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 10-01-27 13:41:00 ]
作者:孟妮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资金的运转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仅就一个铁路局而言,从2005年-2009年,其每年运输经营和更新改造投资的资金流年均可高达260多亿元,可见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几年,铁路将处于发展和建设的机遇期,如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资金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一个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企业
资金风险
成因
控制实践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004年9月COSO(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4个目标、8个要素的基本框架,4个目标即战略、经营、报告、合规,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中央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规范。《指引》中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了重要阐述,即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无论是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还是《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都是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种规范性指引,其范畴要远远大于我们所要研究的资金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是借鉴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的研究,结合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对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资金风险的识别
2.1 从资金流程图分析风险存在的关键点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以铁路局为中心点,铁路运输企业其资金流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资金下拨的流入,即铁道部下拨营运资金和更新改造资金到路局,路局再下拨站段;另一部分为外部资金的流入,主要为运输进款的收入,另外还有少许其他业务收入资金的流入。而资金流出也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进款的上缴;二是对外支付流出的资金,包括支付营运中的工资费用、支付的更新改造款等。
通过对资金流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资金管理中需关注的风险关键点主要有:①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涵盖四个方面的资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对外投资风险、项目融资风险、资金支付风险。②资金结算过程中资金的流入流出。③资金流入流出过程中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系统的风险。
包括:①现金收款的资金是否安全;②运输进款的存缴是否规范,有无被侵占或挪用的风险;③收入的资金是否全额入账,有无形成小金库的风险;④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款是否有成为坏账的风险;⑤账户的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私设账户、违规使用账户的风险;⑥专项资金的支付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挪用、乱投资、违规套现的风险等。
2.2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研讨的方式分析风险成因 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出铁路运输企业尚存的资金风险,我局开展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的内容分四项:①您所了解的近几年铁路系统(或其他系统)发生资金风险的案例有哪些,是何种原因造成的?②从本单位、本系统到铁路局层面,您认为产生资金风险的成因是什么?控制资金风险存在哪些关键点?有关资金业务流程中哪个环节最薄弱、不易掌控?③您认为我局现行有关资金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如账户管理、工资支付控制、大额资金联签等)是否切实发挥作用,不完善或影响执行效果的方面有哪些?④您对于改进现行的资金风险内控制度有哪些建议?目前还需建立哪些内部控制制度?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与资金相关的人员,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即总会计师层面的管理层、财务主管为主的执行层、具体财务工作人员为主的操作层。
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的成因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六类:
2.2.1 外部因素。经济环境变化性、复杂性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营环境及人员构成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变化大,而且交易情况复杂。多种形式的交易从客观环境上造成资金风险增大。
2.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铁路改革的不断加深,我们的管理模式不断改变,也需要内部控制根据实际进行与时俱进。例如路局直管站段、站段整合后规模扩大、异地车间管理规模加大等,都要求内控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2.2.3 主要领导缺乏资金风险意识,缺乏财务常识。在部分案件中,由于单位领导本身不重视学习,对各项财经制度不了解,或是以“不懂财务”为借口,向财务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不重视资金,还导致在特殊重要岗位的选人、用人上考核把关不严,日常检查流于形式。
2.2.4 财务人员中少数人职业道德、法纪意识、财经纪律淡薄等。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自身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思想上存在麻痹心理,防范意识差。既无法防范单位的资金风险,更无法使自己得到保护。
2.2.5 财务人员 “老好人”思想严重,对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不向上级报告,总想把矛盾在财务解决,实质上形成了共犯。如机构人员设置不符合要求、票据印鉴未分开保管、主管人员未定期抽查现金和银行存款、一人办理收付业务全过程、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各层次的审批权限、重大事项集体决、定期轮岗策。
2.2.6 资金管理及内控制度缺少监督制约机制。上级部门缺少监督检查或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内控制度未真正落实时的违规成本低。
以沈阳铁路局为实践的资金风险控制方案
3.1 创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设定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沈阳铁路局注重对全体职工的诚信意识的建立,主要通过三种方法:
3.1.1 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建立以诚信为荣、敬业为荣的内部舆论。沈阳局是在全路第一批设立总会计师岗位的铁路企业,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会计人员的荣誉感,也使财务在指导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沈阳局设立总会计师的三年来,涌现出许多加强管理、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我局通过在网上发布人事工作动态的形式,先后宣传了六位优秀总会计师的先进事迹。
