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时间:2019-05-12 18: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第一篇:“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

1、《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日)佐藤学著 长春出版社,2003

2、《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

[美] Sally Berman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多元智力教育学的策略》 [美] Linda Campbell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4、《多元智能与学习风格》

[美] Harvey F.Silver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智慧的课程——利用多元智力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

[美] 戴维.拉齐尔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研究性学习》

周宏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7、《孺慕乐仪: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 张国祥,卢兰馨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中小学特色化.多样化的理论与操作》

朱正义,张士华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9、《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

[美] 拉泽尔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0、《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

霍力岩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1、《成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

[美] Thomas R.Hoerr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学校中的多元智能——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美] Mindy Kornhaber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3、《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

[美] Robin Fogarty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4、《学会合作:青少年合作学习指南》 曾琦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5、《学习型学校的专业发展——合作活动和策略》 [美]Sylvia M.Roberts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6、《学习型学校的变革——共同学习,共同领导》

[美]Shirley M.Hord 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7、《有效的学习型学校——提高学生成就的最佳实践》 [美]Richard DuFour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18、《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 合作学习》

程胜编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9、《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庞维国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0、《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指南》

[美]Patricia L.Roberts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1、《多元智能在世界》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迈向学习型社会——运用ICT学习的全球挑战

[美] Bernie Trilling

《中国电化教育》2005,1 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自主性学习模式探究

李钦涛,隋勇宗

《信息技术教育》 2004,6 网络学习共同体模式:构建网络环境中的学习型组织

刘菁,王轲

《信息技术教育》 2005,6 项目研修模式:基于具体项目的校本研修

张敏霞,孙洪涛,王陆

《信息技术教育》 2005,6 大学支持下的同济互助模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张静燃 杨国凤 尹红芳

《信息技术教育》 2005,6 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柳栋

《中国电化教育》2005,6 有道无为——研究性学习的平台背后的思考

经春秋

基于网络平台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索

周纯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枚举

章明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

何克抗

探究学习——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张召飞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有效途径

孟琦

网上学习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及测评表的设计与开发 张伟远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

何克抗

网络协作学习评价量规的开发

钟志贤,曹东云

顺应时代要求,改变学习方式

朱慕菊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行动研究

徐斌艳

— 建构学习型学校

学校问题透视形成学习共同体

[日]佐藤学著 钟启泉译

表现性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选择

符太胜 舒国宋

学习型社会:现代社会发展新模式

庞跃辉

作为教学手段的小组合作

周永清

-构建学习共同体行动纲领

对合作学习开展现状的思考

许黄裳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中E-Portfolio学习评价的设计

郭 锂 徐晓东

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

张建伟

英国中小学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系统

胡咏梅

2005,6 2005,6

2005,1 2005,2 2005,3 2005,6 2004,3 《中国电化教育》2004,7 2004,4 《中国电化教育》2004,12 2002年第1期

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10期 2003年第7期 2004年10期

2003年7 2004.NO.7-8(教科版)2004。6月2003年12月 《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上海教育科研》 《《全球教育展望》 《现代中小学教育》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教育情报参考》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电化教育》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过程探析

— 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怀特洛克中学为例

马海涛,梁红京

《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组 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诸城市龙源学校

王大祥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恰如其分评价学生

李焕杰

通识教育的视角:学习共同体

树立现代学习理念 营造多样化学习环境

杨治华,钱 军

关于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几点思考

韩江萍

培养交往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徐斌艳

注重课改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于福东

陈亚东

区域性整体构建儿童“多元智能”发展教育模式的《 》该课题组

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

论合作学习模式下“合作”关系的构建

任红亮

课程改革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

董云涛

的思考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课程环境

张铁道

-芬兰、瑞典两国高中课程改革考察报告

从班级授课制到面向每一个人的教育

彭豪

—简介ESFA教学法

多样化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

张洋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

徐晓东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开展方法与策略

— 对综合学习网络课程开展效果的质的分析与思考

郭 锂 徐晓东

以学习型学校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位

梁茂生

科学网2004-01-02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第.6卷No.4

《课程教材改革》2003.11期

《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 NO.3.《 黑龙江教育》2004。4期

www.dyedu.《 教育改革》2005年1期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课程。教材教法 》2002年第5期

《广西高教研究》1995年第3期

《宁夏教育》2004年2期

《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1期

《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北京教育》2003年1、2期

以“ 学习型学校”为载体全面打造示范性高中校!

