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安监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系统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公安监管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被判缓刑等罪犯重新犯罪的几率,关系到当地的治安形势。要做好当前的公安监管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监管民警队伍。为积
极响应部长提出的“要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加深研究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的号召,现结合实际,就当前公安监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当前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主体不纯 目前,就全国公安机关而言,警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在公安监管部门来说,显得尤为突出。按照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和看守所等级化管理的要求,小型看守所(关押量在100人以下)民警配备数量不得少于15人,中型看守所(关押量在100—250人)民警配备数量不得少于25人。这一标准是从公安监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实是基于看守所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本人的调查了解,在河南省看守所,民警配备数量达不到这一标准的达60%以上。这不仅加大了公安监管民警的劳动强度,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新的勤务模式无法推行和落实,给监所安全留下隐患。
在公安监管部门,仍存在以工代警人员从事监所工作,特别是还参与对关押人员的提审讯问等执法工作。这一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是思想认识偏差的产物。
(二)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目前,监管与反监管,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十分尖锐,看守所发生袭警、行凶、脱逃、自杀等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而反观公安监管民警队伍现状:年龄偏大、体质偏差、文化偏低、能力偏弱(指与其他警种相比,“四偏”比重高)。这种现象虽说不是全部存在,但也决不是个别现象。如有一个小型看守所,14名民警中,25岁以下的2人,占该所民警总数的14%;34岁—37岁3人,占21%;55岁以上7人,占50%。大专以上文化6人,占43%;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57%。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公安监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公安机关把看守所当作“养老院”和“收留站”,把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身体有病或其他警种不愿要的“问题”民警塞给看守所充数。
(三)负荷过重、待遇不高
监管民警工作环境特殊,民警患病比例高,心理压力大。有的监管民警集收押、值班、巡视、监控于一身,每月工作时间近300个小时,甚至更高,是其他警种工作时间的2倍,实在是不堪重负。而另一方面,监管工作又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一旦发生事故,就要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因此,从事公安监管工作的民警真是整日拼尽精力,拼尽体力,尽全力保安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人是难以理解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很多监管民警身患多种疾病。就拿我县看守所来讲,14名民警,患有心脏病的4人,风湿病的7人,胃病的9人,糖尿病的2人,肾病的1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安监管民警待遇不高,除每月领取数额有限的特殊岗位津贴及卫生保健津贴外,少的每月仅领取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多的参加几十年工作快要退休的老同志每月工资也不足2000元。有的家庭仅靠监管民警一人的工资维持全家人生计,生活十分困难。
(四)轮岗不畅,长期监守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公安监管民警轮岗交流工作都不尽人意。有的民警在看守所工作好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二十多年,都未曾岗位交流。这种情况弊大于利:一是长期从事监管工作,压力过重、心力焦悴,容易产生思想麻痹,对监所安全极为不利。二是很多监管民警易按老经验、老传统办事,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开拓创新。三是轮岗不畅,容易使监管部门形成一潭死水,不利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当然,保持监管民警队伍的相对稳定,保留一些热爱监管工作,肯钻研,会管理,善于做教育、挽救、转化工作,有丰富狱侦工作经验的人也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是不是有利于公安监管工作,是不是有利于监所安全。因此,对公安监管民警进行合理流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及时解决警力不足、主体不纯问题 笔者个人认为解决的途径主要有3种。一是加大招警的力度,从警察院校毕业生和其他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录用新警。这是实现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年轻化、正规化、专业化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二是从部队转业干部中录用一批热爱公安工作,愿意献身公安事业的人。将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公安监管民警队伍中来,既减轻军转干部的安置压力,也是对国家国防建设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能把部队的管理经验带进公安监管场所,真正实现管理部队化
公安监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系统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公安监管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被判缓刑等罪犯重新犯罪的几率,关系到当地的治安形势。要做好当前的公安监管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监管民警队伍。为积极响应部长提出的“要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加深研究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的号召,现结合实际,就当前公安监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当前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主体不纯 目前,就全国公安机关而言,警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在公安监管部门来说,显得尤为突出。按照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和看守所等级化管理的要求,小型看守所(关押量在100人以下)民警配备数量不得少于15人,中型看守所(关押量在100—250人)民警配备数量不得少于25人。这一标准是从公安监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实是基于看守所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本人的调查了解,在河南省看守所,民警配备数量达不到这一标准的达60%以上。这不仅加大了公安监管民警的劳动强度,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新的勤务模式无法推行和落实,给监所安全留下隐患。
