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2:4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

第一篇:《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

《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

《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是江阴市长寿中学于2011年10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批准立项为“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2012年4月9日通过教育学会专家论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按计划开展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背景

江苏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五严”规范,利剑出鞘,直指当前教育两大积弊:一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二是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五严”规范重典治乱,针对教育的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减负增效,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各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自主能力得到提高,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是大有裨益。

但是,毋庸置疑,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校外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摆在面前的问题其实相当严峻。据对本施教区家庭调查,课外时间尤其是双休日、节假日,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占我们家访的49%,而这些老人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学生学习基本处于放流状态、无人监护的,占家访的35%,这类学生父母或者上班、打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或者沉迷于娱乐休闲,甩手不管。真正能够关心孩子学习、成长的,少之又少,令人担忧。

如何布好课外自主学习局?怎样盘活家校联系棋?我们认为,建设和发展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将同一社区或相邻社区的学生有序组织起来,让他们在校外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有其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考虑和认识,学校于2011年5月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二、立足实践,完善调整,推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发展

自课题立项以来,长寿中学积极谋划学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积极开展学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取得以下成果:

(一)创建了“学校为主,依托社区,家庭为辅”闲暇日三结合活动模式

1.积极整合校园教育资源,拓展延伸,才艺双修。首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日活动观,具体细致地向学生讲述闲暇教育的知识,帮助、指导学生学会娱乐、休闲。其次,学校积极介入社区中心,与社区密切联系,广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社区文体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闲暇日活动的平台;积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闲暇活动的场地、器材,使社区设备、场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千方百计组织各类活动,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展示的平台,对闲暇日社区艺术培养、才艺展示、文学社读书社等活动成果进行展示、竞赛,激发学生社区活动、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技能,发展能力。

2.充分依托社会活动资源,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江阴市各乡镇社会资源丰富,既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又有发达的工商经济资源,更有浓厚的文化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和文体活动基地,让学生走向社会,依托活动基地,当一天农家书屋管理员、小区卫生巡视员,过一把社区小管家的瘾,参加读书分享、趣味科学实验、创意手工制作,开展调查研究、社会公益活动,利用社区设施开展文体活动等。社区成立“青少年校外活动站”,组织学生读书、看报、观影,写读书体会、观后感,并评奖,还可开展棋类和球类比赛。这样不但丰富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双休日生活,还可以丰富村民的生活。

3.不断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家校互动,同育英才。把闲暇日教育活动延续到家庭中,建立完善的家长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与家长达成共识,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的活动情况向家长反馈,使家庭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如召开“家校联谊会”,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讨论交流,对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素质教育开放周”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学生活动场所实地察看学生学习、养成及各方面发展情况,营造“家校互动、同育英才”的育人环境;开展“亲子共行动”、“亲子共成长”活动,让有条件的家长到学校和孩子一起活动或在家庭中开展各类活动,如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亲子共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才艺展示等。

(二)创立了“活动中心-教师志愿者-活动小组” 闲暇日三级有效指导体系

1.成立完善的社区活动指导机构。社区活动中心组建了由学校、政府(社区)、家长委员会组成的社区活动指导机构,负责制定闲暇日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和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成员、任务,对学生闲暇日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家长反馈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性意见。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研究情况,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共同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组建有志、有识、有智者组成的教师志愿者团队。社区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有赖于教师志愿者团队的无私奉献,所以,志愿参加社区义教的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志于社区辅导的热心人。其次,他(她)应该是一个有识之士,必须对所指导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安排进行全程指导,负责设计活动快餐、确定活动时间、统计活动情况、评价反馈活动情况、必要时要亲自参加到小组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进行亲情化、个性化指导,使指导工作做得深入、充分、全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他(她)还是一个智者,在他(她)的指导和引领下,孩子们的闲暇生活才是快乐的,充实的,有意义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才是富有魅力、卓有成效的。

3.以班级和社区两结合建立活动小组。作为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活动小组以自愿、互助、人员固定但活动形式相对灵活的原则组建。小组一般由8-10名学生组成,施行共同体成员轮值管理制度。每月末或每学期末各小组通过协商讨论制定出闲暇日学习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具体安排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成员、任务等。小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不但有共同的文化学习、实践探究,也有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修特长。轮值组长每周一次就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向教师志愿者汇报或提出修改意见。

(三)创设了“自主型、实践创新型、开放型”闲暇日“三型”活动内容

设计高效、丰富多彩的闲暇日学习生活内容,既能强化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巩固,又能激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延伸实践,给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平台。闲暇日社区学习共同体有以下类型:

1.自主型活动内容。教师提供学生闲暇日在家复习或者社区中心学习选用的练习题库,即学习快餐(练习题形式多样,富有层次性,数量比较充足,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回校后要进行交流、评价。这样,把学校监督变成家长或学习共同体成员监督,把老师布置作业,变为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在较长的节假日中,教师设计预习或复习提纲,引导孩子自主进行预习或复习。

2.实践创新型活动内容。社区学习共同体要将学生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科技制作、分组调研、亲身体验等;同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公益活动,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感。如适当安排一些参观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建立实践活动记录本,写出活动感受、收获等。家长对活动写出反馈意见,教师对活动作出总结性评价。

3.开放型活动内容。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或通过调查生活事例为下周学习知识做准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上网查询、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等查询、询问家长朋友、走向社会搞调查研究等方式完成。如利用走亲访友等机会,通过游记方式,结合各地特点,征集有关材料(如图片、影像等),写出感受、收获,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调查研究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并加入新的元素:对其进行诠释,对比中外传统节日的优缺点,以符合现代人民生活和思想意识为目的,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较长假期,教师可推荐几本中外名著,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适当的古诗文诵读任务,以帮助完成初中阶段背诵600首古诗的任务和弟子规、三字经等古诗文背诵任务。

