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的实践研究
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的实践研究
白美林
一、“书香盐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书香盐城”建设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主要途径,以实施“六大阅读工程”为主要任务,以开展书香盐城建设系列活动为主要抓手,完善阅读机制,优化阅读服务,激发阅读热情,培育阅读习惯,满足阅读需求,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读书氛围,到2020年,使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各项主要阅读指标全省领先。
“书香盐城”建设遵循公益惠民原则、正面引导原则、合力共建原则、创新开放原则、示范带动原则,主要实施阅读文化培育工程、阅读精品引领工程、阅读阵地提升工程、阅读分众服务工程、阅读活动示范工程、阅读推广参与工程。
“书香盐城”建设为推动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为实现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的重要意义
“书香盐城”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师范学校底蕴丰厚、书香浓郁,是盐城的窗口单位和文化地标,师范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是“书香盐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学校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任务,同时培育两代师表,因此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既是学校丰富内涵提升品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服务盐城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在“书香盐城”建设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作出重要贡献是师范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三、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的优势和特色
(一)师范学校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
师范学校是充满智慧、文化、理想的精神家园,师范学校是盐城的文化地标,师范学校是读书的地方,这是师生、家长、社会长期形成的共识。我校成立于1920年,近百年来风雨兼程,数度迁徙,十易校名,弘文励教,弦歌不绝,环境优雅,设施先进,以“阜师精神”享誉全国。我校注重文化育人,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突出“红色文化、经典文化、健康文化、职业文化、创业文化”主题教育,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全员共建富有魅力的
信达、和谐、知性、幸福校园。师范学校浓郁的文化底蕴是其参与“书香盐城”的最大特色。
(二)师范学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
师范学校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师范专科学校生均图书合格标准为80册/生,生均年进书3册,其它专科院校大多为60册/生,生均年进书2册。《江苏省师范类专业认证手册(试用)》中要求生均图书100册/生,其中教育类纸质图书不少于30册/生。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学、幼儿园师资,教师需要研究,学生需要学习,为满足师生需求,为迎接检查评估,师范学校不断增加图书,日积月累,数量可观,质量上乘,是“书香盐城”建设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三)师范学校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师范学校有优秀的教师团队,高级职称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明显多于其他学校。师范学校教师大多重视阅读,也有部分教师长期从事阅读研究,他们对阅读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多,他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家庭,他们大多有阅读的兴趣,大多有从事教育或相关行业的意向。师范学校长期从事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面广量大,培训学员是师范学校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师范学校有数以万计的校友,分布在盐城市各行各业,其中以教育、文化系统为最多,他们深受母校的影响,依然容易接受母校的影响。师范学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其参与“书香盐城”建设的最大优势。
四、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的主要策略
(一)建设书香校园,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参照标杆。
师范学校应率先建设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宣传4·23世界读书日,宣传读书名言与先进事迹,营造阅读文化,树立读书典型,展示读书成绩,让学生觉得读书是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丰富读书资源。与时俱进,因校制宜,丰富馆藏资源;图书馆与地方馆馆际合作互补,资源共享,通借通还,是丰富资源的有效形式;通过奖书、赠书、捐书、买书、荐书、租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书读、读好书。开展读书活动。组织集体阅读课,设立班级图书角,尝试报刊班级流转,邀请作家走进校园交流研讨,开展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师范学校在图书资源建设上真投入,在资源利用率上大突破,师生阅读素养大提高,真读真用,努力使校园书香氛围浓郁,为其他学校建设书香校园、为“书香盐城”建设树立标杆。
(二)参与读书活动,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榜样引领。
师范学校应积极参与“盐渎风”盐城市全民读书月活动,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在参与活动中提升师生读书兴趣,检阅读书成绩,展示师生风采。师范学校应积极参与社区读书活动,精选优秀读书节目,送到社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师范学校应积极参加外地高层次读书活动。组织师生参加读书论坛、阅读研讨会、作家讲座,通过参加活动,开阔师生视野,提升阅读水平。通过参与读书活动,展示师范学校阅读状况与成果,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示范品牌和榜样引领。
(三)加强阵地建设,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师范学校应加强资源建设。首先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与发展趋势,丰富馆藏资源,电子图书、数据库、纸质图书都要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其次,结合盐城实际,丰富反映盐城地方历史文化、满足社会需求的图书资源,设立盐城文化名人作品专柜、盐城地方历史文化图书专柜。师范学校资源要丰富形式,收集保存反映盐城特色的音视频资料。师范学校一定要继续建好图书馆,并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开放,让图书馆成为读书写作、交流研讨的阵地。师范学校应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设阅读论坛,传播阅读理念,组织阅读研讨,编印阅读报刊。