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转申论之从习近平讲话学申论写作技巧一
[键入文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总书记的讲话: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这种语言风格和特点,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不仅对纠正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重要意义,申论写作同样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大有裨益。
一、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这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经常运用,尤其是他在国外的多次演讲,都会讲一些故事,或者举一些具体事例。比如,他在莫斯科的演讲中,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等三个说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事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讲了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非洲的故事,在讲到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时,列举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在刚果演讲时,讲述了三位中国华侨冒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的感人事迹;在墨西哥演讲时,用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闯进世界杯比赛和墨西哥跳水队在中国教练指导下拿下好成绩的事例阐述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故事,特别是他讲述的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半世纪后儿子找母亲,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无偿献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等等。
二、善于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大家普遍感到,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直朴、很简单的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还经常会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会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他讲改革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合适”。甚至像当年毛泽东说有新闻也还有旧闻的句式,他提出,“‘一般’如果没有硬杠杠,最后都成了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二般’了”。他讲,“我们手里捏着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为好局的自信”。他还讲,“做群众工作,我们共产党本来就是拿手的”。类似“一把好牌”“拿手的”这样极具口头语的用词和表达,远比那些“打磨”过后工工整整的大话更生动活泼,更具生活气息。这些很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语化味道很浓,它一扫人们反感的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习总书记在讲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而他讲话的语言风格正是在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为显著特征。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二篇:申论之议论文写作技巧
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法:立论型议论文写作法
议论文可以分为立论型、驳论型,立论与驳论兼而有之是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常考题型之一,也是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本文以立论型议论文的要素为切入点,阐述了立论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在立论型议论文中,作者的论点、论据和所用的论证方法,通常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写作立论型议论文,实际上就是在论点和论据这两个要素之间展示一种必然的、逻辑上的包容、印证关系,即论点来自于论据,论据是论点存在的基础。而“展示”这种关系的过程就是论证。
(1)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文中的论题所持的主张和看法。每篇议论文都至少有一个论点。有时,因为论题比较复杂,为了将论点表述清楚,在同一篇议论文中,会设立一个中心论点,再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分论点或小论点,通过各个击破的办法,逐个论证,逐层分析,最终使中心论点获得论证。例如《不应限制外地劳务》一文,就是通过对“地方保护主义很容易遭致报复”“禁止外地劳务的进入,也直接损害了本地使用劳务的单位”“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等几个分论点的论述,证明不应该限制外地劳务进入北京。
(2)论据
