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

时间:2019-05-13 06:5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

第一篇: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

在石化能源贮存上,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煤化工产业越来越引起重视。虽然近期煤化工降温,煤化工产业方面尚存在不少投资风险,但长远来看,发展煤化工将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兖矿集团、神华集团等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走在了前列。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的主要模式有:

1.兖矿集团——人才基地模式yan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山东兖矿集团在做煤炭主业的同时,开始进入煤化工领域,探索采用洁净煤技术利用矿区高硫煤的路子。他们算了一笔账:煤炭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链越长,附加值越高。把煤炭转化成焦炭可增值50%,转化成甲醇可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增值10倍。但在开始进入煤化工新领域时,兖矿深感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缺乏,他们想到了兼并化工企业的发展之路。

鲁南化肥厂始建于1967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化工生产与科研开发的化工企业。资产总额为19亿元,主导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25万吨、尿素35万吨、甲醇15万吨,碳酸钾2.5万吨,还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各种高纯气体、塑钢型材、保健品等十余种产品,其中尿素为“国家免检产品”。企业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化工五百强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国化工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山东省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和山东省特级信誉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通过了质量、安全、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

当时,鲁南化肥厂由于引进大型煤气化装置,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贷款包袱重,企业经营困难。通过对鲁南化肥厂经营状况的多次分析论证,兖矿集团认为这一兼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了优势互补,可以享受国家兼并政策。而鲁南化肥厂解决了发展资金的来源问题,很快可以走出困境,扭亏为盈。1999年底兖矿集团(注入资金2亿元)成功兼并鲁南化肥厂。

兖矿集团兼并鲁南化肥厂后如虎添翼,将鲁南化肥厂定位为集团发展煤化工的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品深加工三大基地,推动企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2年,兖矿集团成立煤化分公司,建设了国泰、国宏、国际三大煤化工生产企业。接着,他们又走出山东,到资源丰富的西部发展,组建了贵州、陕西、山西三大分公司。目前,兖矿集团形成了63万吨甲醇、217万吨焦炭、40万吨尿素、20万吨醋酸、10万吨煤焦油等生产能力。同时,兖矿集团进军西部的战略也实现快速推进,陕西榆林60万吨甲醇项目、贵州开阳50万吨合成氨项目、山西天浩10万吨甲醇项目进展顺利。当初进入兖矿集团的鲁化人遍布兖矿国泰、国宏、国际、贵州、陕西、山西这些煤化工企业,成为兖矿实现企业腾飞的主力军。

兖矿集团1998年开始涉足煤变油研发。2004年11月,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万吨级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和100吨╱年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试成功。国家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认定,兖矿已掌握煤炭间接液化的全套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兖矿榆林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项目申请报告》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核评估,计划2010年投产。根据其规划,将最终形成年产1000万吨的能力,其中一期工程为500万吨;在起步阶段的产能则设定为100万吨,总投资约109亿元。

2.晋煤集团——并购扩张模式

晋城无烟煤集团在煤化工产业上起步较早。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上,按照“新建、并购、研发”并举的指导方针,煤化工产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早在2003年,晋煤集团与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强强联合共同发起成立了“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高平“3652”(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联产6万吨甲醇)和闻喜化肥厂“1830”(年产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尿素,联产4万吨甲醇)改扩建两个项目;近年来,晋煤集团通过上下游供应链关系,进一步加大了对化肥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目前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共控股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煤化工公司,煤化工产业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形成了公司煤化工产业群。已形成405万吨/年的总氨生产能力,其中合成氨能力295万吨/年,约占全国的6%;形成362万吨/年的尿素产量,约占全国的7%。在化工产业中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积聚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而且积聚了一大批煤化工人才,为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了科学开发和利用“三高劣质煤”资源,他们还积极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共同组建了“山西天河煤气化公司”,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灰熔聚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建设年产10万吨合成油示范工程项目。

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山西省临猗化工总厂、闻喜县化工总厂、广灵县化肥厂、新绛县化工总厂、稷山县化工铸造厂等企业基础上组建的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4户重点企业之一,是山西省最大的合成氨、尿素、甲醇生产企业。2006年跃居全国化工企业50强和全国氮肥企业10强,综合实力山西省工业企业30强。集团公司兼并时拥有总资产13.2亿元,净资产3.96亿元,氨醇总生产能力50万吨/年,年产尿素52万吨、碳铵30万吨、复合肥10万吨,硝铵3万吨,甲醇8万吨,甲醛3万吨、液氨4万吨、硝酸、硝盐各1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化肥化工企业,成立于2004年9月6日,是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晋煤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285.71万元,晋煤集团占注册资本的76.89%绝对控股。2007年1月,金石化肥与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资合作,持有其35%的股权,拥有其51%的表决权。公司现有员工4000余人,年产值12亿元,总氨年生产能力为45万吨,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金石化肥将在石家庄市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投资,与河北省重点项目石炼化炼油扩能改造工程同步,分两期配套建设年产6万吨氢气、30万吨合成氨等工程,该工程已经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到2010年末,金石化肥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成为省市化肥化工行业的支柱企业。