(四)创新“学生、教师、班级”闲暇日三元评价、反馈机制

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顺利、有效开展,有赖于闲暇日学生学习生活指导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

1.对学生的评价。一是社区教师志愿者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为学生设计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自我评价表,从学习、实践探究活动、课外阅读、习惯养成、兴趣爱好等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总体评价,每周教师进行一次抽查,了解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作为制定下一周指导方案的依据;二是设计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奖惩制度,定时对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情况开展评比活动,通过评比,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同时通过组织评比,学习共同体间观摩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三是定期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对学生的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对开展活动好的共同体和学生个体评出星级小组和星级少年,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励,并把表彰情况通报学生家长。

2.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制定对教师志愿者的奖惩制度。学校对参与社区义教的教师实行特殊的评价政策,如学校为每名承担闲暇日学习、生活、活动指导的教师按规定多加工作量,优先安排教师志愿者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学习、业务理论培训、教学研讨、进修考察等;对指导的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了成绩的,给予该教师相应的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题优质课、优秀教育论文、优秀教案、反思专题、金点子等评选活动,并根据奖惩制度对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3.对班级的评价。学校制定实验班奖励制度。对社区学习共同体开展得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如通过评选“活动优胜班级”、“成果展示获胜团体”等活动对获胜班级进行奖励,累积总分作为班级评优的依据,对班级进行有效评价。

学校要对学生闲暇日社区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采取不同形式反馈给家长和社区,如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家校联谊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素质教育开放周或通过学生表现反馈卡、家校联系卡、校信通、小组互助反馈卡、给家长或给社区一封信、通过报纸电视新闻媒体做专题节目等形式,加大反馈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社会沟通。

三、正视问题,总结反思,争取课题研究最大成效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总结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课题组成员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部分课题组成员缺少将实践中的某些现象、想法、感受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能力,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存在应付思想,缺少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

2.课题组研究人员比较少,单纯依靠这些老师来开展课题研究力量太小,而非实验的老师又认为课题研究是课题组的事情与己无关。那么,学校应以何种方式来调动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对积极参与研究的非课题组老师,又该如何进行评价,尚待进一步探索。

3.家校联动的乏力和无奈。学生的家庭形形色色,学生的家长各不相同。特别是少数一些长期在外而无暇顾及孩子闲暇生活的家庭,寻求联动就变得苍白和疲软,如何对这些家庭的学生施加特定的变量,也是需要继续思考和研究的内容之一。

4.指导和被指导存在差异。教师需要作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是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完全放在指导学生的闲暇自主活动设计当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自主性实践研究的效率,是现在思考的问题之一。

第二篇: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黄娟徐晓东

【摘要】学习共同体作为为学生提供建构性支持环境和活动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动态的学习组织形式,近年来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课题。在立足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当前的教改现状,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校际主题综合学习的学习共同体模型,并在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分散认知情境化学习主题综合学习问题解决 1.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学会学习”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实践者开始根据新的教与学理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许多理论如建构主义、情境化学习(Situated Learning)、协作学习、分散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等理论都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与环境互动、共同学习等学习理念;而认知灵活理论、情境化学习、问题解决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复杂的结构不良问题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及有意义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当学习发生在众多学习者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时,学习效果显著。根据Lave & Wenger(1991)等人的研究,学习共同体是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包括专家、教师及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culture)”和“文脉(context)”的动态结构。

本研究是在研究相关理论及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方法,结合当前的基础教改现状,将主题综合学习的方式引入到学科学习过程中去,尝试建构以课堂主题学习为基础、以主题综合实践为动力、以internet为学习支撑环境的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模型,并进行实践和评价研究。借以发挥课堂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实践活动在综合能力培养、以及网络在交流、会话、联结人际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出一种将学科、活动、信息技术全面整合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2.学习过程设计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分散认知、情境化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理论方面的成果为依据,并按照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R,Schank 提出的“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Goal-Based Scenario,简称GBS)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了整个学习共同体模型。

GBS强调课程开发以使学习者掌握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指向,将各种次级技能嵌入具有现实性的行动计划之中,由目标做导向,由学习者建立行动计划展开学习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构筑的学习环境。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目标(技能目标、教学目标);②制定需要目标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务(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③从众多的任务中选择焦点任务(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④设计包含焦点任务的主题故事(复杂学习情境和任务的提出);⑤设计操作(教师和学生的活动);⑥构建支持目标技能的学习环境(整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和环境)。

目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许多学习方式如“主题学习”、“方案学习”、“作业学习”等课程类型的学习活动缺乏教师可控制的中间环节,因此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而GBS教学设计方法正好可以通过设计者的意图来控制学习者学习过程,因而其思想可作为上述学习设计的参考。本研究中,正是GBS教学设计方法为主题综合学习学习过程的详细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校际主题综合学习的技能目标和任务

根据GBS教学设计方法,本研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校际主题综合学习的目标技能和需要此目标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务。本研究建构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综合学习能力。3.1综合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

综合学习能力指通过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掌握某门学科知识所应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即现实中问题解决所需的技能,主要包括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信息技能等。虽然不同学科有各自的领域特点,但综合学习能力却是问题解决通用的。加涅认为,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相应的智慧技能(即概念和规则)、组织化的言语信息及相应的认知策略。本研究演变了加涅问题解决中的几个要素,强调了综合学习能力在问题解决中的地位。图1比较清晰地表示了本研究中问题解决的过程。