在公安监管部门,仍存在以工代警人员从事监所工作,特别是还参与对关押人员的提审讯问等执法工作。这一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是思想认识偏差的产物。
(二)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目前,监管与反监管,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十分尖锐,看守所发生袭警、行凶、脱逃、自杀等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而反观公安监管民警队伍现状:年龄偏大、体质偏差、文化偏低、能力偏弱(指与其他警种相比,“四偏”比重高)。这种现象虽说不是全部存在,但也决不是个别现象。如有一个小型看守所,14名民警中,25岁以下的2人,占该所民警总数的14%;34岁—37岁3人,占21%;55岁以上7人,占50%。大专以上文化6人,占43%;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57%。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公安监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公安机关把看守所当作“养老院”和“收留站”,把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身体有病或其他警种不愿要的“问题”民警塞给看守所充数。
(三)负荷过重、待遇不高
监管民警工作环境特殊,民警患病比例高,心理压力大。有的监管民警集收押、值班、巡视、监控于一身,每月工作时间近300个小时,甚至更高,是其他警种工作时间的2倍,实在是不堪重负。而另一方面,监管工作又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一旦发生事故,就要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因此,从事公安监管工作的民警真是整日拼尽精力,拼尽体力,尽全力保安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人是难以理解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很多监管民警身患多种疾病。就拿我县看守所来讲,14名民警,患有心脏病的4人,风湿病的7人,胃病的9人,糖尿病的2人,肾病的1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安监管民警待遇不高,除每月领取数额有限的特殊岗位津贴及卫生保健津贴外,少的每月仅领取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多的参加几十年工作快要退休的老同志每月工资也不足2000元。有的家庭仅靠监管民警一人的工资维持全家人生计,生活十分困难。
(四)轮岗不畅,长期监守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公安监管民警轮岗交流工作都不尽人意。有的民警在看守所工作好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二十多年,都未曾岗位交流。这种情况弊大于利:一是长期从事监管工作,压力过重、心力焦悴,容易产生思想麻痹,对监所安全极为不利。二是很多监管民警易按老经验、老传统办事,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开拓创新。三是轮岗不畅,容易使监管部门形成一潭死水,不利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当然,保持监管民警队伍的相对稳定,保留一些热爱监管工作,肯钻研,会管理,善于做教育、挽救、转化工作,有丰富狱侦工作经验的人也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是不是有利于公安监管工作,是不是有利于监所安全。因此,对公安监管民警进行合理流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及时解决警力不足、主体不纯问题 笔者个人认为解决的途径主要有3种。一是加大招警的力度,从警察院校毕业生和其他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录用新警。这是实现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年轻化、正规化、专业化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二是从部队转业干部中录用一批热爱公安工作,愿意献身公安事业的人。将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公安监管民警队伍中来,既减轻军转干部的安置压力,也是对国家国防建设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能把部队的管理经验带进公安监管场所,真正实现管理部队化的目标;三是迅速解决以工代警人员的转警问题。据笔者了解,目前,个别地方监所仍然存在以工代警现象,上级三令五申非执法主体不能参与执法和对在押人员管理,但这一现象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首先是这部分人的去留问题,如何安置,确实很棘手。其次是大多数以工代警人员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多同志还是本部门业务骨干,工作确实需要,不解决这些人的从警问题与情与理都讲不通。笔者呼吁要消除用人制度上的弊端,做到视才而用,人尽其才。建议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组织进行一次对以工代警人员全面调查,对具有一定执法能力,政治合格,作风可靠的录用为正式民警,对不适宜做公安监管工作的人员予以调离或从事非警务工作,彻底解决执法主体不纯问题。
2、切实解决监管民警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普遍偏低问题 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公安监管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能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合理搭配,给予倾斜和照顾。监管部门是公安机关的一个窗口,事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同时,监管工作既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帽子工程,公安监管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社会治安形势和经济发展。监管工作做好了,就能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就能促进社会建设。而监管场所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不仅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政治影响,给公安工作造成很大被动,也给当地党委、领导带来麻烦和精神压力。同时,一些人不仅要丢掉乌纱帽,还要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给民警当事人、家庭、亲人造成伤害。