加强阵地建设,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是师范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四)开展理论研究,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师范学校组织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老师加强阅读教学与评价的研究,组织专业课老师加强专业阅读指导与服务的研究,组织图书馆人员加强图书馆建设、管理、服务的研究,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的研究,组建专门团队开展“书香盐城”建设的体制机制、方法路径等研究,通过学习与研究,提高阅读指导、活动开展的水平与质量,通过现场宣讲、广播电视网络、印发资料、推荐书目等方式,普及读书知识与阅读理论,推广研究成果,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精神引领,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五)指导全民阅读,为“书香盐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社会各界对阅读认识不一,许多人对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找、怎么读等问题不完全清楚,师范学校有必要组织师生阅读志愿者及时进行阅读指导,可以组织老师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对象开设阅读讲座;可以组织读书交流会,让有经验的师生现身说法;可以通过读书协会成员、阅读志愿者对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可以编印阅读指导手册进行读书指导。师范学校应积极指导读书活动开展及图书资源建设。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读书活动缺少经验和人手,师范学校可安排有经验的师生参与、帮助、指导,还可对如何加强资源建设、如何利用资源加以指导和引导。
五、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是争取支持,加强合作。
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文化、教育部门的支持,相关部门在谋划“书香盐城”建设时,考虑到师范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师范学校发挥作用,师范学校按照相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承担“书香盐城”建设的具体任务。加强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离开社区、企事业单位,离开盐城广大群众,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便会成为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此师范学校应在资源建设、活动开展、阅读推广等方面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是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要联系学校自身实际,在学校现有资源及人力、专业现状、教学实际、发展走向等基础上进行,还要联系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实际,联系本地居民现有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等实际情况,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阅读指导,发挥应有功能,不能好高骛远、敷衍了事,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师范学校要在准确把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规范、标准、细则等形式为参与“书香盐城”建设提供具体操作路径,注重效果。
三是发挥优势,提升层次。
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要发挥师范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图书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源等优势。组织不同社会群体走进师范校园,感受书香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努力影响师生、校友、学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并通过他们影响他们的家庭、亲友、单位;服务相关阅读群体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充分利用师范图书资源。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要努力提升理论研究、资源建设、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书香盐城”建设的层次发挥功能。
四是着眼长远,放大效应。
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融入社会,由近及远,由点及面,着力影响校园之外的广大群众的工作、生活、学习、休闲。师范学校参与“书香盐城”建设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文化传承的角度,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发挥师范学校在本地区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功能。
六、结语
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全民阅读、重视社会文化事业的今天,“书香盐城”建设是功德无量、泽被后世的伟大事业,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书香盐城”建设刻不容缓、任重道远。作为师范学校特别是师范学校图书馆人,参与“书香盐城”建设义不容辞,我们必定全力以赴,继续将本课题研究引向深入、引向实践、引向未来,为“书香盐城”建设、为社会和谐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对教师而言,阅读可以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为博学、善思、务实、创新、智慧而又激情的新一代教师群体。
2、对学生而言,阅读可以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初步树立起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对学校而言,既是落实“学习型学校”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积极探索和自觉行动;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也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抉择;既是改进学校德育模式的新视角,也是丰富学校人文底蕴、凸显学校办学精神、扎实推进建设教师精神家园的积极行动。
4、对社会而言,我们相信,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必将完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通过“家庭亲子阅读”,必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读书,崇尚读书,这必将有利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从而实现“书香校园建设”的示范与辐射功能。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现在国际上有一个OECD组织评估学生发展,从三个能力角度评估:第一阅读能力,第二科学能力,第三数学能力,他们把阅读能力看成是衡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的非常重要的标志,将来在基础教育改革里头,包括在学生发展评价里头,对阅读能力会越来越重视。这应该是未
