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公务员自述
“我不用坐班,几点都行。”约见面时间时,邱闻在电话里说。11月初,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多,他便提前等候在咖啡馆里。
他说“不用坐班”有两层意思:一是平日下午三点多钟,就可以回家,工作时间自由;二是在办公室,自己经常站着—总坐着实在腻味了,屁股痛。
采访时,这位当了两年多基层公务员的人民大学高材生,好几次语速飞快地插话打岔。他解释,成天和四五十岁的人坐在一起,特别想找一个年轻人说说话。
说到这儿,他搓了搓脑门,目光呆滞看向窗外,蹦出一句无厘头的话:“此情此景,我好像之前就亲眼见过,像大话西游里重返过去的片段。”两个多月来,他时常做这种电影闪回般的“白日梦”,推测可能是“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造成的精神恍惚。
他试图与一种无形的力量抗争,让自己的公务员生涯“过得更有意义”。然而,他觉得快被打败了。
“不想累得跟孙子似的”
如果真的有月光宝盒,邱闻依然会坚持当初的选择。从小到大,他一直努力成为“拔尖儿的那种人。”他的家乡在北京市一郊区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成绩稳定在区重点的前三,顺利考上了人大。他的高考成绩,去清华北大绰绰有余,填报志愿时却并没考虑。
“万一差几分呢?我可不想复读。”他说。他认为自己是求稳的人,做最有把握的事儿,尽量规避风险。他承认,这多少在潜意识里影响了的求职选择。
大学四年过得很迷茫,一直“没想明白未来的路”。毕业季,班里的同学基本选择出国、读研深造,或者去外企、银行。家里并不富裕,他不打算考研。而外企工作压力大,他英语又差,也放弃了。
他随了大溜儿,拿到两个银行的0ffor,最终和建设银行签了合同。他并没有太大热情,“归根结底是个服务行业,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多,创造性工作少。”
在人大的图书馆,抱着公务员复习资料埋头苦读的人也不在少数。班上近大半同学都参加过国考,也有人成功进入了财政部、发改委等单位。他的老家,没有几个大企业,公务员被视为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邱闻既想试试,又有点抵触,“也许是负面性的报道看多了。”
2011年2月初坐车回家,邻座一位大哥随口开导他:“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实情。”邱闻琢磨—反正工作已经定了,那就试试呗。
两周后,他草草复习便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目标是一个镇政府的岗位。因为是郊区,竞争没有中心城区那么激烈,一共60多人报考。他以笔试第一,高出第二名10多分的成绩进入面试。本应是三取一,可排他后面的两个人没来面试,弃权了。接到录取通知后,他把一系列巧合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他交了违约金,和银行解除合同,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
他并不觉得可惜。工作所在地离家不远,父母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太好。姐姐妹妹都在城里,他可以每天回家照看、陪伴爸妈,“这比赚很多钱更重要。”
除了家庭,还有一个因素。在银行实习的时候,他时常看到客户冲着柜员、大堂经理争吵甚至责骂。如果他选择在银行工作,入职第一年,基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还得天天站着。“我不想整天累得跟孙子似的。”他说。
摄影中国周刊记者樊竟成 座位之争
邱闻是几年来镇上唯一新入职的公务员。
他的部门是宣传信息科,负责信息发布管理和公文起草,一共三个人。
原来的科长调入区里任职,空出了个岗位。科长的职位,却暂时没人顶替。两位同事,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士负责网站,是事业编;另一个女孩没编制,协助帮忙。邱闻很快发现,两位同事态度不冷不热的。“按资历,她俩是我的前辈,比我有工作经验;按编制说,我是科里仅有的正式公务员,拥有升职机会,而她们没有。”
很自然的,年头最长的事业编姐姐,行使起“代理科长”的权力。
自己的第一篇消息稿,写镇秋季运动会。他按照网站上的范文,一句一句模仿。
交给“代理科长”过目,换来一阵痛批,说像“xx日,秋高气爽”这类表达,没有一点意义,删。一共两百多字,重写。他没吭声,照办了。可总觉得,那态度不像提意见,更像“杀威棒”。
好在,这类工作不算难事儿。科室里有台佳能350D的单反,他同时负责拍照片。原则就一条,无论会议或视察,必须保证领导在中间,避免拍到领导眯眼、走神。
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有兼职。比如,顶替一个副镇长的儿子参加高中会考。他心里不情愿,却不敢说出来。战战兢兢到考场才发现,监考老师根本不管。最后考了高分,副镇长一下记住了他。
邱闻越来越受重视。一有镇政府内部的饭局,就有几个部门主任招呼他坐在自己旁边。他一般会婉言谢绝,而选择和年轻同事坐一块。他想保持点独立性,不想站队。
麻烦还是找上门来。此前外出办事儿,接待单位向来都会安排车把他送回去。有次去采写一个偏远乡镇企业的先进事迹,不巧,受访的总经理有急事儿要处理,便撂桌上50块钱,说留给他打车,转身就走了。邱闻从没碰见过这种情况,身上又没带钱和公交卡,脑袋嗡的一声,懵了。
