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时间:2019-05-13 06:5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第一篇: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爱于一身,使得不少的独生子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娇气任性、自私狭隘、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爱心和奉献精神。要改变现状迫切需要一种措施。

(二)、构建和谐德育研究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德育,因为和谐德育是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德育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且构建和谐德育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校发展的需要

只有爱才能唤醒爱,只有爱才是力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段话:“爱,应该是道德的核心,人的爱的需要,是产生伟大精神的源泉;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我校抓住一个“爱”字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领导要关爱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帮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展负责,要对学生施以国爱、师爱、母爱为一体的爱,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及学生的每一个侧面。”

二、课题的界定与概述

本课题将关爱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教学、教科研和管理四方面,并把德育、教科研寓于教学中,实现德育、教科研、教学三位一体化,即教学化,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关爱教育就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教育对象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真理,关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

和谐校园不是“你好我好”式的一团和气,而是学校教育各层面、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价值 关爱教育就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教育对象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真理、关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道德的核心,人的爱的需要,是产生伟大精神的源泉;爱的教育应当是整个德育的主旋律。”他还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接触。”而关爱教育则是催生心灵花朵的阳光,教育的真谛就在于用爱给每一个学生铺就通向幸福未来的道路。

首先,从现代教育观点看,实施关爱教育,它抓住了培养人的教育本质,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活动更加和谐,更加有计划,有目的,可以使教育方法更加优化,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有利,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观”落到实处。

其次,从现代教育心理学透视,如果得不到爱的呵护,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无法形成,而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又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根据年龄和差异心理,实施关爱教育,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克服学生的种种缺点,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再次,根据教育社会学,“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人接受教育的过程”的理论,极力拓展关爱教育的空间,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把校外德育教育作为“关爱”教育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适应环境,学会用所学知识和社会规范,分清是非,分辨美丑,初步培养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最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阐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校是社会的基层单位,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等。

综上所述,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能促进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能使学校得到全面和谐的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2、实践价值 传统教育弊端在于教育脱离实际,教育理念和手段落后,重视认知,忽略情感,教师单一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迫于压力,被动接受,使师生关系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尚的权威,是专家,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是拿着书本总结金科玉律的输入口。而素质教育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关爱教育。

面对现实来看,一方面,由于并校和领导聘任制的改革客观上造成了教师间矛盾的加大,再加之教师岗位与待遇不相匹配,多劳不多得,甚至少得,造成教师心理不平衡,且工资标准及其他福利与城市相比,农村明显偏低且在发放上时有拖拉,从而造成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对学生缺乏信心,没有爱心。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下,集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爱于一身,使得不少的独生子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差,娇气任性、自私狭隘、缺乏自信、自理能力弱、依赖心理强,缺乏奉献精神。学校内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与教师间冲突也时有发生,再加之家长忽视对子女的约束和管教,造成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我校《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研究》正是为提高师生素质,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根据这些实际,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它是融知识、情意、行为为一体的教育。

三、实践内容

1. 常规管理与主题活动互动并进

对学生的支持和关爱首先要体现在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上。学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场所,通过学校常规教育,要使我们的学生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只有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常规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校采取了把常规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互动并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品质。具体实施方法是,首先向学生宣传并组织学生学习形成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其次以校规校纪的形式提出具体要求,第三结合培养良好习惯和品质,开展主题教育。在运动会、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中,都会以活动出勤、观赛纪律、保洁、仪容仪表为项目,评出精神文明班集体,通过比赛班级总分评出活动优胜奖、入场式奖等。这些奖项的设立和活动的开展,都是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通过集体意识的不断加强,本着为集体争光从我做起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达到了提升自我素质的目标,同时又形成以个体进步促进集体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又比如在合唱节中,通过鼓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在微笑系列活动中养成见面问好、用餐排队的好习惯。以常规教育形成稳定有序的育人环境,以主题教育丰富育人的形式,寓教于乐,养成教育开展在每一天、每一处、每一事、每一人,目标在发展,形式在变化,学生在快乐中收获习惯。

