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婆婆和小树叶说课稿
《风婆婆和小树叶》说课稿 实验幼儿园
小班
狄丽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小班体育活动《风婆婆和小树叶》,下面我将围绕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六大环节进行阐述。
首先,我先说一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要充分的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动性,幼儿才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对于已经入园快半年的幼儿,在各种有趣的活动吸引下,在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刺激下,对体育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参与兴趣,我班幼儿尤其喜爱户外运动,但在活动中他们听信号行动的能力较弱,根据我们当前秋天树叶飘飘的主题活动,我选择了《风婆婆和小树叶》的游戏活动,一方面满足幼儿的活动意愿,另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二、活动目标的制定
目标制定不仅考虑到技能方面,同时关注幼儿在运动中情感的培养,因此我将目标制定为以下两点,第一点是能听信号进行走、跑交替;第二点是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
第三、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听信号进行走、跑交替。难点是幼儿可以积极参加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第四、活动准备
热身运动音乐“健康歌”磁带,风婆婆头饰一个,小树叶一片。第五、活动过程
第一、开始部分: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口令训练,立正、向前看齐、向前看、原地踏步走、立定。然后进行热身运动,师幼一起跳健康歌。第二、基本部分:出示小树叶,引起幼儿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导幼儿回忆风和小树叶飘动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我交代了游戏的名称和规则,之后,我和幼儿共同游戏3、4次。第三、结束部分:我带领幼儿复习学过的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和《小树叶飘呀飘》而进行放松运动。第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发展幼儿能听信号走、跑交替,学习在奔跑时用眼睛观察前方,避免碰撞,注意安全。体育游戏在幼儿园里时幼儿喜欢的活动,不仅可以通过器械进行游戏,还可以利用游戏进行身体锻炼,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情景性的游戏比较让他们感兴趣。本次活动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参加游戏,并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听从老师的信号再做出相应的行动,孩子们玩得也比较开心、快乐。但是有少数幼儿还是在原地动不起来,需要老师提醒,在游戏开始前,我没有提醒幼儿在游戏中腰注意安全,避免与别人碰撞,以至于后来在活动有几个幼儿摔倒了,还有就是游戏的次数有些短,也没有对幼儿游戏掌握情况进行点评,这是我这次活动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最后,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班体育游戏《风婆婆和小树叶》
【体育活动设计】
小班体育游戏:风婆婆和小树叶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入园不久,班级常规处于建立初期,孩子们普遍规则意识纪律意识不强,教育的重点是训练他们听指令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几名幼儿追着被风吹动的树叶跑,而且来回追得很起劲,于是结合本班幼儿对食物有强烈好奇心,爱跑、爱动、听指令能力较差的特点,我以“风婆婆和小树叶”为题,结合游戏情境,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将幼儿常规训练与体育活动相整合,在锻炼幼儿听指令能力的同时,练习四散跑,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小班幼儿需要学习会听指令,看指令,此次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会听指令并做相应动作,同时锻炼幼儿走、跑、四散跑的能力,增加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走跑技能。
活动目标:
1.能听信号练习走、跑交替。2.体验户外四散跑的乐趣。3.积极参加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活动准备:
一片小树叶、风婆婆头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体验“小树叶”的角色
1.教师手拿一片小树叶,提问:这是什么?(小树叶)这是怎么样的小树叶?(长长的)什么颜色的?(绿色的)——(用简单的可以很快观察到的有趣的小特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参与的兴趣)
2.教师玩弄小树叶,表现出很好玩的样子,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师:起风啦,小树叶飞到这边,飞到那边(教师左右摆动小树叶),飞到上面去咯!——(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形象地理解风婆婆与小树叶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幼儿参与活动做认知上的准备)
3.请幼儿来当小树叶,教师手上的树叶往哪边倒,小树叶们就往哪边倒——(结合教师的引导,通过模仿游戏角色做一些动作,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
(二)教师示范各种游戏中会用到的指令动作,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提出游戏规则
1.教师示范指令动作——(小班幼儿仍然以模仿学习为主,示范可以将动作要求融入具体规则当中,为顺利开展游戏准备动作基础。)
(1)“树叶落下来啦!”——身体作蹲下的动作
(2)“起风啦,树叶飘起来了”——身体作摇摆升起的动作(3)“刮大风啦”——教师动作指向一个方向,幼儿快跑至那个方向(或者四散快速跑)
(4)“刮小风啦”—— 教师动作指向一个方向,幼儿慢跑至那个方向(或者四散慢跑)
(5)“风停啦!”——幼儿马上蹲下
2.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同时用语言鼓励和表扬做到要求的幼儿
教师随机发出口令,让幼儿按照“小树叶”的角色进行动作练习,预计重复3次,主要帮助幼儿按规定信号熟悉规定动作。——(这个环节的内容是限定性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尽管熟悉动作和信号,为在正式情境下开展活动做准备)
(三)以游戏情境贯穿,带领幼儿开展游戏——(该环节是对第二个环节的递进,变换了活动形式,突出了活动量,使幼儿从简单的走跑交替练习过渡到更为剧烈的四散跑,是整个游戏的高潮部分。)
1.找一个依托物,比如操场上的某棵树,教师充当风婆婆
师:“我们是那棵树的叶子,都到树妈妈身边,做好准备!”(在圈定好活动范围之后,教师发出口令,注意引导幼儿四散跑动)——(这个环节的一个关键是对活动范围的规定,为了保证安全,教师在发出信号时要求孩子听、看和动作相结合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对规则和信号的遵守。)
2.避免一棵树上太挤,尝试男女生分开——(这是一个在既定信号和动作上添加的新规则,虽然不是针对动作本身,但对理解和运用规则是个挑战。)师:“女孩子是这棵树上的叶子,男孩子是那棵树上的叶子!”
