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律法规摘要

时间:2019-05-13 07: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法律法规摘要》。

第一篇:教育法律法规摘要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教师〔2013〕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师范大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长期以来,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 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近年来极少数教师严重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 引领,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切实解决当前出现的师德突出问题,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努力建设一 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现就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职教师培训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记入培训学分。重视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师德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丰富师德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 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二、加强师德宣传,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将师德宣传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点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通过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务实有效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秀教 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充分利用 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的契机,联合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严格师德考核,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摆在首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要制定师德考核办法,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符合教师职业性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采取教 师个人自评、家长和学生参与测评、考核工作小组综合评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果公示后存入师德 考核档案并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和特级教师评选等 环节实行一票否决。

四、突出师德激励,促进形成重德养德良好风气。将师德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范围。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 度。把师德表现作为评选教书育人楷模,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表彰奖励的必 要条件。在同等条件下,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评选特级教师和晋升教师职务(职称)、选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五、强化师德监督,有效防止失德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 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教育行政 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要 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

六、规范师德惩处,坚决遏制失德行为蔓延。建立健全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制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性行为,并提出相应处理办法。对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者,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建立问责制度。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 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七、注重师德保障,将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师德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师德建设工作的 指导和监管,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有关职责要落实到具体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 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小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全过程。中小学校长要亲自抓师德建设。学校基层党组 织、广大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代会和群团组织紧密配合,形成加强和推进师德建设合力。

教育部 2013年9月2日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第四条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五)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七)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

(九)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第五条

学校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发现教师可能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有关事实。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 述和申辩,听取学生、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 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第六条

给予教师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

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二)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第八条

处分决定应当书面通知教师本人并载明认定的事实、理由、依据、期限及救济途径等内容。

第九条

教师有第四条列举行为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教师受处分 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教师受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处分期间不能申 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期间不能重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条

教师不服处分决定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学校主管教育部门的上一级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十一条

学校及主管教育部门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者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应当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

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十三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4年1月11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

1、不准参加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活动,或有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2、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讥讽、歧视、侮辱学生;

3、不准参与迷信、赌博等不健康不文明活动;

4、不准私自办班或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5、不准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

6、不准在工作时间内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7、不准无故迟到早退缺课或随意拖堂,擅自调课停课或请人代课;

8、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讲脏话粗话。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摘要(人防)

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摘要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2条,人民防空是国防的组成部分。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11条,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对城市实行分类防护。城市的防护类别、防护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第13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16条,对重要的经济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重要的经济目标,包括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水库、仓库、电站等。

第18条,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民用建筑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第21条,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修建。

第22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第23条,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

/ 10 第28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拆除的,必须报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并由拆除单位补建或者补偿。

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办法(1998年9月25日通过):

第9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建设应当保证战时的使用效能和平时的开发利用。

第10条,建设单位在办理新建民用建筑计划、规划审批手续时,必须接受县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防空地下室建设的审查。

第11条,不能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经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易地修建;易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确实有困难的,经省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缴纳易地建设费。

第12条,市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人民防空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第21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易地补建或缴纳易地建设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4号):

第7条,城市建设要兼顾人民防空要求。要把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民防空防护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民防空需求,兼顾人民防空功能。高新区、开发区、保税 2 / 10 区、工业园区和大学城等必须依法落实人民防空建设要求,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要同步规划和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在城市规划制订过程中,规划部门要会同人民防空部门,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

第9条,依法修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要依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确实因地质等原因难以修建的要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对未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来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的,人民防空部门要严格依法处理。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核发民用建筑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符合人民防空防护要求的不得发放。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少建、不建防空地下室或减免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

四、沈阳军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意见(〔2008〕8号):

第13条,人民防空建设要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人民防空防护体系;要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与管理,参与地下非防护空间规划、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运行监督。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及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书面征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意见并兼顾人民防空要求;高新区、开发区、保税区、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学城及重要经济目标区等,要依法落实人民防空要求;在重点防空区域或有重要防护目标的乡镇要同步规划、建设人民防空工程。

