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陕西省为例
农村电商在陕西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快,走在了西北五省乃至全国的前列,2015年上半年,陕西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470亿元,同比增长59%,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进入引爆期。然而,由于农村电子商务有其特殊性和内在要求,陕西农村电商发展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一、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电商理念存在误区
电子商务知识缺乏。广大农民和多数企业管理者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匮乏,尚未充分意识到抢占网络零售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电子商务突破传统交易的制约因素、提高经济效率等优势认识不足。
认识存在误区。2014年以前,中央和国务院没有安排农村电商工作,陕西农村电商徘徊不前;去年以来,在从上到下都在抓电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出现从徘徊不前忽然转向贪功冒进现象,好多地方大干快上。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想明白怎么干,硬着头皮干;有的地方妄图短期内就将电商发展到什么规模,有没有条件都要上,违背了经济规律,很有可能形成一批烂尾工程。
(2)缺乏统筹规划
部门各自为政。农村电商线长面广,商务部门一家难以有效统筹各个部门的资源项目,于是出现各个部门纷纷上马的情形,各自为政较多,协同不足,到了基层政策出现散乱。同时,由于农村电商被视为最后的蓝海,各大电商企业加速“跑马圈地”,有的地方已经出现各个电商“水火不容”的迹象,让人忧心。
产品缺乏策划。陕西有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有好的农产品,但缺乏包装策划。例如陕西苹果很有特色,产量也很大,但内部却有多个地域品牌各自为战,需要运用以一带多的运营模式,形成集群效应,从而带活整个陕西苹果产业。
标准体系不健全。陕西没有制定农产品统一收购标准,农民没有按照标准来培育农产品,这样不利于收购和出售,也不便于在网络上打造陕西自己的农特产品品牌。
(3)物流仓储建设滞后
物流配送止步于乡镇。因农产品经营主体大多分散在农村,虽然靠近原材料基地,但配送难度较大。目前陕西物流配送网络一般只延伸到县城,部分地区可达乡镇,大多数乡镇没有物流公司,对于绝大部分处在乡镇以下的农产品市场主体要从事网络销售,物流配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物流配送成本高。因保鲜、防破损要求,土特产品包装费用大,加之物流运输服务费偏高,导致农村电商单店存活率低。据调查,同样重量的农产品从陕西农村区县到上海的物流费用是上海到陕西区县的两倍还多。尽管物流市场竞争使得2015年陕西各区县物流价格下降不少,但仍然比省会城市西安高,每公斤比西安高出1-2元。
物流冷链仓储设施配备不足。农产品网络交易多为现货销售,产品鲜活,而物流过程中缺乏冷链仓储设施配备,容易导致买卖双方遭受不必要损失,也容易引起交易纠纷。
(4)运营人才资金匮乏
电商技术支持不足。陕西农业市场主体现有管理团队知识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子商务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经营主体虽然也开办网店,但由于专业水平低、网上营销能力不强,网店运营效果不佳。同时,大部分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给予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不高,难以招来电商专业人才。目前陕西各区县从事电子商务运作的人员月基本工资低,农村电商很难留住电商人才,人才流动频繁。
网店运营成本高。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是以企业对消费者、个人对个人模式为主,经营利润较低,而网店开办成本较高,成为一些农业市场主体进入电子商务渠道的拦路虎。据估算,在“天猫”开设一个专卖店铺,其中保证金、每年管理费、租用仓储设施费用、雇请人员费用、网络费用等需20余万元。
(5)电子商务基础条件薄弱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目前,陕西农村网络主要是中国电信,比较单一。在关中地区,农村网络村村通已基本形成,但网络信号差、速度慢,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发展需求。在陕北、陕南等边远山区,尚没有网络设施,更多的农产品仍然依赖传统交易模式,信息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效益减少。
农村电商缺少自建平台。当前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吸引了大量的农村电商流量,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这些平台上获取流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在地方政府或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时候也容易受制于人。一些农村不断创新电子商务模式,与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将当地农副产品加以整合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山阳县仿照浙江遂昌的“赶街”模式,以大秦岭为品牌号召力,建立陕西自己的农产品电商平台--“逛街网”,引导全国消费者在自建平台上购买陕西的农特产品,但当前影响力还有限。
(6)电商扶贫任重道远。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66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陕西占到了50个,约为1/10。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精准扶贫的手段,陕西电子商务扶贫任重而道远。
二、对策建议
(1)积极宣传推广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陕西省农村电子商务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电子商务专题宣传推广方案,充分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体,宣传政策趋势,普及基础知识,播报发展动态,全面提高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形成人人熟知电子商务、户户发展电子商务的生动局面。
加大应用培训。加大农村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电子商务应用培训,提升其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传统企业管理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培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地制宜,依托行业企业开展特色生态产品、特色旅游品牌等推广营销。加强发展电子商务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优秀团体的宣传力度和媒体曝光度,引导形成全社会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突出群众参与。让互联网界流行的“参与感”概念在农村电商的进程中必须从群众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开始。目前陕西农村电子商务总体处于平台主导的阶段,农村的精英调动了一些,但普通农民还没有广泛动起来。电商进村,一方面“工业品下乡”,帮农民买放心便宜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农产品进城”,帮助农民卖定西,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基层服务点建设,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回到农村,但还需要动员起更多的农民成为“电商一族”,能熟练地买,更能在网上卖。
(2)注重规划策划
聚焦资源合力。陕西农村电商物流资源分散,需要整合服务资源,完善建立乡、村一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聚集技术、人力、设施、产品等资源合力,由商务中心统一为农产品代言、销售,降低农村电商经营成本;并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共同探索品牌农产品分等分级、“田头市场+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的营销模式,打破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网络运营商划区、划片分割的垄断壁垒,降低农村电商网络经营成本,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稳步发展。
突出品牌战略。目前陕西农村的网络销售以模仿性设计居多,产品多通过厂家直接来出售,同质化现象严重,需要突出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创新驱动。陕西农村电商需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引导个体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主动率先求变和上档次。品种和质量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和专注上,“人优我专,人优我精”;做法上,“人优我新,人优我转”。二是培育精品。陕西地方政府应根据“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大趋势,积极培育一批像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等有竞争力的骨干品牌,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三是提高品牌意识。不仅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个体知名品牌,而且要积极打造集体品牌,实施品牌化战略。
