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宏伟重点班周考第五次政治
重点班周考题:文化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2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设立“文化遗产日”,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2.元朝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富春山居图》,以艺术的形式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粹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③富春江的自然美是一种文化 ④《富春山居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3.“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顺行”,这句话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B.优秀文化推动政治进步 C.文化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D.文化以经济为基础
4.下列选项中“基础”一词用得正确的是()①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是基础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实践是基础 ③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 ④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继承是基础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D.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6.2012年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完美成功,这无疑为我国航天史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这反映了()A.我国的航天技术已领先于世界水平B.我们的民族力量是巨大的 C.文化促进了经济、政治的发展 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7.(2012·保定模拟)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②③ C.①③
B.①② D.①④
8.中华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下列周杰伦的歌词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街灯下的橱窗,有一种落寞的温暖;吐气在玻璃上,画着你的模样 B.巷口甩尾甩开了过去的熟悉,照后镜的你比脑海清晰
C.我虽然是个牛仔,在酒吧只点牛奶;为什么不喝啤酒,因为啤酒伤身体 D.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9.“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网络语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火炬 A.②④ C.③④
B.①② D.①③
10.“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这首《节令门·端阳》说明()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③④ D.①②
11.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干脆,像北方小伙子的情,热烈如焰。关于雨的描写()A.说明地方的自然特色决定了地方的文化特色 B.借南方和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说明了文化差异 C.文化的多样性是很难交流和传播的 D.文化差异是不存在的
12.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10个名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可以看出()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全体人民不仅“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且“学有所教”。据此回答13~14题。
13.之所以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③④ C.③④
B.②③④ D.④
14.“学有所教”的提法与我国古时提倡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十分相似。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④必须重视所有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
A.①②③ C.①②③
B.②③④ D.①②④
15.漫画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但漫画之意不在于画本身,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简略的笔触对社会上某些行为或人进行或批评、或讽刺,以警示世人。由此可见()A.漫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D.文化创新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16.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主要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A.竞争性 C.封闭性
B.包容性 D.灵活性
17.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366处,其中,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等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反映出()A.文化只有是世界的才能是民族的 B.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 C.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的代表 D.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18.面对天灾,各族群众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以爱心、力量和坚强,全力开展救援和重建,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材料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有()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19.2012年9月第九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期间,某班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宣传委员让同学们从《时事》杂志中查找了下列资料。你认为适合使用的有()①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落幕 ②实施“中国未成年人网络工程”,推动青少年文明上网
③抢救保存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启动 ④“学习英雄少年,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主题教育在各地开展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20.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外来文化是腐朽、落后的文化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和吸收
21.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B.发挥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建设人民的精神家园 C.着力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提升文化竞争力
十七大以来,各地扫黄打非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一项专题行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非法出版物和清除网上有害信息,如2011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2012年打击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等。据此回答22~23题。
22.各地扫黄打非部门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和开展专项行动,收缴了一批非法出版物,屏蔽删除了一批网上有害信息,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关闭了一批违法违规网站,摧毁了一批地下销售网络,惩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有力营造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这表明()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提倡多样化原则 B.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C.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相适应 23.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①能根除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影响 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4.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25.淮北市在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推进道德素质工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好书传递”等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这表明()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的功能 ③思想道德建设应该立足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④传统美德的弘扬与传承具有时代意义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12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意义。
27.各类大型活动的理念与口号在表达组织者对活动的愿望和祝福的同时,也具有国际性、新颖性、互动性、亲和力、感召力等特征。某校高二(6)班学生对此进行了探究,并搜集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推广宣传口号——“英国,有你参与 ”。伦敦奥运会目前的宣传主题是“游伦敦,看世界”,背后的理念就是“在伦敦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材料二 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14年将在中国南京市举行。申办宗旨为“让青年走进奥运,让奥运拥抱青年”。理念与口号——“与青奥共成长”
材料三 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14年6月13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巴西世界杯的口号——“承载1亿8千万巴西人的心”。
有人认为各类大型活动理念与口号的提炼与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应怎样实现文化元素的创新?
