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和社会保障(大全)
第三章 社会保险
南和县于1986年与先进县市同步建立起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制度,2003年建立起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建立起工伤保险制度,并通过制定行之有效措施,认真贯彻上级社会保险政策,实现了“两个确保”,即确保了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老按时足额发放、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使广大参保人员基本上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补。
第一节 养老保险
企业养老保险:1986年以前,南和县一直实行的是“企业+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来源模式,费用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缴费,这样由于个人缺乏保障意识,从而造成了社会保险资源的严重浪费。
养老保险正式启动阶段(1986年10月——1992年底):
1986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劳动制度四个规定的通知》(国发[1986]77号)发布,至此,中国开始实行劳动合同制制度,南和县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劳动合同制工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改变了过去完全由企业和国家负担的方式,这也是南和县社会保险史上第一次建立个人缴费制度。此时的参保范围只有国营企业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是由县社保所直接征收。这份通知也推进了全国各地企业离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制度的改革,自此,南和县国有企业原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用纳入社会统筹。
1990年3月,根据《河北省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养老保险办法(试行)》(省政府47号令),南和县国有企业临时工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参照合同制工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
养老保险初步发展阶段(1993年初——1995年底):
1993年1月,南和县企业的固定工和单位共同缴费开始普遍建立,统一按本人工资总额的2%进行缴纳,1995年下半年,统一调整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3%缴纳。1994年10月,省劳动厅印发了《河北省改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随后,根据此文件,南和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开始改革,改革后的基本养老金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性养老金、缴费性养老金和各种补贴。
养老保险改革深化阶段(1996年初—2005年底):
1996年开始建立个人账户,南和县自此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即统帐结合)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模式,个人账户按缴费工资的11%建立。
1997年,南和县县社系统开始纳入离退休费用纳入社会统筹,实行差额结算。1997年7月起,南和县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总额的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要求最终达到本人工资总额的8%,到2004年1月已将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到8%。这个时期参保范围有了进一步扩大,包括了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
1997年12月,冀劳社[1997]132号文件下发,文件要求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1998年1月,南和县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开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逐渐走向规范。
1999年,南和县二轻系统离退休费用开始纳入社会统筹,进行全额结算,由南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直接发放。
2000年,南和县县社系统的离退休费用从之前的差额结算改为全额结算,由南和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所直接发放。
从2002年开始,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由原来的社保机构征收改为地税局代为征收。2005年上级补发南和县企业养老保险基金202.75万元,用于补发历史拖欠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自此,南和县养老金的历史拖欠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养老保险逐步完善阶段(2006年初—2009年底):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决定精神的通知》,南和县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规模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组成,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根据此文件,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也开始执行,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根据新计发办法,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另外,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参加工作、2006年1月以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即“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新办法增强了职工主动参保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参保”向“我要参保”的转变。
2005年至2009年度南和县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逐年提高,实现连续5次调待,人均养老金领取额逐年上升,截至2009年底,南和县共计企业离退休人员1247人,人均领取养老保险金达1123元。