图1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智慧技能 3.2创建包含目标技能的任务

本研究专门设计包含综合学习能力的情境故事(用于课堂学习共同体问题解决)以及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用于实践学习共同体中的问题解决)作为相应任务,并以网络技术将这些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呈现,进而进行校际协作学习,从而形成更深层次问题解决所需的综合学习能力。

4.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模型的构建 4.1模型的整体思想

模型设计过程以GBS作为具体的设计方法,将学科内容、活动、IT整合起来(如图2所示),这三个方面是以情境故事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相关任务的解决,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的智慧技能都会得到提升。

图2 模型的整体思想

下面并将学科内容、活动及信息技术在模型中含义及作用作以详细介绍:

学科内容:学习主题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单元。本研究中,学科知识由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情境故事中的问题引出,打破了传统的课本编排顺序,相关概念以概念图的形式进行扩展。

活动:是指学生参与学科实践的一些形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同伴间的合作、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提升到应用的层次;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主题综合学习设计中既是资源、又是课程、还是进行问题解决及协作交流的工具。信息技能在这里也成为一种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不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接触”、“尝试”直到“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信息技能。4.2学习过程的基本方式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是围绕共同的学习主题,在多校间开展的一种以学科综合学习为主的协作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学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

图3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过程 如图3所示,校际协作学习的基础是处于异地的各学校开展的主题综合学习,学校部分又分为不打破学校秩序的班级学习,及以主题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综合学习。这几部分的学习活动各有特点,因学习形式、解决的问题及培养的目标技能各有侧重,因此我们将整个学习过程的这几个部分区分开来进行组织和讨论。图3清楚地展示了班级学习共同体、实践学习共同体以及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关系。4.3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和建构 1.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班级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中心、情境故事为主题引入、问题解决为策略,且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合作”的理念为学习的宗旨,学习过程按照GBS来设计。1)情境故事的提出

情境故事是课堂物理主题综合学习的起点,也是问题解决过程的终点(如图4所示)。以情境故事引入是指将包含主题知识概念的、具有知识产生的真实背景的案例或典故,以复杂学习情境和任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了解了故事中的情境之后,会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2)课堂主题学习的问题解决过程

根据图4所示,课堂学习的问题解决过程由情境故事开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发现要故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故事中的关键概念层层深入,挖掘出与主题知识相关的概念地图,然后将概念地图中的概念分别以实践、设计制作、协作、汇报和反思等形式进行学习,通过这个共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从而顺利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2.主题综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主题学习过程的升华,它将应用主题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利用主题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计划的设计,并到社会生活中进行调查、实践,最终得出调查结果或实践报告的,属于较高层次的问题解决(如图5所示)。

3.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为了使位于不同地区的相同主题学习者能够进行知识分享和校际交流,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建构性学习网站模型,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家园”,具有发布、分享、交流、会议等功能,并将其作为学习共同体“归属感”、“氛围”、“共同信念”等情感寄托的空间。

此网站模型主要包含班级学习共同体、实践学习共同体、校际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家园及领域专家指导五个部分。班级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班级学习过程的网上体现,参与学习的师生可以将其在课堂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感都表达出来,并相互学习; 实践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从主题实践的基本步骤出发,让学生将从综合学习的基本方法研究计划开始,然后从活动的组织、记录直到研究报告的撰写,都发布到网上去。

在这两部分,网络一方面起到了学习工具的作用,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校际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实现不同地区学校间进行主题综合学习的交流,主要是由一个具有主持功能的虚拟会议室来实现。通过举行由领域专家、学科教师及学生等组成的网络会议,大家对主题实践活动获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得到专家的点评。由于具有地区差异,学习结果会有所不同,正是利用这一点,网际交流可以将主题学习进行升华,大家通过比较差异,发现了更深入的问题,从而引发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习共同体家园:是学习共同体成员相互了解和情感宣泄的天地,也是学习目标、价值观等的建设区,更是共同体“归属感”、“氛围”的创设园地。

领域专家指导:是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的一些指导资料、帮助性资源、参考案例、及专家对学习过程的点评等辅助性内容。4.4实例设计原则 上述的模型是没有涉及具体学科的总体模型(因本研究所指的“综合学习能力”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具有学科的普遍性)。为了将此模型在学科上加以实践研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实例设计。在设计学科实例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所选学科涉及的问题解决往往涉及复杂问题或真实问题,如自然科学(中学理科); 学习单元应该具有“差异性的主题内容”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便进行“有意义”的校际协作学习;

5.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模型的实例设计及应用 根据模型实例设计原则,我们选择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8年级的物理学科作为实践学科,并以两个单元的内容为主题知识进行了校际物理主题综合学习实例的设计,并构建了本研究的学习支持环境——物理主题综合学习网(http:///constructivism.html [16]http://www.edb.utexas.edu/mmresearch/Students97/Rutledge/html/distributed_cognition.html [17]初二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参。

第三篇: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

一、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传统意义上,学校改进模式可以分为研究发展取向和场地为本取向两种。研究发展取向将学校改进视为依赖外在力量的被动发展过程,外在力量是学校改进的主体,在学校改进方向、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等方面具有合法的权威地位,学校和教师处于学校改进的“边缘地带”;场地为本取向则主张学校改进权力的回归,学校在其改进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话语权,依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进行改进,体现了学校改进的“校本性”,同时,学校改进过程也具有“持续性”。现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学校改进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机制和一种精神,学校改进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由此可见,学校改进是学校持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改进能力的过程。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诞生是学校提升自我改进能力的一种尝试,教师通过在共同体中的不断学习,准确把握学校改进的方向和有效方式,促进学校品质的提升。

