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振广西体育雄风 建设西部体育强区 广西体育大会在邕隆重召开
重振广西体育雄风
建设西部体育强区
广西体育大会在邕隆重召开
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2012年5月22日,全区体育大会在南宁隆重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重振广西体育雄风 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决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区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再谱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新篇章,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
自治区主席马飚主持第一阶段会议。
在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利用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和良好的地域优势,我区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灵、小、短、水”竞技体育成功之路,在攀登世界体坛高峰上取得了辉煌成绩,开创了广西体育的辉煌时期。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李宁获自由体操、鞍马、吊环3枚金牌,广西运动员所获金牌总数、个人获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运动员中均居首位。在1975年第3届全运会上,广西代表团总积分全国排位第6、金牌总数13枚,全国排位第8名(包括解放军代表团),为历届最好成绩。1979年第4届全运会广西获金牌16枚,全国排位第12 名(包括解放军代表团),为历届所获金牌数之最。
由于多种原因,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我区体育发展综合水平在全国排位开始后移。为落实国家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总体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推动全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宏伟目标的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1年至2020年,用10年左右的时间,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
在热烈的掌声中,郭声琨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荣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付出辛勤汗水的体育工作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区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体育发展方针政策,推动我区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曾经创造了广西体育的辉煌,为国家竞技体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我区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取得显著成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捷报频传,残疾人体育成果喜人,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体育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加强,为建设西部体育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声琨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而且支撑民族的精神、国家的脊梁,体现国家的软实力。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 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激发力量、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事业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担当起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重任,不断开创我区体育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就全面加快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步伐,郭声琨提出了六方面要求:
一要加快建立全民健身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我国民族地区全民健身示范区。要切实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包括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要统筹城乡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以学校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为重点的群众体育工作,努力构建符合我区区情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二要突出优势加快发展,着力提高我区竞技体育水平。要坚持和创新我区竞技体育“灵、小、短、水”的优势发展战略,完善项目结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优势项目,努力提高弱势项目的水平。要切实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具有较高成才率和较强竞争力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兴体,推进“训、科、医、教”一体化,不断提高竞技体育的科技含量。要加强业余训练工 作,全面增强我区竞技体育持续发展能力。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待遇来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切实处理好人才培养、保护和引进“三位一体”工作,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体育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新路子。要加快广西体育产业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要加强体育彩票管理,为体育发展筹集更多资金。要加强体育赛事市场运作,力争多在我区举办各种高水平、高规格、影响大的国内外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
四要深化体育文化交流合作,搭建广西与东盟体育合作新平台。要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推动中国-东盟体育交流合作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要注重整合内外各种体育资源,着力打造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体育交流合作品牌,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
五要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能力建设,打牢体育可持续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体系。要加快实施体育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教练员“强将工程”、运动员“苗子工程”、高层次人才“精英引进工程”。要积极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 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培育体育人才模式,加强体育科研工作,提高体育事业科学化发展水平。
六要加强组织领导,为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确保体育事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特别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产业经营、市场准入、投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要优化环境,将体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营造促进体育规范有序发展的法治环境。要整合力量,认真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引导和发挥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要营造氛围,大力宣传体育战线的先进事迹,形成全社会关心体育、参与体育的浓厚氛围。
马飚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全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广西体育工作“九个新”的目标任务。一要大力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实现群众体育有新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实现竞技体育有新突破。三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体育产业有新跨越。四要加强保护与传承,实现民族体育有新进展。五要以加强对东盟国家体育合作为龙头,实现体育对外交流有新成效。六要加大投入,实现体育设施建设有新改善。七要加强体育队伍建设,实现体育人才有新涌现。八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体育改革有新机制。九要强化发展措施,实现体育政策有新完善。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作会议总结讲话。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宣读表彰决定并主持第二阶段会议。会上,自治区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攻坚责任书》,表彰了一批广西体育之星和获得全区体育系统二等功的集体和个人。自治区体育局、发改委、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南宁市、柳州市有关负责人作大会发言。
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余远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荣仕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李达球出席会议。
中直、区直有关单位及全区各市、县(市、区)领导,各市体育、发改、教育、建设部门及各县体育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会前,郭声琨、马飚等领导会见了广西籍奥运会冠军、获表彰单位及个人代表并合影留念。
(广西新闻网记者 罗 侠)
第二篇: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五年攻坚总体方案(2011—2015年)
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
五年攻坚总体方案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加快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决定》(桂发„2011‟37号),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实施十大体育工程,打造十大体育品牌赛事,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民族体育、体育对外交流、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人才、体育改革、体育政策等9个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围绕把广西建设成为西部体育强区、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区域性国际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15年,初步架构起广西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四级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设施基本覆盖城乡,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优秀运动队训练场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竞技体育形成优势项群,后备人才培养形成梯队,涌现出一批能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争金夺银的尖子运动员,参加2012年奥运会、2013年全国运动会、2014年亚运会取得好成绩。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15年实现体育彩票年销售12亿元以上。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工作步骤
