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倾三尺讲台 民族团结花绽放
情倾三尺讲台民族团结花绽放
——绿春县大兴小学张美玲老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材料
张美玲,女,哈尼族,出生于1967年6月,1989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1989年7月至1994年7月在三猛完小任教,1994年8月至今在大兴小学任教,主要担任高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并多年兼任班主任工作。她从教20余年如一日,情倾三尺讲台,在教育第一线默默耕耘,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和汗水浇灌出民族团结花的灿烂绽放。
一、政治坚定、旗帜鲜明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教师,她深知要想社会进步,经济快速发展,首先就要搞好民族团结。因此,她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认真学习了各项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爱岗敬业、工作出色
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她是一位哈尼族教师,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现任班级52名学生,其中哈尼族37人,彝族6人,瑶族2人,汉族7人。她经常带领自己的班级举行联谊活动,增进民族学生之间的感情。她所带班中留守儿童占很大比例,家长多数在外地打工,孩子们缺少家庭温暖。她常常和孩子们谈心,帮助解决实
1际困难,有时还自己掏钱来补贴这些学生,支持和鼓励他们认真读书,她与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结成了深厚的感情。课堂上,她循循善诱,耐心地纠正孩子们的每一个读音;课下她和孩子们一同游戏,为孩子多创造交流机会;甚至哪个孩子没吃早饭,她也会到商店买来食品,悄悄递给孩子。她的默默付出,诠释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民族团结情,也潜移默化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她勇于开拓创新,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探索出了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其他教师的高度评价。多年来,她所任班级年末统测均分均名列年级前两名,她个人多次荣获县、校两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少队辅导员”荣誉称号。
三、助人为乐、团结模范
她时刻把民族团结放在心坎上,时刻把民族团结落实到行动上,努力协调好与其他教师的关系。逢年过节,她总是不忘贫困同事,多年来,受她帮助的困难教师不计其数,她凭着无私的奉献和浓浓的爱心,谱写了一首“团结、平等、互助”的民族团结赞歌。
当姐妹中有人患病或亲人病故时,她总是及时看望慰问,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关爱之情。当有教职工落聘时,她和其他同志一道前往这些落聘教职工家中做思想工作,鼓励她们增强信心、鼓足勇气,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创造佳绩。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她努力营造着一种亲如姐妹、其乐融融的温暖大家庭般的和谐氛围,力求做到:工作上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生活上互相关爱,情同手足。她率先垂范,毫无保留地力所能及地帮助所在教研组老师的提高,经常给她们提出课堂教学改进建议,教她们如何写说课稿、怎样设计公开课等等。经她帮助过的老师都由衷地感激和称赞她无私的互助精神,夸她肯教、肯帮。最难能可贵的是,几年前教师竞聘岗位时,对同一岗位竞争对手的求教,她仍能毫无保留地倾心相助,提高她们的竞聘技能,使她们信心倍增,最终如愿以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张美玲老师来说,选择了从教,就选择了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信仰树人,润物无声,精神为帜,永葆本色。她仍将在学校这片沃土上,用那颗炙热的爱心和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
第二篇:演讲稿:情系三尺讲台
情系三尺讲台、甘洒青春热血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情系三尺讲台、甘洒青春热血》
金秋飘香,甘做园丁勤耕耘;雪岭摩手,领马志士若登攀——这是我人生的坐标!
依然清晰的记得,也是在那稻谷飘香的季节,也是在那沉甸甸的收获的季节,2012年的秋天,带着我美好的梦想,带着我梦中的期待,我来到了小塔子乡虎爪小学这片灵山秀水的地方。开始了我崭新的教师生涯。初涉三尺讲台的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对教学,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可当我看到满是沙砾的操场,高低不平的木制课桌时,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以及胸中刚刚涌起的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此时已是心灰意冷——我徘徊着,我彷徨着。那时的我仅有的,也是仅剩的就是完成我的最基本的工作,常常的,久久的坐在办公桌旁黯然神伤,根本没心思好好的工作。
雨过天晴的一天,我班的一个小女生迟到了,这对于她来说是从没有的事情。于是我将满心的怨气,不分青红皂白的都洒在了这个孩子身上。看着她落下的滴滴泪水,我说不出那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中午的时候,我在办公室休息,突然传来了几声轻微的敲门声,我打开门,是早晨因为迟到挨批评的小女同学。她涨着红红的脸低声说:“老师,对不起,我今天迟到了……”“迟到了还来找我!”没等她说完,我就冲出了一句话来。小女孩哽咽着用牙齿紧咬着嘴唇,片刻间两滴
清凉凉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的心微微的一震。小女孩又说道:“老师,今天我上学的时候,路过我家的后园子看见枣树上有几颗红红的枣,我想摘下来给你,没想到下树的时候摔了一跤。”说完,轻轻地从背后递给我一把红红的枣子。我惊愕了,一时间无言以对。我走过去挽起她的衣袖,呈现在我眼是一条鲜红的伤痕。
久久的,久久的我抱着她,轻轻地,轻轻地我给她清洗着擦红的伤口。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说出我的内疚,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来抚慰她委屈的泪水。
人们都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我想,教师不仅是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许多的快乐。师生之间的爱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互相的滋润。
你爱孩子们,孩子们也会爱你,扪心自问,我做的太少太少,那是因为我没有用眼睛发现,没有用心灵去倾听。而那小女孩一颗小小的红枣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房。
我不再彷徨,我不在徘徊,我不再犹豫!
