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库存风险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企业库存风险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浅析我市供电公司电力物资库存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为规范江苏省电力公司物资管理工作,适应公司“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需要,保障公司电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物资供应,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效益,2008年省公司提出了物资管理“四个集中”原则,即集中招标、集中采购、集中配送、集中结算。构建了“以省公司为主导、以省电力物资公司为主体、以基层供电公司为支撑”的组织体系。
我市供电公司为适应省公司物流配送要求,贯彻“四集中”管理思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梳理流程,高效运作,物资配送工作要围绕“配送零误差,物资零库存,服务零意见”的指导思想展开。物资库存管理包括对备品备件、工程项目暂存物资(含工厂验收寄存物资)、工程项目结余物资、废旧物资等的入库管理、库存管理、出库管理。零库存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物资管理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可以减少库存;可以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可以减少物资的采购价格和手续费用;可以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可以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风险;可以防止存货的老化、变质、淘汰而形成的报废损失。我市供电公司作为县级供电物资企业主要肩负着电网改造、电力基本建设以及年度大修改造所需的物资供应,库存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无法做到真正的“物资零库存”。如何尽可能提高物资配送效率,合理控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又要保障电网建设和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是目前库存管理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一、我市供电公司电力物资管理相关流程
我市供电公司电力物资管理基本流程中,省电力物资公司、省电力公司、市(县)供电公司、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市(县)供电公司项目管理部门、市(县)供电公司生产部门(具体项目)是物资电力物资管理的责任主体。电力物资配送管理的基本流程为,市(县)供电公司上报物资需求计划,省电力物资公司汇总全省物资需求计划集中进行招标,负责将中标通知发供应商,省电力物资公司负责签订供应商合同,供应商根据合同进行生产,向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送货,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验收后与供应商会签到货物资验收单,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将物资配送至市(县)供电公司,供应商会签后的物资验收单与结算发票与省电力物资公司办理结算。物资需求计划以市(县)供电公司项目管理部门为单位负责编制审核上报,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负责全公司计划汇总审核上报,专项物资由相关项目管理部门直接上报上级职能管理部门,并负责同时抄送物资配送中心备案。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是物资管理归口部门,组织实施并指导、监督、检查物资管理的相关工作。物资配送中心根据省物资公司集中采购物资的配送计划,配合省物资公司做好本单位物资配送管理工作。
二、库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⒈物资需求计划准确性问题严重。市(县)供电公司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是贯穿物资管理全过程的主线,对构建规范、顺畅的物流体系,合理控制库存,降低库存成本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市供电公司对电力物资的需求量大,2007年物资需求总计划约2.81亿元,2008年面临4.6亿元物资需求,2009年物资需求达5.2亿元,每年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达两万八千多条。但由于我们对该项工作艰巨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不够细致、不周密,导致物资需求计划不够准确,直接导致物资积压,从而产生库存风险。
特别是工程项目物资供应的系统性要求很高,要求其必须在物资供应方面有高度的保障体系。这种情况下,项目必须保持一定库存,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而若要各种物资均保持充沛的库存,则显然经济效益较差。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的物资部门既要尽量满足零库存管理的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加强采购管理,压低库.存,减少积压,以节约成本,盘活资金,又要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和工程特点,综合考虑项目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运用科学方法,适当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实现动态“零库存”。
⒉“二级库”管理问题严重。各供电公司分布于工区、供电所等生产部门存在很多领用后未及时使用物资,形成了生产部门管理的“二级库”。目前,每个生产部门的二级库规模大小不一,物资编号不一,甚至有的单位二级库物资领用手续不健全,导致部分物资流失。此类库存物资在财务上没有反映,导致库存物资账实不符,缺乏有效监控,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现象。“二级库”还存在许多废旧物资,没有及时处理。
⒊物资配送中心人员偏少,特别是库存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差,岗级工资较低。因库存容量较小,满足不了计划物资、工程退料、废旧物资、拆旧钢管塔等需要入库物资的堆放要求。
⒋公司原先的库存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台账。库存物资的领用是按照物资类型领用,未能与工程项目相对应,无法建立起与省公司需求计划适应的库存台账。
5.仓库位置和库存物资堆放不合理。公司系统仓库在定置化管理、标准化配置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三、对策
⒈强化物资需求计划审核与考核,保证物资需求计划准确。按照省公司的工作流程,我市供电公司可以在四个环节上加强对物资计划正确性的审核。首先是物资需求计划编制上报人员的自身检查,在编制上报物资计划的时候对项目信息、物资信息充分了解,上报的时候不要再出现错误;其次是部门领导的审核,领导应该对本部门(单位)的物资上报情况都有了解,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事情发生;第三,各市供电公司应由基建部牵头组织各需求单位进行内部审核,财务、审计部门对照年度预算项目参加审核。最后,省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每月下旬定期组织对月度物资需求计划进行集中审查确认。重点对项目信息、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需求数量、交货期等进行严格审查,务必保证需求计划的准确性。
工程项目的物资需求计划准确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零库存管理,物资需求计划申报的交货期应结合招标采购和生产制造周期,科学合理地制定,保证交货进度与项目建设进度有机衔接,既能够生产供应得上,又避免因项目滞后形成货物积压和库存风险。因此,项目物资部门应积极配合施工部门做好物资需求计划,防止漏项或多项,为实现零库存夯实基础。
⒉各供电公司取消生产单位管辖的二级库,建立物流服务部门统筹管理的“中心库-应急库”库存体系。各供电公司分布于工区、供电所等生产部门的各类二级库一律取消,由物流服务部门综合考虑物资供应规律、库存服务范围等因素,在生产部门设立应急库,负责物资应急供应,引入超市、便利店管理模式,配置标准货架,确定储备应急物资品种、数量,适时补库,为物资使用部门就近提供物资应急保障服务。中心库应设置于供电公司本部层面,由物流服务部门直接管理,承担主要物资储备任务,并统一办理物资入库手续,根据需要向应急库调拨物资。应急库应设置于工区、供电所等一线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提供超市式库存服务,主要存放应急抢修物资、项目急需物资、工机具,以及一些零星物资。应由供电公司物流服务部门委托应急库所在生产部门管理,物流服务部门应加强对应急库所在生产部门库存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指导、检查和考核工作。应急库根据物资使用部门物资需求,向中心库提报补库申请,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处理接收物资、入库、保管、领料、退料、尾料回收等业务。仓库保管人员和仓库主管应根据库存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审批程序,重点负责应急抢修现场物资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核对领用物资实际使用情况,督促使用部门及时将未使用物资、结余物资、施工尾料退库,杜绝物资在使用部门滞留形成账外物资。
