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马立新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无法大规模、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的行走方式,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关键词:网络学习共同体;校讯通博客:教师行走方式转型
一、研究缘由
当代知识传播的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传播影响知识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忽视,校讯通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近几年来,校讯通在学校班级活动中,在推广优秀教育理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校讯通是教育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是教育智慧集结的平台,是散发着书香的师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
在真正走近校讯通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学校和家长短信沟通、布置作业的一个平台。2009年的3月26日,我与校讯通结缘,随着越来越深入地接触和了解校讯通,我发现它背后有着一个卓越的团队,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广大师生营造着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引领者教师、孩子、家长不断走向优秀,甚至卓越。因为校讯通博客,我的职业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它把太多老师、家长的关爱和鼓励带给了我,成为前行中的巨大动力。
校讯通博客给予教师以话语权,唤醒了教师主体意识;给予教师以自信,它让教师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让农村的教师获得与名师与专家的交流的机会,解决了农村教师无法大规模开展和深入开展与城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活动问题,解决了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缺少名师引领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校讯通博客改变了校长教师行走方式。2009到2010年,我县校长教师
借校讯通平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一些优秀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如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书馨读写社、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四棵柳”读书沙龙、修武县实验小学博客圈、修武县七贤镇“梦之旅”读书会、修武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客圈、修武县第一中学读书协会、修武县高村乡第二中学博客圈,还有众多的教师博腕儿,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成长愿望和践行足迹。可以说,从2009年至今,校讯通对修武县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个助推的作用,也涌现出很多的榜样。如郭乃军、薛志芳、薛淑艳、薛小胖、薛花花,吴海燕、牛小国、程新梅、曹二利、苏腊香。校长一般都很忙,但即便如此,他们却一直笔耕不辍,把感动校园的点滴瞬间全部记录下来,又送给老师。可以说校讯通博客成了校长们管理学校、引领教师的好帮手和法宝。而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的程新梅和修武县实验小学的曹二利老师则是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走入博客写作的,都已成为校讯通的教师博腕儿和学校迅速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这些优秀的榜样也让我们看到,专业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方式,善于总结自己的教育得失、梳理自己教育思想并能诉诸文字,这本身就是专业成长。所以更多的时候,幸福就在不远的地方,需要我们的是一份行动,一份投入。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和谁同行,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同行,和一群优秀的人同行,相信我们能走得更远!但要从根本上改变上述状况,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创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整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我们县特提出“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
二、研究内容
1、以校讯通为依托,打造网络学习共同体。以校为主,以班为点,辐射家庭,外延社区。通过“校长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学生促家长——家长向社区延伸”的途径,促进了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家长共读,校讯通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全县教师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宁城(修武县古称)事”。2010年5月26日在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全县第二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来自全县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校的业务校长、科研负责人,以及各乡镇中小学校长共计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与教师成长”,旨在推进新教育共同体的开展,构建以网络为平台的新教育区域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交流实验成果,分享实验经验,探讨实验发展。会上,该县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七贤镇中心校、高村二中的校长教师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了校讯通网络培训。
2、以校讯通博客为依托,一点一点地推进县域网络共同体的建设和构筑我县的数码社区,为广大教师校本研修提供自由、宽松、广阔、便捷的空间和舞台。一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进一步动员师生、家长借助校讯通等教育信息化平台,参与到家校共育、共同打造书香学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活动中来;加大校讯通博客先进个人宣传力度;二是要表彰热心博客,推广博客之星,推荐优秀博客;三是各校要定期出版个人或集体的博客文章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四是各校要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其他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行动研究法就是按课题研究方案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获得的信息、感受、理念不断进行观察、反思,及时修正实施策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探索有效研究途径与方法,逐步积累经验,形成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式。经验总结法就是通过实践研究及实验探索,在反思与在再实践中,将所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并运用于实践,让实践检验其正确性。个案研究法就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搜集、分析与实验教师有关的一切资料,来研究特殊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其改进,解决教学及其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问题。观察法就是制定好研究计划后,通过对实验教师培训,教师应用信息化与课程整合、课件等实施教学实验,实验中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感官和音像手段获取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详细的观察资料,获得实验研究的事实依据,进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出和改正。
