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层化现象的典型调查
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层化现象的典型调查
【 论文 关键词】: 农民工群体 文化生活需求 年龄结构 相关性 分析结果 文化活动 差异性 企业
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注:本文所述“农民工”并无含有任何价值偏向,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而已。)问题近些年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农民工问题的方方面面大都被纳入人们的视野之内,但社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关注尚很少。即使有些相关研究,绝大多数也都是将农民工视为同质的群体,对之进行整体主义式研究,没有充分注意到农民工内部显着的分化,尤其是他们在文化生活乃至社会心理方面的分层现象更是被这种整体主义视野所遮蔽。
受中宣部和文化部委托,笔者在安徽省H市、F市Y县等地区运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分析,选项“你所希望所在企业给你提供的文化服务(或设施)”的结果显示:扑克占17.0%;羽毛球、排球、篮球等占10.0%;电视占30.3%;卡拉OK占13.4%;图书、报纸占20.9%;(组织)看电影、看戏占11.7%;(组织)文化活动(如歌咏会、晚会等)占13.1%;电脑占17.1%;技术培训占29.0%;其它占3.6%。而企业向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或设施)的实际情况是:扑克占14.1%;羽毛球、排球、篮球等占6.5%;电视占25.1%;卡拉OK占8.2%;图书、报纸占13.6%;(组织)看电影、看戏占5.5%;(组织)文化活动(如歌咏会、晚会等)占6.6%;电脑占7.8%;技术培训占儿.1%;什么也没有占20.0%;其它占4.1%。
由以上两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农民工所在的企业对于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精神文化心理的需求并不太关注,农民工现还无法从其所在企业获取心理对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
在选项“你所希望所在当地政府(或社区)给你提供的文化服务(或设施)”的分析结果显示:阅报栏占14.4%;图书室占21.1%;电视、录像厅占23.4%;免费或便宜电影占16.7%;免费或便宜文艺活动占14.8%;技术培训占36.9%;农民工子女学校9.5%;就业与招工信息占25.3%。而农民工所在当地政府(或小区)向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或设施)的实际情况却是:阅报栏占8.9%;图书室占8.7%;电视、录像厅占15.2%;免费或便宜电影占7.o%;免费或便宜文艺活动占6.5%;技术培训占13.0%;农民工子女学校占6.1%;就业与招工信息占18.2%。从以上数据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不仅企业,政府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关注也不够,目前整个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的供给十分不足。无论是农民工所在企业,还是农民工所居住地的政府(或社区),对农民工文化服务(或设施)的供给很不理想,供给力度十分欠缺。其中还要考虑这些企业或政府为农民工提供的“一次性消费”问题和部分农民工无暇“消费”的情况,实际上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实际处于整体不足状态。
在这种文化生活需求的供给相对不足情况下,农民工大多选择睡觉、聊天、看电视、打牌等“免费”方式进行业余时间的消遣。根据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其中,选择“睡觉”者占所调查对象的41.5%,选择“聊天”者占36.5%,选择“看电视”者占42.6%。而对于其它选项,比如:读书看报者占24.8%;看电影者只占所调查对象的11.3%;看录像者只占8.4%;上歌厅或舞厅者只占5.7%;上网者占13.6%。而这种选择大多是无奈的,因为从他们所选择的最喜欢的消遣方式来看:选择睡觉只占15.3%;选择聊天只占17.3%;而选择看电视也只占30.5%。对于其它所喜好的方式,比如读书看报、看电影、看戏剧、上歌厅、舞厅、上网等,却只好望“洋”兴叹。
如果农民工们想要获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满足自身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就不得不通过市场消费的方式。如此以来,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分化情况由之更趋于明显。他们的文化生活实态实际上就与其职业情况、收入水平、受 教育 情况等等所联系起来。而对于有文化生活的那部分农民工群体来说,他们的文化生活也呈现出差异性。这固然涉及其个人兴趣偏好问题,但实际上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教育程度等都有着内在的、紧密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和差异性实际上也呈现出了他们内部所显示的层次性,每一个层级的农民工群体表征出不同的文化生活状态,我们称之为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层化现象”。我们初步把农民工群体按文化生活实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文化生活缺失或匮乏层:
