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07:3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

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12月6日~8日,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在上海召开。部质监总站李彦武站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分析了“十二五”工程质量安全形势,并对明年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现将李站长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站在新起点 迎接新挑战

全面开创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新局面

――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站长 李彦武

(2010年12月7日)

同志们:

“十一五”以来,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服务水平提升显著,公路水运建设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召开全国交通质监站(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十一五”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经验,分析“十二五”质量安全形势,部署2011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国交通质监战线的干部职工,站在历史的新高度,紧紧围绕交通发展新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奋力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开创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十一五”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交通质量监督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部党组“三个服务”要求,积极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持续增长形势,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狠抓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回顾“十一五”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

“十一五”期间,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始终把质量第一、安全至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在不断加大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规模的同时,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工作。质监系统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工程质量安全主题,不断提升质量理念,创新和完善监督工作体制与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期间,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公路工程质量水平总体稳定,高速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水运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工程外观和细部质量有长足进步,大中型水运项目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4%~97%之间。润扬长江大桥、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湖南常张高速公路、东营黄河公路大桥、龙门黄河公路大桥、石忠高速方斗山隧道、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大连港大窑湾港区一期(后6个泊位)等多个项目分别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等国家级建设工程奖项。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特别是凤凰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后,痛定思痛,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2008和2009年的事故死亡人数均较2005年减少百余人,交通建设百亿元投资死亡率指标低于全国建筑业平均水平,有利地促进了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

(二)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政府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抓关键、抓基础、抓过程、抓示范,谋发展思路明确。“十一五”期间,面对建设规模逐年递增态势,研究确立了抓关键、抓基础、抓过程、抓示范的总体思路。2008年召开了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交流经验,统一认识,提出了新形势下必须把握的“七条主线”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十方面”措施,为做好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

二是加大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力度,抓落实务实高效。“十一五”期间,总站加大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力度,实现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建设规模大的省份和重大项目督查两次以上。公路督查项目包括苏通大桥、上海长江隧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10个独立特大型桥隧工程,以及天宝高速、宜巴高速等109个高速公路项目,里程共计1.17万公里;农村公路和干线公路70余项约1200公里。水运督查项目包括洋山深水港区、曹妃甸港区、长江航道整治等110个大中型水运工程项目。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督查工作高度重视,对照督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及时整改,举一反三,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得到落实。各省区市交通质监机构在配合部进行监督抽查的同时,根据本地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在省内开展更广、更细致的检查活动。

三是创新方法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活动有的放矢。“十一五”期间,各级质监机构不断拓展管理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解决质量安全突出问题,监督工作有效性显著提高。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在推广营口港创建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示范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全面推动工程质量和耐久性进一步提高;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平安工地”建设及以“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常抓不懈;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数据造假行为;组织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新风建设活动,促进监理行业健康发展。江苏组织开展了“两创三比”活动;浙江、广东、河北等省开展了“质量年、安全年、管理年”活动;湖南省开展了技术稽查、设计回头看等系列活动;四川省开展“重点项目三年集中建设攻坚活动”,每季度均以省政府交通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向各市州政府印发质量安全专报,主管省长对每期专报都针对工程质量安全明确批示;山东省实施以“专业人员管理,专业机构检测,质量管理责任细化,质量管理程序细化”为主要内容的“双专双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全过程的工程管理机制;北京市采取发布质量指数,量化质量水平;河南省实行“三阶段”,保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安徽省以推广实施“单元预警法”为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的执行力;甘肃省构建“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教育培训试点,开展隧道塌方应急处理演练,推广“路桥质量安全施工控制法”。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受到了部和国家安监总局的联合表彰。

四是大力推进制度法规体系建设,夯基础扎扎实实。“十一五”期间,部相继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公路工程竣工质量鉴定工作规定》、《水运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质量鉴定办法》、《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意见》、《航运枢纽工程质量监督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等十余项管理规定和制度。各地也相继发布了本省的质量监督办法,制定了监督责任人制度、问题报告制度、档案管理规定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的作为省、区地方标准发布。相互衔接配套、操作性强的质量监督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轨道。

五是强化安全应急管理,多举措合力推进。“十一五”是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管能力的重要提升期。我们按照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坚持制度建设为先导;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工程建设首位,坚持预防为主;始终把握安全生产的本质规律,坚持安全与质量并重;始终以基层基础(“双基”)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始终把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坚持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以“打基础、抓关键、早预防”为主线,以“双基”建设为重点,在安全监管“一案三制”(预案及机制体制法制)建设、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技术研究、安全培训考核等方面狠下功夫,初步建立了行业建设安全应急联络制度,完善应急专家咨询及对外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预案、预控、预警”安全监管机制体制,以及“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督促、建设单位主导、政府部门监管”的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安全应急管理贯穿于安全监管工作的全过程。五年来,我们印发了行业专项预案,理清行业应急职责,完善应急队伍,建立了300余人的专家资源库。为加强特殊敏感时期的应急值守,保证信息畅通,建立了建设安全应急联络员队伍,经过了五年来的防台部署、隐患排查、事故调查等应急考验,应急联络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各地不断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落实本地区的应急组织、资源及措施,加强对从业企业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增强项目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行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同时,我们高度重视行业施工安全风险预警和督导工作。每半年向行业通报一次建设安全形势,对事故高发的地区、企业进行预警,对事故高发的在建项目加大督查力度;在特殊敏感时段发文指导,对风险较大的桥隧工程,研究制定风险评估制度与指南,积极开展风险评估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发证和安全监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先后出版了5本培训教材,共培训了9万余名施工企业三类人员、1.25万名安全监理工程师。

六是依靠科技促发展,质量安全监管科学性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我们建立完善了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状况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强化了质量统计分析工作。开展了《公路建设质量评定指数研究》、《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及措施研究》、《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及试点研究》和《公路水路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机制研究》、《大型公路桥梁和内河港口工程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防治技术研究》、《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试验检测数据报告标准化研究》、《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体系及技术研究》等研究项目,推动工程质量评定模式和质量安全监督手段不断创新,提高了质量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总站负责修订的《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荣获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各省级质监机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技术密集优势,结合工程项目,对质量安全监管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福建、安徽、湖南、四川等省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公路施工安全生产评估等研究,并依托重点工程开展特大桥梁安全成套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三)市场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推动监理检测市场健康发展。一是监理制度不断完善,监理队伍更加壮大。“十一五”期间,修订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编制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文件范本》,推动监理工作规范化。将工程建设中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控制纳入监理体制,加强管理,并广泛开展监理人员安全生产和环保知识培训。全面推行公路水运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建立以全国统考为主要模式的监理人才评价机制。“十一五”期间,2.3万余人获得监理工程师证书,监理工程师持证人员总计超过5.5万人;500余家监理企业获得甲乙级监理资质。

二是试验检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试验检测事业不断成长。“十一五”时期是公路水运试验检测重新起步并快速发展的五年,面对公路水运大建设、大发展对检测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以12号部令出台为契机,开展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并加强培育和监管;组织开展首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桩基检测比对试验,启动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为壮大从业队伍,提高人员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为期3年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工地试验室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试验检测活动。试验检测市场呈现出日趋专业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势头。

三是强化信用管理,监理和试验检测信用评价体系初步建成,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制定了《公路水运监理企业和人员信用评价办法(试行)》、《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试行)》, 分别从2008和2009年起全面开展监理、检测从业单位和人员信用评价,一批有失信行为的单位和人员的不良信用被记录,净化了监理和试验检测市场。

(四)以“学树创”活动为载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以“学先进”为切入点,质监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各地质监系统积极开展学习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等一批交通行业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教育活动,将学先进融入监督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学先进”,做到远学有标兵,近学有榜样,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积极为工程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建功立业。浙江、湖北、北京、江苏、河北、河南、吉林等地将典型事例教育与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以“树新风”为切入点,质监作风明显加强。在工作作风方面,我们提出“三个表率”、“四懂”、“三种精神”等理念,成为质监行业开展好“学树创”活动的共识和基本原则,并推动“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质监文化逐步形成。河南提出“五个监督”,吉林提出“五个结合”,湖北开展“以刚毅精神对待质量和责任”主题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在机关作风方面,各地质监系统深入开展“五个机关”建设。辽宁、福建、上海港、长航等多地制定出台《交通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人员行政执法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逐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广东、江苏、重庆、河北、上海、山西等地完善政务公开,积极推动监督监管的动态管理和网上办公,增强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时效性。山东、宁夏、甘肃、河北水运、上海市、新疆等质监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警示教育,获得多个精神文明单位称号。辽宁出台了《辽宁省交通质监行业“十一五”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案和考核标准》,有效指导全省交通质监系统创新工作载体。北京站开展文明共建活动,每年都组织帮扶活动。新疆在7.5事件后,积极开展了以促进民族团结为目标的文明处室创建活动。

三是以“创一流”为切入点,涌现出一批质监行业先进典型。交通质监系统以“学树创”活动作为推动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推手,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了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态势稳步提升,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和荣誉称号。表现比较突出的单位有:福建局、吉林站(学树创活动带头省份),辽宁局、浙江局、天津公路站(部文明行业),湖北局、江西站、西藏日喀则监督分站(行业文明单位),上海公路站、河北水运局(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重庆站、广东站、上海港站(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二、“十二五”工程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不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发展,而且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全国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不会改变,建设规模大、项目数量多、监督任务重的状况不会改变,阻碍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对工程质量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监管工作压力巨大。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仍属于暂时缓解的水平,尚不能满足和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需求总量将是目前的2.5—3倍,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我国将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同时要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布局。“适度超前”意味着国、省高速公路及干线通道的网络化建设以及水运工程建设仍将保持加快势头,加之扩内需、保增长投资效应的惯性,就全国来讲,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大发展的格局仍将持续,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全社会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对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体系,这对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客货运输规模迅速扩大,交通组成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出行需求不断提高,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相关行业技术水平、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全社会对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有更高的期望。

(三)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部分公路水运工程主要质量指标仍不稳定,结构工程质量指标波动明显;安全生产较大事故有所上升,且多集中在建设任务重的中西部地区。“十二五”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首先,从工程项目分布来看,基本转入工程条件更为复杂的山岭和水域,山区公路、跨海桥隧以及深水、外海工程项目增多,公路桥隧工程比例显著增大,高墩大跨结构显著增多,工程地质状况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建设条件艰苦,工程施工难度增大,质量安全风险更为突出。同时,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大,路网联络线项目增多,不可避免地大量增加立体交叉跨线工程,在不能中断交通的开放环境下施工,质量安全风险叠加效应不可忽视。其次,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发展和运行成本不断增加,新一代农民工市民化趋势日益显现。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建设的外部条件更加苛刻,征地拆迁等建设环境协调难度增大,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建筑材料紧缺,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因素日益复杂。此外,从项目管理看,建设规模与管理资源配臵失调,制约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仍然存在。工程管理和技术储备不足,市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违法分包转包屡有发生,从业队伍素质不高的态势尚未根本改变。工程实施承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工程管理的多重考验,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形势更加严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再接再历,顺势转变,积极应对,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和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为主体,以监理和检测管理为两翼,以科技和信息为助推,以质监文化为内涵,谋划“十二五”监督工作思维和战略布局。要按照即将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切实做好2011年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

三、2011年的工作重点

2011年的工作思路,是要树立战略思维,强化发展意识,着力在工作理念、工作重点和履职方式上实现转变提升,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权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面对艰巨的监督工作任务,我们要找准切入点,扩大结合点,抓住关键点,积极作为,狠抓落实。

