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19-05-13 05:0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一篇: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作者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湖北省麻城市龙池中心学校七里桥小学雷凯宁***629801791@qq.com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石,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电教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

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巧用语文多媒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语文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语文素养

在当今社会,党和政府都深刻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技兴国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决策。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强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合金”。具体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师生们一个无限的空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总和。它的这些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多方位的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精心选择,合理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化古诗词教学。语文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文化界人士曾说过“忘记母语等于亡国”。我认为学好语文等于爱国,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一位老师在网络教室里,先打开自己事先设置的文件夹,找到要学习的古诗和一些诗人其他的描写送别的诗篇。然后公布一些相关的古诗词网站,让同学们去查阅想要寻找的内容。下课后,老师又让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在电脑上设置自己的古诗卡。在这个空间中,有着无穷的文字材料和超文本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知识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的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的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及时打开课件,不仅让学生游览了庐山风景区,身临其 境,而且感知了“香炉峰的瀑布飞流而下”,体悟到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诗人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的结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能够校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打开网页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再朗读课文理解雷锋叔叔做的好事:在泥泞路上背小同学,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背着年迈的大娘。再播放《学习雷锋的好榜样》的歌曲。学习雷锋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爱心的崇高精神。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自学课文,再在网上找出三国有关的资料。只要是三国的内容,在磁盘上直接显示出来。作业交上来后,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介绍,有背景介绍,有故事的结尾,有性格的分析,也有对战斗的评价。总之,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质,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有意犹未尽的。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设计结尾,计算机可以更直接地实现这个目的。在五年级第十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中,有一个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介绍一种电器。老师这样布置作业:选择一种电器,在网上找出它最新的版本,说出它最先进的用途。可以用查阅的资料来说明,也可以用图来表示,还可以结合别人的设计,针对生活中有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自己设计一种让人感到满意的电器,用文字把它描述清楚,允许用图例来补充说明。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知识信心。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有鲜明的图案,有活动的画面,还有各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资料。一位教师在教《日月潭》一课时,朗读了课文内容后,直接打开有关台湾风景名胜古迹的网站,马上,有日月潭风光秀丽的画面,十分有感染力。学生对照网上的内容,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写景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六、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二是语文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和农村社会进步、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都应成为语文课程关注 的对象。网络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广阔空间。我校学生网站网页作品《垃圾污染治理》,电脑绘画作品《海底世界》、《阳光满校园》、《只有一个地球》、《迎奥运 我行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一位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用媒体课件展示现代战争的场景以及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激发起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人物“雷利”所发出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七、巧用多媒体,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多媒体课件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依据,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是教师的经验和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利用多媒体体验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极其深远。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校温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根据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温老师就精心挑选了几段视频资料,有志愿军英勇奋战的;有痛失亲人的;有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民团结的。通过相机播放视频素材,再来朗读课文相关的段落、重要的句子。学生一个个读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从中体会到了中朝人民伟大的友谊。这堂课被老师评为“最令人感动的课”。

(1)多媒体可以重现优秀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优秀品质。语文课本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形象是人们学习的宝贵财富,他们思想品质、崇高精神对人民的思想起着净化作用,通过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发生的潜移默化。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通过再现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切身感受到他们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品格美。例如,我在教《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让同学们观看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视频录像。从而让学生体会周总理热爱人民、同人民心连心的思想感情。

(2)多媒体可跨越时空,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壮美山河。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优美课文,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葡萄沟那香甜可口的葡萄,黄山的奇石怪峰,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类文明所造就的奇伟景象。可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只能从课本文字的表示描述和插图中了解一二,而这些均不能直观地、动态地再现景物的自然美。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的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

2、利用多媒体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1)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具优势。计算机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并让学生用这种观察方法去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

(2)利用多媒体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一位青年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讲授的口语交际课《我爱吃的水果》获得麻城市新课程优质课一等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多媒体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造了情境。当学生想说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研,为课题研究提供方便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为我们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今年我校语文教研专题为《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语文教研组组织老师收看《特级教师辅导实录》,这一系列讲座有《学写生活习作》、《写好想象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共有10节实录。通过观看,老师明白了“习作即生活,生活即习作”的道理,这一系列讲座,为我校顺利开展教研专题活动打开了一扇大门。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才不负重托。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实现声像同步、视听结合,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体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年轻一代责无旁贷,应该勇于面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教育现代化争辉添彩!

