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读后感
进来,读了西武编著的《做事做到位》一书后,荀子在《劝学》中的那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就时常会在脑海里翻腾。其实,这些都强调的是基础以及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对今后我们做人做事的重要性。
首先,来说说基础这个问题。《做事做到位》这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就写了“随处可见的做事不到位”和“工作首先要做到位”。其实书中的这些问题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呢。书中写到了10种做事不到位的表现:虎头蛇尾、投机取巧、浅尝辄止、遇事拖延、应付了事、马虎轻率等等问题,这些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做到位的意义和重要性及做不到位的危害,让我们懂得做人做事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要有始有终,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工作首先要做到位,才能做好。“只有100%才算合格”,我们都要按照最起码的做事准则做事,在工作中,合格、到位,只能算得上工作的最低要求。我们都要把基础夯实好,把工作做到位,才谈得上成功。
其次,再来说所工作态度的问题。中国足球前主教练米卢有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说得非常经典。平凡与平庸,一字之差,差在心情态度,差在习惯和认同,差在承担和逃避。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都是普通人,过得也是普通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人生要爱业、敬业、精业、乐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很久以来,高中老师说的一句话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屁股决定脑袋”,也许这句话听起来不是很雅,但它道出的不正是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守,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的道理吗?生活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地球也不是在为你而转。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因为小的鞋子,挤脚;大的鞋子,不舒适。所以,抱怨不能改变什么,只会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压抑,心情更差,工作起来就事倍功半了。不妨改变自己的工作状态,让自己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工作,再回过头来,你就发现其实一切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糟糕。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我们都可以在良好的状态下完成工作。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的把每件事情都做到位,都会成为行业中的尖兵。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唯有把“每一件寻常的事都做得不寻常的好”,苛求细节的尽善尽美,才是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不求尽力而为,但求全力以赴。“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求梦想的人,激情四溢,积极热情,全心投入,不怕吃苦,排除万难,才能最终开创成功。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一板一眼,踏踏实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我们自己份内的工作,如果可以,更要及时补位、善于跑位。
从书中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制定计划,认真实施;做事严谨,以数字说明问题,准确理解别人的意图,同时也要别人准确理解自己的意图;注重细节,事无巨细,细节往往就决定了你的成败;强有力的执行力,以积极的态度,高效率做事;善于总结,形成理论,思考才能进步;选择所爱,爱我所选。我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尽到自己的本分,尽力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他能够随心所欲从事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反之,如果一个人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他 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巅峰。
武景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第二篇: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
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了,这是海尔张瑞敏的名言。
通俗地讲,就是把口头上讲的、纸上写的东西,把计划、政策、措施等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有句名言说得好:“说了不做,等于白说,故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我记得有个故事,就是说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并且能一直坚持到底;而一个中国人开始擦六遍,慢慢变为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就不擦了。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缺一点,天长地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在我们工作中,有很多人做事认真,做人踏实,把每一项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完成。但是我们也随处可见做事不到位的人,如有的人遇事拖延,有的人虎头蛇尾,有的人眼高手低,抱怨自己的薪水太低,轻视工作;有的人想成才又不愿付出相应的努力;有的人应付了事,工作做的好坏不论,凡事只做最低标准,只要工作交差就行。做一份工作,做一件事情,做了而没有做好,等于没做,甚至比没做更糟,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相反,如果想做好事情的人,工作会非常主动,每天都会充满激情,并且善于发现问题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会半途而废,直到将问题解决为止。所以,既然做了就要做好,这是对工作的一种态度。要做好事情,首先你要热爱你的工作,只有热爱工作才会对工作有热情,才会把事情做好。而热情的基础点则是责任感,责任感是做好事情的基础。只有这样,公司利益才不会受损,并能实现自我的价值。
反思我们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工作不是缺少点子,而是缺少把每件事情做到位的精致,我们的工作不是缺少行动,而是缺少对每次行动结果的落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落实是一切工作的归宿。
做事做到位,就是用心做事、尽心尽责。就是用责任务实的精神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的更好,比别人做的更好。
