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沙县鼓场中学营造尊重包容的实施方案分析
金沙县鼓场中学三化 校园文化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我校在“普
九、普实”以后,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金沙县鼓场中学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育学生“自主管理做主人,自主教育做新人,自主学习做能人,自主锻炼做强人”,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
三、遵循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培养学校的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各项建设活动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思想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实践性: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形式喜闻乐见、同学参与性强、身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3、整体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发展性: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5、参与性: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2016年3月至4月,制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心研究制订可行的建设方案。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分工负责,明确任务;组织宣传动员,召开师生共参与,营造浓厚的氛围。
第二阶段:2016年4月至5月,校园基础设施、人文景观建设。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开展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建筑式样,装饰的调整,开展校风教育。
第三阶段:2016年5月至12月,校舍的翻新、粉刷,建筑色彩的搭配、装饰,完善制度文化建设和文化场景建设,编写校歌校史、主题活动营造文化氛围。
第四阶段:2017年1月至7月,对照检查,自我完善,总结上报。
五、主要措施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如何建设学校文化,为此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决定从价值观念(精神层面、隐性文化)、物质文化(显性层面)同时架构我校的文化建设。
(一)学校深层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根据学校 60多年的发展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了我校的文化建设以“一个精神引领”,突出“两项主体建设”构建“四新文化”,其具体含义是:
1、一个精神引领:
培育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雄心之志,“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自己的一切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而努力!要秉承“厚德、诚信、博学、创新”的校风,继承学校的光荣传统,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形成“人人为鼓中添光彩,事事为鼓中争荣耀”的风气。
2、两项主体建设:
(1)以校本教研为切入口,创建自我反思、合作共创的教师文化。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合作课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等形式,培养教师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善于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不心存排斥他人、嫉妒他人之心,善于取众人之长来战胜困难、博取胜利的新局面。以形成“敬业、严谨、爱生、善导”的良好教风。(2)以新型课程为载体,营造自我体验自主发展的学生文化。让学生牢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诤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会尊重他人,举止文明,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注重培养学生民主创新能力,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工作氛围和增加透明度来民主决策、共同执行。让学生明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能力和事业才不会停滞不前,学法、教法和工作方法都要有创新的意识。全校师生都应以文化定位来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使鼓中的教师和学生具有“鼓中”的鲜明特色,形成我校独特的学校文化,培育特色人才。以形成“勤奋、慎思、乐学、进取”的学风。
3、文化构建
(1)新型课程——随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充实课程内容,将教材与现实更好地结合,使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性。结合新课改,二次开发整合原有课程资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逐步建立一种新的开放式课程结构,成为受学生欢迎、家长认可的、适合现代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和张力的新型课程。
(2)新型课堂——其特点是: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活跃的对话互动,自主思考的探究合作,“三维”落实的教学实效,成为教师研究的工作室,学生演练的大舞台,师生智慧碰撞、动态生成的快乐课堂。倡导快乐教学,加大听评课指导力度,开展优质课赛讲,示范课交流等活动,掀起“轻轻松松上课,快快乐乐学习”的热潮。
(3)新型班级——其特点是:知荣明耻的班风,团结友爱的集体,温馨活跃的班级文化,身心双健的群体,成为每个孩子“我进步,我成长”的快乐大家庭。通过“展我风采、显我本色”新型班级创建等形式着力打造。(4)新型校园——其特点是:和谐的文明校风,净美的成长环境,多彩的文化墙,活跃的社团活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灵动的精神家园。通过环境综合治理、点装文化墙、组织社团活动等形式展现。
(二)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1、营造健康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
(1)设计和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根据学校 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2)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
(3)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文化橱窗、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4)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读书角,创办校刊班报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5)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广播系统,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6)在学校教室、宿舍楼、主要走廊里悬挂名人字画和温馨提示或警示语,让学生受到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提升校园文化层次。(7)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充分利用远教网、班班通设备,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1)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班委会、团委、教研组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2)学校办好板报、橱窗,全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
(3)学校每年要举办一次以上全校性的文化艺术节、开好运动会,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体育技能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4)建设良好的校风。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学风、班风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开设文明礼貌课,组织“良好习惯成就我”主题辩论和演讲比赛,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三)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1、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党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2、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组织法制报告会,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行为监督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法守纪的良好行为。
3、班级形象设计、宿舍美化,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等活动,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4、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利用好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德育基地,让老红军、老战士亲临现场,亲口讲述过去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敬先烈、学先烈,争当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
5、开展滔河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重点工作
1、从基础开始,挖掘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
①重视学校“勤恳务实,乐于拼搏,勇于担待”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②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③挖掘特色,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