第14条,加大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力度。城市及城市规划区 3 / 10(含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大学城、重要经济目标区、经济适用住房和旧城区)内建设的民用建筑,必须依法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及临时建筑项目,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计划,规划部门不得发给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房产部门不得办理预售许可,不予办理产权登记。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要严格依据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落实防空地下室战时用途、防护等级和建设标准,新建防空地下室未达到防护等级或质量不合格的民用建筑,相关部门不得组织验收、不得办理产权证、不得投入使用,并应补交易地建设费。对成片开发建设的民用建筑区,按“结建”规定集中建设的单建式地下工程,应符合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纳入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确因地质、地形等原因不能修建的,经人防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防办审批,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易地修建人民防空工程。

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少建、不建防空地下室或减免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修建防空地下室或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符合国家规定减免条件的,要经省级人民防空部门批准。地方政府擅自批准少建或不建防空地下室,免缴、缓缴或减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的,由省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法追缴易地建设费并收归省财政专户。各省要加强易地建设费的管理,设立全省统一的易地建设费汇缴专户,各市(州)、县(市、区)收取的易地建设费按照10—20%的比例上缴省财政,由三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调控,用于全省人民防空重点项目建设。

五、国家国防动员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关于颁 4 / 10 发《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2003〕国人防办字第18号):

第2条,本规定所称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可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

第45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前款所称民用建筑包括除工业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

第47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10层(含)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的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2—5%集中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三)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除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一次性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5%集中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按二、三款规定的幅度具体划分:一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4—5%修建;二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3—4%修建;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和其他城市(含县城)按照2—3%修建.(四)新建除以一款规定以外的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五)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危房翻新住宅项目,按照翻新住宅地面首层建筑 5 / 10 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新建防空地下室的抗力等级和战时用途由城市(含县城)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确定。

六、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 建设部印发《关于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收费的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0〕474号):

第2条,对按规定需要配套建设防空地下室的,防空地下室建设要随民用建筑项目计划一同下达,坚持同步配套建设的,不得收费。对按规定需要同步配套建设,但确因下列条件限制不能同步配套建设的,建设单位可以申请易地建设:

(一)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三米(或者不足规定的地下室空间净高)的;

(二)按规定指标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只占地面建筑首层的局部,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且经济很不合理的;

(三)建在流砂、暗河、基岩埋深很浅等地段的项目,因地质条件不适于修建的。

(四)因建设地段房屋或地下管道设施密集,防空地下室不能施工或者难以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的。

第4条,对以下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应适当减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一)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建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居民住房,减半收取;

(二)新建幼儿园、学校教学楼、养老院及为残疾人修建的生活服务设施等民用建筑,减半收取。

/ 10

(三)临时民用建筑和不增加面积的危房翻新改造商品住宅项目,予以免收;

(四)因遭受水灾、火灾或其他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损坏后接原面积修复的民用建筑,予以免收。

七、沈阳市物价局 财政局 人民防空办公室 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关于调整转发辽宁省物价局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收费的规定的通知部分条款内容的通知》(沈价发〔2010〕62号):

2010年5月17日起执行:

按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的,其标准为县级市和县每平方米1000元,其它地区每平方米2000元。

按总建筑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的,其标准为县级市和县每平方米20元,其它地区每平方米40元。

八、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加强沈阳市人防结建工作的意见》(沈人防发〔2011〕95号):

第11条,10层(不含)以下住宅可采用易地建设方式。继续执行按地面建筑面积2%的标准收缴易地建设费;公共建筑性质的部分按4%的标准收缴易地建设费。如建设单位提出建设要求,应按照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九、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转发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严格控制物资库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沈人防发〔2012〕69号):

第2条,对确需建设一定比例物资库工程的项目,各级必须严格把关,实行专项申请、专项报批、专项复审备案。具体程序如下: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物 7 / 10 资库工程专项申请,填报《沈阳市人防物资库工程专项申请审批表》(样式附后),委托授权审批单位领导集体研究提出意见,报送市人防办审批办初审,市人防办主任签批,主任办公会复审备案。

