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

时间:2019-05-15 15:58: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

第一篇: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

县政府关于加快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创新型海安建设步伐,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由区镇投资与高校院所共建的产业研究院,经区镇申请,县科技局

会同财政局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建设要求并正常运行的,报县政府同意,由县财政按区镇现金投入的40%给予奖励。

二﹑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的企业研究院,符合建设要求并正常运行的,经现场核查,奖励5万元。

三、高校院所来海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年服务企业10家以上且取得实效的,资助运行经费10万元,由县财政和区镇各承担50%。

四、对当年产学研合作经费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企业实际支付金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五、设立科技创新项目优秀奖50个,奖励项目实施单位每项1万元。评选20名“科技功臣”,颁发奖章。

六、对市委、市政府授予“2014年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荣誉称号的人员,奖励5万元。

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研发平台建设标准,企业研发投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当年开发省认定的新产品2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件以上,新增发明专利2件以上,正常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相应条件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将享受税收政策减免的税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八、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九、经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所取得的项目资金,企业按科技项目资金管理要求使用且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十、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新授权或引进),对专利权人每件奖励1万元。企业申请PCT专利,每件补助3万元,授权奖3万元。国家知识产权局按规定收取的发明专利年费,按实际发生年费(不含滞纳金)的70%给予资助,并拨付给所在区镇。发明专利申请加快程序,待授权后给予每件专利1500元补贴,并拨付给所在区镇。对省知识产权局给予的发明专利和PCT专利补贴,同一件专利按就高原则,不重复奖励。

十一、对新认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当年立项的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奖励3万元。对新认定的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奖励1万元。对新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奖励1万元,其中县财政和区镇各承担50%。

十二、凡未建立研发机构、当年无产学研合作和未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不得申报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县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海政发〔2013〕49号)的奖励按50%兑现。

十三、政策兑现由科技局会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联合核实,形成兑现建议方案,在海安政务网上公示后,报县政府审定后兑现。

十四、本意见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原相关政策意见与本文件规定不一致或重复的,以此政策意见为准。

第二篇:安吉县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政策

安吉县加快科技创新若干政策

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县区域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和科技强县。现就加快科技创新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一)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县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3.5%,年均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县财政科技投入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条件和科技进步奖励等。同时建立健全财政科技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已形成企业亏损,可用以后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研发经费在300万元以上,且占主营业务收入2%以上的;研发经费在100万元以上,且占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的,按核准的实际投入给予5%的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二、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三)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对县政府规划建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和在孵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孵化器,同时给予孵化器建设一定资金保障,建成后前3年视创业园经营情况给予补助,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以后视发展情况酌情进行补助。“毕业”企业落户在当地的,其2年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返还给原孵化器,用于支持孵化器建设。对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对在孵期间(3年内)或毕业后1年内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效益的,给予相关孵化器10万元奖励。

(四)扶持孵化企业发展。进入科技孵化器进行孵化的科技企业,从营业之日起,3年内免收行政性费用,并从获利起2年内给予相当于企业所得税县得部分的奖励,以支持孵化器内科技企业发展。建立300万元的科技创业种子资金,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来孵化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对企业注册在一年以内,从事科技成果、发明专利、高新技术产品等项目转化的,经认定给予每家企业10-20万元种子资金补助。孵化器及在孵企业所急需的外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办理引进手续,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五)鼓励建设科技基地和园区。认定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认定为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分别奖励40万元、100万元;认定为省级、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分别奖励40万元、100万元;认定为县(市)级、省级农业科技特色产业基地、种子种苗示范基地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

(六)加快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建设面向行业性、区域性的检测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品牌营销咨询公司等公共服务平台,按实际投入补助20%(不含房地产),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批准为省级、国家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分别奖励40万元、100万元。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在安吉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正常后,经考核合格,每年给予10万元补助和奖励;鼓励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行业知识产权联盟,运作正常后,经考核合格的,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10万元。

(七)支持企业创办研发机构。鼓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安吉建立研发机构,对新建省

