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爱和感恩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定稿)
让爱和感恩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岚山区创新开展“大爱岚山”献“五心”感恩实践活动
日照市岚山区于2004年9月设立,辖9个乡镇(街道),417个行政村,总面积759平方公里,人口42.3万人。近年来,岚山区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创新探索“四德”教育的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组织开展了“大爱岚山”献“五心”感恩实践活动,将“四德”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1年岚山区荣获全省文明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区、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等荣誉称号。
岚山是鲁南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是全省半岛蓝色经济区“一区三带”中唯一一个配套大项目产业带项目所在地,山东省精品钢基地正在落户这里,港海区位优势与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带来的叠加机遇在带来财富剧增的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的剧烈交织,私欲膨胀、道德滑坡、利益至上、责任淡漠、信仰缺失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党的十七大到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们认识和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方向。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靠发展,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则是文化,是人民群众的观念。爱和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一对基因。爱是投入,感
恩是回报。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没有回报,投入就不会持久。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认真借鉴学习国内省内“四德”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2009年起探索开展了“大爱岚山”系列感恩教育与感恩实践活动。
按照“四德”教育的总体要求,我们确定“大爱岚山”建设的主要载体为“献五心”,就是坚持“感恩组织培养、忠心献给组织,感恩父母养育、孝心献给父母,感恩同事鼓励、爱心献给他人,感恩社会支持、诚心献给社会,感恩岗位激励、责任心献给岗位”。围绕“献五心”活动,我们把深入挖掘、宣传、培育身边的好人好事作为“大爱岚山”建设的主攻方向,着力放大平民典型、百姓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以众多“百姓好人”的“平凡小爱”升华汇聚为“岚山大爱”,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感恩时代的大爱精神逐渐为全区人民所接受,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实施“小草滴露”行动,汇聚爱的力量
小草滴露虽无足轻重,却是对大地的感恩与回报。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或多或少蕴藏着“大爱”的萌芽。绝大多数人都像小草一样,虽然平凡,但内心深藏着爱和感恩的基因,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潜意识的行动。我们从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层面,全面实施“小草滴露”行动,发动每个人参与爱和感恩的寻找、思考与实践,用行动把小爱
汇聚成大爱的洪流。在党政机关,围绕“感恩组织讲责任、感恩同事讲团结、感恩岗位讲效率”主题,立足推动个人感悟自我成长历程,在全区3000余名机关干部职工中组织开展了“大爱岚山、奉献组织”感人事迹评选;在企业,围绕“感恩社会送温暖、感恩岗位创效益、感恩员工送关爱、感恩政策尽义务”主题,在全区260家企业中开展了“感恩日”活动,企业负责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企业员工展现“三情”:记住恩情,是企业给予了发展平台,要真心融入企业,培养深厚的企业情结;动真感情,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同事看做亲人;焕发激情,珍惜岗位、爱岗敬业、激情工作,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在农村,围绕“孝老爱亲建和谐家庭、和睦邻里倡文明新风、支持发展作表率先锋”的主题,在全区417个村居开展了“邻里一家人”活动,引导邻居之间开展“拉家常”、“互说心里话”、“探寻致富路”,增加邻里接触沟通机会,携手共建新农村;确定“邻里互助服务日”,镇村群众共同参与,开展“走百家门、结百家亲”活动,开展“栽友邻树、吃团聚饭、拍幸福照”快乐周末活动,促进邻里交流;在社区,围绕“和谐社区讲关爱、文明社区讲礼仪、志愿服务讲卫生”主题,在全区13个社区开展了“讲关爱”活动,深化“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社区邻居节”、“家庭文化节”等活动,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社区”评选,引导广大社区
居民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融洽相处;在学校,围绕“报答父母有孝行、回报师恩长学识、感谢同学用真情”主题,在全区50处学校开展了“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活动。做一项爱心家庭作业,在家休息时间,每天至少做一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择其一);写一封家书,每一位在校学生要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在校写一篇文章。在学校写一篇感恩父母的文章,参加全校征文比赛。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感恩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我们持续组织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动全区各级广泛推荐和评议“身边好人”,努力发现和放大平凡百姓的不平凡事迹,通过媒体公示等方式,让大家参与好人的评比过程,在参与中感受大爱,升华自我。3年来,只有42万人员的新区岚山,先后涌现出47年如一日侍候瘫痪婆婆的农村残疾妇女赵廷荣等全国好人14名,省市区级道德模范37名、“敬老模范”和孝星40名、美德少年36名,“好媳妇”、“好婆婆”237名、“爱心标兵”48名。