2008年,冀劳社[2008]29号、冀劳社[2008]75号文件相继出台,2009年共有74个企业单位的897名断保职工按照文件精神得到了及时补费,续接了养老保险关系,扩大了南和县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因此解决了职工多年以来的上访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这一时期南和县企业养老保险工作蒸蒸日上,参保人数继续增多,参保范围继续扩大,基金征缴逐年上升,截止2009年底,参保单位达63个,在职参保职工达4629人,年收入1629.7万元,征收1694.1万元,参保范围涉及化工、机械、建筑、烟草、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
附:南和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收发放一览表(单位:万元)
年参
在职参保
退休离休 度 保单位 职工
人数
258
1912
858 34 003 258 2212 795 25 004 259 2585 878 24 005 259 3037 937 20 006 263 3404 1038 16 007 263 3959 1127 16 收入
234.488.704.1276
.8
1636
.0
1790
支
出
510
0.4
3.1
7.0
99.5
14008 2009 63
4629
1228
.7
1629
.7
08.9
94.1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南和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986年10月开始启动,参保范围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1995年7月,《邢台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出台,南和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参保范围继续扩大,包括国家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同制人员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全部工作人员。单位缴纳比例按应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工资总额加退(离)休费用总额之和的18%筹集。个人缴纳比例按个人月工资总额的3%筹集。合同制工人从筹集之日起缴纳,其他人员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确定。
2003年,根据《关于转发<河北省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的通知》(邢劳社[2003]8号),南和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事业单位聘用人员。
1997年7月起,南和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总额的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工资总额的8%,到2004年1月已将个人比例调整到8%,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20%。到2009年末,全县参保单位53个,参保人数830人,其中退休人数218人,年征收369.7万元,支出285.8万元,人均养老金为1093元。
南和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征收发放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年度 参保单位个数
2004 2005
52
参保职工个数
587 596
退休人数
10
236 265.1
73.3 108.5
收入
支出 2006
604
0 2007
747 2008
842 2009
830
21369.7
285.8
4347.5
197.4
1212
2180.7 252.7
201.7 142.3
第二节 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制度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产生,南和县于1986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之后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失业保险起始阶段:1986年7月——1993年5月。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四个规定》(国发[1986]77号)城镇待业职工管理所隶属劳动服务公司,主要职责为待业保险金征缴和待业青年管理。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发《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同年国务院还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四项规定的实施使企业用人能进能出,社会对待业保险就有了迫切的现实需要,待业保险制度得以出台。是年南和县待业保险制度建立。参保范围: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同制工人。《暂行规定》规定可享受待业保险待遇为四种人:宣告破产企业职工;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企业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人;企业辞退的职工。缴费比例:企业按全部职工标准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个人不缴费。
失业保险发展阶段:1993年5月——1999年1月。1993年5月国务院颁发《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和劳动部《关于实施〈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的意见的通知》的颁布实施,南和县待业保险的享受待遇人员范围由原来的四种人扩大到①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职工、②濒临破产的企业在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停产整顿企业被精简的职工、⑤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⑥企业辞退、除名或者开除的职工、⑦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享受待业保险规定的人员。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主要是待业职工的待业救济金,待业职工在领取救济金期间的医药费、丧葬补助费、其供养的直系亲属的抚恤费救济费,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费等。
1994年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河北省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办法》(106号政府令),原管理机构南和县待业职工管理所更名为南和县失业保险所,同时将待业保险变更为失业保险,主要负责全县失业保险金的收缴和对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保险金的发放。参保范围扩大为国有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和股分制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劳动合同制职工。1997年12月,冀劳社[1997]132号文件下发,文件要求将失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自1998年1月份,南和县失业保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失业保险完善阶段:1999年1月——2005年1月。1999年1月,国务院颁发《失业保险条例》,参保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全体职工。缴费比例:一是提高单位缴费率,由原来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1%提高2%;二是职工个人不缴费改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费。