级以上独立型科研院所(中心)的,一事一议,有上级经费支持的,给予1:1配套;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研发机构,批准为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研发中心分别奖励20万元、50万元,批准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分别奖励30万元、100万元;认定为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别给予50%、100%的补助,补助内容为实验设备、仪器、软件的实际投入,同一企业当年补助不超过200万元、400万元。支持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创办企业研发中心,通过验收的,按研发中心实验设备、仪器、软件等实际投入的20%补助,每家中心最高补助20万元。县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八)鼓励企业建立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建立市级以上院士工作站和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一次性建站补助。大力引进创业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对通过评审的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按评定类别给予创业启动资金补助;对企业建立的技术研发中心每引进5名硕士或副高职称以上人员(项目主要承担者)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具体参照《安吉县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若干政策规定(试行)》(安政发〔2010〕76号)执行。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鼓励取得科技成果。新产品和科技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或评审并形成生产能力的,每项补助5万元(项目合同已约定的不重复补助),同一企业当年补助不超过2项。县政府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两年评选一次,一等奖不超过3项,每个项目奖励5万元;二等奖不超过6项,每个项目奖励3万元;三等奖不超过12项,每个项目奖励1万元。对获得市人民政府及以上科学技术奖的,按上级奖励经费等额进行配套奖励。

(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以股权投入方式进行成果转化的,其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该成果所占股份20%的股权,以技术转让方式将成果提供给他人转化的,其成果完成人可享有不低于转让所得的税后净收入20%收益;自行实施转化或以合作方式实施转化的,在项目盈利后3-5年内,每年可从实施该项成果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激励成果完成人。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作为股份参与收益分配,科技成果投资入股最高比例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70%。以科技成果入股,科技股取得的分红所涉及的个人所得税,经财政部门批准,3年内县得部分全额奖励给科技股所有人。

(十一)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县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可以进入产业化或直接进入产业化、能较快形成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研究开发费用50%的支持,并优先申报省、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科技成果取得后进行转化并有明显成效的给予奖励,两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税收超过100万元的为三等奖,奖励10万元;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税收超过200万元的为二等奖,奖励20万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税收超过500万元的为一等奖,奖励50万元。对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在两年后评奖时,达到更高奖项条件的,补足两档之间奖励差额;对一等奖,在两年后评奖时,达到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税收超过1000万元的,再奖励50万元。单个项目补助与奖励合计不超过100万元。

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十二)凡生物医药企业获得化学药品、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国家一类新药证书的给予200-300万元奖励;获得化学药品二类新药证书,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制品二类、三类新药证书的给予100-200万元奖励;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给予50-100万元奖励;获得其他化学药品、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制品国家新药证书的给予5-50万元奖励。

(十三)凡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科研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的,按照实际支付给科研单位技术开发费的3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实施细则另行制定)。对传统产业(椅业、竹产业)设备自动化研发、改造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按实际投入研发经费的20%予以补助,单个企业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对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且新产品产值

率当年达到50%及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十四)对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奖励20万元;对批准为省、国家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的,分别奖励30万元、50万元;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每家奖励6万元;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每家奖励5万元;被评为省科技新浙商的奖励30万元,省科技新浙商科技小巨人的奖励10万元。企业参加县政府或省级以上科技部门组织的高新技术成果或专利技术展,给予展位费全额补助。

(十五)给予省级以上科研项目配套。凡列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按上级补助经费的30%给予配套,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按1:1配套。生物医药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承担国家新药创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等项目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按国家补助额给予1:1配套支持,配套最高限额200万元,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及优先主题等项目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按国家或省补助额给予1:0.5配套支持,配套最高限额100万元。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和星火计划项目的,每项奖励5万元。列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的,每项奖励10万元;列入国家新产品的,每项奖励5万元;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的,每项奖励0.5万元。同一项目按最高额配套,不重复补助。

(十六)给予申报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补助。凡被推荐申报国家、省级重大、重点科技专项和创新基金项目的,经专家评审通过,列为县级重点科技项目,经验收合格的,申报省级每项补助6万元,申报国家级每项补助8万元;推荐申报市级和省级一般科技项目的,经验收合格的,列为县级一般科技项目,每项补助5万元。推荐项目列入上级科技计划的,在上级补助经费到位兑现县级配套时扣除已补助金额。

(十七)建立健全县级科技计划体系。每年选择我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项目进行招投标,列为县级重大项目,给予10-50万元经费支持;对农业“两区”建设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等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的,经认定每项给予5-10万元补助;对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科技特派员实施的科技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列为县级一般科研项目,给予3—5万元经费支持。