这分明是颗炸弹啊!他赶紧打电话求助“代理科长”。“你怎么能收钱呢!”不由分说,对方就给定了性。他立马追上去退了钱,硬着头皮,让人家从别处安排了一辆车。
回来时,组织部领导和“代理科长”等候多时,你一言我一语,开了个“教育批斗会”。“我本来就没接那钱,第一时间就汇报请示。”他挺郁闷,觉得“代理科长”“扣顶高帽子,还打小报告。”
不久,因为座位问题,引发一场暗战。
科室分为里外两个屋子,里屋以前是科长单独的办公桌,因为空着,邱闻来的时候便坐在这儿。某天,“代理科长”提议:“咱俩能不能换个位子?”邱闻搪塞过去了。后来,又问了好几次。他脾气上来,态度强硬地拒绝了。
他觉得自己早就默认了她的领导地位,没必要再搞这种形式主义。而且这事关尊严,如果退让,今后就别想在科里抬起头来。
此后,科室一有集体讨论,两位“前辈”的意见总和自己相反,他觉得被孤立了。直到第二年,部门又进了位公务员,邱闻主动和新同事“走得很近”,情况才有所改观。二比一变成二比二,形成微妙的平衡。他说话的嗓门,也渐渐大了。
以前,他最看不惯的,就是“拉山头”行为。笔杆子是如何炼成的
一场硬仗,把邱闻磨成了全镇第一笔杆子。他工作所在的镇,是新兴产业区的核心地带,享受到诸多政策资金支持,算是个明星镇,经常有领导来视察。
一次,一名中央领导要来镇里视察。这几乎是镇里接待的级别最高的领导,邱闻被指定写汇报材料。
邱闻是被逼着仓促上马的。这与大学里成天打交道的财务报表、金融理论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必须得写好这份材料,因为“代理科长”和他,被要求各以一个重点村为对象写份材料,两份材料,择优录取。周日,邱闻参阅历年的资料,从早写到晚。然后由副主任修改,上交给镇领导,又转到区里。最终,确定采用他写的那份。周一,镇党委副书记提出修改意见:结构还不够精简,重点不突出,“这次是高级领导来,得提炼出贴合其主抓工作的主题。”邱闻不敢怠慢,改完又请“代理科长”再修改。
第二天,副书记不满意,要求邱闻自己改:“像免费公共浴池这类事儿,别的镇都在做,已经不新鲜,删。”这次邱闻摸出点门路。当晚8点多改完,副书记比较满意,稍改便交由党委书记过目。书记做过十多年的文字工作,给不少升迁的领导写过材料,就挑出俩错别字。
“这是第五次”邱闻提醒自己,“仅仅是个开始。” 那一天下午,正要下班,副主任突然叫住他:“小邱,先别走,书记、副书记去区里开会,没准要传达新指示。”当晚,一位区领导到镇里开紧急会议,批评道:“没有魂儿,只有经验性的东西,没有总结性的东西。”坐两边的镇领导们,脸色很难看。最后,镇党委书记琢磨出“四个化”,邱闻按着这个大方向继续改。
第六次,他实在改不动了,因为村里的实际情况,很难硬套进这“四个化”里。第七次,副书记便亲自带着他改。可另一位区领导看了,一句句抠得更细,建议加入民生领域的成果。只得进行第八、九次大改。
两天之后,市里派人来开会,又提了一箩筐意见。第二天,大领导的秘书前来主持会议,场面很大,市、区和镇负责领导一个个正襟危坐,邱闻也参加了。秘书提出,这“四个化”,没有亮点,得找出能在全国推广的经验,比如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能共同享受到的福利。
邱闻很无奈—实际本就存在不平等。非要说一个,他只想到免费发放计生用品。镇副书记耳语:“人家知道领导在想啥,就按他说的改。”
这一回,加进了“流动人口也可免费进入村阅读室”之类的待遇。“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材料层层递交,又小改三次,终于再没人提意见了。“为这3000字,耗时半个月,前后开了五次大会,一共修改13次。”他总结。
随后,镇领导、村主任和村民各自分工,排练报告的内容。开始是看着纸条念,后来脱稿,要求不能磕巴,还得自然。按照设计,大领导“恰巧”会碰见村图书馆里看书的一位外来户,并“偶遇”村口的大舞台上,一对正在进行婚礼彩排的新人。
视察那天,邱闻级别不够,没能去现场。后来这件事儿上了电视,他多少有些成就感。他隐隐觉得,大领导可能也知道这是在演戏。
此后镇里一有大事,都直接找他写材料。非典型公务员
两年之后,邱闻选择离开。
当时,姥姥、姥爷重病一场,他想离家更近些。而且,他再也不想写材料了。尽管区里传来消息,自己很快会被调入区组织部。
他又一次参加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老家所在区的某局录用,随后分配到一个山区镇的下属所。
他笑称,自己现在是“非典型公务员”。
说是个所,其实就两个人,在镇政府的一个小办公室上班。邱闻的领导,是位40多岁的大姐,性格朴实直爽,平日里很关照他。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把各村、企业月初上报的数据,录入到表格里,月底发给区上级单位里。
这份工作,出乎意料的轻松。
“熟悉之后,这点活儿我最快一天能完成。”他撇起嘴。因为“不能容忍低效率”,月初几天,他就会提前完成工作。
大把的时间该干点儿什么?他用学习和考试来填补。起初,他复习大学时期一直想考的注册会计师,过了一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考下了证,却又进入没事可做的空虚期。这一阵儿,他又买了不少法律专业书籍,准备参加司法考试。本来,他还打算考个金融分析师,一听说报名费小一万,暂时放弃了。
他的办公桌成了课桌,可办公室却不像教室。
午休过后,大姐会打打电话,上上网,等待三点钟左右的“茶话会”。镇政府各部门有一群与她同龄的妇女,到时候会三五成群地聚在这儿,东家长西家短的—谁谁又提职称了,多赚五百块钱;某个领导连孩子都有了,却还买不起房子„„
这让他有点小失落,当公务员就为那几百块钱吗?怎么成天就是比来比去这些物质上的东西?