(3)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构建因地制宜的物流配送体系。陕西农村要以“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等项目为契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主要由邮政等公司承担,结合乡镇服务站点建设,整合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全冷链物流,构建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
整合快递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信息化水平,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支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物流中心。针对在农村一次性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到人到户的物流体系设想在目前都难以实现,对现有的农村客运、公路交通、仓储、县域散货运输、邮政物流等资源进行整合,以县城现有的物流公司、快递公司为基础,组建县、镇、村三位一体物流服务中心。县城物流中心负责城区、镇区的货物集中与分散;镇级物流中心负责村级货物集中和分散;村级零售店负责自然村商品收集和分散,打通商品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一个大数据平台高效协同,完善物流体系建设,让“菜鸟”的努力希望在陕西农村能有突破。
(4)落实人才保障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当前陕西多地凸显的人才瓶颈已经制约了陕西农村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要把人才引进和培育放在发展的战略高度。一是建立体系。要将人才需求纳入已有的人才政策体系中来,进一步完善政策。二是多渠道培养。通过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电子商务企业共建实习和培训基地,打通网商与所需人才之间交流与合作不足的障碍。有条件的协会,可以直接与高校建立更为灵活的“订单式”培训课程。三是注重引进来。积极搭建人才供需交流平台,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为农村和企业引进紧缺急需电商人才。
完善人才配套体系。完善人才培养后续服务与产业配套体系,建立电商创业从店铺装修、摄影美工、写好宝贝详情、电商客服、推广营销、数据分析、后台管理、仓储物流等全环节的培养体系
(5)强化电子商务基础条件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村村通互联网”工程建设,电信、移动、联通、广电要加快实现宽带在农村的全覆盖,确保农村群众能及时、方便地开展电子商务信息查询、发布、交易等等,为陕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网路保障,要不断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实施优惠的接入费率和更高的接入速率。此外,要完善网络支付和金融体系,构建信用和认证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为陕西农村电商发展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农村电商平台建设。陕西农村电商平台要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体、资源共享、专业服务、农民受益”的模式建设,根据农业产业特点,解决目前农业存在的龙头企业少、品牌认知度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政府、企业、协会等主体合作,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展示推广企业产业和农特产品,为买家和供应商打造一个全流程的电子商务平台,缩短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为陕西农副产品的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而打造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6)电商精准扶贫的“五化”
信息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省级财政甚至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逐步加大农村通信、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确农村信息化建设目标,优先制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着力保障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贫困地区农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跨境贸易”是农村电商“三部曲”,“农产品进城”是农村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实现脱贫的关键一步。建立城乡物资交换闭环,缩短城乡居民距离,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产品“买难卖贵”局面,缩短城乡收入差距鸿沟。
乡土化-深挖居民“乡土”情结。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呼吁在外工作和学习的陕西人,宣传陕西的农产品,并在网上推介、售卖陕西农产品,为家乡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同时,政府部门要呵护农民的创业热情,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知识文化的农村大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商务管理的培训,这样可以使农村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品牌化-强化农产品品牌。建立具有标示性的品牌,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区域公共品牌,增强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发挥企业在市场对接、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中的作用,生态化-推进农村电商生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和开放的社会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保护农村传统、绿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第二篇: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讯员:周建伟)
五寨县位于管涔山北麓,晋西北八县的中心。全县总面积为1391.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国家号召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群众逐步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农村道路从过去的“羊肠小道”逐步演变成了现今的“村村通”,农村道路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活动日趋频繁,虽然农村的经济得以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导致事故频发,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就我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五寨县农村道路管理现状
(一)农村道路基本情况
五寨县农村道路共有235公里,大多依山临崖、路窄坡陡、弯多弯急,道路蜿蜒盘旋,气候复杂多变,每逢雨季、雪季,道路湿滑,结冰严重,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二)路面通行环境差
“村村通”工程改造后的路面虽然较为平整,但是修建的通村路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路上进行改造,路面狭窄,会车困难,没有警示标志,尤其在夜间行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弯道过多过急,陡坡较多,许多农村道路还是上个世纪的老路,根本不具备机动车通行条件,往来驾驶员提心吊胆,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道路缺乏养护,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道路由于财力物力有限,道路养护缺乏,导致由自然灾害损毁路面无法及时修补,日积月累,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给交通安全埋下“定时炸弹”。
(三)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地处偏僻,文化素质滞后,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更是知之甚少,无交通安全意识;近几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加速增长,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机动车也纷纷进入到了农民家中,确实为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机动车的增长在给村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多村民交通意识淡薄,没有办理上户和申请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些村民随意乘坐农用车,或带“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摩托车、电瓶车迅猛增长