2000年2月根据职能调整失业保险所成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自2003年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由地税部门代征。2005年按照《河北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冀政办【2005】12号文件要求,撤销再就业中心,下岗职工并入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培训促就业职能进一步扩大。
失业保险深化阶段:2005年1月——2009年12月。
2005年12月全省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取消再就业服务中心,就业方向实现城乡一体化就业。
为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关爱,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自2007年开始我县还落实了《河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失业补助金申领发放暂行办法》(冀劳社[2007]55号)文件精神,2007年至2009年间共有55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享受到补助,共领取失业补助金7.95万元。附各年份参保缴费情况表21-3 年
份 1989-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4.68 9.56 12.23 11.25 9.80 10 10 12.92 12.11 12.53 31.63
1.75 5.53 8.11 7.01 5.71 10 3.22 1.7 4.6 4.7 13.54
4520 4498 5121 5121 5244 5300 5317 6117 3600 3700 4367
缴费金额 14.54
支出金额 7.56
参保人数 4425
备
注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7.13 23.88 13.02 24.13 28.66
18.31 11.60 12.50 12.78 9.45
4367 4497 4634 6419 6419
第三节 医疗保险
1979 年以来,南和县同其他地方一样,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一直沿用公费医疗制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南和县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2001年开始筹措,并于2003年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3年以来,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逐步健全与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对各项基金做到应收尽收,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基金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待遇水平逐步提高,做到确保基金保值增值,按时足额发放相关社会保障待遇。截止2009年底,参保人数达7000余人,累计征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1661万元,累计发放医疗费1370万元。2008年度南和县医疗事业保险所被县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的称号。
2001年--2003年是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初步实施阶段。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南和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南和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等八个专件的通知,按照文件规定,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凡在我县行政区域内的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必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以上用人单位中非城镇户口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城镇乡镇企业及其职工暂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全县区域内的所有省、部属及上划单位都必须参加我县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统一政策。我县于2003年下半年首先在教育系统以及垂直管理部门开展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参保单位个人按上年度本人工资收入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参保单位的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个人缴费全部纳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参保单位按单位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4%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部分纳入个人账户,主要形成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和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个人负担部分,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可以结转和依法继承。统筹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住院和特殊疾病门诊医疗费用。大病医疗保险费按每人每年48元缴纳,享受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
