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15:0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

第一篇: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

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

按要求完成作文审题、构思练习:

1、话题作文: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里,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度过了你美好的童年时光。同时,这六年也记录了你成长的点点滴滴。回想这六年,你一定感慨良多。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50字左右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注意书写工整。

审题:以上话题限定了这次习作只能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限定

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通过这篇习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列出两到三个真实、典型材料,写出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命题作文:成功的喜悦往往令人难忘,请以“我成功了”为题,把你的一次成功的经历,写成一篇65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记事完整,中心突出,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审题:以上话题限定了这次习作只能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限定

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通过这篇习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列出两到三个真实、典型材料,写出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命题作文:请以“难忘的()”为题,将你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一段亲情故事写下来。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50字左右的作文,注意书写工整,表达真情实感。审题:以上话题限定了这次习作只能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限定

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通过这篇习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列出两到三个真实、典型材料,写出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命题作文:题目是“写给母校的一封信”,要求:临近毕业,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母校说,请你把想对母校说的话以书信的格式写下来。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650字左右。

审题:以上话题限定了这次习作只能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限定

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通过这篇习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材(列出两到三个真实、典型材料,写出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高考作文指导一 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指导

(一)审题立意

古人云:“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百箭不能中。能之精者,正如其心;次者中其心之半;再次者,与鹄相离不远;其下焉者,则旁穿杂出,而无可捉摸焉。”是啊,射箭要看靶子,有的放矢。作文要看题目,审题准确,全面,不折不扣地按照题目要求去做。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由是观之,审题立意当属话题作文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精析】

1.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材料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住。题目一反常态,没有直接给出话题,而是要求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考生想审清题目准确立意,只得吃透材料。材料中有两句最关键的话,即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

我们从牧羊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这个寓言故事做出以下的理解:做任何事情不要简单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事,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知等。可以这样立意:①模仿与创新,②自我认知,③认识自己与他人,④聪明的代价,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抓住“它也很可爱”做一点分析,即可发现乌鸦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梦想,为了目标勤奋练习,敢于实践等。可以这样立意:①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②善待弱者,③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④向乌鸦致敬等。

2.看清话题,正确理解关键词语

一般来说,试题中总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审题就不会产生偏差。

首先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如2006年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主要在于考生对于“意气”的理解,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意气”的解释有三点: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果考生能准确地理解到其中任何一点,成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考场上是不能带词典的,所以考生对“意气”的理解不可能如此全面,这时可以采取“组词法”,如第一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风发”,第二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相投”,第三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用事”。如果能想到这几个常见的词语,再由这几个词语发散开去,那么以“意气”为题作文就显得容易了。另外,千万不要把这个“意气”与“哥们义气”的“义气”混淆,不然写偏了题就悔之晚矣。

其次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准确感知。如2006年上海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与以往上海题侧重议论文不同,今年的题目有一个“我”,这是近年高考题目中不多见的,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我想握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提倡和谐与社会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要想写好文章,关键是对“手”的理解,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句式里表达出“我”的一种渴望,一种理想,所以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抒发真情。如果只就字面的意义而写一个爱情故事,倒也未尝不可,但就失之浅薄了。

3.仔细领会,不可轻视提示语

近几年来的“话题作文”,在表述“话题”的文字之后,往往还有一段提示语,另外还有几点“注意”“要求”等。这些提示语和“注意”“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性语言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利用。

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提示语为:“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试卷已经连续三年都采用关系型话题,2006年全国Ⅰ似乎没有给出话题,乍看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则题目仍然是关系型话题,两个方面分别是牧羊人的见解和儿子的见解。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很关键的一句话,这是告诉考生,只要抓住两个方面的任何一个角度即可构思立意。显然,这比关系型话题要容易得多了。

另外,“注意”和“要求”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信息,如2006年北京卷的“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6年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6年山东卷“写一篇除散文以外的文体的作文”等,如果不遵从这些要求,问题就大了。

4.健康立意,努力显现积极的意旨

准确立意的含义不仅仅包括文章不能偏离话题,还包括文章内容上的思想倾向,价值取向。因此,高考作文行文中必须考虑文章所表现出的题旨是不是积极和健康。考场作文有四忌:

一忌思想观点离经叛道。某次联考,以“退一步想”为话题。一位考生大谈“日本侵占了东北,退一步想,还没有侵占华北;日本侵占了华北,退一步想,还没有侵占整个中国”,进而又谈“即使全部侵占了,也许我国在殖民统治下,早已像日本一样成为经济强国”,并举香港、台湾为例。这哪像热血激荡的中学生,活脱脱一副卖国贼的嘴脸,比“宁与外邦,勿与家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无论哪个民族,哪种社会,都会弃之如敝屣的。

二忌道德观念惊世骇俗。2001年全国卷,“诚信”话题的寓言材料旨在讽喻社会信用不足,题之神魂在于高扬“诚信”大旗,呼唤“诚信”的回归。某位考生立论“只要对自己有利,可以出卖别人,可以抛弃诚信”,仅得6分。“反弹琵琶”是别出心裁的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反弹,国家的方针政策,人类共同呼唤的道德品质,如爱心、责任、思乡报国等,你敢唱反调么?

三忌精神世界消极颓废。一阵韩寒热,学生没有见到韩寒的博学与才气,却学会了韩寒的叛逆,在作文中充斥着仇富情节和厌学情绪,片面认为这就是个性化。2005年,某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到“政治老师满口仁义道德,心肠又冷又硬,从未见他捐过一分钱;语文老师仗着自己读了几本名著,不可一世,处处卖弄,以为别人没读便没了活路;数学老师废话连篇,我始终不明白,上街买菜与三角函数有什么关系”。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阳光,自然就有阴暗,德育为首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建立高尚的精神情操。这种消极的精神世界,得分可想而知了。

四忌生活认识平庸陈旧。部分学生视野狭窄,写作“底气”不足,在作文选材上,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点老掉牙的东西。一写教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一写做好事,就是“三子”——车上主动让位子,上坡帮人推车子,路上捡到皮夹子;说到奉献,就是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讲到勤奋,就是牛顿、达尔文、爱迪生。这种千人一面的作文,只能得千人一面的分数。

5.深刻立意,突现良好的思维品质

这是做到“符合题意”后的进一步更高要求。意有高下雅俗之分,高考作文看重高雅。阅卷老师在一片吟花诵月的无病呻吟中,偶听一曲翻新唱出的杨柳枝,怎能不大呼过瘾?高考作文立意要多一点“大我”,少一点“小我”;多一点境界,少一些市侩;多一点旷达,少一点庸俗;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敷衍。立生命的意,立天地的意,立情感的意,你就能笑看风云。