同时实施低成本扩张,控股成立了“开封晋开化工公司”,相对控股了“江苏恒盛化肥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与股权转让,相对控股了山东明水化工公司和山东联盟化工公司、山东章丘日月化工公司、安徽临泉化工有限公司、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晋巨化工有限公司等。煤化工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为适应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2007年4月晋煤集团成立了煤化工产业发展局,为晋城煤业集团公司内部副局级建制的职能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

发展政策、组织实施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集团公司内部煤化工产业经济运行信息交流平台。

3.平煤集团——专业化管理模式

平煤集团公司是我国较早发展化工产业的煤炭企业,近几年,平煤集团围绕做大煤基产业链,先后并购重组了平顶山的天宏焦化公司、飞行化工集团和开封的东大集团、精细化工厂、首山焦化公司、河南蓝光发电公司和许昌能信热电公司。2007年11月,平煤重组了河南蓝天化工有限公司,拥有了全国生产能力最大的8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持续的对化工产业的兼并重组,成为平煤煤化工产业发展平台,使平煤集团在短时期内煤化工产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发展成为平煤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此外,集团公司与浙江大学、天津化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天宏焦化(集团)公司,前身为平顶山市焦化厂,最早建于1958年,1990年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9月并入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为年产冶金焦炭100万吨,焦油5.5万吨,粗苯1.4万吨,城市煤气6000万立方米,同时还生产炭黑、工业萘、煤沥青和多种炭素制品。

飞行化工(集团)公司是在原平顶山化肥厂基础上改制组建的企业集团。该集团是河南省化肥生产四大骨干企业之一,国家大一型企业。平煤集团分别于2003年8月和9月收购国家开发银行47.7%和平顶山市财政局43.1%股权后,拥有飞行集团90.5%股权,成为控股母公司。飞行集团为河南省第一家投产的尿素生产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经营,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4万吨/年产合成氨、40万吨/年产尿素等其他化工产品。

蓝天化工集团河南蓝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化工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和国家发改委农药定点生产企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年产80万吨甲醇生产企业。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精英销售团队。并正在申报待核准的20万吨烯烃国家示范项目、100万吨二甲醚项目等。

2008年,平煤集团实施体制改革,从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建设千亿元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发展高度出发,在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反复论证,吸收了本企业多年的改革实践经验,借鉴了宝钢、兖矿及德国鲁尔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做法,还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权威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最终形成改革方案:即以经营管理为主、高度集中控制的集团公司总部,转型为以战略管理和投资管理为主,对主营业务适度控制的企业集团总部;直线职能型和经营控制型混合控制的管理模式,调整为以战略控制为主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子(分)公司、事业部制为主,专业化管理与区域化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成权责明确、控放适度、运转高效、管理科学的组织体系。改革重组后,下属73个单位归并为平煤股份、建工集团、医疗集团3个专业化公司,物业、化工、电力、装备4个事业部,平禹、瑞平、蓝天、长安4个区域公司。新组建的几大战略业务群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活力。

4.中煤集团——借力跳板模式

中煤集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打造煤炭、煤机、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煤炭产业中煤集团在全国排名第二位,煤机产业拥有实力雄厚的张家口煤机厂和北京房山煤机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2006年中煤集团的煤化工产业处于真空状态。兼并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后改名中煤龙化集团公司),成为中煤集团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的基地和平台。

中煤龙化公司是集煤炭、化工、城市燃气生产输送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前身是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于2001年12月组建的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册职工一万余人,固定资产近40亿元。随着哈尔滨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大庆天然气置换城市煤气的战略调整,企业改制进入实质阶段。2006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将哈尔滨煤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哈尔滨市液化石油气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煤化工的核心技术是煤气化,依兰煤气化厂是国内第一家煤气厂,日产净煤气242万立方米,拥有雄厚的煤气化技术力量。中煤龙化公司组建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扩建甲醇生产线并新成立了中煤龙化哈尔滨煤制油有限公司,利用油母页岩和高炉煤气生产煤化工轻油和重油。2008-2010年,中煤龙化将完成25/年万吨甲醇项目,形成48万吨/年的甲醇生产能力;在已开工的60万吨/年的油母页岩基础上,再投建一配套70万吨/年油母页岩项目,加上现有的油品生产能力,油品生产能力将超过15万吨/年;并规划将部分甲醇转化为4万吨/年聚甲醛、5万吨/年二甲醚项目。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

在此基础上,依托中煤龙化的煤化工技术和人才,中煤集团借助中煤能源股份,募集资金投向鄂尔多斯的2500万吨煤矿、420万吨甲醇、300万吨二甲醚及配套项目以及黑龙江的1000万吨煤矿、180万吨甲醇/60万吨烯烃及配套项目,形成集团煤化工产业体系,实现煤炭、煤化工和设备制造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战略愿景。

5.阳煤集团——战略大重组模式

近年来,阳煤集团实施“煤与非煤并重,做大与做优并举”战略,除煤炭基础产业外,以炭加工转化为主线,按照就地转化、循环利用的原则,阳集团近几年有选择地进入了相关产业,形成了电力、铝业、化工、磁材等四大非煤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煤化工产业发展上频出重拳,煤化工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壮大。为了发展煤化工,阳煤集团已经在其内部专门组建了一个“化工局”,主要运作煤化工项目。