2. 充分利用社会、家长资源,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社会相比于学校,无论是硬件水平还是师资力量,具备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我校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广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聘请社会师资,壮大我校教师队伍。我校积极参加了海淀区开展的社会大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到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所进行参观,参与实验操作,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组织高

一、高二的学生走进二里庄小区,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知识,二里庄小区成为我校学生志愿服务的基地;每年春季,我校初

二、高二的学生都会走进生存岛、陶艺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北京礼仪专修学院的李柠院长、刘芮夕老师走进钢院附中,悉心向我校学生传授文明礼仪的行为规范;清华大学梅萌教授指导学生规划人生;海淀区法院陈美君法官多次为我校学生带来内容真实生动的法制教育宣传课;北京市红十字协会的老师们手把手的教我校学生急救方法;北京总队一师八支队的武警们为我校初中学生进行军训;海淀区教委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给学生们带来穹幕电影,普及天文知识;教育专家关鸿羽给初三学生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的讲座。家长也积极行动起来,高二年级某同学家长在校庆筹备期间主动来到学校,发挥自己插花技艺的特长,帮助学校布置会议室;初二(2)班某生家长主动为班集体提供活动奖品;高一年级某同学家长主动找到年级组长,表示可以提供学生到清华大学参观的便利条件。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学校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和家长资源,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补充的结果,只有把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坚持正面教育,加强榜样的示范辐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散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效仿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的、不觉难受的逐渐消失。”榜样教育是我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它是以先进典型为楷模,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来教育、影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觉悟水平,对青少年来说,他们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运用正面教育,形成榜样示范,有很好的心理基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举办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开展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的评比,使同学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和同伴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效仿的榜样,把评选的过程作为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学校对选出的优秀学生进行进行表彰,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讲。由于榜样来自于身边,所以对学生来说更容易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也更有信心做到优秀。如每年学校都会在毕业年级中评选北京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首先是班级按文件规定的条件选举出班级候选人报送年级,同时每位候选人将自己的主要事迹以文字材料的形式上交年级,年级在楼道明显的区域,集中展出候选人事迹,并组织年级同学进行学习和了解。在些基础上,组织全年级学生通过投票选出年级候选人,上报学校。经过班级和年级两次选举,对文件的学习过程和读这些同学的先进事迹的过程,就是毕业年级全体学生学习先进的过程,是把自己与先进同学相比较找不足的过程,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在北京市批准我校上报的学生名单后,学校将当选学生的照片和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学校的宣传栏中集中展出,并选出代表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做先进事迹宣讲,组织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市级三好生、优干的评选过程,在全校、年级、班级不同层面上,给同学们树立了强有力的先进典型的效仿对象,使同学们能有所比较,不断进步。此外,在军训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标兵的评选,在运动会、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进行体育、艺术成绩优秀学生的颁奖,在校庆活动中优秀学生志愿者的评选、在申办区级示范校活动中先进个人的评选等,总之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德智体美不同方面和层面优秀学生的评选,在校内树立不同角度和维度的榜样,掀起学榜样、争先进的高潮,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

4.针对具体问题,拿出得力措施

我校取得的德育成果是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本理念,以爱的教育为核心,在常规管理中的细致要求,积极广泛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深入实施人生规划、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同时也与我校自2009年以来德育工作开展的三个阶段中,采取的有效措施牢不可分。这些有效措施分别是

(1)结合三年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德育三级管理模式,加强德育工作考核评比,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以学期为单位确定教育主题,以艺术节、P53科技节、体育节、值周育人、社团活动为体验途径,固化常规教育活动举办的时间和形式;

重视心理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经常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制定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学习、例会、培养、考核、奖惩机制,完善德育管理评价体系。