考生在《留给明天》中,从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谈到生命之爱艺术团的演出,纵论生命的境界,让人生以此为镜,反思生存价值;让生命以此为鉴,感悟生存意义。立意独特,既显善心,又见匠心。广东一考生在《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辉》中,通过德国人战后深刻、真诚地反省得到世人的赞许,日本则连续进行一系列非理性的纪念,遭到世人的唾弃,得出“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地引导”这一论点,立意高远,颇具时代和现实意义。

正如梁衡所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利之所在,情必所钟。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我们提倡高考作文写大事、大情、大理,写一点磅礴正气、富有时代旋律的黄钟大吕式的文章。

【解题方法指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看到成绩单上的“优秀”二字,就像是看到天空挂着一轮太阳,照得人格外温暖。细雨夹着风声,是不是在给我轻声地伴奏?细雨轻吻着我的脸,凉凉的,感觉真舒服!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是那么的有趣。我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考得更好。

看到高挂的“红灯”,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慢悠悠地走着,太阳刺得人好难受,它仿佛是在嘲笑我;蝉高声地欢叫,又好像是胜利者讽刺的话语。周围同学的眼睛看上去也是怪怪的,唉,读书没意思,退学吧。

在日常生活中,与此相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你怎样看待“现状与心态”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怎么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请以“现状与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第三段是提示语,对写作这篇话题作文,它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①话题是“现状与心态”。

②关系型话题,要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写怎么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③可以回忆、联想日常生活中与此相同或不相同的事情,从中选材立意。

2.阅读第一、二段材料,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所揭示的“现状与心态”之间的关系。

满意的现状会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满意的现状使人产生一种消极的心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现状影响心态”。

3.从日常生活中、阅读视野范围内找出一些“现状影响心态”的事例。

例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99(1)班学生周一超,2003年参加了秀洲区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面试后,于4月1日参加了体检。4月2日傍晚得知他人已经被录用,自己尚未接到录用通知书后,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悲观绝望思想,当夜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后又产生了报复社会加害负责录用公务员的招考干部的想法。然后他携带凶器来到秀洲区政府511办公室,对工作人员行凶。

例2.爱滋病患者李志星因为忍受不了邻居及家人的冷淡和歧视,先后杀害了邻居李德华的妻子及两个儿子,李留松的妻子和儿子,李党培的女儿和儿子,李献军的儿子。此外,李志星还重伤了李献军的妻子。这4家的男人均因当时外出打工而逃过了这场劫难。

小结:如果就用这些事例来论证“现状影响心态”这个观点,这样写,尽管没有偏题,但只是重复材料所说明的意思,只是对材料补充例证,没有对话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4.上面所举的例子是扣住提示语中的“相同”来列举的,根据提示语,我们还可以列举与材料“不相同”的例子。(要求从课本上找)

例1.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海伦幼时患病,双目失明,两耳失聪,遭遇她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海伦,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她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爱恋。如果没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她能对人类生活高唱礼赞之歌吗?

例2.史铁生20岁上忽然双腿残废,一时“被命运击晕了头”,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一个”,加上“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真是“失魂落魄”。家跟前的地坛,荒芜冷落的古园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起初,他苦闷,绝望,好几年,想到死,常常“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在长期的深沉的思考中,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了消极颓废的心态。后来,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纸笔在报刊上撞开了一条路。

例3.玛蒂尔德整日处于对自己命运不济的愤愤不平之中,对自己所处的境遇耿耿于怀,心高气盛,具有强烈的不满足感,靠幻想打发日子,最终落得个以一晚上的风流换来十年艰辛的结局。但在十年的艰辛中,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打击,脚踏实地地生活,最终走向了成熟。

小结: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面对现状,只有端正心态,才能走向成功。

5.上面列举的例子实际上是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对不好的现状,产生消极的心态;一种是面对不好的现状,产生积极的心态。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同样一种现状,产生的心态却不同?试从自己占有的材料中去分析。

例1.有两个商人,一个叫彼得,一个叫杰克。他们一前一后患上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不能阅读、写作和驾驶。疾病令他们十分沮丧。彼得自患上白内障后心情变得很糟糕,时常骂天喊地,酗酒嗜烟,不到半年就完全失明了,最后因酗酒而丧命。杰克则更加担心生意不能继续下去,他不忍心看着妻子与自己一起挨饿。他深深体会到视力不良者的不便和需要,慢慢地研究出了一种特殊印刷的盲文书,为杰克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重新燃烧起了杰克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例2.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到声音;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我之所以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放大美好。如果拿自己的地位跟美国总统比,拿自己的金钱跟盖茨比,拿自己的容貌跟杨贵妃比,这世界上99.99%的人都将痛不欲生。”

小结: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努力去改变现状。

6.这个话题是关系型话题,在高中课本里,我们已学过谈两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课文,如《我与地坛》,行文中作者很好地兼顾了“我”和“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过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受这篇文章的启示,对这个话题,还可以怎么写?试举例来说。

例:一位心理学家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两只大白鼠竟然坚持了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小结:从上面的事例中可分析出:心态可以改变现状。

7.总结:

①看清话题,仔细分析材料,不要围绕话题材料兜圈子。以上分析出来的观点,有的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有的是受提示语的启发,通过联想分析出来的,但立意要深刻,必须对材料和话题拓展分析。

②在阅读视野范围内搜集材料来确立主题,特别要重视回归课本,利用课本资源。

③要注意话题的思辨性,从多个角度去立意。顺向:现状影响心态。逆向:心态改变现状。纵向:面对现状,只有端正心态,才能走向成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客观地分析现状,努力去改变现状。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考试说明》中关于写作的总体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在基础等级中第①条是“符合题意”,第③条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在发展等级中第①条是“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第④条是“有创新”,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级为D级。这就说明,如果作文“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就可以拿到基础分数,但是要拿到高分,必须“深刻”“有创新”。

【典型例题分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以“中国人读书调查”为话题,让学生了解当前中国人读书的现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它既能让当下马上将进入大学的学子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也符合“世界读书日”的号召。此题宜辩证思考,在这个信息和网络日益发达的社会中,读书是否必须要到书店去买?网上阅读的利弊是什么?衡量读书的标准是什么?造成读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都会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切忌一棒子打死,偏向一方或否定其他;切忌行文缺乏构思和逻辑,不管怎么写,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引:“天使”可理解为一切美好的事物,如善良、美丽、诚信、友谊、爱心、尊重、理解、宽容等,“心中的”可理解为属于自己的,或早已在心中设计好的,“雕刻”可理解为努力追求。综合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立意:(1)追求人性中善的东西,如“塑造自身的心灵美”;(2)实现心中美好的奋斗目标,如脚踏实地,从小事着手,逐步实现奋斗目标等;(3)谈论确立一个美好而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首要前提,如生活中应有发现美的眼睛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引:“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既表现人生的追求,也表现价值的定位。一般情况下,考生在审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1)位置高,价值就大;位置低,价值就小。(2)位置高价值固然大,但位置低价值不一定小。(3)位置高价值未必大,位置低价值未必小。