论据是论点赖以存在的基础,是论点的具体化、物化。有的论据属于事实性论据,如具体的人物、事件、数据等情况;有的论据属于理论性论据,如已经得到公认的那些原理、定律、法则、名言、权威结论等。相对而言,事实性论据不如理论性论据那么有广泛性、权威性和理论性,但在针对性、形象性和生动性、通俗性诸方面则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是真实的典型,经过作者的征引阐述,不仅能为论点的成立提供充足、必要的论据,而且易使文章更贴近读者,更易于被接受。一些论题复杂、论点笃深的议论文,往往都是将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结合起来运用的。例如,日本右翼团体2000年1月2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行题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妄图否认侵华日军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部分舆论以及政府官员竟然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指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严正抗议。《中国青年报》2月14日刊登《“南京大屠杀”与“言论自由”》一文,从“日本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产经新闻》的真实面孔”“日本的双重标准”“右翼重在和平殿堂上涂鸦”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列举了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论据,指出日本借口“言论自由”,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只能助长右翼势力的气焰,大大伤害中国人民、旅日华侨和留学生的感情以及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该文举证有力,言之确凿,令人信服。
(3)论证
论证是在论点和论据之间建立或展示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以表明论点成立且正确的过程和方法。立论型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①演绎论证法。用一般原理、规律、原则作论据来推出个别具体的结论,证明特殊事实的论证方法,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论证方法。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篇的设问,就采用了演绎推理中的选言推理,其构成如下:a.人的正确思想,或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自己头脑中固有的,或者是从实践中来的。b.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c.结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又例如下面这段文字:
文人正当苦闷之中,又不得不发泄一下的时候,往往想到从艺术上去着笔。哀莫大于心死,这是心尚未尽死而有所思,将心情托诸纸墨,那即是寄托梦幻了。像鲁颜公(真卿)那样气脉充盈的字,他的地位和抱负都不难察觉。而清代那个后来以尺牍名世的许暇村,我们看
他的书法、文章,那真是要令人欣然寡欢的。此在于他南北游走一生,俯仰随人,了无佳趣;纵有梦幻,也如秋后蝉鸣,无力多振,他的书法是什么样也难想其大概了。
②归纳论证法。这是通过若干典型的个别事例,概括出普遍性结论的一种方法,俗称“从个别到一般”。这种方法很符合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例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的一段话:
为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纪律。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废弛了,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纪律相当废弛,许多党员可以自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党规定的任务,可以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所以,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严格地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全党必须服从中央。
③类比论证法。这是将两个事物摆放在一起,比较它们已知的本质属性的相似点或相异点,推论其他属性,达到用此类事物证明彼类事物的目的,俗称“从个别到个别”。这是一种比较形象化的、主要以事实为论据的论证方法,大都采用人们熟知的具体事物或实例来论证。例如《羊城晚报》曾先后刊登两条有关见义勇为的新闻。前者说的是外地人赵海林在广州街头拼死斗邪恶,没想到受援者竟是一对“冷血”情侣,当赵被刺伤需要救助时,他们却径自拾起歹徒扔下的挎包溜之大吉,再没露面。后者说的是刚从广宁到广州打工的龙康听到有人打劫,毫不犹豫地加入追截行列,直到被歹徒捅出肠子欲追不能。他的手术费、医药费等需要数万元,而被劫者阿玉当时被劫虽仅200多元,但却找专人到医院护理龙康,并亲自将1万元医药费送到医院,同时表示将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帮助龙康。《中国青年报》于2月15日发表文章《当仁不让》,运用褒贬类比方法,对那对情侣和阿玉的不同表现进行评论,并很有见地地指出,赵海林、龙康的见义勇为是一种精神,阿玉的当仁不让也是一种精神,都是当今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
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法:驳论型议论文写作法
申论方案论证部分一般属于议论文体,议论文体离不开论证,因此,公务员考试考生必须掌握例证说理法、引证说理法、分析说理法、论辩明理法和类比说理法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讲解的是论辩明理法。
驳论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1)归谬反驳法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引申证明。这是一种以守为攻、藏而不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反驳法,富有诙谐讽刺的特点。它直接以对方的论点为靶子,但又不是直接说破,而是让其陷入极其荒谬的境地,不攻自破。即发现了对方论点的荒谬之后并不马上戳穿,而是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成立的,然后以此假设为前提进行一番引申、推理,必然会得到一个更加荒谬的结果,从而说明刚才依赖的“前提”条件是荒谬的。例如载于1934年12月9日天津《大公报》上《汪蒋通电里提起的自由》(作者胡适)一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就是用了归谬反驳法:
有人说:“凡挑动阶级斗争的感情的文学艺术都应该禁止”,并且已经有许多小说和某些电影片已因此被禁止或删削了。如果这个见解是对的,那么,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也该挖板焚毁了!诗经里“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一类的名句也该禁止发行了!亚圣孟夫子的“息有肥肉,野有饿莩”也该毁板禁止了!举此一例,可见“文化统制”不是可以轻易谈和做的事。我们此时还不曾梦见现代文化是个什么样子;拼命的多方面的发展,还怕
赶不出什么文化来。若再容许一些无知妄人去挑剔压抑,文化也许真不上咱们门上来了!