(2)结合校长讲话,加强校风建设 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加大行为规范执行和管理力度,重点管理问题学生,严格处理违纪学生;以综合素质评价和班级量化考核为手段,改善学生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康、卫生、等多种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加强榜样示范作用,对在学业上取得突出成绩和进步的学生及文明守纪、乐于奉献、积极锻炼等各类优秀学生,加大学习宣传推广力度,树立正确舆论,使学生自我教育,积极向上,争先创优。

(3)结合申办区级示范校,突破工作难点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外请专业老师,开展全员培训,推行见面问好,轻声慢步,加强检查和总结,树立典型,进行表彰;提高课间操质量,成立课间操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完善评价机制,统一标准,注重落实检查,加在奖惩力度,开展全校比赛,与班级评优相结合,提高质量;制定《人生规划与职业理想动态发展报告册》,明确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人生规划的不同内容,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己,认识社会,选择职业,形成奋斗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成立学生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育人优势,强化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上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校风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使用这些措施做好德育工作。

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教育对象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真理,关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的过程。我们会继续关心学生的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及学生的每一个侧面,从而达到通过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

第二篇:构建平安校园,实施和谐教育

构建平安校园,实施和谐教育

——钦州市永福小学创建“和谐校园”工作总结

我校位于风景如画的国家“AAAA”级景区——刘永福故居旁,是一所有着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名校。2005年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大潮中,我校启动以“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为主题的“和谐系列”创建活动,成绩显著。2007年11月初,自治区副主席吴恒、教育厅余益中厅长在自治区党委常委、钦州市委书记黄道伟的陪同下到我校调研,领导们在调研后称赞我校“书香气浓,校园和谐!”。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书香校园”

我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浓厚。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我校加强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筑文化、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激活学术氛围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构建书香校园。

(一)以创新规划为前提,构建独特的校园硬件文化。我校于2005年底进行改建,在建筑中,我校对学校教学楼的风格、固定标语、连廊、名人墙画、绿化布局等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如明清风格的建筑就是对学校的前身洄澜书院、文昌阁的深厚文化内涵的传承。我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学楼间点缀着“琴园”、“棋园”、“书廊”等绿化美化精品,巍峨的大门,具有江南水乡的气息.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校园文化气息。

(二)以书柜为阵地,建设学习性校园。2005年秋,五(1)班以黄书记送给的一百多套书创立第一个班级书柜后,学校先后构置25个书柜,给一年级起的每个班配一个,师生自发捐书,共捐书一万多册,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创造性地读书。学生们如饥似渴地读书,作笔记,并把知识的积累化成一篇篇习作,一个个铅字。学生们对读书的热爱感动了市委领导,2007年2月,“光彩文库”工程给我校送来了2000多册少儿书籍。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阅读中耳濡目染,读于口、记于心、语文水平稳步提高。

(三)唱响金色童谣,打造特色文化。童谣本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口头歌谣,具有活泼,寓教于乐的优点。我校在钦州市首创童谣校本教育,自2005年2月起,师生以钦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校园生活、安全教师为主题,共创作、搜集乡土童谣2743首,并将其中优秀的童谣编辑成册,由专门教师授课。学校把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知识编成童谣,通俗易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诵唱,还把童谣融入到音乐、舞蹈、美术甚至日常游戏中去,《钦州童谣》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也由此荣获“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广西区德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读英雄书,做英雄传人。刘永福是我国清朝末年的民族英雄,在抗法、抗倭、保卫台湾方面有屡立功勋。剧作家、诗人田汉先后曾诗“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不应失刘冯。”赞扬刘永福、冯子材两位杰出的钦州儿女。我校以刘永福故居“三宣堂”为德育基地,开展“读英雄史书,讲英雄故事,学英雄精神,爱英雄故里,做英雄传人”的英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方法创新,共青团钦州市委、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授予我队为“刘永福英雄中队”等光荣长称号。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关系。“校和万事兴”,我校将校园关系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基础。校园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领导与教师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等。为此,我校下大力气抓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学校教师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合作,改建、学校更名以及一系列活动增加师生爱校、兴校的热情和师生凝聚力。领导关心师生,教师关心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家长信任学校,很多毕业生升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后,不时回母校看望恩师,或以其他方式问候,可见我校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二、以学生为本,开展人性管理。我校相继开展“师德风建设活动”、“精练师能工程”、“名师培训工程”等教师成长培训工程。最终目的是让教师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几年来,我校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帮助树立学生主人翁的态度,激发学习兴趣,采取新式学生评价方法,让学生不仅学好语数,还能在美、体、音等方面有长促的发展,自治区优秀班主任叶西林老师针对学生上网着瘾等现象,开展“文明上网、健康成长”活动,家长、学生参观者与,做到按规定上网,文明上网球。仅2006年至今,我校学生荣获市级以上奖励五百多人次,一百七十多篇作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中郭虹豆等五名学生荣获“自治区优秀少先队员”等省级荣誉称号。