来学习的一种模式。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朱永新先生的“营造书香校园”实验、扬州徐冬梅老师主持的“亲近母语”阅读实验、青岛开展的“2+2+2”课堂分配方案等相继产生较大影响,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阅读改革实验的热潮。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四、该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促进“精神发育”,培养优良品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陶冶精神,启迪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可持续性”学习知识的能力;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2.教师:使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丰富教育生活,保持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在研究实践中掌握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3.学校:满校书迷,师生共同在书香校园里诗意地栖居。通过研究,形成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丰富学校人文底蕴,改进学校德育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型、学习型学校,以此加快教育内涵的发展,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五、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建设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读书文化,促进师生读书意识的形成,师生读书蔚然成风。将课外阅读与各学科进行融合,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1.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模式: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探索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与方法。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2.编写阅读校本读本。
3.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验。
六、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我校自2006年启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校园里,在师生中,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被确定为厦门市“十一五”科研课题,《中国日报》、《海峡导报》、《小学生周报》、《思明教育》、《思明社区教育》先后有十几篇文章报道了我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经验与做法。
我校已举办两届校园读书节,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评选出一批“阅读之星”、“学习型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并邀请著名作家“阳光姐姐”伍美珍和《海峡导报》编辑记者来校作报告、签名售书、与师生面对面真情互动。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方法改进了,识字量、阅读量提高了,语文能力明显增强。有一大批优秀习作在《作文大王》、《作文世界》、《厦门晚报》、《厦门商报》等报刊杂志及“冰心杯”、“邮政杯”作文比赛中发表与获奖。六年2班郑苏杭同学的新书《我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苏杭》还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七、研究思路:
(一)抓好环境建设。
1.创设宜人的读书环境。
2.建立“三位一体”读书网络,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
(1)学校读书长廊、阅览室。(2)班级图书柜。(3)家庭藏书架。
(二)开展阅读活动。
1.每天专门设立“美读时光”,继续完成好课外阅读积累本——“采蜜集”,继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2.继续做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工作。
3.继续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内容有:推荐好书,亲子共读,读书征文,阅读小报评比,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展示,以及“阅读之星”、“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的评比,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等。
4.班级要定期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 “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举行“走进四大名著”等主题读书会。
5.发挥学校辐射作用,推进亲子读书活动。
6.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社区阅读活动。
(三)完善组织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将成立以 “书香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形成“读书先锋队”,“读书大本营”,“读书俱乐部” 三个读书组织机构。
2.成立各种文学社。
3.班级建立图书角管理制度,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4.建立读书制度,从时间上给予保障。
5.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
(四)进行子课题研究。
教师们以子课题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每位研究成员围绕课题确定子课题,如:书香班级的建设与研究;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推进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创建班报、班刊的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学生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指导研究;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等。通过子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
(五)开设阅读校本课程。
1.开设阅读校本课程,交流阅读感受,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编写阅读的校本教材,引领阅读方向,拓展课外阅读。设计阅读积累本,丰富积累。
八、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档案袋评价法、经验总结法等。
(l)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的历史、现状、不足、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对影响书香校园形成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调查;
(3)档案袋评价法:对儿童的发展、教师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评价;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最后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5)个案分析法:对研究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人,典型的课,典型的事,典型的活动进行现象分析,进而发现总结规律。
(6)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理论认识,每阶段撰写论文、总结、报告、案例、反思等。
九、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8、2——2008、8)
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内容。
2.理清课题的内涵,明确其界定。
3.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
4.实验教师收集资料,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验阶段(2008、9——2010、10)
1.推荐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
2.开展“书香校园”的各种活动,积累实验研究的有关材料、个案。
3.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4.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模式。
5.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阅读 积累练笔》。
6.研究校本课程的课外延伸。
7.子课题按计划进行实验。