不过,一听到邱闻看书时有节奏的翻页声,大姐便会略有些尴尬地招呼:“小邱,时间不早了,要不你先回去吧。我们这儿乱嚷嚷,别影响你学习。”他也早等着这句话呢,应承一声就快速离开了。
时间久了,每到下午三点多钟,他就会主动张罗:“大姐,时候不早了,你们先忙着,我撤啦。”
“篮球巨星科比为什么那么成功?因为他每天都能看到洛杉矶凌晨3点的模样。”他调侃,“你知道我们那儿下午三点多钟的模样么?我见过,天天都见。”他手机上有不少沿途的照片,这一路都是观光景点,他下班回家跟自助游似的。
去年,他拿出几年来的工资,父母又出一部分,买了辆轿车。家里没剩多少积蓄,可他却还挺乐观。邱闻的工资不到5000,单位吃饭一顿一元钱,还提供宿舍,抛开每月的油钱和开支,一个月能剩3000多,“我又不打算买房,日子过得挺好”。
之前,不少领导、同事给他张罗过对象,被谢绝了。他怕耽误人家女孩。因为好多事情,自己还没想太明白。
抗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落款写着:邱闻。
信纸发黄裂口,字迹也快褪色了。大学的迷茫期,他便把这张纸贴在写字台的窗前。把自己名字写上去,是希望能成为诗句描写的那样。几年过去,四个边角已经贴了好几种胶带。“我老怕粘不结实。”说着,他拿手指用力按了按。
最近心里的那股浮躁,却怎么按都下不去。考注册会计师前最紧张的时候,如备战高考那般辛苦,却很踏实。每天4点起床背概念,7点30分结束学习。8点到单位便开始做题。回到家,继续学习。晚上,他会拿出订阅的几份财经类报刊,读几篇深度报道。现在,他却丢了魂儿似的,处于混沌状态。
清晨5点30他准时醒,却赖到6点30再起来。6点45穿好衣服,开始发愣,陷入沉思,却“不知道自己在想啥,”一直持续到7点半。扒拉两口早饭,8点钟慢悠悠出门。
到单位,他刻意坚持擦桌子这个习惯,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8点45,他打开电脑,点开门户网站,登陆QQ和微博,看看新闻和朋友们的动态。
过了上午10点半,他甚至有种“这一天该过去了”的想法。他同样会在白纸上写些司法考试的笔记,却总有点松懈。有时候“座谈会”中午就开始了,他不想听,便出去压马路。
捱到下午3点多,逃离座位。吃完晚饭,陪母亲看新闻联播,自己主要是为了等之后的天气预报。临睡前,他还会翻翻财经报刊,因为心不静,深度报道一律不看。
晚上9点钟,为了赶紧结束混沌状态,上床睡觉,睡不着眯着。他的目标感,越来越不明确。他最欣赏的财经媒体人是胡舒立,那个被称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总编辑。说起来,他学的是经济,也干过宣传,可走的路,离他向往的越来越远。
邱闻卧室里有三张桌子,其中两张摞满近百本书,大部分是经济金融类著作和企业家自传。他经常做读书笔记,但最新的一页更像是涂鸦:长江商学院,男人帮,前途,入党,结婚,编制等等,结尾处,有一个很小的、歪歪扭扭的“混”字。
高中的时候,他想未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高考结束,他开了个补习班,给几十个初中生补课,赚了3千多块钱。现在,还时不时蹦出点想法:做山区核桃产业的深加工,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出行陪护服务。一说起这些,他就满脸兴奋。
最近,有位成绩不错却没啥关系的同学想考事业编,又怕被黑掉。邱闻打算帮他一把,自己也去报名笔试,自己的成绩八成能进面试,到时候再弃权,没准就能挤掉一个关系户。
周末的时候,他常会和朋友骑自行车去爬野山。登上山头,邱闻每次都会发泄般地喊上两句:你过得快乐么?你这一辈子,真就打算这么过下去吗?”
空旷的山间响彻着自己的回声,没人回答他。
第二篇:基层公务员自述:提个副科长有多难?