处于这个文化生活层次上的群体,从职业来看,主要是处于失业、半失业或短期就业的农民工,其比重占所调查对象的23.;从收入来看,一般在500元/月左右;从年龄结构来看,以中年劳动力为主;从文化程度看,大多数者只上过中学、小学或没上过学。他们一般处于城市农民工的底层。半失业者指的是在城市的打零工一族,这一群体在调查地相对普遍。此群体一般是从事城市里“脏、累、苦差”工作的主力军,有活时,一天能够挣到2o一5O元不等,做一次工,工资清算一次;但有时会一连好几天没有活。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农闲栖身于城,农忙而返,往往只能在离家较近的城市打工,进城打工的收入只是作为农业收入的辅助或贴补。他们一般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即城乡结合部),租住比较便宜的房屋。他们没有文化生活,而且本身也并不关注文化生活,其消费主要是处于一种“生存消费”状态,即每月的收入除了用于吃、住之外,所剩无已。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的最大需求满足尚处于低层次。所以其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多挣一点钱,就显得 自然 而然了。
短期就业者主要是指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一个工程的完工有时就可能面临着一次失业。他们吃的是工地集体伙食,每月从工资中扣除一部分伙食费,一般是一天5元左右;住在工地简易的搭棚里或刚建成的坯房里平时的整个生活都是在工地,偶尔也会在晚上出去溜达逛街,实在熬不住了,便在附近便宜的录像厅消耗几个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工地睡觉、聊天,识字的也许会翻上几页破旧的书和报纸。他们有文化生活的需求但却处于匮乏状态。
2、有文化生活但不丰富层:
处于这个层次上的群体,从职业和收入来看,是有稳定工作的低收入者,行业主要分布于餐饮、商场或超市、制衣、电子、汽车驾驶与维修、保安、空调安装与维修等相关产业领域,其收入一般处于500元/月一15O0元/月之间;从年龄结构来看,以35岁以下青年为主;从文化程度看,主要是高中、中专学历。此层级的农民工所占调研对象的比重情况是:办事人员占问卷调查人数的3.8%,商业服务人员占18.2%,产业工人阶层占16.4%总占34.6%;他们一般处于农民工群体的中间层次。
此层级的农民工大多工作稳定、工资按时发放。公司一般提供住宿,并且宿舍里有由公司提供或舍友合伙购置的电视。有时公司还会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文化活动,比如:歌咏晚会。他们平时按时上、下班,并且还可以享受~定的假期,有着相对充分的闲暇时间自由支配看电视、读书看报、逛商场或公园、打球、上网等等是他们最常见的文化娱乐方式。此一层次的群体,对城市生活有着更多的向往和期待,其中有一部分人员还会为了能够留居城市或得到更好 发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这一群体也是对未来预期与现实可能之间存在紧张关系最大的群体。
但由于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其文化生活实际上还处于不丰富的状态。在他们的生活消费中,文化生活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很低。调查显示,他们每月用于文化生活消费方面的支出情况是:“没有”占28.7%“10元以下”占19.3%;“n一5o元”占21.7%;“51—10元”占11.4%;而“100元以上”者只占7.9‰
3、文化生活相对丰富层:
处于这个层次的农民工群体,从职业来看,主要是部分学者所划归的拥有一定资本和雇工的私营业主与有较少资本的自我雇用的个体工商户,在此文中还包括~部分拥有一定专项技术的人才。他们的收入一般都在1500元/月以上,其中具体所占比重为:私营 企业 主人员占8.5%,个体工商户人员占5.4%,具有某一专项技术人员5.8%。从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上,此群体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既包括青年,也有中年人;既有小学、中学学历者,也有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者,参差不齐。他们一般属于农民工群体的上层。
由于他们收入相对较高,在文化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的状态下,他们有着较强的文化生活消费能力。他们一般在城市里有自己的住房或者较好条件的租房,举家而居于城市者居多,并购置诸如电视、VCD等文化生活所需的耐用电器,有的还配置了电脑。此层级中已经有一部分群体居住于小区楼房,并且参加社区的共同生活,对于城市生活已经有着很强的融入性,与其它城市居民相较已无太大差别,其子女能够在城市学校就读。周末或节假日能够与家人共同外出游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工群体的既有文化生活目前正处于一种整体不足且又呈现分层的状态。这种整体不足与层化现象主要有两种原因所致:一是农民工所在企业与政府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公共服务品的供给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且又具有的层次化特征。当农民工群体无法免费享受文化服务时,便不得不通过金钱消费的方式来获取相关需求的满足,而这种消费实际上又与其收入及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这种层化现象实际上折射出目前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处于不同的文化生活实态中的农民工群体,实际上也表征出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水平。