注:(1)教师可以用“我”来代替“风婆婆”,即要常用“我要吹大风啦”来替代“现在风婆婆要吹大风啦”,以便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情境,愉快地参与游戏。
(2)及时发现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碰撞或者摔倒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解决方法。——(教师在活动中以风婆婆的角色观察幼儿的表现,重点是对信号的遵守和动作的安全,并且适时利用小结讨论的时候对运动量进行调节,实现动静结合。)
(四)游戏结束,引导幼儿放松活动
师:风停了,小树叶撒得满地都是啦!(教师示范坐下)我要轻轻地把树叶吹回班级咯!(教师边慢慢走,边示范手脚放松动作,游戏自然结束)
【点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幼儿生成的活动主题,得益与教师对幼儿平时户外活动表现的细心观察。而且作为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是重点,学习听指令,看指令,是培养常规意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此次户外体育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会听指令并做相应动作,同时锻炼幼儿走、跑、四散跑的能力,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了常规训练,体现了课程整合思想。
整个活动的信号都由“树叶落下来啦!”“起风啦,树叶飘起来了”“刮大风啦”“刮小风啦” “风停啦!”等五项口令串起来,教师通过充当风婆婆这个角色,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符合小班游戏活动的组织要求,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们的活动热情。活动始终围绕“风婆婆和小树叶”这项互动而进行,主要采用集体活动的策略,这对理解能力和规则意识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能够很好地提供动作模仿的机会,让孩子们在“从众”的行为当中不知不觉就强化了对信号理解,也体验了户外活动的乐趣。
由于此次活动是以“跑”为主要动作,跑步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比较剧烈的活动,加上小班幼儿跑步能力发展有限,特别是跑步过程中的制动能力很弱,对方向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是关注到了可能发生的运动量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在设计口令时就注意到了动作快慢、进行和停止、运动和休息的交替,并反映于“风婆婆和小树叶”的互动方式上,风婆婆是导向,指挥着小树叶的运动,这层关系是比较直观和形象的,符合幼儿思维特点,因此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并遵守规则,也使得游戏比较容易开展,同时也是这项活动设计的创意和亮点所在。
第三篇:小班体育游戏:风婆婆和小树叶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奔跑时用眼睛观察对方,避免碰撞。
2、积极参加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秋天起风时落叶飞舞、飘动的景象。
2、风婆婆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一起念儿歌《片片飞来象蝴蝶》,边做相应动作。
2、提问帮助幼儿回忆和表现风与树叶飘动的关系。
——小朋友看到风来了,小树叶会怎样?