随着农民朋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摩托车、电瓶车以其轻便、快捷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购买摩托车、电瓶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这些“特殊车辆”全部拥向路面,不但加大了道路的交通流量,也加大了事故隐患,不少骑行摩托车、电瓶车群众缺乏交通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骑行技术不过关,上路行驶不考虑来往车辆,大多数交通事故起因是由于躲避不及而酿成的。
(五)警力不足,农村道路管理“失控”
五寨县农村道路点多线长,然而警力有限,装备更是落后,加之近年来车辆急剧增多,路面管理工作任务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处于“失控”状态,这给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每逢秋季,因村民农用车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往往归咎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全县现有警力139人,具备执法资格民警31人,未授衔工勤25人,交通协管员83人,需要承担车辆管理、事故处理、宣传教育、疏堵保畅等相对重要的管理任务,民警就是24小时不休息,也很难做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勤人员、交通协管员虽然弥补了工作上的“缺口”,但是他们不具备执法主体,往往只能执勤不能执法,警力不足从实质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农村地区警力覆盖更是无从谈起。
(六)农村安全宣传相对薄弱
宣传教育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警力、物力、财力的局限性,农村地区安全宣传工作匮乏,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知晓率低,遵法、守法意识甚是淡薄,接受安全教育机会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隐患油然而生。
二、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一)增加警力编制,落实经费保障。根据辖区农村到道路管辖里程及其特点,增加警力编制,逐步解决农村道路路面管理“失控”的局面,实现路面“零管控”。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将交通协管员逐步消化,将优秀的、工作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协管员通过人社局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在解决警力不足的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工作上有盼头、有动力,有成效。
(二)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全民普法内容,各乡、村要以创建交通安全示范乡、村为载体,建立健全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流动点,利用宣传牌、宣传橱窗、宣传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广泛宣传普及交通法规知识,培养文明交通行为。
(三)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寻求农村道路管理新模式。一是与驻地乡镇联系,聘请村支部书记为本村交通协管员,利用乡镇组织支部书记开会的机会,借会待训,请回中队培训,乡镇年终把农村交通安全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乡村交通协管员及时获取农村道路交通信息,负责本村及附近发生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时,协助中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救助伤员;三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村,认真排查辖区人、车基本情况,摸排辖区无牌车辆,无证驾驶员,督促无牌证车辆上牌落户,无证驾驶人员培训领证,第一时间记录和反映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和道路隐患情况,说服教育本辖区道路违法当事人;四是在赶集会、婚丧嫁娶集中时段、路段劝说群众不要乘坐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安全无保障车辆,教育广大农村司乘人员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纠正和制止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对于不听从劝告者,及时通报中队进行查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四)坚持走交通管理社会化的路子,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联动管理机制,以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为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各部门对交通秩序齐抓共管。落实机动车源头管理行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交通安全责任属地化,切实把交通管理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发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安监部门、交通运输、派出所及农机等部门积极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
(五)由政府部门出资,加大对农村道路改造。针对农村道路安全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交通安全标识标志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要督促公路、交通部门加大道路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安全隐患点段治理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计标准,尽量减少急弯,在弯道路段拓宽路面,增设警示标志,提升路面交通通行能力。拿出一部分财力,重点放在农村道路基础养护上,由村委会制定实施办法,由村民自行养护,创建农村安全畅通大道。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大局,做好农村道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须将该项工作作为长期的一项任务来抓,让农村道路交通发展逐步与城市交通相协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进行的集中体现。因此,公安交管部门要将肩上的担子挑起来,也要挑稳当,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战、锐意进取的精神,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农村道路管理特点,抓住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坚持宣传教育与处罚并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谐、有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篇: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五寨县为例浅谈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讯员:周建伟)
五寨县位于管涔山北麓,晋西北八县的中心。全县总面积为1391.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国家号召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群众逐步走向了富裕的道路,农村道路从过去的“羊肠小道”逐步演变成了现今的“村村通”,农村道路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参与社会活动日趋频繁,虽然农村的经济得以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意识较低,导致事故频发,交通违法行为屡见不鲜,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就我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五寨县农村道路管理现状
(一)农村道路基本情况
五寨县农村道路共有235公里,大多依山临崖、路窄坡陡、弯多弯急,道路蜿蜒盘旋,气候复杂多变,每逢雨季、雪季,道路湿滑,结冰严重,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二)路面通行环境差
“村村通”工程改造后的路面虽然较为平整,但是修建的通村路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在原来的路上进行改造,路面狭窄,会车困难,没有警示标志,尤其在夜间行车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弯道过多过急,陡坡较多,许多农村道路还是上个世纪的老路,根本不具备机动车通行条件,往来驾驶员提心吊胆,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道
