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时间:2019-05-13 07:4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第一篇: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类别:科技创新论文

单位:

姓名:梁 X X

电话:134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和富于创造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靠的是科学的教育,靠的是专业的师资队伍、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国家也一直提倡“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通过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意义,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来促进科技创新,提出了几点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与方法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教育

科技创新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一、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科学教育传授科技创新的知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创新与传承是相联系的,世上没有凭空产生的创新,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它能让我们节省时间和少走弯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科学教育,来掌握先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以最高效的教育使青少年掌握科技创新的现有技术、科学原理、材料属性等等,只有把这些必备的知识融会贯通了,我们谈科技创新才显得充满意义。

(二)科学教育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知识本身不会产生生产价值,我们只有把这些知识转化成技术,再运用到生产和管理中,知识才具有了生产力。科学教育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使青少年具备一些观察分析、合作探究、实验推理、动手实践等科技创新中必备的能力素养。科技创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不能纸上谈兵,今日的青少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使将来的科技创新成为可能,否则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有心无力”。

(三)科学教育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和科教兴国虽然一直提倡,然而大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只把它当作一个口号。我们在教育中,通过一些古今中外发明家的事迹,以有趣的科学故事,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等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动机,青少年才会觉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四)科学教育激发科技创新的兴趣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更是需要一腔发自内心的热情。科技创新需要静心、耐心,其中有艰辛有快乐。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让他们现在产生多大的效益,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以后有能力的时候仍会充满兴趣、坚持去搞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正确结合青少年好探究的特点,多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乐趣。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激发了好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突破。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途径与要求

(一)建立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制度是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中小学校,可以组织成立科技创新发明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有共同兴趣志向的人在一起交流探究成长。同时学校还应派一个科技创新辅导老师指导兴趣小组。在其它方面,还应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能让这项工作走形。对那些在比赛中获奖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应进行奖励和宣传。

(二)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环境对人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育人亦是条很有效的教育途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室内配置一些做实验必备的工具,如:显微镜、度量用具、科技教学用具等。张挂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的发明经历和事迹,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此外阅览室还应有科技读物供学生们阅读。在学校走廊,宜结合校园文

化建设设立科普画廊,科技发明创作展览栏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科技校园广播······总之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师生的价值在此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激发师生的热情,提高认识,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三)立足教学课堂培养科技创新知识素养

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一个主阵地。学校选派一批专业化强、热爱科技创新的老师担任《科学》课程教学,对学生系统的讲授科学基础知识、原理等,科学课程不应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在其它课程教学中也应因课因文制宜的进行渗透,例如语文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数学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科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对于科学老师,可以组织参加一些校际或科教领域的培训交流,及时不断的学习和传播科技教育信息,本校之间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与报告会等。只有我们的老师科学素养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名师出高徒。

(四)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培养科技创新意志

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都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总结和思考中创造出来的。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探究,重现历史上典型发明的发明创造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与数据,体会实验探究的模式,经历发明中的失败与成功,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培育良好的品质。

(五)开展科学发明活动培养科技创新兴趣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很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以得到大人的赞可。为此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大赛,科技知识大赛等活动,将学生有创意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展览。老师也可以进行指导和完善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科技小论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出版校刊。让广大的师生体验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从小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的兴趣。

(六)结合生活实践发明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实践,在这里就是科技实践发明。发明不一定要伟大的发明,小发明也蕴含大智慧。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材料进行创新创作,从而产生科技创新的价值。比如,通过对家里工具的改造使得更加方便实用······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拓宽学习研究渠道培养科技创新视野

创新,思维和视野很重要。我们需把青少年的眼光引向广阔外界,要拓宽学生的接触面和学习渠道。CCTV-10的我爱发明就是个很好的栏目,我们可以组织或培养学生去收看,去琢磨,去发现······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也就多少受到熏陶,提升了科学素养。

有知识,有能力,有意识,有意志,有兴趣······也就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而我们的科学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教育方法来培养这些科技创新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通过培养科技

创新人才来促进科技创新。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也不止一种,我们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教育就能推动科技创新。在这些人群中,青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充满青春与活力,充满了创新精神,为此,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能很好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平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李 永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第二篇: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大山乡柿树小学

李永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突出地表现科技创新实力的角逐,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不竭的动力。科学技术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科技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大批懂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和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奋战在一线的教师队伍,更靠科学、合理、具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创新人才怎样培养呢?接下来我将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开展创新活动的观念和意识,表现为对创新的重视、追求和开展创新活动的兴趣和欲望的理念和思想状态活动。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知;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陈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同书事和权威质疑;不盲目效仿别人想法、说法、做法),敢于质疑,不信奉权威,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在生活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将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助推器。

