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共5篇)

时间:2019-05-13 07: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

第一篇: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

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

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饶平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位于县城南部,学校始创于1994年,其前身是黄冈镇城南中学,1997年由香港爱国同胞田家炳先生捐资400万元加以扩建并于同年升格为完全中学。目前校园占地面积814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466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建设规范。现有教学大楼三座,学生宿舍楼两座,办公楼、实验楼、多功能礼堂、两层师生食堂各一座。配套齐全的实验室、功能室、多媒体教室40间。有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1个,乒乓球室、场各1个,跆拳道训练馆1个以及其它体育设施一批。办学的硬件环境日臻完善,能满足学校现有办学需要。

本年度学校教学班54个,其中初中教学班18个,高中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3063人,教职工179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126人。

二、整改意见落实情况

2006年12月我校接受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一级学校评估。在评估总结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取得 1 的成绩,同时也提出‚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整改建议。对此,我校高度重视,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四年来,我校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扩建修建运动场,建设新教学楼,绿化、美化校园,不断完善学生住宿设施,学生学习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添置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设备,自筹经费配套实验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学校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多渠道、多措施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上级的肯定。2007、2008年学校被评为‚饶平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7--201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饶平县高考先进单位‛。

三、办学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评上省一级学校以来,学校全体教职工团结协作,积极工作,大胆探索和实践,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体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落实管理,凝聚队伍

1、建设师德,依法治校

(1)建设师德,锻造师魂。学校认真贯彻师德教育制 2 度,制定了《饶平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师德规范要求》,开展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读本》《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活动,组织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培养广大教师‚博学、敬业、爱生、奉献‛的职业精神。注重在榜样引领中培养师德,近几年,学校以学年为单位,每年评选出三十多位优秀党员和教师、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宣传优秀教师爱生如子、无私奉献、敬业爱岗、敢于创新的崇高风范。注重在科学评价中升华师德,建立了教师自我评价、以学评教、教师互评的多元评价制度,促进师德、师风、师能的进步。

(2)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几年来,我校依法治校,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教育政策法规,制定了《饶平县田家炳实验中学管理制度》,对学校各项管理常规做出明确规定,完善了教学人员管理机制。遵循民主管理原则和程序,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制订《校务公开实施方案》,通过教代会、教职工大会、教研组会、年级会、工会委员会、党员大会等途径,对基建、人事、招生、评优等事务进行公开。

2、措施得力,提高素质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学 3 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护航

有效实施新课程需要构建新型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按照‚整体规划,行动研究,逐步完善‛的工作思路,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研究制度,明确了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校长——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管理线条,确保校本教研责任落到实处。明确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工作要求,建立起教师业务交流和培训系统,理顺了常规教研和教育科研的管理线条。校本教研制度的构建,重新定位教研工作职能,改变过去的外控式管理为自主式管理,形成适应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新要求的制度保障体系,推动了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稳妥推进新课程改革。

(2)盘活校本培训机制,促教师专业成长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保障。我们依托校本教研制度,在‚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三个运作层面上构建校本培训模式。

①、专业引领,为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抓理论引领。学校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新理论、教改新动态,更新知识,引导教师自觉学习4 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养成自习理论的习惯。学校还将理论学习例会制度化,利用两周一次教师会议举行专题学习,并将每年十二月定为‚读书月‛,不断充实文化底蕴,提升理论水平。

二抓学术引领。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优秀教学录像,开展学科改革的讨论活动。有计划地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种学术会议和业务培训。目前,已有卢壁生、陈玉梅、陈伟国等多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郑焕忠、赖丽萍、张文娟、林旭庭、余旭生、黄素娟等教师参加市、县骨干教师培训。

②、自我反思,为教师驾御课改提供动力

激发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八个一‛,即围绕‚一个问题、一个观点、一个案例、一些数据、一种方法、一些经验、一点教训、一些感动‛,以‚教学机智‛、‚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后记‛等形式记教学反思录。每年举行校性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录、教学设计及专项研究成果等征集、交流活动,部分优秀的反思录推选县、市参评。

③、同伴互助,为教师专业化搭建成长平台

同伴互助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问题教研模式是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最基本的模 5 式,教研组和备课组将教学实践中普遍遇到的又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形成专题,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观摩,集体攻关。教师之间通过问题教研模式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策略的改进。学校大力倡导以老带新,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一帮一‛活动,青年教师和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积极拜师为徒,规定师徒各自的任务、目标、活动方式,增进帮扶双方互动、合作、共进。