各供电公司物流服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现有二级库物资进行清理工作,于2010年4月20日前,完成所有二级库物资清理退库工作。二级库物资可就近退料至应急库,物流服务部门应组织应急库管理人员将退库物资录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仓储模块已出帐物资项目。
⒊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是本单位物资仓储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制定物资验收入库、储存保养、领用出库、余料退库、库存安全、资料管理以及仓库人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合理配置人员,加强对物资仓储工作的日常管理。
⒋对仓库库区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物资品种、规格等特征确定堆码方式及区位;储物空间分区编号,标示醒目,通道顺畅,便于盘点和领取。仓库物品应分类有序存放,妥善保存维护,要有明显标识注明物资的规格、数量及其所属项目信息、入库信息。
严格办理出入库登记和审核手续,形成明细台账。物资收货入库前必须根据配送单信息进行清点核对,登记入库记录。物资领用出库前必须按照领料单核对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登记发货记录。
物资领用应按需领用,及时用完。对领用后不能一次性使用完,需要过渡存放在生产工区、班组、供电所等库房的物资,应视同二级仓库进行管理,建立二级库存物资台账,由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负责跟踪管理,不得形成账外物资。未使用完的结余物资,领用单位应及时提出退库申请,经实物核对后退料入库,登记退库记录,并按照结余物资管理规定进行处置和再利用。
市(县)供电公司物资配送中心定期组织库存物资盘点工作,核对实物数量与账面数量,编制盘点差
各单位进一步完善仓库硬件设施,配置必要的装卸搬运机具、计量工具和消防设施,切实加强防火、防汛、防盗、防人身伤害等仓库安全管理措施。
各单位抓紧对目前在库物资开展专项清查工作,核实物资归属,督促归属部门及时领用,并按本意见要求对库存物资的存放进行整改。对长期积压的库存物资加快清理,及时处置。
公司将推进应用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仓储物资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全省在库物资的可视、可控,对物资仓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检查。
在起吊和机械操作现场,严格执行安全作业制度,采取安全措施,杜绝一切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对库区的消防器材进行专人定期检查,更换过期的消防器材,严格库区严禁火种制度,杜绝一切火警事故。制订仓储管理互相监督和严格门卫制度,增加仓库技防设施,提高防范手段和措施,对进出车辆和人员严格控制,严肃门卫登记纪律,杜绝失窃事件的发生,确保不发生单件损失货物2000元以上的事件。
2、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上级公司文件精神,严格执行省公司的工作要求和制定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加强内部员工的技术业务学习,结合岗位实际,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业务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电脑操作培训和物资系统管理软件的应用。力争使配送中心每一个员工的技能水平尽快胜任岗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从源头上确保配送零误差。进一步做好物资计划工作,发挥物资计划的龙头作用。积极组织各部门物资计划员的培训,每季度在公司内部举办一次物资管理系统培训,使每一个物资计划员都能熟练掌握计划申报要求。切实做好计划的上报和审核工作,全面保证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及时做好中标结果核对和合同签订的登录工作,主动跟踪工程项目的时间节点,特别是基建、技改等大项目的进度要求,提高合同履行的执行监督力度,配送过程中办理好各种手续并存档。及时递交到货验收单,积极配合省公司做好物资结算工作。继续做好物资配送过程的台账登录和建档工作,明确每一条物资的流转过程和来龙去脉,方便查询查找,实现物资配送零误差。
3、规范管理,优化流程,提升工作绩效
加强考核激励机制,将能力和业绩同时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引导员工重视个人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从而营造一个积极上进、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加强仓储管理,做好库存物资的调研工作,提出调剂利用意见,积极做好库存积压物资的处理工作,强化计划申报管理和领用管理,提高仓储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仓储物资的保管台帐,不断改善仓库现场作业条件,进一步优化现场环境。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物资管理制度,加强二级库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把二级库管理纳入物资配送统一管理中,必要时,开发内部仓储运作的软件,达到仓储工作总体规范运作。调济便捷,物流快捷,管理流畅的目的。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处理管理。根据省公司和宜兴市供电公司废旧物资材料处理规定,继续加大对各部门生产、工程废旧物资的回收力度和提高废旧物资拍卖处理的速度。全面实现物资零库存的目标。
4、以人为本,加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反腐倡廉一直是物资管理方面的首要工作,虽然今年省公司实行了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管理模式,但反腐倡廉的要求不会变,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廉政建设教育,防止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使每个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为上规范,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物资配送中心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安全和稳定。进一步强化优质服务,在物资计划、招标、合同履行、物资配送等各环节上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强化对优质服务的考核力度,切实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树立物资配送部门的良好形象。积极为其它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建立物资信息网页,指导帮助需求部门物资计划上报,及时提供物资招标结果和物资到货信息;及时处理物资配送的问题,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解决物资需求部门和单位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工作责任心,做好各部门物资的催交、运输、工厂验收、到货验收等工作,以确保配送物资的准及时送达,力争服务零意见。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体员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宜兴供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物资保障。
第二篇: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第一讲 企业债权债务成因
第一节 初步认识和理解债权债务
1、什么是债?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他方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称为债务人。
2、区分物权与债权一个人的财产,即可以表现为财物也可以表现为债权。财物和债权的区别就是拥有与应当拥有的区别。这种区别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对物之诉与对人之诉,由此也产生了物权与债权的划分。
3、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发生原因是指引起债的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有:
一、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债发生根据。
二、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之债是合同之债之外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债。
三、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
四、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
五、缔约上的过失缔约过失是指当事人一方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具有过失,从而致使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有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信赖该合同能够成立或生效而所遭受的损失。
六、其他原因除上述六种原因外,债的关系还可因其他法律事实而发生。例如,拾得遗失物,可在拾得人和遗失物所有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实施救助行为,会在救助人和受益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3、债的给付形态交付财物;支付金钱;转移权利;提供劳务或者服务;提交工作成果;不作为。
4、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债的法律内涵企业的债权,具体讲,就是请求特定对方为内容必须是财产或可评价为财产的利益的给付行为。具体对某些企业来说债权反映在财务上最重要的就是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应收票据等。拥有权利并不等于能最终实现权利的内容。因企业之债大多因合同而产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清理和规范企业的债权债务,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规范的市场经济社会迫切需要保证正常的公平的市场交易安全,除了企业自身通过管理的手段、法律的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外,政府、中介组织(如仲裁结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非政府的自治组织(如商会)等,在规范企业的债权债务上,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
第二讲 企业债权债务清理基本措施
第一节 把握债权债务清理思路
一、企业债权债务清理中的问题第一、认清债权债务问题,不是单纯的对方拖欠和资金流紧张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对于债权回收难度大、周期长、坏帐率高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费尽心思采取各种办法来处理,但是很多陷入一个滚雪球式的怪圈,那就是越清理越多,越清理越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存在债权难以回收现象的原因,大多存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环节选择客户存在失误,对于客户还款能力的估计存在失误;
二、履行合同中忽略法律上的关键问题,造成事实上的被动;
三、债权疏于管理,长期没有专人负责,催讨不力,让欠债者感觉不到还款的压力和必要;
四、采用的清收债权的方式不科学,没有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最大的效果;
五、认为继续合作为重,暂时搁置债权,造成越来越多的债权存在;
六、对于债权存在的风险问题防范不够,多次亡羊补牢。
存在大量债权无法尽快回收的同时,企业也习惯通过拖欠其他供应商款项的方式来保持平衡,但是最终发现,债权总是很难收回,而债务却摆脱不掉,并且往往损失会增加。
第二、各种拖欠的模式分析关于债权债务清理各个企业都曾经做过很多方面的探索,通过分析不良债权的现象,也就了解了其他企业拖欠款项的手段,简单描述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一、采用采购、加工、销售分立经营的模式,各自成立法人单位对外承担责任,让企业债务停留在采购环节,并且设立多个采购法人单位,避免短时间内债主蜂拥而止。目前许多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
二、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迫使供应商压低身价进行合作,对结算以及资金占用作出不利于供应商的合同约定,从而合法的拖延付款时间。
三、采用意向式大宗交易做诱饵,针对先期交易拖延付款,让供应商心存余悸,不敢贸然催款。
四、交易中采用各种理由推托付款责任,比如提出各种质量问题和借口,拖延给供应商办理结算的手续和时间,让供应商无法尽快获得有效的催款凭据等。
五、采用善意欺骗方式,多次承诺付款均不予兑现,态度诚恳,行为恶劣。以上为普遍存在的拖欠款项的方式和手段,当然还有其他更多的情况,但大多类同。
第三、针对拖欠形成的原因,应该采取一下措施纠正和预防。
一、对于比较重要的大客户,不能完全听任对方过多的款项积压,定期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价,预估该客户的风险值,并进行严格监控,必要时让对方提供相应的担保和保证措施,避免最终债权落空。事实证明,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其风险防范能力都存在诸多问题,他们往往通过设立多个采购中心,恶意拖延应付款项,让债权人维权艰难。对此,债权人应该严密关注该客户的动向,通过提前准备,从法律上获得有力证据,证明其关联交易和资产转移途径,保证能够绕过其设立的采购中心主张债权,如遇紧急情况,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债权。
二、对于处于不利市场地位的情形,更应该关注客户的资金动态和偿还能力,随时评价其风险指数,不能因为期待将来无法预期的结果而忽视被占用的资金的利益,一旦出现不利因素,应当尽快采取诉讼措施。
三、对于一贯采用引诱方式进行先期交易的客户,要辨别其真实目的,一旦对方存在违约行为,就要据理力争,避免损失扩大。
四、对于故意制造障碍的客户,特别要注意保存各种交易凭据,尽量获取有关交易履行的证明,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避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五、对于那些喜欢用花言巧语骗取信任的客户,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手段,尽快清理。
第四、加强自身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重视对客户的资信评估,强调对于合同的审批,避免履约风险,加强对于交易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注意保存各种交易资料。
其次,对于所有客户建立完善的档案,并随时更新,定期评价客户的履约能力和风险系数,并尽量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其经营变化。
然后,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债权,对于债权进行严格的分类,由专人负责催收,并随时注意收集诉讼所需要的证据和信息。避免到万不得已诉讼时,才发现证据不足。
再次,加强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一旦发现某个环节有问题,及时通报各个部门,避免同样的失误继续存在,杜绝各自为战的状态。
最后,预防为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逐渐让企业走向良性循环的状态,避免债权清理滚雪球式的发展。
第五、充分重视律师的作用律师由于其自身的职业优势,对于企业债权债务管理问题有着独到的看法,注重和专业律师的交流,相互探讨,取得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并注重长期效果,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第二节 准确行使诉讼权利,综合运用法律手段
一、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的十大重点问题:
1、关于债的保全问题(1)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债权人为了保全其债权,而于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得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属于债务人权利的权利。
*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条件:
须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权利并怠于行使其权利。
须债务人履行债务迟延。所谓债务人履行迟延,是指债务人于履行债务的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
须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所谓有保全权利的必要,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害及债权,使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