二、通过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摇篮,而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则是从具体的活动中、游戏中、实践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张王牌。哈佛的商学院才两年制,但在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当总裁的基本上有2/3是它培养的学生。哈佛培养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优秀,奥秘何在?因为它是以案例教学为主。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也在哈佛讲过课,因为海尔集团发展了,哈佛就通过海尔这个典型教育学生。一个案例学完了以后,让学生结合一个企业自己做一个案例。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际问题都是复杂的,是综合性的,他采用的这样的一种模式让每个毕业生出来都能当经理,都是能力很强的经理。纵观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科学家,他们成绩的取得又有几个不是来自于实践中呢?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设计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被誉为“飞机之父”的莱特兄弟,《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他们的事例无不证明了伟大的成功来自于亲自动手、亲身实践。而中国的孩子就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我们则更需要一个很好的教育模式去培养他们,只限于课堂,限于课本,那就太狭隘了。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文化建设宣传科学知识,每学期学校组织小制作、小发明、小改进、小论文及科幻画、摆设科学DV等科技创新大赛:并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等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从身边发现科学知识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创新离开生活和经验就不会生长,不会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知事物。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从身边发现科学知识,这样,可以消除孩子对于科学创新的神秘感,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创新并不是天方夜谭,发明创造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周围,创造仅属于用心观察、用心分析、用心思考的人。如:让孩子们观察记录一年四季周围景物的变化,感受四季的交替,时间的轮回;春天来了,到小河边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探究生灵的奥秘;下雨之前,观察下雨前有哪些征兆,了解自然规律;炎热的夏天,吃着凉爽可口的冰激凌,马上就引导孩子想一想冰激凌为什么会冒烟,明白水汽的蒸发;洗澡的时候,观察放水时漩涡的方向,思考它与地球的引力是否有关系等。把这些日常生活作为科学创新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也为孩子们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为他们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了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和实际背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孩子们最关心并且与他们有直接联系的现实生活,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孩子们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其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科学创新教育在自然生活的怀抱中孕育、生长。

四、让科学创新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各科老师根据本学科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创新教育渗透在每个学科中。语文课上,可根据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语文实践活动。续写故事,演课本剧,设计作文集,整理收集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诗歌编诗歌集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数学课时,老师可让学生把各种几何图形拼成各种图形;用阿拉伯数字进行异想天开。如“6”这个数,有的孩子把它画成了一艘扬帆远航的“希望号”轮船,载着同学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激流勇进;有的把它画成了五颜六色的热气球,正用勤奋的汗水做燃料飞向理想的天空;有的孩子则把它想象成了幽默风趣的魔术师,正怡然自得的拿着神奇的魔术棒表演精彩滑稽的节目呢......科学课的活动就更多了:孩子们可以分成组去调查树叶的形状、树木的种类从而发现植物的奥秘;可以观察种子的生长,蚯蚓的生活习性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小天地延伸到丰富多彩的天地大课堂,又将单一的讲解,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知识和经念。同时,在实践中还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承受成功和失败的韧性及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包容、谦让、合作的德行。

五、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即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当今时代、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及时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探究的主题进行研究、实验。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在这一领域他首先走在了前列,并不断探究改进,终于发明了因特网络。这一发明让人类进入信息化轨道,也让盖茨成了世界首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让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科学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等进行探讨。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以知识为先导的新世纪向我们伸出了双手,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换自己的一桶水,与时俱进,造就时代精英。

第三篇:科技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创新

参加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侧记

2010年6月28日~7月2日,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了2010年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中国科协应邀组团参加大会。会议期间,中国科协代表团举办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向与会的世界各地代表介绍了中国科协组织的有代表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了广泛接触,了解了世界范围内科技教育的现状,领略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教育方式,结识了众多科技教育界的新朋友。

一、ICASE概况

ICASE,全称为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Asso― ciations for Science Education,于1973年4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成立,是一个将科学教师协会、科学教育协会以及科学教育机构等众多学术组织聚集在一起的、世界性的大型框架性组织,也可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科学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非政府组织;除了定期的刊物和通讯,诸如此次科技教育大会及论坛之类的聚会也是ICASE交流的主要渠道。ICASE的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并改善青少年的科技教育。ICASE拥有庞大的旨在促进区域间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科技教育协会、研究所、基金会和团队组织网络。ICASE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个会员组织积极合作,在促进全世界人民科学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三年来,ICASE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由欧洲的8所大学及ICASE相关成员组成课题组,开发了以提高科学素质为目的的普及性相关性科学教育课程套件PARSEL(有关PAKSEL,可参见本刊2009年第8期《通过教育讲授科学与通过科学活动实现教育――PARSEL,一套新编科学教育案例》――编者注),主要用于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该套件已经译成多种文字,可在网上免费下载。

2008年,ICASE与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ICASE资源中心,可以举办科技教师培训。ICASE前任主席Janchai Yingprayoon教授目前受聘广西师大作为客座教授。与广西师大罗星凯教授联手举办面向各国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活动。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也邀请了罗星凯教授出席并就ICASE资源中心相关情况进行报告。

ICASE现任主席为爱沙尼亚人杰克?霍尔布鲁克(Jack Holbrook),他认为ICASE应当继续努力推动的工作包括: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向科技教育界和全社会推动通过科学实现教育的理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投身科学工作的动力;科技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探究科技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期间。还进行了下一届ICASE主席和候任主席的选举。尼日利亚科学教师协会的Ben Akpan当选为下一届ICASE主席(任期从2011~2014年);美国全球保护环境学习和观测计划(GLOBE项目)负责人TeresaKennedy当选为候任主席(任期从2014年开始)。

