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
观《第一书记》,再议“做事”
七月底,公司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的先进事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感触很深,促使我对“做事”这个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今天在座的都是我们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我把观点亮给大家共议,达成共识,并以此指导我们今后工作,转变过去自身不良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力争本职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人,从出生到学业有成,步入社会,投身职场,开始“担任固定的职务,从事某种工作或处理某项事情”,直到退休……,这辈子心路历程中,最耐人寻味、最令人愉悦的当属“做事”。
一个要“做事”的人,首先是他(她)“想做事”,这是“做事”的前提;其次是他(她)“能做事”,这是“做事”的条件;三是他(她)“做成事”,这是“做事”的结果;四是他(她)“做好事”,这是“做事”的标准。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的人与楷模。
1、想做事
人生在世是要做事的,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形态,只是做事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养成了“事不找我,我不找事”的习性,有的人则本着大局意识主动去“谋事”,有的人或许两种方式兼而有之。对此,我们暂且不去评议那种方式对错,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确人是做事的主体,从主观意愿上一定要想着去做事。
想做事,是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的反映,是领导干部精神面
1/5 貌的体现,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这些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工作职责就是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事情,为职工的利益和福祉做事情,与此同时,也是为你自己和家人生活地幸福做事情。
沈浩在省财政厅干了十几年科级干部,工作稳定、生活安康,与妻子女儿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不愿在机关里度过余生,受组织选派去小岗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上任时农村道路泥泞,甚至没有找到去小岗的路,将处于贫穷状态的小岗摆在了沈浩面前。来了就要为“中国第一村”做事情,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他内心世界真实和朴素的想法。他是一个一生来世想要做事的人,做事就要出贡献的人,做事无怨无悔的人,直到献出年仅46岁生命,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2、能做事
人做事光凭想做事还不够,还需要我们会做事,具备能做成事的本领和水平。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在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等能力上,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跟上新时代发展脚步,做一个“信仰坚定、求真务实、勤学敏思、博广专精、践行创新”的“又红又专”知识型的领导干部。
学而优则“事”,“事”而优则学,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蔽旧新成”,否则“积淤成疾”,萌生结症而不能得事。《论语》曰:
2/5 “仁者,为人之本也”。我们懂得了“仁爱、忠信、知礼、守礼”之德道,就能“修己以敬事,修己以安人”;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就具备了能做事的条件;我们“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就一定会专心做事、努力做事,并能做成事!
小岗村招商引资建现代化工厂,需要征用村里坟基地,包括吴奶奶丈夫和儿子的墓地。要迁坟,是做事;而如何迁坟,则是做人。在得知吴奶奶的遭遇后,沈浩亲自为吴奶奶的儿子披麻戴孝,原址安葬,深深感动了吴奶奶和全村百姓,204座祖坟在预定时间全部迁完。这一场景直接地、鲜明地展示了主人公对人性的关照和一心为民的情怀,他的内心世界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沈浩“以人为本”的做事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做成事
检验一个人想不想做事,能不能做事,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最终获得做事的结果,这是每个“做事”人不懈的追求。所谓“做成事”就是把一件事情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去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被客观所认可。我们都是在企业中“做事”的人,知道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利益的事很多,办起来很累,又很难,为此整天忙忙碌碌,有时通宵达旦,总有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工作。有的人劳而无功,毫无结果,而有的人出手不凡,成果累累。我认为二者的区别就在于:第一,是否具备了“能做事”的本领和水平;第二,能否全面准确地把握工作任务目标;第三,是否具有了严谨的工作作风;第四,能否敢于承担“做事”的责任;第五,是否拥有“锲而不舍”
3/5 的执着精神;第六,能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有句话说得好:“什么人做什么事,什么水平做成什么事”。我们既要勤于做事,又要善于成事,用我们的汗水、智慧和力量,把该办的事办到,把要做的事做成,这是公司领导和同志们以及广大职工的共同期盼。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沈浩初到小岗时的第一印象。为了给小岗村在京沪铁路上建一座高架桥,他大胆决策,三番五次跑到铁道部门恳求铁路停运45分钟,配合桥梁合拢。在百折不挠的努力下,一介村官沈浩用顽强意志和一定要把事做成的精神,用为百姓办实事的真心打动和最终说服了诸多权威部门,促成一件看似不可能却又做成的一件事。
4、做好事
人做事,既要追求做事结果,又要保证收到好的效果,即做好事。对于做事的人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一个“做事”标准。什么算是把事做好了呢!用我们企业家的语言来叙述就是:做成的事应当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投入较少成本(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把事情做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事半功倍”的执行效果,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得起时间的洗刷和历史的考验;四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人民群众满意;五是在社会中产生的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应当指出的是:“做好事”是我们“做事”的标准,同时也是探视和衡量我们企业中管理干部思想意志、道德品行、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的试金石与标准。