第二篇: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解析
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
摘要:资金的运转不仅关系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与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而仅就一个铁路局而言,从2005年-2009年,其每年运输经营和更新改投资的资金流年均可高达260多亿元,可见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几年,铁路将处于发展和建设的机遇期,如何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资金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一个亟需我们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铁路企业
资金风险
成因
控制实践
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004年9月COSO(美国发起机构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4个目标、8个要素的基本框架,4个目标即战略、经营报告、合规,8个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中央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进行了规范。《指引》中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了重要阐述,即包括以下主要工作: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
无论是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还是《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都是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种规范性指引,其范畴要远远大于我们所要研究的资金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是借鉴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的研究,结合铁路运输企业自身的特点,对铁路运输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资金风险的识别
2.1 从资金流程图分析风险存在的关键点 铁路运输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以铁路局为中心点,铁路运输企业其资金流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向:一是资金下拨的流入,即铁道部下拨营运资金和更新改造资金到路局,路局再下拨站段;另一部分为外部资金的流入,主要为运输进款的收入,另外还有少许其他业务收入资金的流入。而资金流出也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进款的上缴;二是对外支付流出的资金,包括支付营运中的工资费用、支付的更新改造款等。
通过对资金流程的分析,我们认为资金管理中需关注的风险关键点主要有:①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涵盖四个方面的资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对外投资风险、项目融资风险、资金支付风险。②资金结算过程中资金的流入流出。③资金流入流出过程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系统的风险。
包括:①现金收款的资金是否安全;②运输进款的存缴是否规范,有无被侵占或挪用的风险;③收入的资金是否全额入账,有无形成小金库的风险;④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款是否有成为坏账的风险;⑤账户的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私设账户、违规使用账户的风险;⑥专项资金的支付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挪用、乱投资、违规套现的风险等。
2.2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研讨的方式分析风险成因 为了更加全面的分析出铁路运输企业尚存的资金风险,我局开展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问卷的调查的内容分四项:①您所了解的近几年铁路系统(或其他系统)发生资金风险的案例有哪些,是何种原因造成的?②从本单位、本系统到铁路局层面,您认为产生资金风险的成因是什么?控制资金风险存在哪些关键点?有关资金业务流程中哪个环节最薄弱、不易掌控?③您认为我局现行有关资金风险控制的相关制度(如账户管理、工资支付控制、大额资金联签等)是否切实发挥作用,不完善或影响执行效果的方面有哪些?④您对于改进现行的资金风险内控制度有哪些建议?目前还需建立哪些内部控制制度?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与资金相关的人员,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即总会计师层面的管理层财务主管为主的执行层、具体财务工作人员为主的操作层。
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将铁路运输企业资金风险的成因大体上归纳为以下六类:
2.2.1 外部因素。经济环境变化性、复杂性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经营环境及人员构成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变化大,而且交易情况复杂。多种形式的交易从客观环境上造成资金风险增大。
2.2.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铁路改革的不断加深,我们的管理模式不断改变,也需要内部控制根据实际进行与时俱进。例如路局直管站段、站段整合后规模扩大、异地车间管理规模加大等,都要求内控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2.2.3 主要领导缺乏资金风险意识,缺乏财务常识。在部分案件中,由于单位领导本身不重视学习,对各项财经制度不了解,或是以“不懂财务”为借口,向财务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不重视资金,还导致在特殊重要岗位的选人、用人上考核把关不严,日常检查流于形式。
2.2.4 财务人员中少数人职业道德、法纪意识、财经纪律淡薄等。主要体现在财务人员自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思想上存在麻痹心理,防范意识差。既无法防范单位的资金风险,更无法使自己得到保护。
2.2.5 财务人员 “老好人”思想严重,对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不向上级报告,总想把矛盾在财务解决,实质上形成了共犯。如机构人员设置不符合要求、票据印鉴未分开保管、主管人员未定期抽查现金银行存款、一人办理收付业务全过程、不相容岗位未分离、各层次的审批权限、重大事项集体决、定期轮岗策。
2.2.6 资金管理及内控制度缺少监督制约机制。上级部门缺少监督检查或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内控制度未真正落实时的违规成本低。
以沈阳铁路局为实践的资金风险控制方案
3.1 创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设定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沈阳铁路局注重对全体职工的诚信意识的建立,主要通过三种方法:
3.1.1 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建立以诚信为荣、敬业为荣的内部舆论。沈阳局是在全路第一批设立总会计师岗位的铁路企业,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会计人员的荣誉感,也使财务在指导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沈阳局设立总会计师的三年来,涌现出许多加强管理、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我局通过在网上发布人事工作动态的形式,先后宣传了六位优秀总会计师的先进事迹。
