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庞彦俊个人事迹材料
呕心沥血催桃李,心系教育献真情
----------记钓渭镇朱家滩小学教务主任庞彦俊
从教三十多年来,和孩子们那种心与心的交融,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理解,那份无言的感动,犹如一股清澈的溪流,时时涤荡着她的心灵,更如一抹灿烂的彩虹,装扮着她丰润而圆润的人生。她就是高新区钓渭镇朱家滩小学教务主任——庞彦俊教师。
庞彦俊,今年55岁,1978年2月参加工作,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奋斗了37个春秋。
阳光从花朵的笑靥里悟出奉献的乐趣,土地从果实的成熟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而她却从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中倍感幸福,从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她的教育愿景清晰而明朗。
三十多年来,她把青春洒向家乡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演绎出一段段生命的精彩。她不辍耕耘,舍己求全,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乡间留下一曲曲师爱的赞歌。
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庞彦俊,钓渭镇朱家滩村人,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后,梦寐以求的教师职业让她如春风扑面。一九七八年二月,19岁的她步入教坛。校长分配的是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突然从学生到老师,让她倍感激动和困惑,从何下手?尚校长鼓励她,年轻人要多吃苦,勤钻研,好好干……她默默记下了这些话。
当时虽在本村任教,但她晚上住在学校,从不回家。子夜时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备课,批改作业;黎明即起,辅导学生,认真上课,组织学生开展活动。1986年7月她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上的关怀,胜似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此她更加积极工作,严以律已,勤奋钻研,奋发向上。1987年2月蜀仓乡首次教师聘任开始了,她被聘到西崖小学任教。1990年9月蜀仓乡第二次教师聘任,她又被聘回朱家滩小学任教,兼乡少先队总辅导员。重担和压力促使她更加踏实地工作,默默奉献。
她除了干好本职教学工作外,积极开展少队工作。她组织少先队员定期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梳头,送去衣物和蛋奶。为乡政府门前街道和附近的朱家滩村街道铲除杂草,打扫卫生,受到政府领导及村民的好评,曾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辅导员。1992被宝鸡县教育局表彰为“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优秀指导者”。1998年9月,她民教班毕业分配家乡,兴奋和激动之余,她暗下决心:要努力工作,绝不辜负党的关怀,人民的期望。她1999年任教务主任,热爱农村教育的她,责任心、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加之,为人谦和,与四任校长合作,至今在钓渭镇朱家滩小学工作(连续任教务主任近15年)。
二、师爱无痕,爱心飘香。
作为教务主任的她,谈起全校的特困生、双差生、特殊体质、特殊疾病的学生以及单亲家庭,如数家珍。
陈花,父亲车祸暴亡,奶奶又是哑巴,跟着神智失常的母亲生活,性情孤僻,严重自卑。庞主任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家访,心理疏导,给她精神上安慰,帮她逐步摆脱了自卑的桎梏。学业上,庞主任帮助督促陈花的学习,给予遇难解答;生活上,她给予关心,曾提着一包袱自己孩子穿过的衣物,亲自到陈花家探望,使她感受到温暖;为了让她感到父爱,生活有保障,庞主任给陈花介绍了继父,帮助陈花家重建家业。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她虽然不是神,但把爱学生当作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记得2010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刚过五点,她正在熟睡,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她。原来是她所带的班级学生庞海洋发高烧,而他的母亲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孩子的疾病就是命令,冬天的早上寒风刺骨,可她顾不了那么多,毅然带学生到医院看病。看完病、吃过药,等学生睡着之后,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下了。
三十多年来,她当过班主任、教务主任。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爱心。为了帮助转化学困生,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多次进行家访。她带学生去看病的事也不知有多少……她知道,作为一名老师,她在用她的关心、她的爱哺育着学生。她的心也随着学生的成长一起飞扬。她用慈母情怀演绎出深厚的师生情。
为了学生,她不能接送年幼的孩子,让他自己穿行在烈日和暴雨中;为了学生,她不能在父母的病床前尽孝,使父亲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是人母,怎能没有慈母之情?是人子,怎能不念养育之恩?但,鱼和熊掌焉能兼得?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在“痛并快乐着”的日子里,她含泪含笑走过。
三、追求卓越,进取向上。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处处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领导干部约束自己,拿出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干部的责任心,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心来勤勤恳恳工作,孜孜不倦教育学生。她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到了,做对了,做好了。在任职期间,严以律已,身先士卒,坚持早到晚归,以校为家,为其他老师做出表率。
