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5:2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

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培养全面人才的迫切需要。“班级心理委员”的设立就是从初中生的切身利益和全面素质提高考虑的。我校对心理委员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委员遴选、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委员职责和评价和心理委员作用意义等进行了实践研究和探讨,并积累了经验和取得一定成果,我们把这一系列研究称为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心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及时发现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心理工作更方便深入全面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师生更加和谐,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绩。

[关键词] 朋辈心理 互助模式

一、课题缘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门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面对各种压力和迷惘,常常无法独立解决,他们渴望沟通、渴望倾诉、渴望得到充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望体验成功。朋辈心理互助既解决了教育资源有限和学生实际需求量大的矛盾,又提供了为学生展示自我、关爱他人的平台。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找同伴的占70%,找父母的占10%,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初中学生的朋辈作用不容忽视。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成熟期,心理的不完全发育和实践中的矛盾挫折,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为了使学生达到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整体优化,同伴辅导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导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综述

为了确定本研究在相关研究中的位置,我检索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以下是对这些相关研究的综述:

1.美国朋辈咨询的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专业人员缺乏,美国精神卫生领域掀起了一场非专业心理咨询的运动。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威兰德(Vriend,1969)发表了她利用受训的高成就学生在咨询团体中帮助低成就学生的研究报告,成为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首篇论文。之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中学都开展了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和实践。加拿大渥太华的朋辈帮助中心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的理念和实践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

2.我国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的朋辈咨询开始兴起,一些机构开始实施朋辈咨询计划,如生命线、家扶中心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学校朋辈咨询的实证研究。李泰山在1999年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73%的台湾高校已建立朋辈咨询组织。高中虽然也建立了朋辈咨询制度,但缺乏对朋辈咨询员的系统训练和评估,一些学校也由于缺乏经费的问题而无法持续进行。

3.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

我国大陆朋辈咨询的发展较迟,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方面。其中既有理论介绍部分,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徐刚等在某医科大学挑选了18名大学生担当同伴教育者,经过2周培训后由他们对本校的265名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教育,结果表明,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得分较对照组有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部分大学和中学创办了类似于朋辈咨询组织的学生社团,如心理互助社、心理学会、心理研究会,通过讲座、电影、沙龙、小品和心理测验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理念和实施途径在实践探索中已不断得到拓展和创新,从最初面向少数学生、形式单

一、被动等待的个别心理咨询发展为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主动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并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宣传教育与咨询服务、专业咨询与朋辈互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基层力量,近些年来,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理念开始引入,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组织开始建立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美国的朋辈咨询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小机构到全国都设有朋辈咨询组织,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作保障。我国的朋辈咨询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还有很大的局限。

朋辈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咨询的效果。朋辈咨询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我国学校朋辈咨询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热点。

(二)概念界定

1、朋辈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通过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流,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改变来访者行为的一种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的特征:1)着重于正常人 2)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 4)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格雷和霆多尔(Gray & Tindall,1978)对“朋辈心理咨询”定义为:“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苏姗(Sussan,1973)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受训和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学生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尽量少或者不给建议,提供倾听、支持以及其他帮助的过程。另有学者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受训或督导过的学生向前来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学生,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我国学者陈国海认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的过程。

在这里“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朋辈心理咨询又称同辈心理咨询或同辈辅导。朋辈心理咨询虽然不能完全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但它却是帮助初中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外部支持的一种重要方式。心理学家在面向青少年和城市居民开展大规模的调查后得出结论,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

然而,朋辈心理咨询与一般人际互动同样存在着质的区别,那就是朋辈心理咨询员必须经过比较严格的培训和督导,能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遵照心理学的原则科学有效地开展助人工作。未经培训和督导的朋辈互助活动,不能称为朋辈心理咨询,其实际助人效果也难以保证。

2.类型

(1)按照来访者的求助和咨询员给予帮助的主动性来划分,朋辈心理咨询可分为主动朋辈心理咨询和被动朋辈心理咨询。主动朋辈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主动找寻心理安慰、支持及帮助;而被动朋辈心理咨询则相反,来访者由于遭受到挫折或打击,产生了压抑、移置等自我防御,这时朋辈心理咨询员就会主动帮助来访者,相对来说,来访者则是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

(2)按照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数量比例来划分,可以分为一对一朋辈心理咨询、多对一朋辈心理咨询、一对多朋辈心理咨询和多对多朋辈心理咨询。

(3)按照心理困扰或者说是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来划分,朋辈心理咨询可以分为一般性朋辈心理咨询和障碍性朋辈心理咨询。其中一般性朋辈心理咨询是指来访者的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并不足以影响其日常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而障碍性朋辈心理咨询则是指其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影响了来访者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按照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性别划分,可分为同性朋辈心理咨询与异性朋辈心理咨询。一般来说,就人生发展的历程而言,同性朋辈心理咨询发生的概率比异性同辈心理咨询的概率要大得多。因为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可能在同性之间交谈,而不能在异性之间交谈。

3.特点

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是由一个群体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在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和交往技巧的基础上,由他们向其他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解决帮助学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1)相互性:在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2)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而不是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当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求助的对象也许是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而不是心理咨询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朋辈心理咨询”在某种意义上比心理咨询所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可以看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3)有效性:在学校中,学生通常以班级、社团等集体方式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心理方面相互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有利条件。不受时间、地点场所语言等因素的影响。朋辈心理咨询者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从而及时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朋辈心理咨询”的同学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这些因素都使“朋辈心理咨询”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4)自发性:“朋辈辅导员”是同龄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大学生在面临心里困扰而自身无法克服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朋辈心里互助”便自发产生了。(5)友谊性:朋辈心理辅导员拓宽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既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也是一种亲情和友谊的表现。学生在困惑时向知心朋友诉说是目前青少年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因为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彼此相惜相知,在面临很多困惑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同时也建立起高低年级学生间的珍贵友谊。

三、目的

(一)研究目标

现在的学校教育多数是师—生型的教育模式,我们想要尝试用一种生—生型的教育模式,来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减少因人际关系不和谐给学生带来的消极情绪及其对学业的影响,为学生将来良好的社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朋辈互助是从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引进的一种新的心理辅导方式。目前主要有小组咨询和同伴咨询两种形式,活动重在学习动机和考试焦虑的心理互助。我们想通过研究,将朋辈互助应用于更加广阔的领域,解决学生更多的问题。

