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

时间:2019-05-14 02:5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

第一篇: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

2015届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

(一)审题立意指导

依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可以从材料(1)、材料(2)、材料(3)分别立意,也可以从三则材料中部分组合立意或整体立意。

由材料(1)立意,可以写“要快”。若要更深一步,则需在论证“为什么要快”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快,是理性、沉稳的“快”,而非浮躁、盲目的“快”。

由材料(2)立意,可以写“要慢”。若要更深一步,则需在论证“为什么要慢”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慢,是理性、沉稳、坚毅的“慢”,而非迟钝、拖沓、懒惰的“慢”。

由材料(3)立意,可以写“快慢要适度”、“快慢要结合”之类。这是一种辩证立意。至于从三则材料中部分组合立意或整体立意,由于材料(3)基本涵括了材料(1)、材料(2)的含意,所以这些部分组合立意和整体立意基本上包含于材料(3)中。

三则材料都可以反向立意,但一般不支持如此处理。如材料(1),它的具体语境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竞争”,所以比尔•盖茨说要“比别人快”。这是正确的。对于“快”和“慢”,是不能浮于表面、简单去理解的。我们要做的,正是对“快”和“慢”的拨开表层看本质的深刻剖解。也就是说,要把道材料作文写好,非常重要的是能否深挖“是什么”和“为什么”。而这,正是议论文写作抛弃肤浅、走向深刻之道。

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深刻而深刻”。这样做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立意,而不是一味求高求深。那种超出自己水平的“高深”立意,是很难驾驭而反伤自身的。一位同学的作文立意是“慢中也可求快”,看起来似乎很深刻,可因为“慢中也可求快”很难辩明,结果写成了笼统、杂乱之文。

总而言之,这道作文题三则材料构成了一个逻辑性关联:要快——要慢——要快慢适度。这是很巧妙的设计。以此角度而论,这道作文题是成功的。“要快”、“要慢”、“要快慢适度”,三者无分高下,只要写得好,都能拿高分。而且,在三则材料如此明确、强烈的提示下,应该极少有考生会偏离“快”和“慢”的立意范畴吧。“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这也是此作文题成功之处。

(二)考场优秀范文3篇 范文1:快慢得当,因时而行(理2 唐歌颖

975字

总分117分)

法拉奇说:“生活就像历险,学得越快越好。”可朱光潜也说:“慢慢走,欣赏啊!”可我说,快慢要得当,正如在微软的员工要快,银杏要慢慢成长,快慢因时而行。(开篇入题)

快与慢都只是人生的一种姿态,两者看似是矛盾的,但其实都是统一与人的意识的。正如北大才女刘媛媛说的:“人是一个多面体。”人可以快,也可以慢,一切皆因时而行。但若不因时而行,一味求快或一味求慢,都将可能走进“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生困境。(次段释题)

一味求快,易受挫折。随着时代的变迁,快节奏的生活成为主流。在“发展产生有道理”的指导下,有些人不顾客观规律,一味求快,反而走入困境。过去我国经济一味追求高速发展,在强调“快”的情况下忽略了“好”,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又如西药讲求见效快,但却给患者带来副作用。这些都是一味求快而导致的恶果。“快”的确能使人迅速适应社会,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一味求快,却是不可取的。(第一层,为什么)

一味守慢,易遭淘汰。在当今社会,瞬息万千,总是慢半拍的人可能会因无法适应社会而遭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所言,那些进化得慢的鹿会因吃不到高处的树叶而被淘汰。近代的中国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西方携坚船利炮入侵时,清政府却仍固守传统,不愿变革,落后于世界潮流,只能被动挨打。正是因为清政府的一味守慢,不愿因时而变,才落得人人得以宰割的可悲下场。可见,一味守慢难以适应时势,这样的人或民族难逃厄运。(第二层,为什么)

唯有因时而变,快慢得当,方可赢得人生的丰盈。亚里士多德说:“在适合的时机,做适合的事情才是最好的。”因时而变,该快则快,宜慢则慢。梁朝伟在演艺圈的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时常在不同的剧组来回跑,可谓快;可他在闲暇时,又能慢下来,看天看云看海又是一天。梁朝伟将快与慢的关系处理得极好,也难怪他成为大众羡慕的“好好先生”。因时而变,入世做事宜快,出世做人须慢,快慢兼行,人生方能丰盈。(第三层,为什么)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快慢得当呢?须要做到审时审势,一切因时而变。在工作岗位上当如微软公司的员工一样,要快,要抓住机遇;但在学习成长过程又要如银杏树一般,上承雨露,下接沃土,慢慢沉积,慢慢成长。再者,更要做到脚步要快,灵魂要慢。脚步快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不被淘汰;灵魂要慢,是为了收获灵魂的饱满,欣赏人生之路的风景。(第四层,怎么办)

快慢得当,因时而行,愿你我都能在这条人生之路上,走得从容安然,走得坦荡无憾!(简洁收尾)

秦道快评:唐歌颖同学非我班之学生,但她很虚心向我求教作文,也能把我所授之作文技巧活用于考场。这篇考场作文,我私自评为54分之优秀范文。而我尤赏此文之“怎么办”一段。作者不但敏锐指出材料(1)之“快”义、材料(2)之“慢”义,更能提出“脚步要快,灵魂要慢”之独见。此二者,固乃“怎么办”之议,亦为“是什么”之深化。此思辨力,胜出一般考生多多。不过,此文在道理论析上较薄弱,如对“为什么”的三个分论点的理论剖析,相当单薄,基本上就是“分论点+举例论证”的写法,这是无法使议论文深刻厚重的。而这种“分论点+例子”的议论文写作模式,也正是时下议论文教学的弊误。

范文2:快慢适宜,人生自如(理3 李然想

855字

总分121分)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速度很重要,耐力也不容忽视。为了在社会更好地生存,以便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这要求每个人懂得学会快慢适宜,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从容、更自如。(开篇入题)

何谓快慢?于我看来,“快”就是比他人更先拔尖以赢得主动,而“慢”就是静心积淀,静学习,慢成长。(阐明是什么)

信息化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化万千,竞争激烈。在这个竞争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像比尔·盖茨说的那样,“你比别人快,才能在竞争中赢得机会”。个人只有将自己的才能尽早显露出来才能更好地抓住成功的机会。作家张爱玲亦言:“出名要趁早。”前有张爱玲早早展现了个人的写作才华,令当时上海文坛惊艳,今有14岁印度少年成为互联网公司CEO及《超级大脑》李云龙成功夺冠。这些人不无为我们诠释了“快”于众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这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时刻准备显露自身才华以拔尖于众。(为什么要快)

但,歌德亦有言:“人生的真谛,不在于像火山一样爆发,而在于像大海一样包容和持重。”真正的智慧是需要经过岁月的打磨积沉后形成,这种经过人生的淬炼的智慧方为真智 慧。过早的拔尖会易使之因众人的过多关注而丧失成长的动力、空间直至走向平庸。中有方仲永的“泯然众人矣”,外有《小鬼当家》的童星哈瑞·金后来的吸毒堕落,这无不令人感叹吁嘘。因而,惟有学会放慢速度、静学习,静沉淀,个人才能更好地在沉默中爆发。钱钟书静心多年,不懈耕耘,终成大著《管锥篇》,2014年诺奖获得者玻希斯经过十多年的研究终成大器。(为什么要慢)

如今的社会既是个快速变化的互联网社会,又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这需要个人学会快慢适宜,以慢成就快,以快促进慢。只有学会慢学习,静心积淀,个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为自己的“快”拔尖创造基础。个人如此,国家亦然,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就要认真落实新常态慢下来,保证GDP的增长质量。以促进更快发展。(结合现实谈快慢适宜)

以慢为基础,促进“快”发展,以“快”发展推动慢学习的坚持。(独立段总结)只有快慢适宜,懂得两者相辅想成的关系,我们的人生才会走得更有把握,更从容,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独立段升华)

因而人生要快慢适宜,才能更自如。(简洁收尾)

秦道快评:在论证深度上,范文2比范文1更胜一筹。这主要看二文的理论剖析之深浅:唐歌颖同学之文更近似于“分论点+举例论证”模式,在理论剖析上较浅;李然想同学之文则在理论剖析上花了较多笔墨,所以说理稍深透。当然,这篇考场作文在“为什么要慢”与“结合现实谈快慢适宜”间,缺了一层:“快慢适宜,人生自如”。这一层的缺漏,既使文章字数较少,更使文章内容、结构缺失,削弱了考场议论文夺取高分该有的厚重特质。这篇作文我不知其考场得分,但由此次总分121分推断,作文得分该在53分左右。

范文3:慢下来,为未来蓄力(理3 蒋蔷薇

1037字

总分124分)

古人云:“物以稀为贵。”而我如今要说:“物以慢渐珍。”同时栽下的树苗,但如今高大的白杨却俯瞰着低矮的银杏。对比粗犷的白杨,一心求精的银杏并不会急于显示自己一时的高大伟岸,而是潜心求慢,最终蜕变为树中珍品。而这个过程,正是银杏选择慢下来,为未 来蓄力的体现。(由材料二提出论点)