第三篇:《做事做到位》读后感
做事做到位演讲稿
最近看了《做事做到位》这本书后,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懂得做人做事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要有始有终,这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人品的重要步骤。工作事情无大小,既然我们选择了一项工作,来到了一个公司,就要用心与同事相处,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对待公司利益没有份内份外的事情。书中通过浅显的道理和具体事实说明了做事做到位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做事不到位的原因及不到位的危害。阐述了做事做到位的方法。
在工作中,如果不把小疏忽当回事,做事不注重细节,就会铸成大错。99分的努力+1分的疏忽=失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后80秒爆炸,机上7名宇宙员全部遇难。造成这一灾难的凶手是一块脱落的泡沫击中了飞机左翼前的隔热系统。应该说,飞机的整体性能、系统等技术指标都是一流的。但是一个细节不到位,一小块脱落的泡沫顷刻之间毁了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夺去了7名宇宙员的生命,使一个重大的计划功亏一篑。这充分说明了做事做到位的重要性。做事做到位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到位呢?到位是一种态度,工作做到位,就要端正工作态度,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就要和“差不多”先生说再见。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做钱铺伙计,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道“千字比十字只 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突然得一急病,寻错医生,一命呜呼。
“差不多就行”的态度是要不得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曾说过 “大概、差不多之类话语,绝不能出自工程技术人员之口。”如今我们正处于工程建设阶段。“大概、差不多”之类话语也不应出自我们之口。工作是实实在在的,不能敷衍了事,必须把该做的事情落到实处。我们在工程建设和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标准、一丝不苟。坚决不做新时期的“差不多先生”,坚决抛弃“差不多”恶习。
要做事做到位,就要高标准、严要求,永远追求精益求精。每个人做事的标准都要高于领导和部门的标准。出身名门的野田圣子,37岁就当上了日本内阁邮政大臣。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不过,在受训期间,圣子竟然被安排去清洁厕所,每天都要把马桶抹得光洁如新才算合格。
很快地,圣子就开始讨厌起了这份工作,干起活来马马虎虎。但有一天,一位与圣子一起工作的前辈在抹完马桶后,居然伸手盛了满满的一大杯冲厕水,然后当着她的面一饮而尽,在前辈的眼中,圣子的工作根本没有到位,光洁如新只是工作的最低标准,她以此向圣子证明,经她清洁过的马桶,干净得连里面的水都可以用来饮用。
前辈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使圣子大吃一惊。她发现自己在工作态度方面出了问题,根本没有负起任何责任,于是,她对自己说:就算这一辈子都在洗厕所,也要当个最出色的洗厕人。“训练结束的那一天,圣子在抹完马桶后,毅然盛了满满的一大杯冲厕水,并喝了下 去。这次经历,让野田圣子知道了什么是工作的最高准则,而在很多人眼中的合格、到位,只能算得上是工作的最低要求。
二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发生了分歧,因为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事实上,通过努力,降落伞的合格率已经提高到99.9%了,但军方要求达到100%,因为如果只达到99.9%,就意味着每1000个跳伞士兵中会有1个因为降落伞的质量问题而送命。但是,降落伞商则认为提高到99.9%就够好的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根本不可能达到100%的合格率。军方在交涉不成功后,改变了质量检测办法。他们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往下跳。
这时,厂商才意识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奇迹很快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一下子达到了100%。
这个故事还说明要做事做到位,还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一是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有这样一个故事。师傅需要一把扳手,他叫身边的小徒弟:“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的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说话,但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发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告诉徒弟做 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第二次,师傅明确的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他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有位广告经理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由于完成任务的时间比较紧,在审核广告公司回传的样稿时不仔细,在发布的广告中弄错了一个电话号码。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错误,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和损失。这位广告经理忙了大半天才把错误的问题处理好,耽误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来弥补。于此同时,还让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数位同仁和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如果不是因为一连串偶然的因素使他纠正了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还会增加其他人的工作量。返工的浪费最冤枉。
二是要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用100%的热情做1%的事。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值得我们学习。“日事日毕”就是对当天发生的各种问题,在当天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问题积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了一个现代版“三个和尚”的故事。
有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该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里的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分三段接力挑,第一个挑第一段路程,第二个接着再挑一段,然后第三个人挑回庙里。这样一来,大家不但干活的劲头足,而且还不累,于是水很快就满了。这是协作的方法,可以称为“管理创新”。
