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 法发〔2009〕43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七日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下,人民法院不断推进执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执行难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执行的力度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以解决执行难为重点,切实改进和完善执行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
一、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一)建立执行快速反应机制。要努力提高执行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联系,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突发事件。高、中级人民法院应当成立执行指挥中心,组建快速反应力量。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成立执行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负责人由院长或其授权的副院长担任,执行局长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为了便于与纪检、公安、检察等有关部门的协调,统一调用各类司法资源,符合条件的执行局长可任命为党组成员。指挥中心办事机构设在执行局,并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快速反应力量由辖区法院的执行人员、司法警察等人员组成,下设快速反应执行小组,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迅速采取执行行动。
(二)完善立审执协调配合机制。加强立案、审判和执行三个环节的协作配合,形成法院内部解决执行难的合力。立案阶段要加强诉讼指导、法律释明、风险告知和审前和解,尤其是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依法及时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审判阶段对符合条件的案件要依法及时采取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措施;要大力推进诉讼调解,提高调解案件的当庭履行率和自觉履行率;要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强化判后答疑制度,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案结事了;要努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增强说理性,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要表述准确、清晰,并充分考虑判项的可执行性。(三)建立有效的执行信访处理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设立专门的执行申诉处理机构,负责执行申诉信访的审查和督办,在理顺与立案庭等部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四级法院上下一体的执行信访审查处理机制。上级法院要建立辖区法院执行信访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在人民法院网上设置专页,逐案登记,加强督办,分类办结后销号。进一步规范执行信访案件的办理流程,畅通民意沟通途径,对重大、复杂信访案件一律实行公开听证。要重视初信初访,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信访终结机制的作用。加大信访案件督办力度,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开展执行信访情况排名通报。完善执行信访工作的考评机制,信访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机制。
(四)强化执行宣传工作。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同党委宣传部门的联系,将执行工作作为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执行工作宣传的整体规划,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要与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跟踪报道、现场采访、设置专栏等方式,开展执行法规政策讲解、重大执行活动报道、典型案例通报、被执行人逃避、规避或抗拒执行行为的曝光等宣传活动。要高度重视民意沟通工作,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合理的社情民意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提高执行工作水平。
二、加快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BEIJING KANGDA LAWYERS
共 页 第1页(一)建立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人民法院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组织排查和清理阻碍执行的地方性规定和文件,解决执行工作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法院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督促查处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非法干预执行或特殊主体阻碍、抗拒执行的违法违纪行为,协调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突发事件或暴力抗法事件、重大执行信访案件;组织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对各类重点执行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对政府机关、国有企业等特殊主体案件,研究解决办法。重大执行事项经联席会讨论作出决定或形成会议纪要后,交由相关部门负责落实,落实情况纳入综合治理考核范围。(二)加快执行联动威慑机制建设。各级人民法院要努力争取党委的支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解决执行难问题。要在制度上明确与执行工作相关的党政管理部门,包括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新闻宣传、综合治理、检察、公安、政府法制、财政、民政、发展和改革、司法行政、国土资源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和证券监管等部门在执行工作中的具体职责,积极协助人民法院开展有关工作。要建设好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执行案件信息与其他部门信用信息的共享,并通过信用惩戒手段促使债务人自动履行义务。
(三)实施严格的执行工作考评机制。要完善和细化现有的执行工作考核体系,科学设定执行标的到位率、执行申诉率、执行结案率、执行结案合格率、自行履行率等指标,合理分配考核分值,建立规范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由各级人民法院在辖区范围内定期、统一进行,考核结果实行公开排位,并建立末位情况分析制、报告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实行执行案件质量评查和超期限分析制度,将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率纳入质效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各级人民法院要建立执行人员考评机制,建立质效档案,并将其作为考评定级、提职提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要规定科学的结案标准,建立严格的无财产案件的程序终结制度,并作结案统计。建立上级法院执行局和本院质效管理部门对执行错案和瑕疵案件的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上级法院撤销或改变下级法院裁定或决定时,要附带对案件进行责任分析。本院质效管理部门发现执行案件存在问题的,也要进行责任分析。
三、继续推进执行改革(一)优化执行职权配置。一是进一步完善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管理机制,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除外)对所辖地区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进一步推进“管案、管事、管人”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二是实行案件执行重心下移,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作为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机构,原则上不执行具体案件,案件主要由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执行,也可以指定专门法院执行某些特定案件,以排除不当干预。三是科学界定执行审查权和执行实施权,并分别由不同的内设机构或者人员行使。将财产调查、控制、处分及交付和分配、采取罚款、拘留强制措施等事项交由实施机构办理,对各类执行异议、复议、案外人异议及变更执行法院的申请等事项交由审查机构办理。四是实行科学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打破一个人负责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分段集约执行的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统一调查、控制和处分被执行财产,以提高执行效率。要实施以节点控制为特征的流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合议庭和审判长(执行长)联席会议在审查、评议并提出执行方案方面的作用。
(二)统一执行机构设置。各级人民法院统一设立执行局,并统一执行局内设机构及职能。高级人民法院设立复议监督、协调指导、申诉审查以及综合管理机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设执行实施、执行审查、申诉审查和综合管理机构。复议监督机构负责执行案件的监督,并办理异议复议、申请变更执行法院和执行监督案件;协调指导机构负责跨辖区委托执行案件和异地执行案件的协调和管理,办理执行请示案件以及负责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申诉审查机构负责执行申诉信访案件的审查和督办等事项;综合管理机构负责辖区执行工作的管理部署、巡视督查、评估考核、起草规范性文件、调研统计等各类综合性事项。
(三)合理确定执行机构与其他部门的职责分工。要理顺执行机构与法院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推BEIJING KANGDA LAWYERS
共 页 第2页 进执行工作专业化和执行队伍职业化建设。实行严格的归口管理,明确行政非诉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执行,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财产刑等统一由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加强和规范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和高、中级人民法院的质效管理部门承担执行工作质量监督、瑕疵案件责任分析等职能。
四、强化执行监督制约机制
