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3: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

第一篇: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

一、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的研究背景

(一)基于学会学习的基本素养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会学习”是学校学习生活中重要的内容,但现实中,初中生“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养成“学会学习”的素养上下功夫。“学会学习”可划分为三大要素,即:主观意识、技能方法和学习品质。主观意识指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兴趣、求知欲、心态和习惯等;技能方法指的是学生伴随学习而产生的技巧、能力,以及在学习中慢慢积累的策略和方法;学习品质指的是学习的理想、毅力等,表现为学习态度、情感和精神等。

(二)适应朋辈互助的心理特征

朋辈学习小组指的是,有相同的生活背景或因为某些原因有共同语言的人,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互助互励的教育形式。初中生处于儿童向青少年成长的过渡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常常会出现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和平等、情绪两极波动、容易暴躁、感情用事等特征;另一方面,受小学保姆型教育的影响,初中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很容易扮演被动的客体身份,遇到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会先向身边的朋友或同学寻求帮助,其次才求助家长和教师。巧妙运用“朋辈”这一教育资源,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提高其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的实践操作

(一)小组构成

1.“优生共进”朋辈学习小组。

优生一般因其优异成绩而倍受关注,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容易在成绩光环的遮盖下被忽视。大多数绩优生不太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部分绩优生不能与老师、家长和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进步,“优生共进”朋辈学习小组,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优生共进”朋辈学习小组,由班级绩优生自愿报名,经指导教师筛选后组合成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一般每个班级建立两个小组,每组成员一般不超过6人。小组成员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每天放学后免费开放的图书馆自习室是“优生共进”小组的活动场所,每周一至周四下午5∶00~6∶00学生自由安排开展自主学习活动。1个小时的学习主要分为前40分钟自主作业或自主阅读时间,后20分钟问题讨论或阅读交流时间。每周五邀请教师指导本周学习中的收获和困惑。在这样的学习小组中,学生能很好地学习到他人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分析自我的学习能力,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同时,“优生共进”朋辈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也逐渐影响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够加入“优生共进”朋辈学习小组参与每天的课外自习活动。2.“师徒互助”朋辈学习小组。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过他人帮助后可能达到的水平。“师徒互助”朋辈学习小组就符合这一原理,师徒结对中的师傅,即朋辈辅导员,主要选择班级中容易被忽视的“中间地带”的学生,徒弟为自愿报名,采取“二帮一”或者“三帮一”的模式,保证双方在课堂外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切实有效互动。在“师徒互助”朋辈学习小组活动中,开展“一站成双”“我的耳朵里有你”“幸福拍拍手”等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更加快乐地投入学习生活中。

3.“团队竞争”朋辈学习小组。

目前大多数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不善于团队合作,也缺乏团队竞争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竞争意识是需要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将朋辈学习小组和主题班会相结合,形成朋辈主题系列班会,开展“团队竞争”朋辈小组活动。每一次班会由一个小组负责,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讨论决定主题班会的形式,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带领班级同学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这样的“团队竞争”朋辈学习小组活动,促进组员主动参与合作,小组与小组间的展示比较也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

(二)实践形式 1.立足课堂,力争高效。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朋辈学习小组主张学教互动、生生互动,构建自主学习型课堂,以团体进步为奖励依据,让学生自主学习,材料在朋辈学习小组里读,问题在朋辈学习小组里提,疑问在朋辈学习小组里辩,规律在朋辈学习小组里寻,方法在朋辈学习小组里找,知识体系在朋辈学习小组里建,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朋辈学习小组里得到最大的进步和提高。

以朋辈活动“一站成双”为例:每一个朋辈学习小组里两两结对,课堂上被提问时两人同时起来回答,一人答不上来时另一人可以做适当补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也便于教师关注更多的学生。

