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基础知识
1、什么是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由各部门编制,财政审核,政府审定后报人大通过的、全面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
2、部门预算如何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纳入规范化部门预算管理的所有预算单位实行六个统一:统一确认人员编制,统一划分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统一使用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政府采购,统一公共财政收支科目。部门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大预算。基本支出预算,按照统一的工资政策和定员定额标准进行编制;项目预算按照“分类管理、内外明确、零基测算、逐户核定”的原则进行编制。
3、什么叫国库?
国库,也叫金库,是经管国家预算收支的机构。金库或由国家在财政机关内单独设立,或由国家银行代理。在国家财政机关内设立机构的,称独立金库制;委托国家银行办理的,称委托金库制。我国国库是委托金库制,财政金库委托中国人民银行的专设机构代理。
4、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01年3月16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拉开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序幕。我省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到“十二五”期末,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力争再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基本建立适应公共财政发展要求的、比较成熟和发达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5、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哪些账户?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5)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特设专户”。
6、财政收入收缴方式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按照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实施方案》对财政收入收缴管理进行了两方面的改革:一是扩大了财政收入收缴管理范围。二是取消了通过设立过渡户缴款的方式。
7、财政资金支付方式有哪几种? 根据发出支付令的主体不同,设计了两种支付方式:一种是由财政部门发出支付令的支付方式,称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另一种是由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发出支付令的支付方式,称为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8、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支出各有哪些内容?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大宗物品和服务的采购支出、大型修缮和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等;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包括未实行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9、财政直接支付的程序是什么?
预算单位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并通知人行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代理银行支付并进行清算,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划拨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
10、财政授权支付的程序是什么?
预算单位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批准后的限额通知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并通知人行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指令,代理银行通过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拨付到收款人账户,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清算。
11、国库集中支付使用的各类凭证有哪些规定?
《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是财政办理直接支付的依据。
《隆化县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和《隆化县财政授权支付凭证》是县财政局印制的两种财政资金支付的拨款凭证。
《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是一种记账凭证,由县财政局统一印制。代理银行办理资金支付后,开具《财政资金直接付入账通知书》及时送预算单位,作为预算单位记录收到和付出相应款项的凭证。为了简化操作程序,我县将《隆化县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增加第六联,作为预算单位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财政资金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是一种记账凭证,由县财政局统一印制。代理银行收到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下达的《财政资金授权支付额度通知单》后,向相关预算单位发出《财政资金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作为预算单位记录收入的凭据。
12、怎样上报资金用款计划?
财政性资金分月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采取由下至上的编报方式,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总后报送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对预算单位报送的资金用款计划审核后,批复下达一级预算单位和所属基层预算单位月度用款额度。属于政府采购用款计划要单列报批。
13、怎样使用预算资金用款计划?
预算单位根据县财政局批复的资金月度用款计划,属于直接支付范围的计划,向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申请用款,县财政国库支付中心根据批复资金月度用款额度受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属于授权支付范围的计划,由预算单位依据县财政局批复的财政授权支付月度用款额度自行支付资金。
14、哪些行为属于国库集中支付违规行为? 国库集中支付违规问题的几种形式:
(1)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授权到原有的实拨资金账户。(2)违规改变财政预算内资金的用途或使用性质。
(3)违规将财政预算内资金转出专户并转储大额定期存单。(4)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违规发放政策外补贴。
(5)违规提取现金,并以虚假发票大量套取财政资金。(6)代理银行违规划转财政预算内资金。
15、县级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县级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目前我们是参照《河北省省级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暂行办法》执行的。财政专户资金涉及到基本建设、国债资金、城建资金、社保资金、商贸(粮食直补、粮食风险基金)、住房资金等专项资金。
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我们采取了“四集中、三不变、两分开”管理模式。“四集中”:一是集中开户。资金账户开设权明确为国库科,由国库科统一对外开设财政资金特设专户,取消原有的各类资金专户名称,凡各科室擅自开设账户,一经查出,直接追究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责任,连带处罚开户银行。二是集中资金。各类专户资金,由原科室核实后,全部移交给国库科按照专户资金特殊管理规定,实行“集中存储、分类计息、确保需要”。三是集中支付。资金拨付尽可能采取直接支付方式,指标分配、用款计划编制都由归口科室完成,国库科按季分月下达用款计划,支付中心依据支付申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用款人或用款单位。四是集中结算。纳入支付系统运行的专户资金,在资金清算上,我们设置了一个财政特设专户资金结算户,定期根据归口科室下达的指标从对应的特设专户中调入等额资金到结算户,以保每年清算顺利实现。此外,为了保证省厅下拨专户资金方便、快捷,我们又设立一个财政特设专户往来结算总户,要求开户银行接到省拨资金后实时向国库科传送收款单,国库科核实资金类别后,当即将资金拨至对应的特设专户中,并向归口科室出具资金到账通知书。这样,既集中了资金,又方便了对账。“三不变”:即资金分配权不变,资金核算权不变、资金管理权不变。所谓资金分配权不变,就是不改变专户资金分配的原有方式,资金分配仍由归口科室按规定报批程序决定。所谓资金核算权不变,就是资金的拨付听从归口科室指令,资金收支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服从归口科室信息。所谓资金管理权不变,就是归口科室按照专户资金的用途、对象,仍履行专户资金的财务管理和项目跟踪管理的职责,全面掌握本口专户资金运行情况,适时跟踪考核项目资金运行绩效。“两分开”:一是专户资金总账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分开。国库科负责按科室分资金类别以总分类账核算为主,向领导定期提供财政特设专户资金收支存总括情况;归口科室在负责组织专户资金总分类核算的同时,突出明细核算,真实、准确、快捷地反映一个期间各类专户资金运行情况。二是专户资金流量核算与用途核算分开。国库科以核算专户资金收支存总流量为主,而归口科室以核算各项资金的经济用途为主,并考核其绩效。这种既有明确分工,又是相互补充的专户资金核算模式,是符合我县实际的,对提高专户资金管理水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6、什么是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指除税收收入以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授权的单位收取的各种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的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非税收入收缴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两种方式。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取消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开设的财政汇缴专户,实现非税收入直接缴入财政专户。
17、什么是部门决算?