二、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确立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其范围仅限于区域内几所性质相同的学校之间,或立足于本校自身环境之中。在此,不妨做如下界定:区域内“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愿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团体情境中以持续的个人反思与集体交互学习,实现知识的传递、分享、创生、转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团体。

三、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策略一: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打造教师合作共同体

学校首先要建立教学研修制度,以制度保证共同体的运作。如我校实施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困惑问题,教学领导同任课教师一同研究,确定学科微型科研课题措施就是一项非常好的专业共同体成长策略。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要与三课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有机整合,避免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也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等问题的出现。另外,通过专业共同体的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学法研究与指导活动”“说课评课”“教学案例分析”“读书心得”等共同体协作活动,为教师个人成长充电,为教师才华展示搭建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策略二: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以提升促进共同体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得以实现的,教研组、备课组是有利于开展学习的团体,教师彼此之间经常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下搭建学习的平台,组成教师读书小组,开展主题读书会,在共同学习中提高素质和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请专家开设讲座,提升理论水平;同时采取交流培训、轮岗进修等方式,与区域内的相关学校师训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策略三:以问题为驱动,构建基于协作的校际合作共同体

围绕共同的教学难点,区域内组织校际交流,以教学难点、热点问题为研讨的主题,要求共同体成员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提炼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习研讨。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际交流的出发点,问题的设计与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联系,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区域内的学校“联姻研究”活动,凭借与特色学校的协作关系,定期开展主题联谊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引进高效教学方法,借鉴优秀教研成果;定期选派教师到协作学校上课,进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名师名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做点评诊断等。

四、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做法

我校结合南长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指导中青年教师100%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通过走出去向同层次但有特色的学校取经、邀请专家传经送宝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科组、备课组业务水平。根据南长区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与南长实验中学结成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与区域内其他兄弟学校抱团谋求发展。近三年来,学校骨干教师增长态势良好。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合作、交流为核心,以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共同体其他成员之间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最终找到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达到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目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具体实施:

1.课题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的活动是教师以课题为主线进行的交流活动,将有着相同或相似研究方向的教师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教学研究。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合作,教师与同事或专家围绕着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再一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仅增强了搜集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同行交流方式

同行交流的方式是指教师同事或同行之间针对具体的理论问题或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的方式,例如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集体备课等。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教师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旁听其他教师教学,从其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活动。我校的一个成功经验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是教师与同事们一起进行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知识和教学经验,共同预测教学实际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共同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知识的共享和学习交流,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备课的效率,提升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结伴合作方式

与同行交流方式相比,结伴合作方式范围更小,内容更具针对性。结伴合作方式中,教师是以师徒、搭档等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心理支持,与伙伴之间交流新的想法,实现资源的分享和信息的互通。共同努力,用这种方式培养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4.开展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除了要消除教师自身的保守意识之外,我校还推出新举措,增强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愿意与其他教师合作,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合作,找不到合作的话题或切入点,这就需要外界给予帮助。开展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榜样推广和专家培训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的榜样推广指的是先在小范围内开展合作技能的培训,培养优秀个人或教研团队,再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大范围中。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来推广教师合作,教师们容易接受,向榜样看齐,吸收榜样的经验,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专家培训指的是请专家针对教师的合作技能的知识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并引导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使用这些措施。当然,这种培训方式有时也仅是流于形式,但至少为教师树立了合作技能的意识,他们在工作中会注意这些合作技能的使用,尤其是对那些有合作意愿但不知道怎么合作的教师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五、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成效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以强有力的制度为保障,有效地组织起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的学习共同体:从教师个体层面,研究有意义的师生对话,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基于对话的师生合作;从教研组层面,以研讨对话课例为载体,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从学校层面,以问题为驱动,构建基于协作的校际、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一个师师、师校、校际、校内校外有效合作的网状学习共同体。二是研究出了依据学习规律,构建基于对话、研讨、协作、联动的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途径。三是初步形成了区域教育特色,提高了区域内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每位共同体成员的发展和成长。当然,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如教师文化建设方面仍然相对落后,教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仍然有许多不足。可见,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制度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以外,还需要致力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构,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的文化氛围,也是下一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实践

支持引领、发掘资源,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

——滨江长河街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与实践

【摘要】楼层越来越高,邻里关系却越来越淡薄,公寓大楼让居民的物理空间越来越近,而人们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如今生活在同一幢大楼里,却来自不同区域的人,人们天天相见,但形同陌路。邻里感情、人际环境成了社区居民之间沟通的一道无形屏障,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缩短社区居民心灵的距离,营造宽松温情的社区环境的一个必须途径,是陶冶居民情操,提高社区居民幸福指数,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通过创建社区学习共同体,能使社区居民在共同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培育 ;

实践 ;

共同体

由农民转变成城市新市民的滨江人,过去大家一直生活在农村同一个自然村,闲时大家串串门,喝喝茶,聊聊家常,有着浓浓的邻里情,一种自然村落的归属感。如今拆迁,来自不同区域的人生活在同一幢安置大楼里,成了“天天相见的陌路人”。创建社区学习共同体,能使社区居民在共同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社区居民在平等互助的原则下,基于共同的兴趣,自愿、自主、自需组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心灵契约的形式,在自由放松、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形成了互助与共享,开放与灵活,草根与普及等重要特征,这些特征与社区教育目标的多重性,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教育资源的整合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运行机制的开放性,教育政策的公平性等特性相呼应,相吻合。几年来,我们在 “社区学习共同体” 培育与实践中,在以政府支持、成人学院引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强化自主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发掘学习资源等方面积极努力,推进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一、政府支持,成校引领,多方合作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区教育,是服务民生的大事,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社区教育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社区管理者以及社会各界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工作要充分的重视。作为各级政府,应对社区教育管理给与一定的支持与鼓励,发动社区管理者的积极性,对于优秀的“社区学习共同体”要给与表彰、鼓励。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才能共同创造出优质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同时也能打造出优质的社区教育。