3.1.2 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教育及多种形式的活动。沈阳局充分利用会计继续教育这个平台,选择局纪委审计处、法院、检察院这些与财务纪律、财经案件相关的部门,请他们结合违纪违规案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开展警示教育,预防职务犯罪。2007年我们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会计人员严格自律、依法监督大讨论活动”和“学习局长讲话实践活动”。2008年五月份开始在全局财会人员中深入开展“对照春检找差距,双保工作挑重担”主题实践活动。2009年结合铁路系统增收节支开展“财会人员建言献策”活动。
3.1.3 通过案例分析教育、信息通报形式提升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对违法违纪的案件,我局决不姑息手软,不仅严肃处理结果,而且对案件在全局进行通报和分析。仅在2009年,就下发三起违纪事件通报,营造出一个严厉打击犯罪的风险意识,让所有的人知道触犯法律规定的代价有多么严重。
3.2 针对资金风险,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高效有序向前发展的基础。沈阳铁路局通过制定各项关于资金的内控制度,把各单位的行为限定在一定规范的程序之中,在最大程度上控制资金风险形成。尤其是最近一年内,沈阳铁路局相继完善了工资支付内控制度、异地车间支付管理制度、收付款制度等。在2009年开展的资金风险评价检查中,要求从路局层面到基层站段,都要首先对本单位与资金有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一次彻查,对不健全不完善的风险项点立即制定措施。
3.3 通过结算程序严格资金支付监管力度 沈阳铁路局设置有资金结算所,在对资金风险的防范中,局资金结算所对内部开户单位利用柜台,对外部开户单位利用资金监控子系统和银行系统的查询功能,对资金流向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发现违规资金支付,按要求立即向局财务处报告。各单位对局资金结算所质疑的支付,必须及时做出答复。对各单位的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定点加油、印刷品定点印刷的转账支付,严格按照局文件办理,日常业务严格执行大额联签制度和动态报告制度。
3.4 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和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 面对整个资金流程,沈阳铁路局对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包括大额资金联签制度、账户审批及备案制度、建设系统财务监管、建设项目银行存款限额管理、运输收入进款资金安全管理、职工建房资金监管。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做到有侧重的管理。
3.5 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应对资金风险 为加强财务精细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08年1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财务精细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各运营单位实行资金“日计划、日结算”制度。这是铁路局经营管理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资金预算管理的延伸。通过实行资金“日计划、日结算”使我局运营单位对本单位每日资金需求和使用量有了详细记载,使单位各部门、各车间对本部门及车间资金运用有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去执行,作到有效控制支出,合理运用资金。
3.6 通过监督检查通报形式应对资金风险 沈阳铁路局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例如:为加强异地车间收入资金管理,规范职工工资、奖金二次分配及支付行为,路局组成检查组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下发电报,对各单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例如:为了深入了解各单位账户的使用情况,加强对账户的监管,我局对下属单位的账户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单位出具了管理建议书。
下一步工作展望
4.1 对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财务培训。培训应采用全封闭式,内容上主要以各项规章制度、相关内部控制为主,形式上可以采取案教学、座谈研讨、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在学习后要求对本单位进行自查。
4.2 路局成立内部控制检查部门。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是否适当作出评价,以到现场观察、检查、穿行测试的办法检测内控是否足够、是否适当。对各单位的内部监督部门是否切实发挥作用作出评价,对各单位的制度遵守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观察、检查、分析、穿行测试等多种形式共用。所有的一切评价都以打分的形式进行。最终形成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整体环境的综合评价报告,报告中可以包含对关键控制点人员、控制制度的建议的内容。
第三篇:论企业资金管理与资金支付风险控制与防范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论企业资金管理与资金支付风险控制与防范
作者:符群力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与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支付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要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授权体系;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调控能力;严格资金支付管理,创新资金支付手段;保持科学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与资金支付相关的法律审核制度。
【关键词】 企业;资金管理;资金支付;风险防范;措施
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其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快速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不断加强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防范资金支付风险,确保企业资金支付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与支付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资金支付授权体系
在当前国内许多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是实行“一支笔”模式,没有明确的权限与相互制约,财务人员对资金的管理缺乏主动性,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增加了领导随意支配的机会,且部分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层等机构都可以授权支付资金,缺乏明确的职责范围与资金支付授权批准层次。
2、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由于公司股东结构、董事会构成、经理职责不同,财务功能不同,所以其财务管理制度不同。因此,一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没有与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他制度相辅相成,过于粗糙,缺乏可操作性;其次,公司各个机构,特别是财务部门责任范围不明确,出现发生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或责任不清;第三,对公司具体业务缺乏详细分析,没有进行细致的梳理,付款流程过于粗糙,程序不明确,存在越级审批与违规审批现象。
3、资金收支计划管理不严格,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资金调控风险大首先,在当前许多企业中,其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较为粗放或者编制不科学,与企业实际业务经营严重脱节,执行困难;其次,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缺乏弹性,在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企业仍旧选择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这种静态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波动不大的企业。当企业销售量、价格和成本等因素变化较大时,企业资金收入与资金支付不匹配,加大了资金调控与支付风险。加之,多数企业缺乏对资金计划与支付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监督及考核不严,可能导致其流于形式。