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强化执行监督制约机制作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一是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对执行权进行科学配置。区分执行审查权和执行实施权,分别由不同的内设机构或者人员行使,使各项权能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执行权的正当行使。二是对执行实施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风险防范。除编制很少的地区外,应当对执行实施权再行分解,总结出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划分为若干阶段,由不同组织或人员负责,加强相互监督和制约,以此强化对执行工作的动态管理,防止执行权的滥用。三是加大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力度。认真实施、严格落实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通过办理执行异议、执行复议和案外人异议案件,以及上级法院提级执行、指定执行、交叉执行等途径,纠正违法执行和消极执行行为,加强对执行权行使的监督。四是进一步实行执行公开,自觉接受执行各方当事人的监督。建立执行立案阶段发放廉政监督卡或者执行监督卡、送达执行文书时公布或告知举报电话、当事人正当参与执行等制度。要抓好执行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增强执行工作透明度,严禁暗箱操作,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预防徇私枉法、权钱交易、违法干预办案等问题的发生,确保执行公正。五是拓宽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监督。完善党委、人大、舆论等各类监督机制,探索人民陪审员和执行监督员参与执行工作的办法和途径,提高执行的公信力。
五、进一步加强执行队伍建设
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执行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各级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和执行人员的培训,开展执行人员与各业务部门审判人员的定期交流。要突出加强执行队伍廉政建设,逐步在执行机构配备廉政监察员,加大执行中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执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权力观教育和警示教育;规范执行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的交往,细化岗位职责,强化工作管理措施,化解廉政风险;建立顺畅的举报、检举、控告渠道和强有力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查纠机制,确保“五个严禁”在执行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要根据执行工作的实际需要,配齐配强执行人员,确保实现中发〔1999〕11号文件规定的执行人员比例不少于全体干警现有编制总数15%的要求,确保执行人员的文化程度不低于所在法院人员的平均水平。要尽快制定下发《人民法院执行员条例》,对执行员的任职条件、任免程序、工作职责、考核培训等内容作出规定,努力建设一支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执行队伍。
BEIJING KANGDA LAWYERS
共 页 第3页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教育工作20条工作意见
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教育工作20条意见
为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和相关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切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明确如下意见:
1.贯彻先进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端正办园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贯彻先进理念。
2.规范科学编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划分年龄班,并按规范统一班级名称:托班(2-3周岁)、小班(3-4周岁)、中班(4-5周岁)、大班(5-6周岁)。
3.规范招生行为。幼儿园按规范招生,严格控制班额,一级幼儿园小班不超过25人,中班不超过30人,大班不超过35人;二级幼儿园小班不超过28人,中班不超过33人,大班不超过38人;三级幼儿园小班不超过30人,中班不超过35人,大班不超过40人。
4.规范办班行为。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开设英语、蒙氏等非幼儿园规定课程应上报市教育局审核批准,执教教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资格并持证上岗。
5.严禁测验考试。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 1
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
6.规范教材使用。幼儿园必须选用国家或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省一级幼儿园有自主选择教材和课程辅导资源的权利,其他幼儿园教材由市教材选用委员会统一选择。
7.规范园本课程。提倡创造性使用教材,开展课程园本化研究。园本课程的使用占总课程量的比例,原则上省一级幼儿园不超过20%,省二级幼儿园不超过10%,其他幼儿园不超过5%。
8.执行三个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从事拼音书写、汉字书写、珠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9.完善主题教学。课程实施应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主题活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意领域的均衡,并考虑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原则上每周开展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集体教学活动各1-2次。
10.落实游戏活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个别活动、区域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等形式有机结合,把游戏、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作为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11.规范计划制定。结合本园幼儿实际,适时制定学期工作计划、主题教学计划、周计划、日活动计划;各类计划内容具体、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周计划中,须体现晨间锻
炼、游戏、自主活动等时间与内容,在前周五制定好,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
12.规范备上课制。建立备课制度,教师有良好的备课习惯;教师在活动前应为幼儿学习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和自制有质量的教具;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倾听幼儿的表现和需要,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善于发现和捕捉突发性的教学问题并进行分析,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13.规范在园时间。日托幼儿在园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幼儿在园时间安排合理,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确保有不少于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保证1小时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每周开展区域活动或自主游戏不少于4次,每次连续活动时间不少于45分钟。
14.规范玩具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大中型玩具。小型玩具充足,不同等级(省一、二、三级)各班玩具种类分别在7、6、5种以上,人手数量充足;不同等级幼儿园配备不同形式的桌面玩具6种。
15.环境创设适宜。根据幼儿园的建筑构造、办园理念及孩子的活动需要,对幼儿园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班级环境创设应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家长资源、生活资源创设幼儿自主活动的区域环境和主题环境,教育环境美观,富有童趣,有教育意义;重视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幼儿参与度高。
16.规范区角设置。活动室内设置合理的区域,不同等级幼儿园(省一、二、三级)每班活动区分别设置5个、4个、3个以上活动区域,区域设置科学合理,有明显标志;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并且卫生、安全、操作性强,可供全班孩子进行操作和活动。
17.有序组织活动。组织活动时教师精神状态好;使用普通话,语言准确、生动、教态自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18.安全教育到位。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防灾演练;结合具体事件和情境进行安全教育,教导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安全规则。
19.规范成长记录。建立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幼儿发展性评价,为每位幼儿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发展评价工作,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
20.关注家园共育。幼儿园开设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传播科学育儿理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实现家园共育。
第三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1999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8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为正确理解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现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对执行行政诉讼法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公正之路”报道之--1999:人民法院执行年
作者: 窦玉梅
发布时间: 2008-01-07 09:08:22
1999:人民法院执行年
对于那些欠债不还、千方百计逃避履行的被执行人来说,1999年真是不太好过。