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五年攻坚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0年6月—2011年9月,起草、印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决定》和《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五年攻坚总体方案(2011—2015年)》等18个配套文件,落实责任,全面启动攻坚工程。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12月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2月,深入实施阶段;2015年12月进行终期考核验收。
四、工作任务
到2015年,用5年时间重点实施十大体育工程,打造十大体育品牌赛事。
(一)实施十大体育工程。
1.广西体育产业城建设工程。广西体育产业城主要由广西体育中心、广西奥林匹克训练基地、广西体育运动教育基地、亚太大众体育示范和领袖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体育交流合作实验区)、广西智力运动产业园等五个版块构成。体育产业城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和体育交流为纽带,以中国—东盟民族体育文化为底蕴,以体育产业项目为载体,在空间布局上以广西体育中心为核心,集聚大型体育竞赛表演设施和活动、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体育产业创意孵化、体育用品展示贸易、体育休闲娱乐、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等资源,体现体育人文精神魅力、体育经济活力、区域性国际体育聚力和城市发展新理念的辐射力,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区域性、时尚性、差异性特点的体育园区。
2.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工程。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申请在我区创建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示范区。按照国家示范区标准,编制并组织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规划(2011—2015年)》,建立保护机制。评选一批民族体育特色之乡、民族体育传承馆、民族体育传承人。申报一批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研究课题项目。出版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著作、音像作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人才队伍。建设1—2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物馆。开展“民族体育进校园”工作,以广西民族体育研究发展中心(广西民族大学)为平台,建设一批“民族体育示范学校”,组建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校际联盟。
3.全民健身工程。举办突出广西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倡导“终身锻炼”的健身理念。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并发挥县级以上的体育总会、行业体育协会、单项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的作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群众性比赛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建立并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组织实施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中越边境(广西)全民健身工程、国家级乡镇农民体 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等健身工程。到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增加到95%以上;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3.6万人以上;支持新建200个国家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200条全民健身路径。
4.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中小学校按规定开足体育课时,根据体育课时总量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配置。各级各类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校运会。完善市级青少年体育比赛制度,建立大学生、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制度。办好各级各类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到2015年,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达到20%以上。
5.竞技体育金牌工程。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联系和沟通,力争我区更多的项目和运动员入选奥运会、亚运会。创新和发展广西竞技体育“灵、小、短、水”优势战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努力提升我区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和竞技运动技术水平。力争在2012年第三十届奥运会上获得1—2枚金牌,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奥运会贡献奖;力争在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获得8—10枚金牌,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力争在2014年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6—7枚金牌,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亚运会贡献奖。
6.后备人才苗子工程。积极建设遵循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符合青少年运动训练规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化、常态化的“体教结合”新机制。重点扶持9所国家级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评定和资助20所自治区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自治区体育运动学校、全区14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全区50所县级业余体校的建设和扶持工作。按照1:3:9原则,力争一线运动员达到1000人,力争发展二线在校训练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3000人,发展三线长期参加业余训练的少年儿童初学者9000人。各级各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平均每年向优秀运动队输送50名左右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
7.体育产业示范工程。坚持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发展相结合,以体育赛事表演、运动体验、体育休闲旅游和体育特色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体育支柱产业。重点建设广西体育产业城、南宁李宁体育公园、南宁华蓝弈苑、柳州静兰水上娱乐运动中心、来宾红水河民族文化体育产业园、平果体育产业园、崇左“中国—东盟快乐缘”体育主题园和大新明仕田园体育休闲基地等一批体育产业示范工程。
8.体育彩票生命线工程。高度重视和加强对体育彩票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彩票管理条例》,坚持依法治彩,遵循彩票市场发展规律,着力在网点建设、玩法培育、服务管理、队伍素质提升方面创新提高,夯实发展基础,做大销售总量,确保安全运营,力争年均销售额增长超过20%。到2015年底,全区体育彩票网点规模达到3000个以上,销售额达到12亿元以上,在全国体育彩票销售排名中有所提升。依法依规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广西体育事业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9.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加大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体系。到2015年,100%的地级市建成1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和1个体育公园;100%的城区建成1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50%的县(县级市)建成1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馆、1个田径场和1个体育公园;50%的街道建成1个小型全民健身广场、1片笼式多功能球场;50%的乡镇建成1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1个小型全民健身广场;100%的社区建成1片多功能运动场地、1条健身路径;50%的行政村建成1个室外篮球场、1个室外乒乓球场(配备2张乒乓球台)。全区体育系统各类学校的体育场地,通过安全开放条件的改造,100%实现对外开放,其他各类学校的体育场地,通过安全开放条件的改造,50%实现对外开放。
10.体育英才培养工程。实施体育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定期培训、专题研修、轮岗、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管理干部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后备管理干部培养力度,及时将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实施教练员“强将”工程,面向全区体育系统选拔一批优秀教练员纳入“强将”培养计划,采取输送到国内外体育院校学习、选送到体育强省优秀运动队定向培养、选派到国家队锻炼代培等方式加以重点培养。力争部分重点运动项目有国家级教练员,其他项目有高级教练员。实施体育产业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在全区体育系统选拔储备一批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定期进行项目规划、资本运作、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等 方面知识的专项培训。根据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体育产业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举办十大体育品牌赛事。
1.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检阅全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成果、促进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锻炼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自治区最高级别的综合运动会。2015年第13届全区运动会将在梧州市举行,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快比赛场馆设施建设和各类人员选拔培训,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做好市场开发、电子信息、安全保卫、医疗卫生、新闻宣传、餐饮接待、交通住宿、志愿者服务、观众服务等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同时积极做好第14届区运会的申办工作并确定申办城市。
2.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民族体育运动会)是4年一届的民族体育盛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申请承办。全区14个设区市和开设民族体育教育的高等院校组团参加。要在赛事组织、项目安排、市场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突出时代主题、突出地域特色、突出文化内涵,提高竞赛水平和观赏水平,推动民族体育运动会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打造成为全国高水平的民族体育运动会。
3.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大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体育大会)是与全区运动会并列的全区综合性体育赛事,每4年举行一届,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申请承办,各设区市和行业体育协会组团参赛。该赛事把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并在我区普及的体育项目、具有广西特色的非奥运项目以及新兴体育项目等吸纳进来,强调参与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体育文化特色,发掘其特有的健身和强体价值,推动非奥运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在我区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和体育爱好者更加多样化的参与和观赏体育赛事的需求。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广泛积极参与的体育盛会。