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安监管工作日趋艰巨和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监管民警队伍。根据监管工作的现实需要和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公安监管民警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最为合适,年龄最大不宜超过55岁。因为监管民警每天时时刻刻都要与罪犯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受到暴力攻击的危险,这就要求监管民警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身手敏捷。同时,要做好对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的教育、转化、挽救工作,还要求我们的监管民警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因此,配足配强监管民警队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认真解决监管民警工作负荷过重,待遇偏低问题
第一,要按照公安部《看守所等级评定办法》和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切实为看守所配足配强所领导班子和监管民警队伍,真正落实专业化分工,实行定岗定责;第二,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进一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民警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第三,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兑现监管民警特殊岗位津贴和卫生保健津贴,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第四,要为监管民警提供干事创业、施展才干的平台,大胆提拔重用热爱公安监管事业,勇于开拓进取,成绩突出的优秀干警,养成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氛围。
4、注重解决公安监管民警轮岗不畅问题
公安监管民警以所为家,爱岗敬业,甘守清贫,无私奉献是值得褒奖的。但长期从事这一单调乏味,机械性的重复劳动,难免心生急躁和厌烦情绪,或产生麻痹松懈思想,给别有用心的在押人员以可乘之机,给监所安全埋下隐患。实行轮岗交流,一是有利于树立广大民警公安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思,克服监管工作与其他警种两张皮的状态。二是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达到一专多能,一警多用,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公安监管场所是一块特殊的阵地,要求监管民警要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枕戈待旦的状态,落实轮岗交流,既是对监管民警的爱护,也是公安监管工作现实的需要。
第二篇:浅析当前公安监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安监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公安监管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刑满释放人员以及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被判缓刑等罪犯重新犯罪的几率,关系到当地的治安形势。要做好当前的公安监管工作,更好地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监管民警队伍。为积
极响应***部长提出的“要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加深研究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的号召,现结合实际,就当前公安监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当前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主体不纯
目前,就全国公安机关而言,警力不足问题普遍存在,在公安监管部门来说,显得尤为突出。按照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和看守所等级化管理的要求,小型看守所(关押量在100人以下)民警配备数量不得少于15人,中型看守所(关押量在100—250人)民警配备数量不得少于25人。这一标准是从公安监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确实是基于看守所工作的实际需要。根据本人的调查了解,在河南省看守所,民警配备数量达不到这一标准的达60%以上。这不仅加大了公安监管民警的劳动强度,也制约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新的勤务模式无法推行和落实,给监所安全留下隐患。
在公安监管部门,仍存在以工代警人员从事监所工作,特别是还参与对关押人员的提审讯问等执法工作。这一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的原因,更是思想认识偏差的产物。
(二)年龄偏大,文化偏低
目前,监管与反监管,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十分尖锐,看守所发生袭警、行凶、脱逃、自杀等事故时有发生,形势不容乐观。而反观公安监管民警队伍现状:年龄偏大、体质偏差、文化偏低、能力偏弱(指与其他警种相比,“四偏”比重高)。这种现象虽说不是全部存在,但也决不是个别现象。如有一个小型看守所,14名民警中,25岁以下的2人,占该所民警总数的14%;34岁—37岁3人,占21%;55岁以上7人,占50%。大专以上文化6人,占43%;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占57%。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公安监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公安机关把看守所当作“养老院”和“收留站”,把一些接近退休年龄,身体有病或其他警种不愿要的“问题”民警塞给看守所充数。
(三)负荷过重、待遇不高
监管民警工作环境特殊,民警患病比例高,心理压力大。有的监管民警集收押、值班、巡视、监控于一身,每月工作时间近300个小时,甚至更高,是其他警种工作时间的2倍,实在是不堪重负。而另一方面,监管工作又是一个高风险职业,一旦发生事故,就要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因此,从事公安监管工作的民警真是整日拼尽精力,拼尽体力,尽全力保安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人是难以理解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很多监管民警身患多种疾病。就拿我县看守所来讲,14名民警,患有心脏病的4人,风湿病的7人,胃病的9人,糖尿病的2人,肾病的1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安监管民警待遇不高,除每月领取数额有限的特殊岗位津贴及卫生保健津贴外,少的每月仅领取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多的参加几十年工作快要退休的老同志每月工资也不足2000元。有的家庭仅靠监管民警一人的工资维持全家人生计,生活十分困难。
(四)轮岗不畅,长期监守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方公安监管民警轮岗交流工作都不尽人意。有的民警在看守所工作好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二十多年,都未曾岗位交流。这种情况弊大于利:一是长期从事监管工作,压力过重、心力焦悴,容易产生思想麻痹,对监所安全极为不利。二是很多监管民警易按老经验、老传统办事,不利于监管工作的开拓创新。三是轮岗不畅,容易使监管部门形成一潭死水,不利于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当然,保持监管民警队伍的相对稳定,保留一些热爱监管工作,肯钻研,会管理,善于做教育、挽救、转化工作,有丰富狱侦工作经验的人也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是不是有利于公安监管工作,是不是有利于监所安全。因此,对公安监管民警进行合理流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及时解决警力不足、主体不纯问题
