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科急救中心汇报材料(定稿)
永兴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永兴县人民医院
我县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市专家组、县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明确工作目标,对照标准,强化措施,克服困难,按照“一流标准,一流工作,一流业绩”的要求,认真做好产科急救建设达标的各项工作。为了完善了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得到加强。为了更好地把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好和管理好。现将建立产科急救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永兴县位于郴州市北部,辖8镇17乡,总人口63.8万,总面积826.8平方公里,服务半径75公里。为降低我县产妇死亡率,提高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能力,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2009年元月份县政府决定建立县孕产妇急救中心,多次派人考察学习市级产妇急救中心建制方案,并于2009年将产科急救中心设在我院(永兴县人民医院)。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湖南省卫生文明单位,老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院有医务人员40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24人,开放病床320张,开设了产科、妇科、新生儿科、急诊科、重症监护、麻醉、内科、外科、检验、影像、药剂等3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CT、彩超、妊高症监护仪、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具备产科危急重症急救能力。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09年初,县政府下文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全县产科急救中心,县卫生局把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纳入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湖南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县卫生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从思想上统一了加强产科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产科急危重症急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认识。我院多次召开院务会和科主任、护士长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从院领导到全院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了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计划,将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明确目标,措施到位
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中,我们认真对照省卫生厅下发的《湖南省县级产科建设中心评估细则》,切实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整个工作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1、打牢基础,硬件过硬。硬件建设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产科服务的有效载体。我们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过程中,着力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科室职能。确保足够的床位急救高危孕产妇;二是合理规范产房。县人民医院原来的产房是按旧标准要求设制的,功能分区不合理,针对不足,我们请市级产科专家结合标准和房屋布局的实际情况,对产科一些不当之处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产房严格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有标准的产妇和医生通道,功能布局符合标准要求;三是对产科病房增添一些电子传呼器、洗脸台、电视机、输液轨道、隔离布帘,营造了舒适的分娩环境;四是添置产科专科设备。按照要求先后添置了胎心监护仪、母婴监护仪、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和婴儿培养箱,妊高症监护仪、新生儿听力筛查仪、全自动麻醉机等产科设备,产科急救中心硬件设施达到急救中心建设标准的要求。
2、加强管理,软件做硬。软件建设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难点。我们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县里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局长为组长的产科急救领导小组,负责高危孕产妇急救工作的协调和总调度;同时我院成立了由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孕产发急救专家组,聘请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主任担任产科急救专家组成员;同时我院也成立了院内产科急救专家小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认真学习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急救工作流程和步骤,实行危重孕产妇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急危重症孕产妇要逐级上报。孕产妇抢救工作由县卫生局统一调度指挥,为了让全县人民都知道孕产科急救的成立及其功能和求救方法,由院领导带队派工作组到各个乡镇、社区张贴急救中心和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电话,建立与县内乡镇级、村级妇幼工作人员建立通信网络和覆盖全县的孕产妇急救网络,确保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二是建立制度、强化管理。按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特别是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重症监护制度、会诊制度、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产儿科合作制度、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症人抢救报告制度、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制度、孕产妇急救工作流程等制度;建立了基础信息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转诊、抢救、病例讨论、转运等均有登记。