慢下来,决不意味着要“懒”下来。正如银杏如今纵使矮小,却并没有停止积累,停止生长一般。而“懒”却是对自我的放纵,对未来的空想。如此看来,“慢”貌则不慌不紧,却是一个时刻为未来蓄力的“实干家”,而“懒”却是停止脚步,只是一个对未来抱有无限憧憬的“空想家“罢了。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我在地面漫步,不在云端跳舞。”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总是会比云端上的空想家来的要更加踏实,更有可能追寻自己理想的未来。(“慢”是什么)

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恰是我们为未来弛而不息、蓄力前进的标志。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慢下来的脚步、不停滞的追求,往往是达至成功之巅的保证,从而不会至于脚步太快,偏离得太远。故而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才会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如斯般白费力气,实乃不讨好之举。(为什么要“慢”)

而且,只有慢下来,才能直面前进道路的荆棘与挫折,成就一个更坚强的自己。尼采非常喜欢一位德国神秘主义者的一句话:“磨难是达致真理的最险峻之途。”为了追求真理和人生的真谛,磨难总是不可避免的。倘若我们只顾横冲直撞,在这险峻之途上一味求快,最终也只会摔得头破血流方罢罢了。因此,民国才女林徽因有言:“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慢下来,温柔地迎接挫折与困难,才能铸造一个更坚强的自己。(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要“慢”)

然而,反观世下,西方的快生活快节奏冲击着我们对于慢的耐心,磨灭了我们抗击挫折的能力。于名利物欲纵横之世,《菜根谭》一语道破:“势利纷华,不染者洁,近而不染者尤洁。”在这污浊的世界大染缸中,懂得慢下来沉淀力量的人越来越少,就算是一些高洁之士,也总归“泯然众人矣”。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一次又一次地将人们一味求取得“快利”而扭曲的嘴脸展现无遗。在这个道德贫血、忘却沉淀的时代,央视名嘴崔永元也不禁发出了一声慨叹:“加快发展的中国啊,等一等吧,等等人们尚未进步的灵魂!”由此可见,慢下来,对你我,对国家,都是不可缺少的,如今我国经济的“慢下来”的新常态正是最好证明。(针砭现实)

慢下来吧,宁做慢而求珍的银杏,不做急而求高的白杨,为你我的未来蓄力!(回扣材料,简练收尾)

秦道快评:对这次茂名一模作文题目,一般人也许会认为:综合三则材料辩证立意比只 从材料一或材料二立意要好。事实并非如此。统合三则材料立意固然好,由材料一或材料二立意却也未必差。如单写“快”或“慢”,则可以写得专而深,由材料三或三则材料立意,则显得较全面。但“辩证”之义,却不能说从各个方面思考就是辩证,而只写某一方面就不是辩证了。其实,所谓辩证,也可以发生在单个论证对象的。如此文之写“慢”,作者将“慢”和“懒”厘清开来,这本身就是一种辩证思考。而正是这种对“慢”的辩证思考,使得这篇考场作文的达至“深刻”之地。由此而论,这次茂名一模之作文阅卷,不应以立意定高低。我不知道蒋蔷薇同学此文的考场得分,估计在53——56分之间。其实可以给58分。它论证的层次推进,它论据的博采精当,它情怀的砭弊匡世,都是上乘的。不过,第二段将“慢”与“懒”厘清,不若将“慢”与“迟钝”厘清。

第二篇:2017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考场

2017年茂名一模语文作文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主题是“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以及甲乙丙等6人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当今适不适用和如何运用的对话(即看法)。这样,我们在立意时既可以肯定“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实用性、适用性,也可以辩证指出“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不实用性、不适用性,还可以论述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统而言之,就是我们应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适用性的范畴内,探讨如何看待、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只要能围绕“传统文化”这个范围,紧扣传统文化现状来分析,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保护和传承(包括改造、发展、与时俱进等)都是符合题意的立意。

三、审题立意

1、符合题意立意

(1)从认识和理解的层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等待我们去挖掘。

肯定非物质文化或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为非物质文化或传统文化也要宣传,呼吁发扬光大非物质文化或传统文化,也可以提出不能盲目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要辩证看待,一分为二地看待非物质文化或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

(2)从保护和传承的层面:珍惜古人经验,灵活为我所用。

承认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从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出发,珍惜传统文化,呼吁提高保护传统文化意识,提出行而有效的保护措施,传承发展!

(3)从传承责任感的层面: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由传统文化危机现象出发,分析文化边缘化的原因和危害,批判现代人们意识薄弱,漠视传统文化,呼吁关注、重视、传承传统文化

(4)从批判发展的层面:二十四节气内容有些不相符,但是其精神尚在,值得为我们所用,对经验遗产要活化运用,不能照搬等。

辩证认识经验文化或传统文化的局限性,认为传承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要求,与时俱进,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深化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赋予其时代精神,使之具有新的指导意义。

2、优秀作文题目示例:

《留住传统之美》《二十四节气之想》《继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传统》《不忘传承,不忘发展》《让二十四节气“接地气”》《传统文化痛在不为人知》《以批判之名,扬传统之美》等

3、问题作文示例

(1)范围脱离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如《继承和发展》《继承开拓,紧跟时代步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类题目极为容易打擦边球。如果文章一直围绕传统文化展开,可以评为一、二等文。但如果只在开头结尾对题材有所引入,而文章例子无关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只能归为三四类文。

(2)既脱离传统文化,立意也过于高远,空洞无物。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民族精神永流传》。此类文章只能打三类文以下。

(3)完全脱离传统文化范围,只在开头引用材料,引出一个观点,但后面内容与非物质文化或传统文化无关,没有就事论事,如大谈特谈人或社会要如何如何创新,大谈创新的意义等,视为离 题作文,如《人要懂得变通》等,离题作文25分以下

(三)师硕谈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时事类材料作文题目,在“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设置了甲乙丙丁戊巳共六人的对话。

对话的主题是“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当今适不适用和如何运用。这样,我们便可以在此范围内正确寻找立意角度了。既可以肯定“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实用性、适用性,也可以辩证指出“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不实用性、不适用性,还可以论述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统而言之,就是我们应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适用性的范畴内,探讨如何看待、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这些都是由表层含意——“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实用性、适用性——而思考得之。更深层次的思考,则是对“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内涵的探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超越“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对当下之实用性、适用性(小用)的窄小藩篱,而从其对整个中华民族文明与发展的重大意义(大用)的层面来思考论辩。

其实,六个人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谈论“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目光狭浅的,一如我们去瞻拜高州冼太夫人庙而求子,去瞻仰化州孔庙而求分,都不着本义。“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是农耕社会的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其于当下,或有实用性、适用性,或没有实用性、适用性,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传承它们、为其“申遗”的根本原因。我们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因为身为中国人,必须肩负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如我们学文言文,不仅是为高考,更是为传承文脉;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属于华夏族群的一员,我们不仅是活在当下,还活在亘绵的族群文明史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才能在族群文化根源与长流里获得文化记忆、认同与启引,从而完成史学意义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哪里去”的探索,而生命亦必将由此亘绵、厚重、立体而不是当下、单薄、平面。

由此意义而言,材料六人谈论“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实用性、适用性,正折射了当今人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陌生与曲解,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功利化心态。这样,弘扬“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精义,批判当下以功利化心态对待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错误观念及做法,可作此材料作文之较大气与深刻之立意方向。

不过,需注意的是,凡材料作文,必然要受材料本身内容及含意之限制。本材料之限定内容是关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实用性、适用性的对话,其含义是对传统文化在当下实用性、适用性的思考。我们写作时,应该紧扣这一内容及含意限定论述。

同时,我们需注意,若文章单论“二十四节气”,就会显得单调、单薄、狭窄;所以,比较好的写法是由“二十四节气”引启“传统文化”论题,并以后者为中心论析。

而参考立意,皆由此材料内容及含意伸发。

(四)学生考场范文

范文1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理31 李美莹

51.5分)

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国人在为此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议论纷纷。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传统文化。(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有人认为,知道“二十四节气”也没有用,有些节令跟今天的气候特征不相符了。的确,世易时移,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已不是很准确了。但是否就能说明它没有用了呢?陈道明曾在担任评委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评论我国传统花鼓戏毫无新意,不 值得再传承下去的年青评委。在此,我亦要批评持“二十四节气”无用论或过时论观点的部分国人。“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存在体现了先人们的聪明智慧。而且“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它已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迹,渗透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来说,“二十四节气”的内在含义要远比其外在功用重要得多。因此,那些否认“二十四节气”的人显然是错误的。(批判“二十四节气无用论”,剖析其错误。这段分析很到位,不过有点狭窄,仅是在“二十四节气”析论,而未能上升至“传统文化无用论”的高度剖析,而题目是《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而之所以有人持“二十四节气”无用论的观点。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浅薄无知。因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所以不能理解传统文化之于个人、国家、社会的重要性,从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由衷敬重,于是口出狂言。二是对传统文化自信力的缺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开始蔓延渗透进入我国。这就产生了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优势性的比较。又因为近代以来,我国大小屈辱不断,处于挨打的地位,而西方国家崛起,这导致了部分国人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力,认为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凡是中国的都是不好的。这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是绝对要不得的。(分析“传统文化无用论”产生的原因。这两个原因的分析很合理,只是最后划波浪线处的内容将论题稍微偏移了。这也导致了倒数第二段“吸纳外来文化”的主题偏离。)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理性待之,既不能妄自尊大,亦不能妄自菲薄。诚然,我国传统文化的确存在不足之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亦必有其优越性,这从我国是唯一一个连续十多年申遗成功的国家就可以看出。(这一段很奇怪,因为上段既然已经分析“传统文化无用论”的产生原因,这一段便可以紧接着提出解决办法了,何必要这一段呢?而且,“不能妄自尊大”之论,从何而来?)