这一年里,人们对法院执行工作的关注程度之高可谓空前,社会舆论纷纷“围剿”拖、赖账的被执行人。这一年里,中共中央以11号文件的形式转发了《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根据中央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对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这一年里,全国各级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264.5万件,执行标的额近2500亿元。无论执结案件数还是执行标的额,都创历史新高。
确保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及其他法律文书得到执行,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等原因,法院“执行难”问题日益凸现,给法院和公众都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全面推动执行工作的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向中央报告有关情况,制定颁布了有关执行工作的司法解释,加强对各地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并决定1999年为人民法院“执行年”。各级法院以此为契机,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执行手段,积极探索新的执行方式,力克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举攻克大批积案和“骨头案”,有效地维护了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威,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中共中央1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中央政法委在中南海专门召开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对非法干扰法院执行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论什么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肃追究。中央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执行权。紧接着,各地党委、人大和政府部门,有的召开联席会议,有的发文件作指示,有的省、市委领导亲自挂帅,大力支持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各地新闻媒体也积极配合,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使执行环境得到改善,把执行工作进一步推向前进。
全国法院通过开展“执行年”活动认真解决“执行难”问题,是人民法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统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树立司法权威的重大措施。这一活动的开展,对充分发挥执行工作的职能作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司法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高法就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答记者问
2008年12月15日 09:53:49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就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答人民法院报记者问
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11月中旬至明年6月份,在全国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并于不久前专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就此次集中清案活动的相关话题,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
执行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开展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是党中央近期高度重视和加强执行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认真解决执行难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也是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维护司法权威,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负责人向记者坦陈了通过对近年来执行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得出的经验教训,介绍了人民法院执行威慑机制的建立情况,以及为确保这次集中清案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所将采取的一些措施。
问:我们知道,最高人民法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执行工作,为解决执行难题,各地法院下大力气,也曾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执行难”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总结的地方?
答:中央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曾于1999年专门下发11号文件。从那时到现在十年时间,应当讲,贯彻中央11号文件,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措施,其中包括改革执行工作机制,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争取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支持和配合,但是目前看,“执行难”问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通过对十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得出了两个基本的结论。
一是在中国,要解决像“执行难”这样的难题,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发挥党的优势。在过去的十年中,执行工作主要还是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往前推进,从法律意义上讲,这当然是法院的分内工作,责无旁贷。然而在中国这样一种现实条件下,仅仅靠法院自身来推进解决“执行难”问题,是有明显局限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中国的国情是党领导一切,解决执行难题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社会的力量、国家相关部门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即综合治理。因此,我们现在对解决执行难题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也就是说一定要形成一种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社会各界参与这样一种体制来推进执行工作。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思路。一些地方按照这一工作思路也已取得明显成效。这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部署,也体现了发挥党的领导的优势。
第二个思路转变是,我们要研究如何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的一整套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换言之,一个案件判决生效后,如果单纯靠法院去强制执行,会使执行工作越来越被动,执行压力越来越大,最终走不出困境。我们应当达到判决生效后,至少绝大多数案件靠当事人自动履行。
为什么在中国这个地方很多判决当事人不自动履行,而在国外,法院判决基本上没有遇到履行方面的困难和阻力?原因恐怕不在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而在于我们的机制有问题。我们尚没有形成一套能够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而这套制度和机制恰恰在国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而且作用明显。这套制度和机制的核心是要让不履行判决确定义务的当事人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包括法律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社会活动各个方面。
比如,在许多国家,如果不履行法院判决,将作为商业诚信的一个污点记录在案,相应地银行就不会给你贷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或个人由于自己失信而让银行对你关了大门,甚至不能去买房、置地,不能去参与工程的招投标乃至于不能去消费,对他来说就是致命的。这种后果是他不愿意承担的,为此他会权衡利弊,到底是履行判决还是承担不履行判决所带来的后果。通过这个形式形成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促使你回归到法律的理性上来。这样一套机制如果建立起来并且真正发挥作用,将对整个法院的工作,甚至于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着这么两大思路,我们相应地做了很多工作调整。比如建立了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为建立国家的威慑机制提供一个平台。因为只有这个系统建立起来了,所有被执行人不履行判决的信息都搜集齐全了,信息完整了,才有可能跟其他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促使他们和我们联动。这就是我们在这一思路下开展的工作,也是下一步重点要推行的一项工作。
相关阅读
19个中央部委合力破“执行难”
2008年11月19日,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天时间过去了,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详细
全国法院将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记者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各级人民法院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部署下,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调度、强化力度以及成立专门的执行组织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对金融案件进行专项执行。>>>详细
我国将集中清理“法律白条” 完善执行长效机制
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得不到执行,形成“法律白条”,既伤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让法律权威受到损害。面对艰巨的执行任务,全国法院近年来数次集中“清积”:2002年的“清积”,主要涉及国企改制、社会稳定的案件等;2006年的“清积”,为期半年,重点清理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未能执行的案件等5类案
问:与十年前相比,目前执行工作的难点或者说执行难的具体表现是否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注意到,这次列入重点清理的一类案件为“被执行人为特殊主体的案件”,“特殊主体”指的是什么?
