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摘 要】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 学习动机 策略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在本文所指的动机为学习上的动机,也就是一般所指的学习动机。人天生是有内部动机的,即对自发感兴趣的事物保持专注与努力。但上学是强制性的,学生的表现会受到评估,特别是学生会害怕即使努力的失败,这样学生很难单纯享受学习活动而沉迷其中。因而教师更现实的做法是期望(并帮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到意义和价值,并试着去获取目标得到学习收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学习动机参与课堂活动,不管他们能否从活动中找到乐趣。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将其作为特制来培养和在课堂习中随机地给予刺激。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必要性
2003年,国家推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被确定为必修课。此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从某种角度也采取了如同传统学科的讲、学、考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喜欢玩电脑,但最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的现象;对于一线的教师,也经历学生进入电脑房,对信息技术教师说:“老师,开网”“老师,玩游戏吧”。难道信息技术课就是休闲课、娱乐课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可是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获取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运用电脑的能力呢?如何使那些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的同学在信息技术课中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而不是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丧失学习的动机呢?对一个教师来说,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其中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动机影响了学生的参与,付出的努力与持续的时间,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学生的动机策略也和其它学科一样有其必要性。
教师们都认为动机对于学习十分重要,很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会依赖自己的直觉,凭借自己的经验,或通过请教老教师来获取一些常识性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许多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常常产生挫败感,这里原因很多,有课程学生时间有限,必须照顾到每个学生,学校或社会的考试压力等。如果有针对性地应用一种动机策略,去试图提高和发展学生动机,对于学生和教师都将受益非浅。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学习动机是一切有效学习的起源和动力,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以更
高的信息素养和更高的学习动机投入。要重视认知和技术前提、以情境激发动机、以情感维持动机、以评价强化动机等四个策略,用来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增强研究性学习的吸引力。重视认知和技术前提的策略、以情境激发动机的策略、以情感维持动机的策略、以评价强化动机的策略。
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成份主要是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认识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要分析学习动机对教学推动作用的心理学依据接着学习动机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热情很高,每次上课都提前到机房。其实大多数学生,上课是为了上网,或聊天、或听音乐。除非在教师的严密监控之下,学生才不得不练习讲过的内容。稍一放松,又各行其是,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建构学习型网站,以丰富多彩的网页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以web教材形式,对专题研究方法进行指导,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又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起良好的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从学科特点是操作性的课程,其中包含着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知识,所以信息技术课绝不能是游戏课,但学生年龄爱玩电脑游戏的特点会导致学习动机不足,因此研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并予以实践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学习动机是学生积极参与求知的原动力。
三、学生学习动机的运行机制
首先,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新奇的、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感性好奇心,也可以使用与通常不同的思想、观念、态度引起学生的理性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学习活动上来。
接下来学生是否参与特定的学习活动取决于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对活动的认知,即对“能否胜任学习活动”的判断和对“学习活动有无价值”的判断。这两种判断相互作用,导致了学生的行为:积极参与或消极对待甚至放弃。认为自己“听不懂课”、“不会做”或者认为学习活动“没意思”,都会导致学生消极地对待甚至放弃活动。学生对“能否胜任学习活动”的判断受到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以前成败经验的影响;而对“学习活动有无价值”的判断是根据学生的自我需要,这种自我需要包括升学的需要,考试获得好成绩的需要(和奖惩、自尊心相关),增长知识(自我发展)的需要,兴趣爱好等。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对学习结果的积极认知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甚至会改变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影响动机状态,反之亦然。教师不能想当然,认为学生会觉得学习内容有趣或有价值,教师应该始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调整自己的教学。
文章出处:昆山男科医院
第二篇: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动机 策略
一、从物理教材特点入手培养物理学习动机
1.钻研物理教材并在教学中做出适当调整。为了让学生能从心理上接受中学物理,乐于学习物理,物理老师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全部按照课本上的顺序进行授课;还要敢于进行自我突破,从物理学科特点入手,适当调整课本中一些内容的先后顺序。
2要求学生记住每一章的大标题和每一节的小标题。很多学生听到往届的学长学姐传言物理很难学,就产生畏难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就相信传言,认为自己学不好是因为中学物理确实非常难。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记住所学内容的标题,尽量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完整的知识框架,从而对所学知识心中有数,不盲目畏惧,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从学生自身特点入手培养物理学习动机
1.鼓励学生多交流。新课改的精神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2.鼓励学生多提问。不管学生成绩好与坏,分数高与低,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都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不敢问老师问题,有的是害怕自己所问的问题太简单被人笑话,更多的是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要让学生多问问题,提出自己学习上的疑惑,老师才能对症下药,排疑解惑。
3.培养学生成就感。当学生在物理学学习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时,物理老师一定要给予适度的、切合实际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对学生好的表现进行公开赞扬,这样可以帮助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从物理教师自身努力入手培养物理学习动机
1.热爱教学工作,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物理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特别是教学水平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得到学生的认可,从情感入手,将自己对物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学生才可能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物理学习上来。
2.热爱教育工作,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的情感多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热爱。只有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生才会有被信赖和受鼓舞的内心情感体验,愉快的接受老师的教诲,并转化为动力,从而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期望。
3.关注教学细节,巧用作业考试评语。在作业和试卷的最后,如果留有老师的评语,学生会格外关注,心里也会特别在意。所以,物理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在作业后面最好加上一些评语,不能只有月号。对学生的评语,要切合实际,不能夸大,要实事求是的指出问题,提出要求。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重视自己,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从课堂教学环节入手培养物理学习动机