二、实施“感恩有我”行动,激发爱的动力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立足激发每个人心底感恩的萌芽,我们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平民典型的平凡事迹,让好人有个好名声,引导广大群众感悟平凡,感悟大爱,激发起爱的无穷动力。一是“硬”宣传好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有线广播村村响等媒体优势,开设“大爱岚山
在行动”、“文明行动大家谈”等专栏专题,在全区417个村居、社区全部开通了“大爱之声”有线广播,及时宣传各类好人典型。在城区主要位臵、道路沿线设臵宣传牌匾,以“大爱岚山”为主题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爱唱”、“庄户吕剧团巡演”、“庄户剧团自创节目大赛”、“青年歌手大赛”、“岚山宝贝风采”、“少儿艺术大赛”等文体活动,组织创作反映好人事迹的主题文艺节目8个,用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宣传好人主题,宣传“大爱”主题;二是为平民著书立传。汇总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感人事迹,汇编成《大爱如影行》、《好媳妇好婆婆事迹汇编》等书,在全区广泛发放学习;开展微电影拍摄活动,以全国好人赵廷荣事迹为主角拍摄《孝》,以全省道德模范董加岭等为主角拍摄《岗位》,让全区人民深入了解模范、感受大爱;在全区元宵灯会上专门规划设臵好人灯谜墙,进一步扩大好人的影响力,营造了好人光荣的有力导向;三是大张旗鼓表彰好人。坚持每年大张旗鼓地表彰“大爱标兵”,每人发放奖金1000元;每年评选表彰“爱心标兵”、“道德模范”、“敬老模范”、“十大孝星”、“美德少年”等先进典型320名,并在区委广场隆重举行大爱岚山表彰典礼,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参与;在全区性重大活动中,专门组建好人代表方队,在全社会营造了好人光荣、大爱无限的浓厚氛围;四是专题报告好人。深入挖掘我区优秀村支部书记薄自双、优秀组工干部孙培杰的感人事迹,采取举办专题现场会、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形式,组建了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区内巡回报告,并到日照市区县及部门、企业、省委组织部举行专场报告34场次,有力地提升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身边的感动,激发的是内心的涟漪。多年来,一次次的感动带来了群众感恩意识的不断升华,全区爱岗敬业的多了、偷懒耍滑的少了,孝老爱亲的多了、不孝拒养的少了,见义勇为的多了、见而不管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冷漠无情的少了,全区违法犯罪比例逐年下降。
三、实施“大爱接力”行动,升华爱的永恒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爱的力量只有在传递中升华,才能让爱和感恩历久弥新,才能不断推进“四德”教育走向深入。为此,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好人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培植打造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群体,以带动形成人人讲大爱,人人知感恩、人人做好人的社会文化氛围。一是打造高飞高歌、传唱文明的“百灵鸟”群体。群众的参与就是无声的宣传。我们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在报纸、网站、有线广播村村响等专门设立“身边的感动”专题版块,在超市设立爱心慈善超市、建立“爱心回声”记录簿,在村居(社区)设立“博爱基金”、“爱心基金”,为假期大学生组建“小草学堂”关爱留守儿童,通过群众自发拍摄的图片、撰写的感悟文字等形式,及时发布和展现每个人身
边最新涌现的各类好人好事,宣传自发开展的群众性扶贫济困、关爱服务等爱心活动,让每一位参与者、发布者都来做大爱岚山的“百灵鸟”,营造爱和感恩的浓厚氛围;二是培育建言献策、任劳任怨的“布谷鸟”群体。每一个道德的先行者都是大爱的“布谷鸟”。我们依托好人群体,组建成立了岚山区志愿者协会,在全区各镇办、各行业部门单位成立志愿行动分队24支,志愿者注册会员已达3600人,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扶贫济困、关爱助学、敬老爱老等服务行动560场次,参与人数达10余万人次。每一位志愿者都犹如一只只“布谷鸟”,为提高城市文明发挥着积极作用。后村镇退休教师郑世耀20年如一日义务宣讲大爱,并牵头成立了“五老宣讲团”,在全区巡回报告,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岚山区获全国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三是培育敢于担当、身体力行的“啄木鸟”群体。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36名,成立文明市民巡访团,聘请好人代表担任文明监督员,全程参与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实地检查、问卷调查等活动,请他们及时发现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做文明城市建设的“啄木鸟”。定期组织召开好人座谈会,广泛征求建议与意见189条,及时反馈各单位整改,公交车语音报站、按站停车、出租车打表计费、城区停车位施划、垃圾箱设臵等一批长年未决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提升
了文明城市建设水平。持续开展的爱心接力,有效传递了无处不在的文明讯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参与爱心奉献活动。
第二篇: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结草衔环、卧冰求鱼,这四个典故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它们用一个共同的词汇可以概括,▲即“感恩”。翻翻史书,我们不难发现,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上,类似的典故数不胜数。▲“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句格言可谓童叟皆知、家喻户晓。可见,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瑰宝。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是当代革命军人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知谁之恩、为何感恩、如何报恩,是每一位战友都应该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这节课,我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探讨。
▲第一个方面,常怀知恩之心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也不管我们取得了多少成就,都离不开部队、社会、家庭给予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关爱和帮助。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施恩并不求回报,但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所受之恩惠,知恩图报。那么,我们究竟要知谁之恩呢?