笔者个人认为解决的途径主要有3种。一是加大招警的力度,从警察院校毕业生和其他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录用新警。这是实现公安监管民警队伍年轻化、正规化、专业化的有效手段和最佳途径;二是从部队转业干部中录用一批热爱公安工作,愿意献身公安事业的人。将部队转业干部充实到公安监管民警队伍中来,既减轻军转干部的安置压力,也是对国家国防建设的贡献,更重要的是能把部队的管理经验带进公安监管场所,真正实现管理部队化的目标;三是迅速解决以工代警人员的转警问题。据笔者了解,目前,个别地方监所仍然存在以工代警现象,上级三令五申非执法主体不能参与执法和对在押人员管理,但这一现象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首先是这部分人的去留问题,如何安置,确实很棘手。其次是大多数以工代警人员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多同志还是本部门业务骨干,工作确实需要,不解决这些人的从警问题与情与理都讲不通。笔者呼吁要消除用人制度上的弊端,做到视才而用,人尽其才。建议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组织进行一次对以工代警人员全面调查,对具有一定执法能力,政治合格,作风可靠的录用为正式民警,对不适宜做公安监管工作的人员予以调离或从事非警务工作,彻底解决执法主体不纯问题。
2、切实解决监管民警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普遍偏低问题
作为公安机关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公安监管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能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合理搭配,给予倾斜和照顾。监管部门是公安机关的一个窗口,事关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同时,监管工作既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项帽子工程,公安监管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社会治安形势和经济发展。监管工作做好了,就能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就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而监管场所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不仅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政治影响,给公安工作造成很大被动,也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带来麻烦和精神压力。同时,一些人不仅要丢掉乌纱帽,还要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给民警当事人、家庭、亲人造成伤害。
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安监管工作日趋艰巨和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监管民警队伍。根据监管工作的现实需要和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公安监管民警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最为合适,年龄最大不宜超过55岁。因为监管民警每天时时刻刻都要与罪犯和犯罪嫌疑人打交道,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受到暴力攻击的危险,这就要求监管民警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身手敏捷。同时,要做好对形形色色的在押人员的教育、转化、挽救工作,还要求我们的监管民警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素养和教育管理能力。因此,配足配强监管民警队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认真解决监管民警工作负荷过重,待遇偏低问题
第一,要按照公安部《看守所等级评定办法》和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切实为看守所配足配强所领导班子和监管民警队伍,真正落实专业化分工,实行定岗定责;第二,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进一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民警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第三,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从优待警政策,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兑现监管民警特殊岗位津贴和卫生保健津贴,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第四,要为监管民警提供干事创业、施展才干的平台,大胆提拔重用热爱公安监管事业,勇于开拓进取,成绩突出的优秀干警,养成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氛围。
4、注重解决公安监管民警轮岗不畅问题
公安监管民警以所为家,爱岗敬业,甘守清贫,无私奉献是值得褒奖的。但长期从事这一单调乏味,机械性的重复劳动,难免心生急躁和厌烦情绪,或产生麻痹松懈思想,给别有用心的在押人员以可乘之机,给监所安全埋下隐患。实行轮岗交流,一是有利于树立广大民警公安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思,克服监管工作与其他警种两张皮的状态。二是有利于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达到一专多能,一警多用,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三是公安监管场所是一块特殊的阵地,要求监管民警要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枕戈待旦的状态,落实轮岗交流,既是对监管民警的爱护,也是公安监管工作现实的需要。
第三篇: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国江西新闻网8月16日吉安讯(左刘义 龙京报道)孟建柱部长在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公安交警队伍是公安机关所有警察中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联系最紧密的一支队伍,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那么,公安交警系统应该如何克服自身原有的不足,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尽量适应执法环境的新变化,着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建设,努力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思考,在这里浅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交通警察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使命,是公安机关的基层实战单位,工作与公安实战密切相关,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受紧密相连。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公安交警系统及其民警日益凸显其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压力空前、疲于奔命等特点,同时面临着装备落后、素质不高、待遇低下、士气低落等困惑,给推行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带来诸多难题,在具体实施正规化建设过程中呈现出诸多难点。