对待传统文化真正理性的做法是对内要去其糟粕,对外要创新融合。所谓对内去其糟粕指的是剔除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取或不合时的部分。对外创新融合即对外来文化不能一昧抵制,而应该取其精华,并将之与传统文化融合,以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活力。正如,我国清末民国初,孙中山先生进行的剪辫子,废跪拜礼,学习西方握手礼仪,自由恋爱等的一系列改革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西法中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做到勇于革陋,敢于创新融合才是真正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对传统文化具有足够自信力的体现。(这段写怎么办,但掺杂了“对待传统文化”与“对待外来文化”两部分内容,后者显然是偏离题意了。举例分析时,为什么不回扣“二十四节气”呢?)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一个代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带给我们骄傲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应该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回扣材料,重申主题,简练结尾。)

教师点评:

李美莹同学这篇考场作文,我最欣赏的是它的“‘二十四节气’的内在含义要远比其外在功用重要得多”的理解,以及能够分析出“传统文化无用论”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与文化自信力的缺失,这二者大气而有深度。但这篇作文有“内容混搭”的缺陷,其不仅写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也写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应该坚决剔除“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因为它不在论题之内。而这样的“混搭”,也导致了文章中后部分的“混杂”,“妄自尊大”的无根之语便轻易而出了。其实,文章第二段即应直接切入“传统文化”,以使之统驭后文,而不是单论“二十四节气”。

而《理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拟题,也增加了论证难度。因为“理性”是一个较宽泛的词,宽泛则难以精确;如果改为“批判”或“正确”,会明确、精准些。“对待”是一个更宽泛的词,更难论述。“对待”可包括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实质上,这篇作文就是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一起论述的。既然这样,应该把“对待”改为“传承”,把论题限定 在“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明确论题之内。所以这篇作文宜改为《批判传继承传统文化》、《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之用》等。

相比较于张心仪同学的作文,李美莹同学这篇文章论据较少。作为理科生,我们写作文时应力求举多一些例子。因为,在阅卷场上,论据丰富的文章打分要高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说理条理、充分,而又论据丰富,则较能稳定地拿二等上以上的分数。

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简纲)

一、概述材料,因此观点: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继承传统文化”是什么,“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什么,“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三、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则。(去功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等。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四、剖析现实不能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成因。(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与误解,功利主义的盛行、学界与政府层面的忽视等。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五、提出使传统文化得到批判继承的对策。(提升国民传统文化素养、摒弃功利主义、学界与政府的积极作为等。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六、回扣材料,回应观点: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范文2既要传承,也求创新(理31 陈玉湘

52.5分)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那是一件令我们欣喜万分的事。但正如材料中人们讨论的那样,“二十四节”气已无法完全适合如今的气候变化和农业耕作。那么,这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该被如何正确对待?我的看法是:既要传承,也求创新。

传承是经验,创新是发展。

如今世界正在飞速发展,中国也是发展大军中的一员。但发展不能凭空而来,经验极为重要。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诸如中医,古建筑技术等都为各自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中国农民也从中受益。但是只一味因循守旧,终究只能原地踏步,无法进行发展。正如如今四季气候变化与古时大不相同,照搬“二十四节气”大可不必。所以创新很有必要。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新即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新的改造。这无疑可以为文化和工业等注入一股新的动力。《人民日报》这样评价屠哟哟获奖,“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历久弥新的中医才能永葆生机”这是对传承与创新的要求,更是对二者作用的肯定。

反观现实,多数优秀的传统手工业技术方面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传统建筑由于不加保护而日渐腐朽,传统文化越来越不被人们熟知。究其原因,其一,是不求创新。就好比“二十四节气”,它不适用于现在,并不是因为它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气候渐变,其节气已无法对应。但如果像苗族的“拉丝银饰”传承者一样,改变传统的手工搓丝,而使用机器,同时也引入焊接技术,更是将设计图立体化,将所制成品送去展览。既吸引了年轻人前来学艺,更使这门艺术重焕生机。这也是徐悲鸿“道在日新,艺亦需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的真实写照。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老话已重复无数遍。但我认为那些传承至今的传统文化,其精华是对不同时代而言的。这些传统文化虽未必完全适用于我们这一时代,但最好的做法是将其完全保存,然后我们再取用适用部分,进行创新。做到既传承了这些宝贵传统文化,也使其新颖而再具传世的能力。因为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依相存的。没有传承,创新是空谈,但如果只求创 新,而抛弃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得不偿失。两者的结合,应像故宫那样将传统文化印上可爱精致的纪念品,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二十四节气”既然已不能完全使用,不如我们在此基础上,重新创作出适合当下气候的“新二十四节气”,既要传承,也求创新。

教师点评:

对陈玉湘同学这篇考场作文,我本如对张心仪、李美莹同学作文般段段点评的,可评着评着就不得不放弃了——因为我抓不准后半部分的文脉。这应该是陈玉湘同学下笔前对行文思路并非清晰掌握而造成的,所以有了第五段“其一”之后没有“其二”,也有了第六段似乎是在部分重复论证前文内容。(第六段应该是想对“传承”和“创新”进行辩证论述吧)我想,如果把“传承是经验”和“创新是发展”分层论述,思路会很清晰。也可以不要“传承”,而单论“创新”。

我很欣赏文章第三段对《人民日报》对屠呦呦评价的引用,鲜活、贴切、文雅、敦厚;也极欣赏最后一段,能够提出创作“新二十四节气”,有才大胆!

既要传承,更要创新(简纲)

一、概括材料,提出观点: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二、要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传承”是什么?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可正反对比分析。可不止一段。)

三、更要创新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创新传统文化?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可正反对比分析。可不止一段。)

四、论证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继承必须创新才有生机,创新基于继承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五、反观现实,印证既传承更创新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六、回扣材料,回应观点: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范文3让传统重新发光(理2 张心仪

53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芒满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作为中国传统农业智慧结晶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再度引发人们关于对待传统的思考。愚以为,面对传统,在继承中革新,赋予其时代的活力,让传统焕发新光彩,或许是最好的做法。(开篇引用《二十四节气歌》歌词,合景而添文采。然后简练概述材料核心内容,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愚”有文气,比口语化的“我”好。)

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遗产,有一句诗说得好:“无论你离开多远,都离不开你的心;无论你跋涉多久,都躲不了你的影。”于每个中国人而言,这个影子就是我们植根于传统的根;面对传统文化,继承永远是前提。而如今,不仅是“二十四节气”渐渐为人所淡忘,太多的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反映戏曲文化的《百鸟朝凤》票房惨淡;中国最为隆重的春节年味索然,都暴露出国人对传统的不上心。谨记一个没有根的民族没有明天,只有继承而非淡忘,中华的文化基因才能薪火相传。(这段非常简练,在一段中融合了对“传统”的定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式微、警示漠视传统文化的危害。其实这一段就是阐明“传统文化是什么”和分析“为什么要传承传统文化”。很精彩的一段,难得的是这份简练的笔力及最后富于哲理的语 句。)

然而,就如“二十四节气”中不少内容已经与现实矛盾,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糅合传统的精粹与时代的脉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而要想做到这点,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以“然而”转折,见出思路的变化,托出“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的主题,然后引启后文。)

一是师古而不泥古,明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点,加以修正。前段时间火热的北京老话中有不少涉及家规家风的内容,“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楚梦归家须告知长辈”“不许用筷子满盆子挑菜”诚然,这里面有不少当下人们也应该奉行的准则,这部分传统委实值得延承。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里面关于笑不露齿等与现行生话方式相悖的训诫。如果我们拘泥其中,全盘接受,必然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就像完全依二十四节气区安排农事也会闹出乱子,有批判的继承,才能找到传统与现代最和谐的相容点。(对策一。这是“解决问题”、“怎么办”的第一层。不过,虽然这段的举例分析很贴切而精彩,但“分论点+举例分析”的写法毕竟不能把道理析明,虽然论据丰富,但很难未达“厚重”。举例是不能代替析理的,所以在提出分论点后,应该在道理上剖析“为什么”,即“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是为何会产生矛盾点”,而其“修正”的原则应该是什么;然后才是举例分析)

再者,传统要焕发生机,就要使用当下时尚的商业模式去运营,为传统打下时代的烙印,拉近传统和新生代的距离。不难想象,“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确实引起了不少回响,但要扩大熟知度仍远远不够。或许可以仿照歌手谭维维和秦阴老腔合作的成功案例,也可以借鉴央视推出的大受欢迎的《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建立传统与时尚的运营模式的联系,多渠道进行推广,令百姓可以与曾近神秘遥远的传统并肩言欢。(对策二。这是“解决问题”、“怎么办”的第二层。不过这一段也未能的道理上剖析“为什么”,而是更多地以析例来代替析理。)