4.广西体育节。广西体育节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响应国家开展“全民健身日”活动号召,适应日益高涨的全民健身需求而举办的全区最高规格、最有特色、最为广泛的群众体育盛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自治区体育局等有关部门承办。自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活 动板块,如民族体育系列活动、农民体育系列活动、青少年体育系列活动等。要树立品牌意识,力争每届突出时代主题、突出地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体育节庆。
5.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由自治区体育局主办、各设区市体育局承办,于2006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届。赛事分
预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首先各设区市举行预赛,分镇(乡)级、县级和市级3个阶段,决出本市的冠军球队,参加全区总决赛。该赛事规模大、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农民热情高、赛期时间长。我区将整合有关部门资源,创新赛事组织形式,制定科学的赛程赛规,完善市场推广机制,将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打造成为全区联动、广泛参与的农民体育盛会。
6.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集滑水明星对抗赛、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方程式摩托艇青年世界锦标赛四大赛事于一体,是世界顶级水上运动赛事的聚合竞技平台。柳州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操作模式,从2009年起至2013年连续5年举办本次赛事,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进行直播或转播,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是一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体育赛事。
7.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二级汽车公路集结赛,以“友谊之旅,和谐之旅”为宗旨,以“共融、共创、共享”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赛方针。赛事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年的比赛线路、主题和内容。作为中国唯一在境外举行、并穿越中南半岛东盟各国的汽车运动赛事,在中国和东盟各国具有广泛而且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8.中国—东盟城市运动会。中国—东盟城市运动会是由中国和东盟各国派出一个以上代表城市参加的大型综合性友好运动会。竞赛项目选择全国城市运动会所设项目,并突出设立东盟国家普遍开展的体育项目,如滕球、卡巴迪等。第一届赛事拟在广西举行。为了筹备本赛事,至2015年,南宁市及其周边城市(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建成主体育中心,为举办综合性运动会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同时,争取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东盟国家的官方支持和批准,为最终举办赛事铺平道路。
9.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由中国田联和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创办于2006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比赛分为锦标赛和大众赛。锦标赛设置男、女个人半程马拉松及团体半程马拉松等比赛项目; 大众赛设置男、女半程马拉松,男、女10公里、4公里健康跑等比赛项目,比赛线路选择南宁市区风景秀丽的城区和主要街道,打造成立足南宁、辐射东南亚、面向世界的国际性赛事和展示南宁的社会经济、城市面貌和人文风情的城市“体育名片”。
10.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百色乐业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百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体育局、自治区旅游局主办。比赛设有越野跑、山地车、峡谷穿越、天坑速降、皮划艇、漂流、越野技能等项目,全程共200多公里,线路贯穿五台山、穿洞天坑、大石围天坑、黄猄洞天坑、布柳河等当地险峻的地质奇观。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是树立广西新形象,构建和谐社会,振奋民族精神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实施十大体育工程,打造十大体育品牌赛事是实现重振体育雄风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明确职责,把实施十大体育工程,打造十大体育品牌赛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振广西体育雄风的重要职责,切实抓紧抓好。为加强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工作,自治区成立实施重振体育雄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成员包括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民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农业厅、卫生厅、审计厅、外办、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体育局、旅游局、新闻办、侨办、法制办、编办,广西博览局,自治区总工会,团区委,自治区妇联,南宁海关,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负责同志。
(二)明确责任,密切合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工作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逐项、逐条细化量化,明确责任,限时、保质完成各项指标。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统筹安排,保障经费。
为实现重振广西体育雄风、建设西部体育强区的目标任务,必须多渠道筹措资金。要注意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市场运作和社会融资。从2011年起,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前期经费和专项经费,并视需要加大投入。专项经费用于重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备战奥运会和全运会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公共体育服务的职责,将重振体育雄风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公共体育基本设施,保证建设用地,并优先安排建设经费。财政部门组织制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会同重振雄风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经费安排,审计部门要加强专项经费的审计监督。
(四)制定政策,形成体系。
制定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重大体育比赛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改革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参加比赛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励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等18个配套文件,形成支撑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民族体育、体育对外交流、体育基础设施、体育人才、体育改革和体育政策9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政策体系。
(五)完善机制,强化激励。
建立实现公共体育均等化服务水平的激励机制、优秀运动队与后备人才培养一条龙的体育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体育产业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投融资激励机制、培养引进各类人才的激励机制等,形成较完整的激励体系,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完善。
(六)督导考核,奖惩分明。
自治区重振体育雄风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建立督导评估体系,组织多部门定期开展联合督导评估,及时通报督导评估结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住建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市、县(市、区)对口部门的督促与指导,切实落实部门职责。各级政府要把重振体育雄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成效突出的,要给予表彰。对实施本方案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
第三篇: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研究
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研究
摘 要:龙舟竞渡源远流长,通过对广西传统体育龙舟文化进行研究,论述龙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区内开展的龙舟比赛和经贸洽谈会,提出打造“龙舟”品牌,铸造旅游支柱,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设想。
关键词: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龙舟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民族是尊龙奉龙的。在我们的娱乐生活中经常都能遇到“龙”,尤其是龙舟竞渡,其经历之久远,流行范围之广泛都早已为世人所知。可以说,它是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性活动。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在有关龙的诸多传说中,乃至由此而衍生的各种以龙为主题的活动中,龙舟竞渡是一项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形成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项目。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延续至今,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国家体委于1984年做出决定,把龙舟竞渡列为全国的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活动,不仅根据传说和想象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龙的形象,而且也突出地表现了“龙的传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生气勃勃的豪迈气质。凡是观看龙舟竞渡的人,无不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和鼓舞。
龙舟这项富有意义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之所以长盛不衰,形成传统,世代相传,主要由于它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它不仅为汉族人喜爱,许多兄弟民族也非常喜爱,并且成为一些民族节日及文体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龙舟文化的起源和龙舟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广西经济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网上收集、整理有关龙舟文化的资料。
(2)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结果与分析
2.1 龙舟文化的起源
2.1.1 图腾崇拜的民俗文化
“龙”是我们祖先想象出来的一种奇异的神灵动物。对农耕民族来说,天文气象是最重要的,龙便成了作雨兴云的神灵。为了求得神灵保佑,人们在图腾祭的日子(端午节)都要赛龙舟,赛龙舟时还要祭龙。一方面把裹好的粽子投进水里给龙吃(古人认为龙多居住在水中);另一方面,各比赛队还要设香案,设美酒犒劳下江祭龙者(即比赛队员)。唐宋时期,竞渡者还要纹身,如唐代张建封的《竞渡歌》说:“须臾戏罢各东西,竟脱纹身清书上”。竞舟者纹身,目的是使自己象龙子,求得龙神保护,逃脱船翻人亡的危险。达到与龙同娱,讨好神灵的目的,向掌管雷雨的龙神祈求无病无灾、风调雨顺。
2.1.2 纪念前人宣扬忠君爱国思想