随着 中国 改革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群体之问,即使是相同群体之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分化,逐渐由一个同质的群体走向异质化的群体。同样是城市农民工群体,其内部也已经呈现了很大的异质性,而不再足“铁板一块”。从年龄结构、职业、教育 程度、进城打工目的、收入与消费、对城市的适应性、生活状态等等都已经出现了高度分化。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不断分化,实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但它也使得农民工问题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面对农民工诸问题时,尤其是在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问题时,不论是进行分析亦或寻求对策都不应该概而论之,应该对不同层级所表征出的不同问题进行区别对待。
第二篇:《科层现象》读后感
《科层现象》
——读后感
《科层现象》是法国组织社会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产生于战后法国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学科发展背景之下。它是组织理论的经典之作,作者克罗齐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科层组织的运作机制和继续存在的理由,为组织理论的普遍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科层现象》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两个案例——“巴黎会计事务所的案例”和“联合工业垄断企业的案例”。第三部分题为“从组织理论的观点看科层现象”;第四部分题为“作为法国文化现象的科层现象”;最后为“结论”部分。
前两个部分克罗齐埃分别描述了在巴黎会计事务所和法国国有大工业组织中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了诸如任务分配情况、人际关系、群体关系、群体规范、权威关系、行为方式、权力关系等方面的实证材料。
1.巴黎会计事务所案例
巴黎会计事务所是隶属于法国财政部的一个庞大的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其劳动方式、劳动组织以及等级组织都遵循典型的科层制模式,该组织运行的最大困难在于业务不断增长与管理上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在此案例中,作者主要阐述了两个部分:一是组织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成员的类别和工作内容;二是人际关系和群体关系的互动规则。通过案例分析,作者提出的理论要点是:可以通过组织所采用的社会控制体系来解释组织的管理与行为和科层现象紧密相连。
2.联合工业垄断企业案例
在克罗齐埃看来,科层现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层组织形式如何为现代社会提供它所必需的控制,从而使科层现象即使有如此多的弊端也能继续生存下去。法国联合工业垄断企业(简称“联企”)也是典型的科层组织,它拥有生产一种简单日常消费品的垄断权,而且不需要负责销售,可以按照自身社会体系的要求发展。从案例可以看出,联企的组织设计体现了科层组织体系的特点,即所有的参与者都与非人格的规则相联系,而不是与发号施令的个人权势相联系。然而在实际运作中,规则的普遍扩展、行为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通过不同等级层次干预的不可能性都大大削弱了形式指挥链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虽然权力问题似乎在正式的等级线上被消除,但它却在一些关键的非正式关系上发展起来,在调节体系的裂缝中,每一个群体都力图控制组织中的不确定因素,以此扩大自己的权力。
第三部分主要是从权力关系角度出发,通过案例分析来揭示权力在组织中的运作图式,提出权力问题是组织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科层组织体系及其恶性循环。
在对两个案例做了初步的剖析之后,克罗齐埃从更加理性和更加普遍化的视角对科层现象进行了探讨。他将权力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从这一讨论出发探讨一种有关科层现象的理论,并将其纳入更普遍的组织理论之中。
1.科层等级下的权力运作