答:十年前和十年后,“执行难”问题同样存在,但具体表现确实有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特殊主体成为“执行难”的一个重点。什么是特殊主体?概括起来讲,就是国家的一些强势部门,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员的执行。比如,军队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目前执行难度相当大,普遍存在着不配合、抵制执行,甚至法院执行人员连被执行人单位的门都进不去。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另外,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一直是执行的难点。这几年国家搞建设,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办公大楼、楼堂馆所都建起来了,但同时并没有完全履行完工程款,因此成为被告。尽管国务院进行了工程款的清理工作,但就法院执行数据来看,还有相当一批这类案件。
再比如,这几年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法院判决让企业承担履行债务之后,利用代表、委员的特殊身份,不断向法院施压,有些是通过人大,有些是直接向法院提出一些没有法律依据的甚至不符合法律的、违法的要求,使得法院执行工作明显受阻。所以,特殊群体这一问题明显比十年前有所发展。
政府机关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执行难度大、阻力大,社会影响也大。国家机关欠债不还,将严重失信于民,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因此,中央政法委将政府机关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列为本次集中清理活动的重点。***书记明确提出,对涉府案件,各地要提出标准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办法,采取党政领导包案督办、主持协调活动的办法,逐类逐案予以突破。我们希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编制专项预算,对此类债务用列入预算的专项资金予以解决,以维护国家机关的威信和声誉。
问:我们知道,最高人民法院从2004年开始着手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现在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答:执行威慑机制从2004年开始推进这项工作,总体上讲进展顺利,但这项工作是前无古人的事情,一切都从头来起,并都要与相关国家机关协调配合,工作难度显而易见,会有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目前可以告诉的是,第一,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早已建立并且正在正常地发挥作用。目前录入到系统里的执行案件的信息已经将近600万件,有80%多的执行案件信息都能够及时按照要求录入,对地处边远、基本条件不具备的地区,下一步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们的要求是执行案件百分之百录入。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也是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基础。
第二,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和联动正逐步推进。其中跟公安部身份证采集系统已经取得共识,并且在北京市崇文区法院开始试点。也就是说,通过公安部公民身份证采集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查找被执行人,这项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同时,我们与国家质检总局机关的条码系统也在搞试点。这个条码系统可以通过一个企业特定的码,查找这个企业的前世今生。比如企业原来是谁开办的?注册资金是多少?是股份制还是别的什么?分立出去多少企业?这里面都能找到。这也为我们查找、确定被执行人财产提供一些基本线索。同时,我们现在还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进行协商,准备将我们执行案件的信息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连接。征信系统是一个已经建成的庞大的商业企业信用评定系统。银行放贷前,都在使用这个系统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我们的执行案件信息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评定信用等级的客观的权威的标准。这样我们就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比如我们以前的判决书只有姓名,没有要求写身份证号码,下一步,我们就想从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现在我们与中国人民银行初步拟定了一个联合的通知,现在原则性意见都已经达成,余下的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没有最终完成。我们也想利用这次全国集中清理积案活动,把这项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实质性突破。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消息是,银行已经建立了一个人民币银行账户结算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把所有的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事业单位走银行结算的账户信息都储存在里面。换言之,作为被执行人,无论你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只要是经过银行走账,你在银行的开户情况查询这个系统可以一目了然。这样就可以为我们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提供极大的方便。而银行在十年前这个系统建立之初,设定的目标之一就是为法院提供信息服务。这是借鉴了国外的做法。目前我们两家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谈,今后这个系统将在可控的范围内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条件逐步向法院开放。
下一步还想在出入境问题上能够取得一点突破。因为法律规定,有未了的民事债务是不可以出境的。我们现在要达到的目的是,对所有在信息系统登录的500多万件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责任人,都限制出境。公安部有一个出入境管理部门,全国的出入境信息已经做到统一采集到一个系统里,所以一旦我们的系统与之相连,这个威力一下子就发挥出来了。
对于执行威慑机制的建设,下一步我们准备搞一个工作纲要。因为这项工作牵扯部门很多,工作量很大,任务又很艰巨,需要分步推进,因此我们想制定一个时间表。
相关阅读
19个中央部委合力破“执行难”
2008年11月19日,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天时间过去了,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详细
全国法院将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记者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各级人民法院将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和部署下,开展金融案件集中执行活动,通过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调度、强化力度以及成立专门的执行组织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对金融案件进行专项执行。>>>详细
我国将集中清理“法律白条” 完善执行长效机制
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得不到执行,形成“法律白条”,既伤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让法律权威受到损害。面对艰巨的执行任务,全国法院近年来数次集中“清积”:2002年的“清积”,主要涉及国企改制、社会稳定的案件等;2006年的“清积”,为期半年,重点清理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未能执行的案件等5类案件„„
问:为确保这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取得预期成效,最高人民法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这次集中清案活动实行的是自身从上而下的强力推进,实施的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督,这个工作思路是明确的,应该讲也是有效的。但我们也感到,执行问题仅仅靠我们自身系统内的监督是不够的。我们也报请领导同意后,准备在整个活动过程当中,充分地让新闻媒体、让舆论参与进来,同时还要让社会来监督,就是把我们自身系统的监督、舆论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充分地结合。实际上每一起“执行难”案件背后、多年积存下来的未执行案件的背后,都涉及到一些后台,都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因素。要排除干扰,揪出后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涉及到我们自身的一些情况和因素,往往下手时会有犹豫或受到掣肘。在这种情况下,让舆论参与进来,可能倒比我们自身监督重要。