第3条,各级根据市人防办审批结果,方可办理后续相关工程建设手续。对未批先建、违规批建的物资库工程,市人防办将不予审查工程施工图和竣工验收。对严重违规的单位,将视情停止人防工程审批委托授权。

十、《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第16条,落实解决城市低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十一、《辽宁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277号 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18条,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十二、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在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建设中如何执行人防建设和收取易地建设费政策问题的批复》(辽人防复〔2009〕4号):

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建设均属于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范围,你办应按照国家规定在符合建设要求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建设项目中建设相应防护等级和面积的防空地下室。

/ 10 确因地质、地形等原因不能修建的,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

十三、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集中办理保障性住房人防立项手续的通知》(沈人防发〔2013〕49号):

第1条,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应按民用建筑相关规定建设防空地下室。建设有困难的,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第十六条和《辽宁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按照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要求,免收人防易地建设费。

第2条,保障性住房的人防立项,以市房产主管部门下达的建设指标、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的建设方案及市政府业务会议纪要为依据。

第3条,从7月1日起,保障性住房人防立项手续,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市人防主管部门按规定办理,各区(开发区、管委会)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办理工作。

第4条,新民市和辽中、法库、康平县人防主管部门,依据此规定,办理人防立项手续。

十四、《中共沈阳市委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向城区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沈委发〔2013〕14号):

第39条,各城区(开发区)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不含重点区域)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不含易地建设)的审批权限。

放权后保障措施:市人防办负责审批重点区域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和全市城区易地建设事项,集中收取和管理易地建设费。对暂不具备承接能力的 9 / 10 棋盘山开发区,继续由市人防办承担该项权限审批工作。

十五、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沈阳市向城区委托下放防空地下室建设审批权限的批复》(辽人防复〔2013〕48号):

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委托你办负责全市城区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集中收取和管理工作。

十六、《沈阳市人防办关于向城区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细则》(沈人防发〔2013〕73号):

各城区(开发区)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不含重点区域)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不含易地建设)的审批权限。

具体说明如下:

1.市人防办为全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实施人防工程建设行政许可。负责重点区域(见附件2、3)及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结建防空地下室和全市城区易地建设事项的审批,集中收取和管理易地建设费。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市人防工程的设计审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2.各城区人防办按照委托授权,负责本区域内(不含重点区域)结建防空地下室(不含易地建设)事项的审批。

3.各县(市)人防办负责辖区内结建防空地下室和易地建设事项的审批。4.市人防办下设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常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防办事窗口,办理人防审批事项,并负责检查指导区、县(市)人防主管部门相关审批业务工作。

5.城区和县(市)人防办专门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人员,常驻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防办事窗口,办理人防审批事项。

/ 10

第三篇:HR常用法律法规摘要(六)

HR常用法律法规摘要

(六)1、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证据的取得首先要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以这种手段取得的录音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取得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法复„1995‟2号)】

2、用人单位安排职工每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时间未超过40小时,职工在周六上班是否属于休息日加班 ? 原劳动部《<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劳部发[1995]187号)第一条规定:“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应将贯彻《规定》和《劳动法》结合起来,保证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实行每周工作6天,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作制度,并不违反相关规定,职工星期六上班不属于休息日加班,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加班费。【《江苏省劳动仲裁案件研讨会纪要》的通知 苏劳仲委(2007)1号六】

3、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第619号令)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4、工伤申报资料提供:

法条链接:《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基本情况表》、《工伤认定申请证据清单》。

5、不同受伤事故情形还应分别提交以下相应材料:

(一)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的,应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用人单位的上下班作息时间证明,用人单位与受伤人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示意图及常用交通工具证明(驾驶证、行车证的正本及副本);

(二)因工外出发生事故受伤的,应提交因工外出工作证明、对方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据(如:会议通知等);

(三)受伤人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而受伤的,应提交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的认定或处理结论;

(四)诊断为职业病的,应提交申请人职业病证、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

(五)申请人因工作原因下落不明的,应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者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