(2)独证反驳法
这种方法可以打个比方:唱对台戏。针对对方论点,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新论点,继而用有力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证明新论点是正确的、成立的,这样,根据“矛盾律”的基本原理,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真”,有一真必有一假,这一个是对的,则另一个必是错的。这也是一种明里不攻暗里狠攻、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反驳办法。例如:“女师大风潮”获得初步胜利后,敌人并不甘心失败,林语堂却发表文章提出“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到„费厄?‟”“且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施攻击……”云云。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就用了独证反驳法进行驳斥。他先“解题”,故意称自己“不懂英文”,不明白费厄泼赖(fairplay)“这字的涵义究竟怎样”,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如果不„打落水狗‟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落水狗‟未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接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了应该“痛打落水狗”的重要斗争原则:一是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二是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三是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四是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五是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六是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鲁迅的论证有力地证明:敌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人们一定要记取“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的教训。
(3)釜底抽薪法
这种驳斥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击毁对方论点赖以存在的基础(即论据)。议论三要素的原则要求论据必须是真实可靠、正确可信、经得起推敲的,必须是典型而有充分说服力的,必须是与论点之间有着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而对方错误论点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在寻找和使用论据时犯了“预期理由”或“循环论证”的错误。
所谓预期理由,就是用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理由作前提,推证自己论点成立。表面看来前提和论点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其实因为前提的假设根本就是错误的,所以论点也是荒谬的。例如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后,有人为了反对他,就制造了这样一个预期理由来证明“太阳只能围绕地球旋转”:如果把地球比作房子,太阳就是照亮这房子的火把。只有移动火把去照亮房子的道理,哪有搬动房子去让火把照亮的道理呢?仅就火把和房子的关系来看,这似乎很有道理,而实际上,“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就是火把与房子的关系”这种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所谓循环论证,就是改变论据与论点之间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让它们互为前提,相互论证,用未被证明为真实的论据作前提推导出论点,再反过来用这论点证明前提(论据)的真实。此即“诡辩术”。例如下面这段话就是诡辩:
马克是美国人。马克穿红衣服,所以美国人穿红衣服。小李穿红衣服,所以小李是美国人。既然小李是美国人,马克也是美国人,而美国人都穿红衣服,所以小李和马克一样都是美国人。
在驳论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在推理过程中使用了尚未证明其真实的论据,来证明其论点的成立,就要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指出其论据的不实之处,使对方结论的不可靠暴露无遗。
(4)拆桥法
论证是架设在论点与论据之间的“桥”。有时,论据虽然是真实的,但如果论证方法错误,也会推导出错误的结论。这也是写驳论型议论文常用的办法,即以对方论证中的错误作为“切入点”,拆掉其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连接处。论证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偏概全。这是在归纳论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论述者没有正确掌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所举论据即使是真实的,但对于所属的整体来说却没有足够的证明性。例如,有人撰文《腐败的民间基础》,认为中国民众对腐败的痛恨,一部分是“垂涎三尺”的痛恨,“是看着别人山珍海味而自己只能粗茶淡饭的心理失衡”;一部分是“红眼病”的痛恨,只恨那些“搞
腐败的能耐比自己大”的腐败者;而无权的民众“仍然有着普遍的„奴才意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权力与腐败是合情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们的痛恨“更多的是指向搞腐败而得利的人,而并非指向腐败行为本身”。这种痛恨实际上“恰恰意味着人们是多么渴望在腐败的盛宴上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说“民间是腐败的基础”。《中国青年报》2000年1月9日刊登孙立先的《民间是谁家的基础》一文,指出:“民间从来不是腐败的„基础‟,而是反腐败的雄厚基础。”文章说:
