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勇--国有企业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王勇:国有企业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2011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深刻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这一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国有企业必须发挥表率作用。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居于灵魂位置,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精髓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起着决定方向的关键性作用。国有企业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践行者、捍卫者。
首先,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有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要把个人奋斗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韧的意志、更加坚强的团结投身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事业中。
第二,国有企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大多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是国家物质财富的重要创造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国有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传播先进文化理念、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骨干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精神食粮。国有企业作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创新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过去是将来也必定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责任。
第三,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健全完善的党的组织体系,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发挥了表率和引领作用。
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系统工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之中,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之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普遍共识、自觉行动和精神力量。
一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首先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全局出发,统一思想,加强引导。第一,要加强文化自信。在实践中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功道路,我们要对此充满自信,对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充满自信,对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充满自信。第二,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功实践,不断深化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体系,推动这一理论进教材、进讲堂、进头脑。第三,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大力宣传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力宣传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国有企业在完成艰难任务中的先进事迹,讲好国有企业的故事。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对国有经济地位作用的正确认识,形成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共识。
二是要大力弘扬培育国有企业先进精神,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有企业的实践基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一系列富有各个时代特点的国有企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们要认真总结、深入挖掘、提炼具有国有企业共同特点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有企业精神。要体现爱党爱国的精神,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要体现求实创新的精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中;要体现拼搏奉献的精神,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服务人民甘于奉献;要体现诚实守信的精神,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力量;要体现和谐包容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率。要通过弘扬和培育国有企业先进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形成国有企业特有的软实力和品牌形象。
三是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人们精神风貌昂扬向上,但是受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的影响,国有企业少数干部职工也存在着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滋长等现象,个别干部的腐败问题,败坏了国有企业的声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着眼于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切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落实到职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落实到为企业添光彩、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之中。要大力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品格,不断增强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严厉惩处各种腐败行为。要坚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振奋的精神投身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当中。
四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精神力量。“十二五”时期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国资委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国资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两新目标”和“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核心目标。这些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广大干部员工为之奋斗的共同愿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克服重重困难,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运行。展望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复杂,经济运行中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历史的经验证明,越是环境复杂、矛盾突出、挑战严峻的时候,越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越是要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勇气,转化为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智慧。要紧紧抓住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有利契机,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对国有企业而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的重要保证。要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二是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以共同的理想、信念来团结人民群众,形成统一的意志,追求共同的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实践中,就是要秉承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国有企业。要更加注重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注重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加注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关爱职工,建设和谐团队。
三是坚持和谐包容的企业发展理念。树立和谐包容的发展理念,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更加注重诚信经营,为合作伙伴提供公平机会,带动产业链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更加注重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加注重加强新闻宣传,主动和新闻媒体沟通,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坚持发挥国有企业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负有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必须有所作为,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全国国有企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二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第八题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价值理念做支撑;精神立则人格立,精神强则国
家强。对一个国家而言,核心价值观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是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价值坐标。
2、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文化影响力
┃科技创新力
综合国力┫政治感召力
┃军事威慑力
┗经济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心就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再一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党对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标志着我党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建设放在一个关乎国家的发展和强大,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民族兴旺的地位。而提升文化的根本,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对话机制之外,更需要建构一元化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在于建设核心价值观。因此,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对外可以确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形象,构成国际文化对话、交流、互动的坚实基础,强化中国影响世界的文化力量以及导向性;对内可以实现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群体间的相互认同,消解利益分配中可能形成的价值观的分化与对立,从而确立全社会普遍推崇和信守的文化理念,实现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但市场经济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不仅严重影响人们价值取向,还严重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成为社会的一种“毒瘤”
4、面对西方强势价值体系的冲击,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构建起具有坚固
防御力的核心价值体系。
长期以来,美国习惯于将“民主”、“自由”价值观作为与军事、经济相辅相成的称霸手段。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向全世界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作为其施政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美国前总统布什表示要在推行“民主”上加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销、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把传播其政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作为扩大国际影响的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结构
四个层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 中:
马克思主义是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
共同理想是主题,解决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民族、时代精神是精髓,解决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解决行为、规范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主要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学习贯彻“四个基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不断增强“五种意识”:增强党的群众意识;增强宗旨意识;增强执政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意识;
自觉做到“四个划清”: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3、民族精神
“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4、——摘自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四个具体表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强调培育民族精神。
4.时代精神
核心:改革创新
特征:与时俱进
本质:以人为本
表现: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与和谐精神
5、社会主义荣辱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
《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荀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顾炎武:礼义廉耻四要之中,耻尤为要。