产科急救中心认真填写各项妇幼卫生信息表格和记录,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和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成员、急救专家组及县人民医院质控科定期进行产科质控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内练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中,我们始终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产科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县人民医院产科有医护人员3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助产人员8人,护士15人。一方面有计划选送人员进修学习。根据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需要,安排了产科急救中心医师到省人民医院进修,选送了1名医师到湘雅附一产科学习,有效提高了产科急救中心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在岗人员培训。一是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产科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二是组织院内产科知识学习和讲座,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每月组织1次以上产科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处理,重点学习了产产休克、DIC、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处理、急危重抢救知识、心肺脑复苏、急救药物应用、产科病例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每季度组织1次三基和产科急救知识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和模拟练习。月份作为强化学习培训月,从7月1日起,每天组织学习两小时以上,每周考试一次。通过反复学习培训,产科急救中心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产科病例书写规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
四、注重实效,加快发展
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要求。在硬件建设中,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查漏补缺,缺什么补什么,配齐孕产妇急救所需的设备设施。在软件建设上,主要是提高产科急救中心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在效果上,注重实效,以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目标,促进产科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自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以来,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与产科急救中心及急救专家组坚持24小时待命,产科值班医生分成一线急救组和二线急救组,分工合作;救护车、产科急救设备24小时处于功能状态。在接到出诊电话后,能迅速启动急救预案,5分钟内出动急救。
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为我县产科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我院产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出了应有贡献。
我县的孕产科急救中心建设通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取得较好的实效。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产科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不断巩固和提高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成果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县产科建设和产科管理再上新的台阶。
2009年9月15日
第二篇:产科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产科急救中心管理制度
一、、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监护制度
1、凡遇急危重症病人,产科抢救小组成员,主管医生、主治医生,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由科主任统一指挥组织进行紧张有序的抢救。并报告急救中心急救小组组长。
2、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及器械。
3、由一名护士专人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准确记录,随时向有关医生报告,及时处理。
4、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负责详细随时记录病情变化,开出医嘱及有关项目检查。
5、严格执行医嘱,精心做好各项护理,防止交叉感染。
6、保持抢救室安静、整洁。
7、医生、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前交班。
二、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
1、具备各种难产诊疗技术、产科及新生儿危重症的抢救、麻醉等技术和相应设备以及急救药品,而且急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2、向全社会公布急救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免费接诊孕产妇。接电话后5分钟内出车,危重孕产妇到达医院后5分钟内处置。
3、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应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要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必要时一面用人力转运产妇,同时由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
4、转诊、接诊的医务人员在转运途中进行院前急救。并根据病情需要,保持与医院联系,以便更好地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3、转诊过程的要求:医院如遇有特别危重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孕产妇,本院在技术或设备上确有困难的应及时上转。对下级医院转入的 病人必须认真接待,并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及时反馈。
三、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医生在孕早期建卡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史,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按高危评分标准对孕妇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做好评分登记及高危标记,并进行高危妊娠的专册记录,实行专案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追综随访。
2、严格执行高危门诊诊疗常规,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有困难时,应及时主动请上级医师会诊。
3、对基层转入的高危孕妇必须进行登记,反馈病情;高危转归后,仍回原单位进行交流管理。
4、高危孕妇必须要求住院分娩。入院后,医务人员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有