王得聪

《北京教育》2005年1期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黄 娟 徐晓东

《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10期 现代学习理念的兴起及其时代意蕴

钱 军 杨 治 华

《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实施多元智能教学需要新型教师

钟祖荣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4年6期

影响基于网络的校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因素及其解决策略多元互动情景化-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德国中小学开放课堂学习的特点

创建智能化教室营造多元智能发展环境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若干问题研究

“多元智能" 理论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思路

影响中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浅探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初探

“学习者共同体”的教学设计与研究

-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综合理科教学中的实践之一

“多元智力”:教育学的关注与理解

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

学校教育在知识社会中的转型

创新教学过程-倾心构建“学习共同体”

德国普通高中信息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途径初探

合作式班级结构及STAD组织策略之浅析

主题教学:合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吴彦茹 徐晓东

梅汝莉

张可创 黄亚妮

陈 燕

张劲松 蔡慧琴

隋彦玲

贺明华

孔晓珊

裴新宁

裴新宁 张桂春

吴刚

于宏丽 邹海霞

钟贞柱

张卫东

徐斌艳

张孝友

吴瑞祥

赵中建

2005年1期

2005年1期(普教版)2004年7-8期

2002年8期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2期(普教版)2004年3期

《北京教育》2002年7期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3期

《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2期

《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期 2004.8 维普咨讯

2002年12期 2004年12月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5期 2002年2期

《中国电化教育》

《北京教育》

《北京教育》

《北京教育》

《北京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3期

《中小学教师培训》

《全球教育展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全球教育展望》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王广新,白成杰

《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

刘 巍 孙月圣

《安徽教育科学》2003年第l7期 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可能性

赵蒙成《教育评论》2003年1期

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试论学习共同体研究

赵健

《教育发展研究》2004.7-8 的理论背景、分析框架与教学实践

创新教学过程倾心构建“学习共同体”

浅析美国学校中的专业型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组织方式的新探索

— “走班4'I”的实施与管理

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使“课堂”变“学堂”

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学习共同体”

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基础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的研究

多元智能在世界

钟贞柱

肖琼岑

王开妍

韩艳梅

牛丽娜 丁新

杨仲和

吴素芳

吴解南

黄娟

王黎明

余新

主编

2004年第6期 2005 1

(社会科学)》 2004年3期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OO5年5期

《政治课教学》

《上海教育科研》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教育现代化》

第二篇:利用教育博客,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利用教育博客,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东华镇中心小学《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教育博客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的一种博客式的个人网站。我校根据英德市教育局《山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学校子课题《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的总体规划。多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科学实践,已完成了阶段性的研究工作,推动了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博客已逐渐成为我校教师学习发展的共同体。在此,我们抛砖引玉,谈谈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条件

我校的课题研究的方式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博客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虽然我校已于2004年完善了校园网,并以光纤接入了广东省基础教育网,但这些条件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校争取市教育局的支持,由市教育局拔款7万多元,自筹资金2万多元,对电脑室进行了改造,满足了开展课题研究时对教师培训的要求。另外,还投入3000多元对所有电教平台等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修,以满足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二、建设教育门户网站,搭建科研平台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校于2006年10月开通了学校门户网站,2007年3月,为更好的整合教育资源,我校抓住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活动的重大机遇,将网站迁移到广东省基础教育网下的教育服务平台。并组织教师在网站上注册,开通个人主页和博客,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起了网络平台。

三、加强学习和培训

因为博客是一个近几年来才红遍大江南北的新鲜事物,大部分教师对于博客还是基于一种感性的认识。很难想象这种新潮事物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发生什么联系。如何才能与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教研能力挂上钩呢?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我们的做法是:

1、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育理念培训,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了解《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2、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博客理论与技术的培训。学习优秀的教育博客、教师博客,了解基于博客环境下的学习模式。

3、辅导教师在教育博客上申请个人博客,并学会利用博客作为自我学习、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知识管理与共享的工具。到目前为止,我校教育博客圈的注册成员已有56人。