以龙舟竞渡来纪念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从而赋予了龙舟竞渡以新的内容和意义,使这项传统的文化体育活动更富有民族性和人民性,更能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吴越交战,勾践败而被俘,在吴国过了三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了昭彰勾践这种坚韧不拨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5月5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二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后世逐划龙舟,作救伍员状。
三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至汉代以来,赛龙舟是为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因为屈原之死与泪罗人祭龙日(端午)正好巧合。从此,每到端午祭龙,人们一边划龙舟,一边唱着哀歌,纪念他们敬仰的屈原。从文献记载来看,最初为纪念屈原的竞龙舟只在汩罗土人中流行,南北朝时发展到南郡、襄阳一些地区。后经唐代文人这样大量的文学渲染,纪念屈原的竟龙舟更是广泛流传。到宋代,龙舟竞渡由民间传入宫中,皇帝也亲自到场观赛,场面十分宏大。众所周知,北宋末年,国势大衰,宫廷想利用龙舟竞渡,宣扬忠君爱国思想,振奋国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是想祈求龙神保佑,国太民安。
2.2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区内开展的龙舟比赛
南宁市自1978年起,每年都组织规模盛大的龙舟比赛。1980年端午节。融安县溶江公社举行了大型的龙舟比赛,有28个男队、13个女队共3300多名运动员参赛,观众达5万多人次,有不少外国来宾和港澳同胞。梧州市最近几年赛龙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桂林市开展较晚,到1985年才恢复中断了30多年的龙舟活动。1984年9月,由横县横州公社江南大队龙舟队代表广西,参加在广东佛山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比赛。1985年7月,广西又派出龙舟男、女代表队共59人赴湖北省宜昌市参加全国第二届“屈原杯”龙舟比赛。
自1984年起,每年自治区体委都举办全区性龙舟竞赛活动,形成了传统。促进了群众性龙舟竞渡的开展,梧州市政府1986年把端午节定为“市龙舟节”,群众性的龙舟活动开展更为广泛。2008年举行的龙舟活动,来梧州市洽谈贸易的广东、四川等省来宾和专程前来会唔的日本朋友与数万群众一起参加了龙舟比赛。
过去只局限于城市的龙舟竞渡活动,近年来已逐渐扩展,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永福、兴安、灵川、资源、贵县(现贵港)、田东、横县、防城、宁明、岑溪、容县等二十个市县都举行过赛龙舟活动,此外,不少乡、镇、街道也举行龙舟竞渡。如1987年北海市回洲镇的东风街、红旗街的渔民和驻岛海军战士联合举行了龙舟友谊赛;防城县的企纱乡、江平镇;地处高寒山区的中峰、梅溪等地都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
1987年,广西5个市和20个县有257条龙舟下水,出现了百龙开江,万人盛会的世界。桂林市对端午节龙舟竞渡活动很重视,当年市政府发出专款建造十二条标准龙舟。当年6月4日在桂林市举行的全区龙舟赛,有13个男女队,观众达10万之多。除市民外,还有来自国内外贵宾及附近各县乡民,人们为了饱观龙舟竞渡的盛景,起早摸黑、扶老携幼,聚集在漓江两岸的桥上、房顶、山头、水中,观看的群众比肩接踵,欢呼雀跃。
现南宁、柳州以及北海等沿江、沿海地区都有农历五月端午赛龙舟的习俗。每逢这一节日赛舟,各船只聚集江面海湾。赛时,舟上人手一浆,竭力戈划,其快如飞,江岸海滩人山人海,全城出动,为胜者获奖旗、衣物、牲口等。南宁市的赛会,还燃放鞭炮助兴,为胜者奖励烧猪;梧州市在赛区举办龙舟节商品交易会,增添节日风采;北海市的竞渡主要由渔村组队,渔民们于赛后还给获胜者开庆功酒宴。当今,这古老的民族体育项目,已展现出枝繁叶茂的风采,洋溢出民族上进的精神。小编国台酒编辑整理http://www.xiexiebang.com/发布
第四篇:争创体育强区工作总结(新)
江宁区体育局创建体育强区工作总结
近年来,江宁区体育局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发展各项体育事业,先后获得“江苏省体育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类荣誉。根据江苏省体育强县创建标准和评定办法,我区申报07年体育强县(区)。现将我区体育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体育组织机构健全、体育事业有序发展
内部组织机构完善。根据江宁区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精神,我局组织机构设置为,局内设有3个科室,即办公室、训练竞赛科、群众体育科,下辖青少年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中心、体育娱乐发展中心以及斯博特青少年俱乐部等4个单位。
社会团体逐年增加。江宁区体育总会现包括老年人运动协会、棋类运动协会、空竹运动协会等12个社会团体,会员人数近4000多名,现还在不断增加。各单项协会常年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达50次以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文体中心正式成立。为确保全区农村体育工作有机构办事,有人员做事,有目标成事,2006年全区9个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全部更名为文体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各中心明确工作职责,并配备专业人员,现江宁农村基层体育事业正向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全民活动异彩纷呈,健身场地逐年增加
群体活动蓬勃开展。为丰富老百姓的日常体育活动内容,我 区每年都开展以健身长跑、全国百家湖冬泳节、全民健身月、9.29步行日活动等为代表的各类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率高的健身活动30次以上。镇(街)、部门、园区相继开展各类综合型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全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已达50%左右。
村村建有体育场地。江宁全区共有2个镇、7个街道、139个村(社区),镇(街)文体中心有阵地、有设施、有队伍、有活动。2006年,我区按省局要求建设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两年任务一年完成,139个村当年完成二类健身点建设,其中 40%以上的村按一类标准建成村级体育健身工程,提前完成任务,获“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我区自加压力,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范围再拓展,全区综合投入700万多,对去年村级二类工程提档升级,全部提升为一类标准,同时,全区219个社区全部按一类标准建设,今年年底前全面达标验收。
打造品牌全民活动。我区积极打造系列群众体育品牌、特色活动,以全民健身月、9.29世界步行日等活动为主线,镇、街运动会全面开展,做到点面结合、全区联动,将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区各个镇、街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全区全年共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30余次,参加活动人次达3万人以上,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以上。尤其是江宁的“全民健身月活动”一年比一年具有特色。现整个活动时间跨度大,活动从6月延续到10月;涉及范围广,为更好地让健身活动深 入到农村,各镇、街道都在各自所在地举行启动仪式,并举办各类利于老百姓参与的健身活动;活动更频繁,全民健身月活动期间,除举办区级乒乓球比赛、老年秧歌舞比赛、机关篮球比赛等各类活动外,各镇街专业体育活动队伍成为主角,带动了各农村体育健身队伍的扩大和活动的繁荣。此外,体育局还组织近20人的专业检测队伍到全区各镇、街对群众进行国民体质测试,开设健身健康知识讲座和运动课堂,把体育活动的最新信息直接传递到基层群众。
社会体育指导员逐年增加。江宁每年有近40人参加各类指导员培训,现全区各类指导员千余名,截止到06年底,江宁共有81.1万人,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2人以上。
三、创新模式健全网络,业余训练成绩显著
训练工作正常有序。我区青少年业余体校有13名教练员、150多名运动员,开设项目有田径、女子垒球、举重、击剑、羽毛球等。每个项目配有专业的教练员,各项训练都根据年初制定的训练计划有序开展。
创造优异比赛成绩。江宁体育成绩显著,截止到目前,江宁区体育代表团每年夺得市级以上奖牌1426枚,其中金牌596枚;向国家、省、市专业体校及大专院校输送各类体育人才204名,其中,10人达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73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创新业余训练模式。江宁业余训练打破传统模式,采用体教结合的新方式,即学习、生活、训练、比赛为一体方式。06年,我局首先将区女垒球队与区高级中学联办,区女子垒球队队员的学习、住宿、训练全部在区高级中学,为此,我局与区高级中学共同投50万元在校区内建设一片垒球场,该场地的建成既能解决运动队平时训练问题,也便于今后承办国内、国际比赛。
创办体育传统学校。我区现有13所学校正式挂牌成为体育传统学校,其中1所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各个学校积极开设业余训练课程,成为区体校坚强有力的后援。
四、举办全区各类活动、承办国际国内大型赛事
江宁区第五届运动会隆重举行。江宁区第五届运动会是历经六年后再次举办的全区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全面展示了全区体育事业七年来的快速发展和辉煌成果,也是全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的一次大阅兵。本届运动会前后历时7个月(5月至11月),共设学生部、成人部、老年人部、高校部、园区部五大组别,比赛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拔河、棋类、女子健美操、老年健身操、田径、游泳、武术、扑克、钓鱼等14个项目,参赛运动员达4573人次,裁判员719人次。截止日前,除田径项目在开、闭幕式期间举行外,其余13个项目全部结束,11月11日在江宁体育中心举行盛大开幕式,组织观众近3万人。
中小学生运动会灵活多样。为普及体育竞赛活动,我区每年都将举办4次以上全区中、小学生单项比赛,不仅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多变,特别是中学生三人制篮球赛,对学生和家长的影响都较大,都强烈要求把此赛事办成全区品牌赛事。国际国内赛事不断。近年来,江宁积极承办国际、国内各类大型赛事,成绩显著。圆满承办十运赛事。2005年,全区动员、上下联动、建设场馆、精心筹备,将十运会2个项目办出特色、办出效应。为办好十运会,江宁区投资8.9亿元新建江宁体育中心,体育设施档次全国同级一流。十运会摔跤比赛期间,组织竞赛616场次,组织观众16场近4万人次;女足比赛期间,组织竞赛12场次,组织观众7场6万多人次。国际赛事接连不断。继十运会后,我区承办了四国篮球赛、俄罗斯舞蹈团交流活动、中美滑冰赛、亚足联等各类国际赛事和活动,全国冬泳节连续承办七届已成为南京市冬泳运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9月18和19日,第二届四国篮球争霸赛又将在江宁隆重开赛。赛事水平和办赛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升。
五、完善体育阵地建设、提升体育经济效益
体育中心全面建成。江宁体育中心投资8.9亿元,占地面积31.13公顷,总建设面积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3万人体育场1座,6000人体育馆1座,游泳综合训练馆1座。2006年,该中心荣获“南京市十佳体育场馆”称号。
城中市民体育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城中市民体育公园是继江宁体育中心建设之后,又一项重要体育阵地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总占地面积56.1亩,总建筑面积21615平方米,其中,地下工程4748平方米,整个项目包括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包括标准足球场一片,足球场四周塑胶健身步道、全民健身带、篮球场2片、门球场2片及市民休闲广场等;全民健身 中心为整幢连体建筑,主楼共5层,总高度31.9米,一楼与地下衔接为体育设施配套用房,二楼为健身中心,三楼为健身中心及乒乓球馆,四楼为篮球馆、网球馆,五楼为办公用房;裙楼共二层,一楼为50米室内标准游泳馆,二楼为羽毛球馆。该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明年投入使用。
人均体育经费逐年提升。2006年,全区人均体育经费达11.73元,2007年上升到13.82元。
六、体彩销售勇创新高、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江宁体育彩票发行势头良好,2006年完成体彩销售2987.19万元,截止目前,全区已完成销售386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3.52%。据统计,江宁体育经费自给率2006年为73.82%,2007年为73.84%。
江宁各项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体育阵地不断增加、群众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异彩纷呈、体育产业稳中有升,顺利长足的进步,在2006全省区县综合考核中得分为82.75,在全省排15位,比2005年上升12位。今后,江宁体育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各类事业的发展,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发挥江宁体育特色,将江宁打造成全省体育强区!