部门决算是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编制范围的各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综合反映,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编制预算,实施科学收支管理的基本依据。凡是反映单位的财政收支、资产负债、人员机构等情况都归于部门决算范畴。
34、再就业资金用于哪些方面?
根据国家出台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央和各级财政安排的再就业资金,主要用于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以及投入劳动力县场建设和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近几年来,县财政局结合县直国有企业的破产清算,大力支持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开办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培训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掌握再就业的技能,并免费介绍下岗失业人员到各类经济实体重新上岗就业
35、下岗失业人员如何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为什么一定要求办理反担保手续?
县直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县财政局已向农行注入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按照相关政策,县直已下岗并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的职工,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其办理程序是:个人申请(提供优惠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单位证明)→填写申请表(登记相关情况)→劳动就业局现场调查(由专人人调查基本情况和偿还能力等,并出具结论意见)→集中研究审批→签订担保与反担保合同→银行发放贷款。目前,县直在办理小额担保贷款时要求贷款人提供一名财政供给的人员作担保,只要贷款人符合申请条件,申请程序到位,且有合法的反担保手续,便可以获得批准。
3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哪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为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其中土地治理项目主要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又分为有偿无偿结合、投资参股经营、贷款贴息三类。
37、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的范围和主要对象是什么?
(1)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主,坚持按区域或灌区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提高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注重提高科技含量,把中低产田改造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2)产业化经营项目。从2005年起调整为“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设施”三类。重点扶持省级和国家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主要项目是经济林及苗木花卉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优势及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县场建设等流通设施项目。扶持的重点产业主要围绕我省我县区域布局规划内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38、财政部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还有必要吗?
财政部门肩负着指导、规范、监督、管理本地区企业财务的重任。在县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1)协调资本的逐利性与政府经济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矛盾。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各类资本的共同特征,也是资本运营的经济规律。但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则需要实现充分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科技进步及产业升级、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多元目标,采取各项宏观政策措施,对经济进行适当的调节。财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运用财政政策,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是协调资本逐利性和政府多重目标矛盾的重要途径。(2)建立有序竞争的县场环境、防范财政风险。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周期发展等问题,对县场经济采用适度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我国社会主义县场经济刚刚初步建立,企业生命周期短暂,人员包袱巨大,债务负担沉重,企业资产质量不高,使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共道义难以为继,潜伏着许多财政风险。必须从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制度入手,着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从源头上整治县场秩序,化解财政风险。(3)完善财政体制,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具有提供社会公共产品、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能。建立稳定、平衡、强大的财政,则取决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在公共财政框架内,首先应当确保建立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通过实施各项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效益,培植财源;其次应当按照公共财政职能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目前一些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解决这些问题事关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政府理应给予财政扶持,并实施相关财政政策逐步加以解决。(4)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县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法》要求公司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公司财务、会计制度,这是企业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不能被税收职能、会计职能、出资人管理职能所取代,企业财务的社会管理职能一旦弱化,必将影响企业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39、新时期财政企业工作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这一大局,构建财政企业工作的四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县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法规制度体系,改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增强财政信息的多样性、有用性和实效性,为宏观调控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四是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40、财政部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工作? 建立财政企业财务评价制度,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当前财政企业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尽管我们目前己建立了内资企业的财务月报、财务年报体系,建立了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制度和财务年报体系,但很不完善,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对企业法人履行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的职责,利用财务管理工具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趋势,监督和保障企业经营按照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是摆在财政部门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
财政部门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必须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建立企业财务评价制度和系统,跟踪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检查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信誉。一方面满足投资者对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和社会公众的需要,另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防止企业经营失败。财政部门企业财务评价主要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财务信誉和社会贡献,评价结果以一定形式向社会发布。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治理经济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41、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有哪些种类和特点?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大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纲要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给予贴息,重点支持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新型化工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二是支持企业产业技术研究和重大新产品开发;三是科技三项费用,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其扶持方面不是以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以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资金具有无偿性,只要按照用途使用,无须归还。但财政部门实行各类财政资金的预决算制度和追踪问效制度,实现对财政资金管理的全过程监控;组织开展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
42、财政部门在支持国企改革中如何履行职责?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实现“三个退出”,解除政府的无限责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财政部门在企业改革中责无旁贷,参与全过程。财政部门除落实财政兜底资金外,在履行职责中要把好四个方面的关口:一是财产评估关。组织对企业的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做好财产评估报告的备案、审查工作。二是资金使用关。规范职工安置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保护职工的利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三是财务监管关。加强对企业改制、企业破产过程中的财务监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四是资产损失的审批关,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把关。
43、目前建设项目“四制”指什么?
按照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近年来,在投资领域相继实行了以项目资本金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以上四项制度简称为“四制”。
44、基本建设项目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有哪些?