明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做好“三个结合”,继续扎实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工作中要努力做好“三个结合”。一是转理念与调方法相结合,即把转变监督理念这一战略问题,与调整优化监督方法这一战术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抬头看准路,低头拉好车,切实增强监督工作实效;二是强基础与抓关键相结合,既高度重视完善质量监督法规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又要狠抓工程质量关键点和突出问题;三是强监督与服好务相结合,在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仅要说“你这样做不行”,还能建议“你那样做能行”。

五年来的质量监督工作经验表明: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各级质监机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质量形势总体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强化质量监督,督促质量问题整改闭合,加大质量责任处罚力度,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为保证工程质量提供了强劲推动力。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和严峻的质量形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质量监督宝贵经验,努力做好 “三个结合”,进一步转变理念,创新举措,强化督查,狠抓通病治理,做好质量状况统计分析,增强监督工作有效性。明年的重点工作思路:

一是加快转变监督观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新思路。我们要根据质监机构改革和建设形势发展需要,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新思路。我们要努力做好制定《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的相关工作,以此为契机逐步理顺监督体制机制。同时,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从施工阶段向前(设计阶段)和向后(养护阶段)延伸监督的可行性。质监工作不仅要全力拼搏,还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要调整监督模式,以项目法人为主要对象,努力实现监督重点由工程实体向项目管理责任主体的质量安全管理行为转变。安徽站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新疆局提出“监督是工程建设的动力”的理念,实施主管部门、建设单位、质监机构“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上海实施“行政约谈”制度和“网格化”监管手段;江苏省局制定《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和标准》,完善监督制度,规范监督程序;黑龙江省站适应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构建“战时”监督机制;广东、重庆、陕西等省市站对项目法人实施排序,建立激励和竞争机制,调动和发挥建设单位质量管理积极性、能动性。上述单位的做法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二是深入开展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工作。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优化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综合督查内容、督查方法、督查频次,强化跟踪督查整改,提升督查实效。充分发挥督查专家作用,为参建单位提供技术帮扶。完善更具科学性的督查结果分析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衡量工程项目管理、安全风险防控、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水平、从业单位信用等级的重要依据。采取项目量化评价、排序等办法,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调动建设单位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督查效果。

三是继续抓好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混凝土质量通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年限,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关乎交通基础设施巨额国有资产的安全。随着交通建设大规模转入崇山峻岭和深水远海,混凝土结构物的比例显著增大,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意义尤为重大。我们将在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通病治理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示范引导和监督检查,研究建立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和耐久性的长效机制,推行专业化管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施工,推动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是加强工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完善质量统计分析制度,优化质量状况统计指标,通过科学分析,研究工程质量发展态势,指导质量监督工作深入开展,为主管部门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打基础,抓关键,树示范,早预防,切实加强安全监管。

打基础就是要抓好制度建设和标准制订工作,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和培训力度,用一张“婆婆嘴”,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推动全行业安全意识的提升,夯实安全监管工作基础;抓关键就是抓好危险部位、事故高发环节的安全控制,举一反三,努力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树示范就是通过总结推广平安工地、零伤亡工程等典型经验,促进施工安全水平提升;早预防就是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风险评估、应急管理和监督检查,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五年的监管经验证明,安全监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强制性的外部监督,更需要实施科学管理。对此,我们应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积极应对挑战,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周密部署,以“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为载体,以专项费用落实为突破口,大力夯实“双基”,总结推广平安工地和零伤亡工程的典型经验;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抓手,切实加强重大项目、危险部位和事故高发环节的安全预控预警;抓住行业预案及事故快报制度即将更新和宣贯的契机,推行施工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和标准化,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创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提升全行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使交通建设项目生产安全始终处在可控状态。明年安全监管的重点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是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载体,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完善达标考核标准,督促本地区示范项目出经验、上水平,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本地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四川省施行“施工现场安全指数评价办法”,推进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值得借鉴。明年,我们将适时组建平安建设互动论坛,加强信息交流,加大宣传报道,开展技术研究。根据各地区申报情况,研究确定部示范项目并挂牌监督,适时组织部示范项目现场观摩交流会,制定部示范项目达标验收标准,在完工的部示范项目中评选表彰“零伤亡工程”。

二是继续积极推进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作为行之有效的感知风险的良方,被世界各行业采用,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大力推动,但缺乏相关的标准支撑。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和项目试点,我们即将发布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并适时开展培训宣贯。明年还将扩大试点项目和地区,进一步掌握情况,组织交流,不断完善评估机制,优化评估方法,全面提高评估水平。三是推行施工安全应急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是最大的集约化和高效化,常常能赢得第一时间,是安全监管工作追求的目标。我们即将发布《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和事故统计报表制度,运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推动施工安全应急管理标准化,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应急联络机制建设。明年还将完善安全专家库,跟踪相关应急救援技术,逐步提升行业施工安全应急管理软实力。

(三)把握方向,扎实推进,以制度改革促监理事业质的飞跃。

交通行业推行监理制已20多年,对推动我国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交通建设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监理工作与交通发展规模和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问题不断累积,路子越走越窄,影响了监理队伍的发展,制约了监理效果的发挥。

针对监理工作,我想谈“两个必须”。第一个必须,是必须坚持工程监理制不动摇;第二个必须,是必须对现行监理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工程监理制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而且是优化建设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20多年的监理制实践,验证了监理制对推行现代工程管理、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建设项目中,监理制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坚持工程监理制不动摇。但是,目前监理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监理的作用、地位、素质、形象等不同程度地受到质疑。为适应新时期交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交通建设对监理的要求,拿出凤凰涅盘般的勇气,对监理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重点解决体制和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我认为,引导监理企业向高级工程咨询公司方向发展,推动设计、监理、咨询及试验检测的嫁接与整合,推行总监负责制,实施监理工程师责任制,是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是大力提升监理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监理在交通建设中的管理职能。监理行业的基本属性是高水平的知识密集型工程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因此必须要有高素质监理人才队伍作支撑。只有懂得多,才能管得好。然而,我国巨大的交通建设市场形成了巨量的人才需求,在高端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在地位、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相对监理行业形成了比较优势,产生明显的“马太效应”,客观上造成了监理队伍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监理的形象、地位和职能的发挥。为此,要深入研究提高监理准入条件,并从落实监理取费标准、精减在岗人数等方面入手,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监理事业,打造长期稳定高素质的监理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监理的管理职能,在工程建设中扮演“大管家”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高水准、全过程的技术服务,推动现代工程管理,让政府主管部门放心,让项目法人安心,让设计施工单位用心,让高素质人才倾心,让投机取巧者担心。

二是大力推进总监负责制,充分发挥总监的关键人作用。要明确总监的职责权利,保证总监负责制的有效实施;要建立总监人才库,按照宁缺勿滥的原则严格把关入库人员标准和数量,向社会提供高级监理人才信息,供建设单位参考使用;要建立对总监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监理工作的日常管理。

三是实施监理工程师责任制。监理职责不清,监理职责不到位,监理发挥作用受到多方掣肘,是影响监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有责无权,难以取得工作成效;有权无责,会导致权力滥用;无责无权,则变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就是实施“有责有权”的监理工程师责任制,按照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界定监理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职责,赋予监理履行职责的手段,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同时要减少建设各方对监理具体技术工作方式方法和过程的干预。责任到人,权力到人,利益到人,形成总监为第一责任人,标段监理为直接责任人的“用责任制管责任人,用责任人带一班人”的工作格局。

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理工程师岗位登记工作。加强监理从业人员的动态管理,对现行的监理人员岗位登记制度进行完善,重点解决监理人员无序流动、多头挂靠、监理业绩申报虚假等问题,通过建立监理从业人员情况数据库、主要监理人员监理业绩情况数据库,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管理,促进监理队伍的稳定。

五是积极推动安全环保监理,不断提高安全环保监理效果。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是“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研究完善加强安全环保监理的有效途径。一是要研究明确发展方向,细化安全环保监理职责和工作标准;二是要开展岗前培训,使监理人员全面掌握安全环保监理内容和工作要求;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大问题处理处罚力度。

(四)继续加强试验检测管理,提升试验检测行业整体水平。试验检测作为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对保证工程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交通大建设给检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试验检测行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对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试验检测从业人员地位和素质整体偏低,诚信意识不强,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还客观存在,保证独立公正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为进一步做好试验检测行业管理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加强准入管理为前提,以规范试验检测行为和提升试验检测工作水平为主线,全面开展信用评价,加强动态监管,推进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试验检测在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保障作用。

一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促进试验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规范试验检测机构的等级评定工作,改变一些省份对等级评审把关不均衡的现象。要认真执行12号部令的各项要求,规范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评审程序“阳光化”操作,市场准入严格把关,继续强化试验检测规范化管理,共同促进试验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明年不仅要继续规范综合甲级和专项资质等级的现场评审,严格审批工作,还将适时安排对乙、丙级试验检测机构能力水平的专项督查。从建设管理模式和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探索新的管理体制既是保证试验检测独立性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试验检测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长远战略。多数省份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不断加以完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监督检测和社会检测之间的关系,切实发挥试验检测在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二是以信用评价为抓手,切实加强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动态监管。试验检测机构和人员取得准入资格后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加强动态监管。我们今年组织的全国首次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基桩检测比对试验活动,反映出少数检测机构存在不重视能力保持的问题。为确保试验检测行为规范有序,必须下决心解决试验检测机构工作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问题,必须逐步完善有进有退的准入机制。信用评价是建立行业诚信体系的基础,是实施动态监管的必要手段。因此,首先要严格遵循公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对试验检测机构、工地试验室、从业人员全面开展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工作,以此为抓手,切实加强动态监管。信用评价结果如不能客观反映诚信水平,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次,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工地试验室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工地试验室管理,规范试验检测行为,提高试验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此外,希望各省质监站(局)积极探索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树立工地试验室规范化、标准化典型示范,推广完善试验检测信息化管理,开展能力比对、检测竞赛、中间检查,切实抓好试验检测日常管理工作。

三是不断加强试验检测人员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自12号令颁布实施以来,总站和各省站紧密配合、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13次试验检测人员考试,获得试验检测工程师、检测员证书者10万余人,试验检测队伍不断壮大。明年,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试验检测人员岗位登记、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工作,研究建立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自我约束机制,大力促进试验检测人员学真本领、练真功夫、出真数据,努力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努力打造有能力、有水平、有潜力的专业队伍,努力提升试验检测的能力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继续坚持监督行业“一盘棋”。

“十一五”期间,全国交通系统不断加强质监体系建设,密切工作联系,通过片区网会、站长会等多种形式增进了相互交流,在监督工作中促进了监督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质监“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面对“十二五”巨大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压力,我们只有紧紧依靠全国交通质监行业的整体力量,才能全面、顺利、圆满地完成好繁重的监督工作任务。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安徽省坚持重点发挥省站的指导、引导和督导作用,采取分类监督和专家协助的做法,以省站带地市站;四川省厅长亲自带队赴各地市(州)调研,推动地市(州)加强质监机构人员、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经费的落实;以及辽宁、海南等省在监督体系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认真研究和借鉴。同时,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横向联系。要继续坚持全国交通质监行业“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加强监督信息共享,强化监督经验交流,不断加大相互协助与支持,共同提高监督工作水平。前一段时间,我们按照部的统一安排,组织协调了西藏交通质监骨干赴内地业务培训工作,得到了部分省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当前,我们正在按照部的统一部署,研究对新疆交通质监工作的援助事宜。希望今后对于类似的工作,能够继续得到各有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质监机构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质监系统软实力。精神文明建设是“软实力”,但是要按“硬任务”来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与全党全国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学习巩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相结合,与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相结合,与质监机构改革和队伍建设相结合,与多年来质量安全工作经验以及质监文化的提练宣传相结合。要以巩固“学树创”活动成果为落脚点,大力宣传和践行“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质监文化理念,积极交流经验,深入探索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促进质监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效率提高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要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突出“五个监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将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实到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上来。