(一)政府支持

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滨江社区学院长河分院结合市民学校标准化建设行动,从资金、设备、场地、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积极努力。与街道政府协调,促使街道安排一位副主任专门负责“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并将“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成绩列入社区工作考核指标。社区党委、居委会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指定社区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社区在硬件上给与大力支持,如闻涛社区将闻涛越剧社这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力量重点扶持,提供180平方米的排练场地和30平方米的活动室,协助管理越剧社,并多次联系去民政局对越剧社进行备案,确保越剧社的健康发展。天官社区十分重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社区班子思想高度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做到每年把“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工作纳入到两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中。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落实工作。社区每年年初还积极争取街道财政和共建单位经费支持,用于“社区学习共同体”专项工作经费,为顺利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社区学院引领,多方合作

滨江社区学院长河分院在“社区学习共同体”建设中,积极引导社区学习共同体,首先指导学习共同体规范团队制度,建立“拟定活动计划、确定组织负责人、定期活动组织”的三定原则,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保证“社区学习共同体”有效有序进行;其次,积极发展社团组织,指导各个社区把居民自发性的兴趣爱好,予以组织引导,积极扩建团队,改变各社区之间社团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再次,积极培育社团骨干,形成一个骨干带动一批成员的社团梯次发展新格局。作为滨江社区学院长河分院,与社区市民学校携手,以一个主体向外辐射,一张网络覆盖辖区,一片诚心服务居民,一种理念贯穿办学的总体构思,全心全意为辖区内各类群体服务。深入社区,对社区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给予长期不断的关心和指导,定期召开社团活动负责人会议,交流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交流与分享,不仅提升了展示中的团队,也同样鼓励其他的社区学习共同体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成员,激励着“种子”,推进了培育过程。举办针对社区学习共同体负责人的专题培训,阐述培育居民学习共同体对推进社区和谐的意义,解读居民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务,以案例教学的方式,交流研讨,互动体验,是他们掌握学习共同体的要素,着手培育居民学习共同体,引领社团向学习共同体发展。第四邀请杭州成人教育教研室老师,经常性参加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开展认真调研,与社团的骨干进行坐谈交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积极鼓励社区社团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精品社团。第五以成果展示或文艺晚会等形式,将闻涛越剧社等优秀学习共同体项目到撤村建社区的塘子堰、江一等社区去演出,扩大社区学习共同体成果的影响,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树立标兵的方式,奖赏先进的方式,将共同体中学习上进,取得良好的学习学习成果的成员树立成为模范榜样,使共同体中的成员有荣誉感与危机感,从而提高学习动力。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宣传共同体,丰富社区的文化内涵。每年表彰那些起到带头作用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及其成员,促使其他社区提高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识。

采取一系列的奖励措施,表彰那些起到带头作用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及其成员,使其他社区提高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意识。滨江社区学院根据滨江区居民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状况,制定《滨江区示示范居民学习共同体考核认定指标》和《滨江区优秀居民学习共同体考核认定指标》。区域内的居民学习共同体可对照指标自主申报优秀居民学习共同体。

每年召开优秀居民学习共同体现场展示会,欢迎区域内为参加考核认定的居民学习共同体负责人或成员参加,使之成为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如组成有区教育局、区成教学院、长河街道、长河成校共同组成的考核认定小组,通过听取汇报、材料审核、现场提问等环节对居民学习共同体进行综合考核,考核认定示范或优秀居民学习共同体,有区或街道政府发文授牌表彰,并给与一定的建设经费。开展太极拳竞赛及展示活动,组织太极拳队积极参加社会各项比赛汇演活动,在社区开展“太极拳”文化节,扩大社会影响,成立太极拳考核小组,对成员学习太极拳的成绩进行考核,提高太极拳队员的信心和恒心。

通过评定促进培育,提升了长河街道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分享了培育的成效,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居民学习共同体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自主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由城乡社区居民以实现自身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以享受共同学习过程为 出发点二自愿结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群体。杭州市教育局成人教育研究部主任汪国新把社区学习共同体概况为以下七大特征:“1.自愿参与;2.高度自主;3.自我需求;4.自身兴趣爱好;5.彼此是成员关系;6.成员即学习资源;7.内目标自评介。”并指出“社区学习共同体”最本质的特点是“学习者把当下学习过程的快乐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自身生命为根本目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功利性的目的”。“社区学习共同体”完全以自主形式为主,内部管理民主协商,学习过程以分享交流为主。社团建设的系统是开放的,成员可以自愿参加,也可以自愿退出,进出自由,因此基本没有约束,如果社团结构松散,凝聚力不强,成员关系淡漠,不利于学习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为此,共同体建设加强自主管理,完善制度建设十分必要。

闻涛社区越剧社组建时就本着“二有,三自,四服务”的原则,“二有”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三务”即服务居民,服务社区,服务大众;“四自”即自愿参加,自筹经费,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每年年初,社长亲自制定好社团工作计划,并有社区文体负责人协助做好越剧社的台账记录工作,做到演出有计划、活动有总结、成员有照片、剧目有录像。