(2)债权人撤销权,又称废罢诉权,是指当债务人所为的减少其财产的行为危害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全债权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该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撤销权也为债权的保全方式之一,是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减少而致债权不能实现的现象出现。
* 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条件客观要件。撤销权成立的客观要件为债务人实施了危害债权的行为。
主观要件。债权人撤销权成立的主观要件,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恶意。
2、关于非诉讼法律程序问题。
(1)关于公证债权文书。
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七条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对公证机关依法赋子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也有类似的规定。实践中,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签订合同或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可以将有给付金钱、证券内容的合同、协议、借据、欠单等债权文书进行公证,赋予其强制执行的效力。一旦债务人不履行义务,债权人便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毋须再经过法律诉讼的繁琐程序。但是,如果法院认为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可以裁定不予执行。
(2)关于支付令。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法律还规定,如果债务人15日内没有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支付令即发生法律效力,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可见,申请支付令应当是债权人可以选择的清理债权债务快捷通道。如果因债务人书面异议,导致支付令中止执行,也可起到中断诉讼时效的作用。
3、关于企业法人主体变更后的债权债务承继问题。——有变更后的企业承继第一、企业法人合并、分立。——由合并后的企业单独承继或分立后的企业连带承继。
第二、企业法人解散。——公司在申请解散时股东要成立清算组,由清算组承担债权债务的清算。如果资不抵债的,应当申请破产。否则视为有能力承担债务,那么解散后股东有义务承担债务。但时效为2年,超过两年的不承担。当事人在遇到欠款纠纷时,要及时的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的向债务人主张,以免公司解散后,使自己的债权陷入无法实现的危险中。
第三、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被吊销执照的公司依然享有民事主体资格(除非已被注销),只是不再享有经营权,债权人仍然可以向其主张债权,当然诉讼时效仍然为2年。
4、关于债务人下落不明问题。
第一、应在诉讼时效内及时主张权利,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或者说应当从还款期满日的次日起计算,一般不得超过2年。但是,我国法律还规定,即使对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也应受理。受理后查明诉讼时效是否有中止、中断、延长的事由,如果没有则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如果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事由,则应当进行实体上的审理和判决。
第二、债务人下落不明,可适用诉讼时效中止,防止债务人逃债。
如果甲公司没有宣布破产,也没有吊销该企业执照,有没有可供执行或保全的财产,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规定,待甲公司股东或法定代表人出现后及时主张权利,提起诉讼。中间的时间差,应当不计算在内。
如果,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债务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第三、债务人恶意逃债,下落不明的,可以按照诈骗犯罪提出控告,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司法实践中,不少骗子利用合同形式、以公司名义租用地方骗取供应商的货款,然后一走了之,给债权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债务人的行为,已经不是商业上的欺诈和拖欠,而是骗取财产目的的诈骗犯罪。债权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控告。刑事控告受理后,就不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5、关于企业法人的开办人注资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问题。
一是可以追究开办单位的责任。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及所属编制序列的事业单位,凡是向其开办的公司收取资金或实物,用于本机关的财务开支或职工福利、奖励、补贴等开支的,应在收取资金和实物的限度内,对公司所欠债务承担责任。公司虽经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但实际上没有自有资金,或者实有资金与注册资金不符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由直接批准开办公司的主管部门或者开办公司的申报单位、投资单位在注册资金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二是追究出资方的责任。企业开办时出资方一般有开办单位、股东、合伙人等。如果出资者已足额投入,则以企业资产承担债务,不另外追究投资者责任(合伙人除外)。如果出资者没有出资、出资不足或抽逃资金的,应在出资差额范围内追究其偿债责任。
三是追究担保人的责任。企业债务如果有担保人的,应追究担保人的责任,列为共同被告。企业注册资金不实的,还应追究注册资金担保人的责任。
四是追究验资部门的责任。企业注册登记时,其注册资金都要经过检验审核,如果验资部门出于故意或者过失,出具错误的验资报告,给债权人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其中主要包括相关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在民事责任的承担上,应当先由债务人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证明金额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6、关于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问题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不必然消灭。
1.争取债务人自愿还款。超过诉讼时效后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债权人便可接受债务人的清偿而使债权得到满足;债务人在清偿债务后,不得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债权人返还财产。
2.争取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还款协议的,视为对此笔债务的重新确认,债务人的还款意思表示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
3.债务人签收催收通知。例如,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到法律保护。
7、关于多个债权人参与分配问题。
(1)参与分配,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因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各债权人的全部债权,申请执行人以外的其他债权人凭有效的执行根据也申请加入已开始的执行程序,各债权人从执行标的物的变价中获得公平清偿的制度。
(2)参与分配的适用条件a.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须已经对被执行人取得执行根据。通常是确定的判决书b.须申请执行及参与分配的债权均为金钱债权。
c.须有多数债权人对同一债务人的财产进行执行。
d.参与分配有时间限制。
e.债务人仅限于公民和其他组织。
f.须被执行人财产不能清偿所有债权。
(3)参与分配的分配顺序a.从被执行财产中优先拨付执行费用b.优先权人优先受偿(船舶优先权、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优先权、民用航空法规定的民用航空器优先权、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等)
c.被执行人所欠税款d.被执行人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e.申请执行人和其他参与分配的债权人的债权先申请者先受偿;不足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比例分配;普通债权人按比例分配。