四、研究过程
修武县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成为全县师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助推器。特别是我县第二实验小学以“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该校的特色教育品牌,成为该校新教育实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在整个修武县已获得的28名校讯通教育博客“教师博腕儿”中,该校就占到16名,2010年10位教师获得了焦作市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奖。
(一)注重网上读写,扩展读写空间
阅读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2009年新教育实验在焦作进行区域性推进,该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教师教育随笔、班级主题帖、教育博客为突破口的新教育实验独具特色的工作局面。目前,学校的校讯通博客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2009年学校圈子被推荐为校讯通博客首页学校圈子,在修武县首届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该校交流《构建数码社区,架起沟通桥梁》,得到了与会市县领导、校长教师们的高度评价。现在读书写博在该校已蔚然成风,师生们读着,写着,成长着,幸福着,该校把校讯通作为平台,鼓励师生快乐读写,学校领导率先在校讯通上开通教育博客,利用网络平台上与大家交流,对学校的读书活动、班级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和家校联系等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学校还开通了 “数学乐园”和 “书馨读写社” 两个博客圈。
2010 年4月26日河南省第五届校讯通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该校首次参加比赛24个班级圈子19个参赛成功,李红霞老师所辅导的一三班获得“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老师和苏腊香老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奖!2010年10月29日河南省校讯通第六届“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揭晓,该校的三一班、三二班、三三班、二三班被评为“书香班级”;四位班主任徐芳玲、刘伟、苏腊香、李红霞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班赵佳昊同学获得“阅读天使”称号;三三班黄颖、二三班付宇豪同学的家庭获“书香家庭”奖;程新梅、苏腊香、吴海燕、范敏婕、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在刚刚揭晓的校讯通第七届“书香班级”评选中,该校取得了丰硕成果:三三班荣获书香班级特别奖,三二班、四一班、四二班、四三班、**班被评为“书香班级”优秀奖;李红霞、曹丽琴、徐芳玲、刘伟、苏腊香、周海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柳玉玲、吴海燕、范敏婕、苏腊香、刘伟、张小红、李红霞获教师“启明星”奖;三三班的付宇豪、焦妹齐、杨志轩、赵彦竹、崔正浩、二一班的刘昶六位同学的家庭被评为“书香家庭”; 四三班的曹文静、武帅彤、四二班的周冲三位同学获得“阅读之星”奖。这些成绩不仅在我县、我市乃至在全省都处于领先地位。
说起校讯通博客的开展,源于修武县教育局、学校领导对网络平台作用的重视。一个实验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学校网站、论坛、教师主页、家校沟通平台等等,要充分现代网络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考虑到网站的建设和后期维护比较复杂,就想到了现有的校讯通网络系统。2009年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关于师生开通“校讯通”博客的实施计划,并着手开始培训教师,恰逢新教育实验在焦作市的区域性全面推进,借着新教育实验的东风,4
校讯通博客工作在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的强力推动下也拉开了序幕。我们的博客开通工作分了三个步骤逐步进行,实现教师、班级、家长、学生的参与。
(二)注重网上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在校讯通博客实施之前,学校对教师读书和书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就有专门的规定,每人每学期读1-2本教育专著,40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写3篇教育随笔,40岁以上教师每周不少于2篇。学校为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专业成长的博客,给老师们发出提倡:凡是在校讯通博客书写博文的,可以不在笔记本书写,没有博客的教师的读书笔记在教育随笔笔记本上完成,极大地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热情。同时,学校专门对教师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培训,教师对校讯通博客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教师们谈论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关于博客的使用,教师博客开通70人,占该校教师总数的85%左右。
学校对写博文比较好的教师、学生、家长,班级圈子管理突出的班级要进行表彰。一是每次教师例会对博客的情况进行公布表扬;二是学期末有书香个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上学期开展了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共评出了34位书香教师、96位书香少年、60个书香家庭,8个书香班级。
校长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郭乃军校长自己率先开通博客,发表博文《老师们,让我们共同加油吧!》,适时地给大家提出建议和希望;还通过博客评论给教师和家长学生的博文做了很多留言,进行鼓励和表扬。2009年12月16日一位网名为“农人”的网友给郭校长的博文《写作 享受 期盼》留下评论“能坚持写博文给老师看的领导真不多。佩服啦!”业务校长薛淑艳校长年过半百,虚心学习,很快掌握了书写博文的方法,继第一篇博文《我们的老师就是有希望》之后,经常利用下班以后戴着老花镜在电脑前给参加优质课的老师们评课,适时地进行表彰和鼓励,还把我们教研活动的照片上传,她的博客记录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感动了博友,引领着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她撰写博文数量居全校第一,也成为了教师博腕儿。
定期出版博文专辑,使教师的网络学习、写作成果平面化、纸面化。2009年11月份学校编辑整理了第一期新教育专刊《从阅读开始改变》,在专刊里专门展示校讯通的优秀圈子和优秀博文,这是对教师的最大鼓励,学校先后出版了《从阅读开始改变》新教育专刊六期,《成长的脚丫》作文选刊,《神童笔迹》书画作品集。刚出版的校刊更是师生校讯通博客推 5
荐文章专辑。教师借助这个平台,读帖,“跟帖”,实现教师之间的教研互动,为教师搭建一个思考、讨论、争鸣的平台,网络教研改变了传统教研形式死、时间短、收效低的现状。