(三)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尽快凝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北京精神:“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
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十八大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这一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这一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这一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五位一体”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获取智慧; 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3、加强教育宣传,形成社会共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于以知促行,重在知行合一。无论是在国民教育过程中,还是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还是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传播,用具体事例、生动实践阐释解读,靠干部带头、典型示范引导鼓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崇德向善、凝心聚力的强大正能量,实现社会风气好转,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进步。
1.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2.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4、强化媒体引导,形成舆论强势。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
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增加一点)5.、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
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第三篇: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写写帮推荐)
领导干部要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作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既担负着领导和推进本地本部门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的组织者、落实者和推动者,要切实担负起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一、要加强理论修养,在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上发挥好带头作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始终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上走在前面,必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用当代最前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知识理论丰富自己,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一)加强理论修养,起点在于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是一种习惯,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爱读书。应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需要和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和事业责任。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善于学习,首先要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其次要做到读好书。要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帮助、有启迪的书,对工作有促进的书来读。再次要做到善读书。要做到阅读与思考的统一、学习与运用的结合,将研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经验结合起来,将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与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要求、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加深理解,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加强理论修养,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全面小康和推进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一要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上下功夫。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二要在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上下功夫。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党的各项工作之中,使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进程更加科学,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增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三要在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契机,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巩固我省经济回升的良好势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理论修养,目的在于形成改进工作的新认识、谋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工作的新措施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我们承担着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出现了大量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以理论推进实践创新的学习应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中的自觉。一要善于观念创新,努力形成改进工作的新认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对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理念及时跟踪、深入了解,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有利于改进工作的新认识,避免在工作上出差错、在发展上走弯路。二要善于思维创新,努力探寻谋划工作的新思路。善于从战略的高度议大事、谋大计、抓根本、办大事,既要切实把握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重大决策精神,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搞好调查研究,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谋划工作有新思路、推进工作有新举措。
二、要增强党性锻炼,在做人守德、做事守法、做官守纪上发挥示范作用学习既是提升自身素养之路,更是修身之道。领导干部要学以立德,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一)做人须守德,以思想纯洁、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引领群众、带好队伍德是立身之本、为政之要。德高则望重,德高以率众。领导干部应自觉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一要一心为公,真心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党的宗旨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要自觉践行共产党人道德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要树立严肃的生活态度,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秉持大义、不失小节,远离低级趣味和灯红酒绿,以高尚的追求对待事业和生活。
(二)做事须守法,以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规范行事、秉公用权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自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自觉用法律来规范手中的权力,善于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经得起情与法、钱与法、权与法的考验。一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决策。要把法律意识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之中,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二要坚决维护法律权威,依法办事。不谋求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更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权废法,以言代法,而应时时事事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依法用权。理性用权、谨慎用权,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自觉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
(三)做官须守纪,以经得起风浪、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确保不出事、干成事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纪律、遵守党的纪律,这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素质高低、党性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尺。要确保自己干成事、不出事,就必须严守党的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在小事细节上守得住底线。一要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等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二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抗得住各种诱惑考验。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在名利、权力、金钱、美色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不为私欲所驱使,不为私利所诱惑,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三要守住底线,保住小节。要耐得住生活中的寂寞,守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抵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防微杜渐,坚守底线,始终保持思想不“抛锚”,行为不出轨。
三、要养成良好学风,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发挥模范作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风问题。学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透视作风,作风折射党风。领导干部要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学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转变作风。
(一)虚心刻苦,学在深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既要善于向书本学习,更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这样才能学在深处。毛泽东在延安时,就指出在历史上真正有出息的人都是认真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长于总结提高的人。爱学习、勤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勤实践,勇于经受实践的磨炼和考验,锻炼意志,增长才干;虚心向群众请教,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决策的质量和水平。特别是我们的年轻干部现在如何利用好业余时间,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二)多思善想,谋在新处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通过理论的学习、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学习中反思、在总结中提升,创新理念、创新方法,积极应对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学习作为发现、研究和破解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难题的有效手段。譬如,如何更好地实施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战略,实现巩固回升和加快发展;如何按照“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进一步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如何继续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动“八项民生工程”、全面推动“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发展规划实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从容应对金融危机、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等等。只有研究和回答好这些现实问题,我们的学习才更有意义。
(三)知行合一,干在实处学习不是目的,落实才是根本。领导干部要勇于把新的认识成果运用到指导实践工作中去,敢于直面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始终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始终发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保持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锐气,推动各项事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心得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盛会,它重点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从文化的高度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方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我们中华抿族的“文化精髓”“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想想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之所以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主要就是有理想和信念的支持,我认为: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理想,就会失去动力,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会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理想坚韧你的意志,信念凝聚你的毅力,有了理想和信念才能使你沿着自己选定的目标前进!