(一)民警素质不够高。吉安市某县交警大队49名民警中,仅有二人是科班出身(省警校生),其余都是从各行各业半道转来,且年龄偏大,进入公安交警的渠道多种多样,队伍中身分各异,有公务员、有具备公务员身分而又未录警的人员,有行政编制、有事业单位编制,有职工、有临时协警人员等;文化素质低和思想素质参差不齐,极少数民警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老子天下第一”,工作中时常出现“冷、硬、横、推”的问题,工作能力上存在“说不过、打不嬴、追不上”的毛病等等。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公安交警队伍是公安交管工作之本,“二十大”的召开和中央《决定》给公安交管队伍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社会转型期,公安交管体制多年来一直没有统一和规范的标准。公安交警系统在中央和省增编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整合警力,改善勤务模式等方式来解决,反而导致基层公安交警体制的无序和内耗,由于进口不严,出口不畅,造成公安交警系统民警年龄老化,人才匮乏,严重影响工作效果。
(三)警力不足超负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道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交通管理任务也随之加大。目前该县全县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5万辆(其中摩托车达
2.3万辆),驾驶人拥有量4.5万人,通车总里程1480公里,而全大队仅有在职在岗民警49人,按平均值计算,大队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30.2公里通车公路,714辆机动车和918名驾驶人,同时还要担负全县交通事故的处理和交通秩序的管理、重大活动的警保卫任务等,沉重而又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有限的警力带来了超负荷的工作;而且,由于警力不足,使得一些边远乡镇交通安全管理很难到位,比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农用车、摩托车及驾驶人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都难于管控到位,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和隐患。
(四)执法的环境不佳。第一,少部分交通参与者保护自身的法律意识过强,不能正确对待自身应承担的法律义务,想方设法逃避、抗拒交警的检查、处罚,严重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
法工作;第二,较少数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缺乏严谨,存在重处罚轻教育的现象,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过程中容易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影响;第三,经费保障不到位。该县交警大队至今尚未解决财政拨款,所有人头经费、办案经费、津贴补贴、公用经费和各类开支是靠业务规费和罚没返还来解决,民警为“找米下锅”、完成任务而疲于奔命,经费保障不力使公安交警工作举步维艰,也使民警难以理解,甚至在工作上产生逆反心理。
二、破解管理难题,提升工作效能的思考
公安交警系统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决定了公安交警系统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必须积极推进公安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必须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安交警系统指挥畅通、管理规范、工作高效和保障有力。当前,按照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交警系统“五项建设”的要求,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目标,分解责任,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各项公安交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极大地提高公安交警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一是结合公安部部署开展的“大教育”、“大练兵”、“大培训”活动,依托现有资源,建立集实践和教学于一体的多功能培训基地,对民警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体能战术等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倡导科技练兵、加强计算机等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公安民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好交管工作的本领;二是建立等级化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抓好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确定具体的奖惩规定,考核结果要与评先评优、晋职晋衔、离岗培训相衔接,融惩治和奖励于一体,发挥考核机制的最大功效,切实调动广大民警争先创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公安交管工作中来;三是理顺“进口”、畅通“出口”,“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拘一格降人才”,严格执法省级考录制度,大力引进公安交警急需的特殊人才和专业人才,增强公安交警队伍的“造血”机能和运行活力,从源头上保证公安交警队伍的基本素质,并向基层一线输送,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人才保障,要严格考核,合理调配,做到人尽其才,发挥每个人才的最大效能,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
(二)完善公安交警队伍管理体制。一是强化公安交警队伍的内务管理、规范管理,全体民警要解放思想,深化认识,主动接纳并积极融入到正规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工作之中。严明的纪律、过硬的作风、整齐划一的内务是战斗力的生成之源。