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整个教师群体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四年来,有5位教师成长为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李春林、卢壁生老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朱少国、叶伟强、沈镇彪等老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赖加璇、林旭庭老师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郑焕忠老师被评为潮州市优秀班主任;郑汉荣、郑丹锋老师被评为县优秀德育工作者;詹武钦、杨耀辉分别被评为市、县优秀校长;郑金喜老师被评为潮州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李春林老师被评为潮州市教育系统名教师。郑映冰老师在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林晴、刘世妹、王晓斌、许巧刁、余银爱、陈红玉、林少芬等老师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数学解题等比赛项目中获潮州市一等奖。叶伟强老师辅导学生参加省生物竞赛荣获省一等奖,林 6 培浩辅导学生参加县乒乓球比赛获一等奖;林复书、赖杰辅导学生参加美术书法比赛获县一等奖。这些都标志着我校青年教师骨干群体正逐步形成,人才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以生为本,全员德育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须先‚育德‛。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依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以‚中国心、民族魂、责任感‛为德育内容,严格要求学生,全员德育,收到显著效果。

1、创新德育模式,构建德育网络

学校构建了‚一个指针、两条主线、三支队伍、四位一体、五个途径‛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一个指针‛即以‚人文养德、爱心育人、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德育工作指针。‚两条主线‛即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两大内容。‚三支队伍‛ 即由德育线行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以及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内宿指导组成员组成德育管理队伍,由科组长、专任教师组成教书育人骨干队伍,由团委、学生会干部组成学生自治管理队伍,提高德育管理的针对性。‚四位一体‛即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校内校外互动。‚五条途径‛就是构建课程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德育管理坚持实效性原 7 则,以生为本,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法制教育、养成教育、生命安全教育。

2、建立转化制度,做到以理服人

政教处、各班均设立行为偏常生登记表,制定转化实施方案,分期初、期中、期末对每个学生进行跟踪分析、做出鉴定。对每一位后进生,学校没有嫌弃他们,鄙视他们,每学期政教处都举办培训班,学校领导轮流上辅导课,与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偏常行为所带来的危害。我们的老师与他们结对子交朋友,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帮助打牢基础,掌握方法,养成习惯,老师们不管课内课外,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传达关心的讯息和成功的期盼,帮助他们改掉恶习,克服缺点,积极上进。团委会适时开展‚一帮一,关注成长‛活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些做法得到上级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四年来,我校的教育效果较好,转化率达到94%以上,违法犯罪率为零。现在学校校风、校纪良好,教学秩序井然,文明、勤奋、向上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3、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品位

学校注重德育的序列化和德育活动系列化,不断丰富德育内容。高一级着重抓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高二级 8 重点抓行为偏差生和学业滞后生的转化工作;高三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形成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学风。各年级的教育内容有所侧重,又衔接连贯,形成三个主题五个板块。三个主题就是开展‚以‘国学’为师,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育活动;以‚绿色、生命、环保‛为主题教育,实施绿色行动,培养学生崇尚绿色健康理念;以‚明礼守法,知行合一‛ 为主题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五个板块就是升旗献词、主题班会、节日仪式、学生家长会、社会实践活动,保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在教育活动中,学校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把发展师生的自信力和责任心,增强劳动观念、公德意识,提升健康的素养和文化品味作为学校的重点。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墙报、广播、校刊等舆论阵地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优良传统文化育人,组织学生学习‚千字文‛、‚诸子家训‛、‚名言名句‛,加强学生的优良传统教育,礼貌道德教育。在校园的不同角落,悬挂标语、校训、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努力营造优美和谐的育人氛围,时时给人以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向往。学校还以田家炳先生捐资办学的爱国爱乡行为为榜样,设立专栏介绍田家炳先 9 生兴学育才的先进事迹;利用校刊《田园》出版专刊,传递田家炳基金会召开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会议信息,增强作为田中人的自豪感;编写《熠熠闪光的星星——田家炳》专辑,组织全体师生学习田家炳先生兴学育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田家炳先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之,全员德育,全程关爱的德育环境得益于大德育环境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无小事;班主任高度负责,精细管理;各科全面渗透德育,‚要成才先成人‛。全员德育换来了学校崭新的面貌,换来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低进高出,以质立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校办学历史较短,加上地处城乡结合部,每年招生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学校高中一年级新生,主要来自农村,大多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生源上的差距,使我校与县内其他学校在起跑时就有了一段较大的距离。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自周边管区几所教学质量较差的小学。面对文化基础薄弱,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群体,我们硬扛着硬撑着,没有松懈,没有气馁,为在三年内最大限度地缩小差距,实现‚低进高出‛的质量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付出了繁重艰辛的劳动。

1、常规管理,保证质量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有效管理。四年 10 来,我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系统,真正做到管理育人,以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常规管理制度化。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建立健全包括《饶平县田家炳实验中学教学常规要求》 《教学人员职责》在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业绩档案管理制度。坚持‚一会两活动‛制度(即每月一次教学工作会议,每两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和每周进行一场集体备课活动)和‚四课‛制度(即新教师教学汇报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示范课、同年级备课组教师实施集体备课目标的交流课、切磋新成果新手段的观摩课),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网络。