路缺乏养护,存在安全隐患。农村道路由于财力物力有限,道路养护缺乏,导致由自然灾害损毁路面无法及时修补,日积月累,路面破损越来越严重,给交通安全埋下“定时炸弹”。
(三)村民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农村地处偏僻,文化素质滞后,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更是知之甚少,无交通安全意识;近几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加速增长,农民的收入也逐年增加,机动车也纷纷进入到了农民家中,确实为农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机动车的增长在给村民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许多村民交通意识淡薄,没有办理上户和申请驾驶证就开车上路,一些村民随意乘坐农用车,或带“病”车,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摩托车、电瓶车迅猛增长
随着农民朋友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摩托车、电瓶车以其轻便、快捷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购买摩托车、电瓶车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这些“特殊车辆”全部拥向路面,不但加大了道路的交通流量,也加大了事故隐患,不少骑行摩托车、电瓶车群众缺乏交通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骑行技术不过关,上路行驶不考虑来往车辆,大多数交通事故起因是由于躲避不及而酿成的。
(五)警力不足,农村道路管理“失控”
五寨县农村道路点多线长,然而警力有限,装备更是落后,加之近年来车辆急剧增多,路面管理工作任务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形势严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
作往往处于“失控”状态,这给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每逢秋季,因村民农用车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往往归咎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全县现有警力139人,具备执法资格民警31人,未授衔工勤25人,交通协管员83人,需要承担车辆管理、事故处理、宣传教育、疏堵保畅等相对重要的管理任务,民警就是24小时不休息,也很难做好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勤人员、交通协管员虽然弥补了工作上的“缺口”,但是他们不具备执法主体,往往只能执勤不能执法,警力不足从实质上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农村地区警力覆盖更是无从谈起。
(六)农村安全宣传相对薄弱
宣传教育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警力、物力、财力的局限性,农村地区安全宣传工作匮乏,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知晓率低,遵法、守法意识甚是淡薄,接受安全教育机会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隐患油然而生。
二、农村道路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一)增加警力编制,落实经费保障。根据辖区农村到道路管辖里程及其特点,增加警力编制,逐步解决农村道路路面管理“失控”的局面,实现路面“零管控”。积极协调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将交通协管员逐步消化,将优秀的、工作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协管员通过人社局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在解决警力不足的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工作上有盼头、有动力,有成效。
(二)加强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政府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全民普法内容,各乡、村要以创建交通安全示范乡、村为
载体,建立健全以村委会为主体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流动点,利用宣传牌、宣传橱窗、宣传广播等形式向村民广泛宣传普及交通法规知识,培养文明交通行为。
(三)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寻求农村道路管理新模式。一是与驻地乡镇联系,聘请村支部书记为本村交通协管员,利用乡镇组织支部书记开会的机会,借会待训,请回中队培训,乡镇年终把农村交通安全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是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通过乡村交通协管员及时获取农村道路交通信息,负责本村及附近发生的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时,协助中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违法行为,救助伤员;三是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文明村,认真排查辖区人、车基本情况,摸排辖区无牌车辆,无证驾驶员,督促无牌证车辆上牌落户,无证驾驶人员培训领证,第一时间记录和反映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和道路隐患情况,说服教育本辖区道路违法当事人;四是在赶集会、婚丧嫁娶集中时段、路段劝说群众不要乘坐三轮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安全无保障车辆,教育广大农村司乘人员遵守交通法规,不违法载客,纠正和制止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对于不听从劝告者,及时通报中队进行查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组织人员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维护秩序。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朋友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出成效。
(四)坚持走交通管理社会化的路子,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构建全社会参与的联动管理机制,以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为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各
部门对交通秩序齐抓共管。落实机动车源头管理行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社会化,交通安全责任属地化,切实把交通管理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发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安监部门、交通运输、派出所及农机等部门积极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努力形成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机制。
(五)由政府部门出资,加大对农村道路改造。针对农村道路安全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交通安全标识标志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要督促公路、交通部门加大道路安全防范设施建设和安全隐患点段治理的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农村道路的交通安全设计标准,尽量减少急弯,在弯道路段拓宽路面,增设警示标志,提升路面交通通行能力。拿出一部分财力,重点放在农村道路基础养护上,由村委会制定实施办法,由村民自行养护,创建农村安全畅通大道。