4、选派技术骨干参加各种交流学习和培训。2007年8月,余乃稳主任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清远—英德教育信息化研讨会”。同年11月,余乃稳主任又被市教育局选派参加由省电教馆主办的全国教育技术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网络学习社区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子课题研讨及培训会议。2008年11月,余乃稳主任再次被市教育局选派参加广东省教育学会举办的《2008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题和最新信息技术发展动态研讨会》。

5、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校多次邀请英德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到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和开展讲座。2007年10月,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关心支持下,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张长海博士到校召开现场会,具体指导我校课题研究工作。

6、向发达地区的教育博客和教师个人博客申请友情链接,加强学习与交流。为进一步扩大交流,学习发达地区教师的教育理念,我校教育博客已与天河部落、中山教师家园、苏州教育博客、无锡教育博客等建立了友情链接。在教育博客的引领下,很多老师也加入了其它地区的教育博客,与其它地区的老师成为博友。如阮爱华主任的博客、丘红燕老师的博客就与10多个教育博客建立了友情链接,VCM著名教育博客“绿水人家”也经常登录我校网站,对我校教师的博客进行点评。

四、完善了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课题研究能否正常推进和成功结题,管理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我校课题组成员集中研讨,制订了如下管理制度:

1、《〈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管理办法》。

2、《〈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奖励办法》

3、《优秀教师博客奖励办法》。

这些制度的制订,对我校课题研究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五、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阶段性研究初见成效。

1、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每学期拔出1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的专项经费,用于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运用教育博客平台,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在线评课和教研专题研讨。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我校就充分利教育博客这个平台,定期开展研讨课在线评课和基于博客环境下的专题研讨。到目前为止,我校已有400人次参加了在线评课,有150人次参加了专题研讨。在教育博客环境下进行讨论与交流已逐步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习惯。

3、自进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以来,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视野开阔了、交流广泛了、理念更新了、能力提高了。大部分教师已能运用教育博客技术进行在线评课、主题研讨、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知识共享。截止到2008年11月22日,我校教师发布到学校教育博客圈的博文已达928篇,教学反思624篇,读书心得592篇,学校网站几乎每天都有更新。其中,被中国教育服务网博客首页推荐为优秀博文的有23篇;被学校评为优秀博客的有50人次;阮爱华主任的博客在2007年11月份被中国教育服务网评为推荐网站并在首页加入链接。课题研究已逐步成为我校的一大亮点,老师们已能逐渐感受到课题研究给自身带来的快乐、发展与成功,教师博客也成了我校网站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学校网站在2007年10月份被中国教育服务网评为推荐网站并在首页加入链接。

4、在《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中,一批青年教师已逐渐成长起来,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身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如,阮爱华、林慧、谢婢妹、丘燕红、彭爱花、蓝秀剧、卢元琴、王党情、赖小意、马秋青老师等,其中,在英德市第十四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比赛中,林慧老师、彭爱花老师分别获得英德市语文科、思品科二、三等奖;在第十五届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比赛中,蓝秀剧老师获英东片复赛第一名;林慧老师还在英德市首届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获英东片第二名;阮爱华、彭爱华老师参加英德市第三届课件制作大赛获得小学组二等奖。英德电视台在2008年4月的《英德市山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专题报道中,对我校的课题研究作了重点报道。

五、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尽管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老师对《基于教育博客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不高。今后要认真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科研方法,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让教师由“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

2、课题组成员欠缺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题研究的质量,今后要创造条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

3、专家指导还较为欠缺,今后要创造条件,邀请相关专家到校举办讲座和现场指导。

4、教师撰写的博文发表意识不强,推荐到上级教育刊物发表的教师博文过少,今后教师撰写的博文除在网站上发布外,学校将鼓励教师推荐优秀的博文到教育刊物上发表。

第三篇: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黄娟徐晓东

【摘要】学习共同体作为为学生提供建构性支持环境和活动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一种动态的学习组织形式,近年来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课题。在立足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我国当前的教改现状,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校际主题综合学习的学习共同体模型,并在开展相应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分散认知情境化学习主题综合学习问题解决 1.课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学会学习”的呼声不断高涨,教育实践者开始根据新的教与学理论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许多理论如建构主义、情境化学习(Situated Learning)、协作学习、分散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等理论都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与环境互动、共同学习等学习理念;而认知灵活理论、情境化学习、问题解决等学习理论强调真实、复杂的结构不良问题在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及有意义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众多研究表明,当学习发生在众多学习者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时,学习效果显著。根据Lave & Wenger(1991)等人的研究,学习共同体是指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包括专家、教师及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内容,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反思、会话、协作、问题解决等形式建构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culture)”和“文脉(context)”的动态结构。