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意:从社会意义方面,可以谈位置价值关系的一致性,如高位置应该创造较大的价值;可以讽刺当今在其位不谋其事,甚至误事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现象;也可以对平凡位置加以肯定,重视小人物的位置与价值等。从个人的幸福感出发,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够创造最大的价值,因此应该树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观、幸福观,体现在其位谋其事的安身立命的价值观;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立足,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也可以从凡事过多考虑个人价值,容易忽视整体价值这一观点出发,反映个人位置对整体价值的影响。

【达标测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十年浩劫之初,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被扫地出门,一家四口只好搬到一处低矮、简陋的破房里。屋子四壁无窗,家人心绪黯然。趁大家忙着清理收拾的工夫,黄永玉先生提起画笔就在墙上作起了画。不一会儿,一幅油画就大功告成了,画面上铺满明媚的阳光和竞相开放的鲜花。这时,黄永玉转身兴奋地对大家说:“看呀,我给新家‘开’了一扇窗啦。”家人抬头一看,顿感眼前一亮:整幅画气韵生动,视野明净开阔,室内陡然增添了许多生气,真的像开了一扇窗呢。一家人原本抑郁、惆怅的心绪也因此豁然开朗起来。

传说佛祖临终之际,留给弟子的遗言是“自以为灯,自以为靠”。如果命运无情地关上了所有的门窗,那么就像黄永玉先生那样,给自己画一扇心窗;如果正经历浓重的黑暗,那么就点亮自己的心灯,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眼前的黑暗,照亮自己脚下的路。

请以“打开心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③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母亲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她带儿子来到海边,指着前面说:“儿子,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如今,这位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他已经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请以“快与远”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③除戏剧与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

【达标测试答案】

思路点拨:这个话题的题眼是“打开”,即要突出实现“心窗”的过程。“心窗”是比喻说法,意思是心灵的出路。“打开心窗”的意思就是通过自我调节,为心灵找到一条出路,从而解救自己的灵魂。这个话题的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大体把握在通过调节,自己由“失望”、“忧郁”、“自卑”等变得“自立”、“自强”、“自信”等这个范围内就算合题,即使写成了帮助别人“打开心窗”也不算离题。

写作中注意三个得分点:一是如果写散文,一定要展开联想,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如引用诗文歌赋,把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史铁生、史怀哲、泰戈尔等纳入笔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如果写议论文,建议采用分论点结构,条分缕析,“首先”、“其次”、“再次”等阐述“怎样打开心窗”或“为什么要打开心窗”等,论据充足,令人信服;三是如果写成记叙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情真自有佳作出”,否则易掉入吟花诵月的自我的圈子里出不来,这是阅卷老师最反感的。

【综合测试答案】

思路点拨:“快与远”是关系型话题,不能片面地写“持之以恒”、“天道酬勤”等,这只是话题的单个方面。透过材料,去辩证分析“快”与“远”的关系,飞得快固然是好事,可是飞得快不一定飞得远;反过来,飞得慢也不一定飞得不远,只要飞得持久,仍然可以横渡大洋。所以决定远近的因素不是快与慢,而是是否持久。如此正反分析,便抓住话题的要义。“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长跑,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你跑得有多久。”材料富含的就是这个哲理,要是能这样立意,就抓住了话题的核心。

第三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据的文字信息。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规则要求。

(二)材料的类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断、寓言„„ 2.论说型——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5.图表型——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单给材料,即专为写作而设计的材料;有的是试卷阅读语段。近几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阅读能力的测试之后,用同一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即看图写文。

(3)此外,材料作文还有扩写、续写、改写、缩写、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紧缩”,考生作文时不能信马由缰,必须在材料控制范围内写作,而且这种范围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话题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将所给的材料放大,通过阅读思索,从中找出有见地的观点,自定主题阐述真情实感;

2.处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写材料作文时,对所给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对这些材料,考生必须有“求同”意识,要认真分析、提炼,写作时要紧扣材料,行文过程中还要时时照应材料。

话题作文要求张扬考生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审题:

(一)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样审题?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1:据报载,一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项目实验方案,自以为肯定能得到全国一等奖,结果只得了三等奖,发奖时,他竟不起立领奖;还有一位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项发明创造的设计,当他得知工厂要投产时,却单独和厂方洽谈,要厂方给他两万元人民币,或送他出国留学。

从所列出的审题结果中,选出最佳的一项:()

A、要有商品意识 B、要不知足

C、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D、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例2: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

(三)审题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应试技巧

应重点念好“三字经”: 1.读。

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

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细细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读,做到心中有底。2.析。

粗读材料之后便要析读材料,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这是拟题立意关键性的一环,可运用如下方法: ①根据中心拟题立意。

主要用于意义明显、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据以立意的突破口。例3:现在,报纸在呼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少的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教育部门再三强调,要关心爱护中小学生的身体。请你就此发表有针对性的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②根据条件拟题立意。

例4:“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结合你周围的人和事,引进这段语录,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文题自拟。③发挥想象拟题立意。

如续写的材料,想象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老虎听从了。农人回村把村民叫来,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阅读上面的材料,把它扩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记叙为主,合理想象,适当充实情节,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以简短的议论结尾,题目自拟。

这种题型,发挥想象尤为重要,想象能使文章更生动,中心更突出。④提炼观点拟题立意。

例6: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新婚时竟拒绝父亲为她多置家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张木桌,两把椅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论”;家具多了,得擦洗、掸刷,她没有这个工夫。原来,她把“工夫”全用在实验室里。她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她一连四五个月不分昼夜,从两千多吨矿石、水和药品中提炼出1克纯“镭”,从此她的“镭的母亲”的荣耀称号传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观点只能选用一个,否则中心就变得杂乱了。3.防。

就是防失误。要防止如下六个方面的失误。

①扩写以后的记叙文原貌依旧,手法单调,叙事枯燥,仅仅只是增加了若干字节而已;

②改写后的记叙文与原文意相去甚远,添加的细节违背生活常理; ③议论文在引述材料之后就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④因重视材料而漠视了文题中的关键词,写出来的文章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 ⑤观点提炼不准确,文章立意过偏、过浅; ⑥文体有误,格式有误。

五、怎样确立文体?

