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申论一(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23:3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申论一(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申论一(本站推荐)》。

第一篇:2011申论一(本站推荐)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 论》试卷

(一)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发源,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可用,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

第 1 页

共 10 页

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入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的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有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道,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的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此外,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从广义上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第 2 页

共 10 页

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建议》,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开发活动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有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上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有人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问题,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多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有所加快,一些森林被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被开垦成了农田,用以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砍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形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

第 3 页

共 10 页

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农业以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鱼场等,工程在2001年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4.“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的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因被三门峡所阻隔而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样?”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

第 4 页

共 10 页

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干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将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会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佐证,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安史之乱以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再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

第 5 页

共 10 页

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本也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因此,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一千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时,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曾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之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

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正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都受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在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的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

第 6 页

共 10 页

化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第四是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内容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黄河的自身规律主要体现在“善淤”、“善决”和“善徙”三个方面。(1)“善淤”指黄河易淤积。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道大量淤积,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2)“善决”指黄河易决口。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可谓“三年两决口”。(3)“善徙”指黄河易改道。两千多年间,黄河共改道26次,冲刷出了华北平原。要维持黄河的健康,就要尊重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这种规律进行治理与开发。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1)投入较大。王景率几十万兵士和民工开展治黄,历时一年,用费亿钱。(2)路线较优。王景所选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3)措施有效。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对延长行河年限非常有效。(4)河患较少。在这段历史时期,黄河流域内大暴雨较少,下游多分支和湖泊洼地,较少发生水患。(5)输沙量减少。由于当时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了恢复,进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我国可以从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遇到的危机和采取的措施中得到如下启示:(1)密西西比河:要及时完成计划工程;要考虑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考虑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必须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减少船闸、大坝等设施对泥沙冲击的拦截,同时保护湿地,涵养水源;全面规划,从整体上考虑航运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2)亚马逊河:合理开发森林,杜绝过度砍伐;减少肥料和农药对河流的污染;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3)尼罗河:预先估计人口增长对河流可能造成的影响;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治理;转变观念,认识到治河对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

第 8 页

共 10 页

育的材料。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1)切合主题;(2)内容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黄河,发源于青海,途经九省注入渤海,有着源头海拔高、流经面积广、所经地势变化大、水流落差大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自然景观。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最初的王权──夏王朝在这里出现,秦腔、豫剧等戏剧艺术形式在这里成形,一大批历史人物、文化巨匠在这里生生不息,这些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过程中,对黄河自身的治理与开发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当代黄河防洪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了黄河的水资源,灌溉面积增加;人工改道,使黄河三角洲变为鱼米之乡。但是当下不断加重的污染和逐步升高的含沙量已成为黄河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损失。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承载着博大、包容、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绵延不绝,流传至今。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黄河精神发扬光大。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传承民族经典 弘扬黄河精神

黄河,这条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的蜿蜒长河,繁衍生息出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她不仅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更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经久不衰的黄河精神,引领我们不断开拓进取。振兴中华,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重任。为此,我们必须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求真务实精神。千百年来,黄河儿女在治黄用黄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聪明才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按照黄河特有的自然规律治理和开发黄河,实现了大河与人的和谐共生。由此出现了大禹治水重在疏导等符合黄河自身规律的科学利用、合理改造自然的例子。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前,必须实事求是,认清时代发展的规律,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对待发展既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

第 9 页

共 10 页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自强精神。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强精神。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每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黄河母亲的怒吼,看见的是华夏儿女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今天,回首历史,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这是时代的呼唤、民族振兴的要求。我们必须把自强进取的无限拼搏精神同愚公移山的不懈奋斗精神结合起来,既心怀凌云之志,又脚踏实地,用辛劳和汗水将这种民族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以自信、毅力和智慧为核心的改革攻坚精神。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意味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个阶段,任何一个改革都是一块“硬骨头”。如果没有自信,缺乏实现目标的勇气,或者缺乏毅力,知难而退,或者缺乏智慧,不善聪明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和阻力,就很难把这些“硬骨头”一一啃下来。因此,我们必须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者大无畏的精神引领未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在敬仰与图强中传承历史,在担当与奋斗中开创未来,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第 10 页

共 10 页

第二篇:申论一

申论一

(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满分100分

时限12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如今在网络上流行的很多事物,比如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相册、网络游戏等,似乎都被扔进了印有“低俗”二字的染缸。

西安一位网络写手老柴触网历史有十年之久,他告诉记者,有些网络文学“很黄、很变态、很低俗”。他说:“一些著名的文学网站,我很早就上过。可当文学网站开始出现低俗化倾向时,我只好改将博客作为自己的文学阵地,可后来一些博客也开始用大量低俗、黄色文字来博取点击率。那些博客里写的那味儿实在‘腥臭难闻’。我不写、不贴低俗化的文章和照片,不去理它们,但它们犹如千军万马,在践踏着网络文明。”个别网络歌曲的低俗也令人愤慨,著名音乐家徐沛东曾被一首叫做《放屁》的网络歌曲所震撼,他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演唱时吼出八遍‘因为他在放屁’,实在恶俗。”

网络相册、网络视频中含有大量色情内容,网络游戏中不乏暴力和杀戮„„一家手机视频网站上,就充斥着部分标题恶俗且耸人听闻的视频,但打开之后又完全不是那回事,所以被网友戏称为“标题党”。该网站女编辑小A对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无奈:“没办法,手机视频还是新事物,这一阶段网友们都是自娱自乐,短片质量很难提升,初期为吸引流量我们只得打打擦边球。”

2.2010年2月16日下午,全国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会同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在京召开网民代表座谈会。网民代表们充分肯定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建言献策,呼吁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为广大青少年建设绿色网络家园。

出席座谈会的17名网民代表分别来自北京高等院校、中小学、IT企业、法律界、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

网民代表一致认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党委书记孙世泉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成效十分显著,网上露、透、裸等低俗图片和各类低俗内容明显减少,整治措施一个个、一批批出台,有力震慑了违法违规网站。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心理教师魏兴认为,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一片乐土”认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也是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的唤醒。

青少年网民代表发自肺腑支持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二(一)班的代表说:“要知道,在这2.98亿网民里面35.6%还是像我一样生活在懵懂之中的青少年,还不能完全辨别出这纷繁世间的善与恶。„„我们青少年盼望着能够在互联网上驰骋得自由自在,盼望着能够领略到窗明几净的网络空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重拳出击,让我们这些身处鱼龙混杂的网络时代的青少年重新看到了幸福的曙光。感谢,发自肺腑;支持,竭尽全力。”

网民代表强烈谴责网上低俗之风。北京市朗美装饰有限公司牛彦奇说,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公害,不但严重破坏社会风气,践踏道德准则,而且像洪水猛兽般吞噬着青少年。北京市一六六中学心理教师魏兴认为,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活动,对青少年构成直接伤害;二是对青少年构成潜移默化的长期危害。