本研究是在研究相关理论及改革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方法,结合当前的基础教改现状,将主题综合学习的方式引入到学科学习过程中去,尝试建构以课堂主题学习为基础、以主题综合实践为动力、以internet为学习支撑环境的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模型,并进行实践和评价研究。借以发挥课堂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实践活动在综合能力培养、以及网络在交流、会话、联结人际网络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出一种将学科、活动、信息技术全面整合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2.学习过程设计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分散认知、情境化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理论方面的成果为依据,并按照美国著名人工智能专家R,Schank 提出的“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Goal-Based Scenario,简称GBS)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了整个学习共同体模型。

GBS强调课程开发以使学习者掌握解决现实中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指向,将各种次级技能嵌入具有现实性的行动计划之中,由目标做导向,由学习者建立行动计划展开学习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构筑的学习环境。基于目标的学习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步骤:①确定目标(技能目标、教学目标);②制定需要目标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务(问题为导向,任务为驱动);③从众多的任务中选择焦点任务(体现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④设计包含焦点任务的主题故事(复杂学习情境和任务的提出);⑤设计操作(教师和学生的活动);⑥构建支持目标技能的学习环境(整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和环境)。

目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许多学习方式如“主题学习”、“方案学习”、“作业学习”等课程类型的学习活动缺乏教师可控制的中间环节,因此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很难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而GBS教学设计方法正好可以通过设计者的意图来控制学习者学习过程,因而其思想可作为上述学习设计的参考。本研究中,正是GBS教学设计方法为主题综合学习学习过程的详细设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校际主题综合学习的技能目标和任务

根据GBS教学设计方法,本研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校际主题综合学习的目标技能和需要此目标技能才能完成的任务。本研究建构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综合学习能力。3.1综合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

综合学习能力指通过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背景下掌握某门学科知识所应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即现实中问题解决所需的技能,主要包括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信息技能等。虽然不同学科有各自的领域特点,但综合学习能力却是问题解决通用的。加涅认为,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相应的智慧技能(即概念和规则)、组织化的言语信息及相应的认知策略。本研究演变了加涅问题解决中的几个要素,强调了综合学习能力在问题解决中的地位。图1比较清晰地表示了本研究中问题解决的过程。

图1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智慧技能 3.2创建包含目标技能的任务

本研究专门设计包含综合学习能力的情境故事(用于课堂学习共同体问题解决)以及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用于实践学习共同体中的问题解决)作为相应任务,并以网络技术将这些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呈现,进而进行校际协作学习,从而形成更深层次问题解决所需的综合学习能力。

4.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模型的构建 4.1模型的整体思想

模型设计过程以GBS作为具体的设计方法,将学科内容、活动、IT整合起来(如图2所示),这三个方面是以情境故事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任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相关任务的解决,综合学习能力和学科的智慧技能都会得到提升。

图2 模型的整体思想

下面并将学科内容、活动及信息技术在模型中含义及作用作以详细介绍:

学科内容:学习主题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学习单元。本研究中,学科知识由复杂的、结构不良的情境故事中的问题引出,打破了传统的课本编排顺序,相关概念以概念图的形式进行扩展。

活动:是指学生参与学科实践的一些形式。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主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同伴间的合作、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提升到应用的层次;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主题综合学习设计中既是资源、又是课程、还是进行问题解决及协作交流的工具。信息技能在这里也成为一种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不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接触”、“尝试”直到“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信息技能。4.2学习过程的基本方式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是围绕共同的学习主题,在多校间开展的一种以学科综合学习为主的协作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学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

图3 校际主题综合学习过程 如图3所示,校际协作学习的基础是处于异地的各学校开展的主题综合学习,学校部分又分为不打破学校秩序的班级学习,及以主题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综合学习。这几部分的学习活动各有特点,因学习形式、解决的问题及培养的目标技能各有侧重,因此我们将整个学习过程的这几个部分区分开来进行组织和讨论。图3清楚地展示了班级学习共同体、实践学习共同体以及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关系。4.3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和建构 1.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班级学习共同体以“学生为中心、情境故事为主题引入、问题解决为策略,且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合作”的理念为学习的宗旨,学习过程按照GBS来设计。1)情境故事的提出