一是大力推进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支柱是难以强大的;一个行业,一个单位,没有精神支柱是难以长久发展的。全国交通质监系统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质监队伍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认真贯彻落实李盛霖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发展现代交通、做好“三个服务”这一行业使命,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务求做到:公平公正,忠于职守;严格认真,一丝不苟;谦虚谨慎,态度和蔼;务实高效,雷厉风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严守法律;任劳任怨,脚踏实地。

三是深入开展“学树建创”活动。在“学树创”活动基础上延伸开展“学树建创”活动,营造共学先进、共树新风、共建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共创一流业绩的良好氛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这个中心,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活动载体,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是推进学习型行业建设,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质监工作原则性强、技术性强、专业性强,只有掌握法规制度才能公正执法,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和业务两大素质,这是关乎行业生存的大问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政策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的自觉性,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强业务学习,一是跟踪国际国内技术前沿,掌握技术发展方向;二是向工程实践学习,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实用技术;三是向同行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总站将尽可能创造条件,支持大家采取国内进修、下派锻炼、岗位交流、出国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质监人员整体素质,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质监队伍。

同志们,交通基本建设的新形势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推动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必须在坚持过去多年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用开阔的眼光,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理念创新、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各级质监机构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和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努力做好监督工作,为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何光站长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发言

创新机制科学监管

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到实处

——何光站长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安全生产监管典型发言

(2009年12月)

2009年,安徽省公路水运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省在建高速公路、特大桥梁和水运项目等重点工程22个。随着我省交通建设“主战场”的转移,工程难度和建设环境发生质的变化,高速公路建设逐渐由平原区向山岭重丘区延伸,桥隧结构物比例高达40%以上;长大隧道和跨长江、淮河特大桥增加,安全事故诱因增多,发生各类安全问题和事故的几率加大。面对繁重的监管任务和更加复杂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完善监督体系,创新监督机制,强化现场管理,切实提升了我省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执行力。今年以来,全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一般事故数和伤亡数较2008年大幅下降。回顾今年以来的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实践,我们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主要做法

只有正确认识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和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树立科学理念,强化基础管理,才能掌握监管工作主动。为找准安全生产工作的切入点,我站对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和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

首先,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对近年来我省工程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综合分析,事故规律便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从事故类型看,总体上是“六大伤害”。但在我省又集中表现为高空坠落、触电和机械伤害。从事故地点看,绝大多数发生在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且桥隧结构物比例大的项目发生事故的几率更高。从事故原因看,95%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从伤亡人员看,主要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操作技能较差的农民工。从事故发生时间看,我省事故高发于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多发于工序转换和复工阶段。其次,查找管理薄弱的环节。安全监管部门存在“厌倦情绪”,认为安全生产事故防不胜防,监管工作就是“老三篇”,即发文件、下通知、搞检查,缺乏有效手段,安全监管往往流于形式。项目建设业主存在“松懈情绪”,认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事,把本该承担的安全管理职责推卸给施工和监理企业,对事故漠然置之。一些施工企业存在“侥幸情绪”,片面追求进度和效益,抱着侥幸心理抓安全,甚至弄虚作假,应付检查,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得力,经费投入少。

第三,分析工作方法的不足。综观近年来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方法,普遍存在着侧重于宣传教育和行政管理手段,工程技术措施对策不够;侧重于单个事故处理,事故原因的系统分析和理论研究不够。同时,在工程建设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管理人员教育,轻一线人员教育;重经济处罚,轻机制建设的现象。

认识了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找准了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短板”,我站抓住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着力点,围绕以下四个重点,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以发挥业主主导作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今年,我们在强化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督促、建设单位主导、政府部门监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把发挥建设单位主导作用作为工作重点。如果建设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工程效益、进度与安全的关系,片面追求进度而忽视安全生产,势必带来很大的事故隐患。而且,建设单位具有对工程管理最直接、对承包单位约束力最强的特点,加强了对业主的督促,就是增加了对监理、施工单位的约束。在安全生产监管中,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建设单位现场安全管理的优势。首先,我站自2003年起在全省重点工程实行安全隐患“三查报备”制度。即施工单位每日自查,向监理单位报备;监理单位旬查,向建设单位报备;建设单位月查,向我站报备。该项制度的实施,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常效化、制度化,为安全生产构筑了一道严密的防线。其次,通过要求建设单位在建设办醒目位置竖立“安全生产警示牌”,向社会公开项目安全生产信息,突出了建设单位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中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同时,建立了参建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登记制度,明确安全管理“六个关键人”(即项目办负责人和安全管理负责人、监理单位的总监或高级驻地和安全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员)的责任。再次,要求建设单位建立“三阶段”风险分析和事故预防制度。结合工程进展,按照防范措施时效的不同,分三个阶段实施:一是每个项目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组织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二是每个月,由建设单位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次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三是每天,施工单位根据当天施工内容、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布现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现场防控措施,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合理、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

(二)以开展教育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参建人员素质

我们认识到只有教育到位,才能切实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自2009年开始,我站分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实现安全工作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一是对省内17家二级以上交通施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专职安全员等“三类”人员开展了培训,共培训1027人,重在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强化了我省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邀请省安监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对我省23个重点工程 “六个关键人”共566人进行了培训,重在提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一线操作工人的培训。我们把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作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点睛”之笔,要求各重点工程项目开办“一线工人业余学校”,重在普及农民工的安全操作知识。目前,此项工作在全省交通重点工程展开,效果很好。

(三)以实施“单元预警法”为重点,强化现场监管执行力

为推进我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现超前化、主动化、动态化管理,提升交通建设施工安全的预警水平。我们提出了“单元预警法”这一全新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其宗旨是以施工安全防范为核心,以生产管理单元的划分、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和预警信息的发布为主要内容,力求突出安全隐患,强调现场警示,明确防范重点,把安全生产定性认识转变成可控可防的具体安全管理措施。具体说就是将大的单位工程按照生产工序相对独立、作业空间相对独立、施工范围相对固定和具有明显的区域界限的原则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根据所划分单元的生产情况、施工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行当日危险源的辨识,并归纳分级;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及时将预警向每位施工人员发布。

通过在本省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工程试点,现场效果良好。目前已完成了试点总结,现正向全省各交通建设重点工程全面推广。

为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2009年初,我们在全省交通重点工程中开展了“一校、一志、一会”活动,即“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安全日志” 和“班前会”。“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原则上要求每个月对每位工人要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培训。在培训时注重“三个必须”,即新进工人必须进行培训,工序改变时必须进行培训,气候、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进行培训。“班前会”指每个作业班组在每天上班前,召开操作工人会议,讲解当日施工操作要领、存在的危险源及防范措施等。班前会不拘形式、不拘地点,但每天每个班组必须召开。“安全日志”就是专职安全员每天都要记录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重点对第二天工序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及时告知班组长,必要时应履行交底签认手续。我省交通重点工程,由于实行了长期和短期预案预警的相互补充,做到了每个阶段、每个工序安全监管重点突出;由于“单元预警”和“一校、一志、一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现场不安全行为大幅减少。

(四)以开展科学研究为重点,提高安全监管的科学性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运用更为广泛,交通建设安全生产也涌现出许多新问题,我们深感安全生产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仅仅依靠老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监管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为有效解决监管手段的落后与工程技术飞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我站与大专院校或建设单位联合,针对有关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突出性问题,加强科研攻关。一是督促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不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的综合防御能力。二是制定和完善本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及规程,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我站与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合作的《安徽省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已经结题,并在我省在建交通重点工程推广运用。目前,《安徽省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和《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安全成套技术研究》已经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立项。其中,《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安全成套技术研究》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部省联合科研攻关项目。同时,我站还注重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示范等措施,向企业介绍先进的安全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推动企业安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二、几点体会

近年来,我们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探索过程中,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为切实履行政府监督职责提供了无穷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强调:“中国政府始终把人民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因此可见,抓好工程安全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工程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提高工程的整体安全性,是保证交通建设持续快速、科学、安全、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真正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在事故现场,那些承担着家庭“顶梁柱”的一线工人因不慎发生意外,失去了鲜活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家人因痛失亲人而悲痛欲绝的场面,对我们触动很大,使我们对安全有了更深的理解,真真切切地意识到了安全的价值,明白了安全是事故的克星,是生命延续的重要保证。作为肩负政府监督职责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退躲回避没有出路。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怀着朴实的爱心,以一种敬业的态度,一种坚韧的毅力,居安思危,带着感情抓安全、如履薄冰抓安全、警钟长鸣抓安全。

(二)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的研究,为实现科学监管提供了准确依据

有人说:安全生产毫无规律可循,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个观点有

其正确的一面,然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只是有些事物的规律一目了然,有些事物的规律“深藏不露”。我们在对历年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的过程中,发现安全生产管理同其它管理一样,也有两个“效应”,即“木桶效应”和“蝴蝶效应”。“木桶效应”说的是,一只木桶存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那么,一个项目的安全也取决于这个项目“最薄弱”的环节。“蝴蝶效应”大意为:一只甲地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引起乙地的一场龙卷风。两个“效应”告诉我们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存在着因果关系。事实证明,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以一个链条的形式出现,往往是某一个环节产生疏漏便通过链条式的传导,不断扩散、放大,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根据两个“效应”的原理,我们正确认识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感做好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必须念好 “三字经”:一是 “实”字当先,首先是思想教育工作要实,其次是制度建设要实,第三是预警预案要实。二是 “严”字把关,面对“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不良行为,在处理安全隐患的过程中,坚持“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要斩钉截铁,严格把关。三是“细”字入手,要以发现盲点、消除盲点为宗旨,坚持“视鼠如虎”抓安全,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危险源,避免“小老鼠”变成危害人身安全的“大老虎”。

(三)实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为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安全监管形式上,要逐步推进“五个转变”。即推进安全生产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事后处理向源头防范转变;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转变;从事故管理向隐患管理转变;从静态被动管理向动态主动管理转变。在安全监管体系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切实增强业主的安全生产意识,发挥业主的主导作用;加强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监管手段上,要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安全事故处理上,要对各类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做到督查到位、整改到位、责任到位,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监管网络。

(四)健全密切配合的协同监督机制,为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供了强大合力

多年来的安全监管工作实践证明,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充分依靠政府、依靠社会、依靠群众。在监督实践中,我站注意处理好质量、进度与安全的关系,处理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关系,积极引导和调动所有参建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活动中去。同时,我站还特别注重加强与省安监局、省建设厅的沟通,加强与公路、海事部门的合作,紧密了与建设、监理的配合,形成了一支以监督队伍为主体,公路、水运等行业主管部门为支持的协同监管机制,将行业管理和政府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管理的力度和权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关键是要“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我站在安全生产监管管理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但面对建设和谐、安全交通的宏伟目标,我们任重道远。愿借这次座谈会的机会,与各兄弟省站进行沟通和交流,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不断加强和改进我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全省交通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2009

锐意进取 迎难而上

努力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在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质监总站站长 李彦武