4/5 自从沈浩到小岗村后,人们发现村里的路修通了,自来水接通了;有了村委会、村民活动室;建好了民居、工厂、学校、卫生院、敬老院、新的纪念馆;兑现了当初他对村民的承诺:有一天你们可以坐在家门口挣钱——开了特色旅游餐馆……。他为小岗做成了许许多多实事,胡锦涛总书记去了小岗村带去了党的关怀与重托;老百姓象当年一样按下“红手印”,把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人的心中。
我提议: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一个想做事的人,能做事的人,做成事的人,做好事的人。让我们共同携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换来企业生机勃勃,职工生活美美,社会和谐融融。
5/5
第二篇:智商做事,情商成事
智商做事,情商成事
欲成就大事,需要具备很多因素。如果简单地以智商和情商来归类,那么,专业技术、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对事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做事情的逻辑等等,这些都属于智商的范畴;积极、热情、自信、耐心、坚韧、毅力、人情世故、情绪控制等,都属于情商的范畴。智商和情商同时发挥作用,我们往往能将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做得很好。那么,智商和情商究竟哪一个在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呢?
从以上的简单分类可以看出,智商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能力,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能力等;情商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能力,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此外,智商更多来自于遗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约80%的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的智力差异则因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致。情商的形成和发展,先天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但受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一些,例如人们根深蒂固的从众心理。
第三点不同的是,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体现为学习能力更强,认识深度更深,更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
由以上这三点不同可以看出,智商是做事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否则,如果连基本的认识和判断都没有,那这个事情肯定是没办法去做得成的。但是,仅仅有智商还是不够的,我们常说“勤能补拙”,一个智商一般的人却能够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不俗的成就。
此外,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那身处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更多不利的因素。这时候,即使有着很高的智商,因为做成事情的环境因素和有利条件都不具备了,事情也一样会做不成。
有一次,曹操带着杨修出门,看到一块碑的背上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
曹操问杨修,知不知道这什么意思。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别说,让我猜猜。”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说他知道了,并让杨修和自己各写出自己认为的答案。
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感叹道:“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
曹操要手下为他修建一座花园。落成后,他亲自去视察。手下问曹操对花园是否满意。曹操“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人们皆不知其意,惟杨修聪明过人,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手下将园门缩小。
曹操再次来看时,发现园门缩小了,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便问是谁猜到了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疑心病很重的曹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嘴上表示赞赏,可内心却已产生了猜忌,因而并未提拔重用杨修。
又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点,便在上面写一个„合‟字让大家看,众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轮到杨修时,杨修吃了一口,然后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当时,曹操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并产生了除掉杨修的念头。
后来,曹操在一次战斗中被蜀军围困于斜谷,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
杨修深知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敦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何如此擅自行动?杨修回答道:“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不料,杨修这次对曹操意图聪明“绝顶”的解读,最后却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罪杀了头。
杨修的才智是很为人们称赞的,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学识渊博著称。当时,杨修在曹操帐下负责内外之事,做事颇合曹操心意;杨修的聪明才智、旷世才华,连曹操都曾自叹不如。显而易见,杨修属于智商较高的人,能够对事物有很睿智的认识和把握,因而也很容易看懂别人的心理,能够处处猜中曹操的心思,实在很是聪明。
但是,他的“失败”在于情商太低。尽管他很有想法、很有才干,但是控制不了自身的情感,也识别不了其他人的情绪,尤其没有识别出他的领导——曹操的情绪,这是他最致命的弱点,情商极低的表现。
正因为杨修智商很高情商却极低,他才会在看穿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后,还试图去揭开真相;尽管他的智商比曹操高30里路,但却由于不懂得谦虚和给领导留面子,而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曹操的一句“鸡肋”,他就轻易地洞悉了领导的真实意图。这种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使得他根本不顾及这是战争的敏感时期,极容易导致军心不稳。试想,这样的人,也许不止曹操,绝大多数当首领的人,都会找机会“除掉”!