基层公务员自述:提个副科长有多难?
当我的提任公示出现在街道宣传栏的时候,我没敢多看就匆匆走了过去。等得太久了,我内心已经很平静了——工作13年了,我提上了副科长了。
都说基层公务员升职难,很多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辛辛苦苦革命了大半辈子,临退休了还是个科员。我在街镇组织人事科工作,对此更有体会。
无形的晋升天花板
上海的街镇是正处级单位,这也就为沪上大多数街镇公务员设置了晋升的玻璃天花板——正处级。
正处级职务,在街镇是金字塔的顶端。我所在的街道有公务员62人,事业编制人员58人,还有数十名其他编制人员。其中,只有街道党工委书记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两人是正处级。
那么副处级呢?我们街道副处级干部有12人。我曾想过,好歹自己也是六十二分之一,在退休前大概也有20%的概率能升到副处级。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发现,这12名副处大佬来源分别为:市级机关2人,区级机关7人,其他街镇平调2人,而在我们这个街道一路走上来的,1人。
再默默翻看了街道后备干部名单,我发现,有的“老”科长从30多岁起已是处级后备干部,从满头黑发“后备”到两鬓斑白,如今已到退休仍晋升无望。由此可见,在街道,从科员到副科、正科再到副处、正处的五个职务层级中,后两个是大部分普通基层公务员无法触及的,大部分街道公务员终其一生也只能升到科长一职。一位“老副科”告诉我,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天花板”在当初选择进入街镇工作时,就已经注定了。
因此,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就只能在处级以下蹉跎了。
除了出去,还有什么办法?
那么,基层科级干部就容易当上吗?未必。
2002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我以全日制硕士生身份进入街道工作,按照规定,试用期满可直接定级为副主任科员。然而,在街道职数受限的情况下,组织上最终还是按科员给我定了级。
身在组织人事科,我非常能够理解领导的难处,街道里不少同事已有30多年的工龄还只是个副主任科员,假如我工作半年就和老同志同级,就会让领导很难做人。于是这么一等,正如文首所言,我就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才熬到了副科级的实职岗位,而我那位2006年毅然决然离开街道,遴选至中央部委工作的好友,现在已是副处级调研员了。
基层的晋升难,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现象,而为了对冲倦怠,基层组织也创造了不少“变通”的办法。
比如“虚职混实职,拉长晋升过程法”。原本在科员与科长之间,只隔着副科长一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意把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也作为了晋升的必由之路。这样就通过人为的方式,拉长了晋升的过程,进而缩短晋升的间隔。
举例来说,假如我从科员晋升为科长需要24年,如果按中间只隔副科长一级来算,我需要等12年才能晋升一次,这样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而如果中间有副主任科员、副科长、主任科员三个职务层级,那么我大概就可以6年就晋升一次。虽然干的活儿千年不变,但是每过几年就能“进步”一次的“享受”,对我的激励作用自然大大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变通,也常常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的一位同事就遇到过尴尬事。原本,街道书记赏识她并打算提她作某科的科长,但考虑到种种原因,只能先“内部任命”其为实职科长,实际走的却是主任科员的晋升流程。半年后,这位书记调到其他街道工作,新来的书记不认可前任的“内部任命”,于是,在实际履行了半年的科长职务后,同事又恢复了主任科员的身份。面对压力和窘境,这位心高气傲的同事辞职去了国有企业。
还有的变通办法,就是内设新的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法。为了解决领导岗位职数不够的问题,我所在的街道曾经设立了几个临时的协调议事机构,并借此任命了若干享科长待遇的正科级实职干部,缓解了基层职数限制的问题。
但这样的方法同样没有保障,在落实去年市委一号课题与简政放权的改革过程中,街道机构大幅精简,目前仅保留了8个科室,自行设立的若干“科长”职务都一并受到了清理。
作为基层组织干部,我深深地明白,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的难题,已经成为公务员自身和组织人事部门最大的烦心事。有离职的同事感叹,“职务晋升的保障机制是如此脆弱,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我还记得,去年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载《谁能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够得着的晋升通道”》一文,文中通过对国内多位基层公务员的描写,刻画了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晋升无望的绝望与躁动。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语句:“逃离基层已成公开秘密”,“我们根本升不上去,除了出去,还有什么办法?”同为基层公务员,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无奈与彷徨——他们是这样的,我何尝又不是呢?