网民代表指出,追求眼球效应和不当利益是网络低俗之风的根源。北京市第九十四中学党总支书记孙世泉认为,网上低俗成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些网站试图用低俗内容增加点击率,一味追求眼球效应;一些网站的版主把关不严,也有网民上传“低俗内容”。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一片乐土”认为,网上“情色”“走光”“自拍”“偷窥”“隐私”等内容曾经比比皆是,有的网站运用各种庸俗撩人的字眼如“美女走光”“美女自摸”之类的标题来吸引网民,为的是获取广告利润。

网民代表建议,多管齐下遏制互联网低俗之风。网民牛彦奇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必须打“持久战”,要完善相关立法,让违法网站知道“疼”、感到“怕”。网民韩玉庆提出,要以攻为守,加大打击违法网站的力度与范围。中国保险学会秘书处李芳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限制或禁止低俗网站做宣传推广和从事电子商务等,对于优秀网站要宣传,在网吧等公共场所推荐。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崔渊博建议,鼓励开发相关软件,禁止青少年浏览特定网站。铸成律师事务所姚克枫认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政府,也需要普通网民为构建和谐网络贡献力量。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原文地址:http://edu.newdu.com/Official/Class944/Class967/201104/197264.html 3.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泌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其宏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有80%以上青少年犯罪受到网络色情暴力影响,建议通过立法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李其宏结合自身工作谈了网络色情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我从1988年到法院,一直从事刑事审判工作,最主要的感触就是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很大。”李其宏代表感慨道,“在审理的案件中,有80%以上青少年犯罪与受网络色情、暴力的东西影响有关。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好奇心比较重,是非难辨。在这样的情况下,看一些有暴力情节的网页,他们就会去模仿,不知不觉中触犯了法律,走上了犯罪道路,让人惋惜。”

互联网存在的问题是缺少监管,缺少净化。有一些网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发布一些带有人身攻击、人身侮辱的信息。虽然有很多虚假成分在里面,但是很多网民不明真相,结果对当事人造成很大影响。现在很多人反映这方面问题,网上发布的内容对个人的名誉造成损害。

李其宏认为,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开展以后,毒害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了严厉的打击,网络文化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比如还存在一些违法网吧,很多未成年人泡在里面通宵达旦地玩游戏,不回家,不回学校,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影响。

为此,李其宏代表建议通过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罚力度,推动网络环境的净化,从源头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4.日前,在“2009中国互联网大会网络安全主题沙龙”上,12321举报受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红发布了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网络十大低俗现象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采取大范围的网上调研形式,从内容、行为和技术3方面了解中国网民对网络低俗的认知。

根据调查数据,制作传播或炒作淫秽色情内容以71.3%的被选择率成为网民首斥的网络低俗现象;传播违背社会公德、有损国家声誉的信息被62.1%的网民斥责为网络低俗现象,位居第二;而网络色情聊天、网上同居亦被58.1%的网民视为网络低俗现象,排名第三。此外,“在网页中弹出淫秽色情图片或视频”“制作散布诋毁他人的信息”“窥探传播他人隐私”“制作传播或炒作血腥暴力内容”“网上教唆他人从事违法乱纪、违反社会公德活动”“刻意浏览淫秽色情内容”“制作传播网络病毒、流氓软件”均在2009年十大网络低俗现象之列。

对此,李红强调,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必须紧紧依靠网民教育、互联网市场的导向以及政府的有效监管这三股主要力量,从三方面同时着手。中国互联网协会将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在法律法规不能触及的灰色地带,或者在法律滞后的情况下,率先在业界起到带动反低俗、树新风的良好作用。

5.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低俗之风暗地里也在滋生、壮大,低俗之风从小网站开始萌芽,时至今日,已经渗透至Google、百度、新浪、搜狐这样的大网站。

网络低俗之风为何能得以成长、壮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链”。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国互联网站的运营模式基本是:广告投放方对网站流量提出要求—网站对栏目流量提出要求—栏目对编辑提出流量要求—编辑从网民处谋求流量,这样的一个模式,使得流量成为了一家网站的生命线。毋庸讳言,人无完人,人性总是有阴暗面的,网民也是人,网民也不全是高尚而单纯的,在网络虚拟性导致的网民自我约束降低的情况下,总难免有那么一批为数不少的网民在网上追寻着低俗信息。作为网站,总是在不断地挖掘着互联网的潜在流量,当发现有这样一股流量可以发掘的时候,网站自然不会放过,于是自然开始增加对低俗内容的制作、推荐,增加自身流量、吸引广告投入。就这样,部分网民对于低俗信息的阅读需求与网站因为经营需要产生的流量需求产生了共鸣,网络低俗的“利益链”就此建立,并在不断的发展中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壮大,所以才有了今日门户网站的沦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要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破其“利益链”,让网络低俗之风失去赖以生存、壮大的依靠。

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自然是加强网民本身的自律意识,从根本上消除对于网络低俗信息的市场需求,没有了市场的需求,网站也就不会有制作、传播低俗信息的动力,自然也就不会有低俗之风的泛滥。但是,复杂的人性和各人道德水准、自控能力的高低不同让这样的想法实现难度很大。一样米养百样人,正如我们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要求每个人都不犯错误一样,我们也难以保证每个网民都能有同样高度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

那么,是不是就无计可施了呢?未必!针对这样的“利益链”,当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在加强对网站内容的直接管理时,通过加强对网络广告的投放、发布管理来断绝低俗信息的生存空间。政府加强日常对于低俗信息的清理、打击固然有效,但这依旧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促使网站不敢擅越雷池。就得抓住它们的市场生存根本——网络广告。试想,如果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商家不得在存有、发布低俗信息的网站投放网络广告,网站还敢发布低俗信息吗?在网站的生存和部分流量的损失面前,网站还是知道轻重的。若能切实铺开这样的政策,相信其效果会远比单纯的清理、打击要大得多,网站的主动性也会高得多,整个互联网的大环境也才能真正好起来。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原文地址:http://edu.newdu.com/Official/Class944/Class967/201104/197264_2.html

6.“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教的孩子们很喜欢上网,但网上的黄色网站和大量黄色图片,对孩子们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我希望我能加入到义务监督员的这个行列里来,为孩子们创造一片洁净的网络天空尽一份力。”这是教师刘燕红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来的一封“请命信”。刘老师的肺腑之言,道出许多教师和家长们共同的困惑、忧虑和心愿。

“黄色信息作用于不同的人反应是不一样的,青少年自身调适和对某些欲望的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吸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陆士桢介绍说。他认为,打击淫秽色情对青少年成长意义特别大。网络的参与者80%以上都是青少年,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可能受到的危害更大,所以净化互联网,对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有很积极的意义。

从“艳照门”事件、“百度竞价排名”**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暴力和低俗倾向再次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关注。整治互联网,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介绍,网上低俗内容主要包括:不符合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宣扬血腥暴力、凶杀、恶意谩骂、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容易诱发青少年不良思想行为和干扰青少年正常学习生活的内容,包括直接或隐晦表现人体性部位、性行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图片、音视频、动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当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内容,包括走光、偷拍、露点,以及利用网络恶意传播他人隐私的信息等;违背正确婚恋观和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包括宣扬婚外情、一夜情、换妻等的信息。

7.我们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布的“黑名单”中注意到,19家网站中有12家“接到举报中心的通知后,未采取有效措施”。那么,在明知已被行业组织通报批评的情况下,这12家网站为何仍置若罔闻?是监管有难度力不从心,还是利欲熏心而消极对抗?