2008年2月,阳集团与山东淄博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签订战略重组协议,取得了后者35%的相对控股权,阳集团首次进军下游化肥企业,成为齐鲁第一化肥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齐鲁一化是2004年12月改制后的一个具有完全独立法人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齐鲁一化年生产能力为合成氨14万吨,尿素23万吨,联合甲醇4万吨,蒸汽80万吨,发电4600万千瓦时,每年对无烟块的需求为20万吨。

2008年9月,阳煤集团与深州化肥总厂签署了并购重组协议,并成立了阳煤集团深州化肥有限公司,阳煤集团持有51%的股份,处于控股地位,而另外的49%股份,由深州市方面持有。深州化肥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以生产碳铵、甲醇为主的煤化工企业,目前具

有年产合成氨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深州市最大的工业企业。在签署并购重组协议的同时,深州市政府与山西阳煤集团就“合作推进100万吨醇醚燃料项目”也正式签约。据称,这一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每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是当地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同是2008年9月,山西省国资委已将三维华邦资产整体划入阳泉煤业集团,山西三维华邦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这样,阳煤集团旗下拥有了(600348)及刚刚收编的山西三维两家上市公司。山西主要从事化工、化纤、建材产品及焦炭的生产与销售及出口贸易,成为阳煤集团发展煤化工的重要基地和产业平台。华邦集团是全国520户重点企业和山西省34户优势企业之一,属国家大型一类高科技企业。华邦集团是以电石乙炔为原料,主要生产聚乙烯醇、白乳胶和丁二醇的化工企业,主导产品聚乙烯醇年产量为7.5万吨,在国内10家同类企业中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工艺控制最先进、产品市场形象最好,引进德国汉高公司技术生产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产品,规模为3.5万吨,40余个品种,生产能力和技术含量均具全国同类企业之首。

2008年9月,阳煤集团与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战略重组签约暨新企业成立挂牌仪式在胶南隆重举行,双方合资成立山西(阳煤集团)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关停长达两年之久的恒源化工被成功盘活。

青岛恒源化工有限公司是在原青岛胶南厂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始建于1969年。恒源化工曾是青岛市的百强企业之一,是胶南市重点骨干企业,通过严格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实施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快速发展,为胶南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产业升级的需要,2006年被关停。关停之后,胶南市积极实施“治”与“救”并举的新思路,盘活闲置资产。双方通过多次磋商,对恒源化工成功实施了战略重组。重组后的恒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大力实施煤产品深加工,在胶东地区建设新型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

6.陕西煤化集团——联合重组模式

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是陕西省省属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是由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煤化工企业于2006年6月重组而成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拥有25个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资产总额达200亿元。

陕西煤化集团公司成立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以煤业为主体、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一体两翼”战略,并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了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暨甲醇制烯烃工程实验室。其中,化工研发中心着力实施的《甲醇羰基合成制醋酸酐技术研究》已取得实验室数据。煤化工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渭化集团公司是大型化肥企业。目前企业拥有12个子公司、分公司和事业性单位,总资产33亿元,在岗员工1640人。产品形成了以尿素为主导,以高纯气体、煤化工助剂和其它化工产品为辅助的4大系列十多个品种,销售规模6亿元。公司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我国煤化工领域和大型氮肥行业具有显著优势和影响。今年开工建设年产

20万吨甲醇、联产1万吨二甲醚项目,拟建年产1.2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规模将增长一倍以上。

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1997年8月由原陕西省华山化肥总厂整体改制而成的省属国有大型化工企业,同年由集团公司控股,联合11家投资单位共同发起设立了陕西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现有员工3600余人,总资产12.5亿元,注册资本4.1亿元。年产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硫酸15万吨、磷酸二铵14万吨,甲醇3万吨,三元素复合肥5万吨,编织袋1000万平方米。

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是在陕西省最早兴建的焦化专业生产企业——原陕西省焦化厂基础上组建起来的股份制多元化企业,是全国50家最大炼焦煤气企业之一。公司于2002年2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冶金焦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生产优质冶金焦及化工产品而著称。拥有员工2500余人,该公司有年产30万t的机械化焦炉,年入洗原煤60万t的选煤厂,以及年产硫酸铵3000t、粗苯3000t和万吨焦油加工等配套化产设备。1987年建成了年熔化1万t玻璃液现代化生产线,1994年利用剩余煤气建成每小时发电量2000kw的发电厂一座,使能源做到了综合利用。并朝着构建100万t焦,60万t选煤,10万t焦油加工,5万t玻璃液生产线和矿泉水生产线,最终形成300万t机焦综合生产能力等多门类、多品种、宽领域的大型综合焦化集团,建成西部焦化产品生产的精品基地的目标迈进。