第三篇:公务员辞职自述
80后公务员辞职自述:收入7年没涨 能力是听话
各地新闻解放网-解放日报2014-01-14 03:0
3收藏成功查看我的收藏>>
[摘要]“在市级大机关的小部门,从来就不缺人,高学历、肯吃苦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机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是年轻的70后。所谓的发展空间,小到让人绝望。”
近日《上海观察》连续刊发了《公务员:这一年少掉的福利》、《公务员队伍开始动荡了吗?》等系列文章,反响强烈。一位曾在本市市级机关工作的80后公务员,看完后给我们发来了这篇文章,谈谈他辞职的心路历程。
“你为什么要辞职?”数月来,我已经被无数人问过。但坦率说,我还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只是内心深处那股遏制不住的冲动,终于让我跨出了这一步。
其实我从来不是个“敢想敢干”的人,甚至还有些优柔寡断。但这一次辞职我非常坚决果断、毅然决然。辞职到现在四个多月,我觉得自己是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先自我介绍,我来自浙江东部的小村庄,因为高考到了上海读大学,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市级机关做公务员。也因此,我一直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家族孩子的榜样。
可是在机关工作的7年里,我渐渐从最初父母的荣耀、自我的荣光,变成碌碌无为的平庸与麻木,再到自我的质疑与反省。“离开这里,到外面闯一闯”,这个声音已经在我脑子里响了三年。
但莫名的恐惧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让我不断地自我安慰、自我麻痹,把念想强压在心底。但三个月前的一场饭局,让所有的情绪都爆发了。
2013年8月的一天,分别十周年的本科同学聚会。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再次相见分外亲切,聊往事、叙友谊,其乐融融。十年间,很多同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饭桌上意气风发、谈笑风生。
他们中有的已经做到了投行高管,有的成了大型企业的法务主管,还有外资所的知名律师、投资公司的资深研究员……谈到买房,看的都是600万以上的级别。提起股票,账户里至少7位数;聊起子女,很多读的是私立学校,接下来还准备要二胎……
饭席上依旧热闹、话题不断,但我望着眼前这些曾经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阵阵凉意。在读书的时候,我一直担任学生干部,还是班里的团支书,是本科班级为数不多上研究生的。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但这一切的一切,在今天看起来却是多么地不值一提。
当年,听从父母的意愿,放弃了公司、律所等看起来没有那么“铁饭碗”的机会,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碌碌无为过7年,都不知道留下了什么。收入7年没涨,职级7年没变,能力是“听话加写报告”,社会关系是“领导加同事”。而人生却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那一刻,深深感觉到自己是loser。
是自己不努力?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无故请假,公休经常到年底作废,加班总是主动争取。刚入职那几年,三顿都吃饭在食堂,真是把单位当成家。然而即便如此,又能怎样?
在市级大机关的小部门,从来就不缺人,高学历、肯吃苦的年轻人一抓一大把。唯一缺的是机会,部门的中层领导都是年轻的70后。所谓的发展空间,小到让人绝望。
是自己没能力?考虑到部门工作的局限,我干中学、学中干,积极准备,参加各类选调,证券监管、国资管理等部门的笔试都通过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成功转岗。
买房结婚后,生活压力陡增,职业收入增长无望,于是我将目光转向股票投资。我把大量业余时间投入到股票研究,一路坎坷但仍然坚持,取得了一点成绩并考取了多张证券方面的职业证书,一心想跳槽做专业的证券分析师。但深入了解行业之后发现,已经年龄太大不合适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入机关时,我也曾朝气蓬勃,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也想奋力而为,干出一番事业。可机关就那么点事,不是收文就是发文,几乎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文字体现。官样文章不管你写得如何,各级领导总要修改一下,以体现他的水平高你一等。
天天写、年年写,解决问题就靠写。写了那么多文件、讲话,无一不是“领导重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取得胜利”。可到最后,还是这样子。文章能改变什么?这种工作,一年下来就疲了,案牍而已,有什么成就可言。机关待得越长,梦想越远,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这些年每每看到公务员考试大军,我难免心生感慨:公务员真的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里钻;城里的人,却因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心生去意,中途离场。
尤其是80后公务员这个群体,他们普遍自我意识强烈,非常想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不甘心做配角,默默无闻虚度人生。但现实却是,六七年过去了,只有极个别同龄人年轻有为、善于沟通得到了提拔;也有些人能力平庸,但踏实工作,一心等待提拔;只有少数人决然离开,更多的人留下来消耗生命。
都说三十而立。现在的我,有家庭、有子女,压力很大、但前途黯淡,梦想渐行渐远。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内心突然无比坚定:不破不立,如果什么都不去改变,不去努力,那永远只能是空想。
当然,我还是要“盘点”一下,在机关蹉跎了7年,自己还剩下些什么?出去,还有没有资本?我想,自己毕竟还拥有一个很不错的学历,以及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始终不变的对学习钻研的热情、吃苦能干事的决心。
于是我豁然开朗。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离开这里,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
从决定到辞职只是一周的时间,期间领导震惊挽留,父母很不理解,但妻子却非常支持我。如今四个月过去了,在新的岗位上我又变成了一个新丁,许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但每天都要接触新事物、学习新东西,为自己奋斗、为理想奋斗,这让我无比欣喜,内心也充满了激情与力量。
还记得我离开的时候,有个年轻的同事曾悲哀地对我说:“公务员像极了温水中的青蛙,慢慢不知不觉被煮熟了,如果当年直接扔热水里头也就跳出来了。被短暂的安逸消磨了奋斗的勇气,最后成为机关里那些碌碌无为人中的一员。”是临别赠语,亦是自语。
其实,很多80后公务员都有这样的心声:也许在另外的舞台上,我可以舞得更好。
最近,听说底层公务员收入又少了一些,工作要求反而更高,青年公务员辞职的暗流在涌动。一切,也许只是开始。
■ 事实+
公务员更像是一座“围城”
近期各种网络热帖和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基层公务员”这一群体生存和工作状态的关注。有“5年工龄的公务员月工资不到5000元在北京生活是否太难”的吐槽,也有“每天擦桌子证明自己还活着”的哀鸣。的确,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一般情况下,第一年是办事员,次年定为科员。在乡镇工作的话,如果不能进入领导干部序列(比如成为乡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或许退休的时候可以定为副主任科员,但更大的可能是直到退休仍是科员。一辈子的科员,就是乡镇大多数干部的现实和无奈;一辈子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职务,就是县(市、区)机关大多数公务员的命运;一辈子的副处及以下职务的公务员,就是市(州、旗)机关大多数公务员的归宿。
去年11月,一名六旬网友“说实话难啊”在人民网发表文章《写给基层公务员们的一封信》,直言“基层公务员对生活期望值不要太高”。文章先指出基层公务员的不如意之处。“不能不承认,官场中也存在“贫富不均”。因为现在的分配制度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照职务分配,职务越高薪酬越高,地区越发达薪酬越高。因此,有职务的与没有职务的不一样,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薪酬不一样,基层公务员与高级别的公务员薪酬也不一样。这就形成了官场中的苦乐不均。”但从另一方面,作者认为公务员仍享有“官场特权”,认为基层公务员仍旧是幸福的,比如享受着高工资人群不具备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俯下身就知自己是幸运儿”。