说中国人如此看待腐败,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就简直是诬蔑。翻开历史,以往腐朽政权之所以灭亡,腐败官员之所以没有好下场,就因为民众反对,所谓“失人心者失天下”,就可见腐败不得人心。历史上廉正不阿的官员不乏其人,人们颂扬备至;而对于为官者,不管其他方面表现如何,只要一贪,“其余则不足观者矣”——这就是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那些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人,那些舍身忘家、不屈不挠举报腐败的人,那些仗义执言、无情鞭挞腐败的人,那些不怕打击报复、秉公执法的人,又何曾想过在“腐败的盛宴上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不正是来自民间,代表民众,并为民众所拥戴吗?二是牵强推导。这是在演绎论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论述者忽视了论据往往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单纯从主观理念出发用论据强行推导,这样即使论据真实,也不能反映出论据与论点之间必然存在的涵盖关系,自然也就得不到正确的结论。例如屈原的学生宋玉曾经写了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说登徒子好色。他的推导逻辑是:好色者不嫌女丑→登徒子不嫌妻丑→所以登徒子乃好色者。这显然是牵强附会,所得结论自然难以让人信服。又如当年有的日本人因为在“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台”,就说中国是“文雅的国度”,也有的日本人因为“到上海来一下,买几种猥亵的书和图画,再去寻寻奇怪的观览物事”,就断然说中国是“色情的国度”,鲁迅在《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中对这两种人都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说中国是“文雅的国度”也好,说中国是“色情的国度”也好,其实都是犯了牵强推导、妄下结论的错误。
三是机械类比。这是在类比论证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论述者用于进行类比的事物之间其实很少或没有共同属性,说白了就是没有可比性,如果硬性比较,其结论当然无法令人信服。例如,1933年初,希特勒在德国垄断资本集团的支持下上台,立即对外实行武装侵略,对内加强纳粹党的法西斯统治,焚烧所谓“非德国思想”的书籍。蒋介石效法希特勒,在国内建立庞大的特务组织,日益加紧反革命文化“围剿”,残酷镇压左翼文化运动,查禁图书,逮捕和杀害进步人士等。国内及日本的有些论者将希特勒焚书与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焚书相提并论。鲁迅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一文中,从中国的秦始皇和德国法西斯焚书的异同谈起,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统治作了尖锐的抨击,同时也有别于传统见解,对秦始皇作了新的评价。文中对“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机械类比的错误进行了深刻揭示。比如下面这段话: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思想的。秦人重小儿;始皇之母,赵女也,赵重妇人,所以我们从“剧秦”的遗文中,也看不见轻贱女人的痕迹。希特勒先生们却不同了,他所烧的首先是“非德国的思想”的书,没有容纳客卿的魄力;其次是关于性的书,这就是毁灭以科学来研究性道德的解放,结果必将使妇人和小儿沉沦在往古的地位,见不到光明。而可比于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之类的大事业,他们一点也做不到。
阿剌伯人攻陷亚历山德府的时候,就烧掉了那里的图书馆,理由是:如果那些书籍所讲的道理,和《可兰经》相同,则已有《可兰经》,无须留了;倘使不同,则是异端,不该留了。这才是希特勒先生的嫡派祖师——虽然阿剌伯人也是“非德国的”——和秦的烧书,是不能比较的。
第三篇:申论写作技巧
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3千字增加到8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
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
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
申论的审题与立意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科目之一。写申论作文时的审题和立意也是很多人最头疼的问题之
一。给大家总结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材料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考生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认真审题,以防止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一般如下所示:
第一步是读。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第一要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审清题意是要求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还是其他形式。命题与写作要求、写作手法是相互关联的。第二要审出限制条件,包括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审清字数限制。
第二步是分析。要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完全不同。
第三步是立意,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角度确立论点。立意一定要正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从本质上说,立意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在立意上,论点要准确、突出、有新意。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要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突出也是一定要确保的问题,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论点在文中表达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