(三)、反馈阶段(2010、11——2011、5)
1.修正实验方案,鉴别、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所获得的个案等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使研究方案进一步完善。
2.再实验论证
进一步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写出实验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1、6——2011、11)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回顾课题研究过程,针对实验研究所获得的各类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对实验成果进行推广。
十、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全校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师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明显提高。初步探索出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形成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校本课程教材《阅读 积累练笔》;课题研究论文集;教师读书随笔集;优秀学生日记集;优秀学生读书笔记集;优秀学生个人文集;校报《湖明小学校刊》;班刊班报;《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阅读课展示等。
第三篇: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研究
“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朱永新教授也反复强调,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会改变人生,它虽然改变不了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可以使人变得视野广阔、胸怀博大,让人活得高贵、优雅。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的推进,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不能跟上教育发展的要求。在学校发展中,教师的发展是关键。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不仅仅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书香的气息,让教师爱读,而且要步入科学有效的理性学习阶段,形成有效的管理、发展、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内在的价值认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学习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创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更是作为学校发展、学校特色形成的一个品牌,通过创建书香校园,形成“用文化经营学校”的战略认识,积极走内涵式的发展之路,给学校教育以先进的理念、人文的气息、精神的意义,使学校教育以更深层次地、更持久地影响师生、感染师生,丰富校园的教育本位价值;真正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作为教师,理应是孩子阅读的引路人,我们深知,开卷有益,而择卷更有益,所以,阅读,从教师开始。从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再通过教学去感染学生、指引学生,让阅读成为师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兴读书之风。大力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把自己培养成“读书人”。教育家康内尔告戒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教师要学习,也离不开书籍这一阶梯,阅读可以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通过阅读,让教师和学生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美国已启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少儿读书计划”,列出包罗万象的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芬兰早就实施学生阅读工程,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的阅读能力测试中,芬兰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芬兰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也非常乐于阅读,有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两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在我国,由苏州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被称为“整个实验的灵魂”,主张以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来教育和感染师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课题已经为教育界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三、课题的涵义 课题所讲的“书香校园”,其实质就是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愉快、以适应和支持全体师生的发展进步和健康成长为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个处处有景点,处处有经典,处处有特色,处处有品味,处处有内涵,处处有哲思,处处有文化,处处有精神的人文环境,使师生员工浸润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身心受到感染和熏陶,文化积淀,修养提高,精神丰富!读书是浸润、滋养学习文化,构建书香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研究的目标:
新教育实验非常重视经典文化的汲取和传承、重视师生的生存状态,我们重视孩子的阅读研究,把“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参加新教育实验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大量有价值有计划的阅读丰厚底蕴、传承文化、润泽心灵,并且通过这一子课题的深入研究,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真正高扬素质教育的大旗!(2)研究的内容
1、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计划将它细化为“学生儿童阶梯性阅读研究”、“教师专业阅读研究”、“中华经典诵读”、等若干具体的子项目,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根据“新教育文库”推荐的教师阅读书目100本,组织相关的读书及研讨活动;根据“新教育文库”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100本,根据《儿童阶梯阅读丛书》36本,有计划地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和《中华经典诵读本》诵背活动。
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日记、读书心得、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研究日常教育叙事与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关系;研究如何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日渐积累成典型教育案例库。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欣赏自己,肯定自我,评价自己,反思自己,促进师生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
(一)营造书香氛围,让书香浸润校园。