①、开展经常性的教学检查。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中继环节,每学期除进行日常检查和专项(备课、听课)检查外,在第十周、十八周分别组织对各个年级教学工作进行了阶段检查,检查学科教学进度、课堂教学、能力训练及阶段测试、备课组活动、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

②、强化考试管理。逐步完善《考试规程》,进一步明确考试命题、试卷质量分析的细则要求,落实考风考纪责任制度,进一步理清考务工作流程,确立了考场巡视制、监考责任制、考试现场事件处理制,保障了考试秩序正常进行,确保考试质量的真实性,考试效果的有效性。

③、实施质量层级责任制。认真抓好三级分析反馈环节,每次大型考试后,由班主任主持的一级质量分析,具体分析本班的学习状况,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备课组为单位的二级质量分析,对本科试题的难度、得分率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由年级组组长召集本年级教师进行的三级质量分析,将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到年级会议上,在教务处指导下找出差距、不足,协调整改,特别是在分析学生的进退原因,解决重点生偏科问题上,迅速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2、研究课堂,提高效益

教学问题主要就是课堂教学问题。我们坚持一切从农村学生的特点出发,一切从田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始终站在田中这个基础上把握学情,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主互动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始终以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为目的,注重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学能力;始终不忘换位思考,为学生着想,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教学效果;始终设法创新,把课堂变成学生和谐成长的乐园。

3、倡导科研,发展师生

课改旨在把生活引进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留给教师,我校坚持教学科研,成就教师,发展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学校建立了教学研究体系,坚持以教学‚三个一‛、‚结对子‛和‚备课组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具体形式,每位行政领导分管一个学科组,协同组长制定每学期的教学教研计划,确定学科的研究专题,组织教师主动参加课题研究和教改活动。定期开展学科教师的研讨会,每学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调研,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和对策。目前,我校英语组承担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研究,已完成任务并已经结题;语文组承担的‚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农村中学围绕语文新课标开展探究性阅读模式研究》已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并正在向中央电教馆申请结题。课题研究推动了教改的步伐,也培养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更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形成了在管理、教学中注重科研,用科研成果指导管理和教学的良好氛围。我校《教师论文集》中选刊的30篇论文,是全校教师最近几年来勤于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结晶。四年来,有姚卓君、钟舜强、林复书等一批教师的教研论文(作品)刊载于省市级以上各类刊物,有赖丽萍、徐玲珊、陈惠君、麦声琴等一批教师的教 学经验总结(论文)在省、市、县获奖。

我校结合研究性学习,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大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会,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之中,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衔接起来。每年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搜集资料,自我探索、研究,然后写成小论文。研究性学习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与提高,又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年来,学校不断探索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连年来,我校一大批学生在省、市、县组织的学科竞赛中获奖。目前,教书育人、科研促教的观念已深深植根于我校教师的思想之中。

4、三年备考,低进高出

学校以提高高中部办学质量为切入点,优化教师组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跟踪学科中的‚学困生‛,加强辅导,确保不掉队。对毕业班始终做到抓早抓紧,对学生实行档案跟踪,落实科任分类指导,培优扶弱,优势互补。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做到‚练、讲、评、释‛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勇于质疑、坚韧不拔的良好学习品质。我校的高中录 14 取分数线比较低,但由于教师的勤教善教,学生的勤学好学,学校的高考质量稳步上升。2007-2011年,高考上省线人数、上省线率均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茅,超额完成县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任务,演绎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精彩成果,体现了学校高考备考的高加工能力。我校近年高考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全面性。五年来我校学生参加高考,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上线人数逐年增加;艺术类上线人数42人,体育类上线人数30人,各科类全面覆盖。

二是优质性。考生上三A线率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41.9%,2011年又达到46.7%;普通类本科上线人数2010年突破100人大关,本科率也逐年提高;部分学科和学生成绩突出。近几年,数学、物理、政治、理科综合等科目的学科平均分多次进入潮州市面上中学前三名。

三是持续性。学校每年高考都有新突破。继2007年度高考上三A线人数突破100人大关之后,2010年又突破200人大关,上线总数、上省线数、上本科数均荣居全县前列,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校取得的成绩都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学校多次被评为县高考先进单位,并在县高考总结表彰会上做了备考经验介绍,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低进高出,高 15 进优出,转化率高‛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四)、特色体育,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管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贴近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人人享有体育,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倡导每天一小时运动,每年举行一次校园体育文化节,师生共同参与。学校还以多种形式开展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如班际三人篮球赛、花样跳绳比赛、毽球比赛等,浓化了课外活动的氛围,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近几年来,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均达到96%以上。