一般在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在写申论作文时候,论点要不落窠臼,要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2012年福建春季公务员考试预计会在明年2月份左右启动报名程序,距今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总结给广大考生: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分别是
1、提出论题(怎么了)分析论题(为什么)归结论题(怎么办)
2、总分总
3、“起承转合”式,其优点主要体现在适应性强、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即:“起”为点题(破题,提出问题),“承”为展开、拓宽,“转”为换角度,从反面论证,“合”是扣题,收束全文。采分点等于高分
申论答题中对采分点的注意点。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提出对策四大类题型,一般都根据阅卷领导小组制定的标准答案按点给分。这个点,就是采分点。在申论试题均为主观题,但是除了最后一道文章写作题之外,其他题目都是有标准答案的。
在做这类题目时,抓好采分点才能使作答全面,条理清晰,这样,分数自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申论,一定要字字珠玑,一字千金。
申论的采分点都是非常多的,而且是按照分值来安排采分点的。一般而言,采分点的个数不会少于5个,而分值会在10分左右,每个采分点的分值也不同。申论分数不高,很大原因在于回答不够全面,导致采分点不全或者基本没有采分点。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有踩点意识,在规定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多写要点,宁多勿缺。
在采分时,主要有两大要求:一是采分点要来源于材料,二是采分点要言简意赅。上面所说的尽量多写点是针对采分点的集合而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指字数。采分点都是有关键词的,这与“到材料中找答案”有大同小异甚至是异曲同工。有些题可以直接从给定材料中得出,也可以通过理解和分析给定材料间接得出采分点。
最后需要广大考生注意的是:采分点一定要言简意赅,尽量用几个关键词将采分点表达出来,不要出现过多描述性或数字性的词语,更不能照搬材料大段原文。一定要以节省篇幅书写其他采分点,避免因字数受限而导致遗漏采分点的情况。因为申论前面几道题作答字数大多在200~400字左右,切不可让一个采分点占了所有分数的字数份额。
大家在复习申论时,建议多看看热点时评以及时事新闻,然后自主练习写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申论轻松过关五技巧
年年国考如沙场点兵,你争我夺为的是人生路途得以转折。平时的备战固然是重中之重,但考场上的种种技巧也不容我们忽视。拥有良好的“作战”诀窍很可能制胜千里,以防在最后的发挥时刻功亏一篑。如何让阵场上的自己更加英勇过人?怎样通过技巧让申论考试不再困难轻松过关?专家总结五大技巧供考生参考,助考生轻松过关。
一、态度最重要
卡耐基说过,态度决定高度。其意指饱满的热情能够带给你成功和一番不一样的天地。假使用在考场上,其实这即是自信的体现。积极的心态是摧毁任何阻碍的精神武器,亦是实力得到良好展现的精神保障。如果你是为了这场考试努力许久的人,倘若要求做到没有压力是不切实际的,况且在适当的压力之下能够让答题水平更加出色。但过大的压力会形成自卑或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对于考试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首先要调节好考场情绪,题目难不难不重要,关键在于拥有积极的心态,想想自己平时的努力和周围的人给予自己的支持和赞扬,想想曾经做过的最好的卷子,当你可以被自己赞扬与欣赏的时候,自信的心态也会随之而来。
二、阅读有顺序
申论卷子形式很简单,前面是大段材料,后面附着几道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分配150分钟的答题时间。这便涉及到阅读材料和答题的顺序。倘若安排得当,将会大大提高考场效率。一般来讲,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拿到卷子之后先用五分钟浏览材料后面的所有题目,尤其是作文部分。因为作文的完成是基于对材料本身的理解与其反映的内容实质的深入挖掘,只有在对材料有了宏观上的掌控和把握之后,才能准确抓住作文主题,灵活运用材料,写出精彩的文章。而前面的客观题部分同样需要在脑子里形成印象再予以作答,带着问题去找对应段落是很有效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做法。
三、巧用草稿纸
有些同学对申论考场上发草稿纸这一做法不是很理解,行测用草稿纸演算这个正常,那么申论考试还需要用草稿纸么?答案是需要,而且不止一张。很多考生的草稿纸上只字未写,有的密密麻麻真的打起了草稿,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申论考场上草稿纸的真正用途在于帮助我们整合材料,梳理思路,因此最好多向监考老师索要几张,阅读过程中在纸上绘制出材料结构图,从主题出发发散至原因、争议、对策等各个环节,如此做便能大角度网罗答题要点,不至于因漏点而失分,同时也利于思路清晰的我们在作文部分大展拳脚,做到结构清楚,分析透彻,对策深入而切实可行。
四、工具要备好
考场上的必备工具同样要引起考生的重视,涂卡的铅笔是其中的必不可缺之一。首先选择时要挑选正规的2B铅笔,这样涂出来的颜色和纹路才能够被准确识别,否则因机器扫描失败而造成的零分成绩真的就成为了莫大的遗憾。其次铅笔要两头都削好,并且多带几只,尽量做到有备无患。除此之外如橡皮、黑色
签字笔、手表等也是需要带齐全的,让它们成为考试的最佳小帮手,避免手忙脚乱的现象发生。
五、卷面必整洁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因效应”。而字如其人,阅卷老师获取考生信息的第一步便是接触卷面字迹。第一印象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浮动分数,因此保持卷面的整洁相当重要,字漂不漂亮无所谓,关键是看起来要很整齐,这同时也反映着一个考生在答题时是否认真的态度。如不想因老师看不清答案而扣分,就尽量交出一份规范整洁的卷子以舒缓阅卷老师的心情吧!