(三)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和谐学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家庭和社会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教育合力。我校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每学期初都发放家校联系卡,上面有子女授课老师的电话及全校领导的电话,开通校长热线,并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和一次家长会,要求班主任至少对学生家访一次领导随班学期家访30人次。另外,学校加强与社区联系,通过邀请街道、社区领导加入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通过到学校听课,参与学校活动,随班主任家访等方式,让社区配合学校工作,与家庭一起形成强力的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彰。

(四)、关爱弱势群体。我校党支部长期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每一名党员每年联系一名贫困生,从思想、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六(4)班学生何超群父亲早亡,由母亲一个抚养,家境贫寒,面临缀学,学校冯明伟校长主动帮扶,帮助他交早餐费,校服费,做她的思想工作,帮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何超群同学不负厚望,发奋图强,取得骄人的成绩,钦州电视台“社会关注”节目专门对他们的事迹进行报道。另外,学校工会还设立爱心基金,帮助有困难的教职工。同时,我校把钦南区社会福院列为德育教育基地,每月都到福利院开展活动。

三、多管齐下,构建“平安校园”

我校对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进行全面规划,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创建工作责任制的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层层落实,奖罚分明。学校通过教师大会,学生大会等形式,让全体师生知晓创建“平安校园”的重要性和整个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措施、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我们在学生中还通过假期安全教育、特别是以每年三月份的“安全教育月”为契机,通过各班的主题班会,黑板报、学校书香廊等形式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学校安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进出人员登记制度。学校指派退伍转业军人王中原等六名富有经验的中青年专职门卫工作,进一步规范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出入一律登记制度,确保师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寒暑假、节假日均有学校行政与门卫配合加强值班。几年来,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校位于美丽的钦江畔,防溺水工作一直是学校安全工作重点。从2006年起,学校安排一名职工作为校园周边环境及河堤巡视员,并与派出所、社区、工商局、文化局、建规委联系,按上级要求出色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确保人身安全。我校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行规范化管理,每天的“两课一操”、学校集会、大型活动的进出场和上、下楼梯都作出具体规定,并进行演练。同时,学校专门制订措施,确保学生上下楼梯的安全有序。对学生外出的集体性活动,学校要求必须有一位校级领导全程陪同。确保万无一失。学校配备专职的校医,开设心理咨询室,后勤处制订了《食堂管理办法》,每天对进校的食品进行检查、验收、24小时监控,还邀请市卫生防疫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指导,全方位的构建一个平安校园。

(三)抓好安全预防教育。近年来,成立学校安全预防工作组,我校加大防溺水、用电安全、防踩踏、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自救自护、地震等安全教育,制订各种安全预案,先后组织消防安全演练、交通安全图片展览、食品安全演、自救自护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四)社区、学校、家庭互相配合,营造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我们在安全教育中重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提高教育实效,确保学生安全。我们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还通过向社区发放安全管理建议和向司机宣传安全驾驶等方法,还与家长签订不吸毒、不信邪教承诺书,努力使学生在一个安全的家庭、温馨的社区、和谐的社会中生活、成长。

