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

时间:2019-05-13 06:4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

第一篇: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

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

【教育格言】

斯霞: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泼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工人能掌握机器,农民能掌握土地,可是机器和土地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有他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很好的掌握儿童的思想感情,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斯霞:有些教师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我很不赞成。我认为课要上的朴实、扎实,讲究实效。弄虚作假的教学思想应当制止,哗众取宠的教学手段应当摒弃,可有可无的教学步骤应当删减,要把精力集中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

斯霞:学生说话时的仪态也应注意指导。我们不是常会看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搔头摸耳,答错时吐舌头、拧衣角或是眼睛向下不敢看人等现象么?这些,经过教育都是可以改变过来的。我训练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用普通话讲述、朗读、背诵,表扬那些说话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学生,为大家树立榜样。

斯霞:有的教师上课过于严肃,搞的学生精神紧张。事实上,在严肃紧张的环境里学习,效果远不如在活泼愉快的环境里好。变师生关系为“猫鼠关系”,应当看作教育的最大失败。

斯霞: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知识,更要有童心、有母爱。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叫有童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这就叫对学生的母爱。斯霞:我备课的基本方法是:先反复阅读教材,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吃透课文,掌握重点、难点,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在此基础上,再翻阅有关参考资料,写出教案。听说有的青年教师有了参考资料就不去研读课文了,这不好。我觉得,教学参考书写得在具体,也不能代替自己钻研教材。【于漪语录】

1.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2.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3.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4.座右铭:教育工作中,一切以教师人格为依据: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6.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因为,教育事业是创造性的事业。

7.“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

【于漪老师精彩语录】:

1,一个教师教课,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体会,才能打动学生。

2,我很遗憾,我教了一辈子的书,没上过一节十全十美的课,所以,我总是在课后写写后记。

3,教师的生命应在课堂上展现,灿烂,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应在学生身上体现。

4,这三尺讲台关系着数十个孩子的青春。

5,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6,责骂学生正是显示出教师自身的无能。

7,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让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与历史使命结伴而行。

8,一个党员,一定要心怀祖国,眼看世界。9,我这个人唯一的优点:真爱学生。10,学校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道理的神圣殿堂。学校需要正气,教师也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方能以正压邪。

11,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求真求善求美。

12,三尺讲台不可小视,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发展„„把课上好,教育的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 【于永正】

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孙双金】

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王崧舟】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赵景瑞】

语文为何又被称为母语呢?为何是基础的基石出、发展的基础呢?根本原因是语文的用途太广泛了,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将来生活的一部分。

【闫学】

语文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霍懋征】

要教好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邹有云】

每一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我们的责任就是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执着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用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黄静华】

班主任八法:人格感染、爱心传递、契机运用、心灵相融、潜能发现,集体凝聚、家访沟通和反思升华。【吉春亚】

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盛新凤】

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周益民】

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

简单的工作反复地做,而且越做越好,这就是专家。反复的工作,快乐地做,而且越做越乐,这就是赢家。专家加赢家就是“大家”。

———— 周一贯

教师读书,永远不要等有了时间才读,永远不要等坐在书房里才读,永远不要等有用了才读,永远不要嫌读的时间太晚。

————-谈永康

把做的写出来,把写的做出来,把做的总结出来,这就是教师的生活。

———— 窦桂梅

学习如游戏,永远给人以希望,失败了还可以再来。

—————薛法根

朗读从“的”“地”“得”开始,即读准轻声开始。

————戴建荣 【支玉恒老师语录】 的藏书比较多。要多看书,多研究,这样不但能融会他人的理论,而且还能产生自己的新观点,推出自己的新理论。

——争取多听课。不管怎样的课,只要善于分析,科学总结,就能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

——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自己的课一定不要与别人相似,要创造新意,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常教常新。

——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自己备好了,可以参考一下,每一课都要经历一个深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背”课。不是死背课文,是“背”课程。只有能“背”课了,在课堂上才不会总是关注教案,而是关注学生,随时调控,舒卷有余。

——我在力争教学上的“不为而为之”。不去刻意地做什么,实际上却已经做了,不加斧凿,不露痕迹。要努力追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名师李镇西的教育语录】

●校园生活应该有一些浪漫气息,应该有一些炊烟,有一些山中的气息„„教育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一些浪漫的回忆,而自然这本大书不能不读,否则教育是不完整的,是空洞的。

●文学对人心灵的感染、震撼、启迪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现在的春游已经失去了春游的本来意义。为了安全,一切都是在紧张中进行。所以选择和学生一起徒步春游还是很好的。

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现在的教育多了些技术,少了些情感。

●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

●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

●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

一、脱离学生的心灵;

二、形式主义猖獗;

三、剥夺孩子的童年。

●我们不能通过形式主义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搞“万人签名告别游戏厅”之类,因为它的危害是培养了学生的双重人格。我们的活动不能成人化,而应该充满童趣。我们的教育一定要走向学生的心灵。

●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多个孩子憧憬着50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

●我们反对假大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直和正气。

二、爱心与教育

●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不能没有爱。

●不是我爱学生,而是学生爱我。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老师能否感知学生的爱。

●青年教师问当班主任疲倦了怎么办,我的回答是:

1、感受学生的爱,为了学生的爱尽自己的责任;

2、把每一个工作日都当作创造日。

●爱只能在爱中去培养。在生活中向周围的人播洒爱心,让学生向一切善良的陌生的劳动人民献出我们的爱。

●对转化后进生的五个原则:

1、建立感情;

2、充满信心;

3、降低要求;

4、允许反复;

5、集体帮助。

●作为老师,一定要记住,不要总以为优秀生就都是你教出来的。

●名师不仅要靠教优秀生成为名师,还要研究后进生。后进生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什么叫课题?遇到的问题就叫课题。

●一个老师爱优生不难,但从心底里爱差生才是真爱。

●每一个后进生都是一个科研对象。和后进生打交道,老师的进步非常大。

●对后进生,老师和学生给他们白眼,家长也打骂他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对这些学生的迫害,我们的教育人道主义和人性就这样地一点一滴地流失了„„

三、在爱心之上构建民主精神

●爱还有真爱和假爱之分。

标准是:

1、是一视同仁的爱,还是偏爱?

2、是功利性的爱,还是超越功利性的爱?

3、是居高临下的爱,还是平等的爱?

4、是严格要求的爱,还是纵容和溺爱?