第四篇:申论写作技巧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申论写作技巧
写作方法技巧介绍——开头如何运用时间式
文章开头是整个作文的核心,根据文章的开头的写作情况,阅卷人不仅能够看出学生的观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而且能够通过内容的展示,看出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高的分数,就必须在开头就能够吸引考官。但学生在写作中,却往往在开头很难落笔,要么就是出现很多问题。
问题主要集中在:
(1)开头缺乏逻辑性,出现逻辑断层,主要表现就是缺危害、缺分析,观点的提出过于生硬;(2)开头篇幅不合理,没内容可写,过于简短;或者篇幅过长,过于赘述;(3)抄袭材料,作文基本全部是材料的内容,缺乏自己的语言。
这是很多学生在开头写文章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文章的写作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考给定资料的,但是并不建议学生这样进行书写,因为毕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看法和理解与题干的观点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因此,在写作开头时,会从基本的归纳概括式练起,再进行其他的写作,但是,我认为,学生比较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并且能够体现出一定自身积累的方法其实是古今对比。
古今对比的写作方法,其实就是在开头写作中,先列举古代针对主题的好的方面的例子,在对比着说明现今不好方面的一些例子,或者直接由一些特定的时间线上的例子,指出文章的观点,这样能够更好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和引出下文,避免开头出现的问题。
例:2015年联考“归零”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归零”是一种勇气,也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勇于“归零”,方能破旧立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纵观历史长河,秦始皇统一六国,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500年诸侯割据的纷争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78年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中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破除旧例,创立新规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回归当下,今天政府的发展、企业的转型和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勇于“归零”的勇气和破旧立新的改变。因此,勇于“归零”,破旧立新,才能谋得发展先机,焕发时代光彩。
——用不同的时间线,指出关于主体的问题,引出观点。
例:价值观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核心内涵,是个人行为的准则,是国家发展的标准。孔子“仁者爱人”的观念,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人相善其群。但反观当下,人们所熟知《花木兰》,是美国借由中国传统的故事改编而成,却成为了家喻户晓儿童电影。正是因为我国不重视自身文化,导致了他国的使用,这对于我国的文化输出是不利的。因此想要重获新鲜血液,就必须以输出承载我国价值观念的文化,来助力大国腾飞。
——通过正反的古今时间对比,引出观点。
对于时间式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去回忆他们曾经所熟知的历史、或者是他们比较熟悉的某写领域的知识,因为开头中的例子,并不需要描述的多么的详细,所以通常会建议学生回忆之前高中的历史课中的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或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让学生去运用历年真题中所出现的一些经典案例。
阅读理解技巧之逻辑关系阅读
在事业单位考试的非作文题中,很多考生会发现同样是在审题读材料,同样是在进行要点标划,但是总会有一些要点关键词会无意识丢掉、会表述错误,最终导致丢分。面对这种情况,一种比较好的破解方法就是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注重对材料内部逻辑关系的阅读。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对于一篇材料来说,要想找到要点,就先要知道要点是如何进行阐述的,材料是如何进行表达的。一般来说,对于材料中内容只是血肉,而真正将这些血肉串联起来的就是逻辑,而这些逻辑包括着总分、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关系。正是因为这些逻辑的架构,才将这些语言文字得以联结,使得文段意思得以表达。
而从总分关系上来看,这种关系一般标志要点的层级。比如从“A。一方面A1;另一方面A2”这种情况来看,在作答的过程中从每个要点具体书写上来看需要写成“A。A1;A2”这种形式。而与此同时,除了具体要点内部书写之外,整道题目的所有要点间关系寻找也与它有关,比如若是再有其他要点,就需要判断是与A并列,还是与A1或A2并列,这样就能以此来确定自己所找到的要点是否要进行书写,以及要具体写哪些内容与关键性信息。