基于专业发展,以网络架构为平台,以教育中的问题研究为基点,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时空的局限,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融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为一体的专业支持体系的研修模式。在教师学习共体中网络校本研修能更好地达到研修目的,优化研修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学现象、教学资源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获得同伴、专家的指点和帮助,使个人在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这种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网上研修度身定制,使教师个体、教研组群体和学校整体获得长足、专业的发展。
(三)注重家校互动,创建网络学校
学校专门对班级圈子的管理和家长开通博客进行了培训。许多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班级空间交流,形成了网上交流、网上学习的基本网络结构。老师家长利用网络平台写博客,挥洒笔墨,抒发情怀,互相留言,互相鼓励,在学校论坛发起谈论,网上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为了更好地推广校讯通博客,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学校先后做了几项工作:
1、通过校讯通短信给全体家长指导博客的开通,圈子的加入等等,并聘请校讯通技术指导程强老师进行技术维护。
2、对家里有电脑的学生进行统计,并针对性指导。
3、印发校讯通博客的普及知识宣传页2000余份,发放给家长。
4、2009年11月25日召开了家长学校研讨会,会上进行校讯通博客知识的专题培训。
5、2010年11月2—4日,学校又连续三天对家长进行博客知识培训,培训人数达400余人。学校每次培训都做了精心安排,各班班主任负责用短信通知到会家长,并给家长发邀请书,保证报名的家长参加会议。对博客知识的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博客的开通方法;加入博客圈的方法;如何与博友之间交流。培训会上还邀请在写博上表现突出的家长做典型发言,这些措施促进了家长的参与热情。
学校通过校讯通,通过两个借助,提高学校的管理实效。一是借助校讯通的“家校互动”“优秀班级”两个栏目,将学校的新举措、班级听评课安排公布,让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班级教学活动中。二是借助校讯通网络平台的“留言版”“亲子沟通”“教子有方”等特色栏目进行交流,老师把学生的一些信息通过网络及时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并 6
回帖参与、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目前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就涌现出了3个家长博腕儿。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改变了社会、学校、家庭互不了解、互不沟通的现状。
(四)注重网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
2010年9月9日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举行了“书馨”读写社启动仪式。从此书馨读写社---书友们成长的家园。教师们写博是为了真正让自己进步,养成学习读书反思的习惯。同年9月20日,“书馨读写社”开展了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活动,活动形式生动,发言自由,环境宽松。活动开始,明星圈主吴海燕给大家做了热情洋溢的交流,解决了书友们写博路上的一些疑难,又探讨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大家看了她的博文《别急,慢慢来》。她的发言,极大程度地鼓舞了书友们的信心。博腕程新梅和苏腊香分别交流了自己写博路上的感悟,《爱上它,不要轻言放弃》、《快马加鞭,跟上自己的队伍》鼓励大家要爱上校讯通,要用心写自己真实的心灵,不要轻言放弃。学校教导处柳玉玲主任的发言在更大程度上坚定了书友们一起走下去的决心。她的《写给书馨读写社的姐妹们》和《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很令书友感动。校长的最后结语,更给了我们巨大的力量,他把自己对大家的希望都写在了自己的博文里,《关于读写的几点建议》、《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赶快行动》、《祝贺我校“书馨读写社”成立》、《由我校“书馨读写社”博客圈建立所想到的》等博文,都寄托了他对这个团队的殷切期望。我们在这个家园里快乐读写、快乐成长。
充分发挥校讯通和校园网“书馨读写社”的资源优势,与专家交流,关注“新教育在线论坛”,鼓励教师积极浏览“专家博客”等网页,及时回帖交流,提升教育理念。与同伴交流,关注校园网和“修武县科研网”动态,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交流教学思想,分享教学经验。网络交流改变了教师交流空间狭小、信息堵塞的现状。
五、研究成果
三年多来,本课题在市县教科所指导下,在各基层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实践、悉心反思,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地按照研究步骤循序渐进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网络学习共同体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
创建了网络学习共同体(学科教师成长共同体、读书沙龙、课题研究共同体)。完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园网的更新,每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改进 7
计划、公开课等资料上传到博客上,设立“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育叙事”、“练习反馈”等栏目,成为教师个人成长的不断完善的档案袋。建成了教师博客圈,实施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研修,开辟了“论坛”、“活动”、“留言”等栏目,教师相互之间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些学习共同体增强了教师的自信,消除了自卑感和职业倦怠;建立了“关怀关系”,培养了教师相互信任感;尝到了专家、顾问引领研修的甜头,感受到了教育的快乐;探索了合作学习机制,形成了教师间互惠感;加强了网络研修的有效学习,使教师拥有了分享感;实践了团队校本研修方式方法,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发挥了团队协作互助作用和创新精神;并初步实现了“共研、共享、共创、共赢、共荣”的格局,实现了有效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和拓展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来转变专业学习方式。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为载体,推进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与教师网上评课活动得到好评。2011年4月29日下午,修武县教育局教科所组织的数学学科“成长共同体”观摩展示活动,在该县第二实验小学成功举办。展示的环节包括研讨生成课题——课堂教学实践——深度交流研讨。展示活动结束后,将资料上传网络,让全县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教师成长共同体观摩活动。教师们积极在博客圈上发表自己的感想,其他教师跟帖,推动教师博客网站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成长路径,激活了教师的成长愿望。
2、网络学习共同体打破了教师各自为政的研修格局。