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大局,做好农村道路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须将该项工作作为长期的一项任务来抓,让农村道路交通发展逐步与城市交通相协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进行的集中体现。因此,公安交管部门要将肩上的担子挑起来,也要挑稳当,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战、锐意进取的精神,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农村道路管理特点,抓住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坚持宣传教育与处罚并重,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和谐、有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 最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实体营销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吸引消费者购买相应商品,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人们日消费习惯,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近些年城市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和完善,电商在城市居民群体中的电子商务已经趋于饱和,发展市场逐渐缩小,很多电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大有作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协调好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是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经济空间布局形式,让广大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也有机会参与到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中来,也让农民群众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将自己的农产品推销出去。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发展比较落后,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 发展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095-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科技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商业经营模。最近几年,以淘宝和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经济效益,其各项业务也在逐渐扩大。随着城市电子商务逐渐趋于饱和,各大电商纷纷改变发展战略,将目光聚集到农村经济中。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是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和条件的控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中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商务发展符合商业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开拓出全新的发展局面。
一、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分析
1.针对农村电子商务政策不断出台
最近几年,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出台的相关政策总结起来就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范和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2014年和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连年提到了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国务院文件,如国务院发布《“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11项重点行动,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同时地方政府也颁布出台了多项监督政策,促进或者规范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我国南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他们在本地区内分别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多种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多样化发展趋势。在每个地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不需要完善复制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而是基于本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属于本地区独特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十分简单明确,基本是在政府帮助之下而进行的电子商务创业行为。
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更加生态化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形成单一的,独大的电商企业或者是农村电子商务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才能发展,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服务体系。最近几年,在各个乡镇地区出现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系统,客服服务体系,培训体系等各种完善的生态化系统不断涌现,从而逐渐构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生态化模式。一个地区如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风生水起,那么在这个地区内部一定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尤其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工作经验,同时还有十分有活力的市场在其中进行推动,因此,在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形成生态化的服务体系。
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民运用互联网的意识不强,网络覆盖率低
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都是群山环绕,在科技方面相对落后,尤其体现在智能手机和PC端的设备的普及,这就意味着网络覆盖率并不高,即使有网络也只是一小片区域,因此对在线购物体验形成了一种阻碍,甚至有些农村根本收不到网络信号,那就更谈不上网上购物了,互联网的覆盖率依然比较低,还有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电脑,没有使用过电脑,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还比较陌生,不敢投入其中,互联网覆盖率不高的问题直接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按时发展。
2.缺乏专业电子商务人才
城市和农村两类人群在电商服务的使用行为上存在不少相似之处对于这两个群体来说,他们最常使用的电商都是淘宝和天猫,最喜欢买的品类都是电子产品、家电、服饰等,在网购过程中最在意的依次均为价格、品质、售后、物流等。但在农村地区的存在的普遍现象,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农村对网购的认识更加缺乏,也就是说,要想发展农村电商,前提还要教会农村的用户懂得网购,并慢慢去接受这种购物模式,显然,这是一项大工程,改变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并不容易,如果找不到快速的方式解决,那么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漫长。同时,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有限,工作环境较差,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不愿意在农村开展工作,人才引进难度大,人才留不住现象十分突出。由于专业电子商务人才不足,严重影响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互联网体系建设很不全面,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和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严重滞后,这种情况一方面会严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还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信息传递效率,导致信息传播越来越困难,村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逐渐降低。此外,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依靠一个完善的仓储物流体系,但农村地区关于这方面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由于农村大多处在偏远的地方,交通极其不便,而电商的发展必定存在的一个物流环节就会受到阻碍,没有便利的交通,在物流配送上达不到要求,即便能在用户购买商品之后如期完成配送,那么其成本也远远高于城镇配送,这就形成了一大难题。
第五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对丰都县双路镇的调查
刘祝秋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650201)
摘要
当今社会,我国农村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主流,农村居民中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居民对网络购物及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农村网民的特点以及基础设施的制约使商务应用在农村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需要经过不断的尝试改进,需要得到社会的多方面支持。
关键字: 农村电子商务
基础设施
人才