本研究是要将朋辈互助应用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当中,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并且加以实施,对增加心理辅导的模式、拓展心理辅导的领域有更多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1)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提出的主要依据。(2)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构建 ①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

②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及管理;

③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的范围、内容及形式;(3)初中阶段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价值研究,包括:

①总结朋辈心理互助的形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模式。②研究朋辈心理互助对班级管理的影响。

③朋辈心理互助对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④朋辈心理互助对教师、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展开研究。1.行动研究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和评估,及时调整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促进课题研究目标的最终达成。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同伴教育、学生发展的阶段理论和朋辈心理咨询理论的学习,了解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和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要点,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3.调查研究法

通过编制问卷展开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研究前期定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在后期反馈朋辈心理互助的实施效果,确定改进措施。4.访谈法

通过和班级心理委员的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工作的进展和得失,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和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交流了解同伴辅导对班级管理的影响;通过访谈部分学生个体,倾听他们对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不同意见和建议。

三、实践操作

根据课题研究的操作构思,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基本形成了四大基本操作途径,一是我校对心理委员的产生与发展、二是心理委员遴选、三是心理委员培训、四是心理委员职责和评价和心理委员作用意义,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

(一)班级心理委员选拔 1.选拔的原则

每学年开始,全校发动倡议,招募班级心理委员。根据自荐及他荐原则,增补人员。原则上,每班限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学生主动报名者不受班级人数限制)。

要求:乐于助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有耐心、有热情、有责任感,人缘好、善解人意,能保守受助者隐私的学生。2. 班级心理委员分组

选出的班级心理委员经过心理教师面试后通过游戏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班长,明确各自职责、任务。由心理辅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3.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主要内容

(1)传授必需的心理科学常识和行之有效的训练及保健方法,主要有: ①

心理健康的标准;

初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③

传授认知ABC理论;

怎样调适情绪、怎样控制行为、适当的宣泄方式、怎样寻求帮助、怎样寻求合适的求助对象和适宜的求助方法; ⑤

选择科学的心理读物、推荐有益的心理网站。

掌握一定的辅导原则,如尊重、同理、倾听,在需要自助和助人时,能够胸有成竹,理性应对。

收集典型个案,完成同伴辅导工作记录表。发现同学中情绪异常情况的及时向心理教师、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反映。

(二)心理委员培训主要形式和过程

1.组建心理活动小组,培训学生心理委员

同伴心理互助也叫朋辈心理互助,是由一些学生来担当心理辅导人员,对同学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帮助同伴解决心理问题,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提高心理互助与自助能力。为了开展同伴心理互助,我们组建了心理活动小组。学生心理活动小组组建之初,由于对心理小组成员的岗位描述不够明确,导致很多班主任老师把班级中亟待得到心理帮助的同学推荐过来,也有很多具备助人者素质的同学由于害怕被其他同学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望而却步。吸取以上教训,在新学期的班主任会上,阐述了学生心理小组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意义,并对选派学生的条件做了具体要求:一是需要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二是有开朗的性格、豁达的胸怀;三是在学习上具有勤奋进取的精神;四是能够助人为乐;五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六是拥有良好的家庭心理支持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友爱、相互帮助等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抗挫折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更愿意助人。因此,我们把良好的家庭心理支持体系也作为一个条件。

为了增强心理小组同学的责任感和影响力,我们正式任命各班委派的学生心理小组成员为“心理委员”。为了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心理活动小组的工作实效性,我们制定了一整套培训方案,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1)每个学年初进行集中培训

每个学年开学之初,我们都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课程设置如下:

心理委员的岗位描述,使他们认识了自己是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心理动态的观察员、心理困惑的解答员、师生之间的联络员、心理活动的策划员、学生和心理老师之间的接线员,从而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权限。一位学生在培训后的心得中写道:通过几天的培训,让我对心理委员这个职务有了很深的了解。原来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在班级里心理委员仅仅是个摆设,没有任何作用。但是,现在我否定了我的想法,班级里同学与老师的沟通工作很大程度上要靠我们来完成。以前我做得太少了,以后我要加强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把以前没有做的弥补回来。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2)每个月组织一次心理委员工作能力提高培训活动 心理委员在班级中很多工作都是无形的,没有其他人的经验可参照。他们需要经常交流,彼此学习,相互汲取力量。

在每个月组织的培训活动中,主题是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的动态而精心选择的。如临近考试的月份,组织心理委员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掌握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心理辅导能力。

(3)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作布置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工作配合在一起才能使其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具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因此,每半个月结合学校的工作,给心理委员布置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新学期开学,面对新组建的班级,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布置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周期间,要求心理委员组织同学们全员参与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通过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宣传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目的;组织策划班级的心理剧表演,参加学校校园心理剧大赛等等。通过工作布置会,让心理委员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当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再创造性地开展具有班级个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每半个月对心理委员进行一次同伴心理互助案例督导 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自己的经验无法解释的困惑。定期对他们进行督导既有利于他们帮助别人,也有利于他们个人的自我成长,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定期的督导对于心理委员的成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说,有三个作用:第一是明确地让学生认识到,助人的前提是自己要有能力。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时,不能强求自己,给自己背负沉重的负担,只有转介给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人,才是真正地对同学负责,对自己负责;第二是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对同学的心理帮助方案,使心理帮助更加有效;第三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心理需求,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能够及时发现,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

2.充分发挥心理小组的作用,多种方式开展同伴心理互助(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策划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心灵之窗”心理健康教育广播讲座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阵地之一。为了让每星期20分钟的广播讲座能够使学生收到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心理小组的同学们会定期在学生中搜集他们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共同困惑的话题,并和心理老师共同组织材料,编排演播程序,使20分钟的讲座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知识营养快餐。通过收听心理故事,得到心灵启迪;分析典型案例,产生自我反思;了解心理知识,改变错误认知。

2.组织学生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心理委员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制作,是激发学生形成心理保健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载体。手抄报的制作过程,是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手抄报的展示过程,是学生分享知识、相互学习的过程。每个学期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都能在学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生活中掀起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高潮。

3.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供素材。学校每个月针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面对面大型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每次讲座前,学校都会组织心理活动小组了解同学们的想法和需求,心理委员为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型讲座提供了大量素材,详实的案例使讲座更加生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开展同伴心理互助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小组的同学们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对有相同心理帮助需求的同学,通过心理委员的介绍,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彼此分享经验,接受有效的团体辅导。