(六)因犯罪、自残、自杀、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应提交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等证据材料予以证明。因醉酒导致受伤的,应提交医学证明表明受伤人醉酒,或者有证据表明受伤人在工作中有严重的行为失控表现,并导致事故发生。

6、应当认定工伤7种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7、视同工伤3种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8、不得认定工伤4种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四)因工作原因或者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确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导致事故发生的: ①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期间驾驶机动车的;②饮酒后或者服用、注射国家管制类精神麻醉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的;③驾驶未经依法登记、拚装或者已经达到报废标准机动车的。

9、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围的人员:

(1)已办理退休退职手续或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尚未办理退休手续仍在工作的人员,不属于《条例》调整的范围;(2)在校学生到单位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的,不属于《条例》调整的范围。

10、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

(1)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的规定时限内,及时为本单位工伤人员向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2)如用人单位为本单位工伤人员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已超过30日申请时限的,在此期间(是指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3)遇有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用人单位不能在规定的30日申请时限内为本单位工伤人员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须在上述规定的30日时限内,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经同意后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法条链接:《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11、多重劳动关系人员工伤责任:

(1)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2)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3)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挂靠经营),使用劳动者的承包人(挂靠经营人)不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由具备用人单位资格的发包人(允许挂靠经营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12、省市关于工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文件名称和文号

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3号)、南京市工伤保险实施细则、《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苏劳社医[2005]6号)、江苏省《关于实施新<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苏人社函„2011‟166号)、南京市《关于实施新<工伤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宁人社„2011‟396号)等。

第四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法律法规摘要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法律法规摘要

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投诉较多的主要有餐饮行业油烟和煤烟污染、文化娱乐场所和建筑施工及交通运输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简称城市环境四大污染。现将国家对其监管和防治的有关法律依据归纳如下:

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

第十三条: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

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五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三)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2月11日颁布)

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批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四)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8)95号文件

第一条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所称的“建设项目”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方式进行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国有经济、城乡集体经济、联营、股份制、外资、港澳台投资、个体经济或其它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开发活动。按计划管理体制,建设项目可分为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开发(包括开发区建设、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和其他共四个部分的工程和设施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饮食娱乐服务性行业,也属《条例》管理范围。

二、关于餐饮业煤烟及油烟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的相关规定:

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辖区内划定禁止销售、使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高污染燃料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第二十九条规定: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对饮食服务企业限期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第四十四条规定: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

(二)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法》(2002年7月20日颁布)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制度。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由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规定:重点城市的规划区和特别保护区域内,禁止使用原煤、煤矸石、重油等高污染燃料。现已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应限期改用清洁能源。

第二十九条规定:城市饮食服务业排放油烟和烟尘的,应当安装净化装置和除尘设施,使排放的污染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三)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环监〔1995〕第100号)文件中规定:

1.饮食企业必须设置收集油烟、异味的装置,并通过专门的烟卤排放,禁止利用居民楼内的烟道排放。专用烟卤排放的高度和位置,应以不影响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为原则。

2.新建、改建(含翻建)、扩建、转产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有涉及污染项目的,应按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行政法规,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环境影响申报登记或审批手续。

3.兴办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的建设项目,应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4.有污染的企业,在申请企业设立、变更登记时,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审批的,应提交有关环境影响报告表(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核企业登记申请和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要求企业就污染及防治情况作出说明,发现有可能存在污染或已有污染的,要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四)省环保局、工商局川环开发(1999)381号文件中规定:

1.一切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向有权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

2.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密配合,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对应办而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对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而擅自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的环发〔2002〕85号文件中规定:

1.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办理营业执照,但依照有关规定应办理环保审批手续而未办理的建设单位,应责令其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办或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未通过环保审批手项目,要依法予以处理。

三、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颁布)第十三条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十九条规定:

在城市市区范围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施,可能对环境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必须在工地开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第三十条规定: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注:该法所标夜间指22:00--次日晨6:00)

第四十三条规定:

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四川省环保局(川环发[2005]15号)文件规定:文化娱乐场所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并应当限制夜间经营时间;禁止在居民楼内新建、扩建、改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各类经营场所;产生噪声污染的文化娱乐场所,应当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阻尼减振等治理措施,实现噪声排放达标。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十六条规定: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应控制音量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污染。