2.关注课后,分层递进。

课后,朋辈学习小组内会讨论一些有难度、有疑问、有价值、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再回归到课堂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和解释。各式各样的朋辈学习小组,让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很好地认清自身的现实和处境,形成好的目标引领。朋辈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会”中领悟“会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习得学习的好经验和好方法。

以朋辈活动“神奇的记忆箱”为例:每一个朋辈学习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卡片记忆箱,小组成员利用空余时间对错题或者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记录在卡片上放到“记忆箱”中。空闲时间里,有的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有的学生分享他人梳理的知识点和错题,通过不断巩固,优生更优,后进生也慢慢地在学习上有所进步。3.延伸假期,营造氛围。

假期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朋辈学习小组里进行交流、讨论、思辨,学生的自主管理从课内扩展到课后再延伸到假期,在朋辈学习小组中归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朋辈活动“寻猎”为例:由本组的朋辈辅导员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制定下发一张“寻猎”项目列表,引导小组成员尽可能多地完成表中所列内容。部分学生不能认真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学习生活,这时候“寻猎”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们平日朝夕相处,朋辈辅导员对组内成员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假期计划可以做到量身定制。在帮助组员规划的同时,朋辈辅导员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得到相当大的提高。

三、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的现实意义

(一)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朋辈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建设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奋发进取的集体环境,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同时,朋辈学习小组抓住同年龄段学生共有的关键问题,进行集体的心理状态分析和引领,充分利用教育者的智慧及朋辈的引领作用,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借鉴中“以人为镜”,学会细心观察、理性分析、正确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

(二)提升竞争意识 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实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在朋辈学习活动中,学生感悟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在同龄人中的竞争力,也体会到有时候努力了也不一定能成功,自信心和耐挫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此同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参与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得以加强。

(三)养成学会学习素养

自主发展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大板块之一,学会学习是自主发展的有效前提。在朋辈学习小组的实践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勤奋学习、全面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观念;通过不同的朋辈学习小组,学生快速找到适合自身情况且能够长期坚持的方法,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关注点转向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开展基于素养的教育教学,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第二篇: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

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事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理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终极追求。已经启动两年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将核心素养框架构建和学科素养的目标分解,作为这一次完善升华新课程的抓手。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从而使课程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因此,今天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孩子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学科活动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比如,政治学科既要有社会实践,又要有“活动课程”,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可以设计成活动来实施,通过社会调查和访谈、问题探究和辩论等,在活动中学习和思索、认知和行动。在国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专家们极富创意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它通过任务让学生在语用实践中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位、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以此力求避免教师大量讲解分析、技能逐项训练的模式。数学也要设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活动。其他学科,如地理考察、历史活动、科学实验和探究、技术设计等各种活动设计,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起到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

第三篇: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学习展示

“核心素养下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听课后心得

张莉莉

关于小组合作,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安排小组合作,但细想想自己似乎只是重在进行,而忽略了为什么进行,怎么进行,如何能有效的进行。本次教研以小组合作为题,三位教师精心准备了三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或是小组展示课前材料的搜集,或是合作探究课文段落小标题,或是合作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或是交流讨论完成自学„„原来合作学习形式如此多样,而且孩子们都可以完成的很好,如果长此以往,继续训练完善,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将大大的提高,孩子们自己会学习了,老师自然轻松了!

当然,小组合作需要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决不能只是表现力强的孩子的一家之言,需要全员的参与,其实这很难。而成员间都能交流意见,都能据理力争,思想碰撞出火花,这就更难了。但再难,也会有解决的办法。我会以此为课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摸索。