(2009年12月14日)

同志们:

2009年是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宏观经济战略的关键之年,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大建设、大发展之年。值此岁末,我们召开了全国交通(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一年来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经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年的工作思路。昨天上午,辽宁、江苏等十家质监单位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下午大家进行了座谈讨论,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

下面,我就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各地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进入了新一轮加速发展时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去年部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把握“七条主线”,围绕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十方面措施积极抓落实。各级质监机构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取消监督费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理念,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优良作风,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监督作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和行业的充分肯定。总结今年的监督工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质量监督有效性明显提升。

在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质监系统落实“三个服务”要求,紧紧围绕工程质量主题,以“责权一致”为主线,不断提升质量理念,创新和完善监督工作体制与机制,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增强了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在提升质量理念方面,各省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如浙江省提出了勘测要“细”,设计要“优”,施工要“精”,监理要“严”,管理要“科学”的工程建设理念,在工程项目中积极推行“粗活细作、细活精做、精益求精”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完善监督体系方面,各省结合监督工作形势,进一步强化了监督网络建设。广东省为应对日益繁重的监督任务,加强省市质监站联动,强化质量监督网络,确保全省在建项目得到有效监控。新疆自治区已把地市质监机构建设纳入了议事日程,着力推进监督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在创新监督模式方面,各地能够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上海港监督站施行了分类指导和差别化监督的模式,努力做到监督资源的合理配臵。贵州省在通村公路项目中采取县交通局派驻监督员的模式,有效解决了通村公路监督难的问题。对于灾后重建项目,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质监机构,充分发挥援建省份和重建项目所在地市质监机构的作用,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了恢复重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转变监督机制方面,辽宁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两个转变”,由靠前监督向集中监督转变,由单项督查向三位合一督查转变,并且建立跟踪落实档案,督促落实,跟踪整改,实现监督闭合,提高了督查工作的延续性和有效性。福建省针对监督任务重与监督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政府监督的宏观管理职能,监督工作重心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工程实体向管理行为转变、由微观监督向宏观监督转变和由注重技术向行政执法转变。在强化监督措施方面,各质监机构能够从实际出发,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湖南省实行的监督组负责制、监督交底制,对于监督工作自身起到了规范作用。广东、四川等省对在建项目组织开展质量综合检查评比,充分调动了从业单位积极性。黑龙江省针对“三年决战”的公路建设形势,采取质量周报制度、材料准入制度。浙江省针对工程常用产品提出了治理管理实施意见,实行了工程原材料和常用产品质量抽检制度,每季度对抽检结果进行汇总和通报。甘肃等省采取的“一季一督查,两季一分析”的办法,对于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强化监督效果十分有益。

在质量通病治理方面,河南省在重点公路工程全面开展了“创优质工程”活动,特别是在强化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方面,探索了一些具体做法,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良好效果。陕西省开展了高速公路边坡、隧道排水系统、改性沥青监控等“三项治理活动”,并在近三年通车项目上开展了“质量回头望”活动,全面促进工程质量上台阶。上海港质监站结合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提出若干攻关课题,组织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实施防治措施,建立工程质量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了工程质量水平。在监理和试验检测管理方面,辽宁省对高速公路监理人员进行了清理整顿,结合“监理行业树新风”活动和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执业管理、严格动态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天津市在监理新风建设活动中明确活动内容和目标,召开专题推动会,认真调研分析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重点,积极推动,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江苏等省围绕“第三方检测”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利弊分析,摸索了一些管理经验。

从部质监总站和各省市质监机构质量督查及上半年质量状况统计分析看: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状况总体稳中有升。全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均高于90%,与2008年下半年环比分别提高0.3、0.3和0.5个百分点;水运工程原材料、桩基码头、航道整治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环比分别提高0.5、0.5和1.3个百分点。今年,部组织了14个省的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共督查了26个高速公路项目,总计2735公里,及部分农村公路和四川灾后重建项目,其中26个高速公路项目共现场抽检7525点,合格率80.9%,较2008年提高1.9个百分点。水运工程共督查了18个项目,共现场抽检3191点,合格率93.6%,与2008年基本持平。

(二)安全监管工作明显加强。今年以来,湖南、山西、陕西、黑龙江、贵州等省大量公路水运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规模空前,不少省份处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在工程建设规模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全国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共发生安全事故73起,死亡111人,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1%。死亡3人以上事故6起,死亡29人,同比分别减少14.3%和6.5%,成绩来之不易。

在健全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方面,安徽省强调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通过健全“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督促、建设单位主导、政府部门监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把发挥建设单位主导作用作为工作重点。贵州省组织研究编制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理指南》,对发挥监理现场巡视监督作用,规范其执业行为,是非常有益的。

在完善安全监管法规体系方面,各地不断健全和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为依法行政提供了重要依据。浙江省对安全生产费用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列支程序和使用清单,我部进行了转发,对交通运输行业规范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丰富督查手段方面,各省在综合督查基础上,不断丰富督查手段,创新督查方式,除了强化综合大检查、专项督查、整改复查、市际互检、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卓有成效的督查工作。福建省今年扎实开展了“一月一督查,一季一分析”活动,得到省厅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发现的有些重大问题已引起了省厅领导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

在标准化工地建设方面,很多省份推行标准化预制、标准化管理,并召开安全生产现场观摩会,进行标准化定型设施、标准化吊装作业等的推广和普及,加强职民工驻地标准化建设,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借鉴。如上海、浙江、福建、河南、云南等地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成效显著。

在依靠科技进步方面,各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技术密集优势,结合工程项目,对安全监管关键技术开展研究。福建、安徽、湖南等省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公路施工安全生产评估等研究,并依托重点工程开展特大桥梁安全成套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在经验推广和教育培训方面,浙江省推出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典型示范工程,总结推广其实现亿元产值“零伤亡”的成功经验。安徽省以推广实施“单元预警法”为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监管的执行力。甘肃省构建“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进行教育培训试点,开展隧道塌方应急处理演练,推广“路桥质量安全施工控制法”。

(三)省级质监机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全国已有辽宁、浙江、湖北、河北(水运)、海南、贵州、云南、新疆等8个省区的质监机构完成了站改局的改革,相应地增加了监督人员编制。其他一些省站的改革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监督机构改革工作所取得的可喜进展,说明监督机构的重要性及其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充分重视,说明各地质监机构和广大监督人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严格执法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这些效果的取得,核心还是取决于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监督机构给予的准确定位和支持力度。辽宁省交通厅就把省质量安全监督局定位为交通厅的“眼睛”,把监督工作看作是工程质量的“纪检”。通过昨天的交流和座谈,我们充分感受到辽宁省交通厅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监督工作认识十分到位,对监督机构的定位十分准确,支持力度也非常大,这样的结果使监督工作取得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四)质监系统“学树创”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以来,我们在质监系统开展了“学树创”活动,得到各级交通质监机构的积极响应。各地纷纷开展各项活动,逐步形成了共学先进、共树新风、共创一流业绩的可喜局面,“严格监督、公正执法”作为质监文化精神内涵和目标准则,被广大监督工作者所认可。福建省质监站开展了争创“党员先锋岗”等系列活动,召开了省“交通质监风采”报告会;北京、新疆、兵团、陕西、山西、天津等多个省级质监站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开展了爱心救助活动;广东、重庆、辽宁、黑龙江、江西、河北水运等监督单位以“学树创”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政务公开、监督手段创新、推进廉洁监督;安徽、宁夏、湖南、湖北、吉林等省开展了交通质监系统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活动开展两年来,行业文明建设内涵进一步丰富,质监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讲奉献、能吃苦、不怕难、敢碰硬的良好形象,涌现出多个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得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近年来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级质监机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质量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通过广大交通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状况和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质量安全工作的一贯重视;得益于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从业行为;得益于各级监督机构工作抓得深入、抓得实在;得益于广大监督工作者的辛苦努力。我在此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

二、工程质量安全形势平稳,但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工程质量方面,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形势基本稳定,重点建设工程质量总体受控,但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工程实体个别抽检指标合格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质量隐患和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安全生产方面,今年的事故死亡人数虽然得到较好控制,但事故类型和性质不容忽视,有些原本不该发生的事故,反映出很多项目和单位忽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粗放,这些问题更加值得我们警醒。明年,全国交通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不会改变,建设规模大、项目数量多、监督任务重,制约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客观因素仍然存在,形势不容乐观。

(一)规模因素。今年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7500多亿元,同比增长42.5%,公路建设投资增长52.9%,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持续增大。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多达400多个,在建里程超过3万公里。由于建设规模与资源配臵失调,建设环境协调难度增大,建设成本持续增加,建设条件更加复杂,最终对工程质量、安全都将形成不利影响。

(二)工期因素。一些地区和项目工期安排不合理,赶工期、压缩工期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前期工作不充分,施工中经常受到征地拆迁、阻工事件等建设环境问题影响,项目实施中有效工期更加缩短,个别工程实际工期不足一年。由于赶工、抢工,合理工期无法保证,现场交叉作业,施工组织无序,路面层间污染难以控制,甚至一些桥梁存在的质量缺陷来不及返工,增加了质量安全风险。

(三)市场因素。去年以来,各地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规模的建设使从业单位技术和管理力量被稀释,分包转包现象有所增加,施工单位管理薄弱,对分包工程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以包代管现象难以避免,质量安全责任制难以落实到位。

(四)人员素质因素。各地和相关行业都在实施扩内需、保增长,都在扩大规模、增加项目、争取优势从业队伍,整个建设市场资源进一步紧张。有些省份项目管理队伍原本有限,建设项目陡然增多,管理和技术队伍不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高素质从业队伍缺乏,进入建设市场的从业单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漏洞和隐患增多,工程质量安全保证度下降。

(五)前期工作因素。部分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足,相关工作深度不够。有的工程项目设计文件缺乏必要的优化,工程施工中变更频繁,不可预见性和随意性增大,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增多。

(六)农村公路资金因素。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数量多、分布广、差异性大。国家补助资金有限,而一些地方财力不足,配套资金无法兑现,导致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技术标准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加之技术和管理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和安全。

(七)工程项目自身因素。目前,山区公路、跨海和深水工程项目增多,公路桥隧工程比例增大,中西部山区高速公路项目桥隧比例较高,有的桥隧比例甚至超过70%。工程地质状况复杂、施工环境恶劣、建设条件艰苦,工程施工难度增大。而建设管理不到位,分包转包屡有发生,现场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加剧了政府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和风险。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明年是“十一五”的收获之年,交通建设大发展、大建设的势头仍将持续,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仍是重中之重。注重发展质量,强化精细管理,提高工程品质,是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服务”的要求,认清形势,服务大局,明确职责,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狠抓落实。要紧密结合中央要求和交通运输部总体部署,抓好突出问题治理工作,继续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督查,深化砼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严格落实施工一线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开展桥隧施工风险评估,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控制事故总量,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此,质监系统明年应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建设工程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形势下,交通运输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工程质量摆在突出位臵,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由于质监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决定,监督工作不是全天候和全覆盖,过分依赖政府监督势必造成质量责任的缺位和错位。因此,抓好工程质量,核心是要强化全员工程质量意识,重点在于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关键在于制度和责任的落实。工程质量是系统工程,是建设单位管出来的,是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干出来的,强化其质量意识,最终要落实在建设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中,体现在从业单位的质量行为上。只要各从业单位把质量意识认真落实到工程建设实际中,工程质量水平提高绝不是一件多么难办的事。

