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理论知识要点(包过)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理论知识要点
(参考)
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职业道德的鲜明职业性的特征: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乃至形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举止做派上的不同特点。
6、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由于各种职业独特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其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即便在同一职业领域,每个职工具体工作岗位和业务活动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在形式上也是具体、灵活、多样的,它既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守则公约、严肃的纪律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工作条例,注意事项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简单鲜明的标语、口号、誓词等与众不同表现出来。
7、职业道德的适用性特征: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为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专门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因此,职业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容易为本行业人员理解、接受、掌握和践行,这充分显示了其较强的适用性。
8、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9、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10、劳动保障协理员严格执行政策的要求:(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11、劳动保障协理员乐业的要求: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乐业体现在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以“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12、劳动保障协理员勤业的要求: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13、劳动保障协理员精业的要求:要做到钻研业务,求实创新。
14、劳动保障协理员以人为本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要求:(1)要做到热情周到,主动真诚;(2)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来考虑和衡量;(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15、劳动保障协理员团结协作的要求: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1)在行业内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下级与上级的关系。遇事要从全局着想,多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主动与他人配合;(2)正确处理与协作单位之间的关系。要顾全大局,以诚相待,相互支持,言行一致,诚实可信。
16、劳动保障协理员顾全大局的要求:要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放到集体中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大局出发,以集体为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7、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要求:(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纪为耻”,严以律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相互利用,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
18、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19、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就业方针的内容: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就业矛盾: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
21、失业的特征:(1)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2)失业人员人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3)虽然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22、失业的主要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自愿失业。
22、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23、残疾人就业的方式:(1)集中就业;(2)分散按比例就业;(3)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4)农村残疾人的生产劳动。
2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经济发展;(2)技术进步;(3)经济体制。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1)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2)教育与培训。
25、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26、公共就业服务的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27、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④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⑤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⑥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28、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3)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的失业的控制;(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29、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30、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国家,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对象是全体劳动者,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提供物质帮助。
31、社会保险的分类: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3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预防性;(3)补偿性;(4)福利性;(5)共济性;(6)责任分担。
33、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3)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34、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1)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只面对劳动者。而社会保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2)目标不同:社会保险的目标在于抵御劳动者的职业风险,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以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为前提。而社会保障项目通常不以是否缴费作为享受待遇的条件;(4)经费的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费来自于国家、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三方面。而社会保障项目的经费来自于政府财政或社会援助。
3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份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是自愿原则;(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商业保险依赖于保险合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保险是满足人们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保障水平多样化,一般比社会保险高;(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社会保险费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分担,商业保险费由投保人负担;(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企业法人;(8)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36、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37、养老保险的种类:(1)按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2)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38、失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39、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0、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属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畴。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从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到个人帐户的管理、查询、结算以及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和对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和服务工作。
4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4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意义:(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负担重)(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三大保障:经济供养保障、医疗费用保障、生活照料保障
4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1)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2)过渡形式:委托企业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其他形式。(3)处理好基本形式和过渡形式的关系。
45、现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2)开展党组织活动。(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46、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内容:(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47、企业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责任:在退休人员向街道社区移交时,企业应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机构密切配合,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移交的人事档案要做到材料齐全、完好;企业现有的用于退休人员的场所、设施要继续发挥作用,并逐步向社会开放;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对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的一定时期内,还有少量管理服务工作不能马上从企业剥离出来,企业应按国家政策规定,继续向退休人员支付有关福利待遇。
48、社会各方面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责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推动和协调工作,加强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落实好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保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积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以方便企业退休人员就近就医;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指导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将有特殊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纳入社会扶助范围,及时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向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的经费;卫生部门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企业退休人员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组织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管理服务网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和指导社会志愿者队伍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为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并在维护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9、劳动法的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50、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促进就业制度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效果,是就业促进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1)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2)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3)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51、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
5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和作用:(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53、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
54、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2)实际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
55、劳务派遣: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56、社会保险法的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57、社会保险法的主体:(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家庭。
58、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唯一性。
59、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60、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61、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
62、社区的功能:(1)一般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④卫生功能;⑤福利和服务功能;⑥娱乐功能;⑦保障功能;⑧管理功能。(2)本质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④社会互助功能。
63、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64、社区工作的目标:(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5)培 7
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65、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社会化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66、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1)政府公共服务;(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67、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68、统计的含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
69、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2)统计调整;(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
70、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71、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访问法;(4)文献法;(5)问卷法。
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和步骤:(1)设计方案;(2)资料审核;(3)资料分组;(4)统计汇总;(5)编制图表
72、统计数据审核的主要内容:(1)数据的完整性;(2)数据的时效性;(3)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图是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形象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图形。........73、社会调查的过程: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三个阶段。
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法、文献法、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
74、劳动保障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调查方案拟订;(2)信息采集调查;(3)信息整理分析;(4)统计信息上报。
75、劳动保障统计的主要内容:(1)劳动力资源统计;(2)就业再就业工作统计;(3)职业培训统计;(4)劳动力管理情况统计;(5)劳动收入与报酬统计;(6)劳动关系统计;(7)社会保障统计;(8)职业安全卫生统计。
劳动保障统计的基本要求:(1)建立劳动统计报表制度;(2)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3)加强统计队伍能力建设;(4)进一步加强统计和调查工作;(5)依法开展统计调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6)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加强统计的调查分析和预测。
76、礼仪的原则:主要有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77、礼仪的分类: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78、沟通(的内涵):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其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
79、沟通的类型:(1)按沟通的方式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4)按信息传播的方向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5)按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分为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6)按沟通的对象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文化沟通等。
80、沟通的原则:遵循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六大原则。81、人际沟通的特点:(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4)要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82、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1)分析听话者;(2)选择话题;(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4)把握时机;(5)控制语言;(6)美化声音;(7)运用非语言暗示。
83、人际沟通中的交谈策略:(1)了解将要进行的交谈:了解交谈主题;了解交谈方式;(2)营造良好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寻求共同点;了解交谈对象。
84、演讲构思的主要内容:(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生动感人、准确朴实)。
85、计算机的组成: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86、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根据网络覆盖地理范围的不同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87、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注意以下几点:(1)洁净度;(2)温度和温度;(3)供电电源;(4)电磁干扰;(5)正确开、关机;(6)保持设备稳定;(7)动手必知。
88、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1)清理垃圾文件;(2)卸载无用的软件;(3)扫描磁盘;(4)整理磁盘。
89、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传染性;(2)隐蔽性;(3)破坏性;(4)潜伏性;(5)不可预见性。
90、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1)不随便使用外来存储设备,如果必须使用时,应先检测,确信无病毒后再使用;(2)不要安装各种与工作无关的软件;(3)尽量不要访问不了解的网站和网页;(4)配置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5)9
对重要软件和数据要做备份,万一系统崩溃时,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和数据;(6)给系统设置使用权限及专人使用的保护机制,禁止来历不明的人和软件进入系统。
91、计算机数据保护的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结束后及时存盘,养成定期、及时备份的习惯,重要数据要有异地备份。
92、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为劳动保障业务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持,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监测,建立包含劳动力资源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各类业务经办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测,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介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就.......................业培训管理、就业失业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创业服务管理等内容。..........................