因地制宜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对丰都县双路镇的调查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
(一)电子商务的理念
电子商务的概念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从事B2B、B2C的各类商业交易活动。按照IBM公司的定义,电子商务=WEB+企业业务。它所强调的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应用,是把买方、买方、厂商及其合作伙伴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企业外部网(Extranet)结合起来的应用。比较严谨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资料(EDI)、电子支付手
段、电子订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形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交易前的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应答订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涉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二)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这种新的电子模式能推动农业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但目前,电子商务行为大多局限于城市里的消费人群和部分服务商品类企业,在广大农村还没有推广开来。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特点有:
1.农村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
一方面一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传统交易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等,使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2.农业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区域性谋略
我国当前提供农业电子商务服务的网站为数不少,但由于农村软、硬件的缺乏,网络接通农户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使得农民不能通过直接有效的途径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校大,农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这进一步促使农村电子商务问题复杂化。因此,农业电子商务必须深入考虑区域特点,才能更好地发展。
3.农产品需求的不可预知性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农产品生产区域和生产者相对分散,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产品不耐久存,农产品种类繁多而品质评价的主观因素较强,这些因素极大地阻碍着农产品生产产业化和流通现代化,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难点。
4.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面窄,正处于萌芽时期
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成长期。东部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已初具规模,而西部偏远山区电子商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偏远的山区,由于互联网覆盖面 2
积狭小,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全面等,导致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的覆盖面窄,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萌芽阶段。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关于《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用户超过6.5亿》分析预计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互联网用户人数将超过6.5亿人,这个数字仍不足中国总人口的50%。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中国农村地区。尽管中国农村宽带覆盖率不平衡,但大部分新用户都来自农村地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在网吧接触网络的农村年轻人。另外,农村地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最活跃的用户群体。在农村互联网用户中,年龄低于30岁的用户占77%,低于20岁的超过农村互联网用户的一半。除了中国政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农村互联网渗透率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09年,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07美元增长至758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09年的时候,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882美元的人占农村总人数的3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4%。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有着比较好的发展条件。
2012年春节期间我对丰都县双路镇农民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访谈。
重庆市双路镇位于丰都县县境西南部,长江穿过双路镇边缘,距县城13公里。面积104.5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丰都至石柱和金竹滩至高家镇公路过境,重庆至上海高速铁路也经过该镇。2012年来该镇大力改善乡村道路双路镇通往各乡村道路基本硬化,交通比较方便。有以榨菜、建材、酿酒、饮料、建筑、运输、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烤烟、茶叶、桐油等。除此之外,大部分家庭还拥有自家的果园,除了自己吃以外还对外进行销售。
为更好地实施“兴工强镇、富民兴镇”战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7月,丰都县双路镇组织召开辖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会。双路镇党委、政府认真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言,并作好记录,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搭建引导、智力、服务、协调四大平台,协调各种事宜,用实际行动用活用够政策,壮大非
公有制经济整体实力。
座谈会上,与会的2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的代表畅所欲言,就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难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使用等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会议强调,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注重与渝利铁路、产业大道、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以及森林、肉牛、果蔬等重点特色项目建设结合,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项目,打造品牌企业,把企业做大做强,回报社会,造福镇民。
通过对双路镇的20位农民调查后,我发现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村居民中年轻人大都会使用电脑及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调查得知,该镇农民能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一般是学生为主,年龄在10岁——30岁的人有80%~90%都会使用电脑。30岁——50岁大部分都能使用手机了解天气预报、农业知识等。此外,该镇的农民大部分听说过电子商务,且少部分人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了解。一些被调查者认为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是很有必要的,他们认为时代在进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一种有效策略。
(二)农村计算机拥有量及基础设施较差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家庭电脑拥有量较低。在当地大学生一般都拥有笔记本电脑,有少数比较富裕的家庭拥有自己的电脑。此外,由于农村网络覆盖面积小,一般农民就算拥有自己的电脑上网也是比较困难的。
(三)当地还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据了解双路镇还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周边地区也没有。该地区政府为发展地区经济也大力支持有农民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虽然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在该地建立网站还是比较困难的,被调查者也不知道建立电子商务网站该如何入手。
