客户购电协议的签订,受理客户购电申请,购电量确定,客户购电(电子)传单的传递。
四是负荷管理室是实施购电管理的执行单位,负责负荷管理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根据协议对负荷管理系统进行档案设置;根据基层供电所传单设置购电量;根据客户购电及用电情况实施停限电。
五是安装该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除矿山、医院等重要客户外的新增高压用户,以及当年出现两次以上欠费;被金融机构列入“高风险贷款客户名单”;企业承包、租赁期瞒且有逃避迹象;在司法部门有不良经济案件记录;在用电过程中,违反供用电合同中条款,有违约用电或窃电行为;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或有可能改制、倒闭、破产;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可能发生电费风险的其他情况,经营销部批准可执行预购电管理的用户。
(二)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分期结算和电费预缴等工作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部分高能耗、农排用电和小企业等用户,可能存在一定交费风险,为防范潜在电费资金风险,推广分期结算电费和预存电费动态结算方式相结合,同时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在合同管理中,明确分期交款时间、额度、方式,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来执行。供用电合同是关于供、用电双方主体资格、电费电价、交费方式等权利义务约定的一种协议,做好供用电合同签订和日常管理对于预防电费风险、确保电费回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工作方法有:
一是成立供用电合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及相关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
二是营销部为公司供用电合同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营业区域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及日常管理工作及相关供用电协议的起草、谈判、签订,并做好相关法规宣传、贯彻和员工培训等工作。
三是各供电所具体承办所辖范围内的低压供用电合同(协议)的签订工作。
四是在签订供用电合同及相关协议前,应详细了解对方的主题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对方情况不明的应要求提供担保。供用电合同必须由双方的法人代表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电力客户在签订供用电合同时,必须出示法定代表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原件,并将原件复印件和授权委托书交给供电企业作为供用电合同的附件保存。五是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电费交纳方式,与约定分期支付的用户,确定每月抄表次数、抄表例日、交费例日;与约定提前预缴电费的用户,约定预缴数额,截至交费结算时间按用电人预缴额度实行动态结算;
六是针对临时用电客户,按照物价部门关于收取临时接电费的相关文件,收取相应费用,并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期限,以及超期限费用扣减方法,确保临时用电客户及时、按期交纳电费。
(三)加强用户欠费预警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电费回收管理,减少电费呆、坏账的发生,有效降低和化解电费回收风险。根据省电力公司电费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公司实际,制定电费预警工作机制, 对电费管理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针对风险信号制定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具体工作方法是:
一是明确部门职责。营销部是电费回收预警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用户电费回收预警工作;监督和考核各营销执行机构电费回收预警工作质量;
二是依法治企。委托法律事务部门负责本公司与电费回收预警工作有关法律事务的处理;对预警用户提出相应的法律措施及建议;协助营销部门办理有关证据收集、用户资质情况调查等工作;
三是各负其责。财务部协助营销部做好电费清理回收工作,负责实收电费的入账、核算工作,在电费清收过程中,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负责安排好相关机构或人员的劳务和诉讼费用;
四是重点明晰。各营销执行机构是各自辖区用户电费回收预警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负责落实电费回收预警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机制,按月形成各自辖区用户的预警分析报告,对本细则要求的预警对象,及时发出预警;
五是强化管理。各供电所营业班(电费抄核收)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时刻注意用电客户的用电动态,根据用户用电业务变更情况、电量电费波动情况、抄表、催费等现场掌握的用户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运行情况,按月对两部制、力率调整电费用户进行风险评价和预警分析,形成书面预警分析报告;
六是主题清晰。预警对象主要有:企业房屋、设备被法院全部或部分封存,以及银行帐户被冻结的用户;有倒闭、破产可能的用户;企业承包、租赁期即将到期有逃避迹象的用户;连续二次及以上拖欠电费被实施停电措施者的用户;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电价政策调整影响较大的行业用户;有关、停、并、转迹象的用户;电量、电费突减30%及以上的用户;抄表、催费等现场了解、掌握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的用户;
七是考核严格。根据用电人电费回收率、欠费额度等情况将预警机制划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不同等级,并分别根据相应预警等级提前制定对应预警预案。
(四)以优质的电力服务,确保电费回收
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时刻以向广大客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电力服务为指导方针,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获得持续的发展。采取多种方法,保证为客户做到优质服务,同时又确保电费回收。