1.落实探究教学,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当前倡导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衡水中学提出的“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升学率”,临川中学的分层教学,也引起了全国中学巨大的反响。搏众家之所长,为我所用,不断完善自身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2.改进实验教学,发挥物理学科优势。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培养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健R虼耍?在实验教学中,应做到:首先,优化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规律,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其次,用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讨论交流的能力;最后,要让物理实验充满游戏性、趣味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定会得到提高。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多媒体教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课堂容量大而且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用好了会对物理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但是,教师不能对多媒体过于依赖,如果出现物理课堂鼠标一点到底、从头到尾不离开讲台、没有板书没有提问没有板演等互动环节,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一定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从课外拓展活动入手培养物理学习动机
开展富有成效的物理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物理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自然世界和物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学生在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进一步获得全新的物理知识,继而促使学生进行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这样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参考文献:
[1]师国臣,刘岚,张文彩.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动力,它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为避免过多地失败,而不愿去主动尝试;有些学生虽然智商不差,但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过度焦虑而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知识,从而使学习成绩下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学习动机问题。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对于学习最好的激发乃是对所学材料的需要。”可见,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呢? 1. 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利用设疑激励法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在每节新授结束后,适当安排一些模仿性练习来巩固新知,拓展延伸,这也是很有必要的,设疑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教师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后,安排了一个游戏:“猜三角形”。(1)露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2)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钝角,学生都能准确判断。(3)露出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两个锐角,学生都不能准确判断,直至露出三个锐角时,学生才异口同声说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问:为什么(1)和(2)你能准确判断,而(3)则不能呢?学生说:因为直角只有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也只有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而锐角在三类三角形中都有。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直角三角形中只有一个直角、钝角三角形中也只有一个钝角呢?通过这样的设疑,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这样的课堂设疑,学生一开始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却又很渴望知道“答案”,于是学生便会自主地去学习,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接受与反馈、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境中,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可以说,激发学习动机的关键就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要激发学生这种学习动机,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
3.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动机
即以“群言堂”为特征的一种集思广益的方法。它是运用围绕中心的主题,进行讨论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相互修正,相互补充,使思维活动发生连锁式反应,诱发出很多新见解、新观点,直到获得创造性方案或设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自主探究是在短时间内产生认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
4.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成功就是让学生从成功中获得激励,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学习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因此,在整堂课上,从开始到结束,针对不同学生状况,要创造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机会。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好动,可以有选择地多让他们回答,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其有成功的愉悦感受;有的学生表现出色,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略有难度的问题。通过这些成功体验,满足了学生需要,增加了学习的信心,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5.开展竞赛,激发动机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比一比结果如何,形成良性竞争势态。教师要对突出的学生当众表扬,实现全方位立体信息反馈与评价,使学生得到需要满足,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引进竞争机制,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意识的游戏和比赛活动把知识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如: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问题时,看哪个小组先得出结论:课堂上回答问题看哪行举手的同学多,且回答正确率高等等,造成一种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的气氛,使学生内心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转入兴奋状态,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正确评价,激发动机
评价手段应是一粒石子,用它打破之潭死水,激起一道道希望的涟漪,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希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教师适合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但如何评价呢?我总结如下四点:
(1)评价要及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注意抓住评价的时机,该及时鼓励的就毫不迟疑,不宜立即评判的就不能过早定论。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热情为终极目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某一公开课时,因自己紧张而未及时给予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应有的评价,而在老师想起并再次给予补偿式的评价时,全班的学生竟都“哄”的笑起来了。因为在学生看来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完全被老师给“忽视”掉了。只有及时、有效、确切的评价,才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我的老师,老师是熟悉我并时刻关注我的老师。
(2)评价要恰如其分。
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生多作肯定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比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是说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3)评价要具体化。
一次在外听课,一位数学教师在执教“相似形”时,学生每答对一个问题,甚至没答对的,他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语言,好在哪里,哪里有些不足。学生在获得老师对他(她)的具体的评价后,学得特别认真,而且有一种投入的激情写在他们的脸上。这样,他的课堂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在走神,回答问题精彩纷呈!为什么呢?因为多元具体的评价让课堂多采。
一般来说,被评价的行为越具体,效果越好。教师应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首先指出其优点,然后再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勉励其改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同时产生努力改正不足的愿望。如“你的回答说的真具体,不仅说得详细,而且又有条理,真棒!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学生听了我对他们的表扬以及评价,信心大增,也知道哪里要改进,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内源性动机或外源性动机,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的目的。当然,我考虑得可能还不够全面,对于其他的一些策略,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于学生发展,也是可以采用的