乒乓球、跆拳道是我校体育运动的两个特色项目。我校十分重视体育特长生培养,安排专人负责运动队的训练工作,鼓励学生体育冒尖,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近几年来,我校运动队参加市县中学生运动会连获佳绩。2007—2011年我校乒乓球队在饶平县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中都有不俗表现; 2006年6月我校被定为‚田家炳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跆拳道队多次代表饶平县参加省市比赛,共获得18金30银45铜的好成绩;2011年5月我校组织并承办广东省中 16 小学生跆拳道邀请赛,获得7金6银20铜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等级评估方案》标准,我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学科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质稍弱;二是我校硬件设施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还需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

(二)、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省一级学校建设为目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强化危机感和责任意识,确立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1、进一步更新观念。今后,我们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载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努力做到与先进教育接轨。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标准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通过校本培训体系的贯彻实施和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

3、进一步加强科研兴校战略。今后学校将加大对科研 投入的力度,认真规划校本课题,积极申报市级以上课题,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用科研提升教育教学层次,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过硬、研究方向清晰的教学科研队伍。

4、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要本着统筹兼顾,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的原则,组织资金投入硬件建设,要按等级学校标准配置教学设施设备;要始终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原则,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

在县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等级评估方案》评估标准,我校认真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对照办学条件自评144分,学校管理自评344分,效益加分1.5分,合计489.5分,占97.9%,所有必达指标均达到A级。基本达到省一级学校标准,现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请进行省一级学校复评。

2011年9月1日

第二篇:广东省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广东省实验中学顺德学校

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1-2](简称省实顺德学校)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黄圃,美丽的德胜河畔,东逸湾社区内,是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由省重点中学、全国十大名牌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和广东东逸湾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民办完全中学,是广东实验中学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管理的附属学校。学校于2008年9月建成开学,现有66个教学班,实行小班教学,在校学生3000余人。2009年12月,学校获顺德区教育局批准开办高中,升格为完全中学。(现在2011级共16个班,每班约45人,2012级共18个班,每班约50人)

第三篇:广东省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广东省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广东实验中学(简称省实)是直属广东省教育厅领导的省重点中学,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国十大名校。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史可上溯至1888年广东格致学堂。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邓锡铭、黄耀祥、范海福、蔡睿贤、姜伯驹、岑可法、钟南山等院士。省实近几年高考年年出状元,高考升学率达100%,其中,升重点大学的比例接近80%。无论是在德育建设还是在学科竞赛、中考高考以及体育、艺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追求“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的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奖励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南海学校是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由广东实验中学与中信保利达地产(佛山)有限公司强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

强联合创办的一所优质民办学校。学校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中信山语湖内,占地约120亩,投资达3亿元人民币,按照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造和配置。拥有园林式的、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整个建筑风格、环境布局到设施配置,都深具“外传统、内现代”的文化底蕴。学校为西班牙建筑风格,设备设施完全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学校秉承省实校训和执着“知、爱、能、品”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成广佛地区乃至全国最优秀的民办学校!

第四篇:广东省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广东省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是广州市区内专门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而建立的学校,非楼盘配套学校。学校秉承省实校训和执着“知、爱、能、品”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成广州市乃至全国最优秀的民办学校!

学校教学楼

学校占地108亩,投资达数亿元人民币,拥有园林式的、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整个建筑风格、环境布局到设施配置,都深具“外传统、内现代”的文化底蕴。学校设施完全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置,设有陶艺室、舞蹈室、音乐室、实验室、烹调室以及25间钢琴房等一流设施。融现代气息和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校园,不但体现了“有教无类”的人文关怀,更是办学者“蕴古融今”教学理念的写照!

学校拥有一支融合了经验与活力的老中青教师团队,管理层及学科的骨干教师均来自省实。他们知识丰富、爱岗敬业。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学有所长”的学生。

学校的领导集体及学科骨干教师来自广东实验中学:学校总监由现任广东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兼任;校长由原广东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禤锦科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由广东实验中学的教导主任黄玉凤调任,副校长兼总务主任由广东实验中学总务主任朱颖濠调任,常务副校长由蔡骘担任,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一流的教师团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办学成果给予了肯定,并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第五篇:化州市第二中学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自评报告2013-3-25

化州市第二中学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

自 评 报 告

化州市第二中学创办于 1970年,现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原址位于化州市河西区狮子山下,1999年8月迁到鉴江开发试验区银威花园南侧,西毗化州市委市政府,东邻鉴江区委区政府,北近207国道,南临茂化一级公路。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文化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乐园。