在作者看来,权力问题始终是科层组织研究的关键,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行动者的行动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下维护自身利益的策略性行动,如果将权力看作某人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的能力,那么权力正是策略性行动的核心。组织的权力争夺围绕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组织起来,主要的行动手段是控制与不确定性因素相关的信息,使其成为交换的筹码和向其他群体施压的力量。因而,一个组织为了维持其完整性,就需要设置一个能够包容群体间和个人间斗争的等级结构,同时还需要拥有一种整体上的社会控制,以阻止每个成员在各自位置上谋得所有可能的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得不与其他群体达成某种合作与共识。也就是说,组织只能在冲突与合作的平衡作用下继续存在。
2.科层“恶性循环”的基本事实
克罗齐埃用“恶性循环”来描述科层组织体系的运作,他认为,科层组织的发展与组织成员尽力避开非人格的规则所造成的压力有关,同时,他更强调科层组织的功能障碍所带来的非人格化的规则及其后果的强化。在作者看来,科层组织是不能根据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纠正的组织,即使非人格化的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束缚人们的活动,但这种规则的功能障碍所带来的压力不是最终使人们放弃它,而是继续延伸和加强这条规则。组织变化的节奏恰在于长期的稳定和短期的危机之间交替,这就是科层组织恶性循环的基本事实。
科层体系的弊端早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克罗齐埃也是如此,但他并不认为人们会因此消极等待命运的安排,因为促使组织发展并导致恶性循环的恰恰是人类反抗科层体系这种机械图式的能力本身。因而问题不是人类为什么不摒弃科层组织,而是根本就摒弃不了。对最高效率和最大自由的同时追求,需要科层体系为在严格等级控制下的人们提供一种自由的保障和争夺权力的空间,这就是科层组织体系得以存在并将继续存在的原因。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法国式”科层现象和法国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分析“法国式”科层现象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其文化特性——法国文化模式的科层现象。
克罗齐埃指出,若想让科层消亡或者至少得到削弱,人就必须获得新的能力:面对压力的个人能力,组织和维持那些更多建立在交流上而较少建立在防范上的游戏的集团能力。这牵涉到文化的维度,国家社会的特征构成了对一切变化极为强大的制约。
法国资本主义企业的自由主义世界与国家科层组织的平均主义世界有着巨大的鸿沟的同时,也有着共同的深层价值。法国科层模式的基本特征(等级分层、各分层内部的平等、面对面关系的恐惧)都存在于资产阶级世界中,均对某种绝对权威和绝对平等的矛盾要求做出了回应,并且这种回应是相互依存和互补的。正是它们的共同作用使得社会能够驾驭变化,也正是工商业世界中本位主义和资产阶级影响的衰弱促使了行政管理和企业的接近,使得法国社会所有的层次和体系都开始出现科层模式的如下特征:长期的稳定阶段与短期危机阶段的交替;对秩序化、计划化、规范化的热衷;不同类别群体及个人之间的消极保守主义。
在“结论”部分,作者试图回溯法国科层模式的变迁历史,指出法国科层体系及其变迁模式所蕴含的启发性意义,并隐含地表达了作者对科层制未来的乐观态度。
克罗齐埃对于科层现象的分析恰恰强调了两点,即现代社会组织中权力的核心地位以及科层现象作为文化现象的真正意义。首先,克罗齐埃对于“科层组织如何运作”这一问题的分析是从寻找新的切入点开始的,他明确指出权力问题是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科层运作的事实。与韦伯指出科层制以及现代社会最终导致人类自身受缚有所不同,他指出科层组织的“恶性循环”以及科层组织的变化节奏“长期的稳定与短期的危机交替”恰恰是由人类抵抗这种机械模式的能力本身所致。
克罗齐埃明确提出将科层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对待。他首先将现代组织中出现的诸多特征看作组织体系中的科层现象,并将这种现象与法国社会中更为广泛的人际交往模式以及群体特征联系起来。进一步他明确指出,这种体现法国文化特征的科层模式在组织体系之 外的其他社会体系中共同存在,由此完成了从科层组织到科层现象再到文化现象的跨跃,从而将一种僵硬而持久的科层模式与整个工业社会的运作模式密切联系起来。
可以说,《科层现象》对于我们研究组织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将我们的注意力由韦伯所指出的科层现象的特征转移到科层组织何以存在以及为什么存在上来。此外,这本书的经典之处不仅仅局限于其全新的视觉,克罗齐埃提出的策略性行动、社会控制体系、“恶性循环”、“策略行动分析法”以及将科层现象作为文化现象等新观点都值得我去深思。
第三篇: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1、教学避免肤浅化、教条化、口号化,要使学生从情感、精神的层面上关注农民工现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
3、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采取开展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汇报总结、撰写调查分析报告。教学安排:
1、指导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
2、帮助学生设计调查表格。
3、进行调查汇报,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相关资料:
1、我国目前有多少农民工?