第二篇: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资格考试要点理论知识(新版)
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资格考试要点
理论知识
第一章职业道德
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5、职业道德的鲜明职业性的特征: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乃至形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举止做派上的不同特点。)
6、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由于各种职业独特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其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即便在同一职业领域,每个职工具体工作岗位和业务活动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在形式上也是具体、灵活、多样的,它既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守则公约、严肃的纪律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工作条例,注意事项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简单鲜明的标语、口号、誓词等与众不同表现出来。)
7、职业道德的适用性特征: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为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专门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因此,职业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容易为本行业人员理解、接受、掌握和践行,这充分显示了其较强的适用性。)
8、职业道德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征: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延续的特征,人们在某种职业的长期实践中,会形成某种特殊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传统以及职业意识和语言,尽管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某些变化以及增添新的内容和要求,但并不完全消失,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9、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10、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11、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2)在不断学习中完善;(3)在职业实践中体验;(4)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12、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灵活多样,如写日记进行自我修养,还有抄录、手机、自制的名言、格言、警句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13、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1)执行法律、法规,注重政策落实;(2)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能力水平;(3)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4)增强全局意识、做到团结协作;(5)廉洁奉公守法、抵制不正之风。
14、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能力水平:(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做到乐业;(2)尽职尽责。尽职尽责就是忠于职守,就是勤业;(3)钻研业务。钻研业务就是业务纯熟,精益求精,就是精业。
第二章劳动就业
1、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2、就业的特征:(1)劳动者必须在法定年龄阶段内就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是: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其中:女职工16周岁至50周岁);(2)劳动者必须以获得经营收入或工资报酬为直接目的;(3)劳动者必须愿意而且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工作,而不是义务劳动,并能够取得相应的报酬;(4)劳动者可以向雇主出售自己的劳动,也可以直接自我雇用;(5)劳动者的工作行为,必须是合法的行为。即这种劳动是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并且是合法的劳动;(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劳动者取得收入低于某一标准,也不能计入就业范围,而是要计入失业范围。例如,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3、就业的主要形式:(1)按照劳动关系的不同分类;(2)按照劳动时间的不同分类;(3)按照就业的组织和管理形式的不同分类。
4、就业按照劳动关系的不同分类:可分为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
5、就业按照劳动时间的不同分类:可划分为全日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以小时工作时间支付劳动报酬的就业形式。
6、按照就业的组织和管理形式的不同分类:可分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和境外就业等。
7、失业的概念: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目前没有工作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我国失业人员指的是登记失业人员。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进行了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主要包括初次失业人员和就业转失业人员两部分人。
8、失业的主要类型:按就业经历分类主要包括初次失业人员和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有很多类型,通常是按照失业的成因进行分为两类:、一类是非自愿失业,另一类是自愿失业。
9、非自愿失业主要类型:(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季节性失业;(4)周期性失业;(5)隐性失业。
10、失业率:失业率=失业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年失业率=该有失业经历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失业的平均周数÷52周)
11、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12、失业调控:失业调控是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结合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13、失业调控措施:(1)建立失业预警机制;(2)实施预防失业和稳定就业政策;(3)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制度;(4)进一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避免将失业员工集中推向社会;(5)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
14、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1)经济发展;(2)技术进步;(3)经济体制。
15、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1)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2)教育与培训。
16、就业服务的概念:就业服务是指由特定的机构提供一系列服务措施,以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要的行为。
17、就业服务的种类:按照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一类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另一类是由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经营性为主的就业服务。
18、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成: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级、市级、区(县)级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9、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职能:(1)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2)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3)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4)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5)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6)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
20、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构成:(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经费,包括场所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专用设施建设等方面;(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日常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办公经费、服务经费等;(3)专项活动经费,主要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照政府就业工作要求开展的各项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所需的经费。
2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1)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2)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
22、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1)就业政策法规咨询;(2)就业与培训信息发布;(3)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4)实施就业援助;(5)办理就业与失业登记事务;(6)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23、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1)招聘用人指导服务;(2)代理招聘服务;(3)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5)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6)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
24、城乡统筹就业的意义:(1)城乡统筹就业是一种制度创新;(2)城乡统筹就业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之一;(3)城乡统筹就业可以使城乡居民自由择业和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可以体现保障方面的公平,实现企业自由选择劳动力,是一种社会进步。
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1)解决劳动力转移的非农产业需求问题;(2)解决人力资源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就业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问题;(3)解决供求连接问题。
25、特殊群体就业:(1)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的就业;(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妇女就业;(4)残疾人就业;(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6、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措施:(1)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2)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3)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4)促进、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5)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6)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
27、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当前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即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
28、就业方针:就业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的有关就业问题的重大指导原则,是制定就业政策的基本准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我国又适时提出了新时期就业方针,即“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29、就业优先战略: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创造更多的岗位,实现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的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章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2、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国家,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对象是全体劳动者,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提供物质帮助。
3、社会保险的分类: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4、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预防性;(3)补偿性;(4)福利性;(5)共济性;(6)责任分担。
5、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3)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6、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7、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1)经济保障;(2)服务保障;(3)精神保障。
8、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联系: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特征,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主体。
9、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1)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只面对劳动者。而社会保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2)目标不同:社会保险的目标在于抵御劳动者的职业风险,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以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为前提。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通常不以是否缴费作为享受待遇的条件;(4)经费的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费来自于国家、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三方面。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的经费来自于政府财政或社会援助。
10、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1)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进行风险转移;(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都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为促进和补充。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2)对象不同;(3)实施方式不同;(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7)经营主体不同;(8)经营目的不同 P34
11、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12、养老保险特征:(1)普遍需求。老年风险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普遍需求。(2)地位特殊。一方面,老年风险是最应得到重视的一种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养老保险待遇较高、领取时间长、基金规模大,因此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在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长期积累。一是缴费时间长达数年,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十年不等。(4)管理复杂。养老保险的长期积累性带来了制度设计和管理的难度,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保值增值的负担很重,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运营基金。
13、养老保险的种类:(1)按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2)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14、失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15、失业保险的特征:(1)普遍性;(2)强制性;(3)互济性;(4)社会化;(5)水平适度;(6)适当积累;(7)专款专用
16、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7、工伤保险的原则:(1)无过失补偿原则;(2)个人不缴费原则;(3)补偿直接经济损失原则;(4)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原则;(4)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原则。
18、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0、医疗保险特征:(1)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费用补偿;(2)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3)涉及关系复杂;(4)待遇支出的不确定性。
21、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2、生育保险的特征:(1)享受对象主要是女职工;(2)职工个人不缴费,生育保险费完全由单位缴纳;(3)提供的医疗服务一般不包括提供特殊治疗;(4)享受期限既包括产前,也包括产后;(5)补偿与保障相结合,其待遇水平一般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高。
第四章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属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意义:(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1)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2)过渡形式:1)委托企业管理;2)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3)其他形式。(3)处理好基本形式和过渡形式的关系。
4、从理论上讲,完整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应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框架。
5、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2)开展党组织活动;(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6、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7、企业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在退休人员向街道社区移交时,企业应与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中心)密切配合,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移交的人事档案要做到材料齐全、完好;企业现有的用于退休人员活动的场所、设施要继续发挥作用,并逐步向社会开放。
8、各有关方面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推动和协调工作,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落实好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乡镇)和社区党建工作,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建设,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卫生部门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组织和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管理服务网络。
第五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简称《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法的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3、《劳动法》的基本原则:(1)劳动关系协调的合同化;(2)劳动条件的基准化;(3)劳动者保障的社会化;(4)劳动执法的规范化。
《劳动法》的基本体系:(1)劳动关系协调法;(2)劳动基准法;(3)劳动保障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即“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就业促进法》共分九章六十九条,其重要内容可概括为“116510”,即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项责任,五个制度和十大政策。一个方针指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一面旗帜指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六项责任分别是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制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五个制度是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的政府责任制度、劳动者工作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职业能力开发制度、对失业治理的失业保险及预防制度;十大政策是经济发展政策、财政保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城乡统筹政策、区域统筹政策、群体统筹政策、支持灵活就业政策、援助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政策。
(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
6、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主要内容:(1)劳动者求职与就业方面;(2)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方面;(3)公共就业服务方面;(4)就业援助方面;(5)职业中介服务方面;(6)就业与失业管理。
7、《社会保险法》:是调整社会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