所以除了爱心教育,还需要民主教育。富有民主精神的爱才是真爱。

●爱心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出来的。爱心不等于教育,只有加入民主的内涵才是完整的。

●教育千万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尊严而去进行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剥夺学生的尊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

●我们不能以好心的名义来伤害学生的尊严,当作是我们对学生的爱,因为那是我们侵犯学生的权益。

●我们的教育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我们的德育常常以集体的名义伤害学生的心灵。

●我们需要民主氛围的课堂。

●有青年教师问如何赢得学生的威信,我的回答是:

1、把课上好;

2、不拖堂。

●专制的爱,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学生,这不是有民主精神的爱。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但还应是一种生活方式。

●民主教育的核心:尊重。尊重学生的情感、生活„„还要培养他们学会尊重别人。民主教育是为未来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

●教育中的不平等比比皆是。而爱也是不平等的,如老师生病,学生来看望,老师觉得很正常。而学生生病,老师帮助或来看望,那就成了了不得的事情了。●法制教育是需要的,问题是现在只有禁止,没有说哪些是学生应该做的。我们看到报纸上写了许多的学生打老师的事情,但很少有提到老师打学生的事情。可以说,作为学生是缺少法制观念的。

●法制是平等的,是我们共同遵守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全国的学生每人人手一本《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好了。

●班级建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民主启蒙的重要手段。

●法制是对行为的约束。班规应该是对行为的约束,而不能是空洞的。要尽可能囊括,还有适当的惩罚。

●学生犯错误被罚,就是罪有应得,而老师犯错主动被罚,就成了品德高尚,这就是我们没有把师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经常给学生说的话:战胜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在民主中学会民主。和学生一起成长。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不是自我感觉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其积极意义,让老师感受到责任,感到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但如今仍有些不适合。老师的灵魂比学生的灵魂高尚是有两面性的。学生不应该被看作是“工程师”的产品。

●学生毕业时,让学生每人写一封“这三年来李老师有哪方面对不起我”的信,这对老师其实是一种莫大的帮助。

●宁可暂时被学生欺骗,也不冤枉学生。

●带着思考的大脑,进行每天平凡的工作,这是最好的科研。

●教书、读书、写书、思考,这是老师每天都要做的。

●反思自己,读书写作,老师才能成长。【孙双金教育语录】 ——走近名师

(二)1、我读古今中外教育家的著作,颠过来倒过去,从字里行间读出两个字,那就是:创造!

2、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

3、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4、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走进课堂。因为我知道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

5、新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6、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思维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问。

7、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还要有“太极内功”,那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要不着痕迹,点石成金。

8、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教师要用自己思想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苗。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成为思想型的教师。

9、教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还要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朱永新教育语录】

一、教育

1、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

2、教育是一种感动。

3、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创业者,而是培养守业者,就业者。

4、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5、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6、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7、享受教育:教并快乐着,学并成长着!

8、真正的教育家应当首先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自然延伸与提升,其中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形态,充满着本色的活力与生机。

9、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忠实于自己的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之不被种种时尚话语所污染、扭曲、过滤,构成自己的独立位置、独立话语系统,并一次与其他话语系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构教师的使命之一是学会欣赏。

10、我们的教育错把起点当终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18岁的某一天,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那只是人生的真正开始。成互补与相互提升。

11、中国教育塑造了一条巨龙,但点睛之笔没点上,那就是创新、个性。

12、改变中国教育的形态,推进学习社区教育功能两件事:大力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13、教育上真正切实可行、能做到的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

14、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水平。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反思教育赖以生长的环境。因此,改变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教育认知水平。

15、教育的神圣是寓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16、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17、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探索的思想--哲学的故事》中说,专门术语的高出生率已经把那些专家孤零零地与世人隔开了。现在教育学可能也有这样的倾向,因此,呼唤现代知识的人性化,不仅是JamesHarveyRobinson的呐喊,也是我们普通教师的心愿。其实,知识不被人们所理解、所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18、教育的有为与无为是相对的,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19、教育的名声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作为一个教育学人,经常反省思考。政府的政策与投入是否有问题?学校的管理与课堂是否有问题?父母的养育与榜样是否有问题?社会的舆论与倾向是否有问题?也许,谁也无法逃脱责任。我们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寻求方案。如果有更大的自主权,允许探索,教育可能会有另外的景象。因此,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解放。---一种有游戏规则的解放。

20、读书,是我关于教育的最重要的注释。我认为,一个人进学校不一定就是接受教育,只有他真正读书了,那才是意味着他在接受教育了。

21、对我影响较深的教育信念是:教给学生们惠及一生的东西:用传统的精华为其奠基,用人文的环境为其培植,用现代的技术为其武装,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其发展。

22、教育是一个“危险”的行业。如果我们的老师没有基本的素质,他其实就是在冒险。一个100%的生命价值可能就毁在他的手中。教育是最复杂也是最简单的行为。说它复杂因为他没有止境,说它简单似乎任何人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我们的父母们都是如此。

23、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全体公民对教育的关注与理解。因此,教育的启蒙运动有必要在我国进行。让真正的优秀教育理念走进民间,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24、我经常问自己: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变得越来越残忍,面对早起晚睡的孩子,面对负担惨重的学生,我们的态度是沉默,是无动于衷,甚至是麻木不仁。其实,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任何,身心发展如何,我们很少考虑。我们只关心分数,只关心自己的虚荣,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需要保护的群体。

25、教育的超越是必然的。现在的人看前面的人,总能发现许多问题。前人并不因此变得愚蠢和渺小,我们更不应该为发现前人的问题而变得伟大和聪明。最好的境界是拥有一颗虔诚的心去发现前人的问题。作为《教师之友》编辑委员会的负责人,我对写魏书生的文章是不太满意的。作者缺少的是一种历史的眼光和虔诚的心态。

26、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

27、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二、教科研

1、科研应该真正打动教师的心灵!

2、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

3、第一线的老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大的优势,是拥有丰富的鲜活的教育案例;而对他们来说,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教育案例,就是最好的教育科研。

4、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

5、写日记是道德的长跑。写日记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

6、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7、我非常赞同教师记教育日记,将自己的体会都记在本子上。或许这种本子以后可以成为《中国教师日记丛书》中的精品。

8、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

9、写日记就是一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10、日记是笔耕的田园,也是人生的史册,而时间永远翻卷着书页,等待着你的浓墨书写,等待着你的重彩描绘。学生朋友们,愿日记成为伴随你们终身的生活习惯,愿日记成为你们人生旅途所必须经历的精神跋涉,愿日记陪伴着你青春的脚步,奋飞的旅程,让你们走上成功的人生。

11、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相信这是你一生最大的财富。通过写日记让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很难让孩子真正热爱读书、热爱写作。

12、其实,日记更是一个过程,一个成长的过程,在你不经意中间,你已经成长、发展、进步了。坚持本身是一种美丽。

13、启泉先生有一个观点我很同意: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14、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15、大家一起来珍惜自己的话语权,尊重别人的话语权,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让无声的你我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16、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那么,所有学生都可以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17、近年来,有些地方进行所谓学生“智商”的“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测评”、“计算”、“统计”、“分析”等等方式“研究”出学生的“智商”,然后将这个“科研”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甚至家长。这样的“科研”不仅是典型的“伪科学”,而且是极为有害的“反教育”,因为它向教育者“科学”地宣布:某某学生智商低。

18、教师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19、教师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

20、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

21、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三、德育

1、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

2、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

3、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在孩子与老师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德育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用英雄去改造学生,用学生家乡、学校中亲切感人的榜样去教育学生。

4、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

5、其实,在知识方面,教师也许会比学生丰富一些,但从道德的角度而言,教师和学生在道德方面更应该是平等的,甚至有些学生的品行可能会超过教师。

6、我心中的理想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7、建筑人格长城。

8、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教师一定要尊重他人尤其是学生的人格。

四、智育 智育要追求高质量,其中包括理想的考试成绩,但智育的成果绝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求知欲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2、我认为,我们的智育,也应该走出分数的误区,把追求的重点从高分转移到创造力上来。

3、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4、体现民主、平等、公平原则的智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学习的成功感。

五、体育

1、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击,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向上,在某种意义上比形成某些体育技能,获得某些体育成绩更重要。

2、热爱运动,追求健壮,参与竞争,崇拜英雄,这种体育文化从小就在孩子的心灵中得以根植。

3、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磨练学生意志的使命与责任。

4、体育教学要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5、在体育教学和各类学生间、地区间的比赛中,应该远离弄虚作假,鼓励学生无论在体育竞技中还是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都要凭自己的实力去赢得荣誉、赢得尊重。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国际性的体育节日,以及其他跨国家的体育竞赛,成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人种和肤色相聚一堂“共唱同一首歌”的世界人文奇观。

7、在学校体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进入体育美的精彩世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8、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深爱的游戏与活动,更因为体育可把学生从沉重的课堂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充分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的气息。

9、体育的终身化、社会化、生活化的趋势正逐渐增强,体育已经从少数体育工作者专门的职业和少数社会成员享有的消遣和娱乐,而扩展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为现代人终身的需要和习惯。

10、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参加体育活动吧!如果你想拥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请从学生生涯开始吧!