二、ICASE 2010大会概况

此次在爱沙尼亚塔尔图举办的2010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是继2003年在马来西亚槟城(Penang)和2007年在澳大利亚珀斯(Perth)举办的世界范围的科技教育盛会之后的第三届。本届大会有来自爱沙尼亚、美国、芬兰、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新西兰、中国、英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十余位专家到会并为与会代表奉上了十余场精彩的主题演讲,除此以外,来自爱沙尼亚、尼日利亚、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湾、新西兰、以色列、土耳其、葡萄牙、拉脱维亚、瑞典、德国、芬兰、菲律宾、泰国、日本、韩国、巴西、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科技教师、相关组织代表为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从事的科技教育工作,共同搭建了一座国际间交流的大舞台。

在6月29日举行的开幕式上,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部长托尼斯?卢卡斯宣布大会开幕并致欢迎辞。随后,本届大会总召集人塔尔图大学教授米娅,兰尼克美、ICASE现任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也先后致辞,向所有与会者表示欢迎。开幕式尾声的时候,会场现场唱起了由塔尔图大学带来的男声小合唱,让与会者领略了爱沙尼亚风格的歌曲,为开幕式平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本届大会由塔尔图大学科学与教育系科学教育中心主办,由ICASE、塔林大学、塔林大学技术学院以及爱沙尼亚科学教师协会协办,并得到了爱沙尼亚教育与研究部、阿基米德基金会、爱沙尼亚贸促会、塔尔图天文台、EMT通信公司等的大力协助。

教育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促进作用的因素,这一因素已被看作是公平、人权、宽容以及知识社会的基础的价值体现。创新之于科技教育已经被视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要素。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是政策制定者、课程开发者、科学家、科技教师、科技教育工作者、科技教师协会等齐聚一堂的盛会。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的主题是“科技教育创新――研究?策略?践行”,核心仍是科学素质――一项被视为缔造灵动思维和创新的社会公民以及向知识社会跃迁的核心要素。本届大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 关注科学教育与科学学习的研究,包括基于研究基础的课程发展,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科学教育评估方法的有效性等。

(2)策略 关注研究、政策和实践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运用,阐述科学和科学教育的本质,学生成绩评估指标和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和伙伴关系等问题。

(3)践行 重视学生的需求,例如采用情境教学和关注社会科学事件,确立更广泛的科学教育目标,发展基于能力的课程模式、课堂教学实践和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活动,促进形成性评估等。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期间,共组织了主题演讲、主题发言、工作室、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体验活动。中国科协代表团主持了6月29日下午的“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此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孙欣老师和曾在2002年获得Intel杰出教学奖的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叶佩玉老师也先后在29日和30日分别在各自的主题发言会场介绍了自己在科技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两位老师的发言摘要请参见本文附录――编者注),每场都有很多参会者前来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奉届大会期间的主题演讲都非常吸引参会者的热情参与,主办方邀请来做主题演讲的专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都共同关心世界范围内的有关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问题,演讲者或严肃、或幽默,辅以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现场演示。屡屡

让参会者沿着他们的思路畅想,并为科技教育的美好未来充满绚丽的憧憬„„

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会的执行董事Rodger W.Bybee博士主要探讨科技教育发展面临的革新与挑战。他提出:要在课程资源设计时重视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两个方面。要认识到技术的基本原则,要在课程中讨论有关工程的问题;在课程中使用个体化、社会化、全球性的话题来与科学和技术的特征建立联系;将科学和技术的能力提升作为学生学习成果之一,包括学生能在复杂问题中确认科学的和技术的组成部分,能解释科学现象,描述有关技术的解决方法,能用科学的证据和技术的信息来交流结论和讨论建议等。

来自爱沙尼亚的脑科学研究者Mart Saarma教授为大家进行了一个关于脑科学知识的专题讲座。讲座涉及两个内容,一是关于神经组织退化疾病帕金森病的防治和治疗,一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育教学知识。由于报告人的研究背景,讲座内容围绕帕金森病的脑机制、治疗和预防等展开,基本没有涉及教育的内容。主办方安排这个讲座的目的在于提醒与会者:把教育和脑科学结合起来,是当今科技教育的一个趋势和下一个热点,人类正在努力通过脑科学研究,找到人类思维和学习的机理,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学习,更好地发展教育。

美国全球保护环境学习和观测计划(GLOBE)负责人Teresa Kennedy教授在大会上介绍了GLOBE项目的发展情况。GLOBE项目力求通过使用全球共享数据来拓展世界范围内学生的基于探究的学习,促进学生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建立强大的网络社区。对科学感兴趣的青少年可以上传或利用网站上提供的真实科学数据。进行研究活动。截止到2010年,已经有111个国家加入该网络。

在本届大会中,有不少报告和讨论主题是围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应用的。研究人员指出:ICT技术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使用,一方面是基于课程的,为教师提供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和研究平台。在课堂上使用ICT技术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模糊课堂与社区的界限,促进资源和交流方法的改变,可以提供新的不同的数据和分析工具,提供更新信息的方法。IC丁技术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也将是科技教育的下一个热点。