网络学习共同体有效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积极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消除教师对研修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增强教师的自尊、自信和自立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打破了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工作中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利用“四棵柳读书沙龙”、“书馨读写社”、“博客交流”作为开展校本研修的一个有效载体,积极为教师搭建课改学习、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共享性强、资源丰富和时间场地限制小等特点,积极组织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论“教”,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阵地。上传教育资源、沙龙里探究研讨、撰写教育博客、QQ群上交流体会、论坛上留言„„网络平台上,教师们先后建立了论教群和博客圈,打造了教师网上论“教”的平台;教师们把自己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和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通过平台展开讨论,或向其他教师和远方的教育专家请教,群策群力克 8
服教育教学中的难点和障碍;另外,教师们还把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各种资源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建立了教育资源库,实现了教师间的教育资源共享。
网上论“教”突破了时间和场所限制,拓宽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这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网上学习和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教师通过远程研修感受自己经历虚拟与现实能相融互动的深刻文化旅程,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和产生思想的沉淀和共鸣。
“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研修的一大亮点,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我们针对研修工作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工作水平,真正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在研修中成熟,在新课程改革中获得成功,让“网络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加速器。
3、网上评课评价——这是本课题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师评价机制的新方式、新方法。
修武县第二实验小学进行了“网上评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网上评课”活动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灵活机动、抓住焦点、亲情对话、吸取智慧、产生共识、确定标准、引导方向。
教学评价是教师最关心的评价,因为教学工作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学评价不仅关系到老师的切身利益,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教学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工作中长处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自己应发扬什么、克服什么、弥补什么。我们改变原来评价方式,让老师进行“网上评价”。这样避免面对面中不敢说,不好说,不直说的现象,给大家一个畅所欲言的评价环境。这样教师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学校管理者就可以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
4、理论成果:
2010年《焦作教育研究》第四期上对该课题以 “校园风采” 专栏进行了报道,底封上也进行了专题介绍,发表了课题组成员优秀教师博文12篇、优秀学生博文2篇;课题主 9
持人马立新同志撰写的论文《校园博客:引领教育新风尚》发表在河南省《教育论坛》2011年第五期上,撰写的研究报告《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2012年6月荣获焦作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六、思考建议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县创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探索和尝试了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在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推进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可贵的经验,这些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有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力推进了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不失为本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课题虽然结题了,但课题研究工作并没有终结,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和校本研修过程还是要继续前进,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我们将继续发挥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更大空间的发展,从而取得教育的成效,推动学校的发展。
1、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备,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逐步完善学习成长共同体,建立教育研修信息网,充分发挥远程育教研修网络作用,提供教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条件,改变教师教育教学信息渠道单一的缰局。通过对教师进行网上考核,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研修。并通过网络送教上门,把农村教师居住较分散的劣势转变为网络研修的优势,整体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2、强化网络研修,总结提炼经验,推广实验范围。进一步强化网络研修,有效利用校讯通博客互动、远程培训、网络论坛进行思想共振,资源共享,加强团队力量进行有效研修,积集体智慧的结晶,推动自身全面发展。我县将对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研究经验,在实践中完善,在总结中提升,力争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县乃至全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去,让本课题研究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扩大范围到全县农村校际间及教师群体,使其共研、共享、共赢,共同成长,取得新的成果,整体推进全县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我们的课题研究就要暂告一段,但是我们对于教师成长的思考不会停止,对教师成长共同体网络学习构建探索的脚步也不会停歇。希望课题组的成员能够在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成长方法,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成长共同体。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教师成长的足迹。我们相信,2012年,将会是修武教师成长快速发展的一年!
