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汇总
悟画中蕴含之意,道画中未尽之言
——材料作文之漫画类作文导写
【风向导析】
漫画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命题形式之一。早在1983年,高考全国卷就曾以《找水》这幅漫画为材料,要求学生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并根据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6年,全国卷以《截错了》和《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两幅漫画为材料,要求考生向别人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并对两幅漫画欣赏比较,写一篇议论文,说明自己更喜欢其中哪一幅。
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命题中,涉及到漫画内容的考题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2005年,湖北卷、天津卷和浙江卷上各出了一道由漫画构成的“图文转换题”;2006年的高考试卷中,也有3份试卷出现了漫画题,分别是辽宁卷、山东卷和重庆卷。这些考题也不是以作文题的形式出现的——有的让考生谈漫画内容,有的让考生拟漫画标题。这类“图文转换题”(属于“语言表达题”中的一种)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题,但在审题和表达上与作文的要求非常接近。
2007年的全国卷作文题又是以漫画《摔了一跤》为材料。
2008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是以漫画《助鼠为患》为材料,且命题很有创意——要求考生以田鼠的口吻向人类写一封信,角度颇为新颖。
2010年全国卷作文以漫画《啥年月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作为作文材料,同年的江西省高考试卷上还出了一道图文转换的漫画题,这幅画以纪念逝世不久的萨马兰奇为主旨,是高考漫画材料作文中绝无仅有的非讽刺性漫画。
高考作文以漫画作为命题材料,无论对高考、还是对漫画来说,都是有益的尝试。对高考来说,优秀的漫画中蕴藏着文本有时难以表达的深意,在充满文字的语文卷上出现一道漫画题,能有效减轻考生的压抑感,同时也增加了高考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度;对漫画而言,虽然我国有一定的欣赏讽刺漫画的传统,但对当今青年人来说,他们接受得更多的还是日本的故事漫画,借助全国、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讽刺漫画文化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4个步骤:
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
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题目例析】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伊索寓言》中的那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的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进了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位渐渐升高,乌鸦终于喝着水了。”这则故事旨在告诫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善于想办法,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的。而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漫画材料,正是脱胎于这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但是翻出了新意:一只挥汗如雨不停地朝瓶里衔着石子的乌鸦忽然发现,身边的另一只乌鸦正优哉游哉地将一根吸管探入水中喝水。大为惊讶的它冲着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叫道:“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要写好这篇作文,第一步便是读懂这则漫画。在《伊索寓言》中,那只通过衔石子投入水中而喝到了水的乌鸦正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智者形象。在别的乌鸦对那半瓶水无计可施只能依依惜别的时候,是它想到了借石子来提高水位,进而轻松喝水的方法。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正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办法,这一方法本无先例,其他乌鸦也未曾想到。但是,当这一方法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传承千年之后,它便成了一种“套路”,成了一条束缚乌鸦们思维的绳索,而当出现更新鲜、更省力的喝水方法的时候,因循守旧 者势必要指责那些“不按套路出牌”者的创意了。所以,这幅漫画正是要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伍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而且这种创新绝不会一劳永逸。“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无意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旦“前浪”一味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哪怕它曾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过,也会被它身后的创新的力量撞得粉身碎骨。如果“按套路出牌”是我们生活的准则,那么这种“套路”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必须时时更新。否则,只有打破陈旧的“套路”,不按牌理出牌,才能给社会带来生机!【范文展示】
做好吃的三明治
一片飘着香气的面包,依次在上面放上煎鸡蛋、火腿和黄油,最后盖上一片反面涂着果酱的软面包,一只可口的三明治便完成了——这是一个套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将黄油和火腿的位置调换一下,此时的三明治会更加好吃。原因是原先位于上层的黄油先入口,油腻感会遮盖住火腿的咸香味——可见,要做出更好吃的三明治只需在制作套路上做一个小小的修改就行。
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做三明治一样,我们习惯了某种口感,可在突破常规后,你会发现一个更奇妙的味蕾世界。万花筒是孩子们百玩不腻的玩具,每每转动一个角度,眼前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攫住了孩子们的新鲜感——因为它打破了一般玩具的常规套路,一遍一遍重复地玩,却没有重复的画面出现,因而也就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之一。
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摆脱了列强的侵略,成为世界强国——是改革铸就了强盛的日本。曾经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苏联施行了斯大林模式,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但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使斯大林模式逐渐僵化,虽然后面几任领导人作出了一些微调,但始终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本质。最终,屹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在1991年轰然坍塌。历史教训告诫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成规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像数学上的定理一样,只能套用和模仿,而不能灵活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原来的那套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模式不再适合需求,这时就需要不按常规出牌。当大多数人都视大学为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时,全美最好的音乐学院的一位女生却毅然退学,做起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她那怪异的音乐风格,瞬间风靡全世界。她就是当今最著名的音乐人之一——Lady Gaga。
当然,打破常规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到重来。如果将火腿、黄油都放在面包的最上面或者干脆不加面包,那就不是三明治了,更谈不上好吃或不好吃了。常规终究是通 向目标的最易于行走的道路,尽管有时行不通,有时还要走弯路,但其所指的方向是不错的。四川某中学的4名中学生拿了家里的几万元钱说要出去闯自己的天下,但几天后家长们却在网吧里找到了他们——他们的目标和方向完全偏离了轨道。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辍学生,但他们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引领了他们自己的时代,这是因为他们认准了自己的方向。打破常规的前提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片面追求形式。
改变两种食材的位置,便可改变三明治的口味。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在生活中撞上瓶颈、遭遇困境的时候,换种方式思考,不按套路出牌,另辟蹊径,或许你会做出最好吃的三明治。这就像乌鸦喝瓶子里的水,其实固定的套路是没有的,用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法喝到水才是最值得称道的。【魅力点评】
本文从生活小事(吃和玩)入手,点出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意义,再列举日本明治维新和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改革才能带来活力,僵化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最后告诫人们改革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这样,文章完成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论证。写作议论文最忌讳空洞的、浮泛的说教,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论证往往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本文并未过多点出漫画材料的内容,但处处紧扣其主旨——放弃传统套路,敢于不按牌理出牌——论证这一主旨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且正反结合,将漫画中的内容加以拓展和延伸,受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跨越千年的美丽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所在。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唐代以后,渐趋衰落的社会得到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从宋代王安石开始的 4 改革派,用他们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却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
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在汉代,由于受到楚辞的影响,形成了华而不实的“赋”。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虽然之后浮华之风也曾沉滓泛起,但朴素终为主流。
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兰,生动自然,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生命与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只有发现与创造之花才是永开不败的花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魅力点评】
文章从道德、政治、文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对于中国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巨大意义。举例贴切,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笔老练。尤其是将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进行比较鉴别和因果推定,很有创意,也很见功底。作者的看法未必都很准确,但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见解,足见其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处,这一点是很值得嘉许的。
乌鸦的选择・人类的选择
石子投入瓶中,瓶中的水位在一点点升起;吸管插入水中,轻轻一吸便悠然入喉――面对这两种喝水的方法,乌鸦会如何选择?人类又会如何选择?