五、加强专利创造应用

(十八)鼓励专利创造应用。设立安吉县专利奖,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发明专利金奖奖励10万元、银奖(专利成果奖)奖励8万元、铜奖(优秀专利发明人)奖励5万元。获得上级专利奖的,国家专利金奖项目奖励30万元、国家专利优秀奖项目奖励10万元,获国家、省、市优秀专利发明人的分别奖励6万元、3万元、2万元,获省科技进步(专利)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20万、10万和5万元。以上奖励项目以最高额计算,不重复奖励。

(十九)鼓励专利成果转化。对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可以进入产业化或直接进入产业化、能较快形成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专利二次开发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研究开发费用的50%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向县外购买发明专利并在安吉投入应用的,专利转让的按实际支付金额的30%给予补助、独占许可的按实际支付金额的20%给予补助,且单件专利补助不超过50万元。

(二十)支持企业实施专利战略。认定为专利示范(试点)企业的,国家级奖励30万元、省级5万元、市级3万元、县级1万元;列入国家知识产权标准管理试点企业通过验收的,奖励10万元;企业申请海关专利保护的,按实际发生额补助100%。批准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学校的,市级奖励1万元、省级3万元。申请购买(许可)专利补助、海关备案补助、授权专利补助的,应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登记之日、专利授权之日或海关备案获批准之日起两年内提交申请补助材料,逾期不再办理。

(二十一)实行授权专利补助。国内发明专利补助15000元/件(进入实审先补助5000元)、实用新型2000元/件、外观设计500元/件;工业领域取得国外发明专利证书并在安吉实际投入应用的,每件奖励5万元,取得其他专利证书的每件奖励1万元(每件专利奖励限2个国家或地区)。

六、加快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

(二十二)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业。设立县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3000万元,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亏损补偿、风险奖励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创业投资企业采用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含)以上,符合有关条件的,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2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当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抵扣。创投企业可按不高于总收益10%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补偿当年投资性亏损。创业投资企业从投资行为发生之日起2年内,在其投资收益未形成时,对其实际投资额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0%予以财政补助;从获利起,对其投资收益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部分,前3年全额、后2年减半给予奖励;发生亏损,可以在5年内由以后所得进行税前弥补。

(二十三)鼓励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担保公司为县级及以上科技型企业或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的企业提供担保的,按当年日均担保额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入财政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专户。发生代偿净损失后,由担保公司提出申请,经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财政局、科技局共同审核确认,按实际损失的30%补助给担保公司,最高以奖励金额为限。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业务。科技保险补贴资金支持对象为安吉县工商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险种主要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专利保险等险种。科技保险项目经财政局、科技局共同审核确认后,按实际保费的50%补助给企业,单个企业当补贴不超过10万元。

(二十四)推广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对于贷款人发放的专利质押贷款项目,经核准后每年给予贷款人年贷款额度1%的奖励;贷款人提供质押贷款发生代偿净损失时,补偿其净损失的1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企业以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按国家基准利率给予50%的贴息补助,同一企业当年补助不超过50万元。

本政策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原有政策凡与本政策不符的,按本政策规定执行。本政策财政资金归口使用渠道不变,与县内其他政策不重复享受,政策奖励、补助经费均为财政性专项拨款,有关实施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由相关牵头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篇:嘉兴市加强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意见

嘉兴市加强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

(嘉政发„2011‟49号)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嘉委„2011‟17号)和《嘉兴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嘉政发„2011‟48号),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以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对省级以上高新区内经认定的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型企业,其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首次实现1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由高新区分别按其当年对高新区财政贡献较上年增长部分的50%给予扶持。

2.加快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被

— 1 — 认定为国家、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分别给予创建管理单位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专项补助。

3.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重大研发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和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对获得国家和省资金补助的项目,按规定予以优先配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授权的发明专利,除按现有政策标准给予经费资助外,再对该专利授权后前三次年费予以补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品牌、标准化建设给予奖励。

二、支持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条件 4.支持嘉兴科技城与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建设。嘉兴科技城、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参照享受省级高新园区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金(区财政作相应配套)支持嘉兴科技城、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的发展,引导、扶持院校及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集聚入驻。

5.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被认定为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器及区内在孵企业对地方的财政贡献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主要用于孵化器的自我建设与发展、在孵企业高新技术研发补助奖励等。被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财政补助奖励。

6.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 2 — 的国家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的经费资助,主要用于添置必备的研发、检测仪器设备和改善工作条件。