2004年---2007年是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逐步完善阶段。首先扩大了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参保范围在2003年的基础上逐渐扩面到全县县直各单位及各类企业。其次为建立健全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县财政和各单位的承受能力,使基金共济性得到充分发挥,特对《南和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进行了修订补充,并出台了《南和县人民政府关于修订补充〈南和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及相关文件的通知》(政字[2004]83号),修改的内容主要是降低了单位缴费比例、调整了划入个人账户比例、改变了住院起付线区分标准、降低了乙类药品和诊疗项目的自付比例、调整了门诊特殊疾病范围。再次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及其他各方面原因,2007年以前个人账户实行个人先垫付,再由单位统一到医疗保险管理所报销的模式,报销程序繁杂,效率较低。住院医疗费则执行一年一报销的制度,2006年的住院医疗费甚至在年底也未报销,而是延长到了2007年才得以解决,运行周期较长,参保职工不能及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严重影响了参保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医疗保险工作难度也较大。为了落实好医疗保险政策,方便参保职工参保就医,我局通过筹集资金和财政支持,2007年上半年建立起联通定点药店和定点医院的医保网络,于7月1日实现了职工可以持卡直接到药店、门诊刷卡购药,方便了参保职工。按照县政府要求,从2007年开始参保职工的住院医疗费实行了一季度一报销,大大缩短了报销周期,减轻了参保职工垫付大额医疗费的负担。
2008年---2009年是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正常运转阶段。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参保人员待遇。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单位缴费一般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要考虑不同年龄段职工医疗消费的不同负担水平,按年龄划分记入每个职工的比例档次,年龄越大确定的划入比例越高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县缴费比例,我们县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为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45周岁以上、退休人员分别为0.6%、0.8%、1.9%。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启动以来一直未按照比例划入个人账户,2006年以前是按在职人员40元、退休人员60划入;2007年是按在职人员20元,退休人员40元划入。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财力和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逐步提高城镇中工基本医疗保险标准,让其享受我县经济发展的成果已非常必要,按照县长办公会议纪要(【2008】11号)决定:
1、自2008年至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使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比例和报销标准达到或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提高用人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部分。2008年分别按45周岁以下(含45)60元,45周岁以上80元,退休人员120元划入个人账户;
3、降低了住院起付标准(见下表)。按照2009年县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和《南和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提高参保人员待遇的通知》(政字[2009]27号)文件规定,再次提高了参保职工医疗保险待遇,主要表现在:
1、2009年又一次提高个人帐户划入额,分别为45周岁以下(含45)80元,45周岁以上110元,退休人员170元。
2、大病医疗保险费由原来的每人每年缴纳48元(2003至2008年)调整为70元。
3、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度由2003年至2008年保持的每人每年度医疗费发生额24000元于2009年调整为30000元,30000元以上部分最高支付限额也由每年12万元调整为15万元。表21-4 降低住院赔付线情况:
第一次住院
第二次住院
第三次住院(三次以
上)统筹地区内 统筹地区外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600元 400元 900元 500元
500元 400元 750元 500元
400元 400元 600元 500元
表21-5 历年参保人数、基金收入基金支出详细情况 单位:人/元
年度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参参
基金征缴
基金支出
保单位 保人数
3171
785289.14
483538.55 106
5256
1398845.12
119572.45 102
5239
1415650.46
711120.78 104
5355
110710.80
836482.86 115
5871
3352299.99
4431238.50 122
6150
3220290.74
3252989.46 126
6988
6320505.00
3867121.30
大
病医保费收
入
52208
252288
251472
257040
281808
295200
489160
大病医
保费支出
304318.49
255760.97
80842.24
223266.90
422781.78
403193.14
第四节 工伤保险
根据《邢台市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南和县工伤保险于2004年开始启动实施,参保范围为:南和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2007年,针对建筑行业的特点,《邢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邢台市建设局转发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邢市劳【2007】10号)制定了建筑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缴费办法。
工伤保险启动以来,覆盖面逐渐扩大,参保人数日益增多,截止2009年底共有40个用人单位的4220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涉及电力、烟草、装卸搬运、餐饮服务、纺织、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以后,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截止2009年,南和县共为20名参保职工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分担了用人单位的风险,保障了职工的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南和县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发放情况一览表
表21-6 单位:万元
年度
个数
2007 2008 2009
参保单位
人数
3350 4020 4220
29.1 37.7 42.1
2.5 11.9 44..7
参保职工
收入
支出
第二篇:南和县法院文化建设
南和县法院文化建设 坚持“一个中心”“两条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各级人民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的建设者和保障者。南和县法院将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一个中心”和“两条路线”。