第一:要看你提炼的观点适宜用什么文体 第二:要看自己善于写什么样的文体

第三:要考虑是否已占有与该文体相应的足够材料 第四:考虑用该文体写作能否写出新意,避免从众心理

注意:无论哪种文体,格调一定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活力;切不可消 极低沉,阴暗晦涩。

写给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 若拟写记叙文,则应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1.从中引发观点,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有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的,所以往往可以从中得出观点(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不管怎样不同,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来阐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写作思路: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论据。对于做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3.用做联系实际的参照“标志”;

4.用做拟制标题的话题,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5.用做照应开头的结论,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因此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材料内容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总之,写给材料作文必须“像捉毒蛇须打它的七寸一样”抓住“要害”即关键。写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是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读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一、读材料

1、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批判角度:

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

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酒香也怕巷子深)

2、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清 袁枚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善吃——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5、寓言故事型的材料。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出此之外就属跑题。要扣材料来展开论述

1.通篇不引材料。有的考生,整篇文章,没有一处是扣材料的,这怎么能算是材料作文呢?这样写,即使 是立论正确的文章,也会判为不及格,立论错误的,就更不用说了。2.开头转抄材料全文或局部,然后,就一直没有再扣材料来写。3.写到文章的最后,才点一下材料,开头和中心部分,完全没有点材料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例子: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评:本段仅两句,句(1)点材料引入。方法是简练转述材料内容。材料议论文开篇的弊端常见者有三:其 一,照抄全部材料。其二,根本不触及材料。其三,先空发一段议论,才绕回来引材料。该文开篇,没有这样的败笔。句(2)点出全文中心论点:“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材料作 文开篇段第二句的位置,是文眼位置,该位置的句子,应视为文眼句。应特别注意锤炼好。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水”和“木”就是材料的内容和立意。它又是全文的统领句,统领全文的论述。仅用两句话,足 以达到开篇咬材料入题。】

二、从“四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主要可从四个角度审视:横向、反向、延伸、类比。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现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使学生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三、联实际。中考作文虽注重一事一议,也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 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四、立论点

1、扣材

2、准确

3、稳妥

4、鲜明

5、简洁

五、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

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如:《对<鸟的评说>的评说》、《我的评说》(范围型)•;《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如此“评说”要不得》、《嫉妒是进步的大敌》、《要正确对待别人》(论点型);《由•<鸟的评说>•想到的》、《读<鸟的评说>有感》(感想型);《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鸟”》(比喻型);《评鸟与评人》(关系型);《如此“评说”恰当吗》(问题型)。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例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感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但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四篇: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汇总

悟画中蕴含之意,道画中未尽之言

——材料作文之漫画类作文导写

【风向导析】

漫画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命题形式之一。早在1983年,高考全国卷就曾以《找水》这幅漫画为材料,要求学生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并根据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6年,全国卷以《截错了》和《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两幅漫画为材料,要求考生向别人介绍两幅漫画的内容,并对两幅漫画欣赏比较,写一篇议论文,说明自己更喜欢其中哪一幅。

2005年和2006年的高考命题中,涉及到漫画内容的考题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2005年,湖北卷、天津卷和浙江卷上各出了一道由漫画构成的“图文转换题”;2006年的高考试卷中,也有3份试卷出现了漫画题,分别是辽宁卷、山东卷和重庆卷。这些考题也不是以作文题的形式出现的——有的让考生谈漫画内容,有的让考生拟漫画标题。这类“图文转换题”(属于“语言表达题”中的一种)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题,但在审题和表达上与作文的要求非常接近。

2007年的全国卷作文题又是以漫画《摔了一跤》为材料。

2008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是以漫画《助鼠为患》为材料,且命题很有创意——要求考生以田鼠的口吻向人类写一封信,角度颇为新颖。

2010年全国卷作文以漫画《啥年月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作为作文材料,同年的江西省高考试卷上还出了一道图文转换的漫画题,这幅画以纪念逝世不久的萨马兰奇为主旨,是高考漫画材料作文中绝无仅有的非讽刺性漫画。

高考作文以漫画作为命题材料,无论对高考、还是对漫画来说,都是有益的尝试。对高考来说,优秀的漫画中蕴藏着文本有时难以表达的深意,在充满文字的语文卷上出现一道漫画题,能有效减轻考生的压抑感,同时也增加了高考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度;对漫画而言,虽然我国有一定的欣赏讽刺漫画的传统,但对当今青年人来说,他们接受得更多的还是日本的故事漫画,借助全国、全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讽刺漫画文化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一般要做到以下4个步骤:

一是要读懂画意、画旨。考生在作文之前,要先仔细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和图中文字。

二是要抓住形象特征。抓住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三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画中之话和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且能获得大量写作材料。四是要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画旨,综合构思成文。考生要确定适合自己阅历和写作能力的内容和文体,一般适合写成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分析辩证。【题目例析】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伊索寓言》中的那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的小石子,它想出办法来了——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进了瓶子里。瓶子里的水位渐渐升高,乌鸦终于喝着水了。”这则故事旨在告诫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善于想办法,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的。而这篇作文所提供的漫画材料,正是脱胎于这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但是翻出了新意:一只挥汗如雨不停地朝瓶里衔着石子的乌鸦忽然发现,身边的另一只乌鸦正优哉游哉地将一根吸管探入水中喝水。大为惊讶的它冲着那只用吸管喝水的乌鸦叫道:“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要写好这篇作文,第一步便是读懂这则漫画。在《伊索寓言》中,那只通过衔石子投入水中而喝到了水的乌鸦正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智者形象。在别的乌鸦对那半瓶水无计可施只能依依惜别的时候,是它想到了借石子来提高水位,进而轻松喝水的方法。应该说这在当时也正是一种“不按套路出牌”的办法,这一方法本无先例,其他乌鸦也未曾想到。但是,当这一方法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传承千年之后,它便成了一种“套路”,成了一条束缚乌鸦们思维的绳索,而当出现更新鲜、更省力的喝水方法的时候,因循守旧 者势必要指责那些“不按套路出牌”者的创意了。所以,这幅漫画正是要告诉人们:再先进的方法,终究会有落伍的时候;再智慧的脑袋,一旦被一种旧的模式“固化”,便会成为阻挠新生事物诞生的顽石。我们只有不拘泥于固有的套路,勤于思考,努力创新,才会打造出前无古人的全新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而且这种创新绝不会一劳永逸。“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曾经的网络流行语无意间道出了一个真理:一旦“前浪”一味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哪怕它曾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过,也会被它身后的创新的力量撞得粉身碎骨。如果“按套路出牌”是我们生活的准则,那么这种“套路”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必须时时更新。否则,只有打破陈旧的“套路”,不按牌理出牌,才能给社会带来生机!【范文展示】