“其实,过滤艳照、侵权等不良网络信息,技术上并无难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比如对于一些涉黄信息的页面,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方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网页内容质量的识别技术提前识别。这样,搜索结果就不会出现在供用户检索的数据库中,绝大部分涉黄网页会在这一层面被过滤掉。

“一旦发现博客或论坛里出现了侵犯个人隐私权或名誉权的帖子,受害者举报给网站,得到的答复多是要求当事人提供身份证或者单位证明信等材料,传真给网站后才进行核实处理,但大多处理不及时,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经常接到类似投诉。他认为,网络具有隐蔽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一旦造成侵权,影响会非常快。而网民不辨真伪,以讹传讹后,会对当事人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些明显带有谩骂、侮辱、色情等性质的帖子或图片充斥网上,但有的网站却以海量信息来不及处理为借口消极对待,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更是对法律的蔑视。互联网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在排除技术难度的可能后,网站对低俗信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多地还是因为利益驱动。涉黄内容能为某些网站的贴吧、相册带来巨大的流量,而且这些流量能为投放广告的客户带去访问用户,还能利用这些内容为客户做社区营销聚集人气。”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内容低俗的网站,只要交了钱,就能被搜索引擎收录。

国新办相关负责人认为:网络低俗信息之所以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其主要原因,一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站置法律法规和社会责任于不顾,故意发布低俗内容吸引点击率,屡改屡犯、边改边犯的情况相当普遍;二是一些网站对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栏目管理不严,使低俗内容在网上大量传播;三是少数网民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淡薄,不负责任地利用互联网大量传播低俗信息。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原文地址:http://edu.newdu.com/Official/Class944/Class967/201104/197264_3.html 8.“目前人体艺术的尺度放宽了,网上很多‘裸照’很难被界定为‘淫秽色情’,这也是某些网站对‘通报批评’置若罔闻的原因之一。”北京互联网协会会长闵大洪说。

人体艺术这类“软色情”内容虽然并不涉及到刑事责任,但由于其界定模糊,监管有难度,一旦披上“合法”外衣,常常会使一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误入歧途。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虽然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传播淫秽物品都有规定,但对于“低俗”的标准,点击色情图片多少次才构成犯罪,搜索引擎多长时间不处理色情或侵权信息将被封掉,都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规,来加以细化和明确。上海政法学院副教授陈颖健博士说。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扶持,但更需要加强监管才能保证健康发展。净化网络空间,首先从业人员要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尤其要对青少年的成长负责。这也是对互联网自身负责的表现。其次要加强管理,提高自律。行业内部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通过规章制度明确规范网管、版主以及编辑的职责范围,同时网民也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浏览更不传播网络低俗信息。

“有人建议实行网络信息分级制,对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网络信息分级管理,允许不同的对象接触不同的内容。这在当前电影分级制尚难实施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闵大洪认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打击力度,促使网站提高社会责任感,重视传播内容的规范性,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在“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也呼吁,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和对网络失信行为的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蔡名照介绍说,此次专项行动将坚决关闭淫秽色情类网站,严厉处罚为淫秽色情信息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的网站,严肃查处制作、复制淫秽色情节目并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不法分子,有效遏制淫秽色情信息扩散蔓延的势头。同时,要加强对电信运营企业特别是互联网接入服务单位的检查,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责令整改,对为淫秽色情网站提供代收费服务的要严厉处罚,坚决切断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传播的利益链条。

“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清理整治网上低俗之风集中行动转向经常化。”蔡名照说。

9.中国网民数量居世界之最,其中以青少年居多,而厌学、网瘾和早恋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三大杀手。据调查,色情和暴力信息是青少年遭受网络伤害的两大因素,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约七成与网络影响有关。

全国人大代表张新建在两会期间就指出,应重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在网上,人们可以自由的发布各类信息,使得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会出于好奇而主动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内容。这些都造成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社会责任感弱化、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等问题。

有青少年遭遇色情信息迫害,也有青少年用同样手段危害同龄人。据上海《青年报》报道,自办手机WAP网站面临亏损,“80后”林建(化名)想到一条赚钱的“捷径”,将网站“转型”为提供淫秽色情内容的黄色网站。就在网站内的色情视频、图片被大量点击之时,民警很快出现了。日前,林建因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逮捕。

向低俗说不,是我们的权利,也是社会成员的义务。网络低俗信息并不是“纸老虎”,一捅就破,它们不仅残部尚存,而且变着戏法,玩起了“躲猫猫”。因此,若想斩断网络低俗之风背后的“利益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一阵风,必须发动全社会参与,做到综合治理。

重拳出击的同时也要“对症下药”。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总工阎保平指出,针对青少年网民不能只“堵”,还要“疏”,必须要有丰富的、大量的、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的互联网内容供其浏览。为了青少年健康上网,国家要给予支持,社会各界及企业也应关注并积极参与;此外一些重要的门户网站也应在这方面给予支持配合,即使没有特别合适的内容,也可以增加一些有益的链接。

“福建中小学生在线”网站便为行业树立了典型。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全国首家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网站——“福建中小学生在线”网站开办一年多以来,点击量超过7000万人次,高点击量背后,网站有哪些吸引中小学生的奥秘?丰富的内容、“绿色”的主调是主要因素。

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原文地址:http://edu.newdu.com/Official/Class944/Class967/201104/197264_4.html

三、申论要求

1.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整理一份情况反映,供领导审阅。要求:内容全面,观点鲜明,不超过250字。(20分)

2.根据给定资料,分析网络低俗内容屡禁不止的原因。要求:分条叙述,层次鲜明,不多于400字。(30分)

3.阅读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对策明确,措施具体可行,富有新意,语言顺畅。篇幅不少于1000字。(50分)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原文地址:http://edu.newdu.com/Official/Class944/Class967/201104/197264_5.html 乙级·申论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提示

近年来,网络低俗之风愈演愈烈,很多网站为了牟取暴利而频频登载各种涉及色情的低俗文字、图片和视频,以吸引网民点击浏览。网络低俗内容污染了网络环境,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此导致的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已经积极采取了多种措施,封堵网络低俗内容,严厉处罚涉及低俗内容的网站,以防止网民受到网络低俗内容的毒害。然而,消灭网络低俗内容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构建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仍需要各部门加强重视,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2.答案提示

(1)网站受利益驱使。社会上少数人利益熏心,在高额的利润诱惑下,不顾国家稳定、人民安危,什么钱好赚就做什么。传播色情淫秽内容牟取暴利便成为他们生财发家之道,这种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

(2)部分网民素质较低。网络低俗内容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受众的参与。这类人在理性与本能之间的选择上往往偏向于满足自己的欲望,全然不顾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3)群众揭发举报参与少。不管是国家倡导的绿色上网,还是开展打击抵制低俗内容网站,全部都是国家单方面主导,社会团体与个人真正能参与进来帮助国家开展打击行动的非常少,而抵制低俗内容是一场人民战争,只有全民参与才有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3.答案提示