基本建设项目细化预算将基本建设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划分为项目前期费用、征地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等购置费、其他各种费用。
项目前期费用指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前发生的管理性支出,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费、勘察设计费和其他费用。
征地费指项目建设单位办理征地、拆迁安置等发生的支出,包括土地征用费和迁移补偿费。建筑工程费指构成建筑产品实体的土建工程、建筑物附属设施安装工程和装饰工程支出,包括土建工程费用、建筑物附属设施安装工程费和装饰工程费用。
安装工程费反映各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热力设备、化学工业设备等专业设备安装发生的支出。设备等购置费指项目建设单位购置的各种直接使用并能够独立计价的资产发生的支出,包括设备购置费、房屋购置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购置费、其他购置费。
其他各种费用指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期内发生的不能列入上述项目的其他各种支出,包括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招标费用、监理费、其他费用。
45、在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有哪些要求? 财政部门必须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并按照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确定的建设内容和工程建设进度拨款。
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核定的支出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建设资金,对建设项目中的其他资金要及时落实到位;按时报送基建支出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或挪用基本建设资金的部门和建设单位,财政部门有权停止拨付财政资金。50、财政部门在基本建设活动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财政部门在基本建设活动中的主要职责是: 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②制定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③编审下达财政性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报建设单位年度基本建设财务决算;
④组织调度财政性基本建设资金,根据基本建设程序、年度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年度投资计划及工程进度核拨资金;
⑤参与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概、预算及标底审查,负责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结算进行审查;
⑥监督检查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⑦办理财政性投资建设项目的大宗材料及设备政府采购; ⑧审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参加项目竣工验收等。
60、什么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产权登记如何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指各级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等产权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资产产权关系的行为。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申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单位申办产权登记,首先应当按规定填写相应的产权登记表和报送产权登记申请书,并提交相关的文件、资料;其次,必须报请主管部门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第三,产权登记机关(财政部门)收到单位提交的符合规定的全部文件资料后,应于15个工作日内做出核准产权登记或不准予产权登记的决定。61、什么是行政事业资产处置?
行政事业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注销产权和国有资产“非转经”的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经营性国有资产等。
62、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是什么?
行政事业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按照现行制度规定是由财政部门审批,数额较大的由财政部门报政府审批。审批的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出处置申请报告和相关文件、凭证及资料,报送主管部门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再报送财政部门核实审批,下达批复通知书,其中,数额较大的还需报送政府审批后再下达批复通知书。63、什么是非经营性资产?什么是“非转经”?
非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完成国家行政任务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需要而占有、使用的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以自营、出租、出借、投资等形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简称“非转经”。
64、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的审批程序是什么? 一是单位申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可行性论证,办理申报手续、填报申报审批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二是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项目,核实资产并出具有关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对申请报告的批复,法人代表任命书,对申报单位提供文件、材料的审查意见及其他需要出具的文件材料等。
三是财政部门批准。同级财政部门根据申报单位和主管部门提供的文件、证件及材料,按规定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转经”行为,同时,办理资产划转和产权登记手续。65、什么是资产评估?
资产评估是指在县场经济条件下,由专业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适用原则,依照法定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行为。
66、资产占有单位发生哪些经济行为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对占有单位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经济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将其分为“应当评估(或称法定评估)”和“可以评估”两类。之后,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法定资产评估范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县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新的经济行为日益增多,资产评估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原有的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02号)精神,财政部出台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对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发生的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经济行为重新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对法定资产评估的范围进一步予以明确。与国务院91号令相比,这次改革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特别是将影响国有权益变动的相关非国有资产的评估纳入了法定评估范围,这是一个突破,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第3条,占有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①整体或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②以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 ③合并、分立、清算;
④除上县公司以外的原股东股权比例变动;
⑤除上县公司以外的整体或者部分产权(股权)转让; ⑥资产转让、置换、拍卖;
⑦整体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 ⑧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事项。同时,《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第6条规定,占有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相关非国有资产进行评估: ①收购非国有资产;
②与非国有单位置换资产;
③接受非国有单位以实物资产偿还债务。67、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资产评估与清产核资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二者一般都需要对资产进行清查,并重新确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使之账实相符。对资产进行评估时,清查资产是其价值评估的基础,但二者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作主体不同。清产核资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国家统一组织实施的,一般由政府财政部门组织,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等共同完成;而资产评估则是由独立于企业、政府部门以外的第三者,即有法定资产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一般以劳务合同方式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县场性的一面。
二是工作任务和目的不同。清产核资主要是资产清查、产权界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和资金核实,目的是为企业经营者、所有者提供资产价值存量信息,服务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而资产评估是在特定目的下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对资产的现时公允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服务于经济行为涉及的资产所产生的当事双方或有关权益方。三是工作内容不同。清产核资中的资产价值重估主要针对固定资产,对需要进行资产价值重估的固定资产范围以及不进行重估的资产种类,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资产评估则可对所有种类的资产进行评估。
四是确定资产价值的方法不同。清产核资中的资产价值重估是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重估标准目录和规定的方法进行的,其方法主要有物价指数法、国家定价法、重置成本法及汇率调整法;资产评估是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资产评估的法律、条例来进行的,资产评估方法包括重置成本法、县场法、收益法。
68、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的关系是什么?