——教师发出信号,幼儿根据信号做相应的动作:站立、跑、走、蹲下。
3、学习游戏“风婆婆和小树叶”。
——交代游戏角色和玩法。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风婆婆和小树叶”的游戏,你们都来做小树叶,老师来做风婆婆。小树叶蹲在地上,当你们听到风婆婆说“起风了”,就站起来;当你们听到风婆婆说“风大了”,你们就轻轻地跑步,在飞舞;当你们听到风婆婆说“风小了”,你们就慢慢地走,轻轻地飘;当你们听到风婆婆说“风停了”,你们就一起蹲下,“落”在了地上。
——小朋友在跑的时候眼睛看什么地方?小嘴巴应该怎样?提醒幼儿眼睛看前方,避免碰撞,嘴巴不喊叫,以免咳嗽。
——教师扮演“风婆婆”和幼儿共同游戏3——4次。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运动能力调整走、跑的时间,同时提醒幼儿按教师发出的信号行动。
——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来扮演“风婆婆”,其余幼儿扮演“小树叶”再次游戏。
第四篇:小树叶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小学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学生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小学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教音乐教育领域中掀起热潮,已被有些教师运用于教学,而且越来越受老师和孩子们的喜爱。我学习后,受益匪浅。所以在认真贯彻新《纲要》的同时,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对学生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和运用,致力通过游戏式,即兴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唱唱跳跳,拍拍奏奏,敲敲打打中学习音乐,愉悦身心培养其活泼的个性。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树叶》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音乐教材。歌曲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讲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们飘走了,心里很难过,音乐缓慢忧伤;第二段主要写小树叶变勇敢了,树妈妈很高兴。音乐欢快跳跃,与第一段的音乐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学生容易感受、理解和表达。而且大班学生对“喜怒哀乐”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通过学习歌曲,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
大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对音乐的再认和记忆能力也逐渐增强。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据大班学生在音乐技能技巧和认知、常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对新《纲要》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体验歌曲中小树叶依恋大树妈妈的情感,学习小树叶勇敢的精神。(重点)
2、在感知和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轻缓连贯、欢快跳跃)、表情、动作,演奏等来表现音乐的内容。(难点)
以上目标的制定,体现了艺术教育由倾听—感受—表达的审美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艺术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与感悟艺术美的过程。因此我将本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
难点:由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记忆和再现能力。学唱一首新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在对歌曲有了自己的内心体验后,如何把自己内心的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音量、情绪、动作等表现出来,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一个挑战。所以我把它列为整个活动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创设秋天落叶的场景,有光秃秃的大树在哭泣和落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2、多媒体音乐课件《小树叶》,歌曲图谱,各种乐器。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和操作法。其中,通过启发引导法,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学法贯穿活动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为学生享受艺术,表现艺术提供了机会,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
(二)学法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到能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及其细微变化熟悉到能够做出直觉反应的程度。”根据这一教学理论,在活动过程中,欣赏法、对比法和游戏法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这两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感受音乐、自由表现的机会,同时肯定和接纳学生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活动过程中,将充分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溶入游戏角色中,能使他们更自由地表现自己。
(二)通过谈话,帮助学生体会小树叶依恋树妈妈的情感。
1、观察场景
以树妈妈为什么哭为引,发散学生的思维。
2、感情迁移:你离开妈妈会怎么想
3、倾听音乐,看动画。
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其中的乐趣。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三)欣赏音乐,畅谈感受。看图谱,学唱歌曲。
我在此环节中,与学生一起听听说说,看看做做,唱唱跳跳。运用了欣赏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通过提开放式的问题,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回忆自己伤心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从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更深刻地理解歌曲。该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各领域相互渗透,体现了课程多元化的整合。
在此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歌曲,还借助了图谱,以分段欣赏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比作品中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运用启发引导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学生了解小树叶、树妈
妈的内部心理活动,探索思考什么样的歌声适合体现该段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四)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自由表现 体验乐趣
此环节是本活动的结束部分,所有的学生与老师一起扮演树叶娃娃,与所设置的场景产生积极的互动,让学生置身于角色中,随着《小树叶》的音乐自由表现,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结束)
第五篇:《风婆婆和小树叶》中班体育活动教学反思
《风婆婆和小树叶》是在“秋天”主题活动下的一个体育活动。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能听信号练习走跑交替以及初步学习在奔跑时用眼睛观察前方,避免碰撞。在做完准备动作后,游戏就开始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小树叶的游戏,请小朋友扮演“小落叶”,老师扮演“风婆婆”,老师说“风来了”,“小落叶”就在风中飞舞;老师说“风停了”,小朋友就蹲在原地不动。当老师来扫落叶时,摸到头的小朋友就表示被扫起来了,就要跑到圈里休息。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能够较好地听信号练习走、跑交替,同时幼儿的兴趣很高。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按规则进行游戏基本上是达成得比较好的,大多数孩子能进入到游戏情境中,根据老师的语言指令来进行想象,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小树叶被不同的风吹动的情景。当我说“微风吹来,小树叶轻轻的摆动”时,孩子们张开双臂或举高着左右轻轻摇摆;“风变大了,小树叶被吹到东来吹到西”,孩子们有的作跑步状加快速度,有的则把举高的双臂晃动的更加厉害;当说到“狂风来啦!”时,一些孩子则在场地上笑着乱跑起来,有点还边跑边说:“我被吹来吹去,飞得很快的。”
但是在奔跑过程当中尽管老师已经提示注意安全,仍然有个别幼儿在奔跑时不小心碰到其他的幼儿。因此,在以后所进行的户外体育活动中要重点强调安全方面的问题,让幼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制定出一定的惩罚措施,让幼儿能够牢记于心,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幼儿乐于参与,而且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发展了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使幼儿懂得了游戏时应该遵守游戏规则,体现了体育游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