刚开始时,曹操其实很爱惜杨修的才华,觉得他是个人才。杨修也确实展现过自己的才华。可是,随着杨修不断地伤自己的面子,不断不合时宜地展现其小聪明,曹操对他的好感便变得一落千丈。此时,杨修的高智商对其命运就起了负面作用,当他的智商表现到一定的高度时,命运也就到达了极低点,甚至陨落。
虽然杨修之死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但仅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个失败者。他的低情商也直接导致了他的高智商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因为,他一方面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分时机和场合地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不懂得观察和控制别人的情绪,过强的表现欲使得他根本没有注意曹操情绪的变化,也没有在事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结果,一次次的积累使得他周围的环境在发生着变化,并越来越不利于他去做事。
由此看来,智商可以做事,但是事情能不能做成,则还要看情商的高低。(为人处世如果仅有好智商却没有好情商,就很容易遭遇类似于杨修这样的悲剧。
情商力提升要点
1、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那身处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更多不利的因素。这时候,即使有着很高的智商,因为做成事情的环境因素和有利条件都不具备了,事情也一样会做不成。
2、虽然杨修之死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但仅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个失败者。他的低情商也直接导致了他的高智商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3、智商可以做事,但是事情能不能做成,则还要看情商的高低。
欲成就大事,需要具备很多因素。如果简单地以智商和情商来归类,那么,专业技术、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对事情的基本认识和判断、做事情的逻辑等等,这些都属于智商的范畴;积极、热情、自信、耐心、坚韧、毅力、人情世故、情绪控制等,都属于情商的范畴。智商和情商同时发挥作用,我们往往能将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做得很好。那么,智商和情商究竟哪一个在其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呢?
从以上的简单分类可以看出,智商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能力,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能力等;情商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能力,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此外,智商更多来自于遗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约80%的智力差异源于遗传基因,20%的智力差异则因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所致。情商的形成和发展,先天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但受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大一些,例如人们根深蒂固的从众心理。
第三点不同的是,智商的作用主要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体现为学习能力更强,认识深度更深,更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作出杰出成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情商主要与非理性因素有关,它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它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
由以上这三点不同可以看出,智商是做事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否则,如果连基本的认识和判断都没有,那这个事情肯定是没办法去做得成的。但是,仅仅有智商还是不够的,我们常说“勤能补拙”,一个智商一般的人却能够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不俗的成就。
此外,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那身处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更多不利的因素。这时候,即使有着很高的智商,因为做成事情的环境因素和有利条件都不具备了,事情也一样会做不成。
有一次,曹操带着杨修出门,看到一块碑的背上刻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
曹操问杨修,知不知道这什么意思。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别说,让我猜猜。”又走了三十里,曹操说他知道了,并让杨修和自己各写出自己认为的答案。
结果,两人同时写出“绝、妙、好、辞”四个字。曹操感叹道:“我的才华不如你,想了三十里才悟出答案。”
曹操要手下为他修建一座花园。落成后,他亲自去视察。手下问曹操对花园是否满意。曹操“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人们皆不知其意,惟杨修聪明过人,领会到了曹操的意图:“„门‟内添一„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手下将园门缩小。