做好吃的三明治

一片飘着香气的面包,依次在上面放上煎鸡蛋、火腿和黄油,最后盖上一片反面涂着果酱的软面包,一只可口的三明治便完成了——这是一个套路,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将黄油和火腿的位置调换一下,此时的三明治会更加好吃。原因是原先位于上层的黄油先入口,油腻感会遮盖住火腿的咸香味——可见,要做出更好吃的三明治只需在制作套路上做一个小小的修改就行。

生活中很多事情就像做三明治一样,我们习惯了某种口感,可在突破常规后,你会发现一个更奇妙的味蕾世界。万花筒是孩子们百玩不腻的玩具,每每转动一个角度,眼前的世界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攫住了孩子们的新鲜感——因为它打破了一般玩具的常规套路,一遍一遍重复地玩,却没有重复的画面出现,因而也就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之一。

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摆脱了列强的侵略,成为世界强国——是改革铸就了强盛的日本。曾经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苏联施行了斯大林模式,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但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使斯大林模式逐渐僵化,虽然后面几任领导人作出了一些微调,但始终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的本质。最终,屹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在1991年轰然坍塌。历史教训告诫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成规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就像数学上的定理一样,只能套用和模仿,而不能灵活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原来的那套与当时时代相适应的模式不再适合需求,这时就需要不按常规出牌。当大多数人都视大学为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时,全美最好的音乐学院的一位女生却毅然退学,做起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她那怪异的音乐风格,瞬间风靡全世界。她就是当今最著名的音乐人之一——Lady Gaga。

当然,打破常规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推到重来。如果将火腿、黄油都放在面包的最上面或者干脆不加面包,那就不是三明治了,更谈不上好吃或不好吃了。常规终究是通 向目标的最易于行走的道路,尽管有时行不通,有时还要走弯路,但其所指的方向是不错的。四川某中学的4名中学生拿了家里的几万元钱说要出去闯自己的天下,但几天后家长们却在网吧里找到了他们——他们的目标和方向完全偏离了轨道。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是辍学生,但他们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引领了他们自己的时代,这是因为他们认准了自己的方向。打破常规的前提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片面追求形式。

改变两种食材的位置,便可改变三明治的口味。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当你在生活中撞上瓶颈、遭遇困境的时候,换种方式思考,不按套路出牌,另辟蹊径,或许你会做出最好吃的三明治。这就像乌鸦喝瓶子里的水,其实固定的套路是没有的,用成本最低、最便捷的方法喝到水才是最值得称道的。【魅力点评】

本文从生活小事(吃和玩)入手,点出了“不按套路出牌”的意义,再列举日本明治维新和苏联斯大林模式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改革才能带来活力,僵化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最后告诫人们改革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上的改头换面。这样,文章完成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论证。写作议论文最忌讳空洞的、浮泛的说教,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论证往往更具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本文并未过多点出漫画材料的内容,但处处紧扣其主旨——放弃传统套路,敢于不按牌理出牌——论证这一主旨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且正反结合,将漫画中的内容加以拓展和延伸,受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跨越千年的美丽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所在。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唐代以后,渐趋衰落的社会得到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从宋代王安石开始的 4 改革派,用他们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却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

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在汉代,由于受到楚辞的影响,形成了华而不实的“赋”。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虽然之后浮华之风也曾沉滓泛起,但朴素终为主流。

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兰,生动自然,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生命与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只有发现与创造之花才是永开不败的花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魅力点评】

文章从道德、政治、文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对于中国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巨大意义。举例贴切,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笔老练。尤其是将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进行比较鉴别和因果推定,很有创意,也很见功底。作者的看法未必都很准确,但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见解,足见其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处,这一点是很值得嘉许的。

乌鸦的选择・人类的选择

石子投入瓶中,瓶中的水位在一点点升起;吸管插入水中,轻轻一吸便悠然入喉――面对这两种喝水的方法,乌鸦会如何选择?人类又会如何选择?

在历史的最初

当乌鸦们知道投石可以喝到瓶底的水时,这种方式被迅速推广开来,进而成为一种套路。

大约是几百万年之前,在亚欧大陆上生活着一群黄皮肤的类猿物种,它们在不断挑战自然的实践中摸索,学会了连缀树叶为衣,钻木取火为食,凿石刻骨为器……它们还试着用两根木棍或竹棒来夹取食物,并乐在其中――它们骄傲地赐其名为筷子,学名为箸。于是乎这种利用工具辅助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就被广泛传播到了各个角落,就像乌鸦的“投石喝水”一般,会投石的乌鸦终于得以生存,会使用工具的人类得以战胜自然,以至成为今天万物的主宰。只不过,东方的筷子传到西方,演变成了贵族餐桌上的银光闪闪的刀叉。当文化开始碰撞

第一只乌鸦开始用吸管喝水时,众乌鸦一齐投以鄙视的目光:这家伙不按套路出牌!

也许从最初使用叉筷开始,东西方的文化间就渐渐出现了一道长长的裂痕。

当中国的老郎中们捻着胡须,眯眼提针在人体数百个穴位上妙手回春时,西方的医生正用着各式镊子、刀子在人体有疾的身体组织上划着优美的弧线。

当中国绣女们妙手纤纤,在绸缎上绣出满园春色时,西方科学家已“咔嚓”一声用相机丝毫不差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当中国商人念着祖宗留下的口诀将木制的算盘敲得噼啪作响时,西方人正筹划着在电子的基础上用0和1引爆一个信息时代。

当东方人指着西方人谴责他们“作孽犯上违背天条”时,西方人也轻蔑地看着东方人说他们“迂腐固执不知变通”。

而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意味着世界的天平开始倾斜,东西方文化的对撞已不可避免。然后

当乌鸦们明白用吸管喝水既快捷方便又省时省力时,乌鸦们会作何选择?

