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挂职包村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情况汇报
在全市挂职包村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情况汇报
中共东平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06-8-19
------------------
全市开展下派干部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自86年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先后从市直部门选派了十七批干部到东平县挂职包村。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干部下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实行“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的办法,派出部门、下派干部和派驻单位形成了前后方联动、上下互动的有效机制。市直机关广大下派干部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基层党委的领导下,在派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铺下身子,开展了以帮扶贫困后进村为重点,同时提升先进村、帮助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下派工作。通过驻点帮扶,群众收入得到提高,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事实证明,挂职包村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是市直各部门直接参与地方“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市直机关联系基层干部群众的直通车,是市直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市直机关干部增强素质、锻炼作风、展示形象的平台和窗口,挂职包村工作实现了发展地方经济和培养锻炼干部的“双赢”,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充分认可,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赞誉。
回顾20年来挂职包村工作走过的历程,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力度不断加大,成效不断提高,所帮扶乡村不断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重点,推动了所到乡村经济的发展。下派干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帮助所包村理清经济发展路子。与所到乡村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咬住发展不放松,集中精力抓发展,知难而进,战胜困难,使所到之处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下派干部组织所包村党员干部学经济、学科技,使他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发展欲望,提高了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能力。据统计,近5年来,各包村工作组共组织农村干部党员外出参观1814人次,举办科技、法律等各类培训班70多个,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近2000人。20年来,下派干部为所包乡村争取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新上了一大批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项目,形成了畜牧、水产、林果、加工等多种支柱产业,有的还通过招商引资办起了企业。市中级法院驻大羊乡东三旺村工作组引导群众种植凯特杏、金太阳杏、红梨、黑色李子、金银花五万余株,同时挂靠有关科研院所建立了光叶楮育苗基地,仅此一项群众人均年增收300元。市检察院驻前郑海村工作组为村里铺设地下输水管道3500米,扩大圆葱种植面积350亩,又为该村引进了彩印厂和剥板厂两个项目,增强了该村的经济实力。广大下派干部通过辛勤工作,解决了一大批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难题,提升了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转型,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近几年所包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远远超过全县增长的平均水平,有的跃升到全县经济强村行列。
(二)办实事,解难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广大下派干部坚持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抓住水、电、路、校、医、通讯、有线电视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努力改善所包村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条件。市纪委所包的东平镇李范村和市农机办所包的沙河站镇董堂村,长期没有一条平坦的出村路,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工作组进村后,把工作的突破口首先放在修路上,多方争取资金,修筑了长度都在3500米以上的水泥路,结束了村里没有水泥路的历史。同时,广大下派干部助教助残,扶弱济困,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据统计,仅2000年以来,各包村工作组共硬化道路45千米,帮助打机井32眼,修塘坝、水池40座,铺设输水管道16.5万米,架电81300米,新建改建扩建小学11处,捐助贫困大学生、失学儿童1350人次,救助特困户450户,较好地解决了这些村吃水难、修路难、用电难、上学难等问题。这些工程,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富民工程”、“连心工程”,有的还立碑纪念,昭示后人。
(三)严以律己,埋头苦干,下派干部自身得到了锻炼提高。广大下派干部置身于基层乡村,坚持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自觉在艰苦环境和挂职包村实践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学到了在机关学不到的东西,切身体验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创业精神,接受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培育了真抓实干的好作风,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在直接参与所包乡村工作决策、投身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了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特别是县乡挂职干部都牢记组织重托,自我加压,自我奉献,挂职当成实职干,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勇于吃苦,敢于负责,表现了很高的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0年的挂职包村工作,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经验: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下派包村工作的前提。市委、市政府对下派挂职包村工作高度重视,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基层、联系群众、转变机关作风和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措施来抓。每次包村部门轮换,市委、市政府都召开高规格的会议进行总结和动员。市委组织部的领导每年都多次到东平县检查指导工作,针对东平欠发达的实际,在工作组的选派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市直各包村部门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开“绿灯”,解难题,给予大力支持,为下派干部在基层办实事提供了重要保障。东平县委对下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下派工作,对下派工作的一些重要活动,县里的朱书记、郭县长亲自过问,亲自参加,对下派包村工作的思路、方向经常给予指导。县委领导姜书记、徐书记、胡部长等经常深入到乡镇、包村点看望下派干部,帮助解决包村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为下派干部排忧解难,高标准搞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十六批和第十七批下派干部到位后,县委组织部还专门召集县直有关部门召开帮扶工作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实现市县联动。同时还建立了与市直派出部门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做好挂职包村工作。各乡镇党委及所包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下派干部一起理思路、定目标、抓落实,上下协调、团结一致,形成了下派包村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包村部门大力支持,是做好下派包村工作的基础。