在历史的最初
当乌鸦们知道投石可以喝到瓶底的水时,这种方式被迅速推广开来,进而成为一种套路。
大约是几百万年之前,在亚欧大陆上生活着一群黄皮肤的类猿物种,它们在不断挑战自然的实践中摸索,学会了连缀树叶为衣,钻木取火为食,凿石刻骨为器……它们还试着用两根木棍或竹棒来夹取食物,并乐在其中――它们骄傲地赐其名为筷子,学名为箸。于是乎这种利用工具辅助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就被广泛传播到了各个角落,就像乌鸦的“投石喝水”一般,会投石的乌鸦终于得以生存,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得以战胜自然,以至成为今天万物的主宰。只不过,东方的筷子传到西方,演变成了贵族餐桌上的银光闪闪的刀叉。当文化开始碰撞
第一只乌鸦开始用吸管喝水时,众乌鸦一齐投以鄙视的目光:这家伙不按套路出牌!
也许从最初使用叉筷开始,东西方的文化间就渐渐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痕。
当中国的老郎中们捻着胡须,眯眼提针在人体数百个穴位上妙手回春时,西方的医生正用着各式镊子、刀子在人体有疾的身体组织上划着优美的弧线。
当中国绣女们妙手纤纤,在绸缎上绣出满园春色时,西方科学家已“咔嚓”一声用相机丝毫不差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当中国商人念着祖宗留下的口诀将木制的算盘敲得噼啪作响时,西方人正筹划着在电子的基础上用0和1引爆一个信息时代。
当东方人指着西方人谴责他们“作孽犯上违背天条”时,西方人也轻蔑地看着东方人说他们“迂腐固执不知变通”。
而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意味着世界的天平开始倾斜,东西方文化的对撞已不可避免。然后
当乌鸦们明白用吸管喝水既快捷方便又省时省力时,乌鸦们会作何选择?
十指纤纤如何也不能快过飞轮滚滚的机器,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钢铁怪物的侵袭?于是松江布价暴跌,港澳台三区割让,通商口岸开放……泱泱大国于一夕间被迫大门洞开,绵延了五千年的文化在西风中飘摇。于是,一些人脱去了长袍马褂,穿上了西装革履;抛弃了筷子,选择了刀叉――黄皮肤的人开始对白种人的头脑产生了敬畏。
然而他们不知,白皮肤的人也对黄皮肤的人产生了崇拜。于是丝绸茶叶扬名天下,孔子学院漂洋过海……
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激荡融合中,历史在不断地进步。
其实,投石与吸管,目的本就是一样的。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条件,当然更取决于效益。【评点】
文章将乌鸦的选择与人类的选择相映衬,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我们不应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亦不该妄自菲薄迷失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最佳的行为方式。有句话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也只有成为“世界的”才会促进“民族”的发展和造福于全人类。投石与吸管本无优劣之分,以其中一种为“套路”才真正可悲。
猴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那个古木参天的时代。有一天,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森林固有的宁静。在一棵巨大的树上,一只老猴子正在斥责一只小猴子:“你要搞清楚,对于我们猴子来说,树上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的双手是用来攀爬树枝的,而不是用来去做一些我们不该做的出格的事情的!”周围的猴子都点头表示赞同。因为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把坚固的无形枷锁,将它们的双手束缚在了树枝上。小猴子反驳道:“我们既然有手也有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下树去开辟生活的新天地?难道我们注定一辈子只能与树枝为伴吗?”小猴子的话使老猴子有些恼火。老猴子非常严肃地对小猴子说:“只有在树上,我们才能得到安宁。你听说过哪只猴子到广阔的草原去了吗?省省心吧!不要总是把精力放在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上,有谁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而去寻找困顿的生活呢?”
小猴子意识到自己无法说服其他猴子,便在那个傍晚,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森林,独自勇敢地踏上了那片未知的天地。因为他不想在树上度过自己的一生,也不想让自己的双手只用来攀爬树枝。于是,他开始慢慢地接触一切,学习如何只用双腿走路,用双手去触摸更
多美好的事物。当然,这样的生活也会有危险存在。有一次,在采摘盛开的玫瑰时,小猴子的“手”被刺伤了;还有一次,小猴子被狼追逐,由于脱离树枝,它跑得不快,险些丧命。虽然生活中充满危机,但它依然非常高兴,因为他做到了其他猴子都不敢做的事情——解放了双手!从此,小猴子能够直立行走了,而且能够用双手来制造简单的捕猎工具,使自己更容易获得食物。
很久以后,这只小猴子又来到了当年的那棵树下,当树上的猴子正准备耻笑他愚蠢的行为时,小猴子却说:“我现在已经摆脱树枝的束缚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奔跑,追逐草丛中的蝴蝶……也许在你们看来,我已经变成了一只怪物,但是,我必须要说,那些在你们看来近乎疯狂的叛逆行为,却给我带来了在树上永远不会得到也不敢奢望的快乐。”听到这些话,有些猴子心动了,跟随他开始了地面上的新生活,而仍有一些猴子不愿放弃现有的安逸的生活,留在了树上。
几百万年之后,那些在地面上生活的猴子慢慢进化成了人;而留在树上的猴子,仍然过着猴子的生活。
在这个被许多经验与传统界定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已有的认识与规律操纵着,而渐渐失去了突破常规的意识和勇气,做事不能越雷池半步,缩手缩脚,阻碍了前进的脚步。
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描写一只小猴子从猴子到人的进化过程,体现了敢于打破常规的积极意义。文章借助拟人手法,通过老猴子与小猴子的对话,形象地展现了新旧思想之间的斗争,特别是通过塑造小猴子这一形象,歌颂了勇于打破常规的精神,从而凸显了主章的主题,想象合理,构思新颖。同时,文章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留在树上的守旧的猴子们依然过着猴子的生活,而那些在地面上生活的猴子却慢慢进化成了人,鲜明的对比,强烈的警示,使主题更加突出。
结尾画龙点睛,引导人们用故事蕴涵的道理来审视现实社会,这正是寓言的价值所在。敢于跳出传统(650字)
不要一直追寻着前人的脚印,要敢于开辟出自己的道路。————题记
在图画的中央,一个硕大的水瓶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瓶子中的水已经不多了,瓶底静卧着几粒石子,还有一颗石子即将沉入瓶底,顺着石子的抛物线向上看,一只乌鸦正大汗淋漓的对着一只正悠闲的用吸管喝水的乌鸦说:“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朋友们,你们也许会嘲笑投石子的乌鸦愚笨,不开窍,但是,我们反思一下,这个乌鸦有时不正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吗?舍弃方便快捷的捷径不走,偏偏要遵循“传统”。敢于跳出传统,才是真正的智者。才能在生活的画卷上增上多彩的一笔。
说起程菲,也许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女子,凭借着传奇的“程菲跳”跳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跳上了国际跳马平台,展示了自己在跳马项目上的实力。
一日,教练正在观看几位准奥运选手的跳马动作时,正准备休息时,一阵细小的声音打断了他的休息,“请问您可以帮我看一下我的动作吗?”教练很好奇,答应了这个女孩的请求。
是的,这个女孩就是程菲。教练欣赏他的跳姿,和她敢于“跳出来”的勇气,中国素有谦虚的传统美德,低调做人,做事。如果没有伯乐去发现千里马,那么千里马只有被埋没。
但是,程菲做到了,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跳出来。我们许多人都深知这一点,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有人怕失败,有人怕别人的闲言碎语,还有人怕。。。
在历史长河中,正是有人敢于跳出传统,才有一种新的概念新的发明等的诞生,是历史长河中翻滚出璀璨的浪花。
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不容小觑,跨国公司,环球商务…….不亦乐乎,但仍有不少的中国制造,只赚取微薄手工费的企业,工厂。这种微薄的利润,远远不如“中国创造”有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只有敢于跳出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我们国家才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
第二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一、读材料
1、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批判角度:
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