(四)发挥共建单位和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我校一直与钦南区人武部建立共建关系,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和平教育;同时与文峰派出所、水上边防派出所广泛联系,增设110报警装置,两所多次派出民警指导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我校还长期聘请钦南区司法局领导任法制副校长,经常给师生传授法律知识,让师生学法、守法用法。

在新的起点上,钦州市永福小学将凭借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坚韧,沿着“实践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我们读书,我们快乐”的办学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特走特色育人之路,让和谐之花在美丽的校园越开越鲜艳。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定稿]

2012---2013学枫岭头中学

枫岭头中学政教处2013、5、3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枫岭头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汇报材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

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而对“留

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又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

实中央八部委“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会议精神及县委、政府

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关爱留守儿童,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给这些留守儿

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枫岭头镇,因为目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形成劳动力

大批富余。从外出务工人员调查情况来看,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超过

15%,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0%,留守儿童一方面要承受家庭贫困的困

扰,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从而使他们原本恶劣的学习环境雪上加霜。另外,由于留守儿童与代养人的特殊关系,使代养

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走向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加之部分

家长不重视子女的教育,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种种问题。有

意识的、科学的家庭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由此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形

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而他们由于正处于长身体、长思想的关键时期,亲情的缺失、关爱的不足,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

来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行为偏

极、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安全隐患严重。

二、主要工作与成效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校长张恕民担任组长,为关爱留守儿

童工作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苏子恒任副组长,平武生、周连春为领导

组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周连春任办公室主任,全体班主任和帮扶教

师为工作组成员。建立了至上而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了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

到位。学校校长室、政教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了相互配合和协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了全校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局面。

2、确立工作目标和原则,确保关爱工作有章可循。

目标是工作的指路灯,原则是工作的方向盘,有了目标和原则,才

能保证工作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定位为我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了相关的各项制度,“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

识;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

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

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在此定位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保障留守

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文件夹,搭建亲情桥梁。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学校组织开展了“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留守儿

童”的普查活动,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专

门档案文件夹,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档案的建立,加强了学校

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

络。学校公开教师电话,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希

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及时帮助“留守

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铺架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们感受父母艰辛,消除情感隔阂,增强自立自强意识。

4、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留守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学校为“留守

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

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

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

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

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

活动,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室。

5、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

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经常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随时掌握

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

童成长日记,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了“代理家长”。教师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向领导组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

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了孤独和忧郁。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1)学校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

会。各班班主任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并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

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

守儿童”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

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让他

们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使

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为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学校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帮扶承诺

书,明确责任。

8、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着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

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教

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

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了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了磨砺教育的研究,着

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

识,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另外,学校还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9、建立健全监督、考核、表彰机制。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

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并将之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

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适

当的处罚。同时及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

动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共同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做贡献。

10、家校合作,构建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因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

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校

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行为习

惯较差。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签于此,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对留守学生做了大量的教育工作: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2)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学校以校长王伟同志为组长,社

会以家委会主任李传国同志为组长,制定留守学生教育的具体措施,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同时,发动老师及家委会对留守学生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

(2)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生活补助、贫困生、特困生救助、育才助学金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学生进行重点救助。

(3)加倍关注“问题”学生。对于有重大过错的学生,学校联合班主任,本着教育的目的,向其家长下发违纪报告单,家校结合共同纠正学生过错。

(4)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学校配合相关部门集中整治了周边环境,加大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使其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自觉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5)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充分发挥了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当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已成了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以此为己任,更深层次的做好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

枫岭头中学 二〇一三年五月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河塌初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河塌初中是宿松县唯一的农村市级示范初级中学,现有24个班级,1758名学生。在2010年9月底的摸底调查中,收回的1512份问卷中,父母均外出打工的有786人,占51.9%,另外父母中有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3.8%。因此说我校是一个留守儿童占多数的学校。也因为如此,多年来学校一直将“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的教育大事来抓,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我们一直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作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提高认识,摸清实情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为此我们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学生情况,对“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要求老师对本班的留守儿童做到:基本信息、基本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及监护人联系方式等“五清楚”。便于与他们进行真诚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他们存在于心灵深处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找到最行之有效的关爱方式,让“留守儿童”们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交融。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顺利开展,让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富有特色,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陈旺生