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义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传统的农业商务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式的落后,直接导致农产品销路不畅,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有利于商品信息的快速传播,还对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打破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提
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创造条件。(一)改变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节约生产及销售成本
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阻力小,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长,从农业生产者到消费者环节较多,导致农产品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中的成本过高。首先,电子商务将农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拓展了传统交易方式的同时简化了供应链环节,降低了农产品交易成本。其次,可以解决小农户的销售途径,避免因为产量小而没有经销商收购。再次,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往往并不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生产行为。如该镇一般种植油菜、小麦、玉米、水稻及水果等。这种习惯性行为导致的往往是不了解市场需求状况,造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农业生产风险。农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于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二)有利于农产品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农村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扩大农业生产,提高生产质量等。他们会购买新进设备、生产资料。当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当地设备资料等价格也不尽相同。农村生产一般为较小的农业个体,购买生产资料设备等投资资金也不够充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应运而生。它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更多不同地区的产品设备、生产资料。缓解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资料、设备短缺,而引起的价格差异,有利于全国内生产资料、设备的优化配置。使农业生产者对于生产资料、设备选择的多样化,更能使他们购买自己合适的商品,使其购买的成本降低。从另一方面来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们的收入就增加了。
(三)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生活方面,农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一样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超市、商场等成规模的规范的购物场所,农民购买物品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农村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使得人们对商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而在线营销的普遍低价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村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的缺乏,也为相关方 5
面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有利于提高农村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生产者始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去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始终是一个问题,例如:重庆市丰都县双路镇,2011年橘子的收成非常的好,该地区农民很高兴以为又是一个丰收年。但2011年去收购当地的橘子经销商非常少,使大量的橘子都腐烂在果树上,导致农民的收入遭受严重的损失。这正是由于农民生产的分散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造成的。
农村电子商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户的生产形不成规模,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效率低,成本也极其高昂。电子商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小农户组织在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
四、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从国内外电子商务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发展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用户对物流,信息等环节满意度低,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定,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那么对于建立在更为传统产业基础上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而言,其制约因素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中国信息产业信息网显示,从城乡互联网的普及率来看,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对比2010年以来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2007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仅为20.2%,2008年差距扩大为23.5%,2009年差距拉大为29.6%。由此可见,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发展速度。互联网在城乡的发展差距拉大,在导致农村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因素中,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薄弱,公共上网资源匮乏和农村上网成本相对于农民收入水平仍较高是最重要的两大原因。(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乏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弱,对电子商务了解不深,而懂得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又不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这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严重缺乏。
(三)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有序地进行。在我国现有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首先,在内容上,网站内容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其次,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发布,但很少发布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而农业生产真正需要的这种具有指导意义信息。再次,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个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互相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在推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尚未发挥。
(四)农产品生产和农村消费主体的分散性和规模小
家庭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 每家农户就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农产品生产存在着分散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到农产品生产的特点。