学校氛围。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它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力求让环绕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悬挂的每一幅作品、图画,站立的每一个宣传版面,学生表演的每一个舞台,挺拔的每一颗小草,每一株花,每一棵树木,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让情的萌动,语的呢喃,灵的呼唤,尽在其中。
班级氛围。每个班级布置一个“书香园”(书柜),让教室洋溢着书香,浸润多彩的童年;教室里开辟“书香角”,引领孩子们尽情交流阅读的收获,分享进步的喜悦。
校园氛围。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最大效益,鼓励学生经常借阅;在队室设置“好书交换站”,让学生彼此交换图书,共同享受精神之旅;橱窗里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红领巾小广播介绍“小书虫”的情况,《学校教科研信息报》发表学生的读书体会„„通过各类阵地传播多读书为荣、读好书为荣的理念;校园走廊里悬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标牌,让学生受到艺术和文化的熏陶。
网络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网上图书室”、“新书介绍”“阅读指南”“读书简报”等栏目介绍相关信息,让浓浓的书香从网络中悠悠传出。
(二)师生携手共读,让书香滋润心灵
1、教师读书。
(1)学校图书室每学期购买一批教育类书籍,丰富图书室的藏书,扩大书籍选择的余地。
(2)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读指定的1-2本教育教学专著,并写出读书体会、论文等,学校组织相应的读书沙龙或论文评比活动。
(3)为每位教师办一张市图书馆借阅卡,学校鼓励教师进学校图书室和市图书馆博览群书。
(4)以教育在线和学校网站新教育为平台,每位青年教师在论坛上建主题贴,坚持参加论坛讨论,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丰富经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力。
2、学生读书。
(1)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本》诵背活动。
(2)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组织学生开展“大阅读”活动。(3)利用中午,每天进行半小时的读书课,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4)学校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系列活动)。(5)发动学生自带图书,各个班级成立图书角。
(6)每位语文教师利用晨会课、班队课、读书课为学生朗读经典书籍每学期1-2本。
(7)确保每位学生在家每天有半小时读书时间,制定表格,家长督促、教师检查。
(8)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活动,评选班级或学校“阅读之星”。
(三)师生一起写作,共享教育的幸福。
1、教师写作活动。
(1)35周岁以下教师每星期一篇教学随笔(包括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体会)。要求随笔上网,建立教师随笔专栏,在学校网站及教育在线上分别帖出。(2)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宏观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和总结。(3)学校每学期出一本师生优秀随笔选集。
2、学生写作活动。
(1)
一、二年级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日记(可以用拼音、图画表示),三年级以上每周写2篇日记。
(2)三到六年级学生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
(3)每班学生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班级或个人博客。精选自己优秀日记和读书心得体会上传,也可进行跟帖。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将以“新教育实验”总课题组的实施计划为依据,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形式上,也将积极探索并充分利用“教育在线”学校网站的“瑞博平台”,建立学校、班级、个人读书随笔主题帖,以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起到明显的激励和互相学习、交流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6月):确定课题、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与素质教育行动策略的研究》子课题申报表,成立课题组;整理学校前期实践材料,进一步确立目标、明确方向,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2年6月):根据实施计划和既定目标深入实施书香校园建设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基本完成实验任务,出版实践成果。在书香校园基本成型的背景下,学校的办学层次有明显提高,师生的阅读智慧发展促进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参与实践
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服务社会--西湖区开展直属中小学团员暑期进社区活动
为了进一步促进共青团工作,全面推进志愿者工作,使广大共青团员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团员“一种身份(团员身份),两个舞台(学校和居住地)”的良好局面,西湖区教育局团工委在团区委的领导下,组织了直属中小学团员暑期进社区活动。团员青年们怀着“体验生活、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理想,带着课题在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他们开阔了视野,求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一、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暑假前期,西湖区教育局团工委专门召开了区属中小学暑期工作布置会议,明确了任务。学校团组织做好团员(团员数、团员的居住地分布)和社区基本情况的调查(街道或社区的分布、可提供的资源及需求等),努力做好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工作。
二、结合实际,有序报到
团员进社区报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团支部、优秀社团以成建制的形式带项目到学校所在街道或共建街道报道;另一种是团员本着就近原则,到各所在社区报到,然后组建成社区临时团支部开展活动。为便于社区做好接收工作,西湖区教育局团工委要求所有团员在统一时间(7月1日-7月5日)到各社区报到。成建制形式单位报到时随带《团员社区报到情况汇总表》,团员个人报到时随带团员证、团员社区报到卡和团员社区活动记录卡。
三、突出重点,发挥优势
1、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敬老为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帮困、帮教工作。各校以团支部或小分队为单位,到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敬老院、志愿者服务中心等社会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志愿活动。如,杭十三中x光假日小队帮助保亭社区孤寡老人。他们给老人读报,擦玻璃,整理书桌,洗桌子、椅子,为老人出门购买生活必需品等等。学生俞哲晟说:“愿能用我们x光假日小队的每一个光星点燃周围人们心中的爱的火花,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团员协助社区开展“清洁杭州、美化天堂”和《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社区出好黑板报和宣传橱窗,开展宣传“六不”行为规范活动,对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如,长桥小学党团员配合社区举行露天电影招待会,为社区上了一堂生动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翠苑三小团支部与街道共同开展《纲要》的宣传活动。
3、开展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主要包括社区护绿、废旧电池收集、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如,翠苑一小的“绿色小卫士”行动;杭州外语实验学校的废电池收集活动;保俶塔实验学校开展了“我是社区公益小使者”活动。