(二)牢牢把握监督重点,进一步增强监督效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持续增长,建设项目数量激增,给质量监督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监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手段,把握监督重点,实施差别化管理,进一步增强监督效果。对于那些投资规模大、项目数量多的省份,部里将重点关注;对于技术风险高、质量隐患大的大型桥梁、隧道、水下工程,以及桥梁隧道等结构工程比例较高的工程项目,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应将其作为质量监督重点对象,对其质量管理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加强督查、不留死角,发现其管理和质量问题要认真分析、严肃查处。各省区监督机构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对地市质量管理工作加强督查,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监督执法体制。

(三)不断创新监督模式,进一步发挥建设单位主导作用。建设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法人、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这“三个关键人”,其中项目法人尤为关键。日前,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中治工发[2009]6号)和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安监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均对落实建设单位责任提出了要求,明确建设单位是项目实施管理总牵头单位,要求其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定期检查并解决问题,加强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仍将超常规,监督工作也必将超常态。要苦干加巧干,更要根据质监机构改革和建设形势发展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和监督模式。要落实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相关要求,提纲挈领,把握关键,努力实现监督重点由工程实体向管理行为的转变,采取“四两拨千斤”的办法,把项目法人及其管理行为作为主要监督内容,采取项目量化评价、排序等办法,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发挥其总牵头单位的主导作用。

(四)切实抓好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

当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转入崇山峻岭和深水远海地区,公路工程桥隧比例显著增大。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一定要牢牢把握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把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按照部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示范项目和示范标段,深化治理活动的开展。要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入手,在管理、工艺、工法方面下功夫,因地制宜,完善制度和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提升混凝土质量与品质,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目前,各省区市和新疆兵团均已确定了示范项目,有22个省市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报备部总站。在明年质量督查中,我们要把砼质量通病治理情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督导。

(五)切实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安全监管工作。

近几年,随着对建设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监督机构陆续承担了安全监管工作。实事求是地讲,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的确带给我们很大责任和压力。从现实角度考虑,国家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即企业主体和政府监管主体。主管部门尤其是行政一把手要负总责,承担监管主体责任。把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合二为一,是一个比较现实和有效的选择,也有利于监督机构的改革和长远发展。从国外经验看,全面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政府监管的长期方向。今年5月18日,家宝总理就湖南株洲红旗路垮桥事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项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高度重视安全和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要贯彻始终。德江副总理在今年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交通运输行业要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实现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无论是从国家、行业发展对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还是从监督机构自身发展完善的角度看,切实抓好安全监管,把握安全工作规律,尽快进入角色,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加强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建设,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目前,大部分监督机构都成立了安全科室,落实了人员,开展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七部委《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政府安全质量监管队伍建设,充实监管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监督机构经费,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安全质量监管队伍。各站、局要按照通知精神和省厅安排,积极争取条件,推动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履行好监管职责。同时,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归根结底是企业干出来的,安全管理工作主动权主要还在企业。施工企业承担着现场安全管理职责,是最基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一环。加强政府监管,主要是保持安全生产的外部压力,决不是替代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立法是一个点,执法是一条线,守法才是一个面。只有真正建立起以项目管理为主导,以施工企业为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二是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06年以来,部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统一部署,连续4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基本理清了公路水运工程的各类重大危险源,找到了主要影响因素和一些深层次原因,进而在07年提出“两项达标,四项严禁和五项制度”等管理办法,对促进行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开展隐患治理,是从源头和根本上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很多积重难返的问题和沿袭多年的危险做法得到彻底解决。不少地区以集中治理某种事故隐患为突破口,强化安全管理,杜绝了同类重大事故的发生。四川省以董家山隧道瓦斯爆炸事故为戒,全面排查瓦斯隧道隐患,在全省瓦斯隧道施工中采取统一的防爆措施,执行严格的进出隧道安检制度。重庆市认真吸取武隆芙蓉江大桥吊篮坠落事故教训,全面排查高墩大跨桥梁施工隐患,严格规定40米以上高墩施工必须安装载人电梯。通过专项治理,集中消除了重大事故隐患,推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真正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三是要保证安全投入,推行工地安全标准化建设。施工现场必要的基本安全防护设施,犹如避免零星事故发生的防火墙,是保障一线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外部条件。通过近五年3人以下一般事故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一般事故比例偏高,与安全防护措施简陋或缺失有相当的关联度。我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安全保障缺乏物资前提,是极其危险的。当然仅有外部的安全防护措施也不是唯一有效的万能药,但是缺少这味药,施工安全风险要呈几何形陡增,道理显而易见。

财政部和安监总局于06年底出台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建设安全生产投入提供了资金来源保障。部2007年1号令以及“两项达标,四项严禁和五项制度”也强调安全投入和标准化建设。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公路水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值得借鉴。同时,要树立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零容忍理念,提倡创建零伤亡工程,积极推进工地安全标准化建设,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尽快制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施工人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标准,开展平安工区达标验收,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管理精细化。上海港根据《上海市水运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连续3年开展平安工区创建活动,起到了示范作用。四是要稳步推进桥隧工程风险评估工作。很多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的背后都有血的教训。“8.13”事故后,部领导提出了开展桥隧工程设计和施工风险评估的要求。痛定思痛,我们深感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今天看来,假如凤凰桥的设计方案经过安全评估,可能就会采用另外一种桥型方案,没必要冒这么大的安全风险。假如施工阶段进行了安全评估,就会发现施工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多达12种以上的违规操作,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悲剧的发生。05年以来的事故统计反映,桥隧事故比例占65%以上。明年将是交通建设史上新的高峰年,控制好施工安全将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桥隧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办法和相关指南要尽快出台。各省要根据实际推动这项工作的起步和开展,逐步实现对桥隧工程施工风险的科学控制和管理。总的要求是,评估组织要以施工企业为主体,建设单位、主管部门逐级开展;评估内容要突出危险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评估方法要简单易行,务求实效。

(六)切实加强质量和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监督队伍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各级质监机构人员少、任务重,监督工作难度和强度加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有关要求,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抓住改革机遇,破解制约监督工作发展的难题。取消监督费以后,质监机构遇到了工作经费难以落实等实际困难,给监督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既要客观评估,也要从发展机遇的视角来认识改革的积极意义。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保障政府质量监督工作经费”,七部委《通知》再次要求把“加强政府安全质量监管队伍建设”作为全面提高基础保障能力之一。部质监总站也就该问题通过部财务司积极协调财政部相关部门。各省市区质监机构也要把该问题作为突出问题之一,努力协调有关部门,从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落实中央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部署的大局出发,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主动协调,化弊为利,征得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着力解决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问题,把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相关文件中“保障政府质量监督工作经费”的要求落到实处。还要抓住机遇推进质监机构改局、监督人员参公管理等问题,以利监督机构运转正常、队伍稳定、工作到位。监督系统是一家,要进一步加强部、省、市的上下联动和省站之间的横向联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探索监督工作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特别是在机构定位、解决经费、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等方面,加强研究、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质监行业健康发展。应该说,全国交通质监系统目前正逐步迈入环境良好、形势有利的新的发展阶段。相信通过大家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努力,那些制约监督工作发展的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监督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当前,正值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实施监督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打铁必先自身硬”,稳定监督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部质监总站将继续组织一线监督人员集中培训。各省级质监机构也要加强监督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大力提升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湖南省采取的“以会代培”方式,以及把监督工作经验汇编成册并组织监督人员学习、考核的做法,继承和发扬了我们传统的“传、帮、带”做法,传承监督经验,符合工作实际,值得大力推行。我们既要琢玉成器,打造专家型队伍,又要用好人才,提高监督工作效能。要认真抓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等“五项建设”,切实搞好责任监督、铁面监督、依法监督、阳光监督和廉洁监督等“五个监督”,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不辱使命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确保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三是要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良好形象。质量安全监督是政府行政执法行为,质监工作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行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监督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切实转变作风,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政府监督公信力,树正气、敢碰硬,严格履行政府监督职责,用真心、使实劲,为建设各方排忧解难。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坚持严格自律,保持廉洁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坚决做到廉政“高压线”不能碰,坚决杜绝索、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树立廉洁为民、规范高效的行业形象。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树创”活动,树学习之风、廉洁勤政之风、团结协作之风,形成共同价值取向。要树立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秉公执法,铁面、铁心、铁手碗的“三铁”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打造“严格监督、公正执法”的监督文化精神内涵。

(七)切实加强监理和试验检测管理工作。

施工监理和试验检测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和技术力量。关于加强监理和检测管理问题,黄站长、张站长已经谈了他们的意见,我完全赞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大家要从交通实际出发,在强化监理和检测管理上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不断探索和改革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法规制度,健全运行机制。监理管理要进一步明确监理职责定位,落实责任,提高监理服务水平;加强动态监管,对监理人员无序流动加以规范;加强信息报送,把业绩不良的监理人员记入“黑名单”;促进监理收费标准的进一步落实,推动行业新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检测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培育,积极探索第三方试验检测制度,研究试验检测运行新机制,合理配臵检测资源;严格规范试验检测从业行为,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建立遏制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的长效机制。

人生要有追求,要有理想信念和拼搏精神,要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闯劲和干劲。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恰逢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时代赋予我们这代人肩负神圣使命、实现人生价值的历史机遇,如果碌碌无为、随波逐流、荒废事业、虚度光阴,那样的人生毫无意义,不仅愧对时代,而且难成大事,空留遗憾。我们广大监督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潮流踏浪前行,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交通运输事业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扬不怕牺牲、奋勇拼搏的顽强精神,切实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创造人生价值,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要敢于面对超常态的工作压力,冲得上去,拿得下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同志们,交通基本建设的新形势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既有很大压力,也有无穷动力。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开拓创新,积极锐意进取,努力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为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李彦武在2007年全国交通质监站站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2007年全国交通质监站站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转变工作作风 加大执法力度 开创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新局面(2007年12月3日)同志们:

这次全国交通系统质监站站长座谈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交通部的部署,回顾了一年来交通质监工作历程,交流了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就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大家对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还安排了专家进行业务讲座。总的来说,这次会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对形成共识,团结一心做好质监工作,谋求质监工作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结合会议讨论情况,我讲几点意见。

一、今年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质量监督工作成效显著,监督作用不断提高。

今年,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各地抓住交通发展机遇期,继续加大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力度,建成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的工程,新开工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也顺利进行。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级质监机构的艰苦努力,展示了质监工作者为确保工程质量“宁当恶人,不当罪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按照去年座谈会上确定的工作思路,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很好地发挥了政府监督作用。冯正霖副部长日前也对质监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质监工作抓的紧,抓的实,很有成效。总结今年的监督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质量督查范围更广,重点更突出,对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较大作用。今年的监督抽查工作,涵盖了更广的项目类型和更细的工程部位。从部的层面上,公路工程方面先后组成了10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区28个在建项目2580公里高速公路、特大桥梁隧道工程及13个项目220多公里农村公路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水运工程方面针对重点工程督查了23个项目。各省市区也将质量督查作为监督工作重点,在配合部进行监督抽查的同时,在省内开展了更广、更细致的检查活动。今年,总站为加大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修订了《公路工程质量督查办法》、制定了《水运工程质量督查办法》,着重加强质量法规的贯彻执行,重点检查参建各方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督工程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工序,一方面重视发掘质量管理的好做法,另一方面重视发现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并跟踪处理情况。今年的质量安全专项督查工作,得到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质监机构和有关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对照督查发现的问题和督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落实,及时进行整改。总体看,督查工作促进了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了参建单位质量意识和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各省级、市级质监机构根据本地交通建设的实际情况,均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质量督查计划,严格落实监督责任,高频率深入工程一线,坚持严格依法监督,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在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了政府监督的职能作用。