一是在各供电所办公所在地设立营业厅,实施电费坐收。同时,在人口稠密,但交通不便地区设立坐收点方便客户交费等方式确保电费回收;
二是因地制宜,方便客户。为方便客户交费,预设多台pos机,开通电费空中充值管理系统,实行100%在线收费;
三是尊重民风民俗。各乡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村百姓们仍然保留了赶集的习俗,因此,各供电所营业窗口针对百姓们的生活习惯,在每月的交费期,即19-23日,实行无周休、无午休营业制度,坚持准点上班,满点下班,以方便客户利用赶集机会顺便交费、办理各类用电业务。
(五)制定并落实电费回收管理与考核办法,保证电费回收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销售的最后一环,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电费回收管理与考核办法》,加强电费回收过程管理,保障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在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明确了组织机构、部门职责、电费回收分类管理等流程,具体有:
一是审计部、财务部、营销部为公司电费回收过程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部门。各营销执行机构负责按公司有关规定规范电费回收过程管理,对公司负责;
营销部负责专变客户预存电费谈判和协议的签定,负责陈欠电费、尾欠电费、当年发生电费考核指标的下达和回收实绩的考核工作,负责督促、协助营销执行机构依法追收欠费;
财务部负责专变客户预存电费帐户及各营业执行机构电费帐户的设立和管理,负责专变预存电费收取与退还,负责各供电所电费帐务的管理,负责帐销案存电费的过程管理;
审计部负责电费回收过程管理的效能监察工作,按规定对营销执行机构电费回收过程进行监察审计;
二是电费回收管理按实际发生的性质分为:专变客户的预存电费管理、不满1千伏客户预存电费管理、帐销案存电费的过程管理及纳入考核的陈欠电费、尾欠电费和当年发生电费回收的管理;
三是制定考核标准、明确考核对象和奖惩办法保证各项制度落实。
(六)加强抄核收管理,优化抄核收流程
一是根据上级公司关于抄核收相关管理办法,制定了《抄核收管理办法》、《抄核收工作标准》,优化抄核收工作流程,缩短抄核收工期,提高抄核收工作效率,加快电费资金及时回收。
二是结合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工作的开展,按照“抄、核、收”分离的原则,设置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模式,制定相应考核办法,确保电费回收。
通过用电现场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严格供用电合同和抄核收工作的管理、电费预警机制的建立等多种措施的落实,实现电费回收率达100%。
第五篇:853-浅谈企业电费管理以及电费核算
浅谈企业电费管理以及电费核算
[摘要]在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电费的管理与计算是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受到以往管理模式的束缚,未能有效实现这一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因此也就严重影响到供电企业供电统计的真实性,进而无法有效实现电费管理过程的标准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本文决心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为电费管理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不断提高该领域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费管理;电费核算;措施
前言
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电费核算是电费管理工作的中枢。电费核算工作包括业务审核和制票工作。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关键在于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电费核算管理需要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支持、理解与配合,需要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1.电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我国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举例说明,难以有效实现科目汇总的均衡,不同层级之间核对结果的出入,价内、外电费核算标准的混淆,应收帐款的管理缺位,以及收款方面未能有效建立合理帐目。虽然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但我国相关的管理机构和企业一直在致力于不断解决和完善。然而结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实际,由于在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之下,难以实现财会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协调统一,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无法有效落实电费核算管理工作。
1.1财务和营销管理难以协调统一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发现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管理数据难以达成一致,这也就使得应收电费和实际使用电费之间的差额明显加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收电费管理未能达成协调统一。在供电企业的实际运作当中,通常存在着财务部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虚报相关应收款项及费用,而在营销部门的工作流程当中缺仍以实际使用电费为计量标准。与此同时,对电费管理中的坏帐处理模式不一致,在财务部门的管理流程当中,是将坏账核销在应收帐款当中,而在营销部门的工作流程中却没有将这笔实际发生的债务纳入其中,仍然将坏账记录在电费帐目之中。最后一点,记录电费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是以每月的月底作为电费核算的基本时间点,而在营销部门的管理流程当中,则将转入下月进行具体的收费核算。
1.2应收电费账龄未能有效界定