7.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根据我市学科引领和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实用性强、服务性高、开放性好的重点实验室。对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对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的支持予以适当倾斜。

8.支持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独立或联合(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我市组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对新认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研发(技术)中心、市级研发(技术)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4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鼓励企业在国(境)外独立创办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我市企业到科技资源集中的国(境)外成功创办独立研发机构的,按其实际费用额的10%予以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我市企业与境外研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新办项目,给予我市投资企业10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

9.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在我市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其进口规定

— 3 — 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海关按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优先予以办理入关手续。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在其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海关按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0.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面向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研究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为纽带,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优势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11.支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壮大一批重点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行业技术中心),为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企业诊断、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对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4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专项补助。

12.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鼓励发展科技服务业,对于新认定的市级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给予适当资助。科技中介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技术交易合同经登记后,可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科技中介机构为完成特定服务项目,聘请属于海— 4 — 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所支付的咨询费、劳务费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可直接计入成本。

三、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3.深化引进大院名校。鼓励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嘉兴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重点保障并优先安排其建设用地。对新建的独立型国家级科研院所给予不低于5000万元的重点支持。对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院校、海外知名研究机构和大学、世界500强企业在嘉兴建立独立研发中心(机构)、重点实验室并正常运作的,根据规模和层次给予500万元以内的适当资助。

14.落实企业研发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落实技术转让税收优惠政策,在一个纳税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增值税优惠、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和“五免五减半”等。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 5 — 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

15.鼓励企业承担重大项目。鼓励企业联合大院名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示范工程等国家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对国家和省重大专项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给予经费配套。

16.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围绕加快全市经济社会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化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依托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年安排不低于8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专项资金,重点资助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对落户嘉兴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有关部门确认后,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17.支持以高新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创办创新型企业。经认定的科技成果、可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知识产权,均可作为注册资本出资入股,其价值占注册资本的比例最高可达70%。

18.加大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通过工程设计、预算控制、招投标等措施,引导和鼓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择优购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 19.实施专利战略。鼓励和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创造、运用、实施和转化。对获得授权的各类专利予以补助。突— 6 — 出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省专利示范企业和市专利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的补助;被认定为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的,给予5万元的补助,同一企业不得重复补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专利项目,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对建立向全市开放的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给予适当补助。对中小企业以专利权质押方式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予以贴息支持。

20.实施品牌战略。对经国家、省主管部门认定的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给予奖励。对在产品出口国(地区)注册商标,且出口达到一定数额以上的企业给予奖励。

21.实施标准化战略。支持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对牵头制定(修订)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制定(修订)并完成发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或组织给予奖励。鼓励企业结成技术标准联盟,推动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形成优势产业事实标准。鼓励企业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会、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创新智力支持

22.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的有关政策意见,吸引支持

— 7 — 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嘉兴创新创业。市财政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嘉兴创业的嘉兴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经认定给予100~30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对嘉兴市重点创新团队,经认定给予30~100万元的创新资助,同时在购房补助、学术活动资助、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资助和优先照顾。

23.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形成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让更多的高级人才通过短期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嘉兴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业创新驿站建设,对新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20万元的资助,对进创业创新驿站的博士后每位给予4万元的资助。

24.支持创新型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和支持高校开展弹性学制、订单式培养,建设适应我市产业结构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大力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社会服务。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

25.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支持实行期权、期股奖励和企业年金制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员在合作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期间交流兼职,允许兼职人员兼职兼薪。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获得— 8 — 发明专利等条件作为科技人员评优评奖、评职晋级的重要量化指标。

六、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强科技金融结合 26.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各级政府要把科技投入作为科技进步和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在财政预算和决算中体现法定增长,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要确保财政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2个百分点左右,确保市科发资金每年有所增长,到2015年,各级财政科技经费占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5%。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在“十一五”1亿元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新增1亿元,累计达到2亿元,重点支持重大科技专项、重大自主创新载体与平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国家和省自主创新项目配套等。

27.建立科技创业种子资金。“十二五”期间,全市设立5000万元的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用于支持尚处在种子期的项目特别是科技孵化器内处于初创期企业的项目风险投资。投资限额为30~100万元,种子基金投入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到期以回购、转让等方式收回。到期不能回收或回收无望的,经过专门评估审核,可作销减退出处理。

28.推进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全市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3亿元。发挥投资引导基金导向作用,加大对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创