28.2012年7月5日上午,纪念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暨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杭州举行。会议指出,要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切实担负起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历史重任。
在会后发言中,有人认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发扬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对此观点作简要评析。
29.2012年8月23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学雷锋 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南濮阳市举行。部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好人与千余名现场观众共同感受温暖人心的道德力量。据了解,自2008年5月以来,中央文明办在全国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四年来,各地群众推荐出了大量事迹感人的“身边好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4 388位“身边好人”上榜,其中河南有353人荣登榜单,位居全国前列。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为什么要主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2)上述活动的开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何道德启示?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身体力行。请你为同学们策划一个行动方案。
重点班周考题:文化综合测试(一)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A[解析]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类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C、D三项说法都不正确,只有A项表述正确。
2、[答案] D[解析]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③不选;答案为D。
3、[答案] B[解析] “民主”属于政治范畴,故材料体现了B。A、D与材料无关,C说法错误。
4、[答案] D[解析] 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是基础,①错误。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是基础,说法也不正确。排除①③选D。
5、[答案] B[解析] 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经济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B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A错误;C、D与题意不符。
6、[答案] D[解析] A、C两项说法都不正确,B材料不体现。
7、[答案] C[解析]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等逐步培养出来的,③要选。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要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实质,也没有体现具体的文化现象,②④不选。故选C。
8、[答案] D[解析] 青花瓷穿越千年历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体现了中华文化深远持久的特点。A、B、C都不体现文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9、[答案] C[解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说的是赞美孔子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如果没有孔子,漫漫历史就如同无边的黑夜,由此可见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无关。
10、[答案] C[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错误,排除。①③④均合题意。
11、[答案] B[解析] 地方的自然特色能影响地方的文化特色不能说决定,A错误。C、D表述本身也不正确。
12、[答案] C[解析] 我国提供的台风名字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
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说明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选C。材料不体现文化创新、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及文化典籍,故A、B、D都不选。
13、[答案] D[解析]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错误;只有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4、[答案] C[解析] “学有所教”的提法与我国古时提倡的教育观十分相似体现了①②③。④说法本身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5、[答案] D[解析] A、B、C材料不体现。
16、[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引述的俗语,强调宽广博大胸怀的重要性,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引申为中华文化包容性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7、[答案] D [解析] 布达拉宫、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说明了各民族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D正确。A、C表述错误,B材料不体现。
18、[答案] C[解析] ②材料不体现。排除②即可选出答案。
19、[答案] B[解析] 回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道德”。①③与道德无关,排除。
20、[答案] C[解析] A、D两项说法本身不科学,B与题意无关,只有C项符合漫画表达的意思。
21、[答案] B[解析] A表述本身不科学;“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这一句话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所在,C、D与本句表达的不相符,排除;B正确。
22、[答案] C[解析] 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排除B,选C。A不符合题意。D颠倒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关系。
23、[答案] B[解析] ①中“根除”的说法错误。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涉及的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故④不选。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24、[答案] A[解析] 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B错误;C中的“优先提高”说法不对,因为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对落后文化要改造,腐朽文化要取缔,D表述错误。
25、[答案] D[解析] 诵读经典、读好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从而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故①正确。中华经典诵读、“好书传递”等活动都属于文化活动,都能影响人和塑造人,故②正确。题干材料强调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没有涉及实践活动,排除③。通过分析经典诵读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可知传承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故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答案](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3)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7、[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元素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体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元素创新的必由之路。
28、[答案](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题中观点看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忽视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等的重要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要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9、[答案](1)①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是一项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②在全社会营造“学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需要。它有利于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 10
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①青少年在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①举办道德建设论坛。举办一次以“学习道德模范”为主题的道德建设论坛,通过多种形式探讨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等,讲述身边的道德故事,寻找身边的道德缺失。②开展道德体验活动。例如,“一帮一”助成长活动,中小学生寒假社区服务行动,中小学生“孝心献父母”活动(假期每天做一件关心体贴父母的实事)等。
第二篇:2012学考政治重点
2012高中学考政治重点
哲学材料分析题要答的考点有:
1)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抓重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发展的普遍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5)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6)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坚持正确的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主要问答题有:
1.供求如何影响价格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1)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物价总体水平。
3、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哪些?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 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6.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7.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障)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8、财政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9、如何解决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党和政府及个人?)
1)党和政府:必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个人: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职业平等观;③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④竞争就业观
9、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10.国家和劳动者应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国家要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
2)劳动者: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权的途径)
12.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13.消费反作用生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②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1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5.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什么?
