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倾党的建设 心系企业发展(共)
情倾党的建设 心系企业发展
——记茂名市电白油脂化工公司党总支书李文先进事迹
茂名市电白油脂化工公司党支部是茂港区第一个成立非公党组织的企业,近年来,该企业在党总支书李文同志的带领下,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成为茂港区的纳税大户,在粤西享有盛名。李文同志深知,作为私营企业业主,非公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能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大力发展;作为私企党支部书记,抓好私企党支部工作也能有力推动党的伟大事业的发展。
稳定人心壮大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
李文同志深深体会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建设工作在企业遇到新的挑战。企业要发展,就要稳定人心、壮大党员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他着手研究制定了发展党员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重把握三个重点(即:把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作为重点;把发展生产第一线的优秀职工作为重点;把发展优秀妇女入党作为重点),采取职工推优的方法,把生产经营中的优秀职工推荐出来,纳入党组织的教育培养范围。每年定期举行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几年来,公司党员由原来的8名发展到2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名。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公司成立党总支,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好后勤的部室成立党支部,细 化党员的管理,促进公司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司党支部先后被 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区委评为“党建示范单位”、“模范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殊荣。他本人被市、区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年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增强党员战斗力
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是党组织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李文同志一直把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开展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来抓,积极向公司争取专项资金,征订《党建》、《党的生活》等党刊和《工厂管理》等,不断改善公司党支部阵地建设。为了提高党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创造学习型的党组织和学习型的党员、学习型的公司和学习型的员工。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公司党组织的学习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开好支委会和党员大会,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不定期组织党员和员工开展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活动。每年年终,公司党支部都要对所有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党员,分析并指出他们的缺点,耐心帮助他们,指导他们进行改正;对思想和工作表现特别好的党员,按规定评选为优秀党员报上级党组织表彰,并报请公司进行厂内表彰奖励。他从企业实际出发,把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列为党组织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通过经常党性教育,切实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在企业中的主人翁意识。
李文同志在坚持和完善党组织工作制度和生活制度的同时,积 极探索,不断创新载体,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开展了“我为党旗增光添彩”、“共产党人风采”、党的知识竞赛、慰问困难党员家庭等联谊活动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投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加强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联系,增强了企业的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党员开展了“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公司与 小学结为长期帮扶对象,每年赠送学习和教学用具,救助失辍学学生,先后向该小学捐赠水泥10吨;帮助修复东山村和南门河村民用便桥一座,向周边群众公益性建设捐赠水泥的价值每年不低于10万元。率先垂范建言献策增强企业竞争力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党组织,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按照这一主导思想,党支部坚持做到“参与不干预,协商不命令,引导不强制”,以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取得党组织在企业内部的政治核心地位。在工作中,带动公司党员职工主动把党支部的号召转变为各自的自觉行动,加班加点,爱岗敬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为公司生产经营着想。无论出现何种异常情况,公司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能吃苦,最有活力的也总是共产党员。
(在日常工作中,李文同志组织党员开展“四最三比一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共产党员成为工作中最勤恳的人,岗位上最吃苦的人,生活中最操心的人,纪律上最遵守的人;在生产一线比当岗位能手、比工作实绩、比奉献精神;提升献爱心助困帮扶水平),带 动全厂上下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企业渡过了难关,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党组织和党员的出色表现深深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支持。这段话可以删除)
