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沥青碳材料概述
石油沥青碳材料概述
一、高软化点沥青---高碳材料
按照沥青软化点高低分类,当软化点≤80℃称低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同性;软化点介于80℃-150℃称中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同性,又称预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介于150℃-260℃称高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异性,又称潜中间相沥青;软化点介于260℃-372℃称超软化点沥青,光学各向异性,又称中间相沥青。
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一)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碳微球
1、简介
中间相碳微球即MCMB,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高的质量比容量-300mAh/g,很低的不可逆容量20mAh/g,与低成本石墨相比,显现出较低的容量衰减,对要求长循环和高体积比的动力电池来说更适合。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相对较高。日本的新一代电动车电池大多使用MCMB。
2、市场价格
中间相碳微球根据质量和使用需求不同,国产产品市场上从5万-15万元/吨不等,日本JFE(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价格更高。
3、生产企业
目前国内有能力批量稳定生产高质量中间相碳微球的企业并不多,高端的产品主要是国外企业垄断。
国内企业
--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原天津铁诚,属中国宝安集团)AGP-3 系列
--杉杉科技公司 CMS系列、MCP系列 国外企业
--JFE、日立化学,三菱化工等日本企业
(二)高端人造石墨
1、简介
高端人造石墨,用作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合计市场占有率高达90%,是主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2、市场价格
高端人造石墨根据终极市场锂电池的应用不同,所需的性能和质量不同,统计价格不包括特殊情况,国产产品市场价格6-16万元/吨不等。
3、生产企业
高端人造石墨,从全球的情况看,前三甲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达66%,国内主要生产厂商有以下:--中国宝安贝特瑞新能源材料(BTR)公司--杉杉科技公司--长沙海容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以上3家企业的产能总额达1.3万吨,其中人造石墨占38%左右。
其他主要人造石墨生产企业:华鑫能源、宏远碳素、长沙星城、东莞金卡本、新乡远东、新乡格瑞恩、青岛恒源、湖州创亚等。
(三)石油沥青包覆材料
1、简介
高软化点沥青包覆锂电池负极石墨,可以进一步提高放点容量,循环性能,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2、生产企业
沥青包覆负极材料,属于高端材料,国内有能力生产的企业并不多,主要生产企业,如中国宝安贝特瑞和杉杉科技等上市企业。
三、碳纤维原料-可纺纤沥青
1、简介
世界上工业化生产的碳纤维按原料划分,主要有两大系列,一是以聚丙烯腈为原料,二是以石油沥青或煤沥青为原料,前者的产量约占碳纤维总产量的70%,后者约占30%。而沥青基碳纤维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级沥青碳纤维,一类是高性能碳纤维。经沥青的精制、纺丝、预氧化、碳化或石墨化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2%的特种纤维,因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抗蠕变、导电与导热等优良性能,是航空航天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应用十分广泛。
2、生产企业
沥青基碳纤维属于高端科技产品,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产品包括强度碳纤维,活性碳纤维,石墨碳纤维等主要有以下企业:鞍山塞诺达碳纤维有限公司、南通永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四、高端活性炭原料
1、简介
高端活性炭,有别于常用的竹炭,椰壳活性炭等净水净气活性炭,主要用与铅碳超级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各类化学、物理电源,以及医用、军用等特殊行业的球形活性炭。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2、市场价格
高端活性炭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型高科技材料,价格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而不同,但是普遍价格高。其中,超级电容器专用活性炭价格15-44万元/吨,沥青基球形活性炭价格40-60万元/吨。