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16.为什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弥补市场调节中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的不足。
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有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的要求
17.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8.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越性是什么呢?
A.市场配置资源能及时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B.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是什么?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9.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哪些?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权、③监督权。
20.公民的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B.专家咨询制度、C.社会公示制度、D.社会听证制度。
2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意义?
①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②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③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2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有哪些?
A.信访举报制度;B.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C.舆论监督制度;D.监督听证会、E.网上评议政府等
23.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4.公民应如何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②要负责任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25.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①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26.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就是要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7.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①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③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权威;④有利于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8.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A.要加强立法工作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9.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持国家长治久安、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0.、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哪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2、为什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4.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35.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6.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37..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什么决定的?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
38.①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④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9.、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的关系是什么?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乃至冲突。★40.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41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是什么?
A.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政治决定文化。
B.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予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4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A.社会制度的更替B.科学技术的进步C.思想运动。
★44.文化创新的作用是什么?A.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45.文化发展 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7.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纽带,B.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C.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48.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49.如何在生活中进行选择?
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50.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是什么?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第三篇:2018高一政治第五次周周清
高一政治第五次周周清试卷
一、选择题(分)
1、共享单车的出现及地铁发展,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早晨上班,扫码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再乘坐地铁到单位上班。材料体现了
①手机与共享单车是互补品 ②商品被多次利用,增加了商品的价值 ③租赁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 ④求实消费心理,符合环保理念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2016年5月,总书记在黑龙江省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视察时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先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确保农民增加收入 B、它是市场的基本主体,属于非公有经济
C、它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能够扩大耕地面积 D、它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
3、政府收费公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终结了。财政部、交通运输部7月12日联合发文,明确从2017年开始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这将是今后政府修建收费公路解决举债融资问题的唯一渠道。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
A、是政府向筹资者出具的债务证明 B、是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筹集资金 C、其利率高于其他债券但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D、因其以中央政府信誉为担保,其风险小
4、有人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图中弧线)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图中对角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际收入分配曲线的弧度越大,收入分配越公平②实际收入分配曲线的弧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③提高居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扩大A的面积 ④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利于扩大B的面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B、提高国有企业高管薪酬 C、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6、漫画体现了
①国家将财政用于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国家财政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 ④我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年8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发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查询系统客户端——食安查APP正式上线,以后消费者购买食品前只需要用手机扫描商品条形码,即可通过食安查APP连接国家和省级食品监督部门的庞大抽检数据库,查询相关商品的质量信息,可参考政府部门公布的权威抽检结果作出购买选择。这
A、完善了食品监管运行体制,有利于提升食品抽检数据的利用效率 B、体现了用技术手段创新监管办法,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效能 C、有利于督促生产者提高商品价值量,满足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 D、有利于规范食品销售市场,引导消费者树立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
8、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混乱,是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的诱因。因此,国家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推向市场,要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要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是因为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B、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C、宏观调控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D、只有宏观调控才能对市场起调节作用
9、中、印等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是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现象。新兴市场国家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趋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可见,新兴市场国家
A、通过发展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B、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C、通过对外开放大幅增强了自身经济实力 D、正在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
10、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由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这主要表明
①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载体 ②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③跨 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商品在全球流动 ④世界绝大部分技术研发和转移是由跨国公司控制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1、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而且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的理念。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
①是经济全球化的唯一推动力量 ②促进了各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③对中国经济的最终腾飞起决定作用 ④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2016年4月8日,中国和瑞士一致决定建立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把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瑞士的创新优势相结合,支持两国搭建创新合作平台,开展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创新合作,深化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医药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此举有利于
①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海外并购步伐 ③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④提高我国创新水平,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3、有媒体报道,目前部分国家由于日益担心被其他国家围攻,积极抢夺市场份额,并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面对贸易保护主义
①我国企业应发挥资源优势,不断降低出口商品价格 ②我国企业应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③我国要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④我国应积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6年10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其争端解决机构的专家组审查报告,支持中国主要诉讼请求,裁定美国13项反倾销措施违反世贸规则。三年前中国针对美国13起反倾销的起诉终于胜诉。这表明
①我国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不断提高 ②世贸组织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者 ③法律手段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④世贸组织推动解决贸易摩擦和争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某居民需要购买住房却无足够的钱,于是,他在支付给房地产商一部分钱的同时,又向银行贷了一部分款,并分期还款。该居民支付给房地产商的钱和给银行的还款,所体现的货币的职能分别是
A、前者是流通手段,后者是支付手段
B、前者是支付手段,后者是流通手段 C、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贮藏手段
D、前者是价值尺度,后者是流通手段
16、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通过手机便捷地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接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通过打车软件预约用车将收取一定费用。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通过打车软件享受的服务属于商品,因为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通过打车软件享受的服务不是商品,因为其是无形的 ③打车软件提供的服务方便了乘客,这是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 ④通过打车软件享受的服务作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________元纸币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内,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A、1.18 投资减少
B、0.85 物价上涨
C、0.78 投资增加
D、1.29 物价持续下跌
18、下图是某时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元/100美元)中间价基本走势曲线图。下列对此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点至E点表示美元汇率跌落,有利于中国公民到美国旅游 ②B点至C点表示美元汇率上升,不利于美国对华投资
③C点到D点表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 ④D点到E点表示人民币升值,会加剧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9、小张按1外币兑换8元人民币的汇率换得1 000外币,两年后该外币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20%。小张又将1 000外币换回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小张
A、减少了人民币损失1 600元
B、损失了人民币1 600元 C、损失了160外币
D、减少损失160外币
20、读下图,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维持这一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将会越来越少 B、国内企业在美国投资办厂的成本有所降低 C、去美国购物,用信用卡透支,再用人民币还款更划算 D、去美国留学,应提前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以持有美元为主
21、河南某公司给鲜嫩的玉米套上真空保鲜膜(每个只花8分钱),然后冷藏起来,等到春节时再上市,半斤左右一个的嫩玉米竟卖到3元。即使这样,800万个嫩玉米被广州、天津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该公司的玉米之所以能卖得贵,主要原因是
A、利用新技术,提高了商品的质量
B、使用了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耗费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了很多
D、掌握了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
22、假定某国2017年待售商品为4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100元,一年内该国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为5,实际发行货币880亿元。该国某商品2016年价格为180元,201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商品2017年价格应为