李文同志在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后劲。如今,公司通过节能降耗综合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翻倍增长,年可实现企业总产值5亿元,上缴国家各项税金40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县的重点工业企业和纳税大户。
在新时期下,李文同志作为一名书记,在飞扬的党旗下,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企业树立了正气,为公司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着新的辉煌。
第二篇:心系桑梓,情倾教育
心系桑梓,情倾教育
——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澳门首席永远会长刘永良
“悠悠桑梓情,拳拳赤子心。”像世界各地的海外同胞一样,中山市黄圃镇旅港、旅澳乡亲对祖国对家乡都怀有深厚的感情。澳门中山籍实业家刘永良先生一直牵挂家乡的发展,为了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惠泽家乡,赢得了家乡人民的称颂。祖籍中山市黄圃镇的刘永良先生热心于社会活动,历任港澳中山黄圃同乡会澳门首席永远会长、黄圃镇多所学校的永远名誉校长等职务。刘先生一家人更是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典范,他们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被家乡人民广为传颂。“事业有成,回报社会”,这是刘先生早已立下的心愿。当刘先生得知母校——培红小学的校舍破旧落后时,为表赤诚之心,带头捐资40多万元,扩建教学大楼,添置教学设备,全面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在他的积极带动下,其他海外侨胞们纷纷慷慨解囊捐款,共筹得一百七十多万元。如今,培红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更宽阔了,环境更美丽了,设备更完善了。置身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和优美雅致的环境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心系教育,情系培红,捐资助学,造福后代,功德无量!刘永良先生深知单改善办学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不断有动力鞭策、鼓励师生。
于2007年决定成立“培红小学刘永良奖教奖学基金”。每年 1
拿出5万元奖励突出贡献的师生。由于刘永良先生身体行动不便,近年代表丈夫刘先生出席颁奖礼的刘梁棋芬女士,面对着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慈爱为怀的她深感欣慰。她激励培红学子,在老师的教诲下,勤奋学习,把自己铸造成有用之才。刘永良为了把这项事业延续,把这事业作为一种责任交给自己的孩子刘广雄。刘广雄先生秉承父母的优良传统,一样大力支持教育事业。
刘永良先生胸怀壮志,德才兼备,热心公益,心系桑梓,情倾教育,道济天下的伟大情操,他的善行义举、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仰!
第三篇:情融电力心系党
情融电力献给党
理想和热血将祖国照亮。
镰刀和铁锤为民族起航。
九十三年说不尽坎坷悲怆;
九十三年道不完灿烂辉煌!
南湖的游船,伴随着第一缕曙光。
腾飞的巨龙,屹立在古老的东方。
有你的指引,有你的感召,九十三年党旗飘扬,铸就电力人山一样的臂膀。九十三年光辉岁月,练就电力人海一样的情怀,九十三年风雨兼程,电力人宁折不弯、英勇果敢; 九十三年苦难辉煌,电力人热情豪迈、百炼成钢。
有你的指引,有你的感召,每个电力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每座铁塔都支撑共同的蓝天。每一条银线都传递美好希望,每一道电网都创造灿烂辉煌。
你让所有的电力人都创造自己的故事,你让所有的电力人都心怀同一个理想。
从太阳的思想汲取热能,让光明的生活升腾力量。
让电流汇成笑声,为魏县发展敲响,让电流会成歌声,为两区同建弹唱。
让我们以电流温暖魏县大地的富贵与安康,让我们以光明照亮循环经济示范县的希望。
城中村改造,实现住了楼房的梦想,初中进城,魏县大地上教育公平。粮棉基地县让我们不再为衣食发愁,廉租房建设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富足。
古老的龙门重新焕发光彩,宏大的和谐广场歌声弹唱。
四十六万魏县人正满怀豪情,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阔步前行。道路已经开通,巨轮已经起航。
让我们以团结拼搏的力量
心怀光明的理想,让坚定的信念举起辉煌的琼浆。
第四篇:心系群众 倾洒山乡
他我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为贯彻、响应县委政府的号召他积极报名参加第四届村级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竞选,自参加工作十年来,他经常深入各村调查研究,工作扎实、为人谦和,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于2011年3月份被选举为新联村党总支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
回村任职一年零三个月以来,他从一名普通的国家公职人员转变为全村2900多群众77名共产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和党总支书记,这期间他曾经血气方刚、豪情万丈。但落后薄弱的经济基础;单纯守旧小农意识;琐碎繁杂的农村工作,使他的热情迅速消退,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认识、重新审视这两份职务。他意识到必须融入到群众当中去,思群众所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这样才能掌握全村实际情况,谋划全村的发展,理清发展思路,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新联村发生很大的变化,为群众解决了很多困难。
一、水是生命之源,解决人饮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新联村辖19个村民小组、2900多人口,全村资源性缺水不是很突出,但由于缺少项目支持和缺乏对现有水源、饮水工程的管护,人畜饮水安全依然严峻,群众自发修建的饮水工程未经规划、勘查,存在水源分配不合理,管线架设不规范等现象,尤其是2010年的特大旱灾,使全村人民经受了水源减少甚至枯竭的严峻考验,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经村两委的请示汇报,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高度关注,派出了相关人员进行调 1