作者简介:
马立新,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与家庭教育研究
第二篇: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 信城中心小学王迪迪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角色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和网络学习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指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进而分析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现状,最后给出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共同体 1概述
1.1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述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薛焕玉.2007)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学习共同体也可以构建于网络环境之中,而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里,与传统学习共同体、个别化网络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部成员来自多个地区,在线的时间也不确定。另外,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如,通过论坛进行离线协商讨论,通过网络会议进行在线演讲,通过协作软件进行在线协同编撰电子书籍等。网络学习共同体借助自身的优势,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重用,变革了学习和协作的方式,从而真正提高了共同体成员的学习效果。
1.2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困难
从当前现状来看,它存在者以下困难:(职业疲倦有待突破。在许多教师中,其中很多是以前在教学方面取得过一定成绩的优秀教师,当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肯定后,几乎每年都会用相同的教案、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而不去关注社会和学生的变换对他们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学习共同体参与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基本局限于教师和教育教学专家,它并没有广泛地吸纳学生。这样容易造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教师研究和分享的课题可能会无法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可能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当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迷失方向时,也就更加难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了。③教师学习共同体缺乏教师合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人们对学习型组织作用的认识,教师合作所具有的特有的促进教师发展的功效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教师合作的现实境况并没有达到教育理论者所提出的要求。在我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共同体的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意识还没有达到学习共同体的要求。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知识和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不同时域空间的教师间更广泛的交流学习创建了稳定的平台,实现了校际联盟和城乡互补等,有力凸显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价值。③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2.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网络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网络的支持改变了教师学习交流的方式。教师要发展、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首先从学习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学习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网络技术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平台。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中教学双方借助的媒体介质。教师首先要自己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应用网络支持,资源共享,自制教学教具,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师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成果、学习成果、师生共享,无疑网络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已提供了支持技术。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同样对于他们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必须通过网络、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来成就。这也是教师提高自己的必有渠道,离开现代教育技术可能没有什么手段来取代了。
(3)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思想的更加现代化提供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参书,而是更为宽广的网络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复杂的应用手段里面,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触角如果不及于此,那也是难以有较好的专业发展的,或者就是失败的专业发展之路。
(4)现代网络教育技术传递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未来。教师的未来发展也要受当今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教师的未来专业发展是培养专家、学者型教师,懂得现代教育技术也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网络培训给教育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支持,特别是未来的发展,网络技术会越来越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一定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
3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蓬勃展开。但是,当前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还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其优势。
第一,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内存在不安全因素,教师网络道德意识弱,不利于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第二,大多是教龄低的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少,专家型教师更少,这种单一的成员结构不能更好地支持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和传播。教师往往较为盲目,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一个人遇到的问题往往也是其他人遇到的问题,没有人能给予专业性的回答,共同体的智能得不到发挥,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发展。第三,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缺乏吸引力。教师始终没有全身心投入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很多教师一直是边缘性参与,始终不把网络学习看成自己工作中的一部分,甚至于放弃。