各派出单位按照市委要求,把下派挂职包村工作放在与本部门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工领导靠上抓,选派得力干部下基层,全力支持当后盾,呈现了前方出题目,后方作文章,共同完成下派任务的可喜局面。部门领导经常到包村点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当场拍板,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困扰群众多年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迎刃而解。市直各包村部门把所包乡村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经常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基层干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三)下派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下派包村工作的关键。广大下派干部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以村为家,以苦为荣,在基层生活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发扬为群众办事不怕跑断腿、不怕磨破嘴、不怕操碎心的精神,积极想办法、办实事、求实效,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家属、孩子生病住院,也顾不上照顾;有的老人病重时都不在身边。广大下派干部正是发扬了这种心系百姓、扎根基层、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在下派工作中干出了实绩,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赞誉。
(四)加强管理,是做好下派包村工作的重要保证。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探索,下派干部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了整个下派干部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转。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的《下派干部管理制度》、《下派干部守则》、《下派干部记实手册》等有关文件和规定,对下派干部工作的管理、考核、纪律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和工作组自身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对下派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协调会,抓点带面,分类指导;加强监督检查,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各乡镇挂职干部按照县、乡党委的要求,严格对包村干部的管理实行了一系列既适合本乡镇工作特点、又能激发包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管理办法,有力保证和促进了下派包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敢于创新是提升下派干部工作活力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创新是活力之源、发展之基。选派工作组(队)建设现代化文明村和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下派干部工作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举措,这为我市下派干部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选派干部到中央、省级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为挂职包村工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受到了基层的欢迎。近年来,我县下派工作也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不断动脑筋,抢抓主动。最近几年,我们在挂职包村干部中开展了“三自问”大讨论和“比奉献、比提高”双比活动,制定下发了《挂职包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实践证明,《挂职包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的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包村工作的健康开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工作组责任心很强,确实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但也有个别工作组措施不够有力,作风不够扎实,政绩不够突出。二是个别包村部门工作力度不够大。主要表现是领导精力上投放不够,与所包村干部群众联系少、投入少。其原因是,有的部门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部门受单位经费紧张等客观条件限制,心有余而不足。三是极个别工作组成员自我要求的不严,蹲不下,靠不住,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几点建议:选派机关干部挂职包村,是发展农村经济、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措施,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必须认真抓好。就做好下步的下派包村工作,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部门包村意识。要使包村部门充分认识部门包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真正把包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部门其它业务工作同等对待;要明确领导分工,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强化部门意识,真正认识到包村是部门的一项任务和职责。在对部门工作考核中,要加大包村工作的份量;要定期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专题安排部门包村工作;定期通报部门的包村工作情况。
(二)进一步完善下派干部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目标管理。包村目标任务的制定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体现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目标责任制的考核、标准要统一,量化,便于操作,使包村部门之间、下派干部之间具有可比性;干部下派期间,要与本单位工作脱离,各单位不要随意安排他们做其它工作,使他们在基层安心工作。二是建立健全下派干部管理档案。进一步规范下派干部档案管理的内容,除到岗到位,遵守纪律,完成目标任务情况外,还应增加下派干部学习锻炼、提高情况、在下派单位的群众威信等内容。此外,档案管理要与组织考察相结合,考察情况记入下派干部档案,使下派干部档案全面反映干部下派期间的表现,为提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三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把下派工作与干部的管理使用结合起来,对成绩突出、能力强的下派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适当时机提拔使用,使下派干部认识到下与不下不一样,干好干孬不一样,切实调动广大下派干部的积极性。对表现突出、做出成绩的下派干部,该表彰奖励的表彰奖励,该提拔重用的提拔重用,只有这样,下派工作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三)严把选派关,保证下派干部质量。下派干部应从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较高群众威信的干部中选派,重点从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派;要改变由部门确定下派干部的做法,包村工作组长一定要选派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并且是部门机关内部中层干部。实行在公开选派条件的基础上,先由干部自荐,再由部门推荐,最后由组织部门审查、确定的选派办法。要明确没有经过基层实践锻炼的机关干部原则上不予提拔重用。干部下派前,要组织专门培训,系统学习了解农村政策和形势,集中一段时间,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尽快使下派干部适应农村工作环境。
另外,选派工作组还是以包贫困村工作组为主,并尽量向经济基础薄弱的县份倾斜。部门轮换交接时间可选在年底前进行,尽量避免选在春节以后。上挂外派的地区和单位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可由县市区提报申请,市里出面联系协调。(2005年9月12日)
第二篇:在国家开发银行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
在国家开发银行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
城市建设投资集团(2013年10月29日)
市城投集团于2011年底经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目前,集团下辖9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集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企业法人。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元,现有资产366.5亿元。