2、把“重素质、扬个性、能创新、可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勤奋、求真、力行、进取”的育人理念化为广大师生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把办学育人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培育成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特色。
3、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每年开展一次活动,结合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设计主体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发现和激励有文化艺术特长的学生。抓好特长生的选拔和培养,将艺术生的培养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4、开展好兴趣小组活动
(1)成立学生文学社,定期出版校刊,面向广大同学征稿,促进我校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2)定期展览学生美术作品。
(3)组织好学生合唱团,定期进行合唱欣赏,舞蹈队定期训练,每学期展示一次活动成果。(4)开展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每周口语对话、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
(5)成立摄影和集邮协会、棋类、球类、体操队等体育、艺术类兴趣小组。(6)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七、强化管理,制度保障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学校政教处、团委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全校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总务后勤负责校园基础建设,校园绿化硬化,教务处负责新课程、新课堂构建,校长办负责督查督办和协调。
2、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3、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建设的正常进行。
4、设立校长信箱,广泛收集师生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文化建设。
5、在学校制定教学目标责任书时,将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列入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范围,促进教师的主体参与。
6、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绩效有奖励,让他们工作有甜头、有想头、有奔头,形成比奉献、比学习、比教研、比成长、比业绩的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金沙县鼓场中学 2016年2月
第二篇:金沙县鼓场街道初级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
金沙县鼓场街道初级中学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
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历史前进的一种力量,是一面永不褐色的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整个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为了使我校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特拟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计划措施
(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点:1、进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2、进行关心班集体、热爱学校教育。3、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教育。4、国情、形势、任务教育、5、进行“社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措施:1、学校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2、坚持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3、利用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4、组织学生参观德育基地。5、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和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6、开展“党在我心中”“祖国在我心中”的读书、征文、演讲比赛。
三、目标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要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全体教职工应做爱国的模范,全体学要把爱国主义思想化作具体行动。首先,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全体师生要树立:“我是鼓中人,我为鼓中添光彩”的主人翁意识,把爱国与爱校结合起来;二是,全体师生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儿做起”,把爱国和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学习结合起来;三是,树立良好文明形象,把爱国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学习、生活习惯结合起来。其次,要坚持好三个原则:一是,系统性原则,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组织教育内容施行序列化;二是,长期性原则。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是几次教育活动就可以培养成功的,要长流水,不中断;三是,实践性原则。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是一系列知与行相互作用结果。再次,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制度。一是,坚持每周一早晨举行升旗仪式制度;二是,形成有传统、有特色的节日纪念活动;三是,定期举行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比赛。
爱国主义是一种永远不朽的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培养21世纪新人,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懈地努力,我们决心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断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托起明天的太阳。
金沙县鼓场街道初级中学
2016年2月
第三篇:天场中学中考体育实施方案
天场初级中学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细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局关于《2012年滨海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今年我校初三毕业生体育考试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文件为指导,进一步推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二、组织领导
为了将此项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对《2012年滨海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到工作,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我校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朱青山
副组长:张全新杨兵赵明广
组 员: 刘必正洪建荣张擒龙汪东海闻建兵孟宪华初三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任务
1、宣传发动
学校召开领导会班会和全体教职工会议,认真组织学习《2012年滨海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并利用课间操集会、橱窗等形式,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 等口号,让做到全体教职工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2、强化责任
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上好每一堂体育课。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⑴抓教学进度和备课;⑵抓常规纪律;⑶抓安全教育;⑷抓运动密度;⑸抓锻炼实效;⑹抓听课评课。
3、加强训练
保证学生在每天能到室外去,保证能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严格对照《2012年滨海县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逐项训练,逐个过关,将学生的体育考试合格率玉体育老师的教学实绩和绩效工资挂钩。
4、加强督查
学校组织有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全新同志具体负责和督查体育老师的工作,检查体育老师的教学“五认真”材料,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并不定期的组织全体领导对体育老师的上课和训练情况进行评估。
5、学校自测
利用3月15日和3月16日下午对全体初三学生对照考核项目进行逐个检测,并将检测成绩进行汇总,查找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
四、应急机制
(一)宣传保卫组:
1、在大门口悬挂横幅一条《滨海县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考试天场中学考点》。(杨兵负责)
2、橱窗:张贴以下内容:(1)中考领导小组;(见上)(2)体育中考考试规则及要求;(见文件)(3)体育考试应急预案(4)考生成绩公布,接受查询。(张擒龙负责)
4、考试期间封锁校门,保证考试期间无无关人员进入考场,并组织班主任维护好学生安全。各班学生在本班教室休息。(李青松 各班班主任门卫负责)
(二)考务组
1、准备考试休息室和准考证(洪建荣负责)
2、考试场地平整及器材准备(体育组)
跑道提前一天清理、填补好,按规定划好警戒线、跑道区间线,测量好一圈的米数,提前确定起止线,作好标识,并组织试跑一次。
3、学生进出场地的组织和引导工作(张全新、杨兵、刘必正、蒋迎兰、蒋永胜负责)
(三)、后勤保障组(赵明广程建负责)
1、做好来我校测试老师的接待工作
2、邀请天场卫生院的三名医生,并安排好应急车辆和医护室。
第四篇:条子场中学体育艺术2+1+1实施方案