7.神华集团——战略大布局模式

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神华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战略在于占领煤制油的制高点,在国家的支持下已基本完成煤制油的战略布局。目前神华集团在内蒙、新疆、宁夏、陕西等4个省区建立7个大型的煤制油/煤化工基地,预计总投资将超4000亿元,到2020年形成年产煤制油3000万吨和煤制化工品400万吨的生产能力。神华集团控制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国内最好的煤炭资源和最适合发展煤化工的基地已经被神华集团捷足先登。目前已有位于鄂尔多斯的世界首套1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位于银川市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P)项目、位于包头市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O)项目等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实质性开工建设。

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目前全部在集团公司操作。神华集团位于鄂尔多斯的煤直接液化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CL液化技术,年产油品108万吨,年用煤量345万吨。其一期工程生产线总投资为245亿元,建成后将年产各种油品320万吨。按照计划,二期工程也将于2010年投产,建成后将年产各种油品280万吨。另外,神华集团与南非沙索公司就引进后者的煤间接液化技术进行谈判,按照50:50的股权方式进行合作,可研项目预计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在新疆、宁夏、陕西等地规划的煤制油项目也已启动了前期工作。并规划未来几年将在新疆建设820万吨规模的煤变油项目,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制油基地。4大煤制油基地投产后,神华集团油品总产能达到3000万吨,预计投资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将牢固树立起我国煤制油的霸主地位。

为推进集团公司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集团公司设置了煤制油和煤化工部,作为煤制油与煤化工产业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集团公司煤制油的煤化工产业的规划、立项和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了神华集团煤制油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煤制油的技术平台。

在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上,我国煤炭企业是各有所长,各有特点。除上述几种模式外,永煤集团并购义马煤气化公司及安阳化工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兼并安徽淮化集团、平煤集团控股蓝天化工集团等,都通过兼并或联合快步走上了发展煤化工之路。通过兼并重组获取煤化工产业技术和人才,壮大煤化工规模,是本世纪初煤炭企业煤化工产业最具特征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煤炭企业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篇:发展煤化工产业

发展煤化工产业,有利于推动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

一是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彻底淘汰土焦、改良焦,限期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重点在炼焦煤、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建设焦炭、电石生产基地,新建焦炭不得低于200万吨/年(焦炉炭化室高度须4.3米以上),电石不低于30万吨/年(单台炉容量≥25000KVA)。

二是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粮棉主产区建设百万吨级尿素生产基地。新建煤制合成氨装置,加压气化不得低于30万吨/年,常压或低压气化不低于20万吨/年。

三是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其中,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化试验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烃产业化步伐,适时启动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烃工程的建设。新建煤制油品不得低于300万吨/年,煤制烯烃不低于60万吨/年,煤制甲醇和二甲醚不低于100万吨/年。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近年来,焦炭、电石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尚需继续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集中度。

但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对资源、环境等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实际开工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并不多,大部分项目尚在规划研究阶段。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近一时期煤化工产业电石和焦炭等产品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承受能力片面追求产业发展速度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了上述问题对资源供给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负面影响;从产业布局、资源使用、环境保护、安全运行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应把握的原则;要求各地区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深刻认识盲目发展的危害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发展全局,综合平衡各方面因素,正确处理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源、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关系,从规划入手,加强煤化工项目管理,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正逐步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变。石油替代产品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必要的,但煤化工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近期工作重点是: 抓紧制定、出台煤化工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电石、焦炭等行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煤制甲醇、二甲醚、油品、烯烃等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新型民用和车用燃料使用示范及标准制定工作。

从各方面进展情况看,“十一五”期间,焦炭、电石等行业结构调整仍是煤化工产业工作重点。煤制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要待试点、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后,才能逐步展开。目前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各地区要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切实做好煤化工产业发展和项目审核工作,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认真清理;科学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产业的衔接,为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化工产业要充分处理好与原料的衔接关系,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尽量利用劣质煤、高硫煤进行煤化工产业;充分处理好与水资源的关系,我国产煤地区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大,大规模的煤化工可能会打破局部地区水平衡,水资源成为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企业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情况。

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

目前世界化学工业重心东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对我国化学工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推动化工产业内在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化工产品市场持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化学工业集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进入煤化工领域门槛相当高。首先是资源保证问题,煤化工产业项目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很高,且消耗大。以水为例,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此外,还将面临环保容量的限制发展和倒逼机制问题。

“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做后盾,两者缺一不可。如何计算和衡量因石油紧缺及油价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实际上油价走势谁也预测不准。”李晨表示,“煤化工是一个巨大型项目,进入这一行业,必须有强大的煤炭资源做背景,同时要有煤气化等核心关键技术。”

为避免煤化工项目的盲目跟风,去年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煤气化和煤液化项目的建设。煤化工项目各项消耗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强制性规范要求。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产业面临升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作为价值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的煤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形势是技术与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领域应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

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

对如何促进我国化肥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建议,国家要出台优惠和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大化肥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制造。

费维扬说,现在煤炭的大化肥国产化示范装置有了,要促进其推广。还可以选择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集成国内创新技术,对国外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争取以比引进国外技术低50%的成本,建成处理能力提高50%和能耗降低20%的年产50万吨合成氨示范装置。在二三年内实现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工程后,在“十一五”后期组织推广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