情境故事是课堂物理主题综合学习的起点,也是问题解决过程的终点(如图4所示)。以情境故事引入是指将包含主题知识概念的、具有知识产生的真实背景的案例或典故,以复杂学习情境和任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了解了故事中的情境之后,会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解决过程。

2)课堂主题学习的问题解决过程

根据图4所示,课堂学习的问题解决过程由情境故事开始,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发现要故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故事中的关键概念层层深入,挖掘出与主题知识相关的概念地图,然后将概念地图中的概念分别以实践、设计制作、协作、汇报和反思等形式进行学习,通过这个共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从而顺利解决故事中的问题。

2.主题综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课堂主题学习过程的升华,它将应用主题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利用主题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小组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计划的设计,并到社会生活中进行调查、实践,最终得出调查结果或实践报告的,属于较高层次的问题解决(如图5所示)。

3.校际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为了使位于不同地区的相同主题学习者能够进行知识分享和校际交流,我们设计了基于internet的建构性学习网站模型,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家园”,具有发布、分享、交流、会议等功能,并将其作为学习共同体“归属感”、“氛围”、“共同信念”等情感寄托的空间。

此网站模型主要包含班级学习共同体、实践学习共同体、校际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家园及领域专家指导五个部分。班级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班级学习过程的网上体现,参与学习的师生可以将其在课堂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感都表达出来,并相互学习; 实践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从主题实践的基本步骤出发,让学生将从综合学习的基本方法研究计划开始,然后从活动的组织、记录直到研究报告的撰写,都发布到网上去。

在这两部分,网络一方面起到了学习工具的作用,一方面为大家提供了展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校际学习共同体:主要是实现不同地区学校间进行主题综合学习的交流,主要是由一个具有主持功能的虚拟会议室来实现。通过举行由领域专家、学科教师及学生等组成的网络会议,大家对主题实践活动获得的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并得到专家的点评。由于具有地区差异,学习结果会有所不同,正是利用这一点,网际交流可以将主题学习进行升华,大家通过比较差异,发现了更深入的问题,从而引发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习共同体家园:是学习共同体成员相互了解和情感宣泄的天地,也是学习目标、价值观等的建设区,更是共同体“归属感”、“氛围”的创设园地。

领域专家指导:是为整个学习过程提供的一些指导资料、帮助性资源、参考案例、及专家对学习过程的点评等辅助性内容。4.4实例设计原则 上述的模型是没有涉及具体学科的总体模型(因本研究所指的“综合学习能力”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技能,具有学科的普遍性)。为了将此模型在学科上加以实践研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实例设计。在设计学科实例时,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所选学科涉及的问题解决往往涉及复杂问题或真实问题,如自然科学(中学理科); 学习单元应该具有“差异性的主题内容”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便进行“有意义”的校际协作学习;

5.校际主题综合学习共同体模型的实例设计及应用 根据模型实例设计原则,我们选择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8年级的物理学科作为实践学科,并以两个单元的内容为主题知识进行了校际物理主题综合学习实例的设计,并构建了本研究的学习支持环境——物理主题综合学习网(http:///constructivism.html [16]http://www.edb.utexas.edu/mmresearch/Students97/Rutledge/html/distributed_cognition.html [17]初二物理教材及相关教参。

第四篇: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

一、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传统意义上,学校改进模式可以分为研究发展取向和场地为本取向两种。研究发展取向将学校改进视为依赖外在力量的被动发展过程,外在力量是学校改进的主体,在学校改进方向、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等方面具有合法的权威地位,学校和教师处于学校改进的“边缘地带”;场地为本取向则主张学校改进权力的回归,学校在其改进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话语权,依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进行改进,体现了学校改进的“校本性”,同时,学校改进过程也具有“持续性”。现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学校改进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机制和一种精神,学校改进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由此可见,学校改进是学校持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改进能力的过程。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诞生是学校提升自我改进能力的一种尝试,教师通过在共同体中的不断学习,准确把握学校改进的方向和有效方式,促进学校品质的提升。

二、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确立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其范围仅限于区域内几所性质相同的学校之间,或立足于本校自身环境之中。在此,不妨做如下界定:区域内“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愿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团体情境中以持续的个人反思与集体交互学习,实现知识的传递、分享、创生、转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团体。