3、生产企业
高端活性炭在我国属于新兴项目,起步比较晚,目前主要是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技术垄断。代表性企业:
--日本可乐丽--日本吴羽化学
--美国 Energie2(巴登-符滕堡州能源公司)由于国家对于清洁能源,环保行业的大力支持,目前国内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高端活性炭生产企业:
--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天富科技有限公司
五、石油沥青其他用途
--粘结剂(铝、钢厂的电解槽等);--转炉增碳喷补炉料;
--利用中间相沥青制备泡沫碳材料;--利用中间相沥青制备多孔碳材料;--耐火材料中应用;--制备高碳材料基础材料。附件:
“十二五”公路建设情况表
2010年通2011年通2012年通2015年通2013-2015年通2013-2015年通车车里程 车里程 车里程 车里程 车总里程增加数 年均里程增加数
华北 11578 13638 15215 21545 6330 2110 东北 7606 9258 10520 14000 3480 1160 华东 20889 22064 24698 31276 6578 2193 华中 11076 11851 14031 20942 6911 2304 华南 8073 8463 9633 13673 4040 1347 西南 8679 9816 11938 18900 6962 2321 西北 8043 10096 13765 19005 5240 1747 合计 75944 85186 99800 139341 39541 13182 地区
综合各省交通厅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显示,2013年,中国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或达1万公里,去年同期为1.1万公里。建设重点依然集中在华北、西南、华中等地,其中计划新增里程超过500公里的省份有8个,分别为贵州、四川、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湖南及福建。2013年仍为中国公路建设大年,其中华北、西南、西北个别省份道路建设规模仍有明显增加。
中间相的概念:一般物质若以晶体状态存在则呈现光学各向异性,以液体状态存在则呈现光学各向同性。但是,有一类物质在从晶体转变为液体过程(或逆过程)的中间阶段,能呈现为一种光学各向异性的混浊流体状态,既是液体形态同时又具有晶体光学各向异性特征,结晶学中称之为液晶,物相学中则称之为中间相。中间相沥青(液晶相沥青)是一种由相对分子质量为370-2000的多种扁盘状稠环芳烃组成的混合物。
第二篇: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概述
摘要 本文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工艺、特性以及应用。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性能 应用 1前言
C/C复合材料是指以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或石墨化的树脂碳以及化学气相沉积(CVD)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在高温热处理之后碳元素含量高于99%, 故该材料具有密度低,耐高温, 抗腐蚀, 热冲击性能好, 耐酸、碱、盐,耐摩擦磨损等一系列优异性能。此外, 碳/碳复合材料的室温强度可以保持到2500℃, 对热应力不敏感, 抗烧蚀性能好。故该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机械特性, 既可作为结构材料承载重荷, 又可作为功能材料发挥作用, 适于各种高温用途使用[1]。因而它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核能、化工、医用等各个领域。
2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
碳碳复合材料是高技术新材料,自1958年碳碳复合材料问世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
60年代——碳碳工艺基础研究阶段,以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和液相浸渍工艺的出现为代表; 70年代——烧蚀碳碳应用开发阶段,以碳碳飞机刹车片和碳碳导弹端头帽的应用为代表; 80年代——碳碳热结构应用开发阶段,以航天飞机抗氧化碳碳鼻锥帽和机翼前缘的应用为代表;
90年代——碳碳新工艺开发和民用应用阶段,致力于降低成本,在高性能燃气涡轮发动机航天器和高温炉发热体等领域的应用。
由于碳碳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温下保持高强度,良好的烧蚀性能、摩擦性能和良好抗热震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当今,碳碳复合材料在四大类复合材料中就其研究与应用水平来说,仅次于树脂基复合材料,优先于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已走向工程应用阶段。从技术发展看,碳碳复合材料已经从最初阶段的两向碳碳复合材料发展为三向、四向等多维碳碳复合材料;从单纯抗烧蚀碳碳复合材料发展为抗烧蚀—抗侵蚀和抗烧蚀—抗侵蚀—稳定外形碳碳复合材料;从但功能材料发展为多功能材料。目前碳碳复合材料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抗氧化问题[2]。