我们也在考虑发挥互联网的影响。在这次活动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作为舆论媒体的影响。比如说我们在考虑这次挂牌督办的案件,不管是中政委挂牌督办的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挂牌督办的案件,包括其他的一些部门联合挂牌督办的案件,是不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出去,形成对被执行人一种强大的舆论的压力。
我们还准备开辟一个全国统一的清案活动的工作热线,让社会监督,随时可以打电话进来反映一些执行案件的财产线索。让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个促进。与此同时,我们也想召开一些包括企业、律师在内的座谈会,包括被执行人的一些座谈会,听取社会方方面面对执行工作的意见。
-背景-
活动由来
近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079万余件,执行标的额达17276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部分被执行人有财产但却因种种原因得不到执行以及部分无财产可执行的案件引发的问题仍然是法院工作的难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涉法涉诉信访的重点。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中,债务人有财产或部分财产而未能执行的难案还有近32万件。大量案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使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得不到实现,引发大量的信访案件,而且损害了法律的尊严,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心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执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根据执行工作的现状,尤其是执行案件积压严重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决定在全国开展一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并以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使执行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这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也是齐心协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执行难的重要举措。
工作目标
通过这次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要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2007年12月31日前受理的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基本执结;二是因案件未能执行引发的信访案件数量大幅度减少;三是初步建立起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清理重点
在全面清理各类执行积案的同时,要重点清理以下六类执行案件:一是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及其他各种非法干预未执行的案件;二是被执行人涉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国有企业、军队等特殊主体的案件;三是申请执行人为特困群体的案件;四是涉及农民工工资、建筑工程款的案件;五是因未能执行或执行不当引发的重复信访案件;六是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未执行案件。
时间安排
这次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时间安排为11个月,实施时间为8个月,分四个阶段进行。一是准备阶段,8月份开始,即对开展此项活动进行调研,并摸清执行积案底数,逐案登记、上报,做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部署阶段,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后,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要立即进行动员部署,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三是实施阶段,从11月中旬至明年6月,各级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组织有关部门、单位,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彻底清理执行积案。四是总结阶段,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结束后,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对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作者: 刘 岚)
19个中央部委合力破“执行难”
2008年12月10日 16:40:40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变法院“单打独斗”为联手打“立体战”
2008年11月19日,由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等19个中央部委参加组织的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正式拉开序幕。20天时间过去了,中央各单位给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
卷,从法院一家“单打独斗”到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打出了破解“执行难”问题的“立体战”。
执行信息渠道将更加畅通
背景:欠债的公司下落不明、财产线索一无所知,一个本来毫无希望的执行案,却因为一条偶然掌握的信息而得以圆满执结两年前,福建个体老板俞某向南京某企业购买燃料油。然而该企业在交付2.4万余元的燃料油后,就“既不供货也不退款”了。俞某多次催要无果,只好告上法院,法院判决该企业应当如数返还俞某2.9万余元货款及利息。但因该企业负责人下落不明,执行陷入困境。后来,法院意外获知一条重要线索:该企业正在某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笔价值8万元的货款。通过发出协助执行书,俞某的货款终于得到执行。
“被执行人的财产、账户等信息对于判决的执行至关重要。”在此次全国拉开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中央各部委纷纷表示,要加强信息互动,为清理执行积案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对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需查询并复制或者抄录被执行人户籍资料、机动车辆等信息情况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协助,快速查询、快速告知,严禁推诿扯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在履行治安行政管理职责过程中,发现人民法院需要拘传、拘留的被执行对象,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通报情况。
“运用现有产权登记资料,为各级人民法院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结果的查询,以充分查清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保证积案的顺利执行。”国土资源部也为法院查询土地信息敞开了大门。
曝光“老赖”媒体正确舆论监督不可缺
背景:20名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老赖”被新闻媒体曝光后,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如坐针毡”
尉某是曝光名单中第一个到法院还欠款的。他说一大早就不断接到亲戚朋友的电话,质问变成“老赖”是怎么回事。“看到报纸后,出门时老是觉得自己被异样的眼光盯着,真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尉某说。
“对干预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情节严重、性质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中央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配合人民法院建立债务人公示制度,通过舆论监督促使其履行法律义务。
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是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能。“通过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因当事人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说。
执行威慑机制令“老赖”寸步难行
背景:吴某最近要开办一家企业,在工商局却碰了壁。“你有一项判决尚未执行,因此不能给你进行公司注册。”工商局负责人告诉吴某
“在全国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要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水平,对失信企业及负有个人责任的法定代表人进行更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说。