一、未来融资需求
未来几年,我市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东部新城、西部生态新区、南部新区建设帷幕将拉开,棚户区改造、水环境治理、交通干线以及城镇化建设等均有较大资金需求。每年预计需资金约200亿元左右(城镇化建设含县区)。
二、统筹管理模式下开展融资的途径
去年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 [2012]463号),近期省政府又下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皖政[2013]48号),针对地方政府融资方式、债务率、融资成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要求,从政策上给予了较大的限制。同时,当前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增幅下滑、经济转型与调整结构以及持续房地产调控等多种政策叠加,地方政府融
资环境空前紧缩。为适应政策变化,我们积极调整思路,组建了以市为主,市、县、区合作的城镇化建设融资平台,并与开行合作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市列入开行试点市县。
三、在统筹管理模式下开展融资工作的建议: 一是关于债务规模核定问题。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应实行差别化管理。由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融资、投资需求结合财力可能测算上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批。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适当放宽债务率上限。
二是关于融资成本问题。对欠发达地区贷款给予利率下浮政策。
三是关于融资抵押问题。目前融资抵押物均为出让的土地,由于土地指标有限,抵押物不足成为融资的主要难题。建议政策性银行适当放宽抵押物的范围,将在建工程、经营性房产以及其他国有资源型资产纳入可抵押范围。
四是拓展融资项目范围。目前政策性银行支持地方政府融资的项目范围主要是水利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房建设项目,在当前开行推进城镇化建设试点项目中也只选择支持标准化厂房建设,建议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扩大项目支持范围,延伸到土地整理、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等。
五是关于融资主体区别对待问题。目前,政策性银行主要与平台监管内融资主体合作,在具体融资时,将地方政府
财政负债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开行实施的城镇化建设融资试点基本上要求与新的融资主体合作,新的融资主体是市场化运作的非平台内公司,建议在与非平台内公司融资合作中,不再将地方政府财政负债率作为评价指标。
六是融资方式问题。在政策层面,建议鼓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直接融资。公开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债券发行主体财务状况,推进融资的市场化进程。
第三篇:在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在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区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XX乡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带关建”能动作用,不断筑牢关心下一代工作战斗堡垒,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砥砺前行初心在,心有担当身不老。
退休不退色,离岗不离党。XX乡老干部党支部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主动开展党史教育学习,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以及专业特长优势,切实增强老干部优势作用的发挥成效。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全体老党员响应号召,全程参与、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自发走上街头,铲除背街小巷小广告,消除卫生死角。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离退休干部职业技术特点,在春种夏收节点,组织有专业技术的老干部深入田头地边为农业生产做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疑难问题40多个,提供优质农产品销售信息20多条,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助力,积极为乡村振兴发挥余热。一段时间以来,迎着朝阳的“红袖章”、披着余辉的“红马甲”已成为XX乡街头巷尾一道靓丽的风景。二是以党建带动关建,搭建平台献爱心。
全乡X个村关工组织皆由有爱心、想干事、有奉献精神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有15个村关工委主任是由体制内退休的老党员担任,6名离任村干部担任,使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彰显。与此同时,每个村还选派了9名以上“五老”组建村关工委,搭建“五老”关爱志愿服务平台,深入开展助学、助困、助残、助孤等关爱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老党员干部的优势和余热,帮助困难青少年自立自强、成长成才。通过对失足青少年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方式开展“手牵手”帮扶活动,充当“问题少年”第二“监护人”责任。2021年,XX乡共计X名18~25周岁犯罪,主要涉及网络诈骗、偷盗类,今年乡党委政府将预防青少年犯罪纳入村级大目标考核,下猛药、鼓后劲,发现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好,力争2022实现清零。三是重任在肩有作为,“第二课堂”显实效。
XX校外辅导站,创办于2008年暑期,由退休老党员老教师XX领办,十余年如一日,免费为农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辅导功课(从2015年开始,校外辅导站每年办班都由乡关工委牵头,学校参与)。2021,全乡校外辅导班达到40个班超1100人参加学习,有在职教师60名、34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校外辅导站已经成为老党员发挥余热的场所、学生暑期的第二课堂,连续多次被省文明办、省关工委授予“优秀辅导站”称号,从2014年开始连续八年被区关工委、市关工委评为一等奖,XXX老教师多次获得省文明办、省关工委表彰,XX两位副主任被省文明办、省关工委授予“先进个人”称号,老干部们用饱满的热情为暑期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乡党委、政府始终将关工委办公经费和活动经费作为保障重点,实行实报实销,每年预算约20万元(包括人员工资、校外辅导站以及相关活动经费),为助力广大“五老”在时代舞台上老有所为、发光发热保驾护航。四是银发生辉战“疫线”,党旗增彩别样红。
截止目前,XX老干部支部共有67名党员,其中XX片区35人(正常参加活动的有16人)、西XX片区32人(正常参加活动的有17人),最大84岁,最小66岁,平均年龄73岁。2021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袭,老干部支部的25名老党员,自发组成两支老年先锋队,与村组干部一道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贴标语、拉横幅、扫绿码、卡口值勤,积极上缴特殊党费,尽显他们忙碌的身影。在疫情警报解除后,有超过20名的退休老党员、老教师积极响应区关工委的号召,参与“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公益活动,上门开展一对一助学帮困,共计辅导学生达到160多人。2022年,当疫情再次来袭,亦是如此。这些银发老人为党旗添彩,让银发增辉,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升华。2020年,老干部支部创建的“六有一提升”示范党支部,先后被市、区委组织部授予“全市”、“全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称号;2021年七一前夕,被区委组织部授予“全区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同年10月被市老干局工委授予“全市”五十佳“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老骥伏枥初心在,不负韶华显担当。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XX乡关工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按照市、区关工委的总体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乡实际,坚持急群众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百尺竿头,奋勇前进,推动全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以优秀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第四篇:东平县挂职包村工作情况汇报
东平县挂职包村工作情况汇报
市县驻东平挂职包村干部共38人,分为9个包村工作组、1个现代化示范村工作组、1个产业化工作队,分驻接山、彭集、沙河站、东平镇、新湖五个乡镇。