六、美育

1、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2、理想的美育必须走出书本的“小天地”,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享受它的温馨,感受它的灵气。

3、但现在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何其远矣!当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美育”是,学生早已不懂什么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懂什么叫“炊烟四五家”,不懂什么叫“惊涛拍岸”,也不懂什么叫“春风亲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树叶的凄婉”------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4、我千百次的说,缺少了诗意和美感的涌动,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

5、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全身心地去阅读大自然。没有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亲近,没有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真正理想的美育!

6、其实,不用那么多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自然的接近,对自然美本身的感受就是教育。

7、生命的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人生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8、生活的美不等于生活的完美,生活的阴影、曲折和困境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生活应有的色彩,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在创造着生活的美。

七、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不仅造就未来好公民的教育,而且是提高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保障其幸福的教育。

2、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关键要在劳动实践中进行。

3、还有一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对违纪同学的一种处罚措施,如罚打扫教室或厕所等,这种处罚方式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使学生把劳动看作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4、对于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或学生的父母与老师来说,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和学生承担必要的劳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剥夺了孩子和学生的劳动权利就等于使他们丧失了成长的机会。

5、目前,家庭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劳技教育的情况比较普遍。许多家长认为,只有做题目才是学习,动手实践不是学习。

6、在绝大多数中小学中,劳技教育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师资和课程教材两个方面。

7、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首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然后才能使他成为优秀人才。

8、学校应该利用劳技学科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让学生走到城市的街道工厂、农村的乡间田野,引领学生逐渐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勇于参与社会,强化学生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观念,把学生锻炼成为将来能够用双手支撑并创造生活的栋梁之才。

9、通过劳动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八、科学技术 1、20世纪是人类征服自然成就最辉煌的世纪。我们的科学技术成就几乎是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但是,20世纪也是人类破坏自然“成果”最“辉煌”的世纪——河流与空气的污染、森林的毁灭、酸雨的肆虐、臭氧层的破坏------也在这个世纪登峰造极。【李吉林教育名言】

1、小马驹要长成骏马,牧马人必须把它们带到水草丰盛的草原上,让其自由驰骋,才能茁壮成长。指导作文,应充分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不受束缚,使他们感到 “要写,好写,写有兴味”。

2、孩子的眼睛是通往童话世界的门扉,我常常“倚在”这神奇的门扉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呀,揣摩着孩子的心理去想呀!就这样,我理解了孩子的心灵和思维,我真正走进了儿童的世界,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3、要想教育好儿童,老师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大儿童”。

4、埋在地下无声无息的矿藏,一旦被开采出来,光彩熠熠。造福人类。孩子身上同样也蕴藏着丰富的甚至是无法估量的资源,那就是人的潜在的智慧,一种“沉睡着”的力量。但是人的潜在智慧不能像矿藏那样,即使不被开采,照样安然埋在地下。人的潜在智慧,作为人的一种“可能能力”,有它发展的最佳期。一旦错过“开采期”,今后就很难获得发展了,最后便会像灿烂的火花得不到氧的供给而泯灭。

5、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散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种子,便会获得令人惊奇的收获。倘若问我种子何时何地播下?我可没法说准。可能是在那国旗升起的时候,也可能是在那教唱《保卫黄河》的激昂歌声里;可能是在讲述祖先创造发明指南针的时候,也可能是在“到祖国各地去” 的假想旅行中;可能是在观察蒲公英种子的时候,也可能是在博物馆那陈列着祖国珍贵文物的橱窗前„„

6、我感到,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引领学生开拓思路。一个不被课文感动的教师,不可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感动;一个自己都不喜欢读书的老师,不可能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孩子。

7、想要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己先把它做好。这是开展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8、我看到一对对想象的彩翼,伴随着情感和理想展开了,起飞了,越过时间和空间,与天地交往,与未来相见。我领悟到,这儿时想象的翅膀,这幼小心灵的彩翼,闪烁着智慧,蕴藏着理想,作为老师,我该十倍地珍爱它——为之鼓动,为之指引航程。

9、我是小学生的老师,我必须知道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模样。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引导他们。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看花,无非是感受点美;望月,无非是领略点诗意。然而,我面对这花、这月,却要从中寻找孩子的梦想„„于是那小河里的蝌蚪,草丛中明灭的萤火虫,对我便有了独特的魅力!

10、一颗纯真的童心在胸中激荡,周围的一切,竟变得这样的新奇、美好,与儿童的对话也就变得和谐、自然、流畅。

11、记得多年前,我家院子里栽了两棵枫树,一红一青。为了不辜负枫的天生丽质,我请了一名花匠将青枫造型,如今青枫姿态宜人,清幽雅致。红枫,虽是色彩艳丽,却蓬首杂乱,与青枫相比,其美相差甚远。于是,我又请了花匠,让他设法也塑一下红枫。花匠看着那粗实的树干遗憾地说:早已定型,无法造就。树木的成长是这样,人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最大的特点就像树木,不断地“长”,边长边变;可变好,亦可变坏。孩子的可塑性,正由此而生。

第二篇: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一)

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

(一)宜兴埠第一小学杨莹

假期利用空闲搜罗了一些名师的教育格言,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对于自身的教学能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于漪老师精彩语录】:

1,一个教师教课,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体会,才能打动学生。

2,我很遗憾,我教了一辈子的书,没上过一节十全十美的课,所以,我总是在课后写写后记。

3,教师的生命应在课堂上展现灿烂,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应在学生身上体现。4,这三尺讲台关系着数十个孩子的青春。

5,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6,责骂学生正是显示出教师自身的无能。

7,教师的肩上,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祖国的未来,让教师把自己的生命与历史使命结伴而行。

8,一个党员,一定要心怀祖国,眼看世界。9,我这个人唯一的优点:真爱学生。

10,学校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场所,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道理的神圣殿堂。学校需要正气,教师也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方能以正压邪。

11,教育是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教育的本质就是求真求善求美。

12,三尺讲台不可小视,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发展„„把课上好,教育的许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于永正】

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孙双金】

一个词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字能开出情智之花,一个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情智语文是扎根在工具语文这片沃土中的大树,根深才能叶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艳,才能果硕。

【王崧舟】

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为了儿童的,语文只有融入儿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赵景瑞】

语文为何又被称为母语呢?为何是基础的基础、发展的基础呢?根本原因是语文的用途太广泛了,生活中须臾离不开听说读写,听说读写就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将来生活的一部分。

【闫学】

语文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霍懋征】

要教好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邹有云】

每一个孩子都有求上进的愿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暂时比较落后,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我们的责任就是为每位学生开垦出一片他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只要我们用“心”执着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用真情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健康成长。【吉春亚】

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课。

【盛新凤】

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种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或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这样的语文课,可谓“过瘾”也!