第四,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内部教学资源或服务运用效率较低,没有达到最优化。4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1、建立教育门户网站。建立教育门户网站则是以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网站应用系统,是教师提升教育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它是由全国教育学会主办,在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搭建了研训一体的专业发展平台,实现教师个人、学校、区域教学组织的知识管理,创建了全员参与、团队合作、资源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网上学习共同体。
2、使用即时通信软件。QQ、MSN、UC等通信软件,由于操作简单、沟通方便快捷,已经成为网络上相互联系最常用的方式。这些软件都有建立群组的功能,使用者可以利用它组群,如教学研讨组、可该研究组等。在群组中,教师可以向同学科优秀教师、专家请教,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推荐给别人,大家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3、分享教育视频。可以让教师们将自己制作的课程教学视频资源上传到网上,通过网站与同行教师分享优质音视频资源,交流学习心得。
4、开设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博客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的方式,将自己日常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课件、感想等上传发表并供别人访问讨论,并对此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也可以衔接其他老师的博客进行阅读和发表评论等,通过博客,教师们可以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出总结,提高自己。也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鞭策或警示。总之,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超越了传统知能传递学习模式,包含了对教师实践问题的体验,创生了实践性知识,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使命感。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来拓展教师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大趋势。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仍然脆弱、仍然稚嫩,它需要更丰富的乳汁,需要更加有力的扶持与引导。参考文献
[1]魏会延.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9 [2]佐藤学,钟启泉.学校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第三篇:加强网络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加强网络教研
促进教师成长
沁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
陈翠平
在“互联网+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研作为发展中的新事物,给教师、教研员和专家之间搭建了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在网络教研的组织与实施中,我县教研室做了一些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广大教师在教中研、研中学、学中教,不断提高自己,享受到了网络教研带来的乐趣,促进了我县教育教学内涵的提升和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标准起步
一是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打造信息化教研平台。制度保障、硬件建设是网络教研正常开展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依托中国现代教育网,于2012年3月份开通了沁县教育网,并在全县各学校建立起30个校园网站,形成县域网络教研平台。同时制定并实施了《沁县教育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了《沁县教育信息平台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学校网站信息发布制度》《网络集体研讨制度》等制度,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各学校成立了网络教学研究管理领导小组,完善了网络研究管理模式,明确了网络研究管理职责。选聘电脑技术操作熟练的骨干老师担任网络教研组长,拟订了网络教学研究计划,从人力上为网络教研工作开设了绿色通道,从制度上保证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
二是拓宽网络教研空间,丰富网络教研手段。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为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校长管理队伍,我县通过教育信息网中的网络课堂、精彩视频、教育科研、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等栏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建立教师空间博客,推荐学科教改前沿文章、精品教育论著研读、学科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引领、问题剖析、课堂困惑交流等内容,真正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点评,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的实时交流平台。
三是创新教研工作机制,丰富网络教研内涵。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是我县深化网络化教研的新策略。在实施中,我们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使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资源效益,基本上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和教育资源匮乏的矛盾。
二、高质量推进
在网络教研实施中,我们提出了四个基本模块:
一是一级教案。“一级教案”由全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主备,县教研室审核把关后公布在沁县教育网上,供各学校教师参考选用。各校依据一级教案,经集体备课后形成该校的二级教案,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在二级教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三级教案。一级教案是供全县教师共享的教案,具有优秀性和示范性,但不可全文照搬,各校和教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增删修改,形成自己的实用的二级、三级教案。
二是网络课堂。“网络课堂”的内容包括课堂实录、微课和课件。课堂实录是指各学校在教研教学活动中安排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录制,录制后要上传在沁县教育网上,供全县教师学习交流。微课、课件的制作本身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课件,上传和大家共享,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三是教师空间。全县教师以实名实校注册个人空间,教师在自己的空间里可自由地随时随地通过写日志、教学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来发表教育教学心得,展示教学教研成果,并可进入他人空间点击评论、对话交流、互学互鉴,共享成果,提高教学效能,努力打造个性化的独具魅力的教师空间。
四是教研室主页。教研室主页由县教研室设置,内容包括教研计划、教研总结、县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研信息、教研新体会、教研新观念、教研教学指导意见等,为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分享研讨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模块运作做了具体要求:一是内容要求,无论那个模块内容,均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教研教学热点、焦点问题,具有优秀性和示范性。二是数量要求:每个学校、教师每月、每学期在模块内容和访问点击率要达到规定数量以上。三是时间要求:“一级教案”和“网络课堂”要提前一周上传。
三、高效益运行 一是树立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网络教研水平。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使教师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首先是资源观念。引导教师走进网校,从中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学到先进的教学经验,了解到很多教学动态和信息,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发挥的作用,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其次是教研观念。让教师明白网络教研是利用网络优势对常规教研的包含和放大,是基于网络的常规教研。它可以解决常规教研中的资源短缺、局限于一些孤立、零碎的教研活动的问题,与教学同步,进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和实效。第三是合作观念。鼓励每个人都要参与,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体验、感悟和收获,另一方面也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在关心、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获得提高。