1.心理委员策划、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有效地解决了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创设安全的沟通气氛,给每个同学以体验和表达的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同学们自我成长,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和相互理解。因此,心理委员会经常设计这样的班会来解决班级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增进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他们设计了《因为信任,所以成长》主题班会。在班会上,高大魁梧的父亲在和女儿做“信任倒跌”游戏时,被女儿稳稳地支撑住以后,感慨地说,没想到我的女儿有这么大的力量,看来她真的长大了。在母女互换角色表演校园心理剧时,母亲哭了,她说:现在我了解了孩子们的感受了,以后我一定要改变教育方法。

2.心理委员在学校生活中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烦恼的学生,进行同伴心理互助。心理委员们把心理活动小组命名为“晴天小队”,寓意为给同学们带来晴朗的心灵天空。他们用这样一首小诗传递“在你身边”的理念: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清泉;雨衣很平凡,如果是下雨的瞬间;我们很平凡,如果你需要时,就在你身边„„朴实的话语鞭策自己的行为,也诠释了学生心理互助的及时性、实效性,表达了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一位接受同伴朋辈心理互助的同学,在交流中感慨地说:在我的情绪处于低谷时,同学的帮助仿佛是黑暗的房间里射进的一束阳光,在这个阳光的照射下,我知道了门在哪里。当遇到心理委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在督导过程中及时向老师请教,或者和其他同学交流,并且及时转介给其他班级的心理委员。

3.心理活动小组定期开展“请到我的小屋来”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为心理老师和学生搭建桥梁。

为了引导学生用平常心看待心理咨询,必要时能够主动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心理小组的同学们会在每个新学年组织为期一个星期的“请到我的小屋来”参观活动。每名心理委员向班级同学发放邀请卡,每天中午十二点二十分到十三点分心理老师都在心理咨询室等候同学,解答他们的问题。同学们在和心理老师的平等交流中,打破了对心理咨询室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要不我带你去找找心理老师吧!”这是班级心理委员经常和同学们说的话。正是因为他们很好地担当了心理老师和学生之间“接线员”的重任,我校的学生出现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时,多数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为了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学校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平均每30名学生就有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每个教学楼都设置了心理辅导老师和学生的谈话室。

3.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同伴心理互助,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心理小组的同学通过校园心理剧编演,解决了同学们中出现的普遍问题,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应对冲突的经验。

我校不仅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上大量使用了校园心理剧,还定期组织校园心理剧大赛,使之产生更广泛的教育影响。校园心理剧的主题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中发现的普遍问题;二是班级存在的问题;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抽象的心理学知识。

在《成长绊脚石》中,同学们对嫉妒这个魔鬼做了惟妙惟肖的刻画,通过表演让观众真切地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嫉妒的声音,看到了由于嫉妒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扮演“魔鬼嫉妒”的同学说,在排练时我就把自己心底里的嫉妒抖落出来,先让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表演到位,不过真的看清以后,便越发感觉到嫉妒确实是可怕的魔鬼!

心理小组的同学们为呼吁大家理性爱国,针对国人抵制外国超市的行为,编演了校园心理剧《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通过对日本留学生从排斥到接纳的心理转变,使大家感悟到勿忘国耻,并不意味着对日本人民的不接纳。对日本人民的不友好,不仅不能化解两个国家的历史纠葛,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而宽恕、接纳可能是人们面对仇恨的最好的态度。

4.抓好校园心理剧编演,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在校园心理剧编演中,我们感觉到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对校园心理剧从生成到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将校园心理剧编演划分成三个阶段,即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过程中的校园心理剧生成阶段;编排校园心理剧过程的完善阶段;演出结束后的分享感受阶段。

(1)校园心理剧的生成阶段

这一阶段一般在个别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完成。包括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确立校园心理剧主题四个步骤。

发现问题:校园心理剧所反映的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从个别咨询、团体辅导以及学生的同伴心理互助的案例中来选择问题。例如,在咨询中有一些单亲家庭亲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有单亲家庭孩子的诉求,有离散父母的苦楚。与此同时,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诉说他们在每一次冲突过后对自己行为的懊悔以及对父母的理解。他们是怎样走出心理困境重新回到阳光地带,他们是怎样主动地承担起自己成长的责任的,这些就成为校园心理剧要解决的问题。定义问题:在咨询中我们发现,对冲突事件的认知是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经过心理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学生定义自己的问题,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原因。

解决问题:校园心理剧虽然不直接教给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需要通过讨论找出合理的、恰当的应对方式,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去学习、模仿、应用,并对不合理的应对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个阶段,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是参与者、引导者、教育者。这时,运用心理剧中角色扮演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感悟中发现合理的应对方式。例如,《你也能自强》中的小红是一个内在力量很强的女生,很难接受母亲事无巨细、令人窒息的呵护。根据老师的提议,她扮演了自己的母亲。当她扎起围裙,使用母亲的语气开始和她的“女儿”交流时,她体会了传统家庭观念下放弃自我、望女成凤的母亲的期望和无奈,于是她开始接受母亲的唠叨、享受母亲的唠叨,把自己从环境的承受者变成了环境的改造者。适当的角色扮演,有利于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认识和思考,也为下一步心理剧的编演奠定了基础。

确立校园心理剧主题:经过个别咨询及团体辅导,每个参与的同学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心理健康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整理自己的想法,分享各自的感受,使他们更加明晰自己内在的需求,明确正确的应对方式。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用他们真实的生活故事,排演校园心理剧。

(2)校园心理剧完善阶段

第二阶段是校园心理剧完善阶段。执笔校园心理剧的人选一般是参与第一阶段的人员,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心理活动小组成员,或者是当事人自己。在剧本形成过程中,我们着重把握如下原则:真实再现冲突;用各种形式外显心理过程,让观众从中看到态度转变的起点、脉络和终点,看到犹豫中的选择,看到挫折中的坚持,激发观众的思考,提供有效经验,使之具有可效仿性;不改变事件的结局而着力改变错误认知。