3碳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工 艺[3]
C/ C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碳纤维的选择→胚体的预制成型→胚体的致密化处理→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处理(如图)3.1 碳纤维的选择
CF 的选择可以改变碳碳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能。纤维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成本、织物结构、性能及纤维的工艺稳定性。
常用CF 有三种, 即人造丝CF, 聚丙烯腈(PAN)CF 和沥青CF。
3.2坯体的预制成型
坯体的成型是指按产品的形状和性能要求先把CF 预先成型为所需结构形状的毛坯, 以便进一步进行C/ C 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处理工艺。
1/4 [4]
碳/碳复合材料
短纤维增强的坯体成型方法有压滤法、浇铸法、喷涂法、热压法。
连续长丝增强的坯体, 有两种成型方法, 一是采用传统增强塑料的成型方法,预浸布、层压、铺层、缠绕等方法做成层压板, 回旋体和异形薄壁结构。另一种方法编织技术。
3.3体的致密处理化
C/ C 复合材料坯体致密化是向坯体中引入碳基体的过程, 实质是用高质量的碳填满 CF 周围的空隙, 以获得结构、性能优良的C/ C 复合材料。最常用的有液相浸渍工艺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
3.3.1液相浸渍工艺
液相浸渍工艺是制造C/ C 复合材料的一种主要工艺, 它是将各种增强坯体和树脂或沥青等有机物一起进行浸渍, 并用热处理方法在惰性气氛中将有机物转化为碳的过程。浸渍剂有树脂和沥青, 浸渍工艺包括低压、中压和高压浸渍工艺。
(1)基本原理
树脂、沥青含碳有机物受热后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树脂为例: 树脂体膨胀→挥发物(残余溶剂、水分、气体等)逸出→高分子链断、自由基形成→芳香化, 形成苯环→芳香化结构增→结晶化, 堆积成平行碳层→堆积继续增长→无规则碳或部分石墨化碳。
(2)树脂系统的选择
为使树脂在热解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转变为碳且不出现结构缺陷, 要求树脂、沥青等含碳有机物应具备下列特性: ①残碳率高。②碳化时应有低的蒸汽压。③碳化不应过早地转变为坚硬的固态。④化后树脂、沥青的热变形温度高。⑤固化、碳化时不易封闭坯体的孔隙通道。
(3)液相浸渍法工艺
工艺过程是: 浸渍→碳化→石墨化。经过这些过程后, C/ C 复合材料制品仍为疏松结构, 内部含有大量孔隙空洞, 需反复进行浸渍→碳化等过程使制品孔隙逐渐被充满, 达到所需要的致密度。为了使含碳有机物尽可能多地渗入到纤维束中去, 可采用加压浸渍→加压碳化工艺(如[4]下图)。
液相浸渍法采用常规的技术容易制得尺寸稳定的制品, 缺点是工艺繁杂, 制品易产生 显微裂纹, 分层等缺陷。
3.3.2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
CVD 工艺是最早采用的一种C/ C 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 其过程为把CF坯体放入专用CVD 炉中, 加热至所要求的温度, 通入碳氢气体, 这些气体分解并在坯体内CF 周围空隙中沉积碳(如图[4])。
(1)基本原理
碳氢气体(如CH4、C2H6、C3H3、C2H4)等受热时, 形成若干活性基, 与CF 表面接触时, 就沉积出碳, 以甲烷为例
CH4+△Q→C+ 2H2 式中△Q 为裂解必需的, 由外部加入的能量。
2/4
碳/碳复合材料
CVD 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 坯体的开口孔隙很多, 增密的程度便于精确控制, 易于获 得性能良好的C/ C 复合材料。缺点是制备周期太长, 生产效率很低。
(2)CVD C/ C 复合材料的基本方法
CVD 法包括等温法、热梯度法、压差法、脉冲法等。
① 等温法: 即将坯体放在等温适压的环境下, 让碳氢气体不断地从坯体表面流过, 靠气体的扩散作用, 反应气体进入样品孔隙内进行沉积, 其特点是工艺简单,但周期长, 制品易产生表面涂层, 密度不高。
② 热梯度法: 在坯体内外表面形成一定温度差, 让碳氢气体在坯体低温表面流过,依靠气体扩散作用, 反应气体扩散进孔隙内进行沉积,反应气体先接触低温表面, 样品里侧出现大量沉积, 表面很少或不沉积, 随着沉积过程的进行, 坯体里侧被致密化, 内外表面温差越来越小, 沉积逐渐外移, 最终得到里外完全致密的制品。此法周期较短, 制品密度较高, 但重复性差, 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沉积不同坯体和多个坯体, 坯体的形状也不能太复杂。
③ 压差法: 压差法是均热法的一种变化, 是在沿坯体厚度方向上造成的一定的气体压力差, 反应气体被强行通过多孔坯体。此法沉积速度快, 沉积渗透时间较短, 沉积的碳均 匀, 制品不易形成表面涂层。