在教学中,她积极实践新课标,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课堂上她能把深的讲浅、把难的讲易、把易的讲透,把看似平常的问题讲得有意思,富有生命力。她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和情境教学,使她的课堂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创设一切条件展开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思想撞击。庞老师课前非常重视备课,在备课中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用语、备演示实验、备板书;课中激情投入,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具有吸收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成功之处或欠缺所在,制订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她坚信:“只要真情付出,用心教学,就会有丰厚的回报”。她在教师大会上说过:“一个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与尊敬,就首先要把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一个教师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就首先要拿出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庞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连续三十多年来,每学年语文或数学教学实绩均名列前茅。从教以来,受到校、镇(乡)级表彰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优秀辅导员 ” 等荣誉称号14次,受到县(区)级表彰2次,受到省级表彰1次,年度考核为“优秀”4次。
四、不断充电,善于钻研。
多年来,她注重学习和教学研究,刻苦钻研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思想,磨炼教学基本功,善于教学研究,逐步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她既学习业务知识,又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既向同行学习,学习同事教材处理方法、驾驭课堂、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向专家学习,读理论著作,听专家的讲座,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在渴求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他人的经验的同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总结反思,撰写论文,积极投身于科研实践中去,研究教育教学中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现象,主持或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其中,论文《 引导学生观察》2006年11月在教师报发表 ;2002年论文《判断题解答“八法”》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3年《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4年《让学生学会自助探究》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5年《同一课题两种教法两种效果》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4年《让学生学会自助探究》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6年《激趣育能,爱学乐写》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浅谈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陈仓区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教改实验第二轮实验第一阶段成果二等奖;2009年撰写的《江
凡》教学设计荣获义务教育课改成果学科教学设计类三等奖。
五、以校为家,坚守责任。
每一天,庞老师披着晨辉上班,早早守候在教室的门口;傍晚,西坠的太阳挂在山头,才会记起还有一个家。十多年来,踏着晨曦上班、顶着华灯下班。每逢节假日、双休日,庞老师都在学校值班护校,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每周五下午放学她总是目送全校师生回家,她却独自一人陪伴校园。
在其他工作中,所管的工作她一定要干好,非她管的工作她也是主动干,看见卫生不好就扫,别人忙时,她主动帮。她常常这样想:自己是教务主任,深知校长工作的难处,因此学校分配啥工作,就去干啥,设法干好,绝不给校长丢面子,惹麻烦,从不跟校长计较报酬。今年快55岁了,再干几个月,就再也找不到这样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了。
总之,她在教育战线工作三十七年来,当过教师,也当过15年主任,给学生上了多年的课,育桃李无数。看到他们走上社会各自成才,为社会做着贡献。书记局长的有,经理老板的也有,看到孩子们个个像花朵一样的笑脸,她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慰藉。
春寒料峭中有她执著的追求,烈日炎炎下有她跋涉的身影,金风送爽中有她勃发的激情,大雪飘舞中有她坚定的足迹,她用双手毅然托起明天的太阳!
岁月如歌,天道酬勤。回想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即将面临退休,她将继续为孩子们做好服务,为年轻教师做出表率。相信:她会用自己全部的师爱,智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火红的品格之烛,为家乡孩子们点燃希望的心灯,照亮莘莘学子前进的航程。
钓渭镇朱家滩小学 2014.5.15
第二篇:庞彦俊个人事迹材料
呕心沥血催桃李,心系教育献真情----------记钓渭镇朱家滩小学教务主任庞彦俊 从教三十多年来,和孩子们那种心与心的交融,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理解,那份无言的感动,犹如一股清澈的溪流,时时涤荡着她的心灵,更如一抹灿烂的彩虹,装扮着她丰润而圆润的人生。她就是高新区钓渭镇朱家滩小学教务主任——庞彦俊教师。
庞彦俊,今年 55 岁,1978 年 2 月参加工作,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奋斗了 37 个春秋。
阳光从花朵的笑靥里悟出奉献的乐趣,土地从果实的成熟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而她却从孩子们的茁壮成长中倍感幸福,从学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她的教育愿景清晰而明朗。
三十多年来,她把青春洒向家乡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演绎出一段段生命的精彩。她不辍耕耘,舍己求全,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乡间留下一曲曲师爱的赞歌。
一、辛勤 耕耘,无私奉献。
庞彦俊,钓渭镇朱家滩村人,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后,梦寐以求的教师职业让她如春风扑面。一九七八年二月,19 岁的她步入教坛。校长分配的是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突然从学生到老师,让她倍感激动和困惑,从何下手?尚校长鼓励她,年轻人要多吃苦,勤钻研,好好干……她默默记下了这些话。