* 至于法人的破产分配,依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①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②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③普通破产债权。首先清偿在先顺序的债权。在先顺序清偿完毕后,有剩余财产的,进行下一顺序的清偿。对每一顺序的债权,破产财产足够清偿的,予以足额清偿;不足清偿的,按比例清偿。按比例分配后,无论是否有未获分配的下一顺序债权,破产分配均告结束。
8、关于在执行程序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问题。
(一)被执行主体变更的类型。主要可分为四大类:
1、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和其他组织被撤销、注销、分立、合并的,被执行主体变更为其权利义务的继受人。
2、因被执行人姓名、名称改变导致的被执行人的变更。
3、作为被执行人的个人独资企业注销后,人民法院依规定可裁定执行独资企业业主的其他财产,以清偿企业所欠债务。
4、因清算被执行主体变更为清算组织。
(二)被执行主体追加的类型。具体可分为:
a.对擅自解除冻结款项,或者擅自支付人民法院要求扣留、提取的被执行人收入,或者协同被执行人转移所占有的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标的物,且未在法院指定限期内追回的相关责任人;以及对拒不交出所占有的执行标的物,或标的物毁损、灭失后拒不赔偿的相关责任人的追加。如我院在向甲公司发出协助执行被执行人乙公司工程款人民币500万元的通知后,甲擅自向乙公司支付该500万元,在我院指定的15日内其仍未能追回,我院遂将甲追加为被执行人,责令其在500万元范围内向申请执行人承担还款责任。
b.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因不能清偿债务,而对该企业法人及其其他分支机构的追加。如我院在执行被执行人丙证券公司丁营业部时,因营业部无财产可执行,遂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追加企业法人丙证券公司为被执行人;但丙证券公司现有资产仍不能完全清偿债务,于是又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法再追加了丙证券公司另一分支机构戊营业部为被执行人。
c.对向被执行人负有到期债务的第三人的追加。
d.对作为被执行人的私营独资企业、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企业的原投资人、合伙人的追加。在执行债务案件时,人民法院可在被执行人未被注销但又无可供执行财产时,裁定追加私营独资企业业主或合伙组织的合伙人为被执行主体,以其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债务。
e.对执行担保人或者诉讼保全担保人的追加。
f.对出资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的被执行人的投资单位的追加。
g.对无偿接受被执行人财产致使其不能履行义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的追加。
9、关于出卖人保留所有权的行使问题。
所有权保留是指在买卖合同中,卖方虽已将标的物先付买方,并由买方占有,使用,收益,但在该标的物价款全部付清前,或者当事人之间其他债权债务关系清结前,卖方仍保留该标的物或其加工物及其转售所得之所有权的法律制度。
所有权保留制度避免了传统担保方式要求被担保人提供质押物,抵押物并进行抵押登记或寻找保证人的繁琐,所有权保留制度将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期前享用与出卖人事后收取价金风险结合在同一制度中,兼顾了交易安全与交易迅捷两种价值。(商品房买卖)
《合同法》对风险负担在第142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此规定采用了交付主义,舍弃了传统的所有权主义,因此,在处理所有权保留中的风险负担中应当采用《合同法》的规定,除当事人另有规定除外,所有权保留买卖中,标的物交付后,风险转移为买受人,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汽车买卖合同保留所有权的出卖方承担责任问题也作出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保留所有权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10、关于企业债务重组的问题。
债务重组的积极性在于:可以缓解企业债务危机,增加自有资本,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企业有效益,才有可能降低原有债权人的风险。其消极性在于债务重组后的经营风险,同时,可能助长企业偷逃债务的和赖帐行为。
第三节 树立全面营销观念,运用营销手段清理债权债务
企业管理上的全面营销观念主要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渠道策略,所谓的4P组合,其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差异化的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树立全面营销观念,运用营销手段清理债权债务就要在差异化上做好文章、做巧文章。本律师为差异化营销清欠法总结了十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本律师需要提示的是,债权人自身特点的不同,债务人特点的不同,正是其差异化的具体表现,结合这些特点,企业在清理债权债务工作中,要注意总结和发现这些特点上的细节,在运用营销手段清欠上,从细节入手,合理谋划相应策略,以期事半功倍。
第三篇:中国外债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一、中国 外债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 问题 及其成因 分析
(一)我国外债风险管理微观基础薄弱,外债 企业 风险管理滞后。
由于我国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 金融 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这种模式容易弱化企业对外债的责任约束,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对淡化。据2004年初的权威调查显示,外债企业风险管理状况分为三类:没有进行风险管理的占55%;进行了风险管理,但比例不大、方式单一的占27.5%;进行相对完善管理的占17.5%.本次调查中,约有12%的企业在举借外债时很少考虑外债风险问题;88%的企业在举债时考虑了外债风险,但仅有50%的企业设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外债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原因体现在:
1.企业对外债风险管理意识淡化、重视不够,没有把外债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 内容,对外债进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责任心差,对国际资本市场变化不够敏感。
2.外债风险管理的措施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全面的管理。未能就汇率、利率、币种及外债与企业的外汇收益是否匹配等多个方面统筹考虑,不能达到优化外债结构的目的。
3.外债风险管理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而且和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密切相关,多数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企业财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不足。
4.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由于计划 经济 下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 还没有根本转变,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尚停留在简单的资金往来、会计 处理上,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及风险管理处于起步阶段。运用“借低还高”手段降低外债成本比较直观,较容易得到企业决策层的支持。但对诸如交叉货币掉期等外债保值避险工具的运用及效果就比较难于理解和评价。
(二)外债结构不合理,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债务成本高,客观上增加了偿还外债的潜在风险。
在我国借用外债的来源构成中,主要是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前两类贷款一般都具有援助性质,贷款的特点是利率比较优惠、使用期较长。而国际商业贷款属于一般的国际信贷,利息率由市场决定,通常较高,贷款期限也以中短期为主。因此,若国际商业贷款比重偏大,则势必增加债务成本,增大风险。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政府严格控制商业贷款的增长,但在我国外债中,外国政府贷款所占比重基本没有大的增长变化,而国际商业贷款比重仍然占有主导地位。以2003年为例,国外政府贷款占约13.13%,而融资成本较高的国际商业贷款在50%以上(见表1)。
(三)外债使用效益欠佳,降低了潜在的外债偿还能力。