第四十七条规定: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污染。

四、关于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的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三条规定: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绿化责任制、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扩大地面铺装面积、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地面和地面尘土,防治城市扬尘污染。

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当地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措施。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状况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依据之一。

(二)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规定:

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的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管理,实施打围作业,封闭施工,硬化工地出口道路,对驶出工地的车辆应进行除泥除尘处理。运输建筑垃圾和产生尘污染的建筑材料车辆应密闭。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十六条规定:

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第三十六条规定:

贮存、运输、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城市环境卫生的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一条规定: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颁布)

第四十八条规定:机动车载物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装载运物。

(五)国务院第101号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年8月1日施行)

第十五条规定:

在市区运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应当保持外形完好、整洁,货运车辆运输的液体、散装货物,应当密封、包扎、覆盖,避免泄漏、遗撒。

第十六条规定:

城市的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机具应当堆放整齐,渣土应当及时清运;临街工地应当设置护栏或者围布遮挡;停工场地应当及时整理并作必要的覆盖;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第三十四条第(六)、(七)项规定:

有下行为之一者,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

6.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的; 7.临街工地不设置护栏或者不作遮挡、停工场地不及时整理并作必要覆盖或者竣工后不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

(六)《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7年8月19日颁布)

第十九条规定:

在城区行驶的交通运输车辆应当保持外形完好整洁,并遵守以下规定。

1.不得向车外抛撒废弃物;

2.运载建筑材料、废土废渣和生活垃圾等散装物体以及液体货物应当装载适量,牢固捆乱、封盖严密,不得沿街撒落、泄漏; 3.必须在停车场或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依次停放; 4.车容不整洁、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的,必须清洗。

第二十条规定:

城市的工程施工单位现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施工材料、机具应当堆放整齐、渣土应当及时清运; 2.临街工地应当打围作业;

3.施工废水、泥浆应按规定处理,不得随地排放; 4.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 5.停工场地应当进行整理和覆盖。

家庭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运、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第二十一条规定:

经批准、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的,施工产生的垃圾应当及时清运。竣工后应当及时恢复路面原状。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39号令《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5年3月23日颁布)

第十二条规定:

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置,防止污染环境。第十四条规定:

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五、相关的工商法规

国务院第370号令《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2003年1月6日颁布)

第四条规定:

下列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一)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二)无须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而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三)已经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四)已经办理营业登记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照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

(五)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经营的违法经营行为。

第六条规定:

对于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但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或者已经取得的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被吊销、撤销或者有效期届满后未依法重新办理许可审批手续,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撤销注册登记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规定:

许可审批部门查处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违法行为,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规定的,许可审批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六、占道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

《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严禁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摆摊设点、堆放物料、搭建临时建筑物、构建物、设置集贸市场及停车场。

七、违法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它工程设施,必须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提出的规划设计要求,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后,方可申请办理开工手续。

第三十三条: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必须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拆除。禁止在批准临时使用的土地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城市规划区内,个人在原宅基地申请扩建、改建私有住宅或其他建筑的,应当持房屋产权证件、土地使用权属证件、户籍证件,经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五篇:教育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章 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

考点归纳

1.了解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

2.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重点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亦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下载教育法律法规摘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法律法规摘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法律法规

    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 (2009年11月27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

    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招考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3、......

    教育法律法规

    1. 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法”要明确的问题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的母法,是第一个颁布的教育法律。 3. 教......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大全 (教育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其他相关法律、文件、教育部令)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教育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06/06/30 •中华人民共和......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教育法律法规[范文模版]

    大华中心学校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二) 1、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

    林权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摘要

    林权流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摘要 一、林地流转方式 目前,我国的林地可分为国有林集体林和农民个人承包的林地三种。 如果是国有林的转让必须县级以上政府批准;集体林的转让要......

    关于临时用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摘要

    关于临时用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摘要 时间: 2009-7-15 15:01:04 作者: 耕保科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七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