开展“体育、艺术、科技2+1+1”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我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为基础,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努力构建设和谐校园、快乐校园、文明校园。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2、全面发展性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订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活动的倾向。
三、具体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树立全面发展终身体育意识。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科技器材的配备,为“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
3.确立现代课程观念,转变课程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更新内容,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使全校90%以上的学生掌握两项(或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和一项(或一项以上)艺术技能。
4.通过体育艺术课、社团活动等课程开展体育、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保障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体育艺术教师队伍。
四、实施办法
1、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根据国家“2+1+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依本校现有师资条件及音体美教育教学设施等实际情况,力求借助此项实验的开展,在我校原有的武术、篮球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学校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个性,进一步彰显学校魅力。
2、自主选项,突出主体
学生在“自选”项目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训练中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鼓励学生自我发展,教师适当指导并点评,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发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艺术特长。
3、内外结合,通力协作
国家“2+1+1项目”共列出八大类,众多小项。目前,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需要以及实验项目的广泛性和开放性,学校力求通过课内(艺体教师的有效指导)与课外(学生自主训练)结合,满足全校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协作、教师与家长协作,学校与社会协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加强对学生学习的鼓励、指导和督促,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项,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达到实验效果。
4、制定细则,分期达标
根据教育部“2+1+1项目”的测定方法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制定《中小学“体育、艺术2+1+1项目”考核细则》。根据学生不同的选项,艺体教师对任教学生选项进行统计分类,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和下阶段预期目标,艺体教师分类进行有效指导,由考核小组每学年进行“2+1+1项目”的阶段性考核。
5、学科渗透,加强整合
“2+1+1项目”是体育与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与学科教学加强整合、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和教学评价的主体性。
五、实施项目
体育自选: 25米往返跑、跳绳、篮球、呼啦圈、仰卧起坐、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
艺术自选:课堂乐器、声乐、舞蹈、儿童画、剪纸、色彩、素描、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兴趣活动:绿色上网、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学校
六、时间安排:每周星期四下午3:30---4:30
七、活动情况评价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1项目”相关考核小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学校实际,制定《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技能标准(试行)》。
(一)对学生评定
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目标达成度和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过程,因此,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过程外,更要评价体艺训练中评价能力提高、情感提升、习惯形成等过程。
2、评价形式:“2+1+1项目”技能评定以本人现场表演或获得校级以上各单项表演、比赛、创作和测试的奖项;作品通过本校写字能手评定、美术作品收藏,可直接获得相应的考级技能认定。
3、综合性评价:“2+1+1项目”的除了技能性评价,在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的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评价等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其原有水平的测定以及对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评定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5、评价呈现方式:对学生的评定由学校组织统一实施,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册。
6、个人材料的积累:对以纸制作品以及工艺品的材料注意平时的收集整理。
(二)对教师(班主任、专业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学生考勤记录。
2、有完整、真实的学生“2+1+1项目”活动情况档案资料,并指导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3、专业教师应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4、学校通过对教师听课、查阅教学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综合评价,纳入学期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八、实施步骤:成立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为全面指导我校“体艺科2+1+1项目”的实施,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协调,特成立条子场中学“体艺科2+1+1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1+1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
组长:黄南锋 副组长:庞臣文、代大松 体育负责人:刘永刚 艺术负责人:周学艳
组员:体育类:黄涛、王荣灿、安仙华 艺术类:李发海、庞臣文 兴趣活动类:庞臣文 ⑴体育、艺术教师:是“2+1+1项目”主要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正确指导其训练,为终身受益打好基础,并负责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同时,协助班主任搞好“2+1+1项目”的管理工作。⑵班主任:是“2+1+1项目”的组织实施者之一。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指导学生重视“2+1+1项目”档案资料的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管理,为评价学生提供真实、完整的数据。支持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将“2+1+1项目”作为班级一项重要工作。同时,班主任也应提高体育、艺术的修养,提高“2+1+1项目”的管理水平。
清镇市条子场中学黄涛 2013年8月
第五篇:龙场中学2011——2015年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龙场中学“十二五”(2011 一 2015 年)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思想素质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 毕节地区“十二五”(2011一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纳教字[2011 ] 102 号《纳雍县教育局“十二五”(2011一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校“十二五”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加大素质教育实施力度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十二五”中学教师继教工程从 2011 年起至 2015 年止,力争用五年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 360 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校在职教师。其中: 1955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出身的男教师,1960 年 12 月 31 日以前出身的女教师,只参加培训和考核,不列为统一考试对象。
四、继续教育工程任务
1、师德培训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名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
1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集中培训时数60 学时(县级培训40学时,每年培训 10 学时;校本培训20学时,每年培训4学时)。
2、学历提升培训
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我校教师本科学历达85%以上。
3、学科培训
县级以上培训为200学时以上,校本培训100学时。每年每人参加县级以上培训不得少于40学时。主要是参加省地县面授和远程培训,不足课时,由教育局统一培训内容和教材、统一培训时间、聘任教师主讲、分散培训地点开展县级培训补足。校本培训每年20学时,由教育局统一培训教材和内容。
4、骨干教师培养培训