▲一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游子吟》中,诗人孟郊形象地描绘了一位慈母的爱子深情,很朴素、很细腻、很自然、很感人。俗话也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却认为父母的含辛茹苦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志在部队吃点苦头、受点挫折,就埋怨父母把自己送到部队来。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大二时父亲在车祸中遇难。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女孩大
难困苦乃至生死的考验。如今,部队培养的人才遍及军营内外,有的成为部队的技术骨干、训练标兵,有的成为地方的公安干警、高级厨师,还有的是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为政一方的父母官。可见,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成长成才成功的基本条件。
▲第二个方面,常思感恩之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当代军人,我们更应该常思感恩之义,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首先,感恩是一种优良品德。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其中包含了感恩这种优良品德。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事。老将军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多次向中央报告,希望死后能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在报告中他写道:▲“生当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60年的戎马生涯,老将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然而忠孝难以两全,对老母亲的养育之恩,老将军时刻铭记在心。还有一个是“小郎铮”的故事。▲图片上这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就是小郎铮。5.12汶川地震发生10多个小时后,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满脸是血的小郎铮。当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的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一个三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感恩之情,成为抗震救灾中的经典瞬间。从以上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感恩之举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善良,感恩之情维系的是人心的美好与和谐。
▲其次,感恩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受恩于他人,受恩于社
▲第一,要在对党忠诚中升华赤子情怀。作为军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党的恩惠,所以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听从党的指挥。▲这里,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千万房屋化为乌有,几十万人民群众被埋废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13万大军无惧任何艰难险阻,从大江南北赶赴救灾一线,用双脚走出了一条条生命之路。▲这个画面大家可能还有印象,5月18日重灾区北川县北川中学里,一名年轻的战士面对痛哭的父母,眼泪忍不住的哗哗下落,最后终于哭跪在地。他叫陆苇,家就在北川县城。地震发生后,家中9名亲人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其中还包括他的爷爷奶奶。他知道这些亲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是救援前指里唯一的通信兵。在整个灾区通信全部瘫痪的情况下,他肩负着通信保障的重任。面对悲伤的父母,他含泪说道:▲“我知道家里人需要我,但掩埋在废墟中的千万万的父老乡亲更需要我啊!”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官兵在忠与孝的抉择之间,毅然选择了尽忠。就是因为我们是党缔造的军队,只要党一声令下,我们就坚决执行命令、毫不退缩;就是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当人民有难时,我们就应当冲锋在前、义无反顾。
▲第二,要在献身使命中书写人生豪迈。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官兵以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为己任:在激情燃烧的训练场上,全体将士摸爬滚打、苦练技能、确保打赢,在十万火急地抢险救灾第一线,每名官兵夜以继日、奋勇争先、无所畏惧。▲“抗震救灾英雄战士”
民情、报国家”的军人典范。
第三篇: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在讲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广告(家庭),看完这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之后,我相信大家都会和我一样,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真爱,恩情是人间最朴素的感情。可是,在平时的谈心过程中我了解到,有些同志认为现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强调物质利益,大家还会像以前那样崇尚“恩情”回报吗?前段时间,我以感恩为主题,在连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然而,调查结果却很让人担忧。我们全营69名同志中仅有14人能准确地写出父母的生日,却有高达57.2%的同志对父母的生日毫不知情。此外,我还发现,战友们把成长进步归功于自己的大有人在,而归功于组织培养的却寥寥可数。看到这些情况,我深深地感到,恩情意识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固有的道德内涵,淡化现象较为突出。没有感恩,怎知荣辱,何来忠诚?战友们,我们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知恩图报是对每一位革命军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去年底,胡主席鲜明地提出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我感到这也是在号召我们做“感党恩、谢民情、报国家”的革命军人。因此,知谁之恩、为何感恩和如何报恩是在座的每一位战友都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今天,我就这个问题和大家作个交流,主要讲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常怀知恩之心
知恩,就是铭记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都饱含着来自家人、战友、领导和组织等各方面的关爱与帮助。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施恩并不求回报,但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受之恩惠,知恩图报。那么,我们究竟要知谁之恩呢?