当时虽在本村任教,但她晚上住在学校,从不回家。子夜时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精心备课,批改作业;黎明即起,辅导学生,认真上课,组织学生开展活动。1986 年 7 月她被光荣地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政治上的关怀,胜似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此她更加积极工作,严以律已,勤奋钻研,奋发向上。1987 年 2 月蜀仓乡首次教师聘任开始了,她被聘到西崖小学任教。1990 年 9 月蜀仓乡第二次教师聘任,她又被聘回朱家滩小学任教,兼乡少先队总辅导员。
重担和压力促使她更加踏实地工作,默默奉献。
她除了干好本职教学工作外,积极开展少队工作。她组织少先队员定期为敬老院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梳头,送去衣物和蛋奶。为乡政府门前街道和附近的朱家滩村街道铲除杂草,打扫卫生,受到政府领导及村民的好评,曾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辅导员。1992 被宝鸡县教育局表彰为“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优秀指导者”。1998 年 9月,她民教班毕业分配家乡,兴奋和激动之余,她暗下决心:要努力工作,绝不辜负党的关怀,人民的期望。她 1999 年任教务主任,热爱农村教育的她,责任心、事业心强,治学严谨,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加之,为人谦和,与四任校长合作,至今在钓渭镇朱家滩小学工作(连续任教务主任近15 年)。
二、师爱无 痕,爱心飘香。
作为教务主任的她,谈起全校的特困生、双差生、特殊体质、特殊疾病的学生以及单亲家庭,如数家珍。
陈花,父亲车祸暴亡,奶奶又是哑巴,跟着神智失常的母亲生活,性情孤僻,严重自卑。庞主任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家访,心理疏导,给她精神上安慰,帮她逐步摆脱了自卑的桎梏。学业上,庞主任帮助督促陈花的学习,给予遇难解答;生活上,她给予关心,曾提着一包袱自己孩子穿过的衣物,亲自到陈花家探望,使她感受到温暖;为了让她感到父爱,生活有保障,庞主任给陈花介绍了继父,帮助陈花家重建家业。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她虽然不是神,但把爱学生当作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记得 2010 年冬天的一个早上,刚过五点,她正在熟睡,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她。原来是她所带的班级学生庞海洋发高烧,而他的母亲离异,父亲在外打工,孩子的疾病就是命令,冬天的早
上寒风刺骨,可她顾不了那么多,毅然带学生到医院看病。看完病、吃过药,等学生睡着之后,她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下了。
三十多年来,她当过班主任、教务主任。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爱心。为了帮助转化学困生,和他们谈心,交朋友,多次进行家访。她带学生去看病的事也不知有多少……她知道,作为一名老师,她在用她的关心、她的爱哺育着学生。她的心也随着学生的成长一起飞扬。她用慈母情怀演绎出深厚的师生情。
为了学生,她不能接送年幼的孩子,让他自己穿行在烈日和暴雨中;为了学生,她不能在父母的病床前尽孝,使父亲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是人母,怎能没有慈母之情?是人子,怎能不念养育之恩?但,鱼和熊掌焉能兼得?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在“痛并快乐着”的日子里,她含泪含笑走过。
三、追求卓越,进取向上。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在三十七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处处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以领导干部约束自己,拿出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干部的责任心,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心来勤勤恳恳工作,孜孜不倦教育学生。她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做到了,做对了,做好了。在任职期间,严以律已,身先士卒,坚持早到晚归,以校为家,为其他老师做出表率。
在教学中,她积极实践新课标,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课堂上她能把深的讲浅、把难的讲易、把易的讲透,把看似平常的问题讲得有意思,富有生命力。她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和情境教学,使她的课堂每时每刻都在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创设一切条件展开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思想撞击。庞老师课前非常重视备课,在备课中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用语、备演示实验、备板书;课中激情投入,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具有吸收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后认真反思自
己的教学过程,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成功之处或欠缺所在,制订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她坚信:“只要真情付出,用心教学,就会有丰厚的回报”。她在教师大会上说过:“一个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与尊敬,就首先要把课上得既扎实又生动;一个教师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就首先要拿出一流的教育教学业绩。”庞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连续三十多年来,每学年语文或数学教学实绩均名列前茅。从教以来,受到校、镇(乡)级表彰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优秀辅导员 ” 等荣誉称号 14 次,受到县(区)级表彰 2 次,受到省级表彰 1 次,考核为“优秀”4 次。
四、不断充电,善于 钻研。
多年来,她注重学习和教学研究,刻苦钻研教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思想,磨炼教学基本功,善于教学研究,逐步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她既学习业务知识,又阅读人文方面的书籍;既向同行学习,学习同事教材处理方法、驾驭课堂、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向专家学习,读理论著作,听专家的讲座,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她在渴求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他人的经验的同时,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总结反思,撰写论文,积极投身于科研实践中去,研究教育教学中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现象,主持或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工作。