第四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认真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所学课程的重大价值,只有明确认识到当前所学与将来所用的紧密联系,才能激发出对所学学科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树立以掌握为目标的动机,以此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培养学生争取成功、克服失败的意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例如:在讲《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提出:说说你生活中常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你认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是怎么想的、做的?从中你吸取了哪些经验?这样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创设参与机会,使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中学阶段学生的参与意识急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唤起他们更强的表现欲,就更会注意完善自己的形象,需要没有或没能充分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但他们不认输,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奋起直追,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从而又促进了他对学习意义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尊重他们的需要,随时创设能使学生表现自己的情境,使他们受尊重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为了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我认为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开设讨论课,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使学生的表现欲驱使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
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上常常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具体、复杂的。教学有规可寻,但教无定法。我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总结、提高。
第五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作业
观看了马晓晶等几位老师的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视频的讲解,我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改观,产生了很多见解和认识,现总结如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生有一定潜在的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潜在的学习动机是指教师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教育,把学生还没有或很少的学习动机发展起来。因此,培养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激发是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已有的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有效的外部奖赏
教学中,教师常常运用一定的奖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总认为外部奖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研究表明,外部奖赏在一定条件下反而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所以,教师实施奖赏要注意几个原则: 1.淡化奖赏的外部控制作用。
如果奖赏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奖赏物,则会使奖赏成为外部控制手段,反而抑制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奖赏不是目的,而是辅助性评价,给予奖赏意丰对个人学有成效的肯定。教师过多依靠控制性奖赏会强化学习困难学生的消极动机模式。例如,对学习困难学生单纯强调分数的重要性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有时反而会使他们厌恶分数。这时的分数对他们就是一种外部控制的手段,常常与他们的主观抉择相冲突,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2.奖赏要与学习困难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所给的奖赏应使他们感到自己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如果对他们解决了一些过分容易的任务而大大地奖赏,不会提高他们的自信,恰恰会增加他们的自卑,因为这样常会被同学认为是无能的标志。
3.奖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学习困难学生常常受人轻视或批评,社会评价较低。因此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奖励莫过于是别人的称赞和肯定。他们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而不是物质强化。4.注意惩罚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惩罚是与奖励相对的概念,是用不愉快的事件(或刺激)抑制或消除个体不适当行为的发生。比如,学生上课随便讲话,教师批评可以抑制这种违纪行为的发生。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如教师对学生不交作业处以罚站、罚抄等惩罚,可能会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使他们更加痛恨作业。所以,教师对于惩罚要有正确认识和能合理使用。具体要注意:
(1)切忌体罚学生
惩罚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如体罚、训斥等),另一种是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班杜拉认为,常使用体罚或变相体罚是为侵犯行为提供示范。此外,体罚有辱学生人。往往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教师不应使用体罚,而宜采用后一种方法。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斯金纳主张通过奖赏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以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为。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要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陋习,就需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抓起,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方法。
二、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
课堂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以为促进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竞争。其实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竞争恰恰更容易诱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与此相反,合作的课堂气氛淡化了人际比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它旨在引导每个学生生成积极的动机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可采用如下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二)利用合理的教具,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展示新颖而有吸引力的直观教具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教师与学生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也是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包括学习困难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习。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改进学业,也使助人的学习优良学生进一步得到锻炼。我们曾在分层递进教学实验中采用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异质组的课堂活动形式。实践表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学习困难学生尤为如此。异质组中,学习困难学生并不完全是受助者,有时也是助人者,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其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能使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还应注意到高涨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它会因不同的情况而发生变化。那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后还要强化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反馈,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仅知道该从哪方面努力,还能激发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
分数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工具。坏分数常常使得学习困难学生心惊肉跳,常常使他们受人歧视。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认为,简单地用坏分数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判决”,会直接挫伤他们学习的情绪与动机。他们主张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或者在学生作业完成得不好时暂不打分,直至改正错误后再打个好分数。我们认为,这种记分方法对学习困难学生是可行的,尤其适合于平时的测验。因为平时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发现学生学习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而不是为了给他们贴标签。再如,鼓励性评分也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法,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我们在分层递进教学实验里的分层评价就是一种鼓励性评价,实践表明它对激发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是有效的。另外,向学生宣布学习成绩要谨慎。不少教师喜欢将全班学生成绩张榜公布,排名次。这样公开宣布成绩的形式具有较强的人际比较色彩,故在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不宜采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