外债的有效、充分使用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增强其偿债能力。关于外债的利用效率,可以用外债的增长速度与gdp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如果gdp增长速度快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高,偿债能力增强。反之,如果gdp增长速度低于外债增长速度,则表明外债利用效率不高,偿债能力减弱。比较我国的外债与gdp的增长速度(见表2),在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扣除2001年),外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8年,低于gdp增长速度的年份有5年,这说明我国外债利用的总体效率不高,潜在的偿债能力较弱。
(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我国外债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汇率等基础金融变量的波动会导致我国借用外债的单位面临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增加财务成本。这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外债的汇率风险是指对外举债因汇率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汇率风险是通过外债币种结构来传导的。由于外债从举债到偿债之间有一段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变化莫测,因而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根据汇率风险 理论,外债币种结构单一的国家或地区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较大。我国外债主要集中于美元和日元,债务负担的风险分散没有很好地体现多元化原则,美元和日元的汇率变化可能造成债务风险,增加我国的债务负担。尤其是日元债务,因其所占比重偏高,而在我国的出口结汇中比重偏低,近年来日元汇率起伏跌宕,不确定性增加,使我国外债承受了较大的汇率风险。例如,1990年至1992年的3年间,我国共偿还日本政府贷款161.7亿日元,若按日元对美元145:1 计算,折合1.1亿美元,比按借款时汇率折合的0.7亿美元多支付 0.4亿美元,债务负担增加了0.6倍。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受到市场利率波动 影响,使借用外债单位增加财务成本或损失了盈利机会。对于借用外债的单位而言,如果在偿还债务时利率上涨,则浮动利率债务的利息成本相应上升,超出了借债时的成本预算;相反,若利率下跌,固定利率的债务无法享受到利率下跌所带来的利息减少的好处,损失了盈利机会。
(五)债务费金配置机制不合理,监督约束弱化,增大了偿债风险。
由于外债管理体制的多渠道和多部门管理,外债的立项、审批、引进、使用多头进行,各部门的权、责、利没有明确,加上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和信息交换,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缺少应有的监督,形成了外债资金使用和管理的混乱现象。首先是外债申报、审批部门只注重向上级分管部门报项目,跑批件,而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少过问,从而也谈不上监督管理。其次是引进的外债项目,根据不同的部门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专业银行和职能部门的信托投资公司,对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资金使用方向不能进行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有的地方对本地外资引进的数量和项目没有一个明确的统计数字,更谈不上有效监督。再次是项目使用单位对外债资金建设性和非建设性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缺少监督,尤其是对外债资金采购设备的质量和价格缺少了解,也谈不上有效监督。
二、中国外债风险管理和规避的对策
从国外金融风险防范的实践来看,对外债的风险管理必须实行双层风险控制,即政府和外债企业协调配合,双管齐下,灵活的协调外债的借人、使用和偿还,达到“成本最低、适度规模,风险最小、效益最佳,按期归还、保持信用”的外债风险管理目标。
(一)强化外债企业风险监管,提高大中型企业的外债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外债安全是国家整体外债安全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确保对外偿还,对外筹借中长期外债一直实行窗口制,主要由财政部和金融机构对外筹措,然后转贷给企业。尽管对外债务人是财政部或金融机构,但事实上,真正的承贷和还贷主体是企业。在我国的中长期外债中,政府部门、中资金融机构、中资企业承担了80%以上。而政府部门、中资金融机构承担的债务中,除财政部对外发债和银行调整债务结构的少量外债以外,绝大部分转贷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用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一旦企业出现偿债困难,将不可避免地转嫁给银行和财政,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因此,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是当前中国外债风险管理的重点。
第四篇:风险分析及对策
风险分析及对策
项目风险通常包括以下方面: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客户风险、资金风险、配套风险、协作风险.本项目主要潜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
一、政策风险
经济政策风险是指在建设期货经营期内,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致使实际的经济效益与预期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对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应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变化,是指国家经济制度的变革、经济法规和经济政策的修改、产业政策的调整及经济发展速度的波动.从本公司创立来看,公司面临一般企业共有的政策风险,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可能对项目今后的运作产生影响.应对策略:
(1)公司将在国家各项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汇聚各方信息,提炼最佳方案,统一指挥调度,合理确定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
(2)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形成公司的独特优势,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来自公司外部,是公司无法控制盒回避的。随着潜在进入者与行内现有竞争对手两种竞争力量的逐步加剧,我国物流行业具有营运主体多、小、散、乱,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且处于无序状态的特点。因此物流企业为了生存及竞争的需要,会采取“价格战”策略打击竞争对手,因而引起公司产品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收益。
应对策略:
现代市场经济已步入以顾客为核心的3G时代(顾客、竞争、变化),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飞速变化,公司需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实现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包括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络化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推进集团化管理;发展加工中心,强化生产/质量管理等等。
(1)规范内部管理,固化运作流程,实现对经营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和控制,提高企业管控水平,降低经营风险.(2)搭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实现采购、销售、仓储、配送、技术开发、质量、计量集成管理和数据共享,帮助企业科学制定销售、采购、加工和配送计划,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3)财务数据从业务数据自动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提高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资金周转效率.(4)建立科学、实时、准确的成本核算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满足经营分析、绩效考核和管理决策需要.(5)实现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密切顾客联系,科学进行顾客需求和行为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6)实现与供应商流程、数据集成,密切供应商联系,及时掌握资金和订货动态。