【周益民】

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而存在的。在这儿,荷花会与“我”共舞,小蝌蚪在着急地寻找着妈妈,多希望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多少个方块字连缀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让人产生奇思妙想。

简单的工作反复地做,而且越做越好,这就是专家。反复的工作,快乐地做,而且越做越乐,这就是赢家。专家加赢家就是“大家”。

———— 周一贯

教师读书,永远不要等有了时间才读,永远不要等坐在书房里才读,永远不要等有用了才读,永远不要嫌读的时间太晚。

————谈永康

把做的写出来,把写的做出来,把做的总结出来,这就是教师的生活。

———— 窦桂梅

学习如游戏,永远给人以希望,失败了还可以再来。

————薛法根

朗读从“的”“地”“得”开始,即读准轻声开始。

————戴建荣

【支玉恒老师语录】

——争取多听课。不管怎样的课,只要善于分析,科学总结,就能把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变成自己的财富。

——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自己的课一定不要与别人相似,要创造新意,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常教常新。

——我备课,决不先看参考书,自己备好了,可以参考一下,每一课都要经历一个深深的独立思考的过程。

——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背”课。不是死背课文,是“背”课程。只有能“背”课了,在课堂上才不会总是关注教案,而是关注学生,随时调控,舒卷有余。——我在力争教学上的“不为而为之”。不去刻意地做什么,实际上却已经做了,不加斧凿,不露痕迹。要努力追寻“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第三篇:语文教师教育格言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孩子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

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要融于师生的相互理解中。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千教万教教书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诱导而不是命令。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老师。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在教学上,要做教师兼学者;在写作上,要做学者兼教师。

怎样的老师造就了怎样的学生。

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第四篇:小学语文名师

小学语文名师

一、苏派教学:“厚实、灵动、精致”的教学风格

1、斯霞,江苏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倡导“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创造 “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学生涯》。

2、李吉林,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

3、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代表作有《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教海漫记》、《于永正文集》。名言:“认真写三年教案,未必成为一个优秀教师;认真写三年教学札记,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说不定还写出一个教育专家来。”代表课例有《草》、《梅兰芳学艺》等。

4、孙双金,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首创情智语文教学,出版有《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孙双金与情智教育》等。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将小学语文教学引入艺术的殿堂,做到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发展学生能力,而且还要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洗涤、艺术的享受。他要达到的情智课堂教学境界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接干载、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学生沉浸在美的画面、诗的境界、爱的怀抱之中。孙双金的语文课在小语界的影响很大━━《我的战友邱少云》曾以壮美之情打动无数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诗眼,丝丝入扣,让张田若先生发出“古诗教学竟能引人入胜”的感慨;《落花生》将辩论论引入课堂,《天游峰的扫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索教学方式,引得满堂赞叹:“此课淋漓尽致地阐释了新课标的理念”;而《林冲棒打洪教头》则因多元解读和生成性教学,而赢得“大家风范,大道无痕”的美誉;《走近李白》被认为是孙双金情智语文理念和艺术的生动再现。情智语文解读 所谓“情智语文”,简单地说,就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也就是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自身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学生的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很明显,情智语文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活、更丰厚。

孙双金探索总结的“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是:(1)入境━━启动情智 2)感悟━━生成情智(3)交流━━发展情智(4)表达━━展现情智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智语文”的主要策略(1)创设情境━━让教学富有画面性或场景性

(2)披文入情━━在紧扣语言中实现工具与人文共舞(3)问题敞开━━用想象和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过紧张的智力生活(4)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挑起学生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冲突(5)引领对话━━在多维互动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整体自主构建

5、张庆,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教育观点是“务本(一是以人为本,二是文本),求实(真实、朴实、扎实),倡简,有度”。个人专著有《我的小学语文观》《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

6、薛法根,原创“组块教学”,主张“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语文课堂“教得轻松,学得扎实”,形成了“清简、厚实、睿智”的教学风格,经典课例《爱如茉莉》论文《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

7、杨金林,率先开展“开放式语文教育实验”首创“为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理论”“知 情行协调教育理论”。

8、周益民,倡导以“语言与儿童之存在关系”为核心旨归的“诗化语文”主张,专著有《周益民讲语文》《步入诗意的丛林》

9、.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主张1 “生活”富于“生成”,2“文心”重于“文字”,3“讲评”重于“指导”,4“多改”重于“多写”5“真实”重于“虚构”6“发现”重于“观察”。

10、薄俊生,常熟市实验小学校长,秉持《让学生学一生有用的语文》的教学理念,著作有《薄俊生与发展性教学》

二、京派教学:“激情、大气、厚实、豪放”

1、窦桂梅,女,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所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提起窦桂梅和她的语文教学改革,人们就会想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一)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二)超越课堂。“以社会当课堂而不是以课堂当社会”。学好语言不仅在课堂,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生命的成长共始终。

(三)超越教师。“师生共同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超越教师的过程,不仅是体验自己学习所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也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追求真实,探求真知,献身真理的过程。

2、靳家彦,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他的贡献在于和专家、广大师生一道创立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流派──小学语文导读法。他先后出版了《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编著17部,发表了《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奖。他的教学录像先后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录像课评比一等奖。

“导读法”就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题的主要方式。通过扎实有效的序列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法”在构建过程中,旗帜鲜明地针对“应试教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重教轻学”、“重讲轻读”、“重知轻能”、“重共性轻个性”以及忽视学生创新发展的弊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确立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语言训练和文化感染相统一;学会读书与学会学习相统一的语文素质教育思想,即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的基本原则,并概括为“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以读为本”的语文导读法的基本特色。

“靳家彦语文导读法”在实施中的操作步骤是:引导预习、指导细读、启发议读、辅导练习。

三、浙派教学:“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1、王崧舟,字维岳,号泊静斋主,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其代表课例有:《万里长城》、《我的战友邱少云》、《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长相思》、《两小儿辩日》、《慈母情深》、《普罗米修斯》、《与象共舞》等,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风格。他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音像专著)、《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 《天地一课堂》、《语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诗意语文挥洒诗意人生》、《诗意语文,追寻生命化教育的境界》、《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等论文100余篇。诗意地教语文

1、全身心投入的教学热情

2、无拘无束的教学心态

3、高屋建瓴的教学布局

4、举重若轻的教学功力

5、冲破禁锢的教学胆识

6、不计得失的教学自由

7、独立思考的教学人格

四、教出语文的诗意

1、举像入境,诗意语文的言语呈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移情体验,诗意语文的生命敞开《我的战友邱少云》

3、独特感悟,诗意语文的思想舒展《草船借箭》

4、传承文化,诗意语文的精神寻根《泊船瓜州》

5、放飞想象,诗意语文的灵性馈赠《二泉映月》

6、启迪智慧,诗意语文的主体觉醒《丑小鸭》

7、实现自我,诗意语文的终极关怀《荷花》

四、海派教学

1、贾志敏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

2、戴建荣,上海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古诗“吟唱”教学法,代表课例《送元二使安西》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风格、流派与主旋律