一是要知父母的养育之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时时刻刻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孟郊在《游子吟》中这样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志对于父母的良苦用心却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志入伍后,一年到头都不给家里写一封信,缺钱花时才想到给父母打个电话;有的同志在部队吃点苦头、受点挫折,就认为父母不该把自己送到部队来,甚至和父母对着干。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女孩,大二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离开了人世,因为家庭经济的拮据,女孩四年来一直都没有回过家。眼看着毕业的日子就要临近了,女孩唯一的愿望就是快快回到家中,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妈妈。然而,当女孩满怀思念和激动的心情回到家时,家里却大门紧锁!后来,邻居告诉女孩,她的母亲早在两年前就去世了。在母亲去世前,她用自己的肾换来了女儿的学费,并托付邻居每学期按时将钱寄给女儿,还特意嘱咐邻居一定要记得给女儿写回信……女孩听到这一切,发疯似的冲到母亲的坟前,扑通跪倒在地,失声痛哭:“妈妈,我回来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他们就是用这种无私到让人心痛的方式来关爱着我们。战友们,当有43%的同志记住自己女朋友生日的时候,也请用一颗知恩图报的心来感恩父母吧!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待”将成为我们人生的一大遗憾。
二是要知他人的帮扶之恩。常言道:“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任何人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都离不开集体和他人创造的各种条件,即使是具有非凡才能、天赋超群的人,要创造成就,有所建树,也离不开大家以各种方式的支持与合作。图片上的这个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随着“神州5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航天英雄”杨利伟。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没有全体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没有上百家军地单位精益求精地工作,没有上百万保障人员夜以继日地拼搏,我个人即使有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武之地,更何况本领也是国家给的。”对照杨利伟朴实的话语,大家可以静静地想一想: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能力的每一点提高,知识的每一点增长,成绩的每一点取得,职务的每一次晋升,是不是都与集体的帮扶,与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帮助密不可分呢?
三是要知党组织的培育之恩。一个人好比一棵树,其成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关键是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接受着党的培养教育。不知大家是否意识到,在党的悉心培育下,我们比入伍前思想觉悟更高了,能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诱惑和错误思想;我们能力素质更好了,能很快适应社会环境和岗位需要;我们意志精神更强了,能勇敢面对艰难困苦乃至生死的考验。此外,党组织在岗位锻炼、学习培训、解决官兵实际困难等方面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都推动我们不断的成长进步。如今,部队培养的人才遍及军营内外,有的是部队的技术骨干、训练标兵,有的是退伍到地方的公安骨干、高级厨师,还有的是纵横商海的企业家、为政一方的父母官,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党组织的培养教育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这恩情深似大海、堪比母爱。所以人们常说:“党的恩情似海深,我把党来比母亲。”
第二个方面,常思感恩之义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立身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基本修养。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应该常思感恩之义,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也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首先,感恩是一种优良品德。我国素称“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人们的道德行为准则,其中就包含了感恩这种优良品德。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关于许世友将军的故事,他是我们熟知的一位开国上将,60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同时,我们的老将军也是一位有名的孝子。在他生命弥留之际,多次向中央报告,希望死后能葬在老母坟边以尽孝道,在报告中他这样写道:“生当为国尽忠,死后为母尽孝。”忠孝难两全溢于言表,感恩之情更是不言自明。还有一个是“小郎铮”的故事。图片上这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就是小郎铮。去年汶川地震发生10多个小时后,武警官兵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满脸是血的小郎铮。当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一个3岁的孩子,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龄,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感恩之情,成为抗震救灾中的经典瞬间。从以上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感恩之举体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与善良,感恩之情维系的是人心的美好与和谐,我们应该了解感恩、学会感恩、践行感恩。
其次,感恩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受恩于他人,受恩于社会,最好的感恩方式就是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下面这张图片中,穿着绿军装,戴着大红花的新同志名叫蒋雨航。19岁的蒋雨航在“512”汶川地震中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小伙子被压在废墟下近125小时后,竟奇迹般地获救生还。在经历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切之后,他在第一时间向人武部递交了参军《决心书》。他这样写道:“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和人民子弟兵给予的。我现在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参军,到人民军队大熔炉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奉献我的一切……恳请祖国和人民军队挑选!”据统计,2008年底四川灾区共有2739名像蒋雨航这样的优秀青年应征入伍。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感恩就是动力,一种感恩的心态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战友们,当我们对社会、他人给予的帮助感恩戴德时,当我们时刻想着回报社会、回报他人时,当我们为了报恩竭力做好手中工作时,这不正是一种奋进的精神动力吗?