化州市第二中学办学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现有104个教学班,学生共5787 人,其中高中部86个班,4786人;初中部 18个班,1001人。教职工 412人,其中专任教师378人,高级教师122人,一级教师208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以上职称者378人,达标率100%。学校党政领导机构健全,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校长 5 人(1人兼工会主席),全为本科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教师中有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名教师1人。

多年来,我校坚持 “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树立“德育领先,以德治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励志、博学、尚礼、自强”为校训,以“爱校、守法、诚信、创新”为校风,以“严、勤、细、巧”为教风,以“自信、勤奋、求真、进取”为学风。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发展迅猛,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硬件及软件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中考成绩显著,是化州市高考升学大户。

我校被定为中央教科所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并被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暨“作文学习策略与教学评价体系创建研究”实验学校。近三年,我校先后获得“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茂名市文明单位”、“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茂名市书香校园”、“茂名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茂名市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先进集体”等称号,并连续被评为“化州市

先进党支部”、“化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化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化州市文明单位”等。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积极开展“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学习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对照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标准,扎实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我校办成省一级学校。现将我校几年来争创省一级学校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筹措资金,群策群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校1999年搬迁到新校址时,只有两幢教学楼和四幢教师宿舍楼,学生的生活、运动等配套设施还相当不完善。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群策群力,努力完善办学条件。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迎难而上,争取各方支持,积极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八项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设施设备,大大增强了办学综合实力:

1、投入1300多万元兴建了一幢建筑面积为13845平方米的科学楼;

2、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400米跑道环绕、草皮铺设的足球运动场和400平方米的二层舞台一座;

3、投入500多万元增建了两幢公寓式学生宿舍楼;

4、投入300多万元完善学校的硬底化道路和广场建设;

5、投入350万完善了语音室、电脑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功能室的建设;

6、投入20多万完善学校视频监控安全网络;

7、投入10多万元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

8、投入50多万元添置了教学平台。

我校准备进一步筹措资金,争取把学校南面的闲置地购买过来,建设学校的运动设施,如体育馆、游泳池等。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 130209.5 m2,生均22.5m2,建筑面积 101275m2,生均17.5m2。学校实现了校道硬底化,校园绿化美化,运动场草坪化,绿化面积达72820.8m2,绿化率达66%。学校分为教学、运动、生活三个区,区间分明,布局合理。其中,教学区有两幢教学楼、一幢科学楼、一幢艺

术楼和一幢科组活动楼,有教室113间,功能室102间;生活区有四幢学生公寓,全校共有252个寝室、4032个床位,一幢学生饭堂(共有4500个就餐座位),四幢教师套间楼和一个教师村(三幢教师套间楼,58 幢独立的教师宿舍楼);运动区有一个标准运动场(内设400米环形跑道和草坪足球场、6个水磨篮球场、5个排球场和4个羽毛球场、18个乒乓球台、8个跳高跳远的沙池等)、一个大型舞台、一幢运动功能楼。学校各种功能室齐全,设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地理室、历史室、怡心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等,共102间。学校各种仪器设备、实验用品和文体器械齐备。图书室藏书共260425册,学生人均 45册。

二、依法治校,勤政廉政,民主管理,科学决策

(一)依法治校,勤政廉政,率先垂范

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学校历任校长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多年来,学校都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参加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法律意识、思想觉悟和廉政意识,切实加强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全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建立了一支拼搏、民主、团结、高效、廉洁的领导队伍,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廉政治校。领导成员刻苦钻研,精通业务,不怕艰苦,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勇挑重担,所有班子成员均担任主科课程。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纵横结合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目标明确、统一领导、纵横结合的有效指挥系统。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校长全面负责并亲抓高三级,其它五级由五位副校长分别管理。每个级设有级长(高中每级两人,初中每级一人),每级还设有下级领导(一人负主责,其他协助)。这是纵向管理。横向管理是每位副校长负责一个版块,如负责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管理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级长、班主任。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管理教导处、教研室、科组长等。这样“纵”、“横”结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运作畅通,效率高,效果好。同时,我们制订了《化州二中领导班子岗位责任制》和《化州二中领导成员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放手让班子成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全校形成了讲效率,比贡献的良好局面。

(三)发扬民主,科学决策

我校坚持“任人唯贤、知人善用”的原则,从教学第一线中推荐提拔领导干部,特别是从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出色的青年教师中提拔任用,使得我校领导干部队伍凝聚力强,富有号召力,威信高。

我校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集体领导。学校的决策分几个层次:① 校领导班子会议,每周星期一上午召开,研究学校的日常事务,有时还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② 每周四下午一次的行政例会,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参加,讨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③ 行政领导和级主任、科组长联席会议,讨论学校中涉及面比较大的事项,如发展规划、评选先进、考核等;④ 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学校重大事项或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⑤ 全体教职工大会,单周由学校召开,双周由级(科)组主持召开,布置学校或级组近期工作。这样,既发扬民主,让大家有机会出谋献策办好学校,又能集思广益,找到最佳方案,使决策切合实际,更具科学性,更能为教职工所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实施。