近几年来,有十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或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其中,论文《 引导学生观察》2006 年 11 月在教师报发表 ;2002 年论文《判断题解答“八法”》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3 年《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4 年《让学生学会自助探究》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5 年《同一课题两种教法两种效果》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4 年《让学生学会自
助探究》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2006 年《激趣育能,爱学乐写》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浅谈新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陈仓区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教改实验第二轮实验第一阶段成果二等奖;2009 年撰写的《江凡》教学设计荣获义务教育课改成果学科教学设计类三等奖。
五、以校为家,坚守责任。
每一天,庞老师披着晨辉上班,早早守候在教室的门口;傍晚,西坠的太阳挂在山头,才会记起还有一个家。十多年来,踏着晨曦上班、顶着华灯下班。每逢节假日、双休日,庞老师都在学校值班护校,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一样。每周五下午放学她总是目送全校师生回家,她却独自一人陪伴校园。
在其他工作中,所管的工作她一定要干好,非她管的工作她也是主动干,看见卫生不好就扫,别人忙时,她主动帮。她常常这样想:自己是教务主任,深知校长工作的难处,因此学校分配啥工作,就去干啥,设法干好,绝不给校长丢面子,惹麻烦,从不跟校长计较报酬。今年快 55 岁了,再干几个月,就再也找不到这样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了。
总之,她在教育战线工作三十七年来,当过教师,也当过 15 年主任,给学生上了多年的课,育桃李无数。看到他们走上社会各自成才,为社会做着贡献。书记局长的有,经理老板的也有,看到孩子们个个像花朵一样的笑脸,她感到极大的满足和慰藉。
春寒料峭中有她执著的追求,烈日炎炎下有她跋涉的身影,金风送爽中有她勃发的激情,大雪飘舞中有她坚定的足迹,她用双手毅然托起明天的太阳!
岁月如歌,天道酬勤。回想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即将面临退休,她将继续为孩子们做好服务,为年轻教师做出表率。相信:她会用自己全部
的师爱,智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火红的品格之烛,为家乡孩子们点燃希望的心灯,照亮莘莘学子前进的航程。
钓渭镇朱家滩小学
2014.5.15
第三篇:庞俊峰演讲稿
弘扬家庭美德
真诚奉献社会
庞俊峰
庞俊峰荣誉:第四批全区百佳十星级文明户 第一届阿荣旗文明家庭(2017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庞俊峰,今年61岁,是磨石沟村的老户,我家1975年从黑龙江鹤岗搬迁到这里。当时一家十口来到这里还是荒无人烟的地方。那时候这里还没有几户人家。当时我才17岁,还没有成家。从此在这里开始了艰难的跑盲流生活,一晃42年过去了,我最小的孙子都已经2岁了。
我家现在四世同堂,共有8口人。父亲今年81岁,母亲今年82岁,两位老人的身体现在都很好,很硬朗。妻子今年也56岁,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我的长子和长女现在都已经结婚,并在外地参加工作,只有小儿子和我们在一起生活。小儿媳也是非常贤惠,现在已经有两个孙子,最小的孙子已经2岁了。
我们家生活来源主要靠种植业收入。家里一共种植土地420亩。我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年的收入加上国家的惠农政策各项补贴已经让生活过得非常的富裕。比较刚刚跑盲流时候真的有些不敢想,总有一种天上地下的感觉。真不敢相信还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当然,这些除了靠我家几辈人勤勤恳恳的不懈努力之外,更主要还要靠党的惠农政策,是国家把农业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的结果。作为种地大户我特别感谢国家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作为我这个年龄我是体验过过去国家贫穷到现在富强的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尤其是对于农民的生活改变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我们家里的所有成员无论长辈还是小辈都遵纪守法。任何家庭成员从未有过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家庭成员也从不参与赌博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各种教派。并都能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不搞封建迷信,在村民中树立了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
在和邻里相处时,我们一直本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用真心处事,从未和左邻右舍发生过口角和各种纠纷,相处得可以说和和睦睦。
在家庭成员之间交流中,都始终贯穿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尊老爱幼的理念。家庭成员之间无论长幼总能用和谐、尊重的方式相处。多年以来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妻之间、爷孙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纠纷。一家人其乐融融,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自豪,也是让左邻右舍乃至全屯人效仿和称道原因。
我与屯里人本着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相处与交流,谁家有事情,我总是主动去帮工、帮忙,我自来到这个屯里就一直给大家当“落忙头”,一干就是几十年。屯里无论红白喜事我都能无偿的帮忙。尤其是那些贫困人家有事求到我时,我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尽力帮助。