④ 脉冲法: 此法改进了的均热法, 在沉积过程中, 利用脉冲阀交替地充气和抽真空, 抽真空过程有利于气体反应产物的排除。由于脉冲法能增加渗透深度, 故适合于C/ C 复合材料后期致密化。
3.4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热处理
根据使用要求, 经常需要对致密化的C/ C 复合材料进行高温热处理, 常用温度为1650~2800℃(如果温度超过2000℃也称石墨化处理), 其目的是使C/ C 复合材料中的N、H、O、K、Na、Ca 等杂质元素逸出;使碳发生晶格结构的变化, 调节和改善某些性质;缓解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应力。制品在致密化过程中进行热处理, 是为了开启其中的孔洞, 形成便于进一步增密的结构。
4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
4.1 物理性能
C/ C 复合材料在高温热处理后的化学成分, 碳元素高于99%, 像石墨一样, 具有耐酸、碱和盐的化学稳定性。其比热容大, 热导率随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大, 线膨胀系数随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等。
4.2 力学性能
C/ C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碳纤维的种类、取向、含量和制备工艺等。单向增强的C/ C复合材料, 沿碳纤维长度方向的力学性能比垂直方向高出几十倍。C/ C 复合材料的高强高模特性来自碳纤维, 随着温度的升高, C/ C 复合材料的强度不降反升,比室温下的强度还要高。强度最低的C/ C 复合材料的比强度也较耐热合金和陶瓷材料的高。
C/ C 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比碳材料高,表现为逐渐破坏。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与基体碳之间结合强度强, 呈现脆性断裂。而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与基体碳之间结合强度低, 呈现非脆性断裂方式。
4.3 热学及烧蚀性能
C/ C 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好、热膨胀系数低, 热冲击能力很强, 可用于高温及温变较大的场合。较高的比热容适用于需要吸收大量能量的场合。
C/ C 复合材料是一种升华-辐射型烧蚀材料, 且烧蚀均匀。通过表层材料的烧蚀带走大量的热, 可阻止热流传入飞行器内部。
4.4
摩擦磨损性能
C/ C 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微观组织为乱层石墨结构, 其摩擦系数比石墨高, 在高速高能
3/4
碳/碳复合材料
量条件下摩擦升温高达1000℃ 以上时, 其摩擦性能仍然保持平稳, 这是它特有的。因此, C/ C 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飞机的刹车盘。
5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如图[5])
根据碳碳复合材料所具有的优异性能,碳纤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1)先进飞行器上的应用。飞机的二次结件, 如垂尾、刹车片、方向舵等均采用碳纤维复材料(航天飞机上的应用如图)。碳碳复合材料可用于导弹的鼻锥体、喷管、固体火箭的发动机(2)体育休闲用品碳纤维的用量占总量的80%。主要用在高尔夫球杆、钓鱼杆、羽毛球拍、乓球拍、赛艇、自行车等。
(3)氧化纤维、碳纤维密封垫料是工业用碳复合材料制品中用量最大的品种。主要用于发厂、化工厂、化肥厂和油田等耐高压、耐腐蚀的和阀。
(4)在纺织工业领域, 其中30%-40% 的机使用碳纤维剑杆头、剑杆带。具有良好的耐磨刚了胜和导电性, 能保证产品的几何尺寸稳定。
(5)刹车领域的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制作飞机刹车盘符合高性能刹车材料要
碳电泵织性、的乒
[6]
维构合还等。
求高比热容、高熔点以及高温下的强度要就,刹车盘的使用寿命是金属基的5~ 7 倍, 刹车力矩平稳, 刹车时噪声小。现已广泛应用于赛车、火车和战斗机的刹车材料[7]。
另外,碳纤维还应用于眼镜框、音响设备、医疗器械、人体医学、生物工程、建筑材料等领域。
参考文献
[1] 康永,柴秀娟.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进展[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0,(03).[2] 郭正,赵稼祥.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宇航材料工艺, 1995,(05).[3] 罗瑞盈.碳/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研究现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1998,(01).[4] 赵俊国,徐君,周师庸.碳/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新理论[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 2002,(05)[5] 麦久翔,刘丽萍.碳-碳复合材料的现状及趋势[J].上海航天, 1996,(06)[6] 任学佑,马福康.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J].材料导报, 1996,(02).[7] 李翠云,李辅安.碳/碳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 2006,(03).4/4