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酒香也怕巷子深)
2、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清 袁枚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善吃——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5、寓言故事型的材料。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出此之外就属跑题。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来写。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例子: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评:本段仅两句,句(1)点材料引入。方法是简练转述材料内容。材料议论文开篇的弊端常见者有三:其 一,照抄全部材料。其二,根本不触及材料。其三,先空发一段议论,才绕回来引材料。该文开篇,没有这样的败笔。句(2)点出全文中心论点:“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材料作 文开篇段第二句的位置,是文眼位置,该位置的句子,应视为文眼句。应特别注意锤炼好。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水”和“木”就是材料的内容和立意。它又是全文的统领句,统领全文的论述。仅用两句话,足 以达到开篇咬材料入题。】
二、从“四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审视: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三、联实际。中考作文虽注重一事一议,也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 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四、立论点
1、扣材
2、准确
3、稳妥
4、鲜明
5、简洁
五、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
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如:《对<鸟的评说>的评说》、《我的评说》(范围型)•;《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如此“评说”要不得》、《嫉妒是进步的大敌》、《要正确对待别人》(论点型);《由•<鸟的评说>•想到的》、《读<鸟的评说>有感》(感想型);《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鸟”》(比喻型);《评鸟与评人》(关系型);《如此“评说”恰当吗》(问题型)。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例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感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但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三篇:2013届高考作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
2013年高考作文: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
对于看图作文,考生在读题时,需要将图画转化为文字,这类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我们称之为看图作文,究竟该如何读图呢?这类看图作文所提供的图画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个组成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思考,透视画面本意。
一、看标题
标题往往告知人们图画的主题思想,是图画的“眼腈”。透过这“眼睛”,我们可洞察图画的主题。所以审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
二、观画面
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分析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画图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读图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
三、读注释
图画是一门艺术,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这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
四、析夸张
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引起观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审读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
五、联现实
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展开想象,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音。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示例一:下面以2007年全国卷l的作文题为例:
2007年高考全国卷I(陕西、河南等省)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画图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然后观画面。总体来说,由两部分组成,摔了一跤的孩子及看到孩子摔倒后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且三方的态度是一致的。注意读图时要有整体意识,把握画面所反映的中心问题,切勿被“任选一个角度”之类的要求迷惑。比如我们不能光谈孩子成长,也不能仅站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立场上谈教育方式,因为教育是相互的
3.接着读注释。画面上有限的文字说明中,标明三方身份的“家庭”、“学校”、“社会”六个字不是重点研读的内容,而三方所说的话“出事了吧”代表了三方的态度,才是需要重点推敲的。首先,他们关注的是结果即“出事了”。其次他们的口气显然是训斥和埋怨,而不是鼓励、陪伴和引导。4.再析夸张。不就是摔了一跤吗,为什么三方却紧随其后,连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事都不肯放过?况且三方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这又是什么教育方式呢?如此育人,孩子会长大吗?画面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小孩跌倒这一小事所表现出的夸张行为和语言,反映的是什么社会问题?答案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虽然是三方都要承担的责任,但一定要适度,维护过了就成了溺爱,爱就变成了害。5.最后联现实。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大体读出了画外之音:孩子怎样才能长大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才是这个图画反映的核心问题。考生可以结合时事与现实生活来引申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当今的少年儿童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甚至多方的庇护,在面临压力和挫折的时候表现出逃避和脆弱的心理特征,反映了这一问题的突出性。同时还可以适当衍生,对社会上的有关新闻报道加以涉及,发表评论。倡导三方都要放手,让孩子直面风雨,不做温室里的花朵。同时三方都要转变教育方式,变训斥、责备为鼓励、引导。这样,我们的民族才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优秀例文
给我重新站起的力量
亚马逊草原上有一种鹰,当幼鹰长到一定年龄时,母鹰就会对小鹰实施折翅飞翔的训练,翅膀折断的小鹰从妈妈那里得不到任何救助,因为妈妈只会教给它战胜痛苦超越自我的方法。最终这种鹰成为天空的王者。相比之下,成人又该如何给跌到在成长路上的青少年以重新站起的力量呢?
成长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他们都担负着一个共同的责任,即为我们的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用正确的方法引领迷茫的心走出困惑,踏上美好的征途。
给我重新站起的力量,父母的关爱是我飞翔的原动力。作为儿女的第一 任 老师,父母的教育对我们的成长影响深远。懈怠了,脑海中浮现出父母为事业打拼的身影;迷茫了,耳畔回响起父母“人要以诚相待”的教诲;跌倒了,心中默念父母“人贵能持之以恒”的鼓励……父母是迷路时的灯塔,是雨天时的屋檐,但不应该是永久的港湾。亲爱的爸爸妈妈,不要我们每一次跌倒都要亲自扶起,请告诉我们如何自己站起;不要对我们的跌倒投来责备的话语,请告诉我们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在爱的呵护下去接受生活的洗礼,青春有泪,大爱无声,这才是我们所需.