二是质量监督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监督模式不断创新,监督工作走上依法监督、有效监督的良性发展轨道。各地相继发布了适合本省的质量监督办法,制定了《监督责任人制度》、《监督问题报告制度》和《监督档案管理规定》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了监督人员的行为准则,并注重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配套执行。形成了上下衔接、可操作性强的质量监督工作制度体系,保证了质量监督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在监督方式上,采用设立高速公路现场监督办公室、驻场监督、分开监督、召开监督工作会、一票否决制、现场驻点抽查,以及事前预控、事中检查、事后复查等新办法、新措施,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成果,督促从业各方全面履行质量职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质量监督工作绩效。

三是重点工程质量稳中有升,质量通病得到进一步治理。2004年至2007年(上半年)质量统计分析表明,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三年来,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抽检合格率到99.2%,提高了9.2个百分点;路面工程抽检合格率也达到99.2%,提高了5.2个百分点;桥梁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6.5%,提高了4.5个百分点。

在工程实践中,建设各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努力创新管理模式,在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制订施工操作指南、编制通俗易懂的质量文化手册等,提高一线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执行能力;实行首件工程认可制、重点部位足尺试件制、专家咨询制,加强对关键、重点和难点工程的质量控制,推进项目精细化和专业化管理,保障了工程实体质量。一些大型重点项目参建各方从思想到行动都对质量高度重视,在技术人员和施工设备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严格施工方案审查和工序验收,结合工程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创新了施工工艺,解决了技术难题,工程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从对上海长江隧桥工程、舟山连岛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京津二通道等项目督查情况看,总体质量控制较好,特别是项目管理精细化、质量控制信息化、施工设备大型化、施工工艺标准化和构件预制工厂化等方面成效突出,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

今年继续在全国推广了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经验。各地积极加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出台了专项治理方案,树立典型示范工程引路,明确质量控制重点,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了重点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推动内河工程项目与沿海港口项目逐步缩小质量差距。

(二)监理和检测市场的培育和监管走上规范化轨道。

今年以来,总站按照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严格资质审查,全年共完成74家公路监理企业资质评审,有效缓解了监理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对监理取费标准进行了测算,促成了监理取费标准的合理调整。同时还结合项目质量督查,对监理履约情况进行抽查。开展了监理信用信息收录工作,逐步完善监理信用体系平台,初步构建了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框架。为贯彻公路建设新理念,组织修订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发布了《关于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监理中增加施工安全监理和施工环保监理内容的通知》,把环保、安全监理纳入工作范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规范宣贯并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培训。今年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也已顺利完成考试、阅卷、成绩汇总等工作。

为贯彻落实李部长在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严禁试验数据造假”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下发了以保证检测数据真实性为重点的为期三年的专项治理方案。按照统一部署与分级实施、行业督查与企业自查、专项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引导与查处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各级交通质监机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对部分公路水运工程在建项目的施工、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和从事试验检测业务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抽查,对发现的数据

及报告造假、人员无证上岗、试验检测机构管理不规范及实际能力与资质要求不相符等情况进行了查处,对有关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使行业对试验检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实现了有效遏制试验检测数据造假行为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全年共完成4次约6万人的检测人员考试,为提高试验检测行业管理水平和检测人员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强化。

一是以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主线,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年初出台了《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7年1号部长令),并在全国范围内及时组织宣贯。同时,积极参与《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范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努力推动《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修订工作。去年开展了《公路水运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今年又争取了《安全生产的评价与预警预报技术研究》等四个课题的立项,加速推动建设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

二是以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为重点,安全督查工作贯穿全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积极推进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建设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年初出台了《2007年深化交通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两项达标”、“四项严禁”及“五项制度”,量化整治工作考核目标;各地认真落实交通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和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截至9月底,全国在建桥隧项目中有1626座桥梁和392座隧道纳入专项整治范畴。据初步统计,各地发出了2246个文件或信息进行动员布置,对2669个在建公路工程中的10547座桥梁、810座隧道进行了隐患专项督查,查找出6703个安全隐患,下发了1616条整改通知书,处罚236个项目,现已整改5332个隐患,整改率达79.5%,不能立即整改的项目也已制定了整改计划,落实了责任和时限。

三是推动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集中解决了不少突出问题,但对“反复性隐患”和“习惯性违章”等管理顽疾,以及对依法落实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建设管理行为等,还需通过建立行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来解决。为此,今年对在建工程项目提出了五项制度建设,即工程安全监理制度、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对省交通主管部门则通过安全督查、法规宣贯等方式,积极推动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建设,积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目前已有30个省市区明确了现场安全监督机构,其中18个地区落实了专职管理人员。

(四)行业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开局良好。

伴随着质量监督工作20年来的发展,积淀了广大质监工作者们多年来所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甘甜,逐步形成了我们质监行业尊重事实、客观公正、严格监督、质量至上的工作作风,质监文化的凝聚和提炼也已成为做好今后工作的客观要求。一个行业有了优良的作风和浓郁的文化,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为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的广泛开展“学先进、树新风、创一流”活动,推进质监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今年6月制定印发了《交通质监系统“学树创”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要求。目前,已有吉林、山东、福建、湖北、江苏等省级质监机构积极部署了本省的“学树创”活动并制定了具体方案。在今年举办的质监人员培训班上,开展了征集质监文化文字表述作品活动,得到学员们的积极支持,征集到文字作品近80条。这次会上,我们遴选了部分作品征求各位代表的意见,大家在认真评议的同时,又创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新作品,充分反映了质监工作的实际,也反映了质监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根据“方案”,目前开展了质监系统优秀质监站和质量监督工作者模范典型的选树工作。争取在质监系统内,推出一批先进的典型模范,带动质监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监督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科学发展观和“三个服务”对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给予了新强调。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逐步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三个服务”正是部党组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交通发展规律和趋势,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交通为什么而发展和向着什么目标发展的新理念,是透过现象把握交通发展的本质属性,前瞻性地把握未来交通发展趋势,体现了交通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目的。

“三个服务”凸显交通行业的本质属性和时代特征,将成为新时期交通人的价值观和战略使命。为此,在监督工作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服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交通发展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保持质量效益和规模速度相协调的需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将是我们长期的工作重心,抓好公路水运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是做好“三个服务”重要基础工作之一,也是落实“三个服务”的最好体现。我们必须全面认识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实现“三个服务”做好基础工作。

新形势新要求,给监督工作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

(一)工程质量稳中有升,但与可持续发展要求仍有差距。

v通过近年来的监督工作实践和质量状况分析可以看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状况稳中有升,路面路基、桥梁工程和水运项目抽检指标的总体合格率逐年稳步上升,发展势头良好。而新时期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公路水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出现了新的不适应,纷纷加宽改造或另辟通道;中西部地区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例增加,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对交通提出了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等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工程建设中,自觉贯彻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工程缺乏合理工期,一些地区搞“政绩工程”,违反科学规律,盲目要求提前完工的现象依然存在;管理水平落后与发展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施工质量意识和法律责任仍须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设市场主体合同意识淡漠,市场行为不规范;一些工程由于中标价格过低,施工单位通过弱化必要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施工设备数量和性能、以农民工代替熟练工人等办法降低成本;个别工程施工工艺水平和实体质量控制仍须加强;规范监理市场任重道远。在各省积极支持与大力配合下,总站刚刚完成了今年下半年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抽检数据的汇总工作,初步的统计分析表明,农村公路总体质量不够稳定,路基工程、主要原材料抽检合格率比上半年分别下降了1.2和2.6个百分点。

(二)安全管理得到全面重视,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按照宜昌会议确定的“管建设管安全”的指导思想,今年交通建设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各级监管机构逐步建立,法规制度不断完善,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收效明显,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安全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受“8•13”凤凰堤溪沱江大桥事故影响,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上升,今年前10个月,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上升2%和76.7%,建设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造成今年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除凤凰堤溪沱江大桥事故(一次死亡64人,占死亡总数的1/3以上)外,还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务院《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今年颁布施行,明确了瞒报、迟报、漏报的法律责任,我部也建立了事故快报系统,落实了各省交通主管部门责任人,事故报告工作不断规范。二是山区项目持续增加,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工程安全风险越来越高。三是持续近十年的大规模、高强度公路建设积聚了一些影响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可以说是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和解决了不少事故隐患,但缺乏长效机制,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还远远没有得到落实。

当前,山区、远海工程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公路建设大规模展开,地方道路安全投入水平低,施工机具少,从业者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差。今年的事故统计显示,贵州、甘肃等地农

村公路建设已经出现3人以上事故多发的情况。

(三)行业管理不断加强,但检测市场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和评判的重要基础,对保证工程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工作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队伍不断壮大,监管不断加强,为提高公路水运工程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但当前试验检测市场现状与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调查表明,一些从业单位及管理部门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试验检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监理平行试验得不到保障。工程一线检测人员素质较低且人员变更频繁,检测操作规范性差、随意性较大的现象较为普遍,标准规范的某些要求难以落实,检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普遍不足,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有待提高,假

数据、假报告现象客观存在。个别从业单位受自身利益和追求优质工程的驱动,要求改、补试验检测报告等现象时有发生,反映出个别机构和人员职业道德差、诚信缺失。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进入检测市场缺乏有效约束,一些质量低劣的仪器设备充斥着检测市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试验检测健康发展,影响了公路水运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四)质量安全监督力度加大,但面临艰巨任务和巨大压力。

近年来,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逐步健全,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监督人员面对责任重大的繁重任务,超负荷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公路水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工程质量被赋予了新内涵,监督工作面临新挑战。目前,全国部、省、市三级监督机构专职监督人员只有4000多人,却要面对每年八千多亿元投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每人每年在工地的时间超过半年,很多人从未休过节假日。近3年,先后有2位省站一把手因忙于工作、劳累过度倒在了监督岗位上,有2位省站领导在岗位上突发心脏病。面对监督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我们深感做好监督工作责任重、困难多,人员不足,手段缺乏,压力巨大。

三、2008年的重点工作

同志们,在日前部召开的全国公路建设会议上,冯正霖副部长提出继续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并分析指出,到2020年,公路网里程在现有基础上,至少还需增加百万公里以上。只有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提升高质量的有效供给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目前,公路建设已进入高成本,高投入时期,土地、资源和资金问题已逐步显现并将日益突出,只有抓紧建设,加快建设,才能发挥交通基础设施以较低成本的代价,服务社会发展全局的保障作用。在加快发展这一大背景下,必须注重发展质量,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品质,对此,大家一定要形成共识。为此,质监系统明年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处罚力度,充分发挥执法作用。

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行为,体现着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监督观念,探索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必须坚持依法监督,解决目前面临的权责不一致的主要矛盾。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和监督模式,以项目法人为主要对象,以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监督重点由工程实体向项目管理责任主体质量安全管理行为的转变。明年起,总站质量督查主要是检查各省在质量管理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并通过个别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来反映省内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各省监督站(局)则应对各地市的质量管理情况加强督查,对省直管项目要以项目法人为对象加强质量监督。各省一方面要加强建设项目督查,深入工程一线,针对不同建设阶段实行差别化动态监督,重点做好技术风险高、质量安全隐患大的桥隧工程、水下工程的监督,加强对工程关键部位和环节的质量抽查。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行为、从业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建立情况的监督检查。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按照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总要求,研究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