勤俭持家,艰苦奋斗是祖辈传下来的光荣传统。我们一直传承着、延续着。我当时和父亲从黑龙江鹤岗带领一家十口人来到这里,完全靠着勤劳靠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挣下今天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家业。今天我家的条件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我们还会继续传承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美德。
在生态环保方面,全家人都积极参加村屯美化绿化活动,主动参加植树造林和自家房前屋后绿化美化行动。自家庭院始终保持净化美化。从没有乱放柴草、乱堆垃圾、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现象。从未让村干部在我家操过心,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家从房前到屋后、从街道到庭院从未让清洁工清理过任何垃圾。即便如此,在交卫生费时我也从未拖过后腿,总是积极主动配合村里工作。
在计划生育方面,我家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三个子女没有早婚早育和超生现象发生,没有一个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
在科教文化方面,我家尊师重教。让适龄孩子入学,并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一切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努力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长,今天能够得到“十佳星级文明户”这个殊荣我非常高兴,在这里我由衷的感谢村里的领导、感谢三岔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感谢阿荣旗宣传部领导,感谢国家的惠农政策,是你们的英明领导和决策才会有现在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局面。作为一名家长,我会带领我的家人珍惜今天的荣誉。我们会一如既往的传承这个家风,给全村的村民树立个好榜样。对得起今天的荣誉,对得起各级领导的关心与爱护。
这个表彰会,对我们来说,既是肯定,也是鼓舞。我们将继续按着“十佳星级文明户”的标准,辛勤操持家务,精心教育子女,尽心孝敬老人,和家人一起,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和谐持家,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工作顺利!谢谢!
第四篇:薛俊武个人事迹介绍[推荐]
个人事迹材料
——志存高远,为理想努力奋斗
薛俊武,男,1991年出生,2007年就读于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陕县分校。入校以来,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踏实,自觉性强,各科成绩优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他逐步的向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受到各位老师和领导的好评!
现将他的事迹总结如下:
—、思想积极上进,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思想道德上,他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向雷锋同志看齐,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生活严谨、作风正派,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行为;政治上积极上进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学习是学生的头等大事,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为将来的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作为一名学生他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学习才能使人获得广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了解人类最尖端的技术和最伟大的思想,也只有学习才能使人用智慧来面对无常的人生,进而能“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常常向老师请教,还勇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在学习上做到不拖拉,认真踏实,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学好各项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总之,他能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熟练专业实践操作技能。他正是以社会为导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复合型人才,在今后将有所作为。当然,这些成绩绝不是终点,积极进取的他还会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三、社会实践方面。
在个人实践方面,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于2008年,在广东东莞电子厂体验生活式工作,充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当中也得到了厂方领导的好评。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经09年返校后继续学习,于10年3月份到中牟电视台参加就业实习,期间以他的学习知识与专业技能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并得到了各位领导的认可;在不同的实践工作中,使他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他实践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
总之,他在思想上积极上进;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努力钻研;在工作上认真细致,脚踏实地;在生活中更是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实践能力强,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当代优秀青年。
毕业后,他凭借着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与社交能力于2012年5月成立了虹梦影视策划传媒,并与多家婚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同年8月,与灵宝电视台合作录制了多期政府单位公益性晚会,并得到了主办方的一致好评。如今,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影视广告、宣传片、专题片、微电影的策划与摄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肯定!
他在一步一步的为自己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争创辉煌!