A、167元
B、198元
C、216元
D、165元
23、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那么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一只羊可以换
A、1袋大米
B、2/3袋大米
C、4袋大米
D、3袋大米
24、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 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 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
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5、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经营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 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27、当前我国正在加快价格改革,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假定下图中P1、P2分别表示政府对某种药品的最低保护价格、最高限制价格,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对下图解读合理的是
A、价格处于P1时,有利于保护药品消费者利益B、价格处于P2时,有利于保护药品生产者利益 C、价格处于P0时,药品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D、价格处于P1或P2时,就会导致药品供不应求
28、“双十一”被称为“光棍节”,也被称为“网购狂欢节”,这一天会采取降价的方式来促销,需求量会大幅增加。下列曲线图中(P为价格,Q为需求量),最能正确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29、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②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③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中国旅游学者刘思敏受到恩格尔系数的启发,原创“旅游恩格尔系数”理论。“旅游恩格尔系数”是旅游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对恩格尔系数和“旅游恩格尔系数”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随着经济增长,“旅游恩格尔系数”会逐渐下降 ②伴随经济发展,“旅游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系数将呈反方向变化 ③“旅游恩格尔系数”高,表明人们生活水平高,消费结构完善
④随着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人们的食品支出逐步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1、漫画所蕴含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有
①倡导节能减排,践行绿色消费 ②提倡勤俭节约,强调艰苦奋斗 ③推进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 ④追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2、时下,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族”是指拥有较高学历、较高收入的人群,他们精打细算,摒弃奢侈消费;他们关注打折信息、购买特价商品、打包吃剩饭菜、与人拼车出行……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满足感。“酷抠族”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
①适度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②节俭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③抑制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④超前消费的理念和主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2016年“双十一”你剁手了吗?花了多少钱?1 207亿元!继2015年的912亿元、2014年的571亿元之后,阿里天猫在“双十—”第八个年头再次刷新成交纪录,成为我国电商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专家表示,电商“双十一”带动的整个消费将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电商未来的技术变革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这说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反作用 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④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4、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2016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①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巩固公有制经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③使集体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使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00年到2012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5.70万亿元增加到10.61万亿元,私营工业企业资产从0.39万亿元增加到15.25万亿元。这说明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③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④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四篇:成考政治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5.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最主要的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1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5.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6.辩证法是三种历史形态依次是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18.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二、物质和意识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哲学派别是朴素唯物主义。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4.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唯心主义。5.设想脱离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7.辩证唯物主义任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8.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9.规律是指事物、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0.“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1.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
1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4.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7.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世界的统一的世界。
18.哲学上的二元论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独立派别。19.否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20.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和改造世界。21.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2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2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24.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25.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分歧。26.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7.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8.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应当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6.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具有特殊性。
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8.系统首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整体性。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1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1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13.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1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16.系统是指诸要素相互联结的统一整体。
1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18.因果联系所揭示的是前后相继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19.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促进或延缓作用。20.必然性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21.可能性是指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22.抽象的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23.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2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5.事物的本质是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26.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由矛盾同一性决定的。27.矛盾斗争的基本形式是对抗和非对抗。
四、实践和认识
1.实践是指人们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4.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从物的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8.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10.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1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
13.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14.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15.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16.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的关系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17.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18.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9.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0.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21.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实践。22.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2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2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25.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所有唯物主义者。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
27.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8.真理多元论错误的实质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29.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3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31.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32.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3.“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34.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在社会存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
5.列宁认为,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7.马克思两大理论贡献是剩余价值论和历史唯物主义。8.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0.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劳动者。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物质关系。12.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是所有制关系。
13.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可以将历史上的生产关系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基本类型。14.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15.社会经济结构亦即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16.社会的政治结构就是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17.社会政治结构亦即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政权。1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9.社会意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20.社会意识结构的核心是意识形态。
2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2.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根本标志是看它是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6.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8.阶级斗争即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9.阶级斗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
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12.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13.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14.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5.社会形态演化的次序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课题,历史证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6.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其最根本的依据是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它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
7.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8.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10.2002年11月1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三个代表”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与时俱进。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14.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5.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协调发展。
16.“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战略思想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20.面向21世纪,共产党人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的思想是与时俱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6.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7.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8.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帝国主义。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11.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13.“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14.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15.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农民。