关检查,针对病情做好解释安慰、卫生宣教工作,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和顾虑,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人应分别安置,病情严重时,应保持镇静,注意不影响其他病人。
6、保持病房安静,保证病人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尽量不在病人休息时间内进行检查与治疗。
7、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早晨进行开窗通风一次,大小便器随时洗涮,痰孟和垃圾要及时处理,保持清洁卫生。
8、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
四、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当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五、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儿科合作制度
1、凡高危孕产妇或估计在分娩当中可能对新生儿有危害的,在分娩时均应提前通知儿科医生到场,并做好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一切准备。
2、妇产科医生或助产士要密切配合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
3、儿科医生在新生儿出生和出院时要进行体格检查。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每天至少查房两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转儿科治疗。
4、保健科、产科、儿科医生要密切配合,从孕期、分娩期到产褥期共同管理高危围产儿。
5、儿科医生要向家长交待新生儿情况,指导并教育母亲有关新生儿护理知识。
6、保健科与儿科共同做好高危新生儿随访工作。
五、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急危重症病例讨论会:凡遇急危重症病例,应立即组织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2、术前病例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二次手术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提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护理要求等。对需二次手术的病例,必须提出手术理由。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迟于二周。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七、危重病人抢救报告制度
1、加强对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积极、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措施落实。
2、遇有危重病人抢救时,应立即报告急救小组组长组织抢救,同时向院长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凡正在抢救的危重病人,要常规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上报医务科、家属或单位,留一份进病历。并对其病情的发展和预后作详细交待和说明,做好思想工作。
4、凡经抢救的病人,必须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及治疗经过和效果,及时总结分析情况,以便补充、修改或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应请求紧急会诊。
八、急救药品、设备管理制度
1、抢救室(产房)的急救药品要加强管理,实行四定:定人员管理、定基数保存(用后及时补足)、定位置存放,定时间检查,发现过期失效或变质药品及时清理,及时补充,保证抢救药品随时有用。管理人员每天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督查一次,护理部每月督查一次。分管领导随时进行抽查。
2、所有配置的仪器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一律不准外借及随意挪动位置(如特殊情况必须外借时应经有关领导批准),3、保持仪器清洁,所有仪器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消毒,如有损害,应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修理,保持抢救设备功能状态。
4、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抢救室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
九、抢救用血管理制度
1、配血和输血工作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以保证病员输血安全。
2、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审批手续。
3、输血前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谈话并签字。
4、输血前常规定血型并使用正确的交叉配血方法。
5、确保输入血与病人血无相斥性,必须有2人同时核对,确认血液或血液成份及接受输血的病人两者正确无误并签名。
8、严格执行“三查八对”。查血液有效期及容器(袋)、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量、血品种、血型、交叉配血化验单,也包括献血员姓名、血型、编号、交叉配血化验单等。
7、不能将药物加入血液或血液成份中一起输注。
8、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原则上是开始速度应慢,5ml/分,观察10~15分钟无异常后适当加快速度,急性失血性休克或心功能差者酌情加快或减慢。
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10、输血后,应将输血反应记录卡于24小时内送回血库,瓶内余血应保留24小时,以备发生输血反应时复查。
十、接受转诊病人情况反馈制度
1、建立母婴安全绿色通道,保证辖区内高危孕产妇转诊24小时 畅通。
2、转诊单位按上级要求填写好高危转诊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存转出单位,一份交接诊单位)。
3、接诊医生应详细了解病情和用药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必要时参与抢救,并做好院前急救记录及接诊有关登记。
4、在病人出院后将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用电话反馈给转诊单位的妇产科。如由医生送来的高危孕产妇,当时已作出了诊断的,应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医生,并嘱转诊医生参与处理,以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
5、每月4号前将上月的高危孕产妇数字上报保健科,每年10月4号前将全年高危孕产妇的花名册上报保健科。
十一、孕产妇工作流程图制度
十二、业务培训制度
1、由医院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兼管。医务科、护理部负责日常工作及计划并具体实施。
2、培训时间:每年对急救小组人员进行至少2次的培训和演练。
3、培训内容:职业道德、各种抢救常规、急救仪器的使用、心脏骤停人工复苏技术、急性心功能衰竭、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合理用血、急救药品的使用等。
十三、抢救小组工作制度
1、抢救小组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保证通信畅通,随叫随到,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
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