十指纤纤如何也不能快过飞轮滚滚的机器,血肉之躯如何能抵挡钢铁怪物的侵袭?于是松江布价暴跌,港澳台三区割让,通商口岸开放……泱泱大国于一夕间被迫大门洞开,绵延了五千年的文化在西风中飘摇。于是,一些人脱去了长袍马褂,穿上了西装革履;抛弃了筷子,选择了刀叉――黄皮肤的人开始对白种人的头脑产生了敬畏。

然而他们不知,白皮肤的人也对黄皮肤的人产生了崇拜。于是丝绸茶叶扬名天下,孔子学院漂洋过海……

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激荡融合中,历史在不断地进步。

其实,投石与吸管,目的本就是一样的。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条件,当然更取决于效益。【评点】

文章将乌鸦的选择与人类的选择相映衬,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我们不应目空一切妄自尊大,亦不该妄自菲薄迷失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最佳的行为方式。有句话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也只有成为“世界的”才会促进“民族”的发展和造福于全人类。投石与吸管本无优劣之分,以其中一种为“套路”才真正可悲。

猴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那个古木参天的时代。有一天,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打破了森林固有的宁静。在一棵巨大的树上,一只老猴子正在斥责一只小猴子:“你要搞清楚,对于我们猴子来说,树上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的双手是用来攀爬树枝的,而不是用来去做一些我们不该做的出格的事情的!”周围的猴子都点头表示赞同。因为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把坚固的无形枷锁,将它们的双手束缚在了树枝上。小猴子反驳道:“我们既然有手也有脚,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下树去开辟生活的新天地?难道我们注定一辈子只能与树枝为伴吗?”小猴子的话使老猴子有些恼火。老猴子非常严肃地对小猴子说:“只有在树上,我们才能得到安宁。你听说过哪只猴子到广阔的草原去了吗?省省心吧!不要总是把精力放在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上,有谁愿意放弃安逸的生活而去寻找困顿的生活呢?”

小猴子意识到自己无法说服其他猴子,便在那个傍晚,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森林,独自勇敢地踏上了那片未知的天地。因为他不想在树上度过自己的一生,也不想让自己的双手只用来攀爬树枝。于是,他开始慢慢地接触一切,学习如何只用双腿走路,用双手去触摸更

多美好的事物。当然,这样的生活也会有危险存在。有一次,在采摘盛开的玫瑰时,小猴子的“手”被刺伤了;还有一次,小猴子被狼追逐,由于脱离树枝,它跑得不快,险些丧命。虽然生活中充满危机,但它依然非常高兴,因为他做到了其他猴子都不敢做的事情——解放了双手!从此,小猴子能够直立行走了,而且能够用双手来制造简单的捕猎工具,使自己更容易获得食物。

很久以后,这只小猴子又来到了当年的那棵树下,当树上的猴子正准备耻笑他愚蠢的行为时,小猴子却说:“我现在已经摆脱树枝的束缚了,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奔跑,追逐草丛中的蝴蝶……也许在你们看来,我已经变成了一只怪物,但是,我必须要说,那些在你们看来近乎疯狂的叛逆行为,却给我带来了在树上永远不会得到也不敢奢望的快乐。”听到这些话,有些猴子心动了,跟随他开始了地面上的新生活,而仍有一些猴子不愿放弃现有的安逸的生活,留在了树上。

几百万年之后,那些在地面上生活的猴子慢慢进化成了人;而留在树上的猴子,仍然过着猴子的生活。

在这个被许多经验与传统界定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已有的认识与规律操纵着,而渐渐失去了突破常规的意识和勇气,做事不能越雷池半步,缩手缩脚,阻碍了前进的脚步。

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描写一只小猴子从猴子到人的进化过程,体现了敢于打破常规的积极意义。文章借助拟人手法,通过老猴子与小猴子的对话,形象地展现了新旧思想之间的斗争,特别是通过塑造小猴子这一形象,歌颂了勇于打破常规的精神,从而凸显了主章的主题,想象合理,构思新颖。同时,文章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留在树上的守旧的猴子们依然过着猴子的生活,而那些在地面上生活的猴子却慢慢进化成了人,鲜明的对比,强烈的警示,使主题更加突出。

结尾画龙点睛,引导人们用故事蕴涵的道理来审视现实社会,这正是寓言的价值所在。敢于跳出传统(650字)

不要一直追寻着前人的脚印,要敢于开辟出自己的道路。————题记

在图画的中央,一个硕大的水瓶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画面,瓶子中的水已经不多了,瓶底静卧着几粒石子,还有一颗石子即将沉入瓶底,顺着石子的抛物线向上看,一只乌鸦正大汗淋漓的对着一只正悠闲的用吸管喝水的乌鸦说:“你这家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朋友们,你们也许会嘲笑投石子的乌鸦愚笨,不开窍,但是,我们反思一下,这个乌鸦有时不正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吗?舍弃方便快捷的捷径不走,偏偏要遵循“传统”。敢于跳出传统,才是真正的智者。才能在生活的画卷上增上多彩的一笔。

说起程菲,也许大家都有所耳闻,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女子,凭借着传奇的“程菲跳”跳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跳上了国际跳马平台,展示了自己在跳马项目上的实力。

一日,教练正在观看几位准奥运选手的跳马动作时,正准备休息时,一阵细小的声音打断了他的休息,“请问您可以帮我看一下我的动作吗?”教练很好奇,答应了这个女孩的请求。

是的,这个女孩就是程菲。教练欣赏他的跳姿,和她敢于“跳出来”的勇气,中国素有谦虚的传统美德,低调做人,做事。如果没有伯乐去发现千里马,那么千里马只有被埋没。

但是,程菲做到了,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跳出来。我们许多人都深知这一点,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有人怕失败,有人怕别人的闲言碎语,还有人怕。。。

在历史长河中,正是有人敢于跳出传统,才有一种新的概念新的发明等的诞生,是历史长河中翻滚出璀璨的浪花。

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不容小觑,跨国公司,环球商务…….不亦乐乎,但仍有不少的中国制造,只赚取微薄手工费的企业,工厂。这种微薄的利润,远远不如“中国创造”有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只有敢于跳出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我们国家才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屹立于世界经济之林。

第五篇: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与设想】

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面对话题,学生有时觉得大而空泛,不易把握,给人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本课以理论指导和当堂训练为重点,指导学生找准话题的切入口,采用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的方法,迅速打开思路,立意成文。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在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审清题意,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审题立意方法

(一)化大为小。

要想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那么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的概念,看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个本事是“目无全牛”,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小见大,“一针见血”。

1.限制话题。话题的限制越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就越大,标题的字越少,词语的外延也就越大。实际写作时我们必须对话题加以限制,做到宽题窄写,大题小作,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2002年高考的作文话题是“心灵的选择”,据此可以写“妈妈的选择”、“同桌的选择”、“困难面前的选择”、“生与义的选择”等等,这样一限制,“选择”的外延就小了,行文的指向明确了,作文的立意、选材、写法以至结构都容易把握,自然能写出好文章来。