8、《社会保险法》的功能:(1)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2)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3)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4)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9、社会保险法的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10、《社会保险法》的基本要素:(1)《社会保险法》的主体;(2)社会保险基金统筹;(3)社会保险待遇。
11《社会保险法》的主体:(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家庭。
12、订立劳动合同原则: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应遵循五个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原则、平等自愿原则,协商一致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13、劳动合同的形式: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4、劳动关系的建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15、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16、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2)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里不足十年。(3)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17、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地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其他事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
18、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19、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20、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2)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6)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7)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9)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1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1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1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21、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2、劳务派遣的概念:劳务派遣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23、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24、集体合同的订立:集体合同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工会之间就各项具体劳动标准协商谈判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25、集体合同的效力:符合法律规定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法律效力。
26、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发生的争议。
27、劳动争议的特征:(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内容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2)劳动争议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争议以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为标的;(3)劳动争议的形式表现为当事人双方提出不同主张或要求的意思表示。
28、劳动争议的范围:(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9、劳动争议的4种处理方式: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30、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1)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2)着重调解的原则;(3)适用法律一律平等的原则。
31、劳动争议的调解:(1)调解机构;(2)调解程序
32、劳动争议调解机构:(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体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32、劳动争议调解程序:(1)申请调解;(2)争议受理;(3)实施调解
3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经国家授权依法独立仲裁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门机构。
34、劳动争议仲裁庭:仲裁庭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
35、劳动争议仲裁的参加人:(1)当事人;(2)第三人;(3)代理人。
36、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1)申请;(2)受理;(3)调解;(4)裁决。
37、劳动争议的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活动。
38、劳动保障监察的概念: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39、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强制性。40、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是指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其监察人员。
4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应当履行的职责:(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2)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3)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4)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4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具体事项:(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8)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情况;(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43、劳动保障监察的程序:(1)登记立案;(2)调查取证;(3)处理;(4)制作处理决定书;(5)送达。
44、劳动保障监察的工作方式:一是经常进行监督监察;二是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性监督检查;三是对重点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四是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集中大检查;五是实行年检,要求应接受检查的单位每年定期携带有关资料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受检查。
45、劳动保障监察的管辖:(1)地域管辖;(2)级别管辖;(3)指定管辖
第六章社区工作于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
1、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
3、社区的类型:(1)按照时间线索和历史发展纵向考察:①传统社区;②发展中社区;③现代社区。(2)按照空间取向横向考察:①法定社区;②自然社区。(3)按功能特征考察:①专能社区;②综合社区;③边缘型社区。
4、社区的功能:(1)一般功能:①经济功能;②政治功能;③教育功能;④卫生功能;⑤福利和服务功能;⑥娱乐功能;⑦保障功能;⑧管理功能。(2)本质功能:①社会化功能;②社会控制功能;③社会参与功能;④社会互助功能。
5、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6、社区建设的内容:(1)拓展社区服务;(2)开展社区卫生服务;(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工作;(6)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7)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8)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7、社区组织的类型:(1)依据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社区组织可以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2)按照功能和目标的不同划分: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教育组织;综合组织。(3)按照性质不同划分:地域性社区组织;功能性社区组织。
8、我国社区的主要组织:(1)街道办事处;(2)社区居民委员会;(3)业主委员会;(4)志愿者组织;(5)文化体育兴趣组织。
9、社区工作的目标:(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10、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社会化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11、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1)社区公共服务;(2)社区互助和自助服务;(3)社区志愿服务;(4)社区商业服务。
1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1)工作机构;(2)工作人员;(3)工作场所;(4)工作经费;(5)工作制度。
13、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职责:(1)政策法规咨询;(2)公共就业服务;(3)社会保障服务;(4)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5)指导监督管理;(6)承办其他工作。
14、社会保障服务:社会保险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15、社区(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基本职责:(1)政策法规咨询;(2)公共就业服务;(3)社会保障服务;(4)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5)承办其他工作。
第七章统计与社会调查
1、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2)统计调查;(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
2、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3、统计调查的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访问法;(4)文献法;(5)问卷法。
4、统计表的结构:(1)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2)从表的内容看,统计表包括主词和宾词
5、统计表的形式设计:109页
6、统计表的形式设计一般要遵循科学、简明、常用的原则。
7、社会调查的过程: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三个阶段。
8、调查的准备阶段:(1)选择调查课题是调查的起点;(2)设计调查方案是保证调查取证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3)组建调查队伍是顺利完成调查任务的基本保证
9、调查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2)整理资料;(3)研究资料
10、调查总结阶段:(1)形成调查报告;(2)调查结果的评估;(3)调查结果的应用
11、社会调查具体方法:(1)收集资料的方法;(2)整理资料的方法;(3)分析资料的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12、调查报告应具备的特点:(1)选题的针对性;(2)内容的客观性;(3)表述的叙议型
13、调查报告的结构:(1)标题;(2)署名;(3)正文(序言、主体、结尾)
第八章公务礼仪与人际沟通
1、礼仪的原则:主要有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
2、礼仪的分类: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
3、个人礼仪:(1)仪容;(2)发型;(3)面部修饰;(4)服饰礼仪修饰;(5)举止表情礼仪
4、工作礼仪:(1)见面礼仪;(2)身体空间距离;(3)握手;(4)目光接触;(5)名片收送与保存;(6)称呼;(7)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
5、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122-124页
6、沟通(的内涵):是指沟通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其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
7、沟通的类型:(1)按沟通的方式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4)按信息传播的方向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5)按沟通的对象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文化沟通等。
8、沟通的原则:遵循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六大原则。
9、人际沟通的特点:(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4)沟通双方要有相通的沟通能力(5)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10、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1)分析听话者;(2)选择话题;(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4)把握时机;(5)控制语言;(6)美化声音;(7)运用非语言暗示。
11、人际沟通中的交谈策略:(1)了解将要进行的交谈:了解交谈主题;了解交谈方式;(2)营造良好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寻求共同点;了解交谈对象。
12、演讲构思的主要内容:(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
第九章计算机及信息网络应用基本知识
1、计算机的组成: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主机、输入和输出设备
3、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相关的资料
4、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5、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根据网络覆盖地理范围的不同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6、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1)洁净度;(2)温度和温度;(3)供电电源;(4)电磁干扰;(5)正确开、关机;(6)保持设备稳定;(7)动手必知。
7、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1)清理垃圾文件;(2)卸载无用的软件;(3)扫描磁盘;(4)整理磁盘。
8、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传染性;(2)隐蔽性;(3)破坏性;(4)潜伏性;(5)不可预见性。
9、数据保护:数据处理结束后及时存盘,养成定期、及时备份的习惯,重要数据要有异地备份。
10、金保工程内容:一个工程,指在全国范围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筹建设、网络共用、信息共享、覆盖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电子政务工程;两大系统,指建设社会保险子系统和人力资源市场子系统;三级结构,指由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构成;四项功能,指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项功能。
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12333)主要功能:(1)从服务方式来看,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自动语音服务、人工服务、外拨服务、传真服务、班长坐席、远端坐席、签约客户、VIP客户和黑名单客户等(2)从服务内容来看,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政策咨询、办事指南、个人账户查询、空岗查询、信息变更、社保卡挂失、投诉举报、信访、社会调查。
12、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共包括15个子系统,159个功能模块。
一、在就业服务方面,基层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服务功能:(1)零就业家庭管理子系统,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各家庭及家庭成员信息,实现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管理;(2)就失业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劳动者的就失业登记、解聘备案以及劳动者就业状态转化的管理;(3)职业介绍子系统,提供岗位信息(含辖区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和求职信息的查询、登记和管理功能;(4)职业培训子系统,发布商机部门的培训信息并组织培训报名;(5)农村劳动力转移子系统,管理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登记求职意愿和培训愿望;(6)劳务输出子系统,管理辖区内外出求职人员的就业情况,以及外地单位在辖区内的招聘活动;(7)补贴申请管理子系统,提供各种就业扶持政策待遇(职业介绍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申请、审核、发放管理。
二、在社保服务方面,基层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相关参保信息采集、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业务功能:(1)居民医保基本信息采集子系统,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信息采集、参保登记;(2)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子系统,支持退休人员转入、转出、人员状态变化管理,记录退休人员待遇、领取资格和享受社会化服务的情况。
三、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通过劳动用工和合同子系统可对辖区内单位的用工、劳动合同和招工备案情况进行管理、并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登记和管理。
13、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1)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的联网共享制度、统一发布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2)人社部还建立了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简称“全国公共招聘网”),与各地市级、省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招聘信息服务平台共同构成了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聘信息全国联网和“一点登录、全国查询”的目标。(3)《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基础业务规范》就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岗位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站系统基本要求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4)《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数据指标规范》从技术的层面,就业数据指标的主要名词解释、数据规范使用要求、库(表)名称和代码、结构和指标、代表表作了规范和要求。
14、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2011年1月1日起建立了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实现了全国范围内中央、省、市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劳动者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和享受就业扶持政策等相关信息的全面监测。
15、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制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标准。
第三篇:劳动保障协理员理论知识
理 论 知 识(四级)
(1~10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80题,每题1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鲜明的职业性,内容、形式的多样性,较强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A、地域性
B、政策性
C、适用性
D、强制性 2.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A、法律责任
B、岗位责任
C、职业责任
D、职业权利 3.职业道德修养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A、职业实践
B、学习活动
C、家庭生活
D、社会活动 4.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的要求。
A、钻研业务
B、团结协作
C、遵纪守法
D、顾全大局 5.失业的主要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自愿失业。
A、替代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间歇性失业
D、过渡性失业 6.下列表述不属于就业服务功能的是()。
A、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
B、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
C、开展劳动监察
D、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7.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市、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同组成的()。
A、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B、劳动保障体系
C、社会保障体系
D、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体系 8.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经营主体方面的不同,主要是指:()。
A、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非政府机构,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
B、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非政府组织,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
C、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非政府组织
D、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
9.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在()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一种补充形式的养老保险。
A、依法纳税
B、完成股份制改造
C、参加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D、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10.完整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应形成()的服务框架。
A、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机构养老为依托、社区养老为补充
B、以社区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