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是行使政府监督职能的行政执法行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践交通“三个服务”的根本保障之一,是政府执政能力与负责任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必须坚持依法监督、严格执法,不断加大处罚力度,严肃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作用和权威性,具体体现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强制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向党和国家负责,向全行业和人民生命财产负责。对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工程质量,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重拳出击,果断出手,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明真相,严肃追究,索赔损失,让始作俑者真正受到触动,付出昂贵代价。甚至借助司法程序,让直接责任人受到法律的惩处,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基本的质量意识。

(二)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重点做好桥梁、隧道、高边坡和码头等结构物施工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重大风险源辨识、专项施工方案审查等安全措施,逐步把隐患排查和治理纳入施工过程管理,形成监管规定和督查标准。

二是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形成制度标准体系,实现安全管理法制化。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责任制度,配套相关督查办法,推动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建设,开展施工现场和驻地安全防护标准化试点。

规范事故报告和统计工作,完善安全应急制度。

(三)加强检测市场整顿,提高检测数据真实

性、准确性。

一是继续深化试验检测专项整治活动。在第一阶段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因素,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在检测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方面,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制定信用评价办法,对试验检测市场和从业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监控。

二是继续加强试验检测机构评审和人员考试工作。培育检测市场体系,不断提升检测机构管理水平,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素质。

三是研究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用表格和管理软件,用技术手段规范检测行为。

(四)推进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健全诚信体系。

建立诚信体系,引导从业者自觉遵章守法,是我们强化监督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部批准立项的“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届时将与各省建立的信息平台互为依托,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的同时,创建监理、试验检测、安全生产和建设项目管理平台,促进信用体系建设。为此,首先要落实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和联络员制度,互通信息,上下联动,把诚信管理工作推向深入,使渠道更加通畅,信息更加及时,充分发挥全国质监体系一盘棋的作用。其次要探索诚信体系与奖惩挂钩的有效机制,把诚信体系建设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紧密结合起来,在市场准入、招投标工作中充分发挥信用平台的作用。三是要与从业单位和人员的市场退出机制结合起来,用企业自身的市场信用表现决定其出路和效益,使好的从业单位尝到甜头、真正获益,使不规范的企业吃到苦头、付出代价。

(五)全面细化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

质监机构承担着政府监督职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各地必须按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从岗位职责入手,明确监督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监督责任,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内容,积极主动地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或实施办法,如监督问责制、监督评议考核制度等,有条件的可以尝试制定地方的监督工作岗位规范,依靠制度建设,来细化落实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细化监督责任,是落实监督责任的前提,是全面提升监督工作者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的动力。落实监督责任,不仅是规范行为,做好质监工作的需要,更是界定参建各方责权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于一些质量安全事故,如果之前有明确的责任制、签定了责任书,就会划清责任,免受累及。当然,这里讲的划清责任绝不是责任的逃避。有些省站在这方面已经做过尝试并取得一定经验。希望大家互相交流,也可以就此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

(六)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在交通向服务型行业转变的过程中,作为交通建设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专职机构,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依法监督来规范参建各方行为,提高工程质量,防范安全事故,促进交通建设科学地发展。这是监督机构的神圣使命,是践行“三个服务”的立足点。而监督工作又面临着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以及自然环境艰苦等困难。要完成好我们的工作,必须不断加强质监队伍的作风建设,全面提高人员素质,进而提高实践“三个服务”的能力。

1.坚持求真务实,严格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就是要严谨扎实,一丝不苟地干实事、求实效。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立足本职,真抓实干,以促进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严格履行监督职责,把好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两个关口。我们每一位监督工作者,一定要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敢于面对各种压力,切实履行好肩负的使命,充分发扬严谨科学,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监督,扎实工作。要深入工程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发现质量、安全问题,要敢于直言,不留情面,宁当恶人,不当罪人。要在全行业提倡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履行好我们所肩负的神圣职责。

2.坚持作风民主,讲究工作方法。从目前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看,各地也不尽平衡。一些省区的工作作风转变及时和工作方法不断创新,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工作作风和方法的转变,是以理念创新为基础的。以新的服务理念、质量理念带动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作风民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聚广大监督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加上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就会使我们的工作处于有利地位。各省的交流材料已在会上印发,请大家认真研究参考。各省都有自己的工作特点,相互取长补短,相信会有所收获。

3.坚持反腐倡廉,牢固树立监督队伍良好形象。各级监督机构必须始终坚持反腐倡廉,自觉加强廉政建设。一是要通过召开有关廉政会议,传达反腐倡廉精神,加强对质监人员的廉政教育,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要建立监督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保障质监人员公正执法,严格履行职责。三是通过政务公开,建立透明完善的工作程序,消除腐败隐患。作为一名合格的监督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始终做到廉洁、奉公、守法,坚持扎扎实实地工作,真正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在日常工作中坚持秉公办事,严格监督,牢固树立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

4.搞好干部培训,不断提高监督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监督队伍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我们本职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完成好职能任务的内在要求。要把提高素质同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同提高管理水平相结合,切实搞好干部培训。不仅要学理论、学法律、学管理、学技术,还要开展讨论、剖析案例、总结经验、查找差距。通过培训和工作实践,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更要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创新监督模式、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品德好、有能力、会干事的高素质监督队伍。

(七)关于机构问题。

监督机构的定位一直是大家最为关注的话题,因为这是关乎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以前我们注重提倡“有为才有位”,经过十几年的质量监督工作实践证明,质量监督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全面提高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管理机制。现在,面临新的形势,我们普遍认识到,有位才更能有为,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三个服务”。各省在机构定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部分省站纳入或执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继浙江、湖北、辽宁更名为局之后,河北省水运站也于今年11月16日正式挂牌改局。这些成功典范说明,监督机构的重要性和其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已经得到有关各方的充分认可,监督机构已从成长期步入发展期,面临着给予责权相符的合理定位的有利时机。总站在机构定位方面,也一直在做着不懈的探索和推动工作。当然,其中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经过努力,在今年的事业单位改革中,部同意将总站人员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并已上报机构编制主管部门。相信通过总站和省站、局的互相支持,齐心协力,上下联动,监督机构定位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监督执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

同志们,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切实做好监督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要注重加强两个能力建设:一是实践“三个服务”的服务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自我保护能力,要以清正廉洁保护好人身自由,以工作业绩保护好生存空间,以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劳逸结合,呵护好个人健康。

我相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只要我们胸怀发展的紧迫感、时代的使命感、历史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途径,只要大家团结一心,调动和发挥全行业的力量,人尽其责,努力拚搏,就能够不断开创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五篇: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2006年全国交通系统质量监督站长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年12月1日)

交通部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站长 李彦武在2006年全国交通系统质量监督站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6年12月1日)

11月30日至12月1日,部质监总站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交通系统质量监督站长座谈会。现将李彦武站长在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刊登如下:今天会议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天半的时间中,大家很好地总结了今年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明年的工作思路,也谈到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大家讲的都很好,很实在,充分体现了对质监事业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相信,这样一支有着责任感和凝聚力的队伍,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6年,质监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确定的“又快又好,好中求快”的基本思路,结合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服务”、“四个理念”、“四个重点”、“两个倾斜”、“两个监管”等重要指导思想,将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耐久性问题以及切实加强交通建设安全监管作为重点工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十一五”后几年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法规体系建设步入正轨。

法规制度是我们工作的依据,是行业发展的保障。没有法规就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去年出台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明确了质量监督是一种行政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行业发展和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年继续推进法规制度建设,经过认真调研,全面清理了现行法规文件,列出了现有及需要制定、修订(合并)、废止的法规目录及完成时间表,规划建立了新的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管理法规体系框架。目前,《公路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已以交通部5号部令发布,《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管理规定》已完成修改稿,《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发布。

各省也都积极配合部出台的规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诸如:《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关于贯彻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的意见》等一些规范性文件。为了使大家能够互相学习交流,我们这次也精选了一些各省有特色的规

范性文件在会上印发。

(二)项目督查和质量鉴定效果良好。

各地认真落实2006年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意见,着力做好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和质量鉴定工作。在督查过程中,深化检查、评定方法,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落实督促整改。在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促进和加大了有关各方的质量意识和抓质量管理的力度。在鉴定工作中,坚持以鉴定办法为依据,以数据说话,以先进检测设备为手段,全面、科学、客观反映工程质量状况,为工程项目安全运营和养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还通过创建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宣传质量意识,强化监督力度。推动了质量监督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发展。

综合项目督查、质量鉴定以及各省上报的监督抽检数据等情况,从整体上看,全国公路水运工程总体质量状况良好,在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程实体质量、施工工艺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特大型桥梁、特长隧道等特殊大型工程的建设技术和质量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重点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其它工程整体质量平稳,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质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大部分关键指标合格率在98%以上;水运工程特别是大中型工程,质量状况良好;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之间的质量差距有所缩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公路路基、路面、桥面铺装及隧道工程质量不稳定,质量指标不均衡,个别指标下滑。水运工程方面,内河项目落后于沿海项目,在房建、堆场等辅助工程中,存在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工艺落后等情况。

(三)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初见成效。

2005年以来,总站和一些省站陆续承担了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今年主要从基础工作做起,建立了交通建设工程安全专家库,制定了《加强2006年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编制了《交通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创办了《国外工程安全》月刊,启动了《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监理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并对一级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岗位考核培训。开展了施工安全专项督查活动,截止到11月份,部组织对广东等14个省市在建的部分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和重点水运工程(共36个

项目)进行了质量安全督查。

同时,按照国家安委会的要求,组织开展了交通建设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把1000m以上的长大隧道和墩高10m以上且单孔跨径40m以上的桥梁作为重点,严查隧道坍塌、涌水突泥、瓦斯爆炸以及桥梁的支架垮塌、高空坠落、基础塌陷、吊装设备失稳等事故隐患。截至9月底,25个省市区共完成对256个项目,1069座桥梁,324座隧道,34处高边坡、1处航电枢纽的检查工作。下达整改意见533条,下达整改通知书98份,停工项目14个,经济处罚78笔。在10月下旬我部牵头组织的施工专项整治七部委联合督查中,各部委代表亲眼目睹了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的专项整治活动的形式和效果,一致认为交通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总的看,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形势运行平稳,与去年同期相比,安全事故起数略有增加,但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未发生一起特大安全事故。个别隧道塌方事故施救及时,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但从检查情况看,施工现场仍然存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企业内部安全检查走过场、安全预案缺乏针对性、安全监测技术落后、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

(四)监理和试验检测市场管理手段不断创新。面对监理行业出现的诸多问题,今年加大了规范监理市场、整顿监理队伍的工作力度。为治理监理企业不规范行为,总站对原有公路水运工程监理企业进行了资质就位。许多省重视对监理企业资质申报的初审工作,加强对监理市场的动态管理,组织对在建项目监理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监理企业业绩管理;对进场监理人员进行岗前考试,将一些考试不合格、素质较低的监理人员清退出场。为解决监理人员无序流动问题,在各省站的配合下,总站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监理从业人员执业登记制度,并着手建立监理人员诚信体系。为提高监理队伍素质,成功组织了2006年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

试验检测在工程质量控制和评价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检测市场,提高试验检测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交通建设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去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以交通部令2005年第12号发布,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是贯彻实施这个部令的关键起步年,各省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尤其