4、存在资金支付的依据不充分及大额现金支付现象
一些企业在发生资金支付业务时,仅仅依据资金支付申请,而支付申请后缺乏必要的原始凭证,或支付申请后附有原始凭证,但原始凭证不能够准确、清楚、详细、完整地反映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使得资金支付的依据不充分;其次,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结算手段落后,结算方式不灵活,造成一些企业违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银行结算支付办法》等相关规定,采用大额现金支付货款与工程款。如支票只能在同城使用,而且使用支票采购时,供货方一般会在资金收妥后才会发货,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因此,有些企业宁愿使用现金支付。
5、很多企业现金持有量不够科学、合理,持有量大
多数企业由于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或帐务处理不及时,金融机构结算方式不灵活,服务不到位,使得企业现金持有量大,甚至出现“白条抵库”的现象,这些都加大了企业资金管理风险。
6、缺乏与资金支付相关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一些企业及财务人员由于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对有关资金支付业务,疏于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以及法律风险防范岗位缺失,使得一些资金支付依据没有通过法律方面审查,直接进行支付,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支付风险。
二、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与支付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资金支付授权体系
企业应当依据公司的治理结构与经营管理流程,明确各机构与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权限,特别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同时,明确各个机构、特别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范围,责任范围要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避免有权无责,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
2、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企业应当依据公司股东结构、董事会构成等具体的治理机构,结合其他管理制度,认真梳理业务程序,对每一项业务或事项设计明确的、单一线条流程,按照程序办理,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等情况的发生。同时,不仅要考虑正常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流程,而且应当考虑某些特殊情况出现时应当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处理原已审批事项明显导致企业发生损失,有关人员有权也应当重新报批。
3、加强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调控能力
首先,企业应在对其经营业务进行充分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状况,科学编制企业资金收支计划。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充分发挥资金计划的引导作用,防范资金风险。其次,企业应树立“考核与奖惩是资金计划与支付预算执行生命线”的理念,加强资金计划执行与支付过程的监督与考核,强化资金计划的刚性,提升计划的执行力,使计划落到实处,以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4、严格资金支付管理,创新资金支付手段
首先,企业在发生资金支付业务时,应按照相关财经法规及会计制度要求,完善资金支付的依据,要求资金支付依据应合法、合理、合规,能够清楚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且符合内部管理的要求。其次,企业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银行结算支付办法》等相关规定,创新资金支付手段,灵活采用支付方式,在加强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保持科学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企业应在对其财务状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活动实际状况,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强化对现金的监督和管理,防范现金管理风险。同时,分析建立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使企业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6、建立健全与资金支付相关的法律审核制度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进行,这就不可避免使企业的所有重要决策和经营管理都离不开法律。因此,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聘请专职律师事务所作为顾问,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法律审核,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
总之,资金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产,控制风险高。因此,应加强对其的管理和控制,防范资金支付风险,以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4.[2] 刘明.企业财务通则学习与运用.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4.[3] 成凤艳,孙伟.财务管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7.[4] 王红云,赵永宁.会计法规.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3.
第四篇:加油站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加油站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油站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终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油站资金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资金回笼的源头,资金风险的防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加油站;资金风险;管理
一、加油站资金风险类别
一是内部管理风险。公司内部资金管理相关制度不健全,制度不落实,安全设施不到位,内控失效,导致内部人员能够利用管理上的漏洞为个人谋取私利,是产生风险的原因。加油站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导致行为出轨,也是产生资金风险的一个原因。如,加油站员工不把销售货款及时投币或送存银行,挪用、坐支销售货款甚至携款潜逃等都会增大加油站的资金风险。
二是赊销产生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方式往往成了企业促销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加油站采取定期结算和滚动结算办法,甚至个别加油站直接采取更长时间结算付款的赊销方式,其结果必然是加大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由此导致资金风险的客观存在。
三是资金滞留加油站期间被攻击的风险。营业资金在尚未交存银行在加油站停留期间,各种抢劫、盗窃以及诈骗等刑事犯罪行为严重威胁加油站的资金安全。现金在加油站滞留的时间越长数量越大,潜在的资金风险也越大。