第五篇:王彦生事迹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学案例
用生命谱写忠诚
——记党的优秀干部王彦生同志
2009年2月4日,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因病不幸去世,年仅49岁。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领导干部,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王彦生同志参加工作特别是加入党组织20多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把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勤勉敬业,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事迹鲜活而生动、平凡而伟大,集中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集中展现了新时期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集中体现了‚平和安静、谦和大度、博爱真诚、感恩包容‛的新时期邯郸人文精神,是邯郸市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代表。
信念坚定 党性坚强
把忠诚党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王彦生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领导干部岗位,因此他总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馈社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人民的哺育和党的教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为此,我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忠诚于党的事业……‛
王彦生热爱党、忠于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推动工作的实际举措、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他的遗物中,最多的是书籍和笔记本。尤其是2008年3月,邯郸市作为全国试点城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他围绕所学所思,撰写了许多学习体会,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王彦生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2005年7月,他被确诊患了脑部左侧基底动脉梭形瘤,这就像脑子里安了一颗定时‚炸弹‛,劳累、着急、血压升高,都有可能‚引爆‛,瞬间夺去生命。因此,专家告诫他必须静养,组织建议
他注意休息,他却坦然地说:既然病情的结果已经无法改变,就让我把有限的时间用来多为党做些事情吧。
就这样,四年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他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头疼得实在厉害,就用椅背顶着缓解一下,硬是没请一天假。10月,还带领丛台区50名中青年干部到清华大学参加学习培训,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参观。此时,死神已经向他逼近,王彦生正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痛苦和煎熬。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丛台区街道社区两委开始换届。他长时间地扎在社区换届工作的第一线,大到选举方案、会议议程,小到会场的布臵、选票的印制,都逐一过问。有一天晚上回家后,妻子见他非常疲惫,就偷偷关掉了他的手机,想让他睡个安稳觉,他发现后还批评了妻子。
2009年春节前,他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生理反应,但假期一结束,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区人大、政协会议的紧张筹备中。2月4日,政协会议开幕当天,劳碌多日的王彦生感到头痛加剧。妻子劝他别去开会了,可他执意要参加:‚‘两会’一年只开一次,我不能不去!‛就在他起身要去上班的一瞬间,轰然倒地,再没醒来。
就这样,王彦生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2009年2月6日,王彦生遗体告别日当天,尽管天寒地冻,千余名干部群众仍自发从四面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一位熟知王彦生的书法家得知噩耗后伴泪疾书:‚彦俊长辞丛台垂首祭英烈,生为人杰滏河洒泪送忠魂‛。
眼界高远 勇于创新
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王彦生是一位脚踏实地、作风扎实的实干家;同时,他又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开拓者,具有超前的思维和深远的眼界。
作为组织部长,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年来,他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以很强的创新精神谋划和推进工作。
1998年,着眼于解决干部队伍能上难下、活力不足的问题,他亲自谋划修订了曲周县干
部管理办法,提出了‚无功就是过,有错就追究,末位遭淘汰‛的崭新理念,在全县有效营造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000年,发现部分农村党员存在党性意识差,不作为、乱作为的突出问题后,他提出开展处臵农村‚五不‛党员的工作措施,纯洁了党的队伍,树立了党的形象,其做法在全省予以推广。
2002年,立足于规范干部初始提名权,他主持制定了干部职位空缺预告制度,并提请县委开展了曲周历史上首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现了从‚少数人中选人‛到‚多数人中选人‛的转变。
2003年7月,调任丛台区后,通过调研他发现,作为邯郸市的主城区,社区工作已经成为承载丛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干部队伍素质不高等原因,不少社区远未能发挥‚服务站‛、‚稳定器‛和‚连心桥‛的作用。经过深思熟虑,他向区委提交了‚联帮驻‛活动方案和街道‚大工委‛建设体制的构想,以‚领导联社区、部门帮社区、干部驻社区‛的‚联帮驻‛活动为载体,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双向服务,互利共赢‛的‚大工委‛建设体制为依托,构建起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共振点,既有效提升了社区党组织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又为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追根溯源,得益于他的勤学善思。
王彦生不爱交际、不爱应酬,却酷爱读书写作,书桌、书柜甚至办公室的床铺上,到处都堆着书;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能熟练使用电脑办公,后来又开了自己的博客和QQ。他非常勤奋,在涉县县委宣传部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时,每年都能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130篇以上。从事组织工作后,他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多篇理论、调研文章,许多观点和思考很有见解,被全国多家刊物发表。