三、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策略一: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打造教师合作共同体

学校首先要建立教学研修制度,以制度保证共同体的运作。如我校实施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困惑问题,教学领导同任课教师一同研究,确定学科微型科研课题措施就是一项非常好的专业共同体成长策略。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要与三课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有机整合,避免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也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等问题的出现。另外,通过专业共同体的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学法研究与指导活动”“说课评课”“教学案例分析”“读书心得”等共同体协作活动,为教师个人成长充电,为教师才华展示搭建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策略二: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以提升促进共同体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得以实现的,教研组、备课组是有利于开展学习的团体,教师彼此之间经常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下搭建学习的平台,组成教师读书小组,开展主题读书会,在共同学习中提高素质和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请专家开设讲座,提升理论水平;同时采取交流培训、轮岗进修等方式,与区域内的相关学校师训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策略三:以问题为驱动,构建基于协作的校际合作共同体

围绕共同的教学难点,区域内组织校际交流,以教学难点、热点问题为研讨的主题,要求共同体成员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提炼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习研讨。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际交流的出发点,问题的设计与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联系,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区域内的学校“联姻研究”活动,凭借与特色学校的协作关系,定期开展主题联谊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引进高效教学方法,借鉴优秀教研成果;定期选派教师到协作学校上课,进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名师名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做点评诊断等。

四、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做法

我校结合南长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指导中青年教师100%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通过走出去向同层次但有特色的学校取经、邀请专家传经送宝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科组、备课组业务水平。根据南长区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与南长实验中学结成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与区域内其他兄弟学校抱团谋求发展。近三年来,学校骨干教师增长态势良好。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合作、交流为核心,以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共同体其他成员之间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最终找到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达到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目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具体实施:

1.课题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的活动是教师以课题为主线进行的交流活动,将有着相同或相似研究方向的教师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教学研究。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合作,教师与同事或专家围绕着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再一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仅增强了搜集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同行交流方式

同行交流的方式是指教师同事或同行之间针对具体的理论问题或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的方式,例如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集体备课等。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教师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旁听其他教师教学,从其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活动。我校的一个成功经验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是教师与同事们一起进行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知识和教学经验,共同预测教学实际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共同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知识的共享和学习交流,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备课的效率,提升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结伴合作方式

与同行交流方式相比,结伴合作方式范围更小,内容更具针对性。结伴合作方式中,教师是以师徒、搭档等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心理支持,与伙伴之间交流新的想法,实现资源的分享和信息的互通。共同努力,用这种方式培养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4.开展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除了要消除教师自身的保守意识之外,我校还推出新举措,增强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愿意与其他教师合作,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合作,找不到合作的话题或切入点,这就需要外界给予帮助。开展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榜样推广和专家培训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的榜样推广指的是先在小范围内开展合作技能的培训,培养优秀个人或教研团队,再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大范围中。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来推广教师合作,教师们容易接受,向榜样看齐,吸收榜样的经验,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专家培训指的是请专家针对教师的合作技能的知识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并引导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使用这些措施。当然,这种培训方式有时也仅是流于形式,但至少为教师树立了合作技能的意识,他们在工作中会注意这些合作技能的使用,尤其是对那些有合作意愿但不知道怎么合作的教师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五、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成效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以强有力的制度为保障,有效地组织起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的学习共同体:从教师个体层面,研究有意义的师生对话,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基于对话的师生合作;从教研组层面,以研讨对话课例为载体,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从学校层面,以问题为驱动,构建基于协作的校际、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一个师师、师校、校际、校内校外有效合作的网状学习共同体。二是研究出了依据学习规律,构建基于对话、研讨、协作、联动的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途径。三是初步形成了区域教育特色,提高了区域内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每位共同体成员的发展和成长。当然,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如教师文化建设方面仍然相对落后,教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仍然有许多不足。可见,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制度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以外,还需要致力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构,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的文化氛围,也是下一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一、前言