皓天书画社组织体系健全,有书画社社长负责全面工作,三个副社长分别协助社长做好组织发展、文化宣传、业务培训、作品点评展出,对外联络及办公室、辅导班日常事务大家既分工明确,有相互配合,热心社员积极主动奉献,工作条分缕析,成绩斐然。皓天书画社计划制度完善,他们学习省内外和兄弟社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经过多次酝酿讨论,制定出具有书画社特色的活动章程。每到岁末年初,书画社组织成员坐下来,学习街道、社区党政的、季度、月度计划,结合社团实际,制定社团的、季度、月度活动计划。有了制度保障,每次活动有计划、有程序、有名册、有记录、有图片。使社团活动顺利有序有效的开展。

三、发掘学习资源,开展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

社区教育的优势在于社区活动中所蕴藏的文化与学习资源是非常广泛,并且随时随地的存在。因此,在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时要注意发掘学习资源,挖掘活动的内在潜力。

首先,在日常的休闲活动中,例如太极拳、跳舞、舞龙灯、地方越剧戏等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国学知识。这就需要社区教育管理者将这些知识植入到生活细节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其次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一些学习活动,例如书法绘画、知识竞赛、等等,能够在提高居民积极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开展普及学习。

再次,不断进行课程优化,将最新的教育信息植入到课程中去,培训社区教师,提高社区教育服务意识。

最后,要提高社区教育软硬件设备,加强社区教育的网络化,将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应用到社区教育中,丰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内容与方式。

长河社区,学习资源丰富。钱塘江畔,越剧唱腔温润婉转;滨江公园,舞蹈爱好者活力四射;白马湖边,太极拳队形神一体;风雅钱塘,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长河街道的闻涛越剧社、ABC俱乐部、太极拳队、“和谐之星”文化艺术团等50多个学习型社团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长河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促进了长河街道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长河古为越地,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也繁育了丰富多彩的长河古镇民间特色文化艺术。长河古镇的大头娃娃舞蹈流行于明清时期。在民间,大头娃娃已是喜庆吉祥的代表,百姓喜闻乐见。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长河的大头娃娃一度销声匿迹。为了让“长河大头娃娃舞”这项文化遗产延续下去,天官社区群众 自发组建了一支大头娃娃表现队伍。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有原有的“迎会”、“调龙灯”等发展到舞台表演和广场踩街表演等形式,大头娃娃舞蹈社团也不断发展壮大,参加人也有原有的十几人发展到上百人,甚至可以人人参加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这个社团活动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参与的普遍性。“大头娃娃工艺制作与舞蹈表演”、成为2014年杭州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滨江长河白马湖小区已集中了来自不同社区拆迁安置的居民。如何建立新的邻里关系,创造睦邻友好的居住环境,汤家桥社区想到了建设一个“太极拳队”学习共同体。社区在退休人员中物色有文体才能的老年人,发现有个叫孙胜利,他酷爱大太极拳,并且带动了妻子,每天早晨在公园练习太极拳,参加了区、市、全国乃至世界的比赛,且拥有杨式太极拳6段段位。他身体健硕,开朗健谈,在社区中颇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社区让他作为太极拳队负责人,有孙胜利物色队伍人员,社区给与大力支持,街道给与一定经费,由此汤家桥社区太极拳队应时而生。太极拳队成立以后,队伍不断壮大,三年来,太极拳队已有青少年15人,中老年学员30名,有3个学习小组,拥有55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及100平方的多媒体室作为太极拳队学习活动阵地,有20余份英语教学音像资料,50余册科普书籍。太极拳队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组建师生太极拳活动小组,每组配有相应的指导老师,每个星期有2次以上的小组活动时间;将“太极拳”进入课堂,把太极拳实践与理论指导结合起来;利用“白马湖大讲堂”,定期组织居民观看太极拳指导篇,扩大太极拳活动影响,有利以点带面。

闻涛社区是高新区(滨江)现代化的核心区块,社区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居民的文化与艺术修养相对较高,滨江大多居民对越剧比较喜爱,又有一批热爱越剧的中老年戏迷,更重要的还有几个是从越剧团退休的越剧演员,社区有了组建越剧社这样的有利条件,2010年5月,闻涛越剧社成立了。现在越剧社发展态势良好,社团与翁仁康、周志华、徐筱安等文艺界著名人士同台演出,得到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社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达到了精品社团的程度。他们不仅在社区为居民献上春节慰问节目,还在区市等文艺汇演中获得演出金奖。

四、共同体的社会成效

近年来,长河街道十分重视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长河社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长河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社区市民学校为阵地的长河社区教育特色。长河街道社区常年坚持活动的社团达到20多个,其中长河汤家桥社区的“太极拳队”、月明社区“皓天书画社”、中兴社区的“俏佳丽舞蹈”、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的“蒲公英俱乐部”、天官社区的“太极拳(剑)队”等社团更是开展的有声有色,被滨江区评为“2014优秀学习型社团”。2013年12月,长河街道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镇。闻涛社区越剧社、天官社区大头娃娃舞蹈、中兴社区夕阳红书画社三个学习共同体,被评为杭州市示范学习共同体。今年,长河街道月明社区的皓天书画社、汤家桥社区的夕阳红太极拳队等两个学习共同体,被认定为杭州市第四届示范学习共同体,这是长河街道辖区内的社区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长河汤家桥社区的傅春红被评为2014年杭州市 “百姓学习之星”,天官社区“大头娃娃工艺制作与舞蹈表演”、闻涛社区的“闻涛越剧社”被评为2014年杭州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长河街道以典型示范推动普遍发展。目前长河中学的青年骨干教师协会,长河小学的湖畔书社,长河街道创业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的小“蒲公英”俱乐部等学习共同体蓬勃发展,其中小“蒲公英”俱乐部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实验项目优秀奖。社区学习共同体大有作为,社区学校引领、居民民自发组成的“学共体”接地气,是丰富社区教育有效的载体。让那 些富起来、空下来的居民有地方可去,并融入社区教育课程,能让居民有效学习、快乐生活。