“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就是法院的一切文化建设以“民心司法”为核心。法院的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一种法院和法官形象的建设。南和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将“民心司法”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一切工作中,倾心倾力打造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建设是南和县法院的工作重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民心牌,民心卡,民心室以及民心日志。民心牌就是。民心卡。民心室。民心日志。
通过民心工程的建设,南和县法院的各项工作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了解民心世情。自民心工程建设并实施以来,南和县法院的诉前调解率不断提高,从以前的43%提高到67%,社会和谐度不断提高。随着“法官走基层,创建无讼村”活动的实施,民心工程建设得到进一步深入。“两条路线”
“两条路线”就是在具体的文化建设上,以“民心司法”为核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进行整体文化建设和保障。
在法院内部,南和法院的领导班子注重培育先进的法院文化。法院文化是法院群体的灵魂,核心价值观则是灵魂的内核。正是基于此,王胜俊同志在2010年“两会”报告中鲜明提出:“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公正,是人民法院立院之本,廉洁是人民法官的立业之基,为民是人民法院的力量之源。南和法院秉承这一核心宗旨,将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法院的日常工作中。
一,定期举行先进法院文化学习活动。南和法院领导十分注重学习先进法院和先进法官的经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一些青年干警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了解青年法官的思想动向,并借鉴一些先进法院和先进法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经验对他们进行业务教育和司法作风指导。
二,创办《网络新闻动态》和《对待当事人向春天般温暖》两本内部刊物,运动实实在在的例子来进行法院文化的教育和贯彻。《网络新闻动态》于2009年11月创刊,每周日安排专人浏览网络动态,搜集网络新闻,关注网络热点,并对有关政法系统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和个案进行组编,供全院的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借鉴。《对待当事人向春天般温暖》则是把我院在媒体上公开报道的先进案例和经验进行搜集整理,按时间先后进行编辑。用身边真实的案例去教育全院干警。自这两本刊物刊发以来,全院的干警精神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司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深化。对于法院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工作热情亦不断增加。
三,贯彻健全的约束机制,用制度和规则来督促法院的干警从内心树立先进的司法文化意识。近两年,南和法院积极推行阳关司法。首先,开展审判质量年活动,制定和完善了包括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岗位目标考核、司法档案、法官业绩考评等一系列审判管理制度,建立起一个动态、高效、无缝隙的审判管理体系。另外,还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工作,把法官的绩效考评结果记入个人司法档案,作为法官晋级晋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重视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通过提高个人素养塑造法官核心价值观。南和法院鼓励文艺创作,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在日常的工作中,院领导注重法院干警文艺素养的养成,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其中,刘红旗是法院文化创作的先锋,经常在一些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文章和绘画作品。2011年国庆节前夕,举行了“南和法院首届运动会,有力地提升了全院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法院外部,南和法院坚持在依法办案的基础上,努力协调人民法院的工作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找准法院工作与射虎亿主义先进文化的切实结合点。一,推行审判公开机制,注重对先进的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文化的培育,在阳光司法中体现法官核心价值观。审判是法官根据个人社会经验和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进行阐释并做出判决的过程。这个过程越公开,程序越公正,理由越充分,群众和社会就越能接受和信服。法院审判公开接受监督保证了法官核心价值观得以延续。法院审判公开则对于培养群众和社会监督文化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宣传工作,注重法院先进工作经验的推行。南和法院注重高度重视我院宣传工作。网络建设上,及时更新南和法院的网站,在法院网站上公开我院新闻动态,推行先进的法律文化和法律思想。在报刊积极投稿,将我院先进的民心司法经验和总结推广开来,把我院的文化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社会活动中,我院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救济贫困户、计划生育关爱女孩活动以及贫困学生帮扶上,法院总是先人一步,勇作表率。树立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法院形象。
第三篇:南和小学副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真心献教育
实干谱新篇
1985年10月参加教育工作,一直扎根农村,奋战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曾担任史召完小学校校长。后来调入史召乡中心学校工作,主抓学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和工会工作。但应然坚守工作一线,在史召完小任课。在工作中,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工作中,我始终以总书记走群众路线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工会的权利和职责,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稳定,根据县教育工会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工会实际,发挥工会职能,关心教职工生活,搞好计生服务工作,分包是照完校工作。坚持每周一、三、五到史召完小上课。积极推进“三进工作”关心贫困职工和困难学生,经常与贫困职工谈心。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贫困职工申请补助,关爱贫困学生,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进行捐款,对贫困家庭慰问。定期慰问老教师、看望先进模范教师和生病住院、生产的教师。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都要走访慰问退休教师、生病教师和为学校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把真诚的祝福送到全体教师的心坎里,让工会成为教师心里的阳光地带。维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如组织女教师体检,关心女教师生活,积极筹备、组织开展“三八”节庆祝活动,为教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活动的环境。