唯贤是举
无私无畏
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
‚选人用人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用好一个人,会激励一大片;选错一个人,会挫伤一群人。我们肩头有万千责任啊!‛这是王彦生常常叮嘱身边同志的一句话。
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唯贤是举。现任涉县县委党校支部书记的付岩伟,于1991年4月因文字功底扎实被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由于敬业勤勉,他进步迅速,很快成为部里写材料的骨干。一年后,县委组织部成立研究室,要选拔一名主任。当时付岩伟所在的组织科,数他资历最浅。但作为分管副部长,王彦生却力荐付岩伟。最终,付岩伟从办事员被破格提拔成
股级干部。
2001年,曲周县直机关一名副职在干部调整时有争议,但王彦生通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这名干部性格耿直率真,不太注意说话的方式,但却是一个很有思想和魄力的可造之材。于是,他举荐这名干部到最为困难的基层担任正职。结果,短短一年时间,这名年轻干部就打开了局面,还在年底考评中一举拿下几个先进,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王彦生襟怀坦荡,正气昭然。他常讲:做人要有准则,做事要有原则。在档案管理中,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是很敏感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人的进退留转,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个别干部因在招工、入伍时把年龄改大了,后来又想改回去,便多次找王彦生,但这类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他总是坚决予以回绝,并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做解释,保证了党的政策的严肃性和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在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不久,原来的一位老领导找到他,想请他帮忙为亲戚办理转干手续。因为不符合有关规定,王彦生婉言拒绝了。曾有一名干部多次找组织要求提拔,并托人说情,在打了近两年‚公关战‛却毫无收获后,这个人气急败坏地找到王彦生不无威胁地说‚你难道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王彦生拍案而起,针锋相对:组织原则不是任意交换的筹码!你这种作风不改,迟早会犯事!事后不到一年,这名干部就因违纪受到了处分。
2007年,一名开发商想当丛台区人大代表,由于群众基础较差,提名没有通过。他特意找到王彦生,表示‚只要能成事,花多少钱都行‛,并当场放下2万元钱转身就走。王彦生气愤地站起来,把钱扔了回去。
为了培树起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他结合多年心得,总结归纳出干部工作的‚四对‛原则:‚对千里马型干部不亏待,让开拓者无忧;对老黄牛型干部不忽视,让实干者无悔;对包青天型干部不挑剔,让公正者无畏;对智囊团型干部不嫉妒,让谏言者无虑‛,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一大批凭实绩、靠德才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却没有一个人提前从他那里听到要被提拔的‚口风‛,更谈不上给他送礼了。曲周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牛玉禄在刚提任副部长时,与几位同样得到提拔的干部商量,一起请王彦生吃顿饭,表示一下谢意。结果话一出,就遭到王彦生的婉拒:‚好好干工作,就是最好的报答。要是真过意不去,就等我见马克思的时候,送我个花圈就可以了。‛2009年2月6日,在王彦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牛玉禄恭恭敬敬地献上一个花圈,泪流满面:‚王部长啊,要是知道上天是这样安排的,我宁愿永远不给您送这个‘礼’!‛
王彦生不仅举贤任能,同时对不称职的干部也会采取组织措施,但绝不是简单处理了事,而是帮助他们认识问题、改正错误、迎头赶上。1998年,年仅31岁、时任曲周县白寨乡党委副书记的贾建章,因所辖某村发生突发性事件,在基层组织工作考核中排在了最后。按照县委当时推行的干部管理末位淘汰制,他被调整到一个偏远的小乡镇担任副乡长。正当他垂头丧气、打算破罐子破摔时,王彦生来到他身边,推心臵腹地和他谈心,得到激励的贾建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当时,曲周县正在开展农田林网建设。贾建章吃住在村,没日没夜地和干部群众一起调树苗、搞种植、做养护,树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在全县遥遥领先。5个月后,1万多亩林地建成了,贾建章乡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也得到恢复。6个月后,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被提名为乡长任职人选。
王彦生呕心沥血,甘当人梯,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干部。在先后担任曲周县委、丛台区委组织部长的11年间,经他推荐使用的干部,没有一个‚带病上岗‛。
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
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在王彦生的心中,始终有杆秤,秤砣上是老百姓。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群众的需要始终是他的第一任务。1996年8月,涉县发生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时间桥毁房塌。时任组织部副部长的王彦生在自己老家也遭受大灾、急需救援的情况下,毅然受命分包西达镇。带领同行人员徒步40余华里,逐村察看情况。当得知由于山体滑坡,后匡门村2000多名群众被困大山,他立即带领几名工作人员,身背肩扛,翻山越岭,为他们送去了救命的水和粮!当他们一身泥泞、疲惫不堪地出现在村民面前时,数百人齐声高呼:‚感谢党!感谢政府!‛
王彦生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总是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曲周工作时,每次下乡调研或开会,只要路遇出行的老人或小孩,他总要求司机停下车来带他们一段,捎他们一程,顺便了解一些村情民意。在曲周东路庄村调研时,看到村民李守仁家生活十分困难,马上掏出一百块钱,给了孩子,让他交学费、买书本、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又与村干部一起研究,划给了李家一片荒地,承包种树苗,解决了李家的生活困难。在曲周像李守仁这样的困难群众和老党员,他每年要慰问的人竟达到20多个,每个人的名字和情况都清清楚楚,慰问金不足时,就拿自己的工资顶上。
在丛台区工作期间,当他了解到80多岁的高连荣老人,无儿无女,常年瘫痪在床;福利厂下岗职工何梅田和她的丈夫都身有残疾,没有收入来源时,立即通过丛西街道党工委,和这两户家庭结成了对子,经常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使他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他
还多方协调、几经周折,解决了学步桥小区几百户居民的供暖问题。在王彦生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储存着孤寡老人的生日、给五保户送补贴的时间、生活困难党员情况、承诺给百姓办的实事等上百条提示信息。他说,这是一本民心帐,只有还清了帐,才不觉得亏欠,才活得踏实!