社区学习共同体活动,大家在活动中增进交流,使邻里关系更和谐。本来邻里关系紧张的居民,在活动中有了交流以后,关系发生了变化,很多成了好朋友。有些人参加活动以后,心情变得开朗起来;有的原先身体到处酸痛,参加活动以后,恢复了年轻时的活力。

社区学习型活动,给农民们置备一桌‘精神大餐’,使他们不仅富了口袋,更富裕了脑袋。有了社团活动,居民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交流学习文化注重健康养身的多了;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沟通的机会多了,计较鸡毛蒜皮的物质利益的少了;家庭、邻里、社区和谐了。社区汤家桥社区的太极拳队,夫妻搭档练太极,伉俪情深;月明社区的皓天书画社,通过书画传播正能量,有个学员身患绝症,参加书画活动后,乐观向上开心生活,身体也较前好了。

闻涛社区越剧社,把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健康向上的社区风尚。他们配合“邻居节”、“春节”以及结合反腐倡廉、反邪教崇尚科学等活动,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演出不仅获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和领导肯定,节目还获得了区市一等奖。实现了普及越剧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初衷。皓天书画社弘扬了中国书法文化,服务了社区居民,创作的“积极投身五水共治,努力建设美丽滨江”等数十幅高唱时代最强音,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佳作,被有关报刊刊登,在各类展览会上展出,博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五、结论

滨江自撤村设社区,社区理念逐步在滨江居民心中清晰起来,社区教育便被摆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共同学习才能让生活更美好,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好就好在上接政策下接地气。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代表成人学习的发展方向,必将成为社区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虽然目前滨江社区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社区之间的发展参差不齐,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出现,已经对社区教育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滨江社区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社区之间学习共同体发展不平衡,有些社区(主要是撤村建社区的社区),大龄居民普遍素质低,年轻时受教育程度不够,大龄后又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其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习共同体的参与度不高,教育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也同样制约着“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培育工作,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是推进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同样,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也是在为社区教育做贡献。因此,在未来的社区教育发展中,仍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思想,积极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将社区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应征 论学习型社区学习模式及建设途径和方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6)

(2)汪国新 资源的合建与共享---成人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3(3)薛焕玉 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丁昶玮

论“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职教通讯》2012年底3期

【作者】 詹国权

中学高级教师

长河成校校长

杭州市滨江社区学院长河分院

华汉庆

中学高级教师

长河成校教师

杭州市滨江社区学院长河分院

第五篇:构建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论文

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跨界学习的新载体,其创新机制和知识共享模式,为教师突破专业束缚、打破固有思维、拓宽知识结构、提升内在素养和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教师跨界学习的组织架构

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但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跨年龄、跨学段,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学段教师的思维碰撞,使教师的“缄默知识”得到外化,经验得到共享,获得成长。第二,跨时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和运用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交流的主流趋势,典型的有教师博客群、微信群、教学反思论坛和教师研修网等平台等。互联网使教师跨越时空的学习和交流更加便捷和高效。

第三,跨学科,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跨越学科差异的交流研讨活动,增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教师突破自身专业界限、丰盈知识储备提供服务。第四,跨领域,学校和社会其他领域的跨界。学校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精英与学校教师进行跨界的学习探讨,促进教师的跨专业学习,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我校积极探索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架构,组建了跨越学科边界的“无边界思维坊”、跨越时空边界的“酷课·创学中心组”、跨越领域边界的“科学创智home”“青年教师创意沙龙”,以及跨越学段、跨越年龄边界的“1+3+N工作室”等五大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这些形式多样的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教师团队创新意识的树立,加快实现知识共享,推动教师适应性专长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1.“无边界思维坊”:为跨界融合提供平台

“无边界思维坊”成立于2013年,由二十多位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涵盖了所有学科。它是一个研究跨界教学的创新团队,是一个集聚了多个学科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打破了学科的横向壁垒,破除了年级学段的纵向屏障,开展了丰富的无边界教研活动。“无边界思维坊”的成员每周会有一次聚会,大家带着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一起探讨、交流,通过交叉融通、整合教材、优势互补、协作开发,开创了多门“无边界课程”,带给学生多角度、多视角的全新课程体验。“无边界思维坊”不仅组织坊内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还聘请社会各界精英人士、教授学者来校授课,以此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知识。

2.“酷课·创学中心组”: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酷课·创学中心组”由我校信息技术较好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跨越时空的边界,开启了对微视频互动教学平台的实践研究,带动了教师在混合式交互环境下进行线上线下学习。

“酷课·创学中心组”借助微博、微信、数字化平台,为教师学习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服务和管理服务,使教师的教与学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我们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既整体设计、多点切入,又聚焦个案、跟踪调试。教师在共同体中互相学习、互相碰撞,在思维的火花中找寻灵感,在突破时空的实践中逐渐成长。