在供电企业的管理过程当中,由于计费软件的功能限制,使得营销部门在业务查询当中只能了解到用户是否亏欠电费,而无法清晰了解这笔亏欠费用的数额和发生时间,这也就最终造成了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难以准确掌握相关信息,特别是涉及电费的数额及时间。而这种管理漏洞会最终造成对于欠费时间超过三年以上管理流程的真实反映,从而使供电企业的应收电费统计受到严重影响。
1.3电费的坏账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营销部门的统计数据不能够真实反映坏账的处理状况,从而也就无法在整体上及时有效地体现已被核销的应收费用。与此同时,财务部门也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坏账及时处理到位,进而影响到供电企业在电费收缴过程当中的完整与准确。
2.电费管理与核算对策
在供电企业的电费核算过程当中,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要想及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入落实。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最终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2.1电费账本管理规范化运作
在电费账本的管理流程当中,应当遵循既定的管理办法,深入落实供电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不同供电企业的管理实际深入推进,以此形成企业帐目管理的有效制度保障。
在深入推行账本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制定抄表管理制度和办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账本管理部门来有效实现。通过正规的管理部门可以将账本的日常保管工作与核算工作有效区分,进而规避在具体核算工作当中任意改动账本的不合理情况,从而也就使得电价的原始资料能够被完整真实地保留下来,保证日后的电费核算工作能够在正确基础数据的统计之上深入展开,避免电费核算当中的巨大误差,有效提升该流程工作的效率与准确性。
2.2规范电量调整及电费补退
在规范电量调整及电费补退的工作中,首先应该认真落实供电企业对于用电数据检查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别是涉及电费补退金额较大的款项要经过公司管理层的确认才能够最终处理。与此同时,在电量调整的数据录入过程当中,应当通过相关软件技术的支持有效完成。摒弃传统模式下只能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输入的管理模式,有效降低在此种模式之下由于无法及时记录电费调整原因而造成的管理不便,完全实现可以通过技术软支持对于电量调整和电费支持的详细记录,以此全面建立电量档案管理工作,使工作人员在计费与缴费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2.3加强沟通与理解。
在企业管理推进的过程中,能否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体系决定着管理工作的成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遵循市场机制的管理理念,并有效影响团队中的全体成员。通过形成团队意识与集体文化,促进员工个人不断提升自身大局意识,进而使整个部门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实现部门与员工自身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应当深入开展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促进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3.电费管理的全新举措
电费管理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发展,在注重为用电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着力实现两大观念转变,努力促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有效实现电费管理全面提升。
3.1转变双方观念
首先要转变用电客户理念。在实际的电费收缴过程当中,很多情况下产生欠费都是由于用电企业自身经营绩效较差,存在支付困难。这就要求供电方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举例说明如电费回收,缩短收费间隔时间以及签订相关协议等方式来有效实现,也可以对一些经营绩效较差的用电企业采取提前收取电费的管理模式,以此来规避用电方欠费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也应当着力转变供电企业员工的个人理念,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促进用电企业的管理步入正轨,有效提升其内部管理的规范性。
3.2优化三大管理
首先,完善用电管理流程。通过规范电费回收管理办法,加强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有效控制。建立重点客户的跟踪制度,有效落实电费收缴工作中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员工绩效考核,通过电费回收与企业员工收入挂钩的方式有效实现劳动绩效与薪酬的紧密结合。与此同时,提升供电服务水平,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供行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最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针对经营绩效较差的企业建立健全跟踪机制,及时了解其生产状况。根据不同用电企业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确保电费的收缴和清欠工作顺利推进。
结语
电费核算的管理工作应该放眼长远,切实加强不同管理部门的有效配合,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的敬业精神。完善供电管理流程,全面提升技术与软件应用水平,促进电费核算更加准确有效,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供电服务。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供电企业应当端正自身服务态度,树立正确服务
理念,为客户提供人性化的供电服务,为整个社会创造良好的供电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刘莎.电费核算方式的优化[J].大众用电,2011(11)
[2]霍玉荣.电费核算管理思考[J].现代经济信,2010(23)
[3]傅强.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核算的现存问题及相关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