形成地、县级骨干教师,提高各类骨干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比例。努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工程,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到2015年,力争我校省、地、县级骨干教师达到20人以上,使骨干教师、拔尖人才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
5、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结合实际,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级培训。到 2015年,力争 80 %的教师接受省规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计算机专业教师培训: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集中培训不少于 70 学时,每年培训学时数不少于 14 学时)。通过培训,使其能够胜任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帮助其他教师更新与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能够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协调校内外计算机教学信息系统;能排除常见故障;能运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
6、培训者队伍培训
培训者要求达到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水平,初步实现向“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员”转型的目标,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并在同学科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培训者在地、县级或以上专业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
7、创新教师教育工作模式
开展“培训者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教师教育制度、模式、内容、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满足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8、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学校要安排和督促每一位派出去参加省地县级培训的教师准时参加培训;学习回来后,安排参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或上研究课。加大力度督促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按时上网培训,百分之百培训合格,并将培训内容转化为教育教学技能。扎实开展各种校本培训。每次培训均要求教师按时完成作业和笔记。培训结束,立即将各种资料收齐装档,不允许后补;以免出现工作难推进,教师有怨言等问题。校本培训需要装档的资料有主讲教师的讲稿,学员的笔记和作业、心得体会,出勤考勤表及培训照片。
做好“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建立“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学校档案,凡
是继续教育工作的材料均收集整理装档,同时建立电子档案。每位教师建立个人继续教育档案,将其继续教育学习培训资料及取得的成绩装入个人档案。建立好继续教育影像图片档案。
五、继续教育工程重点
1、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培训教龄0-5 年,年龄 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0-1年教龄的新教师通过培训,使其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初步掌握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常规,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通过培训,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加深对本学科教学规律的认识,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为 120 学时(其中校本培训不少于 60 学时,集中培训不少于 60 学时)。
2、骨干教师培养
完善名师、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机制。继续以地、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地、县级名师培养及评选为平台,拓宽各个年龄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通道。加强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实行骨干教师目标管理。建立名师、骨干教师信息库和电子档案。制定名师、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完善县、校两级骨干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实现“出成果、出人才”的目标。
3、抓研训模式变革,进一步提高研训工作实效
实施“校本研修项目”,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按照 《 毕节试验区“十二五”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 》 中“以教师校长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实施‘六个三工程’为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的主要措施”,推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着力提升校长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教师把握教学实践的能力和研训员指导课程实施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训效能。积极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校本化实践,利用信息技术将新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融入教学,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五环节中的有效应用;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网上培训、网上教研、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质量分析等系统,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为教研组合作交流、课程建设的校际合作、多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等提供数字化支撑。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投资少效益高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必须申报有关这方面的课题。学校要把教研组建设和教育科研等有机结合,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落到实处。
4、抓全员继续教育,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需求
继续执行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指导,加强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教师需求为导向,实施分层、分类、满足教师不同需求的培训计划,在课程开发、培训方式、内容要求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教师全员继续教育的实施重心在学校,按规定完成 360 学时培训。
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健全培训管理组织和相关制度,确保教师参加县和学校的各类培训,实施有学校特色的培训课程,注重培训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丁凯(校长)
副组长: 杨洪祥(工会主席)
成员:岳世军刘茂举 李玉佳谢虎王永郭雷
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研究指导、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由主管领导邱军权同志指导,具体工作由刘茂举同志负责。
2、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财政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 5 %以上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省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健全项目实效与经费拨付挂钩的制度,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2011-2015年用于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票据必须复印在继续教育档案袋内,并每年进行统计。
3、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 36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 《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的规定,计入《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 》。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参加“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实行持证上岗;要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统一部署,认真实施。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目标和任务,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政策导向,规范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实施,建立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及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资格再认证相结合,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评先评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名师评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擅自中
断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
纳雍县龙场中学
2011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