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数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断扩张的新生群体,数量约有2亿左右。
2、农民工属于什么阶层?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判断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目前,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在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饮服务人员90%都是农民工。也就是说,农民工正在迅速地从农民中分离出来,顽强地融入产业工人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
当然,这种分离和融入还处于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渡期,由于打破城乡分割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民工的农民“血统”还会延续下去。尽管如此,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其独特的经济需求和政治诉求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虽然农民工的“根”还在农村,但是他们已经脱胎换骨,日益成长为一个迫切需要社会认可的新兴阶层。
3、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一)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时有发生。
(二)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
(三)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安全事故频繁。
4、农民工问题有多么重要?
(一)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二)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
(三)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解决农民工问题应该做些什么?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三)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
(四)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
(五)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
第四篇: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 于 农 民 组员:王病坤
工 网 络 文 化 生 活 调 查 报 告孙浩飞薛栋
*** *** ***
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在为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渴望体验城市文明,希望能在城市成长发展,对人文关怀、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环境不够好,生活单调;长期在外,缺乏必要的亲情交流,社会交往范围较窄;竞争压力大,城市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不够,缺少稳定感;休闲娱乐方式贫乏,企业提供的文化活动和社区文化设施覆盖有限,很难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因此我们以王家村为例做了一份关于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的调查问卷,来反映当代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王家村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82.5%的受访新生代农民工下班后选择“待在家中或宿舍”,主要的娱乐是上网、看电视或逛街散步,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或光顾书店、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场所。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较大,缺少人文关怀。在被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67.8%的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线工人或职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临时性、高强度的工作,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和“工作压力较大”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而企业和社会对他们的人文关怀相对缺失。三是他们有较强的发展提升需求,但缺乏有效的提升渠道。44.1%的受访新生代农民工表示进城务工的首要目的是“寻找发展机会”,但是多数人并没有明
确的学习计划、职业发展规划和行动。50.8%的受访者称自己用在学习培训上的花费不到收入的10%,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他们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帮助也不多。
在此基础上,农民工对于网络的需求也有一下体现:在我们调查的30人中男女比例为4:3,年龄以18—25岁为主,大部分学历在初中到高中之间,尤以建筑业和零售业居多,这些人基本都对网络有所接触,主要用途为看视频,学习,玩游戏,社交活动,而用于办公的几乎没有,且每日上网时间基本保持在1小时左右,因此在网络的花销每月在40—70元之间,这其中大部分都没有经过展业的网络培训课程,其参加网络文化生活的主要原因为自己感兴趣,跟随大众用以打发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本次调查的农民工对象以男性为主;
2)
3)
4)
5)
6)
7)
8)年龄集中在18—25和25—45两个阶段; 学历大多数为高中或大专; 从事的行业多为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在所调查的对象中96.7%的人经常接触网络; 农民工网络文化生活以娱乐目的为主,用来学习的占少数; 很多人每天网络文化生活的在一小时以上三小时以下; 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家庭每月网络文化生活的费用在40—70元之间;
9)近乎2/3的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网络培训课;
10)大部分进行网络文化生的原因都是自己感兴趣;
11)大多数的农民工对自己目前的网络文化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以上便是我们本次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