研、勘察,决定争取项目,立项解决,现有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整合,重点区域重点解决,最大限度解决新联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新联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工程于2010年11月份正式启动,整个项目从规划到实施广泛征求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请教了水利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按照要求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与承包方签订了合同,把群众监督、村两委监督和上级有关部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严把质量关、时间关,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全部工程投资30多万,涉及14个村民小组,300多户农户1400多人口,解决了全村50%左右的人畜饮水问题。目前,工程已经全面结束,受益的群众已经能饮用上安全洁净的自来水。
二、美化门面,加强阵地建设
新联村村级活动场所是在原来旧街场的基础上改建、扩建,是新联村集贸、文化、政治中心。旧街场为泥土地面,房屋建设混乱无序,违章建筑任意搭建,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非常突出,由于管理不善,家禽家畜随意乱放,畜粪垃圾随处可见,一旦雨水季节到来,污水横流,泥泞不堪,作为新联村的窗口和门面严重影响了全村形象,给全村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是新联村两委亟待解决的一件重大事项。村两委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列入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由镇党委政府给予水泥上的扶持,其他由村两委负责。新联村“两委”顶着临时建筑拆除难度大,资金不足等困难,下定决心要把村级
活动场所建成建好,工程于2010年11月份开工,整个工程建设4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8万多元,其中:拆除临时建筑补偿费2万元,上级给予水泥补助2万元,沙石材料和施工费4万多元,除了镇级扶持的水泥以外,村“两委”从不同的渠道,想了很多的办法解决了重重困难,目前的村级活动场已经建成交付使用,既方便了群众的集贸交易又为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合适的场所同时发挥了村委会的窗口和宣传作用。
三、关注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
发展公共卫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近几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新联村得以实施了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项目投资6.2万元,上级补助5万元,其余的有村级自筹,项目要求建筑面积不得低于80个平方,为了达到卫生室配齐各功能室的要求,方便群众就医买药,特将卫生室建在村级活动场所旁边,建筑面积达到110平方。目前村医、宣传员已经入住新址办公,为广大村民提供服务。
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新农村建设作为作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重点,村两委高度重视,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政策解读,对全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统一部署,对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自然村进行重点打造,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2010年完成硬板路建设两个自然村1000多米,新家园行动中完成危旧房改造15幢,每幢1.5万元的补助已经全部兑现到农户。
五、创先争优凝,凝聚力量谋发展
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新联村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具体实在,如果以会议对会议,以文件对文件对文件的形式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但效果不好,而且浪费人财物力,为此新联村两委以发展产业、公益事业为载体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另外还以组织农民运动会的形式来展现新农村、新形象,展示这几年我村取得的发展成果同时以此次为载体,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明团结意识,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考验村民带头人的组织、应变能力,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11年6月21日
严占文
第五篇:心系人民公仆情
心系人民公仆情
愿化春雨润无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能有机会站在这个报告席上,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光荣,因为我要给大家介绍我县农林环保局局长、全省十佳公务员之一——李发旺同志立足平凡岗位,真情奉献群众的事迹。
迈入新世纪,当西部大开发的嘹亮号角吹响的时刻,在广袤的贵南草原,在奔流不息的茫拉河畔,在辽阔的木格滩上,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他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乘着春风的翅膀吹遍贵南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被农牧民群众亲切的誉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播撒绿色的使者”,他就是贵南县农林环保局局长李发旺。
1985年7月李发旺同志从陕西省农林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南县,先后在县林业站、沙沟乡、县农林环保局工作,担任过沙沟乡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在多年从事农牧区基层工作的过程中,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时时处处牵挂着人民的利益,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一致好评。心系人民公仆情,愿化春雨润无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他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去了解和感悟那颗心系百姓 滚烫的赤子之心吧!