7月2日,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的最后一天,大会发布了一项有关科技教育政策的宣言,宣言集合了大会有关促进现代化科技教育方面的建议。“宣言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I-CASE传递到世界各地。”本届大会总召集人塔尔图大学教授米娅,兰尼克美如是说。这些建议将有助于一些国家得以以旁观者的视角关注国家发展,并降低其在全球知识传播过程中被世界遗忘的可能。

7月2日下午,为期5天的第三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由爱沙尼亚国会发言人额内,厄戈马宣布闭幕。“让我们共同相约2013年的马来西亚,科技教育必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三、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CAST Symposium)

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特别增设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CAST Symposium),说起这一分会场的设立,要追溯到2009年。

2009年9月,ICASE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先生在访华期间拜会了中国科协程东红书记,他提出在2010年的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上可举办一个关于中国科协促进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质发展的分会场,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会者介绍中国科协在这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程东红书记对此建议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2010年6月29日。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活动在爱沙尼亚塔尔图按计划举行,来自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上海市科协、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介绍了中国科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科技辅导员相关活动,以及目前在中国开展的科学教育和非正规科学教育特色项目。下午三点半,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全部来到塔尔图大学IOsSl楼405房间,在上一场主题发言活动结束后,快速对会场进行了简单布置,张贴了相关活动海报,将各种各样的活动宣传手册、案例资料、项目介绍等摆放在会场门口,调好了专题演讲需要的文件及设备。作为中国科协在国外世界级专题大会上的亮相,每位成员脸上都流露出一丝紧张外加亮相前的兴奋。

下午四点半,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准时开始,代表团团长彭希作为专题活动的主持人,简短介绍了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相关情况及组织的各项重要科普活动,并播放了相关视频短片。其后,代表团成员轮番上阵,各自从自己工作的侧面对部分重点活动作了详细介绍。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项目主管曾筝作了题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三年发展历程》的介绍,阐述了在项目框架下我国科技馆和学校科学教育衔接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促进了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发展、非正规教育人员能力建设等。从听会者的积极提问中不难发现,科技教师对这种非正规科学教育案例非常感兴趣。会后,美国伊利诺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Led,cnngl教授还详细询问了该项目的有关细节,并简单介绍了她在美国所开展的一个类似研究项目,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昌增益教授,昌教授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工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主要介绍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中的工作,即科技专家共同努力为国内高中生提供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接受优秀科学家指导的经验与体会。昌教授的演讲风趣幽默、案例翔实,受到了国际代表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纷纷表示要积极借鉴昌教授介绍的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的工作模式与科学家联系并共同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理解科学的本质。

东南大学的叶兆宁博士是第三位报告人,叶博士长期从事幼儿园、小学阶段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做中学”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她在报告中阐述了自2001年以来,我国“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特色、教师培养方式等重要方面,使与会代表从一个侧面了解了我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第四个报告以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创新与实践为例,阐述了我国科学教育工作中科学界与教育界密切合作、紧密联手的工作特色,报告人是来自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办公室的项目主管李法瑞。通过对“科教联动”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模式内涵与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帮助国际代表理解上海市初高中科学教育推广项目、上海市“做中学”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机制建设、教学素材开发、师资团队培养、网络平台搭建、项目成效测

评等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科技教育》杂志副主编毕晨辉作了最后一个专题报告:《提高科技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通过讲解,参会代表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的宗旨及各项主要工作,协会组织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有关科技辅导员的科技教育项目,翔实的科技教育资源素材引发了听众的广泛兴趣。

所有参加中国科协专题报告活动的报告人都用精彩的ppt演示以及英语口述,博得了现场听众的掌声。ICASE现任主席杰克?霍尔布鲁克亲临专题活动现场,认真听取每一位演讲者的发言,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I-CASE前任主席Janchai Yingprayoon教授以及来自英国、美国、泰国、俄罗斯、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光临专题报告活动现场,在认真听取每位报告人的发言后,即席就中国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由于提问踊跃和讨论热烈,这次专题报告会一直延迟到19:00才最终结束。

本次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在紧密围绕“青少年科学与技术教育创新”这一框架主题下依次进行了五个专题报告,既有科技界与教育界联手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的政策性推动示范项目,又有科学家直接参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既有关于教师科技教育能力建设的组织和培训工作,又有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教育活动。还有校外科普场馆积极参与校内科学教育的示范项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方面,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使得整个专题报告会的内容与ICASE组织关心的重点更具相关性,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同与会者进行交流、探讨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协专题报告会很好地展示了科协组织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过程、方法与特色,使得本届世界科技教育大会主题更加丰富多样,吸引了众多国家参会代表更多关注校外教育工作领域,进一步促进校外与校内教育的衔接与交流。会后,彭希团长向杰克。霍尔布鲁克教授提出建议:“非正规科学教育是目前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以后的ICASE大会除了课堂教育外,应该更多关注非正规教育的研究、政策和实践。”

这次专题报告会是一次积极参与国际相关组织活动的有益尝试,为今后继续在科技教育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在国际组织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提供了经验。