全国妇联发布的《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在女性择偶行业选择上名列第一。中国社工协会婚姻家庭部顾问邱少波认为,“男找教师,女找公务员”反映了现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新的社会压力环境促使人们在婚恋选择取向时,作出尽可能让自己将来的压力减少的有利选择。
面对每年的公务员招考热潮,有人感慨,公务员更像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有诸多不满意之处,而城外的人千方百计、削尖脑袋往里钻。中国周刊的一篇报道称,考公务员改变了中国的年轻人。(腾讯新闻综合中国周刊、中国青年报、解放日报报道)
第四篇:公务员面试自述
选调生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叫***,来自于***班,我志愿加入选调生的队伍,为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选调生是政府选拔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为党培养干部的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新的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活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工作的重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愿意也有义务深入基层工作,真正把目光投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上。虽然基层条件艰苦,但是可以磨练我的意志,提高我的工作能力,是我发挥优势、展现才能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的地方。
在大学四年中,我勤奋好学,勤俭节约,认真学习的同时也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下,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在学习能力上,我刻苦好学,课堂上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课余时间我喜欢和同学去自习室或图书馆复习老师讲的课程或者翻阅一些书集、报刊和杂志,在各类活动的忙碌之余,我逐渐喜欢上了
静静地坐在自习室看书的感觉,时常抽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因此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良好,而且已经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和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曾获得过优胜奖。2010年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与几位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题为“***”,并在省级书刊上成功发表。
第二,在思想觉悟上,我自小就受到家族人的熏陶,大伯从政十几年来,始终是我的榜样,他时常叮嘱我要抓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并时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主动的向党组织靠拢,与时俱进,用党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于**年**月通过党组织的考察,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系统的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对共产党先进性理论的学习,我在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上都得到提高,并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虚心进取。
第三,在组织策划上,我于***年***月加入学生会,于2010年9月至***年***月担任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会副主席,为班集体建设和学校团学工作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职期间,先后起草学生会文件***余份,这不但锻炼了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提升了我的策划领导能力;在学生会组织并参加了多项校级活动,作为一名学生干部,通过活动的策划组织到总结汇报,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可贵以及工作总结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理解了学生会“在服务中成长的”理念。
第四,在社会实践上,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于***年暑假参加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农村科技、文化、卫生知识的匮乏,让我坚定了去农村服务、去农村发展的理想,由于表现突出,我获得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队员”称号。并与***年8月在***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实习,我担任实习小组组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得到了老师的赞同和实习单位的认可,获得 “优秀实习生”称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逐渐的走向了社会、融入了社会。
我志愿加入选调生的队伍,到基层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立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为我们党的基层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诚的希望党组织考虑我的申请,我将时刻做好准备,接受党的考验。
申请人:***
二〇一二年**月***日
第五篇:来自一位公务员的自述
来自一位公务员的自述,感到了无数人
大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公务员,今年公务员考试招考人数再创新高,如何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是所有考生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对公务员考试怎么复习最有发言权的是成功考上公务员的人,记者联系上一位高分“上岸”考生李强(化名),绝大多数考生走过的弯路,他都走过,而调整思路之后,他却在今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取得了行测81.5分申论79分的好成绩,成功录取,所以他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对大多数考生,非常有借鉴意义。
主持人:李强你好!请你为考生朋友详细叙述一下你的公务员考试经历好吗?包括你为什么选择考公务员,准备考试时走过的弯路,以及调整思路后怎样取得高分的,还有就是考上公务员后对你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李强:主持人好!考生朋友们好!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去保险公司卖过保险,在工厂流水线当过组装工,在小区里推销过太阳能,甚至还在街上发过宣传单,一个月只有3到4天休息,经常加班到天黑,非常累,还拖欠工资,在小区里卖太阳能时,不到半个月时间,我的脸、脖子和胳膊就被晒的黑红了,当我骑着自行车回到家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女朋友心疼得抱着我哭了。幸好她考上了当地的事业单位,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要不然我们连租房子的钱也拿不出来了。女朋友是我大学同学,毕业后从千里之外跟我回到家乡,在我工作如此狼狈的情况下依然不离不弃,我既感激又羞愧,我不能辜负了她,我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快过年的时候,班长组织了高中同学聚会,谈到各自的工作,我很为难,真的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们知道我混得这么差。同学聚会最让人羡慕的就是考上公务员的同学,原来在班里学习很一般,长相也很一般的女生考上了公务员,居然有同学叫她美女了。而考上公务员的男同学,则成了他们桌子上被敬酒和合影最多的那一个,甚至连班长和老师都主动和他们搭话了,这深深地触动了我:此时此刻多想自己也考上了公务员啊,不但收入稳定前途光明还能得到所有的人认可和重视!