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信仰、有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的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坚定远大的理想,对党的伟大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并为之努力奋斗。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对文化战略制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推进科学发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的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们的人民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我决心努力学习党的方针路线,要紧跟并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方针路线,用自己的最大力量为党的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教全过程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教全过程
——一论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年1月13日 第1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加嘹亮地吹响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文化强国挺进的号角。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站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再次强调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这进一步指明了两者共同面临的重大任务。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要深刻把握这两者的实质关系。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之“魂”,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高端和龙头,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重要途径,是承载文化精神价值之“体”。抓住这个“魂”,“体”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建好这个“体”,“魂”才能广泛传播,发挥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教兴校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的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高等教育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要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探索凝练高校教师和学生核心价值观,以高校自身建设的突出成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要坚定不移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始终如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力量,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坚持用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鼓舞师生斗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聚起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树立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使师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模范。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的必要性,又兼顾广大师生接受的可能性,妥善处理好“一”与“多”的辩证关系。一是统筹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先进的、科学的价值体系,但要真正实现融入,还需要正视高校广大师生的内在精神、文化需求,科学统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形成价值共识。二是统筹方向性与规律性。坚持宣传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遵循人思想认识的形成发展规律开展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结合自我价值观结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逻辑推理、分析论证,最终作出主体判断和选择,唤醒师生的价值自觉。三是统筹理论范畴与实践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体系,又是实践范畴。作为理论体系,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首先是系统开展广大师生理论学习的过程,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创业;作为实践范畴,将其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还必将经历将理论知识外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经历选择、整合、内化、外化、固化和再认识的循环过程,高校广大师生自身的价值实现正统一于这彼此相连的发展过程之中。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是当前全国各高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党和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自然会把目光首先投向作为追求真理和至善之境的具有创新精神、超越精神、文化批判精神的高等教育,各高校一定要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成果广泛传播、绵延传承、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的重任,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坚强阵地。
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伟大事业中大有可为
——二论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年1月14日 第1版
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高校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贡献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高校学科优势突出,研究力量雄厚,是孕育新思想、培育新知识、产生新观念的摇篮和理论创新的重要阵地,应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高校作为社会的文化高地,作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应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典范,应成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表率,应成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楷模,应成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杆。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人才培养各环节,贯穿改革发展各领域,体现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成果的各方面,应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思潮,为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发挥示范作用。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既是科技创新的沃土,又是人才成长的基地和舞台,应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推进教育与文化的融合,主动搭建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的平台,拓展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的渠道,逐步构建高校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智力成果在文化领域的转化运用。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应主动适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为提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高校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应把坚持和发展、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把中华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统一起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创新培育时代特色文化。
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提炼整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拓展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做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排头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高校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驱动力。应积极适应文化建设重大需求,开展国家文化建设急需的战略性、前瞻性、公益性研究;应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文化建设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文化建设。应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创新驱动力量。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推动高教内涵式发展
——三论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年1月15日 第1版
喜逢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圆满闭幕,高等教育又一次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大会从肯定高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保障作用,促进高校发展取得成绩的角度,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形势下,高等教育要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的使命,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再次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大”向“强”迈进成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推动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进程中充满风险和挑战。要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高端人才的数量、素质和结构有大的提升,要求涌现出更多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殿堂、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国家的人才库,只有加快提高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承担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使命。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高端人才是高校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质量特色是高校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把高校综合性学科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高水平科学研究、高层次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优势。要坚持以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为关键,努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协同创新,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重要贡献。要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人才的文化素养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我们的大学在提升文化品位、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与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文化强,大学强;大学强,国家强。没有高水平的文化建设,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不重视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我们要高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旗帜,坚持以实现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发展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和社会辐射作用,使高校始终成为继承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内涵式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时代课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审视高校的功能定位,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肩负起历史使命,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步伐。
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四论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年1月19日 第1版
高校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把高校建设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师生,把高校建设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基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师生,把高校建设成为爱国奉献、改革创新的实践园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校园风尚,把高校建设成为全社会的道德高地,推动高校党员干部和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和模范实践者。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组织建设,真正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选拔进高校领导班子,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集体。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政治上正确引导,专业上着力培养,生活上热情关心,真正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高、师德师风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确保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继续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使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队伍、协调各方的作用,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团队和思想智库建设。
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高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充满正气和阳光的地方”。深入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加强廉洁教育课程建设,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大力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大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既需要在实践上不断探索,也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要切实加强党建研究相关学科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及时总结实践创造的好经验,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指导实践发展的新进程,不断提高党建尤其是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三年,也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特别是我们党将召开十八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全面落实会议的各项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务求实效,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