整治网络低俗之风 构建网络和谐环境

自从1995年互联网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以来,在短短10余年时间里,中国一跃而成“互联网大国”。然而,目前网络低俗内容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像洪水猛兽一样吞噬着一批又一批青少年,使之身心受到损害。青少年犯罪在网络低俗信息的诱导下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导致一幕幕悲剧发生„„

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而构建一个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快过滤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过滤软件具有拦截色情内容、过滤不良网站、控制上网时间、查看上网记录等功能,可以从技术上有效地控制网络低俗内容的传播。因此,国家应该鼓励软件开发企业研发生产过滤软件,号召广大网民使用过滤软件。

第二,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文明规范和长效机制,在每一个环节筑牢堤防,减少模糊地带,杜绝“擦边球”,彻底清除低俗网站的“幸存”空间。其中的关键,是加快完善立法进程,构建法制化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站的行业自律意识,杜绝不良信息的传播;加强全民的公共道德教育,督促公众做到不查阅、不制作、不传播淫秽色情等低俗内容。

第三,严格处罚标准,树立惩罚权威。现在的打击手段主要是以罚为主,但很多网站对此并不在乎,罚完再犯的情况屡有发生。这就需要探索新的处罚手段,让违反规定的网站知道“疼”、感到“怕”。

第四,加强对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网站扩大专职版主队伍,整顿兼职版主队伍,加强对版主的约束和考核。特别要加强对网站高层管理者的培训、考核,对于玩忽职守者、顶风贩俗者要坚决予以处理。

第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特别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把专项行动开展到学校里,加强校园网和校内上网场所管理。大力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加强上网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网民主动抵制网络侵害;深入开展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培训工作,把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纳入到相关课程中。

第六,建立和完善网民举报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网民充分认识到整治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采取更多强有力的措施,将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性激发出来。比如对那些积极抵制、打击网络低俗信息表现突出的网民,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整治网络低俗之风,是净化网络,更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空间。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本文来源:新都教育(http://edu.newdu.com)原文地址:http://edu.newdu.com/Official/Class944/Class967/201104/197264_6.html

第三篇:申论热点预测一

申论热点预测一:酒后驾车

二、酒后驾车原因

第一,我国对于酒后驾车的处罚规定过轻,违法成本太低,酒后驾车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根源在于许多人认为只要有钱,可缴纳罚款或赔偿就可以了事,是酒后驾车屡禁不绝的最根本原因。

第二,国民安全意识薄弱,交通安全道德意识不强,市民和司机意识不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自觉守法意识不强。

三、各方出台措施

(一)公安部专项行动

中国公安部自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全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对酒后驾驶的,将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从严处罚,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2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

(二)湖北探讨建立“酒后驾驶” 治理长效机制

针对“酒后驾驶”反复性高的特点,湖北省交警总队呼吁尽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处罚力度、拓展“酒后驾驶”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驶”现象。

希望能够用制度的常态化管理将治理深入地开展下去,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讨长效机制的建立方法,从而确保从根本上杜绝“酒后驾驶”现象。

(三)武汉对酒驾实行单位抄告制

武汉市交管部门对查获的酒后(含醉酒)驾车人实行单位抄告制,并要求各单位建立内部追究制度。

武汉市交管局负责人表示,对查出的酒后、醉酒驾驶违法行为人,将统一填写《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抄告通知书》,送达所属单位或社区,并要求建立内部人员酒后驾车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行为人进行内部处罚。所属单位必须将违法者作为重点对象加强教育,处罚和教育情况须回告交管局。

同时,各交通大队将酒后驾车者作为重点对象管理,并强制组织参加一天的交通安全教育学习。

(四)总参规定军人酒后驾车一律扣驾照半年

总参通知要求从严治军,军人酒后驾车,一律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组织集中整训;醉酒驾车,一律吊销驾驶证,调离司机岗位,并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酒后驾车造成亡人事故或严重后果的,一律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通报批评军车交通违章抄告问题突出的单位,限期整改。各警备司令部要加大对外出军车的检查纠察力度,集中开展整治酒后驾车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

(五)太原:公务员酒后驾车先免职再追责

太原市交管部门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罚取《道路交通安全法》所规定的上限,即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要处以500元的罚款,暂扣3个月驾驶证,记6分。如果是醉酒驾驶机动车辆,除要处以1500元的罚款、暂扣6个月驾驶证、记12分外,还将被行政拘留15天。

对饮酒驾驶机动车的公务员将“先免职,再追责”,该项制度将对公务员、机关单位工作者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四、应对措施

第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对酒后驾车、酒后伤人事件的过分容忍,酒后驾车肇事的犯罪成本不高。要解决违法成本太低这个问题,就要完善我国的交通安全法制,甚至提高到刑事层次上,国家《刑法》对酒后驾驶需深入探讨、完善。第二,相关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令行禁止。我国各地交通执法部门应严格检查酒后驾驶,加强检查常态化;同时执法部门在处罚时坚持做到一视同仁方面也还有待改进。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平台宣传酒后驾驶的危害性,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力度,特别是酒后驾车、酒后伤人给人身安全带来的危害后果,使公民及广大司机深刻认识到酒后驾车、酒后伤人对生命健康的践踏。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民参与交通安全管理与监督的权利,依靠群众的智慧,形成诚信驾驶的社会氛围,体现社会公平和对对生命的无限尊重。

第四,大力提倡和完善正规的代驾服务等业务,以解决酒后代驾业务的需要。国家要规范汽车代驾行业的合同条款,对服务双方进行权益保护。

第五,加强社会监督。建立酒后驾车群众举报程序,设立禁酒举报热线,对举报查实的,视情予以适当奖励

三、申论要求:节能法

1.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新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根据材料概述我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在哪些方面努力。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2.材料中提到我国目前存在资源利用率严重偏低的现象,请用不超过7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参考答案

1.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新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根据材料概述我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在哪些方面努力。字数不超过350字。(20分)

直面资源供给现状,中国需要彻底转变发展模式,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否则可持续发展将成空谈。

首先,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增长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向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其次,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再次,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资源。要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改进建筑结构,充分利用可使用空间。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和城市集中供热。大力推进城市节水。建立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最后,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2.材料中提到我国目前存在资源利用率严重偏低的现象,请用不超过7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解决资源利用率严重偏低问题,节能是关键:

第一,能源开采环节,要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开发并完善矿产的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

第二,在资源消耗环节,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电动机、汽车、计算机、家电等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和工艺。

第三,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第四,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

第五,在社会消费环节,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第六,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广泛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等活动,在全国形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第七,公布全国统一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举报与投诉电话号码,实施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奖励条例,广采民智,鼓励创意,建议以所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合适比例奖励建议者。

第八,要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并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政府要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

3.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

多管齐下破“资源瓶颈”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所预测,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如果达到美国现有水平,即使将目前可开采的全部后备石油采出来,也 2 只够用1年零3个月。如果说现有资源“家底”让我们无法乐观,那么更让人担忧的则是资源利用率明显偏低,浪费惊人。城市里的“节水”标语已经贴到了小区的垃圾桶和学校卫生间的水龙头旁。但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城市里的顽症。“当全国许多地区为南水北调作出牺牲的时候,北京人还在用自来水浇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对这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很难理解。