二是抓住时机,适时培训,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能力。我县部分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因计算机水平有限,操作能力较差,故参与网络教研面临很大困难。对此我们先后进行了浏览网页、查找下载教学资料、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培训。要求教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后,认真撰写培训心得并上网交流。包括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困惑和问题,也及时发布,以便迅速得到大家的关注和帮助,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三是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保证网络教研的实效性。“网络教研”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互动”。只有通过互动才能实现教育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我县教育网开通后,发动教师利用“博客”所提供的现成模板,搭建现成的网页框架,设置添加、删除栏目,让教师在最短的时间,以最简洁的方式制作个人主页;让教师利用“成长博客”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将凝聚了教师智慧与心血的文章,上传到网络,与全国同行一起分享和交流,得到更多的教师的建议,对教师们的专业提升很有帮助。
总之,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县网络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网校建设发展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了全国现代教育网的肯定,网络教研的相关经验也在全省做了交流推广。今后我县仍需要坚持网络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只有这样广大师生“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才不再是美丽的梦想;广大教师踏上网校的快车道,乡村教育“同在阳光下,城乡均发展”也将不再是沉甸甸的期待!
第四篇: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及思考
一、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传统意义上,学校改进模式可以分为研究发展取向和场地为本取向两种。研究发展取向将学校改进视为依赖外在力量的被动发展过程,外在力量是学校改进的主体,在学校改进方向、资源配置、策略选择等方面具有合法的权威地位,学校和教师处于学校改进的“边缘地带”;场地为本取向则主张学校改进权力的回归,学校在其改进过程中具有独立的话语权,依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进行改进,体现了学校改进的“校本性”,同时,学校改进过程也具有“持续性”。现在,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学校改进不仅表现为一种结果,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机制和一种精神,学校改进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理想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由此可见,学校改进是学校持续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改进能力的过程。而“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诞生是学校提升自我改进能力的一种尝试,教师通过在共同体中的不断学习,准确把握学校改进的方向和有效方式,促进学校品质的提升。
二、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的“专业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使教师确立共同的理念和目标,并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其范围仅限于区域内几所性质相同的学校之间,或立足于本校自身环境之中。在此,不妨做如下界定:区域内“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基于共同的愿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团体情境中以持续的个人反思与集体交互学习,实现知识的传递、分享、创生、转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团体。
三、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策略一:以课例研讨为载体,打造教师合作共同体
学校首先要建立教学研修制度,以制度保证共同体的运作。如我校实施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制约教学实效性的困惑问题,教学领导同任课教师一同研究,确定学科微型科研课题措施就是一项非常好的专业共同体成长策略。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要与三课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有机整合,避免研究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也避免课堂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等问题的出现。另外,通过专业共同体的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学法研究与指导活动”“说课评课”“教学案例分析”“读书心得”等共同体协作活动,为教师个人成长充电,为教师才华展示搭建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策略二: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以提升促进共同体的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得以实现的,教研组、备课组是有利于开展学习的团体,教师彼此之间经常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共同的学习活动目标下搭建学习的平台,组成教师读书小组,开展主题读书会,在共同学习中提高素质和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网上培训等多种方式,请专家开设讲座,提升理论水平;同时采取交流培训、轮岗进修等方式,与区域内的相关学校师训机构建立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策略三:以问题为驱动,构建基于协作的校际合作共同体
围绕共同的教学难点,区域内组织校际交流,以教学难点、热点问题为研讨的主题,要求共同体成员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提炼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习研讨。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际交流的出发点,问题的设计与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联系,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区域内的学校“联姻研究”活动,凭借与特色学校的协作关系,定期开展主题联谊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引进高效教学方法,借鉴优秀教研成果;定期选派教师到协作学校上课,进行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名师名家进行现场指导并做点评诊断等。
四、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做法
我校结合南长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指导中青年教师100%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通过走出去向同层次但有特色的学校取经、邀请专家传经送宝等方式,切实提升学科组、备课组业务水平。根据南长区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与南长实验中学结成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与区域内其他兄弟学校抱团谋求发展。近三年来,学校骨干教师增长态势良好。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合作、交流为核心,以共同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共同体其他成员之间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最终找到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达到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目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具体实施:
1.课题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的活动是教师以课题为主线进行的交流活动,将有着相同或相似研究方向的教师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教学研究。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合作,教师与同事或专家围绕着课题进行讨论与交流,针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再一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不仅增强了搜集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同行交流方式
同行交流的方式是指教师同事或同行之间针对具体的理论问题或具体教育情境中的问题进行交流的方式,例如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集体备课等。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教师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旁听其他教师教学,从其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的活动。我校的一个成功经验是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是教师与同事们一起进行备课,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知识和教学经验,共同预测教学实际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共同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知识的共享和学习交流,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备课的效率,提升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结伴合作方式
与同行交流方式相比,结伴合作方式范围更小,内容更具针对性。结伴合作方式中,教师是以师徒、搭档等形式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得心理支持,与伙伴之间交流新的想法,实现资源的分享和信息的互通。共同努力,用这种方式培养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4.开展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
合作型教师文化的构建,除了要消除教师自身的保守意识之外,我校还推出新举措,增强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愿意与其他教师合作,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合作,找不到合作的话题或切入点,这就需要外界给予帮助。开展教师合作技能的培训可以通过榜样推广和专家培训两种方式进行。所谓的榜样推广指的是先在小范围内开展合作技能的培训,培养优秀个人或教研团队,再把这些经验推广到大范围中。通过活生生的事例来推广教师合作,教师们容易接受,向榜样看齐,吸收榜样的经验,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合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专家培训指的是请专家针对教师的合作技能的知识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并引导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使用这些措施。当然,这种培训方式有时也仅是流于形式,但至少为教师树立了合作技能的意识,他们在工作中会注意这些合作技能的使用,尤其是对那些有合作意愿但不知道怎么合作的教师来说,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五、区域内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成效及思考
区域内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以强有力的制度为保障,有效地组织起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学校的学习共同体:从教师个体层面,研究有意义的师生对话,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基于对话的师生合作;从教研组层面,以研讨对话课例为载体,打造教师研修共同体;从学校层面,以问题为驱动,构建基于协作的校际、家校合作共同体,形成一个师师、师校、校际、校内校外有效合作的网状学习共同体。二是研究出了依据学习规律,构建基于对话、研讨、协作、联动的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途径。三是初步形成了区域教育特色,提高了区域内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每位共同体成员的发展和成长。当然,在“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如教师文化建设方面仍然相对落后,教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仍然有许多不足。可见,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制度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以外,还需要致力于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构,是教师学习共同体所需的文化氛围,也是下一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发言稿
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见面会发言稿
半程小学赵燕妮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成长共同体新老教师见面会,更荣幸的是能作为帮扶教师代表发言,这是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也将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鼓励,更是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其实,四年前我也是一名新教师,回忆自己刚刚走上讲台之初,面对教育教学工作,时常有困惑的时候,有时甚至会感到束手无策。我想对在坐的每一位新教师说一句:我真羡慕你们!在你们教育生涯刚刚起步不久的时候,就有人在注视着你们,关心着你们,搀扶着你们,你们是幸运的!
我结对子的老师是王冠萍。她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今后我会和她一起做好以下几点:
一、虚心学习,踏实工作。多听课,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的方法。抓住课堂,提升素质。王老师我想说:你的帮扶教师并不只是我,我只是你名义上的帮扶教师。其实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帮扶教师,尤其是那些与你共事的教师。他们中有些课上得好,有些教学经验丰富,有些班主任工作非常扎实,非常出色,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二、关注细节。备好每一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讲评好每一次练习,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变化······只
有把细节做好,才能为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把握机遇,展现自我。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又是不多的,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让机会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多阅读,勤实践,善思考,摸透学生,找到教学的路子。
四、同舟共济,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没有绝对的帮扶教师,也没有绝对的新教师。希望我们通过这次结对建立真正的友谊,相互信赖、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见面会”上,我想代表在坐的帮扶教师们,向大家承诺:从今天起,我们愿意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提高。我们会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一点一滴、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当你们遇到困难时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你们走出困境。从高从严地要求自己和新教师。
我想,我们学校的新老教师成长共同体,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我相信,我们结对子的教师一年后能给学校、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