资产评估与财务审计是现实经济生活中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财务审计又分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这里是指社会审计与资产评估的区别和联系。两者区别在于:
一是依据的原则不同。社会审计所依据的原则是真实、合法、有效,关注重点是企业财务处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和其提供的有关会计报表是否真实、合法;资产评估依据的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原则,即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原则,另一方面是经济原则,即贡献原则、替代原则和预期原则,关注重点是企业资产的现实状况。
二是目的不同。社会审计是就资产论资产,遵循会计处理上的历史成本原则,目的是通过审查验证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劣和对社会贡献的多寡;资产评估则是就资产论权益,资产评估反映资产的效用,并以此作为取得收入或确定在新的组织、实体中的权益依据,目的是为资产的交易和投资提供公平的价值尺度。
三是所采用的时间不同。财务审计的时间是一个会计期间,分年度、季度和月份;资产评估采用的时间是某一基准日。四是执业人员不同。社会审计是由注册会计师来完成的,其业务范围是与审计验资业务相关的活动;而资产评估是由注册资产评估师来完成的,其业务范围是资产评估和与资产评估业务相关的咨询服务。
资产评估与社会审计的联系:在业务方面,资产评估中采用的大量企业财务信息来自于社会审计机构提供的审计报告资料,而审计也需要关注资产评估报告提供的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意见;在机构性质方面,社会审计和资产评估都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在服务对象方面,两者服务的对象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主体。
69、组织和开展资产评估工作一般要经过哪些阶段? 组织和开展资产评估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选聘资产评估机构阶段。占有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并与选定的资产评估机构签订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二是当事双方准备阶段。选定资产评估机构后,占有单位和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分头进行准备工作。资产评估机构要拟定资产评估计划,资产占有单位要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和资产自查工作。三是资产评估现场工作阶段。资产评估机构进驻资产占有单位后,要指导占有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对占有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占有单位要做好有关配合、协调工作。资产评估机构要对委托评估的资产进行核实和鉴定,收集现场资料。四是评估估算和评估汇总阶段。资产评估机构在占有单位的各项现场工作结束后,要根据现场勘察的情况和取得有关数据资料等进行评定估算和评估汇总工作,得出初步的评估结论。五是出具资产评估报告阶段。资产评估机构得出初步评估结论后,还应就评估工作的总体情况进一步向资产占有方及有关各方进行交流沟通,核实无误后出具正式的评估报告。70、我国有关资产评估的法律规范主要有哪些?
自1991年以来,资产评估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管理力度也逐渐加大,国家从不同角度对资产评估进行了规范。目前,涉及资产评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可分为三类:(1)由国务院及评估主管部门制定的专门性评估规范。199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确立了我国资产评估管理的基本规范,标志着资产评估行业纳入法制化管理范畴。十多年来,以91号令为基础,评估主管部门单独或与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共计70多件,覆盖了评估项目、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及操作规范等各个环节,主要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等。除此之外,有些地方省县也制定了一些评估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如《河北省资产评估管理条例》等。(2)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资产评估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7条规定:“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第24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第80条规定:“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为股份。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第165条规定:“公司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申请批准发行公司债券,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四)资产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28条规定:“拍卖国有资产,依照法律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需要评估的,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拍卖标的保留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11条规定:“对货币以外的出资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61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县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所出具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规定:“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超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的,应当由国家或者省级科技管理部门认定,经依法登记注册的评估机构评估价格。”(3)国务院有关文件中关于资产评估的规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国办发电〔1994〕12号)中规定:“转让国有企业产权前,必须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的规定,对包括土地使用权在内的企业资产认真进行评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审批外商投资企业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办发电〔1995〕35号)中规定:“在与外商合资、合作或向外商出售国有产权前,凡涉及国有资产权益的,都必须按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对国有资产进行认真评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若干城县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中规定:“企业破产财产处置前,应由破产清算组委托具有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证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发电〔1998〕4号)中规定:“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必须经过严格的资产评估和审核,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资产评估结果要经承担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部门确认。„„国务院承担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要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做好改制企业的资产确认和评估工作,严禁将改制企业的国有资产人为低估和无偿量化分配给个人。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有合法的资格认证和开业证明,要真正办成公平、公开的社会中介组织,依法评估、严格自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01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评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102号),取消了对国有资产评估项目的立项确认审批制度,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财政部根据国办《通知》制定发布了6个配套文件,即《国有资产评估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财政部令第15号)、《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财企〔2001〕801号)、《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抽查办法》(财企〔2001〕803号)和《资产评估工作底稿编制规则》。今后,有关国有资产评估工作除依据国务院91号令外,将主要遵循国办《通知》及相关配套文件,这标志着我国资产评估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7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违反资产评估管理法规,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的有关规定,占有单位发生法定评估事项时,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如实向评估机构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执业;同时,占有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申办核准或备案手续。如果占有单位违反上述规定,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占有单位向评估机构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评估机构串通作弊并导致评估结果失实的,由财政部门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31条的规定予以处罚。占有单位有下列违法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令第14号)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①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②应当办理核准、备案手续而未办理;③聘请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评估机构从事国有资产评估活动。占有单位有前述第③项情形的,财政部门可宣布原评估结果无效。同时,财政部门对占有单位进行上述处罚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建议其上级单位或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2)刑事责任。占有单位以虚假评估报告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虚假出资、发行股票或债券,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58条、第159条、第160条追究个人或单位的刑事责任。占有单位(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循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69条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占有单位因违法行为给评估机构或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72、财政机关行政执法依据有哪些? 财政机关行政执法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河北省行政执法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73、县财政局是如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的?(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湖北省行政执法条例》规定和隆化县人民政府有关要求,县财政局机关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局属二级单位(县会计管理局、县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县财政监督局、县政府采购办公室、县农税征收处、县水利基金征收管理办公室、县会计核算中心、县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委托执法单位,由县财政局法人向所属二级委托执法单位负责人授权,明确委托事项、权限和期限、签订责任书。委托机关对受委托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并承担其法律责任。
(2)局机关和所属二级单位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主动亮证执法,不具备《河北省行政执法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人员一律不得代表县财政局行政执法。对授意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执法,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3)局机关科室和所属二级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执法,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执法必须两人以上,一人不得单独执法。执法人员应按照《隆化县财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职权范围行使职权。
(4)局机关科室和委托执法科级事业单位,在行政执法中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由法规税政科审核后报分管局长或局长审批;副局级委托执法单位,在实施检查处罚过程中,其检查通知、检查报告由该单位负责人审批。处罚告知、处罚决定由具体执法单位领导提出处理意见,送局法规税政科审核后,报县财政局分管局长或局长审批。法规税政科具体审核其程序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所用法规条款是否适当。
(5)局内各单位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必须告知被处罚的当事人具有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权利。局法规税政科组织县级财政听证和负责全县财政系统行政复议工作。
(6)凡财政行政执法中检查出的税案和行政处罚案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盖隆化县财政局公章。局机关科室和所属二级单位的行政公章,按法律规定不得用于行政处罚工作。74、什么是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指执收执罚部门依法依规取得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财政部门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财政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或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核拨给执收执罚单位使用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75、什么是收缴分离、罚缴分离?