C、以社会机构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补充
D、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
11.在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不属于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职责的是:()。
A、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B、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
C、落实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
D、指导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 12.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不包括()。
A、全面履行原则
B、实际履行原则
C、协作履行原则
D、住所地履行原则 13.社会保险法的原则不包括()。
A、协商一致原则
B、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
D、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14.社会保险法的主体不包括()。
A、国家
B、劳动者
C、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
D、工会
15.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A、社会治安,人人有责
B、美化环境,加强治安
C、完整统一,文明有序
D、权责统一,管理有序 16.劳动保障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调查方案拟定、信息采集调查、信息整理分析、()。
A、统计信息上报
B、统计方案修改
C、统计过程控制
D、统计人员表彰 17.礼仪一般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
A、服务礼仪
B、城市礼仪
C、宗教仪式
D、乡村礼仪 18.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对各类劳动保障业务提供支持,其中不包括()。
A、劳动力资源管理
B、劳动生产安全管理
C、职业介绍管理
D、就业失业管理 19.农村劳动力信息采集操作程序不包括()。
A、入户调查
B、信息公布
C、数据录入
D、信息汇总 20.在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中,不属于退休人员社会保障情况的是:()。
A、特殊人员情况
B、工伤等级
C、社会保险关系所在地
D、是否享受低保
21.在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卡)中,不属于退休人员家庭情况的是:()。
A、户口所在地
B、家庭其他联系人
C、是否享受低保
D、配偶健康状况
22.信息整理是指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加工,使信息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
A、汇总
B、评估
C、核对
D、分析 23.信息管理是指组织信息有序化交流和()的活动。
A、选择
B、计算
C、利用
D、录入 24.人员信息()主要是通过原始记录、台账管理和统计报表等方法来管理信息。
A、静态管理
B、动态管理
C、微机管理
D、网络管理 25.()是对信息资料先按时间和主题分类,然后再进行筛选和建档保存。
A、保存资料
B、资料公示
C、资料管理
D、资料分析 26.社区建立的台账一般可分为各类人员的基础管理台账和反映()情况的分类管理台账。
A、职介工作
B、社保工作
C、各项工作
D、培训工作 2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背面内容的是:()。
A、编号
B、管理服务项目
C、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D、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和业务查询 28.一般事务性信息的写作结构通常可分为标题、导语、()和评语。
A、序言
B、结尾
C、说明
D、正文 29.汇总上报劳动保障统计报表的()是收集校核报表、过录表汇总和填写综合报表。
A、方式
B、形式
C、程序
D、原则 30.报告辖区内符合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人员的情况时,其主要内容不包括()情况。
A、就业再就业动态
B、文化程度变化
C、人数增减
D、享受扶持政策项目
31.劳动保障()主要是指辖区内的人员因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引起的集体上访、静坐、游行、罢工等重大突发事项。
A、信访事件
B、常规事件
C、突发事件
D、一般事件 32.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预防为主、区别对待、教育疏导、重在()、快速处理、就地解决。
A、宣传
B、谈判
C、调解
D、仲裁 33.()不属于政策咨询服务工作对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基本要求。
A、熟练掌握当前的有关政策
B、态度诚恳、耐心细致
C、熟练掌握和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
D、解答要通俗易懂、相互交流 34.政策咨询服务的基本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接待、登记、查询、()、回访等环节。
A、整理与归档
B、调解与仲裁
C、批评与教育
D、防范与制裁 35.各地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并视其()情况,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
A、缴纳社会保险费
B、参加公益性劳动
C、工资收入
D、参加培训
36.()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A、职业中介机构
B、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C、社会服务机构
D、政府公共机构 37.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的20%。
A、工资总额
B、全部收入
C、工资和奖金
D、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之和 38.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比例一般为本人工资的()。
A、8%
B、4%
C、2%
D、1% 39.基本医疗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小额和()费用。
A、社区就医
B、规定病种
C、门诊医疗
D、特殊病种 40.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A、0.5%
B、1%
C、1.5%
D、2% 41.工伤认定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劳动关系,二是()。
A、符合法定程序
B、符合法定事由
C、符合工伤范围
D、符合时效要求 42.()属于家庭因素导致本人成为就业困难人员。
A、由于其他成员导致家庭负担过重,致使本人就业困难
B、由于本人技能水平低,致使本人就业困难
C、由于土地被征用,生活无着落,致使本人就业困难
D、由于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致使本人就业困难
43.就业援助的途径主要包括政策援助、岗位援助、培训援助和服务援助。其中培训援助的主要途径不包括()。
A、职业技能培训
B、就业培训
C、创业培训
D、就业前培训 44.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申报事由、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等。
A、上岗条件、工资发放
B、上岗时间、工资待遇
C、上岗时间、工资标准
D、上岗条件、工资待遇 45.按照职业指导的主体性原则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职业指导员是职业指导过程的主体
B、求职者是职业指导过程的主体
C、用人单位是职业指导过程的主体
D、工作人员是职业指导过程的主体 46.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工作中,详细回答了劳动者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问题,属于()的内容。
A、职业介绍
B、职业培训
C、职业指导
D、就业援助 47.政策性指导、技巧性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的划分,是根据()进行的。
A、指导方法的不同
B、指导内容的不同
C、指导条件的不同
D、指导对象的不同
48.帮助用人单位确定用人标准,主要根据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从业条件、工作环境、社会声誉和()等方面确定。
A、社会保险
B、年终奖金
C、工资福利
D、最低工资 49.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可以保障信息的()。
A、有效性和准确性,方便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
B、科学性和准确性
C、科学性和方便对信息进行及时处理
D、完整性和方便对信息进行准确处理
50.对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费用低的特点
B、有费用高的特点
C、有不需费用的特点
D、有获得利润的特点 51.社区用工需求信息传递的方式主要有()。
A、通过社区用工信息栏
B、通过小道消息
C、通过开办培训班
D、发放求职登记表 52.社区传递用工需求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A、招聘时限和联系方式
B、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基本情况
C、招聘类别
D、招聘方式和法人代表 53.职业介绍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A、向职业培训机构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推荐有培训意愿的求职者
B、向职业培训机构推荐求职者
C、为职业培训机构提供职业指导
D、确定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和联系方式 54.职业培训体系不包括:()。
A、职业分类
B、劳务派遣
C、职业资格证书
D、职业指导 55.职业培训层次分为初级、中级、()。
A、高级职业培训和其他等级培训
B、高级职业培训
C、高级职业培训和其他适应性培训
D、高级职业培训和无等级培训 56.()属于创业培训的主要内容。
A、文化知识培训和社会知识培训
B、道德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
C、文化知识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
D、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计划培训 57.组织推荐培训的服务流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步骤:1.();2.组织推荐培训;3.培训情况反馈;4.提供就业服务。
A、开展培训需求调查
B、制定培训计划
C、制定教学方案
D、确定培训目的 58.下列不属于职业技能鉴定的对象的是:()。
A、需考取外语等级的人员
B、需转岗、转业的职业技术工种(专业)人员
C、国家规定的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人 员
D、需晋升职业资格等级的人员
59.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后,日常文体娱乐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开展。
A、劳动保障协理员引导志愿者服务队伍
B、社保经办机构引导志愿者服务队伍
C、劳动保障协理员指导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D、社保经办机构指导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60.从理论上讲,全科医疗健康档案在内容上分为()、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三个部分。
A、个人健康档案
B、重大疾病档案
C、门诊治疗档案
D、住院病历档案 61.家庭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家庭的基本资料
B、病情流程表
C、家系图
D、问题描述和家庭各成员的个人健康档案 6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的医疗机构。
A、营利性
B、非营利性
C、微利性
D、具有行政职能 6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包括()。
A、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B、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健康风险评估
D、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64.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信息管理内容的是()。
A、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
B、普及卫生保健常识
C、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D、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6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的方式包括()。
A、配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C、开展社区卫生诊断
D、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 6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的是()。
A、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B、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C、家庭医疗服务
D、健康风险评估
67.当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各级组织和机构要为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为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这些各级组织和机构不包含()。
A、工会
B、共青团
C、妇联
D、医疗机构 68.失业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职称、户口性质等。
A、户口转移年月
B、结婚年月
C、培训年月
D、出生年月 69.没有就业经历的()人员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
A、农村户籍
B、城镇户籍
C、进城务工
D、非本地户籍 70.用人单位与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于()内办理登记手续。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71.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就业登记主要包括()、就业的类型、就业时间、就业单位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状况,并应填写就业人员登记表。
A、劳动者个人的信息
B、劳动者配偶信息
C、劳动者原工作单位的信息
D、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信息 72.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后,应当自录用之日起()日内,当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并为被录用人员办理就业登记。
A、15
B、30
C、60
D、半年
73.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由()保管。
A、劳动者本人
B、工商部门
C、税务部门
D、街道 74.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人员,须向本人居住地的()提出申请,经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初审后,向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推荐。
A、社区居委会
B、街道、乡镇
C、公安派出所
D、商业银行 75.在我国社会保险经办工作主体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或受()委托经办社会保险业务。
A、人大
B、政协
C、政府行政部门
D、社会团体 76.()是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社会保险关系的标志。
A、社会保险登记
B、社会保险缴费
C、建立缴费台帐
D、建立个人帐户
77.用人单位在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整体转移时,转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开具的转移证明上应注明职工人数、()等内容。
A、参加社会保险有关情况
B、资产负债情况
C、法人代表
D、生产经营情况 78.下列对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缴费核定环节的描述,准确的是()。
A、对单位和职工财务报表进行复核
B、对单位各类报表进行复核
C、对单位和职工各类报表项目进行复核
D、对职工工资表进行复核 79.下列对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待遇支付环节的描述,准确的是()。
A、复核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B、协调待遇支付单位间的业务关系
C、确定各项待遇的具体标准
D、登记管理各种结算凭证 80.退休人员居住地的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对前来办理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退休人员,要当面核对其()。
A、身份证
B、退休证
C、身份证和退休证
D、身份证和户口薄
二、判断题(81~100题,每题1分,共20分。对于下面的叙述,认为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把相应题号下 “A” 涂黑,认为错误的,把 “B” 涂黑)
81.()在一次上报社区失业人员变化的报表时,由于来不及核对信息,劳动保障协理员小纪随意编报了一个数据。这一行为违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中“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要求。
82.()劳动保障协理员小马在为社区自主创业人员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手续时,有时接受吃饭邀请,但不接受任何礼品。这一做法没有违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
83.()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包括集中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等。
84.()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只有在履行了法定义务后,才能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85.()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以及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86.()社会调查的过程分为调查准备和调查总结两个阶段。
87.()沟通的基本要素可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
88.()根据计算机网络覆盖地理范围的不同,一般可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89.()劳动力资源是指适龄就业人口中已经或可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90.()按就业年龄划分,失业人员可分为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91.()享受政策次数是采集失业人员享受就业扶持政策情况的主要内容之一。
92.()部署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是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的职能。
93.()常规劳动保障报表按业务可分为综合性报表、各项工作情况报表等;按地域可分为年报、季报、月报等。
94.()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的基本内容不包括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保补贴政策。
95.()一般来讲,就业援助对象的认定程序包括:个人(家庭)申请,社区公示、核查,街道(乡镇)初审、市级财政部门认定。96.()就业援助是一项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难的主要措施。
97.()目前,实施政府补贴的培训项目主要有: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职业培训和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在职职工初次职业技能鉴定。
98.()社区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的基本资料、社区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状况、社区的健康状况。
99.()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期限一般要超过3年以上。10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劳动保障协理员四级理论知识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8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80分。)1.C 2.C 3.A 4.D 5.B 6.C 7.A 8.D 9.D 10.D 11.B 12.D 13.A 14.D 15.D 16.A 17.A 18.B 19.B 20.A 21.C 22.A 23.C 24.B 25.C 26.C 27.A 28.D 29.C 30.B 31.C 32.C 33.C 34.A 35.A 36.B 37.A 38.C 39.C 40.B 41.C 42.A 43.D 44.D 45.B 46.C 47.B 48.C 49.A 50.A 51.A 52.A 53.A 54.B 55.C 56.D 57.A 58.A 59.C 60.A 61.B 62.B 63.C 64.D 65.A 66.D 67.D 68.D 69.B 70.B 71.A 72.B 73.A 74.A 75.C 76.A 77.A 78.C 79.B 80.C
二、判断题(第81题~第100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每题1分,满分20分。)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第四篇: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资格考试理论知识要点上
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资格考试理论知识要点上
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职业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职业道德的鲜明职业性的特征: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所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乃至形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举止做派上的不同特点。
6、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由于各种职业独特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其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同时,即便在同一职业领域,每个职工具体工作岗位和业务活动不同,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在形式上也是具体、灵活、多样的,它既可以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明的守则公约、严肃的纪律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具体的工作条例,注意事项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简单鲜明的标语、口号、誓词等与众不同表现出来。
7、职业道德的适用性特征: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因为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专门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因此,职业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容易为本行业人员理解、接受、掌握和践行,这充分显示了其较强的适用性。
8、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9、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10、劳动保障协理员严格执行政策的要求:(1)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2)执行政策,注重落实,是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11、劳动保障协理员乐业的要求:乐业是热爱本职的基础。乐业体现在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以“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12、劳动保障协理员勤业的要求: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13、劳动保障协理员精业的要求:要做到钻研业务,求实创新。