给我重新站起的力量,一份贤师的教诲足以受用终身。韩愈曾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睿智的先哲流传下思想的华章,诵读之,在思想的清泉中净化升华,从前人的智慧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立意
1.先看标题。图画《摔了一跤》交代了主要事件是一个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很显然,这个“摔跤”是有象征意义的,它可引申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失败等。
中汲取力量,面对种种坎坷。因此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的人才,而不是禁锢天性的枷锁。明白这一点,青年才能真正成为祖国的未来,民族复兴的希望。试想,一个没有健全人格和执着精神的青年如何在社会的大浪中冲出自己的未来?我们渴望真正的飞翔,而不是学习机器和生活低能儿,那样将是全社会的悲哀。
给我重新站起的力量,让我去体验社会的纷繁复杂,雄健我的翅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跌倒,怎知如何爬起来?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有的能百炼成金,有的则灰飞烟灭。跌倒不是我们的错,无法重新站起才是最大的悲哀。我们渴望社会多一点鼓励,少一些讽刺,让那些曾经迷惘的心感受到关爱,在关爱中重新挺起胸膛,让我们生命的阳光更加灿烂,化作和谐的春风,吹开青春的花蕾。
如果你爱我,请不要失望于我的跌倒,要希望于我的成长;
如果你爱我,请不要亲自将我扶起来,只需指引路在何方;
如果你们爱我,请给我重新站起的力量。
示例2:201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有鱼吃还捉老鼠?
要求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这次作文是一幅漫画,漫画主体部分是一张餐桌,桌面上摆放着四盘鱼,其中第一条鱼已经只剩下鱼头和刺了,餐桌前坐着三只猫,第一只猫很显然已经吃完了面前的这条鱼,正在摸肚皮,第三只猫正在眉飞色舞的发表评论:“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第二只猫正在倾听,旁边还有第四只猫正在努力的捕捉一只仓惶逃窜的老鼠,它的座位前的鱼盘丝毫没有动。很显然这是一幅讽刺漫画,寓意非常明显,猫捉老鼠是其本职工作,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鱼吃了,就不再去费心费力的去干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写作指导】读完这则漫画,我们不妨发出这样的疑问:有鱼吃的猫就真的幸福吗?再把目光定格在第四只正在捕捉老鼠的那只猫身上,我们很容易想到:猫捉老鼠是其本职工作,丢掉本能工作的猫还能称其为猫吗?另外在这则漫画上有一句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从这句话我们也很容易联想到“时代虽然变了,但我们的光荣传统不能变”。还可以联想到这不是在形象描述我们这些90后的“啃老族”意识吗?———老子已经给我打下了江山,已经给我准备了足够我消费的资本,还读什么书呀,还累死累活的干什么具体工作呀,享受呗。立意示例:
1、不忘本分、本能、本色、本真,坚守职责
2、有责任心,专指本职工作
3、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
4、反对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5、做人要勤劳,自食其力,守住底线
满分作文 满身花雨又归来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在余音绕梁的低回处,在清风送爽,点点星光之下,人,如同窗外的帘燕,在归途中几度徘徊。
能见证人类在现代化的大路上越来越远的一个代表性群体之一便是猫。曾几何时,猫已经从肩负重任的卫家战士蜕变成养尊处优的宠儿。当我们高唱“老鼠爱大米”的时候已激不起猫的半点儿斗志——它早已转变了习性,爱上了鱼。是什么使猫失去了捉老鼠的本能?又是什么使猫从猎人变成猎物?我想说“不”,猫决不是坐享其成的观望者,它的体内还潜存着奋斗的本能。
随着历史的飞跃和时代的变迁,人类用双手创造出生生不息的文明。文明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不
仅存在于精神,更渗透进政治、经济等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不仅仅大幅度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否认这种变化带给人类的优越,但伴随着进步而来的种种矛盾也日益突显。而对优越的物质环境,人们失去了奋斗的本能,越来越不愿劳动,甚至耻于劳动。各种高端科技产品及机器都以代替人类劳动为主要目标。殊不知,双手的解放引发了思维的惰性。奋斗与劳动是大自然赋予的本能,而自然的本能在逐步褪去了,也标志着人类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物却脱离了自然,离自然越来越远。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这便是自然留给我们的本能。情感也是如此。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之王。
走在拉萨城中,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是仓夹嘉措留下的诗句,也是他对于人性本能不可抗拒的写照。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全是为这种本能而活。他不贪恋权位,更不为财富而诱惑,他的心,时时刻刻寻找人间最真实的情感,他把人间的至真至爱,把人间最美好的天性释放得淋漓尽致。
问佛:为什么总也遗憾?
佛曰:没有遗憾,无法体味幸福。
问佛:为什么下雪总在夜里?
佛曰:美好的东西总在不经意间流走。
仓夹嘉措这样问,人类也这样问,因为我们总是在美好中留下遗憾,正如我们已淡去的本乱。
猫被诱惑蒙蔽了双眼,忘记了本能。但我相信,人不会在科技的溺爱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会失去奋斗的本能。人是一只帘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示例三: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
一幅双手的图片。四句话:“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希望”。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指导:题目属于图片加文字的形式,我们可以写“伸出是温暖的服务”,也可以写“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可以写“张大是创造的力量”,也可以写“捧起是收获的快乐”。不愿意另辟蹊径的考生任意选取这四点中的一点作为立意依据也未尝不可,综合这四个方面写也行,而文字后面的省略号给广大考生以极为广阔的立意空间,凡是能够由手联想到的象征意义均可以作为立意的依据。满分作文 一只手上的中国
一只手,可以拾起一片垃圾;一只手,可以交上一份答卷;一只手,可以支撑起一个家庭。一只手,可能会打碎一只瓶子;一只手,可能还会伸进别人的口袋,一只手,也可能会把自己关进监狱。每个人都有手,手的价值,决定于一个人的思想,于是乎,所有的人都想到了教育。俞洪敏说:面向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要让孩子认识自我,培养孩子的三大“商素”--智商、情商和逆商。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我们老去的那一天,我们一直都在用一只手改写着我们的智商,这是一只需要历经沧桑的手,这只手传达的所有信息,似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智能发展,更为直观的就是代表了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一切的喜怒哀乐,都在随着这只手而改变,这只手,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似乎注定是用来上交答卷的,起跑线不能输,中途线要加油,冲刺线需尽力,大学里要考证,毕业后要考单位,就业后,要考职称,一直到退休,这只手最大的使命就是考试,智能发展成了孩子们永远的主题。
人们似乎忘记了,这只手还能完成比发展智能更为重要的多的事情,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这只手,不但可以改写自己,还可以融洽家庭,更可以帮助他人,可以赢得自尊、自信、自强,更可以实现感恩、可以承担责任、可以成就他人、可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有了这只手,生活不再是枯燥和单调,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对立和冲动,每个人都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每个人都能通过这举手抒写个人最大的价值,因为有了这只手,人和动物有了区别,人和自然有了和谐,人与人有了温情,社会也就有了公平和正义,伸出来,这只手传递的就是温暖,捧起来,就是人生的幸福。