因此在内务管理上要持续改进内务管理机制,以管理促养成,以养成强素质;二是建立和完善管理体制,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有效的标准体系,应用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当中,按照量化原则和质量第一原则,分解量化公安交通管理目标和标准,明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可操作性程度进行细化、量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标准化的警力管理运作流程体系,建立与实施可行的考核激励机制,使公安交警队伍的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使公安交警队伍注入生机和活力,并与思想工作机制、教育训练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警力保障机制配套运行,相互联动,真正形成公安交警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细化管理目标,要结合公安交警部门实际,充分考虑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情况,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到科队、岗位、个人,落实到、季度、每月,甚至是每周;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找到综合部门和实战单位之间、大队机关科室和外勤科队之间、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之间分值设定的平衡点,并根据实施情况,逐步完善、调整、适时修改,确保管理目标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贴近实际。四是坚持网上考评。队伍正规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容涵盖了公安交警部门工作的方方面面,如果用手工和纸质考核,相当繁锁,不但考核过程不能公开透明,而且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其结果也是适得其反。只有借助公安交警内网平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做到网上考核,才能发挥无可比拟的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树立为民理念,优化执法环境。一是公安交警要提高得心应手的执法本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运用法律法规的过程,运用的如何直接反映出公安交警的执法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的民警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员、不同的群体,能够正确地运用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民群众守法自觉性;通过触类旁通地运用法律武器,使自己的执法过程中有了坚强的后盾作保障,就能做到执法的得心应手。二是公安交警要增强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融入到日常执勤执法工作中。由于公安交管工作的特点,公安交警的执法过程就是与人民群众接触的过程,如何在执勤执法中体现人性化,让群众理解、接受、支持、配合就成为公安交警在执勤执法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树立为民理念,在执勤执法工作中,首先想到的是为谁执法的问题。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公安交警部门和公安交警在执勤执法活动中,必须做到处处为群众着想,做事不忘群众,群众的的利益高于一切。三是公安交警要坚定取信于民的执法态度。建设和谐警民关系,要求每个公安交警在执勤执法工作中的执法态度,就是找到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最佳结合点,要彻底杜绝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执法态度问题,要先有一张温情的笑脸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能用真情去感动群众,使人民群众感到我们公安交警有一种亲和力,群众的第一直观印象对他们评价人和事起到很大份量,他们希望公安交警能对他们的诉求予以重视和关心,对他们的接待热情,和他们的接触对等,从而在心理上寻求一种帮助和满足。
(四)积极争取重视,强化各项保障。公安交警部门正规化、精细化管理事关公安交警队伍战斗力,事关当地的交通安全大局,不但公安交警部门自身要统一思想、加大投入,而且要把它上升为党委、政府的行动,主动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到保障有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就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理解公安交警部门正规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工作,多为正规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开绿灯,要始终抓、抓始终,一以贯之,必有成效。二是争取待遇保障。要按照中央[2003]13号文件“公安民警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部队’”的精神,切实解决当前公安交管民警低收入的状况,促使民警安心公安交管工作;要切实解决精细化管理考核中优秀分子的政治待遇,多从基层提拔任用领导干部,促使公安交警部门民警干有盼头。三是争取经费保障。尽力和尽早解决公安交警部门的财政拨款,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对公安交警部门的公用经费按实有人数人均1.9万元的标准全额保障。同时除保证公安交通民警基本工资福利外,由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奖惩兑现。四是强化装备保障。要借“三基一化”东风,努力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添置必要的计算机、民警个人单警装备等硬件设备,保证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岗位、每个民警起码的网上办公、个人保护的需要,提高公安交警部门的办事效率。同时加强公安交警信息网络建设,把队伍正规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延伸到城区和农村中队,延伸到每个基层执法执勤岗位。
第四篇:浅谈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部部长***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
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公安交警工作经验,力求就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权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警力不足带来队伍建设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以某某大队为例,现有民警49名,全县现有公路通车里程2400多公里,机动车约20万部,其中有牌的12万1千多部,无牌约有7万多部,拥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12万多名。按平均值计算,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49公里的通车里程、4082部的机动车和2469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县每年一千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和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及一些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全体交通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65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二是执法环境较差。山区农村群众素质不高,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较少,常发生集体抗法甚至袭警事件。三是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客运车辆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宣传等,一旦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上级有关部门就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履行到位就要追究大队领导及相关民警的责任,造成大队领导及民警精神压力过大;四是一警多岗,不利于相互监督。许多应该多岗位、分民警办理的业务,只能采取“一警多岗”的办法来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民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服务对象不满意,而且也不利于民警办理业务的相互监督。