14、劳动保障协理员以人为本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要求:(1)要做到热情周到,主动真诚;(2)要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来考虑和衡量;(3)举止文明,礼貌待人。
15、劳动保障协理员团结协作的要求:团结协作是劳动保障事业成功的保证。(1)在行业内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下级与上级的关系。遇事要从全局着想,多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主动与他人配合;(2)正确处理与协作单位之间的关系。要顾全大局,以诚相待,相互支持,言行一致,诚实可信。
16、劳动保障协理员顾全大局的要求:要做到识大体、顾大局,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放到集体中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从大局出发,以集体为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7、劳动保障协理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要求:(1)“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纪乱纪为耻”,严以律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良好习惯;(2)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3)严禁以权谋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利用岗位之便搞等价交换、相互利用,甚至权钱交易,拉关系、走后门等。
18、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
19、就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所有就业人员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数量和分布比例,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0、就业方针的内容: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21、失业的特征:(1)失业人员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2)失业人员人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3)虽然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22、城乡统筹就业的主要内容:(1)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管理;(2)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3)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4)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23、残疾人就业的方式:(1)集中就业;(2)分散按比例就业;(3)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4)农村残疾人和生产劳动。
2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1)经济发展;(2)技术进步;(3)经济体制。
25、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市场人力和求职时间,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26、公共就业服务的体系:主要由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和创业指导、失业保险经办,以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等工作机构组成。
27、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劳动者的主要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④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⑤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⑥其他公共就业服务。
28、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1)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广开就业门路;(2)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业;(3)改进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4)加强对就业的管理的失业的控制;(5)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29、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30、社会保险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险的主体是国家,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对象是全体劳动者,以劳动权利为基础;目的是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其基本生活;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经济手段,提供物质帮助。
31、社会保险的分类:分为五类,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3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1)强制性;(2)预防性;(3)补偿性;(4)福利性;(5)共济性;(6)责任分担。
33、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1)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权利与义务相对应;(3)公平和效率相结合。
34、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1)对象不同:社会保险只面对劳动者。而社会保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2)目标不同:社会保险的目标在于抵御劳动者的职业风险,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在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以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为前提。而社会保障项目通常不以是否缴费作为享受待遇的条件;(4)经费的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费来自于国家、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三方面。而社会保障项目的经费来自于政府财政或社会援助。
3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属于政策性保险。商业保险是等份交换的买卖行为,具有商业性质;(2)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法律规定的社会劳动者,商业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国民;(3)实施方式不同:社会保险采用强制方式实施,商业保险是自愿原则;(4)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依据法律规定,商业保险依赖于保险合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需要。商业保险是满足人们对保障水平的特定需要,保障水平多样化,一般比社会保险高;(6)保险费的承担者不同:社会保险费是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分担,商业保险费由投保人负担;(7)经营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是企业法人;(8)经营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
36、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37、养老保险的种类:(1)按现行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可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2)按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38、失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39、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因遭受意外伤害和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0、医疗保险:是参保人或全体公民因病需要治疗时,根据法律规定从国家或社会获得医疗服务,对因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医疗费用给与适当补偿,以恢复和保障参保人或公民身体健康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属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范畴。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从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缴费、到个人帐户的管理、查询、结算以及社会保险待遇的发放和对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和服务工作。
42、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
4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意义:(1)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进一步保障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2)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3)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4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形式:(1)基本形式是社区管理。(2)过渡形式:委托企业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其他形式。(3)处理好基本形式和过渡形式的关系。
45、现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1)落实社会保险待遇。(2)开展党组织活动。(3)提供医疗保健服务。(4)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46、街道社区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四项基础工作内容:(1)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2)向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3)指导企业退休人员建立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4)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
47、企业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责任:在退休人员向街道社区移交时,企业应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机构密切配合,做好退休人员的思想工作,移交的人事档案要做到材料齐全、完好;企业现有的用于退休人员的场所、设施要继续发挥作用,并逐步向社会开放;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对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的一定时期内,还有少量管理服务工作不能马上从企业剥离出来,企业应按国家政策规定,继续向退休人员支付有关福利待遇。
48、社会各方面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责任: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推动和协调工作,加强对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组织部门要加强街道和社区党建工作,指导街道和社区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组织活动,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门要加强社区建设,指导社区服务坚持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加快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将有特殊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纳入社会扶助范围,及时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向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企业退休人员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要统筹考虑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需的经费;卫生部门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企业退休人员就近医疗提供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组织机构要充分利用各自的管理服务网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和指导社会志愿者队伍和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为企业退休人员特别是高龄、孤寡、病残等生活困难的退休人员提供义务服务,并在维护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49、劳动法的特征:(1)调整对象的特定性;(2)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性;(3)保护法益的倾斜性;(4)调整内容的综合性。
50、就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立促进就业制度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效果,是就业促进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1)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条件;(2)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3)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51、就业促进法的主要内容:(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2)构建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3)维护公平就业;(4)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开展职业培训;(6)实施就业援助。
5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和作用:(1)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53、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
54、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2)实际履行原则;(3)协作履行原则。
55、劳务派遣:又称为劳动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由被派遣劳动者向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其报酬由用工单位以劳务费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并代发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56、社会保险法的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4)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5)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57、社会保险法的主体:(1)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险的管理和实施机构;(3)用人单位;(4)劳动者及家庭。
58、劳动保障监察的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专门性;(4)唯一性。
59、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60、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具有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组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61、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组织结构要素;(4)文化心理要素;(5)公共服务设施。
62、社区的功能:(1)一般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④卫生功能;⑤福利和服务功能;⑥娱乐功能;⑦保障功能;⑧管理功能。(2)本质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④社会互助功能。
63、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3)权责统一,管理有序;(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64、社区工作的目标:(1)动员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生活质量;(2)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3)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4)发挥居民的潜能;(5)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6)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7)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65、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社会化的原则;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66、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1)政府公共服务;(2)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3)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的志愿服务;(4)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的社区服务。
67、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要素:(1)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2)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3)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场所;(4)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经费;(5)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制度。
68、统计的含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
69、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设计;(2)统计调整;(3)统计整理;(4)统计分析。70、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71、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访问法;(4)文献法;(5)问卷法。
72、统计数据审核的主要内容:(1)数据的完整性;(2)数据的时效性;(3)数据的准确性。73、社会调查的过程:分为调查准备、调查实施和调查总结三个阶段。
74、劳动保障统计的工作过程:(1)统计调查方案拟订;(2)信息采集调查;(3)信息整理分析;(4)统计信息上报。
75、劳动保障统计的主要内容:(1)劳动力资源统计;(2)就业再就业工作统计;(3)职业培训统计;(4)劳动力管理情况统计;(5)劳动收入与报酬统计;(6)劳动关系统计;(7)社会保障统计;(8)职业安全卫生统计。
76、礼仪的原则:主要有遵守原则、敬人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和沟通原则。77、礼仪的分类:包括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
78、沟通(的内涵):是指劳动者为了获取沟通对象的反应和反馈而向对方传递信息的全部过程。其基本要素分为信息源、听众、沟通目标、环境、信息、媒介、反馈等。
79、沟通的类型:(1)按沟通的方式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2)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4)按信息传播的方向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5)按沟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分为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6)按沟通的对象分为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企业沟通、跨文化沟通等。
80、沟通的原则:遵循清晰、简明、准确、完整、有建设性、礼貌六大原则。
81、人际沟通的特点:(1)沟通双方要有共同的沟通动机;(2)沟通双方都是积极的参与者;(3)沟通过程会使沟通双方产生相互影响;(4)要人际沟通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82、人际沟通中的说话策略:(1)分析听话者;(2)选择话题;(3)注意场合和说话对象;(4)把握时机;(5)控制语言;(6)美化声音;(7)运用非语言暗示。
83、人际沟通中的交谈策略:(1)了解将要进行的交谈:了解交谈主题;了解交谈方式;(2)营造良好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方式;寻求共同点;了解交谈对象。
84、演讲构思的主要内容:(1)确定论题;(2)处理材料;(3)营造结构;(4)锤炼语言。85、计算机的组成: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86、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根据网络覆盖地理范围的不同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87、计算机硬件的日常维护:注意以下几点:(1)洁净度;(2)温度和温度;(3)供电电源;(4)电磁干扰;(5)正确开、关机;(6)保持设备稳定;(7)动手必知。
88、计算机软件的日常维护:(1)清理垃圾文件;(2)卸载无用的软件;(3)扫描磁盘;(4)整理磁盘。
89、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传染性;(2)隐蔽性;(3)破坏性;(4)潜伏性;(5)不可预见性。
90、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1)不随便使用外来存储设备,如果必须使用时,应先检测,确信无病毒后再使用;(2)不要安装各种与工作无关的软件;(3)尽量不要访问不了解的网站和网页;(4)配置正版的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5)对重要软件和数据要做备份,万一系统崩溃时,可最大限度地恢复系统和数据;(6)给系统设置使用权限及专人使用的保护机制,禁止来历不明的人和软件进入系统。
91、计算机数据保护的注意事项:数据处理结束后及时存盘,养成定期、及时备份的习惯,重要数据要有异地备份。
92、劳动保障信息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为劳动保障业务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提供平台支持,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监测,建立包含劳动力资源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各类业务经办信息的集中式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监测,为劳动保障工作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支持。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管理、职业介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就业培训管理、就业失业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创业服务管理等内容。