为此,如何保障加油站资金安全,防止营业现金被不法分子偷窃、抢劫成为加油站外部安全防范的重点,如何落实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内部资金管理控制,让内部犯罪分子没有任何可乘之机,成为加油站内部资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中之重。
二、加油站资金内部控制管理
加油站岗位职责分工明确,资金操作管理流程合理、关键控制环节落实,岗位牵制稽核到位,考核与责任追究严密,是做好加油站内部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条件和手段。
1.加油站资金管理部门与责任
加油站资金管理属综合业务管理,需要由公司各级加油站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协作管理,单靠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完全管理到位。
加油站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加油站岗位人员管理、岗位操作规范管理、加油站岗位职业道德培训与风险防范管理、加油站资金安全硬件设施配备与管理、加油站资金安全稽查管理等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加油站资金管理与制度的制定、日常资金管理业务指导及核算员岗位工作业务培训与指导、加油站财务核算工作、加油站资金安全稽查等专业管理工作。
2.加油站资金管理岗位与责任
加油站资金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加油站经理
负责加油站资金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负责加油站日常现金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开展,负责加油站现场各环节资金交接过程监督及保险柜现金保管工作,负责站内资金风险防范设施的完善及站内员工职业道德与资金风险意识的教育学习等工作。
加油站?Y金管理的专业管理人员――加油站核算员
身为加油站员工,核算员接受加油站经理的直接管理,同时在业务上接受财务部门的专业指导和监管。负责处理加油站的日常现金收支、票据的管理事宜,负责加油站营业资金的统计、保管及缴存银行工作,负责加油站各类资金往来台账的登记、往来对账签认、经营信息和销售报表的统计编制等工作。
加油站现场资金管理人员――加油站加油员(或收款员)、前庭主管、核算员、加油站经理
加油员(或收款员)负责加油站现场收款与保管;
前庭主管负责监督加油站现场收款及投币;
核算员负责加油站现场营业现金清点、解缴与核对工作;
加油站经理负责现场资金清点、解缴等工作的组织与审核监督工作。
3.加油站各环节资金管理与责任
营业现金管理。营业现金管理是加油站现金管理中最基础、最复杂的环节,加油站所有岗位都参与并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在现金投入保险柜前,一方面加油员(或专职收银员)要自觉投币,另一方面前庭主管要监督,一旦出现未及时投币带来的资金损失,加油员(或专职收银员)负主要责任,前庭主管负连带责任。
核算员直接负责现金的交存工作,加油站经理负责监督确认款项及时足额交存银行并对自行送存途中的安全性负责。
在日常现金保管中,加油站经理和核算员要落实现金管理措施。加油站经理负责保管保险柜钥匙,核算员负责保管密码,二人共同对已存入保险柜中的现金的安全性负责。
上门收款管理。上门收款管理在于规范整个上门收款过程,界定营业现金从加油站到上门收款人员手中到达加油站对应收入账户之前相关人员的责任。
加油站经理、核算员、银行收款人员共同就交存的款项确认签字。因对银行上门收款人员身份确认有误,导致出现现金被骗等问题,由加油站经理和核算员共同承担责任。
加油站负责执行上门收款服务协议,加油站无权自行通知银行取消或停止上门收款,若因特殊情况需要停止上门收款,必须书面向上级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由上级单位核实后向收款银行出具书面通知证明。若否则因该环节执行控制不到位,出现问题,由涉及的经办人员各自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应收款管理。应收款虽然为加油站未来应收取的款项,但也构成了加油站资金的一部分,在应收款管理中,一方面加油站要按照供油协议为客户加油,另一方面要负责应收款的及时收回。
日常对账与核算管理。日常对账与核算管理是加油站现金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在于核对、监控加油站所有现金的到账情况加油站现金收存安全设施管理。加油站必须配备现金安全管理设施,并建立日常维护管理制度,加强日常检查并登记巡检记录。现金安全设施具体包括:投币式保险柜,普通保险柜,验钞机,防盗门,防盗窗,报警器等。对规模较大营业收入较多的加油站,要配备摄像头等监控系统。
通过对加油站管理及岗位职责的明确,加强对加油站资金管理关键环节的责任监管,建立以“防”为主的制度防线、以“查”为主的控制防线和以“责”为主的追究防线,加强对内部行为主体“人”的控制,减少和控制内部资金事故的发生,降低内部资金管理风险。
三、加油站外部资金风险防范
加油站现金流量大且是开放式经营,为此,为了防患于未然,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对加油站资金安全的硬件投入和环境改善,配备合理的防抢防盗设备,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减少现金滞留,是提高加油站风险抵御能力,快速应急处理,降低损失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为了防止抢劫、盗窃等恶性事件,加油站应采用收款室收款方式,收款室应加装钢制防盗门窗和报警系统,起到阻吓歹徒的作用。加油站应对保险柜放置地点进行科学规划。加油站一般可配备两个保险柜,一个放置在明处,存放少量现金,起到麻痹抢匪的作用,即使遇到歹徒抢劫,可以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另一个保险柜应选择镶入墙壁内或固定地下投币式保险柜,放置在比较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位置,用于存放和保管日常营业现金。加大对加油站资金安全的硬件投入,改善加油站硬件环境是防范加油站外部资金风险的基础。
2.密切银企合作关系,提高上?T收款率,通过和银行签订上门收款协议,明确相关收款流程及收款要求等措施,降低和转移资金交存银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对不能上门收款的加油站,增加资金缴存银行的频率,缩短资金在加油站的滞留时间,是减少针对加油站资金的攻击行为,实现加油站资金安全的重要措施。
3.尽量减少现金销售,从源头上减轻加油站资金安全压力,主要措施是推广刷卡消费,积极推进使用POS结算业务,逐步实现无现金化管理。
4.全面提高加油站管理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加油站管理人员,特别是站长和核算员的综合素质是确保加油站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对加油站站长、核算员及加油员进行包括职业道德、防抢劫预案演练、法制教育等培训工作,增强全员防范能力。
5.建立加油站资金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有效地控制资金风险,以地理位置、距银行距离、上门收款频率、过夜现金量、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现金制度执行情况等作为指标,对各加油站资金安全进行评级,根据对加油站的风险评估结果,将加油站风险等级分为可忽略风险、可容忍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可接受风险等几个级次,有针对性地改进薄弱环节,有选择性地加大对风险较大加油站的监控力度,并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传递、预警机制,防范加油站的资金安全。
加油站作为销售终端,是成品油零售经营的重要阵地,如果管理不到位,形成了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就会增大加油站的资金风险,阻碍加油站的健康持续发展。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无论遭遇外抢还是内盗,只要加油站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就说明企业一定是在资金管理上、相关保障制度以及安全保卫技术手段上还有待提高。只有紧紧抓好加油站的资金管理,才能使成品油销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建立并推广科学的加油站资金风险管理制度和提高内部监督执行力,是保证加油站安全经营、控制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卢雪.加油站资金安全风险评价体系设计及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6):12-17.[2]钱珏.加油站资金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6(30):32-33.
