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计划 文档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根据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订王庄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年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县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组 长:周兰银
副组长:王元永
成 员:鲍三宝、李良军、汪长峰、徐加广及全体班主任。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各班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各包保教师负责完善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教导处副主任鲍三宝负责收集管理。
3、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成长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包保教师要履行“代管家长”职责督促其及时诊治,并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或学校的各种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包保留守儿童制度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与其班级中的留守儿童确立包保关系,包保教师要充当教师和代管家长的双重身份。建立教师包保工作制度,同时完善教师包保工作手册。包保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
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包保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包保教师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的活动室每天都有值班教师,他们会根据学留守儿童的喜好为其设计一些活动,培养他们的业余爱好。同时学校还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一方面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另一方面包保教师会通过家访和访谈等方式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发现有问题的儿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矫正。同时学校还专门挑选了有丰富心理健康经验教师的教师让其坐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为广大的留守儿童服务,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加大“留守儿童”民生工程宣传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开展宣传工作。一是开展留守儿童家访活动,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包括外出打工父母地点、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等,以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并向家长宣传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如在学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的目的,以及留守儿童之家能为留守儿童做些什么等。二是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程的政策内容、实施过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成效等,大力营造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使民生工程更好地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
六、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各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并按照爱心妈妈职责条款,认真履行,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七、活动行事历
2月份
1、制定留守儿童活动计划
2、收集留守儿童信息 3月份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征文比赛。4月份
1、留守儿童书画比赛
2、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 5月份
开展留守儿童建设宣传月活动。六月份
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之一教育
(三)总结评比
1.每学期结束前召开会议,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总结。
2.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材料,大力宣传活动成效,把活动推向高潮。评比各个团队、各个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小老师和优秀留守儿童。评比先进爱心妈妈。
3.学校组织召开大会,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和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计划
王庄镇中心小学 2014-2-17
第二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
1、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设在学校综合楼二楼图书阅览室里,面积约90平方米,室内配备了电话1部、电视两台、VCD一台、长桌凳10套、书刊约1万册、报纸、报刊3-5种、一些常用的艺体器材、常用的生活用品等等。
2.实行了“一童一袋”,学校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进步成长记录袋.3、准备了20个档案盒,都贴上了侧封面,平时把一些上级文件、方案计划、活动图片、资料等分门别类,装入档案盒,便于查找。
4、成立了组织并明确分工,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工会、少先队组织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并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
5.多形式加大宣传。学校利用宣传栏、展板、教育讲座、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宣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关爱行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6、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要求每位教师联系3—10名留守儿童,成为他们的“爱心爸爸”或“爱心妈妈”,学生之间实行 “爱心小伙伴”结对帮扶,做到“留守儿童”孤单了有人陪;困难了有人帮;生病了有人照顾;成绩差了有人辅导。
7、活动有安排。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按班级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要求值班负责人和值班教师认真负责,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8、实行督查考核机制。学校对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过程进行了跟踪和结果的评比考核,作为奖优罚劣、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9、亲情电话免费打。亲情电话设在留守儿童之家,亲情电话提供给留守儿童、准留守儿童、孤儿及家庭困难的学生使用,要求先登记后拨打,亲情电话管理人员能妥善处理外来电话。
10、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在“家”上想点子,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抓好健康文化熏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开展体质体能锻炼、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第三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纸厂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纸厂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长: 张富毅
副组长:刘先举 樊凌波
成员: 文杰明 皮焕凯 陈伯书 卢维海 赵恩忠 黄永碧
陈景发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共有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将他们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校辅导员樊凌波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今年学期末尾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2013年3月
第四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园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目标任务
逐步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运行、管理,力争在对进入我校就读的留守儿童实行集中托管教育,在设施设备投入、课程设置安排、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辅导、“手拉手”一对一的帮扶上突出一切工作以服务留守儿童为主要特色,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留守儿童之家”作为留守儿童服务这个中心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使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创办成规模大、服务质量好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三、实施步骤
1、搞好宣传(3月上旬)
学校充分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教育平台,加大“留守儿童之家”的广泛宣传,使我校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的政策措施等更加深入人心。
2、加强和完善“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4-11月)
(1)摸底造册。由于近年学校周边经济发展迅速,学生流动也比较频繁,留守儿童也应实行动态管理。所以,开学初,学校就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重新摸底调查,摸清了底数,并对留守儿童本人情况、监护人情况及家长情况重新登记造册,并整理归档,同时,学校下大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管理,有比较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
(2)完善制度建设。为了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各项工作的正常、规范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合我校自身特点的制度和规范,我校在已有的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留守儿童之家运行管理机制》等相关制度,(3)设施配置。我校为留守儿童配备了娱乐设施、档案柜、书柜、书桌、图书、电视、等基本设施,硬件建设已经基本完善。
(4)软件升级。为了更好的为我校留守儿童服务,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专人对学生进行辅导,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生活常识课、心理健康辅导课等。在不改变日常教学的同时突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特色,提高留守儿童之家辅导教师的业务素质,倡导进行亲情教育,充分利用心
理健康辅导室的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举办各种文娱体育活动,让留守儿童都有强健的体魄。
3、总结经验,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力度,大力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窗口作用,使其真正成为我校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四、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取得实效。
2、明确责任。留守儿童之家以校园为责任主体,我校指定专人负责各项工作的开展,教导处指定专人指导日常教学管理,管理人员和教师要充分明确肩负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形成多方配合,层层联动的工作格局。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工作计划
刘寨小学2011.3
第五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滁州六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长: 周玉武
副组长:王国柱 唐宜峰
成员: 徐宗湘 吴乃海 赵亮 柴树云 陈想权 史克松 安庆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我校共有240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将他们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校辅导员陈水英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每月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今年学期末尾表彰一批自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