是总站于4月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工作以来,各省站对考试工作都十分重视,大家积极响应,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短短半年时间,报名参加试验检测人员考试的人数已经突破6万人。由于试验检测人员考试对我们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今年属于探索阶段,各省站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设性意见,这些都为不断完善考试工作和明年进一步规范、整顿检测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之,一年来各级质监机构积极探索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以务实求新的态度丰富监督手段,创新监督模式,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工程质量监督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加强工程质量通病的研究治理;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提高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水平;加强监理、试验检测市场管理的对策研究,并在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实现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府质量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质监机构的权威性不断提高;二质量监督的理念、方式不断创新,监督手段进一步加强;三是质监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二、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明年是“十一五”的第二年,是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年,建设任务依然繁重。除今年完工的项目,公路建设方面明年续建的部重点项目还有380个,约3.4万公里,其中仅高速公路项目就有237个,约1.8万多公里,如再加上新开工的项目,则规模将更大。水运建设方面,今年新开工水运工程项目166项,完成投资822亿,新增吞吐能力约5.5亿吨,三级以上航道418公里。2007年将不低于这样的建设规模。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是工程建设的永恒主题。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交通提出了新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交通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交通提出了新挑战。建设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对公路水路交通提出了新要求。交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公路水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但是,这种缓解和改善仍是初步的、低水平的和不稳定的,交通保障能力仍显不足,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够均衡,体制机制尚需完善,安全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相继发生的山西太旧路、广东深汕路、福州顺利建材码头、珠海高栏港集装箱码头等部分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说明在“好”的方面仍然需要下大力气。李部长在创新会议上讲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很快,但工程质量和耐久性不容乐观。现在很多公路路面的平均寿命不到8年,早期破损问题比较严重,大修期普遍提前。一些公路桥梁建成不久就出现了锈蚀、开裂等质量问题,影响了使用寿命。公路水路交通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交通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这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内在的、本质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发挥及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工程质量及环境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市场经济机制更加完善,行政监管必须依法行政,工作行为要求更加规范;公路水运建设规范扩大,一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与量大面广的农村公路建设并存,监管范围、内容和深度急需调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工程建设中节约资源、能源的要求更加紧迫。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面对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对监管队伍的素质、监管手段、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要把“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交通发展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我们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各个方面。坚持质量第一,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坚持以为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从而提高质量监督检查和安全监管的作用和效果。要以创新的思维,推动质监工作的发展。我们理解,实现“好中求快”,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在交通工程建设中,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为交通运输提供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贯彻“三个服务”,安全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其它工作成绩再突出也要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努力杜绝特大事故,降低重大事故,遏制一般事故,尽可能少死人或不死人。各省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在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中开展理念创新、政策创新、质量监控手段和技术保证手段创新,并使这些措施和制度与国家大的政策有机结合,就会成为质监工作的亮点。

三、明年工作思路与打算

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贯彻创新会和精

神文明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交通工作会议部署,以搞好“三个服务”为全部工作的着力点,坚决贯彻四个理念,切实体现确保“四个重点”、坚持“两个倾斜”的要求,把工作重点调整到国家规划的公路水路重点建设项目、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安全保障工程项目上来,转移到中西部和公益性强的公路水路项目上来。为此,我们全行业的监督力量要加倍努力,严格执法,狠抓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务求抓出实效。

(一)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做好质量督查工作。

基本思路就是“四抓”(抓关键,抓基础,抓过程,抓示范)。

抓关键,就是要抓好特大桥梁、长大隧道和沿海大型港口工程的监督管理,加强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要素指标的监督检查,促进结构物耐久性的逐步提高;抓基础,就是要抓好检测数据真实性以及主要的工程材料和交通产品的质量,从源头上预防质量事故;抓过程,就是要抓好精细化管理,追求工程内在与外在质量的同步提高;抓示范,就是要通过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和促进农村公路和内河中小型项目质量的提高和质量通病的有效治理。

总站的督查重点是部下达计划的项目和国家核准的项目,省站除了与总站共同进行重点项目督查外,要重点监督好省的重点项目和路网项目。地市站和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村公路的质量监督工作。总站将组织有关省站编写农村公路监督手册,对路基、桥涵构造物、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监督重点、监督方法予以明确,指导基层做好农村公路的质量监督工作。

督查工作要扩大监督面,深化督查内容,完善督查程序,追求督查实效。对一些重点项目每年进行两次以上的全面检查,有些项目要派驻督查组进驻工地,严防死守,力争重点项目不出问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研究促进督查效果的有效途径。有些省在工作中采用了派驻制、分片制等方式,解决了任务重的情况下,人员不足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了创新的方式。明年主要考虑推行两个新机制,一是研究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督查办法及评价体系,将督查的项目打分排队,对排名前3位的项目进行表彰,并对排名末3位的项目予以通报。希望省站也能够对督查的项目进行打分排队,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形成激励与鞭策

机制。二是推行差别化管理方式。根据项目性质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重点抓好社会公益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参建企业的质量业绩采取不同的督查模式。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受到行政处罚、通报批评的企业,要对其增加检查频率;对质量业绩平淡,有过一般质量不良记录的企业,采取正常的检查方式;对质量业绩优异、信誉好的企业以质量自控为主,减少对其检查频率。要依靠科技进步,在交通建设工程中积极推广先进、高效、安全的工艺和装备,淘汰陈旧落后、安全风险高,无质量保证的工艺和设备。明年总站要牵头在这方面做些工作,从技术、材料上为质量提供保障。

要推行行业名牌战略,树立样板工程。通过典型示范工程和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的方式,促进全行业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要切实抓好质量通病的治理工作。今年营口港治理水运工程通病示范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验还要继续推广。明年公路要树立几个质量管理先进的典型项目,水运工程再重点抓好1-2个治理质量通病的内河示范项目。形成多点开花,有经可取的局面。要开展先进质量监督机构的评选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见贤思齐,提升质监工作者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工作水平。形成全行业互动,争学先进、争创一流的行业发展新态势。结合示范工程典型项目的树立和宣传,激励先进,积极培养和发展行业文化,形成全行业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试验检测工作。组织好企业评定和人员考试,开展数据打假的专项整治活动。

质量检查要以数据说话。目前交通试验检测市场刚刚形成,管理尚不完善,有水平的从业人员数量不够,数据造假问题比较严重。明年要加大部12号令的贯彻落实力度,切实加强对检测行业的管理,促进检测机构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业务,使检测机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平等竞争的经济实体。要继续组织好检测企业资质评定和人员考试,从根本上保障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根据当前一些检测机构和人员诚信缺失,制造假报告、假数据的不良行为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检测数据造假行为,建立检测企业诚信体系,评选诚信检测企业。发现出具虚假数据、假报告的试验检测企业,坚决予以严肃处理,并限制其进入交通建设试验检测领域直至取消检测资质。质监机构在检查质量保证体系运

转情况时,除了要检查有关人员的资格条件,更主要是对试验检测数据真实性的检查。不断促进检测行为趋于规范,真正发挥其指导施工、控制工艺、客观评定工程的关键作用。

(三)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在安全监督上,基本思路就是打基础、抓关键、早预防。打基础,就是首先要完善法规制度,加快行业安全标准、规程的制修订工作,以及安全应急预案的落实;抓关键,就是要抓好高墩、大跨桥梁和长大隧道以及水上作业的安全监管;早预防,就是完善预防体系,加强对安全预防措施到位情况的监管,防患于未然。

一是开展安全法规宣贯,狠抓责任落实。待《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部令)和《交通建设工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颁布后,将及时组织宣贯活动,统一认识,明确监管职责和程序,确保监管程序和责任到位。

二是继续深化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专项整治是过程监控的有效方式。在总结今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摸索规律。计划明年继续开展桥梁、随道施工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深化整治内容,扩大整治效果,分阶段进行指导和监督,力求取得更大的实效。

三是完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突出应急管理主线,各地要制定相应的配套预案,规范应急响应职责与程序,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四是研究探索事故发生规律,及时分析安全形势。进一步规范事故统计工作,研究事故发生规律,查找事故原因,及时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指导各地安全生产工作,并为制订有关政策、决策提供依据。目前,工程安全事故快报表和月度统计表已在国务院备案,必须进一步规范事故上报程序,消除瞒报、漏报现象,做到事故发生后能按规定及时报告、及时救援。

五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单位,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除对有关单位追究行政责任外,我们还将根据责任各方的具体情况,在市场准入、资质等方面予以严肃处罚。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代表政府依法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自身必须守法,才能保证公正执法。同时,质量监督工作技术性、专业性强,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检查时能够

发现问题、判断问题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素质,这是行业的生存问题。明年要按交通部的部署,通过多种形式,在行业内大力开展“学树创”活动。通过交流观摩、业务培训以及考核考试等工作,大力提高质监督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全行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加强自身建设的另一方面,在于开展诚信行业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公信力和信誉度。要严格执法、照章办事、清正廉洁,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责。

(五)做好机构改革的有关工作。

目前,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稳步进行。交通部已着手进行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设定的研究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法规,质量监督机构根据委托代表交通主管部门行使行政执法职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行政监督,是一种政府行为。根据这些依据,有些省站通过做工作,已纳入了公务员管理,像浙江站,现在已经改名为局了。我们向浙江局表示祝贺。还有一些省站,也积极进行了机构改革或更名的准备。希望大家多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力争全行业都纳入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同时,对于目前进行的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设定工作研究,请各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力争今年打好基础,明年平稳实施.同志们!交通事业的发展,对我们行业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各种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的环境下,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做好质量和安全工作,我感到压力重大、责任重大。但我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努力形成行业联动的新局面,人尽其责,竭尽所能,开拓创新,努力拚搏,就能够让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得到有效控制,让行业继续得到发展壮大。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我想特别提醒大家,要为了我们的事业更珍惜自己的身体,更关爱自己的亲人。前几天,广西质监站陀永贵站长的不幸逝世,我们深感悲痛,加之几年之中先后已有几位站长倒在质监工作岗位上,还有的同志重病住院,更让我们产生震动和思索。我们这个行业,环境艰苦,压力巨大,同志们常年跑工地,很辛苦,一定要注意

休息,有病要及时去检查和治疗。要以创新的思维来调整工作方式,不仅要出色地工作,更要健康地生活。最后,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总站和我本人工作的支持与关怀表示衷心感谢。

下载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彦武站长在2010年全国交通质量监督站(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局长“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5则范文

    交通局长“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一是干好2009年,二是编好2010年,三是谋好“十二五”。刚才,县(市、区)的同志交流了情况,市公路处、运管处......

    市财政局长在半年度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重创新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 努力实现财政地税创新创业 ——***局长在全市财税系统“创新创业”读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为‚创新创业‛,其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

    省财政厅厅长在全省财政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经济处于止滑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继续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省长充分肯......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模版)

    局长在全国工商局长会议上安排部署的很全面、很细致,省局刘贤木局长在全省市州工商局长座谈会上就贯彻落实总局工作部署讲了很重要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工作方法和要求,希望......

    在全市广播电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广播电视局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广播电视局长座谈会精神,总结交流今年前八个月以来广播电视宣传创优、事业建设、产业发展、行业管理、改革创新等......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商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充分肯定上半年工作成绩,树立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上半年,全市工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工作部署,一手抓保......

    在交通局长例会上的讲话

    在交通局长例会上的讲话 赵 詹 奇 (2004年3月11日) 同志们: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局长例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求真务实的要求,切实抓好今年交通工作会议部署......

    刘武董事长在“全国物流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刘武(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武 )董事长在“全国物流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日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