一年来,广大下派干部时刻牢记市委、市政府的重托,认真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在东平县委和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实际,把握重点,围绕破解“三农”难题和全县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铺下身子,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目前,争取无偿资金物资670万元,捐助排涝救灾资金11.54万元,减免节省资金20万元,解决低息贷款500万元,省丰产林发展基金70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7500米,打深井1眼,新建和改建乡村定点小学3处,涝洼地改造8000亩,新建桥涵7座;申请立项土地开发复垦项目4个,项目资金24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7个,投资1150万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200亩,建立玉米、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各1处,花卉苗木基地2处,桑鱼示范基地1处,新建和改建高标准灵芝大棚400个,协调立项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各1处。具体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实际定思路,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
今年,东平县委对所包村类型及包村工作思路等进行了调整,决定包村级班子相对较好而经济发展急需扶持的平原村,由原来的帮“穷村”完善基础设施为主调整为既帮村完善基础设施,又帮村实现农业经济转型为主。从原来的“输血”帮扶为主,变为重点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的培植。这种调整不仅拓展了下派包村工作空间,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包村工作难度,为下派干部提出了新的课题。很显然,再按照以往的包村工作思路来抓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立足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全体下派干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了下派包村“干什么,怎么干”的主题讨论,并组织下派干部、村支部书记到外地参观学习现代化示范村建设经验,开阔眼界,提升认识。随后,我们又召开全县下派干部会议,进一步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按照“输血”与“造血”并举、治标与治本“兼治”的原则,确定了“五管齐下、全面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努力提升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综合素质;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环境,努力提升综合发展能力;三是突出招商引资,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努力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四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培植龙头企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五是大力扶弱济困,排忧解难,努力提升下派干部良好形象。按照这一思路,各包村组及产业化工作队进一步制定了两年总目标和目标,并签定了目标责任书。经过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有力地指导了下派包村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完成全年包村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多方争取广聚力,明确帮扶工作的侧重点
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物资作后盾,也无法实施。因此,为所包乡镇和村办实事办成事的关键环节是争取资金物资。为了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取信于民,县、乡、村下派干部备感责任重大,表现出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紧紧围绕帮扶目标作文章,积极想法子,出路子,跑门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泛协调争取物资和资金。一是畅通主渠道,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广大下派包村干部紧紧依靠部门优势,积极争取部门和部门领导的支持,在资金、物资、信息、项目上进行广泛争取,形成包村干部打头阵,包村部门当后盾的工作格局。二是下派干部主动出击,寻求帮扶。下派干部广泛搜集各种信息,利用亲戚朋友、同学战友、同事老乡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能筹钱的筹钱,能筹物的筹物,能减免的减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接山乡挂职副书记张林同志利用自己的老乡战友关系,无偿争取了100吨水泥、70吨煤和价值10余万元的锅炉,协调立项了2个土地复垦开发项目。三是整合项目,实施集中突破和争取。对于本村或本乡镇不好立项或不便于直接争取的林业、土地、教育等较大项目,进行归纳整合,充分发挥下派干部在各自业务方面的协调优势,立足于乡镇或全县统一策划,统一立项,做到了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增强了争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四是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帮扶。在争取市级物资和资金帮扶的基础上,利用国家、省有关优惠政策,努力争取市级以上水利交通、农业开发、扶贫助教、涝洼地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扶持,拓宽了争取范围,增加了扶持资金来源。在较短时间内,就争取到省丰产林发展基金700万元,涝洼地改造资金92万元,成套排涝机电设备42套,价值136万元。扶持物资和资金的陆续到位,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除此之外,还申请立项了一批交通、水利、土地、自来水等项目,为做好下步工作创造了条件,增强了包村工作后劲。
三、各级联动凝合力,形成帮扶工作的共振点
下派包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凝成合力,形成共振,共同做好包村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下派工作的一些重要活动,县委主要领导都亲自过问和部署,并经常研究安排包村工作,调度工作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专门召集县直有关部门召开帮扶工作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真正实现了市县联动。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为下派干部排忧解难,努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同时还建立了与市直派出部门定期联系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做好挂职包村工作。各乡镇党委及所包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积极工作,与下派干部一起理思路、定目标、抓落实,激发了内部活力,实现了内力与外力的有机结合与同力发展。各包村组(队)在积极协调争取的同时,及时向所在部门汇报包村工作情况,反映工作动态,邀请部门领导到乡镇、村现场办公,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形成了“队员打头阵,部门当后盾”的工作格局。一年来,各派出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数次到所包乡镇、村进行了工作调研和现场办公,有的部门领导到村已达8次以上,许多部门领导实地考察后,都进一步调整了包村目标,加大了帮扶力度,有效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总之,由于各级各部门的统一联动与强力配合,形成了下派包村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力地提高了帮扶效果。
四、招商引资强后劲,培植壮大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围绕县委包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我们在抓好抓实村级班子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修路、打井、架电、建校、调好产业结构调整、济困扶弱送温暖等群众的关注点的同时,我们从所包村实际出发,强化了招商引资工作。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广和农业税逐步取消,村级组织遇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村级收入锐减、村级运转困难和无办兴办公益事业,已成为影响村级工作全局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增加村里收入,只有解决好制约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缺项目、缺后劲这个问题。为此,下派干部立足实际,发挥层次高、信息灵、路子广的优势,走出了一条靠招商引资项目兴农的路子。我们提出了包村干部既要抓好常规性的包村工作,也要当好“招商干部”、“项目干部”的要求。工作中,下派干部争先做起了“项目干部”和“招商干部”,无论是外出联系工作,还是亲朋好友聚会,都时刻想着为村里上项目、办企业。帮扶工作组,同时又是产业工作组、项目工作组。他们为了一个项目、一条信息,不知跑了多少腿,磨了多少嘴,也不知熬了多少日日夜夜,寻找客商洽谈合作事宜。一年来,我们已先后有8个工作组引进项目9个,招商引资额1150万元,为所包村安置劳力260多人,为村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强化措施,抓住帮扶工作的着力点