人们似乎更忘了,这只手还有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这只手,所能满足的不只是日复一日三点一线的单调乏味生活,这只手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更是一只创造之手。花瓶碎了,我们经常会碰到“把碎片扔掉”的事,可能除最细心的聪明人才会去研究“碎片”蕴含的规律,而丹麦科学雅各布?博尔就是这最细心的聪明人。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失败中蕴含了成功的先机,失去成功的先机最为可怕,一只手,常常是放错了地方,抬起这只自己的手,朝着自己的强项去发展,这只手带来的不就是简单的标准件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只能主动创造市场的手,这只手能充分发挥它的潜能,从而创造了这只手的最大价值,这就是一只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之手,有了这只手,一切都是新的。
一只自己的手,更是智商、情商和逆商的创造之手,倘若是指向其中的一项,这只手能有的力量都将是极其的有限,我们需要发展自己的智商,但是千万别忽视了自己的情商和逆商,否则,这将是一直营养不良之手,我们被戏称为“舌尖上的中国”,却还有着很多营养不良的手,这只手,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这只手事关中国的兴衰成败,更为恰切的是一只手上的中国。
阅读文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
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作文题目】 看下面的漫画,然后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3年作文押题:漫画作文“缺心时代”写作导引
押题理由:北京时间2013年0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本次地震给雅安人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逝者已逝,生者坚强!雅安地区的高考生,在悲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备考,高考仅剩一个多月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当年高考即考了高考地震方面的作文。2013年4月20日四川再次发生地震,今年高考作文无论考不考,大家都要注意,即使作文不考,其他科目可能也会有所涉及。今天给大家分享与爱相关的话题,我们可以从雅安地震大家爱心涌聚雅安,到当下社会的“缺心”(缺爱),两者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因为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地震方面的作文素材,今年再次出现的几率不大。“抗震救灾”是正能量,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缺乏爱心”是负能量。但我们通过正负对比,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希望大家在备考方面注意“逆向考查”。
回顾2008年高考作文题: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
【写作指导】
材料(漫画)作文写作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应该说这幅漫画在“读懂”上没有太大的难度。这幅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当今社会中一些人身上普遍缺失爱心、同情心、善心、责任心、良心„„的社会现象。其实,一时“缺心”倒不是很可怕,可怕的是“缺了心”而又无人“认领”。也就是说:这些“心”对有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呼唤这些“心”的回归,我们这个社会迟早会变成爱的沙漠、善良的荒原、良心的真空,我们甚至会堕落成社会丛林中的两足动物,最终失去人性。
写作本文,不要被那么多“遗失的心”所吓倒,我们完全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遵循“开口小,挖掘深”的原则,抓住一点,作深刻剖析。先摆出社会上“缺心”的典型现象,再分析“缺心”的种种原因,最后找出让“心”回归的方法。虽然我们很容易从我们的身边找到批驳的靶子、示众的对象、揭露的标本,但不主张学生把本文写成一篇展销丑陋与残疾的“反面报道”,而应当在分析“缺心”根源、提出解救之道上下功夫。漫画的武器常常是夸张与讽刺,而我们的文章应当多在理性分析和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上下功夫。作为一名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的青年学生现在思考这一类社会问题应该说并不是多余的。
【佳作展示】
让心回归
初看《缺心时代》这幅画,不知你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在那个永远无人光顾的失物招领台上,陈
列着人们所丢失的一颗颗“心”——爱心,善心,良心,同情心,责任心„„由此你可以想象,这个世界上必定有着无数个“缺心”的人在若无其事地招摇过市。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只能闭上眼睛摇摇头:我们堕落了„„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在人间成了撒旦的魔杖,成了我们的悲哀。
想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假奶粉,假饮料,假火腿以及形形色色的贪污腐败„„这些事件的主角们不都失去了一颗“心”吗?特别是新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小女孩悦悦被两辆车碾过不幸身亡,她身旁的18名路人却袖手旁观视若无睹。他们的心都去了哪里?我难以想象他们看到那血肉模糊的场面是何样心情,但我肯定: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堕落了。
其实,这不仅是哪一个人的悲哀,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当一位好心人扶起跌倒的老奶奶,却被反诬撞人,有这样的先例,还有谁愿意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对待那些触目惊心的事情我们多少人还有一颗敏感的心?人们为什么要让良心麻木甚至缺失?当我们还是孩童时,谁不曾拥有一颗纯真而易感的心?但社会用它的冷酷渐渐抽走人们的童真,甚至带走人们的良知,让人们渐渐变得“成熟”起来。这似乎是我们摆脱不了的宿命,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可是即便这样,我们仍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大学生搭起人桥,抢救落水儿童而因此牺牲了生命;暴雨中,少女为乞丐撑伞而不顾全身淋透„„这又是为了什么?我思索后终于明白:雨天并不是没有太阳,而是在更高的天上!善心、爱心、良心不会从每个人胸中陨落!那些以生命为代价托起另一个生命的大学生们,不是终被人们颂扬和铭记吗?即便“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但墓志铭终会比通行证留传更久,不是吗?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没有了思想,剩下的又算什么?同样,人而无心,亦成何物?那些缺心者要想真正过上“人”的生活,就只有踏上寻心之路。
终于,我不再悲叹。我相信天使终将医治好她的翅膀,撒旦的魔杖终将失灵,人类的善良之心不会永远寄存在失物招领处,那些暂时失落之心终将重回人们火热的胸膛!
【点评】 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在抨击了种种丑陋的社会现象的同时,讴歌了那些执着于正义与善良的人们,告诉我们:“雨天并不是没有太阳,而是在更高的天上!”人类社会终将雨霁云散,那些失落之心终将重回人们火热的胸膛。文章在针砭丑恶颂扬美好的同时,以一连串的追问促人深思,让人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
徘徊的归鸟
当你初看到《缺心时代》这幅画时,你想到了什么?失物招领处的货架上陈列着的颗颗红心,是否引发了你对于社会上丑恶现象的思考?你是否为那些“缺心”的人们懊丧不已?而我想到的是那些在“失物招领处”门外徘徊着的人们。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斑斓的灯光下,人如同巢外的归鸟,正在风雨中徘徊。
随着历史的飞跃和时代的变迁,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生生不息的物质文明。我们并不否认这种种变化带给人类的舒适和便捷,但人类也在科技的溺爱和利益的诱惑下渐渐失去了追逐真性情的本性。初生婴儿眼中的善良和纯真,渐渐蜕化成了成人眼里的卑鄙和丑陋。
或许有人曾愤懑过,但渐渐变成了屈服、习以为常甚至慢慢将自己融入了那个庸常的“大家庭”中。曾经的美好天性被人犹如糟粕般弃置,名来利往成了人们最简单的行为方式,多少愤世嫉俗者发出仰天长啸:难道人类的美好本性就这样被我们遗失殆尽了吗?