四、收获与感触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在了解国际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方面,本届ICASE大会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它创造条件帮助各国的科技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了解国际科技教育界的发展动态,并提供平台让大家就某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本次大会,特别是大会特邀的主题发言中,能深刻体会到科技教育发展的趋势:科技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需要以实证和实践的方法研究科技教育问题;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部分,科学教育需要包含技术教育,并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科技教育研究者将越来越多地关注脑科学的发展,关注神经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教育的全球化也将是科技教育的下一个热点。参加本次大会,中国科协代表团成员能够明显感觉到国内科技教育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科技教育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更好地发挥中国青辅协的作用

除了中国科协专题报告分会场的主题是聚焦于校外教育之外,本届ICASE科技教育大会中所有的大会报告、分会场主题都聚焦于学校教育、课堂教育,各国研究者和教师更关心如何将科技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大家在发言中都非常关注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正的学习”、“学习真正的科学”。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建议今后在继续积极向ICASE宣传介绍中国科协组织的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让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在与ICASE的合作交流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组织协调广大科技教师,利用协会的平台支持会员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性课堂科技实践活动:主动联系I-CASE,追踪国际科技教育发展动态,帮助我国科技教师开阔视野,对外宣传我国科技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中宣传我国科技教育工作的成果。值得借鉴的国际会议组织形式

在国际会议的组织方面,这次大会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届大会会务工作组织得当,简约行事。由于是国际会议,参会代表来自四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会议代表的注册工作非常重要。会议主办方采取提前收取参会注册费用的方法,在会议举行前就基本确定了参会规模,为大会的总体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会议主办方还为参会人员安排了多家宾馆供选择,当参会人员抵达时,只需由在机场设立的引导人员指引方向,其余全凭参会者自行前往。会议期间只有若干大学生志愿者负责在会场大厅回答参会者咨询,所有的会务、会场、就餐和户外考察的信息都印制在会议指南上,参会者自行查询。还有一个小的细节,由于会议指南是提前印刷的,正式会议期间有大约10个报告的会议室、报告顺序、发言人有所调整,组委会也采取最简便的方法――给每位参会者加印一张更正说明。这种简约的会务方式增强了研讨会的学术交流气氛,让参会者感觉到弹性和自由度。此外,大会大多采取冷餐会的交流形式也可以借鉴。冷餐会,就是每人发一杯饮料,不设桌餐,餐点自助取食。在此种情况下,参会者可以一边就餐。一边浏览张贴的海报,与论文作者进行深入的切磋,也可以跟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教师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冷餐会上,已经没有了领导、专家和普通教师的界限,每个参会者都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这种交流方式一方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广泛的交流获益,一举多得。

第四篇: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呼政发〔2016〕161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特制定《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一、适用范围

《实施细则》适用范围与《意见》相同,是对《意见》条款的具体说明。

二、申报主体

符合申报条件的各单位、组织、团队和个人。

三、工作流程

(一)申报:市科技局发布公告,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二)审核:市科技局或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主体的申报材料及有关情况进行审核。

(三)会商:市科技局将各单位、组织、团队及个人申报的奖补事项及金额进行汇总,并组织相关部门会商。

(四)审批:市科技局将会商确认的奖补名单及金额统一报送市政府研究批准。

(五)公示:市政府研究批准后,市科技局将奖补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六)奖补:公示无异议后,市科技局报请市政府拨付奖补资金。

四、具体申报要求与审核程序

(一)《意见》

(一)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机制。

1.申报条件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制度健全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且有自主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活动的企业。

2.申报依据

(1)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办法(试行)的通知》(内科发〔2017〕24号)等有关文件中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

(2)企业加计扣除研发费用以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税务机关确认的金额为准。

3.申报材料

(1)《呼伦贝尔市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申请表》。

(2)企业申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补助资金的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3)企业研发费用情况归集表。4.申报与审核程序

2(1)企业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会同市税务部门审核后,提出补助单位建议名单。

(二)《意见》

(二)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1.申报条件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有关部门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各类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

(2)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有关部门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品种的依托单位。

(3)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有关部门新认定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依托单位。

2.申报材料

(1)《科技创新平台奖补申请表》。

(2)分别提交有关部门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品种、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批复文件或认定证书的复印件。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符合申报条件的各类依托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2)市科技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科协,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住建委、农牧业局、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对申报材料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后,提出奖补单位建议名单。

(三)《意见》

(五)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1.申报条件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申报材料

(1)分别提交《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费补贴申请表》、《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费补贴申请表》、《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经费补贴申请表》、《农业科技园区经费补贴申请表》、《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经费补贴申请表》、《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申请表》。

(2)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现代农牧业科技园区、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批复文件或认定证书复印件。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奖补单位建议名单。

(四)《意见》

(六)加快推进孵化机构建设。1.申报条件

(1)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

(2)孵化出上市企业的孵化机构。2.申报材料

(1)《呼伦贝尔市科技孵化机构奖励申请表》。(2)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4 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批复文件(证书)复印件,或市金融办出具的上市企业证明文件复印件。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主体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奖励单位建议名单。

(五)《意见》

(七)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市场进行技术交易活动。

1.申报条件

引进的科技成果产权清晰,并成功在自治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上转移转化。

2.申报材料

(1)《企业引进科技成果转化补贴资金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转让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专利证书等)。

(4)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及网上交易相关材料。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补贴单位建议名单。

