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关松发心得体会
学习关松发心得体会
(一)2015年7月30日在县财政局五楼会议室听取了关松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议结束后,就被他的先进事迹感动,更是被他勤于学习、忠于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所折服。他的先进事迹是坚定信念的价值升华、是廉洁奉公的风格缩影,也是担当干事的生动写照。关松发同志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他一心为民、爱岗敬业、创新破难、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思想动力。关松发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普通的工作中闪耀出不普通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忠诚、担当、干净的高尚品质。我想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做到:
一、要养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好习惯。关松发同志的一个特点和长处就是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主动自我加压,手不释卷,利用一切工余时间学习,钻研技术和业务知识,使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很快得到提高。要学习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这也是我们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就难以胜任新形势新任务。要有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关松发同志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业务、学知识、学政策。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尽职履责,无私奉献的好作风。关松发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项工作。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顾不得自己病重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工作需要,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听完这次报告会,要像他一样用满腔热情,恪尽职守,勤奋踏实工作,以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要养成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好品质。关松发同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够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工作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原则,清正廉洁,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作风的侵蚀,保持编办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标准要求,把组织的信任当成对自己最大褒奖。
平凡铸就伟大。关松发同志默默无闻地工作在最基层,不计得失,勇挑重担,脚踏实地,一心为民,创新创业,任劳任怨,用毕生精力践行“三严三实”,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我将从关松发同志的宝贵精神中汲取力量,在以后的工作中,应该时刻保持对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热情。关松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撼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的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关松发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我县体制机构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关松发心得体会
(二)学习关松发 做为民好官
——四论践行“三严三实”推进绿色崛起
大厂回族自治县新时期好干部关松发,具有“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他不忘初心为民,永葆“忠诚、干净、担当”公仆本色。全市党员干部要以关松发为标杆、为镜子,把握先进典型的精神本质,照出差距和不足,正视和解决自身问题,努力做“四有”干部。
关松发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活教材。他活跃在我们身边,我市党员干部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实在地学习。市委、市政府注重典型引导,倡导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学习领会关松发精神,在形成党风建设新气象的同时,共同把好的态势巩固下去,真正让“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成为自觉和习惯。
学习关松发,学习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的忠诚,学习他心系百姓的真情,学习他敢担当真干事的魄力,学习他廉洁奉公的干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首先要抓好学习。学习好官的真品质,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自己。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关松发,就要对照先进查找自身差距。关松发“严实”的坚守动力是融入血液的“红色基因”、是工作环境的党性锤炼、是自身勤奋的学习进取。党员干部要通过理论学习、典型引导、家风传承等方式积极补足信念之钙,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问题,坚持信念不动摇、宗旨不淡薄、道德不滑坡,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始终要严以律己,实在干事、实在为官、一心为民。突出问题导向,扭住问题不放松,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不断锤炼党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常态化,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理论水平、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关松发的严实作风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出来的。35年来的工作实践中,他得到了领导、同事、百姓的肯定和信任。他是领导眼中的“工作狂”,他是同事身边的“活电脑”,他是百姓心中的“活雷锋”。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形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第二篇:学习云松心得体会
学习陈云松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进入莒镇中学,第一次与云松同志共事一个年级,虽然是第一次近距离的和云松同志接触,时间也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云松同志无论是敬业精神还是为人处世,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好同事、好榜样。
工作中,云松同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担任三班班主任,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经常把在班级管理中的好的做法和想法,与其他班主任共享。个人教学中,尽管是美术专业出身,和他任教的语文学科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但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在每次的考试中和联考单位相比,总能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精心的备课,细致的钻研教法,还有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
生活中云松同志为人谦和,低调的同时,也不缺乏幽默。对领导安排的任务,尽心尽力,毫无怨言,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记得去年学校要迎接验收检查,需要粉刷墙体字,云松同志任劳任怨,承担大部分学校墙体字的设计和粉刷任务。在外人眼里看起来这活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却是费时费工费力。八年级这半学期缺历史老师,云松同志在任教两个班语文学科的同时,又主动担任了两个班的历史教学任务。不仅课时多,而且教学任务重。用他自己的话说:教师是个平凡的职业,不为别的只为讲台下那一双双的眼睛。云松同志在办公室也深受老师好评,脏活累活主动干,还自费为办公室购买绿色观赏植物来美化环境。
一个实在的人,句句实在的话,件件实在的事,能与这样的好同事共事是人生难得学习机会。古人云:与圣人同行,离圣人会越来越近。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做个好老师。
2015-5-28
第三篇:学习“威宁精神”的心得体会(松发小学刘江义)范文
学习“威宁精神”的心得体会
新发乡松发小学教务处 刘江义