我国煤化工领域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煤为原料。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并在近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基于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技术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速度,能源化工项目已经启动。

有专家表示,我国煤化工业能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专家同时提醒,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正值工业化的前夜,还远不到大型工业化的程度。因此,“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煤化工需要适度发展,稳步推进。”而对于企业来说,因为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行业处于启动期,因而要慎重进入煤化工领域。(记者赵惠 见习记者卢青/证券时报)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20 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

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山西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实现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等广泛运用于煤矿开采、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深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煤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煤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实现研发突破并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支撑煤炭、焦炭生产和销售的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运煤的铁路和公路专用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煤炭、焦炭等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网上定货、交易的现代电子商务;等等。

第三篇: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模版)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

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

一、宏观环境分析

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

目前全球有117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共有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28%,北美占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

2.我国能源格局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至20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会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GDP下降0.8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

二、行业分析

1.上游供应分析

国家能源权威机构对十一五能源纲要的解读指出:优化能源结构非常重要,以煤炭为主体是现实,优化能源结构是方向。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高达70%的比例,这是由我国的现状决定的,但并不说明我国能源结构是优化的,以石油中心转向以煤中心是适宜的。煤炭的生产能力有很多要素决定,当年产量超过到20亿吨,开发难度及成本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几个产煤大省的生产负荷已达极限,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可持续增长造成极大破坏。

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尤其是2004年以来上升非常快。2006年,煤炭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已经上升到了220元/吨,比2001年上升了一倍多。考

虑国内存在价格“双轨制”的变革以及中国未来对煤炭等基础化石能源的需求,以及“一金两费”政策的出台也将部分抬高煤价,中国国内中长期煤炭价格上涨幅度预计会在10%~15%左右。煤价的走高结合长期油价预测走平(2010年55美元/桶、2025年54美元/桶和2030年57美元/桶,),也将减少部分对利润追逐的投资。

因此,长远看煤化工的原料供应并非没有压力。目前全国煤炭行业销售毛利率为9%左右,盈利能力有减弱趋势。而200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的非理性投资后果逐渐显现,潜在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从这一点看来,煤炭企业下游多元化投资的内部吸收,使低成本煤炭上下游一体化极具投资前景。

煤炭行业2003年来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固定资产投资高居不下,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潜在产能释放的压力较大。政府基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安全事故的压力,不断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煤炭产能大规模释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按照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年鉴中给出了行业统计数据:2004年有4.4亿吨施工规模。2005年,整个煤炭建设规模为8.5亿吨左右,施工规模为7.57亿吨左右。未来三年平均投放的产能最少在2.5亿吨/年左右,我们估计2007年的新增产能投放规模为3亿吨左右。今年我国的煤炭产量大约为23.5亿吨左右,2007年的产量增速预计为10.6%—12.7%。

结合上表,虽然近几年国内煤炭产能快速增长,但考虑基于安全生产大小煤矿的关闭和现有煤矿产能核定,预期2010年国内煤炭产量在30亿吨左右,“十一五”期间,国内煤炭供求关系基本平衡,并没有给煤化工留出太大的产能空间作为。2007年及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运力将趋于紧张,运力的非均衡分布可能会导致局部富裕区域将产能转向煤化工消化。

综合,煤炭行业形式,不难看出今后几年煤化工的投资方向以地区性产业集群建为主,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将占很大一部分,而由于种种条件所限,产业投资规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庞大。

2.生产技术

有机化工行业发展大致经过农业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三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原料成本的比较优势,三个阶段依次推进。如果仅从产品替代关系,不从经济性、技术角度考虑,则煤化工能够完全取代石化产品。煤化工主要包括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3.细分产品市场投资分析

1)传统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利用方法是煤炭高温焦化,焦炭是主要产品,而焦炉煤气和富含烃类液体的焦油是焦化的副产物。国内传统焦炭行业和电石行业新产能建设一直不停,短期内过剩产能难以消除。但由于国内大量民营焦炭企业的存在,2010年前采用技术先进的粗苯加氢精制装置投资依然看好。PVC、电石法乙炔化工的成本优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投资吸引力。电石法BDO是技术壁垒最高和成本优势明显的生产技术,但在建产能已经饱和,预计2008年出现产值高峰,建议谨慎投资。未来产业投资热点在于下游产品的衍生和联产、技术升级以及成本控制,今后新建产能的指导思想是产品品质提升和出口导向。

由于焦炭行业集中度低,2006年以来,发改委出台《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焦化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产能集中在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大势所趋,今后几年的主要走势为大型企业产能扩建、优势企业兼收并购。

高油价时电石法工艺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但最大的问题是高能耗和环境污染。在利润的驱使下大量兴建了电石乙炔法的化工装置。2006年5月,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有关意见的通知》,指出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进入门槛,禁止部分新电石项目的上马。但由于国内电石仍有产能在建,同时下游需求波动较大,未来供大于求的格局使的电石价格将随产能利用率及行业成本变化而变化。未来电石行业投资主线是煤电电石和电石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强化成本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投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迎合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为主。