(六)《意见》

(八)加快技术转移平台建设。

1.申报条件

新认定的国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2.申报材料

(1)《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建设经费补贴申请表》。(2)科技部门认定的国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批 5 复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经费补贴单位建议名单。

(七)《意见》

(十)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1.申报条件

在各类科技博览会与国内外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签订技术交易合同书,并在实施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科技中介机构。

2.申报材料

(1)《技术交易奖励的申请表》。(2)双方签订的技术交易合同复印件。

(3)转让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专利证书等)。

(4)转让项目业绩证明材料。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主体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奖励单位建议名单。

(八)《意见》

(十一)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1.申报条件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业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2.申报材料

(1)申报研发机构补贴,提交《研发机构补贴申请表》、6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团队、成果转化业绩等证明材料。

(2)申报科技合作奖励,提交《科技合作奖励申请表》、企业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业绩等证明材料。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研发机构补贴的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补贴单位建议名单。

(2)申报科技合作奖励的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奖励单位建议名单。

(九)《意见》

(十二)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计划。

1.申报条件

(1)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

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年龄原则不超过55周岁,可采用刚性或柔性引进方式。刚性引进的每年在本地区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柔性引进的每年在本地区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由依托单位出具证明),对柔性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以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科技领军人才与企业应签订3年以上具有法律效力的聘用合同,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第一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二类: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第三类:省部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第四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博士学历、学位的某一专业领域科研带头人;

第五类:获得国家承认的国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且有国内外知名企业或省级及以上科研单位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优秀留学回国科技人员;

第六类:我市战略性新型产业和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第七类:其他与以上水平相当的国内外知名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

(2)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

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由团队带头人和相关核心成员组成,至少3人以上,团队带头人年龄原则不超过55周岁。团队可采用刚性或柔性引进方式。刚性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须全职在我市工作,核心成员中至少有2人全职在我市工作。柔性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可兼职在我市工作,核心成员中至少有2人全职在我市工作。其中,对柔性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以项目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科技创新团队与企业应签订3年以上具有法律效力的聘用合同,并符合下列条件:

① 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牧业等领域。

②创新团队所从事的研究在国内同行中达到领先水平,并在相关领域已取得突出的创新成果,或在相关领域有明显的创新能力、研发优势和发展潜力。

③团队建设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有明确的技术路线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具有人才培养计划,周期内有明确的阶段性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志性创新成果。

④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近5年内曾获得省部级以上相关人才计划资助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核心成员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人数占50%以上。

2.申报材料

(1)申报科技领军人才,提交《呼伦贝尔市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专项资金申请表》、《呼伦贝尔市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申报书》、《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合作协议书》、领军人才的个人学历、职称、取得成果、专利、获奖等证明。

(2)申报科技创新团队,提交《呼伦贝尔市引进科技创新团队专项资金申请表》、《呼伦贝尔市引进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任务书》、《引进科技创新团队合作协议书》、团队核心成员的个人学历、职称、取得成果、专利、获奖等证明。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会同市科协对拟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申报资格、研究方向等进行审核,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团队成员知识产权情况的有效性、关联性和法律权属等进行严格审查,形成初审意见。

9(3)聘请国内同行业高水平专家组成专家组,围绕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学术及研究水平、团队架构、创新能力、项目可行性等进行评审。

(4)市科技局会同市科协依据专家组评审意见,提出拟支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议名单。

(十)《意见》

(十三)实施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引进计划。

1.申报条件:

引进的科技创业团队由团队带头人和相关核心成员组成,团队带头人年龄原则不超过55周岁,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4人。科技创业团队必须全职引进。团队带头人在企业初创期持股比例应当不少于30%且为第一大股东,带头人及核心成员持股总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团队带头人必须全职在我市工作,核心成员中至少有2人全职在我市工作。科技创业团队在我市创办企业1年以上,并书面承诺获得支持后5年内企业不搬离我市,并符合下列条件:

(1)引进的科技创业团队应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聚焦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装备制造、现代农牧业等领域。

(2)创业团队具有可行性创业计划。包括创业内容、企业规划、经营思想等。

(3)团队拥有创业必须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居行业或领域前列,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4)团队带头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熟悉相关产业领域,有较强的团队组织能力。核心成员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学 10 位的人数占30%以上。

2.申报材料

(1)《呼伦贝尔市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团队专项资金申请表》。

(2)《呼伦贝尔市引进高层次科技创业团队项目任务书》。(3)高层次科技创业团队创业计划。(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团队带头人及核心成员的持股比例证明。(6)企业运行一年工作业绩证明。

(7)团队核心成员的个人学历、职称、取得成果、专利、获奖等证明。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申请。

(2)市科技局会同市科协对引进的科技创业团队的申报资格、创业计划等进行审核,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团队成员核心技术的权属等进行严格审查,形成初审意见。

(3)聘请国内同行业高水平专家组成专家组,围绕引进的科技创业团队的核心技术水平、团队架构、创新能力、项目可行性等进行评审。

(4)市科技局会同市科协依据专家组评审意见,提出拟支持科技创业团队建议名单。

(十一)《意见》

(十五)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1.申报条件

依托我市企事业单位各类平台载体培养的,经各级部门认定的科技创新团队。

2.申报材料

(1)《科技创新团队经费补贴申请表》。

(2)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科技创新团队批复文件或认定证书复印件。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出审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补贴团队建议名单。