第五篇: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与控制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2-0009-04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形成的原因,梳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七大风险类别,构建了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计量、评价与预警模型,并提出完善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融资租赁 风险控制 风险预警 内部控制
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迅猛,在各领域均有一定规模,逐渐成为主流融资方式之一。然而,我国融资租赁业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风险管理意识总体还不强。本文试图分析当前我国融资租赁业务风险的产生机理,构建一个风险预警模型,使该预警模型切合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实际情况,具有操作性、易理解和可运用,并能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融资租赁业务提供风险计量与风险评价方法。
一、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形成原因
由于融资租赁具有很强的金融服务行业属性,其内在的业务运作特点容易产生风险,也容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产生风险,风险类型也比较复杂。
(一)融资租赁的内在特点容易形成风险。(1)租赁物一般是专用设备,不具有通用性,加上承租人选择租赁物并指定供应商,当承租人不履行合同,融资租赁公司只能采取行使收回权、回收租赁物等措施,租赁物不通用使得租赁公司很难有效处理,容易产生损失。(2)融资租赁交易比较复杂,需要签订多个合同,其中涉及到出租人的有购买合同、租赁合同、担保合同等,所涉法律文书、法律条款越多,产生风险越大。(3)融资租赁的各交易方中,融资租赁公司在履行提供资金的义务后,便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等待承租人到期交付租金,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4)融资租赁的租期一般较长,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融资租赁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年。(5)承租人拥有租赁物的使用权,租赁公司掌握租赁物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
(二)融资租赁的外部环境容易带来风险。(1)融资租赁的承租人群体质量不高,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技术设备陈旧、市场竞争力较差、企业效益不佳,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2)融资租赁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融资租赁起步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3)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给融资租赁业务带来一定风险。在金融市场较混乱的时期,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利率较高,融资租赁公司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因此,融资租赁项目中由承租人承担的租金也较高。(4)融资租赁企业的筹资渠道单一。除了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行金融债券,其他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股本金投入和银行短期贷款。狭窄的融资渠道限制了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资金来源,增加了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5)租赁项目退出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租赁业租赁合同转让不方便,租赁资产证券化市场欠发达,这些缺陷使得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着更高的流动性风险。
二、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种类
由于融资租赁融合了资金融通、产品促销、促进投资、资产管理等多种功能,具有信贷、贸易、租赁的特点,其风险类型也比较复杂。
(一)出租人自身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企业的内部程序、内部员工、内部信息系统,因存在不完善或缺陷带来的损失的风险。融资租赁公司的操作风险主要有超越授权交易、超过限额的交易、内部员工失误或欺诈。
(二)承租人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物权变动风险、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物权变动风险是指在租赁期间,承租人享有使用租赁物、管理租赁物及其他权益,融资租赁公司无法完全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可能带来的风险。承租人信用风险是指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全部义务,给融资租赁企业带来的风险。破产风险是指承租人在租赁期内破产后,租赁物由租赁公司处置后,仍未能获得补偿的风险。
(三)供应商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所有权无效风险、信用风险和专业有限风险。所有权无效风险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由于无法从供货商处取得租赁物合法所有权而给租赁公司带来的损失风险。供应商信用风险是指供应商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给出租人带来损失的风险。专业有限险是指在出租人不熟悉的某些特定领域租赁物件,对这些租赁资产的价格进行判断时,过分依赖供货商的报价而遭受购买价款过高,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四)投资人带来的风险,主要有融资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包括租赁公司因融资成本与租金利率调整方式不同,带来的利率风险、融资期限与租赁期限不匹配的结构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租赁公司资金紧张,资金的供给无法满足公司运作的需求,造成财务上的困境。
(五)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经济寿命风险和技术落后风险。经济寿命风险是指技术进步造成租赁物维护费用增加和使用价值下降,造成租赁物的实际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技术落后风险是市场需求或技术进步所造成的租赁物过时的风险。
(六)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目前融资租赁法制不健全,造成融资租赁各方都无法得到应有法律保护的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国家政治事件的发生,导致社会动荡,引起政策和法规等变化,给融资租赁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
(七)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主要有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出租人从国外购买租赁物,由于汇率变化会对设备实际采购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出租人如果按浮动利率向银行贷款,当市场利率出现波动时,给租赁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