寒来暑往,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了三十三载,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无论是分管什么工作,无论在一线教学岗位,还是在领导职位,我都始终如一的做好本职工作,尽善尽美。33年的风雨沧桑,我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沃土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第四篇:指南和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问卷
填写指南和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
2011年秋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中央电大安排了“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等2个专题,重庆电大建议采用“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以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等3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个部分。按照中央电大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由参加调查的学生通过调查对象先完成纸质问卷填写,纸质问卷经调查小组老师审核无误后,再由电大学生(调查人员)或有关人员,将其录入网上调查问卷。具体操作如下:
一、纸质问卷
1、下载方式
登陆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网(http://.cn),在公告栏中,点击“关于开展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工作的通知及调查问卷”中的附件链接,进行下载,也可登陆重庆电大导学中心在线学习的平台公告栏里点击“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下载即可。
2、问卷编码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编码共13位,前8位填写《电大教育统计年鉴》中省级电大及各分校名称简码,后5位填写调查学生的顺序编码。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编码按照分校、工作站拼音首字母加调查学生编码的方式填写。例:九龙坡区电大分校为(jlp+学生编码)
3、填写方法
由调查对象按照纸质问卷提供的调查题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在选中项目编码上打“√”或填上必要的文字或数字。
二、网上问卷填写方式
1.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网上问卷填写方式:
登陆:http://jpkc.cqtbi.edu.cn/dc1/后,出现下面界面:
用户ID:
密码:
验证码:
用户ID是 Chongqing,密码是Chongqing,验证码按提供数字填写后登陆进入填报系统,1然后按问卷调查项目逐一填写。填完后可直接查看结果,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网上填写方式如下:
登陆http:///113439-185694.aspx后,请直接将纸质答卷的答案逐一填写,另外必须正确填写问卷编号(网上问卷最后一题),否则将无法完成提交。填完后可直接查看结果,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一致。
三、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
如: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如下: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
1、样本分布及特征
2、受教育情况
3、工作情况
4、学习情况
(1)学习意识的转变
(2)学习费用
(3)学习内容
(4)学习时间及方式
5、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讨论与建议
第五篇:计生办事指南和流程
计生办事指南和流程
一、《一孩生育证》登记发放程序
1、夫妻双方户籍均在本街个人申请——提供男女双方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社区居委会审核——计生办发证(注:必须有社区工作者开具的介绍 信)
2、夫妻双方户籍:有一方或双方都不在本街的
个人申请——提供男女双方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初婚未育证明(指到户籍所在地村(居)委、镇(街)计生部门开取,意见内容写明:“是否初婚未育”等情况,持上述证明材料原件)——到所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审核——计生办发证,(注:初婚未育证明必须有两级公章)
3、登记人属再婚但无子女的,还应附有法院民事调解书或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或丧偶的死亡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二、《二孩生育证》审批发放程序
1、初婚夫妻再生育审批程序: 个人申请提供双方户口簿、双方身份证、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小区负责人填写《政策内再生育证审批表》一份——居委会审查盖章——街道计生办盖章——市级人口计生局审批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十七条 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一)第一个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婚后五年以上不育,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非城镇户籍且仍从事农牧业生产,已有一个子女为女孩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非城镇户籍,一方残疾,相当于残疾军人五级以上标准的;
(五)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
(六)夫妻双方均在国有农牧场从事承包经营并不再领取工资,不享有城镇社会保障待遇,已有一个子女为女孩的;
第十八条 蒙古族公民,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蒙古族公民,夫妻双方均为非城镇户籍且从事农牧业生产,已有两个子女均为女孩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三个子女。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公民,提倡优生,适当少生。全国总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其他少数民族公民,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第十九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再婚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一方未育,另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或者丧偶已生育过两个子女的;