(7)实现业务与工作流整合,流程推动业务,提高办事效率。
(8)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单、销售、竞价、状态查询、资金结算。
(9)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组织能力,确保战略实施。
(10)全面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现数据,支持管理决策。
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不同的资本结构而对企业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的不确定影响。财务风险来源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接入资金利息率差额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的大小.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应对策略:
(1)实行严格的资金借贷和运用审批制度,根据公司发展情况和资金市场成本变化,调整资本结构;
(2)使投资项目尽快产生效益,提高资产盈利能力,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对业务收入、业务支出、日常现金等的管理,在保持较高的流动性的基础上,减少资金占用,为公司扩大投资提供现金流;
(4)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构筑和拓宽畅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资金供应建立稳固的渠道,为公司的发展不断输入资金,同时完善公司自身的“造血”机制;
(5)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财务预决算制度;
(6)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规章制度,把可能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风险,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火灾、战争、政策变化、人为事故等。为避免企业在发生意外及其它各种不可抗拒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将在财务预算中拨出专款,购买各种保险以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
四、管理风险
公司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周期,涉及的环节也较多,在这期间如果出现一些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或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较大的变化,公司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可能不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将会大大影响项目的进展或收益。
订单接收成功后,相应在项目管理、资金运筹等诸多方面对合作公司均提出了高的要求。公司内部管理中存在诸如成本控制、人员变动、资金运营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将为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如何减少管理风险是本项目运行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的。
应对策略:
(1)订单接收成功后,吸收具有丰富投资管理、运营管理方面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管理层;
(2)规范公司治理,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股东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3)加强对管理人员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部培训、外部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4)推行目标成本全面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5)倡导组织创新、思想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五、技术风险
大多数成长型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自身问题和技术问题,其中技术问题又是根本性的问题。而人才优势技术的关键,如果企业缺少人才就会使公司生产能力和整理竞争力降低,造成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缺少经验等。最终导致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短,性能不稳定,不能使顾客满意。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应保持人员的稳定性,还需要不断招聘专业人员,维护并开发新技术.应对策略:
(1)拓宽对人才的招聘渠道,主要以网络招聘、招聘会、内部推荐、报纸刊物为主。
(2)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3)向广大客户征求意见,对产品不断进行改进,增强竞争力。
(4)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团队,保持农业技术团队的稳定性.并以分配股权的方式,共同发展。
第五篇:企业员工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员工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压力问题备受关注,压力管理已经是现代管理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本文从压力的产生、现象、影响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压力问题,并从个人和组织两方面入手提出了管理压力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意见。
关键词工作压力压力分析 压力管理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压力正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副产品,伴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而慢慢渗透到每个角落。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在英、美等国,每10 名员工就有1 人处于忧郁、焦虑、压力或过度工作处境之中。工作压力又名职业压力,它在西方被称为“黑色的瘟疫”、职业病的第二大杀手。工作压力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组织的劳动生产率和经营管理,对员工的生活质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针对企业员工压力问题做好压力管理,就企业和员工而言,意义重大。
一、压力与工作绩效
压力问题现在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压力的后果不仅表现在个人的身心健康上,也影响到组织的工作绩效上。一般而言,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可用耶基斯—多德森法则的倒U 型曲线来表示:当压力过小或过大时,工作效率都比较低。当压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效率达到最大值。但当压力超过了人的最大承受能力之后,压力就成为阻力。压力过大会引起员工精神上的过度紧张,情绪烦躁和焦虑,对工作逃避、厌倦,放弃追求,对个人前途失望,严重的会使其颓废甚至丧失工作能力,因此工作效率也就随之降低。压力不足和压力太大都势必起到反作用,特别是压力过大严重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性带来负面影响。
二、目前国内企业员工面临的压力分析
目前在中国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及其员工开始重视压力问题。具体来看,我国现代企业员工面临的主要压力有:角色压力、人际关系、沟通障碍、个人问题。
(一)角色压力
角色是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的一系列特定的行为。在组织中,角色在调整员工行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角色压力主要表现在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超载等方面。如果在工作中角色信息没有清晰的传达给员工就会产生角色模糊压力。例如组织对岗位描述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出现角色定义偏差现象等。同样,角色冲突也是员工面临的压力之一,角色内冲突多是指员工得到了矛盾的信息,这些多表现在多头领导上。而角色间冲突是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如工作中的角色和家庭成员角色的冲突。有时雇主对雇员提出了过量的工作要求,也会使雇员产生重大的压力,这就是角色超载现象。