1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7.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和平赎买。
1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20.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定息。
三、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完整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说明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10.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1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得出的依据是中国的具体实际,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17.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18.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经验。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和政治保证。20.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21.中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23.我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是实现小康。24.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效益为中心。25.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26.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27.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28.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利益。29.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0.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四、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改革。2.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3.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4.1988年我国决定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5.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6.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7.我国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9.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1.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13.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我国现阶段处于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根本性质划分,可分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7.集体经济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8.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9.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司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11.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2.计划和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和手段。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17.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18.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19.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2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23.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24.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2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必由之路。26.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27.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28.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5.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6.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7.民主的含义首先是指,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8.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9.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10.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1.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2.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2.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7.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在对得中国传统文化遗产问题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发扬。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10.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11.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12.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核心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是哲学社会科学。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的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3.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1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是加强思想文化建设。1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民主法治。13.民主振兴的基石是教育。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九、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2.当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方向是多极化。
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5.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6.发展对外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7.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8.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我国经济特区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0.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2.邓小平提出的和平和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13.影响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国际经济旧秩序。14.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15.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17.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作祟。1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20.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1.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标志着香港进入回归前过渡时期的重要文件是《中英联合声明》。4.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6.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7.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10.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1.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比其他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更特殊的权利是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2.十七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题是和平发展。13.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反对和遏制“台独”。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共产党的领导。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7.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8.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前提和保证。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0.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1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12.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13.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
14.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是加强党的建设。1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17.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三个代表”。18.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19.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五篇:2018成考政治复习重点
马哲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①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 主要内容:
第一个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创新性 3.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三,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上 第四,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必然性
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而旧事物没有生命力 新事物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反映社会进步,具有远大发展前途。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 1.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B对立统一规律是礼节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 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
第一,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第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无条件的。第三,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性包含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
①量变是事物在原有的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 不显著的变化。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相互渗透,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即对旧事物即克服又保留。
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来源,动力,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0.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三种对立的认识观 ①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②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③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对立 1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与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现象,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通过抽象思维对事物本质,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联系: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因素。1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称客观真理。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们主观思想都来于客观存在的事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实践本身也是客观的。第三,真理的社会作用也是客观的
第四,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唯物论。13.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这两对矛盾横贯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部矛盾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第二,这两对矛盾纵贯人类历史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始终,其内部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这两对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及相互作用标示这一种税制度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具体性质和状态。
14.简述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②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③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15.简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①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②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 16.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 科学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②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最重要组成部分,他已经渗透到生产力各个要素中 ③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先进的因素,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17.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人民群众要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表现 第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次序是多样的;第二,社会形态的具体存在和运行模式是多样;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手段与方式是多样的。20.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第二,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第三,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运动(形式对内容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不断发展)
21.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把握必然性是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二,必须重视偶然性的作用。哲学原理分析题
1、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① 原理: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b、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c、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 分析