曹操再次来看时,发现园门缩小了,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便问是谁猜到了他的意图。左右回答说,是杨修。疑心病很重的曹操,对准确领会自己意图的杨修嘴上表示赞赏,可内心却已产生了猜忌,因而并未提拔重用杨修。
又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吃了一点,便在上面写一个„合‟字让大家看,众人都不明白什么意思。轮到杨修时,杨修吃了一口,然后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当时,曹操虽然没有说什么,但他对杨修的戒心日益加重,并产生了除掉杨修的念头。
后来,曹操在一次战斗中被蜀军围困于斜谷,进退两难,便“有感于怀”,以“鸡肋”为口令。
杨修深知曹操的心思,就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李,准备打道回府。将军夏侯敦见状大吃一惊,问杨修为何如此擅自行动?杨修回答道:“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不料,杨修这次对曹操意图聪明“绝顶”的解读,最后却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罪杀了头。
杨修的才智是很为人们称赞的,他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学识渊博著称。当时,杨修在曹操帐下负责内外之事,做事颇合曹操心意;杨修的聪明才智、旷世才华,连曹操都曾自叹不如。显而易见,杨修属于智商较高的人,能够对事物有很睿智的认识和把握,因而也很容易看懂别人的心理,能够处处猜中曹操的心思,实在很是聪明。
但是,他的“失败”在于情商太低。尽管他很有想法、很有才干,但是控制不了自身的情感,也识别不了其他人的情绪,尤其没有识别出他的领导——曹操的情绪,这是他最致命的弱点,情商极低的表现。
正因为杨修智商很高情商却极低,他才会在看穿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后,还试图去揭开真相;尽管他的智商比曹操高30里路,但却由于不懂得谦虚和给领导留面子,而为自己埋下了祸根;曹操的一句“鸡肋”,他就轻易地洞悉了领导的真实意图。这种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使得他根本不顾及这是战争的敏感时期,极容易导致军心不稳。试想,这样的人,也许不止曹操,绝大多数当首领的人,都会找机会“除掉”!
刚开始时,曹操其实很爱惜杨修的才华,觉得他是个人才。杨修也确实展现过自己的才华。可是,随着杨修不断地伤自己的面子,不断不合时宜地展现其小聪明,曹操对他的好感便变得一落千丈。此时,杨修的高智商对其命运就起了负面作用,当他的智商表现到一定的高度时,命运也就到达了极低点,甚至陨落。
虽然杨修之死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但仅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个失败者。他的低情商也直接导致了他的高智商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因为,他一方面不能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分时机和场合地表现自己;另一方面他不懂得观察和控制别人的情绪,过强的表现欲使得他根本没有注意曹操情绪的变化,也没有在事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结果,一次次的积累使得他周围的环境在发生着变化,并越来越不利于他去做事。
由此看来,智商可以做事,但是事情能不能做成,则还要看情商的高低。(为人处世如果仅有好智商却没有好情商,就很容易遭遇类似于杨修这样的悲剧。
情商力提升要点
1、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和周围人搞好关系,那身处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更多不利的因素。这时候,即使有着很高的智商,因为做成事情的环境因素和有利条件都不具备了,事情也一样会做不成。
2、虽然杨修之死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但仅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他无疑是个失败者。他的低情商也直接导致了他的高智商得不到施展的机会。
3、智商可以做事,但是事情能不能做成,则还要看情商的高低。
第三篇:用心做事才能做成事
用心做事才能做成事
《致加西亚的信》之所以被评为有史以来全球最畅销图书之一,而且近百年以不同的方式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我想其中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管理者的需要,无论在部队、在工厂、在学校,都需要更多的像罗文那样不讲条件、不畏困难、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好战士、好员工、好教师;二是书中主人公罗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秘诀,就是用心做事才能做成事。罗文便成了每一个梦想成功者心中的英雄和楷模。的确,书中的罗文在接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后,尽管他不知道加西亚是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但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任务。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觉得是天方夜谭。但对罗文来说,他没有提出任何疑问,更没有讲任何客观条件,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我必须完成任务。为此,他跋山涉水,冒着生命危险,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么,罗文为什么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除了领导的信任、军人的使命,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取决于他的态度——用心去做。