第三,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一个人感一时之恩并不难,难的是感一世之恩,时时刻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常思回报,不图索取。这种感恩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知恩图报,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和我从中得到的切身感受。图片上这个站着的小男孩是我的表哥。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五个,他是最小的,身上的衣服和鞋子,都是哥哥姐姐穿过好几遍的,补丁摞着补丁,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捉弄。记得有一次表哥来我家拜年,那天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表哥却还穿着一双露着脚趾头的旧解放鞋,单薄的身体冻得瑟瑟发抖。母亲看到后心痛不已,赶紧把表哥拉到火塘边,转身从里屋拿出单位刚发的一双新棉鞋,让表哥换上,这让表哥感动不已。十几年后的今天,表哥已经成长为家乡知名的企业家,成天穿梭忙碌在商海之中。但无论工作有多忙,逢年过节他总要去看望我的母亲。我从母亲那里还得知,这些年表哥不仅承担着大伯家两个孩子的全部学费,而且还一直默默地资助着老家15位贫困大学生。去年探亲回家,我和表哥聊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淡淡地说:“人啊,要知道感恩。我能有今天,就是当年的那双新棉鞋,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唤起了内心知恩图报的渴望。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努力赚钱,并把大部分都用于帮助他人的原动力。”这是表哥内心的表白,也是表哥人生的追求。事实上,我们在座的各位战友,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回报父母、回报组织、回报社会,只是回报的范围有大小、程度有高低,但只要我们始终心怀感恩、常行报恩,就能让感恩之心升华到人生的另一种高度。
第三个方面,常行报恩之举
报恩是我们在受人恩惠、心怀感恩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回报行为。对我们革命军人来说,知恩图报不仅要孝敬父母和感激他人,更要对党和人民无比的热爱,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感党恩、谢民情、报国家”的当代革命军人。
第一,要在对党忠诚中升华赤子情怀。我军由党缔造,来自人民。大到领导机关,小到基层连队,都得益于党恩。作为基层官兵,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拥护党的领导,始终把听党指挥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这里,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到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顷刻间,千万房屋化为乌有,几十万人民群众被埋废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我13万大军无惧道路艰险、余震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从大江南北、四面八方赶赴救灾一线,用双脚走出了一条条生命之路。这个镜头,同志们可能还有印象,它曾在电视屏幕上反复出现。5月18日重灾区北川县北川中学里,一名年轻的战士面对痛哭的父母,眼泪忍不住的哗哗下落,最后终于哭跪在地。视频中的这名战士名叫陆苇。他家就在北川县城,地震发生后,家中9名亲人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其中还包括他的爷爷奶奶。他知道这些亲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但他是救援前指里唯一的通信兵,在整个灾区通信全部瘫痪的情况下,他肩负着通信保障的重任。面对悲伤的父母,他含泪说道:“我知道家人需要我,但掩埋在废墟中的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更需要我啊!”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的官兵在忠与孝的抉择之间,毅然选择了尽忠,把尽孝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就是因为我们是党缔造的军队,只要党一声令下,我们就坚决执行命令、毫不退缩;就是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当人民有难时,我们就应当冲锋在前、义无反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什么也不说》,它最能表达我们的心声。
第二,要在献身使命中书写人生豪迈。我们受党的恩惠、是人民的儿子,要时刻牢记“军人与使命共生,军人与使命同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官兵以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为己任,不断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积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在摸爬滚打的训练场上,全体官兵挥汗如雨、刻苦训练;在抗冰救灾的战场上,全体将士夜以继日、破冰除雪;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中,全体人员奋勇争先、抢救生命。无论形势多么危急、情况多么危险,我军官兵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勇于牺牲奉献。“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就是铭记党恩、献身使命的典范。在地震发生后,他主动要求上前线,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的一线。那是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里。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英勇献身。当时再有12天,他就可以大学毕业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灾区人民。当时战友们劝他休息,他总是说:“让我再搬几块吧,我干过农活……”他用26岁的生命实践了军人热爱人民、献身使命的铿锵誓言。战友们,我们要像武文斌那样视使命高于一切,在奉献中书写人生,这样才不愧为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第三,要在干好工作中绽放青春光彩。报恩要把本职工作当作平台,不能只喊在嘴上,而要付诸行动,干出成绩。中国军网曾在论坛上做过一个“你为什么当兵”的调查,回答这个问题的有干部,也有战士。有的旁征博引,长篇大论;有的娓娓道来,思维缜密。