王彦生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心系故土。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外调到市里,他从来都是关心村里的发展比关心自家的事更操心、更关注。每次因工作原因回到家乡时,都是直奔村委会,与村干部商讨有关全村发展的一些事情。有时时间短,他连家也顾不上回。他家的房子很旧、很小,还是和堂弟两家共住,可他从来没有向村委张口,为自己的堂弟批个新宅基地。他更不会让家里人以他的名义给村里或乡里提任何要求。
尽管成年后就和父亲离开了山村,但每逢过年,他都要回村看看,为老年人送上食品,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塞上慰问金。2009年正月初五再次回村时,他坚持走访了村里所有需要帮助的家庭,每户都悄悄留下一、二百元。
王彦生就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温暖了他人!王彦生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无论是涉县、曲周县还是丛台区,人们每每谈及他,都肃然起敬,赞不绝口。
低调做人 清廉从政
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王彦生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一事当前总是为别人着想,为组织着想,为大局着想。在他的心中人品、官德比什么都重要,他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人活着要有个精气神儿,人生在世要追求的东西很多,但最先要具备的就应该是——精气神儿!‛
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在他心中只有责任、没有特权。在曲周任职期间,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老父亲,他对外不声张,悄悄在县粮食局第二供应站租借了两间闲房安顿老人暂住,离开时自己付清了房费、水电费等全部费用。家人到曲周看望他时,他总是坚持让她们到大食堂自费就餐。
2005年,女儿王玉洁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被分配到一家街道办事处工作,他没有为女儿提供任何方便。直到2009年6月,王玉洁上班4年后,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才调到了丛台区纪委工作。而此时,王彦生已经离世4个月了!多年来,王彦生无论女儿结婚、老人去世、就医看病等任何个人的事情,都从不声张,从未给任何单位部门添过麻烦。2006年春节,趁着大年初一放假时间去北京看病时,他没有和单位任何人说,只是让女儿陪同,自费住在了一家靠电暖气供热的小旅馆。
王彦生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把功绩留给组织,而从未因个人的事情,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2002年党委换届时,他担任曲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推荐他担任副书记,他却主动提出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2007年丛台区政协正职空缺,市里、区里准备推荐他任政协主席,但他主动向考察组提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还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吧。由于王彦生的一再谦让,他成为邯郸市在基层组织部长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达11年之久。
‚为人之道在于正,为官之道在于廉。‛这是王彦生的人生准则。王彦生对于困难群众特别慷慨,但自己生活却比较拮据。自己基本上没有储蓄,没有奢侈生活用品。他和妻子都是靠固定工资生活的,还要赡养老父亲和继母,供孩子上大学,加上林林总总救助贫困群众的开支,日子一度紧紧巴巴。他刚调到丛台区时,一家人租住在80平米的旧房子里。两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回来,才张罗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当时,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自己万一还不了,便带着女儿上门一一认账。王彦生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几年,在外出差或加班时,基本是在路边的小摊小店吃碗面条。他远离灯红酒绿,从不涉足高档消费场所,也很少接受别人因私事所设的宴请。
他的突然离世,令许多熟知他的人难以接受,人们呼唤着他的名字,传诵着他的事迹……
王彦生同志虽然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在我们心中矗立成丰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邯郸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王彦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9年4月以来,中共邯郸市委、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先后作出决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省委追授王彦生同志‚全省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目前,一个以王彦生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履职尽责、勤政为民的热潮正在河北大地形成。
(摘自于《领导文萃》2007年第二期)
教学建议
1、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中共邯郸市丛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彦生同志的事迹,因病不幸去世,年仅四十九岁。王彦生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把为党工作为群众服务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勤勉敬业,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案例可用于第四章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一目的辅助教学以及第六章第一节‚职业活动中道德规范‛中‚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目的辅助教学。
2、案例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主要是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干部忽视学习,丢掉信仰,放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缺乏职业道德而提出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彦生同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大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名利的淡泊。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组工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高尚品格。王彦生同志的事迹,细微中见精神、平凡中见伟大,可敬、可信、可鉴、可学。向王彦生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知人善任、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学习他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要把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教材,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用王彦生同志的崇高精神感染党员、教育干部。组工干部要以王彦生同志为楷模,对照检查自己,明确努力方向,坚持公道正派,敢于坚持原则,加强党性修养,勇于开拓进取,进一步树立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附:王彦生同志纪念馆网址
http://cpc.people.com.cn/GB/67481/94157/172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