1992年,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派,李发旺同志先后担任沙沟乡的副乡长、乡长、乡党委书记职务,这一干就是九年,而这九年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实在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因为贵南县沙沟乡地理位臵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离县城有100多公里,又是风沙、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该地区生态脆弱,农林科技含量低,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农牧民群众生活贫困,风沙吹埋路面,洪水泛滥淹没农田,进出一趟就像“出土文物”一样,被人们戏称为“贵南的西伯利亚”。面对生活在这种恶劣自然环境中又苦苦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牧民群众,李发旺同志心里充满酸楚,但他并没有怨天忧人,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正如诗人郭小川所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基于对百姓的这种深厚情感,他放弃了可以调到州林业局工作的机会,深入到田间地头,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实情、说实话,通过调查了解,他认为治理黄沙、兴修水利是沙沟乡群众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解决风沙、洪涝灾害,就不能从根本上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就不能让大家伙过上好日子。在全面掌握乡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小流域治理,加强河道整治,切实保护群众耕地,加强乡村公路建设,开源节流,兴 修水利,大力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从根本上解决治理贫困的办法。经过长达九年的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全乡共完成植树造林3.2万亩,修建水渠51公里,维修病险水库6座,小流域治理1.2万亩,修建县乡公路35公里,维修村村通公路6条,使沙沟乡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灌溉和防护林建设体系,带来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全乡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农牧民的收入高了。然而,李发旺同志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却往往不为人们所知。2001年8月的一天,沙沟乡发生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洪水泛滥。当时李发旺同志任乡党委书记,那天,他因风湿性关节炎发作,正在乡卫生所住院治疗。接到汛情报告后,就像战士听到了冲锋号一样,他不顾关节疼痛,不听医生劝阻,毅然拔掉输液器,赶往洪水肆虐最凶猛的汪什科五社,同群众一起钻进齐膝深的洪水中奋力抢险,在指挥干部群众尽快转移人员和物资时,突然他看见不远处有一老人和孩子在水中艰难挣扎,又是他第一个毫不犹豫地跳进洪水中,先将孩子背了上来,紧接着又将老人背上来,后来又背出两个村民,最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洪水沟旁。当他醒来时,己经躺在过马营医院的病床上,睁开眼问的第一句话就 是,群众们都没事了吧?听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才放下了心。在那次抗洪抢险中,村里21家农牧户的财产、牲畜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无人员伤亡。殊不知,就从那天起,他的关节炎更加严重,留下了后遗症,至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每当关节炎发作疼痛难忍时,妻子问他还要不要命?他半天才说了一句:“谁让我是乡上的书记呢?”
“谁让我是乡上的书记呢?” 正是这句听似朴实无华的话语,成为心中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短短几年里,带领大家改变了沙沟乡一穷二白、晴天满头土、雨天两腿泥的落后局面,一跃跻身于全县六乡镇经济指标快速发展的前列。
荣誉是对一个人工作成绩的肯定和认可,可是在荣誉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个人利益和亲情的巨大牺牲。在沙沟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李发旺把所有的精力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带领大家谋发展、奔小康的工作之中,却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庭,为此,在奉献大家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很多……,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位好领导,好兄长,可是提起对家庭的照顾与付出,他的心立刻变得沉重起来,眼睛有些涩涩的,心里有些酸酸的。他不是一个称职的好丈夫、一个合格的好父亲、他欠亲人的实在太多了。由于忙于工作,他难得回家一趟,以至于年幼的儿子见到脸庞黝黑、胡子拉茬的他时,竟躲在妈妈的背后,许久叫不出一声爸 爸来……。