4、开展基地教育活动。基地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教育的重要阵地。周浦中学团总支带领学生在周浦蔬菜试验基地开展了实践劳动。经过实践,团员们了解了蔬菜的生长过程,亲身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亲自触摸了蔬菜的叶片。
5、开展社区文艺演出活动。协助社区组织开展社区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等活动。保俶塔实验学校的程沉、张闻闻同学帮助金祝社区策划纳凉晚会。
6、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我为社区献策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等。
7、开展了“手拉手”扶贫帮困活动。杭十五中组织了75名学生,12名教师到淳安枫树岭中学开展交流活动,他们与当地学生同吃同住,共同生活。杭十三中组织学生以“书画环保”为主题,开展了暑期夏令营活动。同学们入住安吉环保教育基地,进行了安吉水质的测试调查以及“你丢我捡”的环保活动,并参观了吴昌硕纪念馆,并与昌硕小学结对交流,捐赠给他们200本课外读物、学习用书,还与昌硕小学的同学进行了书画交流和“爱在随手之间,举手做环保,明天会更好”环保签名活动。
8、开展了写暑期社会调查报告活动。暑假过后,新学期伊始,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纷纷上交了个人总结,把实践中的点点滴滴、辛酸苦闷、经验所得都认真地写出来,从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与实践心得来看,同学们对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非常感兴趣,参与的意识也很强。如,西湖高级中学的《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西湖职高烹011班的家庭环境调查等等。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评价、体现了青年学生难能可贵的社会责任感。
四、规范管理,完善体制
西湖区教育局团工委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及时做好暑期团员进社区活动的反馈、总结、评比工作。要求每位团员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团工委将再次与社区团干部进行沟通,了解情况,核实评比依据。
团员进社区活动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开拓基层团工作的新举措、新实践、有效整合了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开辟了学生接受校外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的新阵地,为社区团工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将有利于推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建格局的早日形成,促进共青团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青团工作,推动我区社区团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探索团员教育双重管理的长效机制,团市委开展了机关单位团员进社区活动。本着“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的原则。近日,黎阳小学团支部积极参加社区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走进老街社区为即将进行的“老街导游词讲解赛”作准备。做到八小时之外纳入本人居住地、社区团组织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表率作用,提升我区社区团建的整体水平。
我们开展的“慰问抗非典一线白衣天使”、“党在我心中知识竞
赛”、“让团徽在校园闪光”团徽佩戴仪式、学习《决定》我知道、青年班组合理化建议活动等教育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搞一次活动,起一次效果。
春天的阳光温暖,春天的笑容灿烂。为了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经济贸易学院团委于2009年3月伊始在全分院范围内开展首届百名团员进社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团徽闪耀——指引前行的方向
从2009年3月起,经济贸易学院分团委多次召开团支部书记会议,及团员交流大会,商讨有关百名团员进社区的活动方案。在广泛听取了各团支部的意见后,确定了“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提高青年的各项能力,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确定了“育人”这一导向,在实践中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和技能培训。经济贸易学院各团支部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对此次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每一位参与者至始至终都将“精品意识”放在心中,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为了确保此次活动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经济贸易学院百名团员进社区服务小分队” 进行“全程服务”,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发布、上报、收集、整理工作,准确把握实践中的舆论导向和典型示范,扩大实践育人的辐射效应。
团旗飘扬——挥洒青春的激情
经济贸易学院团委通过“精心策划”、“精心动员”和“精心组织”实现了本次活动“主题多样化”、“方式多样化”和“服务多样化”。在百名团员进社区的实践中,团员青年们以“激情奉献,唱响青春”为口号,开展了“关爱老人,从我做起”、“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和“携手太湖环保,共创绿色无锡”等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感慨道“深入社会,服务他人,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好内涵。同时,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周边的社区乃至整个无锡送去了爱的温暖和幸福的香气,为构建和谐社会送出了一份经济贸易学院学子们的绵薄之力。活动结束后“夕阳托老所”等福利机构纷纷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团歌嘹亮——奏响时代的主旋律
四月末,经济贸易学院百名团员进社区活动已接近尾声,但团员青年们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脚步没有停止。在总结交流大会上,有的同学谈到了大学生奉献的榜样——徐本禹,同学们说他们都会是下一个徐本禹,因为他们拥有和徐本禹一样的坚定,他们会集众人的力量,点亮所有爱的希望;他们会积极响应“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绵竹计划”的号召,用爱与希望奏响这个时代最美的主旋律。
作为经济贸易学院新一代的主体力量,作为无锡商院新一代的成长先锋,作为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新一代建设者,同学们清楚地知晓自己肩上所承担的重任。他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真正有正义感、责任感的共青团员,将奉献落到实处,用奉献演绎青春之歌。” 他们坚信:挥洒青春的汗水,在商院留下激情的痕迹,青春定将无怨,生命终将无悔。
团徽闪耀,团旗飘扬,团歌嘹亮,经济贸易学院团员青年服务社会的步伐坚定有力,他们正用激情和汗水谱写着美妙的青春之歌,以实际行动向五四运动90周年献礼。
团委通过“三个结合”建立团员进社区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团建工作,提高在校生社会实践能力,解决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团员脱离团组织问题。近日,黄山区团委通过“三个结合”形成学校、社区工作“双赢”局面,建立了城区学校团员到社区报到长效机制。
一是把学校素质教育与团员进社区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社区这个平台,由社区团组织为