(提问)再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此前后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都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

教师总结: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这样文章范围缩小了,打开思路就迅速多了。

如何限制话题,找到更小的切入口呢?那就是把一个总话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话题。

如:“饭桌上”为话题作文,很多同学想到的仅仅是吃饭的问题,那么这个思维的空间就非常狭小。如果把“饭桌上”作为一个信息源,围绕它可以拟几条信息线。你可以想象一下,饭桌上的“人”是一条标线,“物”是一条标线,“情感”是一条标线,“事”是一条标线,“时间”都是标线;在每一个标线上都有很多审题立意信息点。比如说在“人”的信息标上就可以标出下面这些信息点:我在饭桌上、不速之客上饭桌等;在“事”的信息线上可以有:怪事出在饭桌上、饭桌上谈奥运、**骤起饭桌上、饭桌上的审判。再比如“情感”线上,烦恼皆因饭桌起,温情丝丝在饭桌等。再比如在“时令”线上,饭桌早点日日新,饭桌今日又春风,隆冬送暖入饭桌,月圆饭桌合家欢……从“时间”线上你可以选饭桌上的回忆,饭

桌上的变迁,二十年后饭桌上等等话题。这样思路一打开之后,拿着一个话题,可以想象无数个选题,这里面就可以有无数的材料可以写。这样饭桌上"成了社会生活的窗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可以浓缩在饭桌上。这么多信息是不是都选呢?只能取其一条,于是第二个步骤就是集中,这么多想象里哪一个最能打动你的,让你最有话可说而最不落俗套的,你就选哪一个。

.设问构思。面对话题,运用设问,在脑子里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此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从而使文章内容和主题更深刻。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问:“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选择?”、“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或给人们什么启示?”等,通过设问,对话题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文章的立意也就容易确定了。

(提问)再如:写话题作文《理解》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什么是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我理解别人吗?别人不理解我时,我的感觉如何?

教师总结:这种自问自答方式,可以使思维逐渐深入,较容易确定切入点。

(二)化虚为实。

有时话题是抽象的、虚拟的,甚至蒙上科幻的假象,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假若记忆可以移植”之类便是。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一时捉摸不准,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把话题引向现实生活,立足于现实,思考现实,表现现实,写成针对现实、发表见解、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

“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是一个带有科学假想的话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当年许多考生大书特书记忆移植的可能性,或一窝蜂地写科幻题材,以至高考之后市面上的科幻读物脱销,一时洛阳纸贵,殊不知这正好步入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自然难得高分。其实,只要拿这个话题与“假若我是市长”、“假若我是班主任”等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是同一性质的命题形式,都是想象作文,都是在“假若……”的前提下,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都可以把笔触伸向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激浊扬清,任尔所为。

可以这样结合周围的日常生活立意,“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父辈几十年以来为工作为生活日夜操劳,摸爬滚打,遍尝生活中酸甜苦辣的记忆移植到我的头脑中,让我尽快地品味生活,理解父母,感受亲情,消除代沟;“假若记忆可以移植”,我要把初

三、高三学生遨游于题海之中,饱经过重的学习负担煎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痛苦记忆移植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老师的头脑中,让他们反思应试教育的弊端,探寻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作文话题不管形式怎样变化,它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要写好它,必然要使自己的行文内容回归现实,反映现实。

三、以“苦难”、“等待”为话题进行具体指导。

(一)苦难(设问构思)

①展示话题材料。

《中国青年报》曾以一篇题为《幼稚与艰难:解读八十年代》的文章中探讨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如崇尚自由,讲究情调和品位,藐视权威和传统,不关心政治但关注舆论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普遍表现为IQ(智商)很高,EQ(情商)很低,简而言之,就是只执迷于一些小的细碎的玻璃式的情感,很敏感又很脆弱,而在伟大、崇高和悲剧、苦难的情感面前,他们常常显得漠然,很难感动,或者无法感动。大家对苦难有过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吗?请以“苦难”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②立意训练,请学生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话诠释“苦难”的含义。(注意要把话题化小、化实。)(设问构思)

苦难是战争废墟中的孩童的哭声。

苦难是铁达尼号撞上冰山的那一刻。

苦难是一杯失意者独自啜饮的苦酒。

苦难是安乐种下的恶果。

苦难是有志者成功的阶梯。

苦难是没能正确对待的幸福。

苦难是老母亲额上深深的皱纹,头上丝丝白发,手上厚厚的老茧,以及她那蹒跚的背影。苦难是黎明前的黑夜,只有经历黑夜,才能迎来黎明的曙光。

苦难是走在明媚的阳光下,心却寒冷如冬。

苦难是帆,苦难是桨,正因为我们拥有苦难,生命之舟,才能历险滩,战恶浪,闯暗礁,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苦难是时间淬炼人的工具,经过苦难的淬炼,人才会从“不懂”到“懂”。

苦难是落叶飘零无法挽留的瞬间,是运动场上无法超越的1秒。

苦难是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生活境地。

苦难是梦想翱翔蓝天的雄鹰失去了强健的双翅。

********************************************************************************

苦难是勤劳人的前半生,懒惰人的后半生。

——李敖的一句名言:不怕苦,苦半辈子;怕苦,苦一辈子。

苦难是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当你未曾经历过时,你没有资格说它,当你经历过后,你会觉得你更没有资格说它。

——所以智者常常缄默,而未经世事者因一点疼痛逢人便诉。

苦难是一架梯子,它让勇敢者踩着它,摘取幸福的果实。

苦难是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20岁,史铁生的人生之门刚刚打开了一条缝,憧憬的眼眸从门缝里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阳光、蓝天、白云,绿草、红花、飞蝶,可是这门突然“哐当”一声关上了,留下的是无边的黑暗与令人窒息的寂静。史铁生说他喜欢霍金——另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他用作品照亮了宇宙。而史铁生照亮的是人类的心灵。史铁生“用他的苦难提高大家对生命的认识”,他的恳切、优美的散文是让读者无法不感动的人生的诗。

事实上我们现代人都在集体远离苦难,都需要适当的苦难教育。“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家书》)

(二)等待(限制话题)

①展示话题材料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请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②审题立意指导

话题作文以其开放性和张扬个性的特点而受到命题者和广大师生的青睐,北京市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曹阳老师曾撰文指出“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近三年高考话题作文中涌现出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习作即是最好的明证。话题作文“等待”同样也是十分开放的,也是能写出具有个性的文章的。