第四篇: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谈核心素养下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观点。“核心素养”是一个崭新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是我思考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涉及方方面面,而我认为“自主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在“自主发展”层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近年来,我一直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中考语文效率,我一直在思考探索。根据观察,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兴趣,甚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页面不整洁,写字不规范;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课前不能及时预习,课后不能有效复习;字词听写、古诗词默写中错别字频频出现;作业完成方面,回答现代文阅读题只写几个词或一句话,不能静心阅读文章;文言文阅读不注重积累,考试不会迁移; 作业抄袭参考书或他人作业,不愿独立思考……其实,不难发现,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射出的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应让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学会学习”,即学生要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着重从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来探讨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本文着重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会学习,提高素养。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文不注重理论的界定,主要是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具体、细致、操作性强的方法践行“核心素养”。我认为学会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对学习态度的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践行“核心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坚持久了,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来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自觉地意识到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此外,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该课题的研究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而是有效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问题和动向,研究总结出具体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其实,古今中外的很多专家学者,无不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等。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会学习,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2.教学实际

我校是一所县属中学,但通过日常教学来看,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亟待提高。大部分学生表现为书写不规范,遇到疑难字词瞎猜,不查字典;不能及时预习和复习;过分依赖手机或电脑,不能独立思考;粗心大意,不能自主检查;阅读量少,主动性不强等等。而中学生正值受基础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何能及时有效地消除种种不良习惯,进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将大大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研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其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

1.目标:本课题试图从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入手,通过调查和分析,整理出目前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从而不断改善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会学习。

2.成果:撰写教学实践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

(二)研究内容

1.中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态度、兴趣、习惯)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并整理学生目前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2.好习惯难以养成的原因

(1)结合案例分析,查找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2)采用访谈的方式,与老师、家长交流,进一步整理归纳原因。3.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1)纠正不良行为习惯(2)长期监督指导(3)创造良好环境氛围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调查分析法。在实验之初,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整理资料。在实验中,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3.实验研究法。以本班为实验班进行研究,注意观察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态度及行为习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向研究目标迈进。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学生,进行追踪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五、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6.12——2017.02)

1.从本校本年级的实际出发,查阅资料,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

2.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管理办法。

3.召开课题组会议,进行前测、分析和调研,撰写研究方案。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7.03——2017.07)

1.组织课题参研人员学习有关理论和相关精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讨论研究现阶段的学生语文学习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分析情况;

3.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并撰写阶段研究总结。4.在实践中应用和完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08——2017.11)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调整、完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 2.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 4.进行经验推广。

六、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培养端正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那么,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因此,对学习态度的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践行“核心素养”。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学习亦是如此。1.培养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体会求知的快乐;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克服,有完成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学习态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也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学会控制自己。态度是靠自己去控制的。一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坚持,不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半途而废。面对干扰或消极情绪,要学会控制自己,加强自我管理。(3)学会反省。学生经常进行反思,也是端正态度的一种好方法。“吾日三省吾身”,问自己: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现在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吗?自己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学习态度,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1)语文自身的魅力。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优秀文化的积淀。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与生活同在,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需从理解开始,这必然离不开语文。如解题时,审题分析需要语文,证明诠释需要语文,答题归纳也需要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感悟,对知识有着不尽的求知欲,亦或是心中充满疑惑……但是掌握不了语文,也是“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3)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是中考的必考科目,满分120分,又是第一场考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考试的成败也直接影响了其他科目的发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端正态度,重视语文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学习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

(2)注重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获取知识。2.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仪表、生活作风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2)有良好的品性。良好的性格,对学生具有亲和力,学生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有自己的风格。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智慧,教学上有自己的风格。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的教师,适时地幽默,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4)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当前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从听觉、视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总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由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通过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由“学会”变成“会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对教师、对我校的发展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学生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1.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

有效地预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或文言字词,熟悉课文内容,让孩子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对于不懂的知识,用笔做上标记。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疑问听课,效果会更好。但预习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布置明确细致的预习任务,避免学生盲目预习。

课堂听讲,调动各种感官,把眼、耳、手、口、脑都要动起来,眼看课本、看老师、看板书、看屏幕等;耳听老师讲、同学说、自己说等;手记笔记、重点、疑惑、练习等;口说,朗读、复述、发言等;脑到,积极思考,心力集中。只有全身心投入,方能有所获。课后复习,每天做作业之前,把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像过电影似的“过”一遍,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搞明白,加深印象。先复习在做作业,只有真正地做到认真地复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把每天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做作业时,就能够运用自如。2.针对各种题型,注重习惯养成。