三、强化师德,以人为本,铸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强化师德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一支师德优秀、形象模范、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根本。我校一直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工作来抓,塑造了一支师德高尚、师表优良的教师队伍。每个学期的第一次教职工大会,都安排有关师德建设的专项内容,每个学年均评选校级先进教师及优秀班主任,并充分利用科组会议,结合时事政治和本地兄弟学校的正面或负面典型事例,对教师进行活生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做到不收家长红包、不参与赌博活动、不作有偿家教、不体罚学生、不参加违法活动等。与此同时,对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强化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

(二)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力促成长

为使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学校对新教师通过传、帮、带等形式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先让他们上汇报课,然后组织科任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评课活动,总结成功之处,指出不足的地方,接着,由结成对

子的老教师给他们上示范课;然后,又反过来由新教师评议示范课,重点谈自己的听课体会及收获;同时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主动互相听课,多听同级同科教师的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学校积极为年轻教师脱颖而出铺设平台。

(三)以人为本,积极引进人才

学校能否提升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三年我校连续同市人事局、市教育局等单位一起到重点师范院校现场招聘,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从华南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院校招聘了30多人。这些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好,新老教师和谐共处,互相交流,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师资力量。

四、德育领先,育人为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我校始终坚持德育领先,育人为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思想素质是人才的重要标志,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我校针对来自城乡不同地区的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倾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真美善的灵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我校成立以张化兴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代表、学生会代表等组成,部署和实施学校德育教育的各项工作,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开展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等逐级签订“治安事故为零”责任书,明确责任,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实现学校多年来治安事故为零、师生犯罪事故为零、师生伤害事故为零。

(二)德育管理制度化

俗语说:“人管人,气死人。”可见没有制度,管人难。我校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的规章制度建设,以规章治校,以制度管人。我们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学德育大纲》等纲领性文

件,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订《化州二中双优班评选细则》、《化州二中文明班评比方案》、《化州二中学生操行量化评定办法》、《化州二中后进生教育转化办法》、《化州二中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化州二中学生一日常规》、《化州二中校园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实行量化考核。由于有严格的管理,认真的考核评比,学生遵纪守法已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学校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完善管理网络,齐抓共管

我校深化年级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网络,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学校行政领导做到“三个一”,即每位行政领导“管好一条线、蹲好一个级、教好一个科”,尤其抓好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坚持每天“五到班”、“三到舍”,从细、从实、从严管理纪律,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我校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维持秩序,巡查宿舍、饭堂,记录好坏典型,记分评比,每周总结,奖励先进,提出整改;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公安部门和政法部门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管理、教育学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四)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为了弘扬正气,学有榜样,学校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举行 “班级流动红旗竞赛”、评选学校“十佳”学生、“优秀团员”等一系列评先奖优活动,使校内呈现了一派创先争优的好风气。同时,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展出杰出学生的先进事迹,给全体同学树立了好的典型,让他们学有榜样,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了较好的激励作用。

(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我校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并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建立怡心室,开设“悄悄话”信箱,每天下午第三节接待学生,聆听学生心声,开启学生心扉,解决学生疑难。

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推动心理健康知识进课堂;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专题辅导,对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预防、诊断、矫治、调节和辅导等,咨询服务有电话、面谈、书信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跟踪和处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根据我校地域位于市区、出入车辆多的实际情况,健全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安全教育网络。我校与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共建交通安全文明单位,每学期都请交警为师生上交通安全课,并通过交通安全图片展览来提高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由于交通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师生共同遵守交通秩序,我校被评为“交通安全单位”。我校还通过校会、级会、班会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不同场所的用电安全教育、节假日校外活动的安全教育、禁止进入不健康场所的自爱自重教育。专门请市消防人员来校作防火教育报告并进行现场灭火演练。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措施的落实,我校师生安全得到保障,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深受家长及上级的好评。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师生中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在化州市科技局和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校于2010年4月投入了9万多元,建成了化州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开馆以来,该馆接待了市内外学校机关单位共19批次,约2万多人次参观学习。我校每学期举办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练,全校师生齐参与,使师生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培养自救互救的技能。我校被定为“化州市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七)重视后进生,抓好转化工作

学校非常重视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到“五定”,即“定对象、定任务、定措施、定方法和定检查”,借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建立后进生情况登记表和跟踪教育表,要求坚持“三心”(爱心、信心、耐心)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抓住其优点进行正面教育和赏识教育。此外,树立后进生转化典型,予以宣传表彰,进行榜样教育。三年来,学校的后进生转化率均达100%以上,犯罪率为零,没有吸毒现象,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3%以上。