总之,对待传统我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去继承,同时不盲从,有革新,有变通。唯有这样,才不至于让“端午节”被抢注、“中医针灸”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遗憾再次上演。愿我们能借由“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契机,让传统焕发新气象!(平实但稳健的结尾。在此结尾段添加了“端午节”和“中医针灸”的例子,非同常笔,但效果很好。不过,“中医针灸”墙内开花墙外香也挺好的,同时启发我们:让传统文化走出去,也许是使它焕发光彩的好办法。就结尾技巧而言,一般是概述前文内容,重申主题,回扣材料。结尾若能引用名言,会更显厚重。)

教师点评:

张心仪同学在茂名市一模中以130分获得全市语文科第一名,作文优秀固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基础题部分作答非常出色。就语文备考而言,把作文之前的基础题尤其是选择题做好,是比写好一篇作文更重要的事。作为高三学生,我们应该明白,作文的考场发挥与阅卷打分有许多偶然性,我们很难次次优秀;但基础题目,则是可以次次出色而且不受阅卷主客观因素影响的。

此文打53分,很合理。不可否认这是一篇条理清晰、层次递进、论据新颖丰富、紧扣材料而又拓展开阔的优秀考场作文;但没有往更高分打,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审题立意稍有偏差。这道材料作文的核心主体是“传统文化”,而非“传统”。传统与传统文化虽然相近,但并不等同,不可以相互替代。而题目《让传统重新发光》虽然观点鲜明,但平白少彩,(可改为《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而且一下子把“传统”这一审题立意偏差的缺点暴露无遗,使文章在阅卷伊始就失分了。在论证主体中,也是“传统”与“传统文化”交杂。二是析理单薄。文中“怎么办”的两层,缺乏道理剖析,从而导致文章未达至“厚重”层次,故而未能使阅卷老师很信服地打一等上的分数。

《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由题目而论,文章既可以侧重于“为什么要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也可以侧重于“怎样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前者强调“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的重要性”,后者强调 “怎样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但无论侧重哪方,都只是侧重而已,并非荒废另一方,对另一方应依然以重点待之。张心仪同学采用第二种写法。不过,如果侧重于“怎么办”,则应先剖析“这么办的原因是什么”。如“用当下时尚的商业模式去运营传统文化”,则应先分析与商业化时代隔阂是传统文化式微的重要原因,而时尚商业模式非但不会破坏传统文化,反而能使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从而焕发新光彩。这一“原因分析”,可以在“怎么办”时连带分析,也可以于“怎么办”前独立分析。

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简纲)

一、概述材料,提出观点。

二、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的根本,我们让传承不息。(传统文化是什么,当下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及危害,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扣“二十四节气”论析)

三、传统文化在当下式微的原因一:部分内容不相适合现实生活,甚至落后、错误。(析理、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四、传统文化在当下式微的原因二:受商业时代冲击,与时尚商业模式背离,难于推广与应用。(析理,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五、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对策一:师古而不泥古,明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点,加以修正。(析理,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六、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对策二:使用当下时尚的商业模式去运营,为传统打下时代的烙印,拉近传统和新生代的距离。(析理,析“二十四节气”例,拓展举例分析)

七、总结前文,重申主题,回扣材料。

(三、四可以合可分,四、五可合可分。随机应变)

(五)橘郡中学教师下水作文

见小用更识大用

(师硕)

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历经磨难而长存常盛,为何?因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息!可现在,传统文化正遭遇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如材料中“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人们关注的,不是传统文化大用处的文化宏义,而是其小用处的实用价值。唉,如此错误认知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危险啊!

传统文化当然有小用的实用价值。就如“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人们耕种、养生,粽子、汤圆可以美味享用,岱宗、长城可以攀登望远。可是,传统文化的大用处,却在文化宏义层面——它是国家、民族的文明结晶和文化记忆,更是国家、民族文明存亡盛衰的根本。传统文化存,则国家、民族文明可繁盛不衰。传统文化灭,则国家、民族文明必衰亡。文明既衰亡,则国家、民族亦不存。故钱穆《国史大纲》言:“世未有其民族文化尚灿烂光辉,而遽丧其国家者;亦未有其民族文化已衰息断绝,而其国家之生命尤得长存者。”南怀瑾亦言:“亡国非可怕,至可怕者乃国家、民族之根本文化亡绝矣,此则万劫不复也!”

诚哉斯言。我们怎可不传承传统文化呢?犹太民族历经二千余年的流浪劫难,依然坚守传统文化,故而终为强大、优秀之民族。相反,伊拉克虽然有“古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但此古文明已湮灭,其后也没能产生统一的国家、民族传统文化,所以后来虽然勉强捏合成国,却是一个各部族离心离德、分据割裂的衰弱之国,备受侵凌和内乱。“台独”势力妄图“去中国化”,是因他们明白,欲使台湾彻底“独立”,必先根绝中华传统文化。“港独”分子叫嚣,固然有国外势力教唆的原因,可香港长期沦为英殖民地,“港独”分子少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也是其中的深层原因吧。

传统文化如此重要。可世人只见其小用而不识其大用,危险啊!

以小用来判定传统文化的价值,是当下的风气,对传承传统文化危害甚大。如“二十四节气”的气象陈述,远比不上现代气象科技精准便捷,弃之可也。如此,我们大可以丢弃传统文化如粪土了。这种小用的心态,其实是很短视的功利主义。它的取舍标准,不在于文化宏义,而在于私己利益。所以王国维故居被乱搭乱建以收租金,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房产商荡平,一些地方政府为商业开发而拆毁文物或新建“文物”。此类为功利而趋小用弃大用的事件层出不穷,则传统文化的湮亡并非危言耸听啊。

见小用更识大用,传承传统文化,政府与百姓有责!在政府,一方面,继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大资源投入,加强监管与惩处,切实有效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更新发展观念,在经济利益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矛盾时,能有敢为大用牺牲小用的远见和魄力;再一方面,在社会各个层面加强传统文化教化,增强国民传统文化素养,颂扬传承传统文化之大用,匡正以小用看待传统文化的功利世风。在百姓,则应力所能及地主动学习、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在小用与大用冲突时,能舍小而取大。

亨廷顿言:“国家的富强可能导致本土文化的复兴。”罗志田则言:“只有让传统文化在国人思想里融会贯通,国家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我们正处在国家富强而传统文化复兴的关键时期,见小用之实用价值,更识大用之文化宏义,尽你我之力去传承如“二十四节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则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可待也!

师硕自评:这篇作文写得艰难而滞涩,前后拖延近一个星期才完成。期间数易标题,如有《摈弃功利心态,传承传统文化》《功利心态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大忌》、《传统文化之用,在大而不在小》、《舍小用取大用,传承传统文化》和《传承传统文化,振我中华文明》等,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传统文化之用,在大而不在小》,但完篇后又把它改定为《见小用更识大用》。数易标题,其实是主题的变换调整。主题既然不确,则要酣畅下笔是极难的,同学们应该也能看出其主题飘闪的痕迹。期间又数易其稿,残篇约有四,成篇则有二。写时,总像陷入魔咒般,老是不满意前稿,要推倒重来,要摆脱前稿的套路;可重新下笔,又是前一篇的路子;于是又不满意,再搞一篇,仍是不满意。在这样的拘禁与挣脱中,我一坐到电脑前就脑袋发胀、脑筋僵死。后来终是“凿”出了一篇,是用半文言写的——我老读文言文,中毒有点深,一下笔就是文言风。但我依然不满意——这不是我喜欢的文风,且又超字甚多。可没办法了,就用这篇吧。不过文言可不大好,于是用半个钟将它改为现代书面语,改动后,字数竟只比半文言版的多一字——不过读着怎么都有点译文的味道。所以如此艰苦,一是年齿渐长,写功渐退,实在是才不堪用了;二是眼高手低,对这篇作文要求过高,要想写得开阔、深刻、厚重,好给同学做个示范,于是自己给自己套住了。尤其是这段时间我教作文特别强调论据丰富化,于是构思、下笔时刻意准备、运用众多论据;结果,反而被众论据所迷困,丧失了明晰的思路与稳健的说理——这点,大家在阅读时应该能感受到。这个错误我以前也犯过,本应记取前车的,这次却因用心过度而重犯了。这也告诉我们,论据勿堆砌,在说理充分的前提下,加上适度丰富的论据,才堪称好应试议论文。很确定的,这是一篇“雕琢”出来的严重超字(1274字)的失败之作。但我还是把它大方展示——因为,唯有平时的反复“雕琢”与“失败”,才有可能换来考试时的“畅捷”与“成功”。

第三篇:高考作文指导一 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指导

(一)审题立意

古人云:“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百箭不能中。能之精者,正如其心;次者中其心之半;再次者,与鹄相离不远;其下焉者,则旁穿杂出,而无可捉摸焉。”是啊,射箭要看靶子,有的放矢。作文要看题目,审题准确,全面,不折不扣地按照题目要求去做。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由是观之,审题立意当属话题作文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精析】

1.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材料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住。题目一反常态,没有直接给出话题,而是要求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考生想审清题目准确立意,只得吃透材料。材料中有两句最关键的话,即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啊!”