晚上回到家,我上网仔细查找考公务员的好处,并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些例子,一直查到凌晨1点多,才发现我到处找工作白白地吃了那么多的苦是多么愚蠢的选择!原来考公务员才是正道!!考上公务员的好处太多了,其他的职业根本没法比。
只要你考上了公务员,国家为你发工资,国家为你出钱看病,国家为你发退休金!
公务员的地位有多高,其实大家都明白,在同学、朋友聚会中,谁是核心?当然是公务员!
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算是比较高的,而且是最稳定的,每月的工资总能按时打入工资卡,最主要的是公务员的隐形收入特别高,甚至要比其工资高出许多倍。我之前租房子的小区里,一个刚入职的普通警察买的70平米二手房还是贷款买的,他老婆不上班每天在家照顾孩子,仅仅三年时间他又买了套新房子,他的收入并不违法,只是因为他在这个职位上能接触到很多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的生意机会。
嫁人就嫁公务员!可见,公务员是择偶的最佳对象,只要你是公务员,总有美女或帅哥出现在你的身边,选择权在你手里。
绝大部分的领导都是从公务员队伍中选拔上来的,只要你考上了公务员,你就有机会成为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当上领导后的好处那不知道有多少,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想考公务员的根本原因。
为了日夜操劳的父母,为了不远千里追随我的女朋友,为了将来我们的孩子,我决心一定要考上公务员!
光有决心和努力是不够的。我在两年时间里参加过四次公务员考试,都因为没有找对方法,走了太多的弯路而失败了,这一次能高分考上,是因为我调整了思路遇到高人指点,才事半功倍,轻松取胜。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的经历完全可以用这首诗来表达。苦读教材、报培训班、题海战术、各种技巧,不但没能让我提高成绩,反而使我更加愚顿;当我完全放弃这些普通考生都在用的备考思路,直接向高分考上的考生请教时,终于参透了公务员考试的精髓!
我走的第一个弯路就是:跟着教材自己学习,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公务员考试只有考试大纲没有指定教材这件事,以为考公务员就是要跟教材学习。教材里的老师在讲常识题时总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物理化学没有他不知道的知识,总能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可是我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知识啊,而且教材里也没有这些知识啊;教材里的老师在讲言语理解题时总是能准确无误的知道每个词语的意思,很轻松似的就把答案给选出来了,可是我怎么可能准确知道每个词的意思呢?就是查词典也来不急呀。教材里的老师做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时总是用速算技巧就能把题目快速解答出来,可是我考试的时候遇到的题目怎么就正好不适合用这个技巧呢?申论的概括题,教材上的老师总是能一条不差的概括出来,分析题总是能从各个角度给出漂亮的答案,大作文总是洋洋洒洒让我自叹不如,可是学完了之后,我去考试时怎么就答不好呢?相信绝大部分考生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吧?都是这么学习的吧?感觉老师就像天上飞的龙,无所不能,而自己就像地上跑的猪,什么都不会。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公务员考试只有考试大纲,没有指定教材。咱们从书店里买到的教材,都是各家培训机构的老师编写出来,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找的名牌大学里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博士来编写的,他们可以集合几个人的智力拿出一天的时间来做出一套完美的试卷,他们可以拿出半年的时间来写一本教材,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各种知识,有足够的智力去解答各种难题,而我们这些普通考生呢?我们的智力只能算是一般,到了考场上又只有2个小时或3个小时的作答时间。很明显那些编写教材的名牌大学博士们并没有根据我们这些普通考生的知识储备量、智力水平、考试时间的限制这些实际问题来教我们如何考上公务员。所以,跟着这样的教材学习,考不上公务员是很正常的。
我走的第二个弯路就是盲目地参加了培训班,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钱。在发现那些编写教材的博士们没有根据我们普通考生的知识智力和考试时间限制编写教材后,我把希望寄托在培训班上,毕竟听说有些人参加培训后考上了。于是我狠了狠心,挤出5000多块钱报了个全国有名的培训班,你知道拿出这些钱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困难的。报了培训班后,发现问题不少:(1)是愿意交费参加培训班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原来已经进过面试,在面试时发挥失常落选的,想通过培训班,再提高哪怕那些几分,就有望录取了,所以,参加培训后考上的基本上是这些人。而像我这样差距比较大的考生,参加培训班不是没有进步,而是进步不足以帮我进面试,等于是白花了几千块,还浪费了时间。(2)培训班的老师,讲的课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和教材没多少区别,自己本身并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没有实战经验,可以说,他自己也考不上公务员,要是能考上,他自己就考公务员了,也不用到这里来当老师了。