3.“科学创智home”:让优质资源垂直贯通

“科学创智home”以理科教师及科技辅导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主要负责开发科学类校本课程,整合初中阶段理科实验,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类竞赛等。自成立以来,该团队已合作完成了《卢湾中学理科小实验》《算法程序设计》《航模制作》《趣味实验DIY》《航模操纵体验》等科学类校本教材的编写,进一步凸显了学校的科学教育办学特色。我校还为教师牵线搭桥,提供校外资源,推动“科学创智home”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与上海市科协、科学社和区青少年活动 中心等专业团队合作,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教授、专家结对,帮助学校教师提升科技辅导水平。

4.“1+3+N工作室”:为经验插上创新的翅膀

为了改变成熟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年轻教师缺乏经验的情况,我校成立了“1+3+N工作室”知识共享团队,构建了由一名专家、三名骨干教师、N名青年教师组成的“经验+创新”的学习共同体。我们重点遴选三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以及一批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在资深专家的引领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研究。老中青相结合,实现了年龄结构互补、经验互补、知识互补、思维互补,促进了教学上的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走出困惑期,度过磨合期。同时,青年教师的参与也为团队注入了创新活力。

5.“青年教师创意沙龙”:以创意活动点缀精彩校园

“青年教师创意沙龙”是我校一个特色群体组织,是学校最有活力、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沙龙由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组成,通过富有创意的活动,相互学习,彼此交流。他们跨越校内外围墙的界限,捕捉当今最流行的生活时尚元素,结合发达的网络信息,以创意点缀精彩校园,彰显青年教师的生机活力,展现青年教师的风采。“青年教师创意沙龙”的主题为“幸福”,灵魂是“创意”,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心目中不再仅仅是工作的场所,而是分享幸福生活的场所,具有如家庭一样温暖和谐的氛围,是一个有利于教师事业发展的生态乐园。

教师跨界学习的基本范式

1.主题派对式跨界学习

主题派对式跨界学习就像一场知识的狂欢,在确定跨界学习的主题后,教师们在高强度的学术学习和Party式交流中,拓宽学习视野,激发灵感与热情,在合作、交流、共探、共享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跨学科素养。当然,在跨界学习前,选择一个能抓住大家兴趣点的主题非常重要。如前不久,我们以“线条”为主题组织跨界学习,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很兴奋,感觉有话可说。音乐教师和数学教师从《多姿的线条》一课说起,带大家走进音乐可视化的世界,帮助其他学科的教师打开新的视角寻找灵感。艺术、体育教师向大家介绍了人体线条和建筑线条之美;语文教师介绍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曲线美;化学教师认为熔解曲线中的“线形”可以表示规律、趋势;物理教师用实验演示了声波、光线和磁感线;历史教师介绍了奇妙的气温与历史发展的关系;还有教师提到了社会心理学中“恩格尔系数”等,这些都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线条”,其实都有规律可循。原来看似简单的“线条”有这么多的学问,整场研讨火花四射,脑洞大开。

2.问题研究式跨界学习

问题的提出来自教学实践,源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一学科能解决的,需要借助各学科教师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学习前,组织者会事先收集整理大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将问题下发给各位教师分头学习准备。在跨界学习时,相关学科教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大家的困惑,激发创新的灵感。如语文教师在教授虞世南的名篇《蝉》时,有学生提出质疑,蝉真的是餐风饮露吗?为什么古人会把蝉作为高洁的意象?这些问题不仅引发了语文教师的兴趣,还引发了各学科教师的探讨热情。科学教师从蝉的生活习性等方面谈到了自己对“垂矮饮清露”的理解,历史教师介绍了“玉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美术教师介绍了蝉的国画添香,物理教师用科学的态度批判了“居高身自远”,可谓妙语连珠,高潮迭起。基于问题的跨界研究,强调把学习放置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师合作,使其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深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有效提高问题解决技能和合作能力。

3.体验探索式跨界学习

体验探索式跨界学习的特质是活动化、多样化、高创意性,一般分为体验、交流、分享、整合、运用等环节,是理论学习与行动学习相结合的跨界学习方式。体验探索式跨界学习让参与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参与者参与体验探索式跨界学习时都会带来相关的经验,有些经验可直接应用,有些可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它能提供给参与者一个深入且意义深远的学习体验。如某一次体验探索式跨界学习活动,要求教师们用两张轻薄的纸牌承重20本厚重的书本。这让所有参与者都沉浸在孩童般的探索乐趣之中,他们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想法或点子,并以此激发创意及灵感,运用各种设想制作承重结构,引发了一场创造性风暴,欢笑声与赞叹声充满了整个教室。

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呼唤教育的转型优化,而教育的转型必然催生新的教研组织形态。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生命的学习系统,是教师二度生长的新阶梯,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值得推广与运用。

下载《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生社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中期工作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研......

    构建综合学习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综合学习社区的实践与思考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黄利锋摘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我们的课堂不止100个平方,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学习方式日趋多样化,我们教师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构建自主学习特色学校课题研究中期总结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课题组2009年6月 自2007年秋期正式启动本课题以来,至今已一年多了。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

    构建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与意义

    构建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目的与意义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信息时代悄然降临,终身学习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个瞬息万变的世界,而我们的学校则必须对此做出自己的回应。古人云:“......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物理组 一、 研究背景 我们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步入一个以创新为灵......

    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马立新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

    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实践研究中期报告(正式稿)

    “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北桥中心小学写字课题组课题《构建学校写字教学特色的实践研究》酝酿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经苏州市教科院审批,正式立项。3月......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2010-11-12 20:47:00) 标签: 课题研究 杂谈 娄底一小课题组 肖伟颜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1、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 对于稚嫩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