— 9 — 业项目、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和科技创业公司的投资,鼓励、引导和参与风险投资公司和民营企业在嘉兴组建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和各类投资企业,形成科技风险投资规模20亿元。

29.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立1亿元科技担保资金,组建若干家科技担保公司,鼓励各级金融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科技担保额达到10亿元。进一步完善科技担保体系,发挥和集聚各担保机构的资源优势,鼓励民间资本设立科技担保机构,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参股科技担保公司,促进科技担保与创业投资协同发展。

30.推进科技金融发展。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组建科技银行1~2家,开展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单列贷款计划、单建审批通道、单设激励考核,吸收科技专家参与贷款评审,逐步建立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特征和需求的业务营销和风险管理机制。

31.推进科技保险业发展。积极探索推进科技保险业发展,设立每年100万元的科技保险引导资金,主要用于科技型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团体健康以及由中国保监会和科技部批准的其他科技险种保险补贴等,分散和化解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业风险。

— 10 — 32.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对列入上市辅导计划的企业,优先推荐其申报国家、省级科技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实施市科技项目和自主创新项目。

七、其他

33.本政策意见实行最高限额和不重复原则,对企事业单位同一事项涉及多项补助扶持的,按最优惠一项执行,不叠加享受;同一事项涉及其他条线政策的,由企事业单位选择一个政策执行,不重复享受。以上各项涉及财政支出的,按归口部门资金支出渠道不变,并按现行财政体制实行分级负担。

34.本政策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市科技局负责解释。本政策意见中已有实施管理文件的条款按已有文件执行;未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的,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原有政策与本政策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政策意见为准。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林业局

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意见

林科发〔2012〕2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林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科技。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重要支撑,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实现林业“双增”目标、增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林业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增长的强大动力,是深化林业改革、实现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林战略。

2.把握林业科技创新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化创新,重点突破,优化配置,支撑发展”的方针,遵循林业科技规律,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

—1— 建设紧密结合,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改善林业科技创新条件为重点,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发展

3.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提质增效。围绕林业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强化应用技术配套集成,提升生态建设质量效益。着力突破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荒漠生态系统改善与治理、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与发展、林业增汇减排、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等关键技术,促进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提升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减少林业灾害损失,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4.引领林业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林业主导产业,研究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加强林业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提高林业产业素质。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发,加强产业技术关联,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突破高效分子育种、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生物基产品先进加工制造、林业生物质能源转化利用、竹藤花卉开发、现代林业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林业产业向着优质、节能、低碳和高效、高值、高端方向发展。

5.夯实林业发展的科学基础。围绕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林业灾害防控、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林木花卉种质创新、森林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荒漠化形成机理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林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增强林业原始创新能力。围绕现代林业建设目标和世界林业发展趋势,系统开展林业发展改革的理论、战略、模式和政策研究,构建完备的林业发展理论导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

三、加快成果转化,推进兴林富民

—2— 6.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任务,重点推广林木花卉新品种繁育及高效栽培、重要经济林和原料林高效经营、珍贵和乡土树种培育、森林抚育经营、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木竹材料及林特产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林业灾害防治、野生动物繁育利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先进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提高良种良法使用率。林业重点工程必须与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和同步验收,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切实提高工程建设科技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林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提高林业信息化水平。

7.抓好林业科技示范样板。加大科技示范样板建设力度,组织实施好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实施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提高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园、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水平和效益,为林业生产提供科技示范,让广大林农“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做到实施一个推广项目,促进一片基地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继续开展林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林业科技园区、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8.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强化乡镇林业工作站科技推广职能。改善科技推广工作设施设备条件,开展林业科技推广站标准化建设,建立林业科技推广员资格制度,不断提升各级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机构、乡镇林业工作站、专业合作组织以及企业等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构建以国家公益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继续开展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行动,广泛动员和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织。

—3— 9.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落实全国科学技术普及规划,强化林业科普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基地建设,逐步建立林业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体系,努力构建科研机构、高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民间组织等共同参与、机动灵活的工作机制,全面普及林业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林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

四、加强标准建设,提高质量效益

10.加快林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林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建立健全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核心,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涵盖林业建设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力度,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实现林业标准化与科学技术、林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强林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积极参与制(修)订影响我国林业发展的国际标准,稳步推进林业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

11.大力推进林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林业标准化宣传,引导林业从业人员了解、掌握和应用标准。开展林业标准化生产企业示范工作,引导企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大力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基地,推进林业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提高林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