化解可持续发展之痛,出路只能是开源与节流并举。立足我国当前实际,则必须提倡节约型社会,把节流放在首位,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能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就是推行清洁生产,着眼于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将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降到最低。比如,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节能的循环经济措施生产水泥等建材:产煤带来的大量煤矸石可以制造砖和水泥,用煤发电产生的粉灰可以做墙板和水泥,以电热炼钢铁产生的炉钢渣也可以生产水泥。如果这样处理,废弃物就变成了资源。

倡导绿色消费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现在许多人在个人生活方式上普遍追求奢侈,追求低级趣味的暴发户心态正在一部分人当中滋长。比如汽车消费,日本汽车年产量1000多万辆,拥有车将近1亿辆,其中只有30%左右是排放量大于1.3升的。而我国许多地方对低于1.3升排放量的汽车竟不给上牌照,不许过长江大桥,不许走重要公路。这就是一种滥用资源的炫耀性消费。绿色消费则不是这样,它主张适度消费,着眼人与环境的和谐。比如,空调不是开得温度越低越好,照明不是越亮越好,小轿车也没必要一味追求普及率,城市交通仍然要以公交为主等等。

此外,尽快建立“绿色国民账户”,也是实现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赢”的积极举措。所谓“绿色国民账户”,就是在尽可能保持现有国民账户体系概念和原则的前提下,将资源环境数据整合到现有国民账户信息体系中,对发展统计指标进行“绿色过滤”:如果经济增长在扣除环境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后得出的结果是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那么就意味着经济是以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增长起来的,因而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反之,经济发展则是可持续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实际,尽快建立起类似的国民核算新体系。

只要我们的政府立足长远的发展来制定科学的宏观政策,再加上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知识产权保护”

如何 “保护知识产权”:

一、强化执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盗版行为,打击商品交易市场的商标侵权行为,加大对侵犯专利权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展会知识产权管理。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针对当前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打击力度。要研究解决侵权违法所得数额计算标准、约束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以及企业名称、商标和标志模仿知名度高的商标等问题,推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三、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要完善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跨地区的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工作机制。开通中英文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搭建具有信息服务、案件督办、数据统计、状况评价、监测预警等功能的工作平台,实现执法协调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有机衔接。

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与国内外权利人的沟通协调,及时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在企业并购、技术交易等经济活动中强化知识产权审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作用。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维权活动,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依法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整顿和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

六、加强宣传和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不断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典型侵权案例。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把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普法内容,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高等院校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如何加强“防沙治沙”工作:

一、加强封禁保护,发挥自然修复作用。这是遏制沙化土地继续扩展最有效的措施,也是预防发生土地沙化最经济的途径。对依法划定的封禁保护区,要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通过大自然的自我修复,逐步形成稳定的天然荒漠生态系统。在牧区要推行草原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和围封禁牧制度,推行舍饲圈养和退牧还草,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草地植被。在生态状况极其恶劣,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实行封禁保护,关键是要妥善安排好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使他们退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转变生产方式,严格沙化源头控制。土地沙化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气候变化的因素,也有人为破坏的原因。防沙治沙要控制源头,综合治理,狠抓沙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以调促防,以转促治。要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沙区设施农业,切实改变一些地方滥开乱垦、粗放经营的做法。调整沙区能源结构,扶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加强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建设,减轻沙区生活用能对植被资源的依赖,防止因滥樵滥采破坏沙区植被。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处理好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分配关系,科学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程治理步伐。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治理工程为依托,切实增加投入。针对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仍在扩展的实际,要尽快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点治理工程,加大对青藏高原等沙化扩展地区以及东北西部荒漠化地区的治理力度,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状况,尽快遏制沙化扩展和土地退化。要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沙化防治和小流域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保障投入,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要扶持建设一批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探索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防沙治沙工作。搞好工程治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标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沙区农民收入。这是推进沙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任务。沙化土地既带来危害,但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治理好了可变害为宝。防沙治沙工作要坚持把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保护和有效治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沙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发展沙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特别要扶持发展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沙产业项目。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带动沙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农牧民增收。

五、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沙治沙成效。沙区自然条件恶劣,保护和增加植被极为困难,必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要鼓励科技人员发扬创新精神,针对防沙治沙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联合攻关。大力推广适宜不同类型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碱、抗病虫害植物良种,以及先进适用的造林种草技术和治理模式。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区、示范点。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特别是农牧民群众的技术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防沙治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坚持严格执法,规范防沙治沙行为。防沙治沙,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防沙治沙法的配套法规,健全防沙治沙法律体系。加强防沙治沙执法能力建设,充实执法监管力量,明确执法责任,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对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适时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对于造成严重沙化的典型案例,要予以重点查处和曝光。要加强相关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保护沙区植被的意识和履行治沙义务的自觉性。

七、创新体制机制,增强防沙治沙活力。推动防沙治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靠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要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能够有效调动全社会参与防沙治沙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要继续实行“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延长沙化土地承包和租赁期,将生态治理任务和管护责任承包到户、落实到人。要认真执行好现行防沙治沙税收优惠政策,继续通过财政贴息等途径加大对防沙治沙的信贷支持。要保障治理者合法权益,治理后的沙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继承和流转,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区森林资源要给予投资治理者合理补偿,治理后的沙化土地被征占用或划定为自然保护区、封禁保护区的应予以经济补偿。研究探索由政府出资收购沙区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的相关政策。

八、搞好监测预警,提高防治决策水平。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土地沙化的动态及成因,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要健全土地沙化监测体系,制订监测技术规范,增强监测装备实力,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加强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为防沙治沙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好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处臵工作,完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防灾减灾。定期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沙化监测,掌握土地沙化动态变化情况,定期发布监测结果,为评价工程建设成果、检验各地防治成效提供客观依据。沙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完善防治措施。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分阶段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臵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严控楼堂馆所建设”

如何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

一、严格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所有新建、扩建、迁建、购臵、装修改造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根据有关规定,中央直属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经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核同意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不再审批党政机关新建、改扩建包括培训中心在内的各类具有住宿、会议、餐饮等接待功能的设施或场所建设项目,也不得安排财政性资金用于部门、地方所属的现有这类设施或场所的维修改造。各级党政机关要积极推进所属接待设施或场所经营管理的社会化进程,实现与所属部门彻底脱钩。

二、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标准。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必须体现庄重、朴素、实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成后应进行建筑节能测评,凡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必须符合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要求,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严禁超标准占地、低效利用土地,不得占用耕地,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积极创造条件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存量资源,增加存量供给。对办公用房确有困难的,应首先考虑从现有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存量中调剂解决;确需新建、改扩建的,应打破系统、部门之间界限,实行集中建设。要充分发挥限额设计在控制投资和建设标准方面的作用,坚决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工程造价标准。