2)煤气化。煤气化是煤化工产业的核心所在,应用广泛、发展成熟。即在缺氧条件下使煤炭不完全燃烧成为气体,该气体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等,可以用为化工原料。主要技术有壳牌粉煤气化、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和GSP加压气化等。技术优势尤其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及先行企业优势较大。而真正降低煤化工产品成本的重中之重是获得便宜的甲醇,而具有煤炭优势和先进煤汽化技术是降低甲醇成本的主要手段。

下游产品合成氨产业链中,尿素已经严重供过于求,仅靠行业成本支撑产品价格,投资前景暗淡。未来企业只有通过投资技改项目降低成本或进行行业整合来获得发展。2006年以来行业整合明显加快,如中海化学收购内蒙古天野等,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化肥行业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兼并收购案例并成为“十一五”的趋势;未来硝酸和硝铵等由于主要用于化肥和炸药生产而在尿素下行的趋势下价格将逐步走低。产业势会与氮肥趋同,同样缺乏投资理由;下游产品甲醇产业链中,由于甲醇的物理性质不可能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甲醇燃料,但甲醇是最重要的产出物及有机化工原料,可以用来生产甲醛、合成橡胶、甲胺、DMT、MMA、氯甲烷、醋酸、MTBE等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预计到2010年,全球甲醇产能将达到5099万吨,需求量约为4226万,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全球甲醇产能向低成本区转移,国际甲醇价格将逐步下行。

国内甲醇装置以煤炭为原料占多与国际上以天然气为主的格局不同,但目前计划开工的项目在1500万吨以上,预计2006年的消费量为760万吨,正常需求增长在15%左右,到2010年开始甲醇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压力。如果国家推广甲醇汽油、二甲醚和甲醇制烯烃项目,甲醇行业还有投资机会,否则即使有成本优势,投资风险仍然过大。

DME,二甲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低成本甲醇合成,作为优秀的清洁能源,国家可能推广为车用燃料,但其配套的二甲醚站建设和车辆发动机的改造,使此需求短期内很难产生规模效应。短时间内二甲醚仅仅依赖成本优势,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单个产品缺乏投资前景,投资者应关注国家相关政策指向,及时跟进投资。

醋酸下游需求旺盛,预计未来需求增长将保持在10%以上。Celanese南京60万吨和扬子石化与BP合资的50万吨装置,使国内产能压力在2008年显现。而2008年左右全球醋酸供应仍将保持偏紧或平衡的状况,这使的国内的一体化企业有希望利用成本优势未来逐渐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MTO、MTP,由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只有通过甲醇生产烯烃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性突破,打开巨大的甲醇需求空间,否则只有寄托希望于于煤—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降低成本与石化产品竞争,甲醛主要用于生产树脂、胶粘剂,年需求增长率为25%左右,产能已显过剩。未来投资方向是甲醇降耗技术开发以及甲醛的下游配套产品线的纵向多元化。

综合分析,煤化工产品大多进入壁垒不高,单一产品结构企业受市场价格、产能过剩等市场行情影响严重。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去除不确定的技术改良因素,煤气化多联产投资似乎是行业唯一的选择。国内目前的拟建、在建项目很大一部分是化工企业、煤矿企业在跑马圈地划分未来的利益范围,化工企业有技术、人员优势;但煤矿企业却占有资源、资金优势,把握着煤化工企业的命脉—低成本;而一些国际行业巨头则拥有技术优势、设备资源、资金优势及管理优势,所欠缺的是政策和资源,凭借其优势可以和我国众多的化工和煤炭企业采取广泛合作,但国家必然出于战略安全考虑限制其介入程度,这就要求我国的业内企业在加强设备、技术引进和消化的基础上,加大技术研发强度,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争取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作强煤气化产业。

3)煤液化

煤间接液化,先将煤炭气化成合成气,然后再通过费-托反应以及蒸馏分离得到石脑油、柴油和汽油等终端产品。另外一条煤利用途径是煤炭的直接液化工艺,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出多种直接液化工艺,原理上都比较类似: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在溶剂中将较高比例的煤溶解,然后加入氢气和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反应,在通过蒸馏分离出油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互补极强,直接和间接一体化装置是煤化油产业化的最佳选择。在这项技术上,并无成型经验可以借鉴。出于风险考虑,发改委目前只批准了兖矿集团、神华集团和潞安集团三家企业的煤制油项目。这是由于缺乏产业化运作经验,企业技术消化和参数摸索都需要一定时间,需要样板企业去摸索产业发展之路。但经过近40年的产业摸索之路技术风险并不大。乐观预计下一批煤液化产能建设仍以现有企业扩建为主,给三家企业将带来领先效应和巨额利润。

即使2010年国内煤制油装置规模达到2500万吨,每年耗煤约为1亿吨,仍然不到目前煤炭开采量的5%,并不会影响煤炭价格,况且目前的一些煤制油项目均有配套的新开煤田配套。但如果未来一段煤制油产能过大,则可能影响石油价格下降,降低煤化工的经济效益,所以,煤制油对石油产业的冲击并不大。从生产成本角度计算,煤炭价格10美元/吨,自主技术的成品油成本在25美元/桶左右,即使加上煤炭未来预期涨价成本,在原油价格预期45美元/桶下,总投资收益率(税前)在12%左右。