副 组 长:张淑平张子田 陈维国 潘木庆

成员:刘克潜 祝金喜王锡田 朱桂元 吴 海 侯佑兵 黄小兵 祝灿锋 张俊锋

(2)工作小组:

组长:陈维国

副组长: 刘克潜祝金喜

成员:全体行政人员全体班主任“代管家长”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三是加强与家长交流,开办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四是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如让本地爱心企业家捐资设立“留守儿童”励志奖学金,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到学校给“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等。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

1、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对“留守儿童”的配专门的“代管家长”,对留守儿童履行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2、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周与学生交流一次。

4、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5、建立留守儿童中边缘学生帮教制度。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6、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学校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张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四、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为让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范化,学校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本学期起更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爱心企业的资助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大了“留守儿童之家”的规模,开设了五区十室。

五区为:

图书阅览区: 设立图书室,配置必要的书架,并有不少于 5000册适合少年学生的阅览的书籍,建立图书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设立阅览室,提供团报团刊和各种适合于青少年阅读的各种报刊不少于20种类。

科教益智区:利用功能教室,进行专家讲座,周末看爱国教育影片等。亲情联络区: 开通亲情电话,架设视频交流平台,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方便。

文体活动区:建设文体活动室,作为学生活动、健身的场所。购置乒乓球台、棋类等体育活动设施,同时也在操场增加部分体育设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寄宿生活区:给留守班的同学独立的寝室,统一配发生活用品,配老师单独管理。

十室为:

多功能教室:学生大型集体活动的场所,学生可以看电影,举行主题班会和大型报告会等。

网络教室:现在的微机室改为网络教室,将基本的信息技术课作为兴趣活动之一教学生基本的信技技能,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微博。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视频音频等设备,让有条件的学生与家长通过视频见面。

电子档案室:设立留守儿童专门电子档案室,通过服务器连接,让学生家长能及时查找到自己孩子的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

亲情接待室:设立亲情电话,在县妇联的支持下建立“爱心妈妈”队伍,让学生定时打电话给父母,定时接待学生家人或爱心妈妈的来访。

乒乓球室:设立乒乓球室,根据学生兴趣组建留守生乒乓球队,开设乒乓球兴趣活动课。

文体活动室:配备音乐体育美术器材,添置棋类,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益智兴趣活动。

图书室:添置了大量图书以满足学生借阅需要,图书室现有图书5万册,对全体留守儿童开放。

阅览室: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报纸,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看书的良好环境。

留守教室:对”留守儿童之家”实验班的学生实现平时在原班学习文化知识,周末集中管理。

留守寝室:为了能让学生生活舒适,真正体验到家的温暖,学校为”留守儿

童之家”的学生配备了专门的寝室,并为他们配了统一的被条和生活用品。

大大扩大了关爱阵地,让更多“留守儿童”得到高品质的硬件服务。

2、每周打一次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多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并要求每个留守儿童每周要与家长打一次电话。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还添置了视频设备,让有条件上网的家长与孩子通过视频沟通。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五、拓展思路,扩大关爱阵地

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来看,学生在校寄宿期间学校给予了留守儿童一定的关爱,同时对他们的生活、学习有较好的引导。现在存在问题的时间段就是周末,临时监护人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而且当前社会中各种不良诱惑很多,因此想办法解决这个时间段的学生监管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如果让学校接过周末监管的担子,那么学校就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周末生活如何安排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家的温暖,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平时紧张的学习之余感觉到生活的快乐?