三、规范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资金来源和管理方式。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办公楼项目建设投资,统一由政府预算内投资安排,不得使用银行贷款,不得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或捐赠,不得搞任何形式的集资或摊派,不得向其他单位借款,不得让施工单位垫资,严禁挪用各类专项资金。土地收益和资产转让收益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直接用于办公楼建设。

四、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逐步推行由专业化项目管理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建成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建设管理模式,不再由使用单位自行组织建设。

五、全面清理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各地区各部门要对近年来修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情况进行全面彻 5 底的清理。对清理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凡是违反规定拟建和在建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必须坚决停建或缓建;凡是没有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擅自建设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一经查实,要予以没收;凡是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概算建设的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要视具体情况作出腾退超标准面积或全部没收、拍卖处理。

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监管机制。投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审批责任制和内部监督机制,对违规审批等行为要严肃处理。财政部门要严格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增强预算透明度,对于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办公楼建设项目一律不下达财政预算,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预算支出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部门要加强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编制的管理和工程造价标准的制定工作。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药品安全问题”

“药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教育和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强化自律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料、药品进厂进店,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店。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抽验工作,凡是在企业成品库待出厂的药品,经抽查检验达不到国家药品标准,并经复检后仍不合格的,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同时,采取措施支持诚信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企业诚信档案,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生产经营。

二、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打击虚假申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药品,建立健全药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规范药品经营主体行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加快实施药品安全科技行动计划。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完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并严格实施药品安全行政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旦行政区域内发生药品安全事件,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应对,有效处臵,消除危害;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群众情绪,防止事态蔓延。对于因领导不力、疏于监管导致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地区,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四、增加对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快药品监管部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改善基层监督执法条件。加大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五、加快完善药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查找监管漏洞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推进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制订、修订工作,重点抓好药品审评审批、药品分类管理、医疗器械监督以及中药品种保护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六、深化药品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受理、审评、审批“三分离”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监督审批权力的机制。实行审评主审集体负责制,审评人员公示制和审评审批责任追究制,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实行审批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建立健全审评审批权力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七、加强队伍建设,防治腐败行为。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岗位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实行定期交流,并形成制度;对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培养、使用要实行民主决策,做到公开透明。要强化主要负责人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药品短缺问题”

解决“药品短缺”问题的对策:

一、将短缺药物管理作为国家药品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议在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增加相应的职能和专门的机构,将短缺药品的管理作为药品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开放的短缺药品登记系统,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院、个人等都可以申报、登记。建立企业基本药物停产的报告制度,分析药品短缺的原因,进行预测和预警,提出解决的对策。要建立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和药品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药品短缺情况,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药品供应,必要时,实行政府补贴采购或定点生产和统一配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

二、严格药品的准入和注册管理。要提高药品准入的门槛,鼓励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建议对所有药品进行一次重新审查,特别是对常用药物的同类仿制品种要严格筛选,取缔那些主要成分相同、疗效没有明显改善的药品。同时,要严格控制新药的审批,对超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的仿制药的生产和上市要控制一定的数量。新药的审批不仅要考虑安全有效和技术进步,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考虑药品的整体结构和用药成本,保障基本用药。

三、完善药品定价、招标政策。在国家确定对药品实行价格管制的前提下,建议尽快对所有药品实行国家统一定价,消除价格“双轨制”的弊端。要完善价格管理政策,建议采取“限高和保低”相结合的定价原则,形成药品价格双向调节机制,在对药价虚高进行控制的同时,要对用量大、价格低的临床常用药和“孤儿药”进行价格保护。针对药品生产的能源和原料涨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提升等因素,要及时调查和相应调整价格。要研究目前实行的药品定价和招标的体制和政策,协调处理好定价和招标的关系。建议对目前的三段式定价办法进行调整,要么由政府确定价格,招标时不再重复定价;要么在招标中根据采购数量确定价格。

四、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要抓紧研究出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和推行医疗机构用药规范制度,特别是针对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推广用药规范,从技术上提供指导,促进合理用药。要继续开展医疗服务领域有关药品回扣的反商业贿赂行动,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五、清理各种药品目录。建议国家在当前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工作中,整合和规范现有的各种药品目录。选择安全、疗效好、廉价、使用方便的药品,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作为全国各类综合医疗机构必备的基本药物,包括农村和社区用药。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不宜太多,以保障基本需求和供给的普遍性为原则经专家遴选确定。目录一旦制定,有关部门就要加强监管,特别是对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应规定医疗机构的备药率,并实施严格的检查。

六、调整国家药品储备的品种。1999年制定的《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规定,中央及地方医药储备机构主要负责储备全国及地方重大灾情、疫情及重大突发事故和战略储备所需的特种药品、专项药品及医疗器械。从长远看,战备和突发事故是偶发情况,而一些特殊药品短缺则是一个常态。为了充分发挥药品储备的作用,建议在国家药品储备中增加治疗特殊疾病、罕见疾病的“孤儿药”品种,并通过储备库及时调剂短缺药品,保证医院必需药品的供给。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原则:

第一,坚持管住公益林、放活商品林。要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进一步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和造林绿化,努力增加森林数量,提高森林质量。放活商品林的经营权和处臵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民利益放在首位。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第三,要坚持依法办事和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选择改革的方式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不搞一刀切。第五,坚持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如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要进一步加强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坚决杜绝借改革之机,蚕食、侵占林地和毁林开垦等非法行为,切实做到承包经营林地的总量不能减少、用途不能改变,质量不能下降。

二、完善政策法规,引导森林资源资产有序流转。加快流转市场建设,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引导,探索限期、限量流转的办法,防止林业职工失山失地。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效增加职工收入。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积极引导林业职工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三、创新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引导农民成立护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防治病虫害的组织,建立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火服务网络。

四、深入研究森林保险方式,降低林权所有者的经营风险。从目前看,林木保险的险种单一,按计算,保险费率太高,不适应林区生产经营实际。

五、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筹集林业发展资金。扩大利用信贷和社会资金的规模。要多层次、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林业发展基金,为承包职工提供贴息贷款。

六、加快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要引导、鼓励和支持承包职工在自主自愿联合的基础上,组建股份林场、合作林场、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加快与市场经济对接。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治理教育乱收费”

如何治理“教育乱收费”:

一、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有关制度规定,依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规范公办学校收费行为,把维持学校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同时,要确保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进程,缩小校际间办 7 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差距。

二、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对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对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的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公办学校凡改制为民办学校的,必须符合“四独立”原则,否则要停止招生。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学校规划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经济承担能力相适应,坚持安全、节约、坚固、实用的原则,坚决纠正在学校建设中互相攀比、追求豪华、高额举债和规模超大等不良做法,坚决禁止通过高收费将还贷责任转嫁给学生和家长。要加强对学校在建项目工程的监督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控制标准和规模。

三、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巩固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切实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不得在择校生之外以非计划生、自费生、旁听生等其他任何名义招收学生,要按照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次招满。

四、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学校服务性收费管理。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把学校招生资格和计划、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学生入学条件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全部公开,确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继续稳定高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高校提供属于正常教学活动必须的服务,不得另外收取费用,学校提供的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对涉及全体学生的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如额外收取的水、电等费用,要按程序申报,通过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五、进一步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要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材价格,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用纸及印制标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借口向出版发行单位违规收取费用,坚决纠正以培训费等名义收取市场准入费的变相乱收费行为。引导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单位规范售后服务行为。对教辅材料(含各种形式的练习、测试题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严格做到不强制统一征订,不统一购买。坚决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教辅材料盗版行为。