为了切实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我们强化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检查督导。县委分工书记、组织部分工部长、下派办主任每周一次例会,研究情况,部署工作;每月一次乡镇挂职书记会议,调度包村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每两个月通报一次物资与资金争取情况及各项工程项目落实完成情况,对完成较好的提出表扬,组织现场介绍,推广经验,促进提高,对完成不好或进展较慢的给予重点督促,实行现场办公,剖析症结,限期解决有关问题;每半年一次对各包村组(队)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通报情况,推动工作,促进整体提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县委组织部还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下派干部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了请销假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同时还专门印发了下派工作专刊,定期报道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通报帮扶情况,宣传各包村组(队)典型经验,推动工作开展。各乡镇都分别制定了相应措施,实行定期调度,强化监督检查。各包村组及产业化工作队也都将目标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量化,制定工作计划,并制作成版面张贴上墙,向群众郑重作出承诺,自觉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的监督,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六、拼搏奉献强素质,明确自身锻炼的提高点
下派干部代表着市县机关干部形象,肩负着履行“三个代表”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下派干部挂职包村和自身锻炼的双丰收,我们组织广大下派干部深入开展了“三问两比”活动(“三问”,即下派为什么、下派干什么、下派留什么?“两比”,即比贡献,比提高),县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内容,制定了学习计划,统一发放了学习材料,规定了活动要求,并将活动情况纳入了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广大下派干部积极参与活动,建立学习笔记和工作日志,撰写体会文章和调研报告。各包村组专门开辟活动专栏,张贴体会文章,交流活动情况,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活动的开展,广大下派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鼓足了干劲,展现出了“尽心竭力谋发展,严于律已树形象”的良好精神风貌。在实际工作中,广大下派干部认真执行考勤、例会及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克服各种困难,一心扑在工作上,拼搏奉献,尽职尽责,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树立了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比如,今年防汛期间,广大下派干部一方面积极向部门领导汇报灾情,争取捐款捐物,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排涝救灾,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排查危房、疏通渠道、抢修设施。市水利局驻新湖乡挂职干部高宝林同志,连续几昼夜靠在排涝现场,直到排除险情,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还比如,市检察院驻前郑海村工作组组长张亮在女儿患心肌炎住院期间,通过多方联系得知一客商有投资建彩印的意向后,考虑到缺乏企业的实际,顾不得照顾孩子,靠上做工作,并带领客商到所包村实地考察,打消客商顾虑,最后终于敲定了这一项目,使企业顺利建成投产,去年底上级税金3万多元。可以说,经过一年的时间,广大下派包村干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下派干部融入了基层这个大集体,和基层干部、农民兄弟结下了深厚友谊,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党和政府赢得了民心,较好地落实了市委提出的“实现工作实绩与自身锻炼双丰收”的要求。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其他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比如,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村思路不开阔,因循守旧,有的下派干部存有畏难情绪、厌战情绪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委组织部的总体要求,认真借鉴其它兄弟县市区的经验做法,结合东平县实际,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面完成两年包村工作目标任务。一是继续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扩大农民就业,努力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三是继续抓好良种基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四是继续搞好扶弱济困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继续抓好对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六是继续抓好下派干部自身建设,强化监督管理,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
第五篇:在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在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稿(两篇)
尊敬XXX:
上午好!欢迎大家到指导站开展工作调研。本次调研恰逢岁末年初,给各位领导拜个早年。这既是对指导站工作的肯定,更多的是对指导站工作的批评和鞭策。指导站正面临着事权下放后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的重要转折期,过去的老思维、老办法、老黄历已经显现出了一定的“失灵”情况。2020年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果反馈,指导站支部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适用党建工作的新规范、新要求,摆脱惯性思维,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工作。下面我将结合指导站目前的现状,重点围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向各位领导作如实汇报:
存在的主要问题
廉政建设浮于表面,监督机制缺失。
近年来,单位连续出现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事件,部分党员同志受到党纪处分和提醒谈话。在去年9月份开始的三类问题专项过程中,发现了部分重要岗位的职工存在私车公养的问题,且数额较大。系统内干部职工反映强烈,不断接到涉及单位及个人的举报信,一定程度破坏了指导站良好的政治生态。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非一日之功,我和班子成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在工作能力不足、以信任代替监督和履职尽责不到位等方面,分管变独管,协管不愿管。在应对重大事件时,敏锐性不够强,三类问题专项整治时没有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仅进行了简单传达。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了多轮次的学习和提醒,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偏差,不能守住底线,存在侥幸心理。廉政建设每年按部就班开展,没有真正入脑入心,触及灵魂,没有让单位全体职工筑牢思想的防线。党内政治生活流于形式,党员和职工不敢言、不想说,没有把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制度建设成为摆设,执行人性化因素过大。
在2017年和2020年分两次对单位的制度进行了梳理和汇编。较全覆盖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保障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日常开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职工的抵触情绪较大,具体执行人的原则性不强,较真碰硬的精神不够,更多的存在“老好人”的思想,制度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了制度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保障工作。一定程度出现了制度盲区和漏洞,给了部分同志有可乘之机,让破坏规矩也能办成事成为了职工的共识。