不!不会的!正如那个在滂沱大雨中帮乞丐撑伞的少女,正如那三个救助溺水少女的大学生,正如玉树地震中的“阿福”,正如抱起血泊中的小悦悦的那位拾荒者„„人类善良的本性从未消失,它只是有时如一只彷徨的归鸟,在风雨中几度徘徊,但我相信她最终定会归来。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善事与整个社会的大气候相比太过渺小,无法唤醒整个社会的良知。错!大错
特错!正如几何学上所讲的——无数的点,将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将扩展成宽广的平面。或许这些事例并不算伟大,但当他们汇聚成线、拓展成面时,将会有冲破乌云的力量。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形成今天的局面,我以为正是由于我们刚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刚刚步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们甚至还未适应我们崭新的生活,适应我们发展的速度。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旦我们进入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们一定会渐渐平息那一颗颗浮躁的心,人们一定会找回自己遗失的本性。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
“人是一只帘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点评】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例和富有逻辑力量的论证向我们证明:人们不会丧失本心,他们只不过是巢外徘徊的归鸟,在进入一个他们尚不适应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种种有违常态的行为(其实,这也是不少专家学者探讨过的问题)。作者以几何学上的定理、管仲的名言以及雨燕的行为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让人读来很觉新鲜,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冷漠是罪
基督教的七宗罪(骄傲、悭吝、迷色、愤怒、嫉妒、贪饕、懒惰)里并无“冷漠”一项,而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心理表现出的行为恰恰是这个社会中至为可怕的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来临了,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迅捷和便利,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可怕的“缺心时代”竟也随之而来了。
何谓“缺心”?是指人们丧失了爱心、良心、善心、同情心、公德心、责任心等等原本是正常人所应具有的精神和情怀。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人们常常以一颗冷漠的心与深深的戒备对待着彼此。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本该愈加美好的社会,却让人难以嗅到多少幸福的气息。
前几年的“毒奶粉”、“毒酱油”、“毒火腿”事件已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切勿因利益而蒙蔽了眼睛;接着便是被炒得火热的“扶老人”事件: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跌倒在马路边,四周被围观者挤得水泄不通,却没有一个人上前扶起老人。人们的冷漠、自私之心昭然若揭,这类事情该如何处理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无人伸出援手。最令人震惊的是前阵子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一个小小的躯体就躺在卡车硕大的轮胎边,那样显眼,那样触目惊心,人们就从那小小的身体边经过,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给那个微小的灵魂送上一丝慰藉。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大事”,还有更多的人们司空见惯的被冷漠笼罩的“小事”更是时时刻刻发生在你我身边——公交车上,没有人乐意给老弱病残让个座;公共场所,没有人对抽烟喧哗等现象说一声“不”;人行道上,盲道长期被健康人占据使得它形同虚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冷漠使我们成了弱势群体的伤害者,成了罪恶势力的帮凶;冷漠使公平正义无从体现,使污泥浊水恣意蔓延„„
有家国外的媒体评论道:“中国俨然已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但通过小悦悦事件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缺少精神的民族!”古人云:旁观者清。当冷漠剥蚀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又何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普遍“缺心”的民族,即使其经济再发达也无法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呼吁大家:请不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冷漠,冷漠是一把伤人最深的利刃!
【点评】文章开口很小,从“冷漠”这一点下刀,层层深入地剖析了冷漠的表征及危害。在列举反面例子时,不局限于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大事,更能从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透视出冷漠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广谱性”行为。“冷漠使我们成了弱势群体的伤害者,成了罪恶势力的帮凶;冷漠使公平正义无从体现,使污泥浊水恣意蔓延”这几句话很有分量,令人警醒。
第四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看
高考作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看”
歌德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于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来说,给你一则有关哈姆雷特的材料,你决不能说他是奥赛罗或者哈利·波特。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的特殊艺术形式。它如同一面哈哈镜,用特有的夸张手法达到表现幽默而深刻的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所以对于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其关键是读懂漫画。那么如何读懂漫画,把握住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呢?
一、看漫画的标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漫画的标题就是漫画的眼睛。所以说看漫画,标题是我们理解漫画寓意的一个窗口。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漫画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见漫画1)
漫画1
【方法解说】
这幅漫画笔墨简括,形象突出,发人深思。画中的人全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着一张脸,从他的神态上看,显得很满足的样子。仅从这些出发,我们不太容易看出漫画的寓意。然而,标题“永不走路,永不摔跤”,点出了这人的病态心理,因为惧怕摔跤,便甘愿“永不走路”,这是十足的逃避主义。联系现实人生,可拓展为因惧怕失败和磨难,就“因噎废食”,不敢去进取和斗争。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与事还少吗?所以说,从漫画标题入手,是我们把握漫画寓意的一个捷径。
二、看画面细节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漫画作文要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情,把握其
性质,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则漫画,根据漫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见漫画2)
漫画2
【方法解说】
这是一则名为《无题》的漫画,但从标题上根本无法揭示其寓意,然而画面非常清晰。从画面入手,这是我们欣赏漫画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这幅画反映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学龄儿童备受“读书无用”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挣钱,放弃读书求学的大好机会,盲目“下海”,当起“小文盲个体户”来。在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中的一个细节:“小文盲”在书写招牌中的“茶叶蛋”三个字时,竟然写错了两个。