由于德育工作突出,我校先后获得“茂名市安全文明校园”、“茂名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茂名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先进集体”等称号。

(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防震减灾意识

五、搞好党团建设,凝聚师生的向心力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充分重视党建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民主生活,我校党支部把党员的民主生活制度化、常规化,党员们通过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议政督政,促进了个人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推进了学校的管理;二是加强党员学习,党支部制订学习制度,按时组织学习,并使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内容紧跟形势,并要求党员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使自己思想上与时俱进;三是树立先锋标兵,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努力工作,树立党员作为先锋队的形象,争当岗位排头兵,广大党员表现突出,为教职工树立了榜样,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凝聚了人心。

校团委与校党支部密切配合,当好助手,培养后备军。学校团委根据广大青年学生团员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好各班团支部、学生会、广播站开展卓有成效的各项活动,教育好广大团员,协助学校管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如充分利用德育长廊、橱窗、广播等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举行文化艺术节等。

在党支部和校团委引导、带领下,我校师生在救灾扶贫济困活动中表现突出,如,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达十万多元,为黄宇杰老师治病捐款达五万多元,为扶贫济困基金捐款达十六万多元,2013年2月为梁亚来副校长治病捐款达八万多元。

六、加强教学教研工作,升学、竞赛结硕果

近年来,我校通过规范教学教研管理,抓细抓实高、中考备考和学科竞赛等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勤奋要质量,向拼搏要质量,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中考以及学科竞赛等方面都获得了好成绩。

(一)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措施,对教师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和对教学班级实行循环管理。即对教师教学工作实行量化打分,并以此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准则,把工作考勤得分和奖分作为月津贴和期末津贴发放的依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学校先后制定了《化州二中教职工岗位考核方案》、《化州二中教职工考勤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把评优、晋级、提职与教职工工作的量化挂钩等,使得各人在自

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分级负责的领导、级长对该级实行全面负责管理,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课,起身先士卒的作用,形成了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的领导下,业务处室负责制的教学纵向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能及时把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意见建议等信息反馈到业务处室及主管校长中来。同时,管级领导还负责他们所跟级的行政事务及师生思想教育等工作,形成了横向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体系,这种纵横双向的管理体系,使学校的行政事务和教学业务有机结合,畅顺运作,并且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教学工作卓有成效的运作。

(二)集体备课、共享资源,推行讲义式教学

我校坚持集体备课、共享资源的授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具体要求是:(1)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备课组确定本学期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轮流担任,每周一晚为集体备课活动时间。(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集体备课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提倡“四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二是主备人提前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再形成讲义。(3)集体备课的角度。一是“备教材”。教师在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哪

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便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从其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入手。三是“备教法学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内容实际,确定适当的学法指导。

2009年起,我校提倡“讲义式教学”,并率先在高三级各学科中进行尝试,取得了成功经验后,于2010年在全校各级各学科中全面展开。讲义式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与支持。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出佳绩

每个学期,我校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新理论、教学新模式,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教学改革。要求各科组定期召开教研会,每次教研会要选准专题或话题,布置具体实施方案。要求每个科组至少承担一个地市级以上的研究课题,要求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行为,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校借助教育局教研室于每年5月和11月左右举行的县市级优秀课例评选活动的机会,在全校各学科中开展优质课评选工作,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教师在近三年来积极参加化州市教局组织的优秀课例评选活动,共有8人次获得化州市一等奖。

我校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实验,先后有多个学科和多批次教师参与其中。例如,历史科组承担的省“十·五”规划项目《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实验与研究》获得了广东省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语文科组12位教师在张化兴校长的组织和带领下,于2006年起承担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2009年12月获结题成果一等奖。由张化兴校长任主编,其他实验教师任编委,编辑出版了课题成果专著《生肖文化知识读本》,并作本校实验班的实验教材及校本教材使用,于2013年2月获广东省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语文科组全体教师于2010年3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化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管的“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和“作文学习策略与教学

评价体系创建研究”两个课题的研究与实验工作,现已按计划全面展开。

(四)落实课标精神,推行素质教育

我校以课标精神为动力,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改革旧的教学方法,由过去的“满堂灌”,把学生当作“容器”看待,改变为现在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改变为现在的以培养能力为主;由过去的“师道尊严”,改为现在的“师生平等”。同时,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中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其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组建文学社、书法协会、演讲协会、文工团、篮球队、田径队等,并定期开展活动。我校的《凤鸣》文学社,定期出版刊物,发表学生的文章,有效的促进了我校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周组织两次全校性的课外活动。非毕业班全部开设美术课、音乐课、卫生课和劳技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意识,掌握人身安全防卫知识和生理卫生知识等。我校还通过举行艺术节、文艺晚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等。