劳动保障协理员三级资格考试 技能 上
1、拟定调查提纲的过程:(1)将调查内容分解成概念;(2)对概念进行解释;(3)设计具体调查项目。即“内容→概念→项目”的过程。
2、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1)逻辑分析;(2)经验判断;(3)试验调查。
3、调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目的和内容、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
4、调查实施阶段的工作任务: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和研究调查资料。
5、试验调查的实施步骤:(1)选择适当的试查对象;(2)组织精干的调查队伍;(3)采用灵活的调查方法;(4)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
6、入户调查中提问的方法:(1)追问;(2)澄清;(3)避免引导性提问;(4)可跳问的问题。
7、访谈过程中语言控制的方法:(1)提问的方式;(2)题目的转换;(3)对问题的追问;(4)合乎时宜地插话提问。
8、做好调查日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1)要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包括个人、家庭、其他关系人或机构的基本资料;(2)要有选择地记录。记录时应做出取舍,应选择那些客观的、真实的、有助于作出判断的内容进行记录;(3)要简明扼要。注重对具体的、客观性的事件进行记录,文件要简练、准确;(4)要有基本要件。记录中应有记录的基本要件,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机构名称和相关事实过程等资料。
9、按结构和填答方式划分问卷的基本类型:(1)按结构和答题方式分为:标准型问卷、自由型问卷和半自由型问卷。(2)按填答方式划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10、问卷调查法的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4)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
11、客观检验法中对问卷初稿进行检查和分析的主要因素:(1)回收率;(2)有效回收率;(3)填写错误;(4)填答不完整。
12、问卷中提问方式设计的常用规则:(1)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不要使用专业术语、行话,也要避免使用抽象概念;(2)问题要尽量简短,使被调查者很快看完,并减少产生含糊不清的可能;(3)避免双重含义的问题;(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不能对被调查者产生诱导性;(5)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直接问敏感性的话题。
13、问卷调查实施的基本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即分析单位;(2)分发问卷;(3)回收问卷;(4)整理、审查问卷。
14、组织的含义:(1)是指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2)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或行为。
15、信息管理台帐的作用:(1)提高资料的准确性;(2)系统的积累资料;(3)为编报统计报表做准备。
16、编制信息管理台帐的基本要求:(1)分类建帐;(2)完整记录;(3)便于填写。
17、台帐动态管理的要求:(1)及时修订管理台帐信息;(2)各类管理台帐的信息保持一致。
18、特定群体管理台帐的项目结构:(1)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技能、参加培训项目、经济收入来源、就业意向等情况;(2)就业再就业情况,包括单位就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劳动合同期限等情况;(3)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4)跟踪服务记录情况,如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情况、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就业变化情况以及提供跟踪服务的情况进行记录。
19、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20、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源处理、存储、调用的系统,它从环境和系统内部获取数据,进行筛选、组织和选择,并作成信息而迅速地传递给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借助于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2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确定信息需要;(2)收集和处理信息;(3)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2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人员、设备和数据。
23、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包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子系统。
24、利用EXCEL进行数据日常动态管理的方法:(1)创建电子表格;(2)设立项目;(3)输入信息,建立数据库;(4)保存表格;(5)查询信息;(6)分类汇总。
25、失业人员动态跟踪服务的主要内容: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基本技能、失业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愿望、培训意愿、领取“再就业优惠证”情况、注销登记情况等。
26、信息记载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记载、服务信息记载和跟踪信息记载三部分。
27、动态跟踪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帐记录和手工台帐记录三种方式。
28、退休人员状况的跟踪管理办法:(1)明确方式和方法;(2)跟踪年龄变化;(3)跟踪家庭变化;(4)跟踪收入变化;(5)跟踪健康状况;(6)跟踪人员调整;(7)跟踪基本信息变化。
29、退休人员状况的跟踪管理步骤:(1)制订计划;(2)跟踪基本需求变化;(3)分析文体娱乐要求;(4)分析医疗保健需求;(5)分析养老服务要求。
30、拟订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1)了解基本情况;(2)拟定初稿;(3)征求意见;(4)修改完善;(5)通过制度。
31、例会制度的拟订:结合工作需要,定期召开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小组长参加的会议,各小组也要定期召开会议,了解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32、定期报告制度的拟订:对于需要按月、季、半年、年报告的工作内容,要予以明确规定。
33、日常活动制度的拟订:对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开展日常活动要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时间、内容和形式。
34、经费管理制度的拟订:开展活动所需经费要作出严格规定,要制定经费申请程序,要根据活动性质、参加人数和活动形式合理确定经费限额。
35、特殊报告制度的拟订:对于发生的紧急事件,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要按照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36、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37、统计指标的分类:(1)按反映现象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
38、统计指标的逻辑关系:单个统计指标只反映总体某一个数量特征,说明现象某一侧面的情况。统计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客观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构成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39、统计分析的作用:统计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深化阶段和深化过程。运用统计分析可以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揭示其本质特征。
40、统计分析的特点:(1)实证性;(2)数量性;(3)多样性。
41、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1)比较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
42、统计分析报告:是运用统计分析来说明事实和阐述观点,并以此提出决策建议的文体。
43、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1)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2)用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3)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
44、进行统计分析的程序:(1)观察资料、发现问题;(2)处理数据、比较分析;(3)探讨规律、寻找原因;(4)归纳概括、提出对策。
45、公文的写作特点:(1)实用性强;(2)政策性强;(3)简明扼要。
46、常用公文的种类:分为命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通告、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和会议纪要等类。
47、书面形式工作经验总结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落款四个部分。
48、社区活动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组织宣传、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通过群众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把劳动保障工作落实到了基层,吸引力大,感染力强,是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
49、社区活动的类型:(1)本身含有政治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2)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开展的各种活动;(3)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50、社区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感染性;(3)群众性。
51、组织社区活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活动目的;(2)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3)活动的组织实施要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4)把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5)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52、把握社区活动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要求:(1)靠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群众;(2)靠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
53、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以三个载体为主要形式。(1)以传媒为载体的形式;(2)以组织开展活动为载体的形式;(3)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为载体的形式。
54、以传媒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形式:(1)印发宣传材料;(2)制作宣传栏、宣传橱窗、展板、公益广告;(3)利用电子传媒;(4)与新闻媒体合作;(5)语言宣传咨询服务。
55、语言宣传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有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开通咨询热线电话、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电话等。
56、以组织活动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1)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2)结合劳动保障业务工作组织开展活动;(3)借助文化娱乐活动。
57、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1)组织学习教育;(2)舆论引导;(3)寓教于乐;(4)典型示范;(5)人际交往;(6)公益活动。
58、通过组织学习教育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1)动员报告;(2)总结报告;(3)专题报告;(4)座谈讨论;(5)政策咨询服务。
59、通过典型示范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典型引路。要注意(1)选好典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群众基础、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并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给予正确的指导;(2)宣传好典型,实事求是,不讲过头话,也不护短;(3)推广好典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能生搬硬套;(4)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典型人物和事例。
60、通过人际交往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1)联谊活动;(2)恳谈活动;(3)走访活动。
61、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书面计划的主要内容:(1)主题;(2)活动形式;(3)活动内容;(4)时间地点;(5)责任分工;(6)经费预算。
62、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的程序:(1)制定方案;(2)实地查看;(3)部门间协调调度;(4)现场调度;(5)情况汇总;(6)总结。
63、个案工作: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简称,是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列的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其他方法的基础。
64、个案工作的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中的个人为主要工作对象。
65、个案工作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3)适度的情感介入原则;(4)接纳原则;(5)非批评原则;(6)服务对象自决原则;(7)保密原则;
66、个案工作的非批评原则:社会工作者的对象常常是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他们在过往的经验中有较多受批评与指责的负面经历,从而导致他们有较低的自尊感,也较易在批评、指责面前持回避、对抗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或指责他,从而促使服务对象客观地正视自己的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67、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原则:(1)求是原则;(2)实效原则;(3)相关原则。
68、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内容:(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2)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扶持;(3)进城务工人员政策指导;(4)企业退休人员政策指导;(5)其他人员政策指导。
69、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方法:(1)个体面谈指导;(2)群体面授指导;(3)实地场景观摩指导;(4)影像资料观摩指导。
70、个体面谈指导的内容:(1)首先听取详细情况介绍;(2)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判断;(3)根据分析、判断澄清问题,提出归纳性意见;(4)针对其问题症结给出建议,供其选择或参考。
71、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人职信息匹配,推荐岗位,公益性岗位援助,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
72、就业援助对象在人格方面的基本特征:缺乏自信,害怕挫折,当遇到挫折时,常缺少理性分析,易情绪化。73、就业援助对象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特征:职业技能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已经不适应现在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更缺乏社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
74、制定就业援助方案的步骤:(1)调查了解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2)分析就业困难原因;(3)确定就业援助方式;(4)拟定就业援助方案;(5)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实施就业援助方案。
75、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渠道:(1)收集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2)面向居民群众和单位服务需求,开发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3)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通过兴办服务实体、创建再就业基地、发展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积极吸纳失业人员就业;(4)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刊物、网络等媒体收集社区外的用工信息。
76、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方法:(1)在地处繁华闹市和流动人口多的社区,主要是通过创办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再就业一条街,再就业基地等劳动密集型实体来增加就业岗位;(2)在纯居民居住区,主要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居民生活需要来开发就业岗位;(3)在辖区单位少和人口分布广的社区,主要通过职业介绍服务和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来拓宽就业渠道;(4)在相对独立于街道和社区之外的大中型“企业社区”,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来开发就业岗位。
77、社区岗位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1)组建信息服务队伍;(2)构建信息服务网络;(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4)及时发布和有效利用信息;(5)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
78、就业援助服务:是依托街道、社区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就业困难人员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实施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措施,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及时有效的帮助。
79、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1)求职登记的职业指导;(2)岗位援助;(3)职业技能培训;(4)跟踪服务。80、就业援助服务的总体要求:在采取扶持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就业服务措施,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畅通就业渠道。努力使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凡是需要了解政策的,都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和解答;凡是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都能得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和免费的技能培训;凡是有创业要求的,都能得到“一条龙”的创业扶持。
81、提高就业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
82、就业援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调度通报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热线电话举报的问责机制。设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监督(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以及投诉举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83、实施分类帮扶的工作要求:(1)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制订援助计划,明确援助目标责任制,加强分类帮扶和重点援助;(2)对每位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专人帮扶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分析自身条件,确定适合各自实际的职业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承诺服务,促进其尽快就业;(3)坚持集中援助和日常援助相结合,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专项援助行动,举办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活动;(4)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包保帮扶。
84、对做好就业困难对象源头控制的工作要求:(1)要进一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尽量防止产生新的就业困难对象;(2)强化技能培训,要及时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从源头上解决贫困代际转移问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3)提高就业稳定性,在推荐就业和提供援助时,要注重考虑岗位的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情况。
85、对就业援助工作督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政策援助落实情况、服务援助质量与效率情况、培训技能援助情况、岗位援助到位情况等。
86、求职者的求职途径:(1)求职者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2)求职者通过职业中介机构介绍求职;(3)直接联系用人单位;(4)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5)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求职信息;(6)其他合法途径。
87、求职者求职的一般过程:办理求职登记→接受职业指导→查询用工信息→根据用工信息登记求职应聘(或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推荐就业岗位)→面试→应聘获得成功。
88、招用人员简章的基本要求:(1)用人单位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或者参加招聘洽谈会时,应当提供用人单位简章,并出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和受用人单位委托的证明;(2)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内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89、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1)招用人员时应尽的义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依法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根据求职者的要求,及时向其反馈是否录用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个人资料予以保密,公开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劳动者的技术、智力成果,须经劳动者本人书面同意。(2)应遵守消除就业歧视的法律义务: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④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⑤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⑥用人单位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或招聘广告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