三、看漫画的艺术手法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典型例题】请阅读下面的漫画《畸形儿》后,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文章的主旨应该与漫画的寓意相符,不少于800字。(见漫画3)
漫画3
【方法解说】
这则漫画构思奇特,看似离奇。这是作者充分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改变人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和缩小,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来揭示漫画的主旨:人们的物质欲望与生活水平极高,而文化修养水平极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一步步向小康迈进,同时,也出现了与人们的文化水平极不对称的现象。夸张是创作漫画常用的一种手法,我们欣赏漫画,对这一手法要有所熟悉。
编后语:同学们在审读漫画作文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1.观察漫画时,把握好漫画作者的意图,忌节外生枝,捕风捉影。2.不能停留在画面本身,而应以此展开,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社会的规则或哲理。
练习
一、观察漫画(厚此薄彼),提炼漫画寓意,并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利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所写内容在漫画寓意的范围之内。作文点拨
寓意;只重视表面,不重视本质,可以多角度延伸立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根据下面的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少于800字。
愚公新难
作文点拨:
图画材料作文。该题提供了一幅带有寓意的图画,要求考生根据图画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图画材料作文关键要对图画作准确解读。由于图画材料具有讽刺性、幽默性和针对性的特征,对图画材料的审题应注意:
第一,仔细观察画面构图。
①画面形象:人或物,形象的状态(静/动);
②画面布局:上下左右的层次顺序;
③画面细节:形象的夸张性部分,如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
④画中文字:题目或画中人物的语言。
第二,认真思考画面寓意。
一般而言,用于作文的图画材料多为漫画,而漫画往往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揭示生活现象或反映现实问题。因此漫画中越是夸张的地方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应注意通过对漫画艺术夸张的部分进行解读来把握画面的寓意。
本次作文的图画材料是一幅漫画,名为“愚公新难”,画面有愚公及其子孙共四人,愚公一手握着话筒,一手拨电话号码,脑海中盘旋着一个信念“再难打也不怕,反正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像当年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一般非要打通电话不可,决心之大溢于言表;儿孙们一个个排着队、叉着腰,充分做好随时接过父辈班的准备。材料影射、隐喻或讽刺了某种社会现象,考生需要对材料所影射、隐喻、讽刺的现象发表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考生可以选择图画的寓意、或图画的标题、或画面人物的举止神态等不同角度切入构思作文。
以下作文立意可视为切合题意:
从图画的寓意角度:
1.从“再难打也不怕”寓意:下情上达的公民意识可贵。
2.从“打一通电话需几代人完成”寓意:①政府、领导应关注民生,提高办事效率;②要让政府与老百姓的沟通渠道畅通无阻;③听取民声应落到实处,而不能光有“摆设”。
从画面标题的角度:
1.从“愚公遇到新难题”角度:社会不断变化,难题就会不断出现,前进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2.从“愚公遇到新难题怎么办”角度:①学会与时俱进,才能获得新的发展;②新难题,新思维;③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能丢;④新时代也要继承优良的传统。
从愚公言行举止的角度:
1.只要有恒心,有耐心,有毅力,任何难题都可以解决。
2.当一种方法解决不了问题时,就要寻找新的方法,否则难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3.既要有“愚公式”的坚韧,更要有科学的头脑。
4.通讯设备的落后,制约着人们的有效沟通。
无论考生选择怎样的角度,只要文章能根据画面及其寓意展开合理联想,并能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属于切合题意;若离开画面构思则属偏离题意;若有扣画面联想,但寓意理解不很准确,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若扣住画面寓意展开联想,而文章部分内容却游离了寓意,则属于符合题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
要求: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题目自拟;所有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一本厚厚的书,一个人正在打开它的第一章,花儿开放,绿枝摇曳,上面写着“青春”二字。写作点拨
1.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
2.要读好人生的第一章,珍惜人生的青春,努力学习,不断拼搏,切勿荒废。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生很长,必须有最开始的一步。
四.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机不可失
仔细观察漫画,领会深刻寓意,完成下面两道题。(1)写一篇说明性文字,介绍画面的内容,150字左右。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面对这幅熔形象性、贬义性和多义性于一炉的漫画,我们首先应仔细观察画面,审视画面上的一切人物、器物、景物、文字和画题,切忌粗枝大叶,顾此失彼。其次应准确完整地理解画的寓意,运用联想、想象、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等手段,分析概括出“改革必须抓住机遇,实实在在地干,而不要做无谓的争吵和空谈”这一含义深刻的主题。再次,按照题目要求,扣住主旨,开掘材料,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力求角度准、立意新、审题快。
写说明性文字,要做到条理清楚,语言朴实,内容全面,并点明主题;写议论文应用多种联想,扣紧实际生活来确定论点、选择论据,论证力求深刻透彻。脱离漫画寓意或不联系相应实际,都属于脱题、偏题。
五.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要想成功,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六.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看漫画应注意看标题和画中字,看画面的细节和夸张处。看画中字:漫画画了一只船,船上几个同学都是右手拿着大桨,左手拿着小桨。看画面:几个人奋力划着,船并没有直线前行。按照由果求因的方法,船不能顺利前行,关键在于划船者一手大桨一手小桨,用力不均失去了平衡。
思维拓展:联系生活,知识与能力、德与才、物质与精神、言与行、良心与私欲;联系社会国家,贫富差距、东西部的发展、经济与环境、中西方文化的发展等都是符合题意的。
易出现的问题:谈方法、团结、信念、缺憾、变通、大与小,都是没有重视画中字,没有把握漫画揭示的实质和关键。
七、请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展开想象,根据情境写一篇作文。
作文片断示例
1.时间的洪流挟卷着苦难的沙砾在他额上磨损出了千沟万壑的印痕;早年的青丝也在岁月的冲刷下褪尽了乌黑的亮泽;凹陷的眼眶中那稍带悲苦却又充满希望的眼神如火焰般灼伤了我的灵魂;油腻灰黑的头巾早已显不出它本来的纯白,这饱蘸了风霜和艰难的心啊,虽然有了些许褶皱,却也依然赤诚红亮,满满当当地装这些什么。
伫立在这幅画前,我丝毫挪不动脚步,那些早已逝去的往事如洪水猛兽般和着这色彩与线条拼凑叠合朝我席卷而来,不留以任何喘息的余地。不,这不是一幅画!这是一支歌,一首诗,一本书,一卷历史,沉甸甸地压倒你的心灵。
为吾师,他略显不足;为吾父,他略显年长。但他,以那完全称不上是“光鲜亮丽”的土气形象,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一位作为农民形象出现的父亲,他是中国五千年农民阶层的化身,他是我们最亲的人啊!这一双甲缝间嵌满污泥,皮肤粗糙黝黑的手,养活了多少炎黄子孙!他如他身后的那片黄土,任人践踏,任人切割,却无言地献出了多少生命的精华!他的身,生于黄土,劳于黄土,归于黄土,却又如黄土般撑起了这个民族的疆
曲的灵,就蕴在你那坚韧的躯体之中。
民族的身啊,民族的灵,你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你永远铭刻在中华的心!