除了以上风险之外,融资租赁过程中还存在采购风险、人才风险、货物运输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三、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一)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与提炼。通过剖析我国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形成原因,梳理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七大风险类别,在充分分析融资租赁企业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等五个维度设计风险计量、评价与预警指标。1.资本充足性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资本充足率是指在租赁交易过程中,融资租赁公司应对支付风险的根本保证,也是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评价融资租赁公司资本充足性的风险定量指标主要有资本资产比率与资本充足率。资本资产比率,指融资租赁企业的资本与全部资产的比重。资本资产比率没有考虑资产的风险差异,该比率越高,抵御风险能力越强。资本充足率,指融资租赁企业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重。资本充足率考虑了资产的风险程度,该比率越高,抵御风险能力越强。
2.资产质量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资产质量是评价融资租赁公司经营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准。评价融资租赁公司资产质量的风险定量指标主要有不良资产比率、资产风险分散率以及租赁逾期率。(1)不良资产比率,指融资租赁公司期末不良资产占全部资产总额的比重。不良资产率越低,企业资产质量越好,风险水平就愈低。其中,不良资产包括逾期融资租赁款、融资租赁呆滞账款和不良投资等。(2)资产风险分散率,指融资租赁企业资金投放的客户集中度。该比率越小,融资租赁企业风险越分散,所承担的风险就越小。(3)租赁逾期率,指融资租赁企业在融资租赁款到期后不能支付且逾期一定时间的融资租赁款占应收租赁余额的比重。该比率越小,融资租赁企业在选择项目以及租赁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越强,租赁资产质量越好,风险水平就愈低。
3.管理能力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管理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保持经营稳定以及谋求发展的内在因素。融资租赁公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董事会、监事会、职能部门管理能力的强弱,已成为评价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经营稳定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融资租赁公司管理能力主要从管理层重视程度、管理层应对能力、制度和方法的完善性等方面考虑,但这些方面没有量化指标和比率,比较难评价,本文通过其他定量指标来评价:资本充足率、租赁逾期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
4.盈利能力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盈利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并不断积累的能力。评价融资租赁公司盈利能力的风险定量指标有很多,本文选择了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利润增长率等三个指标。(1)资产收益率,指融资租赁企业每单位资产可以产生多大的收益。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利用资产带来的效果越好,总资产的收益水平越高,风险水平就愈低。(2)净资产收益率,指融资租赁企业每单位所有者权益可以产生多大的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利用自有资金带来的效果越好,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越高,风险水平就愈低。(3)营业利润增长率,指融资租赁企业营业利润增长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持续盈利能力。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率越高,持续盈利能力越强,风险水平就愈低。
5.资产流动性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资产流动性是融资租赁公司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资金的重要保证。评价融资租赁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定量指标有流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1)流动比率,指融资租赁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重,反映企业的短期流动性。该比率越大,企业短期债务到期支付越有保证,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强,流动性风险愈低。(2)应收账款周转率,指融资租赁企业计算周期内的营业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重,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大,企业回收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愈低。
(二)风险预警指标的权重赋值。在对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赋权时,本文采用专家评价法。通过对一级指标的各“评价维度”和同一“评价维度”下的各二级“评价指标”两两比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其重要性程度。本文邀请了30位融资租赁资深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各维度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并经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级评价指标彼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进行量化,具体分析如表1―表6所示。
(三)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1.风险预警模型。根据上文对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指标选择与指标赋权,可构建融资租赁企业风险预警模型,如表7所示。
具体模型评价过程如下:首先,对各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风险值评价,然后根据对每个维度的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该风险维度的风险值,再对各风险维度的风险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融资租赁企业综合风险值,最后根据综合风险值在风险评估标准中对应的风险级别进行风险预警。
资本充足性维度风险值v1=0.2×v11+0.8×v12(1)
资产质量维度风险值v2=0.6×v21+0.25×v22+0.15×v23(2)
管理能力维度风险值v3=0.35×v31+0.35×v32+0.3×v33(3)
盈利能力维度风险值v4= 0.3×v41+0.5×v42+0.2×v43(4)
流动性维度风险值v5=0.7×v51+0.3×v52(5)