(二)人际关系
在当今企业,人际关系尤为重要,企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人际冲突和交往厌烦两个方面。人际冲突在企业中比较常见,是由于竞争、不公平待遇、个体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不同或者是暴力冲突。相对于人际冲突来说,交往厌烦往往被管理者忽略。例如一些员工由于白天接触客户太多,回到家里不愿意和家人进行交流,影响了家庭关系,甚至其人格特征都发生了变化。长此以往,对于员工个人,家庭,工作绩效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企业既要求竞争又要求合作协调,如何使员工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恶性的冲突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沟通障碍
信息沟通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中的沟通一般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方
式。向下的沟通容易出现信息膨胀效应,传递环节越多,越容易出现膨胀和歪曲。向上沟通容易出现信息压缩效应。组织中没有效率的沟通会造成许多问题,如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会,造成冲突,从而给员工带来较大的压力。
(四)个人问题
员工的心理问题还包括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比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人格因素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个人的,却是影响员工压力和情绪的重要因素,和员工的整个身心状况相联系,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问题也是由于工作性质造成的,因此需要引起企业的重视。
三、对员工进行压力管理的几点措施
通过对企业员工压力的分析可以知道组织要想针对员工压力问题进行有效缓解就要采取系统的压力管理措施以积极对待压力问题的解决。压力管理一般可以从员工本身和组织两个方面来入手。在解决压力造成的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压力时对员工造成的反应。
(一)员工自身的压力管理 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化解压力是解决压力问题的重要的一环。个体层面的自我调节:(1)生理与心理调节相结合。日常生活中减轻压力的一些方法简单方便经常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早睡早起;同家人和同事共同分享工作生活的快乐;锻炼身体;选择能够放松自身的活动等。同时要配合适当的心理调节,要有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定位,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做到身心调节相结合。(2)提高自身能力。当压力事件来临的时候,理性分析往往会让员工保持平常心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途径来提高自己分析压力的能力;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对工作有前瞻能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要积极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要加强与上级、同事及下属的沟通。
(二)企业组织方面的压力管理
1、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员工压力管理的观念
首先,企业要抛弃员工压力越大、危机感越强对组织越有利的错误观念。在强大的压力状态下,员工大部分的努力都被沮丧、压抑、精神难以集中及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等所抵消,还会产生经常缺勤、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差、以至于会产生辞职的念头等严重后果。所以,组织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压力过大对组织和对员工个人都是弊大于利。其次,要树立组织对员工压力的产生和压力的舒缓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观念。压力的强度和压力的后果都存在个性化的差异,但是压力的产生和压力的削减都直接地与工作和员工能力的匹配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风格等相关。因此,随时关注员工的压力水平及努力保持较低水平的压力状态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2、分析压力来源并关注压力水平,为员工减压
组织要善于识别各种压力来源,制定针对不同压力的应对措施。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一般观察(精神状态、工作热情等)、压力评估(专门的评估手段和评估指标)、个别交谈(抱怨、忧虑、烦恼、紧张等)等监测员工的压力状态,分析是否存在给员工分配任务难易程度不当、工作时限太紧,目标制定过高等问题。根据员工的压力水平和员工的个人情况及时地进行作负荷的调整,及时地帮助员工舒缓工作压力,使员工达到“减负”效果,从而真正做到人事匹配,避免压力过大给员工和组织双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3、帮助培养员工的压力承受能力
对新进企业的员工和原有员工组织进行压力承受能力方面的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对一些压力抵抗力较弱的员工予以更多地帮助和指导。公司平时要注重对公司员工压力抵抗能力的培训,让员工有自觉抵抗和主动缓解压力的意识,提高员工的压力承受能力。
4、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创造良好轻松的工作环境
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意见,让员工更多地参与工作设计和企业管理,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企业管理者的领导风格应是民主开放的;应更多地关
心员工的生活,创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在办公场所内努力营造轻松惬意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柔和的灯光照明、合适的桌椅设计、室内植物绿化等。像美国有些企业办公场所专设有咖啡间甚至是桌球室,让员工短时间内缓解工作紧张情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这都是非常好的创意。
5、关注角色矛盾,尽可能的为员工提供帮助
这里的角色矛盾主要指员工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照顾家庭或家庭成员所需的时间与工作的时间发生较大的矛盾和冲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夫妻共同承担养家的任,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女性而言非常突出,为其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看似员工个人的问题,但它会严重地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管理者除了可以关心员工的家庭情况和员工的需要之外,还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帮助或者说关照。压力管理的措施多种多样,企业可以将压力管理措施系统化。树立压力管理的正确观念,并对压力引起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再针对性的对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人进行压力的缓解和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员工压力问题,对绩效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压力管理问题,国外许多企业采用了EAP(员工帮助计划),把压力管理纳入系统管理中。EAP 已经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包括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职业生涯发展、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等各个方面,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EAP 的实施,对我国的企业有效进行压力管理来说是一项值得学习的引入的措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将EPA引入企业,但是如何更好的实施的中国式EPA 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