李发旺同志在沙沟小流域治理期间说干就干,因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乡干部常驻工地,组织群众,起早贪黑,一干就是40多天,期间,他一直坚守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他始终和施工人员一道参加劳动,带头拉砂石、筑堤坝,直到该工程全部竣工。而当时正值县城搞市政建设,按照县城统一规划,他家临街的房屋需拆迁新建,新分配的地点却不能按期开工。为此,妻子没少跟他呕气,但除了无奈的苦笑,他实在没有更好的解释。是啊,谁让他的身后有着沙沟乡群众那几千双充满信任和期待的眼睛呢?因为工作忙,加上沙沟乡交通不便,所以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好像成了长年见不到父亲的“可怜儿”了。因为妻子身体不好,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于是方便面便成了姐弟俩充饥的“最佳食品”。提起家,提起所有的这一切,李发旺的心情异常复杂,歉疚之色溢于言表……,“她们娘仨个很苦,没有她和孩子的支持,我当不成甩手掌柜”说这话时,这个刚强的硬汉子眼中总有亮晶晶的泪水闪烁,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
2002年县委、县政府看中了李发旺同志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作风和实干精神,将他调到农 林局,主持全县的生态建设。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一如既往地扎实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的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并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建设、龙羊峡库区治理等工程。他和专业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工程区实地调查,工程区不通公路,汽车只能行驶在崎岖不平的便道,先坐汽车颠簸3—4小时后到达坎沿,再步行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建设地点。不能返回时,他就和技术人员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住在跳蚤满地跑的羊圈里,有一次,恰逢阴雨天,道路泥泞,汽车抛锚,他只好穿着湿透的衣服,在汽车上蜷缩了一夜。为争取项目,他与技术人员经常加班加点,白天他们钻山沟、爬山坡、踏草滩、淌河流,进行实地丈量、勘测;夜晚查资料、编规划、搞设计,有时通宵达旦,五年来贵南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55.6万亩,生态建设总投资达1.3亿元,成为全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规模最大的一个县,仅此一项,农牧民群众人均收入增加了880元。到农林环保局三年来,他不负众望,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生态建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贵南县是全省沙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沙头是我县的治沙重点区域,由于该地区海拔高,风沙活动频繁,沙化土地每年以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蔓延,草场、耕地被吞没,宁果公路的畅通受到严重威胁。面对风沙的侵害,为控制流沙,在黄沙头生态治理过程中,李发旺同志每天都要穿行沙漠十几公里,进行督促、指导和检查。干旱缺水是制约黄沙头河滩植树造林的关键因素,在这里只能靠上游冰雪融化后的消冰水进行灌溉。4月的黄沙头天气依然寒冷,为了保证给当年的造林地进行第一次灌溉,提高造林成活率,他带领全局职工夜宿黄沙头,白天带头钻进冰冷齐膝的河水中筑坝引水,他的双腿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大家心疼地劝他上岸休息一会儿,却被他拒绝了,就在这冰冷刺骨的河水中与大家一起筑坝50米,修建简易渠道2千多米,灌溉林地4000多亩,使当年的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为了探索治沙的新途径,他多次到上级业务部门取经,成功引进和实施了杨、柳深栽造林技术,共计造林3.2万亩,封沙育林3.5万亩,经过不懈努力,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有效遏止,黄沙头变成了一片沙漠绿洲。在这份收获中,包含着李发旺同志辛勤的汗水。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多年来,贵南县种植业结构单一,农牧民群众收入增长缓慢。李发旺同志经过反复思考,认真调研,分析当地自然条件,顺天而行,顺市而作,从科技入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在沙沟 地区、茫拉下半部进行大胆尝试,2003年和2004年成功推广“双低”杂交油菜2.1万亩,高产优质青稞1.1万亩,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良种已给贵南县农牧民带来了374.5万元的收入,广大群众在结构调整中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20年来,他勤奋工作,不管走到那里,担任什么职务,干什么工作,总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他热爱农林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付出就有收获。几年来,他先后被中国林业科学院授予“林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省人民政府授予“青海省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海南州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李发旺同志不愧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他心系农牧民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难怪沙沟乡老百姓在他调任时依依不舍,结伴相送,还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藏族老奶奶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李书记,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你真是给大家办实事的好干部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