南京市江宁区体育局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广西与东盟体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广西与东盟体育交流与合作概况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广西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体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升温。近年来,双方在体育训练、竞赛、人才以及体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建立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扩大体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训练交流情况
由于地缘相近,我区对东盟体育训练交流主要以越南为主。近年来,越南体育团队到我区从事体育交流的人数达到年均200人次以上,长期在我区集训的运动员、教练员人数也在50人左右。一些曾在我区优秀运动队接受训练或是在我区选派的援外教练员的指导训练下成长起来的越南优秀运动员在东南亚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与此同时,越南奥委会在其优势项目(如跆拳道、拳击等)上对我区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越方也经常派专业技术人员到我区指导训练工作,派运动队到我区共同训练,还邀请相关运动队到越南交流、参加比赛等。
此外,我区还先后选派了一批优秀教练员赴越南、缅甸任教。同时邀请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家体育团队到广西集训,涉及的运动项目有田径、游泳、跳水、摔跤、举重、武术、武术散打、拳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手球、射击、射箭等。
(二)体育竞赛情况
近年来,我区先后举办了中国—东南亚国际围棋邀请赛、南宁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国—东盟拳王争霸赛、中国—东南亚桥牌邀请赛、中国—东盟武术邀请赛、中国—东盟篮球邀请赛、中国—东盟体育舞蹈邀请赛、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东盟各国均积极响应,并派出运动队参加了比赛。此外还先后选派了广西的优秀运动员到印尼、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参加田径、乒乓球、武术、羽毛球等项目的比赛。
(三)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举办情况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是我区举办的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自治区体育局承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五届。2006年首届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于当年10月6日从南宁发车,共25辆车、105人,历经19天,行程1万多公里,穿越了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6国后顺利回国,开创了我国汽车集结赛事史上“路线最长、跨越国家最多、规模最大、人气最旺、宣传力度最大、参赛年龄最高”的六个之最。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以“和谐之旅”为宗旨,以实现“共融、共创、共享”为目标,依托陆上交通连接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打造成一条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文化、体育往来的现代“丝绸之路”,不仅让东盟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东盟各国,铺就了一条中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各国之间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通畅渠道。同时,此赛事途经国家最多、赛程最长,填补了我国汽车运动的空白,并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最有影响力的赛事之一。
举办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可以体现广西实力,为我区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增强信心,同时对广西的体育事业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汽车拉力赛引起了国内主要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视国际、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身处北京覆盖全球的不同介质的媒体,搭建“全媒体连动平台”,以各种形式全方位报道拉力赛。此外,中国体育报和广西各主要媒体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宁晚报、南国早报、时空网等都以不同形式、大篇幅,连续关注拉力赛进程。
(四)体育对外交流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广西与越南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自治区体育局曾多次由局领导率团赴越进行考察与协商。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就运动员选材和训练、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干部学习考察、互派队伍参加对方举办的体育比赛和重大活动等事宜进行了磋商,并签署了部分项目的合作备忘录。
广西与东盟旅游交流与合作概况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5月10日 08:32 来源:自治区外事办 字号:大
中 小
从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旅游合作一直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借助这一重要而又务实的合作平台,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日渐深入,双方旅游合作已初显成效并真正实现了多赢的良好效果。
一、合作机制
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中国与东盟之间在旅游方面已初步建立合作机制。如从2001年开始,东盟与中、日、韩举行“10+3”旅游部长会议,2003年签署《10+3振兴旅游业北京宣言》等。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后,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对话的机会,尤其是与博览会同期召开的中国(广西)—东盟旅游合作论坛等,使中国与东盟之间形成了更多的协商途径,进一步加快了中国与东盟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
二、合作领域
(一)旅游投资合作
目前,广西与东盟在景区开发、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了相互投资开发的热潮。项目涉及旅游资源和景区开发、旅游度假区建设、旅游宾馆、生态农业观光和有关旅游设施建设以及景区的合作经营等。
(二)中越边境旅游合作
1、中越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凭祥口岸经国家公安部、监察部、国家旅游局三部委批准于2009年3月13日正式开通,广西与越南各级旅游部门就中越边境旅游的管理与合作进行了多次会晤,双方在证件办理、通关手续、旅游接待、安全保障、市场管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中越边境旅游管理合作备忘录》。
2、广西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自1997年12月开通以来,累计开航1300余航次,接待中外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亿元。2011年4月13日,广西防城港市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成功试航,成为继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之后中国沟通东盟的海上第二条海上航线。
(三)国际旅游线路开发合作
近年来,广西积极加强与东盟及周边地区的国际旅游交通对接,在完善“新马泰”传统旅游线路的基础上,新开辟了“越老柬神秘之旅”、“中越跨国胡志明足迹之旅”、“中越边境探秘游”、“中越海上跨国之旅”等多条跨国旅游线路。在空中航线方面,依托通往胡志明、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金边、雅加达、马尼拉等东盟各国重要城市的10多条国际航线积极开拓航线客源市场。铁路方面,增开了南宁至越南河内、下龙旅游专列。公路方面,在南宁成立了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开通了至越南河内、下龙、海防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的直达快班。此外,随着广西北海至下龙湾海上旅游航线的日益繁荣,北海市表示将继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共同将该航线延伸至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尼、菲律宾等国的主要海滨城市,打造“海上六国游”线路。
(四)旅游人才交流合作
2008年底广西旅游局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立“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标志着广西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的正式设立,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全面开展旅游合作、进行东盟语种培训、旅游研究和学术、业务交流活动,成为旅游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业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广西充分利用这两个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班,培训了来自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的学员。
(五)旅游宣传推介合作
近年来,广西旅游部门曾多次组团参加在东盟国家举办的旅游博览会或旅游节庆活动,如越南胡志明国际旅游展、越南下龙国际旅游节、越南河内庆祝建城1000周年庆典,柬埔寨吴哥国际旅游展,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马来西亚旅游美食节,泰国曼谷旅游展,新加坡国际旅游展等,并借机在这些国家开展广泛的旅游推介和旅游行业交流。广西还特别举办了两次“走进东盟—广西旅游国际大篷车”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大大提升了广西在东盟国家的知名度,进一步展示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门户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广西还积极开展“请进来”活动,邀请东盟各国媒体和旅行商到广西进行采访和考察,邀请东盟重点旅行商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广西与东盟的旅游宣传推介合作。
此外,东盟各国也加大了在广西的旅游宣传促销力度。2008年,越南与广西共同组织了国际旅游大篷车赴中国广东省宣传推广国际旅游业务,共同宣传“北部湾中越海上跨国游”。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东盟各国都积极组织旅游部门参加博览会的旅游专题展,尤其是各国的“魅力之城”展览都以旅游为主题来展示各国的风土人情,并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展示、推介本国旅游资源和产品,有力地促进了本国旅游业的对外影响。
广西农垦60年辉煌历程
(一)艰苦拓荒不平路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华南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1951年10月15日,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在省农林厅内设立垦殖处,专管广西橡胶生产,广西农垦由此创立。次年1月,华南垦殖局广西分局(简称广西垦殖分局)成立。1953年6月,广西共建成垦殖场106个;同年10月,广西第一个机械化农场——国营西江机械农场在贵县建立。
要种植必先拓荒,要拓荒必先找人。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同志涌向广西农垦:大学院校的师生、解放军工程兵、工人、民工、南下干部、归国华侨等等5万大军组成了“拓荒牛”的第一代农垦人,在到处灌木丛生、野草蔓延、土匪出没的边疆边土上垦荒造田,完成巴西橡胶树24.1万亩的种植,建成了广西第一代胶园。