(十二)《意见》(十六)推进科技服务人员农村牧区创业行动。

1.申报条件

(1)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2)由各旗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的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和优秀特聘科技专家人选。

2.申报材料

(1)《优秀科技特派员奖励申请表》或《优秀特聘科技专家奖励申请表》。

(2)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特聘科技专家批复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3)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特聘科技专家先进事迹及证明材料。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市级优秀科技特派员和优秀特聘科技专家,由各旗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每年向市科技局推荐,市科技局按一定比例进行评选认定。

(2)市科技局审核或评选后,提出奖励人选建议名单。被 12 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优秀科技特派员,一次性奖励5万元。

(十三)《意见》(十九)鼓励发明创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申报条件

(1)在我市行政区域注册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

(2)在我市行政区域注册的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认证的企业。

(3)在我市行政区域内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的个人或组织。

2.申报材料

(1)申报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贯标企业经费补贴的企业,提交《示范企业、优势企业、贯标企业经费补贴申请表》及批复文件或证书复印件。

(2)申报获得国家、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奖励的个人或组织,提交《获得国家、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奖励申请表》及奖励决定文件、获奖证书、获奖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主体向市科技局提交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提出经费补贴单位和奖励个人或组织建议名单。

(十四)《意见》(二十)鼓励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1.申报条件

(1)在我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并运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科技服务机构。

13(2)从事科技咨询、研发服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机构。

(3)有与其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人员,其中专职人员不少于3名,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不低于70%(有执业资格要求的,应符合有关规定)。

(4)业务开展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能够提供机构良好运行的资金支持、科技服务能力等相关证明材料。

(5)管理完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合理的收费制度。2.申报材料

(1)《呼伦贝尔市科技服务机构奖励申请表》。(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机构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4)提供上科技服务的合同及收入证明复印件。(5)申报单位专职人员名单及其学历证明复印件。(6)上及上月单位财务报表。(7)有关规章制度复印件。3.申报与审核程序

(1)申报单位向市科技局提交申请。

(2)市科技局审核后,开展优秀科技服务机构评选,并提出奖励单位建议名单。

五、其他

《意见》

(三)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自治区批准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要求给予资金足额配套。市本级批准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通过科技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意见》

(四)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支持计划。

按照《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工业经济稳增长十条措施〉和〈工业经济稳增长十条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呼政发〔2016〕136号)及市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意见》

(九)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遵照《意见》相关规定执行。《意见》

(十四)完善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政策。由呼伦贝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政策,并遵照执行。

《意见》(十七)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

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金融办、科技局等单位设立基金,出台管理办法并遵照执行。

《意见》(十八)建立贷款贴息专项资金。

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金融办、科技局等单位出台管理办法并遵照执行。

六、执行奖补时间

在2017年1月1日后满足上述条件的申报主体,可以依照相应程序向市科技局申报奖补。

第五篇: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

本文由0kggbylokb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新能源发展

能源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又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实现全球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都离不开能源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结构的调 整。为此,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发展,不仅将影响今天的发展,更关 乎于人类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能源科技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类能源开发和 利用再次进入了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 需求,将使未来的能源结构、利用方式产生深刻的变革。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 源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正成为各国的新目标。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 机影响,能源价格下降,但许多国家还是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这必将催生新的能源产业,加速能源转型进程,开启人类能源利用的新纪元。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视新能 源的开发利用。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系统部署了“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风能和太阳能”“清洁煤利用”和“高温气冷堆”等一系列有关新能源的重大、科技项目,在发展新型能源汽车、推动照明节能、开发新能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 探索。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一大批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得到应用,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都得到规模化推广示范,有力支撑了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2010 年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将推广应用一 大批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而周密的部署。2006 年中 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 地把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和生物质能作为推进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手段,把洁净煤技术、煤层气开发作为降低污染的重要选择,把建筑、交通以及工业流 程领域提高能效、降低排放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给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做出了一系列 重大决策和部署,强调要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作为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发展新能源科技和产业作为应对危机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框架下,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相关部 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十城万盏”和“金太阳”等节能和新能源示范工程。、“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十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领域规模化地推广应用混合 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预计到 2012 年推广应用 6 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十 城万盏计划”将在 21 个城市的公共照明领域推广应用半导体照明技术,预计用 3 年时间推广使用 600 万盏半导体功能性和景观照明产品,年节电 10 亿 千瓦时。到 2015 年,半导体照明将进入 30%的通用照明市场,年节电可达 1400 亿千瓦时。“金太阳工程”计划到 2015 年实现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 250 万千瓦,国内光伏市场形成年产值 200 亿元,创造 9 万个就业岗位。中国风电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 4 年翻番。2008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超过 600 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 1217 万千瓦,位居世界第 四,其中新增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中国已涌现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南 高齿等一批整机和零部件骨干企业,总的生产能力已接近1000 万千瓦。此外,海上风电场建设成功迈出第一步,上海东海等近海示范风电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 推进中。在节能减排中,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国能源 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 69%靠煤,发电量的 80%以上来自火电,优化能源结 构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必须开发和利用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国家已相继颁布 《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优化能源结构的目标和方向。此外,还将发布能源产业振兴规划,2020 到 年将逐步降低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