作为威宁县教育战线中的一员,能在自己的家乡艰苦奋斗,为威宁的美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这值得我一个威宁人的骄傲!我是2010年参加威宁威宁县2010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招考有幸被录取的特岗教师,虽然没有签在自己的乡镇,但是无论身在他乡的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有一颗阳光心态面对教育这个伟大而神圣职业。2010年9月起,荣幸地以一个特岗教师的身份扮演着教育事业的角色,在我参加工作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以一个教职工的眼光看待威宁的发展,目睹威宁的巨大变化,跟随威宁的进步,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心里也很有自己的成就感,可就在近一年多来突然觉得工作的压力在增大,曾经那悠闲劲儿没了,可是回眸这段时间点滴辛酸,工作辛苦的背后是威宁在提速发展,压力增大的背后是威宁在奋力赶超。
从201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威宁自治县各级干部群众在以县委为首的四大班子的带领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在阳光威宁的自然优势条件和抓住西部大开发、毕节试验区把威宁作为一块重要的实验试点开发工程的机遇,推动了威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威宁精神”正在全县兴起学习热潮,我作为一名拼搏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我要借此契机,用“威宁精神”来武装自己,为威宁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
1、“凝心聚力”搞教育。我承认,虽然农村的教育较城市是有差距的,是较落后的,但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的思维定势,永远不改变陈旧思想现状;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就难以打开。我必须有学而不厌,自强不息的精神,要自重、自警、自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然而,山区教育的发展有望可待,并非靠微薄的力量才能搞好,必须靠所有的山区人的艰苦奋斗以及所有热爱山区教育的各界人士同心同德、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必须增强团结聚合力,强化主人翁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比学习看素质,谁创新意识强;比工作看能力,谁履职水平高;比责任看热情,谁无私奉献大。
2、“实干苦干”创造成绩。搞教育虽然“苦海无边”,但也其乐无穷。只要能发扬实干苦干的精神,定能创造教育奇迹。要想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就必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就必须真抓实干,脚踏实地,扎实工作。没有实干精神,就算不上爱岗敬业,没有实干精神,就不可能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3、“攻坚克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就是教育质量。义务教育阶段关键词是课程标准相对统一,基础性、整体性、全面性、健康型,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育质量,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二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三是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校工作的重点集中强化教育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勇于争先”创佳绩。教育工作中的“勇于争先”就是指师生要有勇争第一、敢创一流的胆气,要有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魄力,要有为夺取一流成绩奋力拼搏的精神。争先就是争上游,争发展,在工作学习中不满足于现状,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永不服输的意志,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要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只争朝夕,善于抢先;不甘落后,勇于争先。新时期威宁精神更离不开勇于争先。我要在思想上争先,目标上争先,速度上争先,标准上争先,效率上争先,坚持“敢争第一,做就最好”。
总之,通过学习威党办发【2013】159号文件,《关于认真宣传学习和践行威宁精神的通知》精神我知道了“威宁精神”给威宁人民带来的益处,认识到“威宁精神”对自己事业的促进作用。认识到了构筑威宁“精神高地”的重要性,“威宁精神”让威宁变美丽了,我会随时以“威宁精神”作为我的人生目标追求,更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己,充实自己,让威宁永远阳光,让威宁的教育事业永远辉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用放光芒!
第四篇:学习石兰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石兰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这几天,通过组织学习和自我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
石兰松老师在25年里摆渡送了1000多名学生上学和下学,他用爱心和责任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灵魂乐章,传颂着一幕幕动人的故事。石兰松老师的事迹引起了各家媒体的关注,同样也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关注。
“摆渡教师”成央视焦点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一幅图片特别引人注目:一条小木船,船里坐着六个学生,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师正认真地撑着船。这是一幅最质朴的乡村画面,竟然能在北京辉煌“十一五”大型图片展中闪亮登场。图上撑着船的教师叫石兰松,是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小学刁望教学点老师。整整25年,一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用真爱,义务摆渡接送学生,前后换了8条木船,接送过1000多名学生,被当地群众誉为“摆渡教师”。
北京辉煌“十一五”大型图片展中,石兰松送学生上学的图片就是这几百幅图片中的一幅。4月1日,石兰松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邀请,与他的一名学生第一次来到北京,接受《焦点访谈》的采访。面对记者的采访,石老师由衷地道出了25年来的心声:“只有知识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我坚守大山,教给孩子们知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的努力和付出不是为了换来赞美,而是对孩子们的关注。在石兰松的心里,有着说不尽的感激。
3月20日,石兰松在给各位爱心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尊敬的各界爱心人士,你们好!你们为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关心偏远贫困山区小学学生活动的安全,让山里的孩子们能同样拥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你们的功德是无量的,将对贫困山区的孩子就学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虽远隔千里,你们的情谊却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我们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以优异成绩回报你们的真挚捐助,让我们在远方默默地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好心人一生平安!
如今,石兰松老师教书育人的“摆渡”生涯没有结束,爱的故事仍在延续……
学习了石兰松的事迹材料,深深地被他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不已。
2011年11月
第五篇:学习刘学松校长心得体会
学习南岭小学刘学松校长事迹心得体会
刘学松 ,人称“苗哥校长”,52岁的定安县中瑞学校南岭小学校长,任教33年多。他高中毕业就报名来到南岭小学,成为该小学一名月薪仅60多元的老师, 虽是汉族人却很快学会了苗语。在教学中,他采取 “双语”教学。今年5月,刘学松被诊断出患肺癌,却仍坚持在教师岗位上。
这位甘守在大山中默默耕耘的普通教师刘学松,慈爱看着围在他身旁的孩子们,温和地笑着,脸上的几道皱纹越发清晰,不禁让人想到了艰苦卓绝岁月的母瑞山革命战士,他们一样怀着同样的理想和信念……革命战争年代,母瑞山的人民、那山、那水掩护了红军战士,两度保存革命火种,铸就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辉煌。如今,这位乡村教师坚守母瑞山34年,用青春和生命书写了感人的诗篇。
有首诗这样写到:“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二十几年教学的经历与实践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是求学路上老师教给我的一句话,如今,当我站上三尺讲台,作为一名教师,我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房,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放眼物欲横流的世界,三尺讲台承载了多少薪火相传的道德与责任。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都已尝遍,也已经明白: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虽然我们还很清贫,但三尺讲台需要我们去守望精神的家园。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