我们从牧羊人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这个寓言故事做出以下的理解:做任何事情不要简单模仿,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事,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知等。可以这样立意:①模仿与创新,②自我认知,③认识自己与他人,④聪明的代价,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抓住“它也很可爱”做一点分析,即可发现乌鸦确实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梦想,为了目标勤奋练习,敢于实践等。可以这样立意:①给乌鸦练习本领的机会,②善待弱者,③向强者学习应该鼓励,④向乌鸦致敬等。

2.看清话题,正确理解关键词语

一般来说,试题中总会有一两个对理解题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把握住这些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审题就不会产生偏差。

首先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如2006年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这个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其难度主要在于考生对于“意气”的理解,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意气”的解释有三点:①意志和气概,②志趣和性格,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果考生能准确地理解到其中任何一点,成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考场上是不能带词典的,所以考生对“意气”的理解不可能如此全面,这时可以采取“组词法”,如第一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风发”,第二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相投”,第三个词义可以组词“意气用事”。如果能想到这几个常见的词语,再由这几个词语发散开去,那么以“意气”为题作文就显得容易了。另外,千万不要把这个“意气”与“哥们义气”的“义气”混淆,不然写偏了题就悔之晚矣。

其次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准确感知。如2006年上海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与以往上海题侧重议论文不同,今年的题目有一个“我”,这是近年高考题目中不多见的,更适合写成记叙、抒情类的文章。“我想握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提倡和谐与社会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真情中感悟。要想写好文章,关键是对“手”的理解,题目中的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句式里表达出“我”的一种渴望,一种理想,所以写作的时候要注意抒发真情。如果只就字面的意义而写一个爱情故事,倒也未尝不可,但就失之浅薄了。

3.仔细领会,不可轻视提示语

近几年来的“话题作文”,在表述“话题”的文字之后,往往还有一段提示语,另外还有几点“注意”“要求”等。这些提示语和“注意”“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性语言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利用。

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提示语为:“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试卷已经连续三年都采用关系型话题,2006年全国Ⅰ似乎没有给出话题,乍看有些摸不着头脑。其实这则题目仍然是关系型话题,两个方面分别是牧羊人的见解和儿子的见解。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很关键的一句话,这是告诉考生,只要抓住两个方面的任何一个角度即可构思立意。显然,这比关系型话题要容易得多了。

另外,“注意”和“要求”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信息,如2006年北京卷的“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006年湖南卷“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2006年山东卷“写一篇除散文以外的文体的作文”等,如果不遵从这些要求,问题就大了。

4.健康立意,努力显现积极的意旨

准确立意的含义不仅仅包括文章不能偏离话题,还包括文章内容上的思想倾向,价值取向。因此,高考作文行文中必须考虑文章所表现出的题旨是不是积极和健康。考场作文有四忌:

一忌思想观点离经叛道。某次联考,以“退一步想”为话题。一位考生大谈“日本侵占了东北,退一步想,还没有侵占华北;日本侵占了华北,退一步想,还没有侵占整个中国”,进而又谈“即使全部侵占了,也许我国在殖民统治下,早已像日本一样成为经济强国”,并举香港、台湾为例。这哪像热血激荡的中学生,活脱脱一副卖国贼的嘴脸,比“宁与外邦,勿与家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无论哪个民族,哪种社会,都会弃之如敝屣的。

二忌道德观念惊世骇俗。2001年全国卷,“诚信”话题的寓言材料旨在讽喻社会信用不足,题之神魂在于高扬“诚信”大旗,呼唤“诚信”的回归。某位考生立论“只要对自己有利,可以出卖别人,可以抛弃诚信”,仅得6分。“反弹琵琶”是别出心裁的好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反弹,国家的方针政策,人类共同呼唤的道德品质,如爱心、责任、思乡报国等,你敢唱反调么?

三忌精神世界消极颓废。一阵韩寒热,学生没有见到韩寒的博学与才气,却学会了韩寒的叛逆,在作文中充斥着仇富情节和厌学情绪,片面认为这就是个性化。2005年,某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写到“政治老师满口仁义道德,心肠又冷又硬,从未见他捐过一分钱;语文老师仗着自己读了几本名著,不可一世,处处卖弄,以为别人没读便没了活路;数学老师废话连篇,我始终不明白,上街买菜与三角函数有什么关系”。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有阳光,自然就有阴暗,德育为首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建立高尚的精神情操。这种消极的精神世界,得分可想而知了。

四忌生活认识平庸陈旧。部分学生视野狭窄,写作“底气”不足,在作文选材上,翻来覆去就是那么一点老掉牙的东西。一写教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我补课;一写做好事,就是“三子”——车上主动让位子,上坡帮人推车子,路上捡到皮夹子;说到奉献,就是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讲到勤奋,就是牛顿、达尔文、爱迪生。这种千人一面的作文,只能得千人一面的分数。

5.深刻立意,突现良好的思维品质

这是做到“符合题意”后的进一步更高要求。意有高下雅俗之分,高考作文看重高雅。阅卷老师在一片吟花诵月的无病呻吟中,偶听一曲翻新唱出的杨柳枝,怎能不大呼过瘾?高考作文立意要多一点“大我”,少一点“小我”;多一点境界,少一些市侩;多一点旷达,少一点庸俗;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敷衍。立生命的意,立天地的意,立情感的意,你就能笑看风云。

考生在《留给明天》中,从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谈到生命之爱艺术团的演出,纵论生命的境界,让人生以此为镜,反思生存价值;让生命以此为鉴,感悟生存意义。立意独特,既显善心,又见匠心。广东一考生在《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辉》中,通过德国人战后深刻、真诚地反省得到世人的赞许,日本则连续进行一系列非理性的纪念,遭到世人的唾弃,得出“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地引导”这一论点,立意高远,颇具时代和现实意义。

正如梁衡所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利之所在,情必所钟。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我们提倡高考作文写大事、大情、大理,写一点磅礴正气、富有时代旋律的黄钟大吕式的文章。

【解题方法指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看到成绩单上的“优秀”二字,就像是看到天空挂着一轮太阳,照得人格外温暖。细雨夹着风声,是不是在给我轻声地伴奏?细雨轻吻着我的脸,凉凉的,感觉真舒服!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发,是那么的有趣。我要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考得更好。

看到高挂的“红灯”,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慢悠悠地走着,太阳刺得人好难受,它仿佛是在嘲笑我;蝉高声地欢叫,又好像是胜利者讽刺的话语。周围同学的眼睛看上去也是怪怪的,唉,读书没意思,退学吧。

在日常生活中,与此相似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你怎样看待“现状与心态”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怎么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请以“现状与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第三段是提示语,对写作这篇话题作文,它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①话题是“现状与心态”。

②关系型话题,要写两者之间的关系,可写怎么看待和处理两者的关系。

③可以回忆、联想日常生活中与此相同或不相同的事情,从中选材立意。

2.阅读第一、二段材料,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所揭示的“现状与心态”之间的关系。

满意的现状会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满意的现状使人产生一种消极的心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现状影响心态”。

3.从日常生活中、阅读视野范围内找出一些“现状影响心态”的事例。

例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99(1)班学生周一超,2003年参加了秀洲区公务员考试,通过笔试、面试后,于4月1日参加了体检。4月2日傍晚得知他人已经被录用,自己尚未接到录用通知书后,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悲观绝望思想,当夜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后又产生了报复社会加害负责录用公务员的招考干部的想法。然后他携带凶器来到秀洲区政府511办公室,对工作人员行凶。

例2.爱滋病患者李志星因为忍受不了邻居及家人的冷淡和歧视,先后杀害了邻居李德华的妻子及两个儿子,李留松的妻子和儿子,李党培的女儿和儿子,李献军的儿子。此外,李志星还重伤了李献军的妻子。这4家的男人均因当时外出打工而逃过了这场劫难。

小结:如果就用这些事例来论证“现状影响心态”这个观点,这样写,尽管没有偏题,但只是重复材料所说明的意思,只是对材料补充例证,没有对话题展开深入的分析。

4.上面所举的例子是扣住提示语中的“相同”来列举的,根据提示语,我们还可以列举与材料“不相同”的例子。(要求从课本上找)

例1.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海伦幼时患病,双目失明,两耳失聪,遭遇她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海伦,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她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生活的爱恋。如果没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她能对人类生活高唱礼赞之歌吗?