12.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建立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快林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建设。加强生态建设质量技术监督,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安全。强化林产品质量监督,实施林产品质量监测制度,开展林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建立质量状况评估分析制度,推行质量标志管理,加大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林产品质量监督力度,保障林产品安全。

五、拓展发展领域,增强持续动力

—4— 13.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应用。进一步完善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林业植物新品种创制、准入、审查、授权、保护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林业植物新品种转化应用,提升林业植物新品种社会贡献率。建立行政执法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查处林业植物新品种侵权和假冒案件。

14.强化林业生物安全管理。完善林业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健全林业生物安全监测、检测、评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加强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行政许可,积极开展林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加快林业转基因试验进程,促进转基因林木的利用和商品化步伐,严格管控和监测外来物种引进,确保林业生物和生态安全。

15.强化林业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加强林业生物遗传资源调查、收集、保护、鉴定和评价,加快开展重点林木遗传资源调查编目工作。强化林业遗传资源保护,研究建立林业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推动遗传资源共享与创新,促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

16.加快推进森林认证。加强认证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加快森林认证体系的推广应用,推进森林认证国际互认。积极开展认证试点,努力拓展认证范围,逐步推进竹林、非木质林产品、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和生产经营性珍贵稀有物种等认证,推动森林认证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强对认证机构及其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森林认证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六、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17.改善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实施林业条件平台建设专项,加强林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质检中心、新品种测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林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增强开放运行效能。建立分区域、分类型集科学研究、试验示范与科技推广为一体的永久性国家级和省

—5— 级林业综合实验基地,加强林业生物基因资源保存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建成一批林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增强林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林业科技信息化建设,优化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林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稳步发展林业技术交易。

18.加快生态定位站网建设。围绕国家和地区开展生态效益监测、服务功能评估和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等需求,构建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网,拓展生态定位站监测研究内容,提高观测研究能力。完善生态定位站点布局,加快完成规划新建站点的建设。加强现有站点升级改造,提升站网设施水平。

七、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

19.增强国际(区域)科技合作能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拓宽林业科技国际(区域)合作交流的渠道和领域,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格局。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加大国际先进林业技术引进力度,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积极推荐林业专家在国际组织中任职,扩大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

20.积极履行林业相关国际公约。认真履行《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生物安全议定书》、《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国际公约。进一步做好履约基础性研究工作,制定更加完善的国际履约战略和国别政策,积极为涉林公约的重大国际谈判和讨论提供科技支撑。

八、培养创新人才,提高队伍素质

21.培育创新型人才与团队。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实施林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造就一批林业科技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拔尖人

—6— 才和基层林业科技骨干。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领域和重大科技计划等平台,培育优秀创新团队。利用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回国工作。积极发挥林业科技社团的作用,搭建促进科技交流和人才成长的活跃平台。

22.强化林业从业人员培训。以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加强高等院校涉林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等培训场所,加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强林业标准化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专业技术岗位从业资格制度,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加强基层林业人员、林农及其他林业经营者实用技能培训,充实林业产业重点乡村技术骨干力量,带动从业者职业技能全面提高。

九、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23.推进林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根据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科研院所改革,逐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林业科研院所创新活力。优化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配置,明确定位与分工,协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市地级涉林科研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

24.深化科技立项机制改革。探索完善林业科技立项机制,实行定向委托和自主选题相结合、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结合、一次立项和长期滚动相结合、国家项目和地方项目相结合,推行重大科技课题公开招投标制度。着眼长远发展和生产实践,强化行业和市场需求,完善协商与选题建库机制,突出项目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林业科技项目实施。完善科技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优化评估方法与程序,保障立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7— 25.完善林业科技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科技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林业科技进步水平动态监测评价与定期通报机制,健全项目绩效管理、信用管理和成果管理制度。制定以科研质量、创新能力和成果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坚持分类评价的办法,改变重论文轻发明、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加强林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有效机制。强化各类科研活动主体责任,开展项目负责人和专家的信用评价,建立科技诚信评比与奖惩机制,引导形成正确的科技价值取向。

26.推进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组织实施林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围绕国家和行业的重大战略目标,以重大科技项目为载体,加强多学科、多层次联合攻关的顶层设计,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建优势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引领现代林业发展。按照产业链布局科技链,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继续开展省院合作、院校合作、省校合作等科技合作形式,探索形成更加有效的中央与地方联动创新模式。