第二个庙,老和尚对三个徒弟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引进竞争机制。你们三个人都去挑水,谁挑得最多,吃晚饭时给他加一道菜;谁挑得最少,对不起,晚上你就只好吃白饭了。于是,三个小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就把缸挑满了。这是引进新的机制,赏罚分明,可以称为“机制创新”。
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觉得天天挑水太累,得想个办法。他们砍了一些竹子连接在一起,做了一个运水的管道,然后买了一些辘轳。第一个和尚在下面负责摇辘轳,水桶上去了,第二个和尚负责倒水,第三个和尚则暂时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工作,一会儿水缸就灌满了。这就叫“技术创新”。
故事里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他往往能解决依靠个人主观努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好像这三个和尚,如果缺少这些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仅仅依靠三个人拼命挑水,看似忙碌但得到的效果却并不是最佳的。而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付出的劳动少了,但获得的成果却更多了,这样的忙碌才是效率和价值的体现。我们在工作中也要勇于创新、团结进取,分工合作,互相帮助。
我们都是普通人,过得也是普通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人生要爱业、敬业、精业、乐业。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一个人要想干好自己的工作,光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是不行的,还需要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在一个集体里,我们要学会欣赏 同事,了解同事,然后认识同事的优点,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学会关心人,理解人,这样才能产生团队的凝聚力,发挥团队的作用。
第四篇:《做事做到位》读后感
《做事做到位》读后感
近期总公司又给我们分享了《做事做到位》这本书的几个章节。我看了后,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又有了很多体会,特此分享如下:
1、虎头蛇尾: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完。这一章教育我们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在工作中体现为把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不能雷声大雨点小的做工作。
2、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相应努力。这一章教育我们做事一定要努力,不能偷工减料,走捷径,一定要付出努力。就像我每天在店里理货,码货一样,一板一眼,认认真真。决不只把表面的货物整齐,只做外表,不做里子。
3、浅尝辄止:凡事只做到最低标准。每天的工作重复做,有时候会感到劳累和懈怠。但是自己一定要从严要求,决不能较低标准的给顾客服务。再辛苦再累也要精神饱满,以最高标准为顾客服务,努力营造味罗天下的品牌形象,和服务形象。
4、遇事拖延:在等待中完成工作。这一章教育我们在工作中碰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一定要上报领导,上报公司来解决问题。决不能消极对待问题。在企业营运中,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主人翁,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中拖延。
5、应付了事:工作做的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是应付,如果自己对待工作马虎,那么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会努力找工作。所以工作一定要认真负责,绝不应付了事。
6、马虎轻率:做事不能精益求精。做事一定要高标准要求,这才能让自己从平庸到卓越进行转变。精益求精不光是工作,也是对做人的一种要求。
7、偏离目标:没有做正确的事情。这一章教育我,要从被动的工作变成聪明的工作。做事做正确会事半功倍。凡事做事前,一定要动脑子想一想,选择最简便聪明的做事方法,这也是做卓越员工的道路之一。
8、循规蹈矩:只知道服从上级指令。做工作时候要服从上级指令,但是也不能以为服从。要在工作共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方便领导作出新指示。
9、眼高手低:不能扎扎实实地做事。员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做事,不能好高骛远。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工作从量到质进行转变。
10、推卸责任: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为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增加自己的责任感,这样在工作中才能认真负责,勇于付出。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自己会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相互印证,促进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员工。
第五篇:《做事做到位》读后感
《做事做到位》读后感
这本书主题和出发点不错,但是太过妄自菲薄了些。许多要求与方法确实在情在理,很值得借鉴,但是也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有些东西是与国情有关的。不能因为各自不同的表象,就怀疑是否存在民族的劣根性。我不赞同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虽然这是一种挺有效的商业刺激手法,不过技术太拙劣了。
“序”——“叫卖”:惹人反感,印象不好。
“差不多先生”:胡适的讽刺文,在此不做点评。
“话说《做事做到位》”:以一句“之余影响到人们能否‘做事做到位’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那就更是‘一言难尽’了„„自然也不必对之奢求了。”就算解决了后顾之忧。
第一部分“随处可见的做事不到位”:这种编排是为了引起读者对“做事做到位”的重视,也就是为了引发读者对兴趣。虽然对我而言,反感更甚,不过无可否认,里面对“到位”重要性的解释还是可以多多少少看看。
第二部分“工作首先要做到位”:个人还是比较赞同的,有些原则还是很大众化。
第三部分“用心做事,尽职尽责”:这部分内容还是比较新鲜的,可以参考。第四部分“制定计划,坚决执行”:挺有道理的,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第五部分“小题大做,关注细节”: 这也是老生常谈,不过说的没错。第六部分“一板一眼,踏踏实实”:我赞同“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但是我反对里面的例子。我认为那是观念的问题,不能说“聪明”使然。
第七部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说实话,对于这点,国人确实做得不够。即便受到这方面的教育,要是没有这氛围,不好实施。
第八部分“及时补位,善于跑位”:这个到有点新意,还行吧。
总结:这类关于做事、工作方面的好书挺多的,这本实在不敢恭维。讲得有点不太客气,不过正是“五岳归来不看山”。没有文学美,没有艺术美,没有理性美,没有感性美。非常有抄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