融资租赁企业综合风险值v=(1)+(2)+(3)+(4)+(5)=30%×v1+35%×v2+10%×v3+15%×v4+10%×v5=30%×(0.2×v11+0.8×v12)+35%×(0.6×v21+0.25×v22+0.15×v23)+10%×(0.35×v31+0.35×v32+0.3×v33)+15%×(0.3×v41+0.5×v42+0.2×v43)+10%×(0.7×v51+0.3×v52)
如表8所示,根据综合风险值确定风险级别,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度的评估。再通过各个维度和指标层面的风险情况进行因素分析。
2.指标风险值的评价方法。本文将风险程度划分为五级:风险极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极大。风险级别与风险值对照表如表9所示。
在风险预警实践中,根据金融企业管理办法与融资租赁企业管理实践,对各指标的指标值区间与风险等值进行匹配,建立各指标风险级别、指标值与风险值对照表。在指标评估标准临界值确定方面,若有国际标准,采用国际标准,若没有国际标准,则采用比较确定,可采用我国在金融稳定时的各指标标准,也可采用与我国具有相似经济金融背景的国家在金融稳定时的各项指标标准。在预警模型应用时,通过判断指标值在哪个值区间,来判断风险级别和风险值。
四、融资租赁企业风险的控制机制
(一)优化控制环境。首先,融资租赁公司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融资租赁公司建立分级风险管理机制,董事会、风控委员会与业审委员会,三级分工协作,识别和分析业务风险,构建科学、有效的风险决策体系。股东会、董事会与经理层组成融资租赁公司内部管理者,共同制定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制度规范。公司的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内审机构对公司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立、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治理结构。其次,融资租赁公司要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系统。融资租赁企业应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常设机构风控委员会;建立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业务审核常设机构业审委员会,并通过风险调查与识别、风险评估与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测、风险治理工具、风险与危机处理、培训与指导等一系列方法,有效把握各种风险。
(二)持续风险评估。融资租赁企业要完善风险评估管理和预警管理系统,建立全过程的、动态的项目风险预警、分析、评估和控制机制,包括租前风险防范、租中风险跟踪、租后风险应对等。
租前风险防范,主要手段包括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客户财务信息、信用状况、行业状况、租赁物状况等。针对收集的信息中一些不确定的风险点,应尽可能采取一些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的措施在租赁合同中予以回避,通过法律文本将风险降到最低。
租中风险跟踪,在租赁期内,应密切关注承租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租赁物的状况;关注客户的付款情况,记录客户信用,一旦逾期,需要加大催收力度,尽快解决;动态了解客户的盈利状况、发展方向,有重大变化应及时跟进,定期对租赁物现场检查。
租后风险应对,一旦客户出现信用不良的情况,应积极启动风险应对机制。通过租赁合同违约条款,应对承租人的信用风险和资产使用风险;建立多元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缩短租后风险处置周期,快速处置,减少损失。
(三)强化控制活动。融资租赁公司应该通过风险规避、分散、转移、补偿、抑制与消化等一系列策略来强化风险控制。
风险规避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应根据其管理特点,建立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减少主观判断的因素,加强定量分析承租人的各种信用信息,实时监控,及时评估,动态监控承租人信用等级,以防止承租人信用风险,降低拖欠租金比例。
分散风险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行业选择、行业分散、租赁期长短、租金额度控制、租息率高低等措施分散风险。通过控制行业集中度、控制单体客户合同总额度、控制长短租赁项目占比,以分散风险。
风险转移策略,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过程,将风险转嫁给其他交易对手而保证自己的风险处理策略。
风险补偿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对信用评估减低的项目,采取提高承租人首付款比例、提供租赁项目保证金、提供残值担保、提供抵质押担保等补偿措施来降低风险的策略。
风险抑制策略,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加强对租赁项目的租后管理,动态了解项目的变化,提高风险点发现的及时性,并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策略,主要包括风险预警与风险处理两步骤。
风险消化策略,是指融资租赁公司在风险出现并采用其他策略后,需要通过合理、适当的财务安排来消化风险的策略。这属于项目风险管理后期不可避免的事项,即通过财务安排来应对与消化。
(四)加强信息沟通。信息与沟通是融资租赁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融资租赁企业应改善内部组织沟通现状,并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保障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重视沟通渠道方面的建设。融资租赁企业应丰富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结合行业特点与员工特点,设立会议制度、定期座谈会制度、员工建议制度等沟通渠道,实现沟通渠道的多样性和畅通性。
重视信息系统方面的建设。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快建设信息系统,从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都要进行科学管理,聘用专业信息化人才专门负责信息系统建设,整合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实时采集处理数据、减少冗余,提高效率,大大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性和相关性,从而促进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五)健全监控机制。(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融资租赁企业应改变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的局面,将其设置在董事会下面,受董事会领导。这样的机构设置能够让内部审计部门更具独立性和权威性,能更好发挥监督与评价功能。(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内审部门应在内审工作中不断完善内审工作规范,明确内审人员职责,做到内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内审部门要定期开展内控制度执行审计,对于重要制度或重点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持续改进,确保内控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执行。(3)完善检查与考评机制。检查和考评是融资租赁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审部门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内控检查与考评体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内控制度完整性检查、合规性检查、设计缺陷检查、执行有效性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推进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