在选择演员方面,我们在学生自愿选择角色的基础上,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本色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接近自己本色的角色,目的之一是能够深入地发现自我,目的之二是能够更好地让扮演者成为一面镜子,让其他同学在表演中找到各自的问题所在。二是反向性原则,选派学生扮演原本是他们冲突对象的角色,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能够对冲突对方给予充分的理解,了解并认同了他们的内心想法。其目的是通过角色扮演,引领同学们在面对同类问题时,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理解对方的所为。例如:一位饰演过小迪父亲的同学,在同学们面前流下了眼泪。他说:我的父亲在家里就是这样粗暴,我一直在心里非常恨他。但是,今天,我好像开始理解他了,也许是他实在受不了最亲近的儿子在他原本就一塌糊涂的日子上再添乱,所以才对我动粗的。三是本体性原则,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可以让原型在心理剧中扮演自己,使学生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自己的问题和冲突,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演员排练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我们在编演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集体创作”的价值。剧本的变化随着演员在排练过程中的感悟而变化,最终演出的剧本融入了所有参与的演员与观众的情感、需求、感悟以及成长。每一次角色扮演,孩子们都有不同的体会,每一次对台词,他们都会引入新汲取的生活元素。这样构建出来的校园心理剧真正地表现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反映了他们成长中的心声。

(4)分享感受阶段

第三阶段是分享观后感受阶段。这一阶段的作用是促使演员和观众及所有参与者产生感想和领悟,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感想,分享他人的领悟。由于校园心理剧剧本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剧情,带着自己的情感经验产生感悟。给他们创造分享的空间,有利于同学之间及所有参与者分享各自的想法,有利于他们敞开心扉、接纳别人的经验。因此,在班会、家长会、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表演校园心理剧后,我们安排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及所有参与者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分享大家观后所获得的感悟;在学校校园心理剧大赛演出以后,以征集书面心得体会的形式让学生表达感受。

(三)朋辈心理互助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它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让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统一管理。心理教师并协同任课教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并负责对班级心理委员全程管理。班级心理委员在心理教师的组织下负责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对学生个体给予帮助,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联系。

①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软、硬件支持,包括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资源;负责组织对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心理培训,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实施教育,减少“师源性”问题的产生。

② 心理教师负责对班级心理委员全程调控。如对班级心理委员的招募、培训,以年级为单位分组,确定一学期工作任务;每月一次组织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交流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困惑,及时调整、给予帮助;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及时联系沟通,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寻找最佳辅导方案;协同班主任共同做好班风工作;收集典型个案,做到全程跟踪辅导。

③ 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对本班级情绪异常同学给予及时帮助,可以自己亲为也可以找同学帮忙。问题严重的要及时向心理教师或班主任反映。班级心理委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但必须保护辅导个体的隐私。此外,班级心理委员还要负责布置自己教室的“心语角”和学校橱窗里的“心语园”,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完成每两周一次的“心灵之窗广播”。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工作。

④ 学生个体只和辅导自己的班级心理委员或心理教师保持联系,个体之间相互独立。1.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形式 ①个案辅导。

及时发现班级有不良情绪的学生,自己或组织同学给予帮助。班级心理委员做好辅导工作记录,交心理辅导室存档。情绪波动较大者及时与任课教师或班主任或心理教师联系。个别学生由心理教师全程跟踪辅导。

② 利用午休时间开设“心灵之窗广播”。

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心理委员轮流组织进行,每两周一次。话题有如预备年级“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初一“进取心理培养”;初二“男孩女孩”;初三“直面升学”等。每次考试前或家长会时,由心理教师作“考前辅导”、“走进孩子心灵”等专题。

③ 在橱窗内开设“心语园”。

由班级心理委员组长负责,组织其他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布置“心语园”。

④ 每个教室开设“心语角”

由每个班级的班级心理委员根据班级同学心声自行设计布置,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心理格言或自制的心理小报,也可以介绍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组织每个班级每学期出一期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黑板报。

⑤ 设置“诉说烦恼信箱” 为了保密起见,“诉说烦恼信箱”只能由学校心理教师一人可以打开。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较私密的问题由心理教师专人负责;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交给班级心理委员协同解决,或个别谈话或围绕这个话题制作心理小报张贴于“心语园”或做一期广播稿,通过校园“心灵之窗广播”集中解决。

⑥ 排演“心理剧”

配合学校大型活动,由心理教师牵头,组织班级心理委员排演“心理剧”或“我的心情故事”。集中表现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及解决途径。体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辅导原则。

⑦ 为充实“心灵之窗广播”、“心语园”、“心语角”,每学年开展一次“心理格言”、“心理小报”的评比。⑧ 除具体的课堂以及心理咨询活动以外,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⑨ 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意同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逐步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辅导网络。

⑩开设心理社团——阳光工作坊心理社团是以我校学生为主体,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组织。旨在引导更多的同学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以更多、更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启发同学去追求健康的心理、快乐的生活。

我们将社团命名为“阳光使者”,就是期望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绽放出阳光一般的笑容,也期望每一个“阳光使者”能用自己的阳光去温暖周围人,并以此为荣和获得快乐。在这里我们畅所欲言,自由欢快,说自己想说的话,组织自己喜欢的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享受到最轻松、最愉悦的灿烂心情。

除此之外,阳光心理社团还拥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名阳光使者都是一名“伙伴心理辅导员”,在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之间增进沟通,力所能及的做同学们心灵的伙伴。同时,我们还组织“阳光使者”接受一些与他人进行交流、辅导的技能技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参与和组织的快乐!