例2.史铁生20岁上忽然双腿残废,一时“被命运击晕了头”,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一个”,加上“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真是“失魂落魄”。家跟前的地坛,荒芜冷落的古园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起初,他苦闷,绝望,好几年,想到死,常常“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在长期的深沉的思考中,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了消极颓废的心态。后来,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纸笔在报刊上撞开了一条路。

例3.玛蒂尔德整日处于对自己命运不济的愤愤不平之中,对自己所处的境遇耿耿于怀,心高气盛,具有强烈的不满足感,靠幻想打发日子,最终落得个以一晚上的风流换来十年艰辛的结局。但在十年的艰辛中,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打击,脚踏实地地生活,最终走向了成熟。

小结: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面对现状,只有端正心态,才能走向成功。

5.上面列举的例子实际上是两种类型;一种是面对不好的现状,产生消极的心态;一种是面对不好的现状,产生积极的心态。为什么不同的人面对同样一种现状,产生的心态却不同?试从自己占有的材料中去分析。

例1.有两个商人,一个叫彼得,一个叫杰克。他们一前一后患上白内障,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不能阅读、写作和驾驶。疾病令他们十分沮丧。彼得自患上白内障后心情变得很糟糕,时常骂天喊地,酗酒嗜烟,不到半年就完全失明了,最后因酗酒而丧命。杰克则更加担心生意不能继续下去,他不忍心看着妻子与自己一起挨饿。他深深体会到视力不良者的不便和需要,慢慢地研究出了一种特殊印刷的盲文书,为杰克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重新燃烧起了杰克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例2.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到声音;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我之所以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放大美好。如果拿自己的地位跟美国总统比,拿自己的金钱跟盖茨比,拿自己的容貌跟杨贵妃比,这世界上99.99%的人都将痛不欲生。”

小结: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努力去改变现状。

6.这个话题是关系型话题,在高中课本里,我们已学过谈两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课文,如《我与地坛》,行文中作者很好地兼顾了“我”和“地坛”这两个要素:一方面具体描述了“我”在地坛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另一方面又深刻地交代了“地坛”给我的人生感悟,使我完成了生命意义的思考,让我走过了人生的低谷。鼓足了生命的勇气,从而揭示了两个要素的关系,即“地坛是我的精神家园”。

受这篇文章的启示,对这个话题,还可以怎么写?试举例来说。

例:一位心理学家讲了他所做过的一个实验,将两只大白鼠丢入一个装了水的器皿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一般维持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然后,他在同样的器皿中放入另外两只大白鼠,在它们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放入一个可以让它们爬出器皿的跳板,这两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对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器皿,结果两只大白鼠竟然坚持了24分钟,3倍于一般情况下能够坚持的时间。

小结:从上面的事例中可分析出:心态可以改变现状。

7.总结:

①看清话题,仔细分析材料,不要围绕话题材料兜圈子。以上分析出来的观点,有的是从材料中得出来的,有的是受提示语的启发,通过联想分析出来的,但立意要深刻,必须对材料和话题拓展分析。

②在阅读视野范围内搜集材料来确立主题,特别要重视回归课本,利用课本资源。

③要注意话题的思辨性,从多个角度去立意。顺向:现状影响心态。逆向:心态改变现状。纵向:面对现状,只有端正心态,才能走向成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客观地分析现状,努力去改变现状。

【考点突破】

【考点指要】

《考试说明》中关于写作的总体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在基础等级中第①条是“符合题意”,第③条是“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在发展等级中第①条是“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第④条是“有创新”,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级为D级。这就说明,如果作文“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就可以拿到基础分数,但是要拿到高分,必须“深刻”“有创新”。

【典型例题分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以“中国人读书调查”为话题,让学生了解当前中国人读书的现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它既能让当下马上将进入大学的学子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也符合“世界读书日”的号召。此题宜辩证思考,在这个信息和网络日益发达的社会中,读书是否必须要到书店去买?网上阅读的利弊是什么?衡量读书的标准是什么?造成读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都会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切忌一棒子打死,偏向一方或否定其他;切忌行文缺乏构思和逻辑,不管怎么写,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琢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在一旁看着他。

雕像逐渐成型,头部、肩膀、手臂、身躯,接着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地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引:“天使”可理解为一切美好的事物,如善良、美丽、诚信、友谊、爱心、尊重、理解、宽容等,“心中的”可理解为属于自己的,或早已在心中设计好的,“雕刻”可理解为努力追求。综合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立意:(1)追求人性中善的东西,如“塑造自身的心灵美”;(2)实现心中美好的奋斗目标,如脚踏实地,从小事着手,逐步实现奋斗目标等;(3)谈论确立一个美好而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首要前提,如生活中应有发现美的眼睛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锈铁锭不甘寂寞地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个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导引:“价值与位置”这一话题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既表现人生的追求,也表现价值的定位。一般情况下,考生在审题时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1)位置高,价值就大;位置低,价值就小。(2)位置高价值固然大,但位置低价值不一定小。(3)位置高价值未必大,位置低价值未必小。

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意:从社会意义方面,可以谈位置价值关系的一致性,如高位置应该创造较大的价值;可以讽刺当今在其位不谋其事,甚至误事给社会造成危害的现象;也可以对平凡位置加以肯定,重视小人物的位置与价值等。从个人的幸福感出发,谈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够创造最大的价值,因此应该树立一种平民化的价值观、幸福观,体现在其位谋其事的安身立命的价值观;从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致性立足,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也可以从凡事过多考虑个人价值,容易忽视整体价值这一观点出发,反映个人位置对整体价值的影响。

【达标测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十年浩劫之初,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被扫地出门,一家四口只好搬到一处低矮、简陋的破房里。屋子四壁无窗,家人心绪黯然。趁大家忙着清理收拾的工夫,黄永玉先生提起画笔就在墙上作起了画。不一会儿,一幅油画就大功告成了,画面上铺满明媚的阳光和竞相开放的鲜花。这时,黄永玉转身兴奋地对大家说:“看呀,我给新家‘开’了一扇窗啦。”家人抬头一看,顿感眼前一亮:整幅画气韵生动,视野明净开阔,室内陡然增添了许多生气,真的像开了一扇窗呢。一家人原本抑郁、惆怅的心绪也因此豁然开朗起来。

传说佛祖临终之际,留给弟子的遗言是“自以为灯,自以为靠”。如果命运无情地关上了所有的门窗,那么就像黄永玉先生那样,给自己画一扇心窗;如果正经历浓重的黑暗,那么就点亮自己的心灯,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眼前的黑暗,照亮自己脚下的路。

请以“打开心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

③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综合测试】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母亲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她带儿子来到海边,指着前面说:“儿子,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如今,这位孩子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因为他已经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请以“快与远”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

③除戏剧与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④不得抄袭。

【达标测试答案】

思路点拨:这个话题的题眼是“打开”,即要突出实现“心窗”的过程。“心窗”是比喻说法,意思是心灵的出路。“打开心窗”的意思就是通过自我调节,为心灵找到一条出路,从而解救自己的灵魂。这个话题的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大体把握在通过调节,自己由“失望”、“忧郁”、“自卑”等变得“自立”、“自强”、“自信”等这个范围内就算合题,即使写成了帮助别人“打开心窗”也不算离题。

写作中注意三个得分点:一是如果写散文,一定要展开联想,充分展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如引用诗文歌赋,把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史铁生、史怀哲、泰戈尔等纳入笔端,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如果写议论文,建议采用分论点结构,条分缕析,“首先”、“其次”、“再次”等阐述“怎样打开心窗”或“为什么要打开心窗”等,论据充足,令人信服;三是如果写成记叙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情真自有佳作出”,否则易掉入吟花诵月的自我的圈子里出不来,这是阅卷老师最反感的。

【综合测试答案】

思路点拨:“快与远”是关系型话题,不能片面地写“持之以恒”、“天道酬勤”等,这只是话题的单个方面。透过材料,去辩证分析“快”与“远”的关系,飞得快固然是好事,可是飞得快不一定飞得远;反过来,飞得慢也不一定飞得不远,只要飞得持久,仍然可以横渡大洋。所以决定远近的因素不是快与慢,而是是否持久。如此正反分析,便抓住话题的要义。“人生是一次没有终点的长跑,不在于你跑得有多快,而在于你跑得有多久。”材料富含的就是这个哲理,要是能这样立意,就抓住了话题的核心。

第四篇:茂名一模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到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茂名市一模语文作文”浅谈

(2014年1月18日)

尽管不在高三任教,可我仍然对高三每次大考的作文题目及其评卷深感兴趣。

2014年油市一模刚刚考完,阅卷工作也已结束。前晚自修,一位在高三任教的朋友询问我对这次作文的看法,并向我陈述他所在的某重点中学高三语文科组对此的评卷指导意见。

以下是这次作文的题目: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四川小伙邓启明2011年硕士毕业后,担任华为海外技术部经理,虽然要常在海外工作,但待遇优厚。然而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为了照顾好母亲,也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定主意要回老家陪母亲卖黄粑。此举感动了很多人,但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人支持他,认为“亲情是用钱买不来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可干一番事业”。也有人反对,“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去享福”,还有人认为要“尊重个人选择”。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朋友说其学校高三语文科组的共识是——这则材料实质是在谈如何“行孝”,所以只有抓住“行孝”去写才是切题的。

我听了大吃一惊,脱口而呼:“可惜了,埋没了你校那么多优秀学生!这样写,必然写不出有深度的佳作来!”并断言我们的另一位语文素养涵宏的朋友一定也会为此深深惋惜。

下班回家,上网查阅,已有勤快的同行在百度文档里展示了他的两篇范文。一篇是正面立意,肯定邓启明的做法,但用的是一个中心观点加三个正面例子的写法,非常单薄,正是我与朋友们鄙视的那种“轻薄文章”。另一篇是反向立意,否定邓启明的做法,分三层论证,脉络清晰;但格局窄小,就事论事,持论又过于“自我”,实在是眼界狭浅之作。

我拨电话与那位平时多卓思创见的朋友交流。果然,他也大吃一惊,也深深惋惜。我们的观点不约而同。

这则材料作文,从“行孝”的角度来理解当然正确。但“正确”并不代表“透辟”。我与朋友都认为,“行孝”仅是材料的浅层含意,它的深层含意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选择。

材料中,“但父亲去世的消息给他猛然一击”,这句话含意非常丰富。“猛然一击”的涵义应该是多重的。第一层,是对父亲去世而自己未能多尽孝心的憾恨;第二层,是对母亲孤苦伶仃而自己未能陪伴与渡的愧疚;第三层,是对父亲终生坚守、传承传统黄粑技艺(非物质文化)的感动与震撼;第四层,是由父亲的突然离去、父亲对黄粑技艺的寂寞坚守、黄粑技艺后继无人行将消亡、母儿天各一方的憾痛,而引发的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的深沉反思与坚定抉择。

由以上分析看,邓启明的选择其实包含着极深广的人生思悟。例如,什么是“孝”,是儿女在外面赚很多钱任很大官就是孝吗?什么是“成功”,是单纯由金钱与地位的高度来衡量的吗?什么是“幸福”,是功成名就、活得风光就是幸福吗?什么是“生命意义”,是儿女事业有成、母子团聚、共享天伦就有意义吗?