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积累过程。对于中考而言,各种题型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常积累。针对其中的某些题型,制定相关的策略方法,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

(1)对于字词题型,准备一个“字词积累本”,积累平时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比如戌、戍、戊)或是习惯性误读的字词(比如潜力qián),也可是读书看报不认识的字词等。分类整理,闲时翻看,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2)对于古诗词默写,错别字历年来是学生丢分的最大“敌人”。其一,因为同音字、形近字的干扰,要求学生必须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弄清楚易错字在本句的意思,不要误解。其二,准备一个“诗词听写本”,将听写时出错的字词记录在案,可用红笔改正,并明确错因,从而加强记忆。

(3)对于名著阅读,这重在考查学生有无真正阅读名著的问题。读书,一直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点,亦或是老师强调到了,学生未能落实。为此,为了检查读书的落实情况,准备一个“名著积累本”,上面著明“时间、章节(页码)、主要内容(概括)、完成情况”,使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开展“读书交流会”“故事人物猜猜猜”,撰写读书笔记等活动,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

(4)对于文言文阅读,要培养学生养成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准备“文言文积累本”,从七年级开始,每学习一篇文言文,在文言文本上抄写一遍,要求是一行文言文底下空一行,写重点字词的注释,此外,归纳本课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掌握扎实的文言文基本知识,从而由课内到课外进行延伸。

(5)对于写作,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视野不够开阔,加上阅读习惯差,知识面较窄,所以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采用“自由积累法”,准备一个“作文素材本”,随时随地积累,可积累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作文片段、身边的新鲜事、国内外的重大新闻或人物等,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写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要求。如今,写好汉子已进入中考,况且我们的测试也主要以“写”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写规范字。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加强,书写能力有所下降,当然,也有自身认识的不足。

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方方正正的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史,字如其人,写字对人的人格形成有一定影响。写得一手美观大方而漂亮的字,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第二,书写潦草导致中考阅卷电脑无法识别,会影响个人前途。对于字迹潦草的同学在平时注意矫正,比如坐姿是否正确,可用田字格或作文纸进行听写,规范字的大小。也可临摹字帖,矫正笔画,写清楚字的间架结构。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简单来讲,就是要在教学实际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第五篇: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初探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语文素养——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研究初探

如火如荼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景象,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过去教师那种“一只粉笔”“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抓住初中语文自身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积极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多种形式地提出并解决问题。

过去的语文课上,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学生只需回答老师课前设计好的一些问题,学习十分被动。现在偶尔我也会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地设计成问题提出,让学生在学习中去解决;而更多采用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分合作小组展开讨论,结果是课堂效果时常出人意料,甚至有时令人惊叹,庆幸自己没有过多讲解。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划出并品析自己喜欢的诗句这一开放式问题,一女生就领悟出“那朵流星”的“朵”字用得别具匠心,因为“朵”字会使人联想到那颗流星犹如“花”一样美丽动人。再如教学《纸船》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假设冰心奶奶决定再一次修改《纸船》,她邀请同学们参加这次诗歌评改会,欢迎大家畅所欲言。顿时,课堂气氛热烈起来,一男同学说道:“我觉得第一节最后一句中“抛”字太随便了,表现不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同学们争先恐后,有的建议换成“放”字,“放”显得比较庄重,动作也很轻柔,情感韵味很浓;有的则争辩道:“抛”比“放”有力量,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急切心情;而且“抛”这个动作有发泄的味道,作者分明是在抛出一腔孤独,一腔思念之情啊!后来一位同学的发言让大家折服了。他说:“其实“放”字也能表现出深情,如果是在一条风平浪静的小河上的话。但大家不要忘了,这是在“天风很大,海浪很急”的太平洋上。作者乘的不是一叶扁舟,而是又高又大的远洋海轮,怎么可能“放”呢?只能抛,而且是用力抛。大家想想,站在船头,天风浩荡,冰心满脸泪痕,衣裙飘飘,她双手捧着小船,用力一抛,船在随风飘舞。冰心就以这样的姿势定格船头,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大洋思亲图”啊!“放”能有这样的效果吗?”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这种智慧的火花让我惊叹不已。