由于煤化油技术具有很高的壁垒,预计国家政策将适当推广煤制油技术,先行企业能够在未来可预期的30余年高油价下受益。中短期内,煤制油装置可能的煤炭需求占煤炭总需求的比例较小,不会导致煤价的大幅度上扬。长期看在生物能源及天然气的竞争下煤化工也不会对石油化工替代。

4.产品策略分析

尤其是石油价格高峰之后,煤化工行业的多数单一产品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单纯的低成本策略必然难在今后的国际化工市场构成核心竞争力,个人认为煤化工产业今后的投资方向主要是:

1)煤气化技术和综合生产效率提高带来的低成本多联产,化工产品精细化的研发,降低消耗尤其是水消耗的技术改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产技术改进。

2)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内需进入高速增长,但仍落于产能增长速度;外向型生产优势显现,海外投资增加,尤其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将有很大提高;煤化工企业和石化工企业合作加强,联合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业内潮流。

3)投资主体仍以煤矿企业和大中型化工企业为主,外资引导下产业内资本性兼并收购案例层出,国家对产业内大部分产品的进入门槛将有所提高,产业集中

化趋势明显,将有一批世界级的煤化工集团出现。

第四篇: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称,2006年至2020年,中国煤化工总计投资1万多亿元人币,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

征求意见稿显示,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获得大发展。对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产能增加很少,而电石则面临缩减。

建造七大煤化工基地

征求意见稿中还显示,中国计划在全国构建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

按规划,黄河中下、新疆、蒙东将形成大规模甲醇、二甲醚、煤制油生产基地。到2020年,那里将形成煤制油年产1100万吨,二甲醚700万吨,即中 国最大替代化石燃料生产基地;新疆规划年产1000万吨煤制油及500万吨甲醇;在蒙东,共建锡林浩特、霍林河、呼伦贝尔三大甲醇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 1000万吨,但没有规划任何下产业;中原和云贵规划年产煤制油各600万吨。

新型煤化工中,煤烯烃和煤制油基本上分布在上述七个产业区,但近半二甲醚和近2/3甲醇产能分布在七个产业区以外。

斥巨资修建四大管线

为把蒙东地区的甲醇输送出来,计划投资50亿元,在’呼伦贝尔-霍林河-阜新-西’修建一条长1800公里、年输送甲醇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输送管线。

为输出黄河中下燃料,规划投资80亿元,在’宁东-榆林-鄂尔多斯-津唐港’建一条长2000公里输送管线。

同时,还规划投资12亿元,修建长400公里的’伊宁-独山子’成品油管线,与出疆成品油管线’独山子-兰州-成都’成品油管线连接,年输送油品1000万吨,将煤制油送往西南地区。另外,在内蒙多伦地区,建一条长约200公里至北的天然气输送管线。

新型煤化工上市公司受益

今后煤化工的更多机会在新型煤化工,即煤制甲醇、煤烯烃、二甲醚和煤制油中,而且要求规模化。但遍翻中国十几家煤化工上市公司的资料,符合这两个条件的煤化工上市公司并不多。

另外,相关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会有许多机会。

随着中国煤化工产业策出台,后期可能会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进行清理与整改。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近日披露,《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工作基本结束。《规划》争取在年内出台。

第五篇: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为确保我市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加快延伸,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和煤化工产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引导,调整布局和联合重组。确保通过规划的实施,实现煤化工资源得到整体开发,拉长煤炭产业链条,使煤炭循环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形成资源配置合理、企业竞争力强、污染物排放达标的节约型、清洁型、循环型煤焦化发展模式,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划要实事求是地依据我市煤炭实际产能、储量、煤种及开发程度确定总量规模。XX年全市原煤产量2014万吨,焦炭产量230万吨,结合“xxx”规划,根据现有实际产量及外进原料煤情况,目前全市每年可利用原料煤量按2400万吨计,可满足600万吨焦炭的需求量。在适当挖掘原煤生产潜能、整合周边城市资源的前提下,我市焦炭产能最终目标不宜超过700万吨。

(二)明确发展定位的原则。我国煤化工布局目前包括三个方面,即传统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煤制大宗化学品。根据有关资料,在焦化产品中,其中煤焦油所含物质达上万种,已证明可利用的有500多种,能够提取、配制产品约200多种。国内粗加工仅有七八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不足40种。因此规划编制对发展目标、产品方案要有准确定位,避免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大而全。

(三)阶段任务明确的原则。我市焦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也初具雏形,企业都有强烈发展意识。为了避免盲目跟进,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引导企业通过实现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链逐步纵向延伸。建立资源开采、基础产品、精细高端产品、功能性产品的多层次产品结构,最终形成煤化工、建材、电力等多产业配套的发展体系。

三、发展目标

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构想,按照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初步确定我市煤化工产业规划分为近期规划(详细规划)、中长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到2020年只做宏观描述)。