我走的第三个弯路就是走了偏门。有了自学和参加培训班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偏爱一些网上看到的偏门思路,比如:题海战术,找人批改申论,各种秒杀技巧,什么的。现在看来,比较可笑,题海战术对提升成绩的作用非常有限,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事实上,这一点大家想一想自己在小学,初中,高中时的经历就能明白,那些班里学习最好的,都是平时比较轻松的,哪有用题海战术的?找人批改申论为什么不可行?因为批改人并没有阅卷经验,都是拿着各大机构教材书的参考答题去和你的答案一一对比,这和自己给自己批改没啥区别。所谓的秒杀技巧,看起来很好,真到了考试时,就用不上了,为什么?那都是事后诸葛亮的思路。其实,我走过的这些弯路,很多考生也都走过,都深有感触。
主持人:后来,你是怎样高分考上的呢?
李强:经历过4次失败后,我并没有放弃考公务员的目标。我想:既然教材、培训、题海战术、秒杀技巧,都是因为缺乏实战经验而无法突破成绩,那么我就去找那些已经高分考上的公务员来给我指点,于是我白天上班,晚上就到QQ群和论坛上,看看那些考上公务员的考生是怎么复习的。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江西华公教育,专注于江西本土公职类考试,考试通过率高达85%以上。我有些心动了,后来还去总部了解情况。后来根据自身情况报了一个培训班,通过命题意图、阅卷规则、实战经验等几个个方面帮助考生快速提高成绩。我用了9天时间学完了课程,然后用了3时间来做练习,申论的答题思路彻底清晰了,行测的正确率和做题速度也提高非常快,终于以行测81.5分申论79分的成绩顺利进入面试,成功录取到国税局。
主持人:你觉得考公务员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强:我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找对了方向;找对了方法,从而可以事半功倍; 另外,决心很重要,四次失败后我依然没有放弃;学习那些高分考生的成功经验,也很重要。
主持人:你考上公务员之后,生活有哪些变化?
李强: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母为了供我们兄弟俩上大学,冬天只吃最便宜的白菜和萝卜,只有我们回家时,菜里才会放肉,现在我考上了公务员,在单位食堂每天都能吃上肉,每个月我都从工资里拿出600块钱寄给父母,可是他们都不舍得花,一直给我存着。他们说最开心的事不是吃得有多好住得有多好,而是别人问起我在哪里工作时,可以自豪的说我在国税局上班。
岳父岳母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大学毕业后从四川跟我来到山东,虽然知道我们是真心相爱,但是岳父岳母心里难免有一千个不情愿,特别是我工作如此悲惨时,谁忍心看着自己的女儿过苦日子呢!有一次我回到我们租来的房子里,她匆忙挂断了岳父岳母的电话,擦去了眼泪,红着眼睛,努力笑着说今天累了吧,咱吃饭吧,我跑上去抱住她,两个人痛哭了一场,我感激她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一定要做出成绩来,好让岳父岳母放心地把女儿托付给我。现在我考上了公务员,岳父岳母再也不用担心了。
考上公务员以后,我就开始准备买房子结婚,我父母在农村种地,能供我们兄弟俩上大学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并没有什么积蓄,我买房子的首付款都是从亲戚朋友同事那里借来的,如果不是考上了公务员,有谁敢把几万块钱借给我呢?真得感谢公务员这个职业。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很快就把自己负责的业务都熟悉过来了,白天的时候上班并不辛苦,到了晚上和休息的日子,我就跟同事学习做生意的思路,也赚了不少钱,我希望有一天能把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接到我们这里来。
将来我们有了孩子可以上机关幼儿园,上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当孩子的同学和老师问起爸爸妈妈在哪里上班时,孩子可以自信的回答爸爸在国税局上班妈妈在人民医院上班,这是多少孩子和家长的梦想,而我已经可以看到那一天了。
考上公务员后,跟同学同事朋友老师的来往密切了,认识了很多企业里政府里工作的人,去哪个单位办事遇到故意刁难的时候,总能找到相应的同事或朋友帮忙,这是我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原先去单位办事看到那些白眼,听到那些训斥,我总感觉自己就是一头被赶进屠宰厂的猪,任人宰杀,而现在,我终于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最后想和考生朋友们说的是: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有梦想就要去实现,马上行动,绝不拖延!
主持人:好的,感谢您参与今天的访谈,希望考生朋友们付出都有收获,顺利考上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