(二)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由于交警队伍建设没有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机制上,缺乏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在制度上,各项制度建设滞后,重制定,轻落实,注重短期行为,忽略长远规划,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在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队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使公安交警队伍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三)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有的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只注重文凭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不断增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三是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外部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因素。一是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与当前的交通发展相矛盾。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个别乡镇领导把交警部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认定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不配合公安交警执法;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的事件常有发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降低了基层交警的工作积极性,以容易形式“管理弱——秩序乱——事故多”的恶性循环。二是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核心工程,强化领导机制,以牢固的组织防线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
第五篇:浅谈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公安部部长***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公安交警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重要职责,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正规化建设,全面提升交警队伍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任务。笔者根据多年的公安交警工作经验,力求就当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看法,权以抛砖引玉。
一、当前交警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警力不足带来队伍建设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以某某大队为例,现有民警49名,全县现有公路通车里程2400多公里,机动车约20万部,其中有牌的12万1千多部,无牌约有7万多部,拥有各种机动车驾驶员12万多名。按平均值计算,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49公里的通车里程、4082部的机动车和2469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县每年一千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和县城交通秩序管理及一些重大活动的警卫任务,巨大的交通管理任务,给全体交通民警带来了超负荷工作,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65%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二是执法环境较差。山区农村群众素质不高,由于警力不足,执法人员较少,常发生集体抗法甚至袭警事件。三是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如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客运车辆及驾驶员安全管理、危险路段及事故多发路段的监控、交通安全宣传等,一旦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上级有关部门就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大队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没有履行到位就要追究大队领导及相关民警的责任,造成大队领导及民警精神压力过大;四是一警多岗,不利于相互监督。许多应该多岗位、分民警办理的业务,只能采取“一警多岗”的办法来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使民警“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仅服务对象不满意,而且也不利于民警办理业务的相互监督。
(二)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由于交警队伍建设没有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存在阶段性与经常性相脱节、群体性与个体性相脱节、原则性与灵活性相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机制上,缺乏可持续发展,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 在制度上,各项制度建设滞后,重制定,轻落实,注重短期行为,忽略长远规划,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在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队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使公安交警队伍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造福社会的职能难以发挥到位。