2.班级心理委员应注意的问题

(1)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级心理委员,必须进行适量的理论学习,如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中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注意及时指导,特别是针对在不同阶段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这要求指导者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不断提高发现典型问题的敏感性。

(3)要有良好的同学关系和信任关系。心理委员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信赖关系是相互交流的最大优势,因他们之间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

(4)明确心理咨询的原则。在心理咨询中一切的原则就是保密原则,一切的原则都围绕其展开的。心理委员在心理咨询中不得向第三者公开当事人的姓名,拒绝关于当事人情况的调查,尊重当事人的合理要求。心理委员在需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学习时或在向老师和“心理委员”交流时,不能随意拿当事人的问题跟他人探讨。心理委员在心理咨询中还要做到乐于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5)心理委员地点和时间灵活性。心理委员在进行心理咨询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在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所进行,让咨询的人更加放松自如,逐步建立起与咨询人互相信任的关系,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咨询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心理委员心理咨询方式主要是生动活泼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四、研究成果

1.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容易被学生接纳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未成年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心理世界复杂多变。他们对父母、老师的信任度逐渐下降,而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上升。他们渴望友谊,很在乎同伴的评价意见。由于年龄相近、经历相同,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说悄悄话的时空。与教师的教导相比,同伴的建议往往更能让其接受。心理问题本就是极具个性化的现象,没有充分的信任,很难使当事人敞开心扉,而心理辅导教师由于角色、地位、年龄、经历、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存在差异,很难保证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况且,初中心理辅导教师大多兼职,工作强度较大,缺乏与学生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某些问题上,班级心理委员比心理教师更有优势,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例如,八(4)的雯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女孩。根据班级心理委员反映,心里教师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并与其家长达成共识,由本班级的班级心理委员主动接触、主动跟她在一起玩、讨论学习。两周后,班主任反映,婷的脸上可以看到久违笑颜了。同学也反映,雯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调度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心理互助”符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是根据青少年进人青春期后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专注的倾听,合理的劝导,理智的分析,真诚的安慰,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人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脱离过激情绪,重拾信心,作出合适应对。而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升华了友谊,改善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也促进了“助人一自助”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抛弃对心理咨询固有的偏见,从而科学合理的认识心理咨询在生活中的作用,积极进行心理的干预和治疗。

2.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得到班主任的认可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学习、情感、性格、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自我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有了问题也往往不知道主动寻求帮助。这时候,同伴的功能就容易凸现:他们生活在一起,彼此比较熟悉,很多问题上容易产生“同病相怜”;他们有较多的接触时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每一次考试过后,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压抑的同学。班级心理委员地适时介入,及时给予开导,改变了学生原有认知,缓解了同学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同伴的安慰、鼓励、劝说、建议,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既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班级心理委员在班级管理中成为班主任的好帮手。

3.朋辈心理互助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教育他人的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校班级心理委员的宗旨是“你快乐,我快乐”。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实践证明:辅导同伴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助人意识与兴趣,养成心中有他人、关注他人心理状态的习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成就感和自我心理愉悦。在每一次同伴交流会上,辅导员们在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脸上掩藏不住的自豪和兴奋。辅导过程中应遵循的尊重、理解、悦纳、倾听,更增强了班级心理委员在同伴中的个人魅力,激发了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又激发他们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在助人和自助中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4.朋辈心理互助,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可行有效的

朋辈心理互助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同伴教育一定能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种重要方法。而随着同伴教育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志愿者也必将成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实践证明,将朋辈心理互助应用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有效的。

5.朋辈心理互助,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

所谓心理委员就是在各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作为班团干部之一。心理委员一般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心理辅导老师给予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当前,培训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建立基层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力量,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完善中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已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学校可在各班设立“心理委员”,并对“心理委员”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心理委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①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②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③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④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老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⑤配合学校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诚然,关于中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至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朋辈心理辅导的非专业性特点使其永远也难以避免人们对其科学性、有效性的质疑。只要我们真正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特性,拓展和创新与其相适应的有效的实施途径,则朋辈心理辅导无疑将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6.朋辈心理互助是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多方面负担过重,造成部分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而舒缓学生在情感、就业、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学习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后,学以致用,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问题。朋辈心理咨询能提高学生自我调适的能力,对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生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崔日雄所说“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学专家!”朋辈心理咨询是对于专业心理咨询不可或缺的补充。

7.朋辈心理互助可以弥补学校咨询广度和深度上的局限。

作为学生集体的一份子,学校恰当地安排从事朋辈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每个学生周围形成相关的群体,同时,通过适当的举措使得各个群体间之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在将心理咨询渗透到整个学生群体之中。另一方面,咨询者和被咨询者年龄相仿,背景相近,学历相同,从而他们更能够深入到对方的心灵深处,达成共振,朋辈心理咨询的范围从心理健康咨询向学习咨询、恋爱咨询、人际关系咨询等各个方向延伸,从障碍性咨询跨越到发展咨询。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学校咨询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咨询的效果和效用。

8.朋辈心理互助成为班级建设的新生力量

我校队心理委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外,还有针对性地创建“共同成长”、“我爱我班”等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的团体辅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参与,并积极创造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朋辈辅导员在班级发现心理危机、疏导同学简单心理困惑的同时,还能调节同学冲突,宣传、带动健康生活方式,密切师生联系,增进同学友谊,提高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最佳契合点,使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的个性品质,向文明和积极的方向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任重而道远。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脚步也在不断摸索中,难免稚嫩、难免踉跄,我们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不断扶持、调整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探究者本人也将不断充实自己,继续努力。

五、反思和展望

(一)效果检验

1.运用系统心理软件和自编量表测量辅导效果。

2.学生对研究的评定(如问卷调查、成长日记、活动体会等)。3.工作反思(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后,教师的心得体会)。

4.任课老师的评定(受辅导的学生变化)。5.家长反馈意见(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

6.个案的跟踪调查(朋辈互助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改善是否具有长期效果)。

(二)朋辈心理互助启示和展望

美国的朋辈心理互助模式已走上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小机构到全国都设有朋辈咨询组织,有比较健全的制度和机构设置作保障。我国的朋辈咨询发展历史较短,专业性和规范性不强,服务的范围和对象还有很大的局限。借鉴台湾地区朋辈咨询的发展,应在朋辈咨询的经费划拨、朋辈咨询员的培训等几个方面加强组织和管理,以保证朋辈咨询的高效运行。

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既能减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压力,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专业咨询的效果。朋辈心理互助模式既可以单独开展,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我国学校朋辈咨询的研究必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热点。

(三)朋辈心理互助反思

在一年的研究中,心理委员的队伍已渐趋成熟,心理委员也收获颇多。过去在活动中追求个人表现者、不愿与人合作者、经受不住打击者、没有耐心者和工作不认真细致者、均受到了教育,得到了改善。但是心理委员一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心理委员机制的建立不够透明、公开

2、心理委员的培训力度不足

3、心理委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二篇:朋辈心理互助培训心得

朋辈心理互助培训心得

作为班里的团支书,通过这次朋辈心理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参加这次培训,学习到的知识不但让我终身受用,同时也对我以后开展班级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朋辈心理辅导员是心灵的守护者,是微笑的践行者,是冷静的观察者,是无私的帮助者,是聪明的引渡者。朋辈心理辅导员不是一个“官衔”,更不是学校安插在某个学生头上的“空名”。他担负着一种责任和义务,一个光荣的使命。