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27.加强林业科技工作领导。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把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坚持“一把手”抓科技工作机制,强化林业科技进步指标考核,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科技机构,充实人员力量,提升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各级领导要统筹协调科技资源,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要关心爱护科技人才,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要加大林业科技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28.加大林业科技投入。要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加大林业科技投入,确保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中央林业支出增长幅度。

—8— 要加大对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标准化以及科技条件平台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设立林业科技创新资金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资金。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设立林业科技专项,加大林业科技投入。要引导社会资金向林业科技流动,鼓励涉林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要不断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有效模式,拓展林业科技融资渠道,建立稳定增长的多元化林业科技投入长效机制。

29.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完善林业重大问题科学决策机制,建立相关制度和议事规则,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林业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要加强协商,建立林业发展规划、重大工程等重大事项科技会商制度,实行事前咨询论证、事中全程介入、事后验收评估,把科技工作落实到林业生产建设的关键环节,贯穿到林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发挥各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组织的决策咨询作用,把专家的意见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服务现代林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着力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

国家林业局

2012年9月21日

—9—

第五篇:如何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如何加快科技创新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随着自身的发展,均面临转型升级问题。作为我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石化产业同样面临极大挑战,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十分必要。云溪区作为中南地区重要的石化能源基地和湖南省唯一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必须抓住沿海产业转移和中石化在岳阳地区扩大投资的有利机遇,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我区石化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特色产业,以此促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我区石化产业发展现状

概括来,云溪石化产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产业基础厚实。我区境内驻有长岭炼化、巴陵石化等中央大型石化企业,拥有100多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其中有国内最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20万吨/年SBS装置、2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和20万吨/年环己酮装置。主要产品有油品、溶剂油、环己酮、聚丙烯、环己烷、锂系聚合物、环氧树脂等50多个品种200多个牌号。有SBS、环己酮、催化剂、分子筛、特种环氧树脂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名优产品;“十一五”期间,大企业进行新一轮扩张发展,中石化通过投资近140亿元升级改造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现有装置,打造湖南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工程。长炼原油劣质化暨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七建二改),总投资约60个亿元;巴陵石化非乙烯特色化工发展项目(五改七建一配套),总投资预计约80个亿元。两个项目对推进湖南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湖南与周边省区的成品油市场持续稳定供应,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项目全部竣工后,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年产值将突破800亿元,利润近40亿元,上缴税金65亿元以上。

二是化工园区发展迅猛。2003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区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湖南云溪工业园。2005年8月,湖南省科技厅又批准我区以云溪工业园为核心建立全省唯一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云溪工业园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依托驻区大厂优势和园区平台载体,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通过从石油催化裂化到石油化工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直接辐射,搭好了工业催化新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生物医药化工、环保溶剂、中间体产业、炼厂气体加

工等六条精细化工产业链,引进了一批精细化工人才、技术和生产线,催生了一批精细化工企业。园区现有精细化工企业12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生14家,从事产品开发型企业达55家。2010年,园区区精细化工产业产值62.97亿元。2009年,云溪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并被纳入到全省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集群”和重点打造的“千亿园区”之列。2010年云溪工业园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产业人才技术聚集。云溪石化人才技术集中,拥有从事有机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研究所10个,科技咨询机构4家,科技工作人员3000多人,掌握了催化剂、锂系聚合物、特种环氧树脂等一系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生产成套技术,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生产制造深加工、高精加工能力。2005年9月,云溪工业园设立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各类技术孵化器为技术支撑,以政策支持为引导,推动园区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发展一批符合园区产业比较优势、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项目。

二、我区科技创新的主要作法

1、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促进产业升级

近几年来,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速、升级、增效、惠民”总体要求,加快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通过加强项目引进,加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势不断深到巩固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明显,2010年,全区108家规模企业有76家进行了技术改造,全区共有26个新产品走向市场,深加工、精细加工、节约型、环保型企业将替代过去的粗效型,企业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同时,我们每年确保一批大项目投资到位,特别是近两年,我区引进了催化剂新基地,东方雨虹防水材料等一批产业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项目。

2、以深化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加大升级改造力度,深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两型化、高新化方向发展,此外,我区还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核心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全力支持科技自主创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孵化中心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入园企业拥有国家级重大攻关项目4个,国家重点新产品