(三)队伍本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有的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只注重文凭的提高,而忽略了自身工作水平的不断增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三是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外部影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因素。一是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与当前的交通发展相矛盾。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个别乡镇领导把交警部门上路执勤、查处违法行为认定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行为,不配合公安交警执法;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的事件常有发生,影响了执法部门的正常执法工作,降低了基层交警的工作积极性,以容易形式“管理弱——秩序乱——事故多”的恶性循环。二是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具体表现在: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核心工程,强化领导机制,以牢固的组织防线为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着力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是着力提高班子的示范作用。领导是队伍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实践者,只有领导自觉发挥榜样的力量,才能在队伍中产生感召力。要提高班子成员的领导艺术、决策水平和驾驭能力,形成具有坚定立场、高尚人格、廉明官德的坚强领导班子,以其公正的形象、团结的形象、亲和的形象凝聚警心,带动全体民警积极工作。三是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谈话制度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完善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重大事务由集体研究决定,正职讲民主,副职讲集中,切实提高班子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四是着力提高增强班子的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抓好民警的政治理论学习。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从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入手,组织民警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日常循序渐进的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行为规范。增强民警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良好氛围。二是学英雄,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习典型的先进事迹,民警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要长期坚持开展的“远学任长霞、近学郑忠华”先进事迹活动,组织开展讨论,写出心得体会,使英雄模范的事迹深入人心,产生积极的效应。三是必须强化“尚法”意识,真正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人民警察公正执法,就是代表人民群众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谋取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利,新时期,人民警察作为执法者,必须守法、学法、知法、懂法,要针对当前公安交通执法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积极整改,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自觉性。同时必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正确运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
(三)逐步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机制。我们应该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以解决今年警力不足的实际问题。近年来某某县交警大队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得到某某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不断地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了交通管理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有会议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交通管理“政府牵头、交警主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局面,有效地缓解了警力不足的问题。
(四)抓好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队伍的同心力和凝聚力。从优待警是一项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重要工作,是从严治警的必要前提。我们要用足政策、争取 政策,在政治上关心、人格上尊重、装备上保证、待遇上改善、舆论支持民警,分步骤、分层次全面推进从优待警政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在政治上关心民警。大力推行热点岗位交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坚持唯绩是举,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立功嘉奖、晋职晋级和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把那些真正愿意干事、又能干事、业绩突出和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从而在队伍中营造起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以此激发广大民警的上进心。
二是在工作上爱护民警。要给民警配全配强必要的交通安全管理设备和防护装备,保证民警在自身安全有所保障的基础上充分用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措施处理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以及突发应急事件。结合中队标准化管理和两基建设,改善办公条件,逐步完善“五小工程”,逐步改善民警的办公和值班休息条件,优化办公环境。同时要维护好民警执法权益,肯定和保护民警合法行为,减轻民警的心理压力。
三是在生活上体恤民警。要切实关心民警的身心健康,确保民警正常休假,定期组织民警体检,给患病民警及困难民警适当给予救济补助,对民警子女需入托、入学或爱人需要再就业的,要多方给予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购置图书、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提高民警的文化品位。
四是进一步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要结合公安中心工作和队伍实际,组织民警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民警思想情操,调整民警精神状态,增强民警身心健康;要注意发展民警中的文体活动人才,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新时期给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的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只有立足地区实际,正视存在问题,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策下药、开拓管理,才是解决当前交警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