第三篇:石油沥青工程性质评价方法
1)粘滞性
常用指标与评价方法如下:
①软化点与当量软化点
软化点实验我国采用环与球法,但由于石油沥青中石蜡的存在,以及其他因素(式样的预处理方法、时间、加热速率等)影响了软化点的测量,使测得的软化点出现假象,我国提出了采用修正软化点代替实测环与球法软化点,并称之为当量软化点。
②沥青粘度测试与其流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⑴牛顿流体运动——毛细管粘度计;
⑵狭缝中出现简单剪切运动——滑板式粘度计;
⑶同轴环中旋转运动——同轴圆环式粘度计;
⑷平板之间的扭转运动——平板圆盘式粘度计(即动态式剪切流变仪)
③动态剪切实验
美国SHRP计划在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规范中提出的评价结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指标是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原样沥青及RTFOT后残留沥青式样分别进行两次动态剪切实验。以G+/sinδ作为评价指标,式样在高温设计温度下进行,剪切速率10rad/s。
2)延性——延度(低温)
路用沥青的延度是通过在规定的速度和温度下(5cm/min,15℃或10℃),拉伸标准试件(普通的8字模或条形试模)的两端直到断裂的长度。在4℃或15 ℃时得到的延度实验结果能够间接地反映在路面温度时沥青粘度和剪切敏感性的关系。
3)粘附性
①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
这类实验特方法是根据沥青粘附在粗集料表面的薄膜在一定温度下,受水的作用产生剥离的程度,以判断历青与集料表面的粘附性能。有水煮法、静态水浸法、光度计法。
②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
这类试检方法适用于级配矿料与适量沥青拌和成混台料、制成试样后,测定沥青混合料在水的作用下力学性质变化的程度,这类方法与沥青在路面中使用状态较为接近。有浸水抗压强度试验、浸水马歇尔试脸(浸水残留稳定度}、真空饱和马歇尔试验(真空饱和水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试验{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4)安全性
我国规范中有两个闪电试验方法,即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简称COC法)和泰格开口杯法(简称TOC法)。
5)感温性(感时性)
国际上用以表沥青感温性的指标有多种表达方式,现在普遍采用的有针人度指数PI,针人度粘度指数PVN及粘度指数VTS等。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实际的表达方法更多。不过,无论采用哪一个指标都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温度的沥青指标的变化幅度来衡量的。
6)老化性
沥青老化分为施工阶段老化(短期老化)和运营阶段老化(长期老化),其模拟实验有:沥青蒸发损失试验(LOH)、薄膜加热试验(TFOT)、旋转式薄膜加热试验(RTFOT)、压力老化试验(PAV)。评价指标有:针入度比、粘度比、老化指数或质量损失、15℃延度(或更低温度延度)等。
7)其他性能指标
沥青结合料的低温劲度模量、低温针入度、脆点与当量脆点、低温收缩、直接拉伸试验、简直梁弯曲蠕变试验、低温粘度、玻璃化温度;此外还有沥青的密度、溶解度、电性能。热性质、透水性、减震性等。
第四篇:沥青材料
沥青材料
内容提要:
主要介绍石油沥青的组分、结构、技术性质、技术标准,简单介绍石油沥青的改性方法和常用沥青制品。 学习要求:
必须了解石油沥青的组分,重点掌握结构与技术性质的关系、技术标准和选用;了解改性沥青及其常用品种的特沥青沥青材料是由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所组成的混合物。按来源分为:
地沥青(含天然地沥青和石油地沥青)
焦油沥青(含煤沥青、木沥青、页岩沥青等) 土木工程中主要应用的是石油沥青和煤沥青
石油沥青的概念:
石油原油经蒸馏提炼出各种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及各种润滑油后的残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的产品。
石油沥青的组分与结构: A、组分
通常将沥青中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近,并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部分,划分为一个组分(或称为组丛)。划分三组分法:
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 组分对石油沥青性能影响:
油分:赋予沥青流动性;
树脂:使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粘结性;