参考文献:

[1]《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主编 [2]《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努力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吴立岗著 [3]《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

[4]《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郑剑非著

第二篇: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深入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首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作品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如在上《园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要充分地利用了作品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

其次,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不透,对教材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运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篇作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字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操,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作品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进行整体的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确实如此,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如王元骧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

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课只有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三、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他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围绕新学的语文内容去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了知识面。

既然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教师也必须转变处处以教者自居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处处做学生实践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学习有关资料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动脑筋为学生的实践出主意,想办法,与学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实践的效果。

当然,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综合性、基础性。因此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个教师必须要作好的工作。

第三篇: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减负”一词喊了多少年,我已不记得,在我小学时早已熟悉。可我教书已十年了,“减负”仍旧在呼喊,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20多年来我们找不到负重的原因,还是找不到“减负”的方法,还是……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育部出台“十项规定”,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保证学生每天休息时间。学生既要有足够的课余活动时间,又要学好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教学,尽量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是减负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我们地处农村的小学来说,要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必须根据当地具体教学环境、条件、特点,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个核心理念,通过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探索出一条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农村小学缺少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石洞小学每间办公室十几位教师,却只有一台电脑,教师备课、查资料极为不便。教学班级36个,三间多媒体教室,导致多媒体课件无用武之地。大多教师只能在校际公开课与优质课比赛活动中使用,常规课一般轮不到。

(二)、教师方面

教师自身缺乏信息应用技能,导致课堂模式很僵硬。由于长期不用多媒体,一部分教师不会制作课件,在使用课件的教师中,也常有一些人操作失误,稍不留心按错键,电脑便演“蒙太奇”手法,使执教者尴尬不已。还有的教师为图方便,干脆让计算机教师专门负责演示课件,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三)、教学方面

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被无限“扩大”,显得喧宾夺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得似乎美不胜收。但却感觉课堂花里胡哨,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甚至把语文教学中特有的很多优秀的“人”与“文”东西也丢掉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播放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丧失了。

2、利用时机不适,限制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展。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多媒体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火候”,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达到手段与效果的有机统一。可许多教师会误以为多使用课件,对学生的情感推进会有促进作用,却不料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文章意韵的情况下,对媒体课件的调节作用非但不适应,还有些迷惘,甚至在朗读中出现滥竽充数的局面.到了最后,课堂气氛和他们的思想情感都处于低落状态,这使得教师进退两难,很难控制课堂局面。

3、用信息技术图解文本形象,情景动画、视频虽然很精彩,但扼杀了学生想像、创造的空间,限制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跟着屏幕上的画面走,只顾听、看,而课文内容根本没有去阅读,更没有思考、记笔记的习惯了。

二、以人为本,探索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新途径。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包括教师备课时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观看课例、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录音、文档资料等,以及将生活中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整合,是所有能促进有效教学的总和。这是一种“大信息技术观”,而不是仅仅是指多媒体课件。所以对于多媒体设备不健全的农村小学教师,首先,要树立“大信息技术观”。要有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声,光,电功能,将知识通过音、像、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调动学生,激发学生思维,达到完成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逐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现在的农村小学教师备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写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课程资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我认为农村教师要培养创新意识。作为青年老师,应加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能将生活中、互联网上有效的信息与课堂内容整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于条件有限的农村小学,教师是主力军,教师的创新意识决定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巧用信息技术,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合点,提高课堂质量。