六、严格执行学校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教育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将学校的账目、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严禁将学校教育经费用于房地产投资开发、购买股票、证券、期货和滥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及组织公费旅游等。

七、继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严肃查处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和面向学校的各种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截留、挪用、挤占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行为;滥印、滥发教材、教辅材料的行为;利用服务性收费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行为;高校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行为;地方或学校越权制定、审批教育收费政策等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行为。要有计划地对一些学校教育收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督促有问题的地区落实整改计划,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八、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教育收费的政策、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进展、规范收费的正面典型和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件。扩大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范围,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氛围。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大力扶持中医药发展”

如何“发展中医药事业”:

一、加大中医药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国家和地方应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同时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的投入,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和国际合作资金,形成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制定若干鼓励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成果、信息管理和推广、共享机制;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跨学科人才和海内外人才,建设一支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结合的人才队伍。

二、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加快名老中医经验、学术、技能、文献的继承、抢救工作的步伐,以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的优势领域、优势病种为重点,以建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为抓手,坚持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手段,积极吸收西医药和其他民族医药的发展成果,加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推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在现代化、国际化中永葆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保健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大力推进生产名药、创办名店、建设名厂和保证中药材、8 中药饮片与炮制、中药产品与制剂质量的“三名三保”工程,不断提高和增强中医诊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和增强中药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中药的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努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中医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全面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大力培育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体系,努力营造体现中医药文化理念的人文环境,使中医药服务机构真正成为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基地。组织实施好“中医中药中国行”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保障性住房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外资”:

一、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核心技术,扩大技术溢出效应。要严格限制外商投资高耗能、高污染和对资源环境影响大的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引导外资投向附加值高的金融、物流、信息技术、软件及技术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抓住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加速培育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务外包企业。鼓励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承接地。

三、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落实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适度放宽中西部地区外资准入条件,继续办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投资促进援助工作,在信息交流、项目推介、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东中西北部加强协作,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深化沿边开放政策。

四、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创新优势。继续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的龙头示范作用,促使开发区逐步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引导和鼓励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再形成若干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

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从全球范围的国际直接投资看,以并购方式投资的所占规模超过70%,在我国吸收外资中,跨国并购所占的比例约占5%左右,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要适应全球跨国并购加快发展的趋势,抓住跨国并购给我国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吸收外资方式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更加注重完善政府监管,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六、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改善外商综合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目前审批事项过多、程序复杂、服务不完善,仍然是影响吸收外资环境的主要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健全投资促进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实现投资促进工作制度化、机制化。一些地方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层层分解下达指标的做法,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必须切实加以纠正。

七、强化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企业、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宣传,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倡导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依法经营、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技术转让水平、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积极作用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如何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臵。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

二、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重点做好下岗失业和企业关闭破产人员再就业工作,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今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继续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再就业补助资金,各地方和有关部门要切实管好用好这笔资金。

三、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做好离校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工作,对暂时没有就业、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要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给予必要的生活救助。

四、认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9 试点,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支持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

五、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支持并规范发展各类专业性的社会化就业服务组织。

六、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建立规模裁员报告制度。

七、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见习培训,提高就业质量。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八、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要落实三年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目标,探索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抓住《劳动合同法》出台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务求在劳动合同签订率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同时,继续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大力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改革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探索建立注重预防和调解、突出仲裁优势作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发展现代农业”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

一、要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

1)是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加快制定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2)是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要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各地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要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臵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乡增收节支的补助。同时,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步完善办法、健全制度。

3)是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

4)是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新型农业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项工作。

“十一五”时期,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目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政策;鼓励农民在政府支持下,自愿筹资筹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三、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逐步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的人均事业费水平,对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税收优惠等;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三是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四是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走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五是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

四、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 10 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具体包括: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发展,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物流产业。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1)是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2)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3)是加强对大宗农产品进口的调控和管理,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内生产和市场稳定;四是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

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暂不具备条件的省份要进一步扩大市、县试点范围,从乡村实际出发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完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措施,搞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地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

申论经典范文逼近100分--“节能减排”

实现“节能减排”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责任,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一方面,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

二、加大政府引导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同时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应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创新模式,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三、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监督。凡与政府有关部门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的企业,必须确保完成目标;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追究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四、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五、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同时,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

六、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全国和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同时,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

七、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在主要新闻媒体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第四篇:人民日报申论社论(一)

人民日报社论: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2010年12月23日00:00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精心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明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继续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为“十二五”时期“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再创佳绩的一年。自然灾害极为严重,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外部环境非常复杂,面对一系列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沉着应对,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农村干部群众吃大苦、出大力,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在极其困难之年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成就: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七连增”;农民收入年增长再创新高,实现“七连快”;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抗灾救灾有力有效,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十一五”圆满收官做出了重大贡献。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之

一。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十一五”时期是“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产业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毫不动摇地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明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连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明年在高起点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导向要明确,措施要过硬,行动要坚决。

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宏观环境复杂,越是经济发展遇到难处,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哪一样离得开农业、农村、农民?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突出重点,瞄准难点,力争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大兴水利强基础,就是要针对水旱灾害频发、水利建设滞后的瓶颈制约,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建设,大力度推进改革。当前更要突出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狠抓生产保供给,就是要针对农产品总体供给偏紧、部分品种短缺的紧迫问题,毫不放松粮食生产,落实扶持政策,强化领导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科技支撑,搞好高产创建,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努力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力促增收惠民生,就是要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的严峻局面,努力

开辟就业门路,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推动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扶贫开发等取得较大突破,多为农民办好事谋福利。

着眼统筹添活力,就是要针对城乡二元体制制约依然明显的突出矛盾,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等更多向农村倾斜,不断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明年农业农村发展大政方针已定,任务非常艰巨,工作极为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确保力量不削弱、工作不放松,舍得真金白银,拿出真招实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再创“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新辉煌。

人民日报社论:紧紧围绕主题主线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认真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科学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国力量,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好成绩,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

“十一五”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在过去的5年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共克时艰,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这就必须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贯彻这个总体要求,关键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如何开局、怎样起步,关系到未来5年能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切实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真正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研究新思路,出台新举措,开创新局面。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防止借“十二五”开局搞指标层层加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攀比速度,搞重复建设、粗放发展。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以下重点: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要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争取农业好收成。围绕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切实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性。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健全水利建设长效机制,切实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动的能力,有效发挥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促进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突出主题,贯穿主线,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人民日报社论:欢聚 分享 共赢

今天,美丽的南国花城广州,又迎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继第十六届亚运会之后,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在这里拉开大幕。来自亚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将展开友好激烈的竞赛,展示自强不息的风采,与关注他们的亚洲人民一起,共同实践“我们欢聚、我们分享、我们共赢”的亚残运会理念。当亚残运会的圣火熊熊燃起,精神力量与生命价值交相辉映,人文关怀与社会大爱将书写新的华章。