职工凝聚力不足,干事创业的激情不在。
单位现有职工20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80%以上,党员人数占比60%以上,8名同志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单位工作。应该说单位年龄结构合理,普遍学历较高,党员占比较高,有利于单位的管理。近年来存在工作职能单一,人事工作重视不够甚至缺位,岗位设置不合理,职工职业发展道路不畅通等问题,没有很好的倾听职工诉求,没有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一定程度影响了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在考察单位中层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专业技能,没有把品德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存在一定的选人用人失察失职的情况。部分岗位人员任职时间过长,存在升值无望,后劲不足的现象,推诿扯皮时有发生,滋生了违法乱纪的温床。职工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部分职工乐于其中,搞小团伙小圈子,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不断破坏单位稳定团结的氛围。虽然开展了多次的谈心谈话活动,但是效果不佳。
单位效能发挥不够,行业影响力不足。
去年4月份事权下放之后,单位的职能更多的转向行业管理和长效监管工作,搭建了“金剪刀”工作室和园林植保工作室两个平台,但是自身能力建设没有产生品牌效应和溢出效应,常州市域范围还不能占据主导地位,覆盖面还不够广,行业内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工程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受限于上位法的缺失,没有能够实质性的开展工作。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常抓不懈,考核效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比上海、杭州、苏州等兄弟城市的绿化管理指导站职能和作用发挥,我们有优势,也有短板。优势在于职能相比之下,多了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短板在于业务工作多而不精,多而不专。总体来说,单位的抓手不足,引领性和权威性不够,没有很好的起到常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排头兵的作用。
主要原因分析
思想认识不到位。
观念陈旧,没有及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和班子成员还保有老思想,怕较真碰硬,缺乏了改造创新的锐气和动力。作为党员没有很好利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没有认真履行局党组对单位的具体要求。单位的一些党员同志对党建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不能率先垂范,认为“不好抓”“不便抓”,觉得党建工作任务软、内容虚,缺乏必要和有效的抓手,工作中难以找到很好的突破口,实现大的作为。
工作导向有偏差。
日常工作中,往往只注意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意总账,不算细账;疲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对长远的计划没有很好的统筹考虑;只注意业务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而忽视了职工思想工作建设。党建工作流于形式而没有任何实效,党支部和党员大会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组织生活会不能够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主体责任有缺位。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本人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没有很好的履行起一岗双责的责任,没有对照责任要求严格要求自我,没有对单位的发展起到很好的舵手和引航员的作用,管理的力度和强度不够,团结大家的工作艺术不够高超,还没有建成较好的工作激励机制;二是单位班子成员在履职尽责和搞好团结上还存在不足和缺失。分管和协管领域和科室的情况掌握不足,工作要求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单位发展的整体中来。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夯实党建引领作用,凝心聚力谋发展。
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问责。完善组织领导、督促检查、考核通报、定期分析等制度。落实责任清单制度,强化“一岗双责”,把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履责、考责、问责的重要依据。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谈心谈话等方式,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2021年,将把党的政治生活落到实处,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出实效,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不断倾听职工心声,发动全体职工,依靠全体职工,凝聚全体职工强大力量谋事创业。
首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保驾护航。
好的政治生态是单位干事创业的保障,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仅是单位班子成员的事情,是事关全体职工能否安心工作的大事。2021年,将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首位,加强监督检查,对于随意变通、恶意规避、无视制度的现象批评教育、坚决纠正、督促整改、严肃问责,典型问题通报曝光。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发挥支部纪律委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全体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对破坏规矩者采取一票否决制,同时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干劲。
保持制度执行刚性约束,不开口子。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查漏补缺,从历次教训中吸收经验,补齐制度管理中的短板,让单位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
二是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不开口子,不打招呼,从我和班子成员做起,让制度执行严起来,紧起来,不打擦边球,不做合理化解释,真正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让执行制度的同志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三是开展专项检查工作,自1月起,针对“资产采购、食堂管理、作风行为”等开展专项检查,对查到的问题一律严肃查处,不留情面,以正视听。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选人用人工作,打通职工晋升渠道,建立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对部分岗位开展轮岗工作,拿出部分岗位竞争上岗,通过努力,形成全站职工争先创优的态势。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通过谈思想、谈问题、谈体会、谈作风,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每半年开展人才工作专题研究,研判人事管理工作,认真研究各项人事政策,合理设置岗位聘用条件,推动绩效工资改革,最大可能为全体职工谋福祉,谋发展。积极开展各项团建活动,凝聚职工向心力。
注重效能发挥,抢占行业管理的话语权。
一是立足于单位职能,积极配合城管局和相关处室,不断发挥行业管理指挥棒作用,积极参与到评优评先、信用体系建设、项目管理、长效考评和技术服务中去,积极发声,体现单位价值。
二是继续发挥“金剪刀”和园林植保工作室平台作用,面向全市,努力构筑市、区、街道三级“金字塔”式的人才队伍和梯队建设。让大量的人员下沉到城市绿化工作的一线去。三是要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多向周边先进城市的同行学习取经,用好“拿来主义”,在常州落地生根,形成常州特色的城市绿化管理新模式。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各位领导。
2021年1月23日
2021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我深入全县所有镇,每个镇走访3—5个重点村,就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做了一些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全县基层党建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540个基层党组织,其中32个基层党(工)委、30个党总支、478个党支部,10936名党员(农民党员7186名,占65.7%;女党员1917名,占17.53%;少数民族党员12名,占0.1%)。非公企业党总支1个,党支部12个。2015年发展党员54名,选派“第一书记”89名。近年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示范县、全市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二、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基层党建工作按照“抓基本、建规范、创品牌、促提升”基本思路,积极推行“抓基本、建规范,抓队伍、严管理,抓载体、增活力,抓先进、整后进,抓考评、强督查”五项基本措施,着力解决“不严、不实、不细、不活”问题,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两个作用”发挥。