同理,对于一篇文章中所出现的并列、转折、递进、因果关系亦是如此进行判断。针对作答对象,若是并列关系之下的要点,如果其中之一是答案,那么另外的要点亦是答案,并做并列书写;若是转折关系之下的要点,转折词后面是命题人表达的重点,根据所给定字数来判断具体书写内容;若是递进关系之下的要点,在进行大要点表述的过程中,这些小关键词要按照递进的顺序来进行;若是因果关系之下的要点,要去分析题目要求写因还是写果或是全部都要进行书写。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对于题目要点间的逻辑进行判断,再结合着对于材料内容方面的意思理解,最终就能够找到题目设问中所要求找寻的答案,避免失分的情况出现。
第五篇:申论写作技巧
申论写作技巧——突 破 文 章 论 述 的 写 作 方 法 文章论述题是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道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算是申发论述的真正开始,也是全面考查考生综合素质的一道试题。它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分析具体,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视野开阔,思想深刻,语言规范,考生需依照给定资料,自选角度,全面深刻地阐述对问题的看法。写作要求不外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作文两种,可以写成以议为主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以策为主的策论文。
一、活用熟语、修辞点亮文章标题
出彩的标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追求“出彩”的同时要把握紧扣主题、切合文意的原则。
1、活用熟语,使用之前首先要明确语句的意思,不可与主题南辕北辙。例:《多用“看不见的手” 少用“看得见的手”》,活用价值规律的通俗说法,体现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的主题。
2、化用格言,例:《俭以立国》,表明“俭可修身持家,亦可治国”的观点,亦婉转表明对反腐倡廉的提倡;《洞察秋毫 防患未然》,表达建立应急机制、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观点。
3、巧用修辞,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比喻、借代、比拟、对比、双关、连珠等,这些修辞手法都可用于文章标题的写作中。其中比喻、比拟、对比比较常见,建议多使用不常用到的借代、双关、连珠,往往能让阅卷者耳目一新,减少审美疲劳。
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例:《绿茵场呼唤文明风》,以绿茵场借代体育场馆及体育比赛,以此来呼吁争做一个文明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一个文明的观众。
双关是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表达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格式。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巨额粮款化为水》,标题就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民的粮款都用以修矿泉水厂,变成了矿泉水;二是农民的血汗钱换回一纸白条,犹如东流之水,有去无回。
连珠也叫蝉联、顶真,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开头,使首尾相重合。例:《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一题,“专家鉴定”指的是事,“鉴定专家”指的是人。题目通过连珠与回环,把“正是因为有了数不清的专家鉴定会,才造就了一批批鉴定专家”之意婉转地表达出来,隐含着某种讽刺的意味。
二、找到适合的方法充实正文
1、开头。开头应开门见山,有力量、有气魄,要独具特色,令人过目不忘。
(1)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而引发阐述。
(2)开篇可用典型事例,引出论点。例:张海超欲告无门,不惜开胸验肺;孙中界为证清白,毅然自残断指。与此同时,“茶杯门”、“骷髅死”、“发烧死”、“躲猫猫”等损害政府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我国官员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势在必行。这样的开头语言简练,有力度,让人耳目一新。
(3)分析并提出问题,引出论点。开头围绕“问题”这一核心进行一系列阐述。可采用如下叙述模式:①近期,……现象频繁出现,导致……,究其原因,在于……,因此,……迫在眉睫。
②近几年不断强调……,现实中……,可见,……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2、分论点。分论点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开头句,建议每个分论点的开头句都使用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式、修辞手法和典故,让人有文采斐然、铿锵有力之感。
分论点的开头句采用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式可以增强气势,易于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例:提高个人素质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坚实基础。
加强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
健全法制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