那么,郑启明为什么不把母亲接到身边,然后继续在外面打拼,获取令人羡慕的丰厚待遇呢?这样,他不就既“孝”,又“成功”,又“幸福”,又“有生命意义”了吗?

可是,邓启明为什么不这样去做呢?很显然,他的抉择里,有比这些更宏大更重要更深层的追求。

我与朋友皆以为,邓启明追求的是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而这种追求,早由父母亲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传授给他——背负传承黄粑这种濒临消亡的传统美食文化的使命。这种使命感是一种“铁肩担道义”式的自我牺牲与担当。没有人要求他们这么做,但他们的内心要求自己必须这么做。这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在世代传承中融入他们家族血液的视若生命的义务与宿命。它高于一切形式的名与利,它千钧一发式的坚守饱含着无限的悲怆与无比的崇高。它寂寞,它微弱,它孤高,它只是一点萤火,飞在那漫漫黑夜的无垠旷野里,顽强地画着它蹈舞的姿态。独行的夜者,却视它为最温煦的慰藉、最畅心的惊喜:“看,它还在!它一直都在!它还是那么美丽!”此时,便是它生命里最荣光的时刻。这,便是它最灿烂、最永恒的价值。

可惜的是,在传统工艺、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今天,太多的人只是关注那些珠光宝气的光鲜、那些永夜璀璨的霓虹灯罢了。那暗夜里的幽光,谁会在乎?谁能理解呢?

然而纵然不被理解,他们又何尝媚俗而改变呢?他们是高山上的孤草,风侵雪摧,却依旧痴心不改,顽强活着。活着,只为触摸那峰顶上最纯最亮的天光。

他们永不改变。而世俗,包括这些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们,也不会、不能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入世太深,却很少去作出世式的思考。所以他们是庸庸者,然后去把学生们也教成了庸庸者。

悲乎!

但邓启明也有同道吧。凤凰卫视《冷暖人生》里,曾经讲述了那些中国西部山区的代课老师,他们没有公办教师的福利,数十年领着几十元、百十元微薄工资,在那些最偏远、最艰苦、最落后、孩子对知识最渴望的地方,默默奉献,默默耗尽他们受尽世俗、权势冷眼的生命。他们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大。他们的人生价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只有他们自己理解。一位代课近三十年、家中一贫如洗的老师,面对记者“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是否还当代课老师”的提问,沉思片刻,毅然回答:“即使再有选择的机会,我也依然要做代课老师……看着孩子们学到知识,我感到这一生很有价值。”

呜呼!言至于此,孰能不感动涕零?而他们,竟要受世间无情的指责。如节目中一位代课老师,家中穷得全部家当价值不超过二百元,儿子上不起学,只能靠外界资助才勉强维持学业。别人批评他,他的表情就像做错事的孩子。

可是,他错了吗?

是的,他错了!他错在自觉地承担起他本不必承担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正如邓启明自觉地承担起他本不必承担的传承黄粑技艺文化的责任!可时代回馈他们的,竟是冷霜的嘴脸。诚如李敖所说:“群体是最愚昧、最自私、最冷酷的。”他们一边受着耶稣的打救,一边却冷酷地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人世最无情!而那些面对无情依然痴心不改的人,就成了耶稣,成了圣徒。他们的价值,就在我们对他们永世的怀念里。

所以代课老师被无情地辞退了,像狗一样被一脚踢开。所以我现在写了这篇文章,去怀念他们,去礼拜他们。他们是耶稣,是圣徒,所以总是受难,所以总是受难而不悔。

而我,是一具未堕至深渊的灵魂而已。

所以,我发见了邓启明苦苦追寻与坚守的人生价值。

所以,邓启明的选择,既是为了行孝——“为了照顾好母亲”;更是为了追求人生的价值——“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

壮哉!

2014年油市一模作文范文(摘自百度文档)

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四川硕士生邓启明能在父亲去世后放弃优裕的工作,回家陪伴母亲,引人非议。但我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亲情是不能用钱买来的,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改变生活而在外打拼,把父母独留在家中,他们希望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殊不知父母多么希望的陪伴,想让子多回家看看。就算有些深明大义的父母一心只想子女成功,而子女因为优厚的工作而错过照顾父母,不是会留下终身遗憾吗?需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所以行孝需趁早。

更高的地位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把亲情放在第一位,《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祖母九十又六,常在床褥,他放弃被提拔为朝中高官的机会,即便“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都无法使他离开自己那得病的奶奶,只想在家一心一意地照顾家人。因为他知道,金钱地位可以再来,而没有自己,祖母无以终余年,在李密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良好的待遇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母亲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能力几乎丧失。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放弃待遇较好的中学,主动申请回到离家较近的小学教书。他用绷带背着母亲上下班,在下课时可以抽空回到母亲身边逗她笑,喂她吃饭,在母亲寂寞时陪伴她,他毫不犹豫的承担起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把母亲放在第一位,不想让母亲去缺失亲情的养老院。在陈斌强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高薪的工作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亲情放在第一位,清华学子陈勇应是这样一个人。是四川省理科状元,曾经是清华优秀毕业生,在广州投身金融界,做起人人羡慕的高级白领。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不幸骨折,在家无从照顾。他果断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家照顾父亲,父亲的病久不见好转,他就找离家较近的一家物流公司做了一名普通保安,虽然工资不高,却能自食其力,最重要的是能常陪在父亲身边。在陈勇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让我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像季羡林老人一样遗憾终生!(赞同的角度。一般议论文写法,举例与材料类似,非常准确到位。)

常回家看看

一面是待遇优厚的工作,一面父母之恩,难道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不!我相信,鱼和熊掌亦可兼得,工作应该继续,但亦得“常回家看看”。的确,“子欲养而亲不待”会是每个人都难以想象的痛。但是,邓启明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而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显然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首先,这样的选择真的是父母的愿望吗?于一位农民而言,培育出一个硕士生需要付出多大的金钱和精力啊!父母的目的无他,肯定是希望儿子出人头地,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放弃了这样优厚待遇的工作回乡做黄粑,母亲脸上无光,心里岂能痛快?邓启明,你确定这样就是孝了吗?这就是你父亲培养出一个硕士研究生的目的吗?这就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之后应该走的路吗?

其次,丢弃自己的专长,选择自己的弱项重新开始,是不明智的。专业有专攻,一个硕士毕业生,饭读读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却要放弃自己的专长,去做自己所不懂的黄粑,即使妈妈可能会教会他做,但一个硕士去做一种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大材小用,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是极不明智的。

最后,今天,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随时可以与父母在电话上视频、交谈,即便是身处异国的你,不是也能和母亲畅谈来排解她的孤独吗?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的飞速发展,各种交通工具速度越来越快,昨天,你还在公司电脑上敲击,或许今天你已然在家与母亲话家长里短了。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他们不需要我们回报太多,只要你记得常打打电话,告诉父母你的近况;记得常回家看看,让父母知道你确实过得很好;有空的时候,陪父母到街上走一走,这就足够了。一个高素质的硕士应该有两全的理智和妥善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坚持自己的优厚工作,为自己的亲人赚取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忘父母之恩,常回家看看。工作与孝道两不忘。北京大学校长是称职的校长,每到母亲大寿也会抽出时间回家,向母亲下跪,给母亲洗脚。自豪的母亲活到九十还身体倍儿棒。这样工作和尽孝两不误的人才是人中龙凤,让人敬佩!

两利相权取其重,有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才能更好地行孝。处事稳重,不让父母担心的儿女才是真正孝顺的好儿女,我们又何必放弃优厚待遇呢,父母只须你常回家看看。

(反对的角度。列举理由式时评,合乎人情,发乎真情,是一篇有思想的佳作!)