我用我的爱心,我的热情去接近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当孩子想妈妈了,我就用双手拥抱他们、安慰他们,直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我才安心;当孩子们午睡出汗了,我也曾轻轻用毛巾帮他们擦汗,让他们能更舒服的睡觉……这一切的举动,不是因为我要从孩子那里索取什么,只是因为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大姐姐。在我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我也获得了孩子对我的爱。当我疲劳
时,孩子们会用他们稚嫩的小手为我捶背,给我捏肩;在节日到来的时候,孩子们会送上美丽的鲜花和漂亮的卡片,还会对我说“节日快乐!”;在闲暇的时候,孩子们会粘着我说这说那;在外出时,孩子们会主动的拉住我的手,想和我一起走……这种种的举动,都一度让我感动不已,这不是用金钱能买到的!这就是爱,世界上除母爱之外的另一种无私的爱。
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首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汗水,奉献的是自己。
撑一叶扁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不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的斑斓里放歌!
第三篇:用爱诠释三尺讲台情
用爱诠释三尺讲台情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在读了《中国师德手册》以后感觉自己受益非浅,让我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和操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早在我选择教师职业的时候,就熟记了陶老的这句话。做了老师之后,深深体会到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随着我的执教生涯的年深日长,我更认识到到,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学生成长的灯塔,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做一个好老师就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我现在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爱学生,洒师爱之甘露
近代教育家夏沔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
一个好老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好老师不会贬低学生、辱骂学生。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指着一个学生说:“你这个猪头,这么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你爸爸很有钱,可是有什么用,你实在连猪都不如……”我很惊讶,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出言不逊,后来我明白了,他压根不爱他的学生,他也许只是盯着学生的考分,凭此来评价学生、来决定要不要对他好一点。
爱学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更是真正关心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发展。在为人处世原则中有一条“将心比心”,我觉得在师生交往中,这一条很重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可以更少伤害学生。我们要去了解学生,有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时代的想法已经淡忘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我觉得很慌。于是,我愿意花时间去和他们交谈、和他们玩,有空时读一些有关的书,我希望我能知道更多他们的想法,我也相信这样,我的教育会更有效率。
关心学生的发展,就是关心我们的教育会给他的未来带去些什么。我总希望我给他们的是积极的、有用的东西。也许最直接的是我传授的知识,但是这远远不够,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第一条,是一种方法,它和知识是有区别的,我认为成功的教学应该强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方法,一个热爱探
索知识,会探索知识的孩子的将来才是快乐和前途无量的。
第二条,是自信,老师首先要自信起来才能感染学生,另外,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往往是学生自信的动力。我相信鼓励比惩罚更加有效,去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毫不吝啬地告诉他,这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呢!第三条,为人处世的原则,首先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世是学生模仿的依据之一,所以教师应该会“做人”,充满善和德的为人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另外学生在成长中,会有懵懂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指点,引领他们走过这一段青春迷惘期。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如果充满了爱心,懂得以心换心,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如果充满了爱心,懂得以爱博爱,即使冰冻的心灵也能融化。让我们以无私的爱心来铸就师魂,让我们送师爱之春风,洒师爱之甘露,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孜孜以求,风雨兼程!