90、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知识:(1)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2)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91、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⑤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⑥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92、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2)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93、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4、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划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消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5、经济补偿的标准:(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分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3)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9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适用的范围: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97、职业指导的程序:(1)工作准备;(2)了解求职者的情况;(3)初步职业指导;(4)深入职业指导;(5)工作结束。
98、与求职者面谈的程序:(1)工作准备;(2)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沟通。
99、用工指导的程序:(1)工作准备;(2)了解用人单位情况;(3)介绍招聘用人方式;(4)确定招聘方式;(5)了解劳动关系;(6)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100、职业供求信息采集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简明性原则;(5)时效性原则。
101、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途径:(1)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2)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102、获取职业供求信息途径的特点:(1)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开展用工、求职登记获取信息;‚举办用工洽谈会获取信息;(2)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通过联系辖区用人单位获取信息;‚通过联系辖区改制企业获取信息;ƒ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④通过新闻媒体获取信息。
103、社区传递用工需求信息的途径:(1)利用新闻媒体或社区用工信息栏发布;(2)通过召开座谈会发布;(3)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发布;(4)通过黑板报、海报、招用工通知或其他书面形式发布;(5)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工具发布。104、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的原则:(1)求职者技能与岗位信息相适应的原则;(2)岗位信息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原则;(3)匹配时间最快原则;(4)动态性原则。
105、用工信息与求职者信息匹配的方法:(1)以企业为主的信息匹配;(2)应求职者要求的信息匹配;(3)根据供求双方要求双向查询匹配。
106、职业介绍服务的内容:(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服务内容: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④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⑤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⑥其他公共就业服务。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招聘用人指导服务;代理招聘服务;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⑤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⑥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2)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服务内容: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劳动者;开展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④收集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⑥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⑦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服务项目。
107、组织招聘洽谈会的程序:(1)准备工作;(2)组织做好接待工作;(3)组织用工招聘洽谈;(4)开展职工指导和用工指导;(5)及时了解招聘洽谈结果并作相应处理;(6)及时汇总归纳,作相应统计分析。
108、用人单位进入洽谈会的程序:(1)用人单位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用工需求;(2)根据用人条件和用工待遇,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拟定招聘简章;(3)采集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信息,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发布;(4)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台位,组织用人单位接受劳动者报名;(5)用人单位分别对应聘的求职者进行考试或考核、面试、复试;(6)公布综合考评及初选结果,接受求职者信息查询;(7)办理录用或流动手续,督促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缴费。
109、跟踪服务的工作程序:(1)电话联系;(2)现场面谈;(3)查验指导;(4)回执处理。
110、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
111、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后,对其进行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
112、创业培训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包括已经是企业主,但需要提高经营能力的人员。面向所有具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
113、职业培训的特点:(1)针对性和实用性;(2)灵活性和多样性;(3)技术性和技能性。
114、职业培训的目的: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115、职业培训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使就业、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预防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16、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方法:职业指导、理论授课和技能操练。
117、制定失业人员培训计划的程序:(1)了解失业人员的培训需求;(2)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3)确定培训内容;(4)编制培训计划;(5)确定培训方式。118、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期信息准备的主要内容:(1)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2)分析失业人员状况;(3)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119、配合培训机构实施培训计划的工作程序:(1)做好培训前准备;(2)参与制订课时分配计划;(3)申报培训计划;(4)加强培训过程管理;(5)建立培训管理基础台帐。
120、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原则:(1)针对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
121、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指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管理制度。
122、组织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程序:(1)摸底调查;(2)组织报名;(3)资格审查;(4)开班管理;(5)提供培训后就业服务;(6)档案补贴的申报。
123、指导选择培训项目的方法:(1)了解两个主体的基本情况;(2)提出合理化建议;(3)尊重个人选择。124、人的需求类型: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125、退休人员生理需求的内容: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
126、退休人员安全需求的内容: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127、退休人员社交需求的内容: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128、退休人员尊重需求的内容: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受,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129、退休人员自我实现需求的内容:自我实现或发挥潜能。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130、对退休人员需求的收集方法和步骤:(1)确定需求分类原则;(2)整理和分类汇总;(3)讨论分类合理性;(4)公布分类和听取意见、建议;(5)需求分类名单备案;(6)进行总结。
131、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讲座的工作程序:(1)建立专家库;(2)确定讲课内容;(3)确定讲座时间、内容;(4)联系举办讲座的场所;(5)告知需求对象。(6)确定有意愿参加讲座的人数;(7)辅助工作准备;(8)现场布景;(9)效果评价。
132、退休人员医疗保健常见病的种类:中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
133、对退休人员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的方法和步骤:(1)人员分类汇总;(2)分析健康状况;(3)分析生活习惯;(4)总结需求;(5)提交报告。
134、特殊群体服务需求的差异性:(1)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劳模等为了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把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带给他们是最重要的,因为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2)高龄、孤寡、重病、伤残等人员行动不便,其中部分人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其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特殊护理等帮扶服务是最重要的。
135、对特殊群体的定期走访慰问步骤:(1)制订计划;(2)申请经费;(3)购买物品;(4)预约走访;(5)走访慰问;(6)记录意见;(7)汇总上报。
136、对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的方法:(1)明确内容和范围;(2)明确时间;(3)申请费用;(4)做好准备工作;(5)预约时间;(6)上门服务;(7)记录服务情况;(8)提交报告。
137、对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的注意事项:(1)走访慰问时,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不要影响老人休息,时间也不宜过长;(2)上门服务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能影响老人的情绪,并保持好老人的家庭卫生;(3)提供服务应根据特殊群体的情况差别而有所区别;(4)突发事件的上门服务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使退休人员情绪稳定,尽快联系有关单位进行处理和解决。
138、养老护理员的级别分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级别。
139、养老护理员资质的取得:必须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经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或继续从业。
140、养老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健康老人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社会服务;为患病老人或有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老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初级保健和肢体辅助功能锻炼;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治疗、护理活动,以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需要;帮助需要临终照料的老人减轻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痛苦,并为其家属提供心理精神支持。141、养老护理服务提供的工作程序:(1)建立更新数据库;(2)了解服务机构情况;(3)对接服务信息;(4)匹配人员和项目;(5)预约服务;(6)确定时间;(7)资格审查;(8)服务监督;(9)评价服务;(10)汇总上报。142、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143、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场所:(1)企业退休人员自己的家里,也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场所;(2)社区养老院,一般都建立在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地社区范围内,主要是向子女白天上班无时间照顾的企业退休人员或不愿意离开居住地的“空巢”退休人员提供服务;(3)包括退休人员公寓在内的社会养老机构,一般设置在交通较为便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满足子女不在身边、子女无暇照顾、“空巢”等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而建设的。144、社会养老机构有关信息的采集渠道:(1)向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了解全国退休人员公寓、本地区社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相关资质情况;(2)与退休人员公寓、社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联系,取得社会养老机构的详细情况;(3)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退休人员公寓、社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详细信息。
145、为退休人员办理入住退休人员公寓和社区养老院有关手续的程序:(1)了解基本情况;(2)进行登记;(3)报告登记情况;(4)联系养老机构;(5)办理入住手续;(6)记录入住情况;(7)定期报告。
146、信用:是指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物资(物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147、征信:是对企业资信或个人信用调查的业务操作。在操作上,征信包括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进行采集、核实、处理、合法传播的全过程。
148、征信的内容:是对基本信息及与交易有关的信息与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加工和依法传播。
149、征信的目的:即调查或审查债务人的偿付能力,能够调查掌握的是有关债务人偿还债务能力的各种信息。150、征信的基本要求:保密性、真实性、一致性、独立性、稳健性、持续性。
151、信用社区的基本条件: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已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社区各种设施设备齐全、数据准确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熟知政策并能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社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承诺书;社区建立跟踪服务卡,并能积极参与欠款追索工作;社区单独或联合开展创业培训并有一定成效;社区内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
152、诚实守信的经济价值:(1)诚实守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2)诚实守信是生财之道、经营之本;(3)诚实守信能减少市场经济成本。
153、个人信用行为:个人信用一般可分为个人经营信用和个人消费信用两类。个人经营信用是指自然人作为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对其经营品格、能力、信誉、业绩诸方面的评价与认定。个人经营信用是企业信用的人格化和具体化,是企业信用关系在经营者个人身上的集中反映;个人消费信用是指商业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商品或金融机构向个人提供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用的对象主要包括资金和耐用消费品,个人消费信用是个人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信用制度的核心。
154、影响个人信用行为的因素:(1)个人因素分析:①品行;②能力;③资产;④条件;⑤抵押担保;(2)社会因素分析。个人信用关键是要依靠完善的法律、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来保证。
155、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1)人文资料;(2)就业资料;(3)纳税资料;(4)司法记录;(5)公用事业付款记录;(6)福利保险记录;(7)信贷记录;(8)资产状况。
156、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的主要方法:(1)保持接触;(2)核实经营情况;(3)实地观察。157、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158、创业的类型:(1)按创业动机可分为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生存与机会型创业;(2)按创业主体可分为失业者创业、农民创业、大学生创业、军队退役人员创业、退休者创业、残疾者创业、辞职者创业和兼职者创业;(3)按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型创业、高新技术型创业、知识服务型创业和体力服务型创业;按创业风险可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4)按创业周期可分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与连续创业;(5)按企业建立的渠道可分为独立创业、母体分离和企业内创业。
159、按创业主体为标准的创业分类:可分为失业者创业、农民创业、大学生创业、军队退役人员创业、退休者创业、残疾者创业、辞职者创业和兼职者创业;
160、创业的意义:(1)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①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②创业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③创业能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2)从创业者角度看:①解决个人就业问题;②改善自身生活质量;③实现人生价值。
161、创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创业意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完善、经营管理扩大四个环节:(1)激发、挖掘创业潜能;(2)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3)创业项目推介;(4)开业指导。①场地服务;②融资服务;③指导经营管理创新。
162、基本养老金的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63、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164、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165、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166、过渡性养老金的有关规定:标准由各省自行确定。=当地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建立个人账户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167、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除应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外,该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还应按规定缴纳了医疗保险费。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其职工应全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职工从次月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二)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从欠费的次月起停止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在3个月内足额补缴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的,按规定支付有关医疗保险待遇;超过3个月足额补缴的,参保人员个人帐户资金按规定补计,从欠费到补缴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不予支付,对职工造成的损失,由用人单位承担。(三)因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而停止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在足额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含滞纳金)并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后,职工从次月起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68、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1)按服务项目付费;(2)按人头付费;(3)总额预算制;(4)按病种付费。169、失业保险待遇的构成: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农民合同制工人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170、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3个档次: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71、终止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给付失业保险金:重新就业的;应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被判刑收监或被劳动教养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的工作的;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172、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办法:按月发放,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
173、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174、信访的渠道:就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要求。