总之,课堂上灵活多样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会帮助学生自主地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一些规律;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语文素养,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潜能。课堂上老师放下的是绝对权威的“架子”,取而代之的是及时的鼓励与热诚的赞美;学生丢掉的是害怕答疑的种种顾虑,取而代之的是探讨的争论与热烈的掌声;避免的是内容上的“生吞活剥”,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课堂上初中生思维活跃、喜欢标新立异等心理特点得以张扬,探究式学习的热情得以激发,智慧的火花时常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闪烁。

二、转变教师“独霸”讲台的传统模式为师生同登讲台的互动式学习。

1、师生共搭展示平台,锻炼学生的口才。每节课前的三、五分钟,我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家庭情况、个人兴趣爱好、描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讲一个成语故事、介绍一则名(格)言、介绍一位自己崇拜的人、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等等。讲解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往复,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地得到登讲台当众讲话的锻炼机会,学生不仅练就了“说”的能力,满足了初中生的表现欲,而且树立了自信心。我班有一个学生王平性格内向,成绩一贯不好,没少被老师家长批评指责,沉默寡言的他变得越发自卑了。自从开设“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以来,每一次他都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开始他也是畏畏缩缩的,但几次的锻炼,他变得落落大方,甚至还在学校举办的演讲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搜集整理资料,学生走上讲台。对于一些自读课文以及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如“猎狐”、“外星人”“综合性学习”等,尽可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协作精神,创设互帮互助、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或者主持人,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经过合作小组内的认真准备——搜集、整理、分析材料后,课上进行抢答赛、展示成果(幻灯片的制作等),常常是下课铃声已响,学生仍然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如刚刚上完“一起长大的玩具”这一内容,学生就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做实验,自制玩具,小组绘制展示了墙报“童年的游戏”,课堂的容量增大了,学生的收获增多了。这种做法既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等语文素养,又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一种成就感。就连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课”的老师也是每每会有意外的收获和启发,可谓师生互动“互惠”。

三、转变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权由老师“独揽”为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

以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都由老师亲自包揽,学生不分层次统统完成同样的作业,结果是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消”,完成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我发现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固然要顾及,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才至关重要。因此平时的作业、小考、作文等,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全批全改,因为这种传统的做法,学生早已缺乏新鲜感,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换来的只是学生拿到作业本后只看下等级或分数就算了。代之以多与学生商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采取学生批阅和老师批阅、家长检查签字相结合,学生合作交叉批阅和自己批阅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批改查阅形式,当堂或当天反馈出结果。这种学生参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反馈的做法深受学生的重视和欢迎,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认真学习态度。

四、转变阅读与写作脱节的惯常作法为读写紧密结合的方式。

1、阅读课与“摘抄与随笔”作业。我每周从六节语文课中拿出一节作为阅读课。有目的地在课上进行学生自选与教师推荐读物的阅读和交流,如与教材配套的“自读课本”、“学语文报”、《读者》、课本推荐的名著等都是阅读素材,同时还要求学生随手做一些摘抄笔记,积累语言素材,每周完成不少于两篇的300字随笔,配合定期进行的“摘抄与随笔”交流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一个好动的男生在“随笔”中写“从入中学到现在,老师经常要我们摘抄《读者》里的文章。从那天开始,看《读者》成为了我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间长了,如果哪天晚上不翻看《读者》就会全身不自在。”读书已经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需要,读书的态度端正了,阅读速度提高了,文化的积累扩展了,写作的欲望浓厚了。