学生团员“量身定做”一批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活动及服务项目作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的载体,解决了学校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学生数量多、实践载体少的问题;二是把社区需求与团员进社区工作结合起来。针对目前社区存在的居民需求日益提高,但社区人员缺乏的现状。通过学生团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解决社区人员缺乏问题,扩大了社区服务范围;三是把学生团员评先评优与团员进社区工作结合起来。社区团组织每年对学生团员社区表现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价,确定等次,通过《团员社区表现登记表》向学生所属学校团委进行反馈,团区委和学校团委将学生团员社区表现作为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以提高他们参加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温州市规划局新一届团委以打造团队品牌为目标,以服务基层、贡献社会为准则,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自身优势,积极创新载体,开展“百名团员进社区”活动,在市区三个区选65个社区(村居)作为联系点,每个联系点确定一名团员青年作为联络员,联络员与社区(村居)签订服务协议,为广大社区(村居)提供长期的志愿服务。
为了推进活动开展,成立了“规划青年服务队”,组建由各种专业、各种岗位团员青年组成的精干队伍,作为联络员的坚强后盾,与联络员一起为广大社区(村居)提供规划宣传、规划成果展示、公益劳动、结对扶贫等服务。同时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群众办理规划手续实行绿色通道,专人负责,送证上门。另外,与社区(村居)建立违法建设信息互通机制,加强社会力量对违法建设的监督。
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市规划局团委把服务延伸到县(市),于4月6日到平阳县凤巢乡溪头街村开展志愿服务,慰问了当地的一所希望小学,带领规划设计专业团员青年为凤巢乡政府免费义务设计两个建设项目,支持该乡的新农村建设,受到该乡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
参加文明城市的创建,卫生城市的创建,上街维护交通,擦洗公交站台,组织宣讲对进社区等等
“四进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提高广大团员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我院团总支广泛号召并积极组织各团支部用实际行动回报威海人民,为威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才幼儿园是让我们实现“园丁”梦想的地方,也让“大学”的概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上永恒的印记。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天真烂漫的话语足以涤荡每一颗久落尘世的心灵,成为每个人记忆中的永恒画面。
禽流感知识宣传、健康与保健知识普及„„我们用真诚的心和不畏劳苦的毅力获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不畏凄风苦雨,不惧严寒霜雪。所有的困难没有停歇我们服务社区的脚步。因为一张张传单拉近了我们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一句句温情的话语和亲人般的关怀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以学生能力为基础、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以长效持久为目标、以文明进步为宗旨”,营造社区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展现山大学子的风采。这将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
第五篇: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厦门市“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厦门市湖明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对教师而言,阅读可以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为博学、善思、务实、创新、智慧而又激情的新一代教师群体。
2、对学生而言,阅读可以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初步树立起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对学校而言,既是落实“学习型学校”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积极探索和自觉行动;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也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抉择;既是改进学校德育模式的新视角,也是丰富学校人文底蕴、凸显学校办学精神、扎实推进建设教师精神家园的积极行动。
4、对社会而言,我们相信,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必将完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通过“家庭亲子阅读”,必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读书,崇尚读书,这必将有利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从而实现“书香校园建设”的示范与辐射功能。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分数中挣扎的教师和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活动,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阅读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以阅读为中心的“大语文”和“大阅读”理论,朱永新先生的“营造书香校园”实验、扬州徐冬梅老师主持的“亲近母语”阅读实验、青岛开展的“2+2+2”课堂分配方案等相继产生较大影响,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阅读改革实验的热潮。
四.该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促进“精神发育”,培养优良品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陶冶精神,启迪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可持续性”学习知识的能力;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2、教师:使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丰富教育生活,保持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在研究实践中掌握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3、学校:满校书迷,师生共同在书香校园里诗意地栖居。通过研究,形成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丰富学校人文底蕴,改进学校德育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型、学习型学校,以此加快教育内涵的发展,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五.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书香校园:建设校园读书文化,促进师生读书意识的形成,师生读书蔚然成风。
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1、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
2、编写阅读校本教材。
3、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4、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5、探索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
6、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验。
7、探索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做法。