本学期,根据宿松县政府王华县长的指示精神,在陈玮光副县长主抓,宿松县妇联、宿松县教育局、县关工委等部门协助下,扩建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并通过“实验班”的形式,尝试着探索周末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有效方式。

具体实施流程:

1、由中国传媒大学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校情况和学生动态,用科学的方法选择出32名“留守儿童之家”的成员

2、学校对这32名同学实行全天候管理,平时入原班正常学习,周末全部到“留守儿童之家”体验大家庭生活

3、充分利用“五区十室”,开展系列活动,让这些学生有安静的学习场所,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娱乐活动,愉快的精神体验。

4、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电子档案,及时更新,记录留守学生成长足迹。

5、设立亲情电话,对全体留守学生开放,周末晚间开放微机室,让学生与有条件上网的家长视频沟通。

6、传媒大学对“留守儿童之家”进行全程跟踪,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和其他留守学生进行统筹分析,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找出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为后期工作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7、本项目得到了县妇联和团县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这些单位也积极参与到项目实施中,其中由县妇联和河塌乡妇联共同组织了“爱心妈妈”活动,并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总体目标是每学期至少完成“一次探视”、“一次电话”、“一次家访”的三个“一”活动。由团县委组织“城乡结对”活动,总体目标是每学期至少完成“一次电话”、“一次书信”、“一次见面”活动。还有关工委会组织“专家报告”活动。大大拓宽了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途径。

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愿意周末留在学校,还能培养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爱心妈妈”活动、“结对活动”、“亲情电话”甚至“视频交流”,尽可能弥补学生缺失的亲情。

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在符合国家地方的各项法规政策的提前下,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更有力的模式探究。如今,在许许多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得以按计划顺利实施。我们坚信,有这么多人的关心支持,有我们学校的齐心协力,塌中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河塌初中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也因此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学校被省妇联和全国妇联评为“留守生示范家长学校”。但是我们也知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创新方法,将“留守儿童”工作做得更有效,更具体。我们保证,不论有什么困难,我们也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提高河塌初中的办学水平,创造学校的发展特色。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兴国二小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兴国二小是一所局直六年制完全小学,始建于1948年,具有60多年的悠久历史,原名河清小学,1983年更名为兴国镇第二小学。学校现有学生2300人,其中流动留守儿童1600人,占70%。设有教学班33个,教师105人。

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设有音乐厅、器乐室、书法室、美术室、图书馆、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学术报告厅、多媒体教室和乡村少年宫等,为包括流动留守儿童在内的全体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隔代监护,少部分寄宿在亲戚朋友家,极少部分以大带小或者单独居住,我校留守儿童人数多、家庭条件困难、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充满了挑战。

二、领导关注,学校重视

(一)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关爱留守儿童是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省市县妇联高度重视,多次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并诚恳的予以帮扶指导,尤其是县妇联,多年来重视支持关心留守儿童的工作,以关爱为工作的出发点,以成长为工作的目的,形式多样

统计表看,80%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进步,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在班级是名列前茅。

2.生活上优先照顾。从各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对待留守儿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心和照顾,实行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

3.活动上优先安排。如学校组织的“六.一”文艺演出中,各个班级的演员,少年宫活动社团中大部分学员也是留守儿童。例如,2016暑假,我校特别选派优秀留守儿童代表刘涵宁、王子健、程立恒参加了由团省委举办的“共青团关爱留守儿童体验营”活动。

(四)依托乡村少年宫,填补艺术空白

少年宫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要求为目的,以全面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为全校广大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为初衷,依托彩票公益金乡村少年宫项目,积极推进少年宫建设。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增强实效,从本学期开始,对少年宫的社团类别进行了补充,时间进行了调整,通过艺术教育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情操。目前,少年宫活动项目已发展到包括秦安小曲、草编、书法、舞蹈、绘画、编织、二胡、轮滑、合唱、葫芦丝、奥数、武术、足球、太极拳等30个组别。在少年宫的管理上实行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每周三下午二至五年级近1600名学生全员参与。