地沥青质:决定沥青的耐热性、粘性和脆性,其含量越多,软化点越高,粘性越大,越硬脆。 石油沥青的结构:
属胶体结构。是以地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部分树脂和油分,构成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胶体结构。 结构类型:
溶胶结构、溶-凝胶结构和凝胶结构
沥青材料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
内容:
主要性质有:
次要:
粘滞性(粘性)
溶解度
塑性
闪点
温度敏感性
燃点
大气稳定性 粘滞性
反映沥青材料内部阻碍其相对流动的一种特性。(沥青的软硬、稀稠程度)
测定指标:粘滞度(液体)-相对粘度
针入度(固态或半固态)
测定方法:
粘滞度:在规定温度下,通过规定直径的孔流出50cm
3沥青所需要的时间秒数。常用符号
针入度:在规定温度25℃条件下,以规定质量100g的标准测针,在规定时间5s内贯入试样的深度表示(单位:1/10mm)
塑性:指石油沥青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不破坏,除去外力后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不变的性质。 测定指标:延伸度(延度) 测定方法:试样制成 型试件(中间最小截面积1cm2),在规定的拉伸速度(5cm/min)和规定温度(25 ℃)下拉段时的伸长长度(cm)。
温度敏感性:指石油沥青的粘性与塑性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性能。
测定指标:
软化点(由固态转变为具有一定流动性膏体时的温度值)
针入度指数(PI,较准确反映温度敏感性的指标)
软化点测定方法:环球法(将试样装入规定尺寸的铜环内,试样上放置一个标准钢球,浸入水或甘油中,以规定的升温速度加热,使沥青软化下垂至25.4cm是的温度值)
大气稳定性:在热、阳光、氧气和潮湿等自然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沥青抵抗老化的性能。 测定指标:
蒸发损失百分率和蒸发后针入度比
测定方法:以沥青试样在蒸发器皿中加热蒸发测定其前后质量和针入度确定。 注: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针入度比或蒸发损失四种性质是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是鉴定建筑工程中常用石油沥青品质的依据。
了解溶解度、闪点和燃点是其全面评价质量和安全的需要。
石油沥青的技术标准与选用 A、根据用途石油沥青分为:
道路石油沥青:分中、轻和重交通及液体石油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 普通石油沥青
B、技术标准内容:
针入度、延度、软化点、针入度比和蒸发损失、溶解度、闪点 注:
不同类型的沥青其要求测试指标值的方法不同。C、牌号划分:
主要根据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等划分,牌号的确定主要依据针入度值。注:
同一类型的石油沥青材料,牌号越高、粘性越小、塑性愈好,温度敏感性越大。D、选用原则:
按工程类别及地区气候条件、工程部位等具体情况,合理使用。
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应尽量选用较高牌号的石油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的使用:作防水卷材、防水涂料、沥青胶和沥青嵌缝膏主要用于屋面和地下防水,沟槽防水防腐及管道防腐等工程。
道路石油沥青的使用:主要用于各种道路路面或车间地面,也可用于地下防水防潮。(按道路等级不同,分中、轻和重交通技术要求选择;) 道路石油沥青:
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按凝结速度分(快凝AL(R)、中凝AL(M)和慢凝AL(S))三个等级。
普通石油沥青使用:用于掺配或改性处理后使用。 沥青的掺配和改性 A、沥青的掺配:
两种沥青掺配的比例采用下式估算: 沥青的掺配注意
选表面张力相近、化学性质相似; 同产源(石油沥青或煤沥青)
沥青材料(改性沥青)
B、改性沥青:为了使沥青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质,以满足使用要求,常用树脂、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对沥青进行的改性处理后产品。品种有:
氧化沥青、矿料改性沥青、树脂改性沥青、橡胶改性沥青等等。
第五篇:如何做好风险防范,确保石油沥青期货平稳运行
中国国际期货
如何做好风险防范,确保石油沥青期货平稳运行
为加强沥青期货交易风险管理,根据沥青期货产品特点,在原有《上海期货交易 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新增了针对沥青期货的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
此外,为确保交割安全,在交割环节中,我们将采用当前国内期货市场严格的监管模式,合理规范完善交割制度,确保市场不被垄断、操纵,使得期货功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确保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和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