175、信访事项的提出:一般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信访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就推出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176、信访事项的受理: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就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就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篇: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练习题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练习题 理 论 知 识
(1~100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80题,每题1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
1.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A、社会生活 B、职业准入 C、职业培训 D、职业活动
2.按照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的要求,劳动保障协理员在服务过程中要积极主动,耐心倾听服务对象的要求,为服务对象(),想方设法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
A、提供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B、提供物质上的帮助 C、提供就业援助 D、提供方便和周到的服务
3、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A、集体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D、双方
4.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A、以书面方式 B、以口头方式 C、通过工会 D、通过社区 5.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是(B),二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是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是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A、劳动者患病或者负伤,在医疗期间内的 B、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C、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D、女职工在怀孕期不能坚持工作的
6.国家针对促进就业的不同途径,采取不同的鼓励扶持措施。对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实行(D)和岗位补贴政策。A、困难补助 B、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 C、安置费 D、社会保险补贴
7.根据国家现行政策规定,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B)、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补贴。A、城镇其他从业人员 B、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C、无业人员 D、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员
8.户会保险主要包括(D)、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
A、人寿保险 B、健康保险 C、商业保险 D、养老保险 9.(A)不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A、机关单位 B、国有企业 C、私营企业 D、外资企业 10.(D)不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的主要内容。A、协助申领丧葬补助金 B、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C、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D、核定社会保险待遇
11.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B)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范围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A、群众组织 B、社会群体
C、基层政权机构 D、企业或民间组织
12.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建设必须做到“六个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D)、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和工作到位。A、分工到位 B、信息化到位 C、服务到位 D、经费到位 13.就)出人员(B)或个人经营、服务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为充分就业。
A、基本工资 B、劳动报酬 C、加班收 D、奖金
14.我国法律规定,从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从事一定的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法定劳动年龄是指(A)。A、男16-60岁,女16-55岁 B、男16-60岁,女16-50岁 C、男16-55岁,女16-50岁 D、男16-60岁,女16-60岁
15.有人说现在人际交往只要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就够了,这样的说法违反了人际交注的(C)。
A、真诚互敬原则 B、自信自律原则 C、平等适度原则 D、信用宽容原则
16.按照服务内容的区别,礼仪可分为:(D)。A、个人社交礼仪、公共礼仪、商务礼仪和酒宴礼仪 B、语言礼仪、个人社交礼仪、内务礼仪和公务礼仪
2007-10-16 16:14 回复 218.24.200.* 2楼
C、个人社交礼仪、公共礼仪、商务礼仪和内务礼仪 D、内务礼仪、公务礼仪、商务礼仪和个人社交礼仪
17.电子邮件地址hang@sohu.com中,hang是该地址组成中的(B)。A、主机名 B、用户名 C、域名 D、机构名
18.(C)不是劳动保障协理员入户调查必备的工具和材料。A、调查统计报表 B、笔记本 C、居民身份证 D、工作牌(证)19.劳动保障协理员入户调查必须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A、学习地方方言 B、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D、注意仪表仪容
20.为了使入户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要求劳动保障协理员对(B)的风俗习惯和禁忌有所了解。
A、全国56个民族 B、当地各民族 C、人口较多的民族 D、人口较少的民族
21.入户调查结束后,对获得的数据、情况要及时进行汇总、归纳和整理,进行规范的(C)管理。
A、报告 B、材料 C、台账 D、分工
22.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要建立城镇失业人员管理台账、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台账、()、就业和再就业管理台账、其他有就业愿望的人员管理台账等5个常用D基本台账。
A、外来劳动力管理台账 B、常住人口管理台账 C、失业人员居住情况管理台账 D、就业困难对象管理台账
23.城镇失业人员管理台账的主要内容包括失业人员的(A)、求职意向。A、专业技能、培训意向 B、家庭人口情况、培训意向
C、专业技能、个人收入情况 D、专业技能、家庭收入情况
24.关于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台账的目的,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B)。A、准确掌握本辖区内持有《下岗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 B、准确掌握本辖区内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 C、准确掌握本辖区内持有《失业证》和《低保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 D、准确掌握本辖区内持有《就业证》和《优抚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
25、建立就业再就业管理台账的目的是掌握城镇失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以及(C)多渠道多形式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情况。A、新成长劳动力 B、外来人口 C、其他有就业愿望的人员 D、其他无业人员 26.社区常住人口资料主要包括()和(D)。
A、今年总户数 今年总人口数 B、今年总户数 上年末总人口数 C、上年末总产数 今年总人口数 D、上年末总户数 上年末总人口数 27.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及时更新基础信息及台账,内容主要包括(B)基本信息变化情况、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基本信息变化情况、其他失业人员增减变化情况。
A、失地农民 B、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是就业困难对象)C、新增城镇失业人员 D、享受税收扶持政策的对象
28.对凡登记在册有求职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中实现就业的人员,应(D)。A、不需再进行台账管理 B、及时从原台账中除名 C、及时并入到社区常住人口管理台账 D、另建立分类管理台账 29.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又享受(A)待遇,则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工伤保险 D、商业保险 30.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填写完报表后,还要写出(B)。A、填写过程 B、报表分析 C、报送要求 D、汇总过程
31.报表说明和分析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A)、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A、基本情况分析 B、报送程序 C、填报要求 D、领导批示 32.劳动保障协理员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的工作程序是(C)、接待登记和整理与反馈。
A、回答咨询问题 B、记录咨询问题 C、做好准备工作 D、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
33.劳动保障协理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是指劳动保障协理员对下岗失业人员或其他人所提出的有关(A)政策方面问题给予解答并说明具体的操作程序及有关规定。
2007-10-16 16:14 回复 218.24.200.* 3楼
A、劳动和社会保障 B、社区建设 C、产业发展 D、经济发展 34.在政策咨询中对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基本要求:一是熟练掌握当前的有关政策;二是全面把握咨询人所询问的内容;三是(D);四是态度诚恳、耐心细致。
A、准备好各种宣传资料 B、准备好咨询材料和办公设备 C、对咨询人和咨询内容做好汇总 D、准确解答咨询人所提出的问题 35.为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协理员必须了解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知识,掌握当前的社会保险政策、(B),熟悉再就业服务的工作流程等。B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B、再就业政策 C、宏观调控政策 D、户籍管理政策
36.为了开展再就业培训,要了解当地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如重点掌握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素质状况和(D)等,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培训需求档案。A、身体健康状况 B、家庭教育背景状况 C、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D、就业意向
37.再就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是(C)、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A、经济形势教育 B、职业道德教育 C、就业观念教育 D、法律意识教育
38.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应当根据(C)和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着力开展适当的职业技能培训。A、劳动力资源总量 B、劳动关系 C、劳动力市场需求 D、劳动力市场供给
39.我国职业培训在培训期限上采取弹性学制,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B)参加培训。
A、必须是脱产 B、可以脱产也可以半脱产 C、必须是半脱产或 D、均以函授或或自学方式
40.职业培训在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C)。
A、突出理论知识教育 B、突出专业知识教育 C、突出技能操作 D、突出基础理论教育
41.具备办学条件的社区可直接向当地县(区)(B)申报办学资格与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资格,得到批准后可开展相应的再就业培训。A、教育管理部门 B、劳动保障部门 C、工商管理部门 D、文化管理部门
42.长期再就业培训期限为1年以上,培训对象为(A)的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目的主要是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做准备。
A、30岁左右 B、50岁左右 C、40岁左右 D、45岁左右 43.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后的(A),是搞好再就业培训的一条基本原则。
A、再就业率 B、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 C、考试合格率 D、创业成功率
44.要采取创业培训、培训伙伴计划和(D)等新的培训方式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有效性。A、职业道德教育 B、就业观念教育 C、跨地区培训 D、政府购买培训成果
45.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用于从事微利项目的小额担保贷款由中央财政据实(D)。
A、30%贴息 B、50%贴息 C、80%贴息 D、全额贴息
46.劳动合同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才能签订,(D)的劳动合同或未经协商一致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A、用人单位起草 B、职工个人起草 C、双方均同意 D、职工被迫签订
47.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B)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A、企业关闭或破产的情况下 B、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 C、企业批准裁员的情况下 D、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的情况下
48.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灵活就业后,(A),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A、对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 B、对收入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 C、对参加养老保险的
D、对经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的
49.根据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对企业(单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单位)为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应缴纳的(A)、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
2007-10-16 16:14 回复 218.24.200.* 4楼
A、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 B、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 C、基本养老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 D、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
50.劳动保障协理员应着重对(C)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分类职业指导。A、国有企业 B、已实现再就业 C、社区内 D、集体企业
51.劳动保障协理员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分类职业指导的内容是政策咨询和岗位信息咨询,指导设计(A),辅导求职方法,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根据主客观条件合理选择职业。
A、职业培训计划 B、求职计划 C、家庭理财计划 D、创业计划 52.职业介绍的关键是做好求职登记、广泛收集(D),通过职业介绍服务,促进求职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A、经济发展信息 B、职业培训信息 C、职业介绍机构信息 D、用人信息
53.《求职登记表》的主要内容是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及求职意愿、拟选专业、工种方向、(B)等。
A、工作时间长短 B、工资要求 C、担任职务 D、培训要求 54.用人单位用人需求情况,包括用人单位目前急需招用人的(A)、工种岗位、人员数量、职业素质、基本能力等从业条件要求。A、专业 B、身高 C、外貌 D、户口
55.职业介绍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岗位类别、(A)、工作待遇、招聘时限以及联系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A、人员数量 B、求职人员的个人简历 C、用人单位的效益情况 D、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
56.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后,为求职者建立(d),实施必要的跟踪指导与即时服务。
A、个人档案 B、就业援助档案
C、专人服务档案 D、“跟踪指导档案”或相应的跟踪指导记录
57.职业介绍机构与求职者面谈的基本程序是:收集信息、确定需求、介绍就业、(D)和再次面谈。A、初次面谈 B、职业培训 C、职业技能鉴定 D、推荐相关服务
58.为做好社区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的收集,在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场所设立专门的用工登记、求职登记窗口,对用人单位进市场招工、求职者进市场求职逐一进行登记,并分类纳入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C)。A、求职信息库 B、政策信息库 C、岗位信息库 D、参保信息库
59.发挥网络优势,收集职业介绍机构和企业用工信息及个人求职信息非常重要,可以实现(C)。
A、信息无偿使用 B、信息垄断 C、信息共享、互通有无 D、信息有偿使用
60.掌握(A)基本情况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基础工作,是搞好管理服务的前提条件。
A、退休人员 B、高龄退休人员
C、6类特殊退休人员 D、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退休人员
61.填写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表工作程序和内容的第一个步骤是(B)。A、填写信息表 B、研读基本信息表 C、填写汇总表 D、发放信息表
62.(B)不是核实每张基本信息表内容的主要要求。A、内容是否真实 B、内容是否本人所填 C、答案是否完整 D、答案是否存在漏填现象
63.了解特殊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时要讲究工作方法和沟通技巧。对于(c)、高龄等特殊服务对象的退休人员,宜通过走访等形式了解情况。A、孤寡 B、劳模 C、重病 D、特困
64.发出养老金资格认证通知时,要告知离退休人员(c)到居住地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机构或社区服务站办理认证手续。A、本人或委托他人 B、子女或配偶 C、本人 D、本人或子女
65.对前来办理养老金资格认证的离退休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当面核对其(B)。
A、身份证和户口簿 B、身份证和离退休证 C、身份证或户口簿 D、身份证或离退休证
66.根据协助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工作要求,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核心是了解离退休人员的(A),属于比较敏感的问题,要注意做好宣传、解释,取得离退休人员的理解。
2007-10-16 16:14 回复 218.24.200.* 5楼
A、生存情况,B、家庭情况 C、健康情况 D、基本情况 67.对经养老金资格认证确认已去世的离退休人员,应从(C)起停发养老金。
A、其去世的当日 B、其去世的当月 C、其去世的次月 D、其去世的当年
68.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按离退休人员的居住地,可分为(B)和异地居住认证两种。
A、常年居住地认证 B、本地居住认证 C、市内居住认证 D、省内居住认证
69.协助申领丧葬补助金,劳动保障协理员应根据退休人员家属的委托,持(A),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注销和丧葬补助费申领手续。
A、退休人员死亡证明或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 B、退休人员死亡证明和公安部门注销户口证明 C、原单位提供的书面死亡证明 D、其家属提供的书面死亡证明
70.协助申领遗属津贴,劳动保障协理员应持退休人员家属提供的相关材料,到(D)办理申领手续。
A、原企业劳资部门 B、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 C、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D、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71.申领丧葬补助金材料不符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求的,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指导退休人员家属(A)。
A、进行补充 B、修改材料 C、核实材料 D、重新申请
72.劳动保障协理员协助申领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时,要向家属详尽说明待遇项目以及申请条件及手续,避免申领时材料缺失或不合格。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A)。
A、要做好解释工作 B、要将材料退回申请人 C、要批评教育 D、要记录在案
73.劳动保障协理员了解到遗属津贴领取人失去领取条件时,如其(D)等,要及时报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停发遗属津贴。A、获得丧葬补助金 B、年龄超过60岁 C、改变工作单位 D、获得其他收入来源
74.遗属津贴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抚恤金,另一种是对符合供养条件的退休人员配偶、子女等遗属,(A)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A、每人每月 B、一次性 C、按户 D、按年龄不同
75.遗属津贴的项目和标准,多参照(B)的有关待遇规定办理。A、原单位劳资部门的规定 B、当地职工因病死亡 C、当地职工因工死亡 D、原单位主管部门规定
76.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由(A)支付。A、社会保险基金 B、个人帐户养老金余额 C、最低生活保障基金 D、民政部门困难救济金
77.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其家属可申领丧葬补助费,丧葬补助费一般按(A)计发。
A、按上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2—6个月 B、按上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12个月 C、按死亡时本人基本养老金2—6个月 D、按死亡时本人基本养老金12个月
78.(D)不是我国企业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之一。A、男职3260岁
B、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 C、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3-50岁
D、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45岁
79.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D)组成。A、过渡性养老金 B、个人储蓄性养老金 C、统筹项目外养老金 D、补充养老金 80.(C)不用负担基本医疗保险费。
A、单位
、职T C、退休人员 D、单位和职工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