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了郁闷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症状;认识到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注意的问题;亲身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知道了朋辈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发展;明白了倾听的意义、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等;学会了一般心理问题的援助策略。

在此之前,由于知识领域的缺乏,因而对自身及他人的心理问题应有的重视,不假思索的认为处于此阶段的我们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不需加以重视和矫正。然而在学习朋辈相关知识后,我深刻体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大学生心理问题局势亟待更专业,更彻底的辅导。大学生如果产生心理问题却任其滋长,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而且影响同学的心理情绪,甚者不能自拔而酿成悲剧。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朋辈辅导是很实效,很有意义的。

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朋辈心理辅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一个人的细微变化,从而错过了帮助一个人的机会。我们在与人交流时,我们也可能因为一句不恰当的话,让距离拉远,从而失去了交流的机会。掌握交流的技巧,我们便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朋辈辅导员主体不再是拥有专业知识的老师,而是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学生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生活之间,朋友、同学能够迅速的发现其存在的心理不健康倾向,如果同学能够了解一定的辅导知识,就能做早发现,早开导,从而将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到真正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有利于同学心理健康的发展,也减轻了老师工作的负担。经过这次的课程,我不再害怕自己没法安慰朋友了,朋友找我倾诉是因为他们相信我,把我当作真正的朋友,我应该觉得荣幸,更应该尽朋友的本分,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

在生活中更要学会倾听,学会何时给予他们意见和安慰,何时应该静静地呆在他们身边听他们诉说,也许我给不了他们答案,但是我的倾听能够给予他们心灵的安慰,让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去寻找答案,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惑。在辅导中,我深刻认识到朋辈辅导有别于专业辅导的,对于我们朋辈辅导员来说,或许我能做的不再是给予辅导者过多的建议和指导,而是更倾向于去聆听同学的苦恼,去感同身受,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进一步认知,做到让对方释怀,解决心中的疑惑。在培训中,我了解到许多朋辈辅导的方式方法,情绪控制法,转移法等。让我掌握了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助人的辅导员技能。朋辈辅导的对象也不仅限于个人,而且在群体辅导中也能收到相当好的成效等许多实用知识。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熟练的运用。

参与此次朋辈心理辅导,我收获了许多。我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我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在同学的心理问题抑或苦恼纠结,促进同学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为同学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朋辈心理教育实践

在中职学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探索

大田职专 林凤瑮 李冬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近年来,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事件越来越多。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正处在少年期结束、青年期开始的阶段,是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他们个体心理发展日趋复杂,思维敏捷的同时却容易偏激,充满热情又容易冲动,在人际关系上和对环境的适应上常常出现焦虑和困惑,对师长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凡此种种,正是心理断乳期的常见表现。学生升入职专后,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压力随之增大,这些都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一方面,中职生的心理现状越来越糟糕,但另一方面,学校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有限,五十多个班级却只配2名心理健康教师,再加上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他们具有“亲同伴,疏老师和家长”的特点,有些同学产生了心理问题后,不好意思来找心理老师求助。当同学产生了心理问题后不找老师怎么办?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当然不能任其发展,必须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因此,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就这样在我们大田职专诞生了。

二、朋辈心理辅导理论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我国学者陈国海)。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1、亲情性友谊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义务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有效和直接干预。专业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咨询改变当事人的认知、动机和态度,进而影响其行为。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甚至休戚相关,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另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可以不必像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一样为掌握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而耗费大量的时间,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现实意义

1、朋辈心理辅导是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有益补充。我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所拥有的专业心理咨询辅导人员数量相对于我校三千多名学生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培养一大批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对广大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足和需求较大之间的矛盾。舒缓学生在情感、就业、学习、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仅靠上几节选修课和心理老师的一两次辅导是远远不够的。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在学习了一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辅导技巧后,对于帮助身边的同学解决心理

问题,使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朋辈心理辅导符合中职生的心理需求。心理互助符合中职生的实际心理需要,它是根据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中职生往往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相互交流、倾诉烦恼。专注倾听、合理劝导、理智分析、真诚安慰等在很多时候会有助于身陷困境的中职生恢复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脱离过激情绪,重树信心。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数并不太多,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也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我校调查表明,当学生出现心理压力,需要得到心理帮助时,59.4%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和同学倾诉,17.7%的同学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8.6%的学生会选择向可以信赖的老师长辈倾诉,5.8%的学生会选择求助于专业心理辅导机构,2.7%的学生会选择告诉家长。因此,在心理咨询以外,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积极向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朋辈辅导服务,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手段。

3、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中职生通过互助实现自助。构建和谐社会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每个中职生自身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朋辈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辅导人员的辅导最终实现学生自助。受助学生在接受个人或是团体的辅导后掌握了基本的心理调节方式和技巧,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后就可以自己进行调整,逐渐提高和改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

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项工作中去。

四、我校实施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

(一)宣传朋辈心理辅导的理念。

我们把 “朋辈式”心理辅导有关的知识与信息,在心理健康辅导课上进行宣传,同时制作宣传海报,让同学们对朋辈心理辅导内容感到熟悉、不陌生。

(二)选拔和培训各班心理委员,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1、班级心理委员选拔

每学年开始,全校发动倡议,招募班级心理委员。根据自荐及他荐原则,增补人员。原则上,每班限定男女同学各一名。

心理委员的条件是:

A、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C、对心理学感兴趣;

D、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E、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2、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主要内容

A、心理健康的标准; B、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C、传授认知ABC理论;

D、怎样调适情绪、怎样控制行为; E、掌握一定的辅导技能

3、心理委员培训主要形式和过程 A、每个学年初进行集中培训。

每个学年开学之初,我们都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

课程设置如下:

心理委员的岗位描述,使他们认识了自己是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心理动态的观察员、心理困惑的解答员、师生之间的联络员、心理活动的策划员、学生和心理老师之间的接线员,从而使他们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权限。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和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B、每个月组织一次心理委员工作能力提高培训活动。心理委员在班级中很多工作都是无形的,没有其他人的经验可参照。他们需要经常交流,彼此学习,相互汲取力量。在每个月组织的培训活动中,主题是根据学校情况和学生的动态而精心选择的。如临近考试的月份,组织心理委员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掌握应对学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心理辅导能力。