(一)近期规划(XX年-2013年):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对焦化行业的调控政策,在现有焦化企业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建设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焦炉,实现焦炭总量700万吨规模。合理利用我市现有煤炭资源,提高煤炭加工转化能力,到2013年,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200万吨-2400万吨左右。提高焦炭产品质量,加快现有煤气、煤焦油等焦化副产品的开发利用,规划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煤化工和资源利用项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到“xxx”末期,煤化工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煤化工销售收入等指标要比“十五”期末有较大提高,形成初具规模的黑龙江省东部新型煤化工基地。

规划近期发展方向:

沿煤炭→焦化→副产品(煤气、煤焦油)→甲醇→粗苯路径,近期产品方案重点将煤气、煤焦油作为主要中间产品,生产甲醇、燃料油,同时开发苯系列产品,生产纯苯、甲苯、二甲苯。

近期发展核心项目:

1、宝泰隆公司新建100万吨/年焦炭项目。

2、凯博达公司100万吨/年焦炭改扩建项目。

3、恒煤焦化公司100万吨/年焦炭改扩建项目。

4、宝泰隆公司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

5、亿达信公司8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

6、圣迈煤化工公司10万吨/年煤焦油制取油品项目。

7、农垦博兴化工公司化肥改扩建项目(年产30万吨尿素、18万吨合成氨、30万吨复合肥)。

8、兴盛化工公司10万吨/年苯乙烯和5万吨苯加氢项目。

9、万昌公司5万吨/年苯加氢项目

(二)中长期规划(2013年-2015年):依托现有焦化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工艺,打造精品焦炭,发展高精新深加工产品,实现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依托核心企业,逐步发展精细煤化工产业,通过以甲醇等为中间原料的中、长期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一批化产深加工项目,实现化产综合利用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实现煤化工产业转化煤炭能力2600万吨左右。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煤化工产业比重要有质的提高,并在规划中要有量化的指标,全市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煤电化基地建设进程中,使我市发展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大型煤化工基地。

中远期发展方向:实现煤化工的精深加工,沿着煤炭→焦化→副产品(煤气、焦油)→甲醇及下游产品→石油替代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合成材料这样一条路径,使甲醇及下游产品、石油替代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成为我市煤化工产业新的核心产品体系,并向煤、电、化、热、建材、铸造等煤基多联产系统发展,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新型煤化工多联产基地。

中远期发展核心项目:

1、红鲜园区100万吨/年焦炉改造项目。

2、龙洋公司80万吨/年甲醇项目。

3、隆鹏公司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

4、60万吨/年二甲醚项目。

5、3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

6、圣迈公司煤焦油生产清洁燃油项目。

7、煤沥青制中间相碳微珠--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8、七煤集团10万吨/年粗苯及10万吨/年炭黑项目。

9、60万吨烯烃项目。

通过近期和中远期规划的实施,立足于煤炭转化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支撑,最终形成具有市场潜力、有竞争力的四条化工产业链。一是煤焦化-焦油深加工产业链。以大型捣固焦生产为基础,实现煤焦油、焦炉气等副产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针状焦、煤焦油苯品、酚、萘等深加工品。二是甲醇-碳化工产业链。采用甲醇制二甲醚、羰基合成制醋酸等新技术,重点发展二甲醚、醋酸、醋酐、醋酸乙烯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三是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着力抓好骨干氮肥企业合成氨生产原料本地化,重点发展合成氨、尿素及其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四是甲醇-烯烃产业链。在远期规划中,适时引进先进技术,以甲醇为原料,发展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丙烯酸及酯、丁辛醇等下游加工产品。

四、实施步骤

(一)确定焦炭产能总量规模。

结合市场需求、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到“xxx”末期,规划我市焦炭产能在700万吨左右,以此为依据,规划我市煤焦化产业特别是下游产品的发展方向。

下载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化工产业典型商业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DOC

    模式篇: 一、新型城镇化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报告纪要 1.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 “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这一养老模式强调......

    各种典型电子商务网站商业模式

    目录 一、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建设模式 ....................................... 2 二、 典型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分析 ................................ 4 1.B2C 将替代......

    煤化工产业发展座谈会发言稿

    辰龙化工创业基地 企业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划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通知精神及要求,现将辰龙化工创业基地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发展规划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1-9-2信息来源:中国化工网 经过了2004年、2005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2006年中......

    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中国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新华社西安9月3日电(记者马述昆) 在1至2日陕西榆林举行的“2009年陕西榆林新能源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学者纷纷为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方向把脉。他们认......

    浅议动漫产业的价值以及商业模式分享

    动漫产业的价值以及商业模式分享 首先是超级IP的概念,一个超级IP意味着拥有着庞大的粉丝基础,他们都是这些作品的衍生内容潜在的消费者。超级IP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确实不......

    体检中心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体检中心几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1.爱康国宾:整合网上网下资源 去年8月,爱康网和国宾医疗以各50%股权对等的形式宣告爱康国宾集团的成立。 在合并之前,爱康和国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

    沃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沃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1-9-2信息来源: 摘 要 概述了煤化工中煤焦化、气化、液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和多联产技术系统国内 外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