3、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及时书写有关记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5、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
6、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7、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第三篇:县产科急救中心试题
县产科急救中心(可模拟操作或结合病例讨论)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处理。子痫的处理。
2、前置胎盘的诊断与处理。
3、胎盘早剥的诊断与处理。
4、羊水栓塞的表现?如何预防?
5、产后出血的原因、诊断及处理?
6、心衰的诊断和处理?
7、失血性休克的处理?
8、如何正确使用产程图?
9、异常产程的识别和处理?
10、休克指数的计算。
11、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处理?
12、心脑肺复苏的技术。
13、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流程。
第四篇: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课稿[小编推荐]
县级产科急救中心
和转诊网络建设管理规范(试行)
建立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转诊网络,开辟产科急救绿色转诊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措施,也是“降消”项目应该加强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随着《xx母婴安全工程行动计划》和“降消”项目的实施,农村住院分娩率已逐年提高,需要急救的危重孕产妇已越来越多地集中到县级,所以提高县级产科急救水平,减少转诊延误的孕产妇死亡,规范管理和建立健全县级产科急救中心,保证转诊网络的畅通,使孕产妇在孕期、产时和产后所出现的危重合并症和并发症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是解决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难点和项目管理必须重视的问题。为此,卫生厅特制定了《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转诊网络建设管理规范(试行),用于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
一、妇幼保健高危孕产妇管理
(一)高危孕产妇管理的新概念:以往高危孕产妇只是指“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而现在WHO和 UNICEF所进行的国际研究新观点认为:高危孕产妇除病理因素以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的影响因素。对产前检查时除了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和贫困孕妇都要作为高危孕妇进行孕期高危管理,尽早处理并动员提前住院待产。认为以往传统的高危管理,主要从病理因素考虑,轻视了产时因素和社会其他因素,没有认识到所有的妊娠都有危险性,因为大约有15%的活产会出现主要产科并发症,40%怀孕妇女会出现并发症,15%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但是不可能准确预见哪些孕产妇会出现并发症,而且产科并发症的急救有时限性。所以现在高危管理中要特别强调转变以往传统的高危管理方式,扩大高危管理的范围,更新高危管理的概念,提高高危管理的效果。即对每一个在接受孕期保健的孕产妇都当着高危孕产妇进 行系统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主动预防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致命的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特别强调要注重社会因素的高危孕产妇管理。
(二)高危孕产妇早期发现和报告和动态管理所有的孕妇均在当地乡卫生院及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建卡(册),特别强调在产前检查时,一定要采集内科病史、既往难产和生育史,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检查,也要认真做血压、血糖检测,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和 并发症。要按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表(详见附件1)进行高危初筛,虽然这种高危筛查的方法效果有限,但仍然是一种孕期早发现高危孕妇的简便易行方法,可以管住部分高危孕产妇。高危评分评10分在县级以上机构分娩,高危评分评5分视情况酌情在卫生院分娩,严禁高危孕产妇在村级接生。筛查出来的高危孕妇一定要在《广西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封面上做出明显标记并用电脑管理,乡(镇)卫生院用卫生厅配的防保专用电脑专项管理。而且应告知孕妇高危妊娠的不良结局,尽早落实 终止妊娠或提前住院待产等干预措施。村级发现高危孕妇及时 报告并转送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负责管理全乡镇高危孕妇,每月将高危孕妇评10分以上的上报县妇幼保健院,进行高危孕妇的动态管理(危重症及时上报),县级医疗机构于7天内报告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动态管理。有效控制危重孕产妇死亡。
(三)高危孕妇联系和讨论管理县卫生局和县级妇幼保健院要负责认真落实高危孕妇联系和讨论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与保健的密切联系,乡镇卫生院产科人员对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孕妇于3天内报给乡镇卫生院妇幼 保健人员,产科人员与妇幼保健人员要定期下村巡回检查和追访高危孕妇,对所有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高危孕妇,统一护送到县级医疗机构,由专人负责接诊。同时根据需要随时组织县围产保健协作组专家对报告的每例高危孕产妇进行组织讨论会诊。做到该终止妊娠的尽早动员终止妊娠,该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及时转送,该住院的住院,切实保证高危孕产妇能得到及时诊疗并制定继续妊娠和分娩抢救方案。及时总结,分析每一抢救病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四)危重孕产妇首诊负责和护送转诊管理 为尽量避免危重症孕产妇滞留和在转诊时延误死于途中的 情况,强调凡是危重症孕产妇在任何医疗保健机构都要实行首诊负责制。转诊时要使用《危重高危孕产妇转诊通知单》(详见附件2),转运的医务人员和接诊人员应有在转运途中初步急救的能力。下级医院必须在识别出高危后及时转送,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二、规范危重孕产妇三级转诊程序
(一)网络机构建设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将开展助产 技术的乡级以上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纳入产科急救网络建设管 理。乡、县两级医疗保健机构都应承担危重孕产妇的转诊任务,凡有救护车的医疗保健机构都要分片负责接送危重孕产妇。“产科急救中心”主要负责辖区内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原则上所有危重孕产妇都要及时转诊到“产科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三级转诊程序分级管理示意图
(二)分级管理转诊制度
1、村级卫生室:
(1)做好孕产妇摸底掌握孕情,动员孕妇到乡镇卫生院做系统产前检查,并护送孕妇住院分娩。