作者:周一贯

走进新课改,人们的理论视野开阔了,思维空间开放了,反映在语文课堂上,教学风格更趋多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教学流派也渐露风采,成为当下小语界的盛世景观。这无疑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结出的可贵果实,也是教学艺术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欢呼教学风格与流派日益繁衍的同时,我们会更加关注它的健康发展。于是,对风格、流派的研究就成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崭新课题。朱熹的《春日》有云:“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眼里“万紫千红”之所以成“无边光景”,既没有把它看作是老天爷的涂鸦之作,也没有视为血腥一片,而是因为感受到了这“万紫千红”的丰富多样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主旋律”:春。从这里也足以看到宋儒往往能有非惮之悟,总是以理学的眼光讲究要认得本来面目,识心达本,才精当地揭示出统领这“万紫千红”的那个共同主题“总是春”来。

同样,在语文教学风格、流派的研究中,我们既要关注风格、流派作为教学艺术境界中的那种主观性、多样性和独创性,又要瞩目于作为教学艺术的风格、流派如何最佳地体现、服务于学科性质与教学规律的那种客观性、稳定性和普遍性。也就是说,多样丰富的教学风格、流派应当如何与弘扬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辩证统一,这无疑是所有教学艺术风格与流派能否健康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一、从“教学风格”说“概念”

如何营造21世纪的优质教育,是一个举国瞩目的焦点话题。在这个大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优质化,也就成了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优质的语文教学不仅需要科学化,更需要艺术化。教师如何“冶群技于一炉,摄万法而归宗”,使教学达到张弛相间、徐疾有致、虚实互补、声情并茂的境界,洋溢着一种色彩斑斓的诗意和春风化雨的神韵,也就是说教学艺术如 何向追寻个人风格的方向发展,这是一种生命内在价值的辉耀,也是心灵的智慧和爱共同凝成的个性之美。

倡导和呵护多样丰富的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自觉性,应当源于对“风格”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

“风格”者,风度品格之谓也。歌德就说过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具体地说,是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从整体上透发出来的思想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一种境界美,是最为集中凝聚地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它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又具有一贯性。

“风格就是人”是布封的名言,这是在他当选院士时的入院典礼上作的《论文笔》的演说中的一句话。以后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有一个论断:“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成。风格就是人。”这个论断使布封的意思更为明确,风格是人的“精神个体性”的外在表现,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论,“风格就是人”的“人”便是教师,那种有独立思考意识,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这种有思想的教师,正如肖川教授所说,“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理论、学说、观念、主张等等都不过是思想的表现形式。”语文是重要的人文学科,人文教育的本质是精神之学。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的教师,他的精神世界才会变得十分丰富,才会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升到艺术境界,才会有精益求精的独立人格和勇于创造的自由意志,也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如果是一个不善于思考,只会人云亦云、简单重复别人言辞的教师,当然也谈不上会有什么教学艺术,更谈不上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对“风格”概念的认识,既然我们都希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当然也就会有足够的热情和自觉去倡导、欣赏、容纳和呵护多样的教学风格了。

教学风格虽然有很强的个性化,但相异中会有相似,这就是说风格也有类型,也可以分类。关于文学风格的分类,我国古代的理论家们有不少创见。这些观点对于教学风格的分类无疑具有指导意义。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曾将文学风格归为“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晚唐司空图的《诗品》则将诗的风格列为“二十四品”:雄浑、冲淡、纤稀、沈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当然,教学不同于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一方面受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制约,不如文学创作那样具有个性化和自由度;另一方面,教学又是教师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实现的,而且就学习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这样,教学风格不仅表现为教师个人的学养气质在教学理念、教学语言和教学风度上的投射,还体现于正确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意识对教学设计、智慧应对和方法选择等的影响。这就增加了对教学风格分类的困难,以下也只能是粗线条式的分类:

1.自然亲切型

所谓“自然”即“天然”(《辞源》)。须知天地造化万物之机,永远是世界的皈依,人间的至爱,达到了“自然”,必然是“亲切”。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一切诗文书画等艺术作品也都以师法自然、不求刻意雕凿为佳境。教 学艺术追求“自然亲切”的风格,也就成了理所当然。持这种教学风格的课堂,往往能够亲近儿童的生命状态,特别具有亲和力,特别能触发儿童的思想情趣,滋润儿童的心灵成长。这种自然亲切,不是平淡浅薄,而是如古人所言,“乃绚丽之极也”。所以,形成这种教学风格的老师往往是在技艺精熟以后达到炉火纯青,方能复归自然。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可称这类风格的典型代表。他以朴实清新、本色天然的教学艺术风格,打造了他的精典课堂而成为一种永恒的时尚。如果我们用宋人葛立方的话“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韵语阳秋》)来品味他的课堂,确是十分对口。他执教《小稻秧历险记》一课时,一位学生朗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之后,应该是“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这位学生朗读到这里,声音还挺大,力气很足的样子。学生的情感不到位是因为理解不到位,缺少了对文字的形象理解。于老师便幽默地启发,带着微笑说:“要么你这株杂草抗药性特别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得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便朝朗读的学生做起了喷洒药液的动作。全班同学都被逗乐了,但这决不是肤浅的“一笑了之”,而是对抽象的文字符号作真切的情感体验启发,使学生从中悟得了如何正确地理解文句,又如何把句意正确地用朗读方式表现出来。于是,效果立竿见影,学生再读时便耷拉着脑袋,真有点儿“有气无力”了。这便是于老师的教学风格,那种“大巧之朴”和“大俗即雅”,那种“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季羡林语)的艺术风格。

2.睿智创新型

这种教学艺术风格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是不固步自封,不墨守陈规,能不断地求异、求变、求新、求发展。持这种艺术风格的老师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思路的出新、教学设计的创意、课堂应变的灵活,乃至问点的选择、课题的解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安排,常常是新意迭现,使人觉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显示出教学的活力和魅力。而所有这些创新又总是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应变的灵活处置等方面的睿智和聪慧。

正因为教学是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创新”也就成了名师支玉恒誉满北国南疆经典课堂的耀眼光彩,可以说,他那种求异、求实、求变、求活的课堂正是睿智创新型艺术风格的代表。他在全国各地执教的观摩课,很少见重复的课文,仅仅2002年就在全国各地执教了21篇新课文(参见《课标教学新录·自序》)。中国小语界的老前辈袁瑢老师曾评过支老师的课,“思维广泛、深刻而又敏捷、灵活、富于创造性”,可谓一语中的。他的许多标志性设计,由于创意独特而一直引领潮流。如《第一场雪》的表情朗读启发“你能不能把雪天读得更静一点”,“你能用读把我们领进北国风光之中吗”……为众多语文老师称道。他教《太阳》的板书向学生全面开放,一开说明文教学之先河。有人说他的课是“„无‟„法‟„无‟„天‟”,盛赞他教无定法达到了“大道无形”的状态,灵活变通、推陈出新而又可“不逾矩”的境地。这与有人美誉他为“活语文”一样,其共同点都是对他不同创新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肯定。他常说,教师上课也应当如修炼得道的武林高手,“心中有招而手中无招”。“心中之招”无疑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客观的教学规律,教师的专业修养与人格魅力;而“手中无招”指的是教师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应当与时俱进,因文、因地制宜地去求异、求变、求活、求新。