项目8个,火炬计划10项,国家专利18项,并有48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园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成为全省两个高新技术服务平台之一。

3、以专业化招商,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在招商过程中,紧紧围绕六条产业链,精心挑选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一是把好项目入园关。坚持项目入园评审制度,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水平高、资源节约型项目入园。二是做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按照“高科技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思路,园区已经形成了以长科化工、聚成化工为代表的催化剂产业,以尤特尔生化、亚王康丽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普拉玛化工为代表的颜料产业,以德智隆化工、长源石化为代表的溶剂产业等高科技特色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呈现集群发展之势。

4、以公共创业平台,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为了打造高新技术聚集的高地,我区创建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化工科技人才提供研发、中试、检测等公共服务。我们以创业中心为主导申报的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核准,该平台整合了长岭炼化与巴陵石化两大研究院和园区企业已有的开放性实验室、中试装置及检验检测设备与人力资源,一改过去“各自为战、自我封闭、资源闲置”的传统模式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促使园区形成“企业自主创新-园区公共孵化-政府大力扶持”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该平台已被确定为全省仅有的两个“湖南省高新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之一。通过着力打造科技创业发展平台,使创新推着项目走、项目推着产业走、产业推着平台走已成为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主旋律。至2010年底,中心累计投入资金5600万元,完成了2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综合服务大楼建设,引进了30家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入驻创业中心孵化,其中埃森科技8家企业已毕业并在园区买地走上产业化之路,去年中心企业创产值5.8亿元,创税160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在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科技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战略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部分企业、尤其是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受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还较多的存在怕冒风险的思想顾虑,满足现状,缺乏风险经营理念和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三是科技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一些引领、鼓励科技创新的举措不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

2、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科技创业平台建设工作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我区科技创业平台的公共性、公益性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二是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近年来,我区加大了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但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还十分缺乏。三是投融资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还不够。调研中,企业界代表普遍反映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较为困难,在创业初期缺少政策扶持和指导,特别是缺少金融支持,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企业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快。一是产业支撑作用还不够强。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产业层次还不够高。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偏低,没有形成能够带动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优势的产业集群,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技术企业。

4、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近几年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虽然逐步增强,但其自身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大多数企业尚未按有关规定提取科技研发经费。少数企业经营上存在短期行为,忽视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忽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以引进为主,自主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二次创新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还不够强。

四、几点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尤其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发挥好科技作用,加快科技创新,对于推进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建议如下: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对于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好科技创新工作意义重大,要深入持久地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把科技创新摆到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通过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真正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要强化企业决策层的科技创新意识,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区科技创新环境。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好现有的政策措施。要把现有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举措和行动,在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明确财政资金扶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二是要进一步营造良好服务环境。不断创新方法,优化服务,防止重引进轻服务、重引进轻转化的现象发生,全力促使项目早签约、早研发、早投入、早见效。三是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快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推进银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完善我区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尤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投融资体系。

3、突出主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确立以科技创新求生存、促发展的观念,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一是完善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各类科技政策专题培训,使企业真正成为熟悉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的主体。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要根据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鼓励、引导企业持续不断地加大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人才支持机制。要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推进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四是积极引导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要加快建设一批各种形式的企业工程(研发、技术)中心,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资合作,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要鼓励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

4、强化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领导,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根据我区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要重视和加快区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加快建设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二是积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要总结推广一批产学研合作较为成功的典型,进一步深化与大院名校的合作,力争更多的省内外大院名校来云溪合作共建创新载体;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支持科技项目与企业和产业对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加大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要发挥好科技平台对人才的集聚作用,争取更多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来云溪创业。要加强对科技型企业家和研发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四是力求在推动高新产业大发展上有新突破。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开发自有创新技术、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化程度高的新产品。通过努力,进一步集聚特色产业优势,提升我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下载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政策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

    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科技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黄金期。5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加......

    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实施细则 为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意见》(呼政发〔2016〕161号)(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特......

    科技创新政策文件选编

    科技创新政策文件选编 南京市栖霞区科学技术局 南京市栖霞区知识产权局 二○一三年十月 1 目录 1、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苏科高〔2013〕260号 .................

    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

    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详解 上海惠及面最大的的科技政策 政策简述:“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是由上海市科委推出的,为在本市注册并在本市纳税的中小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年最高10万......

    关于加快江苏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江苏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金融制度、金融政策、金融工具、......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 作为“十二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15年,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