一是抓基本、建规范,从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
针对基层存在的不重视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党组织生活措施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从严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为突破口,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和落实“三会一课”规定的意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三会一课”的规定》,要求基层党组织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核心,全面规范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健全支委班子,推进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正常化。同时,出台了《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指导“三会一课”工作积分考评办法》,定期围绕“支委班子是否健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是否严格、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指导‘三会一课’是否达标”进行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反馈通报,基层党内组织生活得到了恢复性发展。二是抓队伍、严管理,发挥基层干部表率作用。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中,牢牢扭住了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基层干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建设上,出台了《不合格党员认定处置(暂行)办法》,建立了“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支部考评、党委授星”积分授星机制,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向更加明确,态度更加积极。村干部队伍建设上,按照“五选八不选”和“三有三带”要求,将一大批党性强、能力强、口碑好的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制定了《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村干部坐班带班、办公纪实、请销假、重大事项报告等七项制度,村干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上,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选举,推动大学生村官流转,选派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级能力提升培训,大学生村官干事热情进一步激发。“第一书记”队伍建设上,制定出台了《“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和“十必须、十不准”纪律要求,统一配发了工作日志,对“第一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在县电视台、旬邑党建网开设“第一书记”风采专栏,加强“第一书记”先进典型宣传,激发了“第一书记”服务农村的激情。三是抓载体、增活力,强化基层组织服务功能。
以党组织星级评定为统揽,分领域制定活动载体和考评体系,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在农村党组织中,持续深化“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按照“规划到镇、分解到村、包帮到户”的思路,采取“两联三包”办法,由部门单位党组织包扶帮建村级党组织,实施“一村一策指导、一组一计帮助、一户一法扶持”,推动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为拓宽升级晋档空间,增加了“示范”类村等次,将农村党建各项工作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当中,以清单的形式将升级晋档评价指标进行细化量化,使升级晋档工作目标更加清晰,措施更具针对性。目前共建成“示范”类村58个,“好”类村100个、“较好”类村29个,其中有24个村由“较好”晋升为“好”,彻底消除了“一般”类村,完成了“升级晋档”目标任务。四是抓先进、整后进,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推动农村基层软弱涣散班子整建,是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重中之重。工作中,坚持“抓先进、强示范,整后进、补短板”,结合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和“升级晋档”考核结果,确定了15个示范党组织和16个后进党组织,重点进行抓建。一方面,按照“突出优势、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要求,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对每个党建示范点党建特色进行定位,县管党费每年为每个党建示范点拨付不少于5000元的专项建设经费,全力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在全市抓建8个后进党组织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了8个后进村级党组织,实行县委常委和县级党员领导联系抓,县委组织部指导抓,镇村党组织、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全面抓,围绕活动场所、班子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问题,集中开展整建,先后落实县级配套资金48万元,召开部门联席协调会6次,为村上争取项目17个,解决实际困难40多个,解决帮扶资金88万元,扭转了软弱涣散局面,提升了农村党建工作水平。五是抓考评、强督查,促进农村党建任务落实。
为解决农村党建工作考核督促不经常、评判工作成效不科学的问题,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考评机制,每季度对基层党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对发现的问题,支部当场填写《意见反馈书》,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在下一轮季度督查中再次复查,直至任务得到落实。对农村党建工作履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镇区党委负责同志,全县通报,并进行诫勉谈话,推动了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发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个别村级组织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个别基层党组织能力弱化。
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缺乏,发展党员后备力量不足,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削弱,“无人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还有一些后进村、贫困村尚未改变落后面貌,有些村虽然经过整顿,但变化不大,有的还出现反复。二是基层干部领导水平偏低。
部分基层干部知识结构单一,学习水平较低,理论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传达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时,层层打“折扣”;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时,致富无门,带头无方,守摊子,混日子,使农村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三是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
当前,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普遍存在队伍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我县情况来看,全县农村党员中年龄60岁及以上的占18.9%,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57.7%。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党员队伍中产生了多元影响,一些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一些党员素质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一些党员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一些党员品质不佳起了消极作用,这些都是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问题。四是村级组织发展观念单一。