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直把罗文与雷锋比、与朱伯儒比、与李素丽比、与孔繁森比、与任长霞比。罗文是西方文化的缩影,是西方“爱岗敬业”的一个代表。实际上雷锋、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任长霞等一大批时代英雄人物身上更能体现了忠诚、敬业、服从和执著的精神。他们本着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无比执着,对人民无限热爱的精神,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尤其近期看了有关普通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王顺友事迹的报道,一名普通不能再普通的马班邮路乡邮员。他牢记党的宗旨,胸怀满腔热情,凭着忠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一副矫健有力的脚板,20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20年来,王顺友顽强地挑战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了大山深谷里的村村寨寨。20年来,他深爱着
自己的工作,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20年来,他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泥,身染重疾,抛家舍口,不论再难再苦,他都默默坚持。20年来,他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笑对困难,笑面人生,从容地战胜困难。从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忠诚执著,什么叫爱岗敬业、什么叫无私奉献。但罗文和他们又有不同,罗文身上具有传奇色彩,他在把信送给加西亚过程中所思所想和遭遇的各种情况,蕴藏着他的忠诚、他的执著、他的服从、他的信念。而始终打动我、感染我的就是罗文那种立即行动、用心做事的工作态度。
用心做事,就是指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做事,就是指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用心做事,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用心与不用心,是两种不同的心态,效果大不一样。用心做事表现出来是忠诚,是具有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忠于职守,不计得失,不畏困难。相反,只是被动地应付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从不肯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这样的心态的人是不可能在工作中做出好的成绩,并最终拥有自己的事业的。“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现实生活中,或者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更多的人是后一种心态。总觉得是为别人工作,工作时不是首先想我要做什么,而是首先想到我做了会得到什么。这种心态的存在,尤其对煤矿安全生产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工作上心不在焉、马马虎虎,往往是诱发事故的原因。
时代呼唤罗文精神。工作本无贵贱,职业应无高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关键要用心去做。前日本邮政大臣田中信子,刚出道时只是一名宾馆的服务员,她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邮政大臣。原因只有一个——用心做事,她能把马桶刷干净,然后从容从马桶里舀出水喝上几口。恐怕我们很难做到。当然我并不提倡人人都去喝马桶里的水,而是希望学习她的敬业精
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例子,他们当初和我们没有两样,但他们取得了成功。
因此,一个人能否做好事情,关键在他的工作态度和他的执著精神。无论你现在从事何种职业,但只要你用心去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最好,即使不能成为像罗文那样的英雄,但一定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从中能够体验到工作的那份快乐,这本身就是你人生一大宝贵的财富,你的人生也因此会而充满意义,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第四篇: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
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了,这是海尔张瑞敏的名言。
通俗地讲,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把计划、政策、措施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有句名言说得好:“说了不做,等于白说,故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记得有个故事,就是说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并且能一直坚持到底;而一个中国人开始擦六遍,慢慢变为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就不擦了。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缺一点,天长地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在我们工作中,有很多人做事认真,做人踏实,把每一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完成。