3.语感品悟型

综观建国以来颁布的各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乎都有这样一句话:“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说明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运用,应当是语文教学的原点,于是,语感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发展语文素养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语感品悟型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风格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类型。体现这类风格的课堂往往以品味感受、积累领悟、重视现场语言训练为特点。教师一方面以自己的教学语言为示范,同时又十分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善于抓住教材的语言因素,从语体、语境、语脉、语气、语调等多方面,通过诵读指引、涵泳品赏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的语文教学风格正是以直逼语文教学原点的“语感培养”,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课堂艺术。他的作文教学以自然清新的语感培养为核心,体现了“自由写作”和“规则写作”的有机结合而饮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的阅读教学以语感培养为导引,让学生自读自悟,更是倾倒了全国小语界同行。能够形成如此规模和声势的“贾志敏现象”,正是因为他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在对语文教学原点的探索上构建了他独具个人风格,并且相当完整的语感教学艺术体系。

贾志敏老师十分善于把汉语文的“意合性”生动活泼灵活地应用于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取得了语感教学的卓著效果。他教作文《记一件

事》,先从一个词“闷热”入手,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出现而尽情描述天气之热,承袭了传统遣词造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接着,又从“闷热”滚动带出“冷饮”“青蛙”,指导学生凭借各自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写一篇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词造句,到连句成段,再到组段成篇,其生动活泼的思维碰撞和语言实践,不仅有学生口述、相互评价、重点扩展、教师点击,还有表演体验、图示构通。与其说是在作文,更不如说是在涵泳之中养成语感,享受语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正是对汉语以汉字的滚动组合为基础的章句之学内在机理的揭示。贾老师的语感训练艺术不正体现了这样的内在机理吗?

4.情思激荡型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文大多数选的是文质兼美、情意共融的散文,其教学手段自然要借助于情感上的激发和熏陶。教师以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充沛情思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感染再到感动的情感运动过程,方能实现教师、学生、作者及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实现人的精神建设。持这种教学风格的课堂,必然是情感丰富、情思激荡,教师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讲读课文自然是豪情澎湃,言谈激越。

全国著名中青年特级教师窦桂梅以其饱含生命激情的语文课堂誉满全国,被称为“燃烧的玫瑰”,“情思激荡”正是她的语文教学艺术风格。每每听她的课,总会为她“心”与“情”的全力投入而感动。

应当说,“情思激荡”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心向往之的一种境界,因此我们会常常思索:是什么,才使窦老师的情思能如此淋漓尽致地感动了语文课堂?有人以为她得益于华丽的口才,因为口才是东北人的强项,而窦老师是东北人,得地域文化之灵气。我以为不然。口才是情思的外显状态,不仅仅是技巧。华丽口才的背后,一是源于思想的深厚积累;二是基于 一种对生命的热情,对语文教学的挚爱。据我所知,她为了走上语文教学讲坛,从中师毕业以后曾是费尽周折。在她如愿以偿,终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后,更是奋发不辍。在上世纪90年代,她的阅读量就达到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写下了10佘万字的教后记,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1992年她在吉林市上第一节观摩课,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家里多次试讲竟使4岁的女儿也能在妈妈讲上句时接下句……这说明铸造个人教学艺术风格之路,决非一马平川,而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语)。

5.交叉综合型

教学风格往往存在着主导风格与丰富多样辩证统一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很多教师的风格,不一定属于某种典型的类型,而往往是既有主导的特色,又有多样的变化。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接受闻达采访时,对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概括为:“我的教学风格,既有继承发展传统教学中精华的东西,也有吸收当代教学理论中先进的成分。我要求自己博采众长,如同杨朔笔下的小蜜蜂,„辛勤酿造百花蜜,留得芬芳在人间‟。”“我追求的就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性、整体观和它的综合效应。”对此张为之教授评价“于漪老师是一位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于漪表示接受。这不能说于漪老师没有自己的风格,而是做到了主导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有机统一和交叉综合。

二、从“群体风格”看“意念”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具有个体性特征,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有风格相近似的群体存在,所以,我认为还有一种群体风格现象值得关注。“群体风格”在这里是指在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由风度品格等意念相接近的个体群所体现的那种近似风格。它接近于“派”,但其影响面较小,还称不上是一种“流派”。黄鸣奋先生编著的《艺术交往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专门研究了“艺术群体”的问题,认为艺术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一定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上的支出。劳动过程产生了两种关系,即艺术主体与艺术对象的关系,艺术主体之间的关系。而艺术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由艺术意念相接近的人所组成的共同体,即艺术群体。按其艺术主体之间的主要联系纽带,通常认为艺术群体约可分为五类:

1.艺术地域群体。即由地域文化来联结其成员的地域艺术群体。地域的特殊文化承传和自然环境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意念,自然也会更深地影响艺术主体,使其艺术风格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这便是艺术地域群体形成之原由。

2.艺术世家群体。在某些艺术领域,往往以亲属关系代代相传,成为以血缘为纽带的艺术群体。这种现象在文学领域并不鲜见,如西汉的司马炎父子,汉末魏初的“三曹”,宋代的“三苏”。一般说来,艺术世家所负的责任主要是家庭教学的影响,艺术经验的代际传递。在教育界,也有“教育世家”现象的存在。

3.艺术同门群体。这是在艺术风格师徒传授中所形成的学缘群体。在艺术领域的以师带徒,客观上形成了艺术同门现象,这就很容易出现艺术风格的近似性或一致性,在教育领域由名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做法甚为普遍,这就比较容易出现教学艺术的某种同门群体风格。

4.艺术友伴群体。艺术主体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情缘群体。他们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由于意念的相互影响,便容易形成近似的艺术风格,如在文学领域,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竟陵八友”“竹溪六逸”等等,他们彼此心理相容、意念相通,在切磋技艺之中,自然会带来艺术风格的近似。

5.艺术社团群体。这是由艺术思想相近、兴趣爱好相似的艺术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契缘群体。这里的“契”,既指成员之间的相互默契,更指有契约相规的社团组织。在教育领域诸如“情境教育研究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学法指导研究会”等等,会员之间必然会有教学理念、专业意念、教学风格的某种一致。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群体风格的研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域文化的意念对这一地区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而出现的群体反应。这种“意念”往往会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和骨髓之中,在无形之中对地域教师群体从思维方式到生活习惯,从人文学养到人格志趣以深层的影响力。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往往离不开外部环境,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时代背景的历史进程和现实世界的地域条件,即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通律,总是会鲜明地映射出不同地域的语文教学群体风格某些共同的文化气质。北京的霍懋征、王秀云、叶多嘉、许嘉琦等诸位语文名师所体现的扎实、严谨、稳健、厚重的课堂教学艺术风格,不是正透射着北京这一历史都城的深厚人文积淀和今日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那种雍容纯正的教育文化特色吗?而我们从上海的袁瑢老师以及贾志敏、左右仁、徐鹄、万永富等多位名家的教学艺术中,又不难看出其灵动、鲜活、婉约、秀美的共有特色,它与上海这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大都会的地域文化,也有着一脉相承之处。为此,综观全国各地小语教学风格的灿烂星空,你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的投射:齐鲁文化教育的雄奇厚重而风力遒劲;巴蜀文化的深邃大度而气质高妙;吴越文化的精致秀美而骨力非凡;岭南文化的明快刚健却又不失圆润有致……