个别村“两委会”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想重视不够,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力,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来源萎缩,甚至出现“空壳村”的现象。有的虽然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但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成了经济上的“负债村”。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弱化,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村级组织建设的活力。四、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是关键。只有真正抓基层、打基础,强组织、固根本,使农村党建成为主根深固、根系发达的“大树根”,农村的发展才会日益繁荣。结合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我觉得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必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理直气壮、始终如一地把基层党建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履行好既抓发展、抓稳定,又抓党建、抓队伍的“一岗双责”。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调研指导。了解社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各项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实际工作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精心设计活动主题和载体,亲自抓好工作督促落实,带头深入党建工作联系点,重点解决党务人才、工作保障、活动阵地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二是注重健全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落实工作责任追究等刚性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责任范围内基层党组织涣散、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的责任,逐步形成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上级书记抓下级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三是注重虚功实做。在落实党建工作任务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开开会、发发文,使各项工作简单地停留在“面”上,必须借鉴工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经验,把党建工作具体成一个个项目,量化细化为一件件实事,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用抓重点项目的方法去策划、实施、考核,这样党建工作任务就有了具体的指标要求、进度要求和责任要求,也就使党建工作由“虚”变“实”,也才能不断取得成效。
第二,必须坚持循规律、贴实际。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一条就是把握规律,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基层党建工作才会紧贴实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必须把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把党建工作与推动产业升级、深化改革、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紧密结合,找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发展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发展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二是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抓党建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党建工作基础性、系统性、连续性的整体要求,既立足当前,又谋划长远,着力解决好一些基本性的问题,比如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基层组织活动阵地落后的问题等等,这样党建工作才有底气、有后劲,才能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活力和创造力、战斗力。三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村级活动场所的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党建、政法、综治、计生等各种制度,喷绘做得相当精美,而且挂满了各个部门的牌子,而党组织各项工作的实际收效并不大。为此,必须在求实效上下功夫,注重抓投入、抓产出、讲成本效益。抓党建工作同样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成本核算,不做无用功,不搞无效劳动。要更加关注效益的评判,不仅看工作过程,更要看对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促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求实效、重实绩的工作导向。
第三,必须坚持抓创新、求突破。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可以说,改革创新精神既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更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我觉得,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党建创新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为了争先进而创新,必须遵循党建工作规律去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去创新,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去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对那些好的经验做法、工作载体必须在完善的基础上坚持下去,而对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则应坚决予以放弃。二是坚持在借鉴中创新。要善于将其他学科领域的理论成果借鉴运用到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中,准确把握基层党建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例如,在党建工作中我们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那么保持党员自身先进性的内在动力来自何处呢?在民族存亡的特定历史时期,主要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及国家的忠诚,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应该来自党的事业中的成就感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来自在实现党的利益的同时个人利益的相对满足。因此,在抓好党员先进性建设过程中,对党员既要讲奉献,也要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关心关爱党员;对党员既要讲义务,也必须赋予党员应有的权利;既要求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和领导,又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丰富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内涵。三是坚持在激励中创新。着力创造宽松的环境,敢于试、敢于闯,鼓励探索,谅解失误,充分尊重首创精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尝试中进步,在探索中发展。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制度,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关于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履行职责、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总体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把考核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奖惩使用、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导向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成效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群众、造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