2.父亲,望着您那苍老的双手,我怎能不心痛,看见您干裂的嘴唇,我怎能不黯然,凝视您那神仙的双眼,我怎能不落泪。岁月在您的脸上写满了沧桑,带走了您当年的意气风发。您那深锁的眉头,锁住的何止那独自承受的艰辛。您累了,我知道。从那眼神,从那神情,我知道您该累了。但无论如何疲惫,无论如何艰辛,无论如何您都没有停下脚步。用干枯的双手,您洒下希望的种子;用蹒跚的步伐,您踏过那片土地;用干瘦的肩头,您挑起来年的希望。
都说祖国是母亲,孕育了我们,在我看来,您更胜似父亲,觉得疲惫,却又不停前进,受尽职责,您却选择沉默,只为自己的子女。您独自承受着一切走过了几千年。经过多少次变革,侵略,您都誓死抵抗,捍卫者儿女的安全。您无怨无悔,我了然于心。您不求回报,我感激于行。几番风雨,您微颤,我搀扶。您将继续走下去,我将永远陪伴您。您踏过荆棘开辟的路,我走过,今后的路我开辟。您不会倒下,因为有我,有我们,有我们这一代,多少代人将一同撑起这片天空。3.这一张脸,是怎样的一张脸。看不出的眼,参不透的魂。
黑亮的皮肤上布满了岁月的沟渠。
宽大的鼻翼中的一抹亮,恐怕是见者的第一处眼光 就如枝条的手,拿着一碗岁月的蹉跎。这一位父亲,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啊
在那深得看不透的眼神中,我捉不到一点灵感。他的儿子呢?在他的眼中?看不到? 只有沉沉的眼袋 是因为他的孩子吗?
因为要去照顾弱不禁风的孩子 而彻夜未眠吗?
还是别的,我也不知道啊!我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我看到了岁月的沧桑,和说不出的哀凉„„ 他从哪里走来,又为何停下脚下的路? 他为何出现在画中?是谁发现了他? 他为何叫做父亲?又是谁的父亲? 他从山里走来,只为了一碗水。他出现在画中,是你发现了他。他是一位父亲,是人类的父亲。
4.深陷的眼窝,紧缩的眉头,突出的下唇,纵横交错的皱纹,这就是罗中立的《父亲》。画面中的老人面冲阳光,照得他皮肤发亮,满是皱纹的脸上显露出朴实的神情。黝黑的手端着装着污浊不清的水的碗。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你不难联想他背后的故事!或许他历经沧桑;或许他饱受挫折;或许他渡过苦难,死里逃生?
每个人应当都有自己对他的诠释,但无论有多少种解释,都不会与荣华富贵,灯红酒绿联系到一起。我想,画中的老人应已不仅仅是一位老人,而象征着面临困苦艰难,但却依旧坚 的突出体现着心灵的干涸。但是!无论有多少阴影都阻挡不住那双向往光明的眼睛;无论有多少皱纹都龟裂不了坚硬的皮肤;无论有多么干涸,都破碎不了那颗强悍的心。
管他黄沙漫天,只要有一残钵,有生命的甘泉;管他命途多舛,只要有阳光,便有希望;管他地摧山崩,只要有那颗坚韧的心,便能战胜一切。
5.老农那紧锁的眉头,诉说着老农经历了无数个风吹日晒的日子,老农那满脸深深的皱纹,倾诉着他为家庭承担的责任之重。黄灿灿的稻谷映衬着老人黝黑的皮肤,更加闪烁着光彩,一个破碎的碗里只剩下半碗略显浑浊的水。但那是生命之源,希望之源。从老人的眼神里,我们读出来的不只有哀愁,更有对追求生命光芒的渴望。
我们翻开“历史”那本博大精深的书。农民自古就成为被聚集的对象。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到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再到明朝的鱼鳞图册,农民无疑是受苦受难的对象,但农民从来也没有停止过抗争的道路。秦有陈涉,吴广起义;清有太平天国运动,农民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放眼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农民构成了我们的基石,他们有多么坚毅,国家就有多么的顽强。千千万万的农民以其不忍屈服,勇于开拓的精神,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骨。再苦再难无须怕,坚韧情操过自强。
6.父亲,你是谁,为什么用这样的祈望的目光逼视着每一个人?你黝黑的皮肤沉淀下多少岁月的愁苦?你阳光下暴露的青筋诉说着多少无法遗忘的往事?你那被汗水浸湿的皱纹中记录了多少生活的艰辛?父亲,你嶙峋的身躯是否就是你的答案?你手中残破的陶碗是否就是你的答案?你左耳上夹着的那支圆珠笔是否就是你的答案?
父亲,你是一个农民,是辛苦劳作一辈子的农民,是经历了中华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农民,你就是中国发展繁荣的脊梁。
父亲,你身后是养育中华儿女富饶的土地,你眼前是改革开放旖旎的明天。父亲,你是历史的丰碑,你是未来的见证!
7.古铜色的肌肤上,满是皱纹,千沟万壑,纵横交错。皲裂的嘴唇,没有一丝水分,关节粗大的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碗满是尘土的水。头上的毛巾,身上的土布衣服上,满是汗渍,灰尘。斑驳的碗壁,流出了古老的岁月。这不是什么古董,却比古董更沉重。恐怕旱烟袋里早已连烟末都没有了。
身后是金黄的收获,而你的皮肤却更加黑了,更加干枯了,皱纹越发地深重了。为了承载深重的负担,你的背越来越弯了,你的肩越来越低了,你最终是老了,越发嶙峋。
你曾在麦田里奔跑;你曾经双手背后站在金风中眺望一望无际的麦田;你曾拿起镰刀去革命;你曾„„可你,最终老了„„但你仍是父亲!
你是历史的坐标。
在你的左手,是五千年的岁月,在你右手,是未来的希望。左手倒影,右手年华。
灰巾裹发,捧残钵,沟壑肤如铜铁。几度相逢无顾我,眼锁迷蒙山色。背后黄花,身前焦土。寂寂无言说。乡关老父,立冷斜阳,看倦蹉跎。
第五篇:高考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指导
高考漫画类材料作文审题
【写作指导】
漫画式材料是材料作文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在十几年来的高考作文中屡
?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漫画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是针砭时弊的锐利思想武器。
著名漫画理论家方成说:“漫画也是一种语言形式,漫画就是画思想。”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漫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寓言漫画、幽默漫画漫画既然属于材料作文之列,那么在审题立意方面还要遵循材料作文的基本规律。但漫画式作文毕竟不同于文字阅读,它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审题立意时要遵循其规律特点:
1、掌握分析漫画的方法。
①按观察画面的常规,要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里而外,或由前而后,或与上面完全相反。
2、要看文字,文字有交代背景,比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作用,包括读懂漫画标题,说明性文字或人物语言。
从中概括内容,揭示主旨。单一画面根据内容找关系,即画面内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从中分析主旨,提炼中心。多幅画面要做比较,看变化,把握事物的变化趋势。
3、写作形式可以有记叙、说明、议论等方式,一定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选准角度。
其中要注意通过联想想象把漫画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把画面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侧重说明,则要明确要素之间的方位关系,如上下、左右、内外等,通过分析来概括主旨。往往漫画的主旨就是作文的主旨。
4、漫画说明类文章:宜实,传其形,重方位交代。
漫画描写议论类文章:宜虚,传其神,抓主旨,可以有想像。但要把握一点:分析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