第五篇:农民工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洛文广发(2010)101号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关于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研的报告
商洛市文化文物广电局: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及今年以来农民工文化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前农民工文化工作的基本状况,存在的困难和突出的问题。活跃我县农民工文化生活,促进县城文化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局组织专门人员历时一周时间对全县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研,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民工文化生活基本状况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洛河上游,因县城位于洛河之南而得名,是陕西南部唯一属于黄河流域的县份,总面积2562平-1-
方公里,全县共辖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总人口455183人,其中本地人口438129人,另外的17059人为服务我县商业、工业、畜牧业、服务业的外来农民工。他们活跃于城乡的各个地方,为县城建设贡献着他们的聪明智慧。我县已建成的文化中心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及数字电影、广播电视、文化自乐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都为外来农民工提供了文化的平台。他们在劳动之余,读书看报有乡镇及社区图书室,查阅资料有各乡镇村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点,文艺演唱有各地文化活动室及社区文化广场以及自乐班,练习书画有书联协会组织,闲暇之余还可以在农体工程点锻炼身体,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也为农民工看电影提供了方便等等,这些深受农民工朋友的称赞,也为外来农民工心情舒畅,愉快地为洛南的各项事业献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
二、我县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为了活跃外来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县委、政府以及我局采取
了一系列的措施;凡是元旦、春节以及重大节假日组织专业团体以及业余民间文艺团体深入到外来农民工集聚区——黄龙钼业矿等,慰问活动文艺节目、播放电影、投影并一起欢度佳节。平时全县各乡镇、社区以及文化有关单位为农民工义务送书、送报、送科技资料。组织农民工参加篮球队、自乐班、秧歌、社火表演等,广大农民工各献其策,满怀热情,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农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县农民工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客观的原因,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是文化设备设施不全,例如,各乡镇、社区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设备不全、书籍有限,有的文化广场缺乏健身器材、活动器材等;其次是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使得上级配备的一些音响设备无人会使用、长期闲置。农家书屋也是村干部轮流兼职管理,难以及时为农民工服务,甚至造成书籍破损丢失等等,鉴于以上问题和困难,我的建议:①上级有关部门应尽快解决各地文化设备设施陈旧、不全的问题,特别是重点镇、社区;②组织培训在职文化干部,提高文化工作的业务能力,使之已有的设备设施充分的发挥作用;③将文化部门及各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结束以前文化部门无业务活动经费的历史;④对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员发给一定的补贴,以利于其管理和服务农民工和当地群众。
四、保障农民工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我县外来的农民工,他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他们的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政策措施上,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农民工文化服务列入议事日程,新闻媒体可设把农民工文化服务栏目,对于农民工集聚的地区,应设立农民工文化活动室,并有一名干部负责解决农民工的文化服务问题。组织广大农民工开展各类活动;文化部门及各社会团体要定期为农民工慰问活动,搞好互动互助,以保障农民工的文化生活
服务正常持续发展。
五、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推进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五
中全会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创作反映农民工的文学题材,例如:电影、小说、戏曲节目等,形成宣传农民工的氛围。各有关部门应继续做好为农民工送书、送报、送电影、送科技资料,极大活跃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创造财富的技能。各文化部门、文化站要利用培训室,分期分批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增强其法律法规、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知识和意识,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及时挖掘发现外来农民工的贤人、能人,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积极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上学,计划生育部门要为农民工发送和宣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知识,各医防部门在农民工的集聚区做好优质服务,司法部门要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知识、服务保护他们的贴身利益等等,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
二0一0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调研农民工文化生活报告
洛南县文化广播影视局2010年11月3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