收缴分离:指执收单位依法依规取得行政事业性收费时,不得直接收缴资金,由执收单位依据规定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通知书,由缴款单位(或个人)到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代收代缴点或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缴款手续。
罚缴分离:指执罚单位在依法实施处罚时,不得直接收缴罚款,由执罚单位依据规定开具罚款处罚决定书,由被处罚单位(或个人)到财政指定的商业银行代收代缴点或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缴款手续。
76、县级收支两条线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自1998年以来,我县落实收支两条线改革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规范,以源头治腐为出发点,以整治经济环境为目的,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清理收费和罚款项目为突破口,以票据和银行账户管理为重要手段,以理顺财政管理体制为主线,狠抓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落实,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县级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已经日益规范:在管理内容上,形成了“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脱钩为主要形式的收入征管,以部门预算和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支出管理”的管理办法;在管理模式上,形成了“单位执收执罚、银行代收代缴、财政统一管理、纪委监察监督”的管理格局。
目前,收支两条线改革作为当前财政四项改革工作之一,正在不断发展、不断前进。77、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包括哪些?
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78、政府非税收入分成管理政策是怎样的?
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按照所有权、事权以及相应的管理成本等因素确定。根据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凡涉及中央与地方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规定;凡涉及省级与县、县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县人民政府或同级财政部门规定;凡涉及部门、单位之间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报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县财政部门批准。未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县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各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
79、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内容有哪些?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征收主管机关。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政府非税收入可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也可以由财政部门委托的部门和单位征收,委托征收所需费用,由财政部门通过预算予以拨付。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既有利于及时足额征收、方便缴款人,又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征收成本的原则,确定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式。按照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本地区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政府非税收入。
80、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的管理机关,除财政部另有规定外,执收单位收取政府非税收入,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分别使用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县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我省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由省财政厅负责印制,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发放、核销、检查及其他监督管理工作。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各级财政部门通过统一印制、发放、核销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罚没收入票据、捐赠票据、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等政府非税收入票据,确保国家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乱收费,从制度上规范部门和单位收费行为;监督各项政府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保证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顺利进行。8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8条提出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政部在2000年5月8日正式颁发《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并于当年7月1日正式实行。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财政部部长金人庆第26号令公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全国都是按照财政部1996年颁布的《会计证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由《会计证》演变而来的。从这一名称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二点:一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有法律性。凡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此证,否则作无证上岗处理,对单位和个人要进行一定数额的经济处罚。如出纳、会计、总会计师、会计服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均需取得此证。二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岗位准入资格。持有此证的非会计岗位人员,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有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是一种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备”状态,也就是国外称之为的职业岗位准入资格。因此,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包括不在会计岗位上但通过考试取得此证的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各类人员。82、怎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一是通过考试取得。省财政厅从2003年开始每年6?11月份组织两次考试。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50岁以上人员可以选择参加珠算五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由财政部统一制定并公布。
二是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省财政厅印发的《河北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凡具备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中专以上(含中专,下同)会计类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含2年),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省珠算五级)。但还应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后,应填写《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申请表》。
所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上岗前必须到发证机关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83、《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登记的内容有哪些?
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办法》等文件的规定,会计人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学时。自学时间、工作业绩、奖惩及诚信建设等情况由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核,接受财政部门集中培训的时间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其具体内容规定如下:
(1)具有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上(含中级)会计人员必须完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有:会计法、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68小时。45岁以下(含)的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上的会计人员必须取得由省财政厅统一颁发的《中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的会计人员,必须完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有:会计法、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初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并取得由省财政厅统一颁发的培训合格证书。84、会计人员诚信档案是什么意思?
会计人员诚信档案是一个记载会计人员服从会计主管部门管理、完成本职工作及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廉洁自律、执行制度准则、遵守职业道德、奖惩等情况的档案。经研究决定,我省拟通过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登记来考核会计人员的个人诚信等级,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评定工作由其本人自评,所在单位审查,单位主管部门盖章,财政部门根据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载入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库。
85、会计人员本地和异地变动,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如何办理转档手续? 共分三种情况。
(1)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之日起90日内,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从业资格注册、变更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所在单位出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到属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持证人员离开会计工作岗位超过6个月的,应当填写注册登记表,并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备案。
(2)持证人员在本省内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当自离开原工作单位之日起90日内,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调入单位开具的从事会计工作的证明,到新工作单位所在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转登记。
(3)持证人员跨省调转工作单位,且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的,应当填写调转登记表,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时向原注册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出手续;并自办理调出手续之日起90日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调转登记表和调入单位开具的从事会计工作证明,向调入单位所在地区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办理调入手续。无工作单位的原则上不办理调转,学生毕业回原籍凭毕业证办理调转。86、无证上岗的处罚是怎样规定的? 按照《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因此,个人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能上岗,单位不能任用无证人员从事会计岗位的工作。否则,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87、怎样取得会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
财政部、人事部规定会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考试合格取得。88、申报高级会计师评审的范围和对象有哪些? 凡符合高级会计师资格申报条件的机关、事业、企业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①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现受聘到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符合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考评,考评取得资格后在受聘期内有效,不与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挂钩。②国家机关公务员在会计岗位和财政部门、会计管理部门的公务员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评,考评取得资格后不与工资、福利待遇挂钩。89、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财政部、省财政厅先后制定印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根据这些文件精神,省、县全面实施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90、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省财政厅负责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并统一编写或提供培训教材,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负责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9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扩展和提高。”为我国加入WTO后会计与国际接轨培养合格会计人才。9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有哪些?