C、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布置会。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于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工作配合在一起才能使其具有实效性和生命力,具有更加广阔的舞台。因此,每一个月结合学校的工作,给心理委员布置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新学期开学,面对新组建的班级,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布置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心理健康教育周期间,要求心理委员组织同学们全员参与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通过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宣传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达到广泛的宣传教育目的;组织策划班级的心理剧表演,参加学校校园心理剧大赛等等。通过工作布置会,让心理委员知道自己应该做哪些工作,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当他们具 5

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再创造性地开展具有班级个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每半个月对心理委员进行一次同伴心理互助案例督导。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自己的经验无法解释的困惑。定期对他们进行督导既有利于他们帮助别人,也有利于他们个人的自我成长,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

(三)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多种方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1、心理委员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有效地解决了班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组织学生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心理委员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制作,是激发学生形成心理保健意识、丰富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载体。每个学期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评比活动,都能在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掀起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的高潮。

3、心理委员在学校生活中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烦恼的学生,进行同伴心理互助。

(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扩大学生参与度

为扩大学生参与度,我校每学期举办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针对职校生的心理疏导需要,每期均有不同的主题。如上学期开展“ 关爱心灵,笑对挫折”主题活动:形式有心理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跌倒了,爬起来)、心理电影欣赏《人在囧途》、心理健康讲座《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通过活动让中职生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

以上的几个方面是我们对于学校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践 的陈述。在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后,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心理委员的工作得到广大中职生和班主任的认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教育工作任重道远,目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严重匮乏,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这种朋辈式心理辅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

第四篇:技工院校朋辈心理互助新模式探析

技工院校朋辈心理互助新模式探析

摘 要:朋辈心理咨询是目前技工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是借鉴外国朋辈心理辅导的经验,在技工院校进行大胆的本土化尝试和探索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对这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析。

关键词:朋辈心理 咨询模式 问题改进

一、技工院校朋辈心理互助兴起背景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过程,也是非常适合技工院校的一种特殊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指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给同龄人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Paracounseling)或“非专业心理咨询”(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

朋辈心理咨询首先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于当时美国普遍存在学校心理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而需要心理援助的青少年日益增加,因此一些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逐渐受到重视。技工院校朋辈心理互助的兴起同样是因为专业心理辅导师资力量的欠缺。

随着国家关于技工院校农村户籍学生免学费政策的实施,技校生在校生人数与专职心理咨询老师的比例明显不合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咨询的需求。另外,从技工院校心理咨询的实际情况来看,各个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学生需要的心理咨询更多的是发展性的心理咨询,对心理咨询的专业性要求相对于社会上的治疗性心理咨询没有那么高,因此,很多的心理教师从学校挖掘可利用的心理资源,利用一些对心理知识悟性较高。人格基础好的同学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他们成为同辈心理咨询员,在学校大量开展朋辈心理互助。与专业心理辅导相比,非专业的朋辈辅导具有亲情性、友谊性以及简单方便操作等优点,由身边的同龄人担任小小心理辅导员,相近的价值观。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等可以轻易地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简单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既不同于一般性质的聊天,又不及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往往能产生专业心理辅导所不及的效果,从而打破了现有咨询覆盖面这个学校心理咨询的传统局限,开创了学校心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基本模式和具体形式

适合技工院校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模式可分为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日常咨询,其中这三种基本模式下有一些相对应的具体形式。

1.个体咨询

通常是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一个来访者对一个朋辈辅导员来进行心理咨询,地点可能在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在操场、学生宿舍等让来访者觉得能够敞开心扉畅谈心事的安全放松场所。在咨询形式上可为面谈、书信、网络、电话等。

2.团体咨询

一般由学校的朋辈组织进行策划,构建同辈咨询主题团体,通过团体的交互交流沟通活动,并在活动穿插专业心理训练,以达到主题活动的目的。形式上可表现为班级心理主题班会课、团体辅导活动课以及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3.日常咨询

朋辈咨询员来自学生群体,与学生共同生活,通过组建配对朋辈咨询对子,对于学生中遇到的一些日常紧急问题,可以不定时地直接得到朋辈咨询员的帮助。在形式上可以表现为调解、伴读等。

三、选拔与培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中应该包含对同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宣传。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可以在日常的讲座或者心理培训中,对朋辈心理互助这种模式进行解说,在心理协会及其他社团中安排联系人物色和培养每一届的朋辈心理辅导人员,利用班主任的力量,重点在学生干部中进行强有力的宣传,为之后专门的招募工作打基础作铺垫。等招募开展时,就会吸引大批高素质学生前来报名参加。

老师要这些热情报名前来参加同辈辅导员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筛选,一般以SCL90测量其心理健康程度,以艾森克人格问卷了解其人格基本特点,选取一些具有宽容、真诚、友善、乐观积极性格特征并有较强亲和力、善于倾听、表达清晰、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能力的学生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

对新招募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专业的心理知识储备。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朋辈心理工作的基本制度,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技术:倾听、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情感反射、自我表落、解释、总结等。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讲座、交流、主体性团体辅导活动等。

预备心理辅导员进行见习和实习。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在做辅导时候,遇到一些不太涉及隐私但属于学生共性心理问题的咨询个案,在征求来访者同意的前提下让部分心理辅导员进行实地见习,感受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知道在实际心理咨询过程中作为咨询员的合适反应。培训见习完成后就可以接一些个案,或者结成朋辈心理辅导的对子进行实习,心理老师进行督导,有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监督管理,严格工作基本原则和纪律,杜绝一些学生利用朋辈心理辅导的名头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考察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否具备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有无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能否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心理辅导,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惑。还有,定期接受心理老师的指导,积极清理和理清自身面临的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整合自身资源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

四、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1.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构成混乱导致定位不清

兼职心理教师在做心理工作时会造成角色混乱,定位不清晰,导致心理咨询失败。朋辈心理辅导员大部分是学生干部,可能同时是几个社团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者,所以在进行同辈辅导的时候,容易角色定位不清晰导致咨询不专业或者失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挑选朋辈辅导员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职位单