“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将被限制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要通过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征信系统协助人民法院执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正在申请办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的被执行人,停止为其办理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等手续。
公安检察依法履职不推逶
背景:西安“老赖”同意调解离婚,但却不履行生效判决,直至一份调解书衍生出4份执行申请后,刘某仍拒不执行。在执行法官多次上门、电话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刘某被法院正式宣布司法拘留15日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后报警或者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法院派员到场处理。根据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决定对被执行人及妨害执行人进行司法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予以收押。
“依法履行职责,及时批捕起诉一批相关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人民检察院按照“两高一部”《关于依法严肃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犯罪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依据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等规定,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履行批准逮捕、审查起诉职责,避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袁定波
张亮)
深化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更名为执行局
作者: 陈永辉
发布时间: 2008-11-03 09:35:55
------------------
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近日更名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监督、指导、协调地方各级法院的执行工作。
为加强对全国法院执行工作的指导,促进“执行难”问题的解决,最高人民法院于1995年决定设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受当时民事诉讼法中“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规定的制约,执行机构名称暂定为执行工作办公室。执行工作办公室成立后,积极开展了制度建设、队伍培训、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立法调研等宏观指导工作及个案的监督协调工作,推动了执行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中发(1999)11号文件下发后,执行工作办公室的任务日益繁重,不仅要研究确定全国法院执行工作的整体部署,制定执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办理相当数量的复议、监督、协调、请示案件,更要加强对地方各级法院执行工作的监督和检查,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共执结各类执行案件1079万余件,标的额17276亿元。执行机构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现行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机构设置,以强化统一管理、统一协调职能,提高执行效率。
第四篇: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 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新闻发布稿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孙军工
(2011年2月15日)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向大家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的有关情况。
人民法院的基层基础建设,是人民法院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人民法院90%左右的案件在基层,80%左右的人员也在基层。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基层人民法院3115个,人民法庭9880个,基层法院法官148003人。2010年全国基层人民法院共审结案件9337669件,占全国法院审结案件总数的89.43%。其中,执结案件数量为2425652件,占全国法院执结案件总数的96.71%。为了夯实人民法院工作的根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工作职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制定出台了《意见》。
一、《意见》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长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近年来已相继出台多部有关基层基础建设方面的司法政策性文件。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人民法院的基层基础建设有了长足进展,队伍素质、执法水平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人员编制、物质装备和经费保障有了较大改善。
在法庭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国三分之一的基层人民法院完成了审判法庭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新增面积1000余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改建人民法庭6000余个。
在经费保障方面,2010年全国法院经费总投入比2005年增加128%。
在物质装备方面,“十一五”期间,全院法院物质装备规模迅速增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法院固定资产比2005年底增加63.9%。“十一五”期间,80%的基层法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
在法官培训方面,2005-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基层法院法官进行了一次全面轮训,总计轮训约15万人次;2006-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连续4年组织讲师团赴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面向基层法官巡回授课,总计参训达15万余人次;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举办了全国中级和基层法院院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培训班,共培训法院院长3622名,其中基层法院院长3209名;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组织指导各高院开展了人民法庭庭长轮训,共培训人民法庭庭长8899人;2006-2010年,全国基层法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000余期,培训基层法官570000余人次。在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法律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交织,社会矛盾特别是涉及民生问题的各类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涌入法院。处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前沿的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全面提升基层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一审服判息诉率,从源头上减少上诉、再审、申诉比例,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的战略部署,构建“基层稳、天下安”的和谐社会,必须全面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近年来,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法发„2000‟17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决定》(法发„2005‟16号)等文件的深入实施,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中人员短缺、物质装备落后等突出问题和困难得到较大缓解,为进一步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下发了本《意见》,必将在充分发挥基层基础工作在人民司法事业全局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提出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队伍建设为根本、物质装备为保障”作为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基 层基础建设,包括4个部分共27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紧围绕审判工作这个中心。《意见》提出,审判工作是基层基础建设的中心,从进一步提高民生审判质量、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发挥人民陪审优势、规范人民法庭设置、扩大巡回审判效应、创新审判管理、拓展对下监督指导、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和推进“大调解”工作机制等9个方面,对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的职能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