但是我们也随处可见做事不到位的人,如有的人遇事拖延,有的人虎头蛇尾,有的人眼高手低,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轻视工作;有的人想成才又不愿付出相应的努力;有的人应付了事,工作做的好坏不论,凡事只做最低标准,只要工作交差就行。做一份工作,做一件事情,做了而没有做好,等于没做,甚至比没做更糟,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相反,如果想做好事情的人,工作会非常主动,每天都会充满激情,并且善于发现问题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会半途而废,直到将问题解决为止。所以,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要做好事情,首先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只有热爱工作才会对工作有热情,才会把事情做好。而热情的基础点则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只有这样,公司利益才不会受损,并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反思我们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工作不是缺少点子,而是缺少把每件事情做到位的精致,我们的工作不是缺少行动,而是缺少对每次行动结果的落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
做事做到位,就是用心做事、尽心尽责。就是用责任务实的精神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的更好,比别人做的更好。
第五篇:做人和做事
做人和做事
我没经历过祖父母辈的战乱,也没感受过父母辈的一屋多人住的拥挤,我生活在一个和平但又现实的社会,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直到如今到了大学,自己知道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完成,不能一味的依赖于父母。
古人有云:饱暖思淫欲,我认为这句格言不是争对单单淫这个字,而是说明当人能吃饱喝足,身上有闲钱时,会露出人的本性,去放松或是放纵自己。而我生活在一个不用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而苦恼的环境下,有时难免让我迷茫。面对这么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想尽办法让自己变的更加有内涵,看着前人的著作为自己敲响警钟,深刻的认识到毕业以后的压力会有多大。每年都有高考,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不可能人人都找到一份体面又有可观收入的工作,更多的是放弃了学历,做着普工的工种。对于这个现实的问题也不是我一个未出世的孩子所能评价的,我眼下的首要任务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曹,我想大学本没有错,错的在于人。虽然我进大学也只有一年,但我隐隐觉察到其实很多东西不是自己能克制的,因为集体的氛围就是谈恋爱、休息时出外旅游、旅游时必然花钱、花钱必然取之于父母,在校平时旷课、上课睡觉、考试作弊等,这些是大学最普遍的现象,要靠个人的改变真的比登天还难。既然不能改变,那我想只有靠自己保持原先的那份自然,适量的减少这些普遍,让自己多体会做人和做事的结合。
成和败不能归于环境,而是归于一个人,成功的人在现实中都是用异于常人的方式做事,循规蹈矩往往不能成事,但却能成人,可这又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谁又甘于普通呢?做人和做事这种颇为深奥的人生哲理不是我这个20的孩子能体会的全面,我只能片面的理解这两者该如何处理,正所谓七十从心所欲不距,只有到了那个转角方能一悟自己走过的一生。
我还没出过校门走向某某公司工作的真正经验,我目前处在一个为以后的职场打好基础的象牙塔,这里安全但总让人害怕,这里快乐但有时烦恼比快乐还重,这里让人自立但有时难免掀起一缕相思……这里有太多的矛盾,但这里是我的人生最后驿站。一句话:这里是为了树立和巩固做人和做事的正确人生观而打下基础。那怎么样的做人和做事的方式才能活出精彩呢?面对着这个现实的社会,我认识到只会做人而不会做事,对己无益,对他人至少无害;只会做事不会做人,对己有益,对他人至少无益,也许会是下一个希特勒吧!所以我认为,做人做到不损人,必须巩固这种思维;做事应当权衡利弊,看着变化而从事,这样才是适应时代的变化,所以做人做事就是要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的人生哲理先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大同小异。我记得曾仕强在人生职场上很好的讲述了外圆内方这一个词,怎么样去实行它?我觉得它是人一生的总则,不管做什么,面对什么,它都不该改变。在我接触的人群中,无非都是学校的同学,学生其实都是挺单纯的相对于走出社会有阅历的人,我的同学中基本都不会掩饰什么,所以很多人的本性也很好的捕捉,很好的了解,相处起来也得心应手。其实我们都是时而会做人,时而会做事,一切的都是在一个变化中做人做事,外圆内方的做人做事把内方死死的锁住,应变的就是外圆,就好比数学中的很多函数,y总是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而x之前很多函数都有一个系数,只有当系数一定时,两者之间才能体现价值。人生价值的大小与正否也正是靠外圆内方来指导,我们的人生价值因人而异,只要正确了,我想大小也可随之变化。
如今的社会是个交际的社会,大学正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大学是社会的缩影一点不为过。它是个培养及锻炼我们新人的好地方,我们不该在人生的最后驿站而忘记自己的使命,失去人生的方向盘,迷失在茫茫海洋中。有坏必有好,有好必有坏,很多事都是要自己应变的,做人做事须在这里找到方向,才能走出校园寻找蓝天。我信我们能在这里活出精彩,不虚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