广州亚残运会是展现“文明亚运”理念和残健共融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是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的重要平台,是展示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窗口。举办亚残运会,实践“精神寓于运动”的残奥理念,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必将推进亚洲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加深亚洲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一定会在中国乃至亚洲的文明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残疾人群体有特殊困难,同时也是社会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亚残运会的赛场,将展现残疾人运动员无惧磨难,乐观向前的生活态度。命运虽然没有赋予他们健全的躯体,但他们在赛场上用顽强拼搏与不屈意志书写完整的“人”字,用饱满的灵魂诠释“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他们直面残缺、超越自我的奋斗故事,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同时,亚残运会也是推进残疾人与健全人彼此了解、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赛场内外的无障碍设施,志愿者与观众的帮助与鼓励,让爱心向四面八方播撒,使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我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把标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持续进步,“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发展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亚残运的筹办与举办,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前进足迹,让承载人类梦想的希望之舟,又一次扬帆起航。

“爱心满花城”,亚残运会的举办,有力助推了广州人文环境进一步提升。从“城市无障碍”到“心灵无障碍”,一座撒满阳光与微笑,崇尚奉献与友爱精神的广州,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活力激荡赛场,暖流滋润心田,在爱心中彰显生命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残疾人运动员的优异表现,期待爱与希望让生活更加美好。

祝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

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

今年以来,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旷日持久的特大干旱、频繁发生的台风灾害,特别是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共同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的壮丽篇章。12月7日,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全面总结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表彰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必将激励和鼓舞灾区人民自强不息、重建家园,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不断前行。

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的斗争,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重大的检验。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砥砺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不屈意志,展现了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见证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崇高品格,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尊重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危难时刻非凡的领导驾驭能力。

风雨见证的,是以人为本的国家精神。从“要把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到千方百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从国旗再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的同胞而降,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迅速推进,“人”成为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理念历经抗击非典、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而不断升华,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原则。

风雨见证的,是尊重科学的时代精神。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科学指挥;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有力、协调有序;广大军民合理应对、科学救援。从完善应急体系,到第一时间救援,再到形成合力应对、灾后恢复重建,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坚强有力又井然有序。只有在这种科学精神的支撑下,大灾之年才能书写大发展的奇迹,机遇面前才能书写无愧于历史的篇章。

风雨见证的,是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党群一心、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凝聚起无难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无论是八方驰援的人间大爱,还是舍己为人的坚定从容;无论是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还是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都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只有继续弘扬和发展这样的精神,和衷共济、团结奋战,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未来征程上,我们必然还会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坚信,这种风雨锤炼的伟大精神,不仅在应对灾难时显示出磅礴的力量,同样会在更为漫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凝聚起当代中国发展的合力,释放出更为持久、也更为强大的力量。

第五篇:申论热点问题一

协议班学员内部资料

申论热点问题一

三农问题

——夯实农业基础 发展农村经济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住半壁江山的国度,农村的稳定是国家安定团结的基础。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工作的重点之一,三农问题也成为历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特别是申论考试的焦点之一。在本文以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入手,阐释了国家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

新闻链接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作为一份送给亿万农民的温暖而厚重的新年大礼,中央一号文件既有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工作要求,又有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是党中央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提出的重要应对方略。

政策沿革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权威解读

2009年2月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举行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了解读。他说,《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2004以来就”三农“问题连续发出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也是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2009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具体部署。

陈锡文指出,《意见》分为五部分,从28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这五个部分分别从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支持保护的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各项技术支撑和对农业的各项服务工作、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在结尾部分还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各级党委的领导,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

第六个一号文件基于三点考虑

陈锡文说,《意见》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制定和发出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意见》在2009年具体执行。二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经济情况变成了一种复杂的局面,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必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所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指导2009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三是要继续保持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陈锡文谈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其中显然也波及到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对于农产品价格的涨幅明显比以往下降,价格当然是对农民发展生产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刺激的力量,价格涨幅下降,有些农副产品的价格是绝对水平的下降,因此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的影响。第二点也是大家关心的,由于经济受到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出口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就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产生了问题,一部分农民工不得不离开城市回到家乡。避免这些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2009年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意见》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三大内容

陈锡文说,《意见》对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三条大的内容,28条政策措施中有三条涉及这一问题: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首先,对于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界定清楚,并且保障其权益;其次,对承包地地块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这项措施无论对于农民长期稳定地承包,还是以后农民所有权要流转都打好了基础。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个政策从1984年中央的1号文件中就已经明确了,一以贯之,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允许这样做的。三是必须落实好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来的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对集体经营性用地怎么进入市场提出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和要求。2009年的1号文件强调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等待具体的政策措施出台之后再稳妥地推进。

《意见》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

陈锡文指出,《意见》在民生事业的建设方面强调了五个重点,就是农村的电网建设,大的电网建设覆盖农村人口已经达到了95%左右,还有5%左右要通过其他的措施加快电网对他们的覆盖或者是供电对他们的保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实现城乡之间用电的同网同价。二是关于乡村的道路建设工作,到目前为止大概全国有87%左右的行政村都已经通公共客车,通达率要进一步提高。三是,要加快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文件要求从2009年开始,每年要解决六千万以上的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第四,加快农村的沼气建设,过去我们每年沼气中央财政要投20亿,2009年在这个水平上要进一步提高,以便每年能够解决400万到600万左右农民家庭使用沼气。第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进行试点工作,在国营农场和国营林场等一些过去长期被忽视的地方加快推进建设。

陈锡文表示还有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按照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且逐步实行免费。在中央1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首先中等职业教育从涉农专业以及农村家庭困难的这些孩子做起,2009年开始就免费。有关部门正在做预算和正在做计划,要等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以后才能明确下来。

思考问题:

1、请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当前我国三农面临哪些问题?

2、面对经济危机,怎样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稳定?

3、请就我国三农方面存在的问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评论。

下载2011申论一(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申论一(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一:慢下来才能快起来doc

    申论范文1: “慢下来”才能“快起来” ——加强心理健康建设 提升民众信服感 米兰▪昆德拉说过,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来的。他说的“慢”,并不是指速度慢,而是......

    申论备考阅读材料(一)[大全五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备考阅读材料(一) 辽宁:以政德建设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地方党委换届后,辽宁省委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突出政德建设重点,以政德教育为抓......

    申论考试常用名言警句(一)大全

    申论考试常用名言警句(一) 干群关系篇:  只有不合适的干部,没有不合适的群众。——毛泽东 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共苦,共命运。——周恩来  什么叫领导?领导......

    “申论”综合实训材料一

    “申论”综合实训材料一 一、注意事项 1.本次实训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共12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经典申论文章一

    申论课堂60——75分之道 首先在这声明一下,高手就不必看此贴了。这里是针对那些功疧较差,想掌握一点技巧,考个6070不至于丢面子的人。 靠文字功底固然很好。但对大家多数应试......

    [申论]模拟试卷 (一)及 参考答案

    《申论》模拟试卷 (一)及 参考答案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6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00分。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练习题一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www.xiexiebang.com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练习题一 给定资料 1.2015年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