(2)发现孕期的高危孕产妇向乡镇卫生院转诊或直接向“产科急救中心”转诊。在偏远地区或交通不便的地区,必要时一边利用人力转运产妇,一边通过电话与上级急救中心联系,由上级医院派出救护车,两种方法相结合,尽量缩短转运时间。尽量动员社区力量来解决转诊所需的交通工具和人力,如动员村民自愿组织固定的担架救护队的方法。
2、乡(镇)卫生院:
(1)提高基本产科服务和基本抢救能力:协助正常阴道分 娩、正确使用催产素、抗菌素和早期纠正休克,以及掌握处理 先兆子痫、手取胎盘等治疗产科出血的基本技术,掌握转诊指征。
(2)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及时早期识别和处理孕期初筛 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高危孕产妇,动员和尽早转送高危孕产妇,特别要注意社会高危因素孕产妇的早期管理和提前住院待产。必须成立产科初级抢救小组,在进行产时和产后并发症初步抢 救的同时,要及时将危重孕产妇向“产科急救中心”转诊。中 心卫生院要分片负责帮助普通卫生院处理一般难产,不能处理 的难产要立即转送县级医疗保健机构,不能延误,没有输血和 抢救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原则上不开展剖宫产手术。已配备救护 车的中心卫生院要负责普通卫生院的转诊任务。
3、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履行高危产妇的转诊职能,凡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的孕产妇,都要及时转至“产科急救中心”进行 诊治。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转诊,不能延误或推诿。
4、“产科急救中心”职责:负责接收其他医疗保健机构的高危孕产妇转诊,承担危重高危孕产妇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提高抢救水平。负责产科危重 病人的诊治,对下级医院提出的会诊抢救要求,应立即组织人 员到现场指导。接诊的救护车在一般情况下按分片转诊负责的原则,由接到抢救通知的单位负责,如果本院急救车外出,应迅速联系和落实其他部门的救护车或当地急救站,通知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协调附近医院解决,不能推诿延误抢救时机。急需情况下,由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调配解决。
三、乡镇卫生院孕期和产时高危孕产妇处理和转诊原则(详
三、见附件3)。
四、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网络的建设
(一)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设置的区域规划
1、市(地)卫生局根据地理分布情况和实际需要,负责制定县级综合产科急救中心(以下简称“产科急救中心”)及网络的区域规划,原则上应该在2小时左右范围内可到达,每20~50万人口左右设置一个“产科急救中心”。并负责指导和监督县级进行规范建设和管理,而且要负责质量的合格验收并备案。
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区域规划,可指定具备综合抢救能力的综合医院或妇幼保健院成立 1~2个“产科急救中心”。统一调配产儿科、麻醉科、内外科等卫生资源。卫生行政部门要向辖区内全部医疗保健机构及群众公布符合规范“产科急救中心”名单。
(二)县级综合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管理
1、县卫生局管理(1)县卫生局按照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指定辖区内 具备条件的综合医院或者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县级综合产科急救 中心。并负责协调和组织相关急救资源的调配,协调各相关部 门参与危重孕产妇的急救工作。①组织成立产科急救中心急救小组,具体负责产科急救的指挥,组长由卫生局领导担任,副组长由“产科急救中心”所 在医院领导担任。②组建急救专家组,负责参与产科急救和相关急救技术的定期培训。人员可由内外科、急诊科、产儿科、妇幼保健等方 面的专家综合组成。
(2)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效果考核,组织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及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产科“三基”和急救知识的系统培训,切实提高产科急救水平。
(3)依法监督、管理医疗保健机构和卫生人员的助产技术 服务行为,实施产科服务质量监控。定期对设立产科急救中心服务机构进行抢救质量的评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和监督各级建立健全“产科急救中心”,并随时督查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产科急救中心”管理(1)按县级综合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标准(见附件 4)规范建立辖区内“产科急救中心”,开辟产科急救转诊绿色通道。
(2)服从卫生局的领导,并接受上级专家的技术指导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要将抢救结果及时向卫生局汇报。同时向转诊单位反馈抢救结果,并进行技术指导。
(3)实行院长行政查房制度和科主任负责制,以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院领导主要负责组织协调院内相关科室配合,选择知识技能全面,组织决策能力强的专家具体执行抢救任务。及时协调院内相关科室关系,解决产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改进,提高抢救能力,完善抢救条件。
(4)实行产科危重病人请示报告制度。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科主任接到通知后,应及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工作,并报告医院,协调各相关科室共同组织抢救。
(5)严格实行医生、护士每班值班危重孕产妇交接班制度。实行一、二线医师双岗负责制。特殊情况个别交接;交接时应 对孕产妇的胎心、产程进展、高危因素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检 查,并如实记录、签字。科主任应对交接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监督。
(6)与其他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共同承担乡、村两级危重孕 产妇识别、处理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包括:转诊适应症、转诊 前处置、转诊途中的监测和处理等),并将接受转诊的孕产妇诊 疗情况向转诊单位进行反馈及指导。提高危重管理水平。
(三)“产科急救中心”人员的职责
1、产科急救人员必须服从抢救小组的统一安排,积极配合,参与抢救。
2、熟练掌握和正确诊断处理产科常见危急重症的技术。抢 救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制定 正确的抢救方案和计划,提高抢救成功率。
附件 4: 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基本标准
一、“产科急救中心”人员配备
人员由妇产科、麻醉科、内外科及辅助科等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产科急救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保持急救状态。备有院外现场抢救的急救车,且24小时有司机值班承担出诊任务和进行及时现场急救的人员。急救电话向全县公布。
1、产科人员:配备有熟练掌握和处理各种难产诊疗经验丰富的助产技术人员,产科主任从事妇产科专业 10 年以上,至少具备妇产科主治医师资格。
2、新生儿科人员:配备有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和新生 儿喉镜插管的儿科技术人员,确保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抢救成功。
3、其他科人员: 配备有熟练掌握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急救 操作技能的麻醉科、内外科、辅助科人员。