一、热心做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同学。

2.同辈心理辅导实际工作中咨询员容易出现偏差

由于同辈咨询员都是经过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常识培训之后就上阵进行辅导服务的,所以容易出现咨询员缺乏自信或者自信过度、太过封闭或者暴露太多、本身对咨询有较高期望感导致的挫折感、咨访关系处理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在出现的第一时间就由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到位的指导,加强培训,及时消除偏差。

3.同辈心理辅导有名无实

由于技工院校心理教师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心理教师应付日常的心理咨询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组织系统的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和实际工作中的督导,所以很多学校的朋辈心理工作事实上是有名无实,表面上看学校是设立了朋辈心理辅导机构和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是其实没有实际的开展工作。针对这一问题,学校的领导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尽量不要占用心理老师的精力,让他们能够真正去做一些有效果有益于学生的事情。

4.朋辈心理工作缺乏统一的实施标准。

由于朋辈心理咨询传入我国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很多学校是在本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进行简单的模仿或者尝试,国家缺乏在这一方面的统一制定标准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美国在1984年就成立了全美国的朋辈互助协会组织,致力于对朋辈心理咨询的标准和制度的制定,对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进行规范和科学的指导,而我国却还在探索中,且每个学校的工作差异还很多。唯有通过加强沟通合作,期望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统一组织,统一章程制度,这样才可以形成统一的实施标准。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2]孙听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3]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4]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单位:广东省城市建设高级技工学校)

第五篇:朋辈心理辅导

在学院第一期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与培训会上的讲话

富有爱心的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大学生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班开始了。这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将经历新的深化和发展。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近年来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们在卫生所徐所长的热情运作和学生工作部的积极配合下,开展了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普查及心理档案的建立等一系列工作,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有的工作还很难形成系统,触角不能延伸到学院每一角落。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院—系部—班级、宿舍”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使三级网络无缝对接,进行朋辈互助是非常重要的形式。

什么是朋辈互助?所谓的朋辈互助就是指同龄人之间的心灵互助。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朋辈辅导”的概念。“朋辈辅导”是指同学之间或年龄相仿的朋友之间进行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等心理帮助。

设立朋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培训,组织社团活动等方式,在学生中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是重要的组织保证。

学校心理中心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和素质拓展训练。

在培训上岗后,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热情地投入工作,应该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变化; 应该坦率、真诚、热心地为有需要的同学主动提供帮助;应该将主动求询、倾诉,克服封闭压抑,积极开放自我等心理健康理念渗透到周围学生心中。同时,还应该密切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将其发现的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教师沟通,寻求积极的解决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 朋辈心理辅导员以接受宣泄、解释、鼓励、指导与督促,改善周围环境等多种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在做一名好的倾听者的同时,还要做一名解惑者,为同学间的心理冲突提供帮助,还要配合学院心理中心宣传、组织和参与讲座、沙龙、同辈团体训练等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心理委员的工作不仅是针对心理问题来开展工作的,更多的是要从自己做起,开展班级的心理活动,带动和组织全班同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实现身心健康。

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

首先,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和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频繁,而且学生也喜欢向同龄人打开心扉、交流感情、倾诉烦恼。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其次,助人与自助是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和能力,助人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提高人际沟通、情感交流的能力,学会关心别人、接纳别人,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当自己碰到心理问题时,也可以自己帮助自己,从而达到助人者自助的效果。

第三,朋辈心理互助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心理互助、自助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培养和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将会在你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当然,要有效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前提是同学们必须具备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为此,我们将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你们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互助技能的培训,帮助同学们提高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能力。希望通过培训,培养一支朋辈心理互助活动的骨干和积极分子,推动同学之间心理互助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

关于活动的开展,对大家提几点建议和要求:

一、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是前提

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问题,可以说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知识与帮助,因此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和对别人提供帮助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个有责任的细心人是关键

心理委员作为班级的一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干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否具有责任感本身就是一个人成长的体现,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长。

三、尊重同学是最起码的要求

心理委员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同学,要为同学保密,在处理危机事件的时候更是要如此,一定要为同学着想,要把对同学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否则我们很有可能没有把事件处理好,相反,造成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在同学中间留下极为不好的影响。

四、保持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支柱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作为心理委员,自己都处于一个心理亚健康状态,就不能更好地帮助同学,这就要求心理委员要注意自身心理健康状态的调节,劳逸结合,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不可以心浮气燥,急功近利。

五、善于沟通是提升工作效能不可缺少的因素

沟通是一门学问,心理委员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锻炼。沟通的方式不仅仅是语言,这是最初级的,有时候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也许比语言更有效。

六、真诚地付出爱心是工作的境界

一个人能力强,有魅力,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适合从事班级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委员只有真诚的付出,发挥亲和力,才能深入到同学当中,才能获得同学的接受与欢迎,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与信任,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好。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祝大家学习顺利,生活愉快!预祝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下载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朋辈心理互助模式的实践研究[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朋辈心理辅导

    如何更好地开展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从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学生们就面临着许许多多极易造成心理困惑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问题。首先,......

    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大学生虽为时代骄子,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但仍摆脱不了年龄的限制,大学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

    初中生人际关系研究(心理测验实践样本)(共五则范文)

    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 [摘要]采用《中小学生人际关系测验问卷》对盐城市步风中学和明达中学随机抽取的70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初中......

    心理朋辈辅导员心得体会

    朋辈心得体会 在我做朋辈辅导员的这段时间里,让我对朋辈心理辅导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朋辈心 理辅导员是心灵的守护者,是微笑的践行者,是冷静的观察者,是无私的帮助者,是聪明的......

    朋辈心理考前复习

    考前辅导:总成绩构成•出勤10分(缺席1次扣2.5分,4次及成绩构成以上缺席取消考试资格)•小作业10分•生活发现会发言10分•考试70分考前辅导:考试卷面构成•多选10分考卷构成•基......

    朋辈心理课心得体会

    朋辈心理课心得体会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具有自发性、义务性、亲情性、友......

    朋辈心理辅导学习心得

    朋辈心理辅导学习心得 此次能够参加朋辈心理辅导,我感到很荣幸。在历时将近一个月的学习中,我以及参加培训的同学从中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因而对其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及开......

    朋辈心理培训感想

    心理委员培训感想 说实话,当初选择当心理委员是因为觉得到了大三,自己有很多目标想要在这一年内实现,想要分担班级的工作的同时能兼顾到自己的计划,因此,貌似相对轻松的心理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