针对人民群众关注度高的事关民生的案件审判问题,《意见》明确要求,要密切关注物价上涨及房贷等政策变化对民生的影响,依法妥善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等领域的纠纷,注重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着力解决群体性矛盾,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认真研究“三农”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有效化解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农产品买卖、农村土地承包等纠纷,保护农民权益,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
为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的监督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做好、做实对基层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作为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完善问题的发现、反馈、分析和解决机制;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风险评估机制。着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综合利用适用法律疑难问题请示、审级监督、发改案件通报分析以及典型案例指导等制度,拓宽监督指导途径,不断增强监督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二是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意见》围绕全面加强队 伍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司法作风、促进司法廉洁、增强司法能力、建立健全职业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解决案多人少矛盾和法官短缺问题、实施基层人才聚集发展战略等8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规定。
在解决案多人少矛盾和法官短缺问题方面,《意见》提出要完善省级统一招录政策,坚持开展选调生工作,努力拓宽法官来源范围渠道。规范、加强编制管理、使用和督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办案人员分编倾斜政策和原则,推动建立适应审判工作发展要求的编制增补机制。加大中央关于解决提前离岗离职政策的执行、督察力度,优化队伍结构,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减少并杜绝审判资源浪费。积极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改进司法考试办法、完善司法考试政策。扩大在职法律职业人员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试点范围,直接、快速、有效解决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法官短缺问题。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定旨在吸引本地人才的招录政策,引导、鼓励、支持熟悉民族语言、适应当地环境的优秀少数民族和本地汉族人才充实法官队伍。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法官”培养力度,积极研究建立双语法官培训基地。
在实施基层人才聚集发展战略方面,《意见》提出要制定并实施基层聚才工程规划,出台基层聚才倾斜政策,完善基层聚才保障机制。注重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形成优秀人才向基层聚集,优秀干部从基层产生、成长和锻炼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逐步建立 并完善法官择优遴选制度和有利于基层干警成长的选拔机制,努力拓展基层干警职业发展空间。到2012年,省级以上人民法院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考录。有效解决“不愿去、出不来、留不住”问题,把人民法庭作为培养、锻炼、选拔法院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的重要基地。
三是不断提高物质装备保障水平。《意见》从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业务装备配备、信息化建设和司法鉴定等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充分发挥服务审判工作的作用。
在经费保障方面,《意见》提出,最高人民法院继续积极协调中央财政对法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高级人民法院加强沟通协商,争取省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建立基层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基层人民法院努力做好与本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切实落实地方经费保障责任,抓好人民陪审员、聘用人员等经费预算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保证各项经费开支。
《意见》的出台,为加强新时期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指明了方向,贯彻实施好这部重要文件是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最高人民法院将密切关注《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并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新举措,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谢谢大家!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
人民法院的“立案信访窗口”是人民群众表达诉求、参与诉讼、解决纠纷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民法院了解社情民意、服务涉诉群众、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多年来,各级人民法院重视加强立案信访场所建设,落实司法为民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至上”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树立人民法院公正高效、亲民便民的良好司法形象,现就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指导思想,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结合“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活动,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争一流业绩,使之成为人民法院全局工作亮点。
2、着重从服务管理、功能布局、设施保障、制度规章等方面入手,端正思想,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完善机制,加强“立案信访窗口”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功能完善、制度健全、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司法服务场所。
二、基本功能
1、诉讼引导。由专人负责来访接待引导,根据来访群众的目的要求,将其引导至相关区域。
2、立案审查。及时接收、审查案件材料,办理立案手续、核算、收取诉讼费用。
3、立案调解。设立调解室,由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法官或专职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等进行诉前调解或立案调解。
4、救助服务。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特别是涉及老弱病残、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追索赡养费、抚养费、养老金、抚恤金、拖欠工资的,提供必要的司法救助,决定诉讼费的减、缓、免除。