英国语言学家D.Wilkins说,“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英语词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没有词汇,一切都无从谈起。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词汇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阅读教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词汇知识对于有效阅读至关重要。近些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题中增加了猜测词义的考查内容,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将无法进行猜测活动。可以说,词汇量是制约大学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词汇学习在目前还是大学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教师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只是简单地把词汇学习的任务留给学生,由于学生缺乏对词汇结构的深层理解,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记忆单词,很少运用或不会运用词汇学习的策略,词汇遗忘现象严重,许多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背单词,效果却不理想,挫伤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单词遗忘是造成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学生学习词汇的困难与词汇学习技巧的简单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改革词汇学习的方法,以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词汇,学生学习运用词汇学习的策略,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当务之急,是关系到大学英语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

二、主题

1.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现状分析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学生词汇量越大,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口语和写作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就越准确丰富,听的效果就越好,翻译时就越流畅和得心应手,反之,前者就会制约后者的发展。由此可知,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离不开词汇,它在语言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突出问题是词汇量少。“词汇能力低是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阅读能力,听力能力和写作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数由词汇能力引起”

从教的方面看,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词汇教学。大部分大学教师在单词教授方面往往采用单

一、枯燥的方式即单纯的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词汇及监督检查学生课后背单词情况,没有或很少花时间在词汇的系统教学上,由此导致了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在中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解了英语的基本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 因此词汇量的扩大和语法巩固是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 教师一般不会再花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词汇教学,而把重点放在语篇讲解, 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本指望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的学生面对大量生词陷入茫然无助的尴尬境地。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词汇教学,教授学生怎样理解和记忆词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从学的方面看,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在记忆单词方面基本上靠死记硬背,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即使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再多,成效却甚微,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样往往导致学生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学过的单词记不牢,遇到的生词又在不断的增多,看不懂,从而失去信心并拒绝学习。2.掌握词汇学习技巧的必要性。

在词汇学习中,学习的着重点要放在应用词汇学习技巧的基础上,更好、更快的记忆单词。Chamot(1987)对学习策略的定义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加强语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记忆而采用的技巧、路子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词汇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策略中的一个类别,与词汇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有特殊的联系,体现为词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在词汇中,学生要学会使用学习策略去学习新的单词以扩大词汇量。学生要学习不同的词汇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新的学习任务中恰当地使用学习策略,自主地获取新的语言知识。

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意识,按照记忆规律,遵循词汇学习策略,扎扎实实地搞好词汇学习: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词汇;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词义;采用分类和联想记忆策略记忆单词;不要孤立地记单词,要按词汇链记忆单词;应用尝试记忆法、音节记忆法、词根、词缀记忆法、词块(chunks)记忆法、“五到”记忆法等方法记忆单词。更要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使用词汇。

目前,我国外语界对大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我国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日趋丰富,这个领域在外语学习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饱含着巨大的研究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总结

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学生应遵循英语语言学习规律,采用不同的词汇学习技巧进行学习。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之后,学生应进行系统的词汇训练,例如构词法、同义词辨析、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掌握词的用法等,通过阅读和写作等语言实践活动尽可能的扩大词汇量,巩固已学的词汇知识,真正实现词汇的灵活运用,从而最终达到语言交际目的。

四、参考文献

[1] 韩英.谈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J].教育探索,2005.(9)[2]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996.[3] 尹富林.大学生英语学习导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6] 丁怡.外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2006(63): 47-50.[7] Allen,V.F.T.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8] Cohen,A.Language Learning: Insight for Learner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M].New York: Newbury House/Harper Row, 1990.[9] Wallace,M, Chael J.Teaching Vocabulary [M].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 1982.[10] Norbert Schmitt, Michal Mccarthy,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tsion and Pedagogy[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 [11] 程晓棠.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2] 刘振前.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13] 张迎雪.英语词汇联想记忆与高职英语教学[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4] 郭燕.大学英语师生学习策略教授与使用的相关研究[J].外语界,2007.(2)[15]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3.[16] 沈祖樾.心理学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 范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记忆策略训练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8] 马颖等.试论改善英文单词记忆效果的两个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2000(6):76-77.[19] 王萍.如何保持英语单词最佳记忆[J].达县师范高等学报2000(3):121-122.[20] 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21] 吴本虎.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2] 杜再玲.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0:85.[23] 王文宇.观念、策略与英语词汇记忆[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49.[24] 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82-286.[25] 邓昭春.英语词汇量调查问题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57-62.[26] 何兆熊.现代语言学[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下载“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信息利用的多样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策略研究”参考文献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