六.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我校自2006年启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校园里,在师生中,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被确定为厦门市“十一五”科研课题,《中国日报》、《海峡导报》、《小学生周报》、《思明教育》、《思明社区教育》先后有十几篇文章报道了我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经验与做法。
我校已举办两届校园读书节,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评选出一批“阅读之星”、“学习型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并邀请著名作家“阳光姐姐”伍美珍和《海峡导报》编辑记者来校作报告、签名售书、与师生面对面真情互动。
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方法改进了,识字量、阅读量提高了,语文能力明显增强。有一大批优秀习作在《作文大王》、《作文世界》、《厦门晚报》、《厦门商报》等报刊杂志及“冰心杯”、“邮政杯”作文比赛中发表与获奖。六年2班郑苏杭同学的新书《我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苏杭》还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七.研究思路:
(一)抓好环境建设。
1、创设宜人的读书环境。
2、建立“三位一体”读书网络,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
(1)学校读书长廊、阅览室。(2)班级图书柜。(3)家庭藏书架。
(二)开展阅读活动。
1、每天专门设立“美读时光”,继续完成好课外阅读积累本——“采蜜集”,继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2、继续做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工作。
3、继续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内容有:推荐好书,亲子共读,读书征文,阅读小报评比,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展示,以及“阅读之星”、“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的评比,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等。
4、班级要定期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 “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举行“走进四大名著”等主题读书会。
5、发挥学校辐射作用,推进亲子读书活动。
6、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社区阅读活动。
(三)完善组织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将成立以 “书香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形成“读书先锋队”,“读书大本营”,“读书俱乐部” 三个读书组织机构。
2、成立各种文学社。
3、班级建立图书角管理制度,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4、建立读书制度,从时间上给予保障。
5、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
(四)进行子课题研究。
教师们以子课题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每位研究成员围绕课题确定子课题,如:书香班级的建设与研究;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推进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创建班报、班刊的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学生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指导研究;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等。通过子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
(五)开设阅读校本课程。
1、开设阅读校本课程,交流阅读感受,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编写阅读的校本教材,引领阅读方向,拓展课外阅读。设计阅读积累本,丰富积累。
八.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档案袋评价法、经验总结法等。
(l)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的历史、现状、不足、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对影响书香校园形成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调查;(3)档案袋评价法:对儿童的发展、教师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评价;
(4)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最后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5)个案分析法:对研究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人,典型的课,典型的事,典型的活动进行现象分析,进而发现总结规律。
(6)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理论认识,每阶段撰写论文、总结、报告、案例、反思等。
九.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8、2——2008、8)(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内容。(2)理清课题的内涵,明确其界定。
(3)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4)实验教师收集资料,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验阶段(2008、9——2009、8)
1、推荐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
2、开展“书香校园”的各种活动,积累实验研究的有关材料、个案。
3、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4、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模式。
5、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阅读 积累 练笔》。
6、研究校本课程的课外延伸。
7、子课题按计划进行实验。
(三)、反馈阶段(2009、9——2010、5)
1、修正实验方案,鉴别、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所获得的个案等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使研究方案进一步完善。
2、再实验论证
进一步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写出实验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0、6——2010、10)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回顾课题研究过程,针对实验研究所获得的各类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对实验成果进行推广。十.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全校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师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明显提高。初步探索出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形成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成果形式:课题研究报告;校本课程教材《阅读 积累 练笔》;课题研究论文集;教师读书随笔集;优秀学生日记集;优秀学生读书笔记集;优秀学生个人文集;校报《湖明小学校刊》;班刊班报;《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阅读课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