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为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具体包括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工作并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还包括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未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各级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包括的对象是:
①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
②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
③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和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
9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应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专业相关技能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94、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有哪些?
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第六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有组织培训和自学两种。
(1)组织培训的形式包括:
①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
②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培训点举办的培训; ③经省财政厅批准的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
④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国家承认的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教育; ⑤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形式。(2)自学形式包括:
①部门或单位自行组织的业务学习、岗位培训; ②承担会计专业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③参加上一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④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形式。
95、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有什么方法检查、督促落实?
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原则上两年一次,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登记一并进行,并纳入《湖北省会计人员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①会计人员接受培训情况由培训单位输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信息系统》建立培训档案,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培训内容、培训日期、累计培训学时数等,经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后确认,并在《湖北省会计人员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正在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接受国家承认的会计专业学历教育的会计人员,凭学生证以及学校出具的当年所学课时的证明,经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可冲抵当年培训时间,并在《湖北省会计人员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
②会计人员自学情况由会计人员所在单位以及有关单位提供证明,经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后确认。承担会计专业课题研究并已取得研究成果或参加上一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及有关单位提供证明,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可冲抵当年自学时间。
③会计人员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由当地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根据《湖北省会计人员管理系统》记载情况,在所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打印登记。96、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财政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管理监督、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国有权益监督、会计监督、财政部门内部监督。97、财政监督的主体是什么?
财政监督的实施主体是财政部门,包括各级财政机关的专职财政监督机构和其他业务机构。我县专职财政监督机构就是财政监督局,业务管理机构主要是从事财政局日常管理的各业务科室。
98、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规定,财政监督检查必须遵循以下程序: ⑴根据财政监督工作需要确定年度财政监督检查计划,对上级交办的个案和人民群众举报的案件,可以灵活机动地组织人员开展监督检查。
⑵财政监督局实施日常检查,一般应于3日前向被查单位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⑶检查人员到被查单位实施检查时,应当出示检查通知书和检查人员工作证件,实施检查中,工作人员不得少于2人。
⑷检查人员对检查的内容与事项,应予记录或摘录,整理形成工作底稿,并应当有提供者的签名和盖章。未取得提供者签名和盖章的,应当注明原因。⑸检查组检查结束四日内,应当向财政监督局提交书面财政检查报告,并征求被查单位对财政检查报告的意见,被检查单位自收到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7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的视同无异议。
⑹财政监督局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对有关单位或个人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等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财政检查处罚告知书,告知被查单位及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被查单位及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财政监督局应当组织听证。
⑺财政监督局在发出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财政检查决定书,并将决定书送达被查单位和有关单位,特殊情况送达时间可延长到60日内。财政检查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⑻财政监督局依法作出财政检查决定后,被查单位及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的,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财政检查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99、财政监督检查的执法依据有哪些?
财政监督局主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及《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427号令)等法规进行监督检查。100、财政监督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财政监督处理是指财政机关对违反财政法规行为采取的纠正措施。对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财政机关应当区别情况作出如下处理:⑴纠正、制止违法行为;⑵收缴应当上缴的收入;⑶追回被挤占、截留、挪用、骗取的资金;⑷责令调整有关会计帐目;⑸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对违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财政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情节暂停或者停止拨付财政专项资金。
101、财政监督局向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提出追究责任人员责任建议的违纪违法内容包括哪些? ⑴隐瞒、截留、挪用应当上缴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虚报冒领、骗取国家财政拨款或者补贴的;⑵超越权限擅自减免、不征、缓征、退付预算收入或者不按规定的预算级次入库及动用国库款项的;⑶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⑷违反规定将财政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的;⑸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或扩大范围、提高标准的;⑹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⑺擅自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提高工资的;⑻应当建帐而不建帐、编报虚假财务报表和其他违反会计法规行为的;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公共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⑽拒绝、拖延提供与财政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拒绝、阻碍财政监督检查的;⑾报复、陷害财政监督检查人员或举报人的;⑿财政机关认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人员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二篇:《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应对象: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三、课程改革指向: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
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的认知和把握。缺乏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选择性不明显,无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以创新。
(二)课程改革指向:
1、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3、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
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5、开发“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6、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
3.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七、课程设计思路:
(一)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等组成:
1、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以认知为原则,降低基本知识的量和难度,降低掌握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
2、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的调整教学知识结构。尽可能减少理论内容,回避未定论的理论知识;
能力训练体系-----由资料体系、学习指导等组成:
1、训练阅读财经新闻、政策资料能力;(潜移默化)
2、专业分析和认知能力
3、实现仿真训练
4、实现开放式思考能力的训练;
5、解释佐证专业知识。
(三)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
(四)建议本课程实行模块化学分结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项目的模块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五)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认知”用于表述事实性现象或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八、课程内容纲要 单元一财政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基础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财政是什么?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分别有何关系?财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财政的职能有哪些? 扩展知识:
私人需要、财政产生和发展、财政观点、效率与公平、资源配置
能力训练
阅读所给的财政资料和案例,培养阅读财政经济性新闻和资料的兴趣和能力。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财政收入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我国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其中主要的形式是什么;我国是如何确定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的;国债收入的特征是什么。扩展知识:
财政收入的发展史,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债发展史,财政赤字机弥补。
能力训练