5、查询咨询。通过柜台窗口接待、登记本、触摸屏、电话、网络等手段和形式,为当事人提供承办法官及审判庭、开庭时间、案件流转、执行进展等案件信息查询服务。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6、材料收转。接收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并负责转交承办法官或合议庭。
7、判后答疑。针对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提出的疑问,通知原承办法官、相关审判庭进行答疑释惑,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8、信访接待。接待群众初次来访、申诉或者申请再审,分流引导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妥善处臵集体访等重点信访,保持依法有序的信访秩序,保障机关安全和社会安定。
三、基础设施
1、立案信访场所面积应按照《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法[2002]260号,建设部建标[2002]229号)建设,且符合工作的实际需要。
2、立案场所和信访接待场所应适当分开,做到布局合理、庄重大方、宽敞明亮、整洁卫生。
3、立案信访场所设臵于标志明显、交通便利、方便群众出入的地点。
4、在保障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立案信访工作采用“柜台式”或“窗口式”等开放办公方式。
5、人民法院应在立案信访场所设臵休息座椅、饮水器具和卫生服务设施,提供笔墨纸张、复印、打字、电话、传真、网络等相关服务。
6、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提供诉讼指南、来访须知、风险告知书等诉讼指引资料。有条件的法院应配臵公示屏幕、电子触摸屏、传呼系统等。
7、人民法院应在明显位臵公布服务承诺、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法院和法官相关信息。
8、立案信访场所应当配备手持安检仪、液体检测仪、通道式X光物检仪以及防爆桶、防火毯等安检设备。
四、工作制度
1、首问负责制度。接待来访的首位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地做好接待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及时办理;对职责范围外的事项,应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向来访群众说明情况。
2、服务承诺制度。公开承诺立案受理、信访处理、信息查询、案件咨询、材料转交等有关内容的办理时间、期限和要求,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3、办事公开制度。公开立案信访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其他相关信息;公开投诉电话,设臵意见箱,专人负责处理群众投诉,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文明接待制度。工作人员应当着装上岗,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服务周到、用语文明(参照使用的文明用语及禁用语附后),高效及时、方法适当。
5、岗位责任制度。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做到职能明晰、任务明确、权责结合、考核有据。
五、岗位要求
1、导诉人员应当使用文明、规范的语言询问来访人员的来访目的,按照不同要求介绍办事程序,指引办事地点,发放办事序号。
2、立案人员应当认真审查当事人提交的起诉或上诉材料,征求其是否同意诉前调解或立案调解。对不宜调解的,告知诉讼风险,及时办理立案手续。准确计算诉讼费用,向当事人送达有关诉讼文书。对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指导当事人补齐;对因故不能当即立案的,应说明原因,并约定立案时间;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或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进行法律释明,告知有权处理的单位和机关。
3、查询咨询和答疑人员应当认真听取来访人员的提问,耐心回答问题,详细解释诉讼程序和法律规定,提供诉讼指引。
4、材料收转人员接收诉讼材料应当认真核对,及时登记;接收材料后,通知相关审判庭领取,并做好移送交接工作。
5、接访人员应做到及时接待,耐心细致,初访必接,有诉必理。认真审查信访材料,听取意见,及时记录来访信息。对能够当场解答的问题,应即问即答;不能当场解答的,告知按规定期限等待处理。对集体访等非正常上访,及时报告,妥善处理,防止矛盾激化。[编辑本段]
六、行为规范
1、根据不同季节统一着法院制服,按照规定佩戴法徽,挂牌上岗。不得披衣、敞怀、挽衣袖、卷裤腿、穿与制服不相称的鞋子;不得染彩发、染指甲、剃光头、纹身、蓄胡须。
2、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平和的心态,仪表端庄、自然,精力集中,举止文明,不带情绪上岗。
3、对待来访群众应态度诚恳、自然、亲切,语言规范、语气温和、语调平和,不得生硬傲慢、拿腔拿调。
4、平等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尊重年老、疾病或残疾当事人的人格;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应当特别关照。
5、遇到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应保持冷静,不得与其发生争执或不理不睬;对于当事人的攻击、侮辱性语言,应表明态度,及时予以制止;对当事人的无理要求或错误意见应耐心释明,礼貌拒绝。
6、对于多人来访,应努力照顾到在场每一个人的情绪,防止引发秩序混乱。
7、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工作细致认真、准确快速、优质高效,尽量减少来访群众的等候时间,避免因工作失误给来访群众造成负担。
8、对于需递交给来访群众的材料应当双手交到其手中,并嘱咐收好,不得扔或摔给来访群众。
9、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得在工作时间或者工作日中午饮酒,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饮食,不得与他人有勾肩搭背、挽手、嬉闹等不雅行为。
10、不得采取任何方式和借口怠慢、顶撞、刁难来访群众或推托、拒办相关事项,不得与来访群众争吵、打架。
[编辑本段]
七、接待用语
1、接待时应当使用文明规范用语,不得使用禁止使用的语句和说法。不得使用任何辱骂、嘲讽和挖苦的语言,不得大声斥责、教训来访群众。
2、对来访群众要称谓恰当、说话得体;要考虑到来访群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尽量使用来访群众能够听懂的语言与来访群众进行交流。
3、语言应简单明了、条理清楚、表达准确。[编辑本段]
八、组织领导
1、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应建立“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研究“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中级、基层人民法院院长要亲自抓,全面落实“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各项要求和措施。
2、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德高尚”的要求,为“立案信访窗口”配备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加强立案信访法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审判业务培训。实行定期轮岗,初任法官和拟任中层领导的人员应当到“立案信访窗口”锻炼,将立案信访岗位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地。
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抓好落实。加强对“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宣传工作,表彰宣传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立案信访工作水平。
4、主动接受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向党委、人大汇报“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工作情况,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视察指导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及时与政府沟通情况,积极争取支持,推进“立案信访窗口”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附件:参照使用的“立案信访窗口”文明用语和禁用语 [编辑本段] 附件:
参照使用的“立案信访窗口”文明用语和禁用语
1、“立案信访窗口”文明用语:
您好!
让您久等了!
对不起!
请稍等。
请您不要着急。
您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吗?
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不知道您听清楚了没有?
您的材料不全,请补齐再来。
您的填写有误,请您重新填写。
您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请您核对一下签收的材料。
请您签名。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很快给您答复。
2、“立案信访窗口”禁用语:
你怎么又来了?
我已经跟你说清楚了!
这个事我管不了,爱找谁找谁去!
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
你懂不懂?
别吵(哭)了,要吵(哭)回家吵(哭)去,烦死人了!
你有完没完?
有意见找领导去,我的态度就是这么样,你能怎么着!
你是怎么搞的!又弄错了!
不是告诉你了吗?怎么还不明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