三、从“教学流派”论“理念”

李定仁、李如密先生曾为“教学流派”这一概念作过一个描述性的介定:所谓教学流派,是指一些教学主张相近、教学风格相似的教师在教学艺术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教学派别。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作为流派趋同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可以是教学理念的共识,也可以是教学模式的相似,还可以是教学方法的认同,或者教学风格的相近。另一方面流派的形成过程是比较自然的,是一种或自觉或不自觉,或正式或非正式的结合。再一方面,流派的影响面较大,一个“流”字体现了它所具有的流传面和生命力。

“流派”与“风格”既有一定的联系性,更有各异的区别性。就教学而言,“风格”多指一种经营教学的个人方式,侧重于隐性的那种艺术精神和内在的教学品格,别人往往是从中“悟得”;而“流派”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总是和外显的某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迁移性,别人可以从中“习得”,这才使它具有了流传性。

“流派”与“群体风格”也是有区别的。“群体风格”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风格”,只是因风格相近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而“流派”的流传性与影响力很大,它不限定于某一地域(地缘群体),不限定于某一师门(学缘群体),不限定于某一研究组织(契约群体),不限定于某 一伙伴(情缘群体),当然更不限定于某一亲属之中(血缘群体)。它有很大的流传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所以应当说有别于“群体风格”。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少颇具影响力的教学流派。数其要者略举几例如下,如:

——“集中识字”流派。1958年,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小学,认真总结我国识字教学的传统经验,重新实验集中识字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儿童的识字率。北京景山学校从1960年开始,也采用集中识字教学法,取得了更大的成绩。1980年4月,中央教科所在辽宁省锦州市召开了集中识字经验交流会。从此,集中识字作为我国识字教学的一个流派,遍及除西藏、台湾外的全国各省、市。

——“分散识字”流派。也叫“随文识字”。1958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在继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提倡白话文、开展“国语”运动、强调“边读书边识字”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课文教学识字”的全新经验,其影响力遍及全国,成为与“集中识字”教学并重互补的两大识字教学流派之一。

——“注·提识字”流派。这是一项开始于1982年、发源于黑龙江省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要求儿童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注音,开展阅读和写作,及时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智力。这一做法,在于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以统编课本第一册拼音教材为蓝本,加强直呼音节的训练,使学生一见即识,用拼音阅读、写话,使读写同时起步,在读写训练中发展语言,开拓思维,增识汉字。于是,“注·提识字”便成一种流派,其影响力几乎遍及全国。

——“导读教学”流派。在传统的讲读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潮中,1981年7月,四川中学优秀语文教师黎见明提出了导读教学的主张,阐述了“导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方法。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几乎在同时也提出了“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四式”(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语文导读法。由此导读教学遂成影响全国的流派。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是小学语文导读教学流派的始创人之一。他的导读艺术被列入“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与于漪、李吉林、邱学华、顾泠沅、钱梦龙、魏书生等中小学名家大师一起传遍了大江南北,深得中小学教师的厚爱和赞誉。这是因为在靳老师的导读教学实践并由此形成的模式中,体现的是他那种学养丰厚、大气开放、灵动亲切的教学个性和艺术风格。他基于整体观、主体观和实践观的导读四原则:“语思统一”“口书并重”“内外相通”和“以读为本”,在导读的研究中,体现了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艺术风格而自成一家。靳老师之导,能“导”得“精约”,即不是处处指导,而是意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读”则在“通神”,即不是机械滥读,只求得语感之神、下笔有神、融生活真神。

——“情境教学”流派。这是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倡导,影响遍及全国的一个小学语文教学流派。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在小语界崭露头角。在以后的从教岁月里,她不知疲倦地奋力前行,从语文的情境教学方法入手,不断开拓创新,由“情境教学法”到“情境教学论”,再到“情境教育论”,早就从探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这一起始点,拓展而超越了学科教学法的藩篱,发展成为旨在促进儿童生命整体发展的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一种在小语界乃至中国教育界令人瞩目、相当完整的教育思想。李吉林老师强调人在情与境的融通 中实现整体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深层地流淌着中华民族“赞天地之化育”,天地人三者融通和谐的血脉。这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系统论”的时代精神之聚焦。

……

走进新课改,理论视野的开阔和教学思维的活跃都是空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裴海安先生主编的一套《中华语文名师“新课标·新课堂·新设计”丛书》,特别令人瞩目。其关键处在于它不是一般的“课堂教学设计”,而是从标题到内容,均凸显出了设计者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主张)和教学特色。它们是王崧舟的“诗意语文”,张伟的“球形教学”,孙双金的“美丽课堂”,薛法根的“智慧教学”,孙建锋的“享受语文”,李卫东的“感悟语文”,盛新凤的“两极之美”,刘云生的“滋育心根”,陈建先的“本位语文”,吉春亚的“爱在语文”等。显然,编者关注的是当代中青年特级教师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理念,这无疑是对教学风格、教学流派多样化的一种扶植和引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繁荣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应然策略。从正确的教学理念到个人风格,再到与此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生,在被公众认可、社会悦纳的前提下而成为一种教学流派,这是一条实践和研究兴旺发达的成功之道。在这十位中青年教师中,能融入自己“教学设计”的,虽然有的还只是一种个人的教学主张,但有的已成为一种比较丰厚的教学理念,并正在或已在创生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层面上,颇具进一步形成教学流派的潜质。如:

——张伟的“球形语文教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张伟就开始了对“球形阅读教学”的系统实践研究,1986年《山东教育》发表了他的《谈“球”形阅读教学》的文章。1989年11月,他以“球形阅读教学法”在全国小学阅读教学首届大赛上执教了《草原》一课,获得了一等奖。此后,《山东教育》记者又先后采访了他,发表了长篇的人物访谈,对球形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表示了充分肯定。在上世纪90年代,张伟的第一部专著《张伟小学语文“球形”阅读教学原理与应用》正式出版。

——孙双金的“情智语文”开发。在中生代的著名特级教师中,孙双金的语文课堂是令人瞩目的。他的语文教学能修炼得如此严谨而不失潇洒,灵动而兼得高效,并以“美丽课堂”著称,确是名至实归。我们究其源,不能不认为是他对“情智语文”的追求,是在语文教学“情智融通”中所显示的魅力和张力。2000年4月《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曾对孙双金的情智教育教学艺术作了连载报道,《人民教育》2000年第九期也载有专访孙双金情智教学的长篇文章。近年来,他在大江南北所作的观摩教学撒遍了他的情智语文的种子。可以认为,孙双金语文情智教学的理论探索和课堂实践正在走向全国。

——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是全国著名青年特级教师中的佼佼者,当我们感佩他创导的诗意语文课堂时,会强烈地感受到他已不再把“学语习文”单一地定格在技能操练的层面上,因为这只是一种不完全的精神建设。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把人的完全精神定性为乃“几何学式的精神”(物质、理性的)与“微妙的精神”(直觉、感性的)相结合。这便是“诗心”。王崧舟的“诗意课堂”正是他践行中的妙悟。他没有只睁大“物”的眼睛而闭上了“心”的眼睛,而总是把目光对着人“心”,于是,对语文教学历来扑朔迷离的万物万理,都能从中参得生命的意义和洋溢的诗情。看他的课,如果只是陶醉于其教学思路之奇崛、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语言之醇美、教学手段之艺术,便机械地去模仿其一招一式,就难免会把“诗意”曲解为只是“阳春白雪”般的“高雅”,甚至会使语文课堂误入追求形式化的“虚高”歧途。其实,王崧舟的诗意课堂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首先应当学习的是他长年累月刻苦于专业修炼的精神。应当看到,“诗意语文”正随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潮流,走向全国。已经举办两届的“诗意语文”的教学观摩研讨会每次都有来自各地的上千人参加,决非偶然现象。这里所体现的正是有可能发展成为流派的一种潜质。