人生路上,责任作伴(56分)

小伙子弃优厚待遇赴老家人传承父母技艺,这是对父母最沉也最真的责任。众说纷纭,而我认为,人生路上,有责任作伴,且歌且舞。

责任之于家人,是一生不变的承诺与守护。“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很多事情都逃避不了责任,也大可不必逃避。有没有曾经想起过:很多时候,你认为一天这样过来又过去了,明天也一定还会到来,能见的人明天也一定会见到,但是就在你一转身一放手的一刹那,可能有些人就和你永远地离别了。没有谁约定会一辈子留在你身边。很多事情不能等到失去后才明白,等到不再年轻时才懂得如果这样,只会换取白了少年头的空悲切。邓启明在父亲去世后意识到家人的重要性,海外职工千千万万又不差他一个,赴家承艺,尽孝要趁早的他再也停不下回家的脚步,将责任换成行动。相信他这一辈子也不会为这一决定后悔,因为责任之花已在他心头盛开。

责任的兑现,要在合适的时间,责任是如此的美丽,如同一园勃勃生机,引来鸟鸣花开;如同一汪清泉,造就泉香酒洌;又如一缕阳光,换取万物复苏。但是,这个电动机要恰当,迟到的到来不可行。在冬日造一片假园换不来鸟语花香,在冰封雪飘的日子里酿不成清泉美酒,在荒凉冬季也无法造就万物复苏„„可见,时机是如此的重要。小伙子事业如日中天,家里境况同时也紧急万分,似乎不是抛下好事业的好时机。但是正如有些人所说“应功成名就后接老妈云享福。”试问,有多少妈妈是认为物质才是幸福的,在老家的妈妈眼坦克,与子相依,终日作伴才是一生最 大的企盼。不必等到功成名就,不必顾此失彼,现在背起包袱,迈上回家的路上的路途,与责任作伴,切勿让兑现的时间推迟。

最真最美的约定坚守,并且持之不懈。责任之花永不凋谢。也许有人会发问,会不会有一天小伙子耐不住老家的寂寞而重归海外奋斗?我想,不会的。这责任已在他心中植根,热爱并坚定追求,他会在老家有一番属于他父亲也是他自己的事业。这履行,不必上刀山下油锅,也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只需每天一点一滴地积累,以坚持的力量云浇灌责任之花,相信,当责任之花盛放于中国人每人的心头之时,社会悲剧就少了,文明之风便多了。范文2

以爱之名,传承大爱(53分)

邓启明在父亲去世后,为照顾好母亲,传承父亲的黄粑技艺,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此举体现了他重视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向世人表明了心迹:亲情无法用钱来衡量和替代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邓启明的父亲去世后意识到,即使有再多的金钱去安抚老人晚年孤寂的心,也是于是无补的。毕竟人已去,纵使我们有心有力,但却无法弥补失去之痛。趁着还有时间和机会,便真心对待我们要珍惜和报恩的人。年华逝去,无人可以跨越时光之轴,回到从前,拾起一颗颗遗憾和懊悔的金子。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穷尽一生捍卫英国的利益与主权。但却忽视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亲情之痛是无法弥补的,即使她权倾一生,给予家庭再多的荣誉和财富,但是她的家族始终感受不到爱和温情。这样的亲情仅靠出生时的血缘纽带和冷冰冰的地位和荣誉是无法维持的。晚年的她,曾落寞道:“我站在高位上,却体会不到家的温暖,若可以选择,我宁愿一开始就选择我的家庭。”家庭是伟大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遗憾,而邓启明却聪明地预料到这一点,及早从金钱中抽身,回到家里报养母亲的养育之恩。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金钱不可以买到亲情。

邓启明从金钱泥淖中抽身,既慰藉母亲受伤孤独的心灵,又向世人宣扬着亲情为上,纵然生命周遭的风景再华美,也要适时停下,常常回家看看,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传统的民族。其注重孝为先的精神品格源远流长。但在如今现代文明的冲击碰撞之下,孝心成为了年轻人略显缺乏的一面,社会上赶父母出家的事比比皆是。街头那穿着破旧衣裳的老人拾荒的场面是如今金钱主义、冷漠人性的写照。因此,国务院也出台文件号召出外打工的人要常回家看看,而邓启明今日之为正是应了国情之说。号召着众人要重视亲情,莫等回头时,才发现所爱之人已不在。

亲情与金钱,若为金钱故,亲情价更高。金钱失去了,可以再获取,但亲情失去了,那将永远难以弥补。家是幸福的港湾,老百姓们的幸福基于亲情之上,和家人安康则是中国老百姓千年以来共同的愿望。今日邓启明之为,着实给予了中国拜金主义者一记冷击,他以爱之名,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大爱。

第五篇:2014茂名一模作文

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四川硕士生邓启明能在父亲去世后放弃优裕的工作,回家陪伴母亲,引人非议。但我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亲情是不能用钱买来的,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改变生活而在外打拼,把父母独留在家中,他们希望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殊不知父母多么希望的陪伴,想让子多回家看看。就算有些深明大义的父母一心只想子女成功,而子女因为优厚的工作而错过照顾父母,不是会留下终身遗憾吗?需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所以行孝需趁早。

更高的地位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把亲情放在第一位,《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祖母九十又六,常在床褥,他放弃被提拔为朝中高官的机会,即便“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都无法使他离开自己那得病的奶奶,只想在家一心一意地照顾家人。因为他知道,金钱地位可以再来,而没有自己,祖母无以终余年,在李密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良好的待遇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把亲情放在第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母亲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生活能力几乎丧失。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放弃待遇较好的中学,主动申请回到离家较近的小学教书。他用绷带背着母亲上下班,在下课时可以抽空回到母亲身边逗她笑,喂她吃饭,在母亲寂寞时陪伴她,他毫不犹豫的承担起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把母亲放在第一位,不想让母亲去缺失亲情的养老院。在陈斌强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高薪的工作与亲情发生冲突时,我们应亲情放在第一位,清华学子陈勇应是这样一个人。是四川省理科状元,曾经是清华优秀毕业生,在广州投身金融界,做起人人羡慕的高级白领。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不幸骨折,在家无从照顾。他果断放弃广州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家照顾父亲,父亲的病久不见好转,他就找离家较近的一家物流公司做了一名普通保安,虽然工资不高,却能自食其力,最重要的是能常陪在父亲身边。在陈勇的心中,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让我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要像季羡林老人一样遗憾终生!

(赞同的角度。一般议论文写法,举例与材料类似,非常准确到位。)

常回家看看

一面是待遇优厚的工作,一面父母之恩,难道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不!我相信,鱼和熊掌亦可兼得,工作应该继续,但亦得“常回家看看”。的确,“子欲养而亲不待”会是每个人都难以想象的痛。但是,邓启明为了把父亲做黄粑的技艺传承下去而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显然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

首先,这样的选择真的是父母的愿望吗?于一位农民而言,培育出一个硕士生需要付出多大的金钱和精力啊!父母的目的无他,肯定是希望儿子出人头地,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天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放弃了这样优厚待遇的工作回乡做黄粑,母亲脸上无光,心里岂能痛快?邓启明,你确定这样就是孝了吗?这就是你父亲培养出一个硕士研究生的目的吗?这就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之后应该走的路吗?

其次,丢弃自己的专长,选择自己的弱项重新开始,是不明智的。专业有专攻,一个硕士毕业生,饭读读书,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却要放弃自己的专长,去做自己所不懂的黄粑,即使妈妈可能会教会他做,但一个硕士去做一种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大材小用,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是极不明智的。

最后,今天,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我们随时可以与父母在电话上视频、交谈,即便是身处异国的你,不是也能和母亲畅谈来排解她的孤独吗?随着高速公路、铁路、飞机的飞速发展,各种交通工具速度越来越快,昨天,你还在公司电脑上敲击,或许今天你已然在家与母亲话家长里短了。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他们不需要我们回报太多,只要你记得常打打电话,告诉父母你的近况;记得常回家看看,让父母知道你确实过得很好;有空的时候,陪父母到街上走一走,这就足够了。一个高素质的硕士应该有两全的理智和妥善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坚持自己的优厚工作,为自己的亲人赚取一定的物质基础;不忘父母之恩,常回家看看。工作与孝道两不忘。北京大学校长是称职的校长,每到母亲大寿也会抽出时间回家,向母亲下跪,给母亲洗脚。自豪的母亲活到九十还身体倍儿棒。这样工作和尽孝两不误的人才是人中龙凤,让人敬佩!

两利相权取其重,有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才能更好地行孝。处事稳重,不让父母担心的儿女才是真正孝顺的好儿女,我们又何必放弃优厚待遇呢,父母只须你常回家看看。

(反对的角度。列举理由式时评,合乎人情,发乎真情,是一篇有思想的佳作!)

下载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茂名一模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材料作文: (一)给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材料作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小学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最终五篇)

    作文指导一:审题、立意 按要求完成作文审题、构思练习: 1、话题作文: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里,你经历了许多事情,度过了你美好的童年时光。同时,这六年也记录了你成长的......

    2018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

    广州一模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 四、写作(60分)(广州一模)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前,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宣传栏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标语: “我们不是 我们要做 !”“高......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汇总

    悟画中蕴含之意,道画中未尽之言 ——材料作文之漫画类作文导写 【风向导析】 漫画类材料作文,是材料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命题形式之一。 早在1983年,高考全......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教学目标与设想】 话题作文文体自由,取材宽泛,立意多向发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展示和个性的张扬,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给同学们带......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学案

    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 一、审题 1.“九问审题法”: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因此,考场作文我们要高度重视审题。例如,以“感受快乐”......

    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时事新闻评述类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

    作文入门(一) 怎样审题立意

    一 本章的内容安排作文入门,目的是让同学们尽快掌握作文基础知识,为学习以后几章的写作知识打好基础。第一节作文入门(一)作文入门,首先要学会审题。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