从等待的主客体对象来看,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等待,可以是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等待,也可以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等待。作文时我们可以写我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友人之间的相互等待,可以写恋人、夫妻之间的等待,可以写师生之间的等待,可以

写群众与干部之间的等待,可以写贤臣对明君的等待,可以写对手乃至敌手之间的等待。同时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对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小可大,可以是身边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时我们可以写等待下课,等待放假,等待中考录取通知书,等待元旦联欢晚会,等待高考,等待申奥,等待入世,等待本土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等待巴以双方的和平,等待伊拉克战火的平息。

从等待的时间来看,可长可短,短至几秒,长至千年。赛场上,运动员由各就各位到发令枪响,等待的时间可谓短矣;中国入世,十五年艰辛谈判,可谓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类的历史跨越了千年,可谓“千年等一回”。

从等待的距离来看,可以是近在咫尺,虽近在咫尺,有时却如隔着万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远在天涯,虽远在天涯,有时却瞬息即至,等来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等待者所处的环境来看,可以是顺境,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可以是烽火岁月。从等待者的态度来看,可以是主动积极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抓住机遇,大显身手,一鸣惊人;可以是被动消极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虚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锐气,丧失了良机,最终一事无成。

从等待时的心情来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美丽的;可以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从等待的结果来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颜,抑或是泪水;可能是团聚,抑或是分离;可能是希望,抑或是无奈;可能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无限良机,抑或是“水中月,镜中花”,竹篮打水一场空。

立意自定,思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要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文体自选,并不是不要文体,而是把选择文体的权利交给了你,让你选择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来写。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杂文、随笔、书信、日记等等体裁,任你选择一种,但必须写什么像什么,而不能写成“四不像”“五不像”或“六不像”。例文点评:

等待中国足球(男足)

“十强赛开赛在即,中国队再次出征。几代人冲击世界杯的梦想,能否在胜利的哨音中绽放?我们期待着中国队努力铸就辉煌!”这是央视体育频道在十强赛开赛前为转播十强赛所做的广告,其实这也真真切切地反映了亿万球迷的心声。【点题,引用广告词来反映亿万球迷对十强赛的期待心里,十分具有典型性,也使人如闻其声】球迷们在等待着十强赛的开始,在猜测中,在不安中,在关切中……【运用排比句,增强语势,反映了球迷们更为复杂的心里。省略号的运用,撩人遐思迩想】

第一场,中国主场对阿联酋的比赛。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看台上出现了这样一句标语:孩子,不要再让我心痛。【这一句运用呼告修辞,强烈地表达了殷切的期望:我们等待的是胜利,而不是失败】是啊,这已是中国足球第七次冲击世界杯了!几代球迷在前六次等待中等到什么?等到了“黑色三分钟”,等到了“只差半步到罗马”的遗憾,等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痛。【往事不堪回首】终于,中国队主场3:0轻松拿下了阿联酋队,为十强赛开了好头。【“心痛”与“欣慰”相对照,终于等来了一线希望】然而十强赛征途漫漫,我们在等待着。【这是充满希望的等待,也是提心吊胆的等待】

“我们在等待着最后几秒钟的到来!”这是央视解说员在中国主场对阿曼的比赛将要结束时说的话。【足球是圆的,足球场上风云变幻,不到最后一秒,谁胜谁败,不可妄下定论,尤其是对中国队】是啊,我国亿万球迷都盯着直播画面等待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一个“盯”字形象地写出了球迷在等待的过程中专注而紧张的心理】随着一声哨响,五里河沸腾了,中国队历史性地闯入了世界杯决赛圈,我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我们在等待着最后两场中国队能

有更出色的表现。【这句欠通畅,可改为“但我们还在等待着中国队在最后的两场比赛中能有更出色的表现”】

当十强赛尘埃落定时,当男足队员忙于庆功祝贺时,【此处用笔经济,惜墨如金,使文章详略分明】你们可知道,我们仍在等待着。【在等待中,希望已变成了现实,此处还在等待,确实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也正是该文与同类文章的不同所在】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真正”两字不能少,用语极有分寸】,因为这次十强赛我们没有同沙特、伊朗、日本、韩国交手。【道出使用“真正”两字的个中原由】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消除那令人压抑的“恐韩症”;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此处加“早日”两字可与上句保持一致,使语脉更流畅】成为亚洲足坛的老大;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何时能看到你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匹敌,何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的比赛中看到你!【这两句有语病,可改为“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与法、意、西、巴、阿等强队相匹敌,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早日能在世界杯总决赛中拥有一席之地!”这样,上下文形成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位球迷对中国足球现状所具有的清醒认识,对中国足球未来所作的深层次的思考,对中国足球事业所寄予的殷切期盼。】

我们在等待着中国足球能有一个更好【“更好”改为“更纯洁更美好”】的环境。不要让天才少年在污浊环境下沉沦,不要让假球**影响了球迷的情绪。让那些“金德囚少”,“曲乐恒事件”一类的事远离中国足球。【这两句针砭时弊,等待中寄予着厚望。正是以上两小节使本文在立意方面比同类文章胜出一筹】我们等待中国足球有一个更清纯更美好的环境!【此句可删去】

我们等待着中国足球……【再次点题,并呼应开头,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

【总评】

本文紧扣话题,选取了几个特定时段,几幅典型画面,表达了以我为代表的亿万球迷在等待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的复杂心情。可贵的是,小作者并没有在等到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后就匆匆收笔,而是怀着更高的期望,站在新的高度,开始了新的等待,等待着中国足球的真正腾飞。在立意上确实与众不同,显得棋高一着。另外,全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行文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语言也有一定的文采。不足之处是个别语句还不够流畅。

下载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时事新闻评述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2011-08-03 19:13:58) 转载 标签: 分类: 写作教学 高考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方法指导 教育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精选5篇]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例1】请以“我想为你唱支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暗含限制的标题作文) 命题(标题)式作文,要审清标题中每一个语素。“你”,可以是......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学案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一、审题 1.“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因此,考场作文我们要高度重视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阐述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概念诠释】 阐述类材料包含两种:一是命题人用或叙述,或议论,或说明的方式(可能也夹杂点抒情的成分),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给考生提供一段或两段文字材......

    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

    2015届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 (一)审题立意指导 依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可以从材料(1)、材料(2)、材料(3)分别立意,也可以从三则材料中部分组合立意或整体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 文 第二十四讲) 审题、立意 (对应学生用书82~85页) 1. 走好考场作文第一步: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争取做到切合题意。 2. 力争立意深刻、见解新颖、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自主审题立意,列出较为具体的作文提纲(不少于150字)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一、审什么? (一)审体裁审题首先要确定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都有它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