由于农村居民人口众多而且居住较为分散,导致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分布面广、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千千万万的个体农户,数量庞大,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品种繁多,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具体到每家每户,其品种规模却又很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农村市场的巨大差异性, 带来农村市场本身以及农村市场系统和其他市场系统之间衔接的复杂性。农村市场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农村服务的多样性和个体服务的专业化,必然对建立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存在安全隐患
在大部分的农村中,电子商务应用属于新兴产业,人们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农民更愿意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模式,此外,一些网上诈骗的案例使他们产生畏惧。现代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而网络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加上农村网络硬件、软件设备的落后以及缺乏安全技术支持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趁机会。目前,我国电子支付的手段尚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正在探索阶段,这给农民网上从事经贸活动带来很大的风险。这些都是长期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问题。
五、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
(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了城乡互联网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应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村个体收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中小学电脑室的建设,与其合作投资扩建。学校机房的对外开放为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节约一部分成本,既满足了学校教育的需求,也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善了农村用户的网络环境。另外,移动手机的普及,为农村的信息化有增加有效途径,采用手机支付、下订单等,电脑与手机移动商务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网络系统。
(二)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根据农村现状我们应该把握政策机会,把“大学生到农村支教、担任农村村官”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进行“技术扶贫”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首先,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支教老师进行电子商务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并带领村民学习电子商务知识,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其次,与高校和企业建立联系,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相关讲座,将产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同时引进电子商务成功案例,让农民感受效果了解未来农村的发展趋势。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并提供技术指。再次,重点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培训人才。在农村具有号召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培训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培训效率,达到培训的目的,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三)政府应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政府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1. 应该加大多农村网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网络系统有效的升级,引进好的硬软件设备,提高网络的安全性。2.应加大对乡村道路设施的建设的投资力度,保证物流的有效到达。3.应通过制定政策支持金融企业向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四)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研究。充分借鉴国外在信息立法以及其它的一些体制和做法比较完善的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信用环境的建设,以保证网上正规渠道技术、产品、市场信息的可靠性,以形成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
(五)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和教育
在农村电子商务活动中,农业生产者当然占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宣传活动,以取得农民的支持。首先,将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的地区作为示范,从该地区抽调一些新近知识分子、大个体用户(什么意思)给该地区农民进行宣讲,传授一些网上交易支付的经验。其次,还可以组织一部分有号召力的农民群众到先进示范的地区进行考察,体验先进的购物模式或销售模式。让他们相信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再次,应组织农民学习怎样有效抵制或防范木马程序。
(六)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一方面,发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可以发展农村团购。在村或乡镇由一人或二人担任团购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可以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该团购负责人主要任务是把个体需求变成整体需求。就是把每家每户的订单汇总整合,把该乡或村的总体需求,下订单给商家或厂家,方便商家货物的发送和物流的有效配送,有效的满足农村用户的需求。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个体的分散性的弱点。
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对外销售,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自产自销方式,这样成本会较高,对市场的判断也不准确。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多元化的物流模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典型。这相当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物流业务在现阶段“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实行订单或成片租赁开发的公司,可以自营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从事物流业务,结果都可以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产品更快的进入流通领域。另外物流公司方面应该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和水果蔬菜等的保鲜技术,使电子商务开展的地区物流的有效完善和保证农果产品到达购买者手中不会腐烂,缩短物流运输时间。这样不仅能得到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增强了该公司的竞争力,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此外,物流公司还可与在乡镇均设立网点的中国邮政签订合作项目,保证商品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用户手中。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产业网.信息化要闻-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 用户超过6.5亿 [2]刘亚峰.电子商务概念.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3]刘娜. 物流配送[M ]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4]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导刊 [5]李旺彦.商业时代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J]《集团经济研究》
[6]吴叔平.电子商务价值链与赢利模式[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7]冯英键.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梁雄键.中国电子商务热潮下的冷静思考.各网络媒体转载
[9]宋迎春.电子商务果品流通的新方式[J].物流科技.2003,No.4:PP.23~2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