虽然历经挫折,橡胶不再是广西农垦主导产业;虽然历经 “文化大革命”“共产风”的冲击,造成改革开放前22年全垦区亏损1.16亿元的惨重损失,但“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始终在坚持,并且一代一代地秉承延续着。从杂粮到香茅,从香茅到水稻,从水稻到剑麻,再从剑麻走到甘蔗,广西农垦就这样曲折艰难的一步步爬行。就这样,一年年过去,原来的荒山废地变成了绿色宝地,农垦的国有划拨土地从建场之初的24万亩发展到后来的220万亩,土地所在区域由最初的6个垦殖所扩展到后来的12个市的39个县(区);安置的归难侨累计到了2万多人,安置的库区大石山区移民达到1万6千多人。
汗水浇绿了橡胶苗,也浇肥了甘蔗、剑麻、木薯、茶叶,同时也浇开了清香馥郁的柑桔花、芒果花、荔枝花,花丛中不时会传来农垦养殖的猪牛的欢叫……
(二)改革风雨更兼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作出了“农场管理体制要相对稳定,不能轻易变动,管理体制的重大变动,要报国务院批准”的指示,随后的1979年3月,广西将原下放地、县管理的国营农场第三次收回交自治区农垦局统一管理,并将管理体制稳定下来。
通过调整农业布局、提高工业比重、兴办家庭农场等一系列改革,从1979到1990年,广西农垦年年赢利,累计利润2.864亿元;上交税金2.7219亿元,从而结束了全系统长期亏损局面。
“九五”期间,由于受自然灾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国家紧缩银根的影响,加上农垦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连续5年亏损,累计亏损7.6亿元。到2000年初,企业亏损面84%,资产负债率92.9%,相当部份企业工资发不出,职工没饭吃,处境非常困难。
面对困境,广西农垦重新认识自身优势,跳出农垦来研究、思考农垦的发展:一是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创新中谋发展。其核心是实施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管理,探索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职工、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二是打造专业集团,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把工业从农业、工厂从农场、优良资产从不良企业分离出来,向专业集团集中,先后组建了糖业集团、剑麻集团、茶业集团、畜牧集团和生化股份淀粉集团五个专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为目标,按照产业化、专业化和集团化要求,实施兴建了一批重大项目等等。
通过坚定不移地抓改革,抓发展,抓管理,抓开放,抓稳定,使农垦经济走出困境,逐步步入良性轨道。2004年,广西农垦实现经营总收入65.8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连续四年年均增速超过30%。人均GDP在全国农垦的排位前移了16位,职均收入前移了11位,用2年的时间提前完成“十五”计划,实现了历史的跨越。广西农垦进入了新的跨越发展时期。
(三)勇立潮头唱大风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家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性落户南宁,西部大开发和北部湾经济区开发以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等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广西农垦抢抓机遇,坚持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着力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抓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在全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相比“十五”期间,广西农垦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上实现了“十个翻番”
一是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有力推动农垦发展。2006年,自治区深化广西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下发了桂发(2006)11号和桂政发(2006)29号两个文件,成立了农垦工委,派驻了农垦纪工委,加强了党对农垦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农垦局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设行政管理机构,授予相当于地级市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建设、国资管理等经济管理权限,并对农垦管区内企业税收增量分成、土地开发、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作了相应的政策规定。新的管理体制大大激发了农垦的活力,明显增强了农垦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农垦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全国农垦也引起广泛关注,被认为是农垦体制改革的一次创举。
二是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业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我们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建立了14个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培育了47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打造了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0个广西名优产品。
三是项目建设和投资创历史新高,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360.7亿元,比“十五”累计23.9亿元增加了330多亿元。“十一五”时期,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57个,其中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21个,1000万以上项目315个。
四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农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了明阳、新兴、西江、北部湾4大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产业园区和桂林科技新城高技术软件产业园区以及农场层面的8个工业集中区,吸引一大批企业入园投资,园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共引进企业760多家。2010年,农垦管区实现经营总收入417.4亿元,比2005年增加359.8亿元。实现生产总值167.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1.8亿元。
五是大力开展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五年来,农垦加快海外项目建设步伐,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与东盟10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已在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实施了24个开发项目,正在实施项目6个,累计投入8000多万美元,产业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剑麻种植加工和木薯种植加工等。其中在印尼建设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是我国首批19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第一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
(四)展望未来豪情壮
踏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广西农垦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为抓手,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强支柱产业,做优园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发展战略,打造一批百亿、十亿元企业,推动广西农垦集团向更高层次跃升。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着手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多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使农垦成为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重点推进的产业模式包括: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的糖业循环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木薯淀粉循环发展模式,“猪-沼-蔗”三位一体的畜牧业循环经济,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等。
二是推进整合重组,做强支柱产业。自治区“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新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努力打造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若干个3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及一批亿元工业企业。着力把农垦糖业集团、明阳生化集团发展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加快生态规模养殖和年加工超百万头牲畜项目实施,尽快把农垦畜牧集团打造成为年产值超30亿元的全区畜牧龙头企业,成为立足广西、面向港澳及东盟国家的肉类生产基地。同时,建设剑麻、茶叶生产及加工区,柑橘果品深加工经营项目,水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其他产业重点工程,打造一批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
三是加快开发建设,做优园区经济。“十二五”期间,广西农垦将努力培育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经济园区,若干个总产值超50亿元及10亿元的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并重点打造4个样板示范园区。一是将明阳工业园区建成未来南宁空港经济圈的重点经济园区和“空港新城”生态示范园区;二是将红河工业园区建成广西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将北部湾新加坡产业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将新兴工业园区建成以汽车零配件生产、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示范园区。
四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立足东盟、走进非洲,积极稳妥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完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加快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干法变性淀粉和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项目建设,推进越南、老挝、柬埔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木薯种植和加工、甘蔗良种繁育技术合作、剑麻技术合作等项目。加强与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日本、委内瑞拉、俄罗斯、喀唛隆、埃及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上取得先机,提高农垦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
立足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给广西农垦搭建的新平台,广西农垦向更高的目标、更美的愿景——以建成广西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为目标,以带动千帆竞发为己任,一往无前地驶向日益辉煌的彼岸!