爱岗位,立奉献之标尺
从教之初,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早晨5:30来到沸腾的操场,晚上10:00离开喧嚣的校园,和学生们共同欢笑,共同烦恼,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
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一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而今,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摇摇晃晃地在这条路上已走了十多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我喜欢拿起粉笔,为年轻的航船导航……我可以改造人群,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吃也清淡,穿也素雅,心怀
淡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对教师的真实写照,从我们第一天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开始,我们就必须选择平凡,接受平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追求卓越,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爱学习,扬知识之风帆
《中国师德手册》第六章为“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我们经常会教育学生说:学无止境。然而我们也应该经常对自己说这句话。虽然我们已经身为人师,但不应该放弃学生这一身份,应该继续再教育,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们最信任、最崇拜的人莫过于教师,如果我们是一专多能,是无所不知或是“今天我不会,明天一定告诉你”的爱学习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一定是知识信息丰富、思维灵活开阔、性格开朗、好学上进、成绩不错的独立个体。这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产生了磁性——吸引、同化着一个个有活力的心,真正实践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思想,成为“传道又授业”的育人楷模。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教师不仅运用知识,而且运用自己的全部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中国师德手册》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从教之路的方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给祖国的花朵,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第四篇:用爱诠释三尺讲台情
用爱诠释三尺讲台情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在读了《中国师德手册》以后感觉自己受益非浅,让我对自己从事的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和操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早在我选择教师职业的时候,就熟记了陶老的这句话。做了老师之后,深深体会到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随着我的执教生涯的年深日长,我更认识到到,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学生成长的灯塔,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影响学生一生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做一个好老师就是我人生的一个目标,我现在正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爱学生,洒师爱之甘露
近代教育家夏沔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
一个好老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这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好老师不会贬低学生、辱骂学生。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指着一个学生说:“你这个猪头,这么笨,才考了这么一点分,你爸爸很有钱,可是有什么用,你实在连猪都不如……”我很惊讶,为人师者,怎么可以这样出言不逊,后来我明白了,他压根不爱他的学生,他也许只是盯着学生的考分,凭此来评价学生、来决定要不要对他好一点。
爱学生,是充分尊重学生,更是真正关心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发展。在为人处世原则中有一条“将心比心”,我觉得在师生交往中,这一条很重要。时刻想着“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可以更少伤害学生。我们要去了解学生,有时我发现很多学生时代的想法已经淡忘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我觉得很慌。于是,我愿意花时间去和他们交谈、和他们玩,有空时读一些有关的书,我希望我能知道更多他们的想法,我也相信这样,我的教育会更有效率。
关心学生的发展,就是关心我们的教育会给他的未来带去些什么。我总希望我给他们的是积极的、有用的东西。也许最直接的是我传授的知识,但是这远远不够,我觉得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三样东西:开发自己能力的本领、相信自己能力的信心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第一条,是一种方法,它和知识是有区别的,我认为成功的教学应该强调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方法,一个热爱探索知识,会探索知识的孩子的将来才是快乐和前途无量的。第二条,是自信,老师首先要自信起来才能感染学生,另外,老师的赞赏和鼓励往往是学生自信的动力。我相信鼓励比惩罚更加有效,去用心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毫不吝啬地告诉他,这也许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呢!第三条,为人处世的原则,首先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世是学生模仿的依据之一,所以教师应该会“做人”,充满善和德的为人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榜样。另外学生在成长中,会有懵懂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指点,引领他们走过这一段青春迷惘期。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如果充满了爱心,懂得以心换心,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如果充满了爱心,懂得以爱博爱,即使冰冻的心灵也能融化。让我们以无私的爱心来铸就师魂,让我们送师爱之春风,洒师爱之甘露,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孜孜以求,风雨兼程!
爱岗位,立奉献之标尺
从教之初,我也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烦琐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早晨5:30来到沸腾的操场,晚上10:00离开喧嚣的校园,和学生们共同欢笑,共同烦恼,我周围的老师们无怨无悔的这样做着,他们像春蚕,象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那是一段令我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一段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对我灵魂深处的最严厉的触及。而今,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摇摇晃晃地在这条路上已走了十多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孩子们远远地叫我“老师好”;我喜欢坐在案前,拆启一个个装满祝愿的信封;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我喜欢拿起粉笔,为年轻的航船导航……我可以改造人群,帮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吃也清淡,穿也素雅,心怀淡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对教师的真实写照,从我们第一天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开始,我们就必须选择平凡,接受平凡。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追求卓越,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
爱学习,扬知识之风帆