我国财政收入的现实资料和案例,我国国债发展情况的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三:财政支出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我国财政目前支出的重点和范围;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财政支出的相关理论知识;
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补贴。扩展知识:
弹性经济学在财政支出中的运用,贫富差距与财政
能力训练
我国财政支出的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四:政府预算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政府预算的含义及其分类;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政府预算、复式预算、绩效预算、部门预算、政府决算、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扩展知识:
政府预算发展简史,预算,国家金库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概念。
能力训练
我国政府预算的现实资料和案例,政府预算的改革动态资料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单元二税收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税收制度体系,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解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了解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
2、把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的基本实务。
3、认知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国家税收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我国税收制度体系,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解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了解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
把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的基本实务。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税收的特征、税制构成要素的定义及具体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基本内容和区别;我国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收负担。扩展知识:
我国税收发展简史,税与费,纳税人违章违法行为,关境与关税,不分税种历史
能力训练
我国税收的现实资料和案例,违税案例分析
考核建议
纳税计算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国际税收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国际税收的概念,能分清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的区别,了解税收管辖与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国际税收的概念和特点,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税收协定 扩展知识:
缔结国际税收协定参照范本
能力训练
反倾销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单元三:金融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3、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4、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金融概要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金融的概念、构成,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及性质,市场经济中利息率的本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金融、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货币制度、纸币;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复利、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扩展知识:
货币史,我国支票、信用卡种类,假币识别,三角债,利率工具,我国金融机构种类,我国部分银行发展史。
能力训练
我国货币、银行、利率的有关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货币流通 参考学时 4
学习目标
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
货币流通、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投放与回笼、抑制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扩展知识:
货币层次,先进的投放和回笼,银行结算体系,货币创造
能力训练
有关我国的历次通胀资料和案例,我国近期金融的新闻资料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三:金融市场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把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金融市场是什么?货币市场的内容有哪些?我国目前有哪些金融市场?现状如何?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同业拆借交易、票据贴现、证券回购、股票、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 扩展知识:
家庭理财法,股票种类,成为股民必备,证券交易,外汇,黄金。
能力训练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资料、新闻、趣闻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四:国际收支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包含哪些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顺差、逆差?汇率?它对进出口有何影响?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流入和流出、资本项目;汇率、贸易管制、外汇储备; 扩展知识:
国际经济交易的划分,外汇储备。
能力训练
我国近期国际收支的新闻资料、案例资料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单元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3、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4、能初步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目标、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状态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类别;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展知识:
财政政策简史,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再贴现。
能力训练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相关知识,理解几种协调配合的形式。有初步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形式。双津、双松、一紧一松的配合方式。
能力训练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配合的相关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八、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定位: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教材编写目标要求:
教材要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要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要有层次性。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3、教材教学目标的定位: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材教学培养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基本知识(认知)、扩展知识、趣味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阅读能力(基本)、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的态度取向:关心、爱国、大局
4、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要求:
编写思路: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编写目的。基本特色要求:教材文本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资料体系、学习引导等组成。要使教材具备立体性和动态性和可读性;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
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按照案例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2、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三)资源准备
本课程实施需要下列资源:
1、税票、税单、财政部门有关资料、货币样票、真假货币、票据样式、股票样式等。
2、开发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国际收支等案例和资料、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要选择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财税部门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九、说明
1、该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
2、本课程所列扩展性知识和知识链接、资料系统主要是建立层次性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和认识考察财政、金融活动的能力。扩展知识和理论链接、资料系统一般不作为学习考查评价内容。
4、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模块课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建议课时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包括考核课时。
第三篇: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辅导资料:财政管理体制
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辅导资料:财政管理体制
经济师考试 财政管理体制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掌握)
财政管理体制: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2011年修订)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1)受益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2)效率原则 根据产品的配置效率来确定事权的归属
(3)区域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区域性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4)技术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规模大小、技术难易程度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例题 多选题】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原则有()
A.受益原则
B.统一领导原则
C.区域原则
D.一级政府、一级事权原则
E.效率原则
『正确答案』ACE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集权原则 将收入份额较大的主体税种划归中央政府
(2)效率原则 将一些流动性较强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将一些流动性不强的收入,划归地方政府
(3)恰当原则 将一些调控功能较强的税种和体现国家主权的收入作为中央政府收入
(4)受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对于收益和负担能够直接对应的收入(如使用费),作为地方政府收入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例题 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C.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
D.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
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正确答案』ACDE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2011年新增)
类型 特征 代表国家
(1)财政联邦制模式 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确定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地行使各自的财权财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自行管理,自成一体的体制模式。在这种体制下: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地方上级财政与下级财政之间没有整体关系,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