1、巧用信息技术,随风潜入课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以其直观性的形象、鲜明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能对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进行冲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让信息技术随风潜入课,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进入课堂预设情景。比如我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首先播放了动画MTV《快乐的节日》,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看动画,竖起耳朵听歌曲,拍手打起了节奏,有些会唱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跟着小声唱了起来,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很轻松地将学生带入了我设计好的情景当中,个个对这节课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又如在上《一株紫丁香》时,通过看课件紫丁香的图片与倾听对紫丁香的介绍结合,把学生没见过的植物形象地展示出来,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展示课文主体画面,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此情此境中引导学生理解一株紫丁香所蕴含的同学们尊敬老师,关心老师的深厚情感就显得轻而易举。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和变化的特点,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感知课堂是轻松的、快乐的、有趣的。

2、巧用信息技术,润物细无声语文学习有条必须跋涉的河流—— 一条情感的河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文章的“情”与学生的“情”不知不觉融为一体,可谓“润物细无声”。

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首先播放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然后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当学生看到八国联军掠夺、毁园的一幕,从神情中,我看到学生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也看到了他们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痛心,对懦弱者的伤感……此时,播放《英雄的黎明》,让学生在这悲壮的音乐中朗读最后一自然,他们读出了心中的愤怒,读出了大火之后消失殆尽的无比心痛,也读出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决心。学生在看、听、读中经受了一次情感的升华。

阅读需要情,习作也不例外。“情者文之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是立文之本。但学生作文时知觉麻木,触觉失灵,情感冷漠。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为了能点燃学生情感火花,写作指导课上,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现场录相,还从网上搜集有关的图片,如朱自清用心灵感受年迈而潦倒的父亲的背影,史铁生用心灵体悟伤心欲绝母亲的眼神……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做一个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真实情感的人,让心灵之蝶起舞,在花曦里,在阳光下,去采集爱的晨露,去收获美的花蜜……一篇篇充满真情的习作感人肺腑。

在新课标中,重复较多的一个词语就是“体验”——情感体验,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每一个学生只有带着自己特有的情感进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与作品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而多媒体恰恰为学生“披文以入情”创造了有利的情境。

总之,信息技术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我们要根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整合,以质量和质量为中心,教师要更加巧妙、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切实为学生减轻过重课业负担。

第四篇: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作为连续带了几届小学毕业班老师一直以来的困惑,也是很多战斗在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们的困惑。我们的学生总体来看作文能力相对较低。但在平时的考试中,作文一般占有30分,是重中之重,而且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大有好处。但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凭着我仅有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可以有如下对策:

1、提高兴趣,鼓励“发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有了兴趣,才能写好习作。因此,要让学生写他自己喜欢写的东西。比如我给学生布置日记的作业时,一般情况不规定写什么,只要你想写的都可以,但是我通常会规定字数,因为懒惰是大家的通病,不光是孩子,大人也是如此。因此有了篇幅的要求,孩子们会尽自己所能,写的尽量具体详细。教材当中每个习作都有几个选择范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写。而且习作往往与口语交际连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有话可说,有字可写。另外,还要鼓励他们想方设法把习作宣传出去,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最起码要努力成为老师口中的范文,班上的墙报等等也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交流的园地。、多写“日记”,记录生活

我清楚,写日记是大多数老师选择的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较好的方法之一。我也这样认为,但根据我班的实际,我认为天天写日记不太符合实际。一般情况,我批阅完前一篇就会发下日记本,而这通常需要两天,于是孩子们的日记就会两天写一篇。我认为这样比较合情合理些。我一向坚持给学生留人性化的评语,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我发现,当日记本发下来时孩子们看了以后,他们会着急的翻看老师的评语,并且多了一份感动,也更促进了他下一篇日记的质量。

3、多读范文,活用变通

平时,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必须的写作方法外,还应鼓励学生多读各类型的范文,并善于学习、活用变通,适当地将原范文的词、句、段、表达方法、过渡衔接等,懂得能用则用,该删则删,抓一条主线,多篇融合,巧妙地将他人的东西灵活地嫁接、组合、整理成自己的东西。我认为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这是一条捷径,最起码在考场上很有效。

李娜(大)