《中国师德手册》第六章为“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我们经常会教育学生说:学无止境。然而我们也应该经常对自己说这句话。虽然我们已经身为人师,但不应该放弃学生这一身份,应该继续再教育,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们最信任、最崇拜的人莫过于教师,如果我们是一专多能,是无所不知或是“今天我不会,明天一定告诉你”的爱学习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一定是知识信息丰富、思维灵活开阔、性格开朗、好学上进、成绩不错的独立个体。这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产生了磁性——吸引、同化着一个个有活力的心,真正实践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思想,成为“传道又授业”的育人楷模。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教师不仅运用知识,而且运用自己的全部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中国师德手册》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从教之路的方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我誓将青春献给祖国的花朵,用粉笔谱写平凡的人生。
第五篇:情暖三尺讲台,心系莘莘学子
情暖三尺讲台,心系莘莘学子
寒来暑往,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我已经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15个春秋。几千个日日夜夜里,我曾经犹豫过、迷茫过,但更多的是困惑后的醒悟、失败后的拼搏和成功后的喜悦。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使我深深懂得了教育的意义和真谛: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正是这份感悟激励着我在漫长的岁月中,努力攀登,上下求索,平凡中追求卓越,汗水里播洒希望, 工作中体会着快乐。
用爱点燃学生的梦想
冰心说:“每一朵花都是美丽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是的,从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我都能找到爱他们的理由。我深知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当我走进教室的一刹那,总是习惯性的把每一张面孔都扫一遍,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有不太舒服的、不高兴的、心不在焉的„„
记得那是2007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同学们大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一位叫常颜俊的女生只穿了一件很薄的小袄,里面也没穿毛衣,正在写字的手冻得通红。于是下课后我回家找了几件自己的毛衣想送给她,但又怕伤了她的自尊,就把她单独叫出来说:“是不是返校仓促了些,以致于忘带毛衣了?先穿着我的吧,免得感冒耽误学习。”下午发现她穿上了,我的心里才暖和了许多。
1998年刚毕业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徐守帅的男生,我知道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每到周末估计他没钱的时候,我就主动借给他,尽管那时我的工资也不多,我总是找个理由不让他还钱,孩子很争气,成绩一直上升,最后考上了大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何正忠的学生,每次大休回来同学们大都焕然一新,神清气爽的,唯独他还是很疲惫的样子。于是我就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到他的情况:爸爸生病去世了,妈妈离开了他,更不幸的是和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在他即将参加高考的时候去世了。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在周记里写的那句话:“老师,爷爷去世的时候眼睛都没有合上,他是不是放心不下我啊?”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滴在了他的作业本上。多么可怜的孩子啊,他承受了多少这个年龄段不应承受的痛苦。那年,成绩优异的他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暑假里坐在舒服的空调屋里的我又惦记起了他,于是就拨通了他的电话,他告诉我在青岛打工,家里没钱不想再复习了。我知道如果复习他一定能考上本科,于是就苦口婆心得劝他,并告诉他:只要你复习我就和你一起想办法,我们一起努力。开学后他去高考辅导中心复习了。得知这一消息后,我就去找了他的班主任邵老师介绍了他的情况,学校免了他的学费,并让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餐厅打一点零工,这样生活费也不用交了。第二年他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又担心他没钱,打电话想帮帮他,他对我说:“老师,您不用再为我操心了,我已经长大了,会自己想办法的。”我知道他是个乐观向上、自尊心很强的孩子。
用创新打造高效课堂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爱是不够的,因为课堂上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人才,我应该让他们乐学、会学、学有所成。从教十五年来尽管教材几乎没变,但同一篇文章我总是在思考着不同的的教法。因为教材没变,学生在变,他们的年龄、性格、接受能力、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我应该寻找一种最适合他们的方式和他们一起学习。不管用什么方法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思维动起来,手、口也要动起来。动意味着进步,意味着成长,意味着生命活力的释放。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我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段。第一段:规定明确的时间、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自学,并提出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第二段:解疑答问。对于一些小的疑问,学生自己相互解答。大的疑问让他们合作学习,共同商讨。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再慢慢地引导、点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想明白,但又完全表达 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学生弄不明白时会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个时候的师生交流才是最高效的。第三阶段:当堂检测学习效果。有时为了增强竞争意识进行分组抢答,有时做一张小试卷,有时静静的思考后写一段文字。总之,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允许学生答错再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十几年来我的付出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我们莒县四中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在全县不是最好的,但我所教的第一级级学生葛钧晓在2001年的高考中单科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
成绩。
用奉献拓展人生的宽度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在海边散步,沙滩上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忽然,他看到一个小男孩正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问道:“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小男孩边扔小鱼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还有这条„„”学生就是那一条条小鱼,每一条小鱼都值得我们在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我们去引导,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为了那无数条小鱼我要付出毕生的精力。经常听到有人说:当老师多好,一天就那么两三节课。但是他们不知道要备好一节课需要几节课的时间,除此之外还要批改作业、试卷,查午休、晚睡,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晚上就带着孩子去学校,下了第三节晚自习一般就九点多了,回办公室后发现孩子已经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回家伺候完孩子后有时还要再备一会儿课,因为明天是第一节,如果上不好一整天都会很内疚。由于不注意锻炼身体,我的颈椎和腰椎都出现了问题,导致手臂麻木,腿也疼,但我从未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累并快乐着,这就是我的生活。每当看到课堂上学生会心的微笑时,每当看到他们的成绩有了点滴进步时,每当天凉了学生从远方打来电话提醒我加衣服时,幸福的感觉总是慢慢地氤氲开来。是他们让我倍感温暖,是他们给予我前行的力量。
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爱老师,但是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的职业太清贫; 我爱老师,但是我不愿意当老师,因为老师的职业太艰辛。是的,教师这一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但是,在熙来攘往的喧嚣中,在名缰利锁的羁绊中,我却发现教育是如此的美丽,教师是如此的幸福。三尺讲台,一片沃土,耕耘出未来的憧憬;三寸粉笔,一腔赤诚,描绘出灿烂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