a、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要解决这一矛盾,首先要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c、在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要注意其他社会矛盾,要抓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分析怎样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① 原理
a、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保持了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因而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又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因而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 分析:
a、要坚持前途是光明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用认识辩证运动总过程分析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① 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不断有低级向高级发展。② 分析: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b、从实践到认识过程,就是深入群众的过程,从而形成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回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将党的政策贯穿于群众中去,从而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4.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对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① 原理:
第一、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第二、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② 分析:
a、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政策依据。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内因,对外开放是外因,我们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从而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反对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错误,同时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5.用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辩证关系,分析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原理 ① 原理:
a、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b、相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反映,有待于进一步扩展。c、第一、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第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一个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第三、真理的发展总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的过程。② 分析:
a、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穷尽任何真理,它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c、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教条,同时反对否定马克思主义
毛概部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含义
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的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4.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
① 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 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② 理论联系实际③ 实事求是 ④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②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转向无产阶级领导; 7.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
历史任务:①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②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① 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 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 ③ 保护民族工商业 10.“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①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中心内容 ②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形式 ③ 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相互联系 ①三大法宝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②相互联系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关于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关于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关于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一定要掌握领导权
关于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1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特点(一化三改造)
国家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
A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B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C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15.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鲜明特点
① 把生产力放在首位 ② 把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 ③ 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 ④ 把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统一起来 ⑤ 把发展过程与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1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什么)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④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17.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①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决不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决不超越初级阶段 18.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主要原因:①要用相当长时间发展生产力 ②要用相当长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要用相当长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③ 自力更生、艰苦创立④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如何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核心 ②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立国之本 ③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强国之路 ④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需要有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21.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三、要“显世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四、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三步走)
① 80年—90年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② 90年—2000年 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生活
③ 2000年—205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活比较富裕。
23.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中。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24.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①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③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
④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得到解决。2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① 提出: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关键看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②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③ 提出:把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根本任务和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有机结合起来。④ 提出:解决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26.改革是中国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而言的。
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意义来说 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的。2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发展是目的;第二,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①它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学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②它是对中国长期闭关锁国、贫困落后的深刻总结的结果。③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29.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② 实行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为此我们必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放在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30.“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
① 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标准② 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1.我国目前存在着的其他分配方式有
个体劳动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
资产分配收入;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32.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制度 ① 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② 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
③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分配形式的多样性。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分配形式的多样性。3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② 在分配结构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够重分配形式并存。③ 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各项利益有机的结合。34.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第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第二,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三,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35.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第一,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6.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7.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新布局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 38.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政治联盟,第二,从专政对象来看,人民民主专政只对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敌对势力实行镇压和专政,第三,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四,在概念的表述上,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也有其优点。39.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40.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我国长治久安的需要 41.简述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实行依法治国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
②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③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④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①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优越性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保证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四有”公民,切实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①坚持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4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②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48.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道路
①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② 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③ 是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49.“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① “一国两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② “一国两制”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③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④ “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有哪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人民军队、新阶层、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5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两个范围的联盟
一个是祖国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一个是祖国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52.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安定、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④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53.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内容及关系
A思想建设就是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B组织建设就是要加强民主集中制,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作风建设就是要求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关系: 思是组和作的基础、组是思和作的保证、作是组和思的体现 54.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 思想建设② 组织建设③ 作风建设④ 制度建设⑤ 反腐倡廉建设
11-15BADDD 16-20BAACA 21-25BDCCD 26-30BAAAB BC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