第五篇: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了如此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提高审美能力等的艰巨任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的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考虑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由于农村孩子生活范围小,知道的知识少,对于一些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先熟悉钻研教材,然后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网上的备课各种各样,文本的、视频的,一课有好多种,而且资料非常多。教师可以选取能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上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的拿来运用到自己的备课中。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进行讲解,一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做既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们获取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口、耳、舌、鼻等)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特别是眼、耳、脑的学习功能,增加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需要教师、学生配合来完成。教师在发送信息时,不仅通过语言和手势,还要借助多媒体呈现文字、图片等素材,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并且相应地多渠道反馈信息。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延长了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得更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力的稳定程度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新颖、丰富而又富于变化, 注意力和兴趣就比较稳定和持久。因此, 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对象不但有所变化, 而且比较新颖、丰富。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刺激, 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中, 激起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全身心投到特定的意境中。

1、有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小学生天真、稚气, 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制作或选用恰当的课件, 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激不起学生过高的学习兴趣,注意力难以集中。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月球吗?月球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月球就像一个大圆球,有的说月球就像一个大黑球„„于是我利用形、声、色俱备的教学课件,展示有关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月球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 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 课件中优美的音乐, 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 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 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 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能够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 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 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 诱发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检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检阅仪式的盛大与庄严。我利用远程教育中的课件,让学生欣赏我们国家国庆检阅的视频录像。影片展示的图像、声响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感受到了检阅仪式的庄严和神圣,为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对“盛大”“隆重”、“人山人海”这些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情感的投入,达到了求知和愉情的双丰收,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些正面效果远比枯燥的说教要好得多。例如,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中国国际救援队救援的相关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看。在极其危险的环境里,在一片片废墟里救援队员不顾个人安危,认真地寻找每一名可能生还的生命,他们出色的完成救援任务,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赞誉,为我们的祖国赢得了荣誉。学生被视频中救援队员的勇敢、敬业、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感染着。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反应非常激烈,连平时不爱听讲、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且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习效率。

教育教学信息的利用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刺激强度和频度,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空洞的“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有些地方是“妙不可言”。这时,单纯凭借语言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可把不能言明的“妙处”,通过多媒体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

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一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4、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网上下载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的范读, 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学生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朗读课文做到有感而发,学生的朗读感情真挚,字正腔圆。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我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和课文中的文字,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那么美,那么迷人。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课文内容教师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学生自然就理解的深入而透彻。

5、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 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 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揭示矛盾, 引发争论, 打开学生思路,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 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 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 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 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 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 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 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 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三、有效运教育信息技术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的生动的情境。在指导学生写“寻找春天”时,学生到大自然观察了春天以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话导入:“同学们,春天已向我们悄悄地走来了,她生机勃勃,清新可爱,你们瞧见了吗?” 学生都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看到了春天的变化,但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并不美。老师问:“你们还想看看吗?”“想!”老师一按键,屏幕上显示出各地春天的美景。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陶醉在其中。“呀!怎么有这么多漂亮的地方呀?”“真美呀!”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种你最喜爱的景色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描述的最美。”鲜明生动、五彩缤纷的画面,把春天的美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会说就会写,这也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农村条件有限,学生生活中感受不到课文中描写的内容,学生更不能上网查找资料。在一篇课文讲完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人们为什么给燕子发专列,培养学生保护鸟类与鸟类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1、继续搜集有关鸟类的信息,举行“鸟类知识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2、写一些保护动物的标语。

3、画一幅展现燕子风采的图画。

4、创作保护动物的文章、诗歌。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索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对网络世界是极其感兴趣的,而网络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如何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宽松的时空条件和心理空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活、学习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做教师的要与时俱进,努力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下载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塘镇蒸北中学张伶俐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存在两种倾向; 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存在两种倾向:第一是抹煞语文课程特点,人为强化语文政治因素;第二是......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怎样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澧县小渡口镇中学曹杰语文的教学任务,一般的看法是: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这是无可争辩的。从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素养1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小学语 文教学整合的研究摘 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方法,把握整合优化标准,确立实际......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浅析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江苏省邳州市新桥中学黄传洲 【摘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提要】语文素养是我们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综合素养的诠释:语文综......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李刚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的内容要素作出了如下具体解说:“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河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闫利敏 摘要:语文新课标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新概念。什么是语文素养?通俗一点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