(二)夫妻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均依法判随原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三)夫妻双方再婚前一方丧偶,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的;
(五)夫妻双方均为非城镇户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且都为女孩的。
夫妻一方或者双方为全国总人口在一千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再婚夫妻,其生育除适用前款规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方未育,另一方己生育过两个子女的;
(二)夫妻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的。
夫妻一方曾以再婚为由己批准生育过一个子女的,不再适用前两款规定
2.再婚夫妻再生育审批程序 个人申请——提供双方户口簿、双方身份证、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判决书》或《民事调解书》(《离婚协议书》和《离婚证》)。如属协议离婚的,《协议书》须由民政部门存档的一份复印加盖公章,以证实《协议书》是当事人离婚时正式签订的一份。——小区负责人填写《政策内再生育证审批表》一份——居委会审查盖章——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市级人口计生局审批 注:
1、丧偶的须提供死亡证明书。
2、收养的要提供《收养证》; 再婚的要提供《民事调解书》(《离婚协议书》和《离婚证》。如属协议离婚的,《协议书》须由民政部门存档的一份复印加盖公章,以证实《协议书》是当事人离婚时正式签订的一份,丧偶的须提供死亡证明书。注:
1、政策内再生育证审批表中“男方单位情况证明”“女方单位情况证明”一栏是指到男女双方单位盖章。如果男女双方没有单位,社区居委会盖章。
2、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填写《政策内再生育证审批表》和《独生子女夫妇办理二胎生育申请表》两份申请表
三、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一)三民独生子女领证程序
1、个人申请——提供户口本(双方)、结婚证、二寸父母和独生子女合影照片五张。(均需
原件)——社区居委会填写《三民独生子女领证申报表》三份——社区居委会审核、盖章——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符合条件、市级人口计生局审批发证
(二)在职职工办理独生子女证程序
l、个人申请——提供户口本(双方)、结婚证、二寸父母和独生子女合影照片五张。(均需原件)——社区居委会领取《独生子女证》申请审批表4份——单位审核盖章——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符合条件、市级人口计生局审批发证 注:
1.独生子女费只领取到14周岁。
2.申请完独生子女证后,把信息录入到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中。
四、《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程序
1、流入和流出人员,要填写到流动人口卡、帐、册。
2、每月更新的流动人口卡、帐、册内容,月末上报计生办,以便计生办及时将流动人口信息录入流动人口平台。
3、《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流程:
需社区工作者开据介绍信——由居民携带介绍信、居民身份证、户口本、3张1寸照片、已婚的持结婚证、己生育的应持《计划生育服务证》——到计生办审核、符合条件发证。
4、流入居民,凡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都要收上来,每年进行验一次,到期的回原籍换证。
注:凡到计生办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须社区工作者开具介绍信
五、药具
1、每月入户发放药具,填写药具随访花名册。
2、每月做好药具帐,做到账物相符。
六、录卡注意事项
1、除了乌兰浩特市户籍,其他地方户籍的人居住在本街,居住性质要填写流出:但夫妻一方为乌兰浩特市户籍,一方为外地户籍,本市户籍的居住性质要填写为外地婚入。
2、本市户籍的人到乌兰浩特市以外的地方居住,居住性质要填写为流出;但夫妻一方为本市户籍,一方为外地户籍的,本市户籍的人的居住性质要填写为婚出外地,外地户籍的居住性质要填写为人在又出。
3、两人己离婚,本人不承认还居住在一起,变更两人信息,备注中写明两人己离婚,本人不承认。女方如果避孕状况是药具,则变更为离婚丧偶。
4、建卡时,女方当户主男方不要当户主。
5、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情况”一栏一定要填写。
6、奖扶、特扶、双女结扎、一杯奶、主育关怀等各种奖励都要填写在“奖励情况”一栏
7、凡是有子女家庭,“生养情况”一栏必须填写
8、迁出人员不知去向的,不要直接删除掉,在备注栏中注明“不知去向”。如果知道去哪了,和对方办事处计生工作人员沟通,之后他们建卡,我们再删除掉。
9、由于全员人口信息平台与医院的出生信息,民政的结婚信息、死亡信息联网,这样我们会不定期到平台中去匹配我们和平的基本信息,之后发到计划生育QQ群中,所以各社区必须保证计划生育QQ群及时核实、回复。
10、由于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升级,删除功能没有了,但是近段时间,计生局会不定期的开放删除功能,所以社区要及时入户,确定不在此居住的居民,核对出去后,将此户彻底删除。
11、大月份引产:12周以内可以做人流(由社区工作者开具介绍信——计生办开具落实节育措施通知单)。12周以上的(由社区工作者开具介绍信——计生办开具落实节育措施通知单——计生局审核批准)。
12、计生办每月5日向市局上报前一个月的报表,所以社区工作者要在每月5日之前将新登记的卡帐录入完,以及数据库中的错误(包括逻辑审核、重点核实、产后一个月、现孕、取环无措施、人流无措施等等)修改完。七、一杯奶申报程序 受益范围
符合《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生育政策的规定且已坏孕的妇女,居住在乌兰浩特市辖区内,经本人申请,可享受“一怀奶”生育关怀行动。受益对象
l、农牧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牧区居民
2、城区夫妻双方无固定职业的低保家庭
3、夫妻一方有职业但其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生活遇到严重困难的家庭
4、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并有长住趋势的流动入口
5、离异或丧偶前已怀孕,可纳入实施范围 办理程序
1、个人申请——填写《个人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提供户口簿(双方)、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怀孕证明(均需原件)——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符合条件、市级人口计生局审批 注:
1、流动人口办理“一杯奶”必须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困难家庭办理“一杯奶”必须持所在社区居委会“困难证明”——小区负责人签字——社区主任签字、盖章——街道办公室主任签字、盖章
八、新生儿落户办理程序
个人申请——提供户口簿(双方)、结婚证、计划生育服务证、出生医学证明。(均需原件)——社区居委会、由小区负责人签字——街道计生办审核签字、开具出生落户报告书。注:
1、夫妻双方有一方是流动人口的,需要到户籍地开本人婚育证明
基本流程
个人申请——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审核、盖章——乡镇(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
2、居民到社区落户,小区负责人首先要查报表,看是否报出生,如上报方可签字。
九、落实节育措施(结扎、上环、皮埋、人流、引产、换环、取环)通知单 办理程序
个人申请——小区负责人开居住证明一一街道计生办审核开单——计生服务站落实避孕措施
注:凡是开通知单的居民,小区负责人一定要跟踪服务,看是否落实了避孕措施,如落实了,要在卡账和电脑中变更避孕信息。
十、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l、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病、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2、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生育的子女因各种原因致病、致残,要求再生育而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办理程序
个人申请——提供夫妻双方户口本、结婚证、身份证、病残儿病历资料、母子二寸彩色照片等证件——填写《病残儿鉴定申请表》——村(居)委会审查盖章一一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市级人口计生委组织鉴定初审——盟级人口计生委组织鉴定——张榜公示——市人口计生局下发符合条件病残儿鉴定标准人员名单。
十一、生育关怀公益金
(一)、生育关怀公益金受助对象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户籍在兴安盟内。并在此居住的计划生育家庭,经申请审核批准后,可享受一次性生育关怀公益金补助:
1、独生子女未满18周岁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
2、独生子女未满18周岁因伤残失去劳动能力,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
3、独生子女未满18周岁患有重大疾病生活遇到严重困难的家庭。重大疾病包括以下:(1)、恶性肿瘤;
(2)、慢性肾衰竭(尿毒症);(3)、严重烧伤;
(4)、重大器官移植手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5)、主动脉及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6)、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4、父母双亡且未满十八周岁的独生子女。
5、己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取方或一方,发生意外严重伤残、死亡且子女未满18周岁的低保家庭。
6、农村牧区独生女孩和双女结扎户女孩,考上本二以上大学的家庭。
7、确诊为节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
8、因公致伤、致残、死亡及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人口计生干部。
9、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离退休人口计生干部。
(二)说明:
1、符合本办法第一款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2、符合本办法第二、三、四.、五、九款规定的,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3、符合本办法第六、七款规定的,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4、符合本办法第八款规定的,分别给予致伤2000元、致残3000元、致死5000元及致患有恶性肿瘤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办理程序
个人申请——提供①生育关怀公益金审批表填写3份,用蓝黑钢笔填写,笔迹工整,村委、镇街审批意见一栏要由审核人和分管领导签字并加盖村委和镇级公章;②生育关怀公益金关怀救助协议一式3份,协议书必须本人签字和手印;③相关证明材料原件(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残疾证三级以上、低保证、本人彩色照片两张、旗县级医疗单位和公安交通交通部门出具的意外伤亡或死亡证明、病例,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需当地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复印件3份;④女孩考上本二以上大学的需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全家户口、父母结婚证、结扎证明和病例、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原件及复印件3份并在审批表右上角填写准考证号——填写《公益金申请审批表》——村(居)委会审查盖章——街道计生办审核盖章——符合条件、市级人口计生局审核—一盟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批。
十二、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1、特别扶助对象条件:内蒙古自治区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2、扶助标准(内人口发【2014】11号)
49——59周岁:
子女伤残:每人每年3720元 子女死亡:每人每年4500元 60周岁以上:
子女伤残:每人每年5280元 子女死亡:每人每年6540元
3、基本资料:户口本、结婚证、子女伤、亡证明、一寸照片3张
4、基本程序:
本人提出申请——社区审议并张榜公布,无异议填《申请表》签字盖章上报镇街计生办——镇街初审并张榜公布,无异议的,签字并加盖公章上报——是人口计生部门审批并上报。农村牧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1、奖励扶助对象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牧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牧区居民户口(2)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年满60周岁(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奖励扶助金的标准: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3、基本程序:
本人提出申请——社区审议并张榜公布,无异议填《申请表》签字盖章上报镇街计生办——镇街初审并张榜公布,无异议的,签字并加盖公章上报——是人口计生部门审批并上报。
十三、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奖励政策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从领证之月起至子女年满十四周岁止,每月享受十元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农牧民独女户夫妻每月享受二十元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
十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服务内容: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等19项服务。
建议在计划怀孕前4—6个月参加检查。
注:必须是计划内怀孕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