活动机构健全,活动形式多样,辅导教师专业。我校少年宫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外聘辅导教师达到16人,艺术氛围日益浓厚,艺术教育硕果累累。丰富多彩的乡村少年宫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少年宫选送的节目多次参加市级展演,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小的孩子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贫困,家长艺术教育的意识淡薄,但是因为有了少年宫,孩子们有了学习的机会,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他们挥毫泼墨,吟诵品读;在这里他们强身健体、激情勃发;在这里他们巧手剪出秀美景;在这里他们童声欢唱幸福歌。琴棋书画、唱念做打、诗书礼仪、正是因为有了你们付出,浇灌孩子们的艺术之花盛开,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欣赏美、创造美,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和美好,让他们能健康成长,快乐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花的事业、善莫大焉。让我们团结一心,携手共进,把二小少年宫办成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家园。

学校为流动留守儿童免费用,聘请专业辅导教师和民间艺人,以培养学生个性为载体,举办各种形式的书法、绘画展、舞蹈、曲艺、普通话及征文比赛等,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

(五)加强文化建设,为留守儿童建设精神家园 1.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校讯通、校园广播站及微信群、QQ群等渠道,进一步加强了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沟通与联系,为他们及时排忧解难,也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改变了自己,更带动了他人。

(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

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参观县文庙、解放纪念馆、博物馆等爱国主义基地,“祖国在我心中”或“爱家乡·爱祖国”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邀请法制副校长来学校进行普法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

(十一)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和家委会

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家教培训,为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发放教育资料,以共同教育好留守儿童。每年学校都要借助家长学校,请县关工委家庭教育讲师团来我校讲课,近400名家长受到深刻教育。组织留守儿童母亲参加由县妇联在县统办楼举办的家庭教育大讲堂。学校还通过召开家委会议听取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与完善留守儿童工作方式和方法。

(十二)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功能 学校建立了“流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脑、电话、电视、图书及体育活动用品,中心校要求各留守儿童之家要正常对留守儿童开放,现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能感受家的温暖,随时与父母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快乐学习生活并健康成长。

(十三)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自1989年创办家长学校以来,至今已举办24期,累计培训家长10000多人。学校每学期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家长委员会全体会议,进一步密切了家校联系,提升了办学水平。特别是针对我校流动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薄弱的现状,起到了极大地改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监护责任的不到位。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属于隔代监护和亲友代管,首先是监护人自身能力水平低,对孩子的监护能力不足,一些监护人年龄偏大、身体有病、有的甚至生活自理能力不够,不但不能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反而需要孩子在洗衣、做饭、买药等方面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监护人,其次是大多数的监护人考虑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对于孩子的要求在物质和生活上都尽量满足,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第三是存在监护人随时更换的现象,同时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一般较低,无法与老师形成有效地沟通,甚至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袒护,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及身心健康成长。

2.生理、心理成长需求不到位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一年当中回家的时间很少,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首先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监护人又很难注意到孩子心理的需

下载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施关爱教育,构建和谐校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范文大全)

    关爱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 宜昌市伍家岗区大公桥小学 于秀兰 黄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的逐步开放,进城务工人员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关注农民工子女,保障农民工子女......

    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构建和谐平安校园(范文)

    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铜陵市第二十中学民生工程工作汇报材料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我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

    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 迁安三小理念文化体系解读 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衍生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确立了一所学校存在的使命,而依此制定相应的教育规范、学生......

    实施六大创建 构建和谐校园

    实施六大创建 构建和谐校园 ——宋古二中“六大创建”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根据晋中市教育局及介休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班级、卫生厕所、文明宿舍、放心食堂......

    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大全五篇]

    关爱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重庆市潼南中学校委员会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

    构建关爱网络 创造和谐校园(最终5篇)

    构建关爱网络 打造和谐校园 ——兰台中学“把学生当子女·教育实践年”活动事迹材料 兰台中学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94人,来自全市各乡镇及周边县市。该校一直把关爱学生......

    经验总结关爱“留守学生”_构建和谐校园

    经验总结: 关爱“留守学生” 构建和谐校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农民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大多都留守在家乡,跟祖辈生活,有的寄宿在亲友家......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 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