但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一位老红军的回答,就四个字:一腔热血。是的,这热血就是报国的热血,这热血就是感恩的热血。当我们细细品味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句话的时候,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无论是报效国家的感恩之举,还是献身使命的为国捐躯,都要求我们首先在本职岗位上积极进取、刻苦锻炼。我们在本职岗位上干好工作、有所作为,就是对家人、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好回报。作为革命军人,我们要始终把“打得赢”作为报答祖国和人民的前提条件,始终把“过得硬”作为自己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在勤学苦练中提高自己,在实践锻炼中争创佳绩,在险重任务中完成使命。战友们,对于我们革命军人来说,知恩图报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内心的呼唤。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感恩的心会在日常生活中升华,报恩的行会在点滴实践中伟大。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领悟使命的神圣,用无私的奉献去诠释军人的价值,做“感党恩、谢民情、报国家”的军人典范。
第四篇: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范文)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泰戈尔
鲁迅说: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很惊讶这样沁人心脾的感恩温语竟然出自一位将手中的笔化为标枪,化为匕首的战士之口。但正是这句话,的的确确折射出了这位向来以怒目圆睁,头发根根竖起的形象留存后世的硬汉心中也有一块温软的地方,那就是——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因为它们感恩父母比天高,比地厚的养育之恩;老人结草,黄雀衔环,因为它们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草木走兽尚且如此,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呢,我们是否也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一个人要生存和成长,很不容易,一个人得到生命更不容易。而这些条件的赐予都来自于我们的父母,老师和社会。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馈社会。
我记得央视曾播过一个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演员虽不是明星,但是它的感恩之情动人心魄,不知感染了多少人。感恩你的父母吧,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独一无二的生命。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说父母塑造了我们的肉体,那么老师就是铸建了我们的精神的工程师。刘邦智囊——张良一生谨记黄石公的传道,他帮助刘邦夺得天下后,回到当初遇见黄石公的谷城,发现一块黄石,就取回此块黄石,奉若至宝,祭祀它。张良死后,便一起埋葬了黄石。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不忘老师授业之恩,他在恩师的丧礼上留下了“伯岑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的挽联。老师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给了我们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们放眼世界的慧眼„„
我们还应该感恩他人。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做人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他人的批评与赞美。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我的人,我都应该抱有感恩的心,因为他人的批评可以让我反省,看到自身的不足,他人的赞美让我认识到自己优点,追求更完美。雷霆雨露,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不竭动力。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让感恩成为我们最好的习惯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从现在开始,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不要深埋自己的感情。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环境里,不要让“习以为常”遮蔽了自己的双眼。我们完全有义务对那些帮过我们的人说声谢谢,我们完全有必要对这个社会做出我们该有的回报。让我们将心比心,将爱传递到每个人内心深处吧!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让爱多一份传递。
第五篇: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它滋润;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那么我们感恩什么呢?感恩父母,因为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是我们成长中的启明星;感恩伤害和帮助我们的人,因为是他们的伤害才可以让我们自省,因为他们的帮助可以让我们走得更稳更坚实,所以让感恩的行为伴随我们左右,让感恩成为我们做人的一种习惯吧!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我记得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演员虽不是明星,但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孩子人。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哪怕是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
我们应该感恩老师。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的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我们应该感谢他人,我们生活的社会中,做人,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他人的批评与赞美。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我的人,我都应该抱有感恩的心,因为他人的批评可以让我反省,看到自身的不足,他人的赞美让我认识到自己优点,追求更完美。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