2、课文阅读与仿、续写练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其实,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文本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如学习《孙权劝学》、《伤仲永》两篇课文后,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我和学生一起谈论生活在老师身边最感人的事例;讨论“雪地捕鸟”片断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仿写了“摸鱼”、“钓虾”等动作描写;师生共同完成《寓言三则》的学习后,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自编自演了小寓言《大树和小草》、《船与帆》;当同学们正流连忘返于春的美景中时,我相机行事,启发他们动手、动脑,根据春雨、春草的特点,各造一个比喻、拟人句,尝试着写一首七言绝句;同学们正惊叹于《大自然的语言》如此丰富奇特时,我不失时机的让他们回顾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春》、《济南的冬天》;《挖荠菜》的阅读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倾诉和父母思想感情上的隔膜,课后,他们访问了自己的长辈,以《某某童年的故事》为题写了篇随笔。学完《皇帝的新装》后,我让学生阅读了叶圣陶、鲁兵续写的故事,启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也为本文续补故事情节,想象和夸张的色彩越浓越好;当同学们沉醉在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的《绝唱》、《在声音的世界里》时,我又启发学生仿照课文中正面描写小玉说书的部分,用语言文字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声音或一首乐曲,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探究过程中,我提出:如果当时于勒一眼认出眼前向他买牡蛎的人竟是自己的亲哥哥时,那么他会有怎样的心理和行动呢?;分析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时,我要求学生撰写一副对联来概括这种变化,学生乐于参与,创作出“有钱便是福星,无钞即为瘟神”的好联。这些片段训练中既加强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又训练了作文能力,正是“花叶并茂两相宜”。可见,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以仿写、续写的方法,联系课文指导写作,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激起写作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作文技巧,开拓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五、转变作文评改课“老师唱主角”为师生共同评改作文

“文从改中来”,可以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老师的事,学生只是看看老师的评语和分数了事。中小学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作文教学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学生们的文章千篇一律,而我们的教师也在做着卓别林拧螺丝式的机械而重复的劳动。关于怎样进行作文的评估,新《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标提出的非常宽松的评价手段,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的是教师的思想水准和文字鉴赏水平、课堂调度能力和循循善诱的艺术,作文的书面批改只占很小的方面。所以,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参与,评改开放,发挥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努力克服过去“教师一人评阅,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作文评讲课也由学生唱主角,我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配角,如在评讲《母爱》这篇习作时,任意抽取一篇作文,由学生读、讲、评、议,最后学生总结,让学生尽情地说三道

四、评头论足。不仅充分调动了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平时作文,我要求学生先拟草稿,反复修改,努力做到文从字顺,每次作文均由学生在班小组中公开读给大家听,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然后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听,删去多余的字、词、句、段,将罗嗦的语句修改得简洁明了,将与中心无关或重复多余的材料删去,使语言通畅,文字简洁、精炼,注意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指导学生互评作文益处甚多:

(一)同学之间要互评作文,必然就要认真阅读甚至研究别人的文章,在阅读中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点评的过程时又不断领会别人的长处,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

(二)通过互评,学生还能及时发现同学作文中的某些不足或毛病,培养纠错能力,并当堂及时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三)让学生及时互评作文,大大缩短了由教师一个人批改评判的时间,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常常不服的矛盾。

(四)能有效地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习惯,使学生的学习层次很快地上升,为其奠定终身学习的素质。“寻求一种方法,让教师尽量地少教,而使学生尽量地多学。”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里如是说。寻求一种方法,让学生互动起来,主动起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设定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可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语文老师仍然越俎代庖,津津乐道于“满堂讲”,勤勤恳恳,一头埋进作业堆,岂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因此说,要解放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教师自己想法解放自己。只有自己解放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增进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唯其如此,语文教学才能高效率。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尝试,深入探索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愿继续“上下而求索”。

下载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心素养落地从“学会学习”开始初中生朋辈学习小组实践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