广西农垦与东盟合作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广西农垦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和“立足东盟、走向世界、投资贸易并举”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农垦企业产业发展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持农垦管区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步伐,推进再造一个海外农垦战略,实现新时期广西农垦跨越式发展。
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20多个代表团赴新加坡、缅甸、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柬埔寨、文莱、泰国等东盟国家进行考察、指导、交流和学习,8个工作小组分别在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此外,广西农垦组团连续参加了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广西农垦独立主办了五届农垦东盟合作发展论坛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集中向外界展示了农垦对外合作的新成就,同时紧紧围绕“投资农垦 合作共赢”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经贸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七届博览会上,农垦参展均设独立展厅200-500平方米,参展企业300余家,展品1400多种,组织参会客商近4000人,签约项目200多个,引起了中外企业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工商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目前,广西农垦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分别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马来西亚麒麟阁有限公司已经在农垦产业园区落户投资。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规划设计了广西农垦新兴、北部湾和中国-印尼三个产业园区的规划,广西农垦已成为东盟国家投资的热点。
广西农垦还与东盟国家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外聘或引入了数十位泰国、越南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驻亚洲办事处的木薯及亚热带水果栽培、育种专家和博士,并定期邀请他们都到所进行讲学、交流,指导木薯及水果的研究工作,先后引进了45个木薯无性优良品种(系),向越南推广了澳洲坚果栽培技术、种子种苗以及热作所国家基地研制的干果设备。向泰国大面积推广种植了育成新品种木薯桂热引1号等。
截止到2010年底,广西农垦与东盟国家共签订国际经济合作项目或意向17个,其中正在实施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项目、柬埔寨马德望木薯产业化项目、广西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等“走出去”项目4个,累计投入约5900万美元;东盟国家在管区投资企业1个,累计投资7.2亿元。2010年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约13亿元。
(二)广西农垦“走出去”重点项目
1、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
2007年9月,由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广西参加投标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或国家商务部正式批准。该合作区是中国在印尼设立的唯一的国家合作区,是目前国家批准在境外设立的19个国家合作区之一,也是广西在国家争取到的在境外设立的第一个合作区。合作区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贝卡西县绿壤国际工业园内,距离雅加达市区37公里。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500公顷,计划分二期建设,预计总投资9300万美元。项目自2008年11月启动建设至今,已购买204多公顷土地,完成一期工程的120公顷土地平整,园区边界围墙1.8公里,正在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合作区办公综合楼,累计投入 4692万美元。合作区招商也取得积极进展,现有隆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印尼惠贾工业公司、隆平高科印尼有限公司、三一重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1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意向入园合作投资开发。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项目业主公司与有关客商签订了6个入园招商项目,签约金额合计5700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加大入园企业招商招租和宣传推介工作,争取在前期完成合作区一期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企业和项目在园区落户建设、运营,合作区项目建设运营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计划在中后期启动二期工程300公顷土地的项目开发建设。
2、广西农垦东盟(越南、泰国、印尼、柬埔寨)木薯产业化项目建设
(1)越南归仁木薯产业化项目。项目地位于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仁会经济区B区内,距离归仁市和归仁港均为6公里,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周边地区木薯资源丰富。项目业主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建成集木薯淀粉加工、仓储、物流、种植一体化项目,包括建设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1万吨级物流出海码头、40万亩木薯原料种植基地,预算总投资5142万美元,占地300亩(20公顷)。2010年9月28日广西农垦在越南平定省归仁市举行了广西农垦(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及配套项目开工仪式,现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培训驻外技术管理人员等工作,计划2011年建成投产。
(2)柬埔寨马德望木薯产业化项目。2010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经与项目合作方柬埔寨丰发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和实地考察,在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订了投资项目合作意向书,计划建设集木薯淀粉加工、燃料乙醇加工、木薯种植一体化项目,包括年产3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加工和优质木薯种植示范基地、木薯原料种植基地。2010年11月初,广西农垦组织了项目专家调研小组前往柬埔寨进行项目调研论证,开展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项目。“十二五”时期,计划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等东盟国家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农垦木薯产业。
(3)印尼木薯种植项目和贸易合作。2009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与印尼PT.BERKAT PATONGSON公司签订了木薯种植项目协议书,计划在印尼合作种植优质木薯1.2万公顷。目前,双方已完成种植2000公顷木薯种植示范基地。2010年4月份,双方又签订了木薯种植收购贸易协议,现正在洽谈开展木薯干片贸易合作。
(4)泰国木薯淀粉贸易合作和企业收购。2010年,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公司从泰国进口了5500万美元约15万吨的木薯淀粉;并与泰国荣鹏集团、北大荒集团公司初步达成计划共同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抓紧开展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十二五”时期,计划收购泰国甘烹碧府SKS国际淀粉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木薯淀粉加工厂等东盟国家木薯淀粉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广西农垦木薯产业。
3、广西农垦中缅替代种植合作项目
项目于2006年随自治区党政领导出访缅甸时签订协议,项目位于缅甸北部拉戍地区,项目业主广西剑麻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建设规模为2万公顷农产品种植基地,其中优质剑麻基地和优质木薯生产基地各1万公顷,项目总投资 12382.93 万美元。项目自2007年1月开始实施,至今已种植优质剑麻种苗212万株,完成疏植苗圃500亩、疏植苗36万株和大田种植6000亩,已投入近1000 万元建设厂房和办公楼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购置了农机设备。项目实施后,获得国家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及云南省相关部门重视。2008年4月农业部派人专门实地考察了中缅替代种植项目,云南省瑞丽市海关、商务部门也高度重视,就该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召开了专题研讨会,表示将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实施,共同推进大面积连片种植替代作物,希望通过中缅替代种植项目,促进中缅边境建设。2010年7月,缅甸政府将该项目作为替代种植样板,通过新闻媒体向世界进行广泛宣传。“十二五”时期,广西农垦继续按计划扩大剑麻大田种植,启动优质木薯种植基地建设,适时开展剑麻制品加工项目和木薯淀粉项目建设。
:广西农垦走向世界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5月10日 08:23 来源:自治区外事办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广西农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走出去”发展的号召,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与产业优势,不断加强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东盟市场,为广西农垦优势产业“走出去”开辟了新的通道。目前,我们已签订国际合作项目24个,其中正在实施的“走出去”项目有6个,累计资金投入达8300多万美元。
(一)“走出去”发展是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展为制造业大国,在土地、矿产、能源、人力等资源价格逐步提高的时候,生产成本也跟随急剧的上升,因此为了保持利润的增长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一般有两个途径来解决,一个是开发新的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成本的提高;另一个就是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资金利用率、裁员以及寻找更低的资源价格来降低成本。就一般而言,广西的大部分企业所欠缺的就是技术和产品研发这样的自主创新能力,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情况。在我们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去”就是大势所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虽然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与此同时国外资产和资源价格也是最为低迷的时候,客观上讲正是我们“走出去”发展的最好时机。