二、必备急救设备配置
1、全套麻醉、呼吸、循环、供氧、输血等技术相应设备。
2、产科抢救设备和药品:开口器、舌钳、静脉切开包、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胎儿监护仪、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新生儿复苏囊、各种器械包等抢救器械和产科的催产素、麦角、硫酸镁、止血药等抢救药品。并保持抢救物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
三、设病情抢救监测记录小组、行动小组、护理小组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危重病人入院5分钟内必须由当时最高职称的医师到场负责诊断治疗。根据判断——决策——行动的原则进行抢救,各小组应尽职尽责,积极认真,一丝不苟密切配合地努力工作。危重病人的病历要完整,记录要详细。保存抢 救过程中全部药品的安瓿、资料以备核对。
四、“产科急救中心”业务要求
1、基本知识
(1)休克的病理生理、心功能判断,心衰诊断、处理及复 苏知识;抢救药物药理及药物动力学;
(2)高危孕产妇并发症识别及抢救治疗知识;
2、基本技能
静脉穿刺、切开;中心静脉插管及中心静压监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肺、脑复苏;产后出血止血措施;抢救药物合理使用。
第五篇:南丰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南丰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情况汇报
南丰县人民医院(2013年7月3日)
我县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领导和专家、县卫生局的精心指导下,明确工作目标,对照标准,强化措施,克服困难,按照《江西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12版的要求,认真做好产科急救建设达标的各项工作。为了完善了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得到加强。为了更好地把县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好和管理好。现将创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丰县位于赣东南,辖5乡7镇1垦殖场,172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其中妇女、儿童约20万)。服务半径约75公里,为降低我县产妇死亡率,提高对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急救能力,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县卫生局确定将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设在我院(南丰县人民医院)。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省级、市级群众满意医院”、“市级文明单位”。2007年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被江西省卫生厅授予“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称号。2009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被省卫生厅授予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2012年全市县级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全院有在编职工408人,其中技术人员占93.9%,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28人,中级医、技、护人员125人,设有31个临床、医技和行政后勤科室。全院实际开放病床320张,设有优质病房、ICU病房和新生儿无陪护病房,年收入过亿元,门诊量约31万人次,住院约1.7万人次。
医院拥有核磁共振(MRI)、德国西门子螺旋CT、美国百胜彩超、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透析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C臂X光机、计算机X成像系统(DR)、超声弹道清石碎石系统(EMS)、腹腔镜等高、精、尖设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医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产科危急重症急救能力。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12年初,县卫生局把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纳入全县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江西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12版,县卫生局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从思想上统一了加强产科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产科急危重症急救能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认识。我院多次召开院务会和科主任、护士长会议,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上级会议精神,从院领导到全院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了产科急救中心达标建设计划,将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明确目标,措施到位
在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创建中,我们认真对照省卫生厅下发的《江西省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评估细则》2012版,切实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整个工作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1、打牢基础,硬件过硬。硬件建设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基础,也是产科服务的有效载体。我们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过程中,着力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明确科室职能。确保足够的床位急救高危孕产妇;二是合理规范产房。县人民医院原来的产房是按旧标准要求设制的,功能分区不合理,针对不足,我们请市级产科专家组结合标准和房屋布局的实际情况,对产科一些不当之处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产房严格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有标准的产妇和医生通道,功能布局符合标准要求;三是对产科病房增添一些电子传呼器、洗脸台、电视机、输液轨道、隔离布帘,营造了舒适的分娩环境;四是添置产科专科设备。按照要求先后添置了胎心监护仪、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和婴儿培养箱,妊高症监护仪、全自动麻醉机、呼吸机等产科设备,产科急救中心硬件设施达到急救中心建设标准的要求。