和核电等 清洁能源的比重。根据有关法律和规划,中国将继续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太阳 能和核电等,并将进一步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发展高效、洁净发电技术,研究二 氧化碳捕获、资源化利用和封存技术。我国已启动了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和“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大型油气田及 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的实施,将提升中国油气装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油气田 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水平,实现油气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煤层燃气的规模开

发,为保持中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实 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专项,将带动中国核电装备制造业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核电比重和产业创新能力。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核能发电效率高,但动态性能不足。因 此,保障多种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安全运行问题,需要我们现在就开始认真研究。一方面要发展智能电网技术,提高对电网的监控和调控能力,研发高效储能 机制,为灵活应对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增强电网的 内部调峰能力。在此情况下,燃气发电便是最佳的区域性调峰发电形式之一。通 过调节燃气轮机机组的负荷能力和速率,可以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需求,提高供电 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天然气具有高效、洁净、传输方便的特征,是一种较理想的能源,然而中国 是一个富煤、少油、贫气的国家,目前一次消费能源中天然气仅占 3%。但市场 对天然气的需求快速增长,预计到 2010 年需求缺口将达到 200 亿立方米以上,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大。在满足日常需求尚嫌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发展和积极利用 清洁燃气资源将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选择。生物质制气以及煤基合成气都可以作 为天然气的有效补充。中国制取生物质气的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全国目前农 村户用沼气利用每年将超过 120 亿立方米,可利用的禽畜粪便、城市有机排放物 等的潜力达 1200 亿立方米。为此,我们将加大对厌氧发酵、生物脱硫等关键技 术,以及集中式沼气成套装备、沼气提纯、质量检测及储存输运等系统集成的研 发投入和应用示范。中国的能源特色在煤,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好煤。现阶段要大力发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也就是 IGCC 技术。相对于各类煤 制液体燃料,煤基合成天然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耗水量低、运输损耗小且成 本低、废弃物处理成本低等优势。应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大煤基合 成天然气在气化甲烷化、二氧化碳的搜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研发。面向未来,一些新能源的技术正在丰富着人类对于各种能源的利用,特别值 得关注——

(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通过聚集太阳光聚焦所产生的热 能,推动发电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效率较高,且可以通过热量的存储,在晚 上继续发电。目前各国已在此方面作了积极探索,我国也在进行试点。(二)高效节能电机技术。稀土永磁体具有磁性能优异、轻量化等优势。中国 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利用稀土材料开发永磁直趋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永 磁直驱电机可以用于风能发电、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等方面,进一步简化传动变速 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转基因生物能源技术。发展生物能源,对于减少石油依赖、保持碳的循 环利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农业经济都具有积极意义。一些转基因藻类生 物的太阳能转化效率高,是极好的生物能源来源。这些作物可以吸收消化大量二 氧化碳,还能够生产绿色油料,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四)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可高效清洁地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 能,是比常规热机更为先进的转化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动力 的变革带来重大契机,而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后化石能源时代主要的车用动力 能源。与电能一样,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以通过各种一次能源的转化获取,成 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换、从碳的低排放向碳的零排放的桥梁。(五)热核聚变技术。作为面向未来的热核聚变技术,也许需要 30 年到 50 年 以后才能够成为稳定的能源供应。我国正积极参与到国际能源科技合作项目 ITER 计划中,同时还超前部署国内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纵观近代史,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都会孕育新的技术革命,催生

新的技术 变革。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能源动力系统的每一次变迁,都将带来社会的、生 活的巨大变革。钻燧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蒙昧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使 用的燃料由木材过渡到煤,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实现了 从煤到石油的过渡,造就了现代工业文明。纵观工业文明,各个时代主体燃料的 转变,也就是一个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燃料的转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能源 隐含着“减碳加氢”的演变规律。与此相适应,动力设备的发展遵循了“高效能、低排放”的技术路径。每一次能源变革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果,改变了产业的 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可以断定,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将认识和 掌握新的能源形式、能源载体和能源利用的手段。因此,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要有面向未来的勇气和稳定的支持,要认真地把握规律,超前部署,坚持创新,真正 做到引领与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我们已处在从化石能源时代向可再生新能源时代的转折点,从工业文 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关键点。一场深刻的能源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迸发之中,我们 需要传承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把各种能源开发好、利用好,为今天的人们创造更 加清洁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载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小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五篇范文

    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理想信念、国情教育和形势政......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规划

    黑石小学中长期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普及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全国科......

    科技创新教育总结

    科技创新教育总结 吉首市二小梁超 2012年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并在学校中开展了科幻画,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实践活动的竞赛。在活动......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计划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计划 曲家学校唐立法 党中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对青少年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是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教师科技创新教育 作者:杨敏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小学阶段的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作......

    科技创新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科技创新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大力实施的今天,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力度,面向全体学生,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教育学生知......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快结束了,本学期,我很荣幸地成为我们学校的科技辅导员,我是一名科技辅导员,一直喜欢带着学生开展动手动脑的活动。从我担任学校的科技辅......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 我校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