(2)财政单一制模式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力财权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财政单一制模式下,地方政府拥有的分权水平较低,自主性较小 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
2.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总体上讲,我国一直实行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1980年至1993年历经了三次大的改革,这三次体制改革可以概括为是“包干制”财政管理体制
(1)1980-1984 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分灶吃饭体制
(2)1985-1987年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3)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
了解包干型的优缺点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例题 单选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立了()财政管理体制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正确答案』D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作用(了解)
1.保证各级政府和财政职能的有效履行
2.调节各级和各地政府及其财政之间的不平衡
3.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财政效率
第四篇:2010经济师考试_财政税收_财政税收基础知识讲义0101
2010经济师考试-财政税收讲义
第一部分 财政基础知识
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财政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第二部分 财政支出,包括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和第三章(财政支出的内容)。
●第三部分 财政收入,包括第四章--十章的内容。
●第四部分 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包括第十一章--十四章的内容。
第一章 公共财政与财政职能
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一、掌握公共产品的概念及其特征
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
核心特征:受益的非排他性与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二、掌握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1.掌握公共财政存在的原因:“市场失灵”是财政存在的前提,从而也就决定了财政的职能范围。
2.掌握市场失灵的表现: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
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1.掌握资源配置职能的概念
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
2.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原因。
3.掌握财政资源配置的方式
财政资源配置方式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决定方式和资金供应方式。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政治程序。
注意公共产品的效率由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组成;资源配置方式实质上是财政运行机制。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实质上涉及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问题。实现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民主、科学的财政决策体制;实现公共产品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是完善公共部门的组织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
4.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以及间接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法律设施等。
5.熟悉财政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1.掌握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掌握社会公平的准则
保证生存权准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准则;共同富裕准则。
3.掌握社会不公平的原因
生产要素占有状况的不公平,制度不完善,个人及家庭状况的不同。
4.财政的收入分配方式
(1)在组织财政收入时要考虑社会公平。
(2)在安排财政支出时要考虑社会公平:在提供社会公共劳务时要考虑社会公平;构建效率市场的制度体系;不断改善市场机制初始条件的不平等状况。
(3)要实行社会保障,以利于社会公平的切实实现。
5.熟悉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来实现的。
三、经济稳定职能
1.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2.掌握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掌握其具体应用;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作用,掌握其特点;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内在稳定器——累进所得税制、转移性支出
第五篇:2018年对口升学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习题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税收:
2、信用:
3、货币流通:
4、政府预算:
5、资本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税收三性”的是()。A.无偿性 B.强制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
2、财政的最基本职能()。A.分配职能 B.调控职能
C.经济发展职能
D.经济稳定职能
3、在我国财政收入形式中,居第一位的是()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其他收入
D.国有资源经营收入
4、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A.个人消费 B.社会消费
C.社会补偿
D.社会积累
5、财政支出按()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A .国家职能
6、营业税属于()A .流转税 B.所得税
C.行为税
D.特定目的税 B.经济性质
C.支出用途
D.支出预算管理方法
7、对文教科卫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为()A.生产性投资 B.非生产性投资
C.社会消费投资
D.消费性投资
8、反映基本建设规模的综合指标是()A.基本建设投资额 B.为下储备资金 C.基本建设拨款额 D.上结余资金
9、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是按照各级政府的(),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A.财力 B.事权
C.财权
D.责权
10、一定时期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A.财政集中率 B.剩余产品率
C.财政收入规模
D.财政收入率
11、从理论上讲,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的价格会()。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确定
12、按资金的偿还期限分,金融市场可分为()。A.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C.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B.同业拆借市场和长期债券市场 D.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13、李江以 10500的价格购买了一张到期本息 12500的债券,期限 3年,其到期收益率为()A.5.33% B.6.35%
C.15.75%
D.28%
14、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通过()刺激总需求的增长。A.增收减支 B.增收增支
C.减收减支
D.减收增支
15、下列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的是()A.政府经济援助 B.政府贷款
C.银行头寸调拨
D.外汇买卖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4分)
1、影响货币需要量的因素主要有()。A.商品流通速度 B.货币流通速度
C.商品价格水平
D.待实现商品数量
2、保险的职能有()A.分摊损失 B.经济补偿
C.收入分配
D.社会稳定
3、下列结算方式同城异地都可使用的是()A.商业汇票 B.银行汇票
C.托收承付
D.委托收款
4、金融市场的功能有()。A.融通资金 B.积累资金
C.宏观调控
D.优化资源配置
5、下列属于资本市场的是()A.同业拆借市场 B.股票市场
C.债券市场
D.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6、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的自动调节。A.税收 B.转移性支付
C.债券
D.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7、决定一国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有()A.银行信贷收支 B.经济发展状况
C.财政收支状况
D.国际收支状况
四、判断题(每题 1分,共 10分)
1、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共同致富。()
2、信用与债权债务是同时发生的,是借贷活动这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3、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分类便于分析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4、基本建设投资额和拨款额在是否一致,受上结余资金和为下储备资金两因素影响。()
5、国债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发行债券取得的收入。()
6、组织和管理政府预算的法律依据是国家的方针、政策。()
7、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只有商业银行拥有货币的发行权。()
8、一般说来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9、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不利于外国商品进口。()
10、保险基金是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总和,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负债项目。()
五、简答题(共 21分)
1、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5分):
2、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那些(5分):
3、财政政策工具对宏观和微观经济调控作用(11分):
六、分析题(20分)
1、张新存入银行 10000元,年利率为 5%,期限为 3年,分别用单利和复利计算出到 期时银行应付给张新的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6分)
2、通货膨胀使得中国已经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人们都知道通货膨胀会降低消费者的实 际生活水平。但是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通货膨胀对低收入民众的生活的冲击最大。低收入民众只有 工资收入(或者养老金收入),而工资收入的增长不仅总是在落在通货膨胀之后,而且上涨的幅度永远 也比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这就为什么普通劳动者总是在通货膨胀面前感到完全无能为力。
通货膨胀给投资和消费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使得中国本来已经扭曲的经济结构 更加扭曲。商品的价格应该是市场对生产者发出的信号, 生产者根据这个信号来掌握市场对自己产品的 需求, 从而相应地提高或者减少生产规模, 以保证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但是在通货 膨胀的情况下, 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并非是由于市场的真正需求的上涨, 而只是由于生产者的投机冲 动或者消费者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恐慌造成的。由于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掌握 市场的全面信息, 因此这种由不确定性带来的投机和恐慌很可能推动没有根据的进一步的投资冲动。如果中国政府不能有 效迅速地制止这一轮通货膨胀,人们将在若 干年后发现,中国长期累积的过度投资和生产能力过剩的 现象将更加严重。中国调整宏观经济结构的努力将更加困难。通货膨胀不仅将使得中国经济长期无法摆脱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低端地位, 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国在 与其他劳动密集型经济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败北。(1)试分析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影响(8分)。(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应对通货膨胀(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