(二)“走出去”是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六大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我国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领域的经济活动,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提出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广西“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中也一再强调加大“走出去”步伐,并培育壮大和扶持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龙头企业,坚持境外资源开发与拓展市场相结合,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支持境外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和工程技术承包。广西农垦作为广西农业的国家队,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尤其是在农业和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开创先河,为我们农垦兄弟企业、为广西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开展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三)“走出去”发展是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农垦的必然选择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给广西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博览会的举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大大提升了广西的知名度,塑造了广西包容开放的国际形象,并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动了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广西农垦拥有蔗糖业、木薯生化、剑麻、畜牧、茶叶、水产品、绿色无公害果蔬、天然保健食品等八大优势产业,面对国内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广西农垦,必须坚持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对外交流合作大平台,发挥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立足东盟,面向世界,稳扎稳打,逐步推进,通过再造一个海外农垦来实现广西农垦的跨越式发展。
广西农垦已经连续七届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分别与新加坡胜科工业园有限公司、日本信友国际株式会社、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以及伊藤忠商事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与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裕廊顾问公司等东盟国家知名企业和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了广西农垦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经贸合作交流,并在委内瑞拉、俄罗斯、印尼、越南等多个国家先后实施了多个项目。
广西与东盟经贸资料
广西与东盟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互补,友好往来、互利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交通、能源、投资、旅游、环保、劳务以及内贸等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成效显著。当前,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区域协同、竞相发展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中国-东盟自贸区顺利建设,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深入实施,为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东盟连续多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十一五”期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12.2亿美元增长到65.3亿美元,增长5.4倍,年均增长39.8%,高于全区进出口增速11.9个百分点;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在广西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23.6%上升至36.9%,其中出口比重从28.9%上升至47.7%。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的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45.88亿美元、增长27.1%,进口19.37亿美元、增长45.2%。在东盟国家中,越南是广西最重要的贸易国别。2010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总额51.3亿美元,增长28.7%,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29.0%,占广西与东盟进出口总额78.6%。
二、东盟是广西第二大利用外资来源地。“十一五”期间,东盟在广西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88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5%,累计4.7亿美元(商务部口径),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11.6%。其中,2010年东盟在广西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4家,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3%。“十一五”期间,东盟在广西投资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农林渔牧业、房地产业,占东盟投资广西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4.4%、12.8%和10.2%。其中投资额较大的项目主要有马来西亚MTD公司投资阳朔-鹿寨高速公路(BOT项目)、印尼爱凯尔公司投资的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新加坡威特发公司投资的防城港枫叶粮油加工等项目。东盟成为广西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
三、东盟是广西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十一五”期间,广西对东盟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在东盟的投资项目和设立的办事机构10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增长134%,累计4.2亿美元,占全区对外投资总额的55.3%;对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增长64%,累计2.9亿美元,占全区的20.4%。其中,2010年广西对东盟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对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4亿美元,增长423%。投资合作大项目多、推进速度快、示范带动效应好已成为“十一五”广西向东盟“走出去”的一大特点,广西农垦集团在印尼投资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项目、广西明阳生化在越南投资的归仁木薯产业项目等都是有代表性的重大项目。其中,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已正式开工建设,是中国政府目前在印尼设立的唯一一个经贸合作区,极大地提升了广西对外投资的形象和层次。东盟国家已成为广西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
四、广西与东盟国家次区域合作扎实开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广西积极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等次区域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自2006年广西率先提出泛北合作以来,得到了有关各方领导人的积极回应和普遍支持,泛北合作中方专家组和联合专家组相继成立,泛北合作中方秘书处已在南宁揭牌成立,在一些领域和具体项目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泛北合作已然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自2005年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来,广西充分利用现有合作机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迅速进入角色并发挥作用。广西将“两廊一圈”建设作为广西深化与越南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并以“两廊一圈”为基础推动“一轴两翼”新格局的形成
2009年广西-东盟高层互访情况
2009年7月3日至14日,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为团长的广西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缅甸、老挝三个东盟国家。代表团此次出访,主题明确,使命重大,目的在于落实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在老挝达成的共识,推动到访国与广西共同办好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同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强双边以经贸为重点的多领域合作,携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印尼、缅甸、老挝三国政府对广西代表团来访高度重视,给予高规格礼遇和热情接待。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老挝总理波松,老挝副总理兼外长、中联部长通伦分别会见郭声琨一行,老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坎培出席老挝“六七”学校校友座谈会并代表校友讲话,老挝工贸部副部长乔沙瓦会见郭声琨一行并出席中国广西-老挝企业项目洽谈会。缅甸总理登盛、外交部长吴年温先后会见郭声琨一行,缅甸计划与发展部部长吴梭达出席了广西向缅甸赠送公务用车仪式,商务部副部长昂吞会见郭声琨一行并共同见证博览会招商招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缅甸新闻部部长觉山出席广西电视展播周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外交部长哈桑•维拉尤达会见了郭声琨一行。
2009年3月18日至22日;11月1日至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率广西政府代表团展开东盟合作之旅,出访了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此次出访,柬、马、菲三国高度重视,给予高规格礼遇和热情接待。柬埔寨首相洪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菲律宾副总统德卡斯特罗等国家领导,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等重要地区组织领导人,三国相关部门及地方负责人,以及我驻三国大使等分别拨冗会见代表团一行,并出席相关活动;到访三国主要商协会负责人、商界著名人士等积极行动,在座谈会等场合多方了解广西,热情推介自我。
2009年1月8至10日,缅甸外交部副部长吴貌敏一行4人访问广西。5月6日至8日,文莱工业与初级资源部部长叶海亚率团访问我区,双方就加强在农业、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签署了广西与文莱农业合作备忘录。6月19日至20日,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率代表团一行61人访问我国并顺访我区。双方就加强各领域务实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进一步深化了双方友好关系。9月18日至28日,越南前副总理武宽一行5人访华。11月30日至12月4日,老挝国会副主席赛宋蓬•丰威汉一行9人访问南宁,双方就加强农业、旅游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