(五)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我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均获得好成绩。2010年,“希望杯”数学竞赛1人获全国一等奖,4人获全国二等奖,34人获全国三等奖,获奖成绩位于化州市各学校第一名;全国基础英语能力竞赛,获一等奖有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获二等1人、三等奖1人。2011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1人获三等奖;广东省高中生物联赛1人获一等奖;初中生联赛1人获省二等奖,6人获省三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高中4人获全国三等奖,初中4人获全国三等奖。2012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4人获全国一等奖,2人获全国二等奖;“希望杯”全国数学竞赛5人获全国三等奖,5人获茂名市一等奖,5人获茂名市二等奖,8人获茂名市三等奖。

(六)高、中考成绩喜人

高考成绩一年上一台阶。2010年,上重点线人数10人,本科以上人数495人,上省专线以上人数共有1360人,上线率达89.9%。2011年,上

重点线人数11人,上本科线535人,上专科线1415人,上线率为90.2%。2012年,上重点线13人,上本科线以上人数595人,上专科线以上1527人,上线率达93.97%。单科成绩突出,其中覃洁雯,语文135分,化州市第二名;彭玲,文综263分,化州市第三名;李怡凡,英语136分,化州市第八名;李信材,理数121分,化州市第十名。

中考成绩年年上新台阶,上茂名一中、化州一中人数名列化州市前茅。2010年我校周炜杰同学以699分勇夺化州市中考第一名。2011年吴宇锋同学以692分的成绩位于化州市前列。

七、重视体卫工作,确保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高度重视体卫工作,建立由张化兴校长为组长的体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广东省体育工作条例》,认真上好“两课”(体育课和卫生课),坚持做好“两操”(早操和眼保健操),学生每天活动时间确保一小时以上。加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教育,坚持做早操和眼保健,认真上好体育课,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娱和健身活动;认真组织训练,做好体育加试工作;认真训练高考体艺生,体艺生升学是我校高考的重要补充;加强对校医的管理,做好防意外事故的应急自救教育;每年都举行校运会,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竞技中得到提高;搞好清洁卫生,按班分区负责,坚持每周“两大扫”,每天“一小扫”,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我校学生合格率分别达93.56%和98.6%,优秀率分别达26.79%和32%。

我校学生2010年分别获化州市城区中学学生足球联赛男子组季军、冠军,2011年12月获茂名市第十八届中学生运动会篮球女子组第三名,乒乓球男子团体第二名、女子团体第三名。

八、后勤工作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我校的后勤工作定位准确、管理科学,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先后制订了《化州二中财务管理制度》、《化州二中收费管理制度》、《化州二中饭堂卫生管理制度》、《化州二中住宿生守则》、《化州二中财产管理制度》、《化州二中校产保管员职责》、《化州二中采购员负责》等。学校要求后勤人员以“一切服务于教学,一切服从于教学,一切为了教学”作为工作指导思想,忠于职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后勤工作人员在正常假期实行轮流值班制度,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在财务管理上,学校加强后勤人员特别是财会人员的纪律教育,财务制度完善、帐目日清月结,严格杜绝利用职务之便占用公物现象,同时严肃财经制度和纪律,严格执行“一费制”,坚决杜绝乱收费现象。在收支两条线的政策下,真正实现有限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保证各项经费专款专用。在校产管理上,坚持制止铺张浪费现象,严把采购关,并及时对校产进行登记造册,完善校产出入库手续,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严密的管理保障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过去几年里,我校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学校的管理,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自我反思,发现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1、教育教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教法单一,思想陈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要加大。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不够普及。

3、在新课标改革下开展教学研究的力度不强,范围还不够广,成果不够丰富,学科间教研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1.加大投入。继续争取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学校基础建设,充实完善教育教学设施,扩大生均占有教育教学资源,把我校建成为名符其实的教书育人的园地。

2.加强教改、教研工作,建设学者型教师队伍,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学创新,加强校级课题研究,积累经验,争取申报更多更高级别的课题,整体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3.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开展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结合的研究,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和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如果我校这次能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我校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层次寻求新的突破和新的发展。

五、自评结果

对照《 广东省普通高中等级评估方案》的评估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我校自评打分如下:

自评得分:

办学条件总分150分,自评139分,占92.7%; 学校管理总分350分,自评344分,占98.3%;

获奖加6分,效益加4.5分,学校自评总共得分487.5分,占总分值的97.5%。

我们认为,我校符合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要求,现提出申报广东省一级学校,敬请专家组予以评估验收。

化州市第二中学

2013年3月

下载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潮州市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复评(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