四、从“主旋律”思“信念”

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的丰富多彩、各领风骚,是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应当为之欢呼。但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这些琳琅满目的风格、流派时,便会发现不同的风格、流派有着不一样的生命力,而决定其生命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在于它是否弘扬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否有着对“主旋律”的那一份清醒认识和坚定信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也就是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动摇,又要实行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如此方能繁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艺术事业。语文教学乃至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艺术事业,但对于确立这一指导思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建国以来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同样有着一个历经各个时期检验而能够证明是正确的“主旋律”,它疑聚了几代人的基本共识,是改革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无与伦比的瑰宝,也是我们必须树立和弘扬的基本信念。另一方面,诸多优秀教师、名师、大师的无限创意和个性发扬,之所以造就丰富多彩、各领风骚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正是因为他们能坚守主旋律,不断弘扬主旋律。如此,“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才带来了小语教学园地的姹紫嫣红,万千气象。历史证明,偏重了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的认识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那么弘扬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主要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1.母语本源。语文学科是我国中小学母语教育的课程。作为语文课程其核心概念是语言,具体地说是一门以语言为核心,融合了多个教学内容的综合课程。但同样是以语言为核心,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又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索比较的问题。我们教学某一门外语,从本质上说只是语言技能的教学,但我们学习母语,都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就是它不仅是语言技能的教学,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教育。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是把握人民文化宝藏和培养人民热爱祖国的有利工具。”笔者以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具体地从母语本源的角度诠释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显然,任何一种语文教学艺术的风格和流派,都必须以此为指导。离开了母语教学本源的教学风格和流派,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2.儿童本位。小学语文不但要姓“语”还要姓“小”,小学语文应当是儿童语文。“儿童”是生命历程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人生之旅十分重要而珍贵的驿站。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小学”这么一种学业水平,更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而今天的儿童,正在遭遇可怕的成人化的入侵,以致过早地告别了他们本应具有的童年真面目。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更多地去关注儿童的心态,儿童的感受,儿童的兴趣特征和思维方式……一句话,应当更多地去追寻儿童精神,莫让童心过早地消逝。然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某些现状却不容乐观:语文教学在“泛人文”的误导下,追求的“高雅”远离了童心和童趣;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学化”倾向,追求所谓的“深度”,使儿童蒙受“失语”威胁;儿童精神日趋边缘化;儿童文化没有被关注;儿童观念也在逐渐淡化。这些都是当前不可忽视的倾向。语文教学追求多样化 的风格和流派,同样不能远离了“儿童本位”这个“主旋律”。

3.学科本色。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语文是什么”的探讨也在不断细化:有的认为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字;有的则认为语文是语言和文学;也有提出语文应是语言和文章;还有提出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化的。走进新课程,语言和文化一说似乎更为热门。语文是文化教育的载体,两者关系当然密切,但是作为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文化,可真的无所不包,无疑是浩瀚的大海,语文和文化显然不属同位概念,过分从文化的范畴说语文是什么,就不免将语文扩大化了,这样的结果,使“语文素养”似乎可以等同于“整体素质”;刻意于人文熏陶好像就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我们说语文是精神家园的建设,语文关系到人格的培养等等,都没有错,语文教学不能忘记了这些,因为语文教学确实与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是万能的,人的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方面,不是语文一门学科可以包办的。语文说到底只能在学科任务范畴里,也就是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适度地渗透这种精神,体现这种意识。这只能是“适度”,否则必然导致语文课的外延膨胀,而原生的本色却被排挤。语文教学的艺术风格与流派的丰富多样,不能因此掩盖了语文学科本色的“纯度”,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在历史上我们有过“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教训,有过“把语文课上成故事课”的失误,也有“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的迷惑……徘徊之后,痛定思痛,还是觉得语文课就应当是本色的语文课。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课堂,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为此,对于不少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的历史经验和语文学科的本色本香。我们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正确地确定自己的坐标,追寻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流派。须知“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而把握本质本色,方能健康发展,永葆青春。

4.实效本真。对于语文教学艺术的风格与流派而言,虽然可以姹紫嫣红、各有千秋,但归根到底都必须落到实处,即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发展”同样也是硬道理。崔峦同志主张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杨再隋教授大力创导呼唤本色语文,其中的要点便是“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先生也把自己四十年语文教学之经验概括为“尚简、务实、求真、有度”……显然,这些主张的真谛,所关心的都是“实效”二字,不因时尚猎奇而遮蔽本真,不因目迷五色而忘记“回家”。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刻意追求标新立异,去创生所谓的风格和流派便难免偏离了主旋律,这往往会“走火入魔”而陷入泥潭,难以自拔。所以,求真、求实、求善,也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弘扬的“主旋律”,应当坚守的信念。

对于教学风格和流派从初始的追求到逐步成熟,有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有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择优的过程。作家苏童在《妇女乐园》一书的《自序》中说,“希望我的风格会流动,会摇曳,会消隐,也会再现。”建构风格与提升风格是一位名师的左右掌。他应当有能力在瓦解原先的“旧我”之后不断创造出“新我”来,这也是他不断弘扬“主旋律”的过程,更是他不断地对各种风格、流派进行吸收与补充的过程。莫泊桑说:“我怎能奢望属于哪一个流派呢?一切时代的、一切体裁的在我看来最完善的东西,我一律欣赏。”这句话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朋友们来说,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教育格言

“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学到很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倾注心血的爱能使孩子们早日鲜花绽放!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去教育我们的孩子。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严师出高徒。

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下载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名师教育格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计划 小学语文名师工作计划1 20xx年2月27日,在商丘市基础教研室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新学年第一次会议——部署20xx年工作室计划暨读书交流会......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方法

    “情智语文” “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 “情智语文”的提出得到小语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江苏教育》等......

    浅谈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浅谈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 ——于永正老师阅读教学风格赏析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

    教育格言

    1、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她)永远消耗自己,照亮别人。2、愚蠢的教师只会传授真理,聪明的教师应教孩子发现真理。3、教师与画家不同的是他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4、勤于给一棵棵稚......

    教育格言[★]

    教师教育格言,小学教育格言大全 时间:2013-05-20 21:12 来源:人生格言 点击:2366次 1、教师必须时刻充电,才能永恒地释放所需能量。 2、善于转化后进生的教师,才是真正意义上......

    教育格言

    一个怯弱的教师决不能教出一个英勇的学生来。 ——(印度)甘地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阳光太强,使人眼瞎。 —(英)马......

    教育格言(范文大全)

    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

    教育格言

    今天政治学习时,全校老师接受校长布置的作业,每人想一条师德格言警句,明天早上就交。晚上回来,打开电脑,网上一搜,哇,真多!有赞美老师的,有激励老师的,多得让我眼花缭乱,觉得句句在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