2、加强管理,软件做硬。软件建设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的难点。我们一是加强领导,健全体系。成立了以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负责高危孕产妇急救工作的协调和总调度;同时我院成立了由产科、儿科、内科、外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院内产科急救专家小组。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认真学习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急救工作流程和步骤,实行危重孕产妇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急危重症孕产妇要逐级上报。孕产妇抢救工作由县卫生局统一调度指挥,为了让全县人民都知道孕产科急救的成立及其功能和求救方法,由院领导带队派工作组到各个乡镇张贴急救中心和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电话,建立与县乡妇幼工作人员建立通信网络和覆盖全县的孕产妇急救网络,确保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二是建立制度、强化管理。按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制度,特别是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孕产妇转运急救制度、重症监护制度、会诊制度、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产儿科合作制度、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症人抢救报告制度、接受转诊和反馈转诊制度、孕产妇急救工作流程等制度;建立了基础信息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转诊、抢救、病例讨论、转运等均有登记。产科急救中心认真填写各项妇幼卫生信息表格和记录,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和县妇幼保健所。建立了质量管理控制制度,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成员、急救专家组及县人民医院质控科定期进行产科质控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内练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中,我们始终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产科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目前,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开放床位50张,其中90%以上是产科病床,另外专设无菌产房及待产室,门诊设有产科门诊、妇科诊察室、门诊手术室及阴道镜室,拥有胎心监护仪、阴道镜、自动输卵管道通水仪、宫颈微波治疗仪等多项设备。共拥有医师13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7人),护士31人(其中专职产房护士13人)。急救中心新建了全封闭式产房,儿科医师每天都到妇产科对新生儿进行业务查房,儿科新建了全封闭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并于元月30日开诊,目前运行良好。2012年产科急救中心住院总人数4490人,其中孕产妇总人数3965人,承担了我县80%以上的孕产妇就诊及住院分娩工作,剖宫产数683人,剖宫产率16.1%,在全省县级医院中是较低的。
一方面有计划选送人员进修学习。根据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工作需要,安排了产科急救中心医师到省妇保院进修,选送了数名医师到上级医院产科学习,有效提高了产科急救中心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另一方面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在岗人员培训。一是积极派出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产科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二是组织院内产科知识学习和讲座,我院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每月组织1次以上产科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处理,重点学习了产产休克、DIC、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处理、急危重抢救知识、心肺脑复苏、急救药物应用、产科病例和护理文书书写等,每季度组织1次三基和产科急救知识理论考试,1次操作考试和模拟练习。每天组织学习1小时以上。通过反复学习培训,产科急救中心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产科病例书写规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
四、注重实效,加快发展
在产科急救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高标准要求。在硬件建设中,按照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查漏补缺,缺什么补什么,配齐孕产妇急救所需的设备设施。在软件建设上,主要是提高产科急救中心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在效果上,注重实效,以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目标,促进产科质量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自产科急救中心建设以来,县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与产科急救中心及急救专家组坚持24小时待命,产科值班医生分成一线急救组和二线急救组,分工合作;救护车、产科急救设备24小时处于功能状态。在接到出诊电话后,能迅速启动急救预案,5分钟内出动急救。
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为我县产科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我院产科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作出了应有贡献。如: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开展了无痛人流、镇痛分娩、妇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宫外孕的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宫切除术、宫颈原位癌手术(锥切术)等,达到了我省二甲医院妇产科的先进水平。我院妇产科张莉萍副主任代表抚州市二级医院参加全省第五届县级医院临床实践技能大比武获产科级第一名。
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还承担了所有住院新生儿的二苗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以及宫颈癌免费筛查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是全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点,是全国危重孕产妇监测点。
我县的孕